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浪费广告费?

2024-06-09

谁在浪费广告费?(精选4篇)

谁在浪费广告费? 篇1

19世纪末,美国百货零售业之父约翰•华纳梅克(John Wanamaker)感叹:“我知道我的广告费浪费了一半,可问题在于不知道是哪一半”,一百多年时光流转,许多企业管理者至今还受制于“华纳梅克之惑”,无法了解企业广告的效果如何,只能凭经验、拍脑袋来决策,这样就会不可避免地造成较大浪费。

仅有广告是不够的

要成功营销就必须让顾客了解,并对品牌产生好感和信任,围绕这一任务而整合信息向顾客传递的能力,我们可以称之为传播力。当然广告是构成传播力的最重要一环,但广告仅能获得品牌的知名度,要提升美誉度必须有产品力的强力配合。

传播力就是你说什么、怎么说,产品力才是你做什么、怎么做。面对诸多夸大其词的广告宣传,满腹狐疑的顾客在购买决策之前,不仅要听其言,更重要的是观其行,

打听一下其他顾客的体验,尝试搜集更多有关产品和服务品质的信息,也在情理之中。

比如国有银行、邮政、保险、电力等机构,由于其服务门店众多,本身就构成一种传播渠道,因此它们欠缺的不是知名度,而是美誉度。在这种情形下,不去大力提升服务水准,单纯做广告的意义不大,因为即使广告的诉求打动了受众,大家感受到的仍然是冷漠、敷衍和官僚作风,这种言行不一的感受不可能赢得人们的信任和好感。

传播力的构成

不单是广告、促销、公关等活动才具有传播力,如果使用得当,其实4P(即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都可以作为传播工具。

好营销让推销成为多余,好产品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传播力。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设计,一个让人期盼已久的功能,都可以让产品快速获得知名度和美誉度。沃尔玛和星巴克从来不做广告,因为它们拥有大量的店面,统一的标识和形象在消费者眼前不断重复,相当于企业在持续地做推广。

定价也可以成为传播手段,如果定价非常高或者非常低,突破了人们对同类商品的估价范围,也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而且会作为新鲜事物口口相传,当然定价奇高也应该给出物有所值的可信理由。

是谁在为名人广告埋单? 篇2

执行/ 张跃进 魏晋

名人广告,正在潜移默化中,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在“谣言重复千遍成真理”中,将看电视、听广播、读报纸、观网络、睹汽车流动广告、瞧马路电子广告牌的人们征服,将其带入魔鬼消费的“伏击圈”,挨上见疼不见血的温柔一刀。

广告就是用来让名人做的

郭德纲在天桥说着说着相声,忽然脚底下一滑,掉进了“藏秘排油”的油锅里,说到底都是他的肚子惹的祸,郭师傅如果没有啤酒肚,奸商就不会提着200万半夜敲门找他代言减肥茶。其实郭德纲装的是一肚子相声,并非一肚子脂肪。郭德纲真不该做这个广告,叫央视“3·15”这么一曝光,郭德纲真是跳进哪条河里都洗不清啦。不过,事情多少显得有些蹊跷的是,郭德纲属非著名相声演员,一根普普通通小草的他怎么会遭遇到了连许多著名演员也无从得到的口水?难道这里面也存在潜规则?

打开电视,由当红明星领衔主演的五花八门的精短广告片无时无刻不在强暴着听众的视觉和听觉,它们有的以酒文化出现,有的以化妆品出现,有的以药品保健品出现,像寄生虫一样镶嵌在电视肥皂连续剧的情节缝隙里,蛮不讲理地将行云流水的故事线路切割、中断、延缓,并且越接近剧情的高潮和结局越频繁闪现,影响着你的情绪,败坏着你的胃口,用遥控器都赶不走。

很难找出对做广告坐怀不乱的舞台明星,连口碑相当不错的葛优、张国立、蔡明、斯琴高娃都未能免俗。张铁林是将戏剧角色和广告角色完美地粘贴到一块儿的名人之一,他时空倒流地穿着乾隆的龙袍,为了俺大清国力不衰在每晚黄金收视段都高呼参龟固本酒。眼见日理百机的“皇上”都喝高了,我等岂敢抗旨不遵一天干它一瓶?倒是陈宝国浑厚的富有磁性的男中音咏叹调“上海流行送瑞年,江苏、浙江送瑞年”令人莫名其妙,须反复欣赏方才搞懂瑞年是何方神圣的弦外之音。

影帝陈道明在广告里身份变了,看上去起码是个开专家门诊的主任级医师,因为胸有成竹的陈大夫不管是哪种版本的感冒病毒都果断建议患者集体服用仁和可立克这一种药,也不知他自己亲口喝过没有。不过,陈主任的医嘱不如“诊所医生”范伟来得精彩,范大夫一句感叹号治感冒,嘎嘎的,把屏幕上那些代言形形色色感冒药的众多男星统统毙掉了。要论表演广告的艺术水准,广告大户蒋雯丽当之无愧,蒋雯丽演绎“眼明脑快身体棒,雅士利精装婴幼儿奶粉”的表情亲切动作自然,体现出一名职业演员的高超演技已炉火纯青到看不出表演的表演境界。做得最业余的明星广告莫过于郭晶晶的喜之郎广告了,郭晶晶在水里是一条美人鱼,让她上岸表演,摆出煽情的小女人姿态不是她的强项,郭晶晶其实也想笑得很自然很甜蜜很美丽,但遗憾的是做不到位,结果就很做作。

广告是用来让名人做的,即使他們不那么会“演”广告,只要是名人,商家总不肯放过。

商家盯住的是名人效应

这个世界就是有点儿怪,好多人知道名人广告明摆着是朵虚伪的“假花”,还是宁肯把它当成是挂着露水的娇艳欲滴的郁金香来看,这种扭曲的欣赏态度细说起来原因多多。名人广告花朵的四季常开,主要取决于名人声誉中为大众所接受的可信度和权威性这两大因素。据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调查表明,公众对名人广告的可信程度为:14.4%的人完全相信,50.8%的人比较相信,20.3%的人不太相信,13.4%的人不相信;是否会受名人广告的影响:26.4%的人会受影响,15.5%的人会受很大的影响,25.4%的人不受影响,5.2%反感,27.5%不确定。从上述调查数据看,比较相信名人广告的人占65%左右。

另据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对北京、上海、广州3个具体城市的800余位居民进行的抽样问卷调查显示:50.2%的人认为自己对名人广告会关注,10.5 %的人认为会刺激自己购买,38.3%的人认为对自己没有更多的影响。

抽象数字往往是最可怕的东西。名人广告的战无不胜和无所不能,体现在中性的没有温度的百分比中,它考证着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早已被名人广告所麻醉,所驾驭,所征服。

如果从利益的角度进一步剖析,名人广告能够在当下红得发紫,紫得发黑,狂轰滥炸各路媒体,是作用于两股力量绞合兼并的结果,一方面,它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青睐,另一方面,它又得到了制作商与广告商的格外恩宠。这种姥姥也疼,舅舅也爱的幸福待遇,使名人广告越做越来劲。打个比较恐怖的比喻,制作商跟广告商是借用名人这把“刀”,来“杀”消费者的“人”。在这种形势下,广大人民群众与其洗干净了脖子等着挨宰,不如擦亮了眼睛看穿其阴谋诡计才为上策。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演艺名人为企业代言,出镜几十秒便可获利多少万。如此丰厚的经济回报,比印钞机还快。假若面对这等回报还能心静如水,确实需要坚不可摧的定力。有消息说,某明星平均每天的经济收入就高达15万,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来自为企业拍商业广告。另有某笑星称一周的广告和其他活动的收入将近200万。

名人广告组成了一条完整清晰的市场生态食物链:企业出钱了,名人拿钱了,百姓花钱了,企业赚钱了。“拿人钱财替人消灾”,构成名人与广告投资商的逻辑关系。然而,当大把的钞票装进名人的口袋里,真正意义上的终极埋单者并非企业的老板们,而是超大面积的消费人群,盖因前者笑眯眯地将账单细水长流地转嫁给了后者。换句话说,广告投资商们花在名人身上的钱是有限的有数的,投入是一次性的。消费者为名人广告所花的钱是无限的无数的,掏钱是N次性的。

事实上,如果将名人们代言的东西与名人们在屏幕上扮演的可爱角色捆绑在一起,就大错特错了。就在前不久,广州由专家组成的药品定价小组,将企业经名人宣传后报价为80多元的药品,仅定价为8元多,可见其中被名人吹出的泡沫有多大。可悲的是为数众多的患者,他们糊里糊涂地在心悦诚服中便为名人破了财埋了单,心中还念念不忘名人们的爱心和人道,岂不知这些“光明”使者,在这一巧取豪夺的过程中为东家充当着蒙人的替身演员角色。

国际广告行规值得我们“拿来”

名人为企业代言广告,除自律之外,国家也应当出台相应的法规,进行强行约束,对于明显误导公众、影响国民健康的宣传就得明令禁止。

在发达国家,对名人代言广告均有着严格规定,如果广告中名人具有导向性地向消费者推荐产品,名人必须是该商品的真实用户。法国规定电视广告必须真实、尊重消费者的利益,禁止任何误导消费者的陈述、画面的出现,并且不允许那些定期在有关电视新闻节目中露面的人用其形象或声音做广告;美国要求做广告的名人必须是此产品的直接受益者和使用者,一旦查出不实,就要处以重罚,而且已有好莱坞影星被罚50万美元的先例。

英国的《广告行为标准准则》规定:在将来的电视和电台广告中,那些年轻的体育名人、宠物,甚至卡通人物均要从酒类广告中清除。英国公众十分崇拜体育明星等名人,因此包括足球明星贝克汉姆等人上电视广告的概率非常之大,但是绝对不允许诸如“我推荐,我信赖”一类的直述或直荐出现,以免误导受众。虽然这么做的结果会使酒类广告在英国的创意空间大打折扣,但迫于社会责任的压力,这种越来越严格的规定仍在执行中不断得到发展。前不久,瑞士也推出了相应的规定。

我国也应当在名人代言这方面制定法律规定。企业如何使用名人代言?名人如何代言?这类问题如果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就很难杜绝在此过程中误导以及欺骗消费者的问题。

一年一度的“3·15”都曝光不少商业欺诈事件,可年年月月花相似,转过年来还会有。其实曝光不是目的,保障消费者安全,保障消费者的利益不受侵害才是目的。每年在电视上见到那些因化妆品的低劣而毁容的受害者,因药品不合格而永远失去健康的患者时,不禁叫人扼腕叹息。

针对近年来名人广告的泛滥以及违法违规现象的日益严重,北京市消协曾发表一封名为《明星要爱惜形象慎做广告》的公开信,总结了当前名人广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向名人们提出3点建议。同期,上海工商部门也发出一则《广告审查提示》称:“禁止医疗服务、药品、医疗器械广告利用形象代言人的名义和形象作证明”。国家工商总局称今年将严禁名人作证明广告,媒体违规领导担责。

消费者须从幼稚走向成熟

消费,是消费者的权利。但如何消费,这里面就充满了学问。只买贵的不买好的;只买时尚的不买实用的;只买名牌的不买实惠的;只买广告热播的不买适合自己的。近些年在消费者中这些消费怪现象确实不少。

其实在现实社会中,小康型家庭还是占大多数儿。所谓“挣钱不容易花钱要仔细”,这是寻常百姓普遍信守的信条。持这样的消费观没什么不好。钱应当怎么花确实需要理性的把握,每个人都应当有意识地学习一些商品知识,以及“消保”方面的知识,提高防范意识。面对纷繁的商品世界,消费者必须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能人云亦云。

广告不都是假的,但仅靠广告的指引,个人的消费难免失去准星和方向。在这里,我们特别倡议强化人们的理性消费意识,事实上,这是消费者自我保护的最初也是最终的防线。理性消费需要冷静和智慧,如消费中的货比三家、不看吹牛看实际,这些都是老百姓很容易掌握的技巧。

我知道你的广告费有一半浪费了 篇3

(2009-04-23 16:07:27)

转载

标签: 分类: 博主推荐专业读者必读

削减广告费 华与华 三精 蓝瓶 黄金酒 孔雀城 电视购物 宝马 财经

作者:华杉

上海的《第一财经周刊》在月初时做了一个专题,叫《撤单》,讲金融危机下客户纷纷削减广告预算,给广告业带来严峻形势:化妆品/浴室用品下降11.1%,药品下降9%,房地产/建筑工程下降30.9%,交通行业下降24%。而尼尔森公司对亚洲广告客户的一项最新调查发现,大多数企业预计他们的广告预算将会下降,其中1/4预计将比上年下降20%以上。

俗话说:“退潮的时候,才能看见沙滩上谁没穿裤衩。”金融危机给了我们一个机会,去探求广告的本质。商界流传的那句著名的天问:“我知道我的广告费有一半浪费了,但是我不知道是哪一半?”这个问题在今天可以得到回答。

1、广告不是“费”,不是费用,是投资。

华与华的绝大部分客户没有下调广告投资,多数都在增加,增加的原因是因为要投资新产品的营销。也有一个客户,觉得危机来了,大家都收缩广告费用,咱们也收缩吧,而我的建议是非常的坚决——增加一倍,并把销售目标上调一倍。因为我建议他们加大建设投资强度,并改变营销投资模式。所以,不是“削减广告费用”,而是“加大广告投资”。

现在回答那个问题,哪些广告费浪费掉了呢?答案是:

所有在削减广告费的企业,他们的广告费都浪费掉了。

否则他们怎么会削减呢?

广告不是“费”,不是费用,是投资。经营者很容易想到削减费用,但没有人会轻易削减投资。特别是在现在的危机气氛中,很多做国内市场的企业,实际上现金非常充裕,正是加大投资的大好时机,岂有随意削减之理?一个人胆敢削减广告费,证明他的生意不依赖广告。反过来说广告没有帮到他什么,多做一点少做一点无所谓。

很多行业,他们的生意不是依赖广告进行的。这些行业对广告的理解程度就很低,水准也很差,属于无效广告的重灾区。比如房地产、汽车、银行、保险,都属于广告水平最低的行业。其广告表现为精致的摄影、修图水准,和基本和销售不发生关系的创意指导思想。房地产稍好一点,还有一些做广告的公司参与,而汽车、银行、保险等行业都习惯于请国际广告公司,因为修图能力是国际广告公司的核心能力。什么叫浪费,这几个行业的广告就是最大的浪费,所以他们的广告费削减幅度也最大,金融危机下,为他们服务的广告公司受冲击最大。

大多数汽车的广告,都是一张漂亮的图片,再加上几句“书面广告语言”,也就是一些你和人沟通交流时绝不会说的话。他们基本不给你提供购买的理由,也不提供购车者需要的资料。发布者称之为“形象广告”。这个毛病实际上霍普金斯和奥格威都说过,主要是两条:

第一、要把你的任何一个广告版面当成你和消费者沟通的惟一的一次机会,在这一次惟一的机会里说动他购买。在华与华方法中我们称为“让每一个销售工具,都完成一次完整的进攻!”其实你可以一年就打一个稿,要“毕其功于一稿”,而不是指望什么“整合行销传播”。

第二、广告设计者要向杂志编辑学习版面设计。现在那些精美的广告图片,都是在向读者提醒“我是广告,翻过去吧!”广告要提供对消费者有价值的新闻。在华与华方法中说:“让产品成为英雄,让上市成为盛事”。产品是新闻主角,要深度报道,不要以为摆个姿势就有了所谓“形象”。

4月里还有一件值得关注的营销新闻,就是宝马汽车上电视购物,故事的主角是宝马汽车授权经销商上海凡德公司,将宝马1系车推上电视购物,结果一晚上卖了40辆!而“在正常情况下,凡德一年的宝马一系车销量不过在50到60辆之间。”

我可以想象那样的盛况,通常的汽车广告,都不提供产品资料给读者。而电视购物详细的讲解,和诱人的促销大礼包,当然好卖了。我给很多朋友说这件事。他们当中多数人的反应,都是觉得电视购物“低档”。唉!人们总是抓不住事物的本质,如果我们不用“电视购物”这个词,而是说“做一个45分钟的电视节目来卖宝马”,你就觉得很时尚了。低档还是高档在于你自己,关电视购物什么事呢?

我想凡德公司不会考虑削减广告费,如果只是修几张图放到杂志上,削减也就削减了。但这广告一播出就有人来买车,谁会削减它呢?

再举例一个华与华策划的房地产广告,在金融危机下的今天,效果是过去历史最好效果的两倍以上。还是那些指导思想:(1)提供给读者有价值的新闻,广告首先是给读者的。先有读者,后有消费者。

(2)提供给消费者购买理由,产品的本质是购买理由。

(3)提供更多资料,把任何一次广告当成唯一的一次,要尽可能多提供资料给消费者。

(4)替消费者安排好行动,让他马上就能行动。

(5)让产品成为英雄,让上市成为盛事。

今天,孔雀城是北京别墅市场销量第一的品牌。

孔雀城的广告,当然要加量!

2、形象广告要有明确的战略目标

第一财经的报道还讲到一个现象,就是金融危机到来之后,企业对“产品广告”更加关注,而开始削减“形象广告”。报道以平安保险举例: “此前,中国平安正是在整体品牌形象上表现颇为出色的广告主之一,它最为让人印象深刻的电视广告是,将中国所有带有平安字样的地区串在一起,配有容易让人产生美好遐想的音乐,以及“中国平安,平安中国”这样一语双关却不告诉人们具体业务是什么的广告词。

“‘但在整个2009年的广告宣传里面,服务类广告(产品广告)的数量应该是远远多于形象广告的。’……公司的产品广告希望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是—这家公司现在除了保险,还有包括银行在内的诸多金融整体服务产品……”

这又是一个误区。“中国平安,平安中国”,或者说“买保险,就是买平安”,都只是一个讨巧的噱头。它的问题并不是没有告诉人们具体产品,而是没有建立起具体的价值,没有指向一个战略目标。因为这是一个太明显的噱头,人们不会听你说“买保险,就是买平安”就把你当权威。所以这一系列广告原本就浪费了一半,只不过大家现在才开始总结,而且还没总结出关键来。

相对于产品广告来说,形象广告有更大的战略价值。可以说,企业的董事会更关心形象广告。但往往人们错误地把形象广告当成了虚无缥缈的“形象”,而没有赋予它战略任务和具体的目标。如果你的形象广告有战略价值,你就不会削减它。

华与华为三精蓝瓶创作了一支形象广告,和我们做得最多的15秒广告不同,这是一支1分钟的广告片。点击“华与华电视广告”可观看这条片子,第一条就是。这是我们最重要的战略策划和广告作品之一,文案是这样的:

三精制药,开创口服液蓝瓶时代!

一间制药公司,可以成为国家级旅游名胜吗?

除非,他是蓝瓶的。

三精蓝瓶口服液全球样板工厂,国家级旅游名胜,汇集了口服液生产与科研的全球尖端科技。

世界各地医药界专业人士,源源不断的来到这里,了解全球口服液研究的最新进展。

不是所有的口服液,都有资格装进蓝瓶。

蓝瓶的,就是纯净的;

蓝瓶的,就是充足的;

蓝瓶的,就是好喝的。

想了解全球最尖端的口服液生产科技。

三精蓝瓶样板工厂欢迎您!

蓝瓶时代,选择三精!

投放这样的形象广告,是三精重要的战略投资,并结合三精的工业旅游项目,让任何消费者,可以随时去检阅我们的口服液生产,并支持我们全线销售我们并没有产品广告的口服液品种,和未来的口服液新品。我们不会削减这样的广告投资,09年还会有新的形象广告投放。

3、全球顶尖的消费品品牌,其广告大多是反面教材 第一财经周刊的报道还提到了另一个消费品品牌,红牛:

更直接的例子则来自于运动功能型饮料公司红牛。此前红牛推广品牌形象的宣传语是“有能量无限量”,但现在,“他们更愿意在终端打出非常直接、能够刺激销售的广告语,比如‘开车不困喝红牛’。”

说对了,红牛没有能够取得象王老吉那么大的成功,就是因为没有一直打类似“开车不困喝红牛”这样的广告。“有能量无限量”,这样的话能打动谁呢?总是有人以为这样的话有品味,那是“伪品味”。这样的话,在人们的生活之外,没有人这么说话,也就不能打动任何人。消费者就是你的邻居,你会跟邻居说“喝红牛吧,开车不困”,你不会跟邻居说“喝红牛吧,有能量无限量”。全世界谁是我们的品牌榜样?向谁学?很多人会马上想到可口可乐。我告诉你,错!那是反面教材!象可口可乐这样的教父级品牌,其成功经验都在50年以前,今天的一切都没多大意义。不信马上做个测试:

现在请你马上回想一下你所记得的可口可乐广告和口号,再回想一下你所记得的黄金酒广告和口号。

问题:

(1)把可口可乐的广告不变,品牌换成新推出某某可乐,能不能成功?

(2)把黄金酒的广告不变,品牌换成另一个某某酒,能不能成功?

再测试两个问题:

(3)“怕上火,喝红牛”能不能成功?(假定红牛能清火)

(4)“有能量无限量,王老吉!”能不能做起来?

所以你的学习对象有两个:

一是全球品牌50年前的东西。比如华与华创作黄金酒的小金宝形象,就受到可口可乐30年代创作圣诞老人的启发。我专门有一篇博文讲这个故事。(链接《品牌的最高境界是成为人类的文化符号》)

二是今天中国本土一线品牌。他们都是从0干起来的,比全球品牌先进N多倍。

不要崇拜国际公司。一个公司成功得太久,成功的本质就已经失传。随着创始者的离去,“不承担责任和变革风险”的平庸文化会主宰大多数大公司。所有公司都正在死去,正如我们所有人都正在死去。小公司正在变大,大公司正在变衰。正如中国正在变强,一些传统强国正在变衰。今天的中国本土一线品牌,就是未来全球品牌的标准。

结束本文前回答问题:哪一半广告费浪费掉了?

答案是只要你动了削减念头的广告,本来就是浪费。那些有效的广告,傻子都知道它在替咱们赚钱。

最后再重复我的老话:

中国真正懂广告,懂创意的人,客户方面,不是世界500强的中国区市场总监,是那些本土企业的老板;广告公司方面,不是4A公司的创意总监,是那些本土广告公司的老板。原因很简单——

你的广告不再被浪费 篇4

这句名言出自于美国一位行业专家John Wanamaker,它让每一个广告主感同身受。而如今,世界著名的营销专家Philip kotler也评论说,“中国的广告投放只有20%在起作用,但是大家却不知道哪个20%在起作用”。从上个世纪以来,无论通过什么渠道做营销,投放广告的费用大量浪费的问题始终存在着……也许不久之后这将不再是众多广告主的困扰了。

12月6日,在国际顶尖级的Advertising Age營销趋势精英论坛上,腾讯发布了网络广告的精准定向工具TTT(Tencent MIND Targeting Tools),这也是中国互联网企业首次推出网络广告精准定向的技术。那么,腾讯到底有多大把握能终止广告严重浪费的现象呢?为此,我们采访了腾讯广告平台和产品部总经理姜跃平先生。

《V-MARKETING成功营销》

:现在很多第三方机构或网站,比如百度自己的贴吧等也有自己的定向记录,作为网络广告的精准定向工具,您觉得腾讯这个TTT有什么特点和优势?姜跃平:目前中国互联网互动营销还处于成长期,在这个阶段,无论是腾讯还是其他在线媒体,都要把互联网的互动营销这个事业共同做大,为广告主提供越来越好的服务。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方法做自己的定向广告,百度的优势在于其用户搜索数据特别丰富。而腾讯拥有互联网上最大的用户基础。

腾讯QQ号覆盖中国90%的用户和腾讯所有产品线,这是其他任何媒体都没有的。如果你想让自己的广告被白领丽人、时尚潮儿、爱车一族或理财专家等不同行业类型的受众看到,那么,腾讯就会帮助你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到达正确的目标人群,给你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个神奇的工具就是腾讯智慧在线营销体系。现在发布的精准定向工具TTT,是为广告主提供了多维度的定向选择。第一个是用户维度,可以针对男性或女性,什么年龄段;第二是地理,针对在什么省市;第三是时间段;第四是上网场景。这个可以知道经常是从办公室上网的用户,还是经常从学校上网的用户,以及经常在家上网或是在网吧上网的用户。通过我们的后台和技术支撑,腾讯的这个精准营销工具有了进一步的推进,应该能够给广告主和互联网带来更多的市场推广机会。

《V-MARKETING成功营销》:目前广告主对精准营销的要求越来越高,腾讯会不会担心更多的网络平台也来研发和使用精准营销的系列产品?如果其他媒体想跟腾讯取经,使用这个工具,你们会不会把这个技术平台进行推广呢?姜跃平:从市场角度来说,越来越多的广告主给精准营销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要求,如果能有更多的媒体为广告主提供这样的服务,是我们非常乐意看到的。腾讯公司对分享自己的技术成果,一向持积极的态度,在精准定向工具方面也不例外。

我们还将公布精准工具白皮书,这个白皮书里边会对很多的技术细节与业内进行分享。而且我们也会不断在专业刊物及各种渠道媒体中,与同行做深入、充分的交流,共同把互动营销,尤其是互动营销上面的精准营销事业做好。

《V-MARKETING成功营销》

: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即,这对于所有企业包括媒体,都是非常特殊的一个机会,腾讯会怎样利用这个契机?这次发布的TTT工具会有怎样的具体作用?姜跃平:关于奥运营销,对整个广告界,包括所有媒体,都有非常特殊的意义。当然腾讯也不会错失良机。首先,我可以透露,腾讯会开发一个互联网上信息最广泛、互动性最强的奥运平台,这个平台本身就是腾讯助力奥运营销的一个基础。

上一篇:谈谈如何做好办公室工作下一篇:如何做好一名企业的中层领导Microsoft Word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