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交流”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理趣》

2024-09-15

“表达-交流”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理趣》(共3篇)

“表达-交流”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理趣》 篇1

“表达?交流”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理趣》

“表达?交流”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理趣》 活动目标

1、学会计议论性的或包含议论性成份的文章,能从中明事理、长辩才。

2、学会拟写讲演稿,并锻炼自已的演讲、发言能力。

3、通过辩论会,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活动范例

一、读、写、说互动

本单元都是议论性或包含议论性成份的文章,讲述了几口才极棒的人的故事,读罢能使人明事理、长辩才。

邹忌、曹刿、唐且、晏子,都善于辞令。道理本来是抽象的,但他们善于具体地陈诉利害得失,使对方易于接受。之所以有这样的效果,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们说得富有“理趣”。举例:·······

本单元文章中,你最喜欢哪一篇?谁说得最有趣、最让人心悦诚服?在小组中说给大家听听。

二、“庄子—惠子杯”最佳辩手大赛

“理趣”之渊源,可追溯到庄子下惠子的一场论辩。

小结: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任何道理都有反方向引申的可能。“失败是成功之母”是有一道理的,“失败非成功之母”也有一定的道理。愚公移山,就其毅力来说,是有道理的,就其可行性来说,则不如把家搬到山外。一切论题目都是可以分析的,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会向反面转化,人定胜天,慢工出细活、熟能生巧、知足常乐、开卷有益等,莫不如此。

三、以“逆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为辩题,定一篇演讲稿。再分成“正方”“反方”进行辩论,选出最佳辩手若干名,授予“庄子——惠子杯” 提示:“庄子——惠子杯获奖参考标准:

1、对辩题理解较准确,注意到了“更”的念意。

2、观点鲜明,有理有据。

3、有新鲜、生动、有趣的事例。

4、能迅速抓住对方弱点,进行机智的反驳。活动方法

1、阅读邹忌、邹忌、曹刿、唐且、晏子,都善于辞令的人的文章,从中发现他们的“理趣”,并使读、写、说互动。

2、举行“庄子—惠子杯”最佳辩手大赛

以“逆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为辩题,定一篇演讲稿。并进行辩论。活动课时:三课时 活动内容

在班级内举行一场辩论会

1、从班内选出八名选手,四名为正方,四名为反方。

2、以“逆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为辩题,正方主题为“逆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反方主题为“逆境更不利于人的成长”。

3、从正方反方中选项出最佳辩手两名,授予奖励。

“表达-交流”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理趣》 篇2

关键词 综合实践活动;交流活动

一、交流的内容要真实——充分反映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

所谓交流,就是把参与实践活动的感悟与体验的结果和他人进行交流,目的是取长补短,共同学习。因此,交流的内容要真实自然。

(1)充分肯定学生的真实资料。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自己在活动过程中获得的亲自参与研究和探索的积极体验,以及自己的发现真实地暴露出来。即使有的交流资料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这正是学生自己获得的独特体验与感悟,是他们真正研究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东西。因此,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真实资料,不要为了交流而弄虚作假。

(2)由学生自己决定交流方式。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自己决定交流的方式,使交流活动成为学生内心对活动感受的真实反映,成为学生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活动中应避免教师把成人化的语言强加给学生。更不允许一遍又一遍地精心排练。要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如果学生不太会交流,教师可以从交流的思路和方法等方面给予引导,使交流的过程成为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共同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学会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成为生生、师生交往中的思想碰撞和动态生成的过程。

二、交流的方式要多样——符合活动主题类型和实际情况

活动主题不同,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也会有差别,同一活动对不同学生来说也会有不同的体验过程。因此,交流的形式要多样,要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独特体验、收获。具体做法是:

(1)根据内容选择交流的方式。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类型主要有四种。即课题探究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实际应用的设计性学习活动、以社会考察为主的体验性学习活动、社会参与的实践性学习活动。不同的主题有不同的特点,在交流时也应该有不同的方式。课题探究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交流的形式应以研究报告、实验演示、答辩为主;实际应用的设计性学习活动交流的形式应以实物模型、作品展示、过程展示、效能讲解、说明书为主;以社会考察为主的体验性学习活动交流的形式应以辩论会、直观图表、调查结果分析、情景再现为主;社会参与的实践性学习活动交流的形式可以让学生展示资料集、写体验日记、文艺演出、写建议书、开交流会、办板报等。

(2)根据实际选择交流的方式。首先,交流的方式要符合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教师应指导学生在表达时保持在自己能够理解的层面,把自己所做的事简明扼要地描述出来。其次,交流的方式要充分考虑学校、学生的条件。如《校园——绿色家园》主题活动在交流中出现了“学校水电使用情况调查分析报告”,如果学校不具备电子投影设备,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让学生把制作的班报印刷出来,或在校、班的宣传栏内展示,效果也会很好。

三、交流的途径多渠道——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放性决定了交流途径的多渠道。从范围上分,交流可以分为对内交流与对外交流;从时间上来分,交流可以分为阶段性交流和随机性交流。

(1)对内交流与对外交流。对内交流的指向是本组本班。交流的形式有:班级讨论会、辩论会、制作展、墙报展、调查报告展、文艺节目、小论文答辩会等。对外交流的指向是家长、学校、社会。对家长,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体验、成果主动在家里向家长汇报,与家长分享快乐和体验;还可以利用家长座谈会进行交流使家长进一步地了解综合实践活动、支持综合实践活动。对学校,主要是带有宣传的目的,教师认为向全校交流能更好实现主题活动的目的,就可以组织学生向全校师生进行交流。

(2)阶段性交流与随机性交流。阶段性交流是指一个活动结束后,要进行总结交流。在这种交流中,既有多样的作品展示,又有丰富的情感体验交流:既有方法的交流,又有活动的反思;既是前段活动的总结,又是后续活动的延展。随机性交流是指在整个主题活动中,学生偶尔出现闪光点或取得了小小成功时,教师就应该满足学生的交流欲望,及时提供交流机会,而且每一次交流都要伴随着激励,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施展自己的才能,学会分享与合作。

四、注重交流过程中的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交流过程中的反思是学生对自己的活动进行调整与完善的过程。主要采取以下两种形式:

(1)采用追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反思状态。如,在主题为“夏天我们喝什么”的活动中,有一个小组研究怎么购买饮料,他们找到了很多有关如何识别真假饮料的资料,在课堂上津津有昧地说给同学们听。当教师拿出了一些饮料让他们分辩,他们却无法准确辨识真假。老师说“你们找到很多相关的资料,说得很有道理,想想为什么在实际生活中,你们还是无法分辨饮料的真假呢?”教师这样有效地引导学生进入反思状态,学生意识到在活动中不能纸上谈兵,而是要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取得实效。

(2)采用问卷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反思。针对不同活动出现的不同问题,教师给出几个反思点,引导学生就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学生在完成问卷的同时也经历了反思的过程。如:关于小组合作学习情况的调查问卷:

①你认为你们组谁的策划最有创意?②你最乐意与谁合作?为什么?你们共同完成了什么任务?③你最不想与谁合作?为什么?④在行动中,你帮助过谁?得到过组内其他伙伴的帮助吗?⑤在小组活动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什么?解决了吗?⑥在小组活动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⑦其他各组有哪些经验值得你们组学习?

在交流时,教师要认真倾听各个小组的汇报,并进行相关活动的反思指导,为下一阶段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方向性经验。

作为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为了让学生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而设计的。与学科课程以及以往的活动课程相比,它更注重学生的亲身操作和感受;更注重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生活经验、体验学习方法、体会做人道理、养成科学精神;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而活动过程的交流显得尤为重要,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黎瑞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指南[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

[2]郭元祥,伍香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张华.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J].全球教育展望,2001.8.

县综合实践活动交流材料 篇3

三年级上学期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是《家乡的树》,本学期活动的主题是《节日的故事》;四年级上学期的活动主题是《水果的学问》,本学期的活动主题是《我与奥运》;五年级上学期的活动主题是《蔬菜知识知多少》,本学期的活动主题是《关爱我们的健康》;六年级上学期的活动主题是《零花钱情况调查分析及对策》,本学期的活动主题是《我的爸爸妈妈》。上学期的相关资料存入我校综合实践活动档案中,本学期的活动正在进行中。学生由于参加了综合实践活动,亲历的时间多了,从中获得了丰富的活动体验。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研究性学习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也体现了学科间的融合。

下面就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这一板块我汇报一下我校三年级上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过程的实施情况:

一、选好主题是活动成功的前提

由于我县地处半山区,树木种类繁多,为了使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家乡,我们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特点和各学科的教学目标,选择了学生喜欢的“树”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由此,我们设计了观察树木、收集树叶等系列活动,并把科学、语文、美术、劳技这些课程内容结合在一起,突出了课程的综合性和活动性。这样不仅能使学生积极地观察大自然、了解家乡,体会人与树木相互依存的关系,养成爱树、护树的良好习惯,又能采用探讨、研究与贴画形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学生不仅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活动中学习知识、互助合作,而且还能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二、学生乐学是活动成功的保证

学生对于自然知识充满好奇心,他们每天都在观察自然界中的事物,并在不断观察中进行着探究。比如:这棵树叫什么名字、有什么经济价值、对环境有什么好处等等。在课堂学习中,经常会学到关于树的知识的课文,描述树的有关语句,比如:郁郁葱葱、葱葱茏茏、、严严实实、高大茂盛、枝繁叶茂。尤其在美术课堂上有关树的设计运用则更多,如:老树爷爷、树妈妈、会变形的树等等,包括树叶贴画都是学生创作中的内容。

学校和社会每年都会利用3月12日开展植树造林、绿化周活动,学生都会参与其中。这些活动都是在为热爱家乡、保护大自然、为社会环境更加美好而努力。

在学科方面学生关注许多关于树木的知识,比如:世界上各种树木加起来有几十万种,包括乔木,灌木,草本等等,仅中国就有8000多种。而根据地球上的五带化分,大致可分为:热带雨林.温带常绿阔叶林,温带阔叶落叶林,温带针叶林.在寒带有苔原,在沙漠有灌木丛等等。

三、合理的活动方案是成功的关键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活动过程中,了解家乡的树,我们设计了以下三个活动:

活动一:观察、收集树种资料

(1)学生在课下通过调查、访问、上网等了解家乡种植的树木特征、生活习性、以及树木的经济价值、管理措施、对人类的益处等。

(2)课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交流,每组重点介绍一种树木,时间控制在三分钟之内。

(3)教师适时对学生进行爱护树木的教育,情感升华。

例如:树木把我们当作了朋友,为我们做了这么多事情,我们该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1)不践踏树木,不折树枝。

(2)不在树上晾衣物。

(3)不爬树,在冬天为小树穿衣服。

(4)定期浇水,捡拾她周围的废物。

……

人与人可以做朋友,人与自然也可以做朋友,只要我们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友谊一定会长久。

(4)课下为校园中、社区中不同树木建立信息资料,并做好管理,写下观察记录。

信息资料包括:树木种植时间、种类、特点、价值等,学生学以致用,乐此不疲。

活动二:搜集描写树的诗词、文章、语句等。

学生在课下以小组为单位搜寻,搜集到的作品我们分为三类:有诗词篇、课文篇、词语篇。把搜集到的词语利用微机课编辑成册,鼓励学生诵读相关资料,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对家乡树的认识,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提高修养,扩大知识面,而且对于学生的写作也是一大帮助.活动三:采集树叶,进行分类整理,观察其特点。

首先,小组合作,到校园里、野外采集不同的树叶,并进行观察。并把采集到的树叶制作成树叶贴画。这样不仅让学生了解树叶的特点,还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审美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由于树叶贴画作品在存放过程中易损坏,我们用数码相机照下来,存入了电脑中,优秀的作品打印出来。

四、关注学生活动的过程,充分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性、活动性。

上一篇:合理安排时间、做时间的主人下一篇:八年级沪教版思想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