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的知识

2024-10-20

健康教育的知识(共9篇)

健康教育的知识 篇1

1. 基本的身体锻炼

很多女性都不喜欢在平时进行身体上的锻炼,但是锻炼好身体才能让我们有更加好的体魄迎接更加丰富精彩的生活。而且多做运动也能够使我们的皮肤变得更加细腻,流汗的过程中能够排除一些多余的油脂,身材也会因为运动变得更加紧实,精神也更加饱满。

2. 皮肤护理

健康的皮肤能够为我们增加不少的分数,毕竟我们是在面上看到判断年龄的,想保持年轻必须懂得保护自己的肌肤。不同的肌肤我们要有不同的处理方法,油性肌肤必须注重清洁补水,出油也是缺水的一种表现。敏感肌肤一定不能乱用护肤品。

在产品的选择上,洗面奶可选择氨基酸洁面,保护表层肌肤;然后使用保湿化妆水、精华、乳液、面霜等一系列的产品。当然每个人的情况不同选择也会不同,作为女性更应该认真做好护肤的工作,给大家一个好的印象。

3. 重视饮食

饮食对我们的身体有着更加深远的影响。俗话说:“病从口入。”在食方面不宜太过油腻的食品。很多女性都喜欢在悠闲时候疯狂进食零食,但是零食里面富含糖精、卡路里高还有很多不健康的油炸食品。多食这些食品会使我们的肌肤变得更加粗糙。

我们应该重视营养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和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豆制品和海鲜等都能为女性带来很大的益处。有时间的话我们还可以研究一下广东的汤谱,通过食材改变一下自己的身体也是不错的呢!

4. 注重休息睡眠

最后这点请各位女性一定要重视起来,睡眠是人类生活很重要的事情。工作再忙我们也不应该丢掉自己的睡眠时间,缺少睡眠会使我们的身体机能下降,影响健康和生活质量。早睡早起是我们保持活力的重要环节!

看到上面的注意事项,不知道各位小姐姐们在平时有没有做到呢?做不到的话就要赶紧行动起来,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有质量,才是保养的关键所在哦!作为女性可不能变得懒惰,松懈!谢谢大家可以看到最后呢!我们下次见~~

健康教育的知识 篇2

关键词:比较教育,他者视域,二次建构,解读全球

古代及近代哲学家侧重从人的认识能力研究认识论,主要涉及认识的起源、范围以及有效性, 认识论的英文是“epistemology”。而当代哲学家则从知识角度研究认识论,尤其注重知识之所以为真的条件与知识确证等问题,与“Theory of knowledge” 对应。[1]换句话说,可从认识和知识两个维度研究人的认识。前者重在研究认识本身,后者旨在研究认识的结果。从知识维度对比较教育的认识做简要探索,以此阐明比较教育的知识特征,对明确比较教育的知识领域和学科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一、比较教育知识的他者视域特征

从现象学或解释学角度,并在认识论意义上看待比较教育,它首先是对“他者教育”的认识,而且是在“比较视域”中形成对“他者教育”的认识, 其间必然涉及“他者”以及“视域”问题。因此,探讨 “视域”及“他者视域”是明确比较教育知识“他者视域”特征的必要前提。

(一)视域存在难以避免

比较教育的知识之所以具有“他者视域”的特征,不仅在于“他者视域”是比较教育的认识存在的重要前提,更由于人们在认识世界时存在无法避免的视域。这是人在成为人之为人的过程中由所处社会与文化共同塑造而成,是人难以取舍的 “先见”或“成见”,这是解释学意义上的“视域”。正是存在这种不可避免的视域,人才具有看待世界的角度和立场。

解释学认为,“先见”或“成见”是人在认识世界时无法避免的东西,人的认识都将受其影响。但也有人不赞同解释学将“先见”或“成见”理解为消极的东西和人们无法避免的“偏见”,而是将其理解成“对真理具有积极的作用……是对我们成见的克服”。[2]但是,这二者间有明显区别。前者旨在说明在人的意识中因文化的塑造而早已形成其看待和理解世界的方式,而人对此并无明显意识,人在接受文化的潜移默化的滋养与熏陶时就已形成其认识和理解世界的“先见”或“成见”,即“视域”。 而后者则主要指人看待世界时所持的“看法”,主体对此有明确意识,它是人看待和理解世界的“意见”,而非解释学意义上的“成见”。

不过,他们的共同之处是指人看待世界时所无法摆脱的个人潜意识中由经验、知识背景及其相互作用所组成的影响其认识的复杂系统。即,人在看待世界时始终无法绕过自身早已存在的“视域”。形成“视域”的所有原初条件与基础并不由人自由选择,“视域”在人意识到之前就早已形成。因此,我们既不能将其清除,也不能将其从意识中 “连根拔起”,更不能将其“悬置”,使“自我”处于 “白板”状态,以此获得对世界的纯真认识。我们只能承认这种“视域”的存在及其对认识的影响,并以理性的方式看待不同于“自我”的“他者视域”。

(二)认识中的他者视域

“视域”是人看待事物的视角或立场,他者视域是从“他者”的角度或立场看待事物。每个人都处在不同的文化之中“,视域”在被意识到之前就因文化对人的塑造而存在于意识之中。因此,人在认识和看待世界时难免都有“自我中心”的倾向。由于“我们生活于自己独特的风俗信仰的世界中…… 我们以为其他民族的世界也和我们的一样,因此不可避免地会歪曲并误解对方。可能改变这种情况的办法是从内在来看其他生活方式、从外在来看自己的生活方式、从内在外在来看我们共同的人性……以寻求一个最佳的立足点去观察其他民族、我们自己及全人类”。[3]这个“立足点”便是“他者视域”,是更好认识和理解“他者”与“自我”的合理方式。

由于人的认识都基于某种视域,单从“我们” 或“他们”视角都无法找到既能审视世界同时又能审视“自我”的最佳角度。因此,只有尽可能从各种不同视域看待世界以及我们自己,才能找到观察其他民族、我们自己以及全人类的最佳立足点。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曾认为:“我们越是善于让更多的眼睛、各种各样的眼睛去看同一事物,我们关于此事物的‘概念’,我们的‘客观性’就越加全面。”[4]换句话说,不存在那种纯碎的、绝对的、不带任何情感的、无知无欲看待事物的理性视角或视域。任何认知主体对事物的认识都是“他” 在其视域中所形成的认识,“我”的认识也只能是 “我”在我的视域中所形成的认识。只有从不同视域认识同一事物,对该事物的认识才更加客观全面。

因此,我们不能“仅仅按我们自己预先构想的范畴描绘一种文化,而应该研究人们解释其经验世界的方式,然后以这些结构所固有的范畴来描绘这些文化”。[5]从人们解释经验世界的方式中,可以判明其看待世界的不同视域,由此认识和理解各种文化的价值立场。同理,比较教育对“他者教育”的认识也不能仅按“我们”的预想去描绘“他者教育”,还必须以“他者视域”的方式描绘“他者教育”。这个“他者视域”不是认识主体本身的视域, 而是“他者教育”的建构者视域。从整体上看,比较教育之所以是人们认识教育的一种特殊方式,就在于它是从“他者视域”看教育。在此情形下,我们在看待“他者教育”、理解“他者”时,就不能仅从我们自身“视域”去观察、思考和想象,还必须从“他者教育”的“建构者视域”思考和理解“他者”及其教育。

(三)从他者视域看教育

由于在认识活动中无法避免视域的存在,比较教育者因而更倾向于将现实看做主观而多元的世界“,并不将研究视为价值无涉和没有先见的,…… 其研究都是价值负载的并带有研究者个人先见的”。[6]由此可见,比较教育在其认识的最初层面上就针对“他者”,并从“他者”立场认识教育。因此, 他者视域是比较教育的认识得以存在、生长以及演变的最根本所在。

首先,在比较教育的认识中所指的“他者”主要是从文化差异的角度言说的“他者”,它有个体意义上的内涵,但更重要的是群体意义上的所指。 在一般认识活动中,个体自身之外的每个人都是 “自我”的“他者”,而“自我”也是“他者”的“他者”; 群体上的“我们”将“他们”或“你们”称为“他者”, 而“我们”同时也是“他们”或“你们”的“他者”。但在比较教育的认识活动中,认识主体都需以文化作为互为“他者”的依据。这是由于“不同民族和国家间在文化上的差异,……是它们之间互为‘他者’的前提”。[7]即是说,比较教育的认识中所指的 “他者”主要指别的文化及其所塑造的人,而相对于这个“他者”而言,“自我”的文化及其所塑造的人也是他者的“他者”。

其次,由于教育既是保存与传递文化的手段, 也是创新与发展文化的手段,因此,只有在文化中才能理解“他者”及“他者教育”。在比较教育的认识活动中,相对于某一认识主体“自我”文化背景及其教育而言,其他任何文化背景下的教育都是 “他者教育”,相对于这个“他者教育”而言,“某一认识主体”的立场便是“他者视域”,由此所形成的认识必然是在“他者视域”中形成的认识。反过来, 如果这个“某一认识主体”从“他者教育”的建构者视域认识这个“他者教育”,他此时的视域相对于这个认识主体而言仍然是“他者视域”。

再次,当“某一认识主体”从这个“他者教育” 的建构者视域看待“我者教育”时,他所形成的认识仍然是从“他者视域”对“他者教育”的认识。此时的“某一认识主体”不再是从“自我”而是“他者中的自我”,即从“他者视域”看教育;此时的“自我”不是原来的“自我”,是“他者中的自我”,原来的“自我”是现在的“他者”,此时的“他者教育”不是那个“他者教育”,而是之前的“我者教育”。因此,以这种方式看待教育也是以“他者视域”看待教育。

二、比较教育知识的二次建构特征

比较教育的认识首先是对“他者教育”的认识,但它所形成的对“他者教育”的认识不是存在意义上的“他者教育”,而是对“他者教育”的二次建构。为说明这一特征,首先需在一般意义上阐明人类知识所具有的建构特征。

(一)人类知识的建构特征

人对世界的认识首先是个体化的认识,而“每个人的知识,从一种重要的意义来讲,决定于他自己的个人经验”。[8]但个人知识仅仅是个体化的知识,它如果要在不同个体间得以传播,就需具备某些彼此都能理解又能表达这种知识的概念、方法和手段,从而形成人们对世界的集体认识和理解。 在此过程中,就必须抹掉许多别人无法理解的个体化特征,以便求得共同理解。“这样做是为了要做到让概念成为大家共同理解的东西,把可以传达的都传达出来,不能传达的就听其沉默到黑暗朦胧中去”。[9]这个尽量消除个体化特征以寻求能共同理解的普遍客观性的过程,事实上是认识主体选择、转化和重新建构的过程。而这种被重新建构的东西看似具有客观普遍性,但本质上仍然是主体建构的东西。

就人类的整体知识而言,我们所指称的知识就是这种在个人知识基础上祛除了个体化特征的带有普遍特性的知识,它明显是人为建构的结果。 虽然,科学思想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排除一切个人的以及具有人的特点成分,并按照宇宙的尺度而不是人的尺度来看待世界。但是,“伟大的科学发现也带有它的发现者的个人精神的印记,我们在那里所发现的不仅是事物的一个新的客观方面,而且还有一种个人的心理态度甚至个人的风格”。[10]换句话说,“我们不把科学成果看做以某种方式捕获随便什么东西,而将把科学成果理解为从所有存在的东西中选择性地挑出、转化和建构出来的”。[11]科学知识的生产过程是建构性的,其中包含决定(decision)和商谈(negotiation)的链条,“通过这一链条,得出了建构过程的结果。换句话说,建构的过程要求必须做出选择”。[12]即是说,知识在从个体建构向集体建构的转换过程中,虽然消除了诸多个体化特征,使集体知识具有更大的普遍性与客观性。但是,这一过程仍然无法消除人为建构。作为人类集体的知识,只是企图尽可能消除个人认知的主观因素,但却无法消除人在认识世界和建构知识体系过程中的“人为”性。从这个意义上说,不论是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还是自然科学知识,都是人在认识、创造或改造世界过程中建构的产物,因而必然具有明显的建构特征。

(二)教育知识的二次建构

以上的分析旨在说明人类知识所具有的人为建构特征,而有关教育的知识因属于人类总体知识而同样具有这种人为建构的特征。这里强调教育知识的二次建构,只为阐明比较教育对“他者教育”的认识是对“他者教育”的二次建构,而“他者教育”在被处于不同于它的文化背景中的人们所认识之前就已被建构了。

教育作为人类基本社会活动,它本就是人为建构的结果。“人们在通过声音来相互交流他们的思想的情况下,感觉到有必要设想出一些新的符号,以便于这些思想永久保存下来,并且使不在场的人们也能知道这些思想”。[13]即是说,人们从此开始有意识地创造这种保存思想并向不在场的人进行传递的活动,而教育便是这种活动的主要形式。 至此,教育在很大程上开始按人们规定的路线和方向发展。自人们有意识创造教育活动以来,不论是教育观点、思想还是教育理论,也不论是教育制度还是教育机构,更不管是教育过程、内容还是方法和手段以及管理,无一不是人为活动的产物,因而具有明显的建构特征。尤其是教育发展进入人类社会的近现代及其以后,这种人为建构特征体现得尤为明显。此外,在现实的教育活动中,不仅因作为活动主体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均是自主意识的人而具有明显的主体建构特征,而且还因所遵照的教育制度、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以及评价制度等均由人所制定而具有明显的建构特征。因此, 从严格意义上说,教育从根本上讲是人为建构的产物。

虽然我们无法确定教育第一次建构于何人何时何地,但教育作为人类的创造这一事实则不容置疑。而且,人类的教育也在历史中经历无数代人的重建而发展至今。在此过程中,我们不仅在传统意义上受已有教育知识及活动的影响和支配,同时仍然继续进行着教育的进一步建构与完善。也正是基于此,每个时代的教育才具有每个时代的特征,也才能适应并满足每个时代的需要。从这个角度说,人类目前所具有的教育知识,不仅由人为建构而来,也不仅是人们对已有知识的多次建构, 而且在现实意义上是对历史上已有教育知识的多次重构。因此,虽然我们在此说明的是教育知识的二次建构,但“二次”的所指并非确实的“第二次”, 它不是确数,而是概数,不是特指,而是泛指。

但从比较教育对“他者教育”的认识角度看, “二次建构”中的“二次”则是确数,是实指。因为, 在比较教育的认识中,“他者教育”的建构者与其认识主体并非同一主体,而且其认识者所认识的侧重点在于当下的“他者教育”,他是将这个目前的“他者教育”作为一个整体看待,并不关心它已经过其建构者的多少次建构。我们将这种比较教育的认识主体所要认识的、当下的、整体的“他者教育”统称为第一次建构的“他者教育”,而把比较教育的认识主体所形成的对“他者教育”的认识称为“他者教育”的“二次建构”。由于比较教育的认识对象首先是“他者教育”,而“他者教育”的建构者和比较教育的认识主体始终处于不同文化背景之中,因此,不管已有多少人曾对某个“他者教育” 进行过多少次建构,相对于其建构者的建构而言, 都将是“二次建构”。不管人们认识的是“他者教育”的制度还是思想,亦或是教育实践,因所认识的“他者教育”本身的人为建构性,而决定其所形成的有关“他者教育”的认识,永远是对“他者教育”的“二次建构”。

从总体上看,正如科学知识的建构一样,比较教育对教育知识的二次建构也“是一种被渐进地重新建构起来的知识,并且以对早期成果的整合与消解为基础,这种重新建构是一种复杂化的过程”。[14]比较教育的知识首先是认识主体在对有关 “他者教育”的信息和材料等早期成果进行选择、 翻译、解码、理解、整合与消解基础上形成的认识, 不仅因这些信息和资料本身具有明显的人为建构性,而且比较教育的认识主体之认识,实际上也是对这些信息和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所建构的有关 “他者教育”的知识。这种知识由于不同的认识主体因自身无法摆脱的“视域”而会影响他们对“他者教育”持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建构出不同的“他者教育”。同时,任何认识主体在认识某个 “他者教育”的过程中,如果采用不同的理论和认识路径去分析和说明这个“他者教育”,最终也会得出不同的认识,也会建构出不同的“他者教育”。 此外,比较教育在全球化的复杂背景中,人们在认识“他者教育”进而反观自身的基础上逐渐意识到加强彼此理解与对话、沟通与交流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试图建构适合全人类发展的教育,以实现对全球教育的、整体的二次建构。

三、比较教育知识的解读全球特征

英国学者罗伯特·柯文(Robert Cowen)在比较教育研究中明确提出“解读全球”。他对此曾有不同表述,即“全球解读”(reading of the global)、“解读全球”(reading the world)和“世界解读”(reading of the world)。他认为“解读全球”是关键,因为全球经济是教育变革的强劲动力。[15]后来他再次认为 “解读全球”意味着为我们生活于其中和教育得以产生的政治、经济和历史的世界给以解释,从这种 “世界解读”中可建构一种解释教育进程和制度的实质性视角(substantive perspective)。[16]

从比较教育发展史看,它具有明显的解读国际的特征。这里的国际既指国家间关系,也指全球化发展进程中的当今世界。前者主要“以各自的国民性为基础,在内部寻求国家的、国民的统一,对外则寻求国际协作的道路”;而后者“则把世界作为一个人类社会来把握……”“前者的课题是围绕以国家为单位的国民教育进行比较研究,后者……通过……研究来理解世界的教育”。[17]

(一)以民族国家为中心的国际解读

自浪漫式民族主义(romantic nationalism)以来,民族主义运动在欧洲就普遍兴起。从德国独立战争开始,其民族思想便不断加强,到俾斯麦(Otto von Bismarck)时期达到顶峰。[18]尤其是普鲁士在1806年的耶拿战争以后,德国在民族主义意识的指引下率先建立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并成为欧美甚至世界各国学习借鉴的楷模。“于是,对比较教育如此重要的‘民族特征’观念,在当时更生气勃勃地发展起来”。[19]换个角度说,比较教育自该时期起便具有以民族国家为中心解读国际教育关系的特征。

按柯文的观点,这种以民族国家为中心的教育国际关系以教育经验或模式可在不同文化的国家间进行移植为假设前提。此时的“国际”(inter- national)意味着是教育案例和建议的资源,它存在于国际教育关系的诸如教育援助、作为成功样板的教育专家或顾问以及潜在借鉴等形式之中。这是狭隘的国际解读,即将现代教育制度解读为一系列政策调整,这些政策涉及民族文化身份的塑造、战后兴起的教育机会均等以及教育为经济增长所能做出的贡献。

这种国际解读实质上仍然以民族主义思想为前提,不论是考虑民族文化身份的塑造还是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亦或是满足教育机会均等的需要,都主要围绕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增强国际竞争力而展开。换句话说,这种以民族国家为中心的国际解读是为民族国家间的竞争与对抗服务,并具有走向极端民族主义的危险。因此,自两次世界大战以后,当人们面临全球性危机时,许多人开始反思人类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以及对待自然和他人的方式与态度。正是基于这种反思,比较教育才从以民族国家为中心的国际解读转向全球化背景下的全球解读。

(二)全球化发展进程中的世界解读

全球化不仅意味着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趋势,而且也正影响着科学、技术和教育的发展走向。对任何国家而言,在发展进程中,全球化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因此,在这种背景下“观察所有的东西都要采用双重的视角,而且它们也只能通过这种双重的视角来理解和批判”。[20]既要看到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是西方国家的自由市场与民主在全球扩张的产物,又要意识到“在非西方世界,市场和民主的全球扩展是集体仇恨和集体暴乱的一个首要的、使之恶化的原因”。[21]面对这一复杂世界,我们不能拒绝参与其中而沉湎于自身独特性的维护,因为“每一种文化对自己独特性的迷恋, 正是它最终衰落的基础”。[22]因此,比较教育应放弃民族中心主义的解读方式,应从更为广阔的视野去解读世界。

所以,在全球化发展进程中解读世界教育,就应“意识到教育与发展、教育与社会变迁以及教育改革对社会的影响远比我们原先认为的要复杂得多”。[23]如果说比较教育以民族主义为中心的国际解读是一种人所固有的“自我中心”、以经济发展为核心的话,那么,在全球化发展进程中解读世界教育,就必须放弃这种心理倾向和线性思维,而真正从全球角度解读世界教育,切实将“他者教育” 置入全球教育关系以及社会整体发展中加以认识和理解。比较教育在此背景下解读世界教育就存在两个方面的意义。

一是从全球角度认识和理解各个实体教育及其彼此关系,这种解读最早可追溯至朱利安。“首先是他站在全球化发展初期的时代高度,以比较开创了以往没有的或者没有达到理性认识的教育思维方式……”。[24]自他以后,因民族国家发展的需要而使比较教育主要以民族国家为中心解读国际教育,而真正的全球解读则开始于1945年之后发表的著作。

二是认识和理解世界教育在新时期的改革与发展特点。世界教育在经历现代化发展之后,逐渐彰显出后现代特征,这就使比较教育需从另一个维度解读全球教育的发展特征。虽然民族国家在其中仍然很重要,但民族国家与其他社会集团之间已是并列关系。在这种新的国际关系中,“国际”不再作为国际教育借鉴的资源,而是构成教育目的与制度的其他法则的中心导向,即国际经济成为教育目的、教育制度的效率与效益、教育的内容与结构,甚至一些教学形式的重要定义者(definer)。[25]正是基于这点,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以及英国和美国的教育改革所体现的后现代特征,才促使比较教育的全球解读转向新的方向。

(三)解读全球的意义以及再次循环

通过解读全球教育,人们对教育有更加透彻的认识和理解。“毫无疑问,比较教育研究使我们对于世界不同地方的教育制度和过程,对于无限丰富的教育目的与目标、教育理念和教育制度,对于全世界教育决策者所面对的越来越相似的问题,极大地增进了认识,加深了理解”。[26]换句话说, 比较教育通过全球解读所形成的认识可改变人们之前对教育的认识,可修正人们已有的教育观念, 进而促进人们对教育的理解。

健康教育的知识 篇3

【关键词】 健康教育;护理与技能

【中国分类号】 R47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484-01

【 Abstract 】 health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holistic nursing care, is for education base hospital ward to hospital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ies for the education object, through the plan and purpose of the education to help patients understand or improve health knowledge, change the patient's health behavior or problem, make the patient's behavior to benefiting rehabilitation th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of the education activities. Along with the change of modern medical mode, nursing mode from the past function also made nursing, development into today's "the patient as the center" the holistic nursing care. Therefore, nursing staff were given more responsibility and obligation, thus to nursing staff of knowledge and skills put forward higher request

【 key words】 health education, nursing and skills

一、必須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科学的思维,独立工作的综合能力。 

随着整体护理的发展,护理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扎实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更 高级、更 复杂的仪器及大量先进的技术,具有科学的思维,独立的工作能力,才能在工作中得心应手,灵活运用。因此,实施健康教育需要护理人员必须具有的丰富临床经验和专科基础知识以及有关专科疾病的预防、保健与护理的知识等。有计划地开展健康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培训,掌握有关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公共关系学等方面的知识,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病人的护理问题,对患者实施完整有效的健康教育。

二、护理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健康教育知识与能力。 

健康教育是帮助病人改变行为的最佳手段,护理人员通过教会病人必须的知识,改变他们对健康态度,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因此,护理人员不仅要具有丰富的生活、心理、专业技能、社会性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护理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健康教育能力和知识。还要注重培养自身的素养和优良的品质,更重要的是如何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牢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以满腔热情无私地为病人服务,只有这样才能会调动病人主动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使健康教育活动得以顺利进行,保证健康教育取得明显的成效。

三、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交流技巧。 

交流是人与人之间交换意见、观点和情感的一种过程。交流发生于各行各业,交流的好坏直接影响行业的发展。因此,学会应用交流技巧与病人进行有效地交流,是每位护理人员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作为健康教育主要力量的护理人员,必须与教育对象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之主动参与健康教育活动的全过程[1]。动员说服教育对象,改变旧观念,旧习惯,采纳新的健康行为。

1.要把握好交流时机。与病人及家属的交流不能从一住院开始就没完没了的进行,对于急、危重病人,首先抢救病人生命,待病情稳定后再进行。一般的病人,可选择在入院介绍、进行治疗、护理过程中进行,或选择专门的时间进行,这样的交流病人易于接受,获得知识也比较容易。 

2.把握交流方式。交流的方式有多种多样,总体可分为语言性交流和非语言性交流,在语言性交流中投射式的聆听是一种最好的交流方式。在交流过程中,护士应全神贯注地聆听,并置于病人的角色地位,予以理解;用诱导、启发式语言使病人能充分表达自己各方面的需要,从而制定出适合病人的护理目标和措施。 

3.交流要具有针对性。对于接受能力较快、文化层次较高的病人我们可选择口头讲解和发放教育资料相结合,使病人在学习中获得知识。对于老年病人,文化层次较低的病人应多次反复讲解。对于意识障碍的病人,应以家属为交流对象进行健康教育。同时,交流要具有科学性、选择性、针对性,才能达到我们所预期的效果。

四、护理人员应不断丰富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 

护理人员本身的素质高低对工作质量的影响重大。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为 了适应当代护理学的发展,护理人员必须接受再教育,接受护理新概念,不断吸取新的科学知识。要深刻理解健康概念的内函,彻底地从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中,培养自己健康的人格及积极的职业心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护理人员应注重继续教育,坚持以实践为主,自学为主、业余为主,挤出时间来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既要掌握现代护理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还要广泛学习了解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法律、教育学、公共关系学、卫生经济学知识,提高护理教育层次,以知识的魅力和人格魅力完成人类赋予护士的保护生命,促进健康的神圣使命。

参考文献

[1] 袁芳,徐云,面向21世纪护理人员应具备的知识与技能[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7):58

[1] 孙小娅,赵智.护士素质培养与整体护理的实施[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5):297.

[2] 丁敏.浅谈住院病人的健康教育[J].护士进修杂志,1998;13(4):45.

[3] 关旭明,陈俊国.健康教育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山西护理杂志,1998;11(6):254.

作者简介:黄丽春(1963—),女,广西平果人,主管护师。

健康营养的知识 篇4

国际卫组织给健康下了这样一个定义:第一,身体没有疾病,四肢齐全;第二,生理没有疾病,有正常的生育功能;第三,精神没有疾病;第四,社会适应力良好,能正常面对各种社会压力,比如失业呀、下岗呀、天灾人祸等等;第五,道德健康。

根据权威机构调查,健康的人群占10%, 生病的人群占15%,而大部分人群处于亚健康状态,这样的人群占到了75%。亚健康状态的人群主要表现为:头发枯黄、发叉,眼睛干涩,吃东西无味,经常感到疲倦,站着想坐着,坐着想躺着,躺着又睡不着,常常感到腰酸背疼,总觉得不舒服,感觉有病,但到医院检查又检查不出来什么毛病,就随便开点药吃。其实亚健康状态通过饮食和生活习惯调整、注意休息就可缓解。

二、健康四要素:

要获得健康,首先要有积极乐观的心态,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

事情的发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的想法和看法。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压力是万病之源,而积极乐观的心态会让你消除压力,远离疾病。

因此,我们要始终做“六好”人,“想好的,看好的,听好的,说好的,做好的,得好的”。

其次,要有充足的睡眠,应达到六至八小时的睡眠。

而睡眠的最佳时间是晚上的十点至凌晨的两点,这是肝脏修复的时间。

难怪有些人虽然睡了十几个小时还是那么疲倦,是因为他们总是凌晨两三点后才睡觉,错过了睡眠的最好时间,让肝脏得不到休息和修复。

第三,要有适量的运动。

我们所建议的运动是有氧运动,慢跑和散步都是比较好的有氧运动。

按照三个三安排运动比较好,一周至少锻炼三次;一次运动在三十分钟左右,感到身体微微有汗即可;每次运动心跳在一百三十次左右。

第 四,要有均衡的营养。谈到这里,很多人有一个误区,以为大鱼大肉,现在什么都不缺,什么都能买到,想吃什么就买什么,谁还会缺营养呢?其实,吃得饱不等于吃得好,吃得好不等于吃得营养,吃得营养不等于吃得营养均衡。

这也是为什么在目前不缺吃不缺穿的情况下,会有越来越多的胖子和豆芽出现,年龄也呈年轻化。

三、影响健康的因素:

在影响我们健康的因素中,遗传因素占15%, 这里指基因的遗传和饮食习惯的遗传,比如父母得糖尿病,子女得糖尿病的几率比较大,是因为父母吃什么,子女也跟着喜欢吃什么造成的;社会因素占10%,包括失业、下岗、意外、各种社会压力等等造成的影响;环境因素占7%;我们常常所依赖的医疗因素只占8%;

其实,最重要的是自我保健,它占到了影响健康因素的60%。所以我们的健康应该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四、七大营养素

我们的人体是由各种各样的营养素所构成的,主要分为七大类。

一是蛋白质,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人体除了尿液和胆汁里没有蛋白质参与外,其它所有的细胞、血液、组织、器官都含有蛋白质,它的食物的主要来源是鱼肉豆蛋奶。

二是脂肪,是人体热量的来源,还有固定脏器的作用,其主要来源是鸡鸭鱼肉等。

三是碳水化合物,也是我们平常说的.糖类,主要来源是五谷杂粮,如米、面食等。

四是维生素,固名思义,就是维持生命的原素。虽然量小,但其作用巨大。它分为水溶性和脂溶性两种。水溶性包括维生素B和维生素C等;脂溶性包括维生素A、D、E等。其主要来源是蔬菜和水果。

五是矿物质,它是参与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如钙、镁、锌、铜、锰、铁等。

六是纤维素,称为肠道清道夫,它帮助身体排毒,其作用不可忽视。多吃粗纤维有助于预防各种肠癌。

七是水,它占到了人体的百分之七十左右,其重要程度可见一斑,人体缺水会造成很多病变。

五 膳食指南

根据中国营养学会为大家提供了这样一份一天的营养搭配,供参考。

油盐糖 小于 25克

豆 50克;奶 100至150克;蛋一个;鱼禽肉 100至200克

水果(五形) 100至200克;蔬菜 400至500克

五谷杂粮 300至500克

口味是一时的,健康是一辈子的。

六 影响营养吸收的因素

1 污染:水,大气,阳光,食物链

2 不良饮食习惯:不吃早餐十年(男性肝上有问题,女人子宫会长肌瘤。),吃夜宵会加大肝脏的负担,产生很多毒素。

3 不良嗜好:抽烟、喝酒、喝浓茶、咖啡都会影响营养的吸收。

4 垃圾食品:包括腌腊制品、肉类及各种加工食品、果脯等。

5 药品也会影响营养的吸收。

七 如何选择营养保健食品

1、历史性:历史达25年以上,这是一个经济震荡周期,人的身高要用尺子来量,体重要用秤来称,而一个产品的好坏要用时间来衡量。

2、安全性: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曾经曝光的康泰克含PPA事件,以及现在的巨人钙事件都让人防不胜防。现在感冒药不含PPA,而PPA是致人脑瘫的东西,潜伏期达以上。

2 效果性:

3 价值:再便宜的东西吃了没效果也叫贵,因此价格与价值相符是最重要的。

健康教育的知识 篇5

中小学生健康教育知识竞赛活动的通知

苏教办体艺〔2011〕33号

各市、县(市、区)教育局:

为了推动各地各校认真贯彻落实《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和教育部《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广泛开展学校健康教育,全面提升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健康素质,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1年全省中小学生竞赛活动项目的通知》(苏教基〔2011〕9号)精神,定于今年11月-12月间开展江苏省第十一届中小学生健康教育(网络)知识竞赛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加对象

全省各级各类中小学校学生。

二、内容与形式

1.竞赛内容。《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及与学生体质健康相关的学校体育、卫生和国防教育基本知识等。竞赛参考用书为《江苏省中小学健康教育教师指导用书》中学版和小学版。

2.竞赛形式。参加竞赛的学生可登录中国电信江苏分公司“金色校园”江苏省中小学生网络健康教育专栏在线进行答题。

三、时间安排

竞赛时间为11月1日-12月10日。11月1日,在“金色校园”江苏省中小学生网络健康教育平台()公布江苏省第十一届中小学生健康教育知识竞赛题,并配有相关学习资料供学校下载。在竞赛时间内,学校可组织学生学习、网上在线答题。

四、奖项设置

竞赛设组织奖和个人奖。根据参赛的学校数、学生数及正确答题数等评出若干市、县(市、区)教育局和学校组织奖。个人奖设一等奖10名、二等奖20名、三等奖100名,在正确答题的基础上进行抽奖,颁发荣誉证书和奖品。

五、有关要求

1.请各地及时将本通知转发到学校,认真指导各校组织参加此次竞赛活动。我厅将把此次竞赛组织和学生参与情况作为对各市、县(市、区)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

2.各地各校要充分利用此次竞赛活动的机会,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卫生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广大学生的健康素质。

皇帝内经的健康知识 篇6

我在给学生讲痹病的时候,我特别强调这句话“阴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这个阴气指的就是五臟之气,因为五臟属阴,所以我希望大家把这句话记住。

“静则神藏,躁则消亡”这是我们养生的关键,一定要有个“静”字,有了这个“静”之后,五臟才能藏神。神、魂、魄、意、志才能在五臟心、肝、脾、肺、肾里面藏得好好的。一旦这个人躁动,不安静了,这个神就不能在五臟里面藏住了,就会往外跑了。

“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对不对?有一半的道理。生命既在于运动也在于静止。陈立夫老先生曾经说过:“养身以动,养心以静。”我们身体动一动很好,只要不过头的运动总是好的。但是我们这个心一定要静,心不能过于运动。

我们大家学中医都很用功,你可能会问:“我学中医会不会用心太过而伤了自己的神啊?”我觉得我们在座的各位应该不会有这个问题。我们只有用功不够的问题,用心太过的.可能性比较小。就是说在正事上,比如学习,尤其是学传统文化经典上,大家用心太过,目前来看这样的人还没看到。大家都还属于不太用功。但是在人世间的七情六欲上,尤其是在各种邪门外道,我们好多人都是用心太过,患得患失,自己的一点利益,包括人情往来,用心太过,大家都想占便宜,不想吃亏。大家不相信吃亏是福,这些老话都没有人讲了,大家都是削尖脑袋,一天到晚往上钻,其实也不见得能钻得上去。

所以“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有时不计较一些事,不去想它,而小人老是嘀咕来、嘀咕去,把自己的内臟都伤了,结果好事还不找他,这就是没福气。君子有涵养,情绪非常平稳,绝不患得患失,内心非常宁静,他的精、气、神很充足,所以福气也大,然后好事都找他。所以世间的事,不是你想争,就能争来的。我觉得在这一点上,我们要多学学传统文化。

现在七情内伤这种病是非常多的,大夫在用针治病过程中,一定要观察病人的神态,大概就知道他的神、魂、魄、意、志还剩多少了。如果这五臟全都伤了,你再怎么会治病,你也很难治了。

健康教育的知识 篇7

糖尿病为慢性终身性疾病, 如果血糖长期控制不良, 可引起眼睛、神经、肾脏、心血管等多脏器的长期损害、功能不全或衰竭, 致残率及病死率较高[1]。糖尿病教育是治疗的一部分。作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四大慢性病之一的糖尿病, 其患病率在不断升高。因此, 糖尿病病人并非局限在内分泌病房, 向伴有不同疾病的糖尿病病人提供有效的护理及糖尿病知识是所有从事临床护理工作人员所要面对的问题。现总结外科护士掌握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的技巧。

1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及血糖控制目标

糖尿病诊断标准是任意时间血糖≥11.1 mmol/L。血糖控制目标空腹≤7.0 mmol/L, 餐后≤8.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6.5%。

2 掌握血糖监测的正确方法

如掌握各种血糖仪的使用方法, 注意引起血糖结果不准确的因素, 如试纸是否过潮、过期、是否与血糖仪匹配;测血糖时应避免挤压指头、避免乙醇未干等。

3 正确用药

胰岛素分速效、中效、长效、预混等, 掌握各种胰岛素笔的使用、各种注射方法、注射部位及胰岛素的储存、发生低血糖时的症状及处理方法等。掌握各种不同口服降糖药的服用时间, 保证用药效果[2]。如磺脲类药物应在餐前30 min给药;双胍类药物应在餐中或餐后给, 避免胃肠道反应;α-糖苷酶抑制剂应在进餐时服用;胰岛素增敏剂进餐时间与进餐无关。

4 低血糖的表现及处理

一次严重的医源性低血糖或由此诱发的心血管事件可能会抵消一生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所带来的益处。糖尿病病人血糖<3.9 mmol/L应警惕低血糖的发生。低血糖的表现有心悸、发抖、出虚汗、饥饿、四肢无力、视力模糊等。发生低血糖时应及时补充糖, 途径可口服或静脉给予。

5 掌握饮食治疗的意义及具体实施方案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病人最基本的治疗措施[3], 临床护士应加强培训。如理想体质量的计算;每日摄入热量的计算;如何按食品交换份换算成几份;如何合理的营养选择;如何进行了餐分配等。

6 运动指导

适当有效的运动有利于减轻体质量, 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改善糖尿病病人胰岛素抵抗, 促进葡萄糖的利用, 降低血糖[4]。

7 心理指导

病人常常对治疗失去信心, 容易产生焦虑、悲观等情绪, 而这些不良情绪反应则可引起血糖升高。护士应针对病人的个体差异, 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

8 糖尿病足的预防和指导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病人致残、致死的严重并发症之一[5], 其发生率较高。嘱病人每天做足部按摩, 促进血液循环, 穿宽松、舒适的鞋袜, 保持足趾之间的干燥[6], 不自行祛除鸡眼, 微小足部损伤应及时给予专业处理。

9 小结

通过糖尿病知识的学习, 消除了住院病人对非专科疾病护士的不信任, 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在教育交流的同时, 教育者和病人建立了一种更加融洽的医患关系。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实施在护理工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外科护士在面对糖尿病病人时, 通过健康教育, 可提高病人对治疗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廖二元, 莫朝晖.内分泌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1.

[2]方洁.糖尿病病人的健康教育[J].护理研究, 2008, 22 (增刊2) :25-26.

[3]和兰萍.浅谈糖尿病病人的饮食控制[J].护理研究, 2010, 24 (增刊1) :77.

[4]牛鹏, 王爱民.运动疗法对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影响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 2010, 24 (4C) :1038-1039.

[5]任玉珍, 李红.糖尿病足病人的护理[J].护理研究, 2010, 24 (12B) :3254-3255.

健康教育的知识 篇8

学校健康教育不仅是对学生卫生宣传和卫生保健知识及技术的传播,还旨在使学生建立健康意识与信念,采取健康行为,控制不健康行为,诸如睡眠不足、营养与饮食习惯、吸烟、饮酒等行为的改变,养成良好的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学校健康教育也是学校卫生工作的主要内容。近年来,笔者通过采取多种教育形式,在学生中开展以早餐为主题的健康教育,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总结如下:

对象与方法

选择本学院不同专业,不同年龄及性别的学生500余例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问卷采用经参考国内外文献自行设计的《学生早餐摄入情况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学生的一般情况,吃早餐的时间、每周吃早餐的频率、选择早餐的种类及不吃早餐的害处等。发放调查问卷500余份,剔除填写不完整问卷,保留有效问卷492份。

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包括健康知识专题讲座、召开主题班会,通过宣传单、校园广播、宣传图板等进行健康教育,内容选择了吃早餐的最佳时间、早餐的科学搭配及不吃早餐的危害等几方面,从医学和营养学的角度进行了详细阐述。

采用以上同一问卷,于健康教育后,选择不同专业,不同年龄及性别的学生500余例,进行调查。发放调查问卷500余份,剔除填写不完整问卷,保留有效问卷496份。

将调查的原始资料整理后,利用Excel2003建立和管理数据集;组间比较用Z检验;以P<0.01为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以上分析过程由SPSS16.0统计分析软件完成。

结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健康教育前,学生每天吃早餐及每周吃早餐三天以上的分别为44.5%和25%;健康教育后分别上升为59.5%和28.6%;健康教育前,每周吃早餐三天以下及不吃的分别为16.9%、13.6%,健康教育后下降为8.3%、3.6%。健康教育前后两组比较,经Z检验,P<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健康教育前,学生吃早餐的时间六点到七点的6.3%,七点到八点的39.6%,八点到九点的29.1%,其他25.0%;健康教育后,分别是8.3%,52.0%,22.2%,17.5%。两组比较,经z检验,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早餐种类的选择上,将问卷中列出的24种食物分别纳入奶类、肉类、蔬菜水果和五谷四类进行分析,健康教育前,本学院学生仅2.4%早餐充足,早餐质量较好的25.6%,72%的学生早餐食物种类为2种或以下;健康教育后,早餐充足和质量较好的达47.6%;两组比较,经Z检验,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早餐是早晨起床结束饥饿状态的第一次正式用餐,是一天中重要的一餐,每天吃早餐是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一种促进健康的行为。而且可能对成年后一些慢性疾病如心脏病、肿瘤、糖尿病等的预防起重要作用!但是,研究发现本学院学生不吃早餐的现象较为普遍,健康教育前,学生每天吃早餐及每周吃早餐三天以上的分别为44.5%和25%;健康教育后分别上升为59.5%和28.6%。说明通过健康教育,大多数学生都认识到了吃早餐对健康的重要性,而且正在积极的努力改正不吃早餐的习惯。

进食后,大约经过4小时,食物经过机体消化系统的消化吸收,将全部排空。因此,为了不断给机体补充能量,必须4~6小时安排一次用餐。经过一夜的睡眠后,前一天晚餐所吃进的食物已消耗殆尽,所以,清晨7点到8点吃早餐最合适。许多研究表明,早餐提供的能量和营养素对青少年营养状况及健康的重要作用是其他餐次无法替代的。由于不吃早餐或早餐营养质量差而引起能量和营养素摄入不足很难从午餐和晚餐中得到补充。本研究发现,进行健康教育前,大多数学生吃早餐的时间都在八点以后;健康教育后,60%以上的学生能在八点之前吃早餐。说明通过健康教育,多数学生都能做到八点之前吃早餐,但仍有部分学生是在八点之后吃早餐。究其原因,可能是网络时代,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学生的作息时间有延后的趋势,部分学生晚上上网时间过长,睡觉晚,起床晚来不及吃早餐。

健康教育的知识 篇9

本次拟通过对湘潭市社区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的调查,了解湘潭社区居民健康生活方式的相关知识及行为状况,为今后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以湘潭市城市社区13岁及以上人群为对象,以户为抽样单位,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农村从湘潭市雨湖区、岳塘区抽取2个乡镇,每个乡镇125份,共计调查500户;社区从湘潭市雨湖区、岳塘区抽取2个街道,每个街道抽取2个居委会,每个居委会随机抽取调查65户,每户调查一位家庭成员,共计调查500户。采用半封闭式问卷调查,问卷参考国内外相关问卷及相关资料自行拟定。问卷内容包括人口学资料、健康知识和理念、健康相关行为及健康知识需求情况。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进行面对面询问,调查表由调查员现场填写或由被调查者填写并现场收回。其中对12道健康知识及10道健康行为问题进行分析,计算社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

对所有资料进行统一整理和微机输入,全部数据采用EpiData数据库进行录入,采用SPSS 13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

本次调查共涉及湘潭市市区一共18个街道,8个卫生服务社区,完成调查问卷1000份,有效问卷1000份,有效应答率为100%。

性别与年龄构成 男性471人,占47.1%,女性529人,占52.9%;本研究以 0-

19、20-

29、30-

39、40-

49、50-

59、60以上,分别是7.8%、27.5%、33.3%、13.9%、15.4%、3.0%。被调查者学历与职业分布 调查对象中:小学 79人,占7.9%;初中230人,占23.0%;高中 365人,占36.5%;大专本科254人,占25.4%,硕士以上72,7.2%;

职业分布 公务员企事业单位62人,占6.2%; 专业技术人员131人,占13.1%;办事人员82人,占8.2%;离退休人员27人,占2.7%,学生37人,占3.7%,商业服务人员280人,占28.0%; 农民工人员165人,占16.5%;其他216人,占21.6%。其中从事医疗人员23人,占2.3%。

未婚231人,占23.1%,已婚或同居570人,占57.0%,离婚或分居133人,占13.3%,丧偶66人,占6.6%。月收入低于500、500-999、1000-1999、2000-4999、5000-9999、10000以上、不清楚的,3.7%、6.0%、65.8%、20.8%、1.4%、0.7%、1.6%

健康知识问题共涉及12个方面,共调查总项次为12000项,正确项次9822项,健康知识总知晓率为81.85%。其中食品安全使用的知晓率最高,达96.9%,次之为被狗咬伤后应如何处置,知晓率达91.6%。各相关健康知识知晓率顺位情况见表1。表1 湘潭市社区居民相关健康知识知晓情况

健康相关行为问题涉及10个方面,共调查总项次为10000项,正确项次7555项,健康相关行为总形成率为75.55%。其中最高的是一人一把牙刷,达97.3%;其次是一人一条毛巾,达96.6%;而每周运动形成率最低,为30.7%。相关健康行为形成率顺位情况详见表2。表2 湘潭市社区居民相关健康行为形成情况 本文结果显示,湘潭市居民的健康知识总知晓率为81.85%,健康行为总形成率为75.55%,出现这种健康知识知晓率高于健康行为形成率6个百分点现象的原因可能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首先,健康知识需要通过不断强化学习就能记牢,这就导致居民对健康知识有关问题认识不清或不全面,所以多选题错误率比较高,但是知道了不一定会去做,这个是行为之所以低于知晓率的原因之一。被调查者健康意识与行为的脱离现象,即知道怎么做,但却不能自觉的去做,导致了“知”高于“行”的情况出现;其次,健康行为方面本文只是调查了市民的基本健康行为,而基本健康行为与健康知识点也是很基础的问题。基本健康行为的形成一般是从小通过父母、老师等的教育逐渐形成的。在本次样本抽取及调查表设计等方面有需进一步完善的地方,如所调查的健康知识只能反映居民部分特定的健康知识。当然2010年的调查知晓率相对比2009年略高于行为形成率,这说明健康行为的形成还是需要一些过程。

乙肝、狂犬病知识等知晓情况较好,可能与国家对这些方面的重视程度有关。而一些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息息相关的健康知识如日常饮食偏咸、测血压间隔时间等却相对匮乏。这提示我们,社区居民有关控制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病方面的知识明显不足,他们不懂得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预防这些慢性病,而慢性病现在已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头号杀手。新增题目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是近2年开展,知晓率最低,只有53.3%。综上所述,建议城市社区居民健康教育下一步的重点应放在日常生活中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知识上。

健康行为也年基本保持一致。洗手行为、一人一条毛巾、一人一把牙刷的行为形成率均大于90%,这说明大多居民已经养成基本的健康生活习惯。此外,做饭刀、菜板生熟不分开,大多数人不定期更换牙刷的情况依然存在,城市人生活紧张基本很少有时间去锻炼。因此,仅仅依靠几次宣传教育、讲座并不能从根本上促使居民健康行为的改变。健康教育最终目的就是要改变人们不健康的生活行为,全面提高社区居民的保健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仍将是健康教育的重点。

上一篇:组卷下一篇:实验室安全卫生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