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心组学习会上的发言

2024-09-19

在中心组学习会上的发言(精选8篇)

在中心组学习会上的发言 篇1

在中心组学习会上的发言

作为新时期的医院领导人,应该把党的群众路线的精神实质,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断密切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能在建设和发展中取得新成绩。这一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也是我们党在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的优良传统。作为党员干部的我们,一定要正确理解并在实际工作中贯彻好党的群众路线。

正确理解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解决“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问题之关键所在。群众不是空洞虚无的概念,是具体的,相对的。因工作的岗位不同,服务对象不同,群众的外延而有所不同。具体而言,我觉得患者就是我们工作的服务对象。

“我是谁”?一名医院领导者。在“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下,这就要求我们尊重患者,了解患者,依靠患者,服务患者,自觉把患者的呼声作为工作的自已信号,把患者的愿望作为第一目标,把患者满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第一标准。因此,我们要牢固树立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要提高修养、摆正位置、认清自己、端正态度。

“为了谁”?一切为了患者。这就要求我们牢记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宗旨。但我个人认为,更重要的是如何“为”才是关键。是蜻蜓点水,还是全心全意;是把患者挂在嘴边,还是把患

1者放在心里;是喊破嗓子为患者,还是真枪实干为患者?我们得踏踏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只有“以病人为中心”,提升服务态度、优化服务流程、改善就医环境,做到以情感人,以良好的服务使病人称心,以精湛的技术使病人放心,以优美的环境使病人舒心,加强自身的学习,转便工作作风,改善服务态度,加强医患沟通。用请进来送出去的培养方式,提升医务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切实使全县人民群众到医院后能够看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不断加强规范诊疗活动,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治疗,有效控制医药费用,确保患者自付、自费、诊疗的比例控制在合理、合规范围内,有效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让病人减轻伤病的痛苦,才算真正的“为患者”。

“依靠谁”?一切依靠患者。患者中珍藏着智慧,蕴藏着真理。从群众中来,就是要在充分尊重和吸收群众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确定目标,制定政策。只有依靠患者,倾听患者呼声,了解患者诉求,理解患者疾苦,才能做好工作。充分尊重和吸收患者意见和建议,并把一切为了患者,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最总归宿,才能真正做到依靠患者;也只有放下架子,贴近患者生活,贴近患者愿望和诉求,贴近患者的心灵和情感,才能不断密切联系患者,患者也才心甘情愿的,积极主动地让我们依靠。只有深刻的理解“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真正涵义,把自身存在问题真正找出来,把产生问题的原因真正弄清楚。找准自身定位,搞清 “我是谁”,做到诚心善待患者; 找准目标方

2向,搞清 “为了谁”,做到用心规范行医;找准力量源泉,搞清“依靠谁”,做到常心勤廉自勉。才能真正理解我们医护工作的重要性,才能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找准自己的方向,站好自己的位置,才能干好手中的工作。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统一思想,凝心聚力,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反映较多、医疗技术水平不高及服务态度不好的突出问题,严守“质量建院、人才技术兴院、勤俭办院、从严治院”的办院方针。围绕医院中心工作,本着“人民医院为人民”和“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服务宗旨,以推进医疗改革为载体,端正思想,丰富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为人民群众健康保驾护航,切实推动二甲医院建设迈上新台阶。

在中心组学习会上的发言 篇2

2010年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在国际档案圆桌会议上的专题发言就作了《以对历史负责的态度, 确保数字档案安全》的报告。报告详细阐述了数字档案安全不仅对当代各国的档案工作者极为重要, 而且对未来人类文明的延续与进步也同样重要。因为数字档案的保存战略稍有不当, 体现数字时代人类智慧与进程的数字档案就将消失殆尽并无法复得, 当今的人类记忆和文明记载就将成为空白, 人类文明的延续和进步都会因此而受到影响, 今天的档案工作者就将铸成无法弥补的历史大错。

法国《科学与未来》月刊2010年6月发表报告说:“在数字信息世界中没有什么是永存的:如果我们对永久保存这些信息不予重视, 那么, 无论在C D、DV D还是硬盘或U盘中存储的一切信息都会在某一天突然消失。”因此, 怎样安全保存数字档案应该引起档案工作者日益强烈的关注。

由于, 数字档案本身具有不能直接识读、信号极易消失、信息容易被篡改等致命性弱点, 这就要求数字时代的档案工作者, 要充分认识到数字档案的这些缺点, 并有权力采取根本性的手段, 去防范和克服它的致命缺点, 确保它的安全。

1.对重要的数字档案进行转换, 把数字信号及时转换成文字、图像、声音等信号, 把数字档案及时转换成纸质档案、缩微胶卷、声像档案等, 也就是进行异质转换或异质备份, 而不仅仅只是进行同质迁移或同质备份。

2. 数字档案一旦形成后, 脱离电子设备和环境, 信息不会轻易丢失。

3.因为信息已被“固化”到新的载体上, 不会遭人远距离悄悄篡改, 故其内容比其母本的数字档案更加真实, 可以用来检验其母本信息是否原始、真实, 是否被篡改过, 甚至可以用来作为校正其母本的真实版本或可靠版本, 从而成为真实可信的凭证, 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档案。

正如报告中所讲“用根本性手段确保数字档案不但在今天安全, 而且在几十年、几百年后还可读取, 确保把今天的数字记忆传给未来, 是各国档案工作者的天然历史责任。解决这个问题, 需要的并不仅仅只是技术, 更需要长远的历史眼光和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如果我们明知数字档案有各种与生俱来的致命缺点而不去采取根本性的手段去克服, 那就是一种短视, 是一种冒险, 是对我们神圣职责的亵渎。这根本违背人类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我们没有权力去作这样的巨大冒险!

从财政的角度看, 数字档案异质转换要花费相当的财力与人力, 但与确保数字档案真实、长久地保存, 为人类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提供借鉴相比, 我们无疑是值得的。

从技术的角度看, 数字档案的载体寿命可以长达几十年甚至几百年, 但是, 从过去的实践看, 几十年、几百年后, 能够读取今天数字档案的那些设备或软件却可能早已消失了, 这些数字档案便也无法读取了。类似事件, 在过去的录音档案、录像档案上曾经发生过, 在早期的数字档案上也曾经发生过。因为当年与之匹配的设备与软件的消失而无法读取其信息。其他国家也发生过类似的悲剧, 这些教训足以让我们明智起来和清醒过来。当前, 我们应该重点解决以下问题:

1.提高档案管理者的理论素质和知识更新;

2. 努力做好数字档案安全技术的研发与创新;

3. 多方筹措资金, 在数字安全方面加大投资力度。

随着技术的进步, 数字档案的各种致命缺点终将会被一一克服, 努力攻克各种技术难关, 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职责, 为人类文明做出贡献!

摘要:在信息时代, 网络环境下数字档案信息安全至关重要, 如何保障数字档案信息的安全, 已经成为摆在档案工作者面前的重要问题。建立健全档案信息网络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建立完善数字档案的管理制度、提高档案工作者的思想认识。文章就根据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在国际档案圆桌会议上的专题发言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网络环境,档案信息,思想认识

参考文献

[1]宋晓红.关于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的探讨[J].办公室业务, 2012 (10) .

在中心组学习会上的发言 篇3

大家好!我诚挚欢迎各位参加2008年亚欧会议终身学习论坛。我谨代表中国教育部,向与会的专家学者致以诚挚的问候!

亚欧会议终身学习论坛首次在中国举办,是北大和中国学术界的殊荣,我认为此时此地是举办这次论坛最好的选择。

我相信,这次大会一定能够为政策的制定及实施作出重要的贡献。首先,本次会议吸引了来自亚欧两大洲的专家学者,大家都关心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的议题,对一些问题持有相似的观点,都认为应该尽快将其列入学术和政策议程。尤其在当前,两地区都遭受到近期的经济衰退影响以及环境变化、食物安全等问题的困扰,当务之急是分享大家在终身教育领域的知识和见解,齐心协力找到共同的解决途径。

其次,本次会议着重强调了投资终身教育的重要性,指出学习和合作是解决全球问题的基本手段。会议由北京大学主办,继承了以往会议的精神,并进一步将终身学习纳入全球问题的解决方案之中。

第三,亚欧是唯一两个相连的大陆,同时也是人口最多的两个洲。我们既有差异,又相互补充,这种差异和互补为教育和学习方面的合作提供了基础。这次会议就是为了实现这种互补性的战略合作。

第四,中国正在制订2020年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1993年制定的《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大纲》,作为中国教育政策的核心推动并最终实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和高校的发展。当前,中国政府正在研究制订政策大纲。在制订过程中,如何理解国民教育系统以及终身教育是其中的挑战之一。这次会议就是为了让大家大致了解计划的框架,并就这个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今天我的讲话包括以下几点:首先,我要谈谈讨论终身教育的紧迫性;其次,对中国的实际情况和主要问题进行总结;再次,提出支持终身教育的政策框架;最后,探讨一下亚欧合作问题。

一、探讨终身教育的急迫性

首先,我将从以下三个现象开始,简单分析一下解决终身教育问题的重要性。

第一,大部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正在经历全球化,这使得知识在不同的国家之间流动,各国都感受到了培养高技术劳动力的责任。全球竞争力代替了基本识字能力,成为了个人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基础。然而,全球化必须同时是人本的,必须考虑到人民的生活水平。对社会福利和全球竞争的关注为建立终身学习的和谐社会提供了舞台。

第二,知识经济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这种根本的经济结构变化产生了对高素质劳动力的巨大需求。知识社会的特征在于对具有不同知识、技术水平的劳动力都有需求。也就是说,所有的人,包括熟练的和非熟练的劳动力都必须加入到终身学习中来,因为知识会随着时间老化。随着知识贬值和技术创新,甚至连学位也是有期限的。这些都使得继续教育成为知识社会中新的社会规范。

第三,终身教育发展是随着全纳教育而开始的。终身教育和全纳教育就像一个人的两条腿,前者推动个人加入到继续教育的项目中,后者将弱势群体纳入这些学习活动中。这一推拉机制推动我们进入学习型社会。实际上,终身教育正从供给驱动为主转向需求驱动为主。在这一过程中,终身教育的公共供给保证了教育中的社会公平和凝聚力。同时,全纳教育保证了被排除在正式教育系统之外的人的学习机会,如进城务工人员、下岗职工和有培训需求的弱势群体。然而,终身教育和全纳教育的结合并不是中国独有的现象。许多欧洲国家同样也面临新移民潮带来的严峻挑战。将全纳教育加入到终身教育政策框架之中,意味着政府应该向移民及其家庭提供接受教育的机会。随着全球化、知识经济以及终身教育和全纳教育的结合,我们正进入学习型社会的新纪元。然而,这些还不足以保证终身教育的实现,对于工作的需求和更高的生活质量的追求才是推动终身教育实现的根本动力。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科技的发展带来了全球化,而全球化加速了科技创新,使得科技升级的周期越来越短,企业和产业的周期也缩短了。人类有史以来首次进入了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这种不确定性促使专业人员以及非熟练劳动力面对不断的训练和再训练的需求。也就是说,一次性的学习模式已经过时了,取而代之的是终身学习的模式。一个人需要不断参加正式和非正式的培训,以保住自己的工作。学位和文凭已经无法保证稳定的工作和终身雇佣。所以,我们的社会正逐渐从局限在学校场所的正式教育的国民教育体系转向可发生在任何场合的正式和非正式教育相结合的新型终身教育体系。当终身教育体系替代了现在的国民教育体系时,受教育的机会应该覆盖到之前被排除在正式教育之外的群体。这种做法能使公平、社会凝聚力和自由选择重新回归我们的教育体系。

二、中国的实践和问题

现在,让我们从宏观背景分析转向对中国的政策和实践的具体讨论。我将简单回顾一下中国政府在推动终身学习过程中的成就。

1. 成就

第一,为了回应信息化社会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中国政府已经推行了一系列支持终身教育的政策。这些政策体现在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大纲》、1995年《教育法》以及党的十六大报告当中。

第二,终身教育的立法正在逐渐改善。终身教育立法从过去零散的规章制度和政策建议到现在变得更加系统化。例如,2005年福建省通过了《福建省终身教育条例》。另外,2007年《全国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纲要》也着重指出了终身教育立法的重要性。

第三,中国政府对终身教育发展提供财政支持。近年来,政府增加了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对进城务工人员继续教育等领域的投入,为支持终身教育铺平了道路。

第四,围绕着终身教育理论和政策分析的终身教育制度构建正在进行中。例如,2007年,中国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会建立了终身教育工作委员会。这个委员会是一个全国性的学术联合会,主要功能是推动终身学习的研究和实施。

2. 亚欧经验

在讨论中国教育问题之前,我想先比较一下亚欧的经验。我认为可以总结如下。

首先,亚欧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亚洲许多社会经济衡量方法,如人均GDP,中学和高等教育入学率等与欧洲存在差别。

其次,亚洲是世界发展最快的地区,庞大的人口使得地区经济发展非常有活力。同时,亚洲各国之间也存在巨大的差别,社会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不平衡。日本和韩国是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而中国则是社会主义国家。

最后,我想强调一下两地的文化、宗教和历史差异。大部分亚洲国家都经历过被殖民的历史,而欧洲国家则没有。另外,欧洲国家的宗教信仰比较相似,对耶稣的信仰使欧洲的宗教信仰成为一体;而亚洲的佛教、印度教、孔教、道教以及其他宗教信仰之间就没有共同基础。多样化需要更高程度的交流。

3. 中国面临的问题

虽然我们国家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中国教育仍旧面临一些问题。中国是一个仍处在工业化和后工业化过程中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迅速,但是政府给教育的预算却很有限。通过30年的努力,中国已经普及了义务教育。现在的挑战是巩固全民教育的成果,推动少数民族和弱势群体教育的发展。在高等教育阶段,主要的问题是提高教育质量,鼓励创新。党的十七大将职业教育和培训作为国民发展的首要任务之一。从那时起,中国政府已经出台了很多政策支持职业教育制度建设以及对职业教育学生提供财政支持。

由于中国刚刚普及基础教育,进入大众高等教育阶段,有些人建议未来的首要任务是加强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而不是转而着重于终身教育。也就是说,中国很需要一部《终身教育法》来指导终身教育政策的实施和评价,以及解决这一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所以,中国学者和决策者十分希望能够向亚欧同行们学习。

三、支持终身学习的框架

1. 五项政策选择

为了提供支持终身学习的框架,中国能够做些什么?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下我个人的看法。我认为未来的政策制定应该考虑以下几个选择。

第一,加强公众对终身学习的认识。发动社会公众加入到推动终身教育发展中来是非常重要的。就像之前所说,政府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政府要成为社会改革的领导力量,就应该通过将教育摆到优先位置以体现对终身教育的重视,就应该将人力资源作为21世纪国家发展的关键资源,就应该抓住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另外,政府应该具有进行终身教育创新的意愿。最后,政府应该促成所有利益相关者达成共识,支持建立一个教育机会均等的学习型社会。

第二,制定教育总体规划。这个规划应该将各级教育统筹协调成为一体,将终身教育的观念融合到现有的学校体系中去。这种整合应该是一种无缝的接合,而不是形成一个平行的系统,使得终身教育系统成为正规学校系统的竞争者。这正是我所讲的将终身教育与全纳教育相融合,通过终身教育来重新改组现存的教育资源,使其覆盖教育系统的边缘。

第三,未来的政策还应该解决终身教育的法律支持问题。我们不仅要关注终身教育立法,还应该关注贯彻执行法律。和谐社会是关注教育公平的社会,其基础是学习型的社会。实际上,终身教育和全纳教育是建立学习型社会的支柱,是和谐社会的基石。所以,法律的支持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法律能够为终身教育的创造和政策制定建立起推拉机制,包括建立正式和非正式教育的强制标准、资格认证标准以及教育效果评估标准。最重要的是,法律必须注重对终身教育的财政支持,包括财政来源、各利益相关者的责任,以及资源分配机制。最后,法律只有坚决贯彻执行才能够树立权威。为保障所有人接受终身教育的机会,我们应该建立更多相应的执法机制。

第四,另外一个支持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因素是财政。虽然动员各种社会资源投资教育非常重要,但现阶段还是应该主要由政府来提供教育机会。利益相关者也应该通过各种方法分担政府的负担,如税收、捐赠等。财政和税收政策尤其应起到刺激社会投资终身教育的作用。美国的教育所得税减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通过减免个人投资和捐赠于教育的税费,政府鼓励市民积极加入到分担终身教育费用的行列中。成本分担的合理性和正当性在于它有助于人力资本的积累、就业能力和生产力的提高以及健康和生活水平的改进。

然而,是否有足够的资源投资于终身教育?根据我的观察来看,通过税收政策,可以促使社会消费向提高生产力从而增加终身教育资源可得性的方向发展。例如,社会上有很多不合理的消费方式,如奢侈品消费和过度消费,这些浪费掉的社会资源都应该被用于投资教育部门。

另外一个可能性就是开发闲置的社会资源,如将全国各地的孔庙作为终身学习或者社区活动的场所,这样,许多处于社会边缘的群体就能够相互交流并加入到文化或者职业训练中来。

第五,我想谈一谈终身教育中的激励机制和社会认同问题。终身教育可以作为学位教育和证书教育,以及正式教育和非正式教育的过渡。它可发挥“高速路交汇点”的功用。一方面,通过学分转换鼓励正式教育和非正式教育机构之间的流动,终身教育可以打开通向各种教育系统的道路。例如,职高的毕业生能够进入四年制的大学,普通大学毕业生能够进入社区学院接受职业培训。另一方面,在一个更加开放和流动性更强的社会,通过对地位较低但是有更多的发展潜力和流动性工作的认证,终身教育能够使得僵化的职业地位变得更加灵活。也就是说,在未来,一个人的社会经济地位不应该由他们所得到的学位或者他们毕业的学校来决定,而应该与一个人的终身学习活动联系起来。通过在终身教育活动中引入激励措施和社会认证机制,我们可以实现“全民终身学习”的设想。

2. 指导方针和政策制定

所有上述五项政策建议——政治意愿和共识的建立、教育的总体规划、立法和贯彻执行、政府和社会共同参与的财政支持、引入激励和认证机制,都强调了终身教育政策制定的两个基本原则。

首先,终身教育的支持框架应当是符合本国国情的。我要强调,在借鉴其他地区经验政策的时候,必须认识到地区差异,这是非常重要的。以亚欧的政策为例,正如之前提到的,亚洲是个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迅速的大陆,亚洲各国之间无论是在经济发展、宗教信仰还是地理环境上,都有着巨大的差别。欧洲的国家很大程度上是同质的。这使得我们不可能建立两个完全相同的终身教育体系。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对学习怎样进行政策制定非常重要。

其次,由于政策必须适应当地实际条件,我们不能生搬硬套他国经验。考虑到两个国家之间的差别,政策嫁接是更好的选择。嫁接是在彻底了解双方国家的国情之后有选择性地采用最好的策略。由于亚欧很多国家都已经发展了自己的终身教育政策,相互借鉴是可能的。

四、亚欧合作

在讲话的最后,我要回到这次会议的主题,那就是亚欧的合作。据我看,两个地区的合作还存在着很大的空间。

在国家和地区的层面上,需要进一步加强沟通和人员交换。而且,如果合作建立在具体项目基础上,就更容易开展。对于政策选择,共同的活动可以在已建立的项目平台上进行,如欧洲的伊拉斯谟计划和苏格拉底计划。我们同样可以开展新的合作提议。

我也相信定期的会议,如亚欧会议终身教育论坛,为有效的交流和合作做出了很好的榜样。毫无疑问,大家都能够从国际和本国的视角,对现存的理论、政策和实践进行回顾和交流,并从中获益。最后,我希望这次会议能够圆满实现目标,成为将来跨区域合作发展的新起点!

谢谢大家!

在省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上的发言 篇4

中央8号文件下发后,我们即召开常委会组织市四套班子及有关部门进行了初步的学习贯彻。我们总的体会是:一要认清大形势,认清经济回升向好的势头还不稳定、不巩固、不平衡,认清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压力日益加大的严峻形势;二要把握总要求,就是“四个必须”、“六个更加注重”;三要用足好政策,包括这次省委、省政

府即将出台的18条;四要干好自己事,也就是按照省委、省政府总体部署,努力扩大“三大需求”、千方百计促进经济增长,确保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并为实现更长时期、更高水平、能够适应更强竞争的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此,市委、市政府就近期工作排出了30项重点,并明确了牵头人和责任单位,其中在“保增长”这个首要任务上,主要着力点就是围绕扩大“三大需求”来展开。

一、坚持不懈增加有效投入,努力发挥投资对增长的主力作用

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驾马车,对黄山发展来说这是最主要的动力、潜力,但目前力道不够。1~7月份,我市完成投资总额尽管位居全省第八,但增速却不尽如人意,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这有我们工作上的原因,也有现有企业扩张能力弱、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接续少、工业招商大项目缺等原因。贯彻中央8号文件,当务之急、要中之要就是坚持以规划带项目、以项目融资金、以招商兴产业、以投资促增长,更加扎实开展“重大项目建设年”活动,千方百计扩大投资,不留发展缺口,不拖全省后腿,确保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以上、投资总额超过330亿元。

第一抓好规划。规划的领先是最大的领先,规划的失误是最大的失误。高品位的黄山资源,高定位的发展要求,尤其需要与之相适应的高水平的规划;三条高铁即将建设所带来的全新时空,需要对现有规划进行相应调整、深化;一些重点区域和重要节点缺乏规划,需要制定并付诸实施;原有一些规划深度不够、操作性不强,也需要修订和完善。再加上其他原因,今年以来我市少上、慢上项目30个,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投资增长。因此,抓紧编制和完善相关规划是我们当前的重要任务。今、明两年,我们将修订、完善和编制包括市域南部城镇群规划、四县总体规划(修编)等覆盖市、区县和乡镇的总体规划,市新火车站前广场区域规划、南部城镇群综合交通规划等近期重点建设节点规划,市经济开发区总规调整、自驾车游总体规划等城乡发展专项规划,省级及省级以上历史文化名镇(村)保护和开发利用规划、城乡特色风貌规划等城乡风貌整治规划在内的35项规划,今年力争完成31项,明年完成4项。这些规划一旦付诸实施,将会有利于形成“战略引导规划、规划牵引项目”的良性机制,从而有力有序地推动全市的投资和建设。

第二抓好项目。当前我们的重点就是着力抓好155个省“861”项目和548个投资超1000万元的市“十大工程”项目。续建推进一批,强化对黄山机场改造等477个在建项目的协调调度服务,力争完成更多的工作量。开工新建一批,确保后四个月再有55个项目开工,特别是全力争取三条高铁年内在我市举行开工仪式。竣工投产一批,在抓好沿浦金属等20个已竣工项目运营投产的同时,着力加快赛力特电源等76个项目建设,确保年底全部竣工。对接争取一批,争取月潭水利枢纽、“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与开发利用等一批重大项目列入国家投资计划。谋划储备一批,目前我们初步谋划了五大类投资额千万元以上项目1097个、总投资2506亿元,但总体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深度还不够,达到可研报告和项目建议书程度的项目只有147个、投资431亿元,仅占13.4%、17.2%;结构还不优,工业类项目只有223个、投资261.4亿元,仅占20.3%、10.4%;工作还不实,停留在简介和概念阶段的项目有940个、投资2017.3亿元,占了85.7%、80.5%。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强化项目编制工作,增加项目前期工作经费,“四区建设”和“四大体系”构建,继续谋划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争取更多的储备项目拿得出、对得准、列得上。

第三抓好招商。我市项目70%以上来自招商,投资70%以上来自引进,引进70%以上来自长三角。“三个70%”的现状,决定着招商引资对黄山来说,是第一抓手。我们的路径是从五个方面着力:一是资源招商。重点推出茶叶、茶干、茶油、啤酒、矿泉水、枇杷、蚕桑和盆景、徽州“四雕”、祁瓷、矿产等30个特色优势资源项目,有针对性引进一批目标客户。二是以商招商。依托浙江、温州、福建三个商会,并在1200家外来企业中重点选择100家有规模、有实力、有影响的企业,通过优质服务和政策激励,鼓励他们增资扩股、引进更多的上下游项目。

三是地块招商。围绕市中心城区、市经济开发区、新安江沿岸、太平湖周边4个重点地区以及西递、宏村、呈坎、潜口、唐模、棠樾、雄村、东黄山等8个重要节点,推出68个优质地块项目,力争实现项目选择最优化、土地收益最大化。四是园区招商。立足十大园区特别是其中的八大工业园区,按照“三个集中”和“三个围绕、一个不上”的原则,力争在新型包装材料、绿

色食品精深加工、机械电子、生物医药、茧丝绸服装、新型精细化工等六大产业上再引进200个以上项目,实现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五是瞄准大企业招商。紧紧盯住国内外500强企业和拟与我省建立全方位合作关系的136家中央企业,了解动向、明确取向、把握对接方向,力争有一批企业落户我市投资发展。同时,建好全市互通共享的客商信息库、在谈项目库、推介项目库和招商信息网“三库一网”,把招商基础工作夯得更实,以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第四抓好机制。我们重点是建立并完善七个方面的项目工作机制。生成机制,我们每年将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项目前期工作,谋划编制一批重大项目,努力做到可报可批可建的程度,实现项目的梯次推进和滚动发展。责任机制,实行“一个项目、一位领导、一套班子、一份责任”,特别是对33位市级领导牵头联系的138个项目,抓好责任分解,落实到具体单位、具体人头。协调机制,联系项目的市级领导和责任单位逐月、逐季开展调度,对招商引资项目每周一会审,形成各方协调配合的工作格局。服务机制,全市各级各部门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优化服务流程,为项目建设营造良好环境、创造良好条件、提供良好服务。督查机制,对重点项目、招商引资项目每旬一督查,定期和不定期组织明察暗访,实施全程监督。通报机制,对重点项目、招商引资项目每月一通报,强化工作推进,促进项目实施。考评机制,把“十大工程”项目建设纳入区县和市直部门目标管理考核范畴,安排1000万元奖励和推动“十大工程”项目建设。

总的来说,在扩大投资问题上,我们主要是坚持以上所说的规划、项目、招商(也包括融资)、机制“四位一体”,去推动投资、扩大投资,进而实现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相互促进、实现在应对危机中加快国民经济转型升级。

二、坚持不懈发展旅游经济,努力发挥消费对增长的拉动作用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二驾马车,但对黄山来说,这驾马车主要是外向的、外在的,主要是靠吸引境内外游客所形成的旅游消费来实现。1~7月份,全市共接待游客1111.2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89.1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42%、31%,其中,接待入境游客40.47万人次,增长7.6%;创汇1.17亿美元,实现了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国内游快速增长、入境游恢复增长。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黄山旅游发展的一系列战略部署,牢牢把握我国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后消费结构升级的重要趋势和国际旅游业发展的一般规律,立足得天独厚的山水、文化、生态、物产、区位、品牌优势,充分发挥纪念小平同志“黄山谈话”30周年系列活动的政治效应和后续效应,以争取设立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为动力,以加快建设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为契机,既立足当前又从战略上谋划好黄山旅游业的大发展,大力推进“五大转变”,明确“十个着力方向”:一是打造精品景区景点,主要是抓好国家5a级景区黄山风景区和以西递·宏村为代表的19处4a级景区,充分发挥它们的龙头带动作用。二是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主要是推进旅游综合开发提升工程91个重点项目。三是开展旅游整体营销,主要是继续推进旅游营销“三进”工作,优化配置节庆赛事活动。四是打造旅游新型业态,主要是打造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文化体验、康体养生、节庆赛事、商务会议6大新型业态。五是推进文旅深度结合,主要是加快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徽文化艺术长廊、特色文化创意园等一批重大文化项目建设,促使文化渗透旅游、旅游彰显文化。六是大力开发旅游商品,主要是开发旅游工艺品、旅游纪念品、旅游用品、旅游食品等“四大类”1000多个品种的旅游商品。七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主要是围绕“一圈、一片、一带”,推进中法徽州乡村旅游合作示范项目11个片区、36个主题村落差异性开发。八是加快旅游区域联动,主要是加快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建设,策应上海世博会,利用泛长三角“15+1”旅游合作平台,加强与周边城市合作。九是整治优化旅游环境,主要是深化“四大整治”活动,提升旅游发展软硬件条件。十是扩大旅游对外开放,主要是发挥黄山口岸综合功能,提供境外游客金融便利,提升黄山旅游外向度,以积极寻求黄山旅游超常规发展、突破性增长,不断强化黄山旅游的新优势和竞争力。

现代国际旅游城市的战略定位、五个转变的行进路线、十个方面的主要着力点,将可能构成黄山旅游一个时期内的基本工作格局。具体到今年后四个月,我们将主要做好八件事:一是继续总结推广“结对子”、“召开产品对接会”和“发展营销代理人”等“三进”营销模式,在上半年开展40场、进入176个社区、高校和企业进行营销的基础上,再前往北京、上海、天津、浙江、江苏、广东等地100个社区、高校和企业开展营销活动,撬动周末、“十一”黄金周和冬游等重点时段市场。二是再推出50家星级农家乐、20个旅游示范村、20家特色乡村酒店。三是积极主动联合省内兄弟市,推出精品旅游线路,策划整体系列活动,抓好重点客源市场旅游促销;同时积极配合省直有关部门做好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四是在上半年成功举办一系列节庆赛事的基础上,办好黄山国际健走节、徽州古城民俗文化节、黄山国际登山节和祁门国际红茶节等5项节庆赛事活动。五是确保91个休闲类、文化类、体验类、商务类、养生类的旅游项目当年完成投资50.31亿元。六是加紧做好口岸正式开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力争明年3月底前完成省级验收和国家级验收,历经10多年持续努力,今年8月14日国务院已正式批复同意黄山航空口岸扩大对外籍飞机开放,这对黄山来说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一件事,但必须在验收合格后再对外公布。加紧软硬件建设,以期尽快顺利通过验收。与此同时我们还将在今年8月底恢复至韩国、香港的直航包机,做好今年10月至明年3月的临时直航包机申报工作。七是创新开发特色产品,重点扶持20家骨干旅游商品生产企业,打造20个拳头品牌产品。八是加强旅游服务标准化、信息化和从业人员队伍建设,强力推动服务配套、服务规范、服务质量的新突破。力争全年旅游总接待人次在全省率先突破2000万、旅游总收入达到166亿元。

三、坚持不懈扩大对外贸易,努力发挥出口对增长的推动作用

净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三驾马车,但对黄山来说,这驾马车目前还太小、力量也还太弱,但我们觉得也不能因其块头小而有所忽视,发展总是有个过程。黄山外贸块头小,但增长较快(1~7月份,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1.17亿美元,同比增长27.9%、居全省第3位)。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利用好中央和省里的各项外贸促进政策,更加注重培植特色产业,更加注重培育出口品牌,加更注重加快出口基地建设,力争今年乃至今后几年我市进出口总额均能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一是培植特色产业。大力扶持农产品、纺织服装、精细化工和机电等有基础、有特色、有优势的四个重点出口产业,力争今年分别实现进出口4000万、6000万、7000万和2800万美元,力争出口超千万美元的企业达到6家、出口超500万美元的产品达到7种。二是打造品牌基地。结合八大优势产业规划的实施,积极推动出口企业和重要基地的规模化生产和标准化认证,积极争创“嵊峰”服装、“新安源”茶叶等5个出口名牌产品,培育和壮大休宁县茶叶和徽州区服装2个规模化出口基地。三是开拓国际市场。引导企业积极参加国际和地区性知名展会,鼓励企业“走出去”设立营销网点和开展网上贸易,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同时,大力拓展非洲、澳洲、东欧、南美等新兴市场。四是用好外贸政策。全力争取落实好国家和省今年出台的9个方面外贸优惠政策,尽快制定我市促进外贸发展的政策措施,真正把各项优惠政策转化为外贸出口实绩,力争进出口总额达到3亿美元、增长50%以上。

各位领导,黄山在过去打下的良好基础上正处于加快建设的关键时期,更是处在充满挑战、负重前行的困难时期,最需要的是齐心协力、埋头苦干,最需要的是继续得到各位领导和方方面面一如既往的关心、指导和支持。我们决心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的各项部署,切实抓好年内后几个月工作,以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异成绩向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努力为全省“抓三保、赶两湖、超万亿”做出我们自己的贡献!

在中心组学习会上的发言 篇5

一、充分认识发展文化产业的重大意义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重视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重要作用,使文化在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进步中做出积极的贡献,从而真正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最终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党的十六大提出,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要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强文化建设和发展文化产业,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泸西生态文化旅游强县,加快全面建设泸西小康社会进程的战略需要。

文化产业是国际经济学界公认的朝阳产业。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文化产业也正在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兴支柱产业,并将日益显示出它在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经济发展的经验来看,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民生活走向小康阶段时,社会对文化的需求会急速增长。目前,泸西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是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一方面,国家非常重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出台了很多支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云南省提出了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战略目标,红河州则力图建设民族文化大州;另一方面,随着我县及周边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在文化方面的消费支出比例越来越大,对文化生活的需求迅速增长,一个非常广阔的文化消费市场正在形成。这是我县面临的一次新的重大发展机遇,如果能够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及时认识和充分把握这个历史机遇,就能够抢占发展先机,分享文化消费这个跨世纪的新型超级市场。县委九届四次全会提出建设生态文化旅游强县,县委十届二次全会强调要大力发展有泸西特色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最近县委、县人民政府又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繁荣文化艺术的实施意见》。充分体现了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抢抓机遇的战略眼光。

经济的繁荣为文化发展提供物质支持,而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高度发展又反过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现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良性互动,是一个具有拉动整个县域经济发展意义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我们必须紧紧抓住经济与文化加速融合的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思路,放开手脚,加快发展泸西的文化产业,使之成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提高县域经济综合实力。

二、推进文化创新,做大做强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作为一种创意产业,创新性、创意性是其最主要的动态特征。产业的整合与发展必须拥有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而且文化产业的本质是文化的产业化,文化产业必须时刻运用已拥有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去应对千变万化的市场,去实现经济效益。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创新来谋求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⒈大力推进观念创新,强化产业意识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首要条件和重要前提。首先,要把对文化的理解从狭隘和片面的观念中解放出来。长期以来,由于行政体系的分割,对文化的理解局限于文学艺术,或者由文化部门主管的戏曲歌舞。这种理解显然是片面的。它不仅肢解了文化的丰富内涵,同时也损害了文化对经济社会所产生的积极作用。要充分认识和发现文化在物质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中所产生的能动作用,认识文化不仅仅是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还是整个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对民族精神的培育与弘扬,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确立,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教育水平对人的素质的提高以及对生产力的推动,文化自身所创造的经济价值和发挥的意识形态作用等等。其次,要充分认识文化除了具有事业的意义外,还具有产业的性质。据相关资料统计,家最富有的美国产业中有家是文化产业,美国的视听产品已成为仅次于航空航天的主要换汇产品(其音像也居于出口贸易的第二位),日本的娱乐业产值仅次于汽车工业。也有许多西方学者认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领头羊不再是制造业,而是文化产业。长期以来,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指导下,文化与经济、文化与商品、文化与消费、文化与市场严重分离,人们更多注重的是文化的意识形态作用,而忽视了文化的经济功能;重视文化的政治效益和社会效益,忽视或不讲其经济效益,叫好不叫座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旧的文化发展观念和模式,随着国际大文化发展的趋势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已越来越显示出不适应。我们必须准确把握文化的产业属性,强化产业意识,将文化与现实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加强对文化产业发展规律的研究,改变过去单一的发展模式,在保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前提下,努力实现其经济效益,通过经济效益的不断实现和不断扩大,增强文化的发展实力。而且,我县文化资源原生态分散存在的现实,也迫切需要我们强化产业意识,用产业链将其串连起来、推向市场,发挥对经济社会的强大推动作用。第三,要充分认识文化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文化与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意义。在知识经济到来的今天,文化就是一种经济、文化就是明天的经济。文化产业是以精神产品为基础的产业,对自然资源、环境不构成威胁甚至不造成消耗,并且,文化产品价值还具有增值效应,如果开发得当,往往可以产生很大的投入产出比,文化产业是具有极大可持续性发展潜力的产业。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增强发展文化产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大力弘扬和实践埋头苦干、创新实干、率先垂范的泸西精神,努力培植适应县情、符合市场需要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文化产业,不断开创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局面。

⒉大力推进体制创新,消除体制障碍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的关键。目前文化体制上的弊端,核心是文化产品生产游离于市场经济体制之外,突出问题是文化产品脱离实际、脱离生活、脱离群众。要解决和消除这些影响和阻碍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和机制性问题,就必须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首先,要改革现有的管理体制,理顺政府和文化企事业单位之间的关系。政府要切实转变管理职能,改进管理方式,做到三大转变,即从办文化为主向管文化为主转变,从主要管理国办文化事业单位向管理整个文化事业转变,从以行政手段为主管理向以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为主管理转变。也就是从管微观转向管宏观,一管宏观规划,二管制定政策,三管执法监督。同时,要积极引导组建各种文化行业协会,发挥其自主教育、自主管理、自主发展、内引外联促进交流的功能和作用。其次,要实行分类管理。按照文化事业单位的性质划分为公益型、公益经营型和经营型三类来进行分类管理,把其中的经营型文化项目,诸如文艺演出、图书发行、文物管理、电影行业等剥离出来,推行企业化管理,实行企业化运作,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分期分批改造和组建为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主发展的文化企业。把人员招聘、资金筹集、市场开拓和生产经营权全部交给企业。属于党委、政府交予的特殊职能和专项任务,由财政安排专项经费,政府拨款由养人头、养单位变为养项目、养事业。第三,要对投入进行大胆改革。要大胆地让个体私营企业、民营企业、外资等非国有企业进入文化产业领域。除国家明令禁止社会力量进入的领域外,其他的演出市场、图书发行、音像连锁、文化设施建设等领域都要打破所有制限制,全面向社会资本开放,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新格局。政府要积极引导和开发各种社会资本把文化产业作为新的投资热点,在继续鼓励民办教育、民办科技等的同时,大力兴起民办文化的热潮,支持各种社会资本以股份制、民营等形式,兴办影视制作放映、演艺、娱乐、印刷、发行、会展、中介服务等文化企业。第四,要实施整体联动。积极促进文化产业与教育、科技、体育、旅游、信息等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形成新的文化产业发展大格局。在我县,要特别注重抓好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有机结合。借旅游,文化能开拓市场,搞得更活走得更远传承得更广泛;借文化,旅游能增添内涵提升档次涵养商机。民族民间传统艺人要进入旅游业,文化单位和文化企业要进入旅游业,围绕旅游业开发更加丰富、更有品位的文化产品,旅游企业也要研究文化开发文化,实现文化与旅游的互补双赢。

⒊大力推进品牌创新,打造文化精品

实践证明,社会化运作、项目化管理、品牌化推进是发展文化产业的有效途径。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必须增强品牌意识,实施品牌战略,努力推出一批能够代表泸西文化形象、体现泸西文化特色,具有较高品位和水准的文化品牌,形成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实现泸西文化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首先,要大力发掘本土文化,促进本土文化与现代化的有机结合。我县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和自然生态文化丰富深厚、多姿多彩,但远未得到有效的发掘,未能实现与现代化的有机结合,未能发挥出对经济社会的强大推动作用。我们要组织力量对本土文化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充分揭示出本土文化的博大精深及其独特魅力,发掘出本土文化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特质和优势,找到本土文化与现代化水乳交融、交相辉映、相得益彰的结合点、突破口和渗透层。在此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让本土文化得到充分体现,营造本土文化浓郁的氛围。通过城市建设、旅游发展等多种渠道和形式,努力把本土文化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中,使本土文化成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灵魂,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巨大的推动力,不断促进人的素质提高和社会的文明进步,塑造泸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崭新形象。其次,要注重培育强势文化活动和强势文化品牌。今年初,省委、省政府组织了云南赴京文化宣传系列活动,成功宣传了云南近年来包括文化产业发展在内的各方面建设成果,引起了上至国家领导人、相关部门领导、专家学者、外国友人,下至普通群众,以及众多新闻媒体的密切关注,在京城刮起了一股强劲的云南文化旋风,打了一场漂亮的宣传文化战役,成为了云南建设民族文化大省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思的活动。为我们组织开展文化宣传活动提供了有益的思考和借鉴,我们要充分认识培育强势文化活动对于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创新组织开展文化活动的思路和方式方法,既要请进来,也要走出去,既要做大本地舞台,也要敢登上外面的大舞台,做到内外结合、内外兼修。通过组织开展诸如阿庐生态文化旅游节等强势文化活动,集中宣传展示我们发展文化产业的成果、优势及资源,努力追求宣传文化活动的轰动效应。同时我们还可以发现,《云南印象》是这次云南赴京文化宣传系列活动的触点、看点、买点、焦点和兴奋点,由此生发出了其他的很多活动和效果。这也再次深刻启示我们,发展文化产业中实施品牌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们要高度重视打造文化精品,带动全局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好民族文化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充分汲取人类一切文明成果,对民族文化中的优秀部分进行加工提升,使文化产品既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从泸西实际出发,应把小白彝羊头鼓舞作为我县发展文化产业的一个龙头项目,或者说是领军项目来进行制作和炒作,做成泸西的一张民族文化名片。在具体工作中,要注意借鉴丽江的大型民族歌舞晚会《丽水金沙》和弥勒《阿细跳月》的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既要努力提升其文化内涵和艺术品位,做成舞台艺术精品,同时也要注意把握和体现群众性、参与性和娱乐性,努力营造传承民族文化的氛围。第三,要着力提高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运用科技成果对传统文化进行包装,借助科技手段提升文化产品形象,打造文化精品,是许多文化产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探索和实践得出的成功经验,也是我们必须认真借鉴和积极尝试的成熟做法。就民族歌舞而言,就是要充分运用现代化的声响、灯光、舞美设计来进行创作,来进行精良的制作,实现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高度统一,营造出极具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震撼力的效果,不断开创民族歌舞新的表现形式。

⒋大力推进人才创新,优化队伍结构

坚持以人为本,文化产业才能赢得消费市场和消费群体。同样,坚持以人才为本,大力推进人才创新,优化从业队伍结构,文化产业的发展才能实现有效的组织、管理、经营和创造。调查表明,缺乏民族文化创作研究人才和现代文化经营管理人才是我们发展文化产业一个很大的制肘,特别是缺少领军人物,使得我们的文化建设始终徘徊在较低的层次和水平上,必须下决心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文化从业人员队伍的建设。要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围绕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三个环节,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律保护人才。其次,要制定和实施文化人才资源开发规划,加大人才尤其是本土化人才的培养工作。着力建设三支队伍,即建设一支政治素质与业务素质较强的民族文化建设管理队伍,建设一支事业心强、具有真才实学的民族文化创作和研究队伍,建设一支善经营、懂管理、遵纪守法的文化企业家队伍。同时要注意做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艺人的发现、命名和扶持发展工作,把他们在传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和促进旅游业发展方面的独特力量和作用集合并发散出来。第三,要制定和实施引进和激励人才的优惠政策,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积极吸引外来的文艺家、文化经纪人前来我州共谋发展。要采取科学合理的办法,重奖贡献突出的文化工作者和文化企业家。要探索和实践运用市场机制合理配置文化人才资源。

在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上的发言范文3篇2

近日,按照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统一安排,我个人集中时间认真学习了习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深入研读了中宣部会同中央台办起草的《台湾问题与国家统一》学习材料。刚才,又认真聆听了两位领导的辅导报告和其他领导的交流发言,很受触动和启发。

在1月2日举行的《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大会上习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内涵丰富、掷地有声,使国人深受鼓舞和振奋,特别是总书记的讲话深刻阐述了新时代祖国和平统一的政策主张,昭示了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大势,既表达了全国人民包括台湾同胞的共同心愿,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提供了指引。总书记在讲话中说到,人之相交,贵在知心,要求全党要践行“两岸一家亲”理念,坚定不移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坚定不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是无法改变、无法阻挡的历史潮流,不管遭遇多少干扰阻碍,我们必须坚定和平统一的自信,坚定祖国必将统一、也必然统一的信心决心,砥砺前行,锐意进取,立足自身职能做好本职工作,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今年1月份,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对新形势下党和国家面临的重大风险挑战进行了系统阐述,为统一思想认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指明了方向,为我们应对风险挑战提供了根本遵循。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把自己职责范围内的风险防控好,把改革发展稳定工作落实好,是每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履行的政治责任。我个人将深入学习领会,准确把握精神实质,积极履行自身职责,把总书记讲话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进一步提升做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一)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是我们党战胜风险挑战的重要思想方法、领导方法、工作方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重大会议上专门强调要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被摆在打好三大攻坚战的首位。今年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主题,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以贯之的忧患意识、始终坚持底线思维的原则理念。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增强忧患意识,保持如履薄冰的危机感,绷紧“防风险”这根弦,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关于重大风险的科学判断和工作要求上来,充分发挥“头雁效应”,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斗争精神,坚持改革创新,勇于担当作为,凝心聚力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有力有效防范化解各种风险挑战。

(二)强化风险意识,锻造过硬本领。“不忽视一个风险,不放过一个隐患”。总书记强调,做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就要强化风险意识。当前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既面临重大历史机遇,也面临不少风险挑战,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挑战依然严峻复杂。要充分认识和全面把握当前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社会、党的建设等领域存在的各种风险及其表现形式、突出特点、变化规律、应对措施和工作着力点,进一步建立健全风险防控机制,切实增强认识风险、发现风险、化解风险的本领,提高风险化解能力,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顽强意志,坚决应对好每一个风险挑战,切实为县域经济高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三)从严管党治党,夯实基层基础。总书记明确指出“四大考验”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四大危险”具有尖锐性和严峻性,明确提出要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要牢记管党治党的首要责任,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持之以恒地把全面从严治党一抓到底,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对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决执行、落实落细,狠抓纪律作风建设,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之以恒正风肃纪,进一步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为应对好每一场重大风险挑战提供坚强保证。

(四)扛起政治责任,勇于担当作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职责,必须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作为政法机关,要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在防控风险上冲锋在前、勇于担当,切实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保好驾护好航,特别是今年将紧紧围绕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这一主线,全力履行好保稳定、护安全、促和谐的神圣职责,自觉将中央、省市县委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决策部署落实到政法工作中,找准防范化解风险与政法工作的结合点,积极作为,精准发力,进一步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扎实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专项行动,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统筹抓好立体防控体系构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公共安全管控等源头治理各项工作,坚决实现中央提出的“五个坚决防止”总目标,以实干实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在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上的发言范文3篇3

在中心组学习会上的发言 篇6

这次学习交流会,非常必要,也非常及时,达到了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互相提高的目的。听了大家的交流发言,我很受启发,也很受益。下面,结合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谈几点学习体会,供大家参考。

一方面,对新党章要做到真学真懂。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面对新党章新内容,学习领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的首要政治任务。对于纪检监察部门,要按照“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目标,原原本本地学习,逐字爱句地研读领会,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八大精神上来,统一到落实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上来,统一到深入实施市委战略布局的各项工作任务上来。对于党章新增内容,主要做到四个深刻领会:

一是要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坚定不移地服务发展。把科学发展观写在我们党的旗帜上,是这次党章修改的最大亮点和最突出的历史贡献。同时,充实了党的十六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特别是科学发展观定位的内容。对于我们更加自觉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反腐倡廉建设,进一步树立服务发展、以人为本、制度防腐、科学推进的工作理念,更好地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必将产生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是要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成就的内容,坚-1-

定不移地高举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长期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我们要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确性的认识,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真理性的认识,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尤其是十六大以来反腐倡廉实践经验科学性的认识,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反腐倡廉新的实践。

三是深刻领会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定位,坚定不移解放思想、不断创新。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们要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要求,认真检查我们在观念、能力上还有哪些方面需要进一步提高,在治本抓源各项改革上还有哪些方面需要进一步深化,在推进纪检监察创创新上还有哪些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快,不断把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在某地的生动实践向前推进。

四是深刻领会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坚定不移持续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一道,纳入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深入发展。我们要适应总体布局的变化,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不断把反腐倡廉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之中,切实抓好惩防体系建设,为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部署提供有力保证。

五是深刻领会党的建设总体要求,坚定不移地提高执政

水平。增写的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整体推进党的“五大建设”,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等新内容,体现了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这些重要论述和具体部署,必将指引我们科学判断反腐败斗争形势,正确处理反腐倡廉建设与党的建设的关系,从而能够科学融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把腐败现象遏制到最低程度。

另一方面,对新党章要做到真信真用。党章,是全党必须共同遵守的根本行为规范,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要使新党章新内容真正发挥新生命力,关键在于在行动中维护党章,在实践中贯彻党章。对于纪检监察工作:

一是要更加注重紧扣大局、服务大局。经济发展的大局,无疑建立在良好的发展软环境上。作为发展环境整治的主体力量,纪检监察机关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和表率意识,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凝聚目标,集中力量,进一步增强对全局的了解,深入调研,做到心系全局、胸有全局;进一步增强执行力,优化实践方法,把为大局的服务落实到具体行动上;进一步增强契合度,找准突破口,有效融入大局。

二是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促进和谐。今年,某地八项全国性荣誉,有五项涉及社会民生。既说明我们近年来社会事业取得的丰硕成果,也表明市委市政府一直重视民生工作。因此,纪检监察工作的主线,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

为民。在制定反腐倡廉政策时,要多倾听民声民意,多反映民情民意,准确把握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在开展反腐倡廉时,要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加大专项治理力度,进一步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评价反腐倡廉成效时,要把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成效的唯一标准。

三是要更加注重统筹协调、科学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在战略上总体规划、战术上分步实施,抓住防止谋取非法利益这个重点,着力建立防治商业贿赂长效机制;抓住正确行使权力这个关键,建立健全有效监督权力运行的体制机制;抓住思想道德这个基础,加强面向全党全社会的廉政文化建设;抓住维护群众利益这个根本,防止和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在中心组学习会上的发言 篇7

加工中心加工的零件一般较为复杂,零件在一次装夹后既要粗加工又要精加工,这就要求夹具既要满足定位精度要求,又要承受大的切削力,具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为充分发挥数控加工中心的高精度、高效率、多方向同时加工等特点,在工件加工前,必须正确选择工件定位基准,选择适当的夹具,确定工件在机床工作台上的最佳位置,从而达到提高零件的定位精度,最大限度地减少零件的夹压变形,保证加工精度和高生产效率的目标。

1 工件定位基准的分析与选择

在确定工艺方案前,合理地选择定位基准对保证加工中心的加工精度,提高加工中心的应用效率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工件的定位基准既要保证基准统一的要求,即工件经多次装夹后,其加工表而之间的相互位置的正确性,又要满足加工中心工序集中的特点,即工件一次安装中尽可能完成较多的加工表面。在选择定位基准时要全面考虑各个工位的加工情况,遵循以下6个原则。

a) 尽量选择设计基准作为定位基准;

b) 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不能统一时,应严格控制定位误差保证加工精度;

c) 工件需两次以上装夹加工时,所选基准在一次装夹定位能完成全部关键精度部位的加工;

d) 所选基准要保证完成尽可能多的加工内容;

e) 批量加工时,零件定位基准应尽可能与建立工件坐标系的对刀基准重合;

f) 需要多次装夹时,基准应该前后统一。

2 对加工中心夹具的要求

加工工件的安装一般是通过机床夹具来实现的,由于加工中心的加工特点,对加工中心夹具提出如下要求:

a) 夹紧机构或其他元件不得影响刀具进给,加工部位要敞开。如对有些箱体零件加工,可以利用内部空间来安置夹紧机构,将其加工表面敞开,如图1所示。当在卧式加工中心上对工件的四周进行加工时,若很难安排夹具的定位和夹紧装置,则可以通过减少加工表面来留出安置定位夹紧元件的空间。另外,夹紧机构及其他元件不得影响刀具进给,夹紧元件的空间位置应尽量的低,要求夹持工件后夹具上的组成件(如定位块、压块和螺栓等)不能与刀具运动轨迹发生干涉。用立铣刀铣削零件的六边形如图2所示,若用压板机构压住工件的A面,则压板易与铣刀发生干涉;若夹压B面,就不影响刀具进给。

b) 必须保证最小的夹紧变形。加工中心一般是一次

装夹完成粗、精加工。工件在粗加工时,切削力大,需要的夹紧力也大,但夹紧力又不能过大,否则工件在夹紧力的作用下产生的夹紧变形会使精加工后的精度达不到要求。因此,必须慎重选择夹具的支承点、定位点和夹紧点。如果采用了相应措施仍不能控制工件变形,只能将粗、精加工分开,或者粗、精加工使用不同的夹紧力。

c) 装卸方便,辅助时间短。由于加工中心效率高,装夹工件的辅助时间对加工效率影响较大,所以要求配套夹具在使用中要装卸快捷而方便。零件的装卸要快速、方便、可靠,以缩短数控机床的停顿时间。

d) 夹具应便于与机床工作台面及工件定位面间的定位连接。加工中心的工作台是夹具和工件定位与安装的基础,工作台面上一般都有基准T形槽,转台中心有定位孔、工作台侧面有基准档板等定位元件。固定方式一般用T形螺钉或工作台面上的紧固螺孔,用螺栓和压板压紧夹具或工件。夹具上用于紧固的孔和槽的位置必须与工作台上的T形槽和孔的位置相对应。

e) 夹具应具有尽可能少的元件和较高的刚度。由于零件在加工中心上加工时大都采用工序集中原则,加工的部位较多,同时生产批量较小,零件更换周期短,夹具的标准化、通用化和自动化对加工效率的提高及加工费用的降低有很大影响。因此,加工中心夹具应力求简单,以保证加工精度和提高装夹效率。

f) 条件许可时,可考虑同时装夹几件进行加工。对小型零件或工序不长的零件,可以考虑在工作台上同时装夹几个工件进行加工,以提高加工效率。

3 确定加工工件在机床工作台上的最佳位置

工件安装位置应保证工件在机床各轴的加工行程范围内,并使刀具的长度尽可能缩短,以提高刀具的加工刚性。如在卧式加工中心上加工零件时,由于进行多工位加工,就要考虑工件(包括夹具)在机床工作台上的最佳位置,以确定合理的刀具定位长度。该位置是技术准备过程中通过机床行程,考虑各种干涉情况,优化匹配各部位刀具长度而确定的。如果考虑不周,将会造成机床超程、更换刀具、重新试切而浪费工时,影响加工精度,也增加了出现废品的可能性。

4 加工中心常用夹具选择原则

加工中心夹具选择时,通常需要考虑产品的生产批量、生产效率、品质及经济性等。

a) 在保证加工精度和生产效率的前提下,优先选用通用夹具;

b) 当零件加工批量不大时,应该尽量采用组合夹具、可调式夹具或其他通用夹具,以缩短生产准备时间,节省生产费用;

c) 批量加工可考虑采用简单专用夹具;

d)大批量加工可考虑采用多工位夹具和高效的气压、液压等专用夹具;

e) 采用成组工艺时应使用成组夹具。

由于加工中心加工的工件一般较为复杂,工件在一次装夹后既要粗加工又要精加工,这就要求工件在安装时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正确选择工件定位基准,合理选择加工中心使用的夹具,从而更有地效发挥机床的功能,保证加工精度,提高生产效率。

参考文献

[1]田春霞.数控加工工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在中心组学习会上的发言 篇8

大家下午好!

今天非常高兴,《演艺科技》杂志创刊十周年了。我受杂志社社长劳伟杰先生、主编熊英女士和杂志社全体同仁的委托,代表顾问、编委讲几句。

记得十年前,《演艺设备与科技》准备创刊时,我有幸成为编委。2004年1月,杂志正式出版,2月就在人民大会堂举办了出版座谈会。隆重的庆典仪式,说明主办者有要把刊物办好的决心和毅力,也给了我们编委做好杂志的信心。

《演艺科技》正式出版以来,办刊经验不断丰富,编辑水平不断进步,刊物出版质量也不断提高。以专业性强、装帧精美,成为业内精品,得到了业内人士的广泛认可和喜爱,被大家誉为演艺设备行业第一刊。

作为《演艺科技》的编委,我谈几点感触比较深的方面。

第一,杂志社充分发挥顾问和编委的作用。《演艺科技》自创刊以来,不仅团结了几十位各行各业的专家作为顾问、编委,而且善用专家,请专家策划栏目、撰稿、审稿、推荐稿件;并在办刊思路和发展方向上集思广益,每年都召开顾问、编委年度会议,不断改进栏目和文章,不断拓展业内人士所需的技术深度和广度。这也是《演艺科技》的内容质量一直比较高的主要原因。

第二,杂志的综合性和专业性完美结合。《演艺科技》是行业内的综合性科技期刊,包括了很多专业的栏目,体现了杂志的“杂”。但是每个栏目的文章,都体现了非常高的专业性,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并重。这一点是非常令人欣慰的。

第三,杂志能够抓住时代和行业的热点。《演艺科技》能够及时抓住行业内的热点问题,或者进行专题研讨,或者出版专刊、特刊。组织“剧场建设中值得注意的问题”、“演出场馆的最大声压级”等专题讨论,而且出版了《奥运特刊》、《世博特刊》、《电视照明专刊》,以及《乐器新视野》、《乐器科艺》等四期乐器方面的增刊。

最后,我作为杂志顾问、编委的代表,要表示感谢,今天庆典的主题就有“感恩”这两个字。首先,感谢读者,没有你们的关注,杂志就没有存在的意义;第二,感谢作者,没有你们的辛勤撰稿,杂志就无米下锅;第三,感谢编辑,没有你们的敬业细致,就没有杂志的高品质。

《演艺科技》展现的发展前景,我们都已经看到。我真诚希望,杂志的发展越来越好,实现专业化、多元化、国际化;希望若干个十年后,我们仍然能够借《演艺科技》庆典的平台相聚。

谢谢大家!

上一篇:安全的口号集下一篇:2022年校长致辞 胡传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