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狱罪犯管理系统

2024-05-18

监狱罪犯管理系统(共8篇)

监狱罪犯管理系统 篇1

广东省监狱管理局罪犯分级管理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正确执行刑罚,加强对罪犯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及有关法律规定,结合我省监管工作实际,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实施分级管理,是对罪犯划分不同等级并予以相应的管束和处遇,应用级差效应强化管理的约束、矫治、教育、养成、惩戒和激励功能,调动罪犯的改造极性。

第三条 分级管理的等级划分,主要依据罪犯的服刑时间和改造表现,并结合其犯罪性质和主观恶习程度而确定。第四条 分级管理的适用范围:正在服刑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缓期执行罪犯。

第二章 级别标准

第五条 分级管理划分为四个等级:宽管级、普管级、考察级、严管级。

第六条 罪犯同时具备以下情形,可以定为宽管级。

(一)服刑时间符合以下条件之—的: 过失犯、渎职犯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以上;

原判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

原判五年以上至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执行原判刑期五分之三以上; 原判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执行原判刑期三分之二以上;

原判无期徒刑、死刑缓期执行,从减为有期徒刑之日起开始计算,执行有期徒刑三分之二以上;

危害国家安全罪犯、黑社会组织及带黑社会性质罪犯,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以上的罪犯和累犯,原判有期徒刑的,执行原判刑期五分之四以上;原判死刑缓期执行、无期徒刑,从减为有期徒刑之日开始计算,执行有期徒刑五分之四以上。(二)改造表现具备以下条件的:

1.认罪服法;认真遵守监规,服管服教;积极参加政治、文化、技术学习;积极参加劳动;完成生产任务。2.晋级前已接受普级管理六个月以上;

3.晋级前三年内曾经获得减刑奖励或被评为监狱级改造积极分子。4.晋级前两年内没有受过降级处分。

第六条 罪犯同时具备以下情形,可以定为宽管级。(一)服刑时间符合以下条件之—的: 过失犯、渎职犯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以上; 原判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

原判五年以上至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执行原判刑期五分之三以上; 原判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执行原判刑期三分之二以上;

原判无期徒刑、死刑缓期执行,从减为有期徒刑之日起开始计算,执行有期徒刑三分之二以上;

危害国家安全罪犯、黑社会组织及带黑社会性质罪犯,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以上的罪犯和累犯,原判有期徒刑的,执行原判刑期五分之四以上;原判死刑缓期执行、无期徒刑,从减为有期徒刑之日开始计算,执行有期徒刑五分之四以上。(二)改造表现具备以下条件的:

1.认罪服法;认真遵守监规,服管服教;积极参加政治、文化、技术学习;积极参加劳动;完成生产任务。2.晋级前已接受普管级管理六个月以上;

3.晋级前三年内曾经获得减刑奖励或被评为监狱级改造积极分子。4.晋级前两年内没有受过降级处分。

第七条 罪犯同时具备以下情形,应当定为普管级。(一)服刑时间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 原判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入监服刑一年以上; 原判五年以上至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入监服刑一年六个月以上; 原判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入监服刑二年以上;

原判无期徒刑、死刑缓期执行,从减为有期徒刑之日开始计算,服刑一年以上;

危害国家安全罪犯、黑社会组织及带黑社会性质罪犯,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以上的罪犯和累犯,比照上述规定延长一年服刑时间。(二)改造表现具备以下条件的:

1.认罪服法;基本能遵守监规,服从管教;自觉参加政治、文化、技术学习;积极参加劳动,完成生产任务。2.降为考察级、严管级的,重新晋升普管级前接受考察级管理一年以上。第八条 罪犯具有列情形之一,应当定为考察级。(一)入监后未能达到普管级条件的;

(二)严管级罪犯经过三个月以上严管,有悔改表现,解除严管的;(三)监狱“三分”领导小组认为应当定为考察级的其他情况的。第九条 罪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应当定为严管级:(一)凡被记过、禁闭的;(二)考察级罪犯被警告的;

(三)宽管级、普管级罪犯被警告,监狱“三分”领导小组认为应当严管的;

(四)有脱逃、行凶、自杀、哄闹监狱、劫持干警或工人等意向被列为危险分子,监狱“三分”领导小组认为应当严管的;

(五)脱逃捕回的;

(六)假释考验期间或监外执行、保外就医期间有违法行为被收监的。

第三章 级别升降

第十条 罪犯级别的晋升实行渐进制,从低向高逐级晋升。第十—条 罪犯级别的下降,可以逐级或越级下降。

第十二条 罪犯受警告处罚的,由原级别下降一级。认错态度恶劣的,可以降至严管级。受记过、禁闭处罚的,一律降至严管级。

被列为危险分子,监狱“三分”领导小组认为应当降至考察级或严管级的。

第四章 定级审批

第十三条 对罪犯定级,每三个月报批一次。有重大立功表现或有严重抗改违纪行为的,可以随时报批。第十四条 罪犯级别升降,有下列情形之—,由分监区申报,经监区、狱政科审核,报监狱主管管教领导批准:(一)晋入宽管级的;(二)严管级升级的;(三)宽管级降级的;(四)降为严管级的。

第十五条 罪犯级别升降,有下列情形之—,由分监区申报,经监区审核,报狱政科批准:(一)考察级升普管级的;(二)普管级降考察级的。

第五章 级别处遇

第十六条 对不同级别的罪犯,给予相应级别处遇。第十七条 对宽管级罪犯可给予以下处遇:(—)呈报减刑、假释优于其他的级别;(二)符合法定条件和具有较好家庭条件的,准许离监探亲或参加集体外出参观活动;(三)准许从事事务性岗位工作,或特殊岗位劳动;

(四)准许与亲属共餐、同居;通信次数不限;重大节假日或获得减刑后准许与国内直系亲属通亲情电话。第十八条 对普管罪犯可给予以下处遇:(一)呈报减刑、假释优于考察级;

(二)家庭有重大变故确需本人回家处理,一贯改造表现好,确实没有脱逃危险的,准许请假离监回家三至五天;(三)准许从事一定的事务性岗位工作;

(四)一贯改造表现好的,重大节假日准许与国内直系亲属通亲情电话; 第十九条 对考察级罪犯,应当给予以下处遇:(一)符合减刑条件的,给予呈报;

(二)准许每月会见—次,每次不超过三十分钟;(三)不得从事事务性岗位工作,不得从事分散性劳动;(四)不得与亲属共餐、同居。

第二十条 对严管级罪犯,应当给予以下处遇:(一)不予提请减刑、假释;

(二)严管期间不计入首次减刑的起始时间或两次减刑的间隔时间;(三)停止会见、通信、购物。特殊情况的,必须报狱政科批准;

(四)集中关押,实行强化管理、强化教育、强化改造行为规范训练;严格限制活动范围。

第二十一条 普管级和考察级罪犯在获得行政奖励、记功、减刑后,可给予高于本级别待遇的一定的优待处遇。具体规定另行制定。

第六章 级别标记

第二十二条 罪犯应当在左胸前佩戴级别标记牌。各级别标记牌的颜色如下: 宽管级为绿色; 普管级为黄色; 考察级为白色; 严管级为红色。

第二十三条 罪犯级别牌按司法部的式样由省局统一向部局订购、发放;各监狱负责管理和督促检查罪犯佩戴。第二十四条 对不戴、伪造、转借、丢失级别标记牌的罪犯,依照《罪犯考核奖罚规定》给予扣分或行政处罚。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从本省监狱调入的罪犯,应当保持原押监狱评定的级别。从外省监狱调入的罪犯,根据本办法确定级别。

第二十六条 保外就医的罪犯病愈或期满收监的,根据本办法,结合保外就医期间表现确定其级别。提解送回的罪犯,根据刑期的改变和危险程度确定其级别。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的“以上”包含本数。“执行刑期”包括减刑的刑期。加刑的,增加的刑期与原判刑期合并计算,并参照对累犯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八条 女犯监狱和少年犯管教所可以参照本办法制定适合押犯特点的实施细则。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由广东省监狱管理局“三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一九九九年七月一日起施行。过去对罪犯分级管理的有关规定同时废止。原对罪犯划定的等级参照本办法作好衔接和管理工作。

五、罪犯会见、通信的有关规定 1.《监狱法》有关规定 第四十七条 罪犯在服刑期间可以与他人通信,但是来往信件应当经过监狱检查。监狱发现有碍罪犯改造内容的信件,可以扣留。罪犯写给监狱的上级机关和司法机关的信件,不受检查。第四十八条 罪犯在监狱服刑期间,按照规定,可以会见亲属、监护人。第四十九条 罪犯收受物品和钱款,应当经监狱批准、检查。

2.《司法部关于在监狱系统推行狱务公开的实施意见》附件《监狱狱务公开内容》有关规定

(1)罪犯在服刑期间可以与他人通信,来往信件应当经过检查。监狱发现有碍罪犯改造内容的信件,应当予以扣留。罪犯写给监狱上级机关和司法机关的信件,不受检查。

(2)罪犯在服刑期间,按照规定,可以会见亲属、监护人,会见时收受的物品,应当接受检查。(3)罪犯会见时,监狱按照不同的处遇级别,安排相应的会见方式。3.罪犯会见管理有关规定

广东省监狱管理局罪犯会见工作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罪犯会见管理工作,保障罪犯合法权益,调动罪犯改造积极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监狱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罪犯亲属、领事、律师和帮教等会见。

第三条 罪犯会见应坚持依法管理和有利于监管安全、促进罪犯改造的原则。

第二章 会见条件

第四条 罪犯服刑期间,可以会见:

(一)亲属、监护人;

(二)所属国驻华使领馆的外交、领事官员;

(三)受本人委托的律师或亲友;

(四)来监帮教的单位、社会团体人员;

(五)经监狱批准的其他人员。

第五条 罪犯在集训、禁闭、隔离审查、报请死刑复核期间,可以暂停会见。

第六条 罪犯的亲属、监护人,是指因婚姻、血缘和收养形成的社会关系,包括夫、妻,父、母,岳父、母,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养父、母,养子、女,继父、母,继子、女以及兄、弟、姐、妹等。第七条 罪犯的亲属、监护人应持本人身份证或户口簿办理会见手续。

第八条 罪犯每月会见亲属、监护人1次,每次不超过3人,会见时间不超过60分钟。

未成年罪犯每月会见亲属、监护人2次,每次不超过3人,会见时间为60分钟;遇有特殊情况的,会见时间可适当延长。

第九条 罪犯所属国驻华使领馆的外交、领事官员,受委托的律师或亲友,来监帮教的单位、社会团体人员的会见条件,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章 会见办理

第十条 监狱应根据工作实际,合理安排罪犯会见日期,并提前告知会见人员。会见人员应按规定日期到监狱会见。第十一条 罪犯入监时申报、登记的亲属、监护人会见,由会见室审核办理。未申报、登记的亲属、监护人首次会见,由狱政管理部门审批后办理。

第十二条 罪犯的港澳台和外国籍亲属、监护人首次会见,由狱政管理部门审核、分管狱政管理工作的监狱领导审批后办理。再次会见,由狱政管理部门审批后办理。

第十三条 省监狱管理局批准的会见,监狱狱政管理部门凭会见人员出具的省监狱管理局会见批件及个人有效身份证件,按规定办理。

第十四条 受委托的律师或亲友会见,由狱政管理部门审核、分管狱政管理工作的监狱领导审批后办理。

第十五条 帮教单位、社会团体人员会见,应当向监狱提出书面申请,并出具单位、社会团体的介绍信、公函和帮教人员的有效证件,经教育改造部门审查、狱政管理部门审核、分管狱政管理工作的监狱领导审批后办理。第十六条 专教罪犯的会见按专教制度办理。

第十七条 罪犯在集训、禁闭、隔离审查和报请死刑复核期间确需会见,由狱内侦查部门或有关办案部门审查、狱政管理部门审核、分管狱政管理工作的监狱领导审批后办理。

第十八条 会见人员超次数、人数、时间规定会见,或其他人员因工作需要会见,由狱政管理部门审查,分管狱政管理工作的监狱领导审核,监狱长批准后办理。

第十九条 会见人员未按规定时间来监会见,由狱政管理部门审批后办理。第二十条 会见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办理会见:

(一)持无效证件或与所持证件不符的;

(二)未按规定进行审核(批)的;

(三)精神和行为明显异常的;

(四)患严重传染病的;

(五)与罪犯案情有关联有碍罪犯改造的;

(六)携带危险品或其它可能危害监狱安全物品的;

(七)其它不利于罪犯改造的。

第二十一条 因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安全、重大社会政治事件影响以及监狱安全需要等特殊情形,监狱可暂停办理罪犯会见,并做好告知、解释工作。

第四章 会见管理

第二十二条 罪犯会见根据分级处遇相关规定采取不同方式,在监狱会见室进行。监狱应当为会见人员会见罪犯提供必要条件。

罪犯因病重、病危、精神病、严重传染病等不适宜在会见室会见的,可由监狱安排在指定安全场所会见。

第二十三条 会见登记处警察必须认真核对、查验会见人的身份,确认无误的逐一登记,押身份证件,发给《会见通知单》、《会见证》,准予进入会见室。会见结束后,经核实无误的,收回《会见证》并退回所押证件,予以放行。会见人在会见前应将随身携带的物品存入监狱指定的物品存放处。

第二十四条 会见管理警察应根据《会见通知单》、《会见证》安排会见人到相应地点候见,告知会见时间、会见纪律及注意事项等,并通知罪犯所在监区。

第二十五条 监区接到罪犯会见通知后,应在30分钟内将罪犯带到会见室会见,押解罪犯会见的警力安排按有关规定执行。

会见室设在监管区外且没有封闭通道与监管区相连的,罪犯会见往返途中应加戴手铐。

第二十六条 会见的罪犯一律穿囚服,并佩戴分级处遇牌。宽管会见的罪犯应在会见室更衣房更换专用的会见囚服。第二十七条 会见期间,监区应安排一名监区领导或管教干事及若干名警察负责本监区罪犯会见的监听、监视和现场管理等工作。

第二十八条 少数民族罪犯、外国籍罪犯会见时可以使用本民族或本国语言交谈,但应安排翻译人员进行翻译。

第二十九条 会见人员顾送物品仅限于必要的学习用品和适量的御寒衣物,并经会见管理警察检查、登记。

第三十条 需要在会见时顾送药品的,应由罪犯提前向专管警察书面申请,报监狱医院警察医生审核、分管医务工作的医院领导批准。

顾送的药品应有中文或英文使用说明书,经监狱医院警察医生检查后交由专管警察保管。

第三十一条 罪犯与会见人需要在会见时转交信件、物品的,应当提前向会见管理警察申请,报狱政管理部门审批。第三十二条 会见人顾送给罪犯的现金仅限人民币。负责收款的警察应当立即清点、登记入帐,并开具四联单,一联交会见人,一联交罪犯,一联交监狱财务部门,一联存查。第三十三条 罪犯或会见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立

(一)谈论有碍罪犯改造或监管安全内容的;

(二)交谈代理以外事项的;

(三)私自传递信件及现金、通讯工具、毒品、淫秽物品、非法书刊等违禁物品的;

(四)使用隐语、暗语交谈的;

(五)非外国籍罪犯使用外国语交谈的;

(六)大声喧哗或举止不文明的;

(七)未经监狱批准,对会见进行照像、录像、录音的;

(八)不服从会见现场警察管理的;

(九)其它违反法律、法规以及妨碍监狱管理秩序的。

罪犯具有前款所列行为之一的,监狱应按照罪犯考核奖罚规定进行处罚。会见人员具有前款所列行为之一的,6个月内暂停会见;触犯法律的,移交公安机关处理。

第五章 会见室管理

第三十四条 会见室由狱政管理部门负责管理,相关业务部门协助。

第三十五条 会见室应根据工作需要配备相应数量的警察,负责会见验证、登记、咨询、巡查监管和检查、接收顾送物品、现金等工作。

第三十六条 会见室可配备工勤人员负责辅助性事务。工勤人员须统一着装,佩戴工作(上岗)证。严禁安排罪犯在会见室劳动。

第三十七条 会见管理警察应严格执法,规范管理,清正廉洁,热情服务,礼貌待人。第三十八条 会见管理警察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着装不整齐,举止不端正,言语不文明,态度不和蔼;

(二)故意刁难会见人员或随意延长、缩短会见时间;

(三)私自安排他人会见罪犯;

(四)索取、接受与本人工作有利害关系人员的宴请或财物;

(五)其它对监狱形象和改造工作不利的行为。

会见管理警察有前款所列行为,监狱应按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所称“以上”包括本数,“以下”不包括本数。

第四十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广东省监狱管理局罪犯会见管理办法》(粤狱〔2001〕144号)同时废止。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由广东省监狱管理局负责解释。

六、罪犯减刑、假释的有关规定 1.《刑法》有关规定

第七十八条 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有下列重大立功表现之一的,应当减刑:

(一)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的;

(二)检举监狱内外重大犯罪活动,经查证属实的;

(三)有发明创造或者重大技术革新的;

(四)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舍己救人的;

(五)在抗御自然灾害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有突出表现的;

(六)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大贡献的。

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十年。

第七十九条 对于犯罪分子的减刑,由执行机关向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提出减刑建议书。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对确有悔改或者立功事实的,裁定予以减刑。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减刑。第八十条 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裁定减刑之日起计算。

第八十二条 对于犯罪分子的假释,依照本法第七十九条规定的程序进行。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假释。第八十三条 有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没有执行完毕的刑期;无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十年。

假释考验期限,从假释之日起计算。

第八十四条 被宣告假释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二)按照监督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三)遵守监督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四)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监督机关批准。

第八十五条 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由公安机关予以监督,如果没有本法第八十六条规定的情形,假释考验期满,就认为原判刑罚已经执行完毕,并公开予以宣告。

第八十六条 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犯新罪,应当撤销假释,依照本法第七十一条的规定实行数罪并罚。

在假释考验期限内,发现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假释,依照本法第七十条的规定实行数罪并罚。

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公安部门有关假释的监督管理规定的行为,尚未构成新的犯罪的,应当依照法定程序撤销假释,收监执行未执行完毕的刑罚。

2、《刑法》修正案

(八)有关规定及有关司法解释

第四条规定,将刑法第五十条修改为:“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以后,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查证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

“对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可以同时决定对其限制减刑。”

第五条规定,将刑法第六十三条第一款修改为:“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本法规定有数个量刑幅度的,应当在法定量刑幅度的下一个量刑幅度内判处刑罚。”

第六条规定,将刑法第六十五条第一款修改为:“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

第七条规定,将刑法第六十六条修改为:“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任何时候再犯上述任一类罪的,都以累犯论处。”

第十五条规定,将刑法第七十八条第二款修改为:“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下列期限:

(一)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

(二)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十三年;

(三)人民法院依照本法第五十条第二款规定限制减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二十五年,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二十年。”

第十六条规定,将刑法第八十一条修改为:“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

“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 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对犯罪分子决定假释时,应当考虑其假释后对所居住社区的影响。”

第十八条规定,将刑法第八十六条第三款修改为:“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假释的监督管理规定的行为,尚未构成新的犯罪的,应当依照法定程序撤销假释,收监执行未执行完毕的刑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死刑缓期执行限制减刑案件审理程序若干问题的规定》

(2011年4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19次会议通过 2011年4月25日公布 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 法释[2011]8号)

为正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八)》关于死刑缓期执行限制减刑的规定,根据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结合审判实践,现就相关案件审理程序的若干问题规定如下:

第一条 根据刑法第五十条第二款的规定,对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节、人身危险性等情况,可以在作出裁判的同时决定对其限制减刑。

第二条 被告人对第一审人民法院作出的限制减刑判决不服的,可以提出上诉。被告人的辩护人和近亲属,经被告人同意,也可以提出上诉。

第三条 高级人民法院审理或者复核判处死刑缓期执行并限制减刑的案件,认为原判对被告人判处死刑缓期执行适当,但判决限制减刑不当的,应当改判,撤销限制减刑。

第四条 高级人民法院审理判处死刑缓期执行没有限制减刑的上诉案件,认为原判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但应当限制减刑的,不得直接改判,也不得发回重新审判。确有必要限制减刑的,应当在第二审判决、裁定生效后,按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判。

高级人民法院复核判处死刑缓期执行没有限制减刑的案件,认为应当限制减刑的,不得以提高审级等方式对被告人限制减刑。

第五条 高级人民法院审理判处死刑的第二审案件,对被告人改判死刑缓期执行的,如果符合刑法第五十条第二款的规定,可以同时决定对其限制减刑。

高级人民法院复核判处死刑后没有上诉、抗诉的案件,认为应当改判死刑缓期执行并限制减刑的,可以提审或者发回重新审判。

第六条 最高人民法院复核死刑案件,认为对被告人可以判处死刑缓期执行并限制减刑的,应当裁定不予核准,并撤销原判,发回重新审判。

一案中两名以上被告人被判处死刑,最高人民法院复核后,对其中部分被告人改判死刑缓期执行的,如果符合刑法第五十条第二款的规定,可以同时决定对其限制减刑。

第七条 人民法院对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被告人所作的限制减刑决定,应当在判决书主文部分单独作为一项予以宣告。

第八条 死刑缓期执行限制减刑案件审理程序的其他事项,依照刑事诉讼法和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执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八)》时间效力问题的解释

(2011年4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19次会议通过 2011年4月25日公布 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 法释[2011]9号)

为正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根据刑法有关规定,现就人民法院2011年5月1日以后审理的刑事案件,具体适用刑法的有关问题规定如下:

第一条 对于2011年4月30日以前犯罪,依法应当判处管制或者宣告缓刑的,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况,认为确有必要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管制期间或者缓刑考验期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人的,适用修正后刑法第三十八条第二款或者第七十二条第二款的规定。

犯罪分子在管制期间或者缓刑考验期内,违反人民法院判决中的禁止令的,适用修正后刑法第三十八条第四款或者第七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

第二条 2011年4月30日以前犯罪,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适用修正前刑法第五十条的规定。

被告人具有累犯情节,或者所犯之罪是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罪行极其严重,根据修正前刑法判处死刑缓期执行不能体现罪刑相适应原则,而根据修正后刑法判处死刑缓期执行同时决定限制减刑可以罚当其罪的,适用修正后刑法第五十条第二款的规定。

第三条 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2011年4月30日以前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否构成累犯,适用修正前刑法第六十五条的规定;但是,前罪实施时不满十八周岁的,是否构成累犯,适用修正后刑法第六十五条的规定。

曾犯危害国家安全犯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2011年4月30日以前再犯危害国家安全犯罪的,是否构成累犯,适用修正前刑法第六十六条的规定。

曾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或者曾犯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在2011年5月1日以后再犯罪的,是否构成累犯,适用修正后刑法第六十五条、第六十六条的规定。

第四条 2011年4月30日以前犯罪,虽不具有自首情节,但是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适用修正后刑法第六十七条第三款的规定。

第五条 2011年4月30日以前犯罪,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适用修正前刑法第六十八条第二款的规定。

第六条 2011年4月30日以前一人犯数罪,应当数罪并罚的,适用修正前刑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2011年4月30日前后一人犯数罪,其中一罪发生在2011年5月1日以后的,适用修正后刑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

第七条 2011年4月30日以前犯罪,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减刑以后或者假释前实际执行的刑期,适用修正前刑法第七十八条第二款、第八十一条第一款的规定。

第八条 2011年4月30日以前犯罪,因具有累犯情节或者系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并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2011年5月1日以后仍在服刑的,能否假释,适用修正前刑法第八十一条第二款的规定;2011年4月30日以前犯罪,因其他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2011年5月1日以后仍在服刑的,能否假释,适用修正后刑法第八十一条第二款、第三款的规定。

3.《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

第二百一十条 最高人民法院判处和核准的死刑立即执行的判决,应当由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签发执行死刑的命令。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罪犯,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死刑缓期执行期满,应当予以减刑,由执行机关提出书面意见,报请高级人民法院裁定;如果故意犯罪,查证属实,应当执行死刑,由高级人民法院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第二百二十一条 罪犯在服刑期间又犯罪的,或者发现了判决的时候所没有发现的罪行,由执行机关移送人民检察院处理。

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罪犯,在执行期间确有悔改或者立功表现,应当依法予以减刑、假释的时候,由执行机关提出建议书,报请人民法院审核裁定。4.《监狱法》有关规定

第二十九条 被判处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的罪犯,在服刑期间确有悔改或者立功表现的,根据监狱考核的结果,可以减刑。有下列重大立功表现之一的,应当减刑: 1.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的;

2.检举监狱内外重大犯罪活动,经查证属实的; 3.有发明创造或者重大技术革新的; 4.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舍己救人的;

5.在抗御自然灾害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有突出表现的; 6.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大贡献的。

第三十条 减刑建议由监狱向人民法院提出,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减刑建议书之日起一个月内予以审核裁定;案情复杂或者情况特殊的,可以延长一个月。减刑裁定的副本应当抄送人民检察院。

第三十一条 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二年的罪犯,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符合法律规定的减为无期徒刑、有期徒刑条件的,二年期满时,所在监狱应当及时提出减刑建议,报经省、自治区、直辖市监狱管理机关审核后,提请高级人民法院裁定。

第三十二条 被判处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的罪犯,符合法律规定的假释条件的,由监狱根据考核结果向人民法院提出假释建议,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假释建议书之日起一个月内予以审核裁定;案情复杂或者情况特殊的,可以延长一个月。假释裁定的副本应当抄送人民检察院。

第三十三条 人民法院裁定假释的,监狱应当按期假释并发给假释证明书。

被假释的罪犯由公安机关予以监督。被假释的罪犯,在假释期间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公安部门有关假释的监督管理规定的行为,尚未构成新的犯罪的,公安机关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撤消假释的建议,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撤消假释建议书之日起一个月内予以审核裁定。人民法院裁定撤消假释的,由公安机关将罪犯送交监狱收监。第三十四条 对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减刑、假释条件的罪犯,不得以任何理由将其减刑、假释。

人民检察院认为人民法院减刑、假释的裁定不当,应当依照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期间提出抗诉,对于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重新审理。

(九)有哪些特殊情况可以使用亲情电话? 答:有下述特殊情况可以使用亲情电话: 1.家庭发生重大变故的;

2.亲人所在地遭受重大自然灾害的; 3.思想发生较大变化需要亲人帮教的; 4.其它特殊情形的。

(十)服刑人员每月可以使用几次亲情电话?每次可以拨打几个号码?通话时间有多长? 答:原则上每月只能使用1次,每次通话只限1个号码;通话时间不得超过10分钟。

监狱罪犯管理系统 篇2

关键词:罪犯心理矫治,罪犯,心理健康

罪犯心理矫治是通过矫治罪犯情绪障碍、个人偏激等心理问题和疾病, 为罪犯思想教育疏通渠道, 帮助他们重新适应社会的一切活动。基于以人为本的时代理念, “罪犯心理矫治”一词频频出现于我国监狱学的文献研究与实践探讨中, 它承载着一种对生命体的尊重和人文关怀的精神。然而, 在实际的工作中, 心理矫治工作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有待于进一步的解决和改进。笔者在对佳木斯地区监狱系统罪犯心理矫治的工作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略陈管见, 以期对实践有所裨益。

一、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基本情况

目前, 佳木斯地区共有两所监狱, 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基本情况如下:

(一) 佳木斯监狱

佳木斯监狱较早成立了心理矫治办公室, 配备了2名专门从事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监狱民警, 2人均为本科学历, 非犯罪学、心理学专业毕业, 后经培训已取得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 设备正在筹备中, 每年投入的经费为2万元, 接受罪犯心理咨询, 对罪犯心理进行矫治, 有个别矫治成功案例, 总体效果一般。

(二) 佳木斯香兰监狱

佳木斯香兰监狱罪犯的心理矫治工作由教改科的民警来承担, 主要通过与罪犯通电话或面对面对话的方式接受心理咨询, 效果一般。

二、罪犯心理矫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 监狱民警的专业素质缺失

罪犯心理矫治的效果,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监狱民警在矫治对象心目中能否建立起一种值得尊重、信赖的形象和能否形成有利于心理相容与沟通的关系。但是就佳木斯地区的两所监狱而言, 有的监狱民警分不清教育与心理矫治的区别, 认为心理矫治同教育一样都是面对面开展工作, 心理矫治工作往往变成教改化, 即用教育改造的方法来开展心理矫治工作, 其威严的形象使心理矫治中非常重要的同感和共情难以产生。再有心理矫治是一项专业型很强的工作, 其人员配备必须专业化、社会化, 实际上这两所监狱的心理矫治人员是由其他科室抽调过来的民警担任的, 经过培训, 其中有两名取得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资格。但总体来讲心理矫治人员无论是在知识的储备还是在技能的训练方面仍存在明显的不足。

(二) 矫治人员和矫治经费配备不足

矫治人员数量缺乏是当前佳木斯地区监狱心理矫治工作面临的又一个问题, 以佳木斯监狱为例, 监狱有三千多名犯人, 而专职从事心理矫治的监狱民警只有两人, 矫治人员的工作量大, 任务繁重, 进而影响到矫治的质量。

矫治需要具备相应的物质条件, 如一定数量的器材、量表, 以及与矫治密切相关的环境设施、专业人员培训等, 但是监狱经费紧张, 许多相应的设备无法落实到位。

(三) 罪犯的配合不积极

心理矫治是一项双边的心理交流活动, 需要矫治者和被矫治者双方的通力合作, 矫治被动是监狱心理矫治工作的一大阻碍。罪犯在服刑期间较普遍地存在着心理障碍, 他们对人、对社会多怀有敌意, 情绪不稳定, 攻击性强, 缺乏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感, 人性上存在着程度不同的扭曲。罪犯内部人际关系紧张、相互设防、互不信任, 缺乏正常的交往和友谊。如此长期处于紧张、压抑、失助、痛苦、无望的状态, 就很容易产生不良心理, 致使其在心理矫治过程中, 很自然地采取怀疑、观望、敌对等不合作态度, 无法与干警很快达到心理相容、绝对信任。他们有的否定矫治、拒绝矫治, 或者有的虚假接受矫治, 突然中断矫治。

三、罪犯心理矫治工作问题的解决途径

(一) 切实提高监狱民警的专业素质

这似乎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 但笔者认为, 仪器设备缺乏我们可以等待, 但监狱民警的专业素质的缺失是佳木斯地区监狱系统罪犯心理矫治工作进程中最大的绊脚石。正如著名的犯罪学家菲利所指出的那样:就像好的法官执行一部不完善的法典比愚蠢的法官执行一部“不朽的”法典要好一样, 一种有独创性而且协调的监狱制度, 如果没有相应的管理人员来执行也没有价值。应当承认, 监狱在日常的工作中也比较重视监狱民警素质的提高, 目前监狱民警的执法水平和执法状况相对过去来讲确实有一定的改善。但是, 与经济发达地区的监狱民警人员相比较, 我们还存在差距。

第一, 牢固的树立罪犯是可以被矫治的理念

从心理学角度讲, 人的心理具有物质属性, 即一定心理总是一定客观环境的产物, 罪犯犯罪心理并非与生俱来, 也非凭空产生.而是在后天社会生活和活动中, 在与他人交往和个人经历中逐步形成的, 是众多相关因素作用下形成的, 是外界不良刺激物反复作用的结果。既然罪犯的犯罪心理是不良社会环境的产物, 那么, 改变罪犯的旧的生活实践, 而代之以全新的生活实践, 改变旧的不良的社会环境及条件刺激物, 作为主观映象的心理必然会发生相应变化, 即存在的改变早晚会引起心理发生相应变化, 直至形成反映新现实存在的新的心理。罪犯心理学认为, 监狱实行科学、文明、体现人道主义的管理可以促进罪犯心理的转化。只有监狱警察自己认可罪犯是可以被矫治的, 他才会有高度的职业自豪感与社会责任感, 工作中才会具有主动性、自觉性、创造性和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

第二, 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自我意识

监狱工作环境复杂、责任重大, 经常要承受罪犯抗拒改造、脱逃、行凶、打架斗殴等事故带来的考验和心理压力, 所以要求监狱警察要有坚强的意志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再有为了正确地处理与罪犯的人际关系, 作好监管、矫治工作, 监狱警察应当正确地认识自己, 正确地评价自己的优缺点, 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 具有自我调节控制心理状态和行为的能力, 才能很好地处理主观与客观、现实与理想、自我与被矫治之间的关系。

第三, 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综合的职业技能

在专业知识结构方面, 除了具备一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之外, 主要应掌握法学、犯罪学、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以及开展心理矫治的专业知识。

在专业技能方面, 主要包括:洞察能力, 即对罪犯服刑期间隐蔽、多变的心理活动, 能观察入微, 正确判断, 掌握动向, 预测行为, 以便及时进行教育、矫治, 防患于未然;教育能力, 即民警要善于针对罪犯的个性特点、心理水平与心理状态、情境因素等, 选择恰当的教育方法和技巧的能力, 能够由浅入深、形象生动、富有哲理和丰富的情感内涵, 使罪犯的心灵受到震撼而易于接受教育;矫治能力即懂得心理矫治的原理和技术, 能够独立地对罪犯进行教育, 指导罪犯的心理与行为矫正;建立罪犯心理档案, 做好心理咨询与治疗、疗效评估与再犯预测方面的工作。

(二) 对罪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在对罪犯进行“一对一”的心理矫治工作前, 应对罪犯进行定期的或者其他适当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 矫治者要以一种常人之心, 仁爱心去帮助和关怀那些心理上有疾病和痛苦的服刑人员, 尊重、接纳与鼓励罪犯对自我价值作出积极的评判, 提升自尊水平和自信心, 促进他们的自我探索和深刻反省, 帮助他们思想认识和行为的转变。在此过程中被矫治者和矫治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 矫治者的仁爱之心和良好的专业素质会在被矫治者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 为今后的心理矫治工作中建立良好咨询关系打下基础, 因为只有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才能合理运用咨询技术和手段, 否则将一事无成。目前国内一些监狱开展了对罪犯的心理健康教育值得我们借鉴。如山东省监狱局组织编写了专门的教材《服刑人员心理健康教育读本》, 开设心理卫生课。北京市少管所对新入监罪犯安排了十五节心理卫生课, 历时三个月, 具体内容包括:敞开你的心扉, 请让我来帮助你;如何解开心中的阴云;莫气胜——谈攻击性人格等内容, 以生动活泼的语言向新入监的罪犯介绍一些心理卫生的基本知识, 使罪犯能尽快调整心态, 适应监狱环境。

(三) 建立可行性高的运行模式

监狱的主管机关要予以监狱足够的经费、指导及检查, 监狱要专款专用, 配齐配强心理矫治人员, 尊重心理矫治的规律。加大心理矫治软环境建设, 提高心理矫治在民警和罪犯中的认可度, 可以构建开放的心理网站, 发布信息, 开通咨询热线。黑龙江省监狱系统已经先后开通了8条热线, 即隐情热线、亲情热线、乡情热线等, 组织社会各方面人士参与对罪犯的心理矫治, 疏导犯人的情绪, 缓解心理压力, 佳木斯地区的两所监狱要充分发挥这一资源优势而不能让它流于形式。还可以建立“渲泄室”、“倾诉间”、“情感宣导中心”, 用来疏导罪犯的消极情绪。更要加强与社会机构的交流, 定期的将实施心理矫治的监狱民警送出去进行培训与提高, 也可以适当的聘请社会专业人士来监狱会诊与治疗。

四、对罪犯心理矫治工作具体操作体系的建议

第一步:对罪犯进行评估, 建立心理档案

通过心理测试与诊断, 对所有入监的罪犯均进行心理评估, 以了解其心理特点, 心理障碍, 心理缺陷, 使所有罪犯拥有一份自己的心理档案。心理测验是心理诊断的基本方法, 还必须结合以下方法, 多方收集资料, 方能较为准确地进行诊断。如与罪犯进行面对面的谈话, 通过面谈了解、掌握罪犯的犯罪史、家庭史。了解罪犯对他的犯罪行为归因, 罪犯现在的想法及其对未来的期望;了解罪犯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或者单位工作状况;了解罪犯的人生观、价值观等。还要对罪犯进行观察, 观察期应至少为三个月, 在观察的同时, 向罪犯的家属、亲朋好友、邻居作调查, 然后作出心理诊断, 制定矫治方案。

第二步:对罪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第三步:对罪犯进行心理咨询, 心理治疗

通过对罪犯的心理测试与诊断, 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上, 根据罪犯心理障碍程度的不同, 对罪犯分别采用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心理障碍程度较轻的, 只进行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起帮助作用;心理障碍程度较重的, 必须进行心理治疗。

第四步:矫治效果评估

对罪犯心理矫治效果如何, 可再通过心理测验、模拟实验、有关考核等方式了解矫治成效。目的在于评估服刑者犯罪心理与恶习的消除程度, 守法心理与良好行为习惯的建立程度, 从而总结矫治经验, 改进矫治计划、矫治方案与矫治技术。

参考文献

[1]郭明.学术转型与话语重构———走向监狱学研究的新视域.中国方正出版社, 2003.

[2]罗大华.刑事司法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群众出版社, 2002.

让“特殊罪犯”回到监狱 篇3

其实,对普通罪犯来说,减刑假释监外执行从来就不是容易的事情,在监狱里把刑期坐完是基本打算,也是基本事实。但“特殊罪犯”就不一样了,审判就有办法减轻刑罚,坐了牢又有办法提前释放。

“特殊罪犯”是些什么人?本次专项检察重点监督职务犯罪、金融犯罪、涉黑犯罪的刑罚变更情况,已经说清。“特殊罪犯”就是有权的、有钱的、有势力的罪犯。

数据很能说明问题。截至5月底共清理摸查“三类罪犯”90925人,其中职务犯罪罪犯52819人、金融类罪犯25599人、涉黑类罪犯12507人,他们当中有66718人在监狱服刑,240人在看守所服刑,23967人在社区矫正场所服刑。

虽然被建议收监的只有247人,但“三类犯罪”中,超过四分之一的人没有被关起来,这一比例除了未成年人罪犯,别的犯罪群体无法比及。

“三类犯罪”获得社区矫正的几率远超过其他犯罪,这一现象已说明刑罚执行对哪些人更加严格,对哪些人更加宽松。

问题早已显现。2009年7月,中央综治办等5部门要求加强和规范监外执行,2012年9月司法部要求全国监狱系统办理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全程留痕。不过,今年早些时候央视报道称,检察机关的工作表明近5年日均超過30人被违规减刑假释或监外执行。今年2月中央政法委要求厅级以上官员办理减刑假释监外执行实行报备。

减刑假释基于狱中表现,监外执行属于人道措施,权力、金钱和黑恶势力假手其间,极大地动摇了人们对社会公正的信心。

权力、金钱和黑恶势力作为社会资源,一直影响到监狱,这还只是问题的末端。

在前端,官员违法犯罪,有些被单位内部处理,有些被诉至法院,有人大代表称逾三分之二的官员犯罪化。《2013中国企业家犯罪报告》显示,该年间媒体报道的犯罪企业主共有357人,其中民营企业主占75%。企业家涉案非罪化、轻刑化比例近3年逐年上升。黑恶势力在保护伞下长期安然,也是人所共见。

权力、金钱和黑恶势力对司法的影响是全过程的。在关进监狱之前,一些人已经逃脱了,一些人已经减轻刑罚了;关进监狱后,一些人又“提前释放”了。累加之下,“三类犯罪”简直就成为特殊的犯罪天堂。

公平不只是社会理想,还是社会原则,司法则是公平原则的最后体现。

社会生活中人们需要在起点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之间进行选择,选择此公平或许意味着接受彼不公平。

例如,人们不可能拥有同等份额的权力、金钱和社会地位。但一旦站在法律面前,面对法律裁判及法律执行,人们可以也应当拥有同等的权利。

监狱罪犯性格分析 篇4

(一)心理特征

罪犯的心理是罪犯在服刑改造期间的心理现象的总和。认识和掌握罪犯的心理特点,对于提高改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掌握了罪犯心理活动的规律,改造工作就可以避免盲目性和被动性,增强预见性和主动性。新时期罪犯在心理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无畏悲观心理。服刑改造,是对犯罪行为的惩治。罪犯由于失去了自由,丧失了政治权利,在法律上处于被监管的地位,一般情况下,刚入监的罪犯都有疑惧心理,但是从现在入监的罪犯来看,他们都比较“沉着”,甚至有些罪犯说:“早就知道会挨的。”真正是“有备而来”。部分罪犯入狱后,对改造失去信心,对今后生活失去希望,性格呆板,行为机械,有严重的混刑期思想,少数罪犯产生轻生厌世思想。

2、埋怨恐惧心理。罪犯因罪行败露被判处刑罚后,不但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犯罪行为给社会所造成的危害性,反而埋怨自己的手段不高明,埋怨自己“命不好”,特别是那些贪污、受贿的罪犯,说什么:“我才得这点,算什么?得大钱的人多得很,为什么他们又不挨?”,有的则说:“我的钱是问别人借的。”到处喊冤叫屈。部分罪犯对监狱存在恐惧感,特别是刑期较长的罪犯对判决深为不满,对今后的生活就业非常忧虑。

3、实惠心理。罪犯经过国家法律、改造政策、监规狱纪等一系列“洗礼”后,能逐步认识到自己犯罪的危害性,产生自责感和改恶从善、积极改造、重新做人的向上心理。但是,由于他们是处在特殊的环境当中,因此始终难以摆脱消极悲观、混刑度日的消极情绪,特别是原来“有头有脸”的罪犯,政治上的抱负与道德上的需求减退,转而讲“实惠”。希望能安排个“技术”工种,既轻松又能获得多一点奖励分,争取多减刑早点出狱就“ok”了。而少数恶习不改的罪犯,把刑期当“学期”,在狱内传授、学习犯罪伎俩,从“一面手”变成“多面手”,为今后“谋生”创造条件。

4、要脸心理。“爱面子”是每个罪犯都深藏不露的心态,然而有些罪犯却死要面子,按他们的话说:“这是骨子里的东西,丢不得,丢了就会让人瞧不起,活着也没有多大意思。”这类罪犯往往就象“野马”,在社会上大都是目无法纪,行为放荡,家庭管不了,学校不敢管。入监服刑后,经过教育,违法犯罪心理受到一定抑制,野性有所收敛。但是这只是在强制下的暂时适应,是一种非自觉的表面服从。在他们没有产生改掉放荡不羁的信心期间,内心倾向总是寻求摆脱这种约束的可能。

5、攻击报复心理。在服刑当中,部分罪犯对刑期和监管制度满不在乎,怨言不断,有机会则发作,甚至与民警对立。

(二)行为特征

由于罪犯心理特点的变化,导致罪犯在服刑期间行为特点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偏激冲动和冷漠内向。这是当前罪犯中存在的两种行为倾向。性格外向的罪犯爱拉帮结伙、打架斗殴,以强欺弱,藐视监规纪律,顶撞民警;性格内向的则沉默寡言,不爱交友,超出自制力时则暴发激情,行为失控,凶狠残忍,行为不计后果,易造成严重影响。

2、预谋性和隐蔽性增强。罪犯在服刑当中产生不良动机后,往往经过深思熟虑,有较长的准备阶段,不论是个体或是团伙实施不良行为都有周密计划,不易察觉。这类罪犯很“滑头”,他们为了达到自己的某种目的,爱玩花样,耍手腕,欺骗监狱警官。极个别的甚至不惜一切代价亮“绝招”,让民警们捏把汗。例如罪犯肖xx(犯抢劫罪,原判十五年),为了让监狱重视其病情,在医院就诊过程中用布条勒勃子,伪装自杀。

3、语言的挑衅性和行为的攻击性增强。部分罪犯不思法律和监管制度的约束,身份意识淡化,行为养成不合规范,为所欲为,“争地盘、抢山头”,排斥、攻击他犯,很多案例都是因语言挑衅所引起。

4、盲目性和残暴性。为了达到目的和泄私愤,盲目冲动,手段残忍,不计后果。特别是青少年罪犯,愣头愣脑,很容易贸然行事。

二、教育改造对策

尽管罪犯的心理、行为特征复杂多样,但是只要我们去潜心研究、分析,就不难找出他们的规律,然后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的罪犯制定出有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对策施以教育。以笔者之见,应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

(一)提高民警的政治、业务素质及处置能力。教育改造工作是一项很复杂也很艰巨的任务,我们面对的是形形色色的罪犯,要做好这项工作,首先应当坚持“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的工作方针,认真贯彻执行《监狱法》,努力提高执法水平,真正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培养民警正确处理狱内常见事态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建立一支召之即来,来之善战的警察队伍。其次加强民警队伍的培训,提高民警自身的工作能力,使每个管教民警具有心理学家的才能,艺术家的气质,思想教育家的方法。

(二)进行认罪服法教育和形势前途教育。通过认罪服法教育,使其明白法律的公正性和严肃性,认识自己的犯罪危害,从而加深自己的罪责认识,增强改造的紧迫感。通过形势前途教育,消除悲观心理,认清改造方向,增强其安心改造、重新做人的信心和勇气。

(三)切实抓好入监教育关。入监教育是对罪犯“洗脑”的第一道工序,这一关抓不好,就会严重影响今后的改造质量。笔者认为,入监教育应分四个阶段,有计划的进行认罪服法、学习服刑改造政策、遵守监规狱纪的教育。第一阶段:以《监狱法》为主要内容进行教育。主要解决罪犯的认识问题,让罪犯对自己的犯罪行为有个正确的认识,做到服管服教。第二阶段:进行认罪服法教育。这个阶段是重点阶段,组织罪犯学习《刑法》,提高思想认识,检查自己所犯罪行对国家、对人民的危害,挖掘犯罪根源。教育罪犯如何认识法律的权威、犯罪的严重后果,放弃冒险心理。第三阶段:以“监狱罪犯服刑改造行为规范”为主要内容进行遵守监规纪律的教育。促使罪犯明确遵守监规纪律的重要性,端正改造态度。同时,教育罪犯学会自我调控,正确处理好四种关系:一是与其他罪犯之间的关系;二是与警官之间的关系;三是与亲属之间的关系;四是思想改造与劳动改造的关系,促进罪犯不但不想违法犯罪,而且也不敢违法犯罪。第四阶段:进行思想小结。让罪犯总结对自己的罪恶是如何认识的?对法律判决的态度怎样?对国家的改造政策、法律、监规是怎样认识的?等等。通过小结,使罪犯能巩固前段入监集训的成绩,进一步明确自己的改造方向,给新接受单位输送合格的“生员”。

(四)重视和解决罪犯的实际困难。不少罪犯家庭都比较困难,他们对家庭生活及子女的读书问题特别关心,特别是“杀亲”犯,更是如此。因此,为了使罪犯安心改造,应当为他们解决一定的实际困难。比如罪犯子女的读书问题,监狱可以与当地行政部门、民政部门协商,给予适当解决。又如罪犯家庭发生意外事件时,我们一定要本着人道主义的原则在做好罪犯的思想教育工作的同时,认真妥善处理好意外事故及事故所涉及的有关事情,使罪犯深深感到政府的改造政策的英明、伟大,深感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公正,深感政府及我们民警的温暖关怀,进一步增强罪犯安心改造、重新做人的信心和决心。

努力搞好生活、卫生及医疗工作。罪犯的衣、食、住、医问题都是由监狱来解决的,这些工作抓得好与不好直接影响到改造工作质量,因此必须认真解决。我们应当做到“三个抓好”:

1、抓好罪犯的伙食管理。在罪犯的生活标准范围内,尽量调剂和改善罪犯的伙食,保证罪犯吃饱、吃熟、吃热、吃得卫生。然而,我们的一些监狱由于“囊中羞涩”,对罪犯的生活只求数量不求质量,只求餐餐有,不求花样新、质量高。

2、抓好罪犯的疾病防治。对罪犯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定期对罪犯的宿舍区、娱乐场所进行消毒,预防疾病传染,发现罪犯患有疾病要及时给予治疗。

3、抓好医院的日常诊治工作。对我们来说没有健康的身体就无法把工作做好,对罪犯来说也是一样,没有健康的身体就无法安心改造。要提高改造质量还必须把医务工作做扎实。监区集中的监狱,只设立监狱医院也是可行的,但是必须把日常对罪犯的诊治工作做到家,防止罪犯抱怨“生病也得生对时候”。有些罪犯往往以监狱机关对他们的生活安排和疾病治疗情况作为衡量执行改造政策的标志。可见,做好罪犯生活管理及卫生教育工作,对稳定罪犯情绪、消除对立面、促进罪犯的改造、取得社会的重视和支持,体现我国改造政策的正确是有一定的重要意义的。

(五)采用罪犯心理矫正技术,培养罪犯健康的心理和人格。监狱要大力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测试、心理诊断、心理咨询工作,建立心理咨询室,配备和引进专业人才,帮助罪犯矫正原有的不良心理和消除入监后形成的不良心理,逐步完善罪犯的人格结构,提高各方面的心理素质。

总之,改造罪犯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综合性工程,在新的时期,面临着新的课题、新的挑战,但是,不论条件怎样变化,只要我们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深入调查研究,把握改造罪犯的规律,紧紧围绕罪犯不同时期的心理和行为特点,依法治监,做到严格、科学、文明管

理,就能顺利地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光荣使命。

监狱罪犯管理系统 篇5

关键词:刑罪目的,劳动改造,教育改造,基本手段。

自从刑事社会学派以来,刑罪的功能不再是如报应主义者所主张的单纯的报应。功利的态度在刑罚的实现过程中逐渐攻占报应的核心地位。虽然报应仍旧在现代刑罚体制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与其“一统天下”的时代相比,已经不能与往昔同学了。于是,无论在刑事立法还是刑事执法和刑罚执行上原有的思维观念也不得不相应的转变。无论是理论工作还是实践者,无不是在报应主义与功利主义之间游戈,谁都没有绝对地主张某一种理论应 该一统天下,仅仅是过多地倾向于某一种理论,劳动改造与教育改造虽然就是渊源而言,出于功利主义的刑罚论,但是在如今就其作为刑罚执行的方式,报应论者同样又能赞成这些行刑方式。究其原因,仍是随着社会经济和社会意识的发展,处理复杂事务的方法随之发展,同时使用或数种方式以其必然。惩罚犯罪不再是单纯地惩罚犯罪,剥夺他的犯罪能力,还在于威胁他人,既有报应的成分,又有威胁,剥夺罪犯能力以及矫正的成分。因此现代的刑罚目的应该是多元化的整合,而 不是孤立的单个。劳动改造与教育改造正是借此契机逐渐确立其刑罚执行手段的核心地位。因为作为手段,劳动改造与教育改造是实现所以以上刑罚目的的最好方式。他们背后潜在的理论根据或者观念依托就是报应主义与功利主义的合体。换言之,劳动改造与教育改造作为手段的功能就是可以实现报应主义与功利主义的内容。

一.“把犯人当人看待”,“人是可以改造的”——改造罪犯的理论基点

毛泽东同志高度重视的问题,“世界一切物质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我们相信能改变一切,”强调“人的因素第一,”重视人的政治思想工作,最传统的工作方法等等。在重视人的基础上,毛泽东提出人的改造问题,指出人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要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以达到主客观世界统一。

这种重视人和改造人的思想落实到监所改造罪犯工作上,就形成了从“把犯人当人看待”这样深层的出发点诠释“犯人”,提出“犯人是可以改造的”这一重要观点。这也是我国与古今中外一切剥削国家对待犯人和坚所工作最根本的区别。

在如今,监管工作也要坚持“犯人是人”把犯人“当人看”的出发点,坚持“人道主义”反对旧式监牢虐待犯人的方法坚持人是可以改造的“坚持”以改造人为宗旨,“使之”成其为人的方向。毛泽东同志多次指出“人是可以改造的”,对于反动阶级实行专政,这并不是说把一切反动阶级的分子统统消灭掉,而是要改造他们,用适当的方法改造他们,使他们成为新人。

“要把罪犯改造好”,出了必须具备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这个根本性条件外,还必须要有好的方针,政策和方法。在这些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毛泽东同志在1956年8月8日,在接见外宾时,当听到改造罪犯思想比较困难时,他即明确指出:“这个问题不取决于罪犯而决定于我们”。

二.罪犯积极改造动机的培养

(一)通过进行改造目的教育,培养改造动机。

对罪犯改造目的教育是培养罪犯积极改造动机的重要方法,改造目的是全社会和监狱机关希望罪犯经过教育改造所达到的结果,当罪犯接受了改造目的之后,实际上就把社会对罪犯的要求和希望转化为个体的内在需要。通过教育,应使他们相信,监狱不是为了单纯制裁惩罚他们,而是为了挽救他们,把他们造就成适应社会的新人。同时,使他们看到改造前途,树立改造信心,形成长远的改造动机,产生正确的改造态度。比如,通过法律教育,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行为给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从而产生罪责感和伏法认错的需要,通过进行德育教育,使他们懂得如何做人的道理,了解自己与社会发展的差距,产生自我矫正与自我完善的需要。只要坚持进行改造目的的教育,使罪犯认识改造的社会意义和与个人前途的关系,就能逐步培养罪犯积极改造的动机。

(二)通过强化罪犯的“闪光点,”培养改造动机

大多数罪犯都希望给警察留下良好的遵守监规纪律的印象,得到警察特别是专管干警的认可肯定。

在每个罪犯心灵中,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闪光点,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并加以肯定和鼓励,就有可能转化为积极的改造动机。如某罪犯的母亲来接见时,钱包被偷,他非常痛恨窃贼。我们可以启发他将心比心,站在受害者立场上看问题,认识自己罪行的严重性和改造的必要性。有的罪犯拒绝拉拢入伙,并向干部汇报,我们及时予以肯定,并予以鼓励,更加坚定了他们改好的信心。另外,罪犯的某些常态需要,如亲人的需要,交往的需要,自尊的需要等,只要善于引导,也有可能成为“闪光点”而激起积极改造的动机。

(三)通过干部言传身教,培养改造动机

监狱的特殊环境,既能使罪犯看到社会渣滓的丑严现象,也能使他们看到人类的优良品德,两者形成强烈的反差,监狱干部通过言传,使他们懂得区分真善美和假恶丑,产生自觉地学习模仿真善美的意向;同时又通过身教,使这种真善美的形象清晰可见,存在于他们身边。

(四)通过体现政策,培养改造动机

罪犯罪犯入狱后,一般都会遇到较多的困难,如吃,住,医疗,劳动保护,家庭生活困难,妻子要求离婚等。我们如果在政策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必定会使他们产生对党和政府的感激心理,有时及时问题解决不了,只要干部尽了力,他们也会受到感动而努力改造。

(五)通过净化改造环境,借助家庭和社会支持,培养改造动机

这里讲的是改造狱内外人际关系和交往的问题,罪犯的改造动机,不仅是个体心理现象,往往因相互交流感染而形成群体心理。罪犯接触最多的是其他罪犯,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彼此之间的影响很大。罪犯集体的共同舆论对于罪犯的言行更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罪犯中的消极情绪和违法犯罪心理的“交叉感染”,对改造动机产生有害的影响,而在积极的共同舆论作用下,一个采取消极改造态度的罪犯,也会由从众逐渐同化而内化,树立起积极改造的动机。就狱外而言,罪犯的家庭对罪犯的正确态度,以及各界人士的关怀与鼓励,对罪犯积极改造动机的形成也有很大影响。借助社会力量进行的许多行之有效的教育改造措施,如向外延伸“综合治理”均能使罪犯心灵复苏,激起积极改造的动机,加速他们走向新生的进程。

三.劳动改造及其合理性

劳动作为一种惩罚手段,我们可以追溯到遥远的时代。因为我们在历史的篇章中翻开惩罚史就能很容易的发现几乎是在每个朝代中都有它的墨迹。也就是让那些犯罪的人进行艰苦的苦力劳动,比如秦造长城,隋炀帝开运河都曾经动用大批的犯人。因此,在严格意义上,不能称为“劳动改造”,而是“劳动惩罚”,并且纯粹是一种惩罚手段,所以根本上体现是报应的观念。从这一点中,我们也可以窥见一般,现代的劳动改造实际上仍旧应该保留着惩罚的报应的成分。

何谓劳动改造?就定义而言,或许我们可以举出很多种不同类似的表述,但我只能倾向某种表达,从语词结构上讲劳动改造由劳动与改造两个词语组成。劳动是一种手段,改造才使真正的目的。因此,劳动改造是指监狱依照法律规定以生产劳动为手段,对罪犯实施改造思想,矫正恶习和学习生活技能为目的的活动,是改造罪犯的基本手段。目的是为了通过生产劳动的途径教育改造罪犯。

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创造人类,劳动创造了人类的本质。人类的生存,发展只是通过人类的劳动,创造的众多的物质资料,来满足人类的需求才能实现。并且人类社会的关系以及精神财富多是在人类劳动过程中不断积累的。虽然劳动还不是人类的第一需要,但是劳动是人类谋生的手段。没有劳动就没有人类,也就没有人类的社会。所以,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观就是劳动改造的哲学基础,也是劳动改造的必要性之一。

劳动创造人类的思维意识,思维意识支配人类行为。因此可以通过劳动来培养罪犯的思维意识,改变好逸恶劳的懒惰观,使其养成爱劳动的习惯,树立“不劳动不得食”的观念。更重要的是使其明白通过自身的劳动才能为自己赢得新生。并且也只有通过劳动才能在其回归社会后能够继续生存而不至于重蹈覆辙。

组织罪犯从事有益于社会的生产劳动和适宜的生产劳动,可以增强体质,保持健康,避免在单纯的监禁中,长期无所事事,导致心情压抑,意志消沉,甚至于萌生逃跑,自杀和重新犯罪的念头。通过生产劳动可以使罪犯尽可能地掌握一种或多种生产技能及知识,可以为刑满释放后的就业谋生创造条件,防止他们因恶习不改或生活无着落而重新犯罪。组织罪犯从事与正常社会条件和形式相同或相进的劳动,可以培养罪犯与他人或社会的协调和合作精神,使之在回归社会后能够尽快地适应社会环境。使其不至于被社会淘汰,而重新犯罪。

最后国家通过财政支出准备相应的生产资料,罪犯自然成为劳动者,依据市场需求生产必须的产品。国家利用强大的国家机器强制罪犯进行一定的劳动活动,生产出劳动效果———产品。再通过市场交换实现劳动创造的价值。这样不仅为满足社会需求做出了一定贡献,并且也可以满足了自己的生产,生活需求。

劳动作为对罪犯改造的一种手段,是世界许多国家通过的方法。许多国家以及联合国的文件都对组织囚犯从事生产劳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建国以来,我国对罪犯的劳动改造实践中创造了许多有益的经验,许多在押犯在劳动改造的过程中除掉了入狱前的恶习,培养了尊重他人,尊重社会,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许多罪犯由于在劳动改造中表现突出,依法获得减刑,假释,一些罪犯在刑满释放回归社会后成为企业的生产骨干,工程师,厂长,有些还当上了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等。

四.教育改造及其合理性

教育作为一种手段,注重的是对被教育者根本性的影响,也就是用教育者的思想决定性的影响被教育者,使被教育者能够按照教育者所教育的行为。因此教育作为改造的方式,就是监狱在执行刑罚的过程中。对罪犯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系统性教育活动,它的目的与劳动改造的根本上是一致。它们的宗旨都是“改造人”,使罪犯能够顺利回归社会,不致重新犯罪。

教育改造在其形式上可以分为思想教育、文化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这就是在监狱中通常称的“三课”教育。思想教育包括:法律教育、道德教育、形势教育、政策教育、前途教育。文化教育简单地讲就是传授文化知识,按照罪犯原本的文化程度分成不同的级别进行划的教育,最高级别是自考。职业技术教育就是按照监狱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对技术人才的需要,设置不同的职业技术培训,传授理论知识和开展技术实践。

三者之间虽然内容不同但最终都希望达到相同的效果。进行思想教育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法制教育等多方位的教育使罪犯清楚地认识到自己以前行为的错误性,确立正确的行为方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以免在以后的行为中再犯相同的错误。文化知识是一个人明白道理的必备条件,因为只有具有基本的知识才能与书交流,与人交流。所以必须给罪犯开设文化课,传授知识,使其明白事理。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更容易的、更快的接受思想教育和职业技术培训。监狱内进行职业技术教育的目的就在于让罪犯在刑期内接受职业技术培训使其掌握一种或几种技术,回归社会后,而不至于无法适应回归社会的环境。因此“三课”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在于“改造人”使其重归社会后,不至于再犯罪。也因为于此,检验教育改造的质量的关键就在于“三课”教育效果的最终实现。

总之,教育改造的提出顺应了刑罚的功利目的的要求,根本上教育改造可以实现刑罚的功利目的,现实中教育改造有两种效果——成功和失败,但是总的趋势是实现的目的,即改造了罪犯,使其成为了社会中的正常人。

宗上所述,在现代刑罚目的的指引下,为实现这些目的就必须运用正确的方法手段,劳动改造与教育改造作为实现目的的手段,对其利用必须实现最大效果。因此就必须重视以教育改造为中心,以劳动改造为基础的刑罚改造体系,实现改造人、教育人、并最终实现使罪犯回归社会不致再犯罪的目的。而在监企合一的现实下,劳动作为创造物质财富的作用发挥淋漓尽致,教育则屈居其下。根本上这是违背现代刑罚目的要求的,所以有必要对其进行重塑。

参考资料:

(一)毛泽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与人民委员会对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报告》,载《苏维埃中国》,第265—266页。

(二)《法制日报》2001年1月1日,第二版。

监狱罪犯管理系统 篇6

——监狱认真做好震后罪犯稳心教育工作

5月12日下午14:28,四川汶川发生7.8级地震,得到消息后,监狱党委及全体民警凭着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迅速行动起来,排查家或亲人在地震灾区的服刑人员,并当即安排她们打亲情电话与家人取得联系,对未联系上的服刑人员做好安抚及帮助工作。

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灾害,监狱于次日召开各押犯单位负责人会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我们都是抗震救灾的大后方,一定要加倍努力确保监狱的安全稳定,为党和人民分忧。”分管改造的副监狱长布置了当前工作的重点:一是对家或亲人在灾区还没联系上的服刑人员,要做好安抚教育,并想方设法尽快帮助其与家人取得联系,对因此情绪不稳的服刑人员要做好控制;二是针对女犯普遍文化水平低迷信思想严重的实际,给她们做好有关地震知识的科普教育,消除她们疑神疑鬼的紧张情绪;三是加强对顽固犯的教育和控制,严防出现借题发挥,造谣生事事件。

同时,监狱电教室制作了《面对震灾我们如此坚强》的专题片,跟踪报道抗震救灾过程中的感人场面:废墟边紧张有序的救助,医院门前排队献血的长龙,从四面八方日夜兼程赶赴灾区的救援队伍,从祖国各地运往灾区的物资,社会各界的慷慨捐助,无一不让服刑人员感受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会付出百倍的努力”,尤其看到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总指挥温总理冒雨亲临救灾第一线,向被困群众喊话的感人场面时,服刑人员无不留下了感动的泪水。

监狱罪犯管理系统 篇7

关键词:限制减刑罪犯,管理教育,罪犯改造

自《刑法修正案 (八) 》实施以来, 限制减刑罪犯的监管改造对原有的监狱管理制度及教育管理方式提出了新的问题, 如何更好地管理限制减刑罪犯, 防止其重新犯罪, 并使其重新获得回归社会的能力也就成为监狱管教部门需要迫切解决的任务。

一、限制减刑罪犯监管中的问题

《刑法修正案 (八) 》规定的限制减刑制度, 对判处死缓的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罪犯, 减刑时从严控制。同时, 死缓罪犯在缓刑期间抗拒改造, 尚未构成犯罪的, 此后减刑时可以适当从严。这一系列的变动使得减刑适用对象更为严苛、减刑起始时间延长、减刑幅度变小。对于监狱来说, 罪犯在押刑期变长, 监管安全、行刑成本、监管改造质量等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一) 监管安全风险增强

罪犯服刑时间的增加, 导致其心理扭曲程度加大, 再严密的管理也会防不胜防, 给监狱警察人身与监狱安全埋下隐患。部分恶习深、改造意识差的罪犯会采取脱逃、暴狱、杀人、行凶报复行为, 使重大案件的发生几率大大增加。

(二) 监管教育质量降低

长时间的监禁会造成罪犯人格的扭曲与内心的压抑;长期与社会脱离, 罪犯的社会生存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社会人际关系等均无法与社会同步。监狱的教育改造技能再高超, 也很难改变这一现状。

(三) 监狱中、老年罪犯增多, 行刑成本大幅增加

《刑法修正案 (八) 》规定, 对部分被限制减刑的累犯、有组织的暴力型罪犯和死缓犯在监狱服刑至少要13年或15年以上, 多的将达20年以上。监狱的中、老年罪犯将逐步增加, 监狱对其进行管理、教育、医疗和死亡处置的费用将大大提高, 大幅增加监狱的行刑成本。

(四) 增加“二次犯罪”的可能性

长期的监禁刑, 使一些罪犯反社会人格不断加重;罪犯的生存技能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要求;长期关押, 罪犯与社会的人际关系疏远, 处理现代社会关系的能力低下。再犯罪的发生, 有很大一部分即缘于刑满释放人员与社会脱节, 无法与现今高速运行的社会相适应。

(五) 监狱警察的综合管理能力面临新挑战

目前我国监狱教育管理工作人员主要为70后、80后, 缺乏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 而他们面对的罪犯多数拥有复杂的社会经验, 传统意义上的管理对他们缺乏有效的说服力。进一步提升监管人员的综合能力, 提升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实战技能也成为当前监狱管理中的重要问题。

二、限制减刑罪犯管理问题

(一) 激励机制不足

对于限制减刑罪犯, 处理违规违纪或表扬鼓励, 现有的扣分、加分等手段无法产生效果。实践中, 减刑几乎成了唯一的激励手段, 而对于限制减刑罪犯来说, 失去了这个最为有效的目标和动力, 警察也失去了这个曾经无比灵验的良方, 所以需要有新的激励机制来取代减刑这一“有效”杠杆。

(二) 管控措施落后

目前我国监狱管理中大量存在着限制减刑罪犯不能集中管理, 部分罪犯只能分散收押在普通刑事犯监区改造, 给监管带来了一定安全隐患。

(三) 管理经验欠缺

当前监狱警察对限制减刑罪犯管理手段不足, 思想上还用“老办法处理新问题”, 尤其是遇到限制减刑罪犯无亲属、无会见, 或罪犯遇到家庭变故等社会问题, 说服力不强, 加上监管形势日趋严峻, 处理限制减刑罪犯牵涉了管理人员大量精力, 而且较果不佳。

三、限制减刑罪犯的管理策略

(一) 加强限制减刑罪犯的教育和心理干预

宣传“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利用法律知识讲座、监狱小报、黑板报、广播等载体, 采取多种有效的宣传教育形式, 促使限制减刑罪犯认识到法律的公平和正义。对属于限制减刑类的罪犯, 要多加强罪责意识和悔罪意识教育, 让他们认识到犯罪行为给社会、他人及自己所带来的严重危害, 形成服法赎罪的心理。

(二) 积极创新对罪犯改造的激励机制

一是提高限制减刑罪犯的劳动报酬标准, 对于一些家庭经济较为困难的罪犯, 可以准许其提前支取一定比例的刑释谋生基金, 让其改造生活有了减刑以外的目标和动力。二是将限制减刑罪犯全部列为家访工作对象, 搭建罪犯与家人联系沟通的桥梁。对改造表现突出的, 可以安排特许性会见, 特许其家人来监狱探视共餐。三是对表现好的限制减刑罪犯在狱内的购物、加菜、亲情电话或短信等处遇奖励给予适当放宽, 稳定其改造情绪。四是对改造表现一贯突出并获得荣誉称号的限制减刑罪犯, 可考虑在切实做好安全防范的前提下, 安排其走出高墙, 激发其对新生的渴望和对生活的信心, 促其积极改造。

(三) 加强罪犯的职业技能教育

刑罚的本质就是教育, 尤其是对罪犯进行职业技术教育, 促进罪犯回归社会已被看成是刑罚执行的重要目标。使罪犯能够学到既适应自身的条件、符合本人的兴趣爱好, 又能在出狱后容易找到工作和加以使用的职业技能。

(四) 加强对罪犯进行心理矫治

对于限制减刑罪犯, 很大程度上在心理存在着对犯罪认识不够、对限制减刑存在偏见等,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开展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宣传, 增进广大监狱工作者对心理矫治工作的认识和了解, 把这一行之有效的改造罪犯的技能应用与监狱管理之中。

(五) 加强监狱警察的教育培训

针对教育改造限制减刑罪犯的新的历史任务, 监狱警察面临着较大管理工作上的难度, 需要对现有的警察队伍进行强化业务培训。只有不断学习, 监狱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提高了, 才能应对重重困难, 从而推动我国监狱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监狱事业的发展。

(六) 完善应急处置机制

监狱成立防暴大队, 二十四小时全天候值勤、备勤, 日常重点开展以罪犯脱逃、暴狱、哄监闹监、劫持、自杀等为假定情景的处置演练, 加强与武警、公安、社区、医院等沟通协调, 提高联防、联控、联处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戴艳玲.中国监狱制度的改革与发展[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 2004.

监狱建筑环境视角下的罪犯矫正 篇8

我国的监狱相比西方有着更为悠久的历史,它是因刑罚执行的需要而产生的。雏形时期的监狱与普通的民居没有太大的差异,但是由于人类思想的发展,以及统治阶级不同的需要,在近代还受到西方刑罚理念和监狱形态的影响,因此表现出它特有的建筑色彩。

二十世纪90年代全国掀起创建现代文明监狱后,监狱建筑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设计的监狱宿舍楼大多数呈“一”字形和“L”形。到2002年司法部、建设部等联合颁布《监狱建设标准》,使监狱建设有了规范标准,使我国监狱建筑设计有了依据。

新时期的监狱建筑逐渐与国外监狱的最高标准接轨,同时柔和进我国建筑传统,体现出自己的独到、创新、发展之处。不仅外观现代新颖,同时也不失监狱功能。

一、监狱建筑对罪犯改造的影响

监狱建筑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监狱管理机构是按照本国刑罚的执行理念,以及统治阶级的狱政理念来进行监狱建筑的设计。它主要是通过一种形式的处理更好地体现监狱的理念和矫正罪犯的需要。这样就体现出一种建筑与罪犯的互动,这个互动是以罪犯为中心的,管理者希望建筑设计可以反馈于罪犯,从而影响罪犯的行为。事实上,随着犯罪学、心理学等学科的不断深入发展,管理者意识到监狱建筑可以从很多方面影响罪犯的行为。具体表现在场景设计、光线、绿化环境、狱内色彩以及空间的相互关系等方面,只要在这些部分做更好的处理,就可以创造出一个更加安全、舒适的空间和环境,从而更有利于罪犯的改造。

(一)场景设计对罪犯改造的影响

场景设计就如同搭建一座巨型的舞台一样,需要考虑舞台的方位、样式、發挥什么样的功能等。所以监狱的场景设计也应该包括监舍的布局、建筑空间的形式以及监狱功能区域的安排等方面的内容。很显然这些方面在罪犯的改造中将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

边沁在十九世纪提出了他的圆形监狱理论,于是在刑罚、监狱等方面展开了一场关于权利以及监狱建筑的大讨论。他所倡导的全景敞视建筑一时间风靡全世界。边沁的全景敞视建筑其构造的基本原理是:四周是一个环形建筑,中心是一座瞭望塔。瞭望塔有一圈大窗户,对着环形建筑。环形建筑被分成许多小囚室,每个囚室都贯穿建筑物的横切面。各囚室都有两个窗户,一个对着里面,与塔的窗户相对,另一个对着外面,能使光亮从囚室的一端照到另一端。然后中心瞭望塔中的监督者可以从瞭望塔与光源恰好相反的角度,观察四周囚室里被囚禁者的小人影。

全景敞视建筑成为大多数监狱设计方案的建筑学纲领。它最直接地体现了“砖石纪律的智慧”。它能够使建筑物最直接地向权力机构敞开一切,在被囚禁者身上造成一种有意识的和持续的可见状态,从而确保权力自动地发挥作用。这样安排为的是,监视具有持续的效果,即使监视在实际上是断断续续的。这样虽然有利于对罪犯实施监督和管理,但是罪犯容易产生监狱化人格,长期处于这种焦虑、矛盾的心理状态下将会使罪犯形成各种各样的心理疾病。罪犯心理也有隐藏的新生心理,全景敞视将会使他们觉得没有任何个人的隐私可言,给他们心理上造成无法释放的压力。因此建筑者在设计时应该考虑罪犯个人的心理状态,使他们曾经罪恶的心灵也能够感受到阳光。

(二)监所环境对罪犯改造的影响

随着人们对监狱环境重要性认识的不断提高,监狱建筑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绿地建设的面积。监狱绿地的建设不仅仅是为了美化监舍的环境,追求监狱形式上的美。有研究表明人如果长期处于杂乱无章、垃圾遍地的环境中,将会感到压抑和沉闷,从而产生烦躁和厌倦的情绪。美化环境有助于提升罪犯积极改造的心态,使他们保持一种愉快的心情,增强他们对生活的信心。

监所环境的建设有它自身的特点,绿化环境所发挥的功能以及其所处的功能区域等,这些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建设之初得把其充分的考虑进去,而不能适得其反。例如监狱中在一些区域就不允许有高大的绿化物存在,以免其遮挡视线。

(三)狱内色彩对罪犯改造的影响

色彩对人的感觉能够产生很重要的影响,人对色彩首先产生生理上的感知进而影响人的情绪以及心理状况等方面的影响。色彩对于维持心理、身体与情绪方面的平衡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民国时期的监狱建筑标准中就已经明确规定了建筑墙壁的颜色为粉白灰,当然这种单一的色调在当时对罪犯的影响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罪犯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长期处于高压、紧张的气氛之下,所以对各种色调进行合理的搭配将会使罪犯的矫正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研究表明:暖色调能使人瞳孔扩大,加速脉搏跳动。尤其是黄、红、橙等刺激较强的色彩,能赋予人活力,使人产生激情。冷色调使人安静、减轻眼睛的疲劳。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的人处于幽静、明亮、清新的冷色环境中,能使人精神放松、神情安宁。人在青、绿色建筑环境中可消除疲劳和缓解精神紧张等等。有鉴于此,我们可以在警戒区域使用黄色,给他们以清新的警示;在罪犯活动区域多使用绿色,使他们变的更加安静平和;在餐厅等饮食场所多使用橙色,从而增进他们的食欲......通过各种色调的合理搭配,有利于降低罪犯的改造成本,还能够使矫正效果更为明显。

二、完善现代监狱建筑的基本思路

监狱建筑隐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积淀和文化审美观点。在功能方面不仅要对罪犯进行控制和处罚,最重要的是对罪犯进行教育和改造。它作为一个与罪犯长期共存的固化的器物,对罪犯的改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教育人、改造人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国未来的监狱建筑必须立足于中国特色,面对我国的实情,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基础,使布局更加合理,结构更加优化,功能更加齐全。

(一)用发展的理念,强化监狱建筑的矫正功能

监狱文化更多体现的是一种刑罚理念,刑罚的发展经历了从复仇——威慑——博爱——科学的阶段。因此监狱的建筑再也不能像监狱建造之初那样过分地强调同态复仇,强调对罪犯进行惩罚,而应该转移到对罪犯的改造上来。不难想象罪犯在封闭的空间中彼此隔绝,直到所谓的没有社会危害性后回归社会,他们将以怎样的方式适应这种“无知”的生活状况。

未来的监狱建筑将更加注重对罪犯的矫正功能,从而在建设方面进行改造以适应这一理念的贯彻。现在有很多监狱都在探索消除一些不必要的铁栏和栅栏,代之以物理上的树木等天然的隔离物,大学校园式的监狱建筑就是这方面的典范。这样既起到了功能区域的正常划分,又减少了监狱中那种威严、压抑的气氛。监狱建筑可以在很多方面进行改进,以适应矫正观念的改变,例如监狱走廊的宽度,监狱照明设施的明亮程度,监狱内功能区域的色彩搭配等。良好的监狱建筑应该是更加适合罪犯居住和改造的场所。因此我们可以探索监狱光线以及色域搭配对罪犯改造的影响等内容。研究罪犯处于不同的色域中有什么样的感受,改变监狱功能区域的颜色组合,改变监舍、走廊等空间环境的光线组合以及明暗度。相信对罪犯的心理方面进行研究后,抓住这一主要矛盾,理解罪犯的心理与监狱环境的关系,我们将会造就更加符合顺应时代需求的监狱建筑。

(二)用创新的思想,建造更高标准的科技建筑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它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一次技术上的变革,更是一场极其深刻的社会变迁。我们的监狱建筑也必须与时俱进,科技的发展将有利于管理机构对罪犯实施更加方便快捷的管理。我们要切实提高对监狱建筑智能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对监狱职能化的建设不仅仅是对监狱硬件实施的投入、物防技防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能够促进我们思想观念的根本转变。

相信看过《变脸》的观众,都对里面的监狱记忆犹新。罪犯都穿着特制的铁鞋,整个监狱就是一个巨大的磁场。犯人发生暴乱的时候,狱警可以直接在控制室,锁定发生暴乱的罪犯,然后让他们的铁鞋发生磁铁效应使罪犯固定在地板上无法动弹。这样就大大减少了狱警与罪犯的正面接触,从而减少了他们遭受攻击的危险性。当然我们无法否认这只是电影中的情形,也许在现实的监狱中无法达到影片中的效果,但是至少这是一种奋斗的目标。智能化的建设将使我们更加方便快捷地对罪犯实施管理和控制。监狱的智能控制系统可以从很多方面加以提升,如建设视频监控系统、红外报警扎装置、无线巡防定位系统、电子监控门等设施。相信未来的监狱建筑将会更多的配备这些设施,以最小的成本对罪犯实施最有力度的监控。

(三)以关怀的态度,打造以人为本的人性化建筑

随着国际人道主义观念的深入发展,以及我国一再強调的“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人性化的发展理念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监狱建筑体现人道化的思想其实也是与国际监狱接轨,遵循国际化标准。现在的监狱建筑中设置的心理质询室、宣泄室、亲情共餐室……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刑罚的人性化和人道主义的理念。

在监狱建造中贯彻这一思想是很有必要的,试想罪犯整天都在一种压抑的环境中生活,一旦爆发将会是怎样的情形。但是这一问题仅仅依靠宣泄室或者监狱中少有的几个心理咨询师是远远不够的。因此监狱建筑设计中的个人空间不能简单地视为就寝所需的一席之地,而是要更加注重监狱建筑的人性化设计,通过建造不同的空间形式,减少关押密度。为罪犯提供学习交流空间,力求减轻罪犯的压抑感,以体现行刑的科学、文明、人道。例如北京市女子监狱针对女性罪犯的特点,注重了以环境塑造人、以环境改造人为建设理念。2006年就已实行了监狱铁艺花围墙层里外通透式,无电网等警戒物,拉近了围墙内罪犯与社会的距离。监舍布局整洁、艺术化。墙桌粉红色彩、亮丽温馨,这将更加有利于女犯的改造。

参考文献:

[1]于爱荣.监狱评论(第一卷)[M].法律出版社,2006.

[2]王泰.现代世界监狱制度.[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

[3]王志亮.中国监狱史.[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上一篇:清明节纪念英雄的句子下一篇:慰问演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