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人员变动说明范文

2024-07-23

单位人员变动说明范文(共8篇)

单位人员变动说明范文 篇1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变动审批表》填写说明

2009年1月以后,事业单位人员中由于各种原因工资发生变化的,此次增加工资按下列要求填写《工作人员工资变动审批表》:

一、职务(技术等级)发生变化且已办理确定工资手续的例1:某人,现工资为:技术员岗位十三级550元,薪级5级125元。2009年10月晋升为助理工程师岗位,按新聘岗位确定为:助级岗位590元,薪级5级125元。类似情况按下列顺序填表:

1、2009年1月正常升级(起薪时间:2009年1月)

“原工资额”栏:技术员13级550元,薪级5级125元

“变动后工资额”栏:技术员13级550元,薪级6级137元2、2009年10月晋升助理工程师确定工资(原确定工资手续作废): “原工资额”栏:技术员13级550元,薪级6级137元

“变动后工资额”栏:助理级12级590元,薪级6级137元(重新确定新聘岗位薪级的办法是:在原工资审批表确定的薪级工资基础上增加一级)。

3、2010年1月正常升级:(起薪时间:2010年1月)

“原工资额”栏:助理级12级590元,薪级6级137元

“变动后工资额”栏:助理级12级590元,薪级7级151元 例2:某人,现工资为:中级工岗位575元,薪级23级409元。2009年10月晋升为高级工,类似情况按下列顺序填表:

1、2009年1月正常升级(起薪时间:2009年1月)

“原工资额”栏:中级工岗位575元,薪级23级409元

“变动后工资额”栏:中级工岗位575元,薪级24级432元 2、2009年10月晋升为高级工确定工资:

“原工资额”栏:中级工岗位575元,薪级24级432元

“变动后工资额”栏:高级工岗位615元,薪级24级432元 3、2010年1月正常升级(起薪时间:2010年1月)

“原工资额”栏:高级工岗位615元,薪级24级432元

“变动后工资额”栏:高级工岗位615元,薪级25级455元

二、改变工资序列的(在工勤、管理、专业技术岗位之间,由原岗位改聘到不同岗位并按新聘岗位确定工资的人员)

(一)工勤人员改聘到管理岗位

例:某人,现工资为:中级工岗位575元,薪级15级248元。2009年10月改聘为九级职员,当时确定工资为:九级岗位590元,薪级14级273元。类似情况按下列顺序填表:

1、2009年1月正常升级(起薪时间:2009年1月)

“原工资额”栏:中级工岗位575元,薪级15级248元

“变动后工资额”栏:中级工岗位575元,薪级16级264元 2、2009年10月确定九级职员工资(原确定工资手续作废): “原工资额”栏:中级工岗位575元,薪级16级264元

“变动后工资额”栏:九级职员岗位590元,薪级15级295元(含2009年1月正常升级工资。重新确定新聘岗位薪级的办法是:在原工资审批表确定的薪级工资基础上增加一级)。

3、2010年1月正常升级:(起薪时间:2010年1月)

“原工资额”栏:九级职员岗位590元,薪级15级295元

“变动后工资额”栏:九级职员岗位590元,薪级16级317元

(二)管理人员改聘到专业技术岗位

例:某人,现工资为:九级职员岗位590元,薪级6级137元。2009年10月晋升为助级岗位。类似情况按下列顺序填表:

1、2009年1月正常升级:(起薪时间:2009年1月)

“原工资额”栏:九级岗位590元,薪级6级137元

“变动后工资额”栏:九级岗位590元,薪级7级151元2、2009年10月晋升为助级确定工资(原确定工资手续作废): “原工资额”栏:九级岗位590元,薪级7级151元

“变动后工资额”栏:助级岗位590元,薪级6级137元(含2009年1月正常升级工资,重新确定新聘岗位薪级的办法是:在原工资审批表确定的薪级工资基础上增加一级)。

3、2010年1月正常升级:(起薪时间:2010年1月)

“原工资额”栏:助级岗位590元,薪级6级137元

“变动后工资额”栏:助级岗位590元,薪级7级151元

例:某人,现工资为:中级工岗位575元,薪级9级161元。2010年4月改聘为九级职员。类似情况按下列顺序填表:

1、2009年1月正常升级:(起薪时间:2009年1月)

“原工资额”栏:中级工岗位575元,薪级9级161元

“变动后工资额”栏:中级工岗位575元,薪级10级174元 2、2010年1月正常升级:(起薪时间2010年1月)

“原工资额”栏:中级工岗位575元,薪级10级174元

“变动后工资额”栏:中级工岗位575元,薪级11级188元3、2010年4月晋升为九级职员确定工资(原确定工资手续作废): “原工资额”栏:中级工岗位575元,薪级11级188元

“变动后工资额”栏:九级岗位590元,薪级9级181元(含2009年1月和2010年1月正常升级工资,重新确定新聘岗位薪级的办法是:在原工资审批表确定的薪级工资基础上增加两级)。

三、新调入(聘用)人员

例1:某人,2009年8月调入,工资确定为:普工岗位540元,薪级10级174元。类似情况按下列顺序填表:

1、重新确定调入后工资(原确定工资手续作废),办法是:在原确定薪级基础上增加一级,岗位工资不变,即:普工岗位540元,薪级11级。起薪时间:2009年9月。

“原工资额”栏:空白

“变动后工资额”栏:普工岗位540元,薪级11级188元。2、2010年1月正常升级(起薪时间:2010年1月)。

“原工资额”栏:普工岗位540元,薪级11级188元。

“变动后工资额”栏:普工岗位540元,薪级12级202元。

例2:某人,2010年3月调入,工资确定为:普工岗位540元,薪级10级174元。类似情况按下列顺序填表:

重新确定调入后工资(原确定工资手续作废),办法是:在原确定薪级基础上增加两级,岗位工资不变,即:普工岗位540元,薪级12级。起薪时间:2010年4月。

“原工资额”栏:空白

“变动后工资额”栏:普工岗位540元,薪级12级202元。

单位人员变动说明范文 篇2

随着高校事业的发展、规模的扩大、职工人数的增加,职工个人信息量越来越大,而且递增速度快,相应的高校人事档案材料也越来越多,容量越来越大[2]166。这就对高校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不仅要收集规范、有效、真实的档案材料,也要对不符合时代需要的档案入档材料进行优化、更新,使高校人事档案入档材料适应时代发展,使高校人事档案具有时代性和可持续性。本文就高校人事档案入档材料中最常见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变动审批表(以下简称“工资变动审批表”)进行分析探讨。

一、现行的工资变动审批表

高校人事工资档案是记录教职工工资变化的主要载体,是高校人事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3]152。工资档案关系到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政策性强,备受关注,非常敏感,马虎不得。工资入档材料包括转正定级表、工资套改表、工资变动审批表等,其中最主要的入档材料就是工资变动审批表。它主要反映了职工在国家工资制度改革、工资标准调整、职称和职务变动、正常晋升工资等情况时的工资变动情况。

二、改革现行工资变动审批表的必要性

现行的工资变动审批表经过多年使用,表格简洁、明了,而且许多工资软件管理系统能够直接打印,已被普遍接受。但是经过多年的实践,现行的工资变动表还是存在着容易形成“厚档”和不便于利用的缺点,制约着高校人事档案事业的发展,已到了必须要变革的时候。

1.现行的工资变动审批表极易形成“厚档”。现行工资变动审批表,是每调整一次工资就要填写一张,并到上级主管部门审批盖章,并及时归档。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对职工工资进行多次调整,特别是2006年工资制度改革后,职工只要上一年年度考核合格,就可以自当年一月起晋升一级薪级工资。另外,职工个人职称、职务的晋升,也要相应调整工资。这些工资调整都要同时填写工资变动审批表,作为个人工资档案材料进入人事档案。工资调整次数越多,填写工资变动审批表就多,形成的工资档案就越多。按现行的工资制度,一个工作40年的职工退休时,仅工资变动审批表就有40多张,使个人档案材料很厚。再加上其他材料如年度考核又是40张等等,一个档案盒根本就装不下,需要使用两个档案盒。

2.现行的工资变动审批表不便于利用。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工作已开展了许多年,大部分单位也按要求进行了数据录入,建立了档案数据库。但是,这些仅仅是为了完成上级单位的任务,应付上级单位的检查,并没有真正实现计算机管理档案、查阅利用档案。在档案利用时,大部分高校还是最原始的手工管理、手工检索,查阅纸质档案,费时、费力,管理手段和方法远远落后于信息时代。查找、利用工资档案更是如此。查找、利用其他人事档案材料,只要有针对性地查找某份材料即可。而工资档案前后是相互关联的,在查找、利用时必须把所有的工资变动审批表找齐。因为工资调整较特殊,既有及时性又有滞后性。工资调整时,上级部门布置了相关政策,就必须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调整完毕并及时发放到位。但是,在调整工资的执行时间上,往往要向前追溯几个月,遇到大的工资制度改革甚至要向前追溯一年,相对于调整审批时间严重滞后。如新晋升副教授的教师,兑现副教授工资后,国家实行工资调整,而工资调整执行时间又在其晋升副教授之前,所以调整其工资时,必须先根据国家工资调整文件精神按讲师调整工资,然后,再按新的讲师工资调整晋升副教授工资。所以,当一位退休职工对其工资提出疑问,在查找、利用工资档案时,要把历年工资变动审批表的先后关系及工资情况理顺,并找出问题所在,这是相当麻烦的事。工资变动审批表越多,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就越多。

三、建议建立新工资变动审批表

针对现行工资变动审批表的容易形成“厚档”以及不便于整理和利用等缺点,建议改革现行的工资变动审批表,使其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适应高校档案事业的发展,符合高校人事档案材料的要求,便于档案整理和利用。

虽然,每次的工资制度改革都与前一次的工资制度有着必然的联系,都是在前一次工资制度上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但是,每次改革的具体内容又有非常大的变化,其工资结构变化最大。而在下次工资制度改革前,即使有新的工资文件出台,也仅仅是对本次工资制度改革实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微调和完善,主要的工资制度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工资结构更不会发生改变。

据此,建议废除目前调整一次工资使用一张的工资变动审批表,改为一次大的工资制度改革期间使用一张工资变动审批表。也就是说从1993年工资制度改革到2006年工资制度改革前,所有的工资变动都在一张审批表上反映;从2006年工资制度改革到下次工资制度改革前,所有的工资变动都在一张审批表上反映。故而重新设计了新的工资变动审批表,每次的工资调整都必须由主管部门和人事主管部门审批盖章。

四、新的工资变动审批表特点

1.新的工资变动审批表信息量丰富,必须准确填写。新的工资变动审批表,涵盖大量的个人信息。也就是把本次的工资改革时工资套改表上的信息和套改后以晋升职称、职务情况、学历变化情况和年度考核结果等需要的个人信息集中反映到一张表上,供工资调整使用。由于信息量大,而且都是与个人工资调整相关,这就要求所填写的信息必须准确,不能有一点错误。否则,就会影响以后的工资调整。

2.启用新的工资变动审批表,可以减少档案的厚度。启用新的工资变动审批表后,两次工资制度改革期间所有的工资调整均在同一张工资变动审批表上反映,也就是说1993年工资改革起到2006年工资改革前共计14年的工资调整,仅需填写一张工资变动审批表。这样,一个40年工龄的职工退休时,其工资变动审批表仅有4张左右,约是原来工资变动审批表的十分之一,大大减少了档案的厚度。

3.新的工资变动审批表利用方便,效率高。一种工资制度实行后,其工资结构不会发生改变,相关的工资政策前后也是有延续性的,是相互衔接、相互照应的。使用了新的工资变动审批表后,近十几年的工资情况全部反映在一张表上,清清楚楚、一目了然。在解决退休职工工资问题时,只需查阅几张工资变动审批表,利用起来非常方便,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4.使用新的工资变动审批表,能提高工资调整的准确率。做过工资福利工作的同志都知道,现在工资调整都是工作人员手工在EXCEL表中操作。到目前没有几个使用成功的工资软件,有的软件是买回来就没用过,有的软件是买回来后数据库建好了,最后不了了之。在EXCEL表中调整工资,是以目前的工资为依据进行调整的,不像数据库能查看到前几次的工资调整情况。而我们在调整工资时,有些错误并不是主观意识到的。比如,电脑键盘出问题了,输入的数字和实际的不符,而自己又没发现;或者,有时鼠标不小心把其他地方的数据覆盖或删除了;再有,其他人在使用你的电脑时,无意中改掉数据。以前的工资变动审批表是调整一次工资使用一张,即使有错误也不容易看出来。而使用了新的工资变动审批表后,十几年的工资集中在一张表上,历年工资调整情况非常清楚,如工资问题就能随时发现,提高了正确率。

5.使用新的工资变动审批表,符合当前勤俭节约的要求。使用新的工资变动审批表,仅是工资档案一个人就可以节省30多张纸。再加上其他材料变革后,又可以节省部分纸张。有人觉得几十张纸不值钱。是的,一个人节省纸张的费用数目是非常小,试想一下,若推广到全校、全省、全国,再加上节省的档案盒、人工费等,这个数目就相当可观。这,既符合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又符合党中央和习主席提倡的“务实求真、厉行节俭”工作作风的要求。所以说,使用新的工资变动审批表,符合勤俭节约的要求,适应当前时代的要求,是与时俱进的。

五、新的工资变动审批表存在的不足

1.新的工资变动审批表不能及时归档。由于新的工资变动审批表是一种工资制度期间使用一张表,在下次工资制度改革之前,都要一直被使用,所以不能像原来的工资变动审批表一样及时归档。

2.使用新的工资变动审批表,对于高校等职工人数众多的单位操作不是很方便。除了工资普调之外,每次调整工资的人员都是不固定的,人员在各部门之间是流动的等等情况,这些都给像高校等职工人数众多的单位使用新的工资变动审批表带来不便。当然,也有解决办法。建议给每个职工固定一个职工号,把各自的职工号写到个人的工资变动审批表上,这样在工资调整时,按职工号就很容易查找个人的工资变动审批表。

单位人员产权登记操作说明 篇3

1.企业或事业单位进行占有登记申请,企业或事业单位使用各自的用户名登录系统,在系统菜单中选择[产权登记]-[企业产权登记]-[占有登记申请]

如果是事业单位,则是[产权登记]-[事业产权登记]-[占有登记申请]

4.占有登记申请填写、审核、打印 ①新增

点击系统界面左上角的新增,进入申请填报界面,依次填写企业基本情况、企业国有资产占有情况

(二)、出资人情况

(三)并添加相应资料到附件,保存申请时,打!的地方都必填

②产权登记审核

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用自己的用户登录系统后,进入产权登记菜单-【产权登记管理】-【占有登记审核】,审核时需注意区分审核的是事业单位还是企业。

审核时,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可以修改国有资产占用情况

审核意见必须填写

5. 变动登记申请

变动产权登记适用于事业单位发生分立、合并、部分改制,以及单位名称、单位(性质)分类、人员编制数、主管部门、管理级次、预算级次发生变化,以及国有资产金额一次或累计变动超过国有资产总额20%(含)的行为事项。

 新增申请:占有登记为已审定状态且已办证,才能新增变动登记申请。操作步骤:

点击【新增申请】按钮,弹出【占有登记申请】窗口,其中:

变动登记情况

(二)页签:

根据实际情况,将该页签中的所有信息填写完全。注:填写时,“单位名称”、“单位(性质)分类”、“人员编制数”、“主管部门”、“管理级次”、“预算级次”和“国有资产金额”信息栏中的内容必须和‘单位基本情况’页签中相应的信息保持一致,否则无法保存

 附件上传页签:

按照每一栏的上传附件提示,按照要求上传附件。以上填写内容确认无误后,点击【保存】按钮进行保存

 修改申请:对未上报的或已退回状态的变动登记申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

修改时,需选中需要修改的变动登记申请,在点击【修改申请】按钮,修改成功确认无误后可点击【保存】按钮进行保存;

 删除申请:可以对未上报和已退回状态的变动登记申请进行删除,已上报、审核中和已审定状态的申请不能删除。

选中需要删除的申请,然后点击【删除申请】,则会弹出一个是否删除的信息框,选择【是】,则进行删除操作;选择【否】则取消操作。 打印申请:对变动登记申请信息进行单张或批量打印

选中需要打印的申请,然后点击【打印申请】按钮,则出现打印预览框,确认无误后,点击右上房的打印机标识进行打印;

 上报申请:将需要给主管或财政部门的申请进行上报操作,上报后的申请,上级部门才能审核,而单位用户不能再进行修改; 6.检查申请

事业单位产权登记实行检查制度。各级财政部门应当根据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单位财务数据和资产产权变动的资料、法定批复文件等,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实行检查。

 新增申请:变动登记为已审定状态且已办证,才能新增检查申请的操作;点击【新增】按钮,【检查申请】窗口,其中带星号的信息项为必输项,其他信息项根据保存时的提示信息进行填写;确认无误后可点击【保存】按钮进行保存;  修改申请:对未上报的或已退回状态的检查申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

修改时,需选中需要修改的检查申请,在点击【修改申请】按钮,修改成功确认无误后可点击【保存】按钮进行保存;

 删除申请:可以对未上报和已退回状态的检查申请进行删除,已上报、审核中和已审定状态的申请不能删除。

选中需要删除的申请,然后点击【删除申请】,则会弹出一个是否删除的信息框,选择【是】,则进行删除操作;选择【否】则取消操作。 打印申请:对检查申请信息进行单张或批量打印

选中需要打印的申请,然后点击【打印申请】按钮,则出现打印预览框,确认无误后,点击右上方的打印机标识进行打印;

 上报申请:将需要给主管或财政部门的申请进行上报操作,上报后的申请,上级部门才能审核,而单位用户不能再进行修改; 7.注销登记申请

注销登记申请适用于因分立、合并、依法撤销或改制等原因被整体清算、注销和划转的事业单位。

 新增申请:检查为已审定状态且已办证,才能新增注销登记申请的操作;点击【新增】按钮,【注销登记申请】窗口,其中带星号的信息项为必输项,其他信息项根据保存时的提示信息进行填写;确认无误后可点击【保存】按钮进行保存;  修改申请:对未上报的或已退回状态的注销登记申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

修改时,需选中需要修改的注销登记申请,在点击【修改申请】按钮,修改成功确认无误后可点击【保存】按钮进行保存;

 删除申请:可以对未上报和已退回状态的注销登记申请进行删除,已上报、审核中和已审定状态的申请不能删除。

选中需要删除的申请,然后点击【删除申请】,则会弹出一个是否删除的信息框,选择【是】,则进行删除操作;选择【否】则取消操作。 打印申请:对注销登记申请信息进行单张或批量打印

选中需要打印的申请,然后点击【打印申请】按钮,则出现打印预览框,确认无误后,点击右上方的打印机标识进行打印;

 上报申请:将需要给主管或财政部门的申请进行上报操作,上报后的申请,上级部门才能审核,而单位用户不能再进行修改; 8.产权登记证管理

单位人员变动说明范文 篇4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处

各市(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省级各部门、相关事业单位:

现将2017中央在川事业单位人才资源统计和全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统计年报的具体填报要求简要说明如下,供参考。

一、关于中央在川事业单位人才资源统计报表

中央在川事业单位人才资源统计报表与去年相比,指标、逻辑关系等都没有变化,仍按单位法定驻地由各市(州)负责填报,填报要求与去年一样。填报时注意:(一),中央在川事业单位人才资源统计的口径为在册正式工作人员。

(二),高技能人才资源情况这张表填报时要注意,技能鉴定和激励这两部分的数据都是指当年新取得职业资格或者新获得表彰奖励的人员数,不包括往年的累计数,其他要求和过去一样。请大家将辖区内中央在川事业单位名单、统计工作负责人、联系方式整理成电子文档,与汇总数据一并于2017年3月16日前报我处。

二、关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统计年报表

2017统计报表与去年相比,整套报表与往年指标无变化。

(一)统计范围

今年的报表,统计口径与去年完全一致。一方面,统计单位范围为全省所有事业单位(包括参公管理事业单位)和配备工勤人员的机关单位,其中,参公管理事业单位只填报PS1表第四行,其余表格不填;其他事业单位所有表格都要填报;配备工勤人员的机关单位对涉及机关工勤人员相关指标的所有表格(即PS1、PS2、PS3、PS5、PS6(1)、PS7、PS9、PS10)都应填报。另一方面,统计人员范围为事业单位所有从业人员(含临聘人员和劳务派遣人员)和机关单位所有工勤人员(也包括临聘工勤人员和劳务派遣工勤人员),具体各表的统计范围,严格按表下文字和本说明的要求进行统计。

(二)各表填报要点

(1)PS1 表事业单位基本情况

1.就填报单位的范围来说,事业单位、参公管理事业单位和配备工勤人员的机关单位都要填PS1表,而且参公管理事业单位只填PS1表第四行,配备工勤人员的机关单位只填PS1表第五行和涉及人员指标的22至26列。也就是说,PS1表中,第1至21列与第6至26行相交的这些空格,只有非参公管理的事业单位才填。

注:事业单位以省公务员局批准参公登记的正式文件为准,凡是纳入参公管理的都作为参公单位统计。

2.就填报的人员范围来说,本表统计所有从业人员。也就是说本表第22列,本单位从业人员总数等在册正式人员数加临聘人员数再加劳务(人事)派遣人员数。另外,对配备工勤人员的机关单位来说,本套表中的机关单位从业人员总数、在册正式人员数、编制数、劳务派遣人员数和退休人员数都是指与工勤工作有关的数字,并不是指单位的所有人。

大家特别要注意,机关工勤人员与机关服务类单位中的工勤人员是两个概念。比如人社厅的机关服务中心是事业单位,其中的工勤人员就应该统计到事业单位(机关服务类单位)当中来,而除此之外厅机关还有一部分工勤人员,他们则应该统计到配备工勤人员的机关单位当中来,这两部分人在编制类型、管理制度、工资制度等方面是有区别的,千万不能混淆。其他部门和单位也是同理。

3.列指标当中,单位总数、单位类型、制度推行情况、行业、层次等指标都是统计单位个数,人员情况才是统计人数。

4.我省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正在进行,凡是机构编制部门已正式发文明确了单位类型的事业单位,都按照文件确定的类型,分别填入“公益一类”或“公益二类”。对于编制部门还没有正式发文明确单位类型的事业单位,单位类型填“其他”。

5.制度推行情况栏是多选,一个单位可以根据自身实施各项制度的情况在相应表格中进行填报,可以重复。需要注意的是,我省事业单位绝大多数都实行了公开招聘制度、岗位管理制度和聘用制度,如在制度推行情况中有单位没有填写,应在数据说明中进行说明是哪一个单位,为什么没有实行相应的制度。

6.有参公管理人员的单位:指非参公管理事业单位中,有参公管理人员的这一部分单位。比如省委党校。

7.参公管理事业单位栏,纳入参公管理的管理人员、没有参公的专技人员、工勤人员等所有正式工作人员都纳入在册正式工作人员中统计(注意:类似党校这样有参公管理人员的事业单位,其中的参公管理人员也统计在此栏当中)。

(2)PS2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情况

1.其他等级人员指本类型在册正式人员中尚未评定岗位等级或岗位等级不明确的人员。

2.其他从业人员:指除在册正式人员外的其他从业人员(包括临聘人员和劳务(人事)派遣人员)。

3.本表统计所有从业人员。其中,临聘人员和劳务(人事)派遣人员填入其他从业人员栏。

4.专业技术人员中在管理岗位工作的指通常所说的“双肩挑人员”)。在注明有“在管理岗位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统计栏目中(PS2、PS3、PS4、PS5、PS6、PS7、PS10、PS附表1等表),“双肩挑人员”既统计为管理人员,也统计为专业技术人员,除此以外的栏目、表格(如参加培训情况PS9表)仅统计为管理人员。

5.对配备工勤人员的机关单位来说,本表只填写工勤技能人员部分的表格。而且,总数和其中数两栏都要填写。比如某一个单位有机关工勤中级工10人,那么在中级工一栏和其中机关工期人员一栏都要统计这10人的相关情况。

6.职业资格不包括职称资格。(3)PS3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增加、减少情况

1.上年末总数:指上本单位统计报表中的“本年末实有数”。各单位此列数据必须与上年报表中的数据一致。

2.招聘方式中的考试、考察、考核:这里考察与考核是同等概念,统一填考核。

3.本年末实有退休人数:指历年累计,本年末实有的退休工作人员总数。

4.本表统计所有从业人员。其中,临聘人员和劳务(人事)派遣人员填入其他从业人员栏。

5.本表表格之下,增加了一项补充统计指标“受处分人员数”,请大家按要求如实填报。

(4)PS4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实施情况

1.本表仅完成了岗位设置的事业单位填写,且只统在册正式人员。

2.数量:指经政府人社部门备案核准的岗位数量。3.六级上工勤技能岗位数量、工勤技能岗位在岗人数均填写普通工数据。

4.特岗:指经政府人社部门备案核准的特设岗位。5.关于省属事业单位管理岗位7级以下和工勤技能岗位4级以下岗位设置数统计问题

管理岗位7级以下的岗位有聘用人员的,按照聘用人员数量填写对应的岗位设置数,剩余空岗数全部填到9级岗位上;工勤技能岗位4级以下的岗位有聘用人员的,按照聘用人员数量填写对应的岗位设置数,剩余空岗数全部填到5级岗位上。极个别单位专业技术人员11级及以下的岗位一并设置的,也按此原则处理,剩余的空岗数按照11级与12、13级之和5:5的比例填报。

(5)PS5聘用合同签订情况

1.本表统计所有从业人员。其中,临聘人员和劳务(人事)派遣人员填入其他从业人员栏。

2.签订聘用合同人数=上年末已签订聘用合同人数+新签订短期、中期、长期及项目合同的人数,即2=3+…+10。也就是说,签订聘用合同的人数指单位现有的实际人数,所以不用减去解除和终止聘用合同的人。

(6)PS6(1)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分行业情况1 1.本表统计所有从业人员。其中,临聘人员和劳务(人事)派遣人员分别填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中的“其他从业人员栏”。也就是说,在本表中,临聘人员和劳务(人事)派遣人员也按实际从事的工作被分为了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三类。

(7)PS6(2)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分行业情况2 1.本表统计所有专业技术从业人员。其中,临聘人员和劳务(人事)派遣人员与在册正式人员一起填入本表各空格。

(8)PS6(3)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分行业情况3 1.本表统计在册正式专业技术从业人员。(9)PS7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分系统情况

1.本表统计所有从业人员。其中,临聘人员和劳务(人事)派遣人员分别填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中的“其他从业人员栏”。

2.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有行政系统机构设置的,填入行政系统。比如:纪委(监察厅)填入监察系统。

3.PS6(1)表中,分行业统计的情况以具体填报单位的工作职能进行区分,而PS7表则是完全根据单位所属主管部门隶属的系统进行填报。比如,同一个省级部门下属的信息中心和机关服务中心,在PS6(1)表中填报的行业可能不相同,但在PS7表中填报的系统则应该相同,都为主管部门所属系统。

(10)PS8事业单位特殊专业技术人员情况和PS9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参加培训情况

1.PS8和PS9表都只统在册正式工作人员。其中,在PS9表中,双肩挑人员只统计为管理人员。

(11)PS10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分地区情况

1.本表统计所有从业人员。其中,临聘人员和劳务(人事)派遣人员填入“其他从业人员栏”。

(12)PS附表1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情况 1.本表“实际招聘人数”统计在册正式工作人员。

2.“纠正公开招聘违规违纪情况”注意与“整治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突出问题专项行动情况统计”中的“查处事业单位进人违纪违规问题情况”保持统计口径一致。若两项统计数据不一致,需要对相关数据进行情况说明。

(三)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1)关于运动员

鉴于在役运动员使用的是专项运动员编制,不是事业单位的事业编制,所以原则上不纳入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统计报表统计。

(2)关于大集体人员

大集体人员在年报中作为“其他从业人员”统计,各地各部门汇总上报时要对这部分人员数量进行说明。

(3)关于乡镇教育、卫生事业单位统计层次

乡镇中小学、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统计时统计在乡镇层次。

(4)关于临聘人员

按照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加大财政供养人员管理,清理吃空饷和编外用人工作的总体要求,需要我们从整体层面加强对编外临聘人员数量的摸底掌握,希望大家务必引起重视,根据各单位实际聘用临聘人员的具体情况,真实准确填写,确保数据可靠。

(5)关于未实行岗位设置管理的事业单位人员

尚未实行岗位管理的事业单位人员,按其实际执行工资标准对应的职务职级填报。

三、数据说明有关要求

(一)数据说明按报表顺序,逐表逐项说明。

(二)需要进行数据说明的项目有:1.PS1表没有实行三大制度的单位及原因;2.PS1表单位数量发生变化情况及原因;3.PS1表有参公管理人员的非参公事业单位名单及参公管理人员数;4.PS1表军队事业单位名单;5.PS3表中人员增加、减少“其他”;6.各单位认为需要进行说明的其他特殊数据情况。

(三)数据说明要注意数字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例如:PS3表中人员增加、减少“其他”中,如果专业技术人员栏有2人从管理岗位转岗到专业技术岗位,填报在增加的“其他”中,那么在管理人员减少“其他”中也应相应减少2人。

四、考核办法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统计和中央在川事业单位人才资源统计,纳入了省人社厅对各市(州)、省级有关各部门的统计考核,其中对市(州)的考核结果纳入了省人社厅对各市(州)的目标管理考核范围。其中事业单位相关统计工作评分实行倒扣分办法,最高扣分不超过统计报表应得分值,满分100分,主要考核:

(一)统计报表上报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全面完整性;

(二)数据说明和统计分析报送时效和质量;

(三)统计数据会审、综合管理等工作开展情况;

(四)上级部门根据工作需要临时布置的其他统计工作完成情况。

分值分配为:统计报表占70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统计年报和中央在川事业单位人才资源统计报表各占35分),数据说明和统计分析占20分,其他统计工作占10分。

单位委托存档人员办理一胎范文 篇5

依据《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文件汇编》关于“北京市生育服务证管理办法”的有关内容,在“中心”存档人员按照以下工作程序办理《生育服务证》相关手续:

一、办理一胎《生育服务证》须提交的材料

1、夫妻双方的结婚证、身份证、户口薄原件和复印件。

2、存档凭证或IC卡。

3、单位同意办理的介绍信。

4、单位或所居住社区开具《初婚一胎证明》。(若另一方为非北京市户口,应同时提供该同志户口所在地的二级或三级证明)

二、办理一胎《生育服务证》程序

1、本人填写办理一胎《生育服务证》申请表、《生育第一个子女申请表》。

2、经办人在申请表上签字、盖章,在《生育服务证》上签字、盖章并注明“初婚一胎”。

三、办理一胎《生育服务证》盖章须提交的材料

1、夫妻双方的结婚证、身份证、户口薄原件和复印件。

2、存档凭证或IC卡。

3、单位同意办理的介绍信。

4、单位或所居住社区开具《初婚一胎证明》。

四、办理一胎《生育服务证》盖章程序

1、本人填写办理一胎《生育服务证》申请表、《生育第一个子女申请表》。

单位人员变动说明范文 篇6

安装使用说明

1、双击安装文件,按照提示完成安装过程。

2、安装完成后,双击图标运行。

3、进行单位维护,按照提示要求在对话框中填写相应信息,并选择单位类别后,点击确认。

4、省(市、县)直机关事业单位作为直报单位,在“基层表管理”内选择点击“单位设置”,选择点击左侧所属的区划层次,点击“新建”,在弹出“新建单位”对话框的“单位名称”后输入主管部门名称(直报单位直接输入本单位名称即可),点击“确认”;选择点击在所属区划层次下生成的“单位名称”,点击“新建”,在弹出“新建单位”对话框的“乙栏”栏内选择需要新建的单位类别(机关或者事业,如新建“事业”,则需重复本操作选择“经费形式”),点击“确认”;再点击“新建”,在弹出“新建单位”对话框的“乙栏”栏选择“机关具体单位或财政拨款(补贴、自理)具体单位”,在“单位名称”栏内输入参与汇总的具体单位名称,点击“确认”,如有多个单位参与汇总,可重复本步骤。单位设置完成后,点击“退出”。

5、在“基层表管理”内选择点击“录入修改”,在表格空白区域填写相关数据,点击“计算”后,点击“行校验”

和“列校验”。校验通过后,点击“退出”。

6、主管部门填写完毕所有报表数据或接收完毕下属单位数据(下属单位的主管部门)后,在“基层表管理”内选择点击“部门系统汇总”。

7、在“维护设置”内点击“生成上报”,选择“上报数据表类型”,省(市、县)直机关事业单位作为直报单位选择“基层表”,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选择“综合表”。上报文件生成完毕后,可根据提示选择需要保存的路径。

8、在“维护设置”内点击“接收上报”,可以完成数据接收任务。接收的单位数据是按照接收时间先后排序的,如需调整单位顺序,可以在“单位设置”内点击“编号”,通过修改编号调整单位顺序,也可以通过“上移”或“下移”调整单位顺序。

9、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在完成数据接收后,不要点击“基层表管理”中的“部门系统汇总”,如不慎误操作可以点击“数据库管理”中的“数据恢复”,选择打开“基层表汇总前备份.mdb”恢复汇总前数据。

单位人员变动说明范文 篇7

(在职职工)

一、主要政策依据

1、《关于印发<广东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粤人发

[2007]56号)

2、《关于我省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中若干问题处理意见的通知》(粤人发[2007]87号)

二、政策要点

1、实施对象:2006年7月1日在册的正式工作人员。按工作人员2006年6月30日在聘的岗位进行套改。

2006年7月1日起至本次工资改革实施前变动了岗位的人员,先按2006年6月30日的岗位进行套改,再按岗位变动的规定重新确定工资。

2006年7月1日起至本次工资改革实施前调出人员,由医院按规定套改工资。

2006年7月1日起至本次工资改革实施前调入人员,不参加医院的工资改革,由医院比照同等条件人员工资改革后的工资水平确定。

2、新的工资制度:改革后事业单位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岗位绩效工资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四部份组成,其中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为基本工资。

(1)岗位工资

事业单位岗位分为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工勤岗位。专业技术岗位设13个等级,管理岗位设10个等级,工勤岗位分技工岗位和普工岗位,技工岗位设5个等级。工作人员按所聘岗位执行相应的岗位工资标准。

专业技术岗位:正高级对应一至四级岗位,副高级对应五至七级岗位,中级对应八至十级岗位,助理级对应十一至十二级岗位,员级对应十三级岗位。因医院未完成岗位设置,暂按以下办法执行:正高执行四级岗位工资,副高执行七级岗位工资,中级执行十级岗位工资,助理级执行十二级岗位工资,员级执行十三级岗位工资,待完成规范的岗位设置并按规定核准后,再按明确的岗位等级执行相应的岗位工资标准。工资标准为:一级2800元,四级1420元,七级930元,十级680元,十二级590元,十三级550元。

管理岗位:正局级执行三级职员工资,副局级执行四级职员工资,正处级执行五级职员

工资,副处级执行六级职员工资,正科级执行七级职员工资,副科级执行八级职员工资,科员执行九级职员工资,办事员执行十级职员工资。工资标准为:三级1640元,四级1305元,五级1045元,六级850元,七级720元,八级640元,九级590元,十级550元。

工勤岗位:高级工执行三级岗位工资,中级工执行四级岗位工资,初级工执行五级岗位工资。工资标准为:三级615元,四级575元,五级545元,普工540元。

岗位变动的,从变动岗位的下月起执行新聘任岗位的工资标准。

(2)薪级工资

工作人员按照本人套改年限、任职年限、所聘岗位,结合工作表现,套改相应的薪级工资。

从2006年7月1日起,考核结果为合格及以上等次的工作人员,每年增加一级薪级工资,并从第二年的1月起执行。考核为基本称职和不称职的,不能正常增加薪级工资。

(3)绩效工资

事业单位实行绩效工资后,取消现行年终一次性奖金(相当于一个月的工资),将一个月基本工资的额度以及地区附加津贴纳入绩效工资。(月均年终奖仍保留,全年的数额相当于三个月的工资)

这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后,不同类型事业单位执行统一的基本工资政策和标准,原工资构成中津贴所占的比例统一按30%计算。我院原执行的是40%的比例,高出的10%在绩效工资分配办法出台前暂予保留,名称为“活工资保留”,活工资保留=套改前工资×(4÷6-3÷7)。

(4)津贴补贴

分为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和特殊岗位津贴补贴。

我省不列入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实施范围。

特殊岗位津贴主要体现对事业单位苦、脏、累、险及其他特殊岗位工作人中的政策倾斜。国家对特殊岗位津贴补贴实行统一管理。

三、2007月7月工资发放说明

1、工资单项目的变化

取消的项目:工资、活工资

新增的项目:岗位工资、薪级工资、活工资保留

其他项目名称不变。

原享受护士10%的职工,工资套改后仍有10%的增额,已在岗位工资、薪级工资中上浮了10%。

2、工资单数额的变化

与上一月份工资单相比数额有变的工资单项目为:岗位工资、薪级工资、活工资保留、地区补、月均年终奖。

晋升职务的人员除上述项目外,岗位津补贴(岗位津贴、岗位奖励金、岗位补贴)、教津贴、奖节支(奖励工资、节支奖)也有变化。

3、2007年7月全面兑现工资改革后的新工资

2007年7月全面兑现工资改革后的新工资,并从2006年7月起补发工资套改的增资款。工资制度改革的补发项目共有三项,放在工资单中的补工资、工作奖、节日费项目中,故工资改革的补发数应为补工资+工作奖+节日费。

(1)补工资项目中的数额对应工资单附件《工资制度改革补发工资明细表》中右下角的补发合计,为工资套改增资款、正常晋升薪级工资增资款、晋升职务增资三笔款项的合计。

(2)工作奖项目中的数额为年终双薪的增资款,相当于一个月的工资套改增资额,因该项目与考勤挂钩,部份非全勤的职工有扣减。

单位人员变动说明范文 篇8

鄂人[2006]18号

根据国家有关文件,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实施范围

(一)本实施意见的实施范围,限于下列单位中2006年7月1日在册的正式工作人员。

教育、卫生、科学研究事业单位。

文化、艺术、体育、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事业单位。农业、林业、水利、水产、畜牧、兽医事业单位。交通、地质勘查、测绘、气象、地震事业单位。

社会保障、社会福利、检验检疫、环境保护、环境卫生、园林绿化、房地产管理、物资储备事业单位。

机关、团体附属独立核算的事业单位。

列入事业编制的各类学会、协会、基金会、监管机构。其他经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事业单位。

(二)经批准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各类企业所属事业单位(有财政负担经费,按照事业单位管理的除外)和事业单位所属独立核算的企业,不列入这次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范围。

(三)事业单位中集体所有制职工是否参照执行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由主管部门和单位决定。

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实施

(一)岗位工资的实施

1、专业技术人员。

专业技术人员按本人现聘用的专业技术岗位,执行相应的岗位工资标准。具体办法是:聘用在正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的人员,执行一至四级岗位工资标准,其中执行一级岗位工资标准的人员,需经人事部批准;聘用在副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的人员,执行五至七级岗位工资标准;聘用在中级专业技术岗位的人员,执行八至十级岗位工资标准;聘用在助理级专业技术岗位的人员,执行十一至十二级岗位工资标准;聘用在员级专业技术岗位的人员,执行十三级岗位工资标准(附表一)。在事业单位按国家有关规定设置专业技术岗位并完成岗位聘用前,专业技术人员岗位工资暂按以下办法执行:聘为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执行四级岗位工资标准;聘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执行七级岗位工资标准;聘为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执行十级岗位工资标准;聘为助理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执行十二级岗位工资标准;聘为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执行十三级岗位工资标准。待完成规范的岗位设置并按规定核准后,专业技术人员再按明确的岗位等级执行相应的岗位工资标准。

2、管理人员。

管理人员按本人现聘用的岗位(任命的职务)执行相应的岗位工资标准。具体办法是:聘用在省级副职岗位的人员,执行二级职员岗位工资标准;聘用在厅级正职岗位的人员,执行三级职员岗位工资标准;聘用在厅级副职岗位的人员,执行四级职员岗位工资标准;聘用在处级正职岗位的人员,执行五级职员岗位工资标准;聘用在处级副职岗位的人员,执行六级职员岗位工资标准;聘用在科级正职岗位的人员,执行七级职员岗位工资标准;聘用在科级副职岗位的人员,执行八级职员岗位工资标准;聘用在科员岗位的人员,执行九级职员岗位工资标准;聘用在办事员岗位的人员,执行十级职员岗位工资标准(附表二)。

3、工人

工人按本人现聘用的岗位(技术等级或职务)执行相应的岗位工资标准。具体办法是:聘用在高级技师岗位的人员,执行技术工一级岗位工资标准;聘用在技师岗位的人员,执行技术工二级岗位工资标准;聘用在高级工岗位的人员,执行技术工三级岗位工资标准;聘用在中级工岗位的人员,执行技术工四级岗位工资标准;聘用在初级工岗位的人员,执行技术工五级岗位工资标准;聘用在普通工岗位的人员,执行普通工岗位工资标准(附表三)。国家制定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规定,对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岗位等级设置进行管理。各地区、各部门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制定实施意见。各事业单位根据国家规定和本地区、本部门的实施意见,按上级主管部门核定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岗位等级具体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规定人事部另行制定。

(二)薪级工资的实施。

工作人员按照本人套改年限、任职年限和所聘岗位,结合工作表现,套改相应的薪级工资(附表四至六)。任职年限,从聘用到现岗位当年起计算。套改年限和任职年限的计算截至2006年6月30日。

工作人员按现聘岗位套改的薪级工资,如低于按本人低一级岗位套改的薪级工资,可按低一级岗位进行套改,并将现聘岗位的任职年限与低一级岗位的任职年限合并计算。

工作人员由较高等级的岗位聘用到较低等级的岗位,这次套改可将原聘岗位与现聘岗位的任职年限合并计算。

工作人员按套改办法确定的薪级工资,低于相同学历新参加工作人员转正定级薪级工资的,执行相同学历新参加工作人员转正定级薪级工资标准。

(三)绩效工资的实施。

根据国家有关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分配政策和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绩效工资分配的实施办法。

事业单位在上级主管部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按照规范的分配程序和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和办法,自主决定本单位绩效工资的分配。绩效工资分配应以工作人员的实绩和贡献为依据,合理拉开距离。

(四)津贴补贴的实施。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实施范围和类别的评估指标体系,建立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水平正常增长机制和实施范围、类别动态调整机制。我省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的实施意见另行制定。

规范特殊岗位津贴补贴管理。对在事业单位苦、脏、累、险及其他特殊岗位的人员,实行特殊岗位津贴补贴。国家统一制定特殊岗位津贴补贴政策和规范管理办法,规定特殊岗位津贴补贴的项目、标准和实施范围,明确调整和新建特殊岗位津贴补贴的条件,建立动态管理机制。除国务院和国务院授权的人事部、财政部外,任何地区、部门和单位不得自行建立特殊岗位津贴补贴项目、扩大实施范围和提高标准。

三、工资分类管理的实施 对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按照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所确定的不同类型,实行不同的绩效工资管理办法。具体办法人事部、财政部另行制定。在国家事业单位新的分类办法和地区附加津贴制度出台前,经费来源主要由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暂按工作人员上年度十二月份基本工资额度和规范后的津贴补贴核定;经费来源部分由财政支持和经费自理的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可分别高出一定幅度。

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应结合单位公益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和绩效考核结合核定。对公益目标任务完成好、考核优秀的事业单位,适当增加绩效工资总量;对公益目标任务完成不好、考核较差的事业单位,相应核减绩效工资总量。对知识技术密集、高层次人才集中的事业单位,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可给于适当倾斜。

四、加强收入分配宏观管理

(一)建立工资分级管理体制。

国家主要负责制定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政策和工资标准,对各类事业单位的收入分配进行政策指导和宏观管理,合理调控地区间、部门间事业单位的收入水平;各地区、各部门主要负责贯彻落实事业单位收入分配政策并组织实施,调控本地区、本部门事业单位收入水平,加强对事业单位收入分配的监督管理。

(二)完善收入分配调控政策。

国家制定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分配的指导意见和工作人员兼职兼新管理办法,完善事业单位收入中可用于工作人员收入分配的资金管理政策,将工作人员的工资收入纳入国家调控范围,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三)加强工资收入支付管理。

事业单位应当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工资和津贴补贴有关会计核算办法》规定,设立专门账簿进行核算管理。事业单位发放给工作人员的收入一律纳入专门账簿核算,不得帐外列支。事业单位要建立工作人员个人工资银行帐户,工资支付应以银行卡的形式发放,原则上不得发放现金。

(四)严肃收入分配纪律。新的收入分配制度入轨后,各地区、各部门和各事业单位要严格执行国家的政策规定,一律不得在国家收入分配政策以及工资列支渠道之外,直接或变相发放津贴、补贴和奖金。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各自的管理权限和职能,加强对事业单位收入分配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等手段,加大对违反政策行为的查处力度,坚决杜绝政出多门、资金渠道混乱的现象,维护收入分配政策的严肃性。

五、正常调整工资

(一)正常增加薪级工资。

从2006年7月1日起,年度考核结果为合格及以上等次的工作人员,每年增加一级薪级工资,并从第二年的1月起执行。

(二)岗位变动人员工资调整办法。工作人员岗位变动后,从变动的下月起执行新聘岗位的工资标准。岗位工资按新聘岗位确定,薪级工资按以下办法确定: 由较低等级的岗位聘用到较高等级的岗位,原薪级工资低于新聘岗位起点薪级工资的,执行新聘岗位起点薪级工资,第二年不再正常增加薪级工资;原薪级工资达到新聘岗位起点薪级工资的,薪级工资不变。

由较高等级的岗位调整到较低等级的岗位,薪级工资不变。

在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之间变动的,薪级工资按新聘岗位比照同等条件人员重新确定。

(三)调整基本工资标准。

国家根据经济发展、财政状况、企业相当人员工资水平和物价变动等因素,适时调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基本工资标准。基本工资标准的调整由国家统一部署,具体方案由人事部、财政部拟定,报国务院批准后实施。

(四)调整津贴补贴标准。

国家根据经济发展和财力增长及调控地区工资收入差距的需要,适时调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根据财政状况和对特殊岗位的倾斜政策,适时调整特殊岗位津贴补贴标准。

六、高层次人才和单位主要领导分配激励约束机制

(一)高层次人才分配激励措施。

1、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及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的一流人才,经批准,执行专业技术一级岗位工资标准。

2、对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继续实行政府特殊津贴。

3、对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和工程建设项目等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优秀人才,给予不同程度的一次性奖励。具体办法国家另行制定。

4、对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研究和重要公益领域的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逐步建立特殊津贴制度。对重要人才建立国家投保制度。具体办法国家另行制定。

5、对部分紧缺或者急需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经批准可实行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灵活多样的分配办法。具体办法国家另行制定。

(二)事业单位主要领导收入分配激励约束机制。国家对事业单位主要领导收入分配制定指导意见,选择有条件的事业单位进行试点,探索建立单位主要领导收入分配激励约束机制。政府人事、财政等部门制定事业单位主要领导的收入分配办法,结合考核合理确定其收入水平,使事业单位主要领导的收入与单位的社会经济效益及长远发展相联系,规范事业单位主要领导的收入分配,并加强监督管理。在试点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事业单位主要领导收入分配激励约束机制。

七、新聘用人员工资待遇

(一)新参加工作的各类学校毕业生见习期工资标准分别为:初中毕业生570元,高中、中专毕业生590元,大学专科毕业生655元,大学本科毕业生685元,获得双学士学位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含学制为六年以上的大学本科毕业生)、研究生班毕业和未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710元。见习期工资执行期满后,上述人员按所聘专业技术岗位或管理岗位执行相应的岗位工资标准,薪级工资按以下办法确定:初中毕业生执行1级薪级工资标准,高中、中专毕业生执行2级薪级工资标准,大学专科毕业生执行5级薪级工资标准,大学本科毕业生执行7级薪级工资标准,获得双学士学位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含学制为六年以上的大学本科毕业生)、研究生班毕业和未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执行9级薪级工资标准。

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初期工资标准为770元,获得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初期工资标准为845元。明确岗位后,按所聘专业技术岗位或管理岗位执行相应的岗位工资标准,薪级工资分别执行11级和14级薪级工资标准。到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的县(市、区)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工作的大中专及以上毕业生,可提前转正定级;转正定级时,薪级工资高定一至两级。

(二)新参加工作工人,实行学徒期、熟练期制度,学徒期为两年,熟练期为半年。

技术工人学徒期工资:初中及以下毕业生第一年每月570元,第二年每月590元;中专、高中毕业生第一年每月590元,第二年每月610元;大专及以上毕业生,第一年每月610元,第二年每月640元。学徒期工资执行期满,按照所聘岗位执行相应的岗位工资,薪级工资按以下办法确定:初中及以下毕业生执行2级薪级工资标准,高中、中专毕业生执行3级薪级工资标准,大专及以上毕业生执行6级薪级工资标准。

普通工人熟练期工资待遇,初中及以下毕业生每月570元,中专、高中毕业生每月590元,大专及以上毕业生每月610元。熟练期工资执行期满,执行普工岗位的岗位工资,薪级工资按以下办法确定:初中及以下毕业生执行1级薪级工资标准,高中、中专毕业生执行3级薪级工资标准,大专及以上毕业生执行5级薪级工资标准。

(三)其他新聘用人员,已明确岗位的,岗位工资按所聘岗位确定,薪级工资比照同等条件人员确定;未明确岗位的,由所在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其工资待遇。

八、相关政策

(一)中小学教师、护士的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标准提高10%。

(二)军队专业干部按本人现聘岗位(职务)套改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如现聘岗位低于转业时军队原职务的,根据其现执行工资待遇对应的岗位套改工资。

(三)套改增资计算。

这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后,不同类型事业单位执行统一的基本工资政策和标准。工资套改时,对原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其原工资构成中津贴所占比例统一按30%计算;原津贴比例按国家规定高出30%的部分,套改后按绝对额纳入单位绩效工资总量,并暂按原来的分配办法继续发放,今后按单位绩效工资的分配办法执行。这些单位的增资水平按下列公式计算:(岗位工资+薪级工资)-(改革前职务工资+工资构成中占30%的津贴);这些单位工作人员的基本工资增资额按下列公式计算:(岗位工资+薪级工资)-(改革前职务工资+按实际工资构成比例计算的津贴),工资收入需加上改革后纳入绩效工资中继续发放的部分。

对部分特殊岗位工作人员,其改革前工资构成比例提高部分,套改后暂按绝对额予以保留,今后逐步纳入特殊岗位津贴补贴。这些单位和工作人员的增资水平按下列公式计算:(岗位工资+薪级工资)-(改革前职务工资+工资构成中占30%的津贴)。

(四)经批准提前离岗人员、缓签聘用合同人员及其他未聘人员,参加这次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按提前离岗或未聘前所在岗位(职务)套改工资,并由单位予以记载,其待遇仍按现行有关规定执行。

(五)有关聘用岗位(职务)确定。

试行人员聘用制后岗位变动人员,按新聘岗位套改工资。其中,根据人事部国人部发[2004]63号文有关规定执行原聘职务(岗位)工资待遇的人员,可按原工资待遇对应的岗位套改工资。聘用在专业技术岗位或管理岗位的工人,按所聘岗位套改工资。工作人员原则上不得同时在两类岗位上任职,因行业特点确需兼任的,须按人事管理权限审批,由批准的部门或单位明确其主要任职岗位,并按主要任职岗位确定工资。

(六)从国家机关、企业调入事业单位的人员,根据所聘岗位,结合本人实际情况,比照同等条件人员确定薪级工资。

(七)这次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后,国家规定的浮动及固定工资政策继续执行。在工资套改时,已经按国发[1983]68号、国发[1983]74号、国办发[1983]40号、国发[1984]77号、劳人薪[1985]41号、劳人薪[1986]100号、劳人薪[1986]105号、人薪函[1992]7号等文件规定高定工资档次的人员可高套薪级工资,但最多不超过两个薪级。

(八)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和省部级劳动模范、省部级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且1993年工资制度改革以来按国家规定高定了工资档次的人员,仍保持荣誉的,薪级工资可分别高套两级和一级。因同一事迹获得多个荣誉称号的,按最高的荣誉称号高套工资。

(九)由人事部和省政府选拔的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这次工资套改时,原高定一个职务工资档次的,薪级工资高套一级;原高定两个职务工资档次的,薪级工资高套两级。

(十)退役运动员套改工资。(略)

(十一)博士后研究人员工资待遇。(略)

(十二)受行政处分、行政刑事处罚人员套改工资。

1993年工资制度改革以来,受过行政处分、行政、刑事处罚人员,按现聘岗位(职务)套改岗位工资,薪级工资适当低定:受过降职、撤职处分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低定一至两级;受过开除留用察看处分的人员,低定三级;被劳动教养、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人员,处罚期满被事业单位聘用后,岗位工资按现聘岗位确定,被劳动教养过的人员薪级工资低定两级;其他人员低定四级。上述人员如套改的薪级工资低于所聘岗位起点薪级工资的,执行起点薪级工资。正在接受立案、停职审查或正在被羁押、被拘役的人员,暂缓套改工资,待审查结束后作出结论或处罚期满后,再按有关规定办理。

九、具体问题处理意见

(一)套改年限的计算。

1、套改年限,是指工作年限与不计算工龄的在校学习时间合并计算的年限,其中须扣除1993年以来除见习(学徒、熟练)期外年度考核不计考核等次或不合格的年限。不计算工龄的在校学习时间,是指在国家承认学历的全日制大专以上院校未计算为工龄的学习时间(只适用于这次分配制度改革,不涉及工龄计算问题)。在校学习的时间以国家规定的学制为依据,如短于国家规定学制,按实际学习年限计算;如长于国家规定学制,按国家规定学制计算。

2、计算套改年限时的工作年限,是指从本人工作当年起根据实际工作时间按年度累加计算至2006年的年限(只适用这次工资制度改革)。例如:1996年参加工作的人员,如实际工作时间没有间断,截至2006年的工作年限为11年。

3、折算的工龄不计算为套改年限。

4、出国(境)留学并在国(境)外取得国家教育(略)。

5、从国有企业调入的人员,在原企业工作时间一般可计算为套改年限。但受到过行政记过或党内严重警告及以上处分的人员,应按处分期扣减套改年限,其中处分期不足一年的按一年计算。

6、受过行政或刑事处罚的人员,其行政或刑事处罚期间已明确为不计算工龄的,亦不计算套改年限。

(二)任职年限的计算。

1、工作人员工资套改时的任职年限,是指从正式聘用到现岗位当年起根据实际聘任时间按年度累加计算至2006年的年限(只适用这次工资制度改革)。例如,1996年聘用的人员,如实际聘任时间没有间断,截至2006年的任职年限为11年。

2、工作人员受聘到十级职员岗位的任职年限,从执行办事员工资待遇的当年起计算;受聘到九级职员岗位的任职年限,从执行科员工资待遇的当年起计算;受聘到十三级专业技术岗位的任职年限,从执行员级工资待遇的当年起计算;受聘到技术工五级岗位的任职年限,从执行初级工工资待遇的当年起计算。

3、工作人员在相同等级岗位的聘任年限可合并计算。例如,高校讲师到研究所机构被聘为助理研究员,其讲师与助理研究员的聘任年限可合并计算。

(三)工资关系未转入现所在工作单位的人员,须将工资关系转入后,再套改工资。

十、组织实施

(一)组织领导。这次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进行。省直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工作由省人事厅、财政厅组织实施;市(州)县属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工作,在各地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由人事、财政部门组织实施。

(二)工资套改方案审批。省直部门所属各事业单位及中央在鄂事业单位的工资套改方案,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省人事厅、财政厅审批。地方事业单位工资套改方案的审批,由各市州决定。

上一篇:山东省村级文化大院建设与服务标准下一篇:建设寺庙的申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