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卫生网格化管理

2024-09-19

环境卫生网格化管理(通用9篇)

环境卫生网格化管理 篇1

网格化环境监管系统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环境管理部件、事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应用、整合多项智慧环保技术,实现环境监管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精细化、动态化;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无缝对接、全面覆盖、责任到人”的原则,以政府为责任主体,明确相关部门环境监管职能,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环境综合监管平台,明确职责分工,促进管理流程再造,落实管理职能逐步,建立起发现迅速、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处置及时、运转高效的安全管理和监督的长效机制,保证环境监管运行使用中管理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及时解决。

项目名称:秦皇岛市网格化管理系统

1、项目背景:

秦皇岛网格化环境监管系统,是构建在秦皇岛市电子政务基础设施之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互联网、城管通信技术为平台,以数字地理信息为基础,结合移动定位系统、数字通信技术和计算机软件平台,为城市管理者提供声、像、图、文字四位一体的城市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针对城市部件的检查、报警、紧急事件处理、指挥调度、督察督办等功能。我们希望建成的系统能够达到: 搭建网格化环境监管平台,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深化环境监管体制改革,建立条块结合、责权利相统一的环境管理新模式,推进安全社区创建,保障城市安全稳定,打造“平安高新”,实现城市环境监管管理资源的横向共享和业务的整合,立足城市科学管理,为城市发展服务。

2、项目内容:

(1)采用环境监管“五级管理、三级网络”的模式以村镇为单位,以村镇网格为基本单元,区县、乡镇结合,集合区县级管理,建立全市统一编码,实现县、乡、村三级网格管理层面信息资源共享。

(2)环境网格化管理数据中心

对全市的网格化监管数据的整合梳理工作,包含基础空间数据、网格化环境业务数据以及网格化管理数据的汇总。

(3)环境网格化监管GIS平台

将网格监管数据以空间地图数据进行网格区划管理,实现网格地图上的业务管理。

(4)网格手机APP平台

可以实现对事件监管的上报管理、部件情况的填报以及案件处置情况的反馈管理。

(5)网格案件管理 针对事件监管上报信息,系统采用事件生成与上报处理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将数据进行流程化管理,将案件的处置管理进行全程监管与控制。

(6)网格综合管理系统

将与环境网格监管业务中涉及到的其他业务部门的管理进行关联协作,最终对监管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与信息的发布。

(7)网格评估管理系统

建立环境网格化评价管理系统,通过一整套科学完善的监督评价体系,对秦皇岛市网格化环境监管的各方面进行考核评价。

3、项目成效:

结合环境监管网格化数据中心、GIS平台的建设,实现环境监管工作的规范化、精细化、长效化,从源头减少环境隐患,促进秦皇岛市环境安全,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网格化监管在具体实施中将任务具体化和责任化,进一步强化了环境监管力度,有效提升了环境执法效率,为开展各项工作和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的顺利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环境卫生网格化管理 篇2

水环境的研究是一个涉及多学科、多因素的复杂大系统, 它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为了对水环境监测、污染源普查和社会经济发展进行整合研究, 现以温瑞塘河为具体案例,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 (GIS) 技术为手段、以河道网格化为基础, 利用Voronoi图确定网格化河道点影响范围, 进而把网格化河道点与建设用地、农用地等无缝整合成一个整体, 实现了污染源普查数据与网格化河道点的关联, 实现了将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从乡镇街道等大单元细分到网格化河道点。这种宏观与微观的结合, 也实现了水环境社会压力的逐点现状分布显示、模拟分析和发展预测。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域概况

温瑞塘河位于中国浙江省温州市瓯江以南、飞云江以北的温瑞平原, 属鹿城、瓯海、龙湾、瑞安三区一市管辖, 水源主要来自瞿溪、熊溪、郭溪以及大罗山和集云山的山涧溪流, 流域面积740 km2, 水系河网总长度1 178.4 km, 水面面积22 km2, 正常水位蓄水量6 500万m3。曾是温州市城镇重要的饮水水源, 直至建国初期, 温州境内的水系河网仍然十分发达, 水环境质量仍然很自然和谐。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 特别是近20多年的建设快速发展, 外来人口大量涌入, 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却严重滞后, 许多河流被填埋, 旧城的空间格局被损害, 生活、工业、农业污水长期大量直排入河, 塘河流域产生了诸多水环境问题, 地表水水质已经由Ⅱ类或Ⅲ类变成了Ⅴ类甚至劣Ⅴ类。据《2008年温州市环境公报》可知, 平原河网水质均为劣Ⅴ类, 许多河段发黑、发臭, 失去作用。

该文研究区域以贯穿温州城区的温瑞塘河温州市区段为对象, 具体指由瓯江和城区周围山脊线围成的近乎封闭的小流域。这一小流域的总面积为437 km2, 其中山林地为198 km2, 平原地为239 km2, 河流18.7 km2, 建设用地106.9 km2 (主城区主要分布在鹿城区) , 农用地92.8 km2, 园地41.5 km2。据《2009温州统计年鉴》, 这一小流域内总人口为244.96万人, 其中外来人口144.17万人, 2008年GDP为1 093亿元, 其中工业GDP为534亿元。

1.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2.1 数据来源

2003~2020年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数据以及2004年1∶2.5万土地利用现状图来源于温州市规划局网站;2004年0.5 m分辨率遥感影像图以及2004年河流、道路、注记、街道界线等基础地理数据来源于温州市温瑞塘河保护管理委员会;以乡镇街道为单元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来源于《2009温州市统计年鉴》《2009温州年鉴》和《2009瓯海区年鉴》;2010年工业企业及其分布图来源于数字温州网站;2008年《温瑞平原河网水污染防治规划》来源于温州市环保局。

1.2.2 数据的筛选和指标体系的建立

2004年底温州市人民政府颁布实施《温瑞塘河水污染综合治理实施纲要》 (以下简称“纲要”) 。“纲要”明确阐述了温瑞塘河水污染原因, 具体归为9类:生活污水、工业污水、餐饮业污水、畜禽业污水、直排公厕污水、固体废弃物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地表径流污染和河床底泥污染。2007年温州市又对污染源进行了详细普查, 对普查的结果进行整理、筛选、统计和分析 (见表1) 。

注:表中龙湾区、鹿城区农业污染数据仅是研究区域内部分乡镇街道数据。

鉴于对温瑞塘河污染原因的分析以及污染源数据的统计, 现把温瑞塘河水环境压力的构成分解为生活、农业、工业压力三大类。

生活压力通常可由人口规模、人口结构、人口素质、人均生活水平等因素来反映。研究城市水环境问题, 生活压力则可以用生活垃圾、经营性场所污水和生活污水的产生和处理量来衡量。鉴于2006~2009年对该研究区范围内垃圾量的调查发现, 垃圾几乎都用来集中焚烧发电, 处理率都在92%以上, 因此为了简化指标数量, 此处忽略了它的影响。生活污水是温瑞塘河的最主要污染物, 它每天排入温瑞塘河的总量为44万t, 每年约1.6亿t, 其中主要包括居民厨房用水、洗涤用水和冲厕用水。调查数据表明: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率只有58%, 并且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几乎为0。为了进一步简化研究, 现将城乡结合部的河流周边的直排公厕年入河量达530万t的污水列为农村生活污水;沿河农贸市场、餐饮服务业等所产生的污水列为经营性场所污水。因此, 城镇生活污水、农村生活污水和经营性场所污水构成了生活压力的三大部分。

农业压力主要来自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处的畜禽养殖以及农业污染。农业污染包括农业生产中使用的肥料、农药、农用薄膜、农作物秸秆、农田径流、农村生活污水 (将其归为了生活污水, 因此, 此处不考虑这一因素) 等[7]。就该研究区来说, 沿河畜禽养殖户的养殖废水就近排入河道, 年入河量达530万t, 成为了温瑞塘河的第二大污染源。农业污染比例相对来说较小 (仅占污水构成比例的1.45%) , 根据指标的代表性以及获取的难易程度, 选用农田径流流失指标来衡量塘河流域的农业污染。因此, 农业压力则由畜禽养殖污水量以及农田径流量决定。

工业压力可以采用工业企业数量、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等来衡量。若将这些因素与城市水环境联系起来, 工业压力则主要考虑工业污水和工业固体废弃物。鉴于2006~2009年对该研究区范围内工业固体废物的调查发现, 虽然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很高, 但综合利用量、处置量很高, 因此该研究仅采用工业污水量来衡量工业压力。

1.2.3 地理数据整合

对纸质的1∶2.5万土地利用现状图矢量化, 提取旱地、灌溉水田、园地、林地4种地类图斑。从最新的遥感影像图上提取全部建设用地图斑, 结合原有的河流、道路、街道界线、注记等数据形成完整的基础地理数据。由于政府公布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最小统计单位是乡镇街道, 在此利用数据库将这些统计结果赋值到乡镇街道空间数据上, 实现了地理数据与统计数据的基本整合。

1.2.4 河道网格化处理

为了对流域中每条河道进行逐点压力分析, 采用了GIS软件对河道进行网格化。GIS模型网格化就是把数据分块加工, 分步加工和立体加工, 把模型单一复杂问题的求解切分到各个节点上处理[8]。综合考虑河道的平均宽度、网格的代表性、网格的连通性和网格数据量的多少, 采用GIS软件对河道进行了25 m×25 m网格化, 即所得的每个点代表25 m×25 m网格河道面。

1.2.5 指标值与网格点关联

所研究的温瑞塘河小流域包含瓯海区12个街道、鹿城区15个街道和龙湾区2个街道。农用地几乎全部分布在瓯海区, 主城区属于鹿城区。为了计算每个网格化河道点的社会压力, 把以乡镇街道为单位的统计数据细分到网格化河道点是问题的关键。

生活压力与人口密切相关, 而建设用地主要又受人口因素的影响[9,10,11], 因此需要利用建设用地分析人口的空间分布, 进而得出生活压力的分布情况。第1步, 计算每个街道内每平方米建设用地的人口数并将其作为系数;第2步, 利用系数计算每块建设用地图斑上的人口数;第3步, 将建设用地图斑与网格化河道点关联;第4步, 将建设用地图斑上的人口数平均分配到相关联的网格化河道点上。采用网格化河道点形成Voronoi图作为其影响范围, 与建设用地图斑进行空间叠加, 实现了建设用地图斑与网格化河道点的有效关联 (见图1a) 。农业压力与农用地土地利用图斑面积以及地类因素相关, 可以利用此方法将其与网格化河道点关联 (见图1b) 。工业压力主要与工业企业的分布相关, 而所得的工业企业又是一种点状数据, 通过求算其与网格化河道点的最短距离点, 就可以将两者关联起来 (见图1c) , 从而得出工业压力的分布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污染源普查结果分析

根据2007年温州市污染源普查成果, 按表1中的6项指标给每个乡镇街道赋属性值, 并利用上述方法, 依据建设用地类型 (城镇和农村) 、农用地分布、工厂分布等将污染物指标值分别分解到河道网格点上, 得出温瑞塘河水环境3种压力分布图 (见图2) 。其中图2a为日产生活污水总量分布, 表示与每个25 m×25 m河道网格点上直接关联的全部城镇生活污水和农村生活污水;图2b为日产经营性场所企业污水总量分布, 表示与每个25 m×25 m河道网格点上直接关联的沿河农贸市场、餐饮服务业污水;图2c为日产畜禽业污水分布, 表示与每个25 m×25 m河道网格点上直接关联的畜禽业污水量;图2d为日产工业污水总量分布, 表示与每个25 m×25 m河道网格点直接关联的工厂工业污水排放量。

由图2a可知, 生活污水量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位于鹿城的主城区。统计其关联的网格点数目, 了解到超过600 t的网格点总共才有61个, 而其累积的生活污水量已达到了1.12×105 t。由此可见, 主城区的生活压力处于高负荷的状态。结合人口统计结果会发现, 这一区域人口数量异常大, 而生活污水又与人口因素密切相关, 因此得出初步结论:生活压力主要受人口数量支配, 不均匀的人口分布, 将会直接带来巨大的生活压力。

从图2b看出, 经营性场所企业污水大部分聚集在主城区及其周围。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则主要包括:大量人口涌入主城区, 给当地的商业带来了繁华的景象, 与此同时, 人们对物质和精神生活的追求也大幅度提高。餐饮业和服务业等也随之迅速发展起来。这必将给有限的城区带来巨大的环境压力。鉴于这种发展趋势, 当地政府也正在积极地采取相关措施, 如最新城市总体规划中已经体现了将城市东移的思想等。这将促进了新片区的开发, 也将减轻主城区的环境压力。

结合研究区乡镇街道分布和图2c显示情况, 发现畜禽养殖污染压力严重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位于娄桥街道、潘桥镇、郭溪镇、梧田街道, 南白象街道的河道。它和实际畜禽养殖场的分布情况紧密相连。因此, 规范化畜禽养殖区, 调整畜禽养殖场布局, 进行畜禽养殖综合环境整治, 将畜禽养殖污水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是关键。

由图2d可见, 靠近温瑞塘河上游的主河道工业压力相对其它区域要大。实际调查中发现, 位于塘河上游的区域工厂分布比较密集, 所设立的工厂大部分为制鞋、制革、造纸等会产生大量污水的大型企业;位于梧田街道、绣山街道等地的河道周围分布着一些违章建设的小作坊。以上企业一方面给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一方面又使当地的水环境面临着极大的压力。因此相关政府应该投入大量的精力和物力, 建造一些有效的污水治理设施, 如针对污染产生的主要原因建立相对应规模的污水处理厂;通过长期实时监测污水的流量, 精确计算由每个工厂产生的污水总量, 建立完善的纳污截留管道。

2.2 水环境人口压力

将2009统计年鉴中以乡镇街道为统计单位的户籍城市人口、农村人口和外来暂住人口, 以建设用地面积为依据、依网格化河道点与建设用地图斑的关联数为条件细分到网格化河道点, 并将人口数按对数共分为了11级, 形成了温瑞塘河水环境人口压力空间分布图 (见图3) 。

从图3可看出, 与每个25 m×25 m河道网格点上直接关联的人口数的密集程度, 它包含了户籍城市人口、农村人口和外来暂住人口。对人口压力分布属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见表2) , 说明此区人口压力过大。

3 结论与讨论

在温瑞塘河市区小流域范围内, 全部平原河网被网格化为52 970个单元, 而2008年末总人口为244.96万人 (户籍人口100.79万人, 外来人口144.17万人) , 因此单位网格平均人口压力为46人。然而, 统计数据表明:单位网格人口压力达到80人以上的网格共有5 775个, 占整个河网的11%, 这充分说明这些区域的人口压力过大。温瑞塘河水环境的社会压力空间分布极其不平衡, 究其原因发现产生这一现象的本质是人口的空间分布不均衡, 也是一个地区GDP增长对外来劳动力的强烈需求。温州市2003~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中提到, 温州城市发展按照“东拓、西优、南连、北接”的策略:东部向永强、洞头拓展;西部以生态保护、水源涵养、优化发展为主, 限制大规模开发建设。这种老城区限制发展, 新城区则高强度开发的策略, 使得位于温瑞塘河东侧与下游的新城市中心区大批人口转移, 使温瑞塘河人口压力分布趋向合理化。

该研究成功地将污染源普查数据与GIS软件结合在一起, 通过对污染源数据的整理、分析和统计计算、优化处理等, 实现了对普查数据信息化管理, 也实现了数据资源的共享, 从而避免了不同部门工作的交叉, 提高了工作效率, 也为环境规划、决策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服务。对于流域水环境压力尚小的生态保护区, 环保工作要继续保持;对于水环境压力过大的区域, 如工厂企业等, 要建立好相关的污水治理配套设施, 使污水达标排放, 相关政府部门也应该根据水环境压力的分布情况制定有效的政策法规;流域周围的居民也应该加强环保意识, 避免先污染后治理, 时刻树立起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理念, 从而保证经济和水环境之间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董哲仁.河流健康的内涵[J].中国水利, 2005 (4) :17-18.

[2]宋国君.论中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浓度控制[J].环境保护, 2000 (6) :11-13.

[3]叶碎高, 郑世宗, 刘红.山区河道水环境容量及合理配置研究[J].水利学报, 2007 (10) :573-576.

[4]吴邦灿.资源有价, 环境容量也有价——浅谈排污收费标准定价问题[J].环境保护, 1998 (10) :45-46.

[5]宗建树.环境容量是有价资源[N].中国环境报, 2003-09-29.

[6]张亭亭.海湾环境容量价值研究[J].知识经济, 2009 (7) :164-165.

[7]严建立, 张建江, 方亚伟, 等.杭州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研究[J].调查研究, 2010 (3) :4-8.

[8]扈海波, 刘伟东, 李京, 等.GIS模型网格计算原理及算法[J].计算机工程, 2008, 33 (2) :34-36, 49.

[9]杨传俊, 邓南荣, 刘秀华, 等.城市建设用地扩展因子分析——以河南省平顶山市区为例[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8 (4) :12-14.

[10]杨介榜, 陈前虎, 吴一洲, 等.县域环境人口容量及其空间引导研究——以温州市苍南县为例[J].城市规划, 2010, 34 (5) :82-87.

环境卫生网格化管理 篇3

经过近十年的实践磨练,北京网格化城市管理不断调整,日渐完善,在提升城市环境方面效果卓著。同时,积累了大量城市管理问题方面的原始数据,为优化城市管理工作提供了珍贵的基础资料。但在通过数据解读城市环境现状时,存在网格化城市管理系统发现的问题量与城市环境方面的关系问题,即:系统发现的问题越多,区域环境越佳;还是区域中问题越少、环境越好。本文借鉴《首都城市环境公众满意度调查》中对城市环境问题的调查结果,引入“城市环境问题基数”、“城市环境问题密度”与“城市环境问题敏感度”概念,从分析城市环境评价的影响因素切入,解析网格化城市管理系统问题量与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并提出针对不同特点的城市管理问题,城市管理措施应有所侧重,从而进一步提高公众对城市环境的满意度。

一、影响城市环境评价的因素

2011年以来,首都城市环境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开展了多次《首都城市环境公众满意度调查》,针对市容环境、秩序环境、设施环境和生态环境的二十余类问题展开公众满意度调查。

调研显示,公众对环境质量的评价结果与多种因素相关,其中公众感受到城市环境问题的密度以及对问题的关注情况是其中比较重要的因素。公众对某方面城市环境的满意程度,与其在一段时间、一定空间内感受到的城市环境问题量成反比关系,问题越多,满意度越低。此外,还与其对此类问题的敏感程度有关,公众越是关注的问题,问题发生后对环境评价造成的负面影响越大。

以下对城市环境问题密度和城市环境问题敏感度作具体阐释。

(一)城市环境问题基数与城市环境问题密度

城市环境问题与人口数量、人口结构特征、公共服务设施数量和质量以及其他客观因素等密切相关,因此,在特定的客观条件和一定的时空范围内,某一城市环境问题发生具有一个基本的数量水平,即为城市环境问题基数。城市环境问题基数可以分别从发生、发现和有效管理两个角度进行分类。

按照发生和发现的情况,一部分问题被有效管控而没有发生;一部分问题发生并且被发现,即网格化城市管理系统中统计的问题量;还有一部分问题发生但并未被记入网格化城市管理系统。

按照管理情况,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城市环境问题基数中的一部分没有发生或发生后得到有效管理;而另一部分是没有得到有效管理的问题,这部分问题的产生多数是由于管理效率低下或没有被发现。在单位时间、单位空间内未被有效管理的城市环境问题量,为城市环境问题密度。

城市环境问题密度是公众对城市环境评价的重要基础。研究表明,公众注意到的城市环境问题越多,相关评价越差。

(二)城市环境问题敏感度

公众满意度调查中,对大部分项目的评价标准分为好、中、差三档。基于对中评占调查总量的比例研究,本文提出城市环境问题敏感度指标,即:

城市环境敏感度指标=1-中评百分比

城市环境敏感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众对此类问题的关注程度。中间档选项的比例低时,说明公众对相关城市环境状况的敏感度比较高,较为关注此类问题,更多给出明确的评价结果;反之,公众对相关环境现状接受程度较高,平常相对的缺乏关注,因此在接受调查时不倾向于给出比较绝对的评价。

研究显示,在城市环境评价中,敏感度高的问题发生时,相对更易被公众所注意并对环境评价产生更大负面影响。

二、网格化城市管理中问题量与城市环境的关系

公众对城市环境评价时主要受到两个因素影响,一是其周边的环境问题密度;二是其对具体问题的敏感度。而网格化城市管理中的问题量,只与第一个因素有一定的关系;发现问题量与影响城市环境的低效管理问题量,二者之间不是完全可比的数据关系。因此,网格化城市管理中发现问题量与城市环境优劣之间,不存在简单的正比或反比关系。

通过网格化城市管理系统中发现的问题量来反映城市环境情况时,根据城市环境问题基数不同,可能存在的情况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是城市环境问题基数变化较小。在城市管理中问题发现率和管理效率提高的情况下,网格化城市管理系统发现的问题量增加,公众感受到的城市环境问题密度降低,城市环境评价倾向于更满意。目前的网格化城市管理覆盖百余种公共设施的管理,公共设施类问题以及部分生态环境相关问题,如行道树,都属于这一类,设施总量和正常使用情况下的故障率都维持在一定的水平,城市环境问题基数变化较小。

二是城市环境问题基数受到人口等因素影响而快速增加。尽管网格化城市管理中发现的问题量不断增加,问题解决率很高,但低效管理问题的绝对数量难以降低甚至可能增加,公众感受到的城市环境问题密度居高不下,城市环境满意度难以提高。目前的网格化城市管理中的大多数事件类问题属于这种情况,如机动车乱停放和非法小广告等问题。

三、通过网格化城市管理进一步提高城市环境满意度的思路

公众对城市环境的评价与城市环境问题基数、城市环境问题发生率、城市环境问题有效管理比例以及公众对具体问题的敏感度等因素均有关系。在网格化城市管理工作中,基于现有条件,提高城市环境满意度水平需要三管齐下,一是降低城市环境问题的发生率;二是对已发生的问题,提高问题发现率;三是对发现的问题,确定有效管理的标准并提高有效管理比例。

在实践中,根据不同的问题类型和问题敏感度特点,解决城市环境问题时应有不同的侧重点。对于高敏感度的城市环境问题,问题出现以及问题解决都更易被公众关注。因此,降低城市环境问题的发生率对于提高这类问题的环境满意度水平非常重要。对于已发生问题,高效管理的核心问题是快速解决、尽快结束问题对城市环境形成的负面影响。对于敏感度较低的城市环境问题,相对而言,公众感受到的问题密度出现较大的变化,才能获得关注并在满意度调查中得到反映,亦即公众对问题的出现具有一定的容忍度。因此在降低问题发生率以外,提高问题发现率和解决率,同样能够在提高城市环境满意度的工作中发挥有效作用。

nlc202309010544

目前,北京市网格化城市管理系统共涵盖包括市容环境、秩序环境、设施环境、生态环境及其他问题在内的5大类、173个小类城市环境问题。结合网格化城市管理系统数据与2012年一季度的《首都城市环境公众满意度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后发现,公众对设施环境和生态环境类问题的敏感度整体上比较高,大多数被调查对象都对被调查问题具有明确的优劣判断,其中尤以井盖类问题最受公众关注。由于这类问题的公众敏感度高,而问题量变化相对较小,因此城市管理工作应重视通过分析研究,提出较为有效的预管理措施,从而减少问题发生率,提高问题发生后的解决速度。例如,针对井盖类问题,结合其材质、使用情况、损坏率、位置特征等方面的数据,筛选出易于发生问题的井盖进行重点维护,从而降低井盖问题发生率。

相比于设施和生态环境类问题,市容环境和秩序环境类问题受到人口量、人群特点、经济活动等因素影响较大,问题总量变化较大,从源头进行持续控制相对较难。公众对其中一部分问题的敏感度相对较低,例如高发问题中的无照经营游商、非法小广告和道路垃圾等。针对这类问题,城市管理问题可以结合区域特点,综合运用两类管理措施:一是减少问题发生,或问题发生后实施有效管理、降低环境影响程度;二是对于黑车、沿街晾晒、私搭乱建等问题,由于问题敏感度比较高,还需要研究有效的管理措施来降低问题发生率和问题发生后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才能提高城市环境水平。

四、网格化数据分析的综合考量

通过数据信息的分析,可以实现四个方面的应用,一是客观反映城市环境现状;二是确定城市管理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重点时段和重点地段;三是加强城市管理责任落实;四是研究问题发生的特点与相关因素,为城市管理提升预测预警能力、优化提高城市管理工作效率奠定基础。

在解读网格化城市管理中问题量与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的方面,有以下三方面需注意:

首先,网格化城市管理数据解读中面临的问题,即发现问题量与城市环境优劣之间是正比关系还是反比关系,难以给出明确答案。原因有二:

一是网格化城市管理中发现的总问题量,与公众对城市环境进行评价时所采用的问题量,并不是完全具有可比性的数据。前者反映了城市管理的工作量;而后者以工作不到位的那部分问题以及网格化城市管理系统尚未覆盖的区域的问题基础,反映了公众对这部分城市管理问题的看法。

二是网格化城市管理系统中的问题发现量和问题解决量,是对城市环境状态的一种客观描述;而城市环境的优劣是一种主观评价,与人们对问题的敏感度、容忍度和对城市管理的要求有很大的关系。

因此,在对比网格化城市管理系统中的问题量与满意度评价结果时,既存在问题量减少而满意度提高的情况,也存在问题量提高而满意度提高的情况。

其次,通过网格化城市管理数据来从客观上描述城市环境情况时,需要结合人口基数,并根据公众敏感度情况,针对小类问题确定高效管理和低效管理的界限,严格界定在网格化城市管理系统的覆盖区域内、在系统的工作时段内,计算出人均的低效管理问题量,来反映公众所能感受到的城市环境的客观变化。但人均低效管理问题量与满意度调查结果并不能完全等同,因为公众对城市环境的评价还包括主观影响等因素在内。

最后,网格化城市管理系统中记录的问题与城市环境公众满意度调查,分别反映了城市管理工作中的客观情况和主观体验,二者在提高城市环境管理水平方面密不可分。综合分析各种问题的数量、特点以及公众对具体问题敏感度,能够使城市管理工作在有限的人、财、物力条件下发挥的效益趋于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陈平.网格化城市管理新模式[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2]阎耀军.城市网格化管理的特点及启示[J]. 城市问题. 2006(2): 76-79.

[3]陈云,周曦民,王浣尘. 政府网格化管理的现状与展望[J]. 科技管理研究. 2007, 27(5): 40-41.

[4]北京市西城区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 城市管理重心指数(UAFI)初探[J]. 城市管理与科技. 2010, 12(3).

[5]首都城市环境公众满意度调查报告,首都城市环境建设委员会办.

(责任编辑:李利)

环境卫生网格化管理 篇4

根据《XX镇环境保护网格化监管实施方案》(X政﹝2020﹞X号)文件要求,为进一步加强农村、社区基层环保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工作制度。

一、指导思想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按照环境网格化管理要求,着力构建属地负责、监管到位、服务到位、沟通到位的常态化环保监管联动机制,及时化解网格内的环境投诉、环境纠纷和环境隐患问题,确保环境质量安全,维护群众环境权益。

二、网格化管理的工作制度

(一)工作例会制度。

各村、社区原则上每月召开工作例会,分析形势,掌握动态,通报情况,分析和研究部署环保工作。

(二)排查整治制度。

各村、社区每周要开展一次环境隐患排查。通过排查,及时发现环境隐患,及时落实措施切实加以整改。

(三)日常检查制度。

四级网格责任人巡查时,对重点塘河、畜禽养殖户、饮用水源地、秸秆禁烧和环境敏感点检查,原则上每月不少于四次(其中夜间巡查一次以上),对违法行为采取当场制止,并出具整改通知书,视具体情况报告或处理;如遇突发环境事件,立即向镇党委、政府领导报告,防止污染扩大化。三级网格责任人原则上每周应到所负责的网格区域内的所有环境敏感点进行检查,对发现的环境污染隐患,应在第一时间予以报告,对发现的污染环境行为要予以制止;对发现的环境违法行为应向镇党委、政府领导报告,并通报给二级网格联络员。四级网格责任人每天到负责的网格内所有环境敏感点检查一次,对发现的污染环境行为予以制止;对发现的环境违法行为应向三级网格责任人予以报告,并通报给三级级网格责任人;对发现的环境污染隐患,应在第一时间予以报告给上三级网格责任人。

(四)信息交流制度。

各村、社区四级网格责任人负责统计当月本网络开展网格化监管情况,每月25日书面形式报告于镇环委会办公室。

(五)督查制度。

政府每季度不定期开展一次督查,督查内容包括:三级、四级网格负责人履行职责情况、对环境违法案件查处与整改情况、网格内环保工作完成指标情况、环保规范化管理与行风建设情况、巡查记录情况。

(六)资料存档制度。

各村、社区对巡查、检查记录和台帐等相关资料存档备查。

三、工作要求

(一)明确工作职责,加强组织领导。

各村、社区要高度重视环境保护网格化管理工作,落实工作要求,全面做好检查和监管。要将网格化管理工作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二)注重信息收集,提高管理效能。

各村(社区)要根据网格划分情况,突出网格特点和重点,加强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摸清和准确掌握排污单位的分布情况,及时收集群众诉求和舆情信息。要加大对环境违法案件的查处打击力度,使各类环境投诉和污染隐患在基层得到及时有效解决。

环境卫生网格化管理 篇5

琅琊网沂水讯(通讯员刘鹏)为进一步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密切医务人员与基层群众的最直接、最紧密联系,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满意度,夏蔚镇卫生院依据县卫生局统一安排部署,组织全体医务人员,分组成立服务团队、分片划分服务辖区,全面开展为民服务网格化管理工作,得到辖区群众的一致认可。

据了解,卫生院开展为民服务网格化管理工作的目的,在于督促医务人员,走出医院、走进基层、下村入户,密切干群关系。医院要求医务工作者带着使命联系群众,增强责任意识;带着感情服务群众,增强宗旨意识;面对面与群众交流,心贴心为群众服务,实打实为群众办事,手拉手为群众解困。力争实现为民服务公开化、沟通交流经常化、群众冷暖明晰化、解困释疑亲情化。从而大力增进医务人员与群众的感情,实现医务人员联系群众全方位覆盖、零距离接触、点对点服务。为进一步增强医务工作者的服务意识、宗旨意识,提高医务工作者为民服务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实效性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于网格化环境监管工作自查报告 篇6

按照《XX市落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强化网格化环境监管的通知》(X环整改办〔2018〕X号)文件要求,提升环境质量的有力抓手,更有效的解决现阶段突出的环境问题,现将我区网格化环境监管工作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深化细化网格,健全全方位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

为进一步提升我区网格化环境监管水平,推动环境监管关口前移、触角向下延伸,切实保护和改善环境,落实中央第五环境保护督察组反馈意见明确提出要建立由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党政负责同志为网格长的监管制度,将网格化环境监管工作落到实处,我区严格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无缝对接、全面覆盖、责任到人”的原则,将我区所辖6个乡镇共划分为6个三级网格主体,每个网格点配备网格长与监管员。目前6个网格主体已落实12名网格长,6名监管员,建立起了网格边界清晰,责任主体明确,目标任务具体的三级网格。在此基础上我区进一步推动网格化触角延伸,将网格化深入到村落社区建立4级网格,以减少环境监管的死角盲区。目前每个乡镇网格点所辖各村(社区)都配备了一名网格联络员,共有45名4级网格员。

(二)完善机制保障,强化责任

我区逐步建立健全了网格化管理相关制度,制定了工作流程,各网格化环境监管小组成员按照工作要求和时限,及时上报工作开展情况。严格落实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对环境违法行为依法严肃查处,涉嫌环境犯罪的,要及时移送司法机关。建立严格、科学的责任追究机制,对失职渎职等行为依法依纪实施问责。

(三)明确工作职责

各单元网格将辖区内重点排污单位列为重点监管对象,对国控重点源按照国家环保部相关要求严格进行检查,实施动态差别化环境监管,完善监管档案,对主要环境风险隐患点及群众关注的重点环境问题提高检查频次和检查力度。管辖区内发生的各类突发环境事件,各网格负责人第一时间前往现场开展前期处置工作,并及时上报有关情况,有效防范环境风险。网格主要责任人严格落实环保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规定,结合网格实际,做好检查和监管,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经常深入网格内重点企业落实环保检查责任,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杜绝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

二、存在问题

一是网格员素质业务问题突出。

环保网格化监管对网格员的素质和能力要求相对较高,网格责任人不仅要处理好网格内的所有事务,还要兼顾好各自的分工工作,对其综合素质提出更高要求。目前,我区的网格员培训系统体系尚未健全,网格员素质参差不齐。

二是部分工作条件难以满足。

二级网格监管单位无执法车辆,且执法人员相对较少,无法完全满足全区网格化环境监管工作的需要。

三、下一步工作

一是按照上级的统一安排和部署,加强对网格责任人员进行岗位技能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二是统筹协调各相关部门,加强联合执法专项行动,齐抓共管推进我区生态环境执法各项工作,确保辖区环境安全;

有线电视网格化管理应用探讨 篇7

随着数字化和双向化发展, 有线网络运营商能为受众提供更加丰富的业务。受众类型的复杂化, 业务形态的多样化, 要求有线运营商的管理必须从粗放转变为精细。如何洞察受众需求的变化, 如何提供恰当优质的服务, 如何部署稳定可靠的网络, 如何解决运营维护的便捷……, 诸如此类的问题, 摆在了快速发展的有线网络运营商面前。合理应用网格化管理理念, 可以帮助有线运营商化解部分难题。

对于网格化管理, 并没有统一的定义。可以理解为, 按照一定的规则将管理对象划分为不同的网格单元, 使得各网格内的资源更易管理, 同时协调和整合各网格之间的资源, 提高系统运行的效率, 保障系统利益整体最大化。根据中国知网CNKI关于“网格化”的学术关注度, 可知“网格化”的应用在逐年增长。目前网格化管理已经广泛应用于能源、金融、生物制药、环境保护、交通等很多行业。近年在通信行业的应用也越来越多。相对而言, 在有线电视领域进行的相关研究和应用较少。

1 网格化管理的特点

1.1 网格化的特点

1.统一化服务

受众使用有线电视的根本原因在于享受服务。网格化管理修正了线条管理的弊端, 有效地改善了有线网络运营商内部的沟通机制, 有利于共享内部资源, 为受众提供便捷有效的统一化服务。

2.变粗放式管理为精细化管理

收集各网格单元的用户和资源数据, 并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梳理, 深入分析数据变化的趋势, 便于制定各种有针对性的运营维护和营销策略。

3.变被动发现为主动发现

管理者通过掌握动态信息, 可以主动发现并及时处理问题, 有效地提高事件应对效率, 提升对外服务能力。

1.2 网格化管理的关键点

在有线电视网络领域应用网格化管理, 建议重点把握以下几个关键点。

1.网格单元内管理的对象或资源

每个网格单元内管理的对象或资源包括受众、网络资源、以及人力资源。受众可分为:家庭用户、企业用户、政府部门用户等。网络资源包括设备 (光接收机、宽带数据接入设备、语音接入设备等) 、配线架、远端机房 (或街道站) 、管道 (含杆路) 、线缆 (光纤、同轴电缆) 、终端接收设备等。人力资源包括运维人员、营销人员、以及第三方合作人员等。

2. 网格划分原则

1) 受众的类型和密度。业务需求越高、受众密度越大, 网格越小。

2) 地理区域。以主要街道、江河、铁路等作为网格的界限划分。

3) 排他性。被管理的对象或资源仅属于所在的网格。

4) 依据采取的接入技术, 选择恰当的网格半径。

5) 在现有分前端覆盖的基础上, 细分网格。

6) 网格的大小和边界不是一蹴而就的, 在优化服务时, 协调资源配置, 网格的区域逐渐由大变小。

3.网格化管理的动态性

体现在受众需求的变化、资源供给的变化、管理策略的变化。当受众的需求、类型、分布等因素发生变化时, 应及时整合资源响应需求变化。资源供给的变化包括人力资源、设备数量、技术体制等要素的变化。资源供给应与受众需求协调发展。网格划分原则、网格编号、网格单元内管理机制、网格间的共享机制等都属于管理策略。管理策略依据受众需求和资源供给动态调整。

2 在接入网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有线电视网络包括多业务平台 (单向直播系统、双向互动系统、增值业务系统等) 、运营支撑系统 (业务支撑系统、运维支持系统、客户服务系统等) 、承载网 (骨干网、城域网) 、接入网、终端设备、基础设施 (机房及配套、管线资源) 等。接入网建设在整个有线电视网络建设中投资占比较大 (一般为20%以上) , 同时建设和改造任务最为繁重, 因此有必要重视接入网的规划设计工作。

2.1 粗分网格

依据现有机房覆盖情况, 粗分网格。以省级网络公司为例说明, 在县级以上 (含县级) 行政区域, 将分前端或分中心覆盖的区域作为一个网格单元;在县级以下行政区域, 将乡镇作为单位划分网格单元。业务发展迅猛的区域, 可适当细分网格。

2.2 收集资料

收集各网格单元内的管理对象及其相关信息。

1.受众类型、分布情况。特别是重点客户群的分布情况。

2.在网用户数量、覆盖用户数量、在网时长、自有业务开通情况、竞争方业务开通情况等。

3.现有/在建/规划建筑物的类型及分布。

4.机房:设备 (含配线架) 型号及使用情况、机房剩余空间、剩余电量、空调运行状况、机房所有权、租金等情况。

5.管线资源:管道网络分布、管孔使用情况;光缆长度、型号及使用情况;电缆长度、型号及使用情况。

6.光纤分配箱和楼内分配箱的型号、使用情况及分布。

7.现有接入网技术、网络结构、光节点分布情况 (在网及覆盖用户数量) 等情况。

8.相应的地理信息地图、街区分布、区域统计年鉴。

2.3 需求分析

1.从受众需求出发。对拟开展业务的发展进行预测, 特别是互动类业务、宽带上网业务、企业专网业务等。

2.从市场竞争考量。分析竞争对手开展业务的优劣, 努力做到扬长避短。发挥视频业务优势, 大力推进高清化和3D化, 提高竞争门槛。

3.保持行业特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发挥政府宣传喉舌作用, 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同时, 保障安全播出。

结合以上3点, 提出近期和远期的业务发展规划, 并落实到各粗分的网格单元内。根据业务发展规划, 提出对接入网的传输带宽、传送时延、数据丢包率等服务质量 (Qo S) 的要求。

2.4 接入网技术选择

接入网技术的选择, 由很多动态变化的因素制约, 因此接入方式也是动态变化的。

1.要着眼现有的基础, 包括:已有接入网的运营情况 (机房配套、管线、施工质量等) 、企业资金情况、工程运维人员的能力。

2.服务“2.3”小节的需求分析。

3.选择的接入网技术应具有生命力, 体现在标准的规范性、网管的完善性、厂家的支持性、商用的可行性、技术的先进性等方面。

4.初步选择2~3种接入网技术, 针对不同类型的受众应用场景, 建立相应的接入网模型。

5.结合以上4点, 全面考虑服务质量 (受众满意度和安全播出) 、成本 (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 、建设周期 (含试运营周期) 等要素, 确定不同应用场景所采用的接入网技术和应用方式。

2.5 细分网格

在粗分网格的基础上, 依据最佳覆盖半径和拟选远端机房 (或街道站) 进一步细分网格。

根据“2.4”小结确定的接入网技术和应用方式, 测算出覆盖细分网格单元的最佳半径。

选择远端机房, 注意以下几点:

1.细分网格单元内的机房及配套, 应满足相关区域业务发展的需求。

2.尽量在受众群密集的地方或细分网格的中心位置建设远端机房, 以减少管线建设投资。

3.在资金可行的前提下, 尽量购置机房。

2.6 网格编码

对细分网格进行编码, 便于管理。采用8位三级编码方式:第一级, 地市级2位;第二级, 粗分网格3位;第三级, 细分网格单元3位。

在此网格编码原则下, 细分网格单元内的所有管理对象都从属于这8位管理数字。

2.7 开展规划设计

在细分网格单元内, 按照确定的原则开展接入网规划设计工作。

以上是接入网规划流程的简要描述。由于接入网规划的动态性, 流程需多次调整, 以满足各方面的综合要求;同时, 根据受众需求的变化、资源供给的增减, 接入网的应用模型也要相应调整。接入网规划的项目后评价, 对后续的接入网规划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建议积极开展。

针对接入网规划设计所采取的网格化管理方法, 同样适用于城域网、骨干网、多业务平台的规划和设计, 只是管理的对象、划分网格的方法不同, 接入网规划涉及的要素更为基础。

3 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

3.1 存在的问题

国内省级有线网络运营商大多整合不久, 在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还延续原有体制下的模式, 或多或少存在以下问题。

1.对受众需求分析不细化, 决策对网络建设指导意义不足。网络建设一般采取超前建设方式, 造成投资回收期过长。

2.分公司或子公司的一线运维人员和营销人员分离, 不利于服务受众。一线运维人员的工资普遍较低, 工作积极性不高, 对故障响应不积极。营销人员缺乏对数字电视的理解, 不能给受众提供全面、专业、满意的服务。

3.现代信息管理技术缺乏或不足, 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虽然目前大多数网络运营商都有运营支撑系统 (BOSS) 和呼叫中心 (Call Center) , 但尚未充分发挥其相应的作用。如目前呼叫中心的呼入主要以处理客户的咨询和投诉为主, 被动满足用户的“需求”, 呼出相对较少, 主要集中在欠费催缴和自动回复。而分析客户的行为和信息, 通过电话销售向客户主动推介相关业务或其他服务的功能, 却应用较少。

3.2 解决的方式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 探讨应用网格化管理解决的方式。

在应用网格化管理时, 要基于之前在“接入网规划设计”中提及的“细分网格”进行。由于目前有线网络还属于“广覆盖”阶段, 相对网格较大;在进行市场营销分析时, 依据人力资源情况, 可在之前的“细分网格”基础上, 进行二次细分。二次细分后的网格编码, 仍采用8位三级, 二次细分后的网格等同于1个原有网格单元+1个新增网格单元。

1.建立基于网格的客户关系管理 (CRM)

客户关系管理作为一种管理理念, 核心是“用户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 通过分析用户的行为和偏好特性, 积累和共享用户信息, 为用户提供有针对性的产品或服务, 发展和管理用户关系, 培养用户长期的忠诚度, 以实现用户价值最大化和企业收益最大化之间的平衡。

进行客户关系管理, 首先要建立数据库, 而基于网格单元, 更利于受众信息的获取, 便于数据采集, 需要获取的信息可参照“2.2”节的相关内容。对于用户行为和偏好的获取, 除了网格单元内负责人的反馈外, 还可以通过呼叫中心和BOSS获取。因为同一网格单元内的受众信息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不易获取的用户信息, 可参照同一网格单元内的同类用户信息。

网格化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的共同点是最大化满足用户的需求。

2.统一网格单元内营销人员和维护人员的职责

各网格单元之间的资源共享、协调机制, 由系统执行;各网格单元内部资源的管理, 由其内部自行完成。

省级有线网络公司的市场营销部门, 在分析各网格单元内的客户关系后, 制定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 指导各网格单元内的负责人操作, 并对网络建设提出建设性意见, 指导工程规划部门工作。

接入网之上的线路和设备维护, 虽然故障率低, 但对人员的能力要求高, 同时在恢复骨干网、城域网、或多业务平台时, 需要调用多个网格单元内的资源, 因此, 统一的运营维护部门更能胜任工作。

但网格单元内的营销人员和维护人员, 建议统一职责, 人员收入直接与受众的缴费额关联, 这样即具备解答受众各种问题的能力, 又提高了故障维修的积极性。同时, 促进了工作人员和受众的客户关系, 更有利于了解受众的需求, 推广适宜的业务套餐。

3.建立和完善现代信息管理技术体系

网格化管理不仅需要基础数据, 同样需要现代信息管理技术作支撑。常用的支撑体系包括:地理信息系统 (GIS) 、业务支撑系统 (BSS) 、运维支持系统 (OSS) 、管理支持系统 (MSS) 等。

GIS可以按照地理坐标或空间位置对空间数据进行处理, 使得网格化管理更直观。可应用于区域的资产管理、故障定位分析、网络规划与工程管理、用户管理、区域竞争分析等。

BSS面向前台市场、服务部门;OSS面向后台运维生产部门;MSS面向企业职能管理部门。

BSS主要包括客户关系管理 (含合作伙伴管理) 、经营分析、综合采集、综合计费账务、在线计费、综合结算等系统。随着有线运营商开展业务的多样化, 也对BSS提出新的要求要支持所有业务的受理;面向受众的个性化服务支撑;基于组合业务产品套餐的支撑;融合计费支持;业务产品中的内容管理支持;支持灵活多样的受众接触渠道等。

OSS是支撑有线电视相关网络的网络规划、开通和运行, 保障网络正常、经济、可靠、安全运行的信息系统总称, 包括设备网络管理系统、综合网络管理系统、资源管理系统、业务开通系统、服务保障系统、运维流程管理系统、网络优化系统和增值业务网关系统等。为了解决目前有线运营商的运维问题, OSS要实现的目标包括:运维集中化、管理精细化、支撑服务化、流程规范化等。

MSS主要包括企业资源计划 (ERP) 、办公自动化 (OA) 、企业门户、统一身份管理及决策支持等功能, 同时MSS也是BOSS和OSS等系统对外展示的窗口。系统建设时的原则:体系化, 针对企业各相关部门进行统一的考虑;标准化, 通过标准组建和标准流程提高灵活性;行业化, 应适宜有线电视业务和服务的开展, 体现广电特色;实用化, 有利于提高业务和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模块化, 便于组件的替换和增加, 增强企业信息系统的灵活性;量力而行, 根据自身的业务开展、资金、人员能力, 采取适合的系统组织架构。

4 结束语

本文仅就网格化管理在接入网规划设计和市场营销两个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探讨。随着有线运营商的“企业化”、“市场化”, 客户资源的重要性将更加明显, 研究和讨论网格化管理在有线电视领域的应用将会更加深入。

摘要:本文先介绍网格化管理的基本情况、特点和关键点, 再探讨网格化管理在有线电视接入网规划设计和市场营销两方面的应用。在探讨接入网规划设计的应用时, 遵照接入网规划设计的流程, 依次阐述了粗分网格、收集资料、需求分析、接入网技术选择、细分网格、网格编码、开展规划设计等环节。在市场营销的应用探讨中, 先分析了存在的问题, 然后给出了应用网格化管理的解决方式。

关键词:有线电视,网格化管理,接入网,市场营销

参考文献

[1]郑士源, 徐辉, 王浣尘.网格及网格化管理综述[J].系统工程.2005 (3) :1-7.

[2]杨永恒, 王永贵, 钟旭东.客户关系管理的内涵、驱动因素及成长维度[J].南开管理评论.2002 (2) .

[3]肖健.电信企业管理支持系统的建设思路[J].邮电设计技术.2004 (7) .

[4]潘淑文, 王野秋, 丁敏等.基于eTOM模型的运维支撑系统架构设计[J].有线电视技术.2012 (12) .

[5]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Z].2009-12-16.

[6]GY/T221-2006, 有线数字电视系统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S].

环境卫生网格化管理 篇8

政府统揽,统一布局。漳州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行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一是明确了各县(市、区)政府是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的责任主体;二是明确了重点镇配齐2名专职消防管理员,一般镇不少于1名专职管理员;三是明确了社区、农村网格职责,并做到“六个一”工作标准,即:一个领导组织、一支志愿队伍、一份责任书、一套排查整治台账、一块宣传栏板、一批宣传标语;四是明确了经费保障来源,在每个街道、乡镇建立一支政府专职或志愿消防队,并配备“一泵、两枪、三带、四灭火器”。

层层推进,充实一线。福建漳州支队一方面紧密结合派出所消防监督工作,推动全市324名专兼职基层民警参与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在全市重点单位中,进一步明确了法定代表人是本单位消防安全第一责任人,负责本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不仅如此,福建漳州支队还对全市建筑消防设施进行一次全面测试和定点管理,建立了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档案,并以开发区凌波社区消防窗口为试点,在全市逐步打造“社区消防窗口”。

倒排进度,主抓落实。第一,制定了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任务表和进度表,并实行日上报、日通报,每日定时跟踪全市2536个小网格工作落实进展情况。第二,要求“大网格”全面掌握本地区中小网格数量、机构建设和人员配备情况,及时摸排,及时上报。第三,将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纳入了政府年度目标责任考评及政务督查内容,并实行“日上报、周通报、月督导、年考评”的长效工作机制。

乡网格化环境监管工作实施方案 篇9

为进一步落实环境管理主体责任,规范环境执法行为,提高环境执法效能,实现环境监管全覆盖,形成各司其职,相互联动,互相监督的格局,结合我乡环境保护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无缝对接,全乡覆盖,责任具体到人”的原则,以村为责任主体,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环境管理职能,在我乡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推动环境监管关口前移,触角向下延伸,实现环境监管全覆盖,确保我乡环境安全。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

(二)坚持“地域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以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

(三)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

(四)坚持“突出重点,兼顾全面”的原则。

三、网格划分及职责

(一)以乡为单位建立三级网格。

按照《XX省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指导意见(试行)》的总体要求,在全乡行政区域建立环境监管三级网格,责任主体为XX乡人民政府,成立XX乡三级网格环保监管工作领导小组。

具体职责:负责指导村的四级网格建立、运行和责任人履职,依法全面履行本级网格监管职责,及时填报网格化监管的相关信息,承担本辖区日常环境监管任务,妥善处理环境信访投诉、环境纠纷案件,加强网格巡查、抽查、督查,全面排查问题,督促整改隐患,加强执法联动。

(二)村单位建立四级网格。

以XX乡X个行政村为单元,共划分成X个四级网格单元,责任主体为各村两委干部。

具体职责:负责排查本行政区域内环境安全隐患,认真调查、报告并协助处理上级网格交办的环境污染案件,及时填报本网格内环境监管相关信息,对本辖区内的环境质量负责,承担辖区内环境管理与污染防治工作,积极发挥辖区各组组长、党员的模范作用,组织本辖区内居民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对辖区内饮用水源保护,畜禽水产养殖,农业面源污染,秸秆禁烧,垃圾焚烧等环境问题及时巡查和制止。负责及时上报突发环境事件或环境安全隐患,参与辖区内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理等具体事务性工作,积极调处环境信访投诉和污染纠纷,办理上级网格督办事项

四、实行网格化管理要求

(一)定岗定责,痕迹管理。

各村按照本辖区分布情况划定网格区域,每个网格区域环境保护工作任务落实到具体人头,确定责任人。定好职责和任务。做到网格边界清晰,责任主体明确,目标任务具体。并把村环境保护工作责任分工情况形成档案资料,以备检查。

(二)强化巡查,分类管理。

各村确定的网格责任人要对辖区内所有排污企业,生态环境,信访案件,污染纠纷,环境安全隐患,违法建设项目,饮用水源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定期进行巡查和监督,及时发现和制止环境污染行为。按污染类型、分污染源建立台账,每月不少两次的巡查监管,并做好网格化监管巡查记录,每月底前由主任负责上报本月巡查记录汇总表到乡政府备案。

(三)突出重点,强化监督。

各村对排查到的严重环境问题,不能自行解决的,及时填写好环境保护问题移送表并向乡政府汇报。

四、奖惩制度

上一篇:描写春天的诗歌现代诗下一篇:县扶贫开发工作情况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