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教学的浪费

2024-12-28

减少教学的浪费(精选5篇)

减少教学的浪费 篇1

“很多商家花大力气做促销, 在促销过程中也销售很多产品, 但促销结束后销售额反而下降。”近日,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营销系主任、博导汪涛教授在给中南财经政法大学EMBA浙江班的学员讲授《战略性市场营销》课程时讲到。

在销售活动中, 很多商家都采用差别定价, 因为可以提高利润。但很多商家做的时候都没处理好差别定价必须处理的两个问题:一是分清客户, 二是分清产品。

分清价格敏感和不敏感客户

分清客户。在市场中, 要给敏感者定低价, 给非敏感者定高价。那么, 如何判断谁是价格敏感者呢, 谁又不是呢?如在促销策略中, 给出条件:如收集5张优惠券, 就打出7折。那么, 只要是能拿出5张优惠券的消费者, 就体现出他是价格敏感者。同样, 不出示或不收集优惠券的消费就是价格不敏感者。

很多商家做价格促销, 促销很多, 但浪费更多。因很多本来就想买, 正好促销就买了, 结果这个促销就浪费了, 没有起到初衷目的。商家一定要分清对谁促销, 是对价格敏感者促销还是对竞争对手进行促销。

此外, 优惠必须是有条件性的优惠, 比如麦当劳的优惠券就是很成功的促销手段。假如你是个价格敏感者的话, 你就要每天都要把优惠券带在身上, 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要吃, 而且里面有限制哪些是必须一起搭配。只有你是个高度的价格敏感者才会去花时间去比较, 去选择怎么组合最实惠, 而不是看到什么喜欢点什么。

在市场中也有很多成功的促销手段, 如你买我的产品, 全价, 只要你愿意填写信息表并愿意把填写的信息表邮寄给我, 我就给你七折。现在甚至有的超市和厂家有这样的合作, 在付钱的时候, 你买的是我厂家的物品没有优惠券, 但如果你买了我竞争对手的产品, 就会有一张关于我产品的优惠券出来。

所以说, 没有条件就会分不清楚, 只要有条件, 才能把价格敏感者给区别开来。

分清产品档次规格

分清产品。为什么要将产品分开呢?因为不同的客户价格接收程度会有所不同, 假如提供相同产品的话, 那就会乱套。比如银行大批量从电影院方买票, 20元一张。假如银行职工的票被黄牛贩子用30元收了, 黄牛贩子再用40元给一般客户。结果, 这样就串位了, 这个电影院的差别定价就是一个失败的促销。原因就是产品与产品之间没有分开。

iPhone有一款手机, 从599美元直接降到399美元, 此款手机本想实行二阶段定价政策, 但没想到百万部手机卖得那么快, 74天就卖完了, 就3个月不到的时间, 便宜了200美元, 引起了消费者的强烈不满, 到最后CEO出面公开道歉, 并赔付每个之前购买者100美元代金券的代价。假如在第一波推出的手机上写上100部典藏版字样, 可能情况就会改变。

还有一个例子就是打印机, 谁都知道打印机速度越慢的话, 成本越高, 但价格确实要比速度快的打印机低。原因在于, 为了区分产品规格, 厂家在普通的打印机中装有一个放慢速度仪, 虽然成本更高, 但能达到差别定价的目的。有些人看中打印速度, 多付点钱没关系。要做到促销活动最小程度的浪费, 必须要区分客户类型和产品规格。 (来源:《民营经济报》2009年6月15日编辑/刘丽琴)

点评:做促销就是降低产品售价, 吸引顾客购买, 从而提升利润吗?显然不是这样简单。事实上, 做促销活动并不容易。如果事先没有对市场进行详细的调查, 又没有进行促销分析和促销策划, 而只是凭借自己的想法和感觉胡乱地促销, 销售业绩也只能止步不前。

5个技巧减少食物浪费 篇2

1.烹饪之前安排好分量。大多数成年人每顿饭吃大约750克的食物,但我们往往做得比实际吃的多很多。因为我们总担心没有足够的食物给家人或客人吃。所以,为了避免这种状况,试着少做30%的量,这就是适量的目标了。

2.使用较小的盘子和碗。丹麦的一项调查显示,如果盘子大小仅减少9%,食物垃圾可减少超过25%。美国的一项研究发现,盘子如果小20%,我们甚至都发现不了。我们可以通过改变盤子的大小,确保不让自己吃得太多。

3.选择较小的购物车。在超市,一定要选择较小的购物车,以避免购买太多不需要的东西。如果购物篮子是放在车上的,你仍然用手拿好一些。购物车、购物篮越大,你越想加满食物,其中就有一些你实际上不需要的东西。家庭装、大分量大优惠,我们常被这种折扣诱惑。但如果你无法消耗掉这些“大分量”,这就是一种浪费陷阱。

4.不要迷恋批量折扣。如果你有一个大家庭或者举办大型聚会,批量购买很优惠。否则,最后浪费食物的钱可能会超过你当初享受的优惠。

5.买单的金额要预计好。出去吃饭,我们经常无法预测食物的多少,因此,下单前可以问下服务员这些食物的分量,如果过多,就消减。每顿饭制定一个大概的预算。总之,减少食物浪费利己利人。

减少教学的浪费 篇3

修理船舶的场所主要是指该公司内部创办的修理工厂或者对相关修理起着辅助作用的工厂, 船舶数量的增多导致修船企业应运而生, 而船舶的损坏带动修理企业的发展, 船舶修理厂涉及的领域较大并且人员以及资源管理方面较为复杂, 在船舶修理厂现场, 可能出现不同的船只, 部分船只为国际船只, 部分船只或许为国内客轮, 如果该修理厂修理水平较高, 甚至极有可能出现从事军事方面的战舰修理。在这种复杂的修理情况下, 船舶修理企业雇佣的劳动人员也有所不同, 可能出现国外技术人员、临时雇工、相关企业的工作人员、辅助修理工厂的工作者等等。出现这种情况的最大弊端就是相关物品的浪费, 不同人员工作水平和工作方法都会不同, 那么, 在修理过程中出现浪费是无法回避的问题,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 修船厂浪费的材料中主要包括:装潢用品、金属材料、船舶零件、水资源等多种材料。

1.1 船舶修理材料出现浪费现象的原因

国内多数工厂对于企业工作人员薪酬分配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员工的资历、任职情况、工作经验、工作水平等, 极少数工厂考虑到工人日常的工作效率及生产材料的使用情况, 因为工厂工人的成本意识较为薄弱, 对于工厂材料的使用并不珍惜, 没有提高使用效率的意识, 所以一般情况下, 使用的材料多数一次过后便扔掉或者处理掉, 有的材料可以多次循环使用, 但工人会觉得循环使用有许多需要处理的地方, 较为麻烦, 为了贪图方便, 一次使用后便当做垃圾处理掉。这样的做法普遍存在于各个工厂中, 无形之中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 企业虽然平时极力主张降低生产成本, 材料多次进行回收利用, 但是因为并未及时对工人进行思想教育, 导致其环保意识薄弱, 无法站在企业的高度思考问题。

1.2 船舶修理厂管理不到位, 缺少改革创新的管理制度

根据我国船舶修理工厂的情况, 可以看出我国船舶修理工厂的管理制度存在严重缺陷, 因为工人较多, 零件方面并无专门管理人员, 所以, 当工厂的工人在使用零件时需要自己去寻找, 因为工作时间的缘故, 每个人在寻找零件时总是会发生乱拿、错拿的情况, 将零件放回时也并不放回原来的位置, 只是随手一丢。这样的情况对于工厂生产存在着较大的隐患, 如果船舶修理工程量较大、时间较为紧迫, 工厂工人在着急的情况下极易发生拿错零件的情况, 造成零件的损坏或者浪费。因为工厂缺少专人有效管理, 对于零件的使用和损坏也不会追究其原因, 加之工厂内部结构冗杂, 人员较多, 办事效率较低, 管理方法较为落后, 使工厂生产成本增加和材料浪费数量的增多, 阻碍着企业的发展。

1.3 船舶修理现场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对于工厂现场的管理是当前企业减少生产成本的第一步, 为此, 应该健全相关监督机制, 大多数企业就是因为缺少对船舶修理现场的监督机制, 导致材料不断出现浪费的情况。部分企业虽然会意识到修理现场管理的重要性, 但在监督时也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企业对于工作人员的工作并没有设立标准, 员工只是简单的执行企业交代的监督任务, 企业没有设立监督的实际标准, 员工在执行工作时又拿什么标准去进行现场的管理。同时, 对于企业设立的监督机制, 极易出现工作时间持续较短的问题, 企业在进行修理现场的监督时会因为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 无法正常进行标准化的判断, 而且, 因为工作人员较多, 效率较为低下, 有时候, 领导会进行视察工作, 为了应对上级领导, 可能会出现监督机制落实程度较高的场面, 但是, 领导走后, 一切又恢复原状, 这种工作人员冗杂的现状是造成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

2 减少修理现场浪费材料的方法

一般情况下, 通过对企业成本的分析, 我们可以得知企业成本费用最主要花费在人员的雇佣和材料的购买两个方面, 船舶修理厂的成本费用也是如此, 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 为了能提高行业竞争力、减少生产成本, 只有在修理现场的材料使用方面进行改革, 为企业赚取更多的利润。

2.1 完善企业管理机制

通过国外船舶修理企业的成功案例, 可以明确一点, 对于船舶修理现场所有的企业都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 制定一套完整的管理体制。例如:在美国, 某船舶修理厂非常重视材料的回收和资源重复利用的问题, 要求每一位员工在拿取零件时都要进行登记, 同时, 对于修理现场, 雇佣专业清扫人员, 当工人完成工作时进行清洁工作, 在这时将零件整理出来, 分门别类的摆放整齐, 对于可回收使用的零件进行特殊处理, 大大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同样, 在日本, 为了提高零件的使用效率, 企业直接将零件的回收情况和个人薪酬相关联, 如果企业在修理现场整理出较多可回收零件, 那么该工作人员得到的薪金便会减少, 但是, 为了防止出现工作人员大量损坏零件的问题, 公司在零件使用方面也会做出一些规定, 进行全方位管理。

2.2 改革创新, 打造“无形资产”

国内外船舶修理企业一直以来在都将工作重心放在施工现场管理方面, 这种管理方法是正确的。同时, 笔者认为, 还有其它方法可以使用。例如:对船舶工厂的修理技术进行改革, 打造属于自身的“无形资产。”企业最注重的应该是自身的商誉, 船舶修理厂的竞争日益激烈, 降低生产成本是提高企业竞争力较为快捷的一种方法。而改革创新, 引进先进的工业技术, 缩短社会生产时间, 从长远的角度看, 会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利益。

3 总结

无论是智能化生产还是管理制度的改革, 其目的都是为了企业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从生态环境的角度看, 船舶修理提高零件的使用效率可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节约资源。从企业生产环节看, 可以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同时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因此, 企业对船舶修理现场的改革是发展的必然, 相信, 在不久的未来, 改革后的企业会发展的更好。

参考文献

[1]黄栋.修船企业减少维修现场浪费的管理措施研究[J].中国修船, 2011 (03) :24-25.

[2]李萍.对提高外轮修理效率的几点思考[J].中国修船, 2012 (06) :101-102.

减少教学的浪费 篇4

随着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的迅猛发展, 农机市场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特别是2004年以来, 随着国家连续多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颁布以及“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等一系列惠农利农政策的出台, 农业机械保有量不断提高。

1 农机能源浪费的原因

1.1 超期服役

1.1.1 超期服役造成功率和油料浪费

小型拖拉机使用年限是10年, 如果超过10年 (或累计作业1.2万h) , 应做报废处理。由于历史欠账多, 农机行业普遍存在机具老化、技术落后等问题, 而小型拖拉机尤为严重。

据南通市农机部门统计, 通州区有5952台小型拖拉机, 使用年限在10年以上的占60%以上, 使用年限在20年以上的超过20%。有数据表明, 达到报废年限后, 拖拉机发动机功率、牵引功率下降, 油耗大、维修成本高, 平均油耗超出标定功率油耗值11%, 比额定功率少2.8马力, 耗油比额定值增加45.5 g/马力小时。

2004年, 小型拖拉机年销售量是52.4万台。到现在这52.4万台小型拖拉机都达到了报废年限, 如果这些拖拉机有60%不报废还继续使用, 一年损失的功率是88万马力;一年油耗增加14 t/马力小时。如果这些拖拉机为12马力拖拉机, 以一天工作6 h计算, 一天要多耗油1000 t;一年200天, 一年要多耗油20万t油。综上所述, 超期服役造成的油料浪费实在是令人吃惊的数字。

1.1.2 超期服役造成修理费用增加

超期服役拖拉机多数到了“寿终正寝”年龄, 制动性能差, 转向沉重, 仪表失灵或读数不准, 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轴部分功能失灵, 继续使用将付出庞大的维修费用。

据调查表明:8年役龄的手扶拖拉机比1年役龄的平均每台多付修理费155元, 10年役龄的东方红75/54比1年役龄的多付修理费3026元。仍取上述高龄拖拉机匡算, 全国每年必须额外支付60 580万元修理费。为此还需要维持一支庞大的修理队伍, 组织工厂生产比实际需要量数倍的配件供应和储备, 资金消耗巨大。

1.1.3 超期服役导致作业效率低、成本高

拖拉机达到报废年限后, 发动机功率、牵引功率下降, 严重制约了作业效率。同时, 拖拉机老化, 导致油耗高、维修成本高, 作业成本也相应增加。这一方面降低了拖拉机的单机作业率, 影响了正常的农业生产, 另一方面也因作业成本的增加, 加重了农民负担。

1.2 使用不当

1.2.1 加油过多外溢

有些农机手认为多加总比少加好, 造成发动机油箱的油加满后外溢。

1.2.2 漏油

在农村调查, 发现有20%左右的柴油机、耕整机、拖拉机、收割机等存在漏油现象。有的是油箱开关漏油, 有的是油管老化、油管接头、垫片漏油, 有的是油管破裂漏油。据试验, 每1 min漏9滴油, 一昼夜要漏掉1.08 kg (12 000滴为1 kg) 。

1.2.3 清洗用油过多

对柴油机、耕整机、拖拉机、收割机等农业机械保养时, 需要清洗零配件, 每台拖拉机1年约需用15~25 kg的柴油。如果用金属清洗剂, 可节约大量的柴油。

1.2.4 农机手操作技术水平低, 农机耗油量高

例如, 在操作拖拉机作业时, 采用低挡起步加速的方法, 每次起步约多耗油15 m L。而1台拖拉机每天要起步多次, 积累起来要多消耗不少的油。

1.3 维修质量低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陈旧意识的影响和手工作坊式工艺的流传, 农机维修行业普遍存在两种不良“顽疾”:一是组织上懒散;二是技术上“凑合”, 从而导致农机维修质量不高, 修后农机产品功率油耗率下降。究其原因, 除了管理体制、工艺设计、技术措施等因素外, 还有维修工人技术水平的影响。

1.3.1 维修人员技术基础较差

随着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一批老师傅退休, 其子女也就陆续顶替进厂, 文化程度参差不齐 (有高中、初中、小学) , 并且没有技术基础。维修人员的另一来源就是城镇青年, 他们大多数是待业青年或高考落榜生, 虽然文化程度以高中为多, 但同样没有技术基础。中专、技校毕业的维修技工如凤毛麟角, 远远满足不了维修行业的需要。

目前一些维修企业的技术传授仍主要依靠师傅带徒弟的方式, 这样做, 不但使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发展缓慢, 封闭维修人员的视野, 而且严重防碍了修理人员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修理质量的稳定。

1.3.2 构造、修理知识缺乏

修理人员缺乏知识、缺乏系统的学习和训练, 其维修技术的掌握和锻炼局限在常接触到的机型和基本方法, 局限在师傅的经验水平上。

1.3.3 维修作业草率

由于受传统意识的影响, 一些修理人员仍然认为:机械维修没得学问。在这种思想指导下, 保养作业不按保养级别规定的内容进行, 偷工减料, 自以为是, 往往使保养作业达不到消除故障隐患的目的。在修理作业中出现马虎、草率从事的现象。

1.3.4 经常出现似是而非的做法

一些修理工限于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手工工艺的影响, 在机械修理中, 常出现一些似是而非的做法。如有的维修人员盲目地认为润滑油是万能的密封剂, 因此, 在修理中习惯地对一些无需加油的密封部位如气缸垫、进排气歧管垫、气门密封面等加注上润滑油或润滑脂, 企图达到增加工作面的密封效果, 其结果不但起不到增强密封的作用, 反而破坏了原有的密封性等。导致这类似是而非做法的出现, 说明他们对这类修理知识的理解似懂非懂。

1.3.5 不重视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

随着维修事业的发展, 一些新工艺新技术也不断涌现, 但一些维修人员适应不了这种新局面, 沉湎于旧工艺、落后方式;对新技术不关心、不接受、更不去研究。这说明一些维修人员对科学技术的认识程度偏低, 仍停留在保守的水平上。

2 减少能源浪费须采取的措施

2.1 加强报废制度的执行力度

2012年, 作为农机工业“十二五”发展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 国家相关部门将围绕《农机工业发展规划 (2011-2015年) 》, 出台《农业机械以旧换新办法》《农业机械报废回收管理办法》等相关政策。各地农机主管局与有关部门应共同制定出具体措施, 加强报废制度的执行力度。

农机部门要多方努力争取财政资金, 启动针对拖拉机的报废更新补贴政策, 如南通市的做法, 报废小型拖拉机并购买新小型拖拉机的机手, 财政给予1200元/台的补贴;对报废小型拖拉机并购买大中型拖拉机的机手, 财政给予2000元/台的补贴。报废小型拖拉机折价500元/台。机手到当地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填写《农业机械报废更新申请表》, 将需报废的农业机械送到区指定的报废农业机械回收企业后, 凭《报废农业机械回收证明》和购买新机发票, 到区农机局即可办理购机补贴手续。

2.2 减少浪费, 提高节能意识

加大宣传工作力度, 提高对农机节能工作的认识。农机部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宣传栏等形式, 加大农机化节能工作的宣传力度, 向农民机手散发农机化节能的宣传资料, 增强农机经营者、使用者和维修人员的节能意识, 在农机使用操作中减少油料消耗。

2.3 提高维修水平

(1) 农机维修同其他机械工种是有区别的, 其综合性、实践性均较强, 既要求维修人员具有较宽的技术知识面, 又要有过硬的手工操作技能。农机维修仍主要依靠手工作业。因此, 机械维修人员要有扎实的钳工基础, 维修企业要重视对维修人员钳工技术的培养, 同时也要按技工培训要求指导维修人员业务学习的内容。

(2) 定期进行技术考评。要定期对修理人员的技术水平进行考评, 考评以后要进行全面的指正。考评的内容可以因地制宜、形式多样。

例如:技术基础的书面解答;机械故障的现场排除;保养、修理的操作技能;改进工作的设想建议等。

(3) 做好培训工作。根据维修企业的忙闲季节和任务吃不饱的实际情况, 利用办技术短训班的形式对修理人员分期分批进行脱产或半脱产培训。选派技术骨干到技术院校进修, 到先进的同行企业取经, 回厂后他们还可以帮助其他维修人员提高技术水平。

减少教学的浪费 篇5

1 煤气系统存在主要问题

1.1 煤气价格基本固定, 不能随生产的变化灵活调整

莱钢的煤气价格为内部价格, 每年年初进行修订, 针对单体的特殊情况往往无能为力。随着新1#、7#、8#几座新焦炉、新区、新二区高炉的投产及发电设施的陆续投用, 发电设施配套锅炉大都为高炉煤气锅炉, 同时由于煤气价格存在差异, 高炉煤气为12元/GJ, 焦炉煤气为24元/GJ。因此莱钢出现了焦炉煤气相对富余, 而高炉煤气紧张的局面。

1.2 信息传递落后, 难以解决煤气平衡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信息渠道等制约, 煤气管理模式基本上是根据月统计, 累计进行分析、预测, 数据信息滞后。煤气本身具有动态波动性、不可储存性, 事后统计不能反映煤气动态情况, 传统的煤气管理模式, 无法动态了解和解决生产过程中的煤气供需平衡及存在问题。

1.3 阶段性煤气平衡难以控制

近几年是莱钢大发展的几年, 生产、建设交叉多, 建设项目多, 抢产量创效益的迫切愿望和如火如荼的钢铁市场, 促使莱钢的生产和建设进度是以钢铁平衡为主要依据, 煤气平衡只能作为第二因素, 再加上各项目建设进度的不同, 设备投产时间的不一致, 使阶段性煤气平衡难以控制。

2 煤气系统实施管理创新

根据莱钢生产经营的总体目标, 我们对煤气系统进行了深入研究。为合理调整不同阶段煤气平衡, 减少煤气放散, 我们打破了传统的煤气管理模式, 实现了根据需要进行煤气价格调整;实现了煤气日动态平衡、动态考核, 实现了阶段性煤气平衡措施的实施, 在钢铁主业大发展的同时, 也在节约煤气, 减少放散上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创新之一:制定煤气放散管理规定, 从制度上杜绝放散浪费。

为使煤气发生、输送、使用做到统一调配, 充分利用煤气资源, 2003年6月公司下达了《煤气放散管理规定》, 这是莱钢建厂以来第一部关于煤气放散的管理规定, 使各部门对煤气放散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文件下发后, 减少煤气放散的效果当月就得以体现:6月15日~27日转炉煤气并网量达14000m3/h, 比上半月升高2 4 0 0 m3/h, 小高炉煤气并网量达20000m3/h, 比上半月升高16400m3/h, 热电厂锅炉燃用高炉煤气114500m3/h, 比上半月升高23400m3/h。

创新之二:根据需要对单体设备进行煤气价格调整。

为进一步提高煤气利用率, 使煤气资源得到合理匹配, 减少煤气放散, 我们和财务处、机动处等单位共同研究措施, 实现了煤气价格的有效调整, 在煤气管理上实现了又一创新。

(1) 近几年随着焦化厂新1#、7#、8#焦炉的陆续投产, 因系统中高炉煤气比较紧张, 为解放焦炉的生产能力, 消化新增的焦炉煤气, 新投产焦炉全部燃用焦炉煤气, 同时另2座焦炉也置换为燃用焦炉煤气加热, 焦化厂燃用焦炉煤气超计划部分, 按高炉煤气价格进行结算。此措施的推出, 解放了焦炉能力, 为焦炉的顺利投产达产创造了条件, 为高炉的高效冶炼创造了条件, 同时还缓解了系统中高炉煤气紧张的局面。

(2) 随着生产建设的不断变化, 如焦炉、轧线、发电设施的陆续投运, 莱钢煤气阶段性不平衡问题凸现。为合理利用煤气资源, 减少能源浪费, 发挥锅炉缓冲用户的作用, 莱钢在保证混合煤气需要的前提下, 调整热电厂锅炉燃用焦炉煤气价格, 锅炉燃用焦炉煤气以1000m3/h (计划) 为基数, 超出部分执行高炉煤气价格, 鼓励热电厂燃用焦炉煤气的积极性, 使热电厂锅炉多燃用焦炉煤气5000m3/h以上。

通过采取煤气平衡及价格调整措施, 从价格上看焦化厂、热电厂得到了实惠, 但公司得到的利益更大:锅炉燃用动力煤由2004年的145224吨降低到2006全年的13822吨, 即公司年减少了动力煤外购量达13万吨以上, 并且逐步实现了“零燃煤”的目标。

创新之三:实现煤气日报表、日统计、日考核, 实现动态平衡。

煤气与钢铁生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煤气的动态平衡是钢铁企业中难度最大的平衡。自2003年6月份开始, 我们针对这一难题, 先后与自动化部、生产处等有关部门多次进行协调, 克服了管理中存在的种种困难, 逐步完善了数据信息渠道。2003年8月1日开始, 公司实现煤气动态平衡日报数据与各生产工序产量同步进行统计, 即零点到零点数据统计。技术中心根据生产计划、检修计划制定日煤气平衡计划, 每天零点自动化部统计24小时各用户煤气量, 通过OA自动化办公系统传到技术中心;技术中心早上6:00开始进行汇总、分析、考核, 7:00前通过OA报公司晨会信息系统, 7:30在公司晨会上通报。经过半年的试考核及几年来的正式考核, 各单位对煤气都引起了极大的重视, 以前存在的管理上的忽视、漏洞, 都随之解决。同时掌握了煤气实时情况, 为阶段性煤气平衡奠定了基础。

为进一步规范煤气动态管理, 公司还颁布了《煤气管理与动态考核办法》, 确定煤气利用方针是节约煤气与开发煤气新用户并重, 鼓励各用户节约煤气, 使公司煤气消耗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尽量减少一次能源的购入量, 使动力系统少烧煤或不烧煤。为此明确了各单位煤气管理职能及煤气考核办法。

创新之四:突破区域界限, 不断开发煤气新用户。

为实现公司“零燃煤”、“无油化”工厂的目标, 突破区域界限, 先后为距离主生产区域较远的型钢小型、棒材小轧和机制公司实施了引送高、焦炉煤气项目。

型钢小型、棒材小轧加热炉原来一直燃用动力煤, 2003年根据公司煤气平衡情况, 煤气相对比较富裕, 同时为减少一次能源的外购量, 2003年5月份技术资源部编制了《型钢小型等单位煤气输送可行性方案》, 通过论证并相继实施。型钢小型加热炉于2003年8月份燃用上高炉煤气, 棒材小轧加热炉于2004年3月底开始燃用高炉煤气, 小时燃用高炉煤气分别达3万m3/h;该项目的实施, 一方面减少了煤气放散, 提高煤气利用率, 另一方面减少动力煤的外购支出, 同时加热炉改烧煤气后, 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并且减少了因烧动力煤和煤气放散带来的污染。

莱钢机制公司电炉原一直燃用柴油进行烤包, 铸钢车间退火炉、铸铁车间三座烘干窑及四台合金烘烤炉原燃用动力煤和无烟煤。2005年上半年, 按照公司节能减排的统一要求, 为降低机制公司生产经营成本及减少污染物排放, 根据机制公司煤气需求及公司总体煤气平衡规划, 架设了一条由焦化厂至机制公司的φ400mm焦炉煤气管道, 全长约6km, 为满足其压力要求, 在中间位置设置了焦炉煤气加压站;机制公司根据煤气管道架设进度先后对烤包器、退火炉、烘干窑进行了燃用焦炉煤气适应性改造, 于2006年初陆续投入运行, 小时燃用焦炉煤气约1500~3000m3/h, 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无油烤包、无煤烧炉的目标。

创新之五:根据生产、建设进度, 加速实施阶段性煤气平衡措施。

(1) 提前建设高炉区域至焦炉区域高炉煤气管道和焦炉区域至锅炉区域焦炉煤气管道, 9月30日开始建设, 11月6日完成两条管道建设, 为焦炉改烧高炉煤气、锅炉改烧焦炉煤气, 增加煤气系统缓冲能力创造了条件。

(2) 加速6号锅炉建设, 消化4#750高炉产生的煤气。9月27日成立6#锅炉现场指挥部, 12月5日完成施工, 创造了锅炉建设上的奇迹。12月10日6#锅炉开始点火并炉, 燃用高炉煤气量约8万m3/h。

(3) 随着煤气用户的不断增加及各轧线产能的不断释放, 老区混合线单靠φ1400mm混合煤气管网输送已不能满足末端煤气用户的需求, 中型、500热带等末端煤气用户经常因煤气压力过低出现待温现象。

为此, 2006年建设并投运了由新二区混合煤气加压站至500热带区域φ1400mm混合煤气管道, 与老区混合煤气管道形成了环网, 彻底解决了因煤气压力低影响轧线生产的问题。

(4) 加速1号2.5万kW发电机组的建设投运, 消化两座1080m3高炉投产后的富裕煤气。1号2.5万kW发电机组于2006年3月份开始着手准备, 9月初建设完成, 9月18日调试完成投入运行, 发电量达2.5万kWh以上, 配套锅炉消耗高炉煤气约12~13万m3/h, 公司的高炉煤气放散率由10%以上降低4%左右。

我们根据生产建设情况, 适时进行煤气平衡预测, 实施了一系列煤气平衡措施, 减少了阶段性煤气大量放散造成的损失, 煤气放散率的到有效控制, 同时为生产系统的稳定顺行发挥了重要。

3 结束语

上一篇:界面模型下一篇:电子文档安全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