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作教学的论文

2024-07-13

关于写作教学的论文(通用10篇)

关于写作教学的论文 篇1

关于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思考

摘 要: 面对新课程改革,面对当前作文教学的盲目、低效,语文教师必须重新审视现有的作文教学模式,反思作文教学行为。

关键词: 初中作文 教学思考 教学方法

长期的应试教育催生了“应试作文”这一畸形产物,打击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学生普遍存在怕写作文的畏惧心理和厌烦情绪,为写作而写作,当写作成为升学工具,自然扭曲了作文的本质属性。那么,广大语文教师是否有必要对作文教学进行深入反思呢?如何使作文教学更有魅力呢?下面我谈谈关于写作教学的思考。

一、重视朗读研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言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提高阅读素养,“读”是根本,要靠学生大量地读作品,靠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的主动性和实践性。语文阅读教学中如果只是片面注重讲练,那么就会使学生没时间充分地读,没机会积累、感悟,受到熏陶,语言感受力就难以提高。所以,应指导学生多读书、多好书,品味文章的意味,增强语言感受力。

朗读可以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体会文章的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并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提高语言口头表达能力。教师可以采取示范朗读、学生示范朗读、学生齐读、分角色朗读等方式,指导学生的朗读活动,从而为学生阅读文章后进一步答题打下基础。

文章阅读后,教师组织学生对一些问题进行研讨。可以是文中的人物,文章的情节,文章的主题,文章写作手法,文章的艺术特色,学生感兴趣的细节,文章的评价,等等。研讨方式不拘一格,可以同桌讨论,小组讨论,自由结合讨论,学生与老师共同讨论,等等。这种阅读的研讨,有利于师生交流信息,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发挥集思广益、加深学生对课文理解的作用。

二、重视仿写作文

仿写是在原有思想、生活和语言积累的基础上,着重模仿借鉴典范文章的某些特点或某部分来写。作文教学不一定让所有学生将来都能成为作家,但学生要“能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和一般应用文”,必须打好语文基础,垫好作文的底子,练好写作的基本功,培养创新精神。万丈高楼平地起,一口吃不成胖子。作文水平的提高要从基础抓起,好高骛远,无异于拔苗助长,学生写作的过程是一个从模仿到创新的渐进的过程,教师指导仿写时要精心选择文质兼美的范例供学习和借鉴。

三、重视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语文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要让学生掌握好工具,只靠口耳是不行的,需要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中自悟、自得,自己强化语言能力,自己锻炼用语言吸收、交流、储存的本领,对此别人无法代替,别无捷径可走,只有自身积极参与、积极体验。为了让学生做到积极参与、积极体验,语文教学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参与度,教学过程的优化和学习情境的创设,优化课堂结构,使课堂结构更符合课堂教学的自然规律,更符合教学目标达成的需要。这就决定了学生在语言教学中的语言实践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借助教材,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把学生学习语言的活动,组织在特定的教学过程之中。教师起着组织引导的作用,学生则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是个性化的活动。语文教学归根结底是要让学生自己掌握理解和运用语言的本领,由于学生学习语言不是从零开始,之前已掌握了大量语言,这就需要教师善于引导,因材施教,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3.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是一种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反映在注重字词句篇基本知识的学习和听说读写基本技能的结合,是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结合,语文和学生生活的结合,促进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口、耳、手、脑并用,知行统一。

四、改进作文教学的基本策略与思路

写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仅靠作文评讲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这就要求作文讲评课做到“四个结合”。

1.阅读教学与写作讲评相结合。语文教材的课文多是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入选新教材的课文更具“人文气息”和“时代精神”,更贴近学生的思想认识实际。阅读这些作品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这些佳作是学生写作时可供借鉴、模仿的优秀范例。

2.写作理论与评讲实践相结合。语文教材的“表达”部分,有丰富的写作理论知识的阐述,一方面,作文评讲要理论联系学生实际,将学生习作与作文理论知识有机结合――语言的运用、条理的安排,内容的选择与处理、中心的表达等。另一方面,写作与汉语知识中词性、单句、复句、修辞等紧密相连。作文评讲应注意教材中写作理论、语法知识等的灵活运用,做到学以致用,“温故而知新”。

3.批改、讲评与修改相结合。批改是评讲的前提,修改是评讲的目的。作文评讲可使学生少走弯路,避免再现别人写作时所犯错误;也可使其借鉴同龄人习作的立意构思、方法技巧等。作文的修改也是写作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应与评讲目标、内容统一,可在作文评讲基础上,尝试自改、互改,改写、仿写等评讲与修改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创作”热情,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样的作文评讲才更有效。

五、走进生活,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人是社会的人,任何知识经验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学生生活在这个社会中,无时不在接触社会。让学生的笔回到生活,写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情感体验,学生就不会无话可写,他们纯真的眼睛必定会发现多彩感人的世界。

现实情况并非如此,在良好的母语环境中,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很多学生习作时无话可说。其主要原因是他们缺乏真切的生活体验,不仅知识不足,更多的是学生生活经验的贫乏和对生活的漠然。这就要求我们把生活引进课堂,或引领学生走进生活,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和活动空间,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发现,学会反思生活,从纷繁的生活中发现、捕捉写作题材,这样学生表现的是自己的独特个性和对生活的真实体验,就有内容可写,不再“难为无米之炊”。

总之,只有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尊重科学规律,引导学生从课内向课外辐射,课外向课内集中,互相作用,相得益彰,才能改变作文教学是“老大难”的问题,学生的写作水平才会有所提高。

关于写作教学的论文 篇2

那天早上, 我从家里沿溪岸散步出发, 顺便观察周围的物象:混浊的溪流边, 漂着许多垃圾;对岸的几丛芒草荆棘边, 栖息着几只白鹭, 还有几只在溪面上低低地、慢慢地飞着。听说白鹭对生活环境非常挑剔, 而眼前这洁白与混浊两相映衬, 竟是如此和谐!再往前走一段, 水被橡胶坝拦着, 下游裸露出了深深的河床, 厂区排污出来的浓浓腐臭飘散回旋在鼻子里。这里曾经是自己小时候的乐园啊, 那滔天欢歌的白浪, 那偶尔出现几个旋涡的静静绿潭!只是, 这一切, 已经不再。

进入课堂, 为缩短彼此距离, 我谈了自己与学生的缘分, 又谈了自己路上的所见所感。因为对白鹭与溪水“两情相悦”情景太熟悉了, 所以许多同学有了表达的冲动。而这正是有效教学的交流基础。

恰巧这一天是“霜降”,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之后就是“冬雪雪冬小大寒”的漫长冬季了, 而且这时恰是学生刚学过的《滕王阁序》中的“时维九月, 序属三秋”。于是, 我借题发挥, 逗趣道:“我们该扯住这深秋的最后尾巴赶紧入题来回‘随笔’, 请随我来吧。”借题发挥虽有巧合, 却也能体现教学机智, 用得好, 教师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更大。我先给出了一个问题:“秋, 你看到或联想到什么物象、人物或情感?”我想借此涤荡彼此间的陌生, 激发他们的思维与热情。学生的答案很多:有落叶枯藤、凉风寒水、流云飞霜;有黄橙橙的橘子、四处飘香的丹桂、织满石壁的爬山虎;有丰收喜悦、成熟思想、沉重生命、沧桑岁月、离苦愁绪、思亲怀乡;还有求学者、开拓者、漂泊者、打工仔、城市房奴的命运;等等。一位学生说他联想到了“一年一年地过去, 岁月不断消失”。这正是我想说的。我戏谑道:“你的思想和我共鸣, 我担心你也会和我一样头发早早掉光了, 也可以说是提前‘进化’了。”学生大笑。我又继续说:“上周五早读时, 听到一中有个班主任说, 他班级的一学生在树底下发现了一只死去的松鼠并掩埋了。”学生一下子沉静了, 是的, 生命是珍贵的。生命的教育比写作的教育凝重得多。在生活中, 如花的生命不幸凋落的情况还少吗?这堂随笔课倘若能让学生进一步去思考活着和死去的话题, 会更有“诗外”价值的。而后, 我们又从生命谈到了孝道, 谈到北大实名制招生“被限制推荐”的第一条就是:不孝敬父母。在这里, 我们至少可以看到民族传统中某些渐渐涌起的浓烈情绪已经击中了很多人脆弱的心弦并引起共鸣。然后, 又联想到刚学习过的《陈情表》以及《礼记》中的“五备”———居则致其敬, 养则致其乐, 病则致其忧, 丧则致其哀, 祭则致其严;联想到自己高龄的父母, 联想到“父母之年, 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 一则以惧忧”的古训。在此基础上, 我又引导学生思考必修五《古代文化常识》后的一道课外题目:你认为直呼父母的名字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还是文明堕落的反映?

教学生写随笔, 要教学生合理的联想并讲究联想的深度。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 创造一种师生亲密和谐的气氛太重要了。

之后, 我们一起探讨随笔的特点:随时、随地、随意和随体。随笔写法似乎没什么限制, 却往往因此让学生手足无措, 不知道这没有限制的“大葫芦”该如何使用。我告诉他们, 我们许多情感可以像王国维先生的“以我观物, 故物皆着我之色彩”一样, 借恰当的事物去“附着”, 力求做到用心感悟 (调动各种感觉器官, 力求写得色彩斑斓、丰富多彩) 、真实表达、个性彰显 (如视角独特、联想与想象) 和审美评判 (立意高远、追求情趣、鲜活精美, 这方面难度较大, 可以先不考虑) ;我还告诉他们, 他们曾经读过的蒙田的《热爱生命》、帕斯卡尔的《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巴金的《小狗包弟》以及即将学到的第三单元的课文都是很好的随笔范本。为让学生砌好第一个台阶, 我强调随笔应该从“有意思”写起, 再慢慢过渡到“有意义”, “玩”出语文的精彩。是啊, 随笔材料实在太多了:上至天文下至地理, 名山大川清风明月, 悠悠浮云款款流水, 古今中外名著逸事, 人生世相人情冷暖, 时事纵横邻里琐事……我还把学生的视野引向新近的事物:“翼装飞行穿越天门洞的杰布·克里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马斯·特兰斯特勒默、被作为战俘交换的以色列大兵沙利特、充满传奇而又个性毕露的苹果公司CEO乔布斯、中央关于文化发展繁荣的大讨论、获茅盾文学奖的作品, 甚至我们县新立起来的招牌‘养生圣地’究竟应该用‘圣地’还是‘胜地’, 等等。这些, 都可以写入你的随笔。”

接着, 我卖了个关子问他们说:“吃过瓜子吗?”这个问题太出乎意料, 大家都笑了。学生开始分享自己吃瓜子的经历, 有的学生为了展现个性, 谈论的话题逐渐有了深度, 比如有学生谈到母亲为自己剥小瓜子时自己体会到的一种浓浓之爱。我故意急急地说:“你就说剥瓜子的细节, 说母亲的眼神、动作、言语。”这些, 对于写人物的随笔来说太重要了。我又告诉学生:“爱并不是轰轰烈烈的, 平常与非常都在你那冷静而真实的叙述中。如果能把几个镜头连在一起, 再加入适当的景物和个性感觉, 就是一篇很不错的随笔了。”我努力让学生知道写随笔真的不难, 当然随笔的成功不是朝夕可得的, 需要不断的揣摩与提炼。为能从感性去“消化”这吃瓜子中的“意思”, 我让学生当场读丰子恺的《吃瓜子》片断, 看作者如何写细、如何联想、如何做到生动形象。

关于“随笔写作”, 学生在课堂那特定的时间会学到一些基本的方法, 但只有让他们在课后细细体味才能“得乎其中”走出一片天地, 语文的“玩”就是这样一个积累、尝试和超越的过程。鉴于此, 我推荐学生再阅读梁实秋的《下棋》。

“文章切忌随人后, 自成一家始逼真”。这堂随笔教学, 我希望让他们学会只眼独具, 再细心“编织”而能独出机杼, 进而收获独到之见。学生很聪明, 但是我担心他们的惰性和躁性。教学除了鼓励, 也要鞭策, 他们如果能有所感悟并愿意尝试, 那就如播撒的种子开始萌芽了, 而这之后的成长得注重“肥、水、保、管、工”了。最后, 我把自己写的一篇小随笔《写在长寿边上》发给他们, 试图告诉他们如何在众人的共同认知中显示出自己的个性化思考。班级的任课教师谢老师说我很勇敢。其实, 不是我勇敢, 而是学生喜欢看自己身边尤其是自己老师的文章, 而且因其亲切更愿意借鉴和尝试。我想, 只要有助于教学相长, 这样的“勇敢”是值得的。

关于写作教学的论文 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 写作要素 教学方法

前言

作文寫作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是对学生词汇语句基本知识、思维能力及思想水平高度的一个考验。虽然,作文教学在小学阶段就已开始,但是许多初中生怕写作文、烦写作文、作文写不好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因此,在初中语文作文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从作文写作要素人手,引导学生进行作文素材、词汇语句等的积累,不断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

一、初中学生在作文写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受生活经验及认知能力发展水平的限制,初中生在作文写作方面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从整体来看,初中阶段学生整体写作水平不是很高。主要体现有:一是大多学生存在着害怕写作文的心理,具有畏难情绪;二是作文内容空泛,选材不感人、缺乏新鲜感;三是文字表达能力不强,缺乏文采;四是立意不深刻,缺乏真情实感。许多学生由于平时缺少体验、不善于积累,在作文写作时就总觉得没东西可写,或是有想写的东西,但不知道怎样更好的表达出来,不懂得如何去构思写作,导致写出来的文章大多存在着主题混乱、中心不突出、表达不流畅等问题。

二、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写作要素探究

1.走进生活,在体验中积累写作素材

生活是写作素材的重要来源,学生只有走进生活,真实去体验,才能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而素材丰富了,学生在写作的时候才能做到情到文至,思到章出。因此,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在观察和体验中寻找和积累写作素材。一方面,教师可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结合授课内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去感受生活。例如,在进行《山中避雨》一文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相关的山中雨景的音频,让学生在听觉与视觉中真实的感受文中所描写的情境,理解作者当时的真实感受。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如在植树节组织植树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活动体验中积累更多的感性材料和具体事例。此外,教师引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和感受生活的习惯,使学生学会感受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不断丰富自己的写作题材。

2.积累词汇,提高写作表达能力

学生觉得作文难,写作过程中文字表达词不达意,毫无文采可言,很大的原因就是学生词汇量的缺乏,因此,积累词汇,是提高学生作文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其实,在学习过程中,积累词汇的途径是很多的。语文教学是学生掌握各种词汇的主要途径,教师在语文授课过程中,要重视课文中新词语的讲解,通过结合实际进行造词、造句,加深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阅读也是积累词汇的好方法,教师可以通过介绍学生阅读一些好的报刊杂志,比如《青年文摘》、《读者》等都是很不错的,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和摘抄好的语段,让学生在大量阅读和感悟中不断丰富自己的词汇库。

3.勤于练笔。提升学生写作愉悦感

不管是什么样的学习,多练才是硬道理,作文写作更要勤于练笔。勤于动笔,可以让人的思维保持活跃状态,通过对各种生活、现象的构思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教师应该在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思考问题、发表自己观点的同时,指导学生学会用文字记录生活、抒发感想,让学生在不断的练笔中感受写作的乐趣,提升写作过程的愉悦感。写日记是训练写作能力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方式,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重视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鼓励学生把自己的生活体验用文字记录下来,在不断地练习中形成个人的写作方式,培养写作的兴趣。尤其是当下这个网络信息时代,微博、微信等交流平台非常能激发学生交流的需要,学生练笔的方式更加多样化,进行文字表达也更加的自主、自由,文字表达在约束力上的释放有效地激起了学生进行文字表达的欲望。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上看到别人的观点与点评,在与别人不断的交流和思考中,实现写作表达思维水平的提升。

4.融情于文,提升作文感染力

关于写作教学的论文 篇4

——如何培养和提高中学生写作能力

平顺县

王福明 陈翠萍

对于大多数中学生来说,写作是一件艰难的事,一提到作文就头疼,拿着作文题或满面愁容,或搜肠刮肚,憋了半天的劲好不容易完成的文章不是泛泛平叙、内容空洞,就是陈腐不堪缺乏新意。然而,写作能力是一项很重要的语文能力,写作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叶老也说过,“练习写作是一辈子学习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不写不行;写,又怎样指导学生写好作文呢?下面说说我的一些方法心得。

一、抒写自我,激发写作兴趣

新课改就是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做课堂的主导,因此老师需要起好引导作用。

中学生对于作文的畏难情绪,究其原因,是缺乏写作的兴趣。心理学家认为,没有动机任何学习都不会发生,动机是学习的先决条件。因此对于作文教学,教师一定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初中生对生活已经有了较强的感知能力,对于他们的经历有强烈的表达欲望,教师要紧紧抓住这种欲望,倡导“自我文学”,“身边文学”,引导他们抒发自我,把自己的真实情感通过文章表达出来。

叶老在《论写作教学》中指出:“教师命题的时候,必须排除自己的成见和偏好,依据平时对学生的观察,测知他们胸中应当积蓄些什么,而就在这个范围内拟订题目。学生遇到这样的题目,正好触碰到了心中所积蓄的东西,表达的欲望得到牵引,因而可以写出真实且不乏文采的文章,这样学生的写作水平会得到提升,写作的信心倍增。

二、培养观察能力,敏锐体察生活

有了写作的兴趣,还要让学生明白写作不仅是写自己的生活,更要反映社会生活,特别是一些有价值的社会生活——真的、善的、美 的,能激起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和追求的东西。这就要求学生深入生活,敏锐体察,加强写作前客观因素的积累。因此,要培养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怎样深入生活,提高观察能力呢?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要事事留心,时时留意,并养成一种习惯:还要开拓视野,见多识广,更要化生为熟,取精发微。我的做法是:

首先,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这一点尤为重要,要让学生乐于观察,善于观察。我的观察要求是:一是抓住事物的本质和特点;二是要有序进行;三是要倾注感情。为此,我采取了相关的训练方法,如将观察对象分为人物、事物,动的、静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等,要求学生将每天观察所得和所想以随笔的形式写入日记,每周安排一节课让学生选择印象最深、感触最深的说给大家听,然后集体讨论评析。即引进“写作档案袋”的评价模式

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写作水平,很好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就要求教师在工作中改变原有的教育理念,紧跟新课改步伐,有耐心、恒心,贵在坚持教学档案袋的运用,使咱的学生在成功的体验中树立信心,在不断的回顾和反思中求得发展。

其次,让学生学习和模仿优秀范文,特别是选入教材的课文几乎每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去学习其写法及其观察、体验生活的方法。如我在讲授鲁迅先生的《祝福》时,着重分析了鲁迅先生通过三次对祥林嫂眼睛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反映人物悲惨遭遇及内心世界变化的写法。同样是鲁迅先生的《一件小事》,把人力车夫主动搀扶跌倒的老妇人这一小事放大,写成寓意深刻的文章,歌颂了劳动人民无私无畏的可贵品质。我们正是要引导学生学习和借鉴先贤们目光的敏锐和情致的深婉。

最后,就是要及时适当地要求学生将实际观察、学习借鉴与写作练习相结合,进行针对性的写作训练。

三、发挥创新精神,拓展学生的写作新思维 发挥创新精神,拓展写作新思维是写好作文的重点。怕写作文主要是因为思路打不开。关于这个问题,教师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改革一件事只有一个中心的模式,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创造性地进行写作。在布置写作任务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敢于从自己感兴趣的角度着手,且对于不合教师口味的写作角度不能批评,而应该是从文

章本身去评价文章的好坏,给学生中肯的建议,这样学生才敢于发散的思考,写出让人耳目一新的文章。

关于写作教学的论文 篇5

淮安市车桥中学 唐丹

淮安市车桥中学教科室推荐

【摘要】 议论文教学有利于学生接受积极的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重视议论文写作是教学大纲的要求,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然而,高中议论文写作现状是 教师怕教学生怕写。本文就学生写作和教师教学两方面分析学生写作水平低下的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四种途径。

【关键词】 学生写作 教师教学 原因 解决途径

议论文写作是高中阶段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对高中生进行思辨能力训练的极好途径。议论文写作的好坏不仅仅关系到学生在高考中得分的高低,还关系着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写作能力的培养。但是,目前的现状是高中生不会写议论文,甚至是不知什么是议论文。一提到写议论文,学生就手足无措、抓耳挠腮、无从下笔。即便“逼”他们动笔,写出来的文章也是千篇一律,十分乏味。个别学生甚至连议论文的“格式”都不懂,或论点不明,或论据不足,或论证不力,或结构混乱。写不好加上不想写,使得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步履维艰。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主要从学生写作和教师教学两方面总结如下:

一、学生议论文写作水平偏低的原因:

1、不知如何论述。好多学生碰到一个论题后,往往不知如何下手,如何展开。用俗话说,这是没有找到论述的窍门。实际上,对某一问题进行论述,可以从不同角度展开。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分别解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和如何的问题。如写《诚信》,就可以写什么是诚信,如今社会为什么需要诚信,如何做到诚信。

2、不会论证分析。论证就是要摆事实,讲道理,但具体到如何摆和怎样讲时,却不甚得法。简单点说就是不知道如何把论点和论据连接起来。往往是论点一摆,再紧接着就是“例如”,或者写上几段名人名言,文章就结束了。中间没有阐释句,对论据也缺乏概括性的分析。总之一句话,有论点,也有论据,但水油分离,毫无论味。无非就是观点加材料的叠加。这包括:a.不善于从现实生活中,特别是从亲身经历中提炼论据;b.有了充分的论据,但在论证过程中,不能做到正反对举,点面结合,详细映衬,古今中外并存,事实事理俱在。于是,形成材料堆砌,使人莫衷一是.不会揭示材料的内涵。

3、材料积累不够。举例不过那么几个:中国的屈原、项羽、司马迁、张海迪,外国的爱迪生、牛顿、居里夫人。即便列举出来也不会多角度寻找与论点的关系,只是老一套。以致材料不能为观点服务,说不出道理,为了凑足篇幅,只好写些不着边际的话。

知识面狭窄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学生不关心时事、不关注社会。许多学生仍然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因此他们写议论文仅仅是说说大话空话,引几句名人名言,或用几个陈旧得发“馊”的前人的故事。二是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尽管素质教育的呼声很高,但应试教育仍暗潮涌动,学生忙于应付堆积如山的数理化作业,很少有时间看课外书,更不用说去读读政论文了。

二、教师的议论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作文教学存在重记叙文轻议论文的舆论导向。一些专家认为高考作文应写富于生活气息的活生生的记叙文,大力提倡写记叙文。它可以让学生关注自身生活,有话可说。而认为议论文需要一定的生活经验的积累,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过高,学生不会写就不要写。因此,这导致一线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忽视议论文。久而久之,学生也认为议论文不会写无关紧要。

2、急功近利的教学方式导致教师不重视议论文教学。许多教师迫于应付种种考试而疲于奔命,却忽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培养,如速读习惯、作读书札记习惯、使用工具书解疑的习惯等等。有时为了赶进度,随意压缩课时,把教材内容挤成“压缩饼干”硬喂给学生,结果食而不化,严重影响了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3、议论文教学只把传授议论文的基础布局和写法方法当作提高学生议论文写作能力的法宝,只讲解与论点、论据、论证有关的写作知识,或单一的指导学生议论文的结构,却没有或很少针对论证分析进行教学,以致于学生似乎听懂了该怎么写的道理,掌握了议论文写作的基本思路,但仍然不会论证分析,学生议论文写作存在的问题丝毫没有解决。

针对议论文写作存在的双方面的问题,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怎么

办?我想只有遵循八字原则:对症下药、事半功倍。才是改变现状的解决之道。

一、教师必须转变观念,重视议论文教学。

不论是议论文还是记叙文都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写作文体,而且从某一程度上看,议论文比记叙文更加重要。议论文是用逻辑、推理和证明,阐述作者的立场和观点的一种文体。

因此,在写作过程中,论点、论据、论证过程缺一不可。议论文的这一特征要求学生具有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好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良好的材料驾驭能力。可以说议论文写作对学生的要求更高,学生学习议论文的写作,可以锻炼他们的思维,使他们的心智快速成长起来。同时议论文写作的高要求对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阅读面和视野的扩大都有重要意义。

分析江苏省2006年至2011年的高考题目,有一大半题目也比较适合写议论文。如06年的《人与路》,09年的《绿色生活》,10年的《品味时尚》,11年的《拒绝平庸》,12年的《忧与爱》。这些题目相对而言,记叙文写作难度要大。而写议论文思想更深刻,立意更高远,更具备现实意义,文章更容易出彩。

所以,教师应该把议论文教学提升到与记叙文教学相同的地位,重视议论文教学,同时也要对学生强调议论文写作的重要性,从思想上改变观念。

二、教师要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并学会挖掘、运用素材。用事实证明道理,这是议论文最常见的说理技法,也是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广泛运用的手法之一,其关键在于事例的选择。优秀的学生往往能够从熟知的事例中出新、出巧,转换思维,给读者以多方面的思想震撼,从而更好地论证话题。一篇好的议论文,必然有好的素材对其进行支撑。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对素材进行积累、挖掘和运用。

首先,指导学生建立“论据收集本”,丰富自己的素材储备库。同时,教师在每天的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可以要求学生将自己平时积累的素材在课堂上分享。也可以让同学们把素材本互相传阅、交流,这样一个同学所积累的素材变为全班同学的素材。例如:著名主持人杨澜当年放弃央视主持工作,毅然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进修新闻传播学,而今成为我国最著名的女主持人之一。这一素材通过大家讨论,发现这个素材可以用于:学会放弃、坚持等话题之中。学生通过这样的机会,素材积累增加了,素材运用方向也增多了。

其次,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思考、挖掘素材运用的主题,选取不同的立意角度,针对具体文题提出符合题意并具有文化价值的论点,就能够达到旧瓶装新酒-创新的目标。例如:学生平时非常熟悉的司马迁发奋著书的素材,很多学生会从司马迁在逆境中奋进,还会从司马迁不畏艰难著书等方面来利用这些素材。但是如果学生从更深的角度如学会放弃,舍小我全大我,以及从相反的角度如时势造英雄,如果没有当时的社会制度又怎么会有司马迁的发奋,又怎么会有《史记》的流传等,这些相反或者是更深层次的角度进行立论,这对于学生的素材出新也是一条便捷的途径。1

长期坚持,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就可以积累一定量的具有文化内涵的论据素材以及形成对于文化现象的思维习惯。所以,素材积累不仅要多而精,更要会思考和运用。

三、教师要经常推荐优秀议论文,扩大学生阅读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语文学习的特点是举一反三,厚积薄发。没有金字塔形的坚实的基础,学生是很难登上议论的高峰的。教师应积极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议论文,扩大学生议论文的阅读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教师可以推荐《杂文报》、《杂文选刊》、《南方周末》、《中国青年报》等报刊上的优秀议论文,与学生一起品读。由于这些文章贴近现实,所以学生感觉容易亲近,也容易从中学到议论的真本领。2

同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习惯对一个人很重要,良好的习惯可以使人受益一生。叶圣陶先生十分注重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一些著名的语文教育家也同样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魏书生、钱梦龙、于漪等。我们要提高学生议论文阅读能力,须让学生养成以下几种习惯:经常听广播看报纸的习惯,了解国内外大事,关心社会发展;快速阅读的习惯,不求一目十行,但须通过迅速浏览,迅捷把握文章观点;勤记读书笔记的习惯,不断积累知识,丰富自己的头脑,充实自己的生活;认真书写的习惯,尽量做到笔画有来历,书写整洁美观。3

四、教师更要教给学生分析说理的方法,摒弃“观点+材料”的简单模式。

高考作文评审组曾这样评价:高考通常有一类考生,他们写议论文的时候,只会提观点和摆材料,通篇作文没有一点自己个人的意见和看法,这类考生往往缺乏对事物的认知和辨析能力,这类作文只能给到中等或以下档次。

纵观近几年来的高考议论文作文,凡是得高分的文章,大多数以说理见长。对文章进行道理分析,可以增加论证的深度,更能显示出作者思维的缜密。“讲道理”是议论文写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讲道理可以使论点旗帜鲜明,提倡什么反对什么都给人以清醒的认识。而论据通过分析,可以揭示其中所蕴涵的道理,说明其与论点的联系,使论点与论据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一句话:论点是统帅,论据是士兵,论据要为论点服务。分析论述不能空谈抽象的道理,而必须摆出事实再讲道理,即用材料证明你的观点。要使材料能充分证明观点,就必须通过分析,把材料与观点之间的内在关系证明给人看。4

通俗地说,证明给人看的过程,就是分析、论证。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分析说理的基本方法,让学生学会摆事实,讲道理。论证方法常用的有以下五种:

1、因果分析法:就是抓住论据所述的事实,并据此推求形成原因的一种分析方法。这种分析法就是从因果关系上把论点与论据联系起来。具体说,就是对事例中的行为,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探求其根源,发现其本质,使内容逐步深化。

如:三国时的马谡乃蜀军一员大将。镇守街亭,他把二十万大军驻扎在高山上,久经沙场的老将王平力劝他撤离此山,理由让在场的将士信服,但唯有马谡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结果被司马氏围山断水,放火烧山,蜀军不战而乱,几乎全军覆没。马谡也依军法被处斩,身首异处。

街亭失守,是因为马谡不懂兵法吗?不,他自幼熟读兵法,曾献计于诸葛亮,使其七擒孟获,平定南方边境;又离间曹睿与司马懿,使司马懿被罢官归田。马谡的失败,是因为他狂妄自大,固执己见,不能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2、假设分析法:运用逆向思维对论据作反向假设,推测在这种虚拟的条件下可能产生的某种结果,从反面论证论点的方法。运用几个假设复句要从实际出发,当然从不同的角度来假设,分析会比较全面,说理也比较深刻,行文也会增强气势。

如:某同学在论证“信念”的重要性时,引用司马迁的例子,说他受了腐刑

之后,“但他没有去死,是完成《史记》的信念支撑着他,使他有了继续活下去的勇气和决心。这个信念支撑着他,让他最终完成了《史记》。”接着,这个同学分析道:如果司马迁没有一定要完成《史记》的信念,那么他绝没有那么顽强的意志活下去,那司马迁其人也不会为后人所知,今天还会有这么完整而珍贵的、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历史资料《史记》吗?正是信念,支撑着司马迁,使之成为了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史学家。

上面文字在举例后,接着用“如果??那么??”从反面假设分析,从而论证信念的重要性。

3、对比分析法:举出正反两个例子从而构成鲜明的对比,然后用比较对照所得出的结论来联系论点的方法。对比评析法适用于对比论证,分析文字围绕对比展开,对比后的结论要与论点相吻合。

如:普希金说:“大石拦路,勇者视为前进的阶梯,弱者视为前进的障碍。”强者有顽强的毅力,对“拦路石”毫不畏惧,把它当作锻炼自己的机会,而后一种人因为缺少一股拼搏的毅力,不懂得成功来之不易,光看到别人的成功,看不到成功所付出的艰辛的劳动,面对“拦路石”知“难”而退,或者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终还是一事无成。

4、引申类比法:这种方法,就是把列举的事例加以引申或类比,联系实际,突出其观点的现实意义。如:

英国数学家多番维尔倾注了三十多年的精力,把圆周率值推算到小数点后八百多位。可是后人发现,他在第三百多位时就出现了错误,也就是说,他后面二十来年的努力都是白费。科学是容不得半点马虎的,多番维尔如果能在推算过程中经常客观地审查自己的步骤和数据,就可能不会留下这个遗憾了。科学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常常听人后悔自己什么做得不好,什么不该做,事后再多的悔恨也于事无补,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对“出”的意义有一个更好的认识。

这段话由英国数学家多番维尔的事例,引申出“一个人做人、处事或认识社会应‘出乎其外,审察反观,这样才不会犯错”的道理。把事例引申类比,从而使读者从中得到启发和教育。

5、论据引申法:举了一个例子作为论据,论据里面存在某种苗头,就着这个苗头引申出去,设想出某种结果。

如:缪贤心胸开阔,他发现蔺相如的才德,并 不因为他出生卑贱而瞧不起他,而是不怕群臣嘲笑,把蔺相如推荐给赵王,得以出使秦国。蔺相如此去吉凶难料,虽然他有勇有才,但未必能旗开得胜,若是此去非但没有换回秦国的城池,连“天下所共传宝”的和氏璧也被秦国夺走了,辱没了赵国的威名,那么赵王一怒之下,恐怕不只是杀了蔺相如一个了事,连缪贤也将因推荐庸才之过而受到牵连。但缪贤并不惧怕这些,他识才敢用,非常信任蔺相如,置个人安危于不顾,毅然把蔺相如推荐到赵王面前。若非出于对国事的关心,是难以做到的。

材料分析的方法有许多。同一论据,可以采用多种分析法,到底用哪一种,要视具体情况而定。而且,有时常综合运用几种方法。但无论运用哪种方法,都必须记住,分析的目的是为使论据更好地证明论点,使论点更加突出,更具说明力,因此,分析必须紧紧地围绕论点。

总之,议论文写作教学是一项艰巨的工程,既需要牢牢打好基础,又需要宏观的构建能力,更需要微观的精雕细琢工夫。教师必须要循序渐进,有条不紊,既要激发学生的议论文写作兴趣,又要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议论文写作的写作技巧,最终才能打开学生思路的闸门,激活学生的写作思路的灵感,写出有思想内涵和独特个性的议论文。

【参考文献】

1、《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08年第s1期,樊红梅

2、《中学语文·教师版》,2012年第6期,朱建文

3、《江西农业大学学报》,1986年第s1期,熊蔚卿

关于写作的随笔:撩妹与写作 篇6

当然,我用的是小朋友听得懂的语言,夸她的时候,我带着微笑,认真而专注地看着她。小姑娘被我夸得有点难为情,躲到了妈妈的侧后,但看得出,她很高兴。

休养难免坐车,而且坐车时间也不短,大家有些无聊,有时打牌,更多的时候是闲聊瞎扯。我们几个中年男人都坐在车厢的尾部,聊着聊着就聊到女生的话题上去,聊天如何撩妹上去。其他几位都是理科男,就我一个文科男,我自然话多了一点。我说,我可传授几招撩妹术。

第一招,夸赞女生要具体,要有针对性,要说出她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坐我对面的阿炳哥很感兴趣,扭过头来,满脸的期待。我现场示范,拿坐我前座的女生说事。这位女生是我们的老同事,此刻正聚精会神地玩着手机,三个手指拈着手机,姿势很别致。我借此开口,和前座打了个招呼,说:“唉,女人和男人就是不一样,连拿个手机姿势都这么优雅。”前座的女同事一时没反应过来,我边上的几个男人早已捧腹泪溢。等他们笑过,我又一脸正经地举了上车前我夸赞小姑娘的例子。我强调我没有笼统地夸她可爱,而是用形象的语言很具体地说她眼睛像葡萄,皮肤像饺子皮。阿炳哥是个好学生,开始想着实践,可惜车子里一时没有合适的对象和机会。

过了两天,我们换个地方玩,又要坐一段较长时间的车,我们几个又扯回了老话题。我开始传授撩妹术第二招:夸赞妹子时要尽量看着对方,要真诚。不管赞美对方哪个方面,都要让人感受到我们是真心的,最好是女孩子自己在这方面也比较自得,比较在意,一直在等着别人夸她。这一招车上一时无处可示范,就权当理论教学,实践就算作家庭作业,回去落实。

同事老赵手机像素很高,拍照很用心,拍的照片有口皆碑,深受众女生欢迎,一时成为男神。我幡然醒悟,原来好手机和好相机也是撩妹神器,拍出好照片是撩妹必杀技,难怪摄影师在女人面前特别傲娇。其实发型师、美容师、化妆师,还有一些点心师、调酒师、花艺师等等都会让一些女性痴迷心醉,趋之若鹜。撩妹撩到妹子的心坎里,撩到她们最舒适、最在意的心角落7,自然会花心大悦,“蓬门今始为君开”。看来,我得赶紧换个手机,至少可以献媚家里的大小女神。

在回家的车上,大家都有些累了,车厢里寂寂无声,我亦似睡非睡,假寐养神,忽然悟到这撩妹与写作何其相似!

我们描写一个人物,无论写其容貌,还是语言、动作,如果能写出对象与众不同的特点,写得具体,写得生动,必定给人印象深刻,必定是成功的笔墨。就像曹雪芹写林黛玉:“似蹙非蹙倦烟眉,似喜非喜含情目。”这眉目就与众不同,微皱的眉头,情意丰富的眸子,给人印象自然很深刻。鲁迅写祥林嫂:“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如果鲁迅没有具体的描写,像“瘦削不堪,黄中带黑”、“木刻似的”这样的语词的运用,仅仅泛泛地写祥林嫂脸色呆板,行尸走肉,如此,祥林嫂这个艺术形象就很难有立体感。撩妹要有针对性,写作更要写出人物的特色。

我们的文章如果能道出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写的正是别人所想,那我们的文字与读者即是天作之合,“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至于像老赵这样的撩妹必杀技,更是彰显写作精神。任何一个成熟的写手都应有鲜明的读者意识。自言自语,没有读者的文字近于梦者呓语,有违传播之道。不成功的撩妹是耍流氓,是调戏行为,无关风骚,不被读者接受的文字也是斯文扫地,无关道德文章。作为一种社会行为,无论撩妹还是为文,多少都应该有点社会意义,哪怕只是令人莞尔一笑。写手如果能像摄影师或美容师那样拥有迷妹无数,在一定意义上肯定算是一种成功。当今社会,如能创造或满足某种需求,任谁也无法漠视其价值。

撩妹招招式式,概而言之,男人应该像贾宝玉一样发自内心地认定男人是泥做的,女人是水做的,女人天生优于男人,美过男人,如能臻此佳境,怡红,颂红,悼红,自然天成,甚至,只需凝眸一瞥,毋需撩,妹子芳心或已凌乱。

而写作亦然,视读者为女神,视世界为红颜知己,用心着墨,真诚为文,或倾诉,或告白,自然涉笔成趣,妙语如珠,何愁桃花朵朵,花开无主。

我家小姑娘叫想想,同行的小姑娘叫听听,我印象深深,这样可爱的小姑娘,我下次遇上了还要撩撩,可爱的妹子不撩一撩是对美的辜负。我要撩妹,还要用文章撩拨这个世界,尽享世间的诸般美好。

关于写作教学的一点思考 篇7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教还好, 越教越没长进”的现象呢?近几年, 作文在各级各类考试中所占的分值比例是越来越大, 作文的得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文学科成绩, 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评价, 在诸多利害的驱使下, 直奔“目的”、短频快、追求立竿见影成了大多教师的选择。大多数课堂实行方法先行, 将写作肢解成标题、结构、手法等技术性的操作, 结果教师是越教越累, 批改作文更是劳心劳力, 学生却是越写越差越痛苦。没有丰富的生活体验, 就断了学生写作的源头, 即使有再高的技术, 也只是在堆砌词藻而已, 充其量是个高级泥瓦工, 而成不了建筑师。倘若教师的眼光只在那春天开放的花朵和丛生的枝叶间流连, 强调将评价赋予结果, 而忽略冬天里孕育的过程, 无视那点点滴滴渗进根茎的营养, 那写作教学的冬天势必很漫长。

大阅读是写作之花盛开必不可少的沃土。大阅读能让学生广泛地接触汉字, 从而提升对汉字的感受力。汉字不断地被构成词、句、篇, 就使得他自身不断地产生新的意义变化甚至扩张, 从而具有了多义性和深义性。不管你自觉还是不自觉, 人们通过大量阅读所感悟的, 除了整体文化意义之外, 还包含了字义。有了这种意义丰富的字的把握, 就能大大增强中文的表现力和感受力。叶圣陶先生也有这样的判断:“写文章不是什么神秘的事情, 艰难的事情。文章的材料是经验和意思, 文章的根据是语言。只要有经验和意思, 只要会说话, 再加上能够识字、写字, 这就能够写文章了。”这里, “文章的材料”指的是思想层面的问题;“文章的依据”指的是技术层面的问题。在作文的“技术层面”上的确是需要进行形式训练的, 但它不是写作的核心部分, 写作的核心部分应当是感悟。感悟同训练相比, 层次要高得多。

感悟是文之原, 是对人精神生命的无限拓展。感悟是主体对外部知识、信息的深层次的内化。不通过感悟, 外界的东西对主体来说始终是没有意义的;而逐步深入的感悟, 则可以使被感悟物——一本书、一篇文章、一个观点、一个事物消化成为主体的思想、精神的一部分。我们为什么能为文?一般来说是“有感而发”。一篇文章, 可能只是描述了一种感悟。例如《石钟山记》写的是苏轼的一次考察, 关于石钟山名字的由来, 有人言之简, 有人言之陋, 苏轼以此有了要得真知, 就要“目见闻”这样的感悟。感悟是为文的灵魂, 是为文的根本, 是为文的原生态。脑海里闪现了一种感悟, 只那么一丁点大, 但铺陈起来就可以是一篇好文章。

要使学生获得更多更有质量的感悟的一个条件, 就是我们不要代替他们感悟, 而要为他们的感悟创造条件, 从而提高学生的“悟性”。把作文说教转变为大量阅读、积极活动, 发展思维, 形成感悟的积极的心向,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在读书中去感悟人间的美丽、文字的魅力。

讨论是思想的互换, 让讨论成为写作过程的常规。事物的矛盾运动导致了事物的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讲, 学问是头脑中的矛盾运动的结果, 是自己对自己进行讨论的结果, 而学习者基本上是讨论者。写文章, 或者读文章, 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有两个:想说什么?说清楚没有?我们无论是读还是写任何文章, 都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只有反复研究这两个问题, 文章才基本上写得好。而这两个问题, 是任何时候都可以列为讨论内容的。就某一个写作话题, 我们可以小组讨论, 可以师生讨论, 可以自己同自己讨论, 讨论会越辩越明, 是为写作做准备的最佳方式之一。在讨论中, 群体的智慧得到了很好的表现, 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得到提高, 从而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关于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思考 篇8

【关键词】阅读与写作;课文作文;实践活动;互改和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许多同学一拿到作文题目就开始抓耳挠腮,都说作文难写,为何?那么,如何使我们的作文教学更有魅力呢?在此,我谈四点关于写作教学的思考:

一、重视阅读积累

吕淑湘先生曾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得益于课外。”一点不错“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知道,“读”是吸收,“写”是输出;“读”是“源”,“写”是“流”;“源”远方能“流”长。要写出内容丰富的文章,就要有丰富的阅读,阅读是写作准备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又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我尝试运用“阅读积累”的办法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

首先,教学生做剪报。报纸上有最新的材料,向我们及时地传递各种信息,养成认真读报的习惯,不仅能提高写作能力,也能获得大量的写作材料。剪报评析,便是积累写作资料,提高学生鉴赏和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剪报的内容没有限制,只要能增长知识、提高写能能力有益的都可剪贴。剪报评析的内容可以就写作特点分析,可以就读后的感想,可以写读后的收获,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

其次,教学生写读书随笔。让学生每周选择自己喜欢的美文一篇,先读熟美文,在读中感悟词句的优美,巧妙的布局谋篇;再让学生动笔画出优美的词、句、段;还可以让学生重点读一读、背一背自己喜欢的段落;还可以让学生摘抄自己喜欢的内容;或在原文处做上批注;还可以谈感受,写评语。另外要求学生要经常翻阅,有的句子可以反复诵读,甚至背熟。

第三,教学生从语文教材中积累写作素材。语文教材名家名篇多,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对于这些材料,可让学生归类积累,以便写作时可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选用,这样,语文阅读的过程也就是准备写作材料的过程,可谓一举两得。

第四,开展读书系列活动来加强积累。如词语竞赛、成语接龙、诗歌朗诵会、读书故事会、课本剧、作文竞赛、读书知识竞赛等。这些活动不仅能起到检查的作用还能使学生感性地、生动地锻炼听说读写能力。

二、写课文作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说“寂然凝思,悄焉动容,视通力里。”,这是对想象作用的形象描绘。中学生尤其需要想象,因为想象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之一。学生阅读时,需要借助于想象,通过想象,可以再现文章或诗词所描绘的人物和景物,就能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受,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

学生写作更离不开想象。因为写作活动是运用具体感性材料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全过程,所以需要想象的配合。有了想象力,就可以使作文思路活跃、开阔,从而写出来的人物、事物有血有肉,有声有色。反之,思路迟缓狭窄,词语贫乏,写人写事平平淡淡,不能感动人。根据当前中学生的特点,我们很有必要在语文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运用一切教学手段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对学生的写作训练,我们可以设计出各种有助于启发思维活动的方式,为学生创造发挥想象力的机会。其中,写“课文作文”就是我经常采用的形式,写“课文作文”可使学生思维更活跃、更开阔、更深刻。其方法就是围绕一篇课文,写出一组小文章,少则二三篇,多则四五篇,内容上既互有联系,又可各自独立,这样可以纵横结合,多侧面、多角度、多体裁地写一个人物或一件事。它的优点就在于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了思维的发散、扩展、集中、深化的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就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注重语文实践活动,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

吕叔湘先生说:对于作文可以首先要求它有实实在在的内容,少搬“公式、少说废话”学生作文创作是否发自内心的真情,是衡量创作的一个重要尺度,作文创作应以敞开心灵,表现个性,真实坦白地抒写自己为他作原则。真诚是一切文学之本,尤其是初学写作的学生所必须遵从的。

四、注重学生互改和评价,全面提高鉴赏水平、写作水平

作文讲评是对学生作文的评价和鉴定,也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作文讲评课组织得好、开展得好,可以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写作的欲望,激发学生再创作的热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由此可见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能促进学生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于是,我在作文批改方面作了以下几点尝试,特别注重学生互改和评价,力争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1.“简评”扩展式讲评

学生往往认为作文讲评是老师的事,很少有人把自己作为作文讲评课的主人。所以,在刚开始训练学生的作文讲评能力的时候,采用“简评”扩展的方法最为恰当。具体的做法是:教师精心选用一些带简评的习作,让学生读了习作之后,在参考简评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对简评进行扩展、补充,丰富简评的内容。在讲评课上,教师可根据各小组的推荐,也可采用抽签的方法让学生上讲台讲评,对讲评得好的同学予以鼓励和奖励。经过这样一个阶段的训练,学生就对作文讲评逐渐产生了兴趣,具备了一定的讲评能力。

2.“模仿”式讲评

经过一个阶段的“简评”扩展式讲评训练之后,学生会觉得作文讲评并不神秘,自己也可试试。这时,教师就应作好讲评的示范,让学生去模仿,怎样去分析习作的立意、构思和选材,怎样去分析习作在写作上的优点与不足,怎样去分析文段的过渡与衔接,怎样去分析习作在遣词造句上的精妙和疏漏,等等。也可让学生模仿别人评语的写法来讲评。这里有一点要注意,在学生讲评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好调控,让学生在模仿中不觉得乏味,让学生在模仿中提高讲评能力。

3.“互改”式讲评

在实际操作中,我把四个写作水平呈梯状的学生排列成一组,每隔一月重组一次。这样安排便于学生相互对比,共同提高。我在学生明确写作要求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使用修改符号,每人给文章至少找出一条优点、一条缺点。如此循环下来,每个学生可以批改三篇作文。通过找优点,挑毛病,作比较,从而达到相互沟通,取长补短的效果,提高了学生的鉴赏水平、写作水平。

关于写作心得的 篇9

2、忘了自己,心里想着读者。想想读者心里怎么想的,而不是自己怎么想的。

3、如果是叙事,要有一根时间线,最好不要前后颠倒,除非有意用倒叙的方式来写,否则读者会被你搞得晕头转向。

4、每个段落的第一句最好是提纲挈领的一句话,下面的是围绕这句话的主题来展开观点。

5、做一个真实的叙述者而不是评判者,相信读者的眼光是雪亮的。

6、天马行空地写,大刀阔斧地删。精简,精简,精简——能用一个字就不用两个字。

7、不要为了卖弄文采而画蛇添足。

8、写好的文章放一个星期再看看,你会有不同的观点补充或修正。

9、准确的用词,比如不要说一朵花,而是一朵牵牛花,或者杜鹃花、山茶花。

10、50%“的”字在文章中无用,把原来写好的文章拿来尝试删除一下。

11、主动语比被动语更有力。比如某人被打了,不如某人打了谁。

关于青春的写作素材 篇10

十四岁的花季.雨季埋葬着我的欢笑,我的眼泪,我的理想。我的花季.雨季是属于我的,我的青春也是属于我的。我有权利来主宰我的青春。——题记

偶尔翻翻以前的东西,总会涌上思绪万千,而且还会留在脑海中不断翻腾,经久不散。同样的,我无意中翻出了小时候的画册,又有许多浮现在眼前。小时候每个人都是这般天真烂漫吧!幼稚当然成为孩子们的天性。连孩子们的画也不例外。一般看去,油然而生的是一种稚气,是一种成年人乃至青少年没法拥有的一种气质。每一笔,无言中都勾画出童年时,我们心中的那一幅蓝图——多么的美好啊!每一幅幼稚的图画,正是我们一颗颗纯洁,天真无邪的心啊!

想到这里,不由得有从那美好的童年回到了现实。如今的我们已褪去童稚时的天真,往日心中的那幅蓝图已随着岁月的消逝而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父母诸多的束缚以及我们言听计从的心理!21世纪的我们本应该拥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应该拥有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应该向着一个属于自己的方向而努力奋斗!但现实却恰恰相反:我们没有思想,没有主见,没有反抗,只有听从。从而令我们逐渐形成“父母老师说的话就是对的”,“他们无论做什么都只是为了我们”这种畸形的心理。我们难道就不能有自己做主的权利吗? 人生就是一张白纸,未来就靠我们的双手去绘画出来。因此我们就应该用五彩缤纷的画笔,去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人生。我的青春,应该由我来做主。青春大观园

曾几何时,“青春”对于我而言是个陌生的名词,不知道“青春”为何物,自然就不懂得如何去面对。然而,在我犹豫迟疑着的时候,却未发现,青春离我已是越来越近了,我甚至可以清楚地听到她到来时的脚步声。“叮咚,叮咚”那是一阵清脆的声音,这似乎预示着一切美好的开始,我陶醉了„„驻足青春的花园,我看到了各种奇花异草:知识、才华、美貌、气质甚至是不羁、自由„„我看了许久,感慨万千:“青春“原来如此啊!

面对浩瀚如烟的奇葩,我左思右想,决定撷取“才华”一试,希望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充实自己,能够体验一下文人的趣味。于是,在不断汲取精华后,我愈发地感到青春的美好。品读席慕荣的“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却不得不感叹,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我感悟到青春的匆匆,日子在不知不觉中就飞逝了。然而,我并未感到空虚。从读契诃夫、读简·奥斯汀、读塞万提斯,到读金庸、读周国平、读郭敬明、读韩寒,日子就这样被一天天充实起来。记得一位伟人曾说过:“有了精神食粮,那么他便不会瘦弱。”而我觉得,精神食粮充实的仅仅是肉体吗?灵魂的充实才是重要的:它带来的是信念的坚定、情操的高尚、志趣的高雅。总而言之,青春奇葩里“才华”着实吸引了我。于是,我幻想着是否可以给花园命名为“才华”,然而,举目一望,那朵“自由”的鲜妍又吸引了我,让我不由得追随而去,去体验“自由”的快乐。

“耳朵里塞着小喇叭,我还坐在象牙塔,我要我自我,这就是真的我,青春期的我,有一点点自恋„„”听着这首富有动感的小曲儿,我不由惬意地舒展了身体。青春就是这样,有太多的自由、快乐,高兴了可以跳一跳,痛了可以哭一哭。然而望着学校里兢兢业业的学长们,心里竟委实来了几许黯然,难道青春就纯粹是让我们用来挥霍的吗?难道快乐真的是我们惟一的目的吗?我疑惑了。然而看到已经毕了业的哥哥姐姐们,心里竟有了几分似懂非懂:青春是自由的,不过若是你冲破了它的限制度,自由就要被束缚。正如这朵花,它可以香,可以美丽,可以娇艳但不可招摇,否则蜜蜂儿便会将它的大毒刺拉过来呦!

曾几何时,对“青春”一词无限懵懂,也会有几许的好奇和渴望。而如今,我就亲身立于这青春的大观园里,目睹了这成长历程中各朵花儿的明媚。其实,并不是需要每一朵花儿都开得很妖娆,无论妍媸,只须让它的一生都绽放光彩,在花谢之际可以问心无愧,那么它的一生就是有意义的。

青春是短暂的,而这短暂的时间里我们的任务很重。让花儿尽情的开吧,只要它不是落了一个虚度年华的罪名,那么,我都乐意。愿青春无悔!青春畅想

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光怪陆离,却伴随着无限的遐想和憧憬。都市生活中,跳跃着五彩斑斓的音符。她欢快地奔放着,这是都市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给绚丽的都市注入了一股旺盛的活力。朋友,这是何种神奇之物呢?你不要疑惑。这就是你自己,拥有美好青春的自己。

青春,是扑面而来的春风。她带来的是大地万物复苏,只要轻轻拂过,就会留下彩虹般的七色光的美景。青春的风是透明的,儿时的纵情淘气,调皮早已过去,风儿正朝着一个目标掠过,她在追求着完美。

青春,是那金秋的红枫。秋天未免让人有一种悲凉。秋天,毕竟也有更可爱的一面。红枫,红得自然,红得纯正。这就是青春给人的无限的向往和追求。她带来的是生气,让悲观者有了勇气。而青春一族的我们,更增添了奔向理想的信心。

青春,是刷刷的夏雨,来得速,来得猛烈。拥有青春的我们,有着无限的活力。青春,也是冬日的太阳。和煦的阳光普照大地,伸开双臂,在隆冬的早晨深吸一口气,是那样的清新。你会发现,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也许,爱情春的充实胜过爱童年的无忧,爱青春的自由胜过爱成人的功名。机遇需要自己来把握,竞争需要自己来体验,成功需要自己来创造。青春的魅力就在于此。

朋友,拥有青春只有一次,尽情享受青春吧!青春畅想

青春对每个人都不陌生,它是我们每个人必须成长的过程。谁没有自己的青春年华;谁没有过火红的年代?在青春的歌声中,我们走过一代又一代。

有人说青春是首歌,唱了蹉跎岁月;有人说青春是杯烈酒,沉浸了多少理想和心情。那条流淌的河穿过探索的眼睛,寻找内涵的所在。象江湖的波涛宣泄在奔跑的血流中。一次次酝酿着积淀年轮的美好未来。

青春的美丽壮观是经过勤劳耕耘;青春的成长是用汗水浇灌。在平淡中,我们找到自己的位置,认清自己的方向,朝一个目标坚定的走下去。没有辛勤的劳作,他的年华将虚度;没有辛勤的劳作,他怎能对得起后人?当你步入暮年,回顾自己的青年时代,您定有所感慨,我们在平凡与不平凡之间,曾经做过那些事业?

参加正义战争的老人,他会说:“想当年,我们用小米加步枪把日本鬼子打败,把‘三座’大山推翻。。。”

参加建设的老人会说:“那一座座高楼是我们筑起的,那一条条铁路、公路、桥梁是我们修建的。。。”

今天的祖国昌盛、富强都有过多少青春的贡献。

当代青年————努力、进取、拼搏,是为了更好的走向明天;走向世界,向后代交一份满意的答卷;用自己无悔的青春想世人展现风采。

看未来,更需要有志青年,奉献自己的血和热,去奏响青春的又一曲动人合弦。青春无愧!

当栀子花开时,但愿它像晶莹的浪花盛开在我的心海!

青春孤独吗?

青春曾对我说

其实人生匆匆数十载,或许轰轰烈烈,或许平平淡淡,但这都是靠自己去努力,去把握。

青春曾对我说:“同学,你的人生已经过去八分之一了,你在这八分之一的时间里,是否曾做过一件让你最光荣,最难忘的事呢?如果没有,那么你就要挽起衣袖,认真学习,迈着大大的步伐向未来前进,让你的人生画上一笔彩色的图案,这样,你的青春才不会留白,知道吗?”是啊,曾经的八分之一的时间确实很平凡,不值得一提。现在,我要昂首挺胸向前走,因为希望正在向我招手,我要让我的青春不留白,让我的人生成为一个完美的句点。

我知道,在不久将来,或许我会失败,但我要努力使成功大于失败;我要勇气战胜懦弱;我要成功属于我。

青春本无颜色,它是一张透明的画纸。等待你去描绘,任你走笔,任你着色,只有走过花季,付出汗水,奉献出自己最真诚的才智,青春才会呈现出光艳美丽的色彩。

十五岁的青春是花季中最灿烂的一抹阳光,是雨后的彩虹,异常美丽,越发精彩。即使最后的结局是消逝,是褪去,可是它定将永远存留于人们心中的最美。也许,你走过的每一步,你说过的每一句话,你做过的每一件事,都将会时间的尘埃掩盖,可是,青春的辉煌,依然在每个人的身上发光发亮。

因为青春,我们激进。我们放任自己的胆大心细,去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我们在学习上你追我赶,互相拼搏,遇上不懂的,我们不耻下问,勇于与学习成为朋友,与知识结伴而行。在青春的路途上,我们因此而精彩。我们捧着青春激进的光彩,为将来的美好打下伏笔。

因为青春,我们自信。在困难面前我们从不低头,我们总是昂首前进。我们携手困难,与打击嘲笑相抗争。用青春的自信在舞台上绽放异彩。我们用台下辛劳的汗水,换回舞台上短暂的展示,绚丽的舞姿演绎着我们不羁的自信。让我们捧着青春自信的光芒,将这自信变幻为我们的习惯,永久的保留,让今后的人生都如此自行。

因为青春,我们美丽。青春的容颜是最美的,是发自内心的美丽,是一种不会被挫折打败的美,是一种将要脱离稚气过度到成熟的美,是活力四射的美,是恬静纯洁的美。即使这青春的美丽最终将会像花儿一样凋零,可是它绝不曾带着遗憾凋零,它定时我们此生最美的风景。让我们捧着青春美丽的色彩,将这美丽永不消褪的保留,让我们今后的人生也因青春的美丽而精彩。

因为青春,所以激进,因为激进,所以自信,因为自信,所以美丽,因为这青春的美丽,让原本是一张透明画纸的我们呈现出最真诚最绚丽的色彩,所以,生活因青春而精彩。

青春是一首诗,吟诵着我的欢笑与悲伤;青春是一曲歌,歌唱着我的美丽与气质;青春是一幅画,描绘着我的微笑与泪水。

青春——就像一部正在徐徐拉开帷幕的舞台剧,她瑰丽多彩,朝气蓬勃,但又充满矛盾。在生活中,青春的我们正演绎着各自的成长故事。

进入青春期的我们,成人意识和独立意识开始增强,渴望父母把自己当作大人,受到尊重和理解,渴望他们和自己一样能敞开心灵,彼此平等相待,因而产生多彩不同的情绪。

但在青春期的我们,充满激情,充满求知欲和创造能力。在这一时期,常常被人称为“黄金时期”,在这美好的时期里,我们可以很好的规划自己的人生,主宰自己的生命。青春时期是豁达的时期,我们应该利用这个时期养成自己豁达的性格。

从小到大,父母都是保护我们的大伞。而现在,我已长大,我们应该走出伞下的世界,勇敢的迎接风雨的洗礼,走出父母的怀抱,迎接生活中的挑战,品尝成长的味道。

玩乐使人轻松,愉快,但在生命中有比玩乐,比享受更重要的内容——那就是不断超越自己,追求卓越,敢于创造,勇于创造,善于创造!

将往事装进抽屉里,仔细保存,在如诗如画的青春岁月里,我如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在和煦的阳光下,绽放出自己的理想和美丽。加油吧!朋友们!

青春,我与你同行!青春

青春是人生最美好的,犹如一日之晨、四季之春,犹如朝阳喷薄欲出,犹如花朵含苞待放,犹如骏马奔驰在草原,犹如雄鹰展翅在蓝天,犹如猛虎呼啸在山林。

青春是充满希望和憧憬的年代,多少希望的种子都要在春天播种,多少美丽的梦想都要在青春实现。用理想和信念编织花环,用希望和勇气构筑理想的大厦。如果在青春不种下希望的种子,那么悔恨便伴随你有生之年的时时刻刻。

青春气贯长虹,勇锐盖过怯弱,进取压倒苟安。青春是汗水在挥洒,青春是热血在奔流,青春是生命的源泉在涌流。

拥抱青春,就是拥抱理想、信念、希望和勇气,就是拥抱激情、梦幻、浪漫和想像。人生本来苦短,青春像早上的露水一样,太阳出来便消失的无影无踪。不要踌躇,不要犹豫,赶快点起理想的灯,扯起信念的帆,紧紧抓住现在的手,努力拼搏。不要等到明天,不要等到青春失去了才去追求理想,那样只会给你带来无尽的遗憾。要知道,遗憾这只船,载不动许多愁。

拥抱青春,用青春创造属于自己的灿烂明天,把尘封在心底的灰暗扫出门去,让生活随着你的脚步翩翩起舞。创新是一个人进步的阶梯。没有创新,生命便没有活力。青春期是人生创新的最好时期。充分发挥你的智慧潜能吧,让你的生命在青春期绽放奇异的花朵。

拥抱青春吧!让七色的梦幻装点你未来的道路,吹响一支短笛,折来一枝桂花,向着远方辉煌的地平线永往直前。

青春是什么?青春是一条奔腾的河,是一条充满惊涛骇浪的河。每个少男少女都驾着小舟,从这条河上驶过。然而并非每一位水手都能平安地到达彼岸。世上哪一条江没有吞没船只?况且是一条吉凶难卜的河,这样一群热情大于理智的水手!

青春是什么?青春是一座高耸的山,是一座看不见路径的山。每个少男少女都是登山队员,怀揣着征服者的梦想。然而,既然是高山就难免有坎坷,难免有毒蛇猛兽出现,也难免有野花的诱惑和迷路的时候。山林之神只留下一句话——唯有大智大勇者脚下才有路!

青春是什么?青春是一片浩瀚的海,是一片无边无际的海。每个少男少女都是一道小溪,别无选择地汇想大海。溪水是甜的,海水是咸的,由甜变成咸根本不管你情愿还是不情愿。道理很简单:一个人光吃甜的,并不能强身健体,只有足够地吸收盐分,骨头才会一天天结实起来,因此拥抱大海就是拥抱希望。

青春是什么?青春是一片蔚蓝的天,是一片辽阔五音的天。每个少男少女都是羽翼为丰的雏燕,渴望自由翱翔。然而,如果经受不起暴风雨的考验,在天空中挥动翅膀就意味着灾难;如果没有天空一样博大的胸怀,纵然远行万里也会郁郁寡欢。

上一篇:农场项目计划书下一篇:幼儿道德行为的养成家教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