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市空气质量分析论文范文

2024-05-18

怀化市空气质量分析论文范文(共6篇)

怀化市空气质量分析论文范文 篇1

怀化市广场景观现状调研

调研时间:2015.5.26

调研地点:1.怀化市五溪广场 2.怀化市香洲广场 3.怀化学院书山广场

调研成员:

前言:五溪广场 为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丰富市民文化生活,怀化市鹤城区在怀化市城东新区内修建五溪文化广场。怀化五溪文化广场于2003年7月破土动工,2004年4月底竣工开园。广场占地320亩,其中水域面积60亩,分为中心广场区、人工园区和自然生态区。整个广场分为七大功能区:以中心广场区为中心,合拥老年人活动区、儿童娱乐区、青年活动区和水上娱乐区,背倚民俗风情园和江南风情园。广场景点设计倚山就势,曲直随态,点上成景,环上成带。

广场设计以人为本,“借景”自然空间,以历史与民族文化为背景,烘托出环境保护与守望家园的主题。人行道摆设了100张坐椅,在公共厕所内还设置了残疾人专用坐位。

2004年,“五一”黄金周期间,怀化五溪文化广场建成开放,引来游人如织,10万余名市民在这里举行歌舞表演、歌咏比赛,花卉、书画、摄影作品展,电影、焰火晚会,以及象棋、围棋、万人猜谜等趣味体育比赛。

香洲广场

怀化香洲广场位于怀化市鹤城区花溪路与香洲路交汇处,作为此处居民生活游乐休闲的一处场所。广场北靠近舞水河,游廊人群可以一览舞水河沿河风光。

书山广场 书山广场作为怀化学院西校区唯一的文化休闲及校园小型交通广场,广场东面依靠书山,周围临校园道路。主要起分散怀化学院的人流与车流的作用,同时为校园里的退休老师,及孩童提供游乐休闲的场所。

一. 五溪广场 1.广场性质:文化休闲广场

五溪广场以怀化五溪文化为背景,烘托出环境保护与守望家园的主题。来提升城市品味,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因此,五溪广场是一个具有五溪文化的休闲广场。

2.与周边建筑及道路的关系:五溪广场东临五溪路,周围有怀化市二医院,广电花园,及山水阳光城等社区。

鉴于怀化交通秩序较为混乱,五溪周围道路上存在车辆乱停乱放的现象。甚至夜幕降临之时,出现一些小摊小贩在五溪广场,严重影响广场的形象。

3.广场的尺度感分析:广场占地320亩,其中水域60亩。相对而言,广场尺度空间较为开阔,视野多变。

广场空间尺度大,整个广场分为七大功能区:以中心广场区为中心,合拥老年人活动区、儿童娱乐区、青年活动区和水上娱乐区,背倚民俗风情园和江南风情园。广场景点设计倚山就势,曲直随态,点上成景,环上成带。

4.广场的色彩分析:主要色调为绿色及蓝色,灰色和红色作为辅助色调。

蓝天碧水为背景,绿树红花为静景,给城市生活的市民带来一种心灵深处的放松与自在感。

5.广场绿化:以当地特色树种为主要绿化植物,如玉兰,香樟,杨梅等。加以热带树种散尾葵进行列植。灌木层次的树种主要有女真,黄杨,红檵木,黄槐,桂花,鸡爪槭等。

热带的散尾葵,列植,给人一种热带的异 6 域风情。

6.广场夜景分析:以庭院灯照明,草坪灯为主,在水体,及小品周边配上一定效果的景观灯,来凸显该广场的特色。

入口广场处的景观灯柱及绿化中的庭院灯。

7.广场对地域文化的体现分析:五溪文化通过五溪文化墙及入口广场中心主题雕塑图腾柱《五溪文化》。

通过文化墙的雕刻处怀化五溪文人的历史事迹,图腾象征着怀化五溪文化源远流长。

8.广场对人性化的体现分析:人行道摆设了100张坐椅,在公共厕所内还设置了残疾人专用坐位。

广场面积较大,游人总需要停歇休息的场所。停下来,静看眼前蓝天碧水,呼吸郊区新鲜空气,让疲惫的身心得到一时的缓 冲。

二. 香洲广场

1.广场性质:作为一个休闲娱乐广场,供周围市民健身,文艺娱乐活动展开需要。

广场入口处利用一块石头作为障景,让小小的广场景观变得富有层次感,多变化,层层叠叠,人在景中,达到“曲径通幽”的效果。

2.与周边建筑及道路的关系:香洲广场北临舞水河,则可观览舞水河沿河风光,西邻香洲路,南邻花溪路。两路口交汇,人车混杂,广场能够起到一定的人车分流的作用。

香洲广场旁的舞水河风光,广场通过借舞水河之景,来扩充一定的视觉空间。

3.广场的尺度感分析:广场就五溪广场而言,占地面积较小。然而通过古典园林的障景,借景等手法,来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中心部分为以下沉广场,为周围市民举行文娱活动提供了空间。

4.广场的色彩分析:广场主要基调为绿色和蓝色,其次以花岗岩的灰色和红色,小品的白色为辅助色调。

中心下沉广场设有旱喷,来弥补香洲广场的水体景观不足,同时满足人对水的亲水性的需求。

5.广场绿化:广场绿化形式主要以排列式种植和集团式种植为主。主要应用到的绿化植物有:乔木类:香樟;杜英;深山含笑;竹柏等。灌木类:桂花;鸡爪槭;石榴;造型树罗汉松;紫叶李;女贞;红继木;紫薇等。

以竹柏树阵的形式创造出灰带过度空间,再在小广场中穿插入适量的健身器材,能够达到健身时遮阴的效果。

广场铺装:主要时采用芝麻灰花岗岩自然面与中国红花岗岩自然面结合来对广场进行整体铺装。

铺装形式主要是采用块料铺装。路面简朴,大方,防滑,装饰性好。但是在怀化的广场铺装过程中,香洲广场的铺装形式单一,缺乏变化。

6.广场夜景:主要以庭院灯为主,加之草坪灯及经过灯照明为辅。

与五溪广场比较,香洲广场灯具样式较少,形式简洁大方。

7.广场对地域文化的体现分析:广场文化主要以八根文化雕刻柱进行地域文化的表达。

将怀化的历史文化雕刻在文化景观柱上,大力弘扬怀化人文精神。

8.广场对人性化的体现分析:根据大树下面好乘凉,香洲广场植物较为高大,遮阴效果良好,为该广场活动的人们提供休息纳凉的环境。

广场东侧设有公共厕所,为活动人群提供公共了方便,就能保证 轻轻松松展开各种游憩性活动,同时能保证园内的清洁卫生。

三.书山广场

1.广场性质:校园内的交通及文化休闲的性质广场。校园上课人流量大,需要让人车分流,避免事故发生,起到疏散人流的作用。同时承载怀化学院的文化精神。

2.与周边建筑及道路的关系:书山广场主要东面倚靠书山,其他三面临校园道路,作为一个道路交汇路口的人车分流的广场。周围主要建筑游老年活动中心,学生宿舍,及一些办公场所。

3.广场的尺度感分析:广场占地面积较小,空间主要以中心活动小广场为主。广场道路系统丰富,能使通达各方向,更好的起到疏散人群的作用。

4.广场的色彩分析:广场色彩以植物绿化的绿色为主,其次是铺装上的灰色与红色。以书山和蓝天作为广场的背景,地形起伏变化,来实现步移景异。

5.广场绿化:广场绿化配置层次丰富,种植植物种类多样化。大体上能够实现三季有花,四季常绿。

6.广场夜景分析:鉴于广场尺度小巧玲珑,照明主要是庭院灯,来亮化中心广场的空间。为夜间进行广场舞的人群提供了照明。

怀化市空气质量分析论文范文 篇2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07年通化市共有123家医疗保健机构, 其中县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46家, 乡镇卫生院77家。

1.2 调查内容

调查2007年1~12月各医院的门诊日志、医院保健科传染病报告登记簿、传染病报告卡、实验室传染病报告登记簿及传染病网络直报情况。

1.3 调查方法

按照《全国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方案》、《法定传染病临床诊断参考依据》和《疾病监测手册》进行。 (1) 了解各医疗保健机构传染病报告制度及执行情况; (2) 该医疗机构登记的传染病病例数与同期该医疗机构网络上报的传染病病例数进行核对; (3) 每次随机抽查100张传染病报告卡, 统计其填写完整率、准确率和及时率; (4) 了解传染病网络直报及时报告率、及时审核率、重卡等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疫情报告管理情况

通化市各县 (市)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各级医疗保健机构相应建立了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和传染病疫情报告网络, 并成立传染病疫情领导小组。有专业人员及计算机人员负责每天的疫情卡片收集、整理、上报工作, 在内、妇、儿、急诊、皮肤、性病、传染病等相关科室建立门诊日志, 但门诊日志仍存在漏登病例、书写缺项、漏项、字体潦草的现象, 给日后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带来了诸多的不便。

通化市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共有123家, 其中县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46家, 网络直报率100.00%, 达到国家网络直报平均水平 (98.3%) 。而乡镇卫生院在2007年6月30日前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率仅为29.87%, 远远低于国家网络直报平均水平 (66.00%) 的要求。经过卫生局和疾控中心的努力, 积极与当地政府协调, 截止到2007年12月份我市的乡镇卫生院全部实行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 直报率为100.00%, 达到国家网络直报平均水平。

2.2 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分析

2.2.1 传染病漏报情况

(1) 总漏报情况:本次共调查病例276032例, 查出传染病6344例, 漏报22例 (其中乙类传染病15例、丙类传染病7例) , 漏报率为0.35%, 低于《国家卫生城市标准》要求 (<2%) ;在传染病报告漏报的科室中化验室漏报率最高 (2.60%) 。 (2) 不同病种漏报情况:查出乙、丙类传染病16种, 其中漏报8种, 分别为风疹漏报率2.21%、腮腺炎漏报率0.68%、淋病漏报率0.66%、猩红热漏报率0.57%、出血热漏报率0.50%、肺结核漏报率0.34%、病毒性肝炎漏报率0.22%、细菌性痢疾漏报率0.18%。 (3) 各级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情况:平均漏报率县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为0.12%, 乡镇卫生院为0.45%。

2.2.2 传染病报告卡填写情况

4次调查共抽查传染病报告卡400张, 初诊报告及时391张, 报告及时率为97.75%;填写准确、完整的报告卡有387张, 填卡完整率为96.75%。个别乡镇卫生院传染病报告卡填写不规范, 主要问题是项目填写不全, 缺少填卡日期、职业、现住址填写不全等项目。

2.2.3 传染病网络直报情况

2007年全市七个县 (市、区) 通过网络直报传染病报告卡7749张, 其中县级以上综合医院报卡占80.42%,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报卡占0.012%, 乡镇卫生院报卡占3.52%, 妇幼保健院 (所、站) 报卡占4.01%, 专科疾病防治院 (所、站) 报卡占11.41%,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防疫站) 报卡占0.63%。在报告的7749张传染病报告卡中, 网络直报卡片数7325张, 传染病网络直报率94.53%, 代报传染病卡片数424张, 代报率为5.47%。 (1) 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情况:全市2007年共报出传染病报告卡7749张, 及时报告卡片7713张, 及时报卡率99.54%, 各县 (市、区) 未及时报告卡片数为36张, 未及时报卡率0.46%。 (2) 疾控中心传染病报告卡审核情况:2007年各疾控中心及时审核卡片7741张, 及时审核率99.90%, 未及时审核卡片共计8张, 未及时审核率为0.10%。查出重卡1张, 重卡率0.01%。无县 (市、区) 零缺报。我市传染病报告卡从录入→审核平均时间为0.052d。

3 讨论

疫情报告是传染病监督监测和管理的基础, 漏报、迟报疫情将直接影响防疫措施及时落实、影响流行规律分析、预测预报、防治效果评价和准确地制订防治规划。尽管通过培训技术指导, 我市各级医疗保健机构传染病疫情报质量有了明显好转, 疫情报告率有很大的提高, 漏报率呈下降趋势, 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3.1 临床医师重临床重科研, 对传染病报告相对重视不够

临床医师报告传染病有消极心理, 随意性大。专家上门诊时间紧, 患者就诊量大。另外有些传染病例如梅毒、淋病等性病, 患者多用假姓名假地址就诊, 存在一人多个姓名就诊, 使传染病报告数量有一定的伸缩性。带教实习医生时不讲遇到传染病应如何报告, 使进修生、新入院的毕业生进入临床后遇到传染病时不知道报告及怎样报告, 使有的科室存在传染病漏报现象。

3.2 报告方法滞后, 管理存在衔接脱节问题

医院目前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 沿用传统的模式, 逐级传报方式, 信息由门诊、病区、实验室的医务人员手工书写, 保健科医务人员收集、归纳、统计传染病报告卡, 造成传染病有漏报及迟报现象发生。此外, 个别医院保健科没有微机, 疫情报卡由非疫情管理人员录入, 造成中转时间过长。

3.3 疾病控制中心对医院疫情管理方式存在不足

当前, 传染病疫情调查处理主要采取行政管理的方式进行, 疾病控制机构作为管理者从疫情处理的实际需要出发, 提出相应的行政措施, 要求被管理者执行, 这种管理模式最显著的特点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处于一种命令与服从的关系, 疾病控制机构提出的措施, 带有强制性质, 即要求被管理者必须做到。无可非议, 落实这些措施, 是控制传染病疫情的需要, 但这种管理模式重视的是措施的具体落实, 而往往忽视这些措施给被管理者带来的困难和不可操作性。

4 建议与对策

为进一步搞好传染病管理工作, 提高疫情报告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 提出如下建议。

怀化市空气质量分析论文范文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资料来源于怀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7年县级及县级以上医院放射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共171人, 男性153人, 占89.47%;女性18人, 占10.53%;年龄22~61岁, 平均年龄35.0岁;放射工龄1~39a, 平均工龄14.3a。

1.2 检查项目及方法

检查的项目包括:职业史、常规内科体格检查、血常规、肝功能、X线胸片、腹部B超、常规心电图。健康检查由各科医师根据《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按常规方法进行。

1.3 判定标准[3]

疾病的诊断和分类均依据各科疾病诊断标准。

1.4 统计分析

资料经核对后用SPSS 11.5forwindows进行数据录入及分析。

2 结果

2.1 异常检出结果

见表1。表1示心电图异常检出率较高, 其余异常检出率依次为腹部B超、肝功能及外周血象。

2.2 异常检出结果的工龄分布随工龄增加, 异常检出率增多 (P<0.01) , 结果见表2。

注:趋势χ2=19.71, v=4, P<0.01。

2.3 异常检出结果的性别分布不同性别异常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果见表3。

注:χ2=0.157, P>0.05。

2.4 异常检出结果的民族分布不同民族异常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果见表4。

注:χ2=1.43, v=3, P>0.05。

3 讨论

本文发现, 该市放射作业人员随着放射工龄及年龄的增加, 异常检出率也增加, 这与国内文献报道的基本一致。我市放射作业人员白细胞异常检出率为4.68%, 外周血象异常检出率为11.11%, 这与马金姝[4]报道的济南市放射作业人员4.85%及11.33%的白细胞及血象异常检出率基本一致, 低于郭长德等[5]报道的12.50%的外周血象异常检出率。分析原因可能一是本次放射作业人员全部是县级及县级以上医院的放射工作者, 未包括乡镇医院的放射作业人员, 而县级及县级以上医院的放射防护条件明显要比乡镇医院放射防护条件好;二是80年代以来, 怀化市卫生监管部门重视了对医用放射设备的管理及放射作业人员从业前的职业禁忌证检查和工作期间的放射防护。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民对自身的健康状况也越来越重视。为了更好地保护放射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 建议: (1) 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宣传, 每年举办一二次有关单位领导和放射防护人员的培训班; (2) 每年举办1次放射工作人员培训班, 提高他们的放射防护知识和防护意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2-05-01.

[2]卫生部. (1997) 2号令.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

[3]叶任高, 陆再英.内科学.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593.

[4]马金姝.2002—2004年济南市部分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检查结果分析.预防医学论坛, 2005, 11 (4) :473-474.

怀化外来林业有害生物调查分析 篇4

关键词: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破坏,生态系统,分布

1 引言

随着国际贸易的大幅度增加和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生物无意或有意地远距离传播的机会大大增加,进入我国的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种类也逐渐增多,对我国森林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已十分明显。有的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已经造成当地物种的数量和种类的减少甚至灭绝,导致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改变或丧失,同时给林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经济损失,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良的影响。为了弄清入侵怀化的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种类和分布,几年来,我们陆续在怀化市辖区内进行了调查,已发现25种外来林业有害生物。

2 怀化外来林业有害植物分析

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 (Mart.) Griseb.)为苋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分水生型和陆生型,以茎节行营养繁殖,原产地是南美洲。1892年在上海附近的岛屿上发现,20世纪50年代作为猪饲料推广栽培,后逸为野生,导致草灾。现在几乎遍及黄河流域以南地区,怀化各县(市、区)均有分布。空心莲子草已成为水田、旱地、果园、茶园、菜地、苗圃、花卉基地、绿地草坪、花坛、水渠、水沟、鱼塘和湿地的主要顽固性杂草。

刺苋(Amaranthus spinosus L.)为苋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种子繁殖,原产地是热带美洲。19世纪30年代在澳门发现,1857年在香港发现。现在已广泛分布于陕西、河北、北京以南广大地区,怀化各县(市、区)也有分布。刺苋已是苗圃、菜地、果园、绿地、草坪、花坛常见的杂草。

凹头苋(Amaranthus lividus L.)为苋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种子繁殖,原产地热带美洲。1848年于《植物名实图考》首次记载,现在除内蒙古、宁夏、青海、西藏外,全国各地都有分布。凹头苋也已经成为菜地、果园、苗圃、绿地和草坪的杂草。

紫茉莉(Mirabilis jalapa L.)为紫茉莉科一年生宿根性植物,种子繁殖,原产地热带美洲。1848年于《植物名实图考》有记载,我国南北各地常作为观赏花卉栽培,后逸为野生。目前分布于黄河流域以南地区,怀化各县(市、区)均有分布,其根和种子有毒。紫茉莉也成了庭院、村落、苗圃、草坪和绿地花坛的杂草。

垂序商陆(Phytolacca americana L.)为商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种子繁殖,同时宿根也萌发。原产地北美。1935年在杭州采到标本,后作为观赏植物栽培,逸为野生。现已遍布黄河流域以南广大地区,怀化各县(市、区)均有分布,其垂序商陆种子常被动物特别是鸟类散布,现已成为公园绿地、绿化带、草坪、苗圃和果园的主要杂草。根和浆果对人和家畜有毒。

红花酢浆草(Oxalis corymbosa DC.)为酢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种子数量大,鳞茎易分离且极易随带土苗木传播,繁殖迅速,原产地热带美洲。19世纪中叶在香港首先发现,后各地作为观赏植物引入广为栽培,逸生后成为杂草。目前已广泛分布于长江以南地区,怀化各县(市、区)均有分布。红花酢浆草现已成为果园、花园、茶园、苗圃、绿地、草坪甚至花盆里的杂草。

飞扬草(Euphorbia hirta L.)为大戟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种子繁殖,原产地热带非洲。1820年在澳门发现。现已遍及长江以南广大地区。怀化各县(市、区)均有分布。飞扬草是旱田和草坪的杂草,且全株有毒。

蓖麻(Ricinus communis L.)为大戟科一年生粗壮草本植物。主要依靠种子繁殖,原产地非洲东北部。根据659年《唐本草》记载,蓖麻早年作为药用植物引入,20世纪50年代作为油脂作物推广栽培,后逸为野生,成为一种高大的杂草,排挤本土植物或危害栽培植物。怀化各县(市、区)均有分布。

野胡萝卜(Daucus carota L.)为伞形科二年生草本植物。种子繁殖,原产地欧洲。明初的《救荒本草》首次记载,其种子常混入胡萝卜种子中传播,可能是元朝引种胡萝卜时带进来的。现遍及长江流域以南广大地区,怀化各县(市、区)均有分布。野胡萝卜是常见的农田、苗圃、果园、茶园、菜地、绿地、草坪的杂草。

圆叶牵牛(Ipomoea purpurea (L.)Roth)为旋花科多年生攀援性草本植物,种子繁殖,原产地热带美洲。1890年我国已有栽培,后逸为野生。现已分布于全国大多数地区,怀化各县(市、区)均有分布。圆叶牵牛已经成为庭院、路边常见的杂草,侵占绿地、草坪,攀爬缠绕绿篱以及绿化树种。

曼陀罗(Datura stramonium L.)为茄科一年生植物,种子繁殖,原产地墨西哥,明朝末年作为药用植物引入,《本草纲目》(1593)有记载。现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怀化市的鹤城区、中方县、会同县、通道县有分布。曼陀罗已是果园、苗圃和旱地的杂草。全株含生物碱,对人、家畜、鱼类和鸟类有强烈的毒性,其中果实和种子的毒性最大。

喀西茄(Solanum aculeatissimum Jacq.)为茄科一年生草本或亚灌木植物,种子繁殖,原产地巴西。19世纪末在贵州南部发现,现分布于长江以南广大地区,怀化鹤城区有分布。喀西茄已是公园、草坪、苗圃和城市的绿化带的杂草。它不仅为杂草而且具刺全株含有毒生物碱,未成熟果实毒性较大,人和家畜误食可引起中毒。

藿香蓟(Ageratum conyzoides L.)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种子繁殖,原产地中南美洲。19世纪出现在香港,同时由中南半岛蔓延至云南南部。现在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怀化的鹤城区、会同县、通道县有分布。藿香蓟在许多地区的菜地、果园、茶园、苗圃、庭院周围甚至于田埂上都成片生长,成为危害严重的杂草。

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 L.)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种子繁殖,原产地热带美洲,1857年在香港首次发现。现主要分布于黄河以南广大地区,怀化各县(市、区)均有分布。它种子上长有毛刺,常扎入路人衣服上、牲畜毛皮上或其他物品上而带到异地发芽生根。三叶鬼针草现为果园、茶园、桑园、苗圃和绿地草坪的杂草,它还是棉蚜等病虫害的中间寄主。

小蓬草(Conyza canadensis (L.) Cronq.)为菊科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种子繁殖,原产地北美洲。1860年在山东烟台发现,现全国各地都有分布。该种能产生大量的瘦果,借冠毛随风扩散,蔓延极快,已成为我国分布最广的入侵物种之一,怀化各县(市、区)均有分布。小蓬草不仅成为果园、茶园、苗圃、绿地草坪一种常见的杂草,而且其可以分泌一种物质抑制邻近其他植物的生长,又是棉铃虫和棉蝽象的中间寄主。

野茼蒿(Crassocephalum crepidioides (Benth.) S.Moore)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种子繁殖,原产地热带非洲。其瘦果借冠毛随风飘散,扩散速度极快。20世纪30年代初从中南半岛蔓延入境,现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广大地区,怀化各县(市、区)均有分布。它常侵入果园、茶园、苗圃、火烧迹地和采伐迹地,多沿道路及河岸蔓延,成为荒地上极常见的杂草。

一年蓬(Erigeron annuus (L.)Pers.)为菊科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种子繁殖,原产地北美洲。1886年在上海郊区山地发现。现在全国大多数省(市、区)有分布,怀化各县(市、区)均有分布。一年蓬蔓延迅速,发生量大,常危害果树、桑、茶等作物,同时入侵草地苗圃危害,还常出现在山坡、湿地、疏林下。它还排挤本土植物,也是地老虎的中间寄主。

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Mart.)Solms)为雨久花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浮生或生长泥沼中,以无性繁殖为主,原产地巴西东北部。1901年从日本引入台湾作为花卉栽培,20世纪50年代作为猪饲料在内地推广栽培。随后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逸生为杂草,怀化各县(市、区)均有分布。如今凤眼莲大量繁殖堵塞河道,影响航运、排灌和水产养殖,破坏湿地和水生生态系统,威胁本地生物多样性。

水浮莲(Pistia stratiotes L.)为天南星科一年生水生漂浮草本植物,以种子繁殖或无性繁殖,原产地巴西。明末引入我国,《本草纲目》(1593年)有记载。20世纪50年代作为猪饲料推广栽培,现分布长江以南广大地区,怀化各县(市、区)均有分布。该种繁殖速度快,易被水流冲离栽培场所,带到下游湖泊、水库和静水河湾而大量生长以至堵塞航道,影响水产养殖,导致水下生物死亡,危害湿地和水生生态系统。

野燕麦(Avena fatua L.)为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种子繁殖,原产地南欧地中海地区。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怀化的沅陵县、通道县、会同县、鹤城区有分布。野燕麦是世界性的恶性农田杂草。可能随进口麦子传入我国,19世纪中叶曾先后在香港和福州采到标本。现已成为一种常见杂草,与麦类、玉米、高粱、马铃薯、油菜、大豆、胡麻等作物爭夺肥、水和空间。

毛车前(Plantago virginica L.)为车前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种子繁殖,原产地北美。1951年始见于江西南昌市莲塘区,现分布于长江以南大部分省(区)。怀化鹤城区有分布。其种子遇雨水产生黏液,通过人和动物以及交通工具等传播,已成为果园、苗圃、绿地草坪的杂草。

3 怀化外来林业有害昆虫分析

豌豆象(Bruchus pisorum (Linnaeus))属鞘翅目豆象科昆虫。原产地在地中海沿岸。现除澳大利亚外,已遍及世界各地。20世纪50年代在我国始见危害,现除黑龙江外全国各地都有发生,怀化各县(市、区)均有分布。主要通过被害种子的调运进行传播。它不仅为害豌豆,还为害扁豆、菜豆、野豌豆、决明子、金雀儿和山黧豆等,是豆类一种主要的蛀食害虫。

蚕豆象(Bruchus rufimanus Boheman)属鞘翅目豆象科昆虫。一年发生一代,以成虫在豆粒内、仓库内角落、包装物缝隙以及田间、晒场、作物遗株内、杂草或砖石下越冬。原产地欧洲,随着有虫豆类的调运,从欧洲传入日本,后传入了我国,现已广泛分布于华北、华中、中南、华东、西南等地区的许多省份。怀化各县(市、区)均有发生。蚕豆象是蚕豆种实的大害虫,可使蚕豆减产高达20%~30%。同时也危害野豌豆、山黧豆、兵豆、鹰嘴豆。

温室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属同翅目粉虱科。原产地原来分布于欧美各国的温室,是园艺植物的重要害虫。20世纪70年代随苗木、果品引种而传入我国,80年代已在我国北方各地发生,并逐步向南方蔓延,怀化各县(市、区)均有分布。它寄主植物广泛,可危害16科200多种植物,如一串红、瓜叶菊、大丽花、夜来香、菊花、杜鹃花、龙爪槐、女贞、小叶女贞、月季、蔷薇、石榴、火棘、木槿、紫穗槐、桂花、柿、果树和蔬菜等。在长江以南区域,一年发生10多代,以卵越冬。成虫一般不大活动,但在气温较高,阳光充足时,可见其在植株间飞翔。稍有惊动也会群飞、乱飞。成虫和若虫都在植株上部叶片的背面刺吸汁液,造成叶片变黄、萎蔫,甚至枯死。除直接危害外还排泄大量蜜露,造成霉污,同时也传播病毒病。温室粉虱现在已成为园林植物的主要害虫。

悬铃木方翅网蝽(Corythucha ciliata)属半翅目网蝽科。原产北美,是美国西部和加拿大西部地区常见的悬铃木害虫。目前除美洲外,已扩散到欧洲的大部和亚洲的韩国和日本。据报导,在湖北武汉、襄樊、荆门、宜都等地有发生。怀化各县(市、区)均有分布。

寄主主要为悬铃木科(Platanaceae)悬铃木属(Platanus)植物,以成虫和若虫刺吸寄主植物叶片汁液为害。受害叶片形成分布均匀的褪色斑,且叶背面有黑斑,为害严重时叶片变黄,提前落叶,导致植株衰弱甚至全株枯死,还能传播病害。悬铃木方翅网蝽是悬铃木的一种主要害虫,同时还为害构树、杜鹃花、山核桃和白蜡树。

参考文献

[1]李振宇,解焱.中国外来入侵种[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奉化市中小学生龋齿现状调查分析 篇5

关键词:中小学生,龋齿,保健措施

龋齿是一种存在于少年儿童的常见疾病,龋齿的发病率与日常的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社会的经济状况等都有密切的联系[1]。有调查显示,发达国家中小学生龋齿的发生率均较高,欧洲各国小学生龋齿的发生率高达98%,美国也达90%以上[2]。龋齿对儿童少年的健康带来很多的危害,自1960年开始中国就将龋齿的防治作为重点[3]。该研究对奉化市中小学生龋齿发生情况及保健措施进行随机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对奉化市中小学生龋齿发生情况进行随机调查,时间为2014年3月-2016年3月,共3所学校的832个学生,作为该研究的对象,对不同年龄段的中小学生的龋齿发生率以及影响龋齿发生率的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

1.2 方法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有关口腔的检查与诊断的标准,由专业的口腔医师进行检查,对是否有龋齿以及龋齿的个数进行详细的记录。影响龋齿发生率的因素选择问卷调查的方式,由学生本人及家长共同填写。

1.3 观察指标

观察的指标包括:是否有龋齿、龋齿的个数,以及影响龋齿发生率的常见因素(早晚刷牙、睡前吃零食、饭后漱口、每天吃糖大于2次、3~6个月换1次牙刷)[4]。

龋齿的表现有:牙齿的沟点或者是光滑的表面有棕褐色或者是黑色,表面粗糙,牙釉质有明显的破环或者是洞壁破损等[5]。

1.4 统计学分析

调查资料、数据的整理与统计学分析分别选择Excel软件和SPSS18.0进行,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的比较分析分别选择t检验和χ2检验,数据的表示方法以方便为准,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性别龋齿发生率的比较分析

不同性别间,龋齿的发生率不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见表1。

2.2 不同年龄龋齿发生率的比较与分析

不同年龄组,龋齿的发生率不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见表2。

2.3 不同因素对龋齿发生率的影响比较与分析

是否早晚刷牙、睡前吃零食、饭后漱口、每天吃糖大于2次等因素对龋齿发生率的影响较为明显,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3~6个月换1次牙刷对龋齿发生率的影响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龋齿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发的常见口腔多发疾病[6]。该疾病是一种由内源菌引发的慢性感染性疾病,主要的表现有:牙齿的有机质不断地被分解和破环,硬组织脱矿,牙体组织逐渐的软化疏松,导致牙齿缺损进而出现龋洞[7]。有关的调查显示:龋齿是少年儿童,尤其是6~8岁的儿童的常见疾病[8]。由于儿童少年的口腔卫生习惯、饮食习惯以及饮食等方面的意识还没有达到成年人的水平,因此青少年日常摄入的甜食或者是含糖饮料均较多,这些危险行为将会对牙齿造成损害,进而影响到日后的生活[9]。

龋齿是由于微生物、宿主、糖以及时间等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微生物在分解糖产生酸的同时,对宿主的牙齿也造成了侵蚀,导致了牙齿产生脱矿,进而形成龋齿[10,11]。由此可见,日常的口腔健康态度以及行为与龋齿的发生率以及青少年的口腔健康有密切的联系,充足正确的口腔健康知识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对降低青少年的龋齿发生率有显著的效果[12,13]。

青少年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对细菌的侵蚀没有抵抗力,此外,由于青少年经常食用粮食及含糖饮料,残留的食物会在细菌的作用下分解对牙釉质造成损伤,导致龋齿形成[11,12,13,14,15]。因此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生活和口腔保健的习惯[16]。

怀化市空气质量分析论文范文 篇6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绥化市在新农村建设下的新农村中、小学校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 问卷调查法。

通过课题成员讨论, 根据研究需要设计问卷调查内容。从2014年3月至2014年8月期间, 对绥化市所辖的北林区和望奎、青冈、兰西、绥棱、明水、庆安6个县以及安达、海伦、肇东3个县级市共40所新农村中、小学校体育基本情况进行调研, 共发放问卷4200份, 其中教师问卷200份, 回收200份, 有效问卷197份, 有效率为98.5%;学生问卷4000份, 回收有效问卷3858, 有效率为96.5%。

(2) 数理统计法。

将统计的数据导入Excel工作表中进行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绥化市新农村学校体育师资情况分析

(1) 体育教师的年龄、性别情况。

由表1可知, 从体育教师的年龄结构分析, 40-50岁之间的人数比例最高, 为39.60%;50岁以上人数比例为24.36%, 两者总人数比例高达63.96%;而40岁以下教师比例之和为36.04%, 仅占体育教师总人数的三分之一有余。数据表明:绥化市新农村学校中体育教师年龄结构严重老化, 新生血液的补给不足, 将造成绥化市新农村体育教师队伍青黄不接、知识陈旧、战斗力不强等多种不利现象出现。

从体育教师性别结构来看, 男、女教师的总人数比例严重失衡, 所占比例分别为:89.84%、10.16%, 在走访调查中, 我们发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 例如, 选择报考体育院校的女生生源较少, 毕业女生从事体育教育工作的人员数量较少, 女体育教师转岗的概率较大等等。诸多因素多年来恶性循坏, 使得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中男、女比例严重失衡。

(2) 教师职称及学历结构。

由表2可知, 绥化市新农村学校中体育教师职称, 高级职称的体育教师所占的百分比为23.35%;中级、初级教师所占比例总和达到了75%以上;特级职称的体育教师所占百分比为0。数据表明:绥化市新农村学校体育教师的职称级别普遍较低, 分析其主要原因是新农村经济条件相对落后, 教学条件简陋和教学理念相对滞后;职称晋级名额较少;重智轻体的思想比较严重;教师体育科究的氛围不好, 进取心不强;领导对体育教师及体育工作不重视等因素所致。

由表3可知, 绥化市新农村体育教师的学历情况, 其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人数百分比为3.55%, 本科学历的人数百分比为35.54%, 专科及以下的人数百分比为60.91%, 超过体育教师总人数的3/5。数据表明:绥化市新农村学校体育教师学历结构偏低, 究其主要原因是教学年龄较长的体育教师自身学历较低, 且参加工作以后由于诸多因素没机会外出学习和提升学历;由于农村的经济条件落后和工作条件较差、工资待遇不高等原因, 使得一些较高学历的体育毕业生宁肯选择其他职业就业, 也不愿去农村学校任教。

2.2、绥化市新农村学校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情况分析

(1) 学生参加体育课的动机。

由表4可知, 学生参加体育课的动机情况, 中小学生上体育课的动机主要是结交朋友、喜欢体育游戏, 其所占百分比分别为66.57%、66.41%, 排在了前两位。主要原因是中小学时期的学生活泼好动, 爱好广泛, 喜欢结交朋友等, 这与中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是相符合的。由于新农村的教学条件较差, 教师教学理念相对滞后等原因, 使得中小学体育课的教学往往流于形式, 大多数学校的体育课没有实质性的教学组织活动, 长期处于“放羊式”的教学状态。因此, 在针对中小学生的体育课教学时, 体育教师应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点, 编排合理的教学内容,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杜绝“放羊式”的教学现象。

(2) 学生每天参加早操、课间操活动情况。

由表5可知, 学生参加早操和课间操情况, 活动时间低于20分钟的学生人数分别占76.18%、75.01%;活动时间高于20分钟的学生人数分别占23.82%, 24.99%。通过调查发现, 大多数学生早操和课间操活动时间较短, 运动量较小, 达不到增强身体素质的要求。且由于早操和课间操活动项目单一, 流于形式, 没有教师组织和指导, 使得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学生没有明确的运动爱好。即使参加早操和课间操活动, 也是为了应付学校领导和教师检查的心理状态, 没有真正投入到体育运动锻炼中, 体会不到运动的快乐和意义。

2.3、绥化市新农村学校体育场地、器材情况分析

如果我们把能够满足和基本满足视为基本满足, 剩下的视为不能满足。由图1可知, 选择体育场地和器材能够满足需求的教师和学生人数分别是81人、1235人, 所占比例分别是41.12%、32.01%;选择不能满足需求的教师和学生人数分别是116人、2623人, 所占比例分别是58.88%、67.99%。由数据我们可知, 绥化市新农村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资源较少, 不能满足老师教学和学生运动训练的需要。另外, 在进行实际调研中, 我们发现多数学校的运动场地比较陈旧, 多数还是土质地面, 且不符合正规场地的标准和要求;器材设施老化严重, 存在很多的安全隐患。部分学校甚至没有基础的运动场地和运动器材。

3、绥化市新农村学校体育发展建议

3.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新农村建设蓬勃发展的大坏境下, 应积极改变绥化市农村学校体育教师人数不多、年龄结构老化、专业知识不强、职称及学历偏低的现状, 从实际出发,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提高绥化市农村学校体育教师的整体水平。首先, 应积极引进大学毕业的体育师范生, 配备充足的专职体育教师, 保证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学活动正常开展。其次, 提高体育教师业务知识能力。针对农村体育教师教学理念滞后, 学历职称偏低的普遍现象, 积极组织多种形式的教师业务培训, 全市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等活动。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确保新农村学校体育教学质量。

3.2、开展丰富的体育教学内容及运动竞赛

绥化市新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相对落后, 各新农村学校体育条件比较差, 因此, 应从实际出发, 开展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传统的体育活动, 如踢毽子、跳绳、投沙包等等传统的民间体育项目, 教师都可以进行合理的组织编排带到体育课上, 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再如, 绥化市的冬天天气比较寒冷, 雪量较大,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打雪仗、堆雪人、建雪墙迷宫等等用大自然环境创造条件进行体育教学活动。另外, 新农村学校应多组织多种项目的运动竞赛, 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培养学生勇于拼搏, 顽强勇敢、力争上游的精神。

3.3、加强体育场地、器材建设

绥化市新农村学校体育场地陈旧、器材设施较差。主要原因新农村经济相对落后, 教育资金投入较少, 大多数人对体育运动存在偏见, 学校领导层面的工作重点对体育运动项目不够重视, 支持力度较小。因此, 在新农村建设的大坏境下, 应加强运动健身的宣传力度, 增加体育教育资金投入, 补足新的体育器材和修建标准的体育场地, 并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修, 延长体育场地、器材的使用寿命。

4、结论

(1) 绥化市新农村学校体育教师队伍结构老化, 男女体育教师失衡, 教学观念滞后, 教师学历和职称普遍偏低。

(2) 绥化市新农村学校体育课程及课外环节活动项目较少、运动锻炼形式比较单一。

(3) 绥化市新农村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资源匮乏, 影响正常的教学活动和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崔伟, 张晓磊.河南省新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现状及模式构建[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 2008, 31 (4) .

[2]卞利亚, 吴琨.新农村建设下连云港市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研究[J].时代人物, 2008, (5) .

[3]关金永.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河南省农村学校体育现状调查[J].许昌学院学报, 2011, 30 (5) .

[4]罗勤.新疆昌吉州农村学校体育在新农村建设中作用的调查与分析[D].新疆师范大学, 2010.

[5]薛聪慧.建设新农村背景下河南省焦作市农村初中学校体育现状调查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 2014.

[6]焦卫宾.我国新农村体育服务体系中的农村学校体育发展[D].福建师范大学, 2008.

[7]鞠明海.绥化市农村学校体育设施现状调查研究[J].体育观察, 2014, (6) .

上一篇:培训先进单位申报材料下一篇:山东省潍坊市2013年中考数学真题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