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记者心得体会

2024-10-23

实习记者心得体会(通用6篇)

实习记者心得体会 篇1

报社实习记者实习心得

实习是大学生毕业必须经历的过程,它也是你能力的一个证明,尤其是进入大企业实习,可以充分发挥和展示你的才华和在学校里学到的专业技能,加深对职业的了解,确认喜欢或擅长的行业.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报社实习心得,供大家参考.关于报社实习记者实习心得1

从第一次走进报社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我是属于这里的.大学的第一个暑假,作为一名新闻专业的学生我很有幸的来到了_日报社『_晨刊』,在这里开始了我难以忘记的暑期记忆,它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开心,更重要的是使我体会到了一名记者的真正生存状态.记者无限荣耀的外表下,他们所为此做出的努力,以及往往所感觉到的无奈和遗憾.其实『_晨刊』对于我来说并不陌生,学校的阅览室里总是会准时的摆放每一天晨刊的报纸.当初在看这一份_本地的报纸时,总还会有一种不屑的感觉,觉得他们的新闻做的很平庸.只是很简单的例行报道,新闻没有深度,让人读起来索然无谓.当时就自大的认为假设自己可以去做这份报纸,一定可以做的更好.当时的我没有想到,几个月后我真的来到了这里.初次来到报社,就给我有一种怪怪的感觉,诺大的一间办公室里已近10点了,竟只还有寥寥数人.我们的到来似乎并没有引起他们太大的兴致,办公室里的此起彼伏.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才知道,虽然报社的工作时间写的是早晨几时至几时,下午几时至几时,但除了个别值班的和打字交稿的记者会在办公室里,多数时间他们都是不会在报社里的,有的记者我甚至一个星期都不能见他们一面.这使我深刻体会到了老师上课时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了,“新闻不是可以做在办公室里凭空捏造出来的,必须出去跑,只有到处跑,才能发现新闻〞.我经常会在中午12点左右的时间和晚上已经7、8点的时间里看到仍然还有很多记者在工作,他们甚至会把饭菜拿到报社里来吃.这些都深深的触痛了我,后来随着记者师傅前去很远的地方去采访,我在车里受不住路程的颠簸吐了,身为女子的师傅也是很难受,但采访还是要必须进行,此时我真的体会到了记者的敬业和辛苦.除了辛苦之外,记者给我的另一个极其深刻的印象就是他们的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记者向来被称之为无冕,但在这个称谓的背后他们担负的是更多的责任.在我的实习过程中做过很屡次的采访,每一次的经历我都是很珍惜,但对王先生邻里纠纷一事的采访印象极为深刻.王先生因回家的通道被邻居堵死一事,从协调到告上法庭三年未果.期间他4次借助媒体,可起到的只是简单的推动而不是根本解决的作用,但他还是依然相信媒体并且找到了我们,看到王先生信任与期待的眼神,我真正理解到了作为一名记者的荣耀.期间我们为此事跑了很多地方,有一次还受到了一点挫折,但想到王先生对我们的信任还是坚持了下来.最后事情终于解决了,王先生开心,我们也为此喜悦.此时是真的感觉到了作为一名记者存在的意义.在其他的采访过程中,还有几个类似的经历,其中_村民修路一事也给我很深的印象.我现在还可以清晰的记得当我第一次来到_,近十位村民围在我身旁的情景,最后因为路程的原因我不能回去,村民们特意准备了一间最凉爽的房间给我,那时我是真的感动.我知道他们如此对待我是因为我是一名记者(实习生),是记者的身份让我得到如此待遇;我也还知道我必须在今后的采访中对得起记者这个身份也才可以对得起_的村民.所有的采访过程中,一次关于盗版问题的采访使我感触最深.因为那一次的采访我受到了表扬,也因为那一次的采访使我感到深深的内疚.受到表扬的原因是因为我的“细心〞,点抓的好;内疚的原因是因为我太卤莽,事实判断可能出现错误的前提下就贸然发稿.事实证明表扬我是错的,我是太卤莽的.关键在于那一个条形码的问题,因为我坚持不同的书有不同的条形码,否则的话便是盗版.因为“自以为已经查过了很多的资料〞,可事实证明可能出现错误.其实我在做这个报道之前是有这个责任把事情弄的更清楚,让部门出来说话的,而不单单只是自己查了资料,这是完全由自己的粗心造成的.现在把它写出来,引以为戒!

一个月的实习生活很快便要过去,现在的我拿起一份『_晨刊』,似乎能感觉到每一篇的报道中记者们为此所留下的汗水,突然发现晨刊上的新闻是那样的可贵.也许晨刊还不成熟,但它毕竟还不到两岁.晨刊有一个传统,每个星期都有两次的集中学习交流的时间,晨刊的一个编辑曾说道:“我们要活到老,学到老.〞我想,这应该作为这次暑期实习的终结语.关于报社实习记者实习心得2

第一天到报社报到时,心里有点忐忑不安,看到编辑记者来来去去的忙碌身影,不知该从哪里入手.部里几位老师都很慈祥热情,对我的鼓励和帮助,很快消除紧张,融入工作状态.每天,在体会记者艰辛生活的同时也感受着新闻的魅力;在感慨于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当中,我逐步的成长;在苦和累当中学习着各种课堂上无法学到的知识.在报社里,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外出采访、写稿件,有时听听采访时录下的录音,把录音整理成文字.除了综治行动的专题报道外,日常一般都是写消息,大约800——1000字左右,比专题要好写很多.接热线,有价值的新闻线索,拿起笔簌簌写了起来.新闻最容易忽略的是一些事实细节,比方人物、地点、时间必须有确凿的事实依据.否则可能会引起不良后果.打

四处查找知情者,经确认证实后,再写入新闻消息中.在实习以前,由于对新闻报道有一定的兴趣,我通过课外学习已经接触了很多概念以及新闻标准,但不专业.如:要注意新闻的负面影响,有些事件如果以新闻的方式发出,会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作为报社或者记者在提出新闻观点时,要尽量保持中立.理论与实践是有代沟的.深深体会到将理论用于实践的重要性.做新闻宣传工作是一项对政治思想素质要求极高的职业.特别是采编人员,需要随时了解和掌握dang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变化,以及当前首要的政治任务,等问题,把这些东西消化,变化自己的新闻内容登在报纸上.所以要有好的学习习惯和坚决的政治立场.在我实习过程中,我发现每一名编辑记者在紧张的采编工作之余,都十分注重政治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保持敏锐的政治洞察力,这样这张报纸才能够很好地发挥了dang的喉舌作用,成为联系dang和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实习的一个月很短暂,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我开始亲身体会到做一个好记者究竟该需要哪些素质.第一,做一个好记者必须要有职业道德.做一个记者不难,难得是做一个好记者.在报社实习期间,常常有群众到读者接待室找我们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他们总是十分热心却极其无奈.很多老百姓办不了的事情,比方说包工头厂拖欠工资,消费者权益没有得到保障,记者只要一句话一个

就能给他们解决.我发现,为老百姓说话就会得罪很多单位,但是,记者是个需要爱心的工作,只让小局部人说好不是好,只有让老百姓说好才算好.第二,做好记者需要有很强的时间观念,尤其是机动记者.当有紧急事件发生时,如果你的节奏很慢,那么当你到达现场也许已经人去楼空,一无所获.这样,一条重要新闻的现场性就会变得很淡.甚至,报社会在和同城对手的竞争中落在下风.第三,实习时要给自己定好位.在实习中,在态度上要把自己当成学生,虚心请教;但是在做新闻时,一定要把自己当成报社一员,爱岗敬业,严于律己,争取多写新闻,多发新闻,维护新闻的客观、公正.第四,在以后的学习中要拓展知识面,使自己的知识系统化.由于新闻需要接触社会的方方面面,所以需要的知识也需要十分全面,光有专业的新闻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多想,多读,多学,为将来投身新闻业做好准备.在业务方面,我觉得我们要想要真正学到东西,真正融入这个社会,要做到一下几点:第一要学以致用.记得第一天的工作时将PDF中的文字打出来,整理完后我才觉察我们在课堂上学过用软件转换格式,但是在实际运用中,往往忘记了这一技能.这说明学习得还不够扎实!后来写稿中,我也发现我们的理论学习与现实操作确实有一定的差距,这是不争的事实.课堂上学的一般都是通识的,在工作中,每一个公司、每一个岗位、甚至每一个职员都会有自己的风格,虽然如此,但不代表我们不需要学理论知识,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只能尽力学好通识,让它日后与实际工作接轨,学以致用,发挥它的价值.第二要做好准备.要写一篇好稿件,少不了材料.要拿到好材料,记者在采访之前要好准备怎么写?这样写要用到什么材料?我的记者老师经常是在去采访之前就已经构思好了.这样到达现场时就会有目的性,而不会哑口无言,还要注意大胆地询问,把材料问到位不仅是记者的职责,也是对读者负责.第三要写得出色.作为新闻人,报道最重要的是遵循客观性和真实性,但也要为读者考虑一下,不能把干巴巴的稿件让读者看.我的老师就教我要学会“编〞,但这个编并不是天马行空,而是合情合理地编.比方去采访市民,有些市民说话的水平有限,不能够一针见血,也有些是只说了外表的,深层次的煤油说出来,这样记者就要发挥编写的能力,帮助市民把他们没有说出来的话说出来,但是,如果是领导说的话,那就不可以随意改动啦.所以,在写稿时除了要保持客观,还要生动一点,要读者有亲临其境的感受.第四要终生学习.我一直都以为找到工作后,就可以把学习放一边了,但记者老师却告诉我,在写稿之前要看看网上别人写这类稿时时如何写的,可以向别人借鉴一下.老师经常写一篇稿件要浏览几十个稿件,写专题时更甚,浏览上百个.后期我在写稿时,也经常上网浏览别人写的,我发现同样的题材,却有非常多风格,而且有的写的真的非常不错.现代社会,知识日新月异,无论是做哪个行业,都必须学习.保持终生学习,才能时时进步.第五注意细节.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我想这句话可以用在各行各业.记者在写稿时也得注意细节.往往精彩的细节描写能让读者读出故事性和趣味性.这就要求我们在采访时,不仅要听内容,还要留意环境、表情、眼神、动作等细节.比方慰问特困老人,记者就要留意老人住的环境是怎样的?慰问百岁老人,要留意老人的样貌和精神状态.老师曾经发了一篇她以前领导写的稿件给我借鉴,那篇稿件实在有太多细节描写了,虽然是一篇政治稿,但我看着却像在看故事.很不错.第六要主动.学东西是为自己而学,不是学给别人的.主动一点才能学到更多东西,比方到报社后,如果没事干,可以问问记者今天有什么安排,又比方一天的工作做完了,但还没到下班时间,也应主动问记者还有什么可以帮助的.主动一点,就意味着向前一步.最后善于总结.总结时最后的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学习之后不总结往往会前功尽弃.自己写的稿比照老师写的,总结之后你会发现自己有了质的飞跃.有时我觉得写稿的过程还不如总结的过程重要.实习真的很快,现在回想起来好似昨天还在报社里.还记得我第一天去的样子,好不容易找到了去的路线,好不容易挤上了拥挤的公交车,好不容易找到了报社,又好不容易得找到了老师,不过一切都是顺利的.这可以说是我第一次真正的进入社会,当我走进办公室的时候真的很紧张.大家都做自己的事情,当我进去的时候只是礼貌性得看我一眼,好一点的给我一个微笑.我不尴不尬得走到老师面前等候发落.不出意外得第一天的任务就是看报纸.第二天我有了自己的办公桌,我以为我也正式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了,可是我想错了.一连几天我都是在无所事事中度过的,偶尔老师给我一个任务,哪怕是很小的任务我都大动干戈,搞的发生什么重大事件一样.第一个星期真的如噩梦一般.在办公室里你会感觉自己完全是多余的,没有人会理你.而且老师们在你面前侃侃而谈,但是任是没有你插嘴的份,第一个星期就在这么浑浑噩噩中度过,当时我的想法就是:完了!完了!这个暑假完了,难道每天在这里做空气.那还不如回家.说真的,我真的有想过不干了,回家算了.但是所谓绝处逢生,坏到了极点就不可能再坏下去.第二个星期因为报社的活动较多,慢慢得和老师们熟络起来,但是一般来说我还是大气不敢出的那种.说到我的老师那可不得了啊,在我进去以后不久她们三个就组成了太太理财团,有了一档专栏叫太太理财经.在这么强大的老师团里沃的压力可想而知啊.最后还是小l老师开口了:你多看看基金的东西啊.熟了以后可以帮我写基金的文章.听到这个消息真的是煎熬了多年的农民听到了解放的消息般振奋人心啊.我终于可以有事情做了!

但是天下哪有天上掉馅饼的美事啊.要写文章可以,那必须了解基金的根本常识啊.我这个人没有什么耐心,而且那些名词解释解释得又老长老长的.现在我懂了以后看,我觉得它们讲的很多都是废话,明明很简单的意思被他们解释得像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那几天那个痛苦不是用语言可以说明的,天天我看得是云里雾里啊.突然有一天,老师问我看得怎么样了啊.我这个人胆子也大了,说:看懂了.结果老师就说:今天要写重点啊,你看看有什么好的题材没有?像我这种对概念都一知半解的人,还让我选题材,一听到老师的问题我就蒙了.我当时说:我们可以写写投资者的后市的操作.现在想起来我一个汗啊.这么烂的题材.楼老师也没有多说我,只是笑了笑说:你跟我来的时候一样一点都不懂.你现在还是要多看看,不要急.那时候我就觉得真的要做好一行真的不容易,真的是活到老学到老.后面几个星期,我不仅完成了学校布置的任务.老师更是把写封底报道这种重大任务交给我.说你慢慢写写看,写得好写不好都没事,我会帮你修改的.第一次写的时候当然是力不从心,非常想写好但是知识面不够.而且整个流程也不清楚,到最后写得我累死但是出来的效果还是不行.我非常不好意思得交给老师,老师看过以后没有批评我,只是说这个重点已经抓的非常好了,就是你的新闻结构和欣慰措辞还有很大的缺乏,总体来说写得不错.当时我那个开心啊!没想到我这个没有什么文采的人也受到了表扬.以后的每个周五我都会写封底报道,而且越写到后面我越驾轻就熟.收盘后看各个财经网站的收评,然后打

给各大证券机构采访相关人士关于大盘走势的分析,还有对后世的预测和操作建议.老师也是一次比一次满意.这次的实习经历让我收获了很多,不仅是新闻写作上的经验,还有如何与人沟通的能力上,而且还收获了几个很好的老师能为我以后的新闻写作提出建议.这个暑假的实习真的过的很有意义.通过这次实习,我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实践能力得到增强,能够把学到的理论与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过程中我了解到许多关于约稿,编辑,校对,排版,彩编等方面的知识,逐渐熟悉了文化传媒方面的一些知识.我学会了怎样同单位的其他同事建立融洽的合作关系,在和谐的气氛zhong

gonng同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收到良好的经济效果.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我也强烈地体会到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必须具备各方面的素质,不仅要有广博得知识,高超的技能,较强的随机应变能力,较高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而且要有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精神.在实习期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缺乏之处,这些收获将会使我终身受益.在此,感谢报社领导给我提供这次珍贵的实习时机,感谢报社的老师给我的指导和帮助.关于报社实习记者实习心得3

20_年的9月对于我来说,确实是一段难忘的回忆.因为这是我第一次正式与社会接轨踏上工作岗位,因此心情很忐忑但也很开心.我明白自己要开始与以往完全不一样的生活:要认真准时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不能草率敷衍了事,还要与报社的老师沟通好,与其他的实习生协调好人际关系,去面对种种未知的困难和挑战……

我被安排到了采访中心部门.负责带我的陈老师告诉我,法治快报就是作一些贴近百姓民生的调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反映百姓心声.他负责的是民生维权那一板块.本以为老师会慢慢教我,谁知一来就得自己上手,一切自己做.实习第一天就被分配了一个新任务——售水机街头摆放存卫生隐患,自己独立找选题、联系采访、写稿.我的第一项任务就是搜集售水机在南宁的分布及其工作程序,我的方案是熟悉这种供水方式的管理要求,其日常维护管理和水质卫生平安.我花了半小时,在网站上搜寻了许多活净水站信息.我开始了解无人效劳自营业的售水机的一系列知识,了解它的构成,了解它的国内与国外市场行情等.第二阶段,我需要做一份市场调查和分析.我在不同地点售水机附近采访了各年龄层和职业的市民以及他们的态度.接下来是生产厂家负责人和卫生部门调查了解,我寻找了自治区卫生食品监督所有关人员,请他们谈谈如何加强现制现售水卫生监督等,这些实质性的内容是以往学校课本中学不到的知识,相当珍贵.在发给老师看后,还得到了他的赞赏.近年来,一些小区居民的维权行为由于缺乏组织化的渠道,自己的权益无法得到组织性力量的有效支持和保护,越来越多地演变成群体性的冲突事件.在我实习的两个月间,老师和我相继报道了“凶吉号码〞、“治理狗患还应以人为本〞、“我区全面贯彻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学杂费政策〞“住宅小区广告收益〞“民办高校为抢生源乱发录取通知书〞“售水机卫生隐患〞“巨大保姆市场处于监管“真空〞等等与市民利益密切相关的变化或问题:房屋拆迁、平安生产、环境保护以及教育、医疗、食品等.有新闻性,也有一定深度,在广阔市民中引起了强烈反响.通过操作多篇调查性报道,大大提高了自己的新闻业务水平和独立操作深度报道的能力;了解了稿件的制作流程,学会了进行

连线.不过,最主要的,还是在这样优秀的栏目实习的经历,有幸和几位老师合作,向她们学习.在实习中与老师相处得很融洽,老师给了我许多锻炼的时机和经验指导,对此十分感谢.没有采访任务的时候,我就看放在那里的旧报纸,那也是一种学习.在报社实习的2个月里,我总共发表了20多篇新闻作品,这段实习经历使我受益匪浅.虽然一开始不适应,因为大家的工作进度都很快,效率都很高,凡事都要尽快做完,紧接着又是另一个任务.在两个星期后,我才慢慢适应,也慢慢提高了自己的工作效率,相信这对我将来的开展一定是有好处的.另外我感到所学的知识相当缺乏,以我现在的水平在社会上没有竞争力.“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参加工作后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这句话的真正含义,课本上学的理论知识用到的很少很少.想象和现实确实有差距,学习是个漫长的过程,现在的我真的还有许多要学习的,工作的忙碌、心态的调整、与人交往、沟通技巧等等.再者,我认识到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要到达各个集团之间的利益平衡和良性互动,不但需要一个民主、法治的政府;也需要广泛的社会自治与合作网络.这将有利于有效地组织起公民社会的分散性管理力量,保障公民的正当权益,以及化解无可防止的社会矛盾.“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摆在记者面前的维权工作,依然任重道远,不能有丝毫懈怠.最后,让我对记者这个职业有了新的认识和感触,我深深的体会到记者这个职业的荣耀与使命,让我懂得了我们要积极主动的适应社会,去面对竞争.关于报社实习记者实习心得4

从7月16日到8月1日我在__日报社进行了为期十五天的实习.短短的实习期虽然出去采访的次数并不多,但阅历倒是增加不少,应该说留心处处皆学问,用心去感受就会发现很多学问.觉察书本所讲的理论与实践多少是有距离的,我们学生要在实践中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起来并不是容易的事.只有真正经历过亲身感受过才知道其中所蕴含的道理.而经过了四次的外出采访,有顺利接受采访的,有被拒绝采访的,事后都是受益匪浅的.书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学校就知道做记者人际很重要,一个良好的人际网,以及相关的新闻素质是很重要的,但运用到实际,要做到得心应手就不容易了.一、遵循新闻的事实性,客观性,针对不同的读者群进行换位思考.吴记者把我和另外一个实习生叫到他面前,在网上随手找了一篇报道让我俩看,我们睁大眼睛看,是关于学校的一篇研究报道,看完了新闻我俩面面相觑却不懂有什么看头.吴记者就说你们要尽力利用周围身边的所有资源获取新闻,做自己熟悉的领域.就像现在从你们的学校出发,从自己的最方便的出发.看这新闻你们觉得有什么可以做?我们依然沉默.“你们首先必须遵循新闻的事实和客观性,然后想想我们这份报纸是什么人群看得多,你们自己还想从这消息事件知道什么,也站在他们的立场去想想他们还想知道什么,进行这样一个换位思考.〞在吴记者的引导下,我们从这消息找出还可以报道的东西,然后联系新闻当事人,开始着手实习的第一篇新闻.二、做自己熟悉的领域,不断提高自我交际能力,扩大交际圈

因为是放假时间联系不到学校教授,我们的采访一时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报社吴记者意味深长地对我们说:“现在科技这么兴旺,电脑,身边的所有人都可以发生作用.再说你们是学生,本来就具有得天独厚的便捷,发散人力去干吧,没有问题是解决不了的.〞后来经过多方面真的就是联系上了教授.其实当记者真的需要很大的交际圈,有丰富的信息资源才可以尽快尽量准确的办好事情.就像一篇报道,你可以找到相关的新闻对象,根据“六人认识论〞人传人,以一传十,十传百,你很快就可以找到最需要的对象.而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甚至可以使你的采访得心应手.我们就尝试过,因为是记者的身份而遭受采访拒绝,而老记者通过某个有点“权力〞的朋友帮助,我们最终还是可以进行采访获得了需要的新闻信息.当然人际在任何一个领域都是很重要的,而对于记者来说更加是重中之重.三、扩展思维,从点延伸

主任拿起我身边的报纸,没看多久就叫我到他跟前,说发现有新的材料可以写.他说报道说还有很不全面的地方,我们可以补充这些消息作为新闻,还是会有很多读者关注.这是关于湛江节能灯的同一篇新闻,我看完了就把报纸扔到一边了.而主任却看到了可以写的新闻,就是新闻敏感,就是经验?对于自己目光狭隘我真的无话可说,问了主任很笨的问题:“怎么发现新闻?〞主任就说,“留心处处皆学问,我们就要做别人所没有的.学会扩展思维,从点延伸.〞

好一个处处留心,做别人所没有,因为主任的仔细观察,我是写了两篇跟踪报道,如果不是主任“慧眼识珠〞恐怕这消息就会随着报纸一起沉默,成了没有的东西.其实我们也可以做到,这不只是经久“沙场〞的老记者才可以做到的.问题在于自己有没有去动脑,有没有用实际行动去证明.看这新闻就要懂得从新闻找新闻,“查缺补漏〞都可以派上用场.生活精神:工作就是生活,细心一点记录会发现生活里有很多学问.四、急转弯把握时机,改错都可顺带新消息

因为是

采访的缘故,登出来的新闻人物的一些个人资料与实际有点出入,当事人的父亲打来投诉,当时自己却不知道如何解决心里生怕被骂.无奈硬着头皮寻求老记者的帮助,谁知老记者轻快的说:“没事阿,用不着登什么更正消息,你应该再联系当事人,希望获取新的消息,然后在新的报道里重声一下就行啦.〞看到我紧张的样子他还补充一句:“不用紧张,错误是有的,有时候可以将错就错,这不又可以有新闻出来了,还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支出.〞真的想不到可以通过这样一个途径去解决错误报道的问题,更加想不到还可以顺带出新闻.觉察解决问题只要用心去想,还是有很多方法的.这是一堂很好的课.在接下来的报道我也几乎是竭尽全力,尽力把这则“意外〞的新闻写好.五、铁倒了也要抓一把沙

由于没有做好相关的程序采访没有顺利完成,消息只获得一局部.见我们无精打采的样子陈记者告诉我们,“虽然没有获得完全的消息,但还是有大局部消息的,可以根据这些材料,换一个报道形式,比方本来是深度报道的就变成图片新闻.记住,就算铁倒了也要抓一把沙,没有任何事可以做到完美,记者采访就肯定会遇上很多的闭门羹,你们要慢慢适应,只要尽力了就好了.〞

后来我们回到报社根据所有的材料整理好还是写出了一篇消息,得到市民的良好反响.“跌倒了也要做一把沙〞,我想不到在采访写稿子的时候这句话也会用得上.在生活中难免就会有不如意,而在经历风雨之后或者失败后,勇敢的人总是可以站起来的.站起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铁倒也不是一件可笑的事,铁倒了可以站起来,可以从失意中意识到什么,可以知道自己的缺乏,可以成长成熟,我想这就是那一把沙.六、从领导看阶层性,当好记者一项重任务

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我们报社陪同领导慰问军团.第一次如此接近领导,而我深深的感受到形式主义的泛滥.领导们的稿子都是千篇一律,我们记者的到来也不是为写什么稿子,一电台老记者就说这类性会议我们陪同就够了,稿子就写一百来字.后来才觉察自己的作用就是陪领导喝酒,而我们却不得不喝,真的很无奈.然后我们当女记者更加难,因为没有人会护着我们,而往往也是首要对象,那时候真的不得不自己去面对.社会不可能一帆风顺,不可能都合自己的心意,在遇到一些自己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时,自己就要懂得如何迎合这个社会,懂得如何保护自己.也许现实就是这样,不得不面对一些你无能为力的事情,当发现不得不面对的事实时应该始终保有自己的原则就好了.关于报社实习记者实习心得5

今年暑假蛮长的,为了不浪费光阴,我和_一起从7月4号起在报社实习了两周的时间.我曾在实习之前梦想过可能发生的一切事情:起得很早坐一个小时公交车到达报社,或是在办公室

采访或是跟着美女记者姐姐们奔赴一线采访,然后下班的时候再挤着公交车回到住处.两周的时间过得很快,它们用实践经验告诉我一个作为一个记者首先需要知道的原则:身体力行方出真知.问题不是等来的实习期间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其实很简单,第一天下午,张_主任看我和_只知道坐在那里看报纸,就把一个整合稿件的任务交给了我们.稿件内容比拟平淡,就是一个关于东北打击乐比赛的简单消息,老实说这对于已经在记者团历练了一个学期的人来说并不难,所以我和_在整理完那篇稿件之后就得到了主任的同意离开了报社,结束了第一天的实习.我想每一个和我们一样拥有新闻理想的人都知道,时机和问题都不是等来的.正如同张_主任经常跟我们说的,一定要自己去找题.如果我们只是一直坐在桌子前看报纸,可能写出的永远都只会是一篇400字的小消息,锻炼不出什么能力.所以在第二天的定版会上,我也算是主动接了一个任务.按照惯例文教部应该是每周五开例会,讨论下周选题、总结问题等,但那天是周二,因为报社给文教部来了好几个版面的任务,主任算是临时组织大家到场开会.我和_还有另外一个非记者团成员的实习生也参加了.第一次参加新闻一线记者们的例会,虽然报题环节和在记者团的时候一样,他们的专业却让我们佩服.感触最深的是每一个记者的新闻敏感度,比方说三伏天来了很多_市民喜欢去_X浴场游泳,那么下海需要注意什么?身上涂抹的护肤品或者是饮食方面?下海的时间等等.这类话题是我们这些新闻菜鸟所想不出的.所以那天定版时我们也只是接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任务——去采访_的特色书吧.当例会上讨论到“夜文化〞这个专题时,主任说起了回声书吧,我听到了熟悉的名字,说大学生们对这些书吧都很熟悉,于是这个采访几家书吧的任务就交到了我们三个实习生的头上.总共采访的六家书吧,印象最深的是一家叫做“_街60号〞的特色书吧.当时店主比拟忙,我们在里面耗了很久,只能等着客人没有需要的间歇和店主聊聊.可能因为太忙,店主本身透露的并不多.看着笔记本上为难的字样,我还是决定在他给顾客调制饮品的时候再去多问问.这一问便问出了书吧每个月会举行书友会以及书吧会定期向_的贫困学校捐衣捐物的信息.回去之后和小伙伴们总结、成稿,最终见报于我和_结束实习后的一周.这算是这次暑期实习给我上好的第一堂课:永远不要坐以待毙.想法新一些角度刁一些

张_主任绝对是让人点赞的好老师,不仅不会让我们干太多的杂活、不拒绝每一个实习的学生,还会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给我们讲新闻.除了在例会上我们可以体会到新闻一线的运作方式,其他的就是从这些前辈的口中得知做好新闻人之一二了.记得那是周五的例会,结束之后主任坐下来专门给我们几个实习生讲经验.“只有写得和别人不一样的新闻才是好新闻〞,主任说.她说道自己曾经采写过的一篇新闻,大致是关于商家为修筑大连某道路投标的.其余记者可能只会机械式地写这样一个事件,但是张_主任却以拍卖会的方式写出了这一事实,再加上她老师当年为她修改了题目,当年那篇新闻获了奖(请原谅我没有记住那个奖具体是什么).从她这里学到的这一课也被我直接运用到了后来实习期间我自己发过的一篇稿子上.那是小芳姐安排的任务,去海事大学和理工大学采访科学营.由于两个学校当天都有活动,所以我需要跟完一边立马去跟另一边.科学营会聚了来自全国很多省份的优秀高中生,当时我想起了张_主任的话,就去分别采访了来自香港以及来自_本地的高中生,以凸显此次海事和理工分营的性和精彩程度.写新闻要“对症下药〞

非常感谢的一个人是秦_姐姐,带我出去采访的路上就已经给我讲了很多.印象最深的是她告诉我她所负责的文化线其实和记者团平时所接触到的新闻不一样,所以写法自然会“软〞一些.那天秦_姐带我去参加了爱一夏音乐节的新闻发布会,后来由我组织成稿.然后去听了笑掌室的相声,有幸见到了陈_和王X老师,也算是我在实习期间见过牌的“婉儿〞.相声的稿子虽然不是我来写,但是我有幸坐在第一排正中间拍照,这期间秦_姐姐也指导了我很多:这种照片一定要露出演员的脸,哪怕被话筒挡了一点也不行;要拍出故事,不要仅仅拍他们站在那里表演,而是要抓精彩瞬间……

秦_姐教给我的,可以说是我出了记者团,走在新闻一线的收获之一.两周时间,从刚开始只能呆坐在办公室看报纸到后来也可以单独接任务出去采访、写稿直到最后发稿,时间很短,收获很大.众所周知记者是一个需要奔波的行业,所以其实平时在办公室除了开例会很难看到大家都在的时候,多数时间是我们实习生、主任以及于老师在办公室.想感谢_日报文教新闻部的每一位老师,把多年所学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得传授给我们.因为我和_是记者团的成员,所以在这期间尤其承蒙照顾,小芳姐、丽霞姐和秦_姐给我们安排了很多任务,反而倒是我们自己报的题因为自己错过了时效性而没有最终见报.未来,当我走在实现梦想的路上,我可以骄傲地说:我在_日报学习过.

实习记者心得体会 篇2

问:请介绍一下《标准》出台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答:顶岗实习是专业教学的重要形式, 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强化学生职业技能、提高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目前, 在顶岗实习方面一直没有统一的标准要求, 职业学校在组织实施顶岗实习时无标准可循, 出现了实习组织不够规范、实践教学有效性不强、合作企业教学主体地位体现不够、顶岗实习岗位与所学专业契合度不高等问题, 直接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今年4月, 教育部等5部门联合印发了《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 重点从制度层面对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加以引导规范, 回应社会关切, 维护学生、学校和实习单位的合法权益。制订《标准》主要以规范和改进实习教学组织及实施、管理为目的, 进一步明确了相关专业 (类) 实习目标与任务、内容与要求、考核与评价等基本要求, 是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 完善教育质量国家标准体系的重要措施, 对于指导职业学校加强专业基本建设, 科学合理地安排学生在真实生产环境下强化知识运用和技术技能训练,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问:请介绍一下《标准》的制订过程。

答:这次《标准》制订工作不同于以往由教育部直接组织专家开展, 而是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委托相关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标准》制订工作共分启动部署、调研起草、中期推进、修改完善、审定验收和发布等阶段。

启动部署:2014年4月, 印发《关于做好行业指导职业学校专业改革与实践有关工作的通知》, 在相关单位申报的基础上, 研究确定农业、汽车运用与维修、护理等30个量大面广专业 (类) 立项, 同时组织研究确定了专业 (类) 顶岗实习标准格式体例与内容要求。

调研起草: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 各标准立项单位组织行业内重点企业、国有大中型企业与职业学校共同开展顶岗实习标准起草工作, 共调研职业学校180余所、企业150余家, 共有3000余家学生实习企业提供了调研资料。

中期推进和修改完善:2015年5月, 组织召开中期推进会, 集中研究《标准》制订过程中的难点问题, 并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指导推进, 进一步修改完善《标准》文本。

审定验收和发布:2015年7月和9月, 分两批组织专家对立项的《标准》进行审定验收, 指导相关行业立项单位修改形成送审稿, 并按《〈中国教育报告•标准与指南〉发布规程》进行了审核。2016年7月, 教育部办公厅印发《标准》目录, 《标准》文本由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 (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

问:能否介绍一下《标准》的主要内容与特点?

答:《标准》包括适用范围、实习目标、时间安排、实习条件、实习内容、实习成果、考核评价、实习管理和附件 (包括顶岗实习任务书及实习计划、顶岗实习总结报告、顶岗实习三方协议书) 等九个部分, 有以下六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强化顶岗实习规范化管理。专业顶岗实习标准要求学校完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 明确学校责任和实习企业责任, 从确定实习目标、任务下达、计划安排、组织实施、过程监控及考核到多元成绩评定等制度、流程、规范都有明确要求。此外, 顶岗实习标准还提供了顶岗实习任务书及实习计划、顶岗实习总结报告、顶岗实习三方协议书 (格式协议) 等规范性文件, 为职业学校顶岗实习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提供参考。 (如, 旅游英语专业顶岗实习标准对企业和学校管理责任均做了详细的要求。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标准实习前、顶岗实习、实习结束等阶段都提出了明确的管理规范) 。

二是对接职业标准和企业岗位规范。专业顶岗实习标准充分对接相关职业标准或企业岗位规范, 结合生产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 合理确定实习条件、实习内容等。 (如数控专业顶岗实习标准规定:实习企业拥有与数控技术专业顶岗实习岗位数量对应规模的专业设施设备及软件, 如机床、通用及专用工艺装备、CAD/CAM软件等, 还应提供学生集中教学所需的场地及设施以及顶岗实习工作岗位所涉及的生产工艺与流程、作业指导书、设备操作手册等学习资料以及企业管理规章制度等) 。

三是突出实习的职业性和针对性。顶岗实习标准规定了相对应专业的顶岗实习岗位范围, 强调学生顶岗实习要进入企业真实生产环境, 开展实际生产操作。 (如, 化工技术 (类) 专业顶岗实习标准规定, 要面向化工生产一线的现场操作、总控操作、生产工艺控制与技术管理岗位 (群) 或技术领域, 实习企业原则上是化工生产型企业, 从事一般化学品生产、经营, 能提供化工生产操作、工艺技术管理岗位等实习岗位) 。

四是注重顶岗实习学生权益保障。顶岗实习标准均把保障学生实习安全及相关权益作为重要内容, 按照《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要求, 对学生顶岗实习的安全保障、工作时长、工作环境、企业资质等作了明确规定, 为学生安全有效进行顶岗实习提供保障。 (如, 数控专业顶岗实习标准对实习企业的资质做了详细界定, 并对设施条件中的专业设施、信息资料、安全保障做了详细说明, 要求实习企业能提供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所需的基本生活保障, 以及安全生产保障, 如安全教育、劳动防护用品、保险等) 。

五是积极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各顶岗实习标准均对学校和企业在学生实习中的责任和义务提出了明确要求, 强调要充分发挥企业的重要办学主体作用, 积极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 (如, 机电一体化专业顶岗实习标准规定为每名实习学生指定学校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各1名。企业指导教师由实习岗位对应的企业技术、技能和管理人员担任, 负责实习学生在企业期间的岗位技术、技能指导和管理工作, 并考核其工作情况) 。

问:《标准》出台后, 将如何推进贯彻落实?

实习记者糗事录 篇3

上班第一天

上班第一天,新闻中心的老师们没安排我出去采访,主任递给我一个用稿登记本让我统计上月的用稿情况。我小心翼翼地统计完,把表格拿到主任那儿去签字,主任一边签字一边头也不抬地说:“把这表送到讲台那去。”我嘴里答应着,心里却不禁疑惑:放讲台上去干嘛?我在面试时曾看见会议室里有讲台,应该是放那个讲台上吧?主任签完字,我把表格放到会议室的讲台上,然后…步三回首的离开。主任说得那么自然,看来把表格放讲台上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我决定不问,时间长了我自然会知道其中的奥妙。

中午,正吃着午饭,手机响了,主任急切的声音在电话里响起:“小方,你上午把统计表格送哪儿去了?讲台说他没收到啊?”我的嘴惊恐地张成O型,好半天才州过神来,不可思议的问道:“会议室的讲台,它会说话?”主任顿了一下哈哈大笑:“不是会议室的讲台,是台长室的蒋台,管总务的。”

从此以后,办公室的人和我说话都会加上定语:台长室的蒋台、会议室的讲台。

上班第一周

第一周,跟一位老师去市政府采访,采访已经开始了,老师忽然发现录音笔没电,我于是自告奋勇的下去买电池。进电梯时,电梯里已经有一个人了,而且特别面熟,我一时想不起在哪儿见过,于是试探性地问道:“我觉得你好面熟,你是哪个台的记者?”那人笑而不答,我继续猜:“你应该不是记者哦,那你是在这儿上班吗?”那人依然对我报以神秘的微笑。连续两个问题都没得到答案,我开始发挥记者“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天性,不依不挠地继续问:“这会儿还没到下班时间,你应该不是在这儿上班吧?”话刚落音,电梯到一楼了,那人看了看我手上的录音笔调皮地说:“你是新来的吧?而且,你是广播电台的!”我暗暗佩服地想:这人真神啊,一猜就中!就在他转身的刹那,我猛然想起为什么瞅着他面熟了,他是本市市长,常在电视上看见他,怎能不面熟?!

上班第一次

实习半个月后,一天台里两位正式记者请了假,临时来了新任务要求派记者去教育局采访,主任怕我单独行动会出差错,我把胸脯拍得咚咚响,又再三向主任叙述了采访内容及与被采访对象的沟通技巧,主任终于答应让我单独行动了。

毕竟是第一次单独采访,快到教育局大忙口时,我忽然紧张起来,于是拨通男朋友的电话,希望他给我一点安慰。一路走一路说,进了局大门我才挂断电话,打听清楚被采访对象的办公室位置,敲开门,里面的人笑眯眯地说:“来采访啊?现在不紧张了吧?你看我多和蔼呀?”我正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开门的人自我介绍说:“我是文主任,刚才在路上你一直走在我后面,你和男朋友说的话我全听到了……”

我的脸迅速地红到了脖予根,后面的话一句也听不清了,因为剧才我在电话里对男朋友说,今天第一次单独行动,如果被采访的人不配合或者态度不好,就让男朋友过来把他揍一顿……

上班第一个月

由于我身材娇小,加上刚毕业不久,身上那股抹不掉的学生睬。也着实给我添了不少麻烦。 一次,我到某中学去采访一位英勇救人的同学,采访完后,学校里看门的大爷把我当成翘课的学生,硬是不放我出去。我连忙解释说我是记者,大爷半信半疑的让我出示证件,我一听傻眼了,因为实习记者是没有证件的,采访时带出来的介绍信也放在了校长那里。见拿不出证件,大爷语重心长地教育我说:“我守了几十年大门,什么样的谎没听过?但你冒充记者翘课倒是挺有新意的……”话没说完,一辆小车从门外准备开进来,趁大爷去开门的间隙,我飞快地逃出学校。

痛定思痛,我决定改变自己的形象:无框眼镜被换成黑框,脱掉T恤牛仔裤换上职业装,再配双高跟鞋,镜子里的自己果真“成熟”了不少。我顶着这身行头,又来到该校做深入采访,出校门时却又被看门的大爷拦了下来。老人家上上下下打量了我一番,得意地说:“我说咋这么眼熟呢,原来又是你啊,穿成这样是准备当记者还是当老师?还有,你一个高中生竟然穿高跟鞋……”

暑期实习记者心得 篇4

一转眼的时间,七月和八月便偷偷溜走了,我甚至来不及发现它们的踪影,便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回想这两个月的时间,真的是过得太快,仿佛昨天我才成为一名实习记者,才到《今日XX》编辑部报到,而今天便要匆匆说告别。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我多想让时光再停留一下,让我在报社多实习一下,让我再多聆听老记们、老编们的教导,让我再多去跑几个新闻,让我再去体验一下记者的生活……

记得学校刚放暑假,我正寻思着如何利用这个假期好好充一下电,提高自己的见识,正好在街上看到一张旧的《今日XX》报上刊登着招实习记者的启事。记者是我喜爱的一门职业,平时我就爱写写画画,又喜欢东跑西跑,找寻新鲜的事情。尽管报名时间已经早已过了,我仍然大起胆子给报社打了个电话,报社老师让我等候通知。在等待的几天日子里,我如那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坐立不安,电话终于来了,想不到让我去试一试,我一听又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终于成了一名实习记者。尽管心里喜欢,但以前从未干过这行,仍不免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常常搞得一头雾水。这时,报社的老师们给予了我极大的帮助,教我如何采访,如何写稿,在他们的帮助下,我总算摸着了些门道,开始尝试着写一些新闻稿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明白了记者身上的担子并不轻,“无冕之王”的背后,是“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从老记们的身上,我明白了什么叫“责任”,明白了什么叫“细致”,什么叫“精益求精”。杜甫老先生曾说自己“吟安一个字,拈断数根须”,“ 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记者和编辑又何尝不是如此?在写稿和排版时,为了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的准确,他们往往要引经据典,甚至集体讨论研究,直到找到一个正确的或者是最好的答案才作罢。

每个星期四,大家都要排版,加班到深夜,十分地辛苦。但到了星期五,看到新的一期报纸诞生了,那个心里的痛快,真是有一种说不出的开心。将报纸捧在手里,犹如捧着一个新生的婴儿,看在眼里,乐在心里。这里面有自己辛勤劳动的成果,怎能不让人开心呢?

记者实习报告 篇5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记者实习报告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记者实习报告 篇1

按照期末前夕联系好的实习单位——《鲁中晨报》编辑部的安排,考试结束后的第二天我就赶到了报社报到。编辑部的王主任给我安排的老师是时事新闻部的张吉宝记者,张记者同时也做着部分编辑的工作,在晨报已工作三年。

在此后二十多天的实习中,我经历了在报社做记者的工作初体验。报到之后还不等我到住处放好行李,老师便准备带我出去采访了。在路上,老师给我介绍了在报社的工作习惯:一般上午和下午四点半之前,绝大多数记者都会外出采访;四点半到六点,很多记者都会选择会报社写稿,当然也可以在其它地方完成稿件,只要在截稿时间前将稿件及时传给编辑即可;六点钟左右一般有编辑和资深记者的会议,讨论新闻选题和工作总结等问题。因此,在报社,从来没有“考勤”这一概念,记者的工作时间相当灵活。当然,这在给予记者充分自主的同时,也考验着记者的责任心和工作能力。

在实习的二十多天中,我跟随老师穿梭于淄博市张店区的大街小巷,寻找新闻线索,采访,写稿,甚至有幸与老师一起做了一些编辑的工作。这使我对记者工作有了切身的感受,虽然十分辛苦,但是收获是最主要的。

实习期间,每一分钟都是学习的课堂。在跟随老师实习的过程中,对于记者工作的一系列问题,比方:如何发现新闻线索,如何接触到新闻人物,如何让采访在闲谈的气氛中达到采访的目的,如何写作新闻稿件等等,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学会了将在课堂上学到的相关理论切实应用于实践中。

对一名记者来说,“人气”是很重要的。这一点,在实习期间,老师虽然没有明确指出,但在外跟随老师跑了二十多天,我深刻体会到“人气”的重要性。就像某位有人气的明星身边会聚集大量的歌迷和娱记,一个记者如果有“人气”,他就会拥有广泛的信息来源渠道和人际关系网,会拥有很多忠实的通讯员愿意为他提供新闻线索。有了新闻线索,记者就不必再漫无目的地在外瞎跑瞎忙,随后的采访和写稿工作也将是水到渠成。

带我的老师就是这样一位有“人气”的好记者。实习期间,我跟老师跑了淄博市的人才市场、人事局、淄博市中心医院、地税局、房产局、世纪中天律师事务所,也有各类药房、门诊和居民小区的社区委员会,所到之处都有老师认识的朋友。他们不仅热情接待了我和老师,更乐意在聊天的气氛中提供给老师宝贵的新闻线索并回答老师的问题。

跟随老师外出采访的日子里,中国报告网老师虽然没有明确指出,却用实际行动无声地教导着我“人气”对一名记者来说是多么重要。而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就要做有“人气”的记者。

在晨报做记者的三年里,老师就骑着摩托车跑遍了淄博市张店区的各个角落,有时还要奔波于淄博市的其它区县,俨然已是张店区的活地图。老师不止一次地对我说过:“办公室里永远没有新闻,新闻永远在现场。我理解的新闻,虽不是时时都能碰到事件发生,但要多跑。新闻就在最容易被忽略的眼角,它需要发现。”

实习期间,淄博连降特大暴雨,而暴雨之后往往又是暴晒。

在淄博市响应卫生部紧急叫停问题药品“欣弗”的那天也是暴雨。我和老师穿梭于淄博的各大医院、药店和门诊,来调查“欣弗”是否有违规继续出售的情况,全身都湿透了。就在一家门诊内,老师向大夫了解情况,我环顾四周,跟老师说:“怎么这么多人都在打吊瓶啊?”老师说:“是吗?”他也看到了门诊内所有的床位都躺着正在输液的病人。老师从大夫那里得知最近几天由于暴雨暴晒,天气极其不稳定,感冒患者也非常多。

出了门诊,老师说:“很好!这是一条线索,我们再到附近的中心医院看看。”这篇新闻稿件发在第二天的报纸上,老师的夸奖也让我对这意外的收获由衷地快乐。原来,新闻就是这样发现的。

晨报在八月份组织了两个活动:一是举办关爱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爱心课堂;一是相亲会。老师说这些事件即便去采访跟踪也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做记者要敢于挑战不同领域的新闻事件,挖掘其中的独特价值,才能提升自己。

实习期间,老师带我采访的事件涉及税务、房产、人事、就业、医疗、社区和法律等诸多领域。老师用实际行动教导着我,让我在耳濡目染中懂得发现新闻,敢于尝试和挑战自我。

印象中的采访情景是这样的:记者和采访对象面对面地正襟危坐着。记者边听边记录有用的信息,像个速记员。而采访对象则略显局促,紧张回答,生怕出错。然而,这次专业认识实习完全打破了我对采访的固有印象。老师从不拿出纸笔,只在必要时拿出相机拍下有价值的画面。老师的采访就在相当随意融洽的聊天气氛下完成。

这种朋友似的谈话采访在实习期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记者实习报告 篇2

大学时期的最后一个暑假,本着学以致用的目的,作为新闻专业的学生,我决定了在报社实习,也为将要踏上社会的一点资本,积累一些经验,暑假报社记者实习报告。这是作为一名学生的最后一个暑假,却是从学生过渡到社会工作者的起点。

实习的生活和感受

七月始,我就在**日报报业集团争取到了一个实习生的资格,在《**星期三》编辑部开始了自己的实习生涯。刚开始接触真正的新闻报道,充满了新奇和刺激。但在刚开始的几天,总编却一直让我们坐在办公室里看报纸,这让我觉得有点郁闷,原本想着记者的生活不是一直在外跑的吗?怎么一直坐在办公室里呢?

终于在几天的读报生涯后,总编说带我们去荻港(一个江南古镇)采访。激动的心情真是难以言表。终于可以实战了。到了荻港,采访开始,作为实习生的我们,当然只能站在旁边听听记记,听着总编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的问,镇书记的回答却让我一头雾水。因为镇书记讲的都是**的方言,而我却并不是**人,所以对他讲的都不能听懂,信息当然是流失了一大半,这让自己很有挫败感。在回到报社后,看着自己的笔记,回想着书记讲的一些话,手指在键盘上敲了很久,却始终没有敲出一个字。

这是第一次的采访,也是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次采访。因为这是我实习生涯的第一次采访,也是一次失败的采访。听不懂方言,写不出稿子。这次经历让我明白了,学校里学到的只是一些概念,而真正的实践才是最困难的,实习报告《暑假报社记者实习报告》。正如老师告诉我们“想要成为一名记者,在学校里学的,远远不够。”

第二次正式的采访,没有了老师的带领,编辑部的 苏老师把全部的工作都交给了我们四名实习生。从联系采访人,采访问题的准备到最后稿子的写作,都让我们自己搞定。这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也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这次采访的主题是关于湖城的寄托生,我们采访了多名老师、同学、心理专家,采访方式也有面对面采访,电话采访,qq采访。历史一个多星期稿子才出炉。在采访期间,也碰到了许多问题,比如现在是暑假,老师和学生都比较难联系,在采访时有些学生受到老师特别叮嘱没有把实际的想法告诉我们等等。我们也想过要放弃这次的主题,但是最后我们还是克服了这些困难。在学校联系不到老师,我们就通过电话采访,或在电话联系后与老师约定去登门拜访等等。

当我们的稿子变成铅字在《**星期三》周报上登出来的时候,真的很激动,这毕竟是自己努力的果实。在那个时刻,先前遇到了一切困难、一切付出再也算不上什么了。通过这次的采访也让我们明白了,记者除了会问会写,更重要的是会发现问题。

实习过程中主持活动的感受

在《**星期三》实习的过程中,除了跟着记者们一起去采访,去拍照,我们还组织了两次活动,都是针对周报在校园的那些小记者的一个采风活动。第一次是去**陈英士故居,第二次是在湖笔博物馆,这两次的活动也是由我们实习生来负责的。从活动的策划,到活动的安排都是我们经过仔细的商讨后决定的,在活动中,我们安排了知识竞赛和游戏等的版块,一方面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另一方面也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我还担任了活动的主持人,三个多小时的活动,虽然很累,但看着学生们高兴的表情和家长们满意的情景,真的很有满足感。

记者实习报告 篇3

实习对于我们这些即将四年大学生活,即将走入社会的应届毕业生来说,是一次毕业之前最为重要的励炼。

习惯了四年从教室到食堂再到宿舍,“三点一线”式的生活;习惯了最为单纯的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模式;习惯了简单快乐;习惯了简单的悲伤;习惯了校园中的一切……而这时,我们要离开所有这些我们所熟悉的事物,离开这一切平静的。毕业了,我们,必须去独自面对外面世界的喧嚣。

我的理想,可能说是幻想,是有一天可以成为一名战地记者。在XX年参加首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的时候,我也为自己规划这样的.职业。记得我当时把我的5年职业发展路径定为3个阶段,而这第一个阶段就是成为一名国内新闻的编译。

值得庆幸的是,我的实习工作做是一名产经新闻的实习记者、实习编辑。这样的实习工作虽然让我的英语专业无从用起,虽然,之前的我对产经新闻几乎“闻所不闻,看所不看”,但是,我依然珍惜我的实习机会。因为我相信,任何一件工作,都可以让我们从中学到我们在校园不曾接触的东西;任何一位在单位的前辈身上,都有我们可以学习的亮点。

在3月9日上午结束了我大学期间最后一次,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次考试——英语专业8级的考试之后,我只身来到了北京,来到了这个我的很多同学都向往的,都渴求可以今后工作的地方,来到了这个人多车多,我一直并不喜欢的地方。站在拥挤的公交车上,看着车窗外熙熙攘攘的人群,我告诉自己:有一种新的生活即将开始。

第二天一早,我来到了我的实习单位《消费日报》社。这是中国轻工业协会下属的一家政府性报纸,我们的文章不是给老百姓看的,是给政府部门、给相关轻工企业看的,我们任务是给他们提供最新的产品信息,提出产业发展趋势,这些都是后来和我同在一个办公室,与我背靠背坐的姐姐告诉我的。

我不知道我其他朋友们实习情况是不是顺利,但是,我的实习生活在最初的阶段,可以用“迷茫”两个字来概括。实习的第二天,单位就给我配备了一台电脑,起初是欣喜,而后便是迷茫了。

除来乍到的我,完全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同在一个办公室的前辈们,似乎各有各的事情。报社的工作似乎不同于其它,灵活性和独立性更强。因此,这个时候得我更无助。我就这么无所事事的上上网,聊聊天,把所有网站的新闻看一个遍……这样清闲的日子,让我心慌。我反复问自己,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吗?我甚至对于所有坐办公室的工作开始排斥,这样的清闲,我会崩溃。

经历了最初的迷茫,我告诉自己,我不能就这样碌碌无为下去。如果仅仅是为了实习鉴定,如果仅仅是为了几句评语,如果仅仅是想要一个那出去好看的公章,我不需要只身来到北京。我想要的,是真正的收获。

于是,我开始了一段“痛苦”的经历。为了尽快适应自己所在的部门,我开始了每天查阅各种经济新闻的日子。枯燥,厌倦,概念模糊。以至于那段时间,一见到报纸,我都有种想吐的冲动。满脑子全是什么又涨价了,什么新的劳动法实施造成劳动力成本上升,出口退税下降……这些之前我绝对不可能去问津的经济新闻,如今成为了我每天的“必修课”。而从前习惯性阅览的文体新闻网站,都转变成了经济网站。

记者实习小结(精选) 篇6

实习的时间不算太长,因为是寒假,只有三周。而且是周报,大概节奏也相对比较慢。

报社不大,人数也不多。贵精。贵勤。看着一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部门如何有效率地在你面前运转,是一件乐事,也是一种学习。在学校的社团、学生组织工作的久了,对小集团也产生了感情。看着别人的团体,对比自己的,竟也获益良多。

十多人的报社,办公室、发行、编辑,各司其职,向着同一目标……以前接触营销就知道企业文化很重要,老是觉得文化需要时间积累,所以时间最是重要,后来发觉不全然。站的高、看的远方能在时间的尽头找到真金。在报社,特别喜欢听他们报题,听他们分析报纸的思路,猛然发觉以前自己是否做的太盲目,太缺乏目标性。有时候,想想校园内充斥着的各大院报、系报,刊物,网站,有点汗的感觉。多而不精。资金短缺、人才匮乏,校园媒体尽遭尴尬。

去报社实习,很大的感触就是会学习是多么的重要。在编辑中仅有一人为新闻专业毕业,但其他人也不见的会比那学新闻的有所落后。虽然这其中有种种的原因,但无可否认的一点即是,学习的能力是多么重要。

而对于一个记者来说,写作只是其最基本的能力。能快速建立起自己的关系网,这才是最重要、最值得骄傲的事情。能有新闻敏感的鼻子,是记者的本能。不能策划的不是记者。记者,是一份需要聪明的职业。

以前受“无冕之王”这几个字影响太深。像很多人一样热血沸腾,老想跑些惊天动地的东西,想做一点事就引起很大反响,然后遇到什么阻力,然后自己处之泰然。其实记者就只是一份工作,需要得最多的还是敬业。像任何一份职业一样,需要你去接触、热爱和为之付出。所以跑去实习。并勤勤恳恳。实习的时候我就爱上了当记者的一种很朴实的生活状态,从而为自己的转变感慨万千。认识一些前辈,实习的太多,竟然有些许的职业厌怠。路漫漫呵,有些心态还是要摆正的。生活和工作都不需要太多的大义凛然,有坚持就好。怀着一份新闻理想,干朴实的工作,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和坚持的意义。

另,读了新闻这个专业以后,才逐渐听说了当女记者的不容易。有人说,女记者的婚姻基本上都有问题。而女记者体力不如男性,很难跑几年一线。种种流言,一段时间里对做好的女记者缺乏信心。但在实习的报社,却看见了许多很不错的女记者,热情、开朗、拼搏,像一团火。有一个女编辑,今年50多了,和先生的感情特好,平时也很照顾其他人,很是受到大家的尊敬,开玩笑叫她“马大姐”,虽然并不能负责一线,而负责专题。但想想,这样不是也很不错吗?依然在干着自己喜欢的事情。

我对未来充满渴望。我相信这是一种健康。

(二)关于实习意义

为什么而实习?实习能学到什么?

我认为,实习就是人的经历。不需要赋予他太高的意义与期待。他是人生的一个经历,是一个过程。或许影响一个人一生,或许就什么也不是。能够影响也未必就是好事,要看影响的是哪些方面。

暑假的时候本来可到某不错的单位实习,连实习证都拿到了。但暑假在考驾驶证,因时间不合而放弃了。但在这个暑假我学到了以前在实习期间并没有学到的很多东西。看着别人假期回来捧着一大沓的成果。我对自己说,我也有我自己的成果。

进入大三,对很多东西越看越清晰。在大一大二的时候,只要能学到东西,实习或者不实习,并没有太大的关系。以前以为新闻无学,所以实习大过天。其实不然。新闻、传播、广告、主持,博大精深的很。总不能因为新闻的操作性强,就以为什么都可以熟能生巧。很多新闻专业的学生,知识单薄的很,靠着点小聪明度日。甚至连什么是传播也说不明白。这包括我。如此的文化支撑导致核心竞争力不够。这可以归结为不学无术,这不能归结成新闻无学。

听过一些权威人士的讲座,现在的媒体最缺经营报业的人才,最缺财经记者、体育记者。这些职位都要求你必须是综合型的人才,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最好懂一些传播、懂一些新闻。我们缺的就是这些吧。没有相关领域的一些修为,写出来的东西没有血肉没有灵魂没有价值,是死穴。我们急需要做的是全面提升自己的水平,拓展知识面。

新闻有学,要学的东西还很多。所以我们所谓的“实习”面可以很宽很宽。任何有益的实习机会都应该乐于去接受。有大一的师妹因为种种原因找不到媒体实习很是焦心,我就劝她们其实做其他事情还是满不错的。例如可以去另外一些公司实习,可以去做兼职,可以去旅游,可以去学另外的一技之长,可以每天泡图书馆,可以自己去做一个课题。有这样一个新闻,几个高三的毕业生利用假期就某社会问题做了一个社会调查并上交到地方政府,结果一时成为城中话题,多家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该地方政府的主要官员也对此给了很高的评价。

时间的价值是自己赋予的。有思路就有出路。有老师说,人也要有品牌的意识。让自己成为那样的人,从各方面去规划自己。从修养、气质、学习……实习只是其中的一个捷径。

我正在为自己的职业做规划。我想。或许下次实习未必会到媒体实习。但我相信同样能学到很实在的东西。想做好的传播,必须首先是个杂家,是某个方面的准专家,并不是单纯在实际操作层面自鸣得意。除了在传播技巧方面,在社会、政治、人文、经济、科学等等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值得研究的东西。呵,要学的,实在太多太多了。

在实习期间好像有很多感言,回来以后倒是没剩下多少了。有师兄笑言,多实习几次就什么感觉都没有了。但偶尔想想,也是好的。毕竟是如此珍惜过,并认真地在冬天里遇到了这么的一些事。在夏天里总结出了这么些句子。呵呵。

上一篇:签购房合同下一篇:2018公司财务年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