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课外实践活动

2024-10-14

中学物理课外实践活动(通用9篇)

中学物理课外实践活动 篇1

开展物理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探究创新能力

物理新课程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初中物理课外实践活动是指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之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安排的各种物理教学活动。学生参加各种课外实践活动,不仅能帮助他们复习、理解、记忆学过的物理知识,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联系实际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吸引他们探索新的物理现象和规律。这是课堂上得不到的,更不是做几道练习题所能代替的。所以,物理课外活动既是物理课堂教学的补充,也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课外实践活动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与课堂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又不完全受教学大纲的限制,它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一般都是学生自愿参加的。下面就如何开展物理课外实践活动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开展物理实践活动的意义

1、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对初中物理教学目的提出的新要求。物理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在培养其实践能力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有助于培养其创新精神。

2、保持和发展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学生普遍在刚刚接触物理时,充满学习兴趣,但随着教学的进行,单纯的课堂教学与实验,无法使学生保持新鲜感与参与感,兴趣逐渐消失。物理实践活动解脱课堂和书本对学生的束缚,使学生变被动的参观者为主动的参与者,自主的学习,充分展现个性和才华,极大的提高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刻苦精神

物理学科是一门自然学科,物理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有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强调科学态度,但是学生无法直接感受到科学态度的重要性。在物理实践活动中,学生经常要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去研究,这时,尊重事实、严肃认真、按科学规律办事的态度就必不可少了。学生在一次次的实践活动中,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逐渐培养了科学态度。同时,物理实践活动中,学生要自己去做,而不是在看,也培养了学生的刻苦精神。

4、培养学生自学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物理实践活动中,学生为完成活动目标,必不可少的需要查阅资料和充分应用课堂所学书本知识,这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学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从长远看,也有助于学生将来的终身学习。

中学物理课外实践活动 篇2

一、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面, 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激情

图书阅览室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科普读物, 引领学生去搞清生活中一些情景的出现到底为什么?例如, 生活中我们有意或无意都能感觉到远处的钟声, 为什么夜晚和清晨听起来比白天更清楚?同学们在阅读后得知了声音与空气温度高低的关系。又如, 我国民航和空军引进了很多性能先进的高速飞机, 而鸟与飞机相撞的事故亦呈上升趋势, 为了解决机场驱鸟问题, 科研人员开发出强声驱鸟车, 利用强声波把鸟赶走。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 不仅可以使机场附近的鸟躲开机场飞, 还可以使定期来往的候鸟绕开机场飞。那利用声波为什么能驱鸟?同学们通过课外阅读得知:原来, 动物对声音都有个耐受强度, 超过这个强度就无法忍受, 就要逃走, 而且永远无法适应。

学生在提高了知识面的同时, 也培养了探究的激情, 他们渴望阅读, 渴望去搞清一些为什么, 我想物理这门课就是解决他们生活中的为什么, 使他们变得越来越聪明。

二、开展课外小实验活动,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教师在物理实验课上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中来, 通过课上的实验培养学生实验科学性和调理性, 从而为课外独立实验打下基础。高中物理课本上根据不同章节的知识特点确定了二十多个课外小实验, 如在《动量》一章里“用自来水观察反冲运动”, 在《电场》一章里有“静电屏蔽现象的观察”, 在《光的色散》一节里“室内彩虹形成”等课外小实验, 平均每月有一个可做。每个小实验尽量要求学生独立设计, 独立操作, 并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对于难一些的课外小实验, 教师可给予一定的提示与指导, 包括实验原理、器材、操作与观察要领等。有些实验原理简单, 需要的器材不多且在身边易找, 要求学生以实验兴趣小组为中心在实验室外的随机场所完成。而有些实验需要利用实验室里的器材必须在实验室里完成, 如“观察光的衍射现象”“观察电磁感应现象”“微小形变的显示与观察”等少部分课外小实验。对于报告和小节, 教师应给以及时的批阅, 从中筛选优秀报告和小结给予表扬。

丰富有趣的课外小实验活动,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提高了动手操作和手脑并用的能力, 同时激发了学生对当前科学技术的了解的渴望。

三、开展科技小制作和小发明活动,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任何的发明和创造都是建立在正确的科学理论基础上的, 不能凭空想象, 要正确引导学生去创造, 以避免学生时间和精力的浪费。最好在学完一章节后, 引导学生利用这一章节知识在课外独立完成科技小发明、小制作。如在学完“静电感应”后, 学生完成了“简易静电吸尘器制作”;在学完“反冲”一节后, 学生完成了“微型火箭的制作”;在学完简单的逻辑电路后, 学生完成了“节日闪烁彩灯电路的设计与安装”“普通开水壶报警器设计和安装”;在学完“磁场”后, 学生完成了“指南针的制作”等。

生动有趣的科技小制作, 培养了学生们独立思考、独立创造、独立幻想的能力, 对他们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科学习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对他们未来现身科学的人生道路也有很大的启迪。

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读“死”书, “死”学习, 学到的知识不能用于生活和实践中来, 是目前教育的弊端。这就要求学生走出书本, 走进社会, 去亲身实践。

学生在学校相对比较封闭, 教师应该创设条件, 组织学生到农村、工厂和社区中去, 搞好社会实践活动, 把自己学到知识放到实践中去检验, 且服务于社会,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如在205省道上学生们测定汽车、摩托车的速度后, 发现不少汽车和摩托车超速行驶, 于是他们写出建议材料呈送到县交警队, 建议安装测速电子眼。再如在学习了电能输送的知识后, 组织学生到农村进行调查和访问, 发现有些村庄灯光很暗, 线路电压较低, 线路布局不够合理, 学生们向供电部门提出了整改的一些建议。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 能促使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一些社会生活实际问题, 提高了学生观察事物、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强了社会公德意识和社会主人的责任感。

初中物理课外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篇3

1物理课外活动学习的体系

物理课外活动的途径有很多,按物理课外活动学习的方式,可将物理课外活动划分为:自主活动学习(如小论文、小制作、应用实验);合作活动学习(如社会调查、一物多用、分组实验);探究活动学习(如操作实验、研究性学习实验),就初中阶段而言,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我们着手开展的物理课外活动主要是小实验,小制作,小论文,小调查简称“四小”,学生通过“四小”活动,加深了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体验了物理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2初中物理课外活动的实施

2.1课外小实验,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教师精心设计物理课外实验让学生来完成,实践表明物理课外实验活动以丰富而又蕴藏着科学素养的教学内容,深得学生的喜爱,按活动的能力层次从低到高可归纳为以下几类:趣味性实验、家庭小实验、探索性实验、应用性实验、研究性学习实验等,实践中,我们注重了以下几个可行性小实验,学生通过实验,增强了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①观察烛焰在扬声器前的摇曳;

②观察水的沸腾;

③从不同角度观察鱼缸中的金鱼;

④观察鸡蛋在不同浓度的盐水中的浮沉;

⑤用测电笔判断家庭电路中的火线和零线。

2.2科技小制作,开展物理课外小制作,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

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付诸实践,勤于动手、动脑,学生每件制作品要能演示一种物理现象,说明一个物理问题,并有一定的实际价值,在制作过程中,同学们边干边思考,互相质疑,展开讨论,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实验,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通过体验小制作成功完成的喜悦,可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实验操作、实验设计和实验创新能力,实践中,我们把学生按4人一组的形式分组,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个目标,具体有:①自制魔术箱②自制简易天平;③自制测力计;④自制水果电池;⑤自制直流电动机。

附部分学生作品:

2.3指导学生阅读科普知识,撰写小论文,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教师安排、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课外科普读物,浏览有关科普网站,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科技知识和科技发展的新动向,增加学生的科技意识,并定期组织检查和辅导,以调动学生学习、读书的积极性,真正培养学生阅读、自学科技书籍的能力,科技论文是用来表述科学研究和描述科研成果的文章,是探讨、研究问题的一种手段,又是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指导学生写小论文,要引导学会根据课题查阅有关资料,阅读相关书籍,通过观察实验,切实学会运用学过的知识,写出分析和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文章,实践中,我们提供给学生撰写的小论文题目有:①假如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1m/s;②假如地球最低气温只有1℃;③假如物体不受重力,世界将会怎样;④宇宙从何而来;⑤导体电阻的影响因素,其中有的论文向报社投稿,有的是科普协会的征文,有的刊登在学生自办的班级小报.

2.4组织社会调查、延伸物理知识

在社会调查活动中,学生可以利用教材中学到的理论知识,结合实际去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具体问题,如:在学生学习了水循环后,分小组考察学校或社区附近水域的污染情况,完成报告,报告项目包括考察目标、地点、时间、水域情况、周边情况、总体印象,给相关部门的建议等,实践中,我们提供给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的项目有:

①考察校园受噪声污染的情况;②考察家庭所在社区附近水域的污染情况;③家庭所在社区的光污染的调查;④废干电池的污染调查;⑤调查电磁波在现代社会中广泛应用。

附家庭所在社区附近水域污染情况考察报告:

3对物理课外活动的思考

应该指出的是,物理课具有操作性强的特点,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相关的学科,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大多数学生尤其是初中学生,对自然科学有强烈的好奇心,对物理实验都愿意亲自动手操作,一方面物理课外活动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特别是通过用脑思考、动手操作,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一方面学生通过物理课外活动的广阔题材,锻炼了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诸如独立思考、文字表达能力、创造能力等,但实际操作上,有一定的难度,主要表现在:

3.1老师的指导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由于是课外活动,老师的指导更多的是体现在活动之前,学生活动时,老师不在身边,对学生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都不能及时提供帮助,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外活动的效果。

3.2学生的主动参与的热情不一定高

信息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很多,特别是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网上冲浪成了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部分,而且网络上丰富多彩的内容更吸引人,人的惰性会让部分学生放弃参与物理课外活动,或者以敷衍了事的态度对待物理课外活动。

3.3活动的实际价值和可行性影响着活动效果

我们结合学生和教材实际,给学生开展的以上那些活动,虽有一定的实际价值和可行性,但相对日新月异变化的信息社会,有些已对学生没有多大的吸引力了,迫切需要一线教师从日常教学和生活实际中,探索出更具价值和可行性的题材供学生选择。

物理课外活动计划 篇4

活动计划

活动内容

1、纸锅烧水

联系生活,提高物理学习兴趣。

2、制作水果电池

进一步培养物理兴趣。

3、自制温度计

培养细致观察进而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4、电冰箱原理

了解家用电器中的物理知识

5、探究多层笼屉蒸包子

培养动手能力

6、雨是怎样形成的

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7、自制照相机

培养动手能力,了解光的魅力

8、调查用水状况

培养学生搜集数据的能力和节约的意识。

9、人工彩虹

培养动手能力,了解光的魅力

10、研究保温瓶瓶塞为什么跳出来

中学历史课外活动[范文] 篇5

一 历史课外活动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课堂教学是历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但并不是唯一的形式。这是因为,学生在学校期间,除课堂上的45分钟外,还有大量课外学习时间,充分利用这些时间,指导他们学习一些历史知识亦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除课堂教学外,课外活动也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历史教师如能在课堂教学之外,有计划地组织、指导学生的课外学习,广泛开展历史课外活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扩大、充实他们的历史知识,培养他们学习历史的能力、方法,以及熏陶他们的思想感情、道德情操,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广泛、持久地开展历史课外活动,是全面完成历史教学任务的不可缺少的重要保证之一。

作为一项教学活动,历史课外活动具有不同于课堂教学的一些特点。它是对课堂教学的重要配合和补充,同时,又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扩大。历史课外活动能够以大量生动的新材料巩固和充实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使他们对其所学内容,感知得更为具体形象,理解得更加深刻,记忆得也更加牢固。同时,还能以更新的方式和生动丰富的内容,扩展学生眼界,把他们带进广阔的历史知识领域,激发他们无限的创造力。使他们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以极大的积极性和日益增长的求知欲望,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的方式,自己多动脑动手,进一步去加深和扩大所学的历史知识,更大限度地锻炼和培养学生学习和运用历史知识的各项能力。

历史课外活动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活动和形式,深深地被学生所喜爱,也越来越受到广大历史教师的重视。要充分发挥它对于中学生的历史教育作用,就要加强对它的研究和总结,不但要研究其本身的一些特点,还要深入探讨历史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的关系;历史课外活动与开辟第二课堂的关系等等。在深入研究、探讨和总结的基础上,更广泛地开展历史课外活动,必将对提高中学历史教学质量,产生巨大的影响和作用。

二 历史课外活动的主要形式和组织方法

历史课外活动的内容丰富多采,方式生动活泼、多种多样,基本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参观

历史课外活动的参观对象主要有博物馆、历史文化遗址或专门的考古发掘等。博物馆又包括综合性的博物馆,如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专门性的博物馆,如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南京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纪念馆,如北京鲁迅纪念馆、贵州遵义会议纪念馆等等。这些博物馆在全国各地一般都有。历史文化遗址和专门的考古发掘,在全国各地也有许多,如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西安半坡氏族遗址、河南安阳殷墟遗址,等等。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历史课外活动时,要善于利用本地区的有利条件,组织并指导学生进行参观。

组织一次学生的历史参观活动,是一个很有趣味但又是比较复杂的过程,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步骤:

1.参观的准备,参观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应当尽量与教学结合起来,作到参观活动配合课堂教学。由于条件所限,不少地区的参观内容地方性强,往往不能较多地为教科书提供典型材料,但是,如果教师计划周密,引导得法,通过参观还是可以帮助学生把获得的材料与教材结合起来,达到与教学相互配合的目的。如,教师在讲完中国历史“原始社会”、“奴隶社会”教材后,组织学生参观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通史陈列“原始社会”、“奴隶社会”部分,通过展出的实物、图画,加上解说员有针对性的讲解,就能够帮助学生更进一步掌握中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人们的生活、生产及其社会组织、文化等方面的情况,直接地加强对于这部分教材内容的了解,配合了这一阶段的教学。

明确了参观目的、要求,教师就可以选择参观地方,并制定具体的参观计划。参观前,教师应该熟悉、掌握参观现场及预定参观内容:必要时,还要自己先去参观一次,和讲解员进行联系,提出希望和要求;对学生也应该先行说明参观的目的、重点及注意事项,避免将参观变成一般性的游览,失去历史课外活动的意义。这一点对组织低年级学生参观尤为重要。

2.参观。进行参观时,教师要对参观内容给以必要的讲解和说明,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有时,还要临场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在参观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注意对学生的组织、指导工作,不可以放任自流,避免由于青少年学生的好奇和贪玩,而打乱参观计划。

3.总结。参观结束后,教师要及时给学生作出总结,有时也可以组织学主进行总结座谈,引导他们把参观内容和课堂教学联系起来,巩固、扩大参观成果;有的教师还组织、鼓励学生把参观时所简录的资料和心得体会加以整理,举行展览、陈列,互相交流,其收效往往更大。

(二)访问

历史课的访问,主要指走访革命前辈、著名历史事件的参加者或目睹者。如,走访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的老红军、八路军战士,请他们讲述当年先辈们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历尽千辛万苦,英雄斗争的事迹,访问参加过著名的“二·七”大罢工的二七机车车辆厂的老工人,请他们回忆当年领导工人和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封建军阀进行英勇斗争的历程,等等。这种和历史当事人或见证人面对面的谈话,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丰富而主动的历史知识,而且更可以使他们从当事人的亲身经历中,受到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

访问之前,教师一方面要失走访和了解被访问人,熟悉其经历和特点,告诉被访者这次访问的目的和要求,必要时还可以帮助被访者确定、整理谈话内容;另一方面,要向学生介绍被访问的人,讲明本次访问的内容和意义,提出注意事项及要求。和组织参观一样,在访问中,教师要随时进行组织工作,访问后,还要及时地进行总结。

对高年级的学生,还可以安排其自己组织访问,这样,可以更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和工作能力。但是,教师一定要在活动中,给予必要的协助和指导。

(三)报告会、故事会

历史报告会或故事会的内容很多,如,结合教材某一部分内容或历史上的某一重大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的纪念日及根据国内、国际形势的需要,都可以举行专题报告会或故事会。报合或故事的中心可以历吏事件为主,穿插人物活动,如举行“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太平天国”专题报告会,报告的内容是以近代中国历史上两次革命高潮为主题,并于其中穿插孙中山、黄兴、洪秀全、杨秀清等一大批历史人物的事迹,这样既交待了这两次历史事件的基本过程,又能使事件与人物生动具体,有血有肉。报告或故事也可以历史人物为主,带出历史事件的过程或当时时代的概貌。如以“抗金爱国名将岳飞”为主题的故事会,便以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岳飞的生平事迹为主题,带出了南来社会的政治形势以及宋金的和战关系;再如,在毛泽东同志、周恩来同志、刘少奇同志、朱德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诞辰纪念日,组织介绍他们革命活动和事迹的报告会、故事会,不仅能够使学生深刻了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业绩,还可以进一步掌握中国革命发展进程中的某些重要内容,这样,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又使其受到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

目前,北京不少学校都开展了历史课外活动,如有的学校举办了“北京的历史”、“北京人的故乡——周口店”、“北京的长城和十三陵”、“中国历史上几个有争论的问题”、“是谁最先到美洲”、“几个地名的来源”(日本、阿拉伯)等等讲座。这些讲座,内容丰富多采,引人入胜,深受广大学生欢迎。

历史报告会、故事会或讲座的主讲人可以是本校历史教师,也可以是史学工作者,或者是历史事件的亲身经历者、目睹者。历史报告会、故事会和讲座也应有明确的目的,或是配合课堂教学,或是结合纪念日、节日和重大的国内外形势需要。假如邀请外人报告或讲故事,教师则要先向主讲人提出明确的目的、要求,与主讲人共同磋商要讲的内容,务使报告或故事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能够生动具体、通俗易懂;报告和讲故事的时间不宜过长,要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四)课外阅读

历史课外读物也是学生历史知识的重要来源之一。供学生课外阅读的历史读物主要有历史通俗读物和历史文学作品等。历史通俗读物,如吴晗同志主编的《历史小丛书》,林汉达同志编著的《中国历史故事集》,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代史常识》、《中国近代史常识》、《中国现代史常识》等等。历史文学,如中国古典历史文学作品《三国演义》、《东周列国志》,中国现代历史文学作品《李自成》、《戊戍喋血记》,世界历史文学作品《双城记》、《战争与和平》、《九三年》,等等。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情况选辑一些有关的历史资料作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材料,既有助于理解教材内容,又能够培养和锻炼学生分析、研究历史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在高年级,这样做,更有必要。在历史通俗读物和历史文学作品中,历史通俗读物的主要情节都是严格按照历史史实编写的,是比较理想的历史课外学习读物。历史文学作品虽然也能够给学生一些历史知识,但是,却往往容易“真假掺半”、“以假乱真”,把艺术想象和历史真实混淆在一起,影响学生对科学历史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这就要求教师在向学生推荐历史课外读物时,要先经过自己的一番精心选择。

一般说,选择历史课外读物要注意以下几项标准:

1.内容必须具有科学性,能够正确反映历史真实,并具有正确的思想政治倾向。

2.内容应该与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有一定的关系。

3,写作上适应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叙述生动,语言优美。

在选择合适的历史课外读物向学生推荐后,教师要做具体的阅读指导。指导时,要介绍读物的内容及写作特点,对有些历史文学作品还要适当介绍历史背景和作者生平,并指出其中的历史真实和文学虚构。无论指导学生阅读哪类读物,教师都要注意尽量选择其最真实、鲜明,而又具体生动的那些内容,努力同课堂教学联系起来,做到课上课下相互配合。在指导阅读时,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教他们以正确的阅读方法。有的教师更为认真负责,还指导学生写一些简单的读书笔记和读书心得,同时,告诉学生要爱护书籍,在合适的时间,以合乎卫生要求的方法去读书等等。

(五)编辑历史墙报

编辑历史墙报也是一项经常性的历史课外活动。通过出刊历史墙报,不但可以巩固、加深和扩大学生课堂学习的知识,而且能够锻炼、发展他们对历史知识的文字表达能力,提高其学习兴趣和端正学习态度。历史墙报的内容有历史专题论述、历史常识介绍、历史资料简辑、历史小故事,等等。除去文字部分,还可以配以历史照片、图画、地图、剪报和图表,取得图文并茂之功。就其形式看,也是生动活泼、多种多样的,如有“历史园地”、“历史之窗”、“历史家俱乐部”等等。历史墙报可以配合重要纪念日出专刊,也可以经常结合教学进度、而不断更换其刊出内容。教师还可以把历史墙报作为日常刊登学生历史作业、学习心得及优秀试卷等交流学生学匀体会、成绩的园地。

历史墙报的编辑、出刊工作,一般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历史课外小组或历史学习骨干负责,要广泛发动学生参加写稿、绘画,注意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六)观看历史电影、历史电视节目和历史戏剧

观看历史电影、历史电视节目和历史戏剧是学生喜爱的一项课外活动。由于电影、电视节目和戏剧的直观性很强,学生看后,仿佛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起到打破时间限制,直接回到过去历史时代的效果。它不但有益于李生直观地认识历史,而且往往能够对其思想感情起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教育作用。目前,我国拍摄和上演的历史题材电影、电视节目(电视片、电视剧等)和戏剧很多,电影中如《成吉思汗》、《甲午风云》、《林则徐》、《火烧圆明园》、《垂帝听政》、《非常大总统》、《孙中山》、《风雨下钟山》、《中国革命之歌》等,电影节目中如电视片《中州大观》、《古城西安》、《丝绸之路》等;电视剧《努尔哈赤》、《黄兴》、《少帅传奇》等,戏剧中如话剧《蔡文姬》、《王昭君》、《大风歌》以及一些历史题材的京戏、地方戏等等。组织学生有目的地观看历史电影、电视节目和戏剧,也需要教师的具体指导。如,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好电影、电视节目和戏剧的内容,在观看之前,教师要向学生介绍影视片或戏剧的时代背景、主要内容及其所反映的历史基本史实,还可以根据其内容,给学生提出几个思考问题。观看后,教师也要注意总结,帮助学生把从历史影片和历史戏剧中获得的形象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抓住其中心思想,把影视和戏剧内容与学习过的历史知识联系起来。在总结时,教师还应该指出影视片或戏剧中,属于艺术夸张、虚构与不将合历史史实的地方。教师这方面的指导,往往很重要,它可以避免学生把历史影视片和戏剧中的艺术虚构与历史真相相混淆,产生错误的认识,以提高观看效果。

(七)历史文艺活动

历史文艺活动包括属于历史题材的朗诵、歌咏、小话剧等文艺演出和猜谜语等游艺活动。它能够通过各种文艺形式,宣传历史人物,介绍历史事件,使学生在演出和游艺中获取历史知识,受到思想教育,得到各方面的锻炼,是一种寓学习于娱乐中的很好的课外活动,这种课外活动可以单项举行,如历史朗诵会、历史歌咏比赛、历史话剧等;也可以综合举行大型的历史晚会,北京有的学校举办的综合历曳晚会,包括有合唱历史歌曲、演出历史话剧片断、讲历史故事、乐器演奏历史题材的古曲等十余项节目。一般说,这种课外活动可以在重要纪念日举行,也可以在某一单元教材学习以后,专门组织。搞这种活动,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一些工作可以交给学生去做,但大量的组织工作还是需要教师来做,特别是大型的综合历史文艺演出活动,往往是几个年级、几个班或十几个班参加,内容、形式也多种多样,因此,组织工作是大量的,往往需要几个教师或全教研组乃至别的课程教师,共同参加工作。历史文艺活动不宜搞得过大,占用时间过多,特别是搞大型历史文艺活动,一定要慎重,不要过分追求形式,注意讲求实效。

(八)历史课外活动小组

建立历史课外活动小组,也是开展历史课外活动的一项重要工作。青少年学生在中学阶段,往往表现出极强烈的求知欲望,并开始形成对各门学科的不同兴趣和爱好,开始较多地独立思考问题。他们不满足于课堂上所学到的学科内容,渴望通过各种方式扩大、丰富自己的知识。对历史学科也是如此。如果把喜欢历史课的学生组织起来,建立历史课外活动小组,开展经常性的活动,就不仅可以培养历史学习骨干,加强师生之间联系,推动群众性历史课外活动的开展,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同时,也为将来造就和培养各级历史学科专门人才,打下了一定基础。坚持持久地开展历史课外小组的活动,是学校整个历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课外小组活动内容非常丰富,形式亦多种多样,如参观历史博物馆和历史古迹;绘制历史地图、历史图表;举办小型历史专题讲座;编辑出刊历史墙报;收集、编写各种历史资料,制作历史直观教具以及帮助教师做好各种历史课外活动的组织工作,等等。

学生参加历史课外活动小组,应该本着自愿原则,参加的人数不宜过多,一般以10—20人为宜。如果一个小组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还可以根据情况,在各年级各班中,组成几个小组开展活动。小组活动的时间也要安排适当,不要太多,以免加重学生负担,影响其他课程学习。

(九)历史知识竞赛

这是新兴起来的一种历史课外活动形式。历史教师拟定历史知识竞赛题后,可以让学生笔答或口头抢答,可以组织一个班的学生进行竞赛,也可以由各班选出代表在全年级范围内进行竞赛。历史知识竞赛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与其它学科混合在一起进行,如“史地知识竞赛”、“文史知识竞赛”等。进行竞赛的题,应该包括历史教科书的内容和历史教科书以外的历史知识。难易程度要适中,避免太偏太难的题,应该在一个班或一个年级中,经过学生努力,大多数题目可以回答出来。历史知识竞赛如果组织得好,可以巩固、扩大学生的历史知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三 开展历史课外活动的注意事项

(一)开展任何历史课外活动,教师都要认真备课

历史课外活动是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活动之一,它同样要充分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开展历史课外活动,和课堂教学一样,都需要教师认真备课。

历史课外活动的备课,可以分戌两个步骤。第一步,是在学期或学年开始时制定学期或学年的课外活动计划。这个计划要写上根据教学要求,本学期、本学年开展历史课外活动的内容、要求和时间,并把它纳入学期或学年的教学计划。历史课外活动也要有一定的灵活性,有时为了配合国内外的一些重大的、有意义的事件,临时组织一些活动,如,报告会、墙报专刊,或临时组织学生去看一部历史电影,等等,都是可以的。因此,学期或学年计划,要留有余地,准备随时有所变通。第二步,就是每次活动之前的备课了。历史课外活动前的备课和课堂教学备课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特点,需要教师针对不同的活动方式,进行饶有特色的准备。具体方法,本章前面都已提到,此处不再赘述。

(二)历史课外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

历史课外活动和课堂教学一样,也是有目的的教学活动。它的目的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为了配合课堂教学,加深和巩固学生课堂学习的内容,二是为了配合国际、国内重大事件、重要纪念日,扩大学生历史知识领域,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单纯追求热闹,没有目的地开展课外活动,就不会收到好的效果。

(三)开展历史课外活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历史课外活动和课堂教学一样,不但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如,让学生帮助教师收集举办报告会、故事会的一些材料;让历史小组的成员主持小型专题报告会,做历史故事会的主讲人,发动大家为历史墙报撰稿,参加各项活动等等。只有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各项历史课外活动才能真正收到预期的效果。

(四)对历史课外活动,要做周密、细致的组织工作

开展历史课外活动,一定要有严格、周密的组织工作。组织历史课外活动并不比组织课堂教学容易。开展历史课外活动的地方往往是野外或展览馆、博物馆。这些地方容易增加学小的好奇和好玩心理,如果组织工作做得不好,就会使活动事情功半,甚至流于形式。因此,在每次活动之前,教师不但要向学生讲明活动的目的,提出各项具体要求,而且要强调组织纪律;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也要始终注意组织学生的工作,保证活动顺利而有秩序地进行。

(五)开展历史课外活动,还要因地制宜,注意实事求是

各地学校都有开展历史课外活动的有利条件,但是,也都有某些具体情况和不利因素,因此,教师组织历史课外活动,一定要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动脑筋、想办法,充分利用当地的有利条件,实事求是地将其活动开展起来。

思考题和论文题目示例

1.试论历史课外活动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意义。

如何开展小学语文课外实践活动 篇6

陈丰浪

【摘要】

社会环境对小学生学习语言起着奠基和启蒙的作用。语文学习是各种学习过程中最为复杂的一种认识过程。而语文课外实践活动正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要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仅靠上好语文课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取得家庭、社会的配合联系才能奏效。对小学语文能力的培养也不能局限于课堂上,课外的听说读写、交际等各种实践活动,都需要他们去接触和运用语言。【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外 实践活动

语文是一门特殊的学科,我们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决不能忽视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语文走向课外、走向社会,使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一、正确认识小学语文课外实践活动

小学语文课外实践活动是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之外的语文学习活动,包括课外和校外的与语文有关的社会实践性、服务性活动,获取由各种信息工具传递的社会信息活动、社会交际等活动。

组织和开展丰富多彩的小学语文课外活动可以很好地体现小学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将其与课堂教学相得益彰。我们不能把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看成仅仅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将其意义局限于加深课内知识、巩固课堂教学的成果,也不能将其视为加重小学生的课业负担,而应将其视为语文教学缺一不可的一部分。语文课外实践活动比起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更丰富多彩、形式更活泼有趣,具有比上课更强的魅力,是一种尽可能地发展学生的兴趣和才能为目标的自我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自由选择活动项目和内容,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必须为小学生们提供更多更广的时空,精心组织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在活动中认真观察生活,经常练习说写,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生活,提高认识事物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因此,小学语文课外实践活动是一项课外的语文教学,这对于增长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知识技能和语文学习习惯、完善他们的个性品质都具有深远的意义。让学生们在课外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更多更广的语文信息,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把认识、体会、方法、技能,以及所激发的兴趣、疑问、思索带进课堂,从而大大提高小学语文教育的效益。

二、积极创设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的环境

为学生们提供和创设良好的小学语文课外实践活动环境,是开展活动的前提和保障。教师要尽可能地加强这方面的阵地建设,为学生参与活动提供有利的条件。

1、形成良好的听说环境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理应把推广普通话作为一项重要的目标来抓,使之经常化、制度化,号召学生在校内校外都要自觉地讲普通话。可以定期评选学习普通话积极分子。

2、设置良好的阅读环境

教师要尽可能用好图书阅览室,鼓励学生借阅书籍,也可发动学生自荐图书,提倡借阅交流。订一份适合本年级段的阅读报刊,有条件的可以人手各一份。为避免课外阅读的不随意性和盲目性,教师可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

3、创建良好的写作环境

实践是写作的源泉,课内的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课外的生活是自流的,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们参加各种校内外活动,引导他们观察事物、体验丰富多彩的生活。教师还要为学生们提供写作的发表园地,鼓励学生在写作中的创新精神,在教室里办好墙报、黑板报,并鼓励和帮助小学生向报刊杂志投稿。

三、组织指导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实践活动

开展语文课外实践活动应该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而不是让学生盲目活动。尽管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也应该发挥主导作用,要加强指导。组织活动时,要注意群体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并举,相互配合,还要体现活动的层次性。在指导活动时,活动形式要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兴趣要求,引导他们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积累和整理,我们可以尝试以下一些活动形式:

1、精心设计课外听说活动

教师可以组织小学生从低段到高段有目的、有计划的设计以下一些课外听说活动:

练耳练说。组织学生收听广播、录音,组织影视欣赏,观看影视、话剧等,组织学生听适合学生特点的、有教育意义的讲演和报告。让学生都陶醉于其中,任影片牵引着他们的泪水和欢笑。观看影片只是影视欣赏的感知阶段, 我们还组织学生写影评或观后感,要求能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新颖见解, 并在课内进行交流。

每天一句(段)话。从一年级起就利用课后几分钟,让每位学生练说一句话,逐步发展为一段话、一件事,说话内容可由学生自由选择。

小小故事会。要求把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过程讲清楚,讲得连贯通顺、生动具体、富有情感。举办故事会有利于学生的阅读兴趣,并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小型演讲会。让学生们就一件事、一个看法展开讨论、演讲,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调查访问。组织学生走向社会,进工厂、农村、街道、家庭等,进行小型的专题调查采访活动,增强他们对社会的了解,培养听说和提问能力。

说话竞赛。组织传话比赛、听力比赛、看图说话比赛、讲故事比赛等。交际场合言语练说。组织学生进行购物、借物、做客、交友、自我介绍等交际场合的言语练说,增强学生交际时的语言表达能力。

2、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一些以下阅读为主的语文课外活动:

读好书活动。《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书籍是世界的营养品” ,“书犹药也, 善读之可以医愚”。我推荐《一千零一夜》、《王尔德童话》、《安徒生童话精选》、《格林童话》、《世界经典童话.爱心篇》等书籍;同时我也与节日活动联系在一起,为庆祝国庆, 我组织学生阅读《古今爱国故事》、《名人故事》等。书籍是小学生扩展视野, 增长知识的重要渠道。组织学生阅读课外读物、小学生报刊杂志,高年级的学生可以指导他们怎样记笔记、做摘抄等阅读方法。

阅读游戏。在游艺活动中可以穿插猜书谜等阅读游戏,谜底可以是课外书中的篇名、人名、事件或语句。

朗诵阅读比赛。选择适合小学生诵读的诗歌、文章,举办举办定时定量的朗读、速读等各种形式的朗诵阅读比赛。古诗文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 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母语的精美范本, 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可以说吟诵古诗文无疑是遵循这种规律的一种最佳方式。古诗文也有利于宏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使学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制作语文小报。学生全员参加, 自由组合, 成立各个小报编辑部, 每周一期, 每期一个主题。从创意策划到版面设计、编辑排版, 全部由学生课外自行完成, 教师仅起指导作用。无论是手抄还是电脑打印, 都力求文质兼美, 图文并茂。一张张精美的小报, 不仅让学生有一个精神交流的家园, 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不仅发展了学生的个性,也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

语文情景表演。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语文地学习不仅仅是让孩子记住那些死地知识,更重要让他们在情感体验中,让学生去进一步对课本地理解、感受。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所以我在语文课时我组织学生对课文进行情景表演。特别是一些小说、童话等课文。如《晏子使楚》等可抓住人物对白、典型细节,以夸张的表演来再现人物形象,表现人物心理。事实证明,学生演一遍,比起读十遍效果要好得多。因为表演者往往会产生一种与人物角色同呼吸的感受,观看者常常能获得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活泼开朗的性格和提高为了加深对课文人物形象的理解,这种体验和感悟,无疑有助于学生对文本阅读后的理解。

3、组织引导课外写作活动

课外写作活动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创设、组织、评议和总结。可以开展以下一些写作活动:

观察日记。让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然后根据观察到的事物,写观察日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描写能力。

定期作文。日记、周记要求按时完成,持之以恒。

专题作文。由教师指定专题,学生围绕专题写作。例如《有趣的童年》、《我 4 的老师》等,在此范围内让学生放开写,也可以形成系列短文。

自由作文。让学生根据自己定的题目,进行选材和写作。教师可以放宽成文期限,完成后师生共同评议,这样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写信活动。在同学之间、亲人之间、师生之间,让学生开展写信活动,培养书面语言交际能力。

优秀作文评选。让学生挑选自己满意的作文,参加优秀作文评选。选出优秀作文后,可以在墙报中展出,也可以汇编成册,让学生互相交流。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营造了一个健康积极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受益非浅。随着新课标不断深入地推广,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将越发显得重要。因为只有课内外结合,在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与语言环境中听、说、读、写,学以致用,才能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语文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张士文 《语文课外活动拓宽学生学习空间》

郑家波 《加强课外活动管理 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中学物理课外实践活动 篇7

[关键词]高中物理 实践活动 主体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260062

物理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需要建立在学生强烈的学习需求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之上,因此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让他们在主动操作、加工、探索和体验中进行分析思考。

一、注重内容的趣味性与气氛的愉悦性,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物理社会实践活动,只有学生真正全员参与、全情投入,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新颖、丰富的实践活动,以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教师要注意营造宽松、活泼的活动氛围,使学生能够在活动过程中自由地展露才华、自在地发挥特长。这样学生在活动中目标明确、态度端正,活动井然有序。

如根据当前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峻,雾霾等现象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的时机,教师结合当前社会热点,设计了关于“生活燃料”的社会调查活动。根据学生查阅资料、询问本地居民等搜集的信息,绘制如下表格:

根据上述调查结果,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从毒性、排放物以及价格等角度进行分析比对,帮助学生综合分析当前环境污染以及环境治理的社会问题。学生畅所欲言,有的从环保视角进行分析,有的从经济角度进行比较,还有的则从热值进行探讨……教师引导学生畅所欲言,一方面以社会焦点问题引发学生的关注,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宽松的探讨环境让他们放下心理包袱,不用迎合教师和教参,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注重活动的实践性与技能的应用性,增强学生的体验意识

活动的实践性与技能的应用性是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特征。学生通过运用物理课堂上所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进行比对和验证,在观察、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知识、技能的巩固和内化。教师要在活动中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观察内容和实践机会,使他们能够亲自经历各种操作过程,从而在真切的体验中凸显主体地位,增强他们的体验意识。

如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手机的普及率越来越高,手机电池所带来的污染以及回收再利用等问题也日趋凸显。因此教师组织学生围绕“手机电池的再利用”这一课题展开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能够结合活动实践加深对物理相关知识的理解,增加他们的操作实践机会,教师设计了如下活动内容:①制作利用手机旧电池的手电筒;②改装一个用手机旧电池的小闹钟;③把手机旧电池安装在电动小玩具车上;④手机旧电池并联,给二极管输电,制作应急小台灯;⑤宣传手机旧电池的再利用方法,为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资源献计献策。这些活动内容不但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测量电压以及电池容量的方法,理解电池的放电特性;也在各种亲手实践中学会自主设计电路图测量电压及相关数据的分析处理,提高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

三、注重要求的灵活性与形式的多样性,促进学生发展

由于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的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差异。教师要正视并尊重这种差异,并在物理社会实践活动中有针对性地处理。教师要有意识地避免活动目标的机械和生硬,而是要制定具有弹性的活动目标和要求;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丰富社会实践的活动形式,也适应学生群体智能的多元化,从而实现“关注每一个学生主体成长”的新时期教学理念,让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物理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得不同的发展,让他们在属于个体的收获中体验自己的主体地位。

如在设计关于“摩擦力”的社会实践活动时,由于该部分内容是力学的重要基础,因此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和认知层次,设计如下不同层次的活动内容,并赋予了不同水平的活动要求。如在“小课题”部分,活动由三部分组成:①竹筷与钢筷夹球比赛;②猜想,没有摩擦的世界是怎样的?③讨论,如何测量最大静摩擦力?这其中既有感性的实验活动内容,让学生体会竹筷与钢筷的摩擦力不同;也有理性的发散性讨论,巩固了学生对“留迹法”的理解与运用,从而帮助学生在解决不同层次的实际问题过程中,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感受摩擦力“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以及“若有若无,方向不定”的特性,从而在对摩擦力的理解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物理学科的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为物理学习开启了一扇崭新的大门,让学生在教师精心创设的实践活动中灵活运用各项知识技能。

一年级数学课外实践活动教学计划 篇8

一、指导思想: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教学工作强调创新观念,培育人才。在这样一个新的形势下,学校承担着向社会输送高素质劳动者的重任,如何教育好孩子,挖掘他们身上的潜力是我们教育者应当关注的最重要的一环。《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好的数学教育应该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数学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的重要信息途径。”由此可见,新课程是把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摆在了突出的位置,实践活动教学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面临的新课题,新挑战。

二、学生分析:

我们一年级学生虽小,但个个见多识广,有目的的动手动脑的习惯与思考却很少做的好,因此在活动中要从孩子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出发捕捉了一幅幅令孩子们心动的画面,挑选一个个在他们身边的、为他们感兴趣和乐于思考、乐于接受的学习素材,以引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使不同层次的孩子都能在活动中有所收获,不管是在知识、方法、能力和情感等各个方面,只要有收获就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有些准备活动要与家长有机的联手,激发孩子活动兴趣,调动孩子参与的积极性。

三、活动目标:

1、设计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计划要有目的性,教师在设计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时,目标要明确,思路要清晰,做到心中有数。每一次实践活动都要有一个具体目标,让学生在参与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受到一定的教育,从而达到教师预设目的。

2、设计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要有操作性,注重学生的人人参与、亲身经历,加强教与学的互动。

3、设计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计划要有开放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强调突出个性的学习活动过程。

4、设计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要有独立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要尊重学生兴趣爱好,让学生自己独立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教师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工作,从而创设出轻松、民主、自由、有序的活动环境,在关爱、轻松的氛围中,逐步培养出学生独立完整的主体性人格。

5、设计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要有创建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师生双方在活动展开过程中逐步创建而成的,随着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学生的认知和体验不断深化,创造性火花不断迸发,新的活动目标和活动主题将不断被创建出来,内容也不断更新,课程形态也随之不断完善。

四、活动安排:

时间

主题

实施过程和方式 三月份

1、一把抓,估多少?

设计、活动、记录

2、与钟表交朋友

查阅资料、操作、活动 四月份

1、迷路了怎么办?

调查、情景体验

2、图形贴画

观察、设计、制作

3、找一找周围的数

欣赏、设计、制作 五月份

1、爱护校园

观察、情景体验、劳动

2、零花钱,该怎么花?

调查、讨论、情景活动 六月份

1、小小信息员

调查、记录、分析

2、测量家具

测量、记录

3、统计活动—大蒜有几瓣

中学物理课外实践活动 篇9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写到: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的方法,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发展个性,九年课外的阅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今天,我们怎样来看待课外阅读呢?从大语文观来看,语文不仅仅是一门单纯的教授文字章法的学科,语文世界的内涵是丰富多彩的,有语言文字的训练,有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有人文情怀的陶冶,有精神世界的奠基等。作为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课外阅读也当然是一种综合性的活动,他所关注的不是一个单纯方面,而是要注重孩子整体语言素质的提高,尤其是要能激发孩子一生的向往。因此课外阅读为孩子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显得尤为重要。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和指导课外阅读呢?

一、问渠哪得清如许寻找课外阅读的源头活水

指导孩子开展课外阅读首先面临的重要问题就是读什么?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给孩子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是教育者极重要的任务。要完成这个任务,我认为应该从孩子出发,以孩子的兴趣为中心开发课外阅读的源头活水。

1、课外读物要能满足孩子心理需求

孩子的心理需求具有年龄特征,小学阶段的孩子一般都具有好奇心强,好表现的心理特点,比较渴望神秘、冒险、刺激,仰慕机智、勇敢、轰轰烈烈等。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在了解和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自学能力。特别是对于那些初学阅读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成功地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乐趣相联系。那么如何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呢?我常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简介要读的文章内容,以激发其阅读兴趣,也常利用故事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趣。

2、课外读物要能适应孩子时尚需求

前几年,郑渊洁的皮皮鲁和鲁西西横扫童话世界,成为中国几千万孩子童话梦中的主人公,郑渊洁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童话大王。近两年,英国女士J.K.罗琳的四本厚厚的《哈利.波特》风靡校园,那个戴着黑框眼镜的长发小男孩成了众多男孩女孩的偶像,孩子们都希望自己能拥有一套《哈利.波特》的书而想方设法地努力;每人都为自己能有与哈利.波特同样的魔力而陷入遐想之中。这种校园时尚、儿童时尚应该成为课外阅读及课外阅读指导的宝贵契机和资源。

3、课外读物要能纯净孩子的精神世界

阅读经典名著是课外阅读的最高境界,也是一个成熟的阅读者必须经历的一段生命历程。余秋雨先生认为,幼小的心灵纯净空朗,由经典名著奠基可以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当我们看到孩子沉浸在阅读经典名著的喜悦中,目光炯炯,神采飞扬时,我们会感受到:经典名著对于孩子心灵的呵护,精神的滋养已如春雨点点入土。其实,我们并不期待经典名著能教会孩子学会语文,但它能温暖他们的心灵,打开他们美好而又人道的感受世界,激发他们心中善良的、温柔的一面。

二、春风又绿江南岸重视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

课外阅读要发挥应有的作用,教师就必须给予适当的指导方法,使得课内、课外阅读相辅相成,共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1、自觉运用课内掌握的阅读方法

指导学生将语文课内习得的读书方法和经验迁移运用于课外阅读,使方法经学生的熟练操作跃升为阅读技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服务。如:用含义不同的符号图画重要内容;在书页的天地头作批注;做内容摘要,整理阅读提纲,将书读薄;展开想像、推理,进行分析、评价,写心得体会,将书读厚。

2、抱着研究的目的读

美国的教育十分重视研究性阅读,学生总是带着一定的研究专题,主动地搜寻和阅读相关的课外读物,并写出研究论文。这种做学问式的阅读不是以囤积知识为目的,而是围绕某个问题去阅读相关材料,因而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将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向纵深。这个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在指导课外阅读时,我定期向学生抛出一些有研究价值且学生力所能及的研究课题,介绍一些阅读材料,指引查寻资料的途径,教给做学问的方法,让学生在研究性阅读中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意识,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可以得到长久的保持。

3、变眼读为心读

所谓眼读,就是一般性地看书,只用眼睛扫瞄即可;而心读,指的是入乎其内,心无旁骛,用慧眼去捕捉,用心灵去感受,用生命去体验,仔细咀嚼品味作品的思想内涵,科学人文魅力和出色的文笔。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对好文章、好诗词,就要让他们用心去理解,去领悟,从眼读升格为心读。

4、文质兼美的文章熟读

记忆是语言内化和运用的前提,是智力发展的生长点。读书需要记忆,尤其是那些充满智慧和人文思想光华的精美语言,应该烂熟于心。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第二次阅读与第一次阅读相比,由于阅读的时间、环境、方法以及读者的心境、阅历、对世界的看法都可能发生变化,因而对文本的读解就可能有新的见识、感受和发现。熟了,才能钻得深,悟得透,将语言的精品、思想的精华纳入自己的知识宝库,经发酵产生新的思想,铸出新的语言,迁移运用起来也才能得心应手。

5、带着明确的.任务读

小学生正处于学语言、长知识的黄金时期,他们通过自主的阅读活动,除了吸纳语言文字所负载的文化、思想、科学等领域的大量信息外,也要对这些信息进行一定的思维加工。另外,还要学习阅读材料中典范的语言模式,积累各种各样的语言素材,从中获取表达的经验。引导学生带着这样的任务去读书,他们就有了明确的猎取对象。教者再指导他们读思结合、读写结合、读书与社会实践结合,每次阅读也就容易在思想认识、思维方式、语言积累和实践能力等方面有所收获。

三、万紫千红总是春珍视课外阅读的独特体验

我们怎样面对孩子们的课外阅读结果?这又是一个很现实很严峻的问题。因为阅读的结果我们要面对,结果的差异会影响阅读的动机,所以我们要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独特体验。

1、允许存在解读的差异

阅读是一种很个性化的行为,课外阅读更是一种纯粹的孩子与文本之间的一种对话和互动。这种对话受到孩子的个性、阅历、知识、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其阅读的结果,也就是对课外读物的解读一定是有差异的,有时候这种差异会很大。例如,在《哈利.波特》中有的孩子读到的是智慧,有的孩子读到的是魔法,有的孩子读到的是友情,有的孩子读到的是正义

面对课外阅读中存在的解读的差异,我们应该有正确的认识,即认为这种差异是正常的,也是合理的,是孩子全身心投入阅读的成果,其中包含孩子真的思考、真的体验、真的感悟;同时,我们还应该有明确的态度,即允许这种解读的差异的存在,并且要支持和鼓励在课外阅读中的解读差异。只有这样,课外阅读才是鲜活的,有个性的;只有这样,课外阅读才可能成为孩子生命的一部分,成为孩子成长的动力!

2、允许存在表现的差异

孩子通过课外阅读会产生心理和行为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在对阅读内容的体验和感悟中获得的。例如,阅读了《哈利.波特》以后,有的孩子喜欢手持一根小棒指指点点,有的孩子变得喜欢沉思,有的孩子会聚在一起热烈地交谈书中的情节,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一切都是孩子阅读后的兴奋溢于言表,激情真实流露,冲动难于自抑的表现。阅读是一种享受,因为得到享受所以喜爱阅读,阅读的表现只要是没有危害的就是正常的,就是应该被允许、被鼓励的。毕竟,表现愉悦是可以有很多方式的。

四、春色满园关不住以读促写,读写结合

课外阅读不仅对阅读能力有重要影响,也能促进写作能力的发展。读与写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计划、有目的地读能够促进写的发展。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说明了读与写的相互关系。因为在大量的阅读过程中能积累丰富的素材并且熟练各种写作方法、技巧。教学实践证明,作文有内容、写得好的学生都储存了大量的素材。而这材料除了来自生活,另一个来源就是书籍,来自阅读。因此,喜爱阅读的学生写作能力往往很强。可见,课外阅读在提高写作能力方面起着很大作用。

当然,写作能力的提高必须要有有效的阅读方法。只有读写相结合,才能有收获,有提高。写读书笔记就是一种提高课外阅读质量、促进写作能力发展的有效方法。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不摘抄,不记笔记,不写心得评论,终归不会有太大的用处。因而教师在指导课外阅读时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是十分必要也是很有用的。读书笔记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摘录式,一是心得式。作摘录式的笔记可以摘抄书名、内容提要、文章主要观点以及优美词句等,进行知识积累。心得式笔记是把阅读的要点及心得体会记下来,是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材料,进而通过仿写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在指导学生作读书笔记时,也要提醒学生注意理解积累的资料,使积累的资料转化为对自己有用的材料。这样用时才得心应手,派上用场。另外,积累的材料要注意应用到学习中去,使其转化为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学习。

上一篇:暑期游玩作文下一篇:含有哲理的诗句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