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院2012届毕业生工作计划

2024-10-24

经济学院2012届毕业生工作计划(精选7篇)

经济学院2012届毕业生工作计划 篇1

经济学院2012届毕业生工作计划

1、经济学院毕业工作领导小组成立。

组长:沈先钊吴俊

成员:李新忠 张兆丰刘丽陈靓秋 谭春辉 吴琼枝 各毕业班班主任。

2、毕业论文指导老师安排见《经济学院2012届毕业论文指导老师安排表》,各班学生在2011年12月7日之前以专业为单位上交选题名单报学院办(包含学号、姓名、选题)。

3、学生确定选题后,个别同学如果与指导老师商量需要修改题目,则必须先到学院办公室确认该题目与其他同学没有重复,擅自修改无效。

4、2011年12月7日—2012年1月1日为指导教师布置任务书、学生撰写开题报告时间。《毕业论文任务书》与《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由学生在教务处网站的“下载专区”中的《毕业生所需资料下载》中自行下载、打印填写(老师、学院办签名处不填)。《毕业论文任务书》小四宋体、不加粗、单倍行距;《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封面四号宋体、不加粗,内容为五号宋体、不加粗,单倍行距,请特别注意:不得改动原表格结构,字数适当,不得附页。

5、开题报告由学生撰写初稿,初稿交指导老师修改后,学生撰写二稿。修改后的初稿、定稿后的开题报告经学院审核后,1月5日之前交学院办公室存档备查。

6、各毕业班辅导员在2012年1月8日前做好毕业生的离校安全教育工作。要求教育有记录,学生离校要签订全承诺书,承诺回家和到单位实习期间定期和辅导员通报近况。

7、2012年2月21—2012年3月18为学生实习阶段。经济学院采用学生分散实习的方法。学生在答辩前向论文指导老师提交实习日志、毕业实习联系单(回执)、毕业实习鉴定表、实习报告(其中毕业实习联系单、毕业实习鉴定表必须由实习单位盖章)。不能按时提交材料的学生将延期毕业。

8、根据以往的经验,请指导老师特别强调:学生的实习日志、实习报告、实习

鉴定所填单位应该一致,实习单位一定要求盖章,否则不予受理。实习日志要认真填写,并经过指导老师审查。

9、2012年1月1日—6月5日为毕业论文撰写阶段,毕业论文的撰写规范按照湖北工业大学商贸学院教务处网站上公布的论文撰写规范。对于因找到实习单位而不能回校的学生,需在用人单位开具实习证明材料交回所在系,经院长同意,报指导老师备案。不能回校的学生必须留下联系方式,如电话、qq、Email等,与指导教师不定期进行交流。对于既不能回校参加毕业论文工作,又没有实习单位证明材料的学生,不允许参加毕业答辩,且不能按时毕业。

10、要求学生积极与指导教师联系,论文初稿必须在5月1日前完成,并提交指导教师指导。

11、学生必须如实填写《毕业论文中期进展情况表》与《毕业论文指导记录表》,每位学生必须保存好毕业论文修改稿,答辩后与最后定稿一起交给指导教师。

12、每位指导本科毕业论文的指导老师,应有针对性的辅导,为推选优秀学位论文推选工作做准备。要求指导本科生的指导老师至少推荐一篇优秀论文。

13、毕业论文答辩时间另行通知,具体的答辩安排请学生提前关注经济学院网站的通知。

经济学院

经济学院2012届毕业生工作计划 篇2

本次调查的调查工具为自编的2012届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问卷。调查形式采用网上问卷的方式,调查数据研究工具是OQSS3.5。2012届毕业生人数为2,625人,提交问卷数为2,551份,有效问卷为2,549份,有效率为97%。

二、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院2012届毕业生,共2,625人,其中男生占76.5%,女生占23.5%,比例为7:3;专业类型文科占37.5%,工科占63.5%。从调查对象性别和专业分布情况来看,虽然男女比例和专业类型有一定差别,但符合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作为理工科院校的客观实际情况,调查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三、调查内容的设计

本次问卷设计前,通过对2012届毕业生进行开放式访谈、文献查阅、上网调查,并结合我院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相关工作情况以及前两届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分析,就毕业生关心的问题,本着聚类分析原则,将问卷内容分为就业重视度、就业意向、就业准备工作、就业心理、就业影响因素等几项。

四、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毕业生对就业的重视度。

1.登陆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就业网查看就业信息的频率。

2012届毕业生从未登陆的占调查人数的24%,偶尔登陆的占69%,相比2011届的调研数据(从未登陆的占32%,偶尔登陆的占59%),说明2012届毕业生登陆我校就业网的人数有所增加。

2.对就业流程和就业政策的了解程度。

47%的学生对就业流程和就业政策不太了解,一方面和毕业生对就业的重视度有关,另一方面在今后的工作中,也要切实加强对就业指导手册的导读和宣讲工作,以避免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手册中已经规避的问题。结果见图1。

(二)就业意向。

1.毕业去向。

2012届毕业生92%(就业84%,创业3%,报考公务员5%)选择毕业后直接就业,这个数据与2011届的调查数据情况一致。但对于其他可选的毕业去向,如参加西部服务计划、参加“三支一扶”计划、选调生计划等,毕业生对其了解甚少,自然不在考虑之列,学校应加大这些方面的宣传力度。

2.意向单位。

2012届毕业生的就业意向单位仍然集中在国有企业、政府机关、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这与2011届的调查结果情况一致,国企和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岗位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仍很高。结果见图2。

3.就业薪酬。

88%的毕业生首次参加工作的薪水期望值在2000元以上,和2011届的调查数据(2000元以上77%)相比总体有所提高,其中26%的毕业生期望在3000元以上。在就业人数逐年递增的情况下,建议毕业生对首次就业的薪酬期望应适时调整。

(三)就业准备工作。

1.就业准备。

77%以上的学生已做好就业准备,23%的学生还未准备,和2011届的调查数据(62%的已做准备,30%以上未做准备)相比,2012届毕业生在就业准备方面比例有所提高。结果见图3。

2.求职择业时间。

61%的学生认为求职时间是毕业前六个月,仅有21%的学生认为是毕业前一年。这个数据和2011届的调查数据情况基本一致,说明学生的求职意识还是比较晚,毕业生应在毕业前一年就开始关注求职信息,做好求职准备。

3.求职择业模式。

在本次调查中,学生首选的求职择业模式是校内招聘(约56%),其次是通过老师亲友等推荐(约45%)或参加校外的社会招聘(约45%),这个数据与2011届的调查数据(校内招聘占29%,校外招聘占23%)相比,2012届毕业生选择校内招聘的比例大大增加,选择校外的社会招聘比例也有所增加。结果见图4。

4.择业观念。

如图5所示,69%的毕业生选择先就业后择业,这与2011届的调查数据一致,说明毕业生的择业观念比较理性。

(四)就业心理。

1.心理状态。

2012届毕业生48%对就业心理大多数比较迷茫或焦虑,没有清晰的职业规划和目标,但也有19%的学生对于找工作充满自信,这个数据和2011届的调查数据大概一致,说明毕业生多数就业有压力,一部分学生就业心理素质欠缺,但就业心态总体是健康向上的,因此学校和指导教师应加强毕业生的心理辅导。

2.求职困难。

2012届毕业生预计求职过程中的主要困难主要集中在缺乏工作经验、难以确定就业方向、不了解就业市场及缺乏社会关系等。这些问题虽然非常现实,但并不是短时间可以解决的,所以学校应积极努力拓展就业市场,建立更多毕业生就业市场,争取更多的就业实习机会。结果见图6。

3.困难解决途径。

毕业生在求职择业中遇到困难的时候,46%的学生选择请教亲属或朋友,35%的学生会网上查询,仅有17%的学生会找学院指导老师。这说明学校和指导老师要加强对毕业生具体的就业指导和心理交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主动掌握毕业生思想动态,加强就业具体指导和个体咨询工作。

(五)就业影响因素。

1.就业影响因素。

大部分学生认为影响求职择业最为重要的因素主要是社会实践经验、专业知识和个人能力素质,以及社会关系,认为学习成绩重要的仅占8%。这个数据和往年的调查数据基本一致,只是选择社会实践经验的比重比去年有所增加。

2.择业影响因素。

在调查中,大部分学生把良好的培训学习机会和职业发展体系及规范的公司制度放在首要考虑的位置;其次考虑薪酬待遇;再次考虑是否专业对口,能发挥个人特长和才能;最后考虑的是工作的稳定性和地区。这个调查结果相比2011届的调查结果(学生首选考虑能发挥个人特长,其次考虑薪酬待遇,最后考虑的是工作地区),学生在选择就业单位时,更注重了企业提供的培训学习机会和自己的职业发展体系,其次才考虑薪酬待遇。

五、调查总结与思考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了解到本届毕业生能客观地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就业选择趋于理性,能本着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就业,毕业生总体就业意向积极良好。但在调查中也反映出一些问题值得重视,我们应针对这些问题,从毕业生和学校两个主体出发做好相应的工作。

(一)指导毕业生树立与之相适应的择业现,实现自主就业。

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自主的择业观,职业价值观是人生目标和人生态度在职业选择方面的具体表现,也就是指一个人对职业的认识和态度以及他对职业目标的追求和向往。在求职择业的过程中,毕业生应把择业看作是他人不可替代的自己的责任,通过学校、人才市场、媒体、亲友等多种途径主动了解大学生就业的形势与政策,积极主动地联系用人单位,推荐自己。要把自己的专业、特长等与社会需求结合起来,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

(二)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与服务,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

开展全程化的就业指导,加强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的教学与实践。为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需要,我校已经把就业指导贯穿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将就业指导作为必修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但在本次调查中发现,学生希望学校加强在就业实践方面的培训,希望指导老师能提供就业咨询一对一的指导。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的教学与实践,提供更全面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帮助毕业生提高走向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进一步畅通信息渠道,为毕业生提供更多、有效、实用的就业信息,完善就业服务信息网络,举办或承办有规模、有影响力的大型招聘会。

总之,独立学院要以学生为本,构建“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提高就业服务水平。学校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及各学院就业指导工作者,在加大就业信息收集、拓宽就业渠道的同时,要积极动员其他教职员工关心和参与学生就业工作,尤其是要对就业困难的学生进行重点帮扶,使学生学以致用,人尽其才,从而促进学生充分就业。

摘要:近年来,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模式的探索和创新,其发展已初具规模。受高校扩招、社会偏见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成为学生及其家长关心的问题并已衍生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本文通过对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毕业生在就业重视度、就业意向、就业准备工作、就业心理等几方面的调查,全面有效地了解该校毕业生求职择业的意向和想法,对独立学院就业工作进行积极思考,找出存在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词:独立学院,就业意向,调查报告

参考文献

[1].林伟毅.对高校独立学院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建议[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16

[2].姜继红,王毅杰.地方性高校毕业生就业意向的调查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4:5

[3].任国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10,12(1):28~30

经济学院2012届毕业生工作计划 篇3

伴随着庄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杜朝晖宣布2013届EMBA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正式开始。

周林在致辞中表示,经过两年的学习生活,同学们收获的不仅仅是带有名校光环的硕士帽,更收获了交大具有“正能量”的校友平台。同时,所有人也在学习中积累了丰富而全面的管理知识,懂得如何将管理艺术运用得更娴熟,从而助力自己的事业腾飞到新的高度。最重要的是,经过具有百年悠久历史讲堂的熏陶后,学员们对“有德领导者”这一价值观的认可有了质的飞越与提升。

在隆重而愉悦的氛围中,杜朝晖宣读授予学位名单,并与周林、武邦涛、任建标一起为毕业生们颁发学位证书。不少毕业生携家属见证这一值得纪念的时刻。

随后,任建标教授宣读优秀毕业生名单,并与周林、杜朝晖、武邦涛一起为31名校级和院级优秀EMBA毕业生颁发优秀学员证书,对他们两年来的品学兼优给予表彰。

作为毕业生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委组织部副部长梁海萍(2011春2班)同学感慨道,“两年前感应着百战归来再读书的呼唤,我们怀揣光荣和梦想,从四面八方聚集到安泰。两年的求学之路,犹如师者所言,是振翅高飞,翱翔天空雄鹰的一次浴火重生。”他认为,毕业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有德的领导者”应该追求一种更加美丽而高远的境界。上海汇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李瑾(2011秋2班)同学认真反思两年的学习过程,她用三句话来总结两年的生活:“不忘初心、明思、永怀真心”。这三句话总结了两年多EMBA生活的真谛,也道出了同学们的心声。常春藤资本合伙人、董事总经理范惠众(2011秋3班)表示,毕业这个时刻更多的心声不仅仅是“今天我以交大为荣,明天交大以我为荣”。他希望:“如若将来在人生道路上遇到了挫折,希望我们还能回到交大这个曾经给了我们知识和力量的地方,再回到交大这个给了我们关怀和梦想的心灵家园。”

饮水思源,爱国荣校。自2002年交大安泰EMBA项目成立起,EMBA校友便陆续开展各种慈善活动。薪火传承,典礼现场周林、任建标接受2013届EMBA毕业生为“交大安泰教育发展基金”捐助的十二万元,将涓涓细流汇入浩瀚的大海,这也是对安泰EMBA“贡献管理智慧,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有德的领导者”项目使命最好的注解。最后,毕业学员代表向领导、教授、班主任、嘉宾代表献花,表达对学院、教授的感恩之情。在一曲激昂的《真心英雄》大合唱中,2013届EMBA毕业典礼圆满落幕。

晚上,以“在‘E’起”为主题的2013届EMBA毕业分享和晚会正式举办。安泰经管学院院长周林,交大-马赛KEDGE商学院副院长Michel Gutsatz,武邦涛、赵心耘、任建标,宣国良、周颖、潘文灏、宋为民,戴芳、李佩华,马文玉、周道力、袁仲霞等出席晚宴。晚宴由2011春1班陈犇、2011春2班刘佳、2011秋1班刘江贤、2011秋4班钱琪主持。

周林在祝酒词中希望毕业后同学们可以常回家看看。他表示,EMBA项目为同学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后EMBA课程,并通过论坛、讲座等形式,分享知识与经验,将最新的商业发展模式、管理知识等及时、新鲜地传递给同学,为提升校友的大视野、大韬略、大智慧及综合竞争力而努力。

“两载同窗意难忘,四海无涯共青天”,2011年春季、秋季6个班的学员们以班级为单位,制作了六段精彩视频。随着画面的变化,两年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被一一勾勒。不管是拓展时的团结一心,课堂上的全神贯注,还是班级活动时的全身投入,无不让同学们感叹时光飞逝。在这两年的时光中,他们奋力拼搏,挥洒青春,在第一、第二课堂上,深深懂得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无论是五年,还是十年,EMBA2011级的同学们都希望能够“在E 起”。EMBA办公室的全体老师们更用一首大合唱“栀子花开”表达了对校友们的美好祝福。晚会现场,有极具大上海风情的女生舞蹈,也有笑料不断的小品,还有优美合唱《花开在眼前》、引发全场大合唱的《朋友》、怀旧金曲《同一首歌》等。此外,拓展模块从开学伊始便见证了同学们的活力和汗水,广告串烧《毕业典礼那点事》更是获得了同学们的广泛共鸣。

晚会期间,为表彰一直无私奉献,默默为班级服务的同学,现场还特意颁发了人民公仆奖,以及多才多艺奖、老大哥奖、全勤奖、最佳创意奖、掌管财务的金算盘奖等各种创意奖项。此外,本次活动还增设了微信投票,2011秋4班获“2013届最具活力毕业班级”称号。青春是一曲荡气回肠的歌,最后在一曲《在一起》的大合唱中,晚會顺利落下帷幕。

经济学院2012届毕业生工作计划 篇4

就业工作小结

2011年至今,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按照学校学工部就业指导中心统一部署,在院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在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中逐步进行着,按照计划一一实施,现将近期有关情况及主要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2012届毕业生基本情况

2012年我院共有毕业生360名(其中本科生200人,研究生160人)

二、近期完成的主要工作情况

1、组织毕业生就业技能培训会

2011年9月中旬,我院老师组织所有2012届毕业生同学参加了“体育学院毕业生就业技能培训会”,辅导员和指导教师与同学进行了深入交流,和学生交流看法、沟通思想,认真指导学生应聘技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鼓励同学们增强信心、摆正心态、积极应对就业压力。

2、完成毕业生信息统计与审核工作

2011年9月28日,我院将第三次毕业生信息审核结果教至就业指导中心,顺利完成2012届毕业生生源信息审核工作。此次审核在就业指导中心的帮助下,我院经过填写、初审、二审、三审四道程序完成了资料的收集,每次审核均需学生本人签字确认,力求信息准确无误。

3、确定毕业保送研究生名单

2011年9月27日,经过院领导反复讨论,教务处仔细自习核对成绩后,我院确定了三名2012届优秀本科毕业生获得保送资格,并于当日教至往就业办,完成一项关键工作、4、领取并发放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与推荐表

2011年10月9日,我院就业专干在仔细核对后,将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一式四份)及毕业生推荐表取回,在辅导员老师的监督下逐一发放,确保每个学生都按时拿到自己表格,便于大家就业工作的开展。

5、组织学生参加大型招聘会

2011年10月15日,湖南省人才市场跟长株潭两型办联合举办“湖南省第三届服务两型社会建设大型人才交流会”参展单位近两百家。我院组织学生前往参加了此次招聘会,其中部分学生已经达成了初步就业意向。

6、建立2012届毕业生交流群

2011年九月,体育学院为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力度,特意建立2012届毕业生QQ交流群,老师将各类就业信息公布在群内方便学生即时选择合适的信息,学生也将自己搜集的各类资料共享,大大促进了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进行。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

1、专业技能有待加强。学生的专业学习成绩普遍偏低,实践技能有较大提升空间。

2、传统观念制约就业。不愿到基层工作,不愿到外地工作的思想依然存在。一是学生家长想寻求稳定的工作,学生的自主选择权不大。二是用人单位的自身限制,需要体育教师,但是没有编制。

3、毕业生缺乏自主创业的勇气和条件。

4、少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社交能力和创新能力需进一步提高。

5、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仍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干部、教师还缺乏为毕业生解决在就业过程中碰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2012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当中,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很多挑战需要面对,我们体育学院将继续努力,不断探索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新的方法和途径,为2012年毕业生就业创造更好的条件,为我院的生存与发展做出不懈努力。

经济学院2012届毕业生工作计划 篇5

外国语学院英语系2012届毕业论文的撰写和指导工作现在正式启动,工作内容包括选题、下达任务书、前期准备、开题报告、论文研究、论文撰写与修改、论文答辩、成绩评定、优秀论文评选等程序。为了更好地规范学生论文的指导工作、加强论文的过程管理、确保学位论文的质量,我们特制订如下工作计划,要求所有相关人员在外国语学院教学委员会的指导和监督下,严格执行教务处制定的《湖北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工作规范》,同时遵照本工作计划开展工作。

1.成立外国语学院英语系2012届毕业论文工作领导小组和论文指导工作小组,由教学副院长刘金梅担任领导小组组长,英语系主任赵艺红任副组长。论文指导工作小组组长由各教研室主任担任。

2.2011年9月,召开2012届毕业论文动员大会,布置论文选题工作,学习《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撰写基本要求及格式规范》;学生确定选题方向,由院教学委员会审定论文指导教师,并由论文工作领导小组向每位导师分配学生;导师召开师生见面会,下达论文撰写任务。

3.2011年10-11月学生按要求学生向各自导师上报具体题目,导师审核确认题目,教学秘书按选题方向汇总全部题目(内容包括学生姓名、班级、论文题目和方向)。选题一经确定,一般不得随意更改。如因特殊原因更改选题,应经指导教师同意,报院领导小组批准。

4.2011年12-2012年1月导师向各自学生推荐参考文献、布置文献查阅工作。提交论文详细提纲;导师审查提纲、提出修改意见并确认提纲,在教师指导下填写《毕业论文任务书》,任务书对论文研究内容及目标应有明确要求。5.2012年2月,学生向各自导师上交开题报告,各论文指导小组从文献阅读量、材料收集、调查或设计方案、研究方法与手段、前期准备情况、论文研究计划等方面认真审核开题报告,并签署是否同意开题的意见。审查合格后,方可正式进入下一阶段工作。

6.2012年3月至2012年5月上旬为学生撰写论文时间,导师指导学生完成撰写并修改初稿(材料的真伪、论点的科学性和逻辑性、是否有抄袭现象、论文格式是否规范等等)。修改后导师再根据上述内容最后确认论文。学生将各自的论文完稿、打印装订成册,将纸质论文和word文件一同上交各自导师。7.2012年4月上旬由论文指导工作小组组织开展论文中期检查,学生上交任务书、开题报告及论文初稿,填写“湖北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中期检查表”,指导教师和指导小组签署相关意见。8.2012年5月10-15日,导师写出评语,审查论文形式并签署是否同意答辩的书面意见。5月16-20日各答辩小组举行论文答辩,并评定成绩。答辩成绩为优秀者和不及格者将分别参加外国语学院教学委员会组织的优秀论文答辩和第二次答辩,由各答辩小组讨论后最终确定论文成绩。

9.2012年5月31日前,按教务处统一要求将学生论文归档,论文指导工作小组写出本专业学生毕业论文的工作总结及质量分析报告。

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经济学院2012届毕业生工作计划 篇6

一、成立毕业论文工作小组

组长:李志刚

成员:吴国繁、罗焰、黄丽华、刘斌、章文波、胡皎、刘太平、饶金氺

二、选题阶段 1、2014年9月10日—12日

学院成立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小组,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及规范要求。2、2014年9月13日—30日 指导教师调研、确定选题。3、2014年10月8日—15日 指导教师网上申报选题。4、2014年10月13日—17日

学院在系统内审批教师所报选题,筛选不合要求教师。5、2014年10月20日—24日 15届本科毕业生网上选题。

三、开题阶段 1、2014年10月27日—31日 指导教师撰写并向学生下达任务书。2、2014年11月3日—11月7日

学生与指导教师商定好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完成开题报告及文献综述。3、2014年11月8日—11日

学院召开开题报告会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初期检查,主要检查指导教师任务书下达情况,学生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完成情况。

四、论文写作阶段 1、2015年3月1日前

交初稿,交指导教师审阅,指导教师提出修改意见。学生写作过程中要始终与指导教师保持联系、交流情况。2、2015年3月6日—13日

学院开展毕业论文中期检查。3、2015年3月20日前

交二稿,指导教师审阅,指导并提出修改意见。学生写作过程中要始终与指导教师保持联系、交流情况。4、2015年4月15日前

交定稿,指导教师写出评语。学生写作过程中要始终与指导教师保持联系、交流情况。

五、答辩阶段 1、2015年4月15日—20日

学院组织评阅教师评阅,评阅教师写出评语。2、2015年4月21日—22日 学院进行学生答辩资格审查。3、2015年4月25日—26日

学院组织学生答辩,给出毕业论文成绩。4、2015年6月1日—5日 成绩汇总,学院完成工作总结。

六、优秀论文推荐 1、2015年6月6日—10日

学院推荐优秀毕业论文,2015届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结束。

经济学院2012届毕业生工作计划 篇7

本文的毕业生跟踪调查以西南科技大学经济系2007届毕业生163名同学为调查对象, 笔者于2012年5月以来, 通过多种形式对该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此次调查发放问卷分别向100份, 收回有效问卷82份, 有效回收率达82%。

本次毕业生调查问卷采用不记名调查问卷。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 毕业生目前的工作情况

1. 毕业生工作岗位情况

调查数据显示, 因经济学所含内容比较广泛, 就业面覆盖较广, 涉及到经济行业的各领域, 就业岗位对口率比较高, 82人中有68人从事经济学及其相关工作, 岗位对口率为82.9%, 其中绝大多数毕业生对目前的就业岗位比较满意, 只有8个同学对自己目前岗位表示不满意, 仅占9.76%。由此可以看出, 无论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是否对口, 大多数毕业生在踏上工作岗位后都能安心本职工作, 对所从事的岗位有较客观的认识。

2. 毕业生工作单位地点分布情况

在回收的有效调查样本中, 在四川地区就业的有38名毕业生, 占调查总人数的46.3%;重庆地区7名, 占调查总人数的8.53%;6.1%的毕业生去了北上广, 还有39.07%的毕业生选择在其他地区就业 (如山东、河南、甘肃、新疆等地) 。在调查样本中, 大部分被调查者选择了四川、重庆地区就业, 主要因为学校在四川, 学校就业在川渝地区具有一定的优势, 另外工作单位地点和我校生源地有一定的重合趋势。

3. 用人单位性质

从图3中得知, 经济学2010届毕业生的就业单位以私营企业为主, 人数比例高达73.9%, 而仅有4.3%的毕业生在外资企业就业, 相对来说去外资企业的概率较小, 而民营企业在吸纳毕业生的行业中占据相当大的主体, 经济学专业毕业生绝大多数也是进入民营企业工作的生力军。

(二) 毕业生对学院的评价

1. 毕业生对学校专业课程设置的评价

根据网络交流和电话访谈得知, 毕业生根据就业经历认为虽然经济专业开设了大量专业课, 但总体来说, 专业课程设置不够精简, 缺乏深度, 专业内容更新不快, 更新速度跟不上社会发展速度;同时, 实践课与职业相关联过少, 比如金融教研室没有综合实验室, 没有开设金融管理实际操作的课程, 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相对较弱, 专业实习流于形式, 毕业实习名存实亡, 这给他们的就业之路增加了阻碍。

2. 毕业生对课堂教学的评价

如表2所示, 在这5项指标中, 毕业生相对最满意的是教学手段, 这说明绝大多数老师能熟练运用电化教学手段, 通过多媒体网络技术辅助上课。最不满意的是教学效果这一指标, 不满意的毕业生高达20.7%, 结合前面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指标的数据, 可以看出学院经济学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比较陈旧, 毕业生对教师的灌输式教学不是很满意, 无法更好地掌握最新的专业知识并应用于实践, 因此更谈不上创新了。

3. 毕业生对考试管理的评价

从表3可以看出, 毕业生对考试管理不满意程度相对较高, 毕业生对教师的考试分数论颇有微词, 多数毕业生认为考试内容过于呆板, 过于注重简单记忆, 没有达到考核的真正目的, 还容易导致学生抱有作弊的思想倾向。

4. 毕业生对初入职具备基本能力的评价

经过统计, 不难看出, 大部分毕业生初入职时对专业的理论知识把握还可以, 具备开展工作、适应环境的条件, 但相当一部分毕业生觉得自身的实践能力不足, 未能有效地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 导致工作后不能很快进入角色, 面对的是全新的知识, 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培训才能适应具体工作。

三、结论与启示

通过分析本次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结果, 笔者发现我校经济学教育总体上是成功的, 整体上满足了社会的需求。但也反映出一些问题, 值得我们重视:如毕业生普遍反映学校的实践教学欠缺, 致使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进入角色较慢, 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影响毕业生向更高层次发展。因此根据这次结果, 对今后经济学专业学生培养和教学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一) 坚持不懈地加强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

在今后的人才培养中一方面建议课程设置中适当增加人文方面的课程, 比如管理学、法律、人际关系学以及心理学等课程,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识社会、人际关系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 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在实践中自主学习与强化学识, 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从而进一步提高其岗位技能。

(二) 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实践教学投入, 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对于一般本科院校而言, 经济学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专业, 就业面较广, 人才培养要区别于重点大学研究型培养模式。在今后的学生培养中,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设, 加大实践教学配套设施的建设, 真正在硬件和软件上实现深层次综合教学, 着重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提高学生处理实际案例的操作技能, 培养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基本能力, 并且在实践过程中也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 弥补教学的不足。在教学计划及课程设置方面应该继续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 开拓校外资源, 与企业一起联合开发设计学生的培养方案, 加强同行业更加先进的管理与理论的交流, 积极为学生开拓实习和就业场所, 加强校内外资源的整合。

(三) 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培养

应紧密结合学校教学资源优势, 依托行业背景, 面向市场和需求, 以实践、应用能力为基础, 深化教学内容改革, 从重实践、重创新能力培养出发, 注重创新课程模块建设, 强化创新能力的培养, 即着重培养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 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将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充实到教学内容中, 保证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论水平、专业素养和动手能力。大力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 提倡启发式教学, 注重因材施教。支持和鼓励大学生课外创新行动, 强化学生的实践, 倡导创新文化, 包括参与科学研究项目、课外创新实践活动, 参加建模、设计大赛等。

摘要:为了更好地为我国的建设事业输送满足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经济学人才, 本文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 对西南科技大学经济学2010届毕业生进行了跟踪调查, 追踪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构建毕业生质量追踪调查与高校教学改革的互动机制, 为建立科学的毕业生评价指标体系及完善经济学专业的教学实践、人才培养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经济学毕业生,工作状况,跟踪调查

参考文献

[1]蔡中兴.高职院校毕业生工作状况跟踪调查分析研究——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系2011届毕业生为例[J].科技信息, 2012 (12)

上一篇:学生会秘书处规划下一篇:才高八斗的历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