办公系统中计算机信息

2024-06-06

办公系统中计算机信息(精选12篇)

办公系统中计算机信息 篇1

1 引言

在计算机电子信息系统中, 信息的传输受通信环境的影响 (如有线通信、无线通信、宽带等) , 在以往的信息传输中, 互通对象和通信手段单一, 信息传输的可靠性差, 无法满足信息实时传输的要求, 因此, 在计算机电子信息系统中的信息传输控制优化设计势在必行。

2 软件功能以及架构

计算机电子信息系统中的信息传输控制服务软件采用的设计方法是构件优化设计方法, 以实现计算机电子信息系统中各类信息的传输和分发控制, 主要功能如下:

2.1 链路控制管理

链路控制管理主要是负责全系统通信链路的设置和建立, 保证通信链路能够可靠连续工作, 最终实现链路状态监测、链路自适应切换。

2.2 信息输入控制

通信网络中的各类信息一般是通过异步方式实现实时接收的, 然后对接收的各类信息进行信息脱密、拆包、组装以及校验等处理, 筛选正确的信息, 然后将信息分发到业务应用软件进行处理。

2.3 信息输出控制

信息输出控制是通过非阻塞方式获得输出信息的, 根据信息的各种类型和目的对象, 然后进行相关的协议封装、缓冲管理, 分发至目标节点。

计算机电子信息系统中的信息传输控制服务软件一般是根据传输控制的需求, 采用四层架构设计, 而这四层中的每一层中, 都有相关的传输控制构件, 使传输控制服务功能更加灵活。

⑴管理控制层:统一管理信道状态和提供信道选择。

⑵交换服务层:封装与解析交换协议以及提供信息分发。

⑶传输服务层:提供信道监视与管理、信息安全处理以及封装和解析传输协议。

⑷系统接口层:通过封装主机通信接口, 提供统一的系统调用接口。

3 技术实施要点

3.1 功能模块松散耦合设计

信息传输控制服务的功能模块有:信道状态检测、信道优选、协议封装与解析、信息分发、信息安全处理以及各类设备驱动服务等。以往设计采用紧密耦合设计, 模块之间边界不清、依赖性强, 而松散耦合设计大大增强了系统的可重组性。

根据系统的规模、实际具备的通信手段, 系统集成人员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关的功能构件, 满足不同的信息传输要求。通过这种设计, 各个模块之间信息传输更加清晰, 能够更加准确定位和解决问题, 维护网络传输控制服务软件的正常运行, 有效工作。

3.2 信息传输的跨平台设计

一般来说, 信息传输控制软件包括软件跨平台移植和信息跨平台移植这两个部分。前者是针对不同的驱动机制和通信接口进行封装, 有利于软件跨平台移植, 方便后续的修改完善。后者在制定对外接口的同时, 还会对不同的平台版本软件在数据传输之前进行预处理, 把数据包中的字段统一为标准网络字节序。

3.3 透明封装与解析

计算机电子信息系统中信息传输控制服务根据不同的信息传输和信息交换协议, 采用多个相对独立的协议封装和协议解析模块, 对业务应用软件实现分离。处于同一层次的协议封装与解析模块对外提供一致的传输接口, 实现透明化, 简化了软件的处理。

交换协议和传输协议一般都是信息传输过程中的两个层面, 前者在应用层信息外封装, 用以标识信息, 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信息传输, 可以不存在交换协议;后者是在交换协议外封装, 完成信息传输的整个过程。

透明化的多协议封装与解析过程主要在两个层面实现, 如:上层信息安全处理软件 (加密软件) 或与信道相关的上述两个层面, 格式转换在交换服务层中完成, 交换协议的封装与解析是在传输服务层中完成的。在两个操作相对独立的层面中, 实现透明化。

3.4 信息发送

运用低速信道传输数据时, 往往会出现数据拥塞。而网络传输控制服务软件则可以摒弃单一队列机制, 有效将各类信息划分为不同等级, 按照重要性和紧急度划分, 设置相对独立的缓冲序列, 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发送信息。

同时, 信息发送还会采用流量控制, 及时用新信息替代旧信息, 有效解决信息的拥塞问题。

3.5 点对点与广播发送结合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 单一的点对点发送方式已经完全无法适应如今的网络传输控制, 因此, 多播和广播发送成为传输服务软件应用的必然结果。网络传输控制服务软件采用了点对点、多播和广播发送相结合的方式发送信息。多播只有加入了多播组才能接受数据包, 组内的成员可以自由加入或离开, 自主决定是否要接受多播数据, 而广播则是多播的一种特殊情况。

4 结束语

通过本文对电子传输控制技术的探讨, 在实践中要不断结合电子信息系统中的各种特点, 优化软件设计。

办公系统中计算机信息 篇2

一、企业电子商务理论概述

所谓的企业电子商务指的是企业采用数字化方式进行商务活动的开展和商务数据之间进行交换,电子商务的关键在于实现在线支付[1]。企业通过电子商务来进一步的实现企业信息化,从企业电子商务的微观方面来看,其实就是企业电子交易的一种手段,各种贸易活动能力的实体通过先进的数字化传媒技术和网络进行商业的贸易活动。从宏观方面来看,企业电子商务是以互联网的发展为媒介,并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来进行信息之间的交换,企业电子商务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生产力,并且不断的推动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二、计算机信息系统在企业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计算机信息系统在企业电子商务中的应用有很多,其中包括对企业Internet网络技术的应用、数据库系统的应用、中间件技术的应用以及信息安全技术的应用。

(一)企业internet网络技术的应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网络化办公正在慢慢的普及,一定规模企业都具有自己的网站,对于这些网址的.开发和使用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internet网络技术可以实现相关数据的传递、企业资料的整理、企业新客户的开发和管理等方面。internet网络技术的应用给企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利润回报,可以通过internet网络技术实现足不出户的对用户进行宣传,并且不断的提升企业的知名度[2]。

(二)数据库系统的应用

在企业电子商务交易时通常会产生大量的信息和数据,其中也包括众多客户的资料信息,在这期间以涉及到物流配送等方面。通常情况下企业都会建立一个数据库来存储这些信息,在企业建立数据库和管理数据库时就会使用到计算机信息系统,计算机信息系统在数据库系统的中应用,可为企业实现便捷、高效的服务。

(三)中间件技术的应用

企业发展就是为了要不断的满足客户的需求,基于目前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在企业实际运转当中需要设计一种WEB底层设计基础,以便于实现为Internet网络提供技术上的支持。企业大多将这种技术统称为中间件技术。这种中间件技术可以实现电子商务中间件范围内的电子商务通信平台、电子商务支付平台等多平台的安全有效的运用和管理。

(四)信息安全技术的应用

由于计算机系统之间运用的IP协议和Unix服务器多常处于开放状态,,因此对于电子信息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电子商务主要存在的理由是交易信息的安全得不到保障,客户的个人信息容易泄密、存在着非法利用个人信息等情况的出现。为了降低这些风险有关部门授权颁发了第三方复杂对网上用户发放有效证书,并要求证书必须具备相应的密钥,以便于提升电子商务的安全。

三、基于计算机系统的企业电子商务风险防范

企业的电子商务系统要通过计算机来实现,而互联网背景下的计算机技术又具有诸多的风险。其中主要包括病毒和黑客的入侵、人为操作不当造成的信息泄露、存储的数据和备份等硬件设施安全隐患和管理意识淡薄等[3]。企业的电子商务系统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经济效益,诸多理由一旦引发风险,则会为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要想强化企业电子商务的应用,就需要全面做好风险的防范。

首先,做到全面提升信息化安全管理意识,就要从企业内部自上而下开展宣传培训工作。须在整个企业内部树立信息安全人人有责的安全意识,这样才能更好地营造出一个安全意识浓厚的企业环境。另外,关于信息安全的理由也要纳入到企业内部的培训之中,培训是最有效的获取知识的方式,通过培训能够强化信息安全管理相关知识的普及,并以此来提升电子商务部门的风险防范能力。

其次,制度的建设也已经成为了当前各个企业求发展的永恒课题。因为大型企业的信息系统中一般汇集了企业内部的重要文件资料或者数据等,因此,对于企业的信息数据库要进行严格的管理,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的同时,也要加强执行力。并且企业处于不断的发展中,制度的建设也应当与时俱进,随时进行补充和修订,对于员工操作的授权也要进行严格把控,这样才能有效杜绝隐患。

最后,电子商务技术人员专业的程度将直接与电子商务系统安全相关联,因此,加强技术人员的建设将是维护企业信息系统安全的可靠保障。一方面要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和防护措施,比如数字签名技术、防火墙技术等,全面做好风险的抵御;另一方面要做到专人专责,一旦出现事故,要确保责任能够落实到个人,这样才能提升全员的责任感,使其时刻保持忧患意识,从根本上保证电子商务系统的安全。

四、结束语

电子商务时代是一个崭新的时代,在计算机网络系统应用的电子商务背景下,企业想要得到更快的发展,就必须应用计算机网络系统来提升企业电子商务的相关性能并最大化做好风险的防控。

参考文献:

办公系统中计算机信息 篇3

关键词 计算机信息技术 现代办公政务 思考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信息技术,现代办公政务也越来越依赖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现代办公政务通常是信息资源和信息网络化的电子政务,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办公中日益占居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所以现代办公政务如何合理高效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是需要认真思考的。

1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政府政务中包含的内容

政务中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就是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和空间及部门之间的分隔限制,向社会提供优质和全方位的、规范而透明的、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总体来说应该符合三个基本条件:

(1)政务的日常办理是必须借助于电子信息化硬件系统、数字网络技术和相关软件技术的综合服务系统;硬件部分:包括内部局域网、外部互联网、系统通信系统和专用线路等;软件部分: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信息传输平台、权限管理平台、文件形成和审批上传系统、新闻发布系统、服务管理系统、政策法规发布系统、用户服务和管理系统、人事及档案管理系统、福利及住房公积金管理系统……等等数十个系统。

(2)信息化政务是处理与政府有关的公开事务,内部事务的综合系统。包括政府机关内部的行政事务以外,还包括立法、司法部门以及其他一些公共组织的管理事务;

(3)办公政务信息化是新型的、先进的、革命性的政务管理系统,并不是简单地将传统的政府管理事务原封不动地搬到互联网上,而是要对其进行组织结构的重组和业务流程的再造。因此,电子政府在管理方面与传统政府管理之间有显著的区别。

2计算机信息技术与现代办公政务的关系

2.1计算机信息技术在现代办公政务中的重要性

计算机信息技术在现代办公政务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政务信息的发展不但要求加强单位自身的管理,还要加强信息技术。现代办公政务主要是信息资源数字化和信息交换网络化,与传统的办公政务有着明显的差别。传统的办公政务主要依赖于纸质的文件,办公的速度慢效益低,这样办公的速度和效率就会降低,员工工作起来也会费时费力。然而在现代办公政务中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不仅解决了信息资源的传递速度还提高了工作效率,还简化了行政过程中的审批流程,也推动了政府和群众之间的距离,使政府信息更加透明且贴近群众。

2.2计算机信息技术在现代办公政务的应用

在现代计算机、网络通信等技术支撑下,政府机构日常办公、信息收集与发布、公共管理等事务在数字化、网络化的环境下进行的国家行政管理形式。它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如政府办公自动化、政府部门间的信息共建共享、政府实时信息发布、各级政府间的远程视频会议、公民网上查询政府信息、电子化民意调查和社会经济统计等。

在政府内部,各级领导可以在网上及时了解、指导和监督各部门的工作,并向各部门做出各项指示。这将带来办公模式与行政观念上的一次革命。在政府内部,各部门之间可以通过网络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联系,既提高办事效率、质量和标准,又节省政府开支、起到反腐倡廉作用。

传统的办公政务经常会出现误差,一点点的误差就会给政府带来很大的损失,然而现代办公政务中应用的计算机信息技术使财务管理得到很大的提高。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政府财务管理中致力于数据一体化,在运用计算机技术的同时也要确保财务数据的安全,不仅要减少录入的差错还要进行条码化的管理,这样计算机信息技术在财务管理中才能实现数据一体化。

3计算机信息技术在现代办公政务中存在的风险

计算机信息技术虽然方便了现代办公政务的管理,但是在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同时,也不要忽略了计算机信息技术当中存在的网络风险。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风险有很多,在现代办公政务中要严谨对待,不管是在数据管理、文件管理、市场营销、还是是财务管理都必需要谨慎,尤其是财务管理。计算机信息技术存在完整性风险、存取性风险、获得性风险、体系结构性风险和其它相关风险,这些风险在管理程序中每一环节都有可能出现,所以企业要慎重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

现代办公政务中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整理数据时要认真检查数据的授权、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动态监控、数据恢复技术和备份都要谨慎获得性风险的出现。获得性风险也是各企业最难规避的一个风险,所以现代办公政务在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时要扬长避短。

4总结

计算机信息技术在现代办公政务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企业在计算机信息技术带来方便、能够有效促进企业发展的同时,也要规避计算机信息带来的网络风险。企业在发展,计算机技术也在发展,不仅要将二者紧密的联系起来,还要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不仅要致力于专业技术的提高,还要充分意识到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加强对企业的管理,促进现代办公政务的效率,为企业带来效益。

参考文献

[1] 陆燕.计算机在现代办公自动化中的应用[J].无线互联科技,2012,10(07):121.

[2] 何佳.电子信息安全技术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分析个人信息[J].科技资讯,2010,11(05):31-32.

[3] 刘向辉.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在办公自动化中的应用探究[J].软件,2013,05(03):109-110.

办公系统中计算机信息 篇4

1 分析计算机信息系统在办公中的优势

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实践应用, 表明了其在办公中的优势, 例举信息化办公的优势, 如下:

1.1 办公整体化优势

计算机信息系统将办公业务连接成一个整体, 构建信息交流或传输的平台, 提供在线交流的条件[1]。在办公规模比较大的企业中, 工作人员数量多, 传统的管理方法降低了办公作业的效率, 落实计算机信息系统, 即可连接办公环境, 形成整体化的服务方式, 加快内部信息的流通速率, 体现整体化办公的优势。

1.2 信息集成化优势

计算机信息系统在办公中的集成化优势, 缩短了办公作业的流程线路, 各类业务均可在同一个计算机信息系统内完成。例如:采购→存储的过程, 基本不会耗费过多的资源, 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完成集成化管理, 取缔办公企业运营中的冗余环节, 有助于提高办公的经济效益。

1.3 无纸办公的优势

无纸办公的含义比较多, 是指信息化的办公方式, 取消干扰办公发展的行为, 除此以外, 还能提高办公中的环保能力, 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无纸办公的发展速度非常快, 必须减少办公中的资源浪费。

2 计算机信息系统在办公中的实践应用

结合新时代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优势, 重点分析其在办公中的实践应用, 表明计算机信息系统的重要性。

2.1 信息传输技术

办公通讯对质量的要求比较高, 增加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传输压力。如果办公中使用的是Windows操作系统, 而信息传输技术就要符合此类系统的根本需求。例如:通讯软件BWN3.24F/D, 其可实现传真及EDI, 为办公通讯提供优质的支持, BWN3.24F/D可以在办公环境中直接打印传真文件, 按照办公通讯录, 依次发送传真文件, 在短时间内实现信息的快速传输, EDI是一种远程通讯, 其在办公信息中较为常见, 办公人员通过远程操作, 传送信息文件, 促使办公信息具有交互的特点。

2.2 无线网络技术

办公网络受到互联网的影响, 在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支撑下, 构建无线办公系统, 打破传统办公方式的限制, 拓宽办公环境中的空间、时间。无线网络技术是办公网络的发展趋势, 确保办公人员随时都能使用无线网络, 在无线网络环境中实现信息共享。无线网络技术改善了计算机系统在办公中的应用方式, 推进网络化办公的发展, 办公人员利用无线网络, 辅助管理、操作等多项办公业务, 保障了办公的时效性。

2.3 办公智能化

办公智能化是在自动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目前, 办公中的两大主体, 即:企业、用户, 在供应和需求方面表现出复杂的状态, 而办公智能化, 能够协助办公企业, 掌握用户的需求, 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2]。计算机信息系统可以收集并记忆用户的需求, 为办公企业提供全套的服务方案, 促使办公企业能够明确用户的心理, 提出对应的服务策略。例如:智能化的办公软件, 借助计算机运营, 软件内包含着各类服务, 满足用户的多方需求。

2.4 视频技术应用

视频技术是新时代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一部分, 其在视频监控、视频会议中最为常见。办公环境呈现零散型的分布状态, 办公中心为了保持业务同步, 引进视频技术, 提供远程交流的平台[3]。视频技术需要借助计算机信息系统, 连接摄像头, 构建综合的交流环境, 也是现代办公环境中比较常用的一类通信方式。视频技术打破了传统会议的限制, 缩小了办公交流的环境, 提供方便、快捷的交流方式。

3 新时代计算机信息系统在办公中的应用发展

新时期办公结构越来越复杂, 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在很大的发展潜力[4]。信息化是未来办公的发展趋势, 办公环境中离不开计算机信息系统, 需全面完善信息系统, 合理分配其在办公中的应用, 由此才能推进办公信息化的发展速度。

(1) 在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作用下, 办公软件的种类会逐渐增多, 功能会逐步强化, 采用多样化的软件, 服务于办公环境, 确保信息化办公能够以整体的形式存在, 既可以满足办公的标准需求, 又可以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2) 是办公信息系统的空间化发展, 随着云计算、云存储等技术的兴起, 计算机信息系统在办公中, 朝向大空间进展, 跟上大数据时代的发展速度, 积极提高办公信息系统的空间服务能力, 适应办公环境的多变性。

(3) 是计算机信息系统在办公中的多模块应用, 因为计算机信息系统在我国办公环境中还未达到完全成熟的状态, 部分办公环境中没有普及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应用, 或者仅仅体现在简单的表面办公, 所以深化计算机信息系统在办公业务中的应用, 推行多模块发展, 明确办公业务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实质需求, 提出促进办公信息化发展的途径, 进而推进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发展。

4 结束语

办公智能化和自动化的发展, 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需求比较大, 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 加快办公的进程。办公领域内, 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 不仅局限于表面的办公, 更是提供了信息化的应用技术, 表明计算机信息系统在办公中的发展潜力, 充分体现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实践优势。

参考文献

[1]顾伟.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在办公自动化中的应用[J].才智, 2013 (06) :333.

[2]陈岳洁.乡镇政府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 2012.

[3]胡云飞.计算机信息传输技术在办公自动化的应用[J].河南科技, 2012 (22) :2.

办公系统中计算机信息 篇5

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它可以是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也可以是以计算机为工具的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信息管理系统,是采用计算机对会计数据进行采集、加工、存贮、传输并输出大量有用信息的系统。用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取代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不仅是会计工作手段的提高,而且是会计管理工作的改进和现代化。下面我来说下他们两者的区别与一些看法。

先说说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与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两者之间的差异,我归纳于10点:

1、系统初始化设置工作有差异。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的初始化工作包括建立会计科目,开设总帐,登录余额等;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初始化设置工作则较为复杂,且带有一定的难度,其内容主要有会计系统的安装,帐套的设置,网络用户的权限设置,操作员及权限的设置,软件运行环境的设置,科目级别与位长的设置,会计科目及其代码的建立,最明细科目初始余额的输入,凭证类型设置,自动转帐分录定义,会计报表名称、格式、数据来源公式的定义等。

2、平行登帐上存在差异。在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登帐时,总帐由一名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记帐凭证,或科目汇总表,或汇总记帐凭证进行登录,明细帐由另一名会计也根据原始凭证或记帐凭证进行平行登录,月末校验两者是否相等。由于两名会计在登录时有可能发生错误,因此平行登帐可以检查错误。但是在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中,总帐与明细帐的数据均来源于原始凭证或记帐凭证,计算机按照登录总帐和明细帐的程序命令,将数据从记帐凭证数据库中转移到总帐数据库和明细帐数据库,而计算机的内部运算是不可能发生数据运算错误的,所以在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中总帐金额恒等于明细帐金额。因此,平行登帐的校验功能在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中已失去了其原先的作用。

3、科目的设置和使用上存在差异。在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由于手工核算的限制,将帐户分设为总帐和明细帐,明细帐大多仅设到三级帐户,此外,再开设辅助帐户以满足管理核算上的需要;科目的设置和使用一般都仅为中文科目。而在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中,计算机可以处理各种复杂的工作,科目的级数和位长设置因不同的软件而异,有的财务软件将科目的级崐数可设置到6级以上,完全满足了会计明细核算方面的需要;科目的设置上除设置中文科目外,仍应设置与中文科目一一对应的科目代码,使用科目时,计算机只要求用户输入某一科目代码,而不要求输入该中文科目,但在显示打印时,一般都将中文科目和与之对应的科目代崐码同时显示。

4、帐务处理程序上存在差异。手工会计信息系统根据企业的生产规模、经营方式和管理形式的不同,采用不同的会计核算形式,常用的帐务处理程序有记帐凭证核算形式、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汇总记帐凭证核算形式、日记帐核算形式等,对业务数据采用了分散收集、分散处理、重复登记的操作方法,通过多人员、多环节进行内部牵制和相互核对,目的是为了简化会计核算的手续,以减少舞弊和差错。而在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中,一般要根据文件的设置来确定,常用的是日记帐文件核算形式和凭证文件核算形式,在一个计算机会计系统中,通常只采用其中一种核算形式,对数据进行集中收集、统一处理、数据共享的操作方法。

5、日记帐和明细帐功用有所差异。在手工会计信息系统,通常仅对现金和银行存款设置日记帐,目的是为了序时记录货币资金的发生情况,做到与货币资金日清月结、钱帐两清。凭证信息是分散的,不便于查询,明细帐仅是为了方便查询凭证而设置的,根据凭证信息按科目重新登录在明细帐上,耗时且易错。而在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中,虽然任何科目都可有日记崐帐和明细帐,但所有日记帐和明细帐上的数据均来源于记帐凭证,由于采用了计算机这一高效能的工具,在帐务软件中对记帐凭证提供了多种查询条件,如日期、凭证号、科目代码、摘要、单位名称、单据号、录入员、审核员、借方金额、贷方金额、收入数量、余额等等,查询的方法可分为确定查询、自由查询、组合查询和模糊查询四种,可查询到企业的所有业务信息,由此看来,明细帐在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中意义已不再重要,可以取消,根据财政部文件规定,明细帐可以一年输出一次,仅是为了存档的需要。

6、帐簿格式存在差异。在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帐簿的格式分为订本式、活页式和卡片式三种,并且对现金日记帐、银行存款日记帐和总帐必须采用订本式帐簿。而在计算机会计系统中,由于受到打印机的条件限制,不太可能打印出订本式帐簿,因此根据《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规定,所有的帐页均可按活页式打印后装订成册;总帐帐页的格式有传统三栏借贷式总帐和科目汇总式总帐,后者可代替前者;明细帐的格式可有三栏式、多栏式和数量金额式等。

7、簿记规则上存有差异。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帐簿记录的错误要用划线更正法或红字更正法进行更正;帐页中的空行、空页要用红线划销等。而在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中,可以不存在纸质帐簿,一切数据均以文件形式存在机器内部,登帐只是一个沿用的旧名词,而且文件也并不一定按日记帐、总帐、明细帐分别设置,有些系统甚至只设置一个凭证文件,根本就不崐存在机内日记帐、总帐和明细帐,各种财务信息可直接从凭证文件中崐导出,划线更正法或红字更正法根本就不存在,代之以的是负号更正法。实际上只要凭证输入正确,机器处理是准确无误的,即使由于凭证数据有错或变更,导致机内帐的结果有错,也不能直接进行修改而只能通过记帐凭证去更正。

8、会计报表的编制形式上存在明显差异。会计报表是企业会计核算中一项重要的事项,在HAIS中,报表的编制是最复杂的一项工作,报表编制人应了解各种报表的结构,报表中各个数据的来源渠道,若数据来自帐上的,还应弄清是发生额还是余额,通过何种运算关系取得;若数据来自本报表或外报表中某项目的,应懂得其各种运算关系;同时还应明确各种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及数据的对应关系,这样才能开始编制报表。而在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中,各种报表的注册、结构描述、格式定义、数据的取数公式定义、报表的审核公式定义、报表的打印参数设置等工作,则作为报表子系统初始化设置的内容,在正式编制报表前可预先设置好,尔后在月末编制报表时,操作员只需在键盘上轻按报表子系统提供的报表生成命令键,系统即自动根据数据的取数公式取得数据,在短则几秒,长则十几分钟的时间内快速生成报表,并且能自动较验报表数据的各种内在关系,此外,还能使不同帐套、或上下级公司之间的同名报表即时合并。

9、在能否使会计发展为管理型方面存在根本性的区别。在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由于手工会计核算的复杂性,使会计人员耗时耗力,穷于应付手工的记帐、算帐、结帐、报帐,使企业会计停留在会计核算上,对会计向管理型发展受到了很大的约束。而实行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后,在手工会计中纷繁复杂的会计核算工作已由计算机高效而精确地完成,使企业会计向崐管理型发展,目前,我国已出现面向市场、中国模式、价值化、系统化、电脑化、基于现代企业制度、国际化以及普遍化管理的新管理时代的财务及企业管理软件体系UFERP.•电算化会计可以发展为以会计核心的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形成会计分析预测系统、会计决策支持系统和会计专家系统,使会计的职能得以转变和发展。

10、人员、组织体系、内部控制方式、运算工具和信息存贮介质上存在差异。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人员均为会计专业人员;组织体系按会计事务的需要,分为不同的专业组,通过帐证相符、帐帐相符和帐实相符等内部控制来保证数据的正确;运算工具主要采用算盘和计算器;信息存贮介质以纸质材料为载体,占用空间大,查询烦琐。而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中,人员除会计专业人员外,还有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组织体系按系统的需要可划分为电算主管、软件操作、审核记帐、系统维护、电算审查和数据分析等专业组;内部控制扩大到对人员、计算机设备、数据和程序等各个方面,而且其要求将更为严密;运算工具采用计算机;信息存贮介质采用磁性介质材料(一般用磁盘),占用空间小,查询检索方便。

计算机在会计行业的应用,使财务人员摆脱了繁重的手工记账、算账和编制报表工作,取而代之的是准确、快捷的微机处理方式,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并使会计信息质量得到了提高,但是我们同时也应该看到在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工作进程中还存在着的一些问题,下面经过自己在使用财务软件的体会,就如何让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谈几点认识:

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1、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内部管理工作尚需完善 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取代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在记账上,避免了人员重复等级多个账本、克服了手工几张不便于会计书记统计与归集等诸多弊病。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但同时也对微机操作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等岗位,带来了许多新的要求,提出了新的问题。

现有的会计人员虽然都能熟练地使用财务软件,但对财务系统的维护知之甚少,而单位里虽然有些人对计算机比较精通,但不懂财务知识,又没有参加过财务系统维护方面的培训,导致一旦系统出现故障,一时难以排除,使财务工作受到一定影响。所以,在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管理维护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实施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就需要建立和完善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内部管理与控制制度,加以管理与约束,才能充分发挥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优势。

2、对会计人员计算机知识的更新培训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涉及到会计和计算机两个专业知识,这就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熟悉会计知识,又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

众所周知,计算机技术发展很快短短几年的时间,计算速度提高了几十倍,而计算机软件、操作系统也在不断的改版、升级发生着变化。虽然现有的会计人员前几年都通过了计算机等级培训,但是在这科技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如果不及时地补充、学习新的知识,将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工作的要求。目前对会计人员的再教育方面,偏重于对会计专业知识的培训,而对计算机知识的更新培训重视程度不够。

3、财务软件有待进一步改进

财务软件的质量是=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工作的物质基础,决定着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工作的应用的范围和深入程度。在实行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六、七年里,财务管理软件经过了几次的升级还代,在软件的实用性、方便性等方面都有了改进,财务软件的质量不断提高。但是,经过自己对财务软件的操作,体会到财务软件还存在不足之处,为了能更好的实行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工作,财务软件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高。财务软件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还不能完全脱离手工操作

现用的财务软件在会计的基本核算、会计表报的编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对于财务管理和财务分析方面,仍摆脱不了手工操作。这样就不能完全发挥计算机处理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方面的优势。

②、各核算模版缺乏衔接

总账、固定资产、工资等模版间数据不能顺利地相互传递,以实现自动转账。相关查询等功能,不能呢个做到“无缝连接”,因此也就无法充分发挥计算机在数据处理上的先进性。

③、会计软件的改进与开发

由于目前实施的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还属于初级阶段,会计软件的开发应立足于会计人员素质的现状,尽力开发“傻瓜型”软件,简化操作便于应用。建立起晚上的会计软件服务体系,对用户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兵针对用户反馈的一件和要求对软件进行修改和完善。

④、加大对“复合型”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人才的培养力度,特别是对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要经常性进行,并结合经验相互交流,使培训收到实效。只有普及型的速成人才培训,难以提高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水平。还应选拔具有一定计算机知识的会计业务骨干到高校进修计算机专业。培养一支“复合型”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人才队伍,必将推动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工作的进一步提高。

⑤、对会计核算网络化进行有益的探索

现在,企业管理进入了信息时代,必然要求“会计工作信息化”,会计工作信息化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会计模型进行重构,并在重构的现代会计基础上,建立技术与会计高度融合的现代信息系统,简而言之,会计工作信息化即指会计工作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为跟上时代的脚步,应该注重对会计核算网络化进行有益的探索,使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再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实现会计核算网络化将拉近上级管理部门与下属各单位的距离,使财务管理工作呈现出一种更为高校的新局面。

办公系统中计算机信息 篇6

关键词:信息管理系统;计算机通信;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15

1 管理信息系统及计算机通信技术概述

1.1 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管理系统是为了更好、更全面地管理信息的一种系统,而且它也是社会公共管理的重要技术手段,是进行信息管理的必然要求。信息管理系统有非常强大的功能,具体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处理功能。信息管理系统主要以计算机为数据处理工具,这也就注定了信息管理系统在数据处理功能上的决定性优势。主要体现在对于搜集到的数据在进行计算、传输、存储、加工和输出上,能够最大限度的保持数据的准确性。(2)预知策划功能。信息管理系统除了对已知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以外,还可以在已知信息的基础上,通过数学模型的构建,利用数据计算公式,分析和预测数据未来的发展走势。(3)计划功能。在对信息的管理中,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在对已知数据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管理人员的需要提供详细的管理计划。这样一来,管理人员对于信息的管理效率便得到大大提高。(4)控制功能。当信息管理人员设定计划目标后,信息管理系统能够根据这一既定的目标,对计划中的数据进行实时的跟踪,之后将跟踪结果及时反馈给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利用系统对计划的进度进行监控,对能够及时处理突出情况,这是信息管理系统控制功能的具体体现。

1.2 计算机通信技术。计算机通信技术主要是立足于现代通信的理论基础,通过对计算机技术的运用来实现通信信息的及时、高效处理,同时也要完成对整体网络的运行维护以保证系统的正常工作。信息管理系统需要处理大量的信息数据,并且还要实现这些数据信息的正常通信。为了保证信息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实现信息管理系统的各项功能,就需要在信息管理系统中引入计算机通信技术。

计算机通信主要处理的是数据通信,不同于移动终端的普通定义里的通信技术。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计算机通信中也会有光纤通信、电力线载波通信等其它技术的综合应用。在以太网的介质访问控制技术中,通过CSMA/CD来侦听网络中的空闲时隙,并在网络空闲时向通信系统中发送信息。依据数据通信中的误码率等指标来进行通信水平的评定,优化编码技术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2 信息管理系统中计算机通信技术应用的必要性

2.1 实现数据有效传输的必然要求。在信息管理系统中,数据传输是这一系统运行的重要功能。而计算机通信技术能够保证数据传输的高效、准确,这就使得在信息管理系统中应用计算机通信技术是未来信息管理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除此之外,计算机通信技术能够根据标准协议的指导,完成不同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传输。

2.2 实现信息管理系统的有效性。在信息管理系统多种优势功能中,最具特色的一项功能就是提供管理所需要的加工数据和参考决策。而这以功能,也是评定管理信息系统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要想保证信息管理系统的有效性,就必须使用计算机通信技术。以此为手段,来保证信息管理系统能正常有效的运转。

2.3 提高管理效率的重要途径。计算机通信技术能够有效地缩短计算机数据间的互相通信。如果在信息管理系统中应用计算机通信技术,势必会提高系统对于数据的传输效率,自然而言地会缩短系统的运行时间。因此,在信息管理系统中应用计算机通信技术,能够有效得提高系统的管理效率。

3 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具体应用

3.1 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处理中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应用。数据在信息管理系统中被传输,是因为有数据传输需要的存在,而由上面介绍的计算机通信技术的优势分析可知,计算机通信技术能够提高管理信息系统对数据传输的效率,并且还能保证数据传输过程中的质量。计算机通信技术的这一优越性,成为支持信息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因此在数据的处理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3.2 信息管理系统预测功能中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应用。信息管理系统的预测功能是以大量的数据信息为基础。而获得这些数据就需要以数据传输为主要特点的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应用。因此,要满足这一现实的需要,就必须将计算机通信技术应用于信息管理系统中,以协助系统预测功能的实现。

3.3 信息管理系统计划功能中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应用。信息管理系统的计划功能同他的预测功能一样,都需要大量基础数据的参与。满足信息管理系统对于数据的需求,就必须有一种可靠的信息传输工具作为媒介,而计算机通信技术恰好能够达到满足信息管理系统对这一方面的需要,这就必定会进一步加深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应用范围的广度和深度。

3.4 信息管理系统控制功能中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应用。信息管理系统的控制对象依然是庞大的数据信息,这也就是说信息管理系统要想实现控制功能,就必须依据计算机通信技术对数据的实时监管,除此之外,信息管理系统在使用计算机通信技术后,其具体的运作达标率被大大提高,这也使得信息管理系统对于计算机通信技术的依赖程度加深。

3.5 信息管理系统决策功能中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应用。辅助决策功能是信息管理系统极具价值的功能。而计算机通信技术能够有效地保证管理信息系统决策功能的实现,也可以说,没有计算机通信技术,就必定不会存在管理信息系统的辅助决策功能。另外,在信息管理系统中应用计算机通信技术,能够实现对数据的全面的处理和传输,提高了系统对数据处理、传送的效率,这在很大程度上缩短了辅助决策功能的反应时间,提高了系统的时效性。因此,计算机技术必然会在信息管理系统中得到大规模的应用。

4 有关计算机通信技术的技术分析

4.1 物理层技术。信息管理系统要想实现对数据的有效传输,就必须通过计算机通信中的物理层,这一通道是保证数据质量的关键性途径。这也就是说,要想保证数据传输的准确率,就要明确物理层的频谱率、误码率以及计算机通信技术的物理层对于蜂窝环境的适应性。经研究调查发现提高物理层计算的通信质量可以采用窄带数字调制、扩展频谱调制、直接序列扩展频谱、调频扩频调制等方式,以保证物理层的通信质量和效率。

4.2 MAC层技术。作为控制媒体访问的MAC层,其主要任务是就是控制和管理信道,然后最大限度的满足数据使用者的数据传输需求。要想继续发挥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功用效果,也必须保证MAC层的工作环境要求的实现。

4.3 网络层技术。传统计算机技术当中,域名服务器所给出的地址是计算机的归属地址,这就使得计算机在移动条件下,无法准确的找到访问地址。然而通过对计算机通信网络技术的使用,就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以实现信息管理系统对于使用者的动态跟踪,从而实现用户不同子网的切换。

5 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拓展。在信息管理系统中应用计算机通信技术,不仅提高了系统在运行时数据传输的高效性、准确性,而且提高了信息管理系统的现代化水平。此外,将计算机通信技术应用到信息管理系统之中,是广大用户的呼声。总之,引入计算机通信技术后的信息管理系统,是一套高效、完整、科学的管理信息的系统,并且这一技术的引进,也将推动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杜芳.刍议计算机通信技术应用于发展[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0):90-91.

[2]刘运城.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J].煤炭技术,2013(5):36-37.

[3]杨亮.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J].科学之友,2011(18):44-45.

作者简介:余鹏(1975-),男,辽宁锦州人,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学位,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

办公系统中计算机信息 篇7

参考文献

[1]伍伟健, 田兆嵩.临床输血应遵循的基本程序[J].中国输血杂志, 2008, 3 (21-3) :622.

[2]温廷勇.输血科规范化与现代化管理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 11 (8-33) :8180.

[3]周英, 张旌.临床输血差错原因分析[J].当代医学, 2008, 9-149:93.

办公系统中计算机信息 篇8

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发展现状及其功能

1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概述

在客观事物运动和事物中普遍、大量存在的一种形式就是信息, 它包括文字、声音、动画、语言和图像等多种形式。人们以信息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为目的、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计划、编排、领导和掌握资源的活动就叫做信息管理。简而言之, 信息管理即对活动和资源的管理, 在当代市场经济社会中, 它具有信息传播快、信息量大、信息处理多样化、以及信息领域逐渐扩张等特点。 (2)

2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功能

除信息系统的一般功能之外, 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还包括一些预测、控制、计划、以及帮助决策等方面, 例如:计划功能、数据处理功能、辅助决策功能、预测功能和控制功能等。

公安信息管理系统应用前景的分析

1公安机关应用信息管理系统的必要性分析

近几年我国公安系统发展虽然速度快, 但出于历史原因遗留导致管理信息的程度不够。公安信息系统目前缺少整体目标和统一标准, 信息共享度不高形成信息孤立现象, 造成公安信息系统技术低、资源开发不完全, 影响公安系统的数字化发展速度。由于我国犯罪率逐年上升, 公安工作数量和难度增大, 公安系统需要应对的挑战也随之增强。于是, 公安部门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加强队伍建设和执法能力, 以内部信息系统为基础, 加入全部数据组建一套能够快速反应、统一安排、相互协作的公安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 (3) 。

2公安机关应用信息管理系统的有效性分析

由于公安部门的主要任务是保障社会安定, 保障我国经济建设涉猎的一切, 所以公安部门应该及时获取各方面信息, 而这些信息也成为我国公安部门内最宝贵的资源, 为更好完善公安系统、服务市民社会、加强公安人员素质专业培养、提升公安办事效率、改善市民生产生活环境提供重要依据。

常用公安应用软件介绍

下面针对2种公安系统内部已经运行使用的软件进行简单的介绍:

1全国违法犯罪人员信息库 (前科库)

今日, 公安部为了将犯罪人员信息可以在全国公安系统中共享, 制定并颁布一套全国违法犯罪人员信息库 (亦叫前科库) 的信息管理系统。虽然这套管理系统还没有正式运行, 只能通过输入网址进入, 但是这套系统也开创了对有前科犯罪人员管理的先河。

2案件信息管理软件

根据刑事案件的侦破管理步骤, 公安部门设计并制定出一套针对案件信息的管理系统。通过这套系统, 可以从案件的接案、立案、审案、破案、定案全部步骤中收集一切所需要的信息, 通过整理和归纳后在系统内形成公安部指定的统计表。系统操作人员在进行录入时, 应该按照自己的习惯选择适当的方法, 例如:属性选取工具、选择列表、键盘编辑和拼音选取。录入结束后, 可以选择手动或者自动传输和共享相关数据 (5) 。

总结

公安部门在新阶段新社会中面对着崭新的挑战和时机, 公安机关必须加紧建设信息系统, 紧抓科技潮流, 增强先进智能警力。现在公安系统内部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正确认识公安信息管理系统的必要性和恰当的操作方式, 将公安部门性质和体制的改革、计算机信息技术系统、业务信息和区域综合考虑和安排, 这其中最重要也是基础的部分就是计算机信息技术, 而公安部门日后工作主要趋势就是创建公安信息化。

摘要:如今, 无论是军事、政治、文化、经济、文化方方面面都涉及到计算机信息技术, 计算机信息技术也逐渐推动社会发展。但与此同时, 计算机信息化也给社会安全带来巨大的挑战。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 一些不法分子和黑势力也越来越猖獗。于是, 建立一套健全的公安信息管理信息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特点、公安系统的需要以及目前公安系统已有的信息系统进行介绍。

注释

11 周庆元.浅谈公安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广西警官学校学报, 2009

22 翁杨华.浅谈公安信息网络安全问题及解决对策[J].福建电脑, 2010

33 孟涛.浅谈对进一步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公安学刊, 2006

44 朱希望.对进一步加强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公安学刊, 2004

办公系统中计算机信息 篇9

1 计算机数据库概述

1.1 计算机数据库的含义

计算机数据库属于一个集合仓库, 其是通过计算机的数据结构来进行数据的管理、组织与储备,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信息技术市场具有十分巨大的潜力, 以往的计算机数据库对数据的管理与储备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计算机管理系统不断趋于人性化, 用户可以结合自己需求来管理数据, 就是所谓的“仓库”。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而言, 我们往往会在“仓库”里放入需要的数据, 同时根据管理需求进行相应处理。

1.2 计算机数据库的特征

尽管在人们的生活中已经开始应用这些数据库, 然而企业与事业单位才是数据库的主要服务对象。企业、事业单位通过此进行数据的综合管理, 并且实现数据的共享。每一个数据库都具有单独的模型, 并且可以叙述不同的数据关联。通常计算机数据库里具有较小的数量, 对其的更改与增加的难度较小。根据不同种类的数据, 我们可以结合自身需求进行随意更改, 进而我们可以从数据库获取自己需要的数据资料, 如此数据重复性的情况可以有效避免, 提高数据的完整性与结构的严整性。众所周知, 数据库这一程序具有很强的独立性, 用户只需要保持接口的良好性, 就可以实现对数据库资料的更改及其内容的设置。在整个信息管理中, 系统的功能设计是重中之重。对于计算机数据库技术而言, 系统数据所占据的位置越来越重要, 数据结构设计也成为了研究人员对数据管理中最为关心的问题, 而应用程序的设计就是基于此得以实现的。

2 计算机数据库的特点

计算机数据库的具体特点主要有独立性、结构性、共享性、冗余的可控性以及灵活性, 在信息管理的过程中, 为了实现对计算机数据库系统的有效应用, 就必须充分把握上述特点, 并以此加强技术创新与改进。关于计算机数据库的特点, 具体阐述如下:

2.1 独立性

所谓的计算机数据库的独立性, 主要是针对数据库信息而言的, 专业上将其分为两种, 即物理独立性与逻辑独立性。物理独立性的含义指的是数据库里的应用程序和数据资料之间具有相互独立性。而逻辑独立性指的是在逻辑结构上数据库的应用程序与数据资料具有相互独立性, 也就是说, 就算数据库里的数据资料有所改变, 也不会影响用户程度原样的维持。

2.2 结构性

为了保持计算机内部程序运行的秩序, 就要确保数据结构具有科学性, 同时在对数据库内资料进行运用的过程中, 应严格把握数据库的结构性。尤其是针对程序系统, 尽管程序内部记录的都是相关数据结构, 然而它们彼此之间并没有实际关联。此时数据库里的系统就可以充分体现出数据的结构性。

2.3 共享性

资源共享性是计算机网络最大的特点, 这也是数据库里系统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如果站在整体的角度来分解处理数据库里的资料, 那么数据里的资料就不会仅仅局限于某一个应用程序, 而是针对整个计算机系统。这说明多个程序可以同时被数据资料所运用, 并面向不同的用户, 进而使数据网络的全面性得以实现。

2.4 冗余度的可控性

首先, 对于整个计算机而言, 它的数据库数据之间往往会存在相互重复的情况, 这种现象被称之为冗余;其次, 在开始使用数据专用的过程中, 往往每个用户同时在使用数据库里的数据的过程中会出现数据冗余的情况;再者, 网络数据共享的实现过程中, 数据库会按照用户的使用需求, 删减并消除掉数据库里的重复数据;再者, 为了确保用户能够快速便捷的浏览查询数据, 使数据的查询率得到有效提高, 用户可以对数据的冗余度进行适当的控制, 并且将计算机上一些原本重复的数据进行适当的保留。

2.5 灵活性

众所周知, 除了是一个储备数据的仓库以外, 数据库的管理系统在进行数据管理的过程中还具有其他管理功能, 例如相关数据的输入或输出, 数据的查询、编辑与修改等等。从中我们可以得知, 灵活性也是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一大特点, 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进行自己所需要的数据库的设定, 同时也可以在外来按照自己的实际需求, 集中管理数据库。

3 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应用现状

随着网络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人们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对网络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数据库系统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很多企业与事业单位在日常运行与管理中对数据处理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并且对大数据处理系统有着迫切的需求。凭借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 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在企业与单位中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为了与行业发展需求相适应, 就必须不断更新与改进数据库技术, 数据库系统的应用范围将会随着适用范围的扩大而增大。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数据库系统所作出的贡献也在不断增加, 全社会对数据库技术的发展越来越重视。

由于企业与事业单位在信息管理的过程中对数据库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多, 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与兼容性成为了重要的研究课题, 而在发展与竞争的过程中, 有的企业往往处于保护数据机密性的需求, 会采用一系列措施来避免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被窃取或篡改的情况, 因此在数据库发展过程中, 提高其安全性势在必行。并且由于数据库系统应用的广泛性特点, 增强其兼容性也是现代企业与单位重视的一大问题。

迄今为止, 数据库系统的发展已经历了一段时间, 其实用性与可操作性也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在信息管理中, 如果计算机数据库系统的质量不达标, 那么就不能使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并且也会对其本身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对于信息管理而言, 计算机数据库系统的应用需要具备良好的适用性与操作性, 如此才能够为其应用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此外, 社会各界对计算机数据库系统的重视与研发投入也在不断增加。目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人类社会逐渐走向信息化时代, 数据库系统的应用与研究也成为了一个重点课题, 其所发挥的作用与效果也将会极大的推进现代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因此必须对此予以高度重视。

4 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改进策略

为了在信息管理中实现对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有效应用, 就必须不断提出改进策略, 使其应用所面临的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本文结合笔者实践经验, 就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改进策略提出一下几点看法。

4.1 紧密结合理论与实践

目前, 社会各个领域对数据库系统的应用都越来越广泛, 在不断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中, 数据库技术原理的发展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在对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加以运用的过程中, 为了建立科学的数据库系统, 就必须积极引入最新的研究成果, 并以此作为指导, 使数据库的适用性与操作性得以提高。随着理论的不断发展, 才能够使实践得以推进, 而实践的推进与发展又为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提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因此, 在信息管理对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应用过程中, 必须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到一起, 并充分利用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特点, 不断增强数据库系统的适应性, 为企业与单位进行信息管理减小难度, 进而使其经营管理的效益得以提升, 最终促进企业与单位的发展与进步。

4.2 不断增强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

在计算机数据库系统不断更新与发展的背景之下, 企业与单位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数据库技术的引入与运用当中。在企业信息管理的过程中, 企业单位对数据库技术的应用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安全性问题。为了实现对数据库中数据的有效保护, 避免其出现非法使用与篡改的情况, 就必须增强数据库的安全性。此外, 数据库系统的共享性的提高能够极大的方便了人们对数据的应用, 然而这也会导致一些数据安全问题出现。因此, 必须考虑数据库共享性与安全性的共同提升, 应基于大部分数据共享性得到保障的同时, 对一些涉及到关键数据的信息安全保密性予以重视, 并采用一定的保密方法与手段, 使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得到有效增强, 最终让数据库系统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4.3 重视数据库系统的未来发展

作为一个企业, 其产品技术与产品的使用质量有着直接的联系, 所以为了提高数据库使用的效率, 就必须不断更新与发展数据库管理系统技术, 提高技术水平, 进而才能够为计算机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发展与进步提供强有力的保障。针对现阶段计算机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发展情况而言, 数据管理技术在未来几十年应具有十分巨大的潜力与空间, 其发展方向十分广泛, 在技术手段上发生的变化与调整也十分突出, 具体经历了网状数据库、层次数据库、关系数据库等阶段的发展, 并不断趋于对象数据库的方向发展。目前, 相关数据库产品的研发与应用在用户的适应性以及优越性等方面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而为了推动信息管理中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应用水平的提升, 就必须重视数据库系统的未来发展, 并针对此展开深入的研究, 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 使计算机数据库系统运用所面临的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5 结语

综上所述, 现代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 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得到极快的发展, 给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特别是对于企业与事业单位而言, 该项技术的运用有效提高了数据管理效率, 为企业的运行管理提供了极大的支持。然而, 计算机数据库系统的应用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需要我们针对此展开深入研究, 并提出有效措施予以解决, 为企业与单位在信息管理中对计算机数据库系统的有效运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摘要:对于企业与事业单位而言, 在信息管理中计算机数据库系统的应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能够有效提高数据管理效率, 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极大的帮助。鉴于此, 本文从计算机数据库的含义与特征, 对计算机数据库进行详细的介绍, 并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计算机数据库的特点, 分析了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应用现状, 最后结合笔者实践经验, 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改进策略提出几点个人看法, 以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管理,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应用

参考文献

[1]王连忠.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运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4, (4) :103-104.

[2]李晓静.试析信息管理中计算机数据库系统的运用[J].科技创业家, 2014, (6) :70-70.

[3]秦亮.试论信息管理中计算机数据库的运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1, 07 (5) :992-993.

办公系统中计算机信息 篇10

学生学籍管理系统是一个教育单位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内容对于学校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都至关重要,所以学生学籍管理系统应该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但是一直以来人们使用传统人工的方式管理学生学籍,填写各种表格,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缺点,如:效率低,保密性差,另外所用其时间长,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这对于查找,更新和维护都带来了不少的困难。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科学技术日渐成熟,其强大的功能人们已有深刻认识,它已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计算机信息系统作为计算机应用领域中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学生学籍管理系统进行信息管理,有着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学籍系统管理的效率,也是教育单位的科学化,正规化管理及办公管理自动化的重要表现,因此,开发一套学籍管理软件成为很有必要。

2. 系统开发工具及编程环境简介

2.1 开发工具简介

2.1.1 Visual FoxPro的简介

visual foxpro系统提供了一个功能强大的集成化开发环境,可以简化数据管理,使组织数据、创建和维护数据库&应用程序等工作变得简单易行。利用VFP的可视化设计工具和向导,可以快速地创建数据库、表、视图、查询、表单、报表和应用程序。

在visual foxpro中,提供了大量的控件,这些控件都是用来设计界面和实现各种功能,减少了编程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也简化了界面设计过程,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应用程序运行效率和可靠性。故而,实现本系统,VFP是一个相对较好的选择。

2.1.2 数据库的简介

关系数据库,是指一种根据关系模型进行组织和访问数据库的数据库,它的主要优点是数据库结构简单规范、数据独立性较强、具有坚实的数学基础。关系数据库是应用最广泛的数据库。关系数据库包含型和值两个方面的概念,关系数据库的型是指对数据库的描述,它包括若干个域的定义以及在这些域上定义的若干关系模式;关系数据库的值则是这些关系模式在某一时刻对应关系的集合。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一种创建、运行和维护关系型数据库的软件系统。可以在表与表之间定义关系,并利用这些关系查找数据库中有关联的信息。VFP是一个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

2.2 编程环境的简介

1.硬件环境

·处理器:Intel Pentium 166MX或更高。

·内存:32M以上。

·硬盘空间:1GB以上。

2.软件系统

·操作系统:windows98/2000/xp

3. 学生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

3.1 系统开发的基本要求

学籍是学生在学校期间的重要历史资料,学籍信息的管理(学籍的录入,查询,分类统计等)是各学校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该学生学籍管理系统主要是用于管理在校学生的学籍,对教师、班级、学生、课程和学籍信息进行维护和管理,该系统要求运行稳定,图形用户界面符合日常的使用习惯,数据处理正确无误。

3.2 用户需求分析

该学生学籍管理系统是以Visual Foxpro教师、学生只需通过简单的操作,用户都可以了解本系统软件的基本工作原理。用户只需进行输入一些简单的汉字、数字,或用鼠标点击即可达到自己想要的目标。

4.学生学籍管理系统的规划与设计

4.1 系统的功能要求描述

学籍管理系统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日常管理:日常管理模块完成对学生信息日常操作,如新生报到时为该生建立信息档案,以及修改、删除的众多功能。在系统设计中,为了保持操作界面的一致性,所有的日常操作都使用统一的操作界面,根据用户的选择来显示操作的功能按钮。

(2)毕业管理:学生的校时间都有一定的期限,超过这个期限,学生将离开学校,学校就完成了对该生的管理,称之毕业。在该系统中提供了毕业管理,将离开学校的学生信息从学生库中删除。

(3)查询模块:查询功能是一个信息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本系统中设计的查询功能更为方便,使用者中需输入所要查询学生的学号,即可找到该生的全部信息。

(4)用户管理模块:该模块是对系统的使用者进行管理的场所,包括新建用户,修改、查询用户等的功能。以上是对学生学籍管理系统的功能设计,读者开发时进行必要的修。

(5)系统管理:主要功能是退出功能。

4.2 系统框架设计

对功能分析完我们就对它进行集中、分块,按照结构化程序设计的要求得到如图4-1下所示的图:

4.3 数据库的设计

数据库在一个学生管理系统中占重要的地位,数据库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对应系统的效率以及实现的效果产生影响。合理应用数据库设计可以提高数据存储的效率,保证数据的完整和一致。同时,合理的数据结构也将利于程序的实现。设计数据库系统时应该充分了解用户各方面的需求,包括现有的以及将来可能性增加的需求。

4.3.1 数据库的分析

用户的需求具体体现在各种信息的提供、保存、修改和查询,这就要求数据库结构能充分满足各种信息的输出和输入。收集基本数据、数据结构、以及数据处理的流程,组成一分详尽的数据字典,为后面的具体设计打下基础。

4.3.2 数据表设计

1.学生信息表

2.系统用户表

4.3.3 实体E-R图

框架和数据库设计好后,我们就开始来设计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的各种实体,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样就可以为后面的详细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些实体包括具体的信息,通过相互之间的作用形成数据的流动。实体大概分为:学生实体、班级实体。各个实体形成的E-R图如图4-3、图4-4、所示。

5. 结束语

本文以Visaul foxpro6.0为开发工具,利用软件工程方法学为指导思想,以学生日常档案资料为管理对向,建立了学籍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的办公室自动化。

摘要:本文介绍了信息系统开发的理论、方法与实践。及软件工程在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的具体应用。以工程化的方法介绍了学籍管理系统开发的现状、经济可行性、技术可行性、需求分析、规划与设计。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VFP学籍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夏伟文visual foxpro 6.0中文版传指南,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

[2]姜同强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科学出版社, 1999

办公系统中计算机信息 篇11

【关键词】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应用特征、数字化程度

所谓电子综合化技术,即在作战车辆苛刻的空间限制条件下,满足对密集性的作战车辆电子系统进行信息综合和功能综合的技术。构建车辆综合电子信息系统,可以智能的协调车内各分系统的功能,简化操作,让乘员精力集中于战斗。它的应用将大大提高作战车辆指挥控制能力,数字化程度的提高可增强整体的综合作战能力。

一、国内外车辆电子信息系统现状

车辆综合电子信息分系统可以采用不同的解决方案。其中,传统的方案是采用各个独立电器或机械分体完成各项任务;造成车辆中大量连接关系、连接电缆以及各种独立仪器设备布满整个驾驶室,增加了车体重量和布线复杂度、驾驶员和战斗员的使用操作上的难度,查找排除故障困难,不利于提高整车的快速反应能力。另一种是目前国内外都在使用的解决方案:主要针对底盘电子系统进行设计,由驾驶员综合显示终端、车辆测控子系统、定位导航子系统等组成,系统以CAN总线为纽带,将车辆底盘的电子电气模块联成一个综合系统,大大简化系统原有的连接关系和连接电缆,并能为今后将要使用的电子模块留有接口,易于系统的扩展;显然,车辆综合电子信息分系统技术的方案能大大降低系统成本、提高系统效费比。

二、车载实时嵌入式计算机技术特征

(一)嵌入式系统的定义和特点

1.嵌入式系统的定义

嵌入式系统(Embedded System)本身是一个相对模糊的定义。目前,国内的一个普遍被认同的嵌入式系统的定义是: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软件硬件可裁减,适应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嵌入式系统是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半导体技术和电子技术以及各个行业的具体应用相结合后的产物;嵌入式系统根据应用需求可对软硬件进行裁减,满足应用系统的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等要求。

2.嵌入式系统的特点

嵌入式系统的几个重要特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a)系统内核小。b)专用性强。嵌入式系统的个性化很强,其中的软件系统和硬件的结合非常紧密,一般要针对硬件进行系统的移植;同时针对不同的任务,往往需要对系统进行较大的更改,程序的编译下载要和系统相结合,这种修改和通用软件的“升级”是完全不同的概念。c)系统精简。嵌入式系统一般没有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明显区分,不要求其功能设计及实现上过于复杂,这样一方面利于控制系统成本,同时也利于实现系统安全。d)高实时性的操作系统软件是嵌入式软件的基本要求。而且软件要求固化存储,以提高速度。软件代码要求高质量和高可靠性。嵌入式软件开发要想走向标准化,就必须使用多任务的操作系统。但是为了合理地调度多任务,利用系统资源、系统函数以及专家库函数接口,用户必须自行选配RTOS(Real=Time Operating System)开发平台,这样才能保证程序执行的实时性、可靠性,并减少开发时间,保障软件质量。

2.实时系统口

工业控制、舰船武器控制、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多数嵌入式系统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对系统的响应时间要有严格的要求。这些系统称为实时系统。系统时限的大小和具体系统有关。例如,在一个导弹制导系统中,要求在几个毫秒内产生输出,而在一个计算机控制的汽车生产线中,系统的反应可以放松至1秒内。任务的时限是由软件划分所决定。

三、车载实时嵌入系统实施

车辆测控系统(及其辅助测量设备)应尽可能实时、准确地获取各安装点的状态信息并将它们实时、准确、可靠地送往车辆测控与管理子系统;同时,还应具有接收经车辆测控与管理子系统转发而来的三防、灯光、操纵等的相关信息的能力,因为,这些信息经常要求实时、准确、可靠的处理里各种突发情况。这样,车辆控制与管理子系统中的计算机系统来说,应能完成下述主要工作:(1)简化原有车辆的电缆连接关系和连接电缆,在信号相对集中部位安装测控装置,实现分布控制、集中管理。通过数据采集系统实时获取传感器的输出;(2)通过通信系统发往车辆测控与管理子系统进行综合处理后由虚拟仪表进行显示,并获取数字火控子系统、车载信息子系统和通讯指挥子系统的指令或信息;(3)通过通信系统将各结果同步送往车辆测控与管理子系统进行车辆状态信息采集,并存储以便以后随时调用数据,排查故障或作为“黑匣子”之用。

第二,虛拟仪表必须同步显示各信息子系统的采集处理结果;同时,还需完成网关和主控器的作用,解算数据的实时发送,采集到的子系统信息和计算结果等。即虚拟仪表装置应能完成下述主要工作:(1)分析通过通信系统传输的车辆测控模块信息;(2)将各测控模块的结果以图形的方式显示于显示屏上,并尽可能保证结果准确、易读、形象、并接近传统仪表显示方式;显然,上述两个问题的解决,必须依赖于高性能的计算机系统。

四、结论

本文围绕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系统中的实时嵌入式计算机系统的实现,为装甲车辆综合电子信息系统提供一套相关的技术基础。总之,采用车辆电子综合化技术进行作战车辆电子系统的设计,通过定义信息格式和电气接口特性来贯彻多路传输实现综合的设计思路,采用相应的硬件和软件来完成功能的执行。这种方法更有利于各子系统的功能设计与更新升级,同时在子系统功能设计的基础上,又促进了作战车辆电子综合化的实施。而能满足车辆综合电子信息分系统需要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则是整个系统得以实现的重要技术基础之一。

参考文献:

[1]张福炎,孙志挥.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教程【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190,193-199,140-141。

[2]李世平,韦增亮,戴凡.Pc计算机测控技术及应用【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61.63,69.70。

[3]陈.翌,田捷,王金刚.嵌入式软件开发技术【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3.5

作者简介:

论办公自动化中的计算机信息技术 篇12

1.1运用B/S型结构

B/S型结构又可以称之为B/S模式, 它是伴随网络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 使得传统的C/S模式的得到了拓展。工作者人员是通过浏览IE等来完成工作。他们通过浏览器、服务器将各种请求发布到互联网上, 此时服务器会对这些请求进行自动处理, 再将他们所需要的相关资讯反馈到浏览器上。B/S型结构的最大优点是运行以及维护非常方便, 能够提供各种不同的人员, 从各个地点, 利用不一样的接收方式实施操作以及访问相应的数据。其存在的缺点是该模式导致企业对于网络环境过于依赖, 万一网络中断将会导致该系统出现瘫痪, 对于企业的正常运行产生很大的影响。

B/S结构其实是三层网络体系的C/S结构:第一层是客户机, 也就是客户以及整体系统的接口。利用对客户应用程序进行精简, 使之存在于一个浏览器软件中, 比如, 网页浏览器 (即IE浏览器) 等。通过浏览器将超文本标记语言 (即HTML代码) 转换成网页 (文字以及图片) 。该网页具备相应的交互功能, 使用者可以通过网页所提供的有关申请表填写相应的信息, 再由它向后台提交, 并且发出需要处理的请求。而该后台便是三层体系结构中的第二层, 也就是Web服务器。

Web服务器按照请求启动对应的程序对该请求进行回应, 生成一系列动态的超文本标记语言, 并且将处理结果加入其中, 再反馈到igei用户机对应的浏览器。如果用户机所发出的请求有存储数据的需要, Web和数据服务器将会一道完成该请求。

该结构的第三层就是数据库服务器, 它的基本任务是对不一样的Web服务器发出的应用程序SQL请求, 并且对数据进行管理。针对该B/S结构的通信, 用户机仅需安装一个浏览器就可以了, 比如, IE、服务器SQL数据库。而Web服务器是浏览器和数据在交互的时候使用的。该结构对使用人员的技术要求比较低, 其前端机不需要很高的配置, 而其界面却非常丰富, 分发的程序较为简单, 更新维护也比较方便, 客户的维护量比较小。同时可以轻易完成平台的布置工作, 并且可以在广域网和局域网两者之间交互协调, 特别适用于电子商务。

1.2运用Web2.0技术

由于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流通的信息也迅速增加, 从而促使电子商务产生了根本的转变。因此, 人们的工作方式应当伴随技术的发展而改变, 以顺应商务领域的高速发展。

伴随Web2.0软件被运用于现代化商务领域, 并且拥有了良好的开发与交流平台, 服务器和对应的内容, 不同种类的服务也逐步的完成了服务链接, 为商务服务提供了一个非常系统而全面的服务平台。针对那些伴随互联网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人们, 其工作以及生活中已经无法脱离互联网。Web2.0技术不但可以有效缓解企业与客户间在沟通方面存在的障碍, 还可以有效改善办公环境。企业利用Web2.0技术的互动性, 不仅可以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 同时也使企业的办公自动化成为现实, 办公效率也得到了提升。

2办公自动化未来的发展方向

2.1视频技术的应用

由于压缩技术以及视频技术的快速进步, 从而使得视频会议 (电话会议) 等方面获得了很好的普及和推广。利用摄像头, 与会人员不但可以畅所欲言, 还可以掌握会议现场的所有情况, 包括与会人员的表情, 并且可以展开深入的交流、互动以及探讨。伴随技术的进一步完善, 无线视频技术肯定将成为未来办公自动化的发展方向, 大大节约了的会与者在往返途中消耗的时间, 为广大与会人员提供了更加广阔的信息互动与交流的平台, 使得传统的信息交流方式发生很大的转变, 人们的交流与互动更加方便、快速。

2.2无线网络办公环境

伴随wi-fi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网络通讯很快在办公领域得到推广与应用。从而改变了以往单一办公室的办公模式, 人们能够通过计算机以及网络技术在任何地方的进行办公, 比如:机场, 宾馆, 家里以及出差途中等。另外, 为了让企业内部的各种信息在安全方面有所保障, 企业能够按照不一样的使用权限设置不一样的使用级别, 设定不一样的优先处理权限, 以便网络办公的安全得到确保。无线网络办公模式大大提升了办公效率, 使得办公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

2.3工作程序更灵活

电子传输与传统的纸质文件相比较其传输的速度和效率要高得多, 并且, 不但可以传输文字还可以实现视频以及音频的传输, 使得文件传输的形式更加丰富, 而且还可以达到永久保存的目的, 而不用占据空间。

3结语

办公自动化不仅可以解决各种信息处理的问题, 还可以解决信息的传递以及交流的问题。伴随计算机、信息网络以及通讯技术的发展与不断完善, 信息处理技术也将会变得更加完善和先进, 使得信息的交流和传递更加快速便捷。当前, 在办公自动化中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发挥了愈来愈关键的作用, 使得办公过程中的相关信息的处理、收集、传输、以及反馈等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将来的办公将愈来愈自动化和高效化。不仅可以提升我们的工作效率, 还可以进一步改进办公环境, 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办公形式也变得更加灵活, 进而使得决策更加快速而高效。

摘要:计算机信息技术极大的推动了现代社会的科技发展, 成为办公自动化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B/S型结构以及Web2.0技术的运用分析了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办公自动化中具体应用, 探讨了办公自动化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技术,办公自动化,发展

参考文献

上一篇:龙舟文化下一篇:新媒介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