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办法》通知

2024-06-07

关于《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办法》通知(通用11篇)

关于《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办法》通知 篇1

关于发布《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办法

(试行)》的通知

【颁布单位】 信息产业部

【颁布日期】 19991212

【实施日期】 20000101

【章名】 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邮电管理局、电子厅局(公司)、部属有关企业、事业单位:

为加强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市场的规范化管理,促进计算机信息系统 集成企、事业单位能力和水平的不断提高,确保各应用领域计算机信息系 统工程质量,根据国务院批准的“三定”方案,信息产业部决定建立计算 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制度,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认证工作。凡从 事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业务的单位,必须经过资质认证并取得相应的资质 证书。为此,制定《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办法(试行)》,现予 发布,自2000年1月1日起试行。

信息产业部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认证工作办公室(简称资质认证 工作办公室)是资质认证工作的日常办事机构,负责具体组织实施资质认 证工作。资质认证工作办公室暂设在中国软件评测中心(联系电话:01 0-69730210,传真:010-69730216,电子邮件: ccidcstc@public3.bta.net.cn)。

【名称】 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办法(试行)

【题注】

【章名】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需要,加强计算机信 息系统集成市场的规范化管理,保证计算机信息系统工程质量,依据国家 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是指从事计算机应用系统工程和网络系 统工程的总体策划、设计、开发、实施、服务及保障。

第三条 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的资质是指从事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的 综合能力,包括技术水平、管理水平、服务水平、质量保证能力、技术装 备、系统建设质量、人员构成与素质、经营业绩、资产状况等要素。

第四条 凡从事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业务的单位,必须经过资质认证 并取得《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证书》(以下简称《资质证书》)。

第五条 凡需要建设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单位,应选择具有相应等级《 资质证书》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单位来承建计算机信息系统。

【章名】 第二章 认证组织管理

第六条 信息产业部负责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认证管理工作,包 括指定和管理资质认证机构、发布管理办法和标准、审批和发布资质认证 结果。

第七条 信息产业部设立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认证管理委员会(简称资质认证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协调、管理资质认证工作。资质认 证管理委员会下设: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认证专家委员会(简称资质 认证专家委员会),提供技术咨询,参与资质评审;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 资质认证工作办公室(简称资质认证工作办公室),是资质认证工作的日 常办事机构,负责具体组织实施资质认证工作。

第八条 信息产业部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认证工作办公室暂设在 中国软件评测中心。

第九条 从事资质认证工作的人员应具有胜任本岗位工作的能力,坚 持公正、科学、实事求是的原则。

【章名】 第三章 资质等级

第十条 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等级分一、二、三、四级。

第十一条 各等级所对应的承担工程的能力:

一级:具有独立承担国家级、省(部)级、行业级、地(市)级(及 其以下)、大、中、小型企业级等各类计算机信息系统建设的能力。

二级:具有独立承担省(部)级、行业级、地(市)级(及其以下)、大、中、小型企业级或合作承担国家级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建设的能力。

三级:具有独立承担中、小型企业级或合作承担大型企业级(或相当 规模)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建设的能力。

四级:具有独立承担小型企业级或合作承担中型企业级(或相当规模)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建设的能力。

【章名】 第四章 资质申请与评审

第十二条 申请资质认证的单位应具备的条件:

(一)具有独立法人地位。

(二)独立或合作从事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业务两年以上(含两年)。

(三)具有从事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的能力,并完成过三个以上(含 三个)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

(四)具有胜任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的专职人员队伍和组织管理体系。

(五)具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和先进的信息系统开发、集成的设备环境。

第十三条 申请资质认证的单位可对照《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等 级标准》(另行发布)确定申请的资质级别。

第十四条 申请资质认证的单位应如实填写并提供下列材料:

(一)《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认证申请表》

(二)《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情况登记表》

第十五条 申请一、二级资质的单位将申报材料提交到部资质认证工 作办公室,资质评审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资质认证工作办公室对申请单位的申报材料审查合格后,组织 调查组对其资质条件进行现场调查审核,对其所完成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集 成的典型项目进行调查。

(二)资质认证工作办公室组织专家委员会的有关专家,根据对申请 单位资质的调查报告以及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典型项目调查报告等进行评 审,提出评审意见。

第十六条 申请三、四级资质的单位将申报材料提交到各省(市、自 治区)信息产业主管部门,由各省(市、自治区)信息产业主管部门所属 的资质认证机构组织资质评审后,将评审结果报部资质认证工作办公室。

第十七条 资质认证工作办公室将资质评审结果报请信息产业部审批 后,颁发《资质证书》。《资质证书》分为正本和副本,正本和副本具有 同等法律效力。

【章名】 第五章 资质监督管理

第十八条 资质监督管理是指对获证单位资质保持的监督检查和资质 变更的管理。

第十九条 《资质证书》有效期为四年。获证单位应每年进行一次自 查,并将自查结果报资质认证工作办公室备案;资质认证工作办公室对获 证单位每两年进行一次年检,每四年进行一次换证检查和必要的非例行监 督检查。

第二十条 换证检查工作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申请换证的单位在规定时间内向资质认证工作办公室提交《计 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证书换证申请表》、《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证 书》、《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过去四年信息系统集成项目完成情 况和资产运营情况、各类管理及工程技术人员变化情况等资料。

(二)资质认证工作办公室根据资料审查和有效期内监督检查结果,对其资质做出检查结论,记录在《资质证书》(副本)的检查记录栏内。

第二十一条 年检工作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获证单位向资质认证工作办公室提交《资质证书》(副本)和 《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检查表》,检查表内容必须真实可靠,如 有质量事故或用户投诉,必须及时向资质认证工作办公室报告。

(二)资质认证工作办公室对获证单位资质进行年检,并在年检合格 者的《资质证书》(副本)上加盖年检合格章。

第二十二条 检查结论分为“通过”、“降级”、“取消”三种。对 于检查结论为“通过”或“降级”的单位,将换发新的《资质证书》(正 本);对于检查结论为“取消”的单位,将收回其《资质证书》。

第二十三条 没有按时申请换证检查或拒绝接受监督检查的单位,视 为自动放弃资格,其《资质证书》予以注销。

第二十四条 凡申请资质升级的单位,应向资质认证工作办公室提出 申请,按照本办法第四章办理。

第二十五条 获证单位发生分立、合并后,原有《资质证书》应交由 资质认证工作办公室重新审查。

第二十六条 获证单位变更名称、地址、法人、技术负责人等,应在 变更内容发生后的一个月内,向资质认证工作办公室报告变更情况,资质 认证工作办公室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重新审核其资质。

【章名】 第六章 罚则

第二十七条 如因计算机信息系统主建单位没有按规定选择具有相应 等级《资质证书》的信息系统集成单位而出现工程质量问题的,将由有关 部门追究信息系统主建单位和承建单位的责任。

第二十八条 申请单位在申请资质认证或资质监督检查中,采取弄虚 作假、行贿等不正当手段虚报资质条件或有关资料的,资质认证工作办公 室除应严格按照资质等级标准对其重新核定资质外,对情节严重的,可给 予停止使用《资质证书》三至六个月、降级、直至吊销《资质证书》的处 罚。

第二十九条 获证单位必须正确理解与宣传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 认证制度,正确使用《资质证书》。对于涂改、伪造、出借、转让或出卖 《资质证书》的将给予警告、停止使用或吊销《资质证书》的处罚;情节 严重构成犯罪的,由相关部门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三十条 所有从事资质认证工作的机构和人员在认证过程中必须坚 持公正、科学的原则。在工作中严重失职、索贿、受贿或者侵害企业合法 权益的,由所在单位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相关部门追 究其法律责任。

【章名】 第七章 公布

第三十一条 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的认证和监督检查结果实行公 布制度。资质认证工作办公室通过指定媒体向社会公布资质认证结果和监 督检查结果。

第三十二条 获证单位遗失《资质证书》,必须通过由资质认证工作 办公室指定的媒体声明作废后,方可申请补领。

第三十三条 资质认证工作办公室设立专门的公布网页和查询电话,社会各界可通过指定的网站和电话,查询资质认证和年检结果。

【章名】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四条 对于特殊行业(如,国防、公安等),按相应行业的规 定执行。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由信息产业部负责解释。

关于《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办法》通知 篇2

信息系统服务是以满足企业和机构的业务发展所带来的信息化需求为目的, 基于信息技术和信息化理念而提供的专业信息技术咨询、系统集成、技术支持等工作。其中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是信息系统服务的前端环节, 为企业提供信息化建设规划和解决方案。而根据信息化建设方案选择合适的软硬件产品搭建信息化平台, 根据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管理要求进行软件和应用开发, 以及系统建成后的长期维护和升级换代等, 属于信息系统服务的中间及下游环节, 是信息系统服务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具体表现, 覆盖了各行各业信息化建设的全过程。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信息系统深入到社会各阶层。这些年来, 我国在信息系统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方面也相应取得了巨大成绩, 积累了宝贵经验。但在我国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 信息系统服务存在诸多问题, 问题主要有:

(1) 系统质量不能满足应用的基本需求;

(2) 工程进度拖后延期;

(3) 项目资金使用不合理或严重超出预算;

(4) 项目文档不全甚至严重缺失;

(5)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系统业务需求一变再变;

(6)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经常出现扯皮、推诿现象;

(7) 系统存在着安全漏洞和隐患;

(8) 重硬件轻软件, 重开发轻维护, 重建设轻使用。

这些问题严重阻碍着信息化建设进程, 甚至产生了令人痛心的豆腐渣工程。

究其原因, 主要有以下四点:

(1) 不具备能力的单位搅乱系统集成市场;

(2) 部分建设单位在选择项目承建单位和进行业务需求分析方面有误;

(3) 信息系统集成企业自身建设有待加强;

(4) 缺乏相应的机制和制度;

对信息系统服务的引导和管理, 逐渐成为政府主管部门刻不容缓的大事, 我国的信息化建设也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推进, 形成我国自己的信息服务管理体系。

2 信息系统服务资质认证管理的内容

我国信息产业与信息化建设的主管部门和领导机构, 在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对所产生的问题予以密切关注并且逐步采取了有效措施,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等地方政府的信息产业及信息化主管部门也积极参与并且发挥创造性, 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为了保证信息系统工程项目投资、质量、进度及效果各方面处于良好的可控状态, 在针对出现的问题不断采取相应措施的探索过程中, 逐步形成了我国的信息系统服务资质认证管理体系。目前, 我国在信息系统服务资质认证管理上主要有如下的管理内容:

(1) 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企业资质管理;

(2) 信息系统项目经理资格管理;

(3)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资质管理;

(4)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人员资格管理。

3 信息系统服务资质认证管理的推进

我国信息系统服务资质认证管理体系的形成, 可以说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推进产生的, 在此对我国现行几种信息系统服务资质认证管理内容的形成和推进过程进行梳理。

3.1 实施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制度

3.1.1 推荐优秀系统集成商

针对1993年以后开展“金”系列工程中出现的少数单位鱼目混珠、搅乱信息系统集成市场的问题, 1996年7月, 由原电子工业部“金”系列工程办公室主办开展了“全国优秀系统集成商推荐活动”。这次共评选出内资优秀系统集成企业、外资优秀系统集成企业、技术最强系统集成企业、最佳增值服务系统集成企业、最受用户欢迎系统集成企业、最佳经营系统集成企业、最佳售后服务系统集成企业七大类40家优秀系统集成企业, 共收集这些公司及另外一些公司的系统集成案例125个。这次活动架起了企业和用户之间的桥梁, 为信息系统的建设单位选择承建单位创造了条件, 为产业主管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也为后来开展信息系统集成企业资质认证工作积累了经验。

3.1.2 对信息系统集成企业进行资质认证

1998年原信息产业部成立后, 便开始酝酿推行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认证制度, 并将其列为1999年重点工作之一;经过将近一年的调查研究、文件起草等筹备过程, 1999年11月原信息产业部发出了《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办法 (试行) 》 (信部规[1999]1047号文, 简称1047号文) , 决定从2000年1月1日起实施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认证制度。1047号文明确界定: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是指从事计算机应用系统工程和网络系统工程的总体策划、设计、开发、实施、服务及保障;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的资质是指从事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的综合能力, 包括技术水平、管理水平、服务水平、质量保证能力、技术装备、系统建设质量、人员构成与素质、经营业绩、资产状况等要素;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等级从高到低依次为一、二、三、四级。

与此同时, 《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等级评定条件 (试行) 》也已完成起草工作, 并且在首批申请资质的21个企业中试行, 经修改后于2000年9月发布《关于发布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等级评定条件的通知》信部规[2000]821号文 (简称821号文) 。

经过三年多的评审实践证明, 821号文所发布的等级条件是切实可行的。但是, 随着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企业综合能力的不断提高, 需要对821号文规定的等级条件进行相应调整。为此, 原信息产业部于2003年10月颁布了《关于发布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等级评定条件 (修订版) 的通知》 (信部规[2003]440号文, 简称440号文) 。

自2000年9月11日公布首批获得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证书名单 (共21家企业) 开始, 至2011年上半年, 已有3 742家企业获得相应资质证书, 其中:一级239家;二级588家;三级2 309家;四级606家。

3.1.3 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认证工作成果

(1) 认证工作及结果被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广泛认同, 例如:

2000年12月28日发布的北京市人民政府令 (第67号) 第十条规定:“未经资质认证的单位, 不得承揽或者以其他单位名义承揽信息化工程”;第十一条规定:“建设单位不得将信息化工程项目发包给不具备相关资质等级的单位”。

2001年9月12日, 国家保密局发出的《关于印发 (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办法 (试行) ) 的通知》中, 把“具有信息产业部颁发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证书》 (一级或二级) ”作为“涉密系统集成单位”的必要条件。

2002年9月18日,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关于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要的通知》 (国办发[2002]47号文) 要求:认真贯彻执行《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要》。在该行动纲要中要求:“对国家重大信息化工程实行招标制、工程监理制, 承担单位实行资质认证”;而且, 行动纲要明确规定:“利用财政性资金建设的信息化工程, 用于购买软件产品和服务的资金原则上不得低于总投资的30%”。这就进一步加大了821号文中关于信息系统集成项目中关于“软件费用应占工程项目总值的30%以上”这一要求的贯彻力度。

现在, 企业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已成为信息系统建设单位在选择承建单位时的重要依据, 或者说成为系统集成企业承揽信息系统工程特别是重大信息系统工程的必要条件。

(2) 资质认证过程中要对企业的软件开发和系统集成的人员队伍、环境设备、质保体系、服务体系、培训体系、软件成果及所占比例、注册资本及财务状况、营业规模及业绩、项目质量、单位信誉等各方面进行严格审查, 还要进行每年一次监督检查、现场抽查、每三年一次换证等监督工作。这一方面使系统集成企业受到严格的社会监督, 另一方面也使得企业的综合实力和素质有了显著提高。

(3) 有效地规范了信息系统集成市场, 使皮包商钻空子和搅乱市场秩序的状况得到控制。

(4) 信息系统工程质量显著提高。

(5) 对于广大用户为支持软件与系统集成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起到引导作用。例如, 过去普遍重视硬件轻视软件, 现在逐步提高了对软件价值、系统集成价值和服务价值的认识。

3.2 推行项目经理制度

信息系统的建设单位, 不仅关心信息系统承建单位的资质等级, 还关心企业最终委派哪些人投入到该项目, 特别是由哪一位出任项目经理。因为, 有可能项目承包单位具有相应的资质等级, 但是, 由于各种原因, 没能把具有相应资质和能力的人员安排到项目中。尤其需要强调的是, 如果项目经理不够格, 用户还是难于对该项目的完成建立信心, 当然也难于对承建单位放心满意。所以, 实行项目经理制是系统集成资质认证深入开展的必然结果, 是保证信息系统工程质量的必要措施。

为此, 原信息产业部从2001年初就开始实施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经理制进行调研和相关文件起草的工作。2001年8月, 举办了软件与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管理研讨会, 并且出版了《软件与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管理文集》。这次会议所取得的成果对加快推进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经理制度实施产生了重要影响。

2002年8月28日, 原信息产业部发布《关于发布<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经理资质管理办法 (试行) >的通知》 (信部规[2002]382号文, 简称为《项目经理管理办法》) , 决定在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行业推行项目经理制度。

《项目经理管理办法》首先界定了项目经理的含义, 指出: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经理是指从事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业务的企、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在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中的代表人, 是受系统集成企、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委托对系统集成项目全面负责的项目管理者。

《项目经理管理办法》将系统集成项目经理分为项目经理、高级项目经理和资深项目经理三个级别, 并且分别列出了这三个级别的评定条件。并对系统集成项目经理的职责和职业范围提出了明确要求, 对其资质的申请及审批流程做出了明确规定, 并且就系统集成项目经理的监督管理做出了较为详细的具体规定。

为进一步规范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经理和高级项目经理人员的资质评定及相关管理工作, 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07年12月7日颁发了《关于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高级项目经理资质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 (信计资[2007]8号文) , 2008年6月3日补充颁发了《关于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经理资质申报的补充通知》 (信计资[2008]7号文) , 规定从2008年1月1日起, 申报高级项目经理资质, 原需提交高级项目经理培训合格证, 现改为须提交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 (水平) 证书——《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从2008年5月30日起, 申报项目经理资质, 原需提交项目经理培训合格证, 现改为须提交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 (水平) 证书——《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

3.3 推行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制度

3.3.1 在实施系统集成资质认证制度的基础上推行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制度

以质量为中心的信息系统工程控制管理工作是由三方—建设单位 (主建方) 、集成单位 (承建单位) 和监理单位—分工合作实施的。这三方的能力和水平都会直接影响到信息系统工程的质量、进度、成本等。1999年, 原信息产业部开始酝酿推行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认证制度的同时, 也明确地把推行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制度的有关筹备工作作为1999年的重点工作。但是, 考虑到系统集成资质认证工作不仅对提高系统集成企业的核心能力、保证信息系统工程质量起重要作用, 而且是实施工程监理制的一项基础性、前提性工作, 于是原信息产业部还是从行业自律入手, 首先抓好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认证制度的实施。

系统工程监理与系统集成是性质不同的两类业务, 所以, 系统工程监理资质管理与系统集成资质管理有很大差别。例如, 当1999年筹划推行系统集成资质认证制度时, 我国的系统集成业已经是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并且正在迅速成长的行业, 而当时我国的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可以说还没有真正形成, 我们在筹划推行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制度的同时也肩负着培育这个行业的艰巨任务, 这就决定了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资质管理的难度较大;但是, 另一方面, 只要我们保持清醒头脑, 注意及时发现问题并且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解决问题, 就能使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这个行业在它起步和发育成长期就处在规范化的良好的环境中。

3.3.2 确定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管理体系框架

在进行了两年多的调查研究和文件起草等项工作之后, 原信息产业部于2002年11月28日发出《关于发布<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信部信[2002]570号) 。该暂行规定的主要目的是: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 加强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市场的规范化管理, 确保信息系统工程的安全和质量。原信息产业部主要职责是:根据国务院“三定”方案赋予的职能, 加强对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行业管理。该暂行规定:初步确定了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管理体系的框架。

原信息产业部2003年3月26日发出《关于印发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资质管理办法) 和<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工程师资格管理办法) 的通知》 (信部信[2003]142号文) , 所发布的这两个管理办法与信部信[2002]570号文相配套, 自此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开始驶入规范健康发展的轨道。

3.3.3 发布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资质等级条件

信部信[2003]142号文件所发布的《信息系统信息系统监理单位资质管理办法》的“第二章资质等级条件”, 阐明了甲、乙、丙各级监理单位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对于推动我国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事业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历史作用。为了使监理企业资质认证更具可操作性, 使监理企业在加强自身建设方面有更明确的努力方向和更具体的奋斗目标和促进监理市场的规范化和健康发展, 原信息产业部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认证工作办公室于2004年5月11日发出《关于印发<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资质等级评定条件 (试行) >的通知》 (信计资[2004]010号文) 。010号文件从综合条件、业绩、监理能力、人才实力四个方面共计18条描述了甲、乙级监理企业的等级条件;对于丙级监理企业, 其条件虽然也覆盖了上述四个方面, 但简化为10条。

但是, 鉴于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 目前申请监理资质的企业与《评定条件》的要求尚存一定差距, 为使这项工作稳步推进, 经原信息产业部资质认证管理委员会的同意, 2004年5月11日, 又发布了《关于在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资质评审中设立临时资质的通知》 (信计资[2004]011号) , 决定设立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临时资质进行过渡。申请省市临时资质, 按照丙级资质申请审批程序办理;申请部临时资质, 按照甲、乙级资质申请审批程序办理。对于临时资质的评审和审批原则上依据《评定条件》, 对其中部分条件在评审时适当进行了放宽。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政府主管部门的作用是加强“引导、规范、监管、服务”, 而信息系统工程的突出特点是投资和风险都很巨大, 因此政府主管部门对其进行合理规范与监管显得尤为重要。但是,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这些制度需要与时俱进, 同时也要考虑发挥市场经济中市场的力量, 因此, 研究与探讨国际上IT治理与管理的先进经验,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相对完善的信息系统工程监审制度, 规范信息化建设市场的秩序, 保证信息系统工程的质量, 降低风险, 提高信息系统工程的效率与效益, 培育高素质的中介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 是加快推进我国信息化建设步伐的一项重要工作。

参考文献

关于《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办法》通知 篇3

关键词: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发展趋势

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就是综合计算机技术与管理科学的系统,其工作原理就是应用计算机技术,通过管理学的理论对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分析以及处理,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能够使管理人员对工作的整体状况进行全方位的掌控。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在生产中的应用价值非常巨大,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中,企业的管理发展离不开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对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完善,是企业想要发展壮大的必经之路。

一、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应用特征

(一)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影响因素

对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产生影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的社会发展因素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因素。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不只是技术系统,也是社会系统,所以就会受到社会发展因素的影响。能够通过多个层面造成影响,例如在文化以及经济和教育等方面带来很大的影响。还有是管理科学这一影响因素,在管理的体制以及思想和模式等方面都会带来相应的影响,例如在不同的管理方法上就会产生不同的管理信息系统。除此之外,对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产生影响的因素,还有是信息技术以系统科学层面。只有对这些影响因素能得到详细的分析研究,才能为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打下基础。

(二)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特征

对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体现在多方面,在企业中的应用是最为主要的。不管是大中型企业还是小微型的企业,在当前的管理过程中都少不了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在实际应用的技术层面也涉及的比较广泛,主要有计算机辅助设计以及柔性制造和办公自动化等等。通过这一系统的运用就能达到高效的管理以及高质量的生产等,同时在数据资源的互换以及共享的效率上也比较突出,能为企业的自身竞争力的提高打下基础。系统的普遍性特征是比较突出的,能对各事务实施有效管理,在工作效率上得以提高。

二、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现状

在当前我国的发展现状来看,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对我国的整体进步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这一系统大多是工作人员进行自主开发的,在开发过程中会对诸多的软件工具进行应用。所以这一类的系统在工作简单以及要求相对比较低的单位有着广泛应用。由于系统不是通过专业人员进行开发,在系统的结构以及功能上也比较简单化,对比较繁杂的工作任务很难高效的完成,所以这就需要系统要能不断的进行完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和开发时的观念都没有和时代发展要求相契合,从开发的方法以及思想上没有充分其管理的地位,只是对程序的编写比较重视。也没有通过更为科学的方法进行应用,所以在功能上只是提供数据的查询以及存储等。还有是在当时的开发水平因素的限制下,在性能上也不是很高,使得系统的管理要求高的任务很难得到有效完成。我国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开发难度大和效率低。国内很多信息技术公司缺乏独立的管理软件系统,绝大部分只能通过购买国外先进技术产品或者外包给专项研究公司,而这正是国内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发展中的最大弊端。企业的开发和投资能力是信息技术发展的最大动力,越是忽视这种本质问题,越容易导致国内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缓慢。

三、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在当前信息化发展背景下,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在技术上也逐渐的成熟化。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形式比较多样化,这一系统在诸多层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是在柔性生产和计算机辅助制造方面的发展比较迅速。这一管理系统的核心是数据技术和网络技术,在这一基础上对各种行业生产进行技术上的支持,就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发展空间。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是现代化管理的一个重要方式和手段,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在技术上以及管理理念上进行相应的优化,对管理工作的高效性以及科学性都有着重要促进作用。

四、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发展趋势

知识经济时代,对于信息的管理也提到了企业战略层次,企业要想在新的经济模式下获得发展,必须加大对于信息管理的投入。无论是管理方法还是管理理念都需革新和完善,要构建良好的研究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环境,形成一批专家学者,他们不仅占领了理论的制高点,而且在越来越活跃的产学研的平台上形成对于企业而言非常重要的专家平台,构建服务企业的智库,并通过企业的经典案例丰富已有的理论,形成双赢的格局。针对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还在不断加速进行中,显然这对于拓宽系统在将来社会的应用范围还是很有帮助的,它能够为社会各个角落的行业服务。在宏观环境大好的情况下,互联网技术、智能工厂,以及依附于它们的电商、信息管理系统、大数据与云计算等产业势必会迎来又一个黄金时代。展望未来,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有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一)智能化

系统的发展更趋于专业化,行业之间的竞争也会加剧,从而促使企业必须尽快做出正确决策,它也极大地促进了企业对于新开发系统的智能化程度的关注,与之对应的是,相应开发过程中人力资源与资金的投入也会相应地增大。具体而言,未来的管理信息系统包含了两種主要的执行功能,即流程与管理,并且流程的设计独立于流程的管理,从而在优化流程设计时不干扰流程执行,使系统独立地处理由优化流程所导出的信息流,系统的智能化使得系统将有用的数据资源从海量的数据中选择出来。对于数据加以整理、归类、打包传输,以实现优化流程的信息的便捷传输。另外智能网的载体是算法,重要部分包括网络神经元,为管理系信息系统提供有效的向导。概括来讲,以计算机为载体的分部式、大规模的运作,同时提高网络神经元的重要构件,使之具备良好的自动学习能力,更好地服务于系统的智能化发展趋势。

nlc202309081022

(二)虚拟化

企业级市场的迅速膨胀给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带来了空前的机遇,相对稳定的市场租用、更加合理的服务收入,这些都为进一步的系统开发提供了资金支撑和信息反馈。但是,与之相伴而来的是运算负荷的加剧,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技术在于系统的虚拟化。不断拓展新的市场,以此来达到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效果,这能够显著地降低系统运行成本,并不断拓宽服务的应用面,服务更多的企事业单位。C2S、B2S的计算机模式,对于给客户所提供的系统服务要求界面友好、可视化程度高,并且操作简单、集成化程度高,而对于服务器终端则要求计算环境的稳定,在相对误差的计算范围内能够不断提高信息的处理速度,这对于企业而言,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新课题。而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依赖企业市场与系统开发之间的相互合作,实现双赢。

(三)集成化

作为全新的理念和方法,集成化技术能够帮助对各个子系统进行衔接和融合,最终提升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在信息、功能、过程等方面的集成,打造强大的信息数据共享、互通平台。集成化技术需要复杂多元的结构、系统和技术作为基础支持,将客户的实际工作需求作为基本导向,帮助管理信息系统走向简单、使用和灵活,进而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绩效。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发展方面还将面向企业办公自动化、产品生命周期以及企业过程等,未来企业管理活动日益复杂,而全面和高效的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帮助人们解决这些麻烦,通过更新IT架构和系统,让整个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能够更加灵活高效,特别是基于云计算等技术能够对系统服务器进行整合,从而实现节约资源并提升资源利用率的目标。

(四)网络化

信息论中有一个重要的观点,即信息本身的价值需要通过构建信息化的网络来实现,单一的信息并不能提供管理复杂情况的准确描述,它必须通过信息之间形成的网络,将收集的信息汇总、分析、交流,提取有效的信息。信息的网络化是未来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大方向之一,它秉承着开放、共享的互联网精神,协同化的工作潮流又构成了信息网络化底层的需求。实现不同类型数据之间的相互共享、助力协作,这都对信息管理系统的强化起到正面的推动作用。工作人员在数据收集、处理的过程中,也越来越离不开网络。互联网带来的优势很多,首先,它显著提高了信息的安全程度,利用云服务器实现对于单体计算机的物理储存的超越,利用云加密的算法也增强了信息的反破译的能力。其次,计算机技术的迅速普及,有助于企业内部对于信息的有效传递与分享,同时,对企业与外部相关机构或是企业之间的交流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此外,用户对信息交流需求的不断增高,促使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不得不借助网络开展运作业务,实现数据的无扰中心化汇集,增强系统的规整性与计算能力。

综上所述,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是信息化时代计算机高速发展的产物,其后续发展也令人期待。从可预期的角度来看,信息网络化、智能化、虚拟化、集成化是其发展特点。当今,互联网形式发展形势一片大好,政策背景優越,相关行业配套措施也十分完善。

参考文献:

[1]黄溥.超市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子世界.2014(04).

[2]陈燕青.管理信息系统在公司中的应用[J].电子制作.2014(16).

关于《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办法》通知 篇4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资质等级评定条件(2012年修定版)》和《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资质等级评定条件实施细则》(以下称新条件)已正式发布,工业和信息化部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认证工作办公室(以下称部资质办)经研究决定,换发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以下称监理)部临时和地方临时资质证书,现就监理部临时和地方临时资质证书与监理单位甲级、乙级、丙级、丙级(暂定)资质证书衔接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新条件发布后,停止受理监理部临时和地方临时资质申报,监理部临时和地方临时资质证书自2012年6月30日起停止使用。

二、监理甲级、乙级、丙级、丙级(暂定)资质的申报和认定按新条件执行。监理甲级、乙级、丙级、丙级(暂定)资质证书统一加盖工业和信息化部印章,证书有效期为三年。

三、企业持有的有效的监理部临时资质证书换发为监理乙级资质证书,企业持有的有效的监理地方临时资质证书换发为监理丙级资质证书。换发后的资质证书到期时间不变,与原监理临时资质证书到期时间一致。

四、资质证书换发的具体安排如下:

1、2012年6月15日前部资质办将应换发的监理单位乙级和丙级资质证书发放给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以下称地方主管部门)。

2、2012年6月15日至6月29日,持有有效的监理部临时或地方临时资质证书的企业,到注册地所在的地方主管部门领取本企业的监理单位乙级或丙级资质证书。

3、2012年7月1日起,部资质办将在工作网站(或

http://sio.miit.gov.cn)发布获得监理甲级、乙级、丙级和丙级(暂定)资质企业的相关信息。

4、2012年7月1日至7月16日,企业须将监理部临时和地方临时资质证书(含正本和所有副本)交至注册地所在的地方主管部门。

5、2012年7月31日前,地方主管部门须将企业上交的监理部临时和地方临时资质证书(含正本和所有副本)统一交至部资质办。

五、已换发监理单位乙级或丙级资质证书的企业,其资质证书在2012年到期的,须按照《关于2012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资质换证工作安排的通知》(工信计资[2011]15号)规定的条件换证,其中符合监理部临时资质条件的企业换发监理乙级资质证书,符合监理地方临时资质条件的企业换发监理丙级资质证书。换证后资质证书有效期为三年。

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三级 篇5

1、是否有近期验资报告;

2、是否有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3、近三年经审计的财务报表;

4、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是否满足近三年总值达1500万元以上,工程按合同要求质量合格,已通过验收并投入实际应用的条件;

5、技术负责人是否具备电子信息类专业硕士以上学位或电子信息类中级以上职称、且从事系统集成技术工作不少于3年

关于《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办法》通知 篇6

1、注册资本和实收资本均不少于2亿元;

2、具有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一级企业资质(以下称一级资质),且取得一级资质的时间不少于3年;

3、固定资产中电子设备的净值不少于1000万元,无形资产中软件的账面净值不少于1000万元;

4、近三年系统集成年收入均不少于5亿元;

5、研发及办公场地面积不少于5000平米;

6、申报企业或其关联企业具有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甲级资质;

7、近三年在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和工商、质检、审计、海关等监管部门中无不良行为记录。

三、对符合基本条件并申报特一级资质的企业,将按照《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特一级企业资质评定指标(试行)》(见附件)进行评审和择优认定。特一级资质从2012年开始每两年评定一次,证书有效期为两年。

四、企业在获得特一级资质期间如不再满足基本条件,其特一级资质证书将予以取消。五、一级资质企业获得特一级资质后,其拥有的一级资质仍然有效,企业须按相关规定参与一级资质的监督检查和到期换证等工作。

六、特一级资质申报和审批程序与一级资质基本一致。

(一)申报特一级资质的企业应向评审机构提出评审申请,评审机构根据评定条件和指标出具《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企业资质(特一级)评审报告》(以下称《评审报告》)。

(二)通过评审机构评审的企业向地方主管部门提交以下申报材料:

1、《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企业资质申报表(特一级)》(以下称《申报表》)及相关附件;

2、评审机构出具的《评审报告》。

(三)地方主管部门对企业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并向通过初审的企业出具推荐函。

(四)通过地方主管部门初审的企业应向部资质办提交《申报表》及相关附件材料、《评审报告》、地方主管部门推荐函。

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管理研究 篇7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2-22-2

1 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简述

1.1 信息系统的基本内涵

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涉及了多种学科的有机整合,是一个多协议、多厂商以及面向各种应用的体系结构。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具体来说就是将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综合布线系统结构化,集成各个分离的设备、功能、信息等,例如个人电脑,将其形成相互关联的、统一的、协调的系统中,以便更好地共享各项资源,提高信息系统管理的便捷性、高效性以及统一性。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的开发设计与实现需要利用功能集成、网络集成、软件界面集成等众多技术,实现时要注意各个系统之间的互联与互操作性问题,要注重各类设备、子系统间的接口、协议、各系统平台、应用软件等与面向应用集成问题的解决,以便集成项目的有效利用。

1.2 信息系统集成的特点

人员流动、环境变化、客户需求等诸多影响因素,使得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除了特殊性、一次性等特点之外,还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一是创造性强,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本身就是创造性工作,根据客户的具体需求,编制完善的方案,为用户提供相应的软硬件产品,满足客户的应用需求。每个客户都有不同的需求,所以信息系统集成项目也会有所差异,为了更好地解决某些特殊问题,需要进行创造性工作;二是综合多学科性,信息系统集成项目涵盖了多种学科,例如网络、计算机软硬件、数据库等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与ERP管理软件相连接。另外,还具有管理难度大、需求模糊、工程隐蔽与多专业交叉等特点,为了进一步促进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的实现,应运用项目管理,对其系统进行合理有效的组织,实现项目的最大化效益。

2 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管理的重点

2.1 进度管理

进度管理是项目管理的关键内容之一,也对整个计算机信息系统项目有着重要的作用。进度管理包括调整和确定工作排序和周期,确保各个子项目能够在预定的时间内进行,实现最优化的计算机资源配置及项目成本,同时还要合理应用各种管理软件有效规划管理系统集成项目的,将项目进行分解,减少不必要人力、物力、时间的投入;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由于具有不稳定性,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项目的进度与预定的工作分解结构产生差异,因此在项目调研到系统交付使用的过程中项目负责人要在不同的阶段更新工作分解,有效控制整个项目的进度,同时还要根据不同子项目之间的交叉联系规划好具体的实施步骤,更好实现系统的各项功能。

2.2 质量管理

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的质量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立完善的质量标准体系。质量衡量标准时开展项目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其主要涵盖了质量指标、客户的具体要求、各个实施步骤等众多内容,质量衡量标准必须是全面、完整、合理、科学的,同时还要注重与客户及相关人员的沟通,确保质量衡量标准的完整性与实践可行性。二是项目开展时的全过程质量监控。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必须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监控项目的运行。监控时根据质量标准实时收集相关信息,分析项目的实际情况。另外,还要开展项目进度报告、里程碑会议、项目例会等,加强与执行项目人员的非正式交流、沟通,全面了解项目的实施。三是纠错纠偏。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对项目进行合理的纠正纠错。通过一定的比较和分析,对项目进行的阶段与质量标准存在的偏差进行纠正,保证项目在既定的轨道上运行。一般纠正会对项目步骤进行重新规划,并制定相应的计划,优化配置各项项目资源。

2.3 技术和文档管理

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在开发设计和实际的运行过程中会出现各种技术难题,有的可能是新的问题,技术时项目执行的关键,这就需要充分、全面的了解和掌握项目涉及的各项技术,学习、记录全方位的技术知识,以便更好地解决项目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技术文档也是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就要求实施项目的技术人员能够及时、详细、明白项目的技术文档,尤其是针对“非标准”的工作,要做好详细留档,方便项目技术后期的审核和改进。

2.4 用户关系管理

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是根据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而开展的,所以与用户关系的管理也是项目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用户对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的评价或者说是满意程度直接决定了项目的成功与否。我们应在充分了解用户真正需求的基础上,与客户建立和谐的关系。我们还要注意:首先是明白客户的项目需求,也就是客户需要具体的项目内容,进而制定出准确、行之有效的项目方案;其次是做好项目的解释、说明工作以及用户的系统培训工作。

3 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管理改进策略

3.1 强化项目范围管理

我们说的信息系统集成项目范围指的是以客户内部管理需求为出发点,所提出的一个框架性结构,该结构包括财务、采购、库存以及订单等方面的管理。客户主要业务需要是定义系统集成项目范围的主要依据,也就是说,项目范围要以客户项目目标及主要业务为中心,遵循内部价值链这一线索来确定。系统集成项目以客户竞争优势及内部管理效率的提升为目的,所以对于项目系统集成公司而言,主要关注的是效益及效率2方面。在实施系统集成项目过程中,要时刻关注控制项目范围,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控制项目质量、时间以及成本的目的。

3.2 加强团队管理

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项目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因此必须加强团队管理,构建一支全优高效的项目团队,配置具有极强素质和能力的项目成員。首先,确保项目团队各个成员对项目目标有全面、深入的认识,包括用户的最终需求、项目的进度计划、预算及验收标准等内容。集成方人员和用户方人员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每种角色都有其明确的职责定义;其次,各个成员要认识到这是一个整体共同进行的工作,必须相互支持、互相交流。另外项目经理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其对项目行使管理权,也对项目目标的实现承担全部责任,所以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专业知识以及相应的管理能力。

3.3 建立项目风险管理机制

一个系统集成项目,无论其规模大小,必然会为用户方在管理、业务经营等多方面带来变革,从而使系统集成项目具有高风险性的特点。因此,必须在项目实施中进行有效的管理风险、控制风险。系统集成项目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计划、风险跟踪和风险应对5个步骤,其应贯穿于系统集成项目的整个过程。信息系统集成公司可根据风险控制与项目事件发生的时间将风险管理划分为3个阶段,详见图1。为了更好地控制系统集成项目风险,项目管理者还可以组织专门的从事处理项目风险的小组,记录项目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管理涉及了项目的进度管理、质量管理、技术和文档管理以及用户关系管理,是一项复杂、综合性的工作,项目负责人应结合具体的情况,强化项目范围管理和团队管理,并实施有效的项目风险管理,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参 考 文 献

[1] 祁国宁,顾新建.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方法论[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6,16(5):65-71.

关于《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办法》通知 篇8

新华网北京2月15日电(记者李延霞 刘菊花)近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再次取消和下放64项行政审批项目和18个子项。其中,取消基础电信和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备案核准、取消保险公估从业人员资格核准等事项,社会关注度高,申报量和审批量大,取消和下放后受益面较广。对此,工信部、保监会进行了解读。

关于取消“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企业资质认定”、“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经理人员资质评定”和“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资质认证和监理工程师资格认定”,工信部称,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其水平、能力和信誉等,主要由市场评判。取消后将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降低准入门槛,增加市场活力。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抓紧制定出台相关标准,发挥第三方机构作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关于《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办法》通知 篇9

交水发[2008]141号

交通运输部2010-03-31 17:08:49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厅(委),上海市港口管理局,长江、珠江航务管理局,各直属海事局,各中央航运企业集团,部救捞局:

《国内船舶运输经营资质管理规定》(交通部令2001年第1号)的发布实施,对规范国内水路运输市场准入管理,提高经营者的管理水平,保障水上运输安全,促进国内航运业健康有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该规定实施七年多来,国内水路运输市场的形势和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原有规定已不适应新情况、新形势的要求,需要修改完善。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我部于2008年5月25日重新修订发布了《国内水路运输经营资质管理规定》(交通运输部令2008年第2号,以下简称《规定》),自2008年8月1日起施行。为了保障《规定》的顺利实施,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认真学习,准确把握《规定》的主要内容

《规定》在原规定的基础上作了较大修改,进一步提高了国内水路运输的经营资质条件,完善了后续监管措施,规范了行政审批程序,是实施国内水路运输市场准入管理的重要依据。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及其航运管理机构,下同)要进一步提高对市场准入管理重要性的认识,积极组织水路运政管理人员认真学习《规定》,准确把握《规定》及本通知的主要内容。经营者所在地交通主管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向本地经营者宣讲《规定》,要让广大国内水路运输经营者熟悉《规定》,并自觉执行《规定》的各项要求。

为便于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和广大国内水路运输经营者更好地理解和贯彻实

施《规定》,我部已将《规定》的全文在交通运输部网站()和中国交通报、中国水运报等媒体登载,对《规定》的部分条文作了解释(见附件1),并拟于近期组织开展《规定》的宣贯和培训工作(另行通知);各省级交通主管部门也可根据需要组织开展《规定》的培训工作,使负责国内水路运输市场准入管理的有关人员全面、准确掌握《规定》的主要内容。

二、依法行政,严格国内水路运输市场准入管理

(一)严格执行市场准入标准。

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加强领导,认真负责,切实落实《规定》的各项要求,严把市场准入关。现就市场准入有关事项补充规定如下:

申请人所在地交通主管部门于2008年8月1日前受理的符合《国内船舶运输经营资质管理规定》(交通部令2001年第1号,以下简称“旧标准”)要求的申请,按旧标准办理。

自2008年8月1日起,除此前已经我部同意筹建但尚未开业的企业可按旧标准办理开业外,申请人应按照《规定》的要求提交申请材料。申请材料不符合《规定》要求的,申请人所在地交通主管部门不得受理。

《规定》生效前已由交通主管部门批准的经营单船600总吨以上内河普通货船的个体经营者,允许其继续以个体形式经营该船舶。但该船舶强制报废或转让后,如要继续经营600总吨以上内河普通货船,应按照《规定》的要求取得企业法人资格并达到相应的经营资质条件。

按照《规定》的要求,并考虑到实际情况和可操作性,对《规定》生效前已取得国内水路运输经营资质的企业,除运力规模要求外(运力规模达到《规定》要求的时间另行通知),应在2008年12月31日前达到《规定》要求的经营资质条件。

(二)规范申请受理、材料初审和企业筹建管理。

受理行政审批申请的交通主管部门应按照《行政许可法》和《规定》的要求,做好国内水路运输经营资质申请的受理和初审工作,确保向上级机关转报的申请材料齐全、内容符合要求。申请受理人要认真审核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仔细比对申请材料中复印件与其原件是否一致(内容一致的,加盖“复印件与原件一

致”章)、复印件内容是否清晰和完整;对于申报材料不齐全或者材料内容不符合要求的,应当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提高行政效率,尽可能缩短公文办理和流转时间,方便申请人。

为便于申请人开展国内水路运输企业筹建工作,《规定》对企业筹建管理作出了规定。尚在筹建的企业不得从事国内水路运输经营活动。满足《规定》要求的经营资质条件的企业筹建完毕,按程序办理开业手续,取得《水路运输许可证》后,方可从事国内水路运输经营活动。对于无需经过筹建过程,已满足《规定》要求的经营资质条件的企业,可直接按程序办理开业手续。

(三)切实做好经营资质评估。

市(设区市)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要按照《国内水路运输经营资质评估办法》(见附件2)的要求,对申请经营国内客船、散装液体危险品船运输的企业组织全面评估,编写“评估报告”(格式见附件3,该评估报告要作为交通主管部门审批的重要参考文件)。负责评估的交通主管部门要做好评估人员的选拔和培训工作,并逐步增加行业协会等外单位人员参与评估,鼓励有条件的省份组织各市之间交叉参与评估。

三、落实责任,进一步强化经营资质动态监管

《规定》强化了国内水路运输经营者市场准入后的监管措施,建立了经营资质监督检查制度和预警制度,进一步明确了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在国内水路运输经营资质监管方面的职责分工。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树立市场准入与后续监管并重的理念,切实履行职责;经营者所在地交通主管部门是经营资质监督管理的第一责任主体,省级交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区域内国内水路运输经营资质监管工作的指导,保障《规定》要求的各项监管措施落到实处。要进一步加强社会舆论监督工作,建立健全市场准入和经营资质动态监管中的举报制度,对群众举报的问题,要认真调查核实,并予以严肃处理。

《规定》明确了经营资质监督检查的两种形式,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按照我部现有规定加强动态监管,继续做好核查和不定期抽查工作,并按照《国内

水路运输经营资质预警管理办法》(见附件4)的要求,建立经营资质预警制度。考虑到累计记分周期等因素,预警制度从2009年1月1日起实施。

经营者所在地交通主管部门要在2008年下半年对现有国内水路运输经营者的经营资质进行一次全面普查,建立和完善相关档案,并按照本通知的要求,督促现有企业在年底前达到《规定》的要求。省级交通主管部门要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并将本省(区、市)普查结果(汇总填报《国内水路运输经营资质情况普查表》,见附件5)于2009年1月31日前报送我部水运司。其中长江、珠江水系各省市应将经营长江、珠江水系省际运输的情况,抄送长江、珠江航务管理局。汇总表除以书面形式报送外,还要以电子软盘或电子邮件报送

(E-mail:sysgnc@mot.gov.cn)。

四、严格管理,进一步规范委托经营船舶和企业的行为

经营者所在地交通主管部门要结合经营资质普查,对现有委托经营船舶进行一次集中清理,重点检查委托经营船舶安全管理责任的落实情况。

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加强政策法规宣传,向经营者讲明接受船舶挂靠的危害和相关法律责任,增强其拒绝船舶挂靠的自觉性。要按照原交通部《关于整顿和规范个体运输船舶经营管理的通知》(交水发〔2001〕360号)对接受船舶委托经营企业的条件要求,严格审查接受船舶委托经营企业的条件,对不具备条件的企业,不得为其接受的委托经营船舶办理营运手续。

企业所在地交通主管部门要加大对接受委托经营船舶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接受委托经营船舶的企业负责委托经营船舶的经营和管理,并承担委托经营船舶的安全管理责任是船舶委托经营的前提。对未在船舶委托经营合同中明确接受委托经营船舶的企业对委托经营船舶承担安全管理责任的合同,不得按照委托经营方式办理船舶有关营运手续;对未严格按船舶委托经营合同对接受委托经营船舶履行安全管理职责的企业,要依法注销或提请有关交通主管部门注消该委托经营船舶的《船舶营业运输证》;对现有以委托经营方式从事国内水路运输的客船和散装液体危险品船,要按照原交通部《关于加强国内水路客运液货危险品运输市场准入管理的通知》(交水发〔2006〕646号)的要求,督促其在2008年年底前通过组建符合经营资质条件的新公司或光租给具有经营资质的企业实现公司

化经营。

各省级交通主管部门可根据接受船舶委托经营企业的实际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进一步制定企业接受委托经营船舶的数量限制以及委托经营船舶与自有船舶的比例限制等标准,保障委托经营健康有序进行。

各地在贯彻实施《规定》过程中,如有重大情况和问题,请及时报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章)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问题与管理 篇10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09

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关系到用户的使用,随着我国网络发展的加快,对于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渐的加强,而目前我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在管理方面依然存在诸多的不足,本文重点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如何解决进行了详细的探索。

1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问题

1.1 网络配置的缺陷

网络配置包含的因素较多,例如原件服务器以及防火墙都是网络配置中非常重要硬件设施,而网络传输效率较低,有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服务器配置不当造成的,当路由器的配置出现故障,从而无法连接到网络,也会对防火墙的保护系统较大成都的降低,造成非常恶劣的后果。系统上讲,计算机网络安全受到的威胁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网络在管理上存在漏洞。例如电子文档在授权访问以及在传输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缺陷,导致内部的控制管理较为薄弱,其次是网络安全体系不够健全,网络密码保护较为脆弱,而登录系统由于不够健全,因此对网络的监控存在诸多的不利因素。网络配置的缺陷是最常见也是最基本的问题。

1.2 系统维护管理不科学

随着我国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因此在计算机系统中软件在不停的进行跟新,在系统升级以及系统维护的过程中,防火墙过滤系统太过复杂,造成了日常维护无法保证系统的安全,甚至会造成新的漏洞,因此从这个方面可以看出计算机系统在升级的过程中要做到高效升级,完全的对计算机进行维护,将计算机风险降到最低。

1.3 病毒的大量入侵

计算机病毒和人类病毒在原理上类似,都是通过不断的自我复制而破坏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病毒在没有激活的状态下是不能发挥其作用,但是一旦被激活,就能够通过网络进行大范围的传播,从而导致计算机运行速度大幅度的减慢,甚至会导致主板的破坏,最终导致数据的丢失。那么计算机病毒从管理的角度来看,是因为管理手段和技术手段不完善而造成的,而没有防火墙以及前缺乏安全意识是导致计算机系统中毒最主要的原因。

1.4 计算机操作系统漏洞导致的泄密隐患

目前世界上绝大部分的计算机都是采用windows操作系统。但是从这个系统的原则上讲,无疑存在非常多的漏洞,因此安全问题尤为突出,例如在多数情况下,我们认为计算机和互联网相连,不会泄漏个人的隐私,但是通過实际的检查发现,在互联网联通的情况下,能够取得对计算机的控制权,甚至能够对麦克风进行即使得监控,因此麦克风就成为了一种窃听器,导致了计算机内的所有人的通话都能够被窃听到。

2 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安全的对策探讨

2.1 保证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结构设计科学合理

首先要保证计算机系统在结构和功能方面的合理性,就必须注重的强调计算机网络运行系统的质量和网络安全,制定合理的技术优化方案,确保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同时相关部门对于网络的功能性需要进行限制,例如网络传输的数据资料容易被窃取和盗用,这些都是需要在日常管理中重点进行关注。

原因是局域网在进行数据传输的过程中,主要是采用交换机为中心,以路由器为边界进行网络数据的传输,另外交换机也具有范访问和控制功能,所以采用物理分段和逻辑分段两种典型的方式能够实现对计算机信息管理内局域网的安全性进行控制,防治他人对计算机进行控制,防治窃听和截取,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保证了信息系统的流畅性。

2.2 强化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防范与管理

对信息系统进行安全防范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进行,同时这也是计算机管理系统中重要的任务之一。在这个基础上必须对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访问功能,权限控制和安全管理等模块进行详细的划分。对于计算机加强安全防范,不仅仅局限于对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制定相应的安全防范和控制措施,同时还需要保证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不被非法的用户攻击,后者是保护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最为重要的方法,而这种方法的技术手段,常常是安装防火墙,原因是,防火墙是一个阻止网络中非法用户对计算机系统进行攻击的重要保障,也是控制计算机信息交换的基础保护措施。

2.3 安全的上网浏览措施

在浏览网页的过程中,很容易的知道上网的IP地址,以及知道操作者的操作系统和访问次数,甚至自己的浏览习惯都有可能被知道,这些在网络上留下的“痕迹”无疑被攻击的概率会大大的增高,例如目前网络上经常会发送木马,对用户的数据进行盗取,以及对用户的个人资料进行更改,而采用代理服务器以及使用网上中间人可以降低被攻击的风险。

Cookie上网过程中留在硬盘中的小记录,因此在上网的过程中,绝大多的信息,就包括用户在注册网站过程中留下的信息以及留下的电话号码,很可能Cookie是大家隐私泄漏非常种重要的因素。因此在上网的过程中对Cookie进行定期的清楚无疑是非常良好的上网的习惯。

使用类似匿名发邮件的网站以及POP3等工具进行收信或者是发邮件是在工作和学习中很好的习惯,这样的电子邮件一方面很难进行查询,另外一方面还可以进行加密设计,因此让计算机被攻击的概率大幅度的降低

2.4 对传输的信息实行安全保护策略

信息传输的安全策略主要是从分级保护这个方面来阐述,从技术方面进行着手,能够对方案实行管理,规范其中的安全性。根本问题就是在计算机使用过程中,采取一套完成有效的规范措施,严格对计算机现边界防护。强化内部控制和安全保密的策略,提高涉密人员的安全保护策略。同时还需要加强对网路信息的安全管理,实现信息传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5 对信息进行备份和回复

对于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备份而言,主要是由备份设备和备份系统共同完成的,那么常见的备份是通过光盘和移动硬盘完成的,一般情况下,计算机的备份应该按照以下策略进行完成:全备份、增量备份、差分备份。当然在这几个因素中,每一种备份都有其优势和劣势,因此造作者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对数据进行备份,而操作者的备份习惯在对计算机使用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2.6 分时保护

计算机信息的储存和使用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中,因此在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保护也应该更具储存的特点变化,因此安全防护措施也应该是在动态以及连续的状态下完成,而动态保护措施要贯穿整个数据的生成到结束的整个生命周期,因此一时间轴为横坐标,计算机对于数据进行保护和响应,在不同阶段应该采取不同的对策,最终实现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合理的保护,将风向降到最低。

3 结束语

总之,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是我国未来计算机运用中重点关注的问题,对于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具有积极的作用,而相关的网络管理人员要定期的对网络信息安全进行检查,防治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参考文献:

[1]刘广良.建设银行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策略研究[D].湖南大学,2010.

[2]杨军,毕萍.浅谈计算机网络通信安全[J].电子设计工程,2012(06):89-92.

[3]郭郁洁,陈彬茹.计算机信息安全体系研究[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1(10):110+122.

作者简介:赵利锋(1979.07-),男,陕西西安人,北京分院副院长,工程师,学士学位,研究方向:信息化规划、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

关于《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办法》通知 篇11

(试行)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维护通信建设市场秩序,适应我国通信信息网络建设的需要,保证通信信息网络系统集成工程的质量,制定本办 法。

本办法所称通信信息网络包括通信网和计算机网。

第二条 通信信息网络系统集成是指从事通信信息网络建设工程总体方案策划、设计、设备配置与选型、软件开发、工程实 施、工程后期的运行保障等活动的实施过程。

第三条 信息产业部负责全国通信信息网络系统集成企业资质认证和监督管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负责本行 政区内的通信信息网络系统集成企业资质认证和监督管理。

第四条 从事通信信息网络系统集成业务的企业,必须按照本办法取得《通信信息网络系统集成企业资质证书》,方可进行通 信信息同络系统筹自建设活动。

第五条 通信信制经系将建设单位,应选持其有《通信 信息网络系统集成资质证书》的企业承建通信信息网络系统工程。

第六条 通信信息网络系统集成企业资质分为甲、乙、丙三 个级别,新申请资质的企业为临时等级,临时等级分为临时甲级、临时乙级和临时丙级。

第七条 《通信信息网络系统集成资质证书》由信息产业部统一印制,证书分为正本和副本,正本和副本具有同等效力。

第二章 资质申请和审批

第八条 信息产业部具体负责通信信息网络系统集成甲级企业的认证审批、发证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负责本行政区内甲级资质的初审和乙级、丙级资质的认证审批、发证工作。

第九条 申请《通信信息网络系统集成企业资质证书》的企业必须是专门从事通信信息网络系统集成业务的企业,并具备下列基本条件:(一)符合国家规定,依照法定程序批准设立的企业;(二)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实体;(三)具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和先进的通信信息网络系统开发必 需的计算机、仪器、仪表等设备;(四)符合通信信息网络系统集成企业资质评定标准。第十条 新设立的企业,到工商行政管理局办理登记注册手续并取得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后,方可到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

管理局办理《通信信息网络系统集成企业资质证书》申请手续。

第十一条 凡属中央管理的企业申请通信信息网络系统集成企业资质的,将申报材料报信息产业部综合规划司。信息产业部 综合规划司组织专家对企业的申请材料审查,对企业人员素质、专 业技能、管理水平、资金情况、承担过的工程业绩等进行综合评 定,必要时组织有关人员对申请企业承担过的通信信息网络系统 集成项目进行实地考核,对符合通信信息网络系统集成企业资质 标准的,颁发《通信信息网络系统集成企业资质证书》。

第十二条 非中央管理企业申请通信信息网络系统集成资质 的,将申请材料报所在地通信管理局,由通信管理局组织对申请 材料进行审查,必要时组织有关人员对申请企业承担过的通信信 息网络系统集成项目进行实地考核。

申请甲级通信信息网络系统集成企业资质的,由通信管理局 提出初审意见,报信息产业部综合规划司审批;申请乙级和丙级 通信信息网络系统集成资质的,由通信管理局审批,并将取得 《通信信息网络系统集成企业资质证书》的企业报信息产业部综合 规划司备案。

第十三条 申请《通信信息网络系统集成企业资质证书》的 企业,应当向信息产业部或通信管理局提交下列资料:(一)《通信信息网络系统集成企业资质申请表》(见附件一)一式3份;(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三)企业章程;(四)企业法定代表人、技术、财务负责人的任职文件、职称 证书、身份证复印件。第十四条申请资质的审批期限,审批部门应当在受理之日起60日内完成审批,其中由通信管理局负责初审的,通信管理局 应当从受理企业申请之日起30日内完成初审,并报到信息产业 部,信息产业部在收到初审材料30日内完成审批。

第十五条 通信信息网络系统集成企业在取得临时等级两年 后,根据承担业务实绩,向审批部门申请核定正式等级。

申请定级时需要提交以下材料:

(一)《通信信息网络系统集成企业资质申请书》;(二)《通信信息网络系统集成企业资质证书》(临时)、《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三)企业章程;

(四)企业法定代表人、技术、财务负责人的任取文件、职称证书、身份证;(五)能反映承担过的工程业绩的证明材料;(六)其他有关文件。

第十六条 企业在定级两年后方可提出升级申请,升级程序按定级程序办理。临时等级、正式定级、升级均按本办法规定的等级标准进行评定,其中临时等级不考核承担工程业绩。

第三章 资质分级标准及业务范围

第十七条通信信息网络系统集成资质按专业分类划分为: 通信业务网络系统集成、电信支撑网络系统集成、电信基础网络 系统集成等。

第十八条 甲级企业资质等级标准:(一)主要领导资历:企业负责人应有5年以上从事通信建设 或管理的经历,并具有高级职称;企业技术负责人应有从事通信 信息网络系统集成工作经验4年以上,并具有高级技术职称。企业 负责人和企业技术负责人必须是本企业在职人员,不得由离退休人员担任。

(二)技术人员要求:企业具有专职从事系统集成工作的人员。具有初级以上职称的工程技术和经济管理人员不少于110人,其 中具有通信信息网络系统集成经验的高级工程师或硕士毕业3年 以上的人员不少于20人,具有通信信息网络系统集成经验的工程 师或本科毕业3年以上的人员不少于40人,具有通信信息网络系 统集成经验的初级职称人员或技术员不少于50人,具有通信工程 的项目经理证书人员不少于15人,具有通信工程概预算资格人员 20人以上。企业聘用的离退休人员(年龄不得超过65岁)不得超过总人 数的1/3。

(三)注册资金:注册资金不少于人民币1500万元。

(四)业绩和能力:企业近3年内完成通信信息网络系统集成 工程项目1亿元以上,并独立承担过至少2项4000万元以上或4 项2000万元以上通信信息网络系统集成项目,所完成的项目的服 务内容应包括从总体方案策划、设计、设备配置与选型、软件开 发、工程实施及工程后期的运行保障等活动的至少5项内容以上。

(五)技术装备:具备相应的承担相应专业的计算机、设备、仪器仪表及质量检测手段。

第十九条 乙级企业资质等级标准:(一)主要领导资历:企业负责人应有3年以上从事通信建设 或管理的经历,具有中级以上职称;企业技术负责人应有从事信 息网络系统集成工作经验2年以上,具有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企 业负责人和企业技术负责人必须是本企业在职人员,不得由离退休人员担任。

(二)技术人员要求:企业具有初级以上职称的工程技术和经济管理人员不少于80人,其中具有通信信息网络系统集成经验的 高级工程师或硕士毕业3年以上的人员不少于10人,具有通信信 息网络系统集成经验的工程师或本科毕业3年以上的人员不少于 30人,具有通信信息网络系统集成经验的初级职称人员或技术员 不少于40人,具有通信工程的项目经理证书人员不少于10人,具 有通信工程概预算资格人员15人以上。企业聘用的离退休人员(年龄不得超过65岁)不得超过总人数的1/3。(三)注册资金:注册资金不少于人民币800万元。

(四)业绩和能力:企业近3年内完成通信信息网络系统集成工程项目8000万元以上,并承担过3项1500万元以上或4项 1000万元以上通信信息网络系统集成项目,所完成的项目的服务 内容应包括从总体方案策划、设计、设备配置与选型、软件开发、工程实施、服务及工程后期的运行保障等活动的至少5项内容。

(五)技术装备:具备承担相应专业的计算机、设备、仪器仪 表及质量检测手段。

第二十条 丙级企业资质等级标准:(一)主要领导资历:企业负责人应有2年以上从事通信建设 或管理的经历,具有中级以上职称;企业技术负责人应有从事通 信信息网络系统集成工作经验2年以上,具有中级及以上技术职 称;企业负责人和企业技术负责人必须是本企业在职人员,不得 由离退休人员担任。

(二)技术人员要求:企业具有初级以上职称的工程技术和经 济管理人员不少于40人,其中具有通信信息网络系统集成经验的 高级工程师或硕士毕业3年以上的人员不少于5人,具有通信信 息网络系统集成经验的工程师或本科毕业3年以上的人员不少于 15人,具有通信信息网络系统集成经验的初级职称人员或技术员 不少于20人,具有通信工程的项目经理证书人员不少于5人,具 有通信工程概预算资格人员10人以上。

企业聘用的离退休人员(年龄不得超过65岁)不得超过总人 数的l/3。(三)注册资金:注册资金不少于人民币500万元。

(四)业绩和能力:企业近3年内完成通信信息网络系统集成工程项目4000万元以上,并承担过3项800万元以上或4项500 万元以上通信信息网络系统集成项目,所完成的项目的服务内容 应包括从总体方案策划、设计、设备配置与选型、软件开发、工 程实施、服务及工程后期的运行保障等活动的至少5项内容。

(五)技术装备:具备承担相应专业的计算机、设备、仪器仪 表及质量检测手段。

第二十一条业务范围(具体承担工程业务范围在证书副本中明确〉: 甲级(临时甲级〉可在全国范围内承担经批准设置专业的各种规模的各类通信信息网络系统集成业务。乙级(临时乙级)在全国范围内承担经批准设置专业的下列 规模业务:(一)通信业务网络系统集成专业:承担2000万元以下工程项目;(二)电信支撑网络系统集成专业:承担2000万元以下工程项目;(三)电信基础网络系统集成专业:承担1000万元以下工程项目。丙级(临时丙级〉在全国范围内承担经批准设置专业的下列规模业务:(一)通信业务网络系统集成专业:承担1000万元以下工程项目;(二)电信支撑网络系统集成专业:承担1000万元以下工程项目;(三)电信基础网络系统集成专业:承担500万元以下工程项目。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二条 通信信息网络系统集成资质实行年检制度,每年进行一次。

中央管理企业的年检工作由信息产业部负责;非中央管理企业的年检工作按下列规定进行: 甲级资质:由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初审,报信息产业部终审;乙级和丙级资质:由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审查批 准,报信息产业部备案。

第二十三条 年检工作程序如下:

(一)持证单位每年5月底以前向信息产业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提交《通信信息网络系统集成企业资质年检表》、《通信信息网络系统集成企业资质证书》(副本),《企业法人营业 执照》副本及其他有关资料。

(二)信息产业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收到企业 年检资料后30天内做出结论,并在证书(副本)的年检记录栏内 加盖年检专用章。

第二十四条 年检内容包括:企业资质情况、所承担工程项 目完成情况、工程质量、安全、市场行为情况等。

第二十五条 企业年检结论分为:“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三种。

企业资质条件完全符合评定标准,且承担过2项以上所核定 专业的工程项目,且质量合格,未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年 检结论为“合格”。

企业注册资金或工程技术人员不低于标准的70%,并且未发 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年检结论为“基本合格"。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年检结论为“不合格:

(一)企业注册资金或通信工程技术人员未达到标准的70%;(二)上年检结论为基本合格,本仍未达到标准的;(三)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四)两年内未承担过所核定专业业务的。

第二十六条 年检不合格或未按时参加年检的企业,其证书自行失效,由发证机关收回证书。

第二十七条 持证企业发生分立、合并时,应在30日内到原发证部门办理重新核定资质手续。

第二十八条 持证企业变更名称、地址、注册资金、法人、技术负责人等,应在每年年检时说明情况,由原发证机关审核后,在 证书副本变更栏内注明,变更名称的由原发证机关换发新的证书 正本。

第二十九条企业因破产、倒闭、撤消、歇业的,应当将证 书交回原发证机关,由原发证机关予以注销。

第三十条 通信信息网络系统集成资质实行公示制度。信息产业部于每年通信信息网络系统集成资质企业的年检工作结束后,在媒体上公示所有年检合格企业及新审批企业名单。

第三十一条 企业在申请《通信信息网络系统集成企业资质证书》或年检时,采取弄虚作假、行贿等不正当手段虚报资料的, 信息产业部或通信管理局应根据情节轻重,不予核发资质证书或 收回资质证书。

第三十二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涂改、伪造、出借或转让 《通信信息网络系统集成企业资质证书》。持证企业违反本条规定 的,信息产业部或通信管理局应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或收回 资质证书。

第三十三条 持证企业必须在批准的资质等级规定的业务范 围内执业,不得越级或超范围承接业务,违反本条规定的,由信 息产业部或通信管理局责令其改正,并视情节轻重,收回资质证 书3至6个月,并将违规行为记录在案,作为年检的重要依据;对再次越级或超范围承接业务的,应收回资质证书。第三十四条持证企业不得允许他人以本企业名义承接业 务。对违反本条规定的,由信息产业部或通信管理局责令改正,视 情节轻重,收回资质证书3至6个月,并将违规行为记录在案,作 为年检的重要依据。

第三十五条 未取得《通信信息网络系统集成企业资质证 书》的企业或单位从事通信信息网络系统集成建设活动的,由违 规行为发生地通信管理局责令停止建设活动,并在媒体上公示。

第三十六条 从事资质认证工作的部门和人员在资质认证过 程中,必须坚持公正、科学的原则。在工作中严重失职、索贿、受 贿或者是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的,由所在单位给予行政处分;构成 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由信息产业部负责解释。

上一篇:进销存报表的重要性下一篇:土壤里有什么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