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金融发展趋势调研(共8篇)
经济金融发展趋势调研 篇1
2012-2016年中国产业金融市场调研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产业金融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商业模式包括三个组成部分:第一、产业金融是一个产业发展的金融整体解决方案;第二、产业金融的基本原理为四个资本化,即资源资本化、资产资本化、知识产权资本化、未来价值资本化;第三、产业金融的实现路径有三个阶段,即前期的资金融通,通过资源的资本化解决资金的融通;中期的资源整合,运用融通资金培育核心能力,通过核心能力整合社会资源;后期的价值增值,在整合资源的基础上创造价值,通过资本运作放大价值。发展产业金融前景广阔。
近几年,中国金融市场对外逐步开放,金融体系不断完善。国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相互贯通,并以国际金融中心为依托,通过信息网络和金融网络形成全球统一的、不受时空限制的、无国界的全球金融市场。同时,中国大量引进先进的金融技术,不断进行金融创新,增加金融服务品种,提高服务质量。金融手段、金融工具趋于多样化,金融风险控制能力不断提高,金融与产业的融合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中国产业研究报告网发布的《2012-2016年中国产业金融市场调研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共十章。首先介绍了中国产业金融的概念,接着分析了中国产业金融发展环境,然后对中国产业金融市场运行态势进行了重点分析,最后分析了中国产业金融面临的机遇及发展前景。您若想对中国产业金融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该行业,本报告将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第一章 产业金融简介
第一节 定义
第二节 发展背景
第三节 产融一体化
第四节 发展前景
第五节 产业金融政策
一、产业金融政策基本点内容
二、产业金融政策有关政策
第二章 产业金融发展现状
第一节 网络金融
一、网络金融概述
二、网络金融的基本路径
三、网络金融整体解决方案
第二节 新能源金融
一、新能源金融概述
二、新能源金融基本路径
三、新能源金融的集成运作
第三节 航运金融
一、航运金融概述
电话:400-600-8596(免长话费)010-80993936
二、船舶金融的基本途径
三、港口物流金融的基本途径
四、船运金融整体方案
第四节 物流金融
一、物流金融概述
二、物流金融的基本途径
三、物流金融整体解决方案
第五节 环境金融
一、环境金融概述
二、环境金融的基本途径
三、环境金融整体解决方案
第六节 房地产金融
一、房地产金融概述
二、房地产金融基本途径
三、房地产金融整体解决方案
第七节 交通金融
第八节 汽车金融
一、汽车金融概述
二、汽车金融基本途径
三、汽车金融服务发展
四、中国汽车金融业的发展和趋势分析
五、中国商业银行汽车金融服务分析
第九节 钢铁金融
第十节 科技金融
一、科技金融概述
二、科技金融发展
第三章 产业发展现状
第一节 网络产业发展
一、网络经济受挫的原因探析
二、网络经济的优势分析
三、网络经济的未来特征
第二节 新能源产业发展
第三节 航运业发展
第四节 物流产业发展
第五节 环保产业发展
第六节 房地产产业发展
第七节 交通产业发展
第八节 汽车产业发展
第九节 钢铁产业发展
第十节 科技产业发展
第四章 中国金融市场发展情况
第一节 发展回顾
第二节 2011年中国金融市场运行情况
一、债券发行总量有所减少
二、市场成交量同比增加,债券指数总体上行
三、货币市场利率波幅较大,收益率曲线阶段性变化显著
四、投资者类型更加多元化
五、商业银行柜台交易量减少,开户数量稳步增加
六、衍生产品交易总体保持平稳
七、股票指数总体下行,成交量下降
第三节 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宏观环境分析
一、国际经济、金融运行环境复杂多变
二、国内经济、金融环境总体平稳向好
第四节 2011年我国金融市场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金融市场规模和活跃度保持稳定增长
二、各金融子市场行情分化较大
三、金融市场融资功能继续增强
四、金融市场结构变化明显
五、金融市场产品和交易方式创新继续稳步推进
六、金融市场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
第五节 2012年一季度金融市场发展情况
一、2012年1月我国金融市场运行情况
二、2012年2月我国金融市场运行情况
第五章 2011-2012年我国金融市场运行数据分析
第一节 2011年我国金融市场运行数据分析
一、外汇交易情况
二、汇率
三、国家外汇、黄金储备
四、货币供应量
五、货币当局资产负债
第二节 2012年我国金融市场运行数据分析
一、2012年外汇交易情况
二、2012年汇率情况
三、2012年国家外汇、黄金储备
四、2012年货币供应量
五、2012年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
第三节 货币银行数据
第六章 金融产业区域发展分析
第一节 金融产业区域化现状
第二节 2010年金融产业区域运行分析
一、各地区银行业
二、各地区证券业
三、各地区保险业
四、资金流向和融资结构
五、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六、区域经济运行情况
第七章 我国金融产业化现状
第一节 金融产业化概念
第二节 产业化阶段及特征
一、产业与产业发展阶段
二、产业化的概念和特点
三、产业化阶段划分
第三节 我国金融产业化发展现状
一、金融对农业产业化发展影响
二、科技金融产业化
三、艺术金融产业化
四、我国体育产业化过程中的金融投资活动研究
第八章 我国产业化发展趋势
第一节 产业化发展背景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背景
二、文化产业化背景
三、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战略地位与政策环境分析
四、住宅产业化发展
第二节 产业化趋势
第九章 我国经济发展形势
第一节 2011年我国经济发展状况
第二节 2012年经济发展趋势
第三节 2012年经济发展预测
第十章 2012年金融市场发展趋势
第一节 2012年国际金融市场发展趋势
一、2011年国际金融市场
二、2012年国际金融市场的六个趋势
三、2012年国际金融市场面临三重风险
第二节 2012年我国金融市场发展趋势
第三节 2012年我国金融市场运行预测
第十一章 2012年产业金融发展预测
第一节 产业化趋势不可逆
第二节 2012年产业化发展
一、中国数据中心产业化
二、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
三、“太阳能制冷及热泵技术产业化开发”项目入选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四、抢抓机遇加快生物医药新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进程
第三节 产业金融发展
通过《2012-2016年中国产业金融市场调研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生产企业及投资机构将充分了解产品市场、原材料供应、销售方式、市场供需、有效客户、潜在客户等详实信息,为研究竞争对手的市场定位,产品特征、产品定价、营销模式、销售网络和企业发展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
经济金融发展趋势调研 篇2
一、主要发达国家的行情
我国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所受到的影响相对于欧美国家要小一些, 但由金融危机所产生的涟漪效应及后续影响仍是不容忽视的。目前, 我国的制造业产值已有所上升, 国内的GDP总值也在不断增加, 种种迹象表明我国的经济正在呈现缓慢复苏的趋势。但取得这些成效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仅是政府这一阶段所采取的刺激政策, 而经济增长需要的是市场主导的需求, 单靠政府的刺激政策所实现的经济增长难以持续, 最终势必会在竞争的洪流中倒下。目前就我国的形势而言, 经济仍处在依靠政府过活的阶段, 其竞争力薄弱, 经济的持续增长将面临很大的挑战。
从美国、欧洲及日本等主要经济体所公布的经济数据来看, 经济形势已经比金融危机初爆发之际有所改善。如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发布的全国经济形势调查报告显示, 美国经济形势整体上已有温和改善, 但在近期内经济要想达到复苏局面仍然存在很大的困难。根据接受调查的经济学家预测, 美国在此次金融危机后所新增的失业人数达到了26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而其股票市场仍然处于低谷阶段。
日本在此次危机中所受到的影响甚为严重。上世纪90年代, 日本尚能依靠美国对日本商品的需求勉强度日, 大阪和东京的众多企业因此获得一线生机, 但如今许多国家的经济都在下滑, 欧美多国市场开始萎缩, 各地对日本产品的需求减少, 由此日本遭遇了其历年来最冷的“冬天”。随着失业大军的不断增加, 日本政府尝试新的刺激手段以促进其经济的增长, 但却收效甚微。
然而随着迪拜危机的到来, 又给各国带来不少的负面影响, 这无疑是雪上加霜。中国香港、韩国首尔、日本东京等股市暴跌, 这是金融危机的余震, 还是局部的偶然?有关学者不禁提出这样的疑问, 但不管出于何种原因, 其对经济的影响已经产生, 许多国家由此陷入了不稳定的境地。
二、我国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一) 专家观点。
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Dr.Jong-WhaLee认为“亚洲经济将呈现V形复苏, 2010年一季度经济放缓已经触底, 并由此增长。”然而亚洲出口仍然深受全球需求下降的负面影响, 尤其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度非常高。如果美国的经济不能够持续快速增长的话, 那么亚洲的经济复苏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联合国全球经济监测部主任洪平凡说:“世界经济正在逐步走出金融危机, 但是展望2010年, 世界经济持续复苏仍面临不少困难。”由于许多国家的投资刺激政策, 全球股市持续反弹, 信贷市场的各项风险指标也都相继回落, 国际贸易和全球工业生产指数回升。但主要发达国家的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高企, 失业率居高不下, 许多经济体信贷规模仍呈下降趋势。由此全球步入失衡状态, 这给世界经济持续复苏带来了更多的阻力。有关专家认为我国目前的经济已经触底, 今后将缓慢增长;有关学者认为我国经济新的探底同样存在可能;更有甚者表示就我国的状况而言, 经济走向尚不明朗。然而, 在政策方面, 有关人士表示应立即停止政府刺激政策, 撤回资金, 以使得我国经济自立自强, 逐步回升;而有关学者认为撤资必会导致经济的衰退, 使经济再次陷入困境, 因此政府应大力投资, 以保证经济的尽快复苏。
(二) 政策取向。
目前我国经济处于疲软阶段, 想要在短期内实现复苏还很困难。其经济趋势大致可分为两个方面:一, 政府继续大力投资, 经济呈现复苏态势, 但在一段时间后经济会因缺乏原动力而再此下滑, 存在的挑战和阻力使经济发展不稳定, 呈现W形发展趋势。二, 政府适度投资, 同时调整产业结构, 注重民生发展, 加强创新意识, 拓展出口渠道, 拉动内部需求, 协调区域化经济发展, 经济将会走上持续稳定发展的道路。
1.调整结构, 转变增长模式。
为了使经济进一步增长, 我国将把调整产业结构作为重点项目之一。在未来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将减少对海外市场的依赖, 更多地向国内消费市场倾斜。近期, 我国政府实施了下调基准利率等一系列宽松的货币政策。此外, 我国还提出了7个新兴战略性产业。这体现我国在结构上作出了向前看的调整, 使经济在更多的领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然而, 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大面积滑坡的势态下, 资金的流动性不足导致市场的萎缩。而这一地区的外贸经济大多是轻工业, 并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 出口需求的大幅消失, 必然导致市场萎缩的升级。对此, 我国产业将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转变, 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过度, 同时把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市场导向作用有效结合起来, 重点发展制造业, 使其带动一、三产业的持续发展。
2.重民生, 确保稳定发展。
我国是农业大国, 亦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在金融危机来袭之后, 民生问题不容小觑。对此, 我国在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拨付大量资金, 支持较大幅度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 并且实施首套住房贷款利率7折优惠的政策。这不仅减少了房地产行业等方面的压力, 还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 确保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维持了社会的稳定。此外, 我国对物品价格在短期内不会作大幅度调整, 但将继续提高稻谷和小麦最低收购价, 进一步加大对种粮农民的补贴力度, 引导市场粮价合理上升。国家一面压缩物价的上涨, 另一面提高粮食的最低收购价, 通过这一压一提来协调经济的发展, 保障农民的利益, 确保经济的发展有一个稳定的环境。
3.提质量, 打造品牌效应。
面对市场的种种压力, 我国在许多方面都提高了对质量的要求。在生产模式上, 摒弃了过去只注重数量而不重质量的生产模式, 使得产品从根本上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在粮企产业方面, 政府以优质、高效为主攻方向, 依靠科技提高生产能力。在园艺产业方面, 立足本地优势和特点, 大力发展地方优势产业, 打造特色品牌。在食品产业方面, 坚持“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发展方向和生产标准, 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设, 做好生产质量检测工作, 确保质量上的过硬过强。在制造业方面, 我国正努力打造国家品牌形象。经过市场形势的变化, 金融危机的洗礼, 我国越来越重视产品的质量水平, 重视品牌效应。而要想提高质量, 不仅要在生产过程中加强管理监督工作, 严格把关, 还要在生产方式上进行科技创新, 从根本上提高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4.抓出口, 拉动市场内部需求。
美国是我国出口的主要国家, 在金融危机爆发后, 其经济遭受打击, 从而对我国的出口也产生了很大的负面效应, 以美国为首的一些主要发达国家相继大幅度降低了对中国产品的进口。对此我国提出了出口七项措施, 提高了商品出口退税率, 这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出口压力, 刺激了出口的增长。从现状来看我国的出口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但避开美欧等主要发达国家, 仍可把中东、非洲、印度等新兴市场作为下一个出口的目标市场。金融危机来袭之际, 市场上首先减少需求的是金银珠宝等高档品, 而我国主要出口的是进行加工的轻工业方面的低档品, 可见, 我国在危机后的出口增长方面还是有一定优势的。此外, 对于外界动荡局势而言, 国内经济环境相对比较稳定, 因此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将更加着力于国内市场的发展, 而对于多变的市场采取多元化的方针, 适时作出相应调整, 另外加强对外贸易, 适时招商引资, 在刺激出口的同时拉动国内市场的需求。
5.协调并适应区域化发展。
随着我国地区的划分, 经济也逐渐呈现区域化的发展趋势。目前已有经济区域大致形成, 如长三角, 以上海为首的15个城市的区域化, 珠三角的区域化, 黄三角的区域化, 环渤海和长三角之间的淮海经济区等。经济区域化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但其易导致地方保护主义的滋长。对此, 我国将根据目前的地区划分和经济状况, 适时对行政区划及各地区的政策作出相应的调整, 同时警惕贸易保护主义势力的抬头, 对部分区域进行再次划分, 建立多层次管理, 防止经济割据局面的产生。此外, 我国还将设置行政协调机构, 协调各地区的经济发展, 从而形成一个相互协调, 相互制约的经济格局, 更好地适应经济区域化的发展。
摘要:金融危机使得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经济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我国也不例外。为了缓解经济压力, 自危机产生以来, 我国采取了适度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的尽快复苏。与此同时, 经济界的许多学者也对我国经济发展趋势做了不同程度的预测。就目前政府所采取的政策而言, 今后一段时期将把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转变增长方式作为发展重点, 更加注重民生, 拓宽出口渠道, 扩大内需, 力保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
关键词:金融危机,我国,经济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林毅夫.金融危机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N].上海商报, 2008, 2
[2].梅永红.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若干思考[J].中国软科学, 2009, 4
[3].萧凯文.世界经济危机下的中国经济问题及应对策略[J].南方论刊, 2009, 6
[4].龙佳解, 罗仲尤.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意义[J].高校理论战线, 2009, 7
[5].谈佳隆.中国经济增速将逐步回落[J].中国经济周刊, 2008, 21
[6].曹金玲.亚洲经济应先恢复增长再考虑平衡[N].第一财经日报, 2009, 12
[7].吴先满.关于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机遇期的两点认识[J].东南大学学报, 2009, 11 (3)
[8].张善利.应对世界经济危机之浅见[J].中国商界, 2009, 2
[9].朱乃新.后金融危机时期的世界经济趋势与应对[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09, 1
经济金融发展趋势调研 篇3
截至6月10日,道琼斯指数、标准普尔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在近3个月时间里分别上涨了26.1%、30.19%和35.1%,英国富时100指数、法国CAC指数、德国DAX指数和日经225指数也分别狂涨了20.11%、23.97%、29.05%和35.06%,这些涨幅甚至在历史上都能排于靠前的位置。今年以来,全球股市市值已膨胀了16.07%。当然,金融市场的变化往往会被谨慎的市场人士视作“非理性冲动”或是“动物凶猛”,毕竟市场投机行为和羊群效应总是在不停地引致金融市场的“超调”。
而一项关键数据增强了谨慎人士对危机演化的担忧,这就是全球金融机构的亏损规模。截至6月11日,彭博统计显示全球金融机构已损失15881亿美元,这距离IMF预测的4.1万亿相去甚远。市场似可就此得出结论,金融机构清除有毒资产的过程远未结束,金融风险的彻底出清甚至没有走到中间点。
笔者以为,市场判断的逻辑没有问题,关键是数据本身存在极大的不可靠性,从某种意义上讲,IMF提供的更像是一种广义和抽象的损失预测,而彭博提供的则是狭义和具体的损失测算,直接比较两者。难免会造成对未来危机演化的莫名担忧。此外,此前市场津津乐道的中东欧引爆“危机第二渡”的金融风险似乎也在不断冲淡,无奈的是,这一因素导致的过度担忧依旧来自数据失真。IMF上月已承认在《2009年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中存在双倍计数和输入错误,进而高估了东欧部分经济体的短期债务和融资需求。
笔者之所以强调市场低估了金融体系的自我恢复能力,最主要的论据在于,一系列与危机演化息息相关的标志性高频数据已大幅度好转,但由于信息获取能力的差异,较大部分市场人士对此缺乏直观的及时感知。例如TED利差,这个被经济学家和研究者广泛使用但却不具有太大市场普及度的指标,近一段时间以来持续降低,6月10日,该指标收于46.124个基点,低于2007年8月9日危机爆发初期的72.21个基点,接近危机爆发前的温和水平(这一指标在2008年9月危机升级阶段甚至飙上过400)。同样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改善,还体现在反映市场情绪的VIX指数,反映风险偏好的花旗风险回避指数,反映金融体系整体状况的彭博美国金融条件指数等指标的最新变化中。仅仅审视这些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高频数据。金融体系的恢复已接近危机前的正常水平。
在经济、金融背离的特殊时段,与低估金融恢复相对应的,是高估经济复苏。这利憾官层次的“超调”有以下两点原因:其一,市场对不同经济周期可能存在误解,在许多专业人士眼里,一个强有力的经济复苏信号是销售库存比上升,库存已满足不了需求的膨胀,所谓“去库存化”接近尾声。但大多数由此信心万丈的专业人士都忽略了一个基础性问题,与“去库存化”对应的仅仅是库存周期,而这最有名的短周期,可美国此轮经济周期可能并不是短周期,更像是十年左右的长周期,用短周期的先行指标去判断长周期的复苏趋势,电许市场一开始就有些托大;其二,预期调整的速度和幅度明显高于实体经济恢复的速度和幅度。
毫无疑问,经济、金融出现实际层面的背离并非常态,只有在非常特殊的阶段才会出现,市场判断由此产生两个方向的误差也在情理之中。笔者同样关心的是,这种背离又包含了哪些信息?也许从长远视角来看,金融风险的出清已经基本完成,微观金融机构的经营模式和经营理念已发生了巨大变化,而宏观金融监管的自我夯实和跨境合作也已获得较大进展。经济落后于金融恢复的脚步表明,经济周期的变化已进入关键阶段,短周期复苏之所以并不强劲。也没有显露出引领长周期复苏端倪,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政府支出还没有起到给私人支出“搭桥”的作用。对此,好消息是近来私人支出小幅回升,减小了美国经济陷入“越储蓄越衰退”悖论的几率,坏消息则是政府支出已然进入瓶颈期。根据美国白宫5月更新的预期,2009财年美国财政赤字将高达创纪录的1.84万亿美元,是2008财年财政赤字的4.044倍;截至4月,美国已出现8023亿美元财政赤字,是2008财年同期的5.227倍,财政赤字飙升,不仅加大了美国长期国债评级下降的潜在风险,还给未来政策后续发力套上了枷锁。
经济金融发展趋势调研 篇4
一、**县经济与金融发展的现状
**县
地处**山区,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总人口35.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0万人,辖18个乡镇,151个行政村。境内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三百山是香港同胞饮用水东江的发源地。**是全国第一个无公害脐橙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国优质园艺产品(脐橙)出口示范区。近年来,**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产业富民、工业兴县、生态立县”的发展思路,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迈上了新台阶。2008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3.7亿元,增长12.8%。全县初步形成了以果、瓜、菌、猪为主导的农业支柱产业,以矿产品加工、农产品加工、中药制药、电子玩具加工为主导的工业支柱产业,以三百山为龙头的旅游服务产业。
**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金融服务业的强力支撑。从近三年来看,**县金融部门为县域经济持续快速稳步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数据显示,2005-2008年全县累计投放信贷资金26.2亿元。与2005-2008年同期gdp相比,全县金融信贷投放增长比gdp增幅高出2.2个百分点,金融对地方经济的贡献度不断加大。仅果业一项,全县金融机构共累计发放产业贷款就达5亿元以上,推动了果业产业的发展壮大。近年来,县里确立的重点项目建设中,金融机构放贷支持了一半以上。随着对地方经济贡献度的不断加大,金融机构自身盈利水平也稳步提高。2005年全县金融机构还亏损303万元,2007年起实现经营水平大逆转,经营收益达千万元。
二、当前县域金融服务地方经济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信贷投放规模小,增速慢。三年来,全县金融机构累计发放各类贷款26.2亿元,其中2005年为5.2亿元、2006年为6.2亿元、2007年为7.1亿元、2008年为7.7亿元,占同期gdp的比重分别为36.4%、37.6%、36.9%和32.5%,在较低的比重水平上徘徊不前。从增长速度来看,2005年与前一年基本持平,2006-2008年分别增长19.2%、14.5%和8.5%,年均增长速度为14.1%。增幅不大、不稳、不快,甚至有所放缓,与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需要极不相符。
(二)信贷结构不平衡,信贷投向不合理。存款中企业存款比例太小,贷款中主要是农业放贷,工业贷款比例偏低,存贷发展的空间都受到限制。近2005-2007年全县金融机构农业贷款累计投放6.27亿元,但工业贷款累计投放只有9828万元,商业贷款累计只有7579万元,放贷结构差异明显,远不能适应我县加快实施“工业兴县”的战略的要求。
(三)银行“贷款难”与企业“难贷款”的矛盾依然突出。一方面金融机构的资金难以在县域内产生良好效益,另一方面县域内经济发展又急需金融的大力支持。随着我县招商兴工步伐的加快,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信贷资金需求不断扩大,金融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县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不力的原因
经济金融发展趋势调研 篇5
2012年3月,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对我们金融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和要求,指明了工作方向以及把握的原则。对此,我们如何求真务实,坚定信心,凝聚力量,巩固和延续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进行了调研。
一是2011年,我县在经济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县委,县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转变金融发展方式为主线,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成果,促进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取得可喜成绩,实现了“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起步,尤为对金融工作的导向,县域经济抓住谋求发展的机遇期,与时俱进,在困难的形势下充分利用党对经济政策的条件,做到在发展中稳健而又积极。
二是再县域经济处在欠发达的情形下,县政府调度经济、金融部门,着力保证了县财政收入和农民人居收入较快速度的增长。促使我们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不断增强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继续处理好保持经济较快发展,解决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令我们反思的是,贯彻落实党的金融政策还存在矛盾和问题,乃至弥补这些缺欠应作为义务和己任。
三是县政府能够在复杂的国内外背景下,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加强战略谋划,增强应对能力,充分认识一些潜在的能力,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深化改革实现了新突破,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成效。作为我们金融部门在“三农”工作中虽然取得一些进步,但仍有完善与加快的某些方面。工作节奏有赋予形式和任务的要求。
全国第十一届五次人代会,对我们金融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力行在转变工作作风上取得新突破,在金融管理取得新进展,在三农服务上取得新成效,在争创文明单位上做出新贡献。
笔者感到应,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实行稳健积极的货币政策
实行积极的货币政策,把握好中央提出的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在我县,过去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资金投向,工作仍有不尽完善之处,存在缺乏经验的问题,也有工作思维的问题。按照中央关于“要深入分析经济发展和运行趋势变化,准确把握宏观调控的力度、节奏、重点”的要求,在围绕区域经济发展服务时,要根据经济运行情况把握货币投放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保持货币信息总量合理增长,优化信贷结构,发挥好资本市场积极地应有的作用有效防范和及时化解潜在的金融风险。研究实施县以上人民银行新的监管标准。在运用信贷政策时,建议和协助县政府注重加强与
产业政策的协调和配合,立足本县对一些产业分类指导有扶有控,做到充分认识“稳中求进”绝不是裹足不前,谨小慎微,影响和制约甚至阻碍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以及没有进步难有稳妥的关系。要加强“窗口”指导,引导资金投放应采取防止下滑的举措。把“两管理两综合”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起来。努力提升服务水平。
二、竭力为“三农”服好务
为“三农”服务是我们的重点工作,土地是农民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现在有相当数量的农民还没有实现富裕,他们只是跨过温饱线,欲求发展高新农业,农产品加工业需要资金扶持,社会性公益事业抗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仍比较低。在“十一五”期间我们虽然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按中央要求尚有一些工作不够完善,我体会最深的是了解“三农”理解和支持“三农”,想他们之所需,尽他们之所责,急他们之所急,还有许多感情贴近上的,工作投入上的工作。我们要走基层,防民生,解民忧开展深入细致的调研工作,力所能及地为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技术推广,增强农业生产后进和自主创新能力,发展高效的绿色农业,审慎而积极地投放资金。根据十一届全国人大会第五次会议关于“实施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金融政策”的精神,对城乡低保户贷款的额度和利息应予以适当照顾。同时做出有情况有分析有见地的可行性调研报告,争取上级的扶持或为
上级决策时可鉴的依据,把中央政策真正落到实处,让金融普惠乡村万户。
三、大力发展和弘扬经济社会繁荣的文化。
第十一届全国人代会第五次会议,与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全面贯彻落实是相辅相承的统一体。文化涵盖了精神文明建设的范畴,没有精神文明的创建与存在,其他工作难以健康运转。说到底,还是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对此,作为金融部门要承接和弘扬优秀的精神文明成果,一则深入开展争创文明单位活动。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及其措施,深入沈阳市分行级文明单位,今年夯实基础,进入争创队伍的第一方队,凝聚力量,助推金融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二则发展金融文化产业,着力搞好县人民银行档案管理晋升省特级先进单位;《清原人民银行志》出版发行,启动《清原金融志》通过这些文化工作的开展,总结,借鉴金融工作的历史经验和差距,知往今来增强攻关意识、廉政文化意识,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在金融工作实践中取得新突破,在稳中求进中取得新成效。
四、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职工队伍建设
今年是我国发展历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我们党将召开十八大。落实好十一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做好金融各项工作,不仅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健康运行,而且能够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基于这个认识,首先要加强和改进领导着力提高和推动科学发展维护金融和谐稳定能了和水平。我们县行领导班子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密切联系工作实际,团结和带领全体干部职工,巩固发展“十二五”开局良好势头,搞好工作衔接,明确责任分工,突出工作主题,廉洁自律,处理好各方面关系,切实加强制度建设,落实违章问责制,在有效履职中实现业务工作创新,全体工作人员特别是中层干部和党员要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大局,恪尽职守,相互配合,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和能力素质,妥善处理工作中的问题,用实际行动赢得上级党的组织和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支持。
经济金融形势调研内容 篇6
一、新增贷款投向及增长趋势
(一)、2009年一季度新增贷款及预计全年贷款增长情况。
2009年义乌中行一季度对公新增贷款为9.2亿,其中金额较大的有:义乌市公路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新增40000万元,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新增8000万元,义乌市国有资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新增2000万元,浙江新光饰品有限公司新增16000万元,浙江华川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新增8200万元,其余都是一些生产企业的流动资金贷款。2009年预计全年贷款增长15亿,除一季度新增以外,目前已批未放的有商城房产1亿,国投公司2亿;正在上报的有义乌市易开盖实业有限公司5000万,浙江雅佳装饰材料有限公司5000万元;准备上报的有浙江义乌华统肉制品有限公司1亿,三鼎集团8000万。
(二)、2009年一季度贷款的具体投向。
1.优质房地产公司8000万元
2.国投公司2000万元
3.市政项目公路建设4亿
4.行业龙头企业以及我行优质客户38650万元
5.中小企业3350万元
二、义乌市主要经济运行情况
(1)工业和建筑业
①工业生产高位运行
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858亿元,同比增长21.3%,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产值433.1亿元,同比增长27.2%,规上产值占比首次达到50%以上。实现销售产值419.6亿元,同比增长26.4%,产销率96.9%。面对当前全球经济危机,当前工业生产增长速度总体呈减缓态势,虽然增幅下降不多,但增速回落特征明显。在十四个经济强县比较中,全年义乌市产值增幅位居第一。主要行业生产形势较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最大的十大行业中,文体用品制造业、化纤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增长最快,分别达到80.5%、52.2%、39.8%,纺织业、服装制造业、印刷业、塑料制品业、医药制造业、工艺品及其它制造业增长20%-30%之间,金属制品业增长较慢,为13.7%。工业用电量增长平稳。全年工业用电量29.6亿千瓦时,增长15.0%,增幅同比回落4.9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量增幅在十四个经济强县中居第8。②企业效益水平稳步提高
全年114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21亿元,增长26.4%,实现利润总额23.4亿元,增长21.4%,完成利税总额35.6亿元,增长20.9%,实现工业增加值101.9亿元,增长28.8%。累计完成新产品产值23.5亿元,增长53.8%,新产品产值率为5.4%,比上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企业亏损率为2.5%,明显低于金华其它县(市、区)。③品牌建设成绩喜人
全年新增中国名牌3只,国家免检产品6只,中国驰名商标32件(其中经国家商标局认定的1件),浙江名牌12只,有15件商标参加省著名商标评选。截止目前,义乌市共有中国名牌7只,国家免检产品19只,驰名商标总数达到37件(其中经国家商标局认定的3件),全市注册商标总量达到13000多件。
④建筑业较快发展
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2.3亿元,增长4.5%。全市有四级以上建筑企业128家,比上年增加5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83.4亿元,增长23%,实现利润总额3.3亿元,增长35%。房
屋建筑施工面积1038万平方米,增长17.1%,房屋建筑竣工面积450.7万平方米,增长8.3%。
(2)国内贸易
①消费需求持续旺盛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6亿元,增长18.3%,比上年同期提高3个百分点。分行业看,批发贸易业零售额增长16.2%;零售贸易业零售额增长19.3%;住宿餐饮业零售额增长19.2%。全年零售额增速呈加快态势,到12月份已创近10年新高,在十四强县中增速仅次于鄞州区居第二。消费层次继续提高,据对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统计,金银珠宝类、日用品类、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通讯器材类增幅超过四成,与精神生活相关的玩具类增长2倍,书报杂志类增长28.7%。
②市场持续健康发展,会展业增势明显
全年集贸市场成交额460.1亿元,同比增长10.2%,其中中国小商品城成交额348.4亿元,同比增长10.6%,连续第17次蝉联全国批发市场榜首。中国小商品城日均客流量达到21.4万人次,同比增长15.6%。经义乌海关报关出口的标准集装箱增长30.5%。市场信心指数平均值达143.9点,与指数发布以来134.6点的平均水平相比,上扬9.3点。会展经济档次高,效益好。共举办各类专业会展43个,比上年增加11个,展会成交额达165.9亿元,增长27.2%,其中2007年国际小商品博览会成交额108.9亿元,增长15.2%。
(3)对外贸易
①对外贸易快速增长
全年完成自营进出口总额18.3亿美元,同比增长24.1%,其中出口16.7亿美元,增长24.9%,增幅同比加快2.1个百分点,进口1.54亿美元,增长23.2%。虽然影响出口增长因素较多,但全年外贸增长仍比较平稳,增幅基本在25%左右。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生产企业出口10.8亿美元,增长31.6%,加工贸易出口1.1亿美元,增长34.2%。出口国家和地区不断扩大,达到177个国家和地区,列出口前五位的国家为:美国、阿联酋、俄罗斯、德国、乌克兰。
②招商引资难度大
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63家,比上年减少41家,合同利用外资9076万美元,同比下降69.7%,实际利用外资13749万美元,同比下降1.3%。土地因素仍是制约工业招商引资的主要瓶颈。外商投资服务业领域势头较好,共新批51家服务业项目,其中引进我市首家外资五星级酒店项目,总投资达到4500万美元。
③外经工作成绩明显
有4家企业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总投资304万美元。全年共组织226家企业参加37个国际知名展会,设展位332个。组织企业和市场经营户100余人次参加“浙洽会”“厦洽会”、“俄罗斯浙江周”等活动。新增境外驻义办事机构414家。
(4)2008年财政金融和保险业情况
①财政收入增长加快
全年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8.88亿元,同比增长31.2%,其中地方预算收入完成32.3亿元,同比增长33.2%,分别比上年同期加快3.1和9.7个百分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和地方预算收入增幅在十四强县中分别居第4和第5。从税源看,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增长在30%以上,增值税、营业税增长20%以上,契税增长1倍左右。
②财政支出结构优化
全年累计财政总支出27.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7%。财政支出明显侧重于关注民生、和谐发展方面,其中教育支出增长22%,科技支出增长32.5%,环境保护支出39.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37.6%,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17.2%。
③金融信贷运行稳健
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855.6亿元,比年初增加134.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7%,增幅在十四强县中居第5;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28.0亿元,比年初增加52.8亿元,同比增长14%;贷款余额595.7亿元,比年初增加130.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8.0%。当前存款贷款增长速度均有所放慢,比上年同期分别减慢4.2和2.8个百分点,特别是居民储蓄存款增速明显减慢,增速同比减慢12.2个百分点,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股市对存款的分流作用明显。资金流动活跃,全年银行现金收入4062亿元,现金支出4207亿元,分别增长18.3%和18.7%,货币净投放115亿元,同比增长32%,均高于上年同期水平。
(5)各主要行业在当地GDP中的占比情况
08年义乌市生产总值为422.1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GDP为12.53亿元,占比3%,第二产业GDP为193.95亿元,占比45.94%,第三产业GDP为215.62亿元,占比51.06%。主要行业工业类GDP为171.53亿元,占比40.6%,批发和零售业GDP为80亿元,占比18.95%,房地产业17.39亿元,占比4%。
三、企业面临的基本情况和应对措施
(一)、影响浙江外贸企业出口下降的主要因素:
1、国际大环境因素影响:2009年第一季度,金融危机仍未见底,外部形势尚未明朗,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导致中国出口的外部需求萎缩。同时,全球经济危机下,不少国外出口商破产,出口收汇坏账增加,导致出口风险加大,我国对欧美地区的出口量明显受到限制,这也极大地影响了我国外贸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在国际经济萧条的背景下,各国经济政策出现领域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对我国部分产品实施进口限制措施,对我国的出口造成了损害。
2、人民币升等因素:2009年1.2月份人民币升值近2.9%,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商利润
空间进一步压缩
3、国内经济因素影响:国内原材料的涨价、劳动力成本上升,环保成本的上升,挤压
了企业出口利润,出口效益不断下降。
(二)、目前国内各项激励措施:
国家相继出台的各项激励政策包括提高出口退税率,4万亿投资计划、把纺织企业等劳动密集型企业作为国家的经济振兴计划,有利于推动企业走出逆境。
(三)、企业生产经营情况:
调查,2009年第一季度,大部分企业出口订单数量与去年同期相比明显下降,预计下半年会逐渐恢复正常水平。用工数量基本与去年持平,同时,由于国际金
融市场的波动,部分公司收汇周期相对延长。
(四)、企业应对措施:
为应对目前日益严峻的金融危机,部分出口企业积极调整了产品结构,以外
向型为主的产品开始逐步转向以外向和内销双拳并进的产品思路,一方面积极
研究国际市场的产品走向,并配套引进国外进口设备,以更优质的产品质量和更
大的生产能力来迎合国际市场需求,同时,进一步加强国内市场,开发出适合内
销的产品,在开拓国外市场的基础上扩大内销的网络和渠道。部分企业注重降本
增效,开源节流,向管理要效益,通过技术创新大力降低生产成本,强化成本
核算意识,在满足用户和规范要求及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成本,同
汽车金融发展趋势探讨 篇7
汽车融资租赁业务是指, 承租人通过与出租人签订相关《汽车融资租赁合同》的形式, 依据合同内容出租人经由承租人指定的汽车经销商购买相应的汽车产品, 并将该汽车产品交付给承租人使用, 此后承租人会定期交付一定金额的租金作为使用交换条件, 当合同规定期限到期时, 承租人一方获取该汽车产品的所有权。可用“以租代购”四个字, 简单理解汽车融资租赁行为。
我国汽车融资租赁业始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 早期在国内发展很缓慢。到这个世纪, 发展速度开始加剧, 具官方数据显示:2008-2014年中国乘用车每年复合平均增长率为22%, 总销量从2009年开始超过美国;2008-2014年中国乘用车贷款购车每年复合平均增长率超过25%, 而这些年的汽车金融服务行业, 也进入发展快车道。
二、我国汽车融资租赁业务存在的问题
信用问题, 是阻碍汽车融资租赁业务发展的首要问题。由于我国汽车融资租赁业务目前还不能进入央行的诚信系统, 导致行业较难控制交易风险, 加之发展初期社会各界对其的认知程度不高, 企业诚信建立很难;还有不法分子借虚假汽车融资租赁进行诈骗, 进一步加重了该行业的信用危机。
汽车融资租赁公司自身不具备雄厚的资金实力、相关法律不健全, 也是阻碍汽车融资租赁行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受汽车融资租赁特殊经营方式影响, 在公司起步阶段, 需大量的资金投入, 且资金回笼速度较慢, 提高了投资门槛。而法律的不健全, 导致汽车融资租赁交易过程中出现商业纠纷后相关企业无法可依, 维权困难从而进一步增加了公司的经营难度。
汽车价格波动频繁, 部分承租人拒付剩余租金的现象严重, 且汽车价格下降会造成租赁公司处理残值的困难, 价格波动风险亦是阻碍汽车融资租赁行业发展的因素之一。
三、促进我国汽车融资租赁业务良性发展的具体措施
(一)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完善汽车融资租赁相关法律、法规, 是推动汽车融资租赁行业发展的基础措施之一。只有具有健全的法律支持, 才能促进汽车融资租赁逐渐趋向规范化、标准化发展。相关部门首先应对汽车融资租赁交易过程中, 涉及到的核心问题, 给出相关规定, 以保障汽车融资租赁行业可正常经营、发展, 随后在逐步完善相关法律细节问题。此外, 相关部门应明确各部门具体承担的监管职责, 并对汽车融资租赁进行实时监管, 以确保法律法规落实到实际管理之中。
(二) 政府加大扶持力度。
汽车融资租赁行业对于政府而言, 可有效拉动当地汽车消费和汽车生产企业的发展, 从而达到刺激市场发展的作用。因此, 各级政府可考虑出台相关政策, 吸引大量社会资金及相关人才, 投入到汽车融资租赁行业中, 以切实推动汽车融资租赁行业发展。2016年5月最新营改增政策已将“融资性售后回租”划分在“贷款服务”范畴, 这意味着“回租”按贷款的税率征税, 这对汽车融资租赁行业无疑是最大利好消息。
(三) 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
对于现代企业发展而言, 人才资源是最重要推动力之一。汽车融资租赁公司可通过与高校和职业技术院校合作的模式对员工进行专业素质的培养工作, 再辅以实际工作实践, 逐渐培养、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汽车融资租赁员工队伍, 从而全面提高公司市场竞争力。
四、汽车融资租赁对汽车金融发展影响
汽车融资租赁以其相对低廉的构成成本 (分期付款) 和灵活的交易模式, 可惠及我国相当广泛的购车消费人群, 用这种形式现阶段无法承担购车消费债务的人群, 也可具备购买汽车产品的经济实力, 据有关部门预测, 我国汽车金融业将于2025年达到5250亿元人民币的市场容量, 这说明我国汽车金融市场仍具备巨大的发展空间。2015年年底以来, 国内汽车销售市场持续低迷, 销量一滑再滑。而融资租赁作为一种可有效刺激汽车生产销售和刺激汽车消费的金融工具, 开始在国内走热。据《2014年度中国汽车金融公司行业发展报告》称, 央行统计显示, 2014年我国汽车金融市场规模已超过了7000亿元, 2012-2014年年复合增长率已超过33.6%, 汽车金融渗透率已超过20%。当下, 汽车金融市场规模还在以每年25%的速度持续扩张。而汽车融资租赁注将成为未来汽车交易主要形式之一, 从而对我国汽车金融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结语
汽车融资租赁作为一项新兴的汽车交易模式, 具有交易灵活、购车门槛低、服务优良等特点, 对于拉动汽车个人消费的作用明显。最近几年借助互联网的风潮, 我国汽车金融、融资租赁等业务将得以快速发展, 消费者通过融资租赁方式购车的数量占到新车销量的28%到35%。而部分新车在使用一段时间后, 也将作为二手车进入市场。因此, 融资租赁成为新车和二手车之间流转的重要桥梁。
中美金融交流发展趋势 篇8
关键词:中美金融交流;发展趋势;多层次;不断深入
中图分类号:F83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544(2008)02-0016-02
一、银行业的对口交流富有成效
中国与美国在金融业的交流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随着两国经济交往的增加,财务结算和资金流通等问题急需解决。1973年6月, 周总理接见了访华的美国大通银行董事长洛克非勒, 双方金融界开始接触。1978年,芝加哥第一国民银行率先成为与我国金融机构建立全面金融业务关系的美国银行。 中美建交以后,1979年3月,中美双方达成协议,并于1980年1月美国政府宣布解冻了中国在美资产,为两国金融业扩大合作开辟了道路。 美国银行要求同中国同行建立代理关系或申请设立代表处。1980年10月, 芝加哥第一国民银行率先在北京设立代表处。1981年6月, 美国大通银行驻京代表处开业,很快,美国花旗银行、美洲银行、大通银行、汉华实业银行、化学银行、芝加哥第一国民银行、第一联美银行和建东银行等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设立了13家代表处。 随着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 一批外国银行分支机构被获准在华经营人民币业务,其中包括美国花旗银行。美资银行在华发展有一显著特点,即进入中国很快便盈利, 美国金融企业对其在华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相当满意, 他们对投资中国金融市场有很大信心。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加快和金融业的进一步开放, 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面临拓展非传统信贷业务增加收入、 向中资银行参股等机遇。在金融监管发面,中国对外资金融机构的管理在向规范化方向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 等几部金融大法的相继出台,更加完善了对外资金融机构监管法规的建设。 这些都向包括美资金融机构在内的外资金融机构展示了拓展中国业务的广阔前景。
很多同中国做生意的美商到美资银行融资、咨询, 亚欧美银行等希望拓展中国业务, 美资银行希望同中国商业银行扩大交往, 中国商业银行与专业银行则积极建立对外联系网络, 与包括美资企业在内的国外诸多银行、 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建立了业务合作关系,使国际金融业务逐步走向国际化、标准化,促进了中美贸易与相互投资。美国金融机构介入中国市场,与中资金融机构展开竞争,也使中资机构便于借鉴美资金融机构的内部管理、业务管理、风险管理、货币管理、银行监管、最新金融手段与工具等。
中美金融界的交流是多层次的, 它正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更多的中方企业希望去纽约证券市场上市, 更多的中国商业银行希望能获准在美国设立分行, 中国金融界人士希望看到美国金融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1981年11月,中国银行在纽约设立了分行, 并在纽约的中国城地区建立了一家支行, 后来又在洛杉矶设立了分行。 中行纽约分行近几年来已经开发了一些融资品种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例如以参加或组织银团贷款的方式为中国国内的大型企业和项目提供信贷便利; 适当扩大证券投资的总体规模, 并注重债券投资的多样化, 以更好地适应市场条件的变化; 为我国航空公司提供租赁融资; 由中行纽约分行与美国当地一些资信好的大银行共同安排国内的大型公司在美国资本市场发行商业票据等。这些举措支援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加强了中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
中国其他一些金融机构也在美国设立了代表处。 中国金融机构同美国近120家商业银行、10多家投资银行建立了代理关系, 有的还与美国的大银行相互开立了往来账户。 美国金融机构普遍看好中国金融市场。 中国国家开发银行曾先后向美国穆迪公司(Moody)、美国标准普尔公司(S&P)申请债信评级,两家评级机构严格评审后,先后公布了国家开发银行的债信评级结果,即:A3(moody),BBB(S&P)。
二、以互利合作满足投资者的市场需求
两国金融业合作为中国提供了众多融资服务。1985年6月,中国银行第一次在西德发行西德马克债券, 美国的一些大银行踊跃参加了包销集团。1986年,中国银行又与美国大通银行组成银团贷款,为华能公司筹建电厂筹措了一笔3.65亿美元、为期3年的贷款。 美国银行还通过中国金融机构向中方提供信贷资金。1981年10月,美国进出口银行向中国银行发放了一笔1841万美元的贷款, 帮助中国购买美国制造的锅炉部件、空气预热器等有关设备。不久,芝加哥第一国民银行也和中国银行签订了一项378万美元的民间贷款协定。1984年以后,中国使用美国信贷合同资金大量增加。 中美金融机构还与中资机构合作成立财务公司和租赁公司等,为中美企业、公司提供补偿贸易、租赁、咨询等方面的服务。如1985年,中国工商银行与美国第一联美银行合资建立了中国国际有色金属租赁公司;1986年,中国银行香港分行与美国化学银行及九龙昌公司在香港合资建立了华美咨询金融公司。
美国的投资银行与中国金融机构合作建立中外合资投资银行类机构,其业务范围涉及人民币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的承销、 代理及自营买卖业务、基金的发起和管理、 企业重组收购与合并顾问等领域。 这是引进外资金融机构业务多样化的又一发展。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在改革中逐步扩大对外开放, 中美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加强商业银行的往来,对两国经济、 技术交流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近日, 中国证监会批准纽约证券交易所设立北京代表处, 这是2007年7月1日《境外证券交易所驻华代表机构管理办法》正式实施以来境外证券交易所获准设立的第一家驻华代表机构。
中国金融领域的对外开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须同我国经济的整体开放程度相适应。我国引进外资金融机构的地域分布, 基本上是沿着先经济特区,然后到沿海开放城市,再逐步向内地省会和经济中心城市辐射。 我国金融业引进外资金融机构的类型,也是按着银行、保险、证券的顺序有序地进行的,包括逐步扩大保险业开放的地域,适当增加引进外资保险公司的数量; 逐步引进国外的投资银行机制,开辟引进外资的新渠道等。在此期间,在华美资金融机构发展势头很猛, 显示出强大的竞争实力。1995年7月, 美国4家银行在我国设立了6家分行。到2007年12月,仅花旗银行一家,就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成都、杭州7市设有分行,在北京建立了5家支行。 花旗银行在中国推出了众多金融产品,如每月推出几款保本基金, 包括环球理财类股票基金、 与新兴金融市场挂钩的股票投资型产品、“金砖四国”开放式基金等。它擅长从中国证卷市场上市的三百多支基金中,选几支优秀基金组合起来,满足客户基金理财方面的需要。 它还面向个人开办住房贷款,中国公民用新、旧房抵押均可办理贷款。 目前花旗银行在中国大陆分行的港币存款利率高于中国商业银行利率,开设的13个月定存活利账户,欧元存款年利率2.81%,美元存款年利率4.5%。花旗银行为拥有不动产和流动资产总值超过1000万美元的客户提供私人银行服务。 它与中国广东发展银行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 与中美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合作推出了一款“基金中基金”,随基金向客户赠送一些寿险产品。
作为进入中国大陆保险市场的第一家海外保险公司, 美国友邦国际保险集团是中国大陆惟一一家外商独资保险公司,现在北京有4000名保险业务员,生意兴隆。中美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是中美合资保险公司,除寿险外,美国保险公司也在拓展中国财险市场。
中国的经济和金融正逐渐融合到国际金融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在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中,双方在汇率机制等问题上广泛交流, 促进了中美经济合作的发展。中国金融业的希望在于改革开放,中美金融界的交往将随着中国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继续向前发展。
【经济金融发展趋势调研】推荐阅读:
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调研报告08-02
金融与经济发展关系06-06
农村金融发展经济增长09-03
民间金融与经济发展09-12
低碳经济与金融发展11-02
基于经济发展的金融11-22
民营经济与金融发展11-28
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12-20
金融危机对非公经济影响调研报告08-15
基于当代金融对经济发展策略透析经济论文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