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兴趣教学

2024-10-21

中学物理兴趣教学(精选12篇)

中学物理兴趣教学 篇1

教育心理学指出, 兴趣是产生注意的基础, 求知的动力, 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其途径是多方面的, 而课堂教学则是主要形式。讲课时要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首先要设计好每堂课的, 要讲出新意, 讲出字里行间学生看不出来的“奇珍异宝”。对初二学生来说, 物理是一门新学科, 为此, 我们必须对学生进行激发学习兴趣的教育, 结合本人多年教学实践认为可从如下几方面做起:

一、上好“引言”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上课前应精心设计, 一开始就要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在上新课前采用几个典型的实验把学生带入学科的大门, 在上课时对学生说我们先来看两个魔术, 然后将一个用插头接好的电灯插亮, 故意在线上留下一个很松的接头, 轻轻一拉就不断的冒出火花, 然后问学生谁敢站在地上用手直接来把这个线头接牢, 此时再用手轻轻拉动电线, 使接头不断的昌出火花, 增加紧张气氛, 过一会看看没有人回答再说:“教师敢”, 然后很自然地把线头用手直接接牢, 用胶布包好, 告诉学生这个实验目前大家绝对不能做, 是有生命危险的, 到学了安全用电以后, 大家知道注意事项就可以做了, 然后拿出一个杯子和一张纸让学生检查一下是不是普通的杯子和纸, 然后装满一杯水, 把纸放到上面, 再问学生, 杯子倒过来后纸会不会落下, 水会不会流出, 让学生议论一会后, 再做出倒杯纸托水实验, 此时学生都会发出赞叹声, 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惊异和喜悦, 这些直观的演示, 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及高涨的情绪, 为新课的讲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以名人学习的曲折经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解决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障碍, 克服畏难情绪

结合课本内容, 向学生介绍一些大科学家学习的曲折经历, 如爱迪生曾被学校教师一致认为是一个笨蛋, 智商太差, 不是读书的料, 他在班上读书不到三个月就被学校教师一致通过让他退学, 他失学后通过自学最终成了发明大王。

三、以成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成功的体验与学习形成良性循环, 有兴趣才会主动, 然而学习兴趣的持久取决于成功的体验, 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说过:“兴趣就是花少量的时间得到一个好成绩”。一般说来, 在刚开始学习物理的初期, 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是很浓的, 如果有了收获又得到自己和他人的的好评就会使兴趣得到加强, 否则屡屡的失败就会销蚀原来的兴趣, 因此在平时的测验中试题的易中难比例尽量简单些, 使学生得到一个好分数, 并且每次考试后不纯看分数只要看到进步都要进行表扬、鼓励;平时上课设计的问题应尽量简单些, 让他们也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品尝到学习的乐趣, 建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

四、用“肯定、承认和赞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马克吐温说:“我能为一句赞美之词不吃东西”, 这话虽然有点夸张, 便却反映了人们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 在现实生活中, 几乎没有人不喜欢他人的肯定、承认和赞扬, 只要不是过份的吹捧, 人们听了都会心花怒放, 赞美之词如同照耀人们心灵的阳光, 如在学生主动回答时答错了, 受到同学“嘘”声时, 我会说, 虽然他答错了, 但说明他上课时很专心, 他勇敢大胆, 我们应向他学习, 这时同学们就会向他投去羡慕的目光, 培养了他的自信心和主动性。

五、重视实验课教学, 以一些典型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总结思索得来的, 在物理课的教学中, 教师要多动手做实验, 引导学生做一些有趣的实验, 如在上光学前可布置学生下去观察“插入水中的筷子”, “隔着水滴看字”等有趣的实验, 插入水中的筷子, 看上去是弯的, 拿出水后, 又是直的, 把水滴放到透明塑料纸上, 看书上的小字, 会看到书上的字变大, 学生看到这些奇异的现象后, 也会有好奇心和追根究底的心情去看书, 去找原因, 想知道为什么?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六、鼓励学生做好课外小实验、小制作, 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各种物理实验, 从某种意义上说, 都是一种特殊的、直观的实践, 学生在动手完成各种小实验、小制作过程中, 思维异常活跃, 学习欲望高涨, 参与意识增强, 都迫切地希望进一步探索问题。通过实验, 学生学习到的物理知识就比较深刻、牢固。如课本中“纸盒烧开水”、“日光灯启辉器中双金属片的自动控制作用”、“小风轮”、“电铃”、“楼梯开关”等小实验、小制作, 有很强的趣味性和知识性, 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 符合初中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学的心理特征。

七、精心创设学习情景,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情景不仅是“一种刺激”而是教学目标相应的知识活动。与情景活动相应结合的一种人为优化的场景, 这种有意识创设的, 优化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客观情景, 在教师语言的启迪下, 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心理场景, 如临其景, 不仅促使全班学生, 全神贯注地认知, 而且激发学生有情感地主动参与学习, 如在讲摩擦时可让学生回忆在家拉手推车时, 同样重的车走在水泥路上和土路上的感觉、用力情况, 找出用力不同的原因;拉重车和轻车的用力情况, 找出用力不同的原因, 从而引导学生分析出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开启学生思维大门的钥匙, 是把学生引向知识海洋的风帆。教师只要具有较高的教学艺术和语言修养, 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 成为启迪思维, 强化记忆、帮助理解、发展能力的兴奋剂和催化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让学生们在“兴趣”老师的培养教育下逐步得到发展, 从而走向成功, 这也正是我们教育者最愿看到的事实。

中学物理兴趣教学 篇2

【摘要】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反思我们现在的中学物理教学,在提出“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之际,必须要以学生为主体,寻找一切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习兴趣的方法和措施,这样才能为学生形成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关键词】高中物理兴趣实验教学完善思维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并在其中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也是人才成长的起点。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在实践中,兴趣对人的活动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用好物理。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加强和改革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概念的建立与物理规律的发现,都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只有重视实验,才能使物理教学获得成功,学生只有通过实验观察物理事实,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1.通过趣味新奇的物理实验演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从而激发他们思索的欲望。

例如,在讲授“大气压”一节时,可在装满水的杯上用硬纸片盖住并倒过来,发现水并不流出,纸片也不下落,使学生确信大气压的存在。接着让两个学生做马德堡半球实验,使他们感觉到巨大的大气压力,这样就会使学生对这节课感兴趣、印象深、易理解、记得牢。

2.用具有惊险性出乎学生意料之外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类的兴趣与好奇心紧密相联。培养好奇心的关键在于使新信息的刺激出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之外,即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例如,在讲授机械能守恒定律时,可用一个单摆来做实验。先将摆球拉个较大的角度使之贴近眼睛,人站着不动,然后放手,使单摆摆动起来。很多学生都替老师担心,生怕摆球会碰到老师的眼睛。实验结果却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通过实验,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为下一步解决“为什么”作好准备。

二、教师授课时要有良好的教学艺术

在教学中,教师富有哲理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语言应体现出机智和俏皮。课前,教师要进行自我心理调整,这样在课堂上才能有声有色,才能带着愉悦的心情传授知识,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事实表明,教师风趣的语言艺术,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佩,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即产生所谓“爱屋及乌”的效应。

教学生动风趣,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例如:在讲势能时,可向学生说,当天花板上有一根鸡毛向你头顶上落下时,你将怎样?学生肯定会说:“这有什么可怕的。”如再问,若你头顶上的电风扇落下呢?学生肯定会下意识地手盖头顶,“那还不快跑”。从而说明物体的势能和质量有关。在讲势能和相对高度有关时,可以用从课桌上跳下来和从三楼上跳下来进行比较,肯定会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风趣的语言,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例如,讲评试题时,先不说答案,而是伸出右手食指和中指,说,“是这个”,学生当然会明白这表示第二个答案正确,同时还明白这还表示“胜利”的意思,然后接着说:我们班永远是“这个”,从而使枯燥无味的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而有趣,逐渐把教学活动推向高潮。

三、渗透科学方法,发展和完善学生思维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学生在了解、感受、体会更多的感性素材时,如果不加以及时地进行兴趣升华,那么兴趣只能停留在事物的表面,是浅显的、不稳定的。要激发学生探寻事物本质深处规律特征的强烈愿望,让学生拿着科学的利剑“科学思维方法”去完成自身心理的渴求,使兴趣得到巩固和提升。把对事物表象的直接兴趣有效的转化为更加理性的间接兴趣。物理学的发展史本身就是一部物理学方法论的发展史,每一个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定律的提出都有着科学思维方法的体现,要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加强对这些思维方法的了解、认识和理解并加以体会和应用。物理学方法通常认为有观察方法、实验方法、理想化方法、类比方法、假说方法和数学方法。就个别物理问题又有隔离分析法、等效变化法、叠加法、对称法、极端法等处理方法。拥有这些科学方法学生才能真正的体会探索过程中的带来的乐趣。

四、设置典型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索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 篇3

高中物理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而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普遍反映现在的高中学生缺乏端正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事倍而功半。我们要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以便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兴趣是他们刻苦钻研、勇于进取的第一推动力。有了兴趣,习惯和态度问题也会迎刃而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学生对物理感兴趣,才会想学、爱学,才能学好、用好物理。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已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根据学习动机理论,既可通过激发和维持外在动机来培养学习兴趣,也可激发和维持内在动机来培养学习兴趣。为了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结合学习动机理论,在物理教学中,可采取如下途径:

一、加强和改革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概念的建立与物理规律的发现,都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只有重视实验,才能使物理教学获得成功,学生只有通过实验观察物理事实,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通过趣味新奇的物理实验演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从而激发他们思索的欲望。例如,在讲授"大气压"一节时,可在装满水的杯上用硬纸片盖住并倒过来,发现水并不流出,纸片也不下落,使学生确信大气压的存在。接着让两个学生做马德堡半球实验,使他们感觉到巨大的大气压力,这样就会使学生对这节课感兴趣、印象深、易理解、记得牢。又如在讲授水不善于导热的内容时,在装满水的大试管里,放入一条小金鱼,并用网状物将其隔在试管的底部。当在试管上部加热直到沸腾时,底部的鱼还在自由自在地游动,说明水不善于导热。当在试管底部加热时,不一会小金鱼就会肚子朝天死了,这说明水传热主要是通过对流来实现的。通过实验演示,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

二、丰富感性材料、加强实验,诱发直接兴趣。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中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这种刺激直接带来是对材料的好奇心,好奇心正是产生兴趣的先导,所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量提取日常生活中的有助于学生产生好奇心的素材,以让学生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中来。如:(1)在讲光的折射时,可提出这样的问题“你们每天早上看的太阳是真正的太阳吗?”“太阳真地在我们眼睛所看的地方吗?”,这些问题与长期滞留于学生脑中的直接经验相悖,学生便有了探寻真理的强烈愿望。(2)在上超重和失重时,可让学生亲身去体验在下蹲过程中的磅称示数的变化,老师引导学生生疑、释疑、解疑,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三、课堂教学生动风趣,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语言应体现出机智和俏皮。课前,教师要进行自我心理调整,这样在课堂上才能有声有色,才能带着愉悦的心情传授知识,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事实表明,教师风趣的语言艺术,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佩,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即产生所谓"爱屋及乌"的效应。

例如,在讲"核外电子离核越远能量越高"时,向学生打比方:"这好比你们小时候还是婴儿时,你爸爸将你抱在怀里;你学会走路了,你爸爸将你牵在手上;你再大一点,你爸爸则说:'走,外面玩'。"又如在讲楞次定律时,可以这样比喻:在被太阳晒过的烂泥塘里,当人踩上去时,稍硬的表面会阻碍你下沉;当下沉后,你想拔出腿来,烂泥又会阻碍你拔出腿来。再如,在讲理想气体等温变化的微观解释时.可这样比喻:你们班五十人,在教室里显得很挤,容易产生碰撞;而当把你们放在大礼堂时,碰撞的机会就减小了。

四、渗透科学方法,发展和完善学生思维。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学生在了解、感受、体会更多的感性素材时,如果不加以及时地进行兴趣升华,那么兴趣只能停留在事物的表面,是浅显的、不稳定的。要激发学生探寻事物本质深处规律特征的强烈愿望,让学生拿着科学的利剑“科学思维方法”去完成自身心理的渴求,使興趣得到巩固和提升。把对事物表象的直接兴趣有效的转化为更加理性的间接兴趣。物理学的发展史本身就是一部物理学方法论的发展史,每一个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定律的提出都有着科学思维方法的体现,要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加强对这些思维方法的了解、认识和理解并加以体会和应用。物理学方法通常认为有观察方法、实验方法、理想化方法、类比方法、假说方法和数学方法。就个别物理问题又有隔离分析法、等效变化法、叠加法、对称法、极端法等处理方法。拥有这些科学方法学生才能真正的体会探索过程中的带来的乐趣。如:在上“引力常量的测定”时要学生知道科学测量的重要途径“等效放大”思想,体会如何对微小量进行放大的。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 篇4

一、运用新颖的导课方法,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在课堂教学中更是如此。如果我们一开始就能抓住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情感因素, 让他们达到一个欲罢不能的境界, 使学生的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 就可大大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要做到这一点, 我们老师在备课时就要精心设计每一堂新课的导入, 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导课方法。

二、利用物理实验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学本身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观察和实验是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方法。多数初中学生对实验抱有浓厚的兴趣, 都希望自己能掌握一些实验操作技能, 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 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实践机会。实验教学可以在课上, 也可以在课下;可以使用实验室所配备的器材, 也可以自备自制教具, 甚至可以使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有物品进行实验。经常使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做实验, 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能得到很好的激发。

三、通过优美的教学语言的感染力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讲课时要让自己的教学语言既显得诙谐、风趣, 又不乏逻辑性和科学性, 使学生愿意听并引起高度注意, 能够让他们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增加技能。那么, 对天真活泼、好奇敏感的初中学生而言, 学习兴趣是很容易被激发出来的。

四、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而且有助于师生在课堂教学中达成默契。只有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积极配合, 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学科的选择, 全凭个人的喜好, 教师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亲切的笑容、和蔼的表情、鼓励的眼神等等这些都会给学生带来欢欣, 给学生留下亲切、良好的印象。

浅谈物理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篇5

内容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物理教学中,我认为可以通过“巧设悬念疑问”、“加强实验教学”、“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效率,感受乐趣。

关键词:愉快、兴趣、主动、传统与现代。

兴趣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原动力,也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努力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心情愉悦、趣味盎然的环境中学习,是物理教学的任务之一,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以下是我多年来在这方面的几点体会:

一、巧设悬念疑问,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悬念是对一个问题还没有得到答案的焦虑心理,它是学生对新知识企盼的兴趣的来源。在教学中巧设悬念,设置疑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学生经过独立思考,自己得以解惑时,教师应给予表扬和肯定;当学生迷惑不解时,教师应相机启发、点拨,使其开窍、顿悟,促其思索,帮其解疑。

如在讲《平抛物体的运动》一节时,在分析平抛运动物体的思路和方法指导下,自学教材中关于平抛实验装置、原理、方法等内容后,对于实验步骤和需要验证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另外我还准备了其它实验仪器,包括同样大小的铝球和铜球、两个不同高度的实验平台。因此我对学生进行这样的诱导:①平抛远动的物体的落地时间由什么决定;②用铝球和铜球做实验有什么不同;③平抛物体远动的性质和轨迹;④平抛远动的物体的水平位移由什么决定?学生积极思维,增强学生探究的欲望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竭力求索,主动的利用实验仪器去验证问题,兴趣盎然,沉浸在欢乐气氛中。

二、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了最佳环境,是物理学科的灵魂。物理实验现象因直观、鲜明、生动而引人注目。演示实验或组织学生亲手实验操作,能把书本知识由微观变为宏观,把抽象变成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学生易于获取多方面知识,巩固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极易把学生带进变化纷繁的物理世界,能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如在讲《绪言》时,我没有长篇讲述,而是以形象生动的实验开场:利用范氏起电器研究电荷的性质,使金属球带电,让学生撕一些小纸片可以被金属球吸引。另外学生用手接触到金属球,可以观察到头发竖立起来,学生目睹如此奇妙的化学现象,无不兴趣陡增。接着,我又做了《演示圆周运动实验》让小球从斜面滚下在圆形轨道做圆周运动,没有从最高点掉下来,联系过山车体会物体做圆周运动条件。奇妙的实验表演,一片哗然欣喜,学生注意力集中,大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索科学、揭示奥秘的兴趣。还有《共振》、《静电屏蔽》等实验,由于学生第一次目睹如此奇妙的物理现象,从而萌发了对物理学习的浓厚兴趣。

又如讲电磁感应所需的条件时,我将课本上的演示实验作了改进,将导体改成线圈,线圈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时,电流表指针偏转很明显,更利于观察;在讲述日光灯的原理时,利用一个废弃的启辉器,去掉外壳把它接入两节干电池、小灯泡的串联电路中,灯泡没有亮,当用打火机烧启辉器的金属片时小灯泡亮起来。停止加热几秒钟小灯泡熄灭,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对比,学生马上就明白了启辉器的原理,从而理解日光灯怎样工作。这既让学生形成了感性认识,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最大限度的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使实验教学更切合教学改革的潮流、适应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需求。我在教学反思认为,只有对物理实验进行不断改进和创新,实验才会充满生命和活力、保持其在课堂教学中的独特魅力。

其次,还要指导学生做好每一个学生实验。学生自己实验时,兴趣较高,为了避免学生动手的盲目性,教师要因势利导,把单纯的转化成对学生学习知识的乐趣,成为学习的动力。注意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操作方法,指导他们分析实验现象,正确书写实验报告。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和诱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在对某些物理现象进行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中,认识物质变化的规律和实质。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而且还能使他们逐步学会从事物的本质看问题的思维方法。

最后,还要指导学生做好选做实验及家庭小实验。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结合本校的实际,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材料做实验,如用废耳塞或喇叭研究磁铁的特点,还可以把它接入电路中,利用产生的声音大小分析电流变化。利用玩具小车的电动机研究直流电动机的特点,观察生活中共振现象。可见利用选做实验,不仅达到完成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而且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培养。让学生自己在日常的生活中处处学习物理知识,激发了学生获取新知识以能解释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愿望。这样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就更加集中,思维更加活跃,对物理课表现出更加浓厚的兴趣。

三、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现代化媒体已以其独特的教学手段进入物理课堂教学领域。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投影、录像、计算机、电视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配合课堂教学,用生动、具体的物理现象揭示物质结构、物理反应。变主观为客观,变枯燥为生动,极大地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引起他们探索物理世界的好奇心,为积极主动地学好物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如在教学《光的衍射》这部分内容时,揭题前先出示杨氏双缝干涉漂亮的投影片,后问学生这种景色美不美,同学们说美,那么这种美是怎样形成的?从而导入新课,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光的衍射的兴趣。在介绍动量守恒定律时,及时播放经过精心剪辑的动画《两个小球的碰撞》展示碰撞的种类,并配以精美的图片和适时的解说,加上优美的背景音乐,能加深学生对这一难点问题的了解。又如学生在学习分子、原子时,对相关概念难以理解,我在讲课时,采用了计算机动画模拟形式,将学生带进了美妙无尽、栩栩如生的动感世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掌握了分子、原子的概念,并认识了分子、原子的特性。

传统教学内容狭隘,以及教师仍沿用陈旧的授课方式,缺乏现代化技术含量;学生习惯于接受性学习、忽视体验式学习、发现式学习等等,因而难于满足学习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进入信息时代后,利用网络的资源共享优势,最大限度利用网上信息,进行筛选、整理、提炼为我所用,再结合教学实际,从根本上改变了单纯使用有限的教材、教参备课的老套路;同时可在网上便捷地获取信息,为科研提供最新素材;也可利用多媒体创设新情境,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现物理的魅力,达到声画同步、图文并茂,实现人机交互沟通,甚至不断推广远程教学。这样灵活高效地组织课内外活动,为此教学的空间极大地扩展,学科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和合作的余地得到无限延伸。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应想尽一切办法来调动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事半功倍,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参考书目

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物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篇6

关键词:创设 物理情境 物理问题 兴趣 培养

一、创设“物理情境”

1.创设物理“问题情境”。教师在进行有关物理内容的教学时,提出与内容有关的若干问题,演示与内容有关的若干现象,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医用针筒是学生所常用的或常见的东西,我在学生不注意时把针筒的小孔用手指抵住,让学生来拉针筒活塞,学生用了很大的力却拉不动,学生对此难道不感到奇怪吗?由此再进行大气压强的教学便会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兴趣。

2.创设物理“求异情境”。学生对物理问题往往只从某一角度理解,若变换角度,理解物理概念就显得困难,为此就需从不同角度创设同一物理问题的情景。如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已知物距,通过实验学生得出像距位置和像的特点,探究结束时我就提出了这样的设问:照相机拍近景远景时,应如何调节镜头?为使银幕上的字变大应如何调节胶片、透镜之间的距离?拍了全身照现在要拍半身照怎样调节照相机?这样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非常有用,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3.创设物理“强化情境”。创设物理“强化情景”目的是为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加深对物理概念、定理定律、公式的理解。在讲完沸腾和蒸发后,可创设情景找出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就发生的位置、程度、温度条件展开讨论。这使学生对沸腾和蒸发的理解得到更进一步的强化。如列举完一些简单镜面反射、漫反射后可设问:黑暗房间里手电筒垂直照射桌子上的镜子和白纸,站在旁边的人会看到怎样的现象?理解讲解后可进一步设问:白天下过一场雨,晴朗的夜晚,看地上亮的是水还是暗的是水?后两个递进式的情境问题不仅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同时也强化了镜面反射、漫反射的理解。

4.创设物理“随时情境”。这也用于授课过程,为扩大学生思路,使其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当然这应在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来创设。如“透镜”教学,在学生做完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就随时插入几个问题,如果遮住透镜的一部分,像如何变?如果换成凹透镜,所成像又有什么特征?

二、把物理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通过实际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通过物理现象、实验,使学生觉得物理有趣;通过弄懂物理道理并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产生学习物理的乐趣;通过应用物理规律和了解物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使学生逐步产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从实验中学,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是主体而不是被动的接受教师给予知识的容器。这样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

1.让学生多动手进行物理实验:做实验时尽可能由学生自己操作自己分析实验结果,让学生懂得通过物理实验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性,并逐步掌握怎样用物理实验研究物理学。为此,在教学活动中我经常适当增添一些模拟“探索性”实验。设法将教材中的某些演示实验改为取材方便、简单易行的学生实验,并增设一些学生实验。例如,在研究压力作用的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时,我就取了学生都有的工具——铅笔来完成这个实验,这样既简单又方便,每个学生自己都能亲自去操作和感受。

2.在物理教学中,物理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与困难作斗争。教师在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等活动中,当学生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时要给予勉励和引导,不能代替学生去克服困难。例如,在做测量小灯泡的电阻的实验时,有的学生在操作时涉及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不能成功地完成实验时,我在旁边只指点或引导学生寻找错误所在,让他们找到问题的所在,然后自己解决问题,正确完成,最后得出结论,我们不能代替学生去做完实验。

3.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物理问题的讨论。开展课堂讨论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有机会报告自己的分析结果和想法,开展学术争鸣。学生在讨论中形成的统一认识就是我们期望学生形成的物理概念和期望学生掌握的物理规律。因为这样的概念与规律是学生充分思考和辩论的结果,对学生来说就不那么抽象,不那么难懂难记了。在讨论的过程中,我们应指导学生逐步学会有条理地陈述自己的想法和研究结果,逐步学会在认真倾听别人意见和结果时抓住要领并提出问题,逐步学会在别人提出批评意见时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或接受意见或用事实来捍卫自己的观点)。充分体现出自己是学习的主体,这样可以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中学生数理化》.2007年第2期

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兴趣培养初探 篇7

一、将物理学史引入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引入物理学史具有非常深刻的教育意义。通过把科学理论的建立, 科学发现的过程, 科技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献用生动事例展示给学生, 学生才能对学习物理有了兴趣, 才能表现出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 才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以顽强毅力去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当然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 不仅要把日常生活、生产劳动中发生的现象、问题与教材紧密联系起来, 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现实意义。

二、利用“物理知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课它是理论的课程。学过物理以后你就会明白:原来电流做功能量转化电灯会发光;由于重力势能导致水往低处流;由于光线的直线传播导致月食的形成;学习物理就能够满足你的好奇心。

通过物理这门学科的学习, 能让我们了解和运用自然界中的许多现象和规律, 使我们更有效的利用自然界中的事物, 为我们的人类生活做些贡献。

三、利用“开场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讲课时要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首先要设计好每堂课的“开场白”, 设计要求以生活、生产中物理知识的重要性为内容。利用“开场白”揭示物理学在生产、各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讲述物理对现代科学的重要影响以及在高科技领域中的巨大成就。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经常地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步入物理学这座精美的科学殿堂, 以极大的兴趣和勇气去吸取其中的营养。

四、教师要从创设情境入手,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有意识地创设情境, 通过提出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 容易激发起学习的动机, 培养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 只要教师做有心人, 通过合理创设情境, 不仅能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 而且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五、利用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培养学习物理的趣味

就初中生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而言, 他们一方面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 对各种新鲜事物好学、好问, 富于幻想。但他们的这种学习积极性往往与短暂的“直接兴趣”挂钩, 遇到较为抽象理性的物理知识时, 总是思维短路。这些小困难便很快地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积极性, 对学习物理没有信心, 最后导致初中物理教学的失败。因此启发并稳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是每一个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初中物理的教学对象特别是初二学生, 其少年儿童的特点十分鲜明, 感兴趣往往是他们学习入门的首要动力。在教材整体可行的情况下, 收集一些物理历史上的趣闻, 在找一些故事, 如阿基米德验证黄金王冠的故事。这样初中物理教材的“趣味”会更足。

在实践中, 浓厚的兴趣将是学生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 才想学、才能学好, 从而用好物理。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中学物理兴趣教学 篇8

第一, 抓住实验课, 让枯燥的物理知识从有趣的操作中得出结论。大纲要求在物理教学中要通过观察现象、观看演示和学生自己做实验,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要培养的观察能力主要是:能有目的地观察, 能辨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 认识观察对象所发生的变化过程以及变化的条件。要培养的实验能力主要是:明确实验目的, 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 学会正确使用仪器进行观察和测量, 会控制实验条件和排除实验故障, 会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正确结论, 了解误差和有效数字的概念, 会独立地写出简要的实验报告。例如:密度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重要知识内容, 在密度概念形成的过程中, 可以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先通过测量比较不同体积的同一种物质的质量是否相同;再通过测量比较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是否相同;由此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相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个定值, 而不同物质的这个比值一般不同;再经过是否可改变这个比值的思考, 从而引入密度的概念——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从而得出密度的计算:ρ=m/V, 然后让学生自己设计题型, 在小组内进行计算。这样不仅让学生知道了密度是表示物质特性的物理量, 而且还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生的归纳能力。

第二, 注重演示课, 把抽象的物理概念具体化。教学“测电笔”时, 可先布置学生进行预习, 了解测电笔的构造、用途以及使用方法。在课堂教学的时我拿出测电笔进行演示, 然后让学生思考:既然测电笔的氖管要发光, 那么测电笔中是否有电流通过呢?因为有了预习基础, 同学们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 并提出了另外一些新的问题:“如果有电流, 此时的通路是怎样的?”“既然有电流, 人怎么不会触电呢?”……通过质疑和讨论归纳出测电笔的原理:A.当测电笔去检测某一导体是火线还是零线时, 通过测电笔的电流 (也就是通过人体的电流) I=加在测电笔和人体两端的总电压U, 除以 (/相当于分数线) 测电笔和人体两端的总电阻R.B.测火线时, 照明电路, 火线与地之间有电压U=220V左右, 人体电阻一般很小, 通常只有几百到几千欧姆, 而测电笔内部的电阻通常有几兆欧左右, 通过测电笔的电流 (也就是通过人体的电流) 很小, 通常不到1毫安, 这样小的电流通过人体时, 对人没有伤害, 而这样小的电流通过测电笔的氖泡时, 氖泡会发光。C.测零线时, U=0, I=0, 也就是没有电流通过测电笔的氖泡, 氖泡当然不发光。这样我们可以根据氖泡是否发光判断火线还是零线。通过这样一系列问题的探讨,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自然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第三, 注重复习课中对待答题技巧的训练, 教会学生做物理题。检测学生是否对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最简单的方式就是考试, 而考试成绩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因此, 在教学时, 教会学生处理问题也是我们的重点任务。比如说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它不随物质形状、状态、位置的变化而改变。为了让学生理解这一知识点, 可以让学生先做题, 如:把一块质量为500g的金属铝块熔化成铝水, 质量500g;卷成铝筒, 质量500g;宇航员把它送的月球上, 质量500g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再如, 一块冰完全熔化成水后, 它的质量将 (选填“变大”、“变小”、“不变”或“条件不足, 无法判断”) 。学生在做题过程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 所选答案也会形形色色。通过做题, 学生已进行了自身已有知识的分析、理解、思索, 思想与问题已碰出火花, 在此基础上及时结合实际引导学生一一分析、解释, 最终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先做题后归纳总结, 能诱导学生质疑问难, 激发探究热情, 能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探索的优良品质。填空和选择题用这种方法好, 而应用题就要先给学生答题技巧然后再让学生训练的效果比较好。比如把一金属块浸没在装有酒精的杯中 (酒精密度800Kg/m3) , 杯中溢出16g的酒精。若把金属浸没在盛满水的杯中, 从杯中溢出多少水?出示题目之后, 就告诉学生解题技巧。这类题可以从结果反推, 求溢出水的质量, 就要知道水的密度和溢出水体积写太, 密度已知, 体积未知。溢出水的体积就是金属的体积 (浸没) , 金属的体积等于溢出酒精的体积 (浸没) , 酒精的体积可用酒精的质量除以密度得出。关于质量密度体积, 还有以后的物理, 最关键的是要理解公式, 千万不要背公式, 但是必须要完全理解, 你的理解要比公式本身的含义更进一步, 要想一想, 为什么会得出这个公式, 是怎么推导出来的?然后在做题时需要用公式的是后再重新推导一边, 时间长了公式就熟练了, 自然而然地就记住了。整理得:

V金属=m酒精/ρ酒精=0.016Kg/ (800Kg/m3) =2x10-5m3

m水=V金属ρ酒精=2x10-5x1000Kg/m3=0.02Kg=20g答案:溢出水20g。“受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 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 鱼是目的, 钓鱼是手段, 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 却不能解长久之饥, 如果想永远有鱼吃, 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同理, 想掌握更多的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就得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中学物理兴趣教学 篇9

良好的开端, 就已经成功可一半。在山区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 学生们总是带着一种好奇心、浓厚的求知欲上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决不能让他们失去了学习兴趣, 课前导入语的设计非常重要。第一节课教学过程中, 应当对学生开门见山地说明物理这门学科的启蒙性非常的强, 但是与我们的学习基础差异性关系不大, 正如百米赛跑那样, 大家都处在一个起跑线上。作为你们的物理老师, 我会对大家负责、会一视同仁, 因此同学们一定要树立信心。在课前导入语中, 应当多采取一些鼓励性的言语, 使学生们产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可以先给学生来个“魔术”表演, 比如拿出一张硬质和一个杯子, 让全班学生检查道具没有问题;然后将水杯装满水, 将纸放在上面, 向学生提问:杯子倒过来以后, 纸处于什么状态, 水会怎样?先让学生讨论一下, 再做纸托水杯实验, 从而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实践中可以看到, 虽然该种实验, 在城市中学教学过程中不算什么新颖的操作, 但该种直观性的演示, 对于山区的学生而言, 可以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有效调动他们的情绪。

二、“名人”激趣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 应当以课本为基础, 向学生介绍书本上出现的科学家、名人们的生平、学习经历, 以此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比如, 爱迪生曾经被教师和学生们认为是一无是处的笨蛋, 他的智商非常低, 因此无法读书, 而且在不到三个月的在校时间, 就被老师要求退学。然而, 爱迪生没有就此放弃自己, 失学后他依然继续自学, 终于成为发明专家;再如, 爱因斯坦在上小学的时候, 除物理学科外, 其他学科的成绩都非常的差, 常被同学们戏称憨直农夫, 然而他没有气馁, 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 最终取得了成功!通过这些名人例子, 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在遇到挫折时, 一定要像名人那样, 具有不屈不挠的精神, 而且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 只要你们付出艰苦努力。如2003年毕业的巫炜同学, 中专毕业的他在电子开发中申请了专利, 他写信告诉我, 就是因为我的正确引导, 当初没有骂他是“神经病”, 才有他的今天。

三、“实用”激趣

从本质上来讲, 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应用和实践, 由于山区中学学生来自于农村、大山深处, 他们将来要成为山区的建设者, 因此应当让学生们感受到学习物理是有用处的, 将来可以服务山区、服务建设, 而不是虚的、没有用处的知识。比如, 如在讲长度测量知识时, 长度单位是什么;长度测量工具是什么;身高多少;等于多少厘米、毫米等。从而引出农田喷雾器上标识8L、10L、15L的含意, 若要兑农药千分之几应怎样计算放药量。在讲扩散和温度关系时, 可引入喷洒农药的时间选择, 如果采用熏杀类农药, 建议选用在中午喷洒效果较好的原因;如果选择触杀类农药, 建议傍晚喷洒, 这样会起到良好的效果。在学习影响蒸发快慢因素时, 可引导学生分析农村地膜覆盖是怎样减慢蒸发的, 什么时候适合盖膜, 在地膜应用过程中, 应当注意, 雨水过量的情况下, 应当适时揭膜。学习“浮力”后, 可去码头看看船舶上标着的“吃水线”搞清轮船的排水量是怎么回事。学习了“简单机械”后, 到我们学校正在施工的工地去看看大吊车, 看看它哪部分是杠杆, 哪部分是轮轴, 哪部分是滑轮组, 然后进一步观察这些部分是如何协调运作的。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教师要提醒学生处处留心, 把所学知识和实际运用联系起来, 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真正学好物理。

四、“实验”激趣

对于物理这门学科而言, 其主要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 很多的物理知识通常需要观察、多次实验, 才能总结出结论。因此, 在山区中学物理教学实践中, 老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多动手操作, 积极引导他们参与到实验教学中来。需要说明的是, 很多山区学校的条件有限, 因此也就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效率。但是, 我们依然要结合实际条件和教学内容, 为实验教学创造条件。比如, 在“光学”一节教学过程中, 可让学生对“插入水中的筷子”进行观察;对于插入水中筷子而言, 看上去似乎已经变形、弯曲, 拿出水面以后, 又变成了直的;同时, 将水滴放在透明的塑料纸上, 对小字进行观察, 会看到书上的字变大了。当学生们看到上述“奇异”现象以后, 通常会怀着非常好奇的心理去刨根问底、去找原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引导学生主动地钻研教材, 自己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从而达到提高能力的目的。这也正是我们教师最愿看到的结果。

五、结语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篇10

一.运用新颖的导课方法,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在课堂教学中更是如此。如果我们一开始就能抓住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情感因素, 让他们达到一个欲罢不能的境界, 使学生的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 就可大大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物理课的导入方法有很多种, 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导课方法。

1.运用小魔术、小实验、讲故事、说新闻、看图片、幻灯片及多媒体等手段, 引导学生从情景中进入角色。

例如:大气压强——小魔术引入

一进入课堂老师手拿着一个碗问学生, 谁能够用手掌把碗吸引住而不往下掉呢?学生都摇头表示不能, 此时, 老师右手拿碗 (事先把碗底弄湿) , 往左手手掌心上用力压一下, 排除碗底里面的空气, 慢慢地转动左手手掌, 使手掌心朝下, 然后松开右手, 看到了碗被左手掌心吸住了而不往下掉。学生惊叹之余, 再引出大气压强, 学生兴趣倍增。

2.导入新课时提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 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使学生意识到我们的周围处处都离不开物理。

通过探讨,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到自己也可以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来解释甚至解决日常生活的一些问题, 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压强时问:为什么我们坐在沙发上比坐在櫈子上舒服一些?磨刀不误砍柴工的物理道理是什么?在讲摩擦起电时问:油罐车为什么拖一条尾巴棗铁链?冬季晚间脱毛衣时往往看到火星闪烁?在讲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时问:为什么生饺子或元宵沉在水底, 煮熟后浮在水面之上?

二.发挥实验的多重作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生都有爱动手的习惯, 在探究式学习中, 让学生自己做、自己想, 主动地参与学习。书本上的探究实验、演示实验以及课后小实验都要做。能让学生做的演示实验就让学生自己做, 有条件时还可把演示实验开成分组实验。课后小实验都要布置学生自己做好。在探究性实验中, 不管学生的实验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都要充分肯定每位学生的探究精神, 对于探究实验结果, 老师只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不给出惟一的正确答案。如果学生独立得出正确结论有一定的难度, 可引导学生自己得出正确的结论。老师不要过分强调实验成功与否, 应强调实验过程, 淡化实验结果。告诉学生即使失败也是一种收获。失败是成功之母, 在科学上每一种发现、发明都是科学家经过无数次的失败之后得出来的。及时地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的教育。同时鼓励学生关注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 因为科学上许多重大发现是由偶然因素引起的。鼓励学生不惟师、不惟书、只惟实。培养学生的反思、批判精神。

三.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

改革学生学习评价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 而领会新课程理念,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可以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教学评价思想, 突出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 强化活动表现评价、改革过去单纯以笔试成绩高低来评价学生优劣的做法。我们既要评价学生物理知识的掌握情况, 更应重视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只要有值得表扬的地方就适时进行表扬和鼓励, 并作下记录。表扬学生时, 不要吝惜你优美的词句。老师的一句表扬, 对学生好的表现给予肯定的微笑胜过十句批评。课堂记录定期与学生本人及家长进行交流, 帮学生总结自己的长处和优点, 增强其自信心, 激发巩固其学习物理的兴趣。同时帮其找出美中不足之处, 勉励他们改正, 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四.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

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改革的前提条件, 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

我们都知道,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而且有助于师生在课堂教学中达成默契。只有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积极配合, 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学科的选择, 全凭个人的喜好。古人云“亲其师, 则信其道”。老师应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环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 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充分发展。教师是课堂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帮助者。这样, 才能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 使学生感到轻松自由、没有任何顾虑。这样才能使学生敞开心灵的窗户, 有效地接收外来信息, 这样, 才能使学生亲近老师, 信任老师, 才能使学生乐于接受老师的引导, 巩固学习物理的兴趣。

总之, 只要我们认真执行新课程标准, 落实新课程目标, 把握新课程理念, 就能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使学生的学习由外在的输入逐步转化为内部自我的需要,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摘要: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 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 培养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 总结出几点教学认识:运用新颖的导课方法,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实验的多重作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 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浅谈物理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 篇11

一、加强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可以说实验是该学科的一大特色,而初中学生对实验又特别感兴趣。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特征和习惯,组织好实验教学,不断地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实验中动眼、动手、动脑,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概念、掌握规律。

1.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真正成为认识事物的主体,在情境中设置有思考价值、智力上有挑战性的问题,启发学生学会观察,提出新问题。在创设学习情境时,应力求真实、生动、直观且富于启发性。

2.教师要做好教材上安排的每一个演示实验,演示实验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成功的演示实验不仅能使学生清晰地了解物理现象,形成物理概念,初步掌握物理规律,同时它还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越学越有兴趣。

3.创造条件,开展边学边实验。学生非常喜欢看生动地演示实验,而且多数学生往往不满足看教师表演,更希望自己动手做一做这些演示实验,他们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因此,教师应创造条件,将一些演示实验改为边学边实验,给学生更多的操作机会。实践证明,边学边实验的方法,深受学生的欢迎,学生直接参与了教学活动,课堂上表现出兴趣浓厚,学习积极性特别高。

4.制造学习上的悬念,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应不断地制造悬念,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一种急于探求的心情,进而形成浓厚的兴趣。例如,在《滑轮组》的教学中,我们可以用一根细棉线将重达几千克的物体提起来,学生会感到惊讶,然后,教师再把其中原理解释清楚,这样学生会在积极的探索中获得知识。

5.保持刺激的新颖变化,学生往往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教学内容是否有兴趣、兴趣的大小,对教学效果都有直接的影响,在物理教学中,应注意保持刺激的新颖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乐于学习。例如,在讲《电荷》这一节时,为把这一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我用带电膨松的塑料捆扎绳。提问:哪个同学能把膨松的一端捻在一起?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會认为这是一件极其简单的事情,然后分别让几个同学上台操作 ,结果他们非但没把绳子聚拢在一起,反而比原来更膨松了,这是为什么呢?他们急于想知道其中的原因,这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就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6.教师要组织好学生的分组实验,学生的分组实验,可以极大地满足学生的动手愿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努力克服困难,创造条件,保证学生实验的正常开展。

二、通过知识的应用,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分析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从而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如讲授了“运动和力”以后,引导学生分析“物体做各种各样的运动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学习了“物态变化”后,引导学生分析常见的几种“白气”是怎样形成的;在学习了“电功和电功率”的内容后,安排学生计算自己家庭每天用电费用;在学习了“家庭电路”后,布置学生画出自己家庭或教室照明电路的布线情况的电路图等。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保持稳定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情感共融是思维共鸣的前提,也是激发和保持学习兴趣的重要条件。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创设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1.教师真心实意地爱学生、尊重学生,学生自然会心领神会;教师对学生在语言上、举止上的任何不友好、不亲切的言行举止,学生都会做出敏感的反应。这可以表现在教学中会出现他们跟教师感情好时,学生就愿意去学;相反,教师的课讲得再好,他们也听不进去。

要关心、爱护学生,从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情况等方面,加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沟通,建立团结协作、和谐融洽的关系和畅通无阻的反馈系统,从学生的预习、听课实验、复习、练习等环节,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和不良习惯的纠正,建立科学高效的学习模式。

2.要注意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成功会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愉悦,愉悦的情绪最易造成师生情感的接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课堂提问、安排课内练习、布置课外作业及组织其它信息反馈活动时,都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交给学生的问题,应是他们经过努力能完成的。如学过某一概念或规律后,对于差生要求他们掌握最基本的内容就可以,练习也主要是模仿性和稍加变化的;对于学习好的学生,要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在较高的层次上体验成功的愉悦。

3.及时给予成功的满足,在物理学习中,如果学生获得成功,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就会越强。在实际教学中,要时时刻刻抓住学生的成功处给予适当的鼓励,这样会使学生学习兴趣盎然。切记给学生反复失败的刺激,这样会极大地挫败学生的自信心。

中学物理兴趣教学 篇12

高中物理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它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严谨的科学思维能力, 并且学好物理对于其他各科的学习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同时它又是一门高考学科, 因为高中物理学科本身跨度大, 要求学生本身的素质高, 而在高考中物理平均分也比较低, 这造成学生对物理产生了一定的畏惧情绪, 甚至厌学。很多学生认为物理难学我学不会, 于是对其产生放弃的心理, 作为高中物理教师, 使学生树立学好物理的信心至关重要,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重中之重。所以我们要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直接兴趣而引起学生的间接兴趣, 然后把直接兴趣和相接兴趣的结合, 再把学生引入到物理学习中来, 使学生觉得物理这门学科是一门非常有意思的学科, 里面有他们很多他们不知道而又想知道的知识, 这样学生就会积极、主动、愉快的学习, 从而建立起稳定的长期的兴趣, 下面就来谈一下具体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一、教师应多做一些演示实验

物理学中的许多概念、规律都是借助于实验得到的, 所以, 教师做好演示实验不但能赋予学生丰富的感性认识而且还能通过感性认识唤起他们对物理学习的热情及对物理问题的深入思考。

比如, 在学习电磁感应这一章中的楞次定律时, 学生对“阻碍”难以理解, 这时教师就需要利用演示实验来让学生理解, 首先让学生看明白对应的两个电路, 哪个是引起感应电流的电路, 哪个是产生感应电流的电路, 电流的方向与电流表指针偏转的方向的关系。然后再去做这个演示实验, 让学生仔细观察。在做实验的时候不妨先卖个关子, 让学生先去猜想一下可能的结果, 然后去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再让学生去体会, 产生感应电流的磁场对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的作用, 去体会“阻碍”这个词。条件发生变化后的电路又怎样去分析呢?自己亲自做一做、看一看。这样就做到了由直接兴趣到间接兴趣, 再到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相结合, 达到比较持续的兴趣, 促使其去主动探索、学习。除了课本上规定的演示实验, 教师还可以自己做仪器, 来增加一些趣味实验, 但是这些实验要操作简单, 现象明显, 且能揭示物理本质。

二、鼓励学生多动手做实验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做。”亲手做一做效果会比只听好得多。

现在高中阶段因面临高考, 学生只是把高考所要求的必做的实验按照书本上的步骤做一遍了事, 达不到实验的目的。为了提高学生实验的兴趣, 要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用身边的材料去设计实验, 自己亲自动手做一下。比如, 在学习圆周运动向心力时, 学生自己找一条绳子, 一端拴一个盛水的敞口的杯子或塑料瓶, 让它在竖直面上做圆周运动, 在最高点时, 看一下瓶子中的水是否能够流下来, 再在瓶子的底部扎一个小孔, 会发生什么现象。如果学生能用自己设计的实验把结论推出来, 那么他们的收获是可想而知的。即使一时得不出结论, 他们也会想办法改进实验, 分析原因, 得出结论。并且还可以利用实验提升他们对物理的兴趣, 以便以后更好地学习物理。

三、讲课内容形式多样化, 搞活课堂气氛

物理课相对比较枯燥、抽象、难懂, 但如果能把物理同日常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 那就容易多了。比如, 在学习热力学第二定律时, 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把一杯水泼出去, 这些水会不会自发地回到杯子中呢?不会。一杯糖水和一杯清水可以自发地混合在一起, 但不会自发地分离成一杯糖水和一杯清水。从而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热传导的方向性。中学生普遍爱听故事, 所以教师在讲课时, 把讲课内容故事化, 定能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比如, 在讲单摆时, 先讲一下伽利略在教堂做礼拜的故事, 从而发现单摆的等时性。在讲“机械运动”一节中在引入新课题时可以先讲一个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的高空飞行的时候, 从脸旁随手抓到一颗德国子弹, 而飞行员安然无恙的故事。

通过这种形式的课堂模式, 活跃了课堂气氛, 不但加深了同学门对各种知识的理解, 还间接地向他们传递了这样一条信息;物理不是枯燥无味的定理、公式, 而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科学, 在我们周围处处都有物理学。

四、教师必须有一个良好的情绪状态

教师在课堂上的情绪应是快乐的, 教师的情绪极易感染学生, 当教师由于某种原因烦躁不安地走入教室, 打开书本讲课时, 学生就会感到无聊, 从而使心理封闭, 阻碍新信息的进入。相反, 如果教师面带笑容, 心情愉快地讲课, 学生也会感到快乐, 感觉到教师温柔亲切, 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活跃, 能更有效地接受新信息。

五、树立信心

每位学生都希望自己能取得个好成绩, 可是在物理学习上往往事与愿违, 很多学生尽管学习努力, 但成绩不理想。处于看书看不懂、听教师讲听不懂, 做题不会做的尴尬局面。作为教师多采用表扬与提问方式,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针对不同的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和策略, 针对学习程度比较好的同学, 可以采用鼓励的方法, 多让他接触一些当代物理学比较前沿的知识, 使其对物理由感兴趣逐渐转化为热爱。对于程度一般的同学, 对其要多表扬, 多引导, 逐渐培养其对物理的感情, 使之对物理产生一定的兴趣, 只有产生兴趣, 才有了学好这门课程的前提。对于程度比较差的同学, 首先从基础入手, 由简到繁, 对其取得的任何成就, 都要大力表扬, 使其对学习产生一定的信心, 使其觉得物理并不是高不可攀的, 从而产生一定的兴趣。

上一篇:“无器械”健身下一篇:联片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