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调查报告-高中生在想什么

2024-09-20

实习调查报告-高中生在想什么(共6篇)

实习调查报告-高中生在想什么 篇1

高中学生在想什么

——教育实习调查报告

一、调查概况

2009年九月一日起,我来到牡丹江——宁安一中开始教育实习,被分配到高一年级六班做实习班主任,对高一年级学生的心理有了一定了解,为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加强教育教学针对性,我对本班学生的思想状况作了调查,为提高教学效率和改善教学效果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高一学生思想现状

2、当前学生思想的普遍特点

3、形成如此思想的原因以及以后教学中需注意事项

(二)调查方法

主要采取问卷调查,包括学生当前价值观取向,学习积极性,学习目标文理预期及心中对教育现状的要求看法。同时采取个别深入了解的方法,力求调查结果真实有效。共发问卷51份,实收48份有效问卷,接近理想样本数。

三、调查结果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高一学生心理明确价值观尚未形成,学习态度较散漫,文理预期偏向过于偏激。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高一学生的价值观不是很明确,从教育价值观方面来讲,很多学生不知道自己学习究竟为了什么,只知道是为了以后好,或者是就是家长灌输的思想,就是为了上学。收到的48份有效问卷中,有21名同学认为是为了考大学,毕业工作挣钱;有15名是听家长的话继续学业;有8名同学是为了自己将来更有出息,从事喜欢的行业;还有六名同学不知道坐在教室里学习究竟是为什么,只是自己还小,觉得不上学无事可做。有84%的学生教育价值观目标不够明确,还有12%的中立者认为上不上高中对他们来说没多大意义。

2、学习积极性

调查结果表明,有65%的同学认为老师教自己就学,没有太多主动地想要学习的科目。有15%的同学有自己学习上的兴趣,20%的同学对喜欢学的同学多学点,对不喜欢的就不学或不在课下下功夫。全班80%的同学都觉得英语难学,不喜欢学,还表达:“英语不及格,因为我爱国”的思想。75%的同学认为数学难学,考试拉分。有85%的学生更喜欢实用性较强的语文、数理化等等,对文、史、政的兴致不高,50%的同学表达了以后学习英语很吃力的想法。

3、文理预期

本班级的文理预期鲜明的反映了本学校大多数学生的预期,有80%的同学都认为学文科没什么发展,确定以后一定会选择学理,甚至现在学习的侧重点就已经开始向理科转移。文科的知识作为副科仅以及格为目标。而剩余20%的同学选择了文科,有一半是因为兴趣,有一半是因为理科成绩实在是不好。了解其他班同学的想法,也都大致如此,高二的理科班

与文科班的比例将近8:1,整个学校学生重理轻文的倾向很重,文科生和理科生的人数比例严重失调。

4、高一学生教育期待

班级有85%的同学还是期待有一个更好的学习条件和学习氛围的。全班有70%的同学希望学习更实用的知识,增强学科的实践性,期待以后能够学以致用。事实上学生们更喜欢学习物理、化学等更具实验性的课程,比如说能够自己接线路把灯泡点亮都使同学们很有成就感。另外,前面所提85%的同学中有65%的同学都希望自己喜欢的学科教师,能给予更多的课下指导,并更多的实验/实践性课程。

四、调查总结

经过本次调查及对抽样调查结果的分析,使得我对高中学生的思想状况有了大致初步的了解。首先谈一下当前学生思想状况的主要特点:

(一)教育价值观的功利化和模糊化

经过数据调查表明,当前高一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受教育目标和态度仍不明确,十分模糊。没有明确的受教目标势必会导致日后成长过程中的困惑和茫然,找不到自己的准确定位,进而在社会中逐渐无法适应,变得无所适从。另外,一些价值观相对明确的学生,树立的价值观目标也十分功利,无非是为了将来能找个好工作,多挣点工资,让人羡慕而已。数据表明,仅有16.6%的学生作为是实现自我价值和为社会各项建设事业发光发热的一个途径。在学生选择文、理科的时候,功利化趋向十分明显的显现了即便是十分热爱文科的学生,也可能会因为理科生的出路广和工资待遇更高而放弃自己的爱好,转而学理。无论兴趣如何,成绩如何,在选择分科时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都会做出相对功利化的选择,会有下意识的侧重。因而我们能够从本问卷调查的结果中分析出:高一学生的价值观树立的不够明确,并且转向功利化。

(二)学生教育期待与学生学习积极性挂钩

就本班学生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对于一些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对于这些实用性学科的教育期待也更高。物理、化学和生物是同学们比较喜欢的课程,尤其是实验课,通过自己动手而得出的实验结论更具说服力,印象更深刻,使得学生对现实生活中各种相关现象有更好的理解,更能认识到学习相关学科的意义,增强学习的信心。对于这些学科,学生更期待教师能多讲授一些与生活常识有关的学科知识,比如说铁器放置在空气中会生锈变色是何道理、回声是怎么回事、老虎为什么属猫科动物等等,并且希望学校能够提供更多的实验设备和更多的实验机会,能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动手机会,真正的理解所学并应用所学。还有对于诸如历史等学科,学生也希望能在教学中多加入一些影音资料,以更形象生动的方式学习相关知识。而对英语和数学这种相对较难的学科,学生学习积极性则比较低,很多同学既怕学习,为了成绩又不得不学,并且不知道如何能改变这种现状,对未来预期不是很乐观。

(三)班级整体气氛活跃,整合度较高

高一学生,刚从初中升入高中,在学生自我定位上有了一定程度的转变,潜意识里有了向着更加成熟的方向转变的趋向。学生大都十六、七岁,正处在一个青春期特征比较明显的年龄段,一方面有着天真活泼的一面,对事事都有较强的好奇心,容易受外界带动和影响,因而班级的气氛无论是从学习上还是活动上,都比较活跃。因而高一的班主任,在不抹杀学生天性的同时,还要对班级的整体气氛进行控制,不能使学生从高一开始就养成松散之风。由于高一学生入学后,刚结束军训,班级的秩序相对容易维持,集体荣誉感很强,班级整合度较高,通过教师有目的有方法的合理鼓舞和带动,可以使班级在各方面都向着一个团结向上的好方向发展。

四、学生对未来预期喜忧参半

高一学生刚入校,对未来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划和长远目标。但初入高中,学生心底都有一份重新开始的信念,无论在初中的成绩和表现如何,现在的起跑线位置基本趋于一致,会有一种大展宏图的抱负和心志,无论会否实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为自己设立一个个新的中短期目标,或者是远大的志向,尽管这种目标不会持续太久并且常常改变。但是并不是说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就完全持一份乐观的态度,受社会整个大环境和大趋势的影响,学生已经开始对未来抱有一丝恐惧和茫然。百分之七十五的学生对于未来就业形势所持态度都不十分乐观,他们隐隐觉出一种压力,但是不知道这种压力到底是什么,更不知道如何解压。因而,在这个时期,大多数学生会常立志而不是立长志,思想和行为多发生动摇和改变,对于未来的预期也是喜忧各半的。

高一学生虽然向着成熟迈进,但还是有着稚气未脱的本性,正处在青春期的他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尚未完全形成,并且极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而发生改变;他们活泼、自信,对学习和生活有着满腔的抱负和热情,偶尔又带着茫然和困惑,期望学有所成,而又不得不做取舍和选择进退,处在矛盾的边缘。对于这个有着强烈的成熟意愿的群体,身为教师,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及时的了解他们的心思和动向,为其定向导航,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顺应学生的天性,以促使学生成材,促进他们的成长。

实习调查报告-高中生在想什么 篇2

近九成小学生表示“喜欢上学”, 大部分小学生有较充足的睡眠时间。但是, 随着年级增高, 学生学业压力增加。大部分中小学生每天放学后的休闲娱乐时间不足1小时。

谁是我们的榜样?

当今很少有学生认为英雄、模范、科学家对他们的成长有较大影响, 但大多数学生承认, 父母的影响对他们的成长有很大影响。但是, 调查发现, 大部分家长疏于和孩子沟通交流。

我们想怎样做人?

有关基础道德和人生价值取向的调查显示, 中小学生都将“诚实”列为第一重要的品行。同时, 中小学生的家庭责任意识普遍较强, 认为属于公民“必须做到的基本规范”应首选“孝敬父母”。许多中学生把“为社会作贡献”作为事业成功的主要标志, 但也有部分学生把“高收入”、“有地位”、“有权力”作为成功的首选标志,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部分中学生偏重于追求个人价值。

今天, 生活学习在沪上, 他们愉快充实吗?沐浴阳光下, 他们健康成长了?他们学习和身心压力重不重?在漫长的人生路上, 那憧憬的坐标究竟是什么?心里话又悄悄与谁说……

家长和社会关注的许多问题, 均能在昨天披露的《2006—2007年中小学生发展报告》中找到答案。教育专家还就此调查结果开了“处方”。

这份报告对学生群体各年龄段发展特点及其轨迹的描述, 对于在上现代学校教育格局, 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政策, 扎实有效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价值取向什么最看重?

基础道德:认知水平较高

中小学生都把“诚实”列为第一重要的品行。对不同学段调查结果的比较显示:正直、守法、进取、责任、守信等品行随年龄增加而选率显著上升。

对“常怀感恩之心”, 表示认同的小学生比例为96.6%

对“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 如捐款”, 表示认同的小学生为98.7%

对“自己不喜欢的事物, 不要去给别人”, 表示认同的小学生为83.5%

调查报告中发现, 小学生认为的重要品行中, 随年龄增长“勤劳”与“节约”的选择率递减。

社会热点:集中关注两方面

中小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 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与自身、他人或整个人类生命安全相关的重大事件, 如“印度洋大海啸”、“苏丹红事件及食品安全问题”、“全国各地频频发生矿难及安全生产问题”等。二是涉及国家主权、安全、社会发展等的国际、国内重大政治性事件, 如“中央加大惩治腐败力度, 处理一批腐败大案”、“全国人大通过《反国家分裂法》”等。高中生对此类问题的关注程度, 明显高于初中生和小学生。中小学生对有关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大事件能高度关注,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他们的国家意识和民族情感。

针对中小学生价值倾向现状, 我们应寻求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策略与方法, 其中最重要的是全社会共同努力, 积极创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学业压力大不大?

小学生:2/3参加兴趣班

大部分小学生喜欢学校生活。选择“喜欢”的比例高达90.3%。大部分小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作业, 并能够独立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当“遇到不会做的题目时”, 有40.0%的小学生表示会“动脑筋, 自己解决”, 有58.7%的学生表示“实在解不出请教别人”, 只有1.3%的学生会“放弃努力”。

近2/3小学生课余时间参加各类兴趣班。“参加1个班”的有37.7%, “参加2个班”的有17.6%, “参加3个班或以上”的为9.0%。

小学生课外阅读状况较好。调查发现, 小学生本学期阅读的课外书在“3—4本”的有26.1%, “6本以上”有39.5%。

【报告评价】“减负”在小学生群体得到明显体现。

学生学业负担偏重, 学习压力大容易导致学生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妥善地解决, 则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减负是一项“综合工程”。家庭、学校和社会方方面面应该齐心协力予以解决。社会要拓宽学生的升学、就业途径, 为学生创造多渠道的成才机会。

心目中父母可以打几分?

小学:情绪变化家长缺少关注

小学生家长在回答“您是否经常和孩子一起玩耍 (包括体育活动、外出游玩) ”时, 表示“经常”与孩子一起玩耍的为23.1%、“较少”的为51.6%、“偶尔”的为22.1%、“从来没有”的为3.2%。

小学生在回答“你认为父母最关心你哪方面”时, 各选项比例依次为:学习成绩、身体状况、品行习惯、内心想法、兴趣特长、和同学交往、情绪变化。大部分小学生认为家长关心的还是自己的学习成绩, 其比例远高于“内心想法”、“兴趣特长”、“情绪变化”。

“平时回到家你会有一种怎样的感觉?”选择“让我感到快乐”的占73.6%, “让我感到孤独”的占12.7%, “让我感到烦恼”的占7.6%, “让我感到讨厌”的占2.0%。

小学生心里话最愿意和谁讲?选择为母亲的占33.0%, 同伴20.0%, 写日记15.8%, 对谁都不讲12.5%, 父亲10.7%, 教师2.4%。

【报告评价】家庭是孩子最早的学习场所, 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 数据表明大部分小学生回家感到快乐, 这对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但是还有二成多的小学生在家感到孤独、烦恼或讨厌, 需要引起教师和家长的高度关注。

亲子关系的发展是孩子情感、社会交往等发展的基础, 经常与孩子在一起, 有利于良好亲子关系的形成。多数学生的成长受父母影响最大, 如果父母教育观念有偏差, 就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有点零用钱怎么花?

小学生零用钱并不多, 每月零用钱数额比例最高的为10元以下, 占33.2%。初中生大部分月零用钱在100元以下, 10至50元这一档次占39.1%, 51至100元的为21.0%。高中生差异则比较大, 数量最多的学生月零用钱在51至100元, 占27.8%;其次为101至200元, 占23.6%;200元以上则为20.2%。

中小学生零用钱主要用于储蓄, 买书及辅导材料, 买零食, 其它选项比例均较低。

初中生在想些什么 篇3

那么,初中生在想些什么呢?

“我肯定是大家关注的焦点,那么多人都在看着我呢!”初中生心理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自我意识强烈。他们往往不能区分自己关心的焦点和别人关心的焦点有什么不同,总是主观地认为自己关注的同样也是别人所关注的。在青春期,他们一般最关注的是自己,因而就以为别人最关注的也是他了。于是,处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总是觉得他们每天都生活在一个舞台上,别人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他。比如,一个初中生脸上长了一颗青春痘,他就会很苦恼,“大家一定都在看着这颗痘痘呢,都在嘲笑我,我该怎么办呢?”事实上,又有多少人注意到了他的那颗小小的痘痘。

“我已经是大人了,你们不能再把我当作小孩子了。”进入青春期后,随着身体逐渐发育成熟,初中生逐渐产生了一种成人感,并且有了独立意识。他们认为自己的行为应当与小孩子的行为区别开来。而此时,家长们却没有看到他们的成长,依然把他们当作小孩子来加以监护,这就有可能引起他们的反抗心理。比如,他们认为自己知道怎么打扮才是自己的“风格”,可是父母却无微不至地替他们安排好该穿哪件衣服,这就让他们觉得自己被束缚了,失去“自由”了,“我已经长大了,知道自己该穿什么,不用你来指指点点。”于是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冲突也就这样产生了。

“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与小学生相比,初中生的自我意识提高了。比如,他们会经常思考,“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有哪些优点,又有哪些缺点呢?”“别人喜欢我吗?”在他们的日记中,不仅是对事物的客观描述,更添加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同时他们也更加注重日记的保密性了。“这是我的日记,谁偷看我的日记就是侵犯我的隐私权。”

“原来老师和父母也会犯错误。”众所周知,老师和父母在小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是神圣的,他们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所以小学生对老师和父母充满了敬畏和崇拜之情。可是到了初中,情况就发生了变化。初中生的评价意识增长起来了,他们对老师和父母的言行有了自己的认识,知道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于是老师、父母在他们心目中就不再像从前那般神圣不可侵犯了。很典型的一个现象就是初中生们开始给老师起外号。另外,在和父母交往的过程中,他们会发现,其实有些知识自己懂,父母却不懂,这就会让他们对父母产生怀疑,父母的榜样力量也就显著降低了。

“对朋友应该讲义气,因为只有他(她)才了解我。”初中生对朋友的意义有了新的认识,他们不再像小学生那样团体交往,而是有自己的几个知心朋友,彼此分享喜悦和烦恼,并从对方那获得支持和帮助。他们有很多自己的小秘密都只和朋友倾述,“因为只有他们才懂我,大人们怎么会懂得我的感受呢!”因此,志趣相投的几个朋友就会形影不离。

职场80后员工在想什么? 篇4

职场80后员工在想什么?

。那么,职场80后的职场状态如何?他们又是如何看待70后的?近日,搜狐新闻和中国的一家上班族网站与知名咨询公司大度咨询共同发布了《80后上班族生存状态调查报告》,对80后的生活、工作态度进行了解读。

80后看70后:讨厌和钦佩并存厌:80后上班族58%讨厌70后调查报告指出:58的受访者讨厌70后。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80后对70后的反感?15的受访者认为70后“抠门”,20的受访者认为70后“太死板老套”,23的受访者认为70后“太假不敢讲真话”。强:42%的80后认为70后很强调查同时显示:也有42的80后认为70后很强,而且比80后要强很多。80后与70后的巨大观念差距暴露无遗。

80后看跳槽:47%的人打算另谋高就只有30的受访者对自己的工资表示满意,40%的受访者表示工资太少,根本不够花销。而另外30的受访者则认为自己本来就应该拿更多的薪水,满意度如此之低让人惊讶。

此外,还有47的受访者正在准备跳槽,表示有好的机会就会选择离开现在的公司,

还有13的受访者表示不需要想那么多,不开心立刻就走人。仅有14的受访者认为现在不会主动考虑换工作。

由此可见,80后上班族对薪酬的满意度普遍很低,一方面反映出公司对80后上班族的薪酬安排可能有失均衡,另一方面更显示出了80后上班族对薪酬的预期过高,这个数据值得企业管理者高度关注。由于80后上班族对工作稳定性并不在意,企业管理者应该更多的关注留人策略,否则员工的流失势必造成企业人力资产的流失。

80后看压力:朋友是倾诉对象在80后的生活中,朋友占有重要的地位。当80后工作中遭遇不开心的事、需要排解烦恼时,有42.4的受访者去找朋友,9.7的人找同事,半数以上靠朋友和同事。而当出现问题时,80后最先想到的也是朋友(37.3),这说明交友在80后的生活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友也在80后的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工作不开心时,8.5的受访者通过网友瞎聊排解烦恼;在遇到问题时,80后也尝试通过网络群发寻求网友的帮助(比例为6.6),这些都说明网友已经成为80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80后看金钱:工作主要是实现自我价值工作对于他们不仅仅是生活和和赚钱,更重要的是体现自我价值,持该看法的受访者接近半数;另外关于薪水中最大的支出,1/3的受访者是花在自己身上,另有13.3的最大支出是吃喝玩乐。他们为了自我而工作,为了自己花钱。

当我跑步时我在想什么的经典散文 篇5

友人刚参加完无锡半程马拉松,以1小时51分钟18秒的成绩完成比赛,看着现场留影的他,腰腹平坦、眉眼干净、精神饱满,不得不佩服他的意志力,这个从不轻易许诺,也不轻言放弃,大腹便便的男人竟能穿越到他大学时代的身材。

跑步的理想状态是一个人独自跑,什么也不想,或者边跑边思索,不被任何人打扰,正是这点好处,跑步深深吸引了我。身边包裹着形形色色的人和物,担负着各种各样的责任和命运,表面上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实际上却是活在别人的世界里,他们以各种名义,以无意识的状态深刻的影响别人,以自己固有的道德标准去衡量别人的道德标准,以自己的思维判定别人的思维;说话、做事基于自己本身知识的理性,加上主观判断做出选择,而这些人的生活经历和理念与自己往往截然不同。

前不久老家友人出差至甬城,我说只能请他中饭,晚上我得跑步。他说中饭已预订,只能晚上,大不了晚饭后陪我一起跑或者绝不耽误我八点的跑步。再推脱颇显无情。

七点半,我坚持我的.跑步准备离席,友人已酒过三巡,脸红脖子粗地嚷嚷着跑步天天跑,而他几年才来一次。我暗笑,有些人总在想达到某种短期目的时信口开河,信誓旦旦,至于能否兑现或能否给对方带去不适,造成什么后果,却不是他考虑的范畴,有些人并不在意自己曾说过什么,说过的话就像喝过的酒一样,说过就忘,甚至会暗骂当真的那个:这人怎么不开窍,我只是玩笑,这也能当真?或者当他说过的话与自身利益冲突时,甚至会矢口否认,说时信誓旦旦听着感人,可三巡之后没人再信。有的人太在意自己曾经允诺过什么,说过的话就像板上钉钉一样,钉是钉铆是铆,说过了就牢记。却也容易误人误己,因为这是一个诚信就像金钱一样匮乏的年代。

夜幕中,一对对小情侣在江边旁若无人的拥吻,是霓虹灯下的黑夜催生了他们身上的荷尔蒙激素还是情到浓时的情不自禁?萤火般的灯光,一簇簇地眨眼。我不禁想起几年前受情伤的友人对我说,她再也不相信爱情。我说,我相信爱情,但,不信人。信人信爱,却总在一次次被彻底推倒中重新树立信念,我坚持的其实也是我怀疑的,所以,有时难免会有否认的牢骚。近期终于想通透,信人信爱,只是对自己修养的要求,并非对别人的天真。

前几天给自己设定了九公里目标,这几天,近乎跑至十公里,以这样的状态,想要挑战16公里并不遥远。我坚信,这样的状态,想要挑战自己近几年养成的某些习惯,也并不难……

实习调查报告-高中生在想什么 篇6

人文系12-8班 张琳

第二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教案

·课程标准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影响。

·教学内容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政治制度。这一制度在秦朝时期发展确立起来,并为历代王朝所沿用,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核心。

《秦朝中央集权的形成》这一节课,从三个方面讲述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过程。第一目“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阐明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背景;第二目“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则通过阐述皇帝制度的建立与中央官制的内容来体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中央”这一层面的表现与特点;第三目“郡县制的全面推行”则叙述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地方上的体现,即郡县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的推行。上一版本的历史教材列有对于秦的统一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影响与评价,新教材中删掉了这一部分,但在课标中又要求学生掌握“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影响”,因此我认为在课堂中也有必要将这一部分内容进行补充,以学生为主体来探讨这一问题,使学生学会辨证地看待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

·教材特点

本课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的第二课。相对于第一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这一课在本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秦的统一使得秦朝逐渐创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国正式进入封建社会,这在社会形态和政治制度上都是一个巨大的转折和发展;另一方面,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也影响了之后的封建王朝,该制度经秦汉、隋唐、宋元等阶段的不断发展,至明清时期达到顶峰。因此,本课在这一单元中起着贯穿整个单元的主线作用。

本课内容政治性强,比较抽象,尤其是对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这一重要概念,学生不易理解,因此要在教学过程中明确重点、突破难点,以学生容易接受与理解的方式进行教学。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通过初中的学习,已经初步了解一些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由于平时媒体的传播(如电视剧等),比较普遍地以秦汉为素材,因此,学生会对秦始皇等历史人物以及秦朝的一些历史事件有所了解。但学生在认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涵义”及“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这两个问题上,仍存在一定难度,需要教师加以指导与解释。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了解皇帝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郡县制等重要概念。

剖析秦朝中央官制和地方郡县制的内容与特点,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于巩固封建专制皇权的作用

通过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培养比较、归纳和综合历史知识的能力。

通过对秦始皇的功过评价,学会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提高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提出问题,设置特定的历史情境,引导学生探究问题。

利用角色置换、历史短剧表演和辩论赛等形式,引导学生体验历史发展过程和历史的生动性。

利用历史资料、示意图等,引导学生从形式多样的材料中获取历史信息。

以小组讨论、教师指导的形式,引导学生客观辩证地评价历史事件与人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秦朝统一在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作用,培养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

认识到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既有助于国家政权的巩固,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某些方面也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要借鉴其中对于当今建设政治文明有指导意义的部分,同时也强调要做一个有民主意识的现代公民,既不妄作一个否定中国传统的“愤青”,更不能做唯唯诺诺的奴才,做到真正爱国。

·教学重点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要素:皇帝制度的确立,地方推行郡县制,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

(设计说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是本课的标题。“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这一概念对于高中生来说显得颇为陌生,也不易理解。因此,我认为要将这一概念分为“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两部分来解释,通过讲解“皇帝制度的确立”和“中央官制”的内容来使学生理解“专制主义”的概念,使学生理解其主要特点是皇帝的专制独裁,它是一种君臣关系,其中蕴含着皇权与相权的矛盾。这一点不仅对于理解本课内容十分重要,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更是后面几课的重点内容,因此必须在本课先打好基础;而通过讲解郡县制的推广与完善来使学生理解“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这其中又蕴含着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同样是后面几课也要重点讲述的内容。因此,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作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性知识,必须作为重点掌握。)

·教学难点

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设计说明:课本教材只是说明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对于其作用和影响并未涉及。这就要求学生在深刻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内容的基础上,对于这一制度作出自己的评价。由于“中央集权制度”这一概念本身就比较抽象,因此要学生客观辩证地看待这一制度的作用和影响颇具难度。)

·教具准备

幻灯片、盒子、纸片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近来,由于清穿剧的热播,“穿越”又一次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我们的历史课也因此增加了一个功能:为所有渴望穿越的人提供一定的背景知识,让他们知道,自己是穿越到哪个朝代了,皇帝是谁,这个朝代有哪些特征等等。那么今天,我们就满足大多数人的愿望,为大家详细地介绍一下穿越的第二热门王朝——秦朝,深入地去了解一下秦始皇和他的王朝。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二课(多媒体课件打出课题)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设计说明: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导入,引起学生对秦朝的关注,使学生快速进入课堂教学情境。)

【推进新课】

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师:大家通过上堂课的学习已经知道,西周末年,王室衰微,最终走向了灭亡。公元前770年,东周建立。到春秋时期,周天子大权旁落,分封制宗法制遭到严重破坏,诸侯争霸战争拉开了帷幕。到战国时期,通过兼并战争,逐渐形成战国“七雄”,秦就是其中一员。我们都知道,秦是这场兼并战争的最后胜利者。那就请同学们回顾以前所学知识,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秦为什么能够在兼并战争中取得胜利呢?(学生回答)

师:看来大家对于以前学习的历史知识都记得很清楚。秦的一统天下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它占据了有利的外部环境,也具备了强大的自身实力。总结说来,秦的胜利有以下几个原因: (课件打出)

有利的外部环境:周天子大权旁落,王室衰微。

自身条件:A 商鞅变法大大增强了秦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

B 韩非子的法家思想受到重视,客观上有利于秦的兼并战争。

人民渴望统一,秦的一统天下符合绝大多数人民的愿望,符合历史的潮流,是历史的必然。

(设计说明:这一块内容是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创立的背景与条件,不是本课重点,因此了解即可。但在教学中要强调韩非子法家思想的因素,从而将必修一与必修三内容相整合,将政治经济与文化都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全面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师:(课件打出秦灭六国的地图)这是当时秦灭六国的地图。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找出秦先后灭到了哪六个国家。

师: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政治、经济、军事力量日益强大,于公元前230-前2,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中国的战争,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设计说明:地图中,秦每灭一国,该国都应变成与秦同一颜色,最后由“七雄并立”的色彩缤纷归于“秦一统天下”的同一颜色,通过直观的图画来加深学生印象。)

【过渡】:秦的统一,标志着中国进入“大一统”政治时代。从此以后,由高度集权的中央政府对各地实行有效的政治管理,揭开了此后封建王朝的序幕。

二、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

师:秦王嬴政在灭六国建立秦朝后,最迫切的就是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在中央层面建立了皇帝制度和中央官制,我们先来看下皇帝制度。

1、皇帝制度

师:天下初定,秦王嬴政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起一个霸气的尊号。那么他为什么要称自己为始皇帝呢,这三个字有着怎样的深意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相关内容。

(1)、称号由来

初并天下,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王的称号不足以显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因此要将三皇和五帝的名称结合起来,自称“始皇帝”,而自己的子孙则要千世万世地传承下去。从此,“皇帝”也就成为了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谓。而它更是作为一种制度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那么,请同学们阅读书本第9页,再次开动脑筋思考一下,皇帝制度有哪些特征?

师:从刚刚同学的发言中,我们可以归纳出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皇位世袭、皇权至上、皇帝独裁。这一内容,一方面表示皇位世袭,权力不可转换,另一方面表示皇权高高在上,不可僭越,这两点又构成了中国封建君主专制的重要特征。

(设计说明:这里通过设置历史情境与展示材料的方式,使学生设身处地思考历史问题,最后教师加以总结,便于学生将思路理清。)

师:(过渡)穿越到一个王朝,仅仅认识这个王朝的统治者是绝对不够的,和统治者下面的各个官吏打好交道也是必不可少的。那么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穿越到秦朝,哪些官吏是我们一定要认识的。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我这里有一个盒子,里面放着部分秦朝官吏的纸条。我将请三位同学到前面来抽签,抽到哪个官职就由那位同学扮演那个角色,然后向全班同学们叙述一下自己有哪些职能。

生:三位同学依次抽到丞相、御史大夫和廷尉,并依次叙述各自职能。

师:三位同学对于自己的职能都相当清楚。说不定我们这三位同学在秦朝真的是丞相、御史大夫和廷尉。那么为了让我们的同学记忆更加深刻,我们可以做一个表格来加深印象。

(幻灯片打出表格)

官员 丞相 御史大夫 太尉 职责 百官之首,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命,监察百官 负责全国军事 丞相之下还有诸卿,分别掌管着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设计说明:通过游戏的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游戏中阅读书本知识,由此对秦朝中央官制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师:从上面的表格来看,似乎秦朝的“三公”有着极大的权力,但事实是不是这样呢。下面我们来听听“三公的苦衷”。(三位同学在一次诉说自己的苦衷)

(设计说明:内容为p10学思之窗秦始皇对丞相车骑数量的不满、以及太尉无实际军事权等等,突出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并为理解秦朝中央官制的内容打下一定的知识基础,便于之后理解课堂中老师的讲解总结。)

短剧略。

师:“三公的苦衷”生动地体现了在秦朝,中央官僚机构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丞相、御史大夫、太尉都由秦始皇任命,都按照秦始皇的旨意办事,而各个官吏之间又互相牵制,使得全国的军政大权最终落到皇帝一人手中。由此,我们不难发现,秦朝设置中央官僚机构的实质就是为了维护皇权对全国的绝对统治。秦朝的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也就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幻灯片打出)

以皇权为中心。

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

师:当然,除了建立起皇帝制度和中央官制,秦始皇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自己的统治。请同学们仔细阅读p10的历史纵横,了解一下秦始皇在法律、经济、文字方面的统一措施。

①修筑万里长城——防御匈奴;

②修建驰道、直道——加强联系,维护安定统治;

③统一货币、度量衡——有助于统一国家概念的加强;

④统一文字——促进各地文化交流;

⑤整顿各地风俗(视时间解释驰道、度量衡、秦权。)

⑥制定细密、严酷的法律——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

(设计说明:此处由于初中历史课程有所涉及,故而内容用幻灯片打出即可,不必作具体解释。)

三、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师:了解了中央的各项制度,秦朝在地方又推行怎样的制度呢? 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这样一段材料。试从材料中找出答案。(课件打出材料)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师:不错,在分封制与郡县制中,秦始皇最终选择了郡县制。与郡县制相对应的,在地方,秦始皇也建立起了一套地方官僚机构。郡守是地方的最高行政长官,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郡守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上一篇:乡教代会讲话下一篇:bp安全管理模式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