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精神

2024-09-20

公务员精神(精选8篇)

公务员精神 篇1

摘 要 从伦理学意义上讲,公务员精神就是一个公务员的伦理人格的问题,本文探讨了公务员伦理人格的内涵,列举了当前我国公务员伦理人格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这些问题存在原因,最后提出了塑造我国公务员伦理人格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 公务员 伦理人格 途径 方法

在全国实施公务员法的工作会议上,曾庆红同志指出:公务员精神,就是“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顾全大局、团 结协作。”曾庆红同志对公务员精神含义的这一科学概括,充分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是对长期以来我国 广大公务员的崇高精神和优秀品德的概括;也是新的历史时期对广大公务员的高度的严格要求。从哲学意义上讲,公务员精神,就是一个伦理问题,一个行政伦理的 问题,更是一个公务员的伦理人格的问题。正确认识我国公务员伦理人格上存在的种种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找到塑造我国公务员伦理人格的途径和方法,将对 我国行政伦理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一、公务员伦理人格的含义

人格是个古老的概念,也是一个复杂的概念。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人格进行了各种各样的阐述和说明。《高级现代汉语大词典》指出:人格是“个人在一定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统一,是人之为人的尊严、价值和品格的总和。” [1]《现代汉语辞海》则从不同的角度对“人格”一词进行了诠释。从心理学角度而言,人格是指人的性格、气质和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从法学意义上而言,人格是指作为权利和义务的人的主体的资格;从伦理学意义来说,人格就是指个人的道德品质。[2]人格是一个人做人的起码资格,是个人的尊严、价值和道德品质的总和,是个体稳定的态度及其行为倾向,是个人在一定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综合反映。本文讲的人格是哲学或者说伦理学意义上的人格,也就是伦理人格。哲学意义上的人格,指的是具有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的主体,或者说是具有感觉、情 感和意志等机能的主体。伦理学意义上的人格,也就是伦理人格或者说道德人格,主要是指人的道德主体意识,包括追求高尚道德的内心动力,道德选择的权利和责 任感,独立进行道德选择的能力和尊严等等。公务员的伦理人格和那种良莠不齐的“自然人格”不同,它是经过后天的修炼而形成的,是自然人格的升华和“扬 弃”,是一种健康的人格是一种高尚的道德人格。伦理人格,是指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好坏、道德修养水平的高低和道德实践能力强弱。

由于公务员在国家社会生活中所固有的特殊性质和地位,决定了其行政伦理人格具有自己的特殊规定性。对公务员伦理人格或者说行政伦理人格的把握,是重 塑公务员伦理人格的前提和基础。公务员的伦理人格,或者说公务员的行政伦理人格,是国家公务人员与其他部门其它职业者相区别的内在规定性,是公务员的尊 严、品格、品质及其所理解与实现的行政价值的总和,它体现在行政意识、行政资格、行政规格、行政品格、行政风格等方面。公务员伦理人格是公务员道德意识和 升华,和公务员他律和自律精神的统一,是在他律基础上的自律化。

二、我国公务员行政伦理人格的现状

由于中国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长期的封建家长君主专制,使得我们的民主意识、民主作风缺乏,表现在吏治方面,更为严重。新中国成立以来,以毛 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人,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人民成为国家主人,民主意识、民主作风大为改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党中央领导人,根据变化了的国际国内形势,实行改革开放,借鉴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经济的有益经验和方式、方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 成就。但是,我们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其中一个就是重要方面就是人们的伦理道德和信仰滑坡的问题。作为人民勤务员的公务员,在物 欲横流的市场经济的浪潮的冲击下,伦理道德滑坡的现象也很严重,其伦理人格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扭曲,这对我们的行政体制改革和行政伦理建设带来了非常严重的 不良后果。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行政伦理意识的缺乏。现实中,我们的一些公务员,特别是行政领导,缺乏廉政意识。行政主体权力意识、官本位意识、特权意识非常浓厚,滥用权 力、以权谋私、任意或者故意侵害人民群众权利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现象和事件屡见不鲜。不少行政人员不注意更新行政管理知识,他们行政理念落后,行政管理 方式陈旧,重物轻人,服务意识淡薄,行政不作为或者不积极作为。同时,在行政的过程中,缺乏民主观念和民主程序,不是依法行政,一把手拍板说了算。使得下 面的行政人员只看上级的脸色行政,惟上级的指示是听。在行政的过程中,诚信意识的缺乏,使得行政人员在人民群众中没有威信,严重影响了公务员整体或者国家 在广大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其次,行政权力市场化,腐败行为严重。不少人在衡量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在处理情感和人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上以钱为标准,“行贿有理”、“受贿有理”、“反腐败影响改革开放”等等有悖于中国人民为人道德标准的东西,充斥社会。拜金主义被一些人解释为当代新潮。贪污、投机倒 把、行贿、受贿等腐败行为,有一些竟然戴上光彩的桂冠。阵阵资本主义腐朽污浊之流,夹杂着封建主义残渣,腐蚀着我们的公务员。对于腐败行为,吴锦良在《政 府职能转变与行政精神重塑》一文中指出:所谓“腐败行为是指政府官员利用公职滥用谋取私利的行为。”行政权力的市场化,使得卖官鬻爵,寻租现象不断产生,行政人员在利益的驱使下,不惜以身试法,铤而走险,导致腐败行为,越来越频繁,越来越严重。一些公务员在处理公务的时候,一切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利益为 首是瞻。否则,“门难进,口难开,脸难看,事难办”。这种极端官僚主义的作风,是造成中国干群矛盾日益加深的重要原因,人们大众视公务员为洪水猛兽,恨之 入骨。政府和人们大众的距离越来越远,隔膜越来越深。

再次,行政伦理意识与行政践行的剥离。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我党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标就是“消灭私有制”,实现共 产主义,达到“自由人的联合体”。中国共产党自从成立以来,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正如邓小平指出的那样:我们做事情,要看人民答应 不答应,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为标准。但是,由于长期的封建传统的影响和市场经济下利益的驱使,我国的公务员在物欲横流的市场经济社会里,出现了严重的 伦理道德滑坡现象。法律条文、规章制度只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说在嘴上”。在党校学习中,名为去党校学习,实质上一些行政官员互相拉关系,套近乎,请 客吃饭,建立关系网。嘴上满口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但说得是一套,做的又是一套,违背自己的初衷,违背自己的良 心,更损害党、国家和政府的形象。行政伦理意识和具体的行政事务的处理形成了严重的剥离。改革现行的行政体制,培养公务员精神,加强公务员的行政伦理建 设,探索我国的公务员伦理人格塑造的方法十分必要。

三、我国公务员伦理人格塑造的途径和方法

公务员,或者说国家行政人员的伦理人格渗透在国家治理和公共行政管理的方方面面,体现在行政体制、行政领导、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协调、行政监 督和行政效率的等方面。公务员的伦理人格对于行政管理的廉洁、诚信、民主和高效起着重要作用。行政主体的伦理人格,直接影响着国家和政府的信誉,直接影响 着广大人民群众对党、国家和政府的支持和认同。我们要获得民心,凝聚民力,要国家长治久安,就必须认真从内部控制与外部控制两个方面探索塑造公务员伦理人 格的途径与方法。

第一,加强对公务员,特别是高级公务员的内部控制,使公务员具有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健康的伦理人格和正确行政伦理观。中国共产党从建立之初,就非常 注重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从中央到地方设立和各级党校,用来培训行政官员。这些党校的设立,培训了大量的党员行政人员,为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重 大贡献。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到党校培训的行政人员一般都是党员干部和高级干部或者说高级公务员,而对于那些普通的公务员来说,则很少有这种学习的机会。这些普通公务员的素质如何,也极大影响着党、政府和国家的形象。在我国行政建设和行政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行政伦理是行政建设的灵魂。在我们的各级党校,我 们并没有实质性的开设伦理学、行政伦理学等这些作为国家各级各类公务员必备的核心课程。对于各类各级公务员来说,塑造他们良好的伦理人格也是行政伦理建设 的重中之重。因此,加强对公务员伦理思想理论知识和伦理意识,特别是行政伦理思想理论和行政伦理意识的宣传、灌输和学习显得尤为迫切。

首先,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强化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教育,让公务员成为具有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的行政主体。我们党从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始 终都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最终奋斗目标。党领导全国人民前仆后继、浴血奋战,就是为了通过实现最低纲领达到实现最高纲领,经过新民主主义到达社会主 义,最终到达共产主义。越是改革开放,邓小平越是强调要用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全党,教育人民,教育青少年。1985年3月,邓小平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 的即席讲话中指出:“我们干的是社会主义事业,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这一点,我希望宣传方面任何时候都不要忽略。”[3]因此,作为一个共产党员,首先应该具备共产主义信念,都有一个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明确目标。因为,每一个共产党员在他入党的那天起就做出了要为共产主义事业风斗终身,甚至献出生命的庄严宣誓。

对于如何加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问题,邓小平认为,要集中精力,聚精会神,把我们的经济搞好,使我国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 人民的生活,有极大的提高。这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但仅仅这样还很不够,还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

首先,要使共产党员真正成为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忠诚战士。中国共产党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是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先锋战士,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的过程中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篇章。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有些党员对自己的身为一个共产党员的要求降低了,不那么讲党性原则了,对共产主义的信念也淡薄了。因此,在党内加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教育十分必要。邓小平指出:“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 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4]如 今,我们要走出世界社会主义低潮,复兴和发展社会主义,同样需要这样的理想和信念。作为治理国家的公务员,要在全国人民面前起着带头作用,用马克思主义理 论、共产主义信念武装自己的头脑。只有这样,他才能时时刻刻心里想着人民,才能胸怀国家和民族,才能大公无私,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而兢兢业业地工作,才能真正为人民服务。因此,我们在录用国家公务员的时候,必须将是否具备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共产主义理想作为一个首要的考核标准。因为,我们要的首先 是具有马克思主义信念、能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终身的忠诚战士,而不是光有才能和能力的自私自利的个人利益至上的社会和人民的蛀虫。

其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伦理知识,特别是行政伦理知识的学习和宣传教育,提高公务员的行政责任意识。笔者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公务员,光有共 产主义信念还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外的其它必备的有助于自身修养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伦理知识。行政伦理是一种自律,而将行政伦理建设的 主流纳入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无疑是将行政伦理理解为一种他律,陷入“制度高于一切”的理论和实践误区。李春成发表在《江苏行政学院学报》的2000年 第3期的《制度,裁员权与德性》一文中指出:“我们将诉诸良心,道德视为一种无赖和靠不住的选择,因为我们只相信理性,只相信形式化的制度,还因为我们对 人的道德良知有着深刻的怀疑甚至恐惧。”[5] 其实,这是一种理性主义的思维方式。然而,制度、法律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法律要想取得比较好的执行效果,必须体现人文关怀,必须以人的守法意识为前提。日本学者川岛武宜说:“法不是只靠国家来维持的,没有使法成为作为法主体的个人的法的秩序维持活动,这是不可能的。大凡市民社会的法秩序没有法律主体的个 人守法精神是不能维持的。”[6]由 此,我们可以看出完善法制模式的建议实质上是提出这样一种理想,那就是把法律转化成社会成员对法律的信仰,是把法律规范转化成人的内在价值和行为准则的构 想,“而法律一旦实现了这种转化,它就已经不再是法律,它就已经是作为道德价值而存在于人的内心之中了,是一种来源于法律和由法律转化而来的道德规范。”[7]由 此可见,在价值层面上,法律应服从道德评判和伦理价值导向,人们之所以选择法律作为主要的社会控制手段,是因为它可以通过普遍有效的理性规则,去内在地表 达、传递、推行能被社会认同的价值原则和价值要求。也正因为如此,法律规范发展成社会生活中的伦理规范才是可能的。法律对于行政管理而言,只是限制权力的 手段,其原因乃是由于行政人员缺少基本的职业道德观念和责任意识,因此,加强行政伦理建设,我们一方面要为行政人员建立起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另一方面要 加强行政人员公共责任意识的培养,树立奉公、守法、忠诚、负责的精神,淡化功利意识,使之成为社会公民的良好典范。我们切不可只注重由行政伦理失范问题出 发,再到伦理制度化法制化的解决方式,而忽视行政人员责任和德性的行政伦理建设途径。公务员要成为有责任意识的行政主体,不是横空而来的,而是要经过系列 的相关领域的理论的学习。因此,笔者认为,第二,加强对公务员的外部控制,从外部控制培养公务员的伦理人格。特里稬?库珀把外部控制形式归结为“法律(即所谓的伦理立法)和道德规范。”[8]如 果将库珀的这两种形式再进一步展开,外部控制的形式有以下几个层面:伦理立法、道德规范要求、立法监督、相关的运行环境建设。从实现“两课”教师的外部控 制途径来说,主要也是从以上几个方面来实行伦理立法和道德规范设置,以及创造一种良好的伦理立法和道德规范运行的环境。

首先,在全社会采取各种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方式加强共产主义信仰和伦理道德的宣传和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使公务员具有一个良好的行政外部 环境。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绝大多数是先接受了和学习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并具有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以来,就始终把马克思列 宁主义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将共产主义理想作为最高奋斗目标,视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因此,在广大公务员中间,必需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 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八荣八尺”的政治理论学习的教育和学习。对于广大群众来说,中央必须组织专家、学者挖掘中国传统伦理道德 思想的精华,编订成通俗易懂的形式多样的报刊文章杂志和书籍,深入社区、农村宣传、教育,真正把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精髓继承下来并发扬光大,在人们群众中 再度生根开花。有了这样的良好的社会伦理道德风尚和氛围,一方面可以从中选拔一批又一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健康伦理人格的合格公务员;另一面,良好的社 会伦理道德风尚,对已有的公务员也是一种无形的鞭策和监督,使其尚“善”。对于广大公务员而言,各级各类党校和行政学院必须改革现有的学科建设,修订教学 大纲以及教学内容。笔者认为,各级各类党校和行政学院必须增设伦理学原理、中西方伦理学经典著作选读、中西方伦理思想史、行政伦理学等课程。同时,各高校 也应将一些伦理学课程作为必修课程。这些课程在西方有的存在近两百年的历史,有大量专家、学者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而在中国,我们在 这方面却刚刚开始,在这方面,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其次,建立健全各种制度。公务员伦理人格的培养,光有自身的修养学习还是不够的,还要有他律来对公务员的行政行为加以约束和激励。因此,很有必要建立健全各种制度。

一是进一步加强政治民主建设。当今世界,不论是对民主政治持何种态度的人都必须面对这样一个基本事实:民主化是今世界的一个基本发展趋势,民主政治 体制代替极权政治体制正在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坚持政治文明和 物质文明全面发展。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公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加强基层民主建 设,坚持和完善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保证公民依法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尊重和保障人权,促进人权事业全面发展。发展社会主义民 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文明,最根本的是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要坚持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监 督、重大事项决定和人事任免等职权。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和民主党派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作用。积 极推进与党外人士合作共事,做好港、澳、台胞和侨务工作,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二是完善我们的法律制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强调,全面推进法制建设,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 立法,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完善市场主体、市场交易、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全面提高依法治国水平,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逐步把经济、文化和 各项社会事业的管理都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努力建设廉洁高效透明的法治型、服务型政府。各级政府和行政机关都要自觉依法行政、从严治政,通过建立行 政执法责任制、执法过错追究制和行政考核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行政行为和执法活动。积极推行司法改革,强化司法监督,确保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公务员 要带头学法、知法、守法,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要继续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和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

三是建立健全激励监督制约机制。在我国现行体制中,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际情况看,现行的监督机制并未能有效地发挥作用。腐败问题是当今社会一大顽 疾,且有愈演愈烈之势,究其根本原因就是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有权力就要有监督,无法想象没有监督的权力和失去监督的权力将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对权 力的限制越少,产生腐败的可能性就越大。而且纵观现代法治潮流,其内涵是要求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其一切活动均应置于法律框架之中,放于法律有效监督之下。目前体制及其实际现状下,我国还有待加强行政行为的监督制约机制,以利于更好的发挥其在行政管理中的作用,笔者认为应从实施根源监督,即加强和完善权力机 关对行政行为的监督机制入手,进一步加强人大的监督权威,应继续完善人大各种形式的监督机制,发挥其质询、弹劾、审查、撤销等监督形式的作用。加强行政人 员和人民群众的监督意识,提高政府行政行为的公开性和透明性,为社会各界的监督创造条件。同时,还应设立听证程序,听证制度体现的是政府与公众之间权力与 权利的平等性,体现政府的一切行为,在本质上都应是一种受制约的,须为公众认可的行为。我国应结合自身实际和吸取他国有益经验建立和完善自己对抽象行政行 为的听证程序。最后,还应建立司法审查监督制度,将行政行为纳入司法审查是我国司法审查制度发展的必然趋势。鉴于此,我国应由人民法院作为专门机关对行政 行为行使审判监督权,可设想在最高院下设相对独立的行政法院。由其来统一行使司法权,行政诉讼中法院审查具体行政行为同时,对存在争议的行政行为产生的规 范性文件附带审查,并在司法判决中对不具合法性的规范性文件宣布无效;利益相关人可直接以政府行政行为作诉讼标的,对有异议的规范性文件提起司法审查,法 院则依法否定不具合法性的规范性文件的效力。这对保护公民权利和防止行政权力滥用将起到积极作用。结论:对于两种控制,人们在具体运行中各有侧重,费雷德里克更强调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芬纳则主张外部控制的重要性。其 实,这两种控制任何一种在现实中都存在着弊端。外部控制的弊端首先是表现在对公共行政人员行为的限制,要求他们简单地运用法律、规则、程序,服从上级,消 极应付,行政人员只是代理人,这样,“个人就不再将自己视为只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人,而是要将自己视为一种实现他人愿望的工具。”[9]这 时,公共行政人员的道德和良知屈从于服从命令。其次,法律制度的一般性和行政事务的丰富多彩性也产生冲突,也就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再次,法律的刚性和人的 柔性也会产生矛盾。法律制度的刚性对人的柔性会产生挫伤。如果没有公共行政人员的内部支持,法律制度通常也难以执行。对于内部控制的弊端,库珀认为:

“在多元化的社会中,很难就公共行政人员应该采取哪一种价值观的问题达成共识。对强调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观点最常见的观点之一是:现代社会中的价值观是相对的。„„

内部控制也不是完全可靠的。如果行政人员个体将他的价值观运用于进行具体问题的决策时,我们不能保证他不会以满足自我利益的方式行事„„ 在对抗性的价值观之间,也存在着冲突的可能性。„„”[10]

虽然两种控制都各有弊端,但都对公共行政人员的行为约束或者限制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在实际的操作中要扬长避短,根据实际情况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 来,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在外部控制—他律—向内部控制—自律—转换的过程中,“一个根本的条件就是信仰,只有获得信仰的支持,这一转化才能实现。”[11]因此,要培养公务员伦理人格,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首先要公务员培养成为具有扎实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的忠诚卫士。

公务员精神 篇2

一、乡镇公务员的现实困境

乡镇公务员是国家基层的公务人员,是一个普通而广大的群体,虽然他们享受着国家的有关待遇,但在现实中也存在着困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前途困惑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转变,需要建设一支思想解放、勇于实践、有文化、有技术、懂管理的高素质的乡镇基层干部队伍。中国预计到2020年实现大学以上文化程度人口所占比重不小于4%的目标,届时需要有4000万大学生在农村地区工作,平均每年需要新增200万左右的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地区就业。近年来,乡镇公务员主要从大中专毕业生当中招考,他们大多数出身农村,当初就是抱着跳出农门的理想寒窗苦读,得以在城市沐浴现代文明。回到乡镇,无异于再次和现代文明拉开了距离。而追求文明又是人类的天性,所以客观地说无论其出身、背景如何,绝大多数乡镇公务员是不会有扎根乡镇的愿望。从制度上看,中国公务员的晋升渠道是规范的、畅通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有诸多障碍。20多年的改革开放从某种意义上说已经使中国进入工商时代,但是具有讽刺意义的是专制时代的官本位意识非但没有淡化,反而日渐浓厚,而且成为广大公务员价值实现的主要标志。乡镇公务员绝大多数出身寒门,社会资源非常有限,职务晋升的空间十分有限。相当一部分乡镇公务员工作较长时间,在看不到晋升、进城等条件有所改善的环境下,消极、懈怠自然成为乡镇公务员一种较为普遍的状态。

(二)学习困扰

乡镇公务员多是淹没在庞杂的事务中,尽管能够意识到学习(不仅仅是政治学习)的重要性,往往也会因为种种障碍不能持之以恒。高学历人才不断进入乡镇公务员队伍本应是一件可喜的事情,但是,不少人却感觉理论知识派不上用场,温文尔雅的工作方式行不通,粗犷甚至粗野的工作方式反而有立竿见影效果,学历高反而成了累赘。在乡镇,理论上没有人会否认学习是一件有益个人也有益工作的行为,但实际具体到某一个人又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领导会认为其不安心本职工作,学习是为了另谋高就;同事也觉得其出人头地的意识太强而有意疏远。工作中的学习主要是一种自觉的行为,不是上级布置的任务,需要自定目标,而这对基层工作者来说又是一个现实的困难:目标高了,短期内难以和实际工作相联系,显示不出现实意义。如果把目标和实际工作紧密联系,乡镇工作又是“上头千条线、下边一根针”,学习的切入口也是处于游离状态,“没有时间”似乎是所有不愿学习的人的一个堂而皇之的借口,但在乡镇公务员身上表现得十分真实,他们是“胡子眉毛一把抓”,工作没有规律也就难以有系统的时间去学习。

(三)生活困顿

就全国总体情况而言,公务员待遇属于中等,仅从工资收入上看,各级公务员的差距似乎并不大,可实际差距却很大。公务员的工资差距除级别之外还反映在地区差异上。东部发达地区工资收入较高,西部落后地区收入则较低;许多贫困地区乡镇公务员不仅不能按时领到工资,而且基本没有医保、房改以及节假日。不同职能部门的收入差距也很大,最高可达10倍。生活待遇和工作压力的巨大落差使乡镇公务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态度产生严重扭曲:少数乡镇公务员从对自身命运的埋怨,到对直接领导的埋怨,发展到对群众、对国家政策的抱怨。于是,他们在执行国家政策时往往不尽心尽力,甚至打折扣。在与群众的交往中颐指气使,有意无意制造了人为矛盾。曾经有人说:“对党的农村政策最不理解的不是农民而是乡镇干部。他们不仅是不理解而且还很抵触。”所以,绝对不能低估他们对国家方针政策的消解力、对政府声誉的破坏力、对社会的消极影响力。

二、乡镇公务员精神培育

国家对公务员精神建设高度重视。在2005年9月召开的全国实施公务员法工作会议上,党和国家领导人将当代中国公务员精神概括为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求真务实、开拓创新,顾全大局、团结协作,恪尽职守、廉洁奉公“四句话、32个字”,这是针对现阶段的国情提出的培育和弘扬具有鲜明时代特征、中国特色的公务员精神的总体要求,具体到乡镇公务员精神培养,怎样帮助他们克服现实的阻力,为新农村建设真正打造一支忠诚、勤勉、廉洁、实干的基层干部队伍,主要途径是两个方面:

(一)政府政策层面

健全激励机制是公务员精神培育的基础。为了提高广大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国家颁布并实施《公务员法》,其他公务员管理的规章制度逐渐趋于完善,其中的关键是如何提高实施公务员激励机制的执行力。激励可分为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也可分为正激励与负激励,还可以分为内激励和外激励。对于公务员的激励应根据《公务员法》中所提及的激励内容,依法不折不扣地全部具体落到实处,对于工作不力、政绩声誉不好的公务员要坚决采取负激励甚至开除,要创造让乡镇公务员实现自身价值的氛围,增强公务员工作的挑战性,加大公务员内在激励的力度,促使乡镇公务员努力工作、不断创新、积极进取,在竞争中得到晋升。要防止在选人用人上搞论资排辈、搞交易、“你提拔我的人,我提拔你的人”、收受贿赂、买官卖官等。有力的制度执行虽然不能保障所有的乡镇公务员现实自己的理想愿望,但是毕竟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在竞争机会均等的前提下,即使是落败的公务员也能自觉地去寻找自身存在的不足,这就为他提高自我修养打下了基础。建立常规的乡镇公务员轮训制度。引导乡镇公务员加强理论学习(不仅仅限制于政治理论学习)是提高、坚定公务员崇高操守的重要方式,也是提高其政策理解力和执行力的主要渠道。主管部门不能只把眼光放在一年半载的考核或是应急式的“知识考试”上,应该真正下力气、花功夫认真探讨如何在乡镇营造浓郁又切合实际的学习氛围,让乡镇公务员在丰富多彩又具针对性的学习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开拓自己的眼界,进而稳定自己的情绪,使自己能够积极地投身到实际工作中去。同时也可以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如把学习纳入乡镇公务员年度考核和职务晋升的重要内容,促使其保持旺盛的读书兴趣和学习欲望,使读书成为其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不断提高其自我修养的水平。给予乡镇公务员生活保障。国家还应该从法规和制度上保证公务员中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对于乡镇公务员尤其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基本的底线就是让乡镇公务员能够有尊严地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要把国家发展和公务员个人发展密切结合起来,尤其让乡镇公务员亲身体验到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给自己个人和家庭带来的益处,从而增强公务员更好的做好本职工作的热情和创新精神。

(二)自我修养层面

作为基层公务员,面对着特殊的环境,应该着意培养以下意识:

1、国家意识。

社会职业的划分林林总总,大多数职业不会和国家利益、政府声誉直接联系,可以凭着做人的良心,遵守社会基本道德和行业职业道德进行工作。公务员则不同,他们所从事的职业决定了他们工作的崇高性、严谨性。因此,尽管是基层公务员,他们的精神要求也决不能仅限于爱岗敬业、完成本职工作,而应提升到为人民服务、捍卫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的高度,要自觉地把国家利益、群众利益作为职业操守的灵魂,把党性、良心和职责密切联系起来,时刻警醒自己,以积极的态度、饱满的热情开展工作。

2、敬畏意识。

敬畏民众、敬畏法则,“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和政府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我们党正在领导各族人民进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必须依靠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失去了人民的支持,再好、再宏伟的计划都无法实现。敬畏规则就是各级公务员要做遵纪守法的模范,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破坏法则,凌驾于法则之上,自觉抵御金钱至上、正义没落、道德渐微等不良时风的影响,做人民群众的表率。

3、感恩意识。

感恩是心灵和灵魂的至境。人生在世,是机遇,是缘分,更是一种幸运。对于世界,大多数人是索取大于贡献。清人说:“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人民群众是公务员的衣食父母,应该感谢人民赐予了三餐、家庭、健康和前途。

4、宽容意识。

世界不可能是完美的,我们的使命就是消除生活中的缺陷、丑陋、邪恶,这同样要求乡镇公务员襟怀坦荡、以诚待人、与人为善、博采众长。看到他人的优点并以此来检讨自身的不足;看到他人的缺点并以此作为警醒自己的镜子;能够正确对待他人的升迁,并以此作为激励自己的动力;能够正确对待自己的进步,这是组织和同志们支持的结果。

5、协作意识。

维护团结,和谐共事,充分发挥组织的集体智慧和力量,珍惜与同志们并肩工作、共谋发展的缘分和友谊。一个人在工作中,总会遇到困难和矛盾,也会有孤独、恐惧、无助的时候,需要有人在自己迷茫时给指点迷津,在怠惰时催促前进,在放纵时伸出拯救之手,在大脑发热时浇浇冷水,这样就会把工作做到精益求精。

6、清廉意识。

《淮南子》载:“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可见清廉生威。廉洁表面上是一种行为方式,深层则表现为世界观、价值观的问题,一个人的世界观出现问题,自然走上腐败、堕落的道路。基层公务员虽然大多数无职无权,但是在普通老百姓面前是政府的代表,是很多普通事务的经办人,就应该做到严以律己、以身作则、干事不图虚名、做人光明磊落、行事公道正派、为官清正廉洁。

7、奉献意识。

事业重如山,名利淡如水。国家应该为乡镇公务员执行国家政策提供必要的生活保证,但是目前国家还不太富裕,各方面的发展都需要投入,而且经济发展很不平衡,有不少地方乡镇公务员的生活还比较艰难。在此种状况下,乡镇公务员并不能因为生活的不如意而降低自己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必须树立奉献精神,即便是将来生活条件改善了,奉献精神也不能丢弃。

总之,乡镇公务员精神的培育,要落实到具体的社会实践即乡镇公务员具体的工作中,不能停留在空洞说教上。要用具体的工作来推动其自觉进行精神培育,使之成为提高自身素质、注重职业操守、培养服务态度、提高工作效能的基本途径。

参考文献

公务员精神 篇3

最近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提出了“建设一支政治坚定、勇于创新、勤政廉洁、求真务实、奋发有为、善于推动科学发展的高素质党政人才队伍”的发展目标。全区各级公务员管理部门,要把学习贯彻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抓好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重要任务,扎实推进公务员制度建设、管理机制建设、队伍建设和基础建设,在新的起点上,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扎实推进公务员管理事业的科学发展。

一、扎实推进公务员制度建设。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强制性,是做好公务员管理工作的基础。我们要根据国家已出台的政策法规,加快制定广西落实公务员录用、考核、奖励、调任、转任等方面的配套法规建设。严格按照“统筹规划、试点先行、科学稳慎”的原则,稳步推进公务员分类管理试点工作。要加大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力度,通过纪念公务员法颁布实施5周年等形式,推动各级各部门和各级公务员更好地熟悉和掌握,更好地依法行政,更好地履职尽责。要组织开展公务员法及其配套法规实施情况的检查,推动各项制度落到实处。要会同公安、安全、司法等部门,共同做好政法机关分类管理工作。要加强公务员日常登记管理工作,维护公务员登记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继续严格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的审批工作,做好参照管理单位的规范管理工作。加强参照管理数据库建设,纳入公务员管理信息系统,实行规范化动态管理。要研究新情况、把握新规律、出台新政策,推动公务员法及其配套法规的不断完善、创新发展。

二、积极完善公务员管理机制。建立并运行一套科学的管理机制,对规范有序高效推进公务员管理工作至关重要。我们要着重在完善三个机制上下功夫。一要健全公务员选用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把更多的优秀人才吸引到公务员中来。要坚持“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不断完善竞争上岗、交流等制度,继续抓好公务员调任、转任、考核等工作,努力创造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在公务员队伍中真正形成人尽其才、择优汰劣、充满活力、公平科学的氛围。二要完善公务员退出机制。按照《公务员法》、《党政领导干部任用条例》等规定,结合我区公务员队伍实际,建立健全以任期制为核心的公务员正常更替、适度淘汰、职务免除为基本内容的制度体系,确保公务员队伍退休、调出、辞去公职、辞退、开除和解聘等工作的规范有序、顺畅流畅。三要完善激励保障机制。研究完善符合科学发展观、政绩观要求的考核内容和标准,总结探索建立与岗位目标责任制相结合,与政府绩效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考核办法。以公务员考核为依据,认真落实职务升降、奖励、工资福利、保险等激励保障机制落实。对非常优秀的公务员,不仅要在增资、奖金等方面落实优厚待遇,而且要落实破格晋升等奖励;对考核落实、存在问题的公务员,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办法,督促他们改正缺点、不断进步,充分调动公务员队伍创先争优的积极性、创造性。

三、切实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公务员队伍的能力素质,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关系到保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关系到我们事业的兴衰成败。各级各部门必须把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长期性的根本任务,扎实有效地抓好落实。要加大公务员培训力度,结合广西加快开放开发新格局对公务员队伍能力素质的新要求,研究起草五年广西公务员培训纲要,在对公务员队伍进行大规模培训的同时,对优秀和关键岗位的公务员进行以具有世界眼光、熟悉国际惯例为重点的培训。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要求,在全区公务员中开展保密教育培训工作。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公务员职业道德教育培训,努力提升公务员职业道德水平。要加强公务员队伍能力建设,通过在岗锻炼、交流任职、挂职、选送学习等多种形式,帮助广大公务员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要深入开展表彰奖励活动,以“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评选表彰活动为载体,在公务员队伍中倡导和形成弘扬正气,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

当前,我们要特别重视抓好基层公务员队伍建设。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通过基层公务员才能最终落实,他们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最直接、最密切,人民群众更多地是通过基层公务员形成对党和政府的印象。我们要注意倾听基层公务员的呼声,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努力解决他们的各种实际问题,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不断提高他们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增强党和政府的凝聚力。

四、认真抓好公务员管理工作的基础建设。基础建设是我们开展工作的重要前提和保证。要按照中组部、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公务员局的统一部署,做好公务员统计工作,研究完善公务员统计指标体系,推动公务员统计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要积极开展公务员管理课题研究,围绕公务员管理的基础理论和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力量重点攻关,争取形成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要加强全区公务员管理部门自身建设。研究制定规范局机关工作运行的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加强调研,提出解决影响公务员队伍建设重点难点问题的对策办法,推进公务员管理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发展。研究加强系统内部之间、与有关部门之间的工作协调协作机制,促进公务员管理工作的科学发展。要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在全区各级公务员管理部门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要强化实践锻炼,增强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各级公务员管理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要严格管理,进一步健全完善基本制度和工作规则,逐步建立管理规范、协调通畅、衔接有序、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扎实抓好制度的执行。要认真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组织学习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规定,提高防腐倡廉的意识,推进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建设,规范权力运行机制,加强对重点工作的监督管理,努力建设廉洁勤政的工作队伍。要强化服务型机关建设,努力推进全区公务员管理事业的改革发展,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公务员弘扬雷锋精神演讲稿 篇4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感谢领导给我机会在此交流,“弘扬雷锋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习体会,我汇报的主题是“雷锋精神无处不在”。

雷锋,一个伟大而平凡的共产主义战士,在他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中所体现出来的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刻苦钻研的钉子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质,助人为乐、公而忘私的高尚情操,艰苦奋斗、忘我工作的优良作风,影响着几代人的思想和行为。雷锋以短暂的22个春秋谱写了生命的辉煌,其精神感动了一个时代,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每年的3月5日,学校都要出关于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黑板报,我总会画雷锋的木刻头像。雷锋的故事就深深地印入我的脑海里,雷锋的精神就像春天绵绵的细雨,以潜在的、巨大的力量滋润了我们这一代人的成长。50年来,时代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经济高速发展,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的今天,我们还要不要学雷锋,雷锋精神就真的过时了吗?人们的观念是多元的,精神操守是多元的。乐于助人、偶尔助人、不愿助人,各种层次的人并存,这就是多元化,这就是社会。尽管社会的道德状况随着经济的发展受到巨大冲击,但雷锋精神以其巨大的道德力量始终屹立在人们心中。

雷锋精神不仅在国人心中是一座巨大的丰碑,雷锋精神也漂洋过海到国外去。就连在资本主义的美国,奉守拜金主义的国家,也有人穿着写有“Learn from LeiFeng” 的衣服的志愿者,为大众很好事。雷锋只是一个普通的中国士兵,为啥会有“世界人缘”?把雷锋精神与人类共同美德范畴进行对照,无论是感恩知报还是尊老爱幼,无论是忠于职守还是见义勇为……确实有着许许多多以人性为核心辐射出的人类共同美德,正是人类的共同美德构成了雷锋精神的“底色”。而在这“底色”当中,让全世界都为之认同的就是雷锋忘我地服务他人,时时处处地助人为乐。

说过了洋雷锋,再说说土雷锋。去年我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号召,下派到省TJ局结对帮扶庆元县岭头乡担任指导员工作。我从小生活、学习、工作都在杭州,没吃过什么苦,干过什么农活。尽管前几年爬山到过农村,只是经过一下,对农村、农业、农民没什么民解。这次到岭头乡走遍了全乡所有的28个行政村。我或与乡干部一起或单独入户与村民面对面交流,了解当地村民的生活、生产情况和具体困难,帮助村民收割水稻等农活。有一次到芳村去,因该村整体搬迁,是没通公路的村。我就先骑着自行车,到山脚下。问了位村民,热情的村民走出家门把我领到路口,指明了芳村的如何走如何走。就把自行车锁在公路边,村民负责地提醒我要把车放好。我说庆元的百姓都很淳朴,没事的。就顺着村民指点的方向过了八炉溪徙步上山去了,一路上弯弯曲曲的小路把我带向大山深处。等我顺着来的路匆匆下山,看到来时的两位老乡坐在家门口,边晒着太阳边聊着天,还顺便帮我看着车,真是感谢这里淳朴的村民。其实村民与村民的互帮互助的事很多很多。有一次我乡因故周末加班,恰巧邻乡不慎发动火灾,但该乡距县城70公里路程,就向我乡求救,我乡二话没说就组织村民和乡干部驱车去30公里的邻乡帮忙救火去了。雷锋的精神不正是在这些人中得到发扬与延伸吗!

其实雷锋精神就在我们身边。2010年岭头乡人均纯收入3936元只有全省平均水平三分之一,有四分之三以上村民常年外出务工,剩下的基本上是“三八六一九九”人员。省TJ局团委开展帮扶结对活动,与岭头中心学校的品学兼优的10位贫困生结对子,捐助每人500元的学习生活资金,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更好地完成学业。还为学校捐赠教辅材料、作业本、体育用品等。这是我们省TJ局青年团员发自内心的一种爱,对低收入农户青少年的关爱是体现一种社会责任。受资助学生们纷纷表了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以最好的成绩回报国家,回报社会,回报所有关心和帮助他们的热心人。这就是雷锋精神的爱心接力,在学生们的幼小心灵里“发芽”。

省TJ局局党组一直很重视扶贫工作,去年年底,发出了“送温暖献爱心”的倡议书,组织发动全局干部职工为结对帮扶乡捐冬衣的活动,省TJ局近百人,捐了500多件毛衣、棉袄、棉被等,代表了我们全体干部职工暖暖的心、温温的情。省TJ局领导带着浙江省TJ局干部职工对困难学生和困难群众的深情关爱,专程到庆元县,结对帮扶岭头乡,看望

慰问生活困难学生、困难党员和群众,走访慰问数户贫困家庭,将新春祝福送进困难群众家门,把党和政府的温情关爱传递到群众心里。向14位困难学生代表和14户贫困群众、贫困党员户家庭发放了慰问金,并送上了大米、食用油等慰问品。慰问组一行还实地走访了岭头乡户贫困群众家庭。每到一处,领导向困难群众嘘寒问暖,新春祝福,让困难群众十分感动。在老百姓的眼里,寒冬腊月里你们雪中送炭,不就是像雷锋同志一样,无私的奉献,送来了春天般的温暖。

无数雷锋的传人,在以自己的方式发扬着雷锋精神,续写着各种不同版本的“雷锋的故事”。看到这些,我们会十分欣慰:雷锋精神仍在,“雷锋”就在我们身边,雷锋精神无处不在。在这伟大时代的孕育下,千千万万的“活雷锋”将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我们相信,雷锋精神将不断在我们这片热土生根发芽,显示出蓬勃的生命力,必将迎来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公务员精神 篇5

2014公务员面试热点预测:钉钉子精神

【热点链接】

“发扬钉钉子精神”是总书记多次提出的意蕴深远的命题。2013年习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以朴素的话语,提出了一个观念,干事业好比钉钉子。

在指导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总书记再次强调,“发扬钉钉子的精神,切实把工作落到实处。”

【题目预测】

总书记多次提出要“发扬钉钉子精神”,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

【综合分析】

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发扬钉钉子精神,就是激励全党以昂扬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推动各项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的落实,务求取得人民群众满意的效果。

什么是钉钉子精神?简言之,就是推动工作落实,不仅要抓,而且要抓得紧,一丝一毫不能懈怠;不仅要抓得紧,而且要抓得实,绝对不能虎头蛇尾。抓而不紧等于不抓,抓而不实等于白抓。钉钉子精神要求真抓实抓,所蕴含的是知行合一、务实重行的精神,攻坚克难、敢于担当的精神,一以贯之、锲而不舍的精神。

一、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要钉得准

钉子不能乱钉,钉不到节骨眼上,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这就需要对各项工作落实的突破口、结合点进行科学研判。一般地说,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也就找到了突破口。当前,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党中央强调并坚持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处理三者关系的结合点,这个点选得很准。因为只有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才能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自觉参与改革、促进发展、维护稳定。这是各级党委政府钉钉子——推动工作落实的一个共同切入点。当然,具体到实践中还要寻找更为具体的切入点钉准钉子,以带动工作落实,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切入点选得准不准,关键是能不能把中央精神与本地实际结合起来,形成具体的落实思路、步骤。这是对领导干部实践智慧和领导艺术的重要考验。

二、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要钉得狠

钉钉子并不轻松,摆个花架子是钉不进去的,必须有相当的力度。顶层设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把顶层设计具体化加以落实,更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方案蓝图的落实,是主观见

之于客观、精神转化为物质的过程,不仅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也需要具备一定的外在条件。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和阻力,领导者必须正视困难、冲破阻力、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而绝不能知难而退、绕着困难走。这也好比钉钉子,一颗钉子钉下去,开始不太费力,中间遇到了硬挡头,如不加大力度,狠砸几锤,就会半途而废。长期以来,人们对公款吃喝等干部作风问题议论颇多,党的十八大后,中央出台了八项规定,从具体问题抓起,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一个时间节点一个时间节点地抓,严肃查处违规的人和事,很快见到了成效。这颗钉子钉得狠,狠在不间断、不手软,不留反弹的疏漏。

三、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要钉得牢

一颗钉子钉下去,要一锤接着一锤敲,钉得牢靠有了实效,再钉另一颗,不能敲几锤子就又换一颗,又挪一个位置。改作风、干事业,也忌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最怕改作风一阵风、抓工作不落实。现实中,一些领导干部埋首于会议多、文件多、讲话多这“三多”,演奏着看盆景、听汇报、作指示、上电视的“四步曲”,久而久之,渐成习惯,只愿意浅尝辄止,不耐烦脚踏实地。不解决问题就是形式主义,如果仅仅是认识上去了、目标清晰了、路线图规划了,但却在执行上走过场、行动中”挂空档”,何谈收获实效,又拿什么取信于民?“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不做言语上的巨人、行动中的矮子,唯有知行合一、久久为功,才能言必信行必果。

公务员精神 篇6

【关键词】

高铁精神 职业道德责任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敬业精神

【热点背景】

1.高速铁路技术虽然在日本和欧洲率先兴起,但是在中国引进并改造这一技术后,高铁成为中国产业最耀眼的一颗明星。中国高铁5年走过国际上40年的道路、从追赶者变为全球领跑者,这样神奇的速度,缔造了感人肺腑的“高铁精神”,这就是:“科学求实、相容并蓄;自主创新、赶超一流;忠诚祖国、拼搏奉献。”建议在我国全社会大力弘扬“高铁精神”,突出自主创新,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同时,对外宣传高铁,提升中国形象。

“高铁精神”是继新中国“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之后,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又一次升华,集中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高铁精神”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让世界惊叹!集中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高铁精神”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增强全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感恩报国、爱岗敬业,开放包容、勤奋好学,严谨精细、创新超越”第一代高铁人品格。

中国高铁从千年之处开始蹒跚起步,到如今运营里程达到2万公里,占世界高铁运营总里程的60%“以上,中国高铁在短短的十多年时间内走完了发达国家40年的路。中国高铁努力创新,促进铁路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发展,在高速铁路、高原高寒铁路、机车车辆等领域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中国高铁以“永远在起点,永远在路上,在持续超越中前行”的创新精神作为一种无穷的动力,中国铁路人、科技人员在引进吸收的基础上,通过再创新,掌握了不受制于人的核心技术,如今中国高铁已经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中国高铁的这种自主创新、锲而不舍、锐意进取的精神将在今天这个社会上受到极力的推崇。

中国高铁是在安全基础之上的高速,又是以高速运营的庞大网络形成的安全保障,其根本目标是服务人民,满足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满足人民顺利出行、满意出行、温馨出行的需要,“人民铁路为人民”是中国铁路的一贯宗旨,它承载了中国铁路的责任和承诺。无数中国高铁人为了实现安全,为了实现高速,在纵横交错的高铁网后默默奉献,顽强拼搏,精益求精,目的就是为了把更安全,更高速的铁路服务于人民。

2.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期间,进一步推进铁路发展是众多政协委员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许多委员认为,要进一步提炼和弘扬高铁精神,宣传高铁文化,叫响高铁品牌。

了解铁路的人士或许都知道,2007年以前,我国没有一条高铁,而到2016年底,我国高铁里程已达2.2万公里以上。从无到有,震惊世界。在高铁的线路、设备和机车车辆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中国标准动车组的上线运行,标志着我国拥有了一套具有完整而又成熟的,同时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铁技术。

现如今,中国高铁技术已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充当先锋队和生力军。而这一切的成就都应该归功于奋战在相关高铁研发、建设、运营等人员身上,而他们能在各自的岗位上无私奉献、不畏艰难,拥有永攀的高峰决心,取得中国高铁如此丰硕的“果实”,正是“高铁精神”最完美的诠释。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远行出游,放松身心、亲近自然,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人们青睐的度假方式。但最让旅客伤脑筋的是,每到十一黄金周,旅游流、探亲流等客流高峰交织到一起,到处是人山人海、摩肩擦踵的景象,亦然一个“小春运”的真实写照。

然而,我国的高铁飞速发展,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新的选择,近年来我国高铁发展势头迅猛,高铁运营总里程位居世界第一位,已经形成了密集的高铁网,覆盖众多大中城市,为公众提供了快捷舒适的出行体验。

高铁列车的运行,不仅极大的压缩了列车运行的时间,且乘车环境舒适、服务热情周到,使旅客一上车就能身心愉悦,完全不再为嘈杂的环境、拥护的车箱、闷热的天气而烦脑,而且铁路部门充分考虑列车的运行时间,使旅客乘高铁动车时在到发站的时间上非常方便,现如今,乘坐高铁已成为人们探亲回家、出行访友的“新常态”。

预计到2020年,中国高铁运营里程将达到2万余公里,与其它铁路共同构成的快速客运网将达到5万公里以上,基本覆盖省会城市及50万以上人口城市。届时,纵横交错的高铁网将构建起全国“一日生活圈”。

我相信,未来随着铁路高速网络的日益完善,必将给人们的出行方式带来更多的便利,四通八达、快捷舒适的高铁更让人们随时可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随着高铁建设步伐的不断加速,高铁带给大家的便利也越来越多的体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快速回家的新途径。高铁公交化,速度缩短了时间,拓展了空间,让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去亲近这个世界,感受人生。(高铁的普及,改变了版图,改变了生活,突破城市的空间瓶颈,使中国变得越来越小,人们的生活半径将大大缩短。让我们的生活如虎添翼,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精彩。

3.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崇尚精益求精,完善激励机制,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在过去的数年里,中国高铁发展突飞猛进,新增运营里程已达1.2万公里,全国各省铁路已逐步迈入高铁时代。随着铁路的快速发展和技术设备的不断进步,铁路的维护就需要大批的高素质人员。面对如此局面,唯有弘扬工匠精神,培养优质人才,才能确保高铁的稳定安全运营。

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面临着极大的安全生产压力,出不得一丝一毫的差错。如今时代在飞速发展,铁路设备也在更新换代,新技术、新设备对维护人员有着极高的要求。若人员素质无法满足既有设备的维护要求,那么高速铁路运营起来将举步维艰。这就要求维护人员要有工匠精神,甘于寂寞与平凡,主动学习掌握新技术、新知识,才能处理现场一切的突发情况,确保铁路的安全稳定。也只有践行工匠精神,稳稳当当的做好精检细修,才能满足高速铁路的需要,让列车正点,让旅客满意。

工匠精神,更切合铁路企业发展的需求。俗话说得好:基础不牢,地动山遥唯有脚踏实地,撸起袖子加油干,勇于担当,不忘初心,那么铁路的安全保障才大有可为。将工匠精神融入岗位,那么“强基达标、体质增效”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推进铁路发展的强大推力。

一颗工匠的安全责任心,才能稳坐泰山,才能以主人翁的精神状态去注重细节,发现问题,才能及时排查隐患,克服缺点,确保安全。

安全是铁路工作永恒的主题,因此,高速铁路要稳如泰山,高素质人才是关键,弘扬工匠精神是核心。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工匠精神熏陶下的铁路的发展会越来越好。

核心提示:中国高铁精神,就是“实事求事、以人为本、安全为本、科学第一”的精神,就是“对党和对人民高度负责任相统一”的精神,就是“管理上的一丝不苟、埋头苦干”的精神,就是“争创中国高铁建设和管理世界第一”的精神,就是迎接和创造中国高铁辉煌的新时代的精神。

一、近年来我国政府投资巨大的高铁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为人民的重大战略和举措,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发展高铁事业,在提升中国现代化建设发展和国际竞争力上,都具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目前,中国进入了高铁时代,认真研究中国高铁管理和服务上存在的种种困难和不足,重铸“中国高铁精神”,让中国高铁飞起来,已成为当前党、政府和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大事。

二、铸就“中国高铁精神”。任何时候任何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时代精神力量的引领和指导。铸就“中国高铁精神”,这是中国进入高铁时代发展所必然的要求。我们要认真研究中国进入了高铁时代后,中国高铁管理和服务上存在的种种困难和不足,在建设中国高铁的伟大实践,以巨大的勇气在理论上进行创新,以铸就“中国高铁精神”,做好中国高铁发展这一事关中国稳定、发展和民族复兴的伟大工程。

三、中国高铁精神,就是“实事求事、以人为本、安全为本、科学第一”的精神,就是“对党和对人民高度负责任相统一”的精神,就是“管理上的一丝不苟、埋头苦干”的精神,就是“争创中国高铁建设和管理世界第一”的精神,就是迎接和创造中国高铁辉煌的新时代的精神。

四、坚持科学发展的理念。坚持“实事求是,科学第一”的原则,这是中国高铁、建设、管理和国际合作中,我们所必须牢固遵循的理念,从而使中国高铁发展要有可信度和公信力。

一个国家要真正繁荣和强大,要依靠科技的力量,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在科技事业上特别是在中国高铁发展上,要有自己的发明创造,自己的品牌,自己的知识产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我们需要大力发展科技事业,突破关键技术,使我们的技术设备更安全、更可靠、更具有竞争力。

我国的高铁建设和发展,要从多方面改进工作,特别是突破关键技术,加强管理,使中国的高铁真正安全起来,中国的高铁才能在世界站得住、有信誉。

中国高铁无论现在还是未来的发展和建设,科学发展是我们继续努力奋斗目标。我们要举全国之力抓好科学发展,真正使中国的高铁发展在快起来的同时真正地强起来。

五、坚持“以人为本、安全为本”。我们始终要突出地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置。我们要实现速度、质量、效益和安全的统一,这就是要突出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

我们要更加重视铁路的安全,特别是高速铁路的安全。整个铁路的布局要考虑高速铁路,整个铁路网之间的关系,还要考虑铁路、公路、水路、航空之间的关系。

我们一定要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不是越快越好,而是把速度与质量、效益和安全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的方针落到实处。

六、坚持“对党和对人民高度负责任相统一”。就是要客观、全面、辩证、理性、沉着冷静地正视并分析以解决中国高铁发展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难和问题。

4.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期间,进一步推进铁路发展是众多政协委员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许多委员认为,要进一步提炼和弘扬高铁精神,宣传高铁文化,叫响高铁品牌(人民铁道网3月13日)

近几年“中国高铁”无疑是中国走向世界的一张靓丽的名片。2007年以前,我国没有一条高铁,而到2016年底,我国高铁里程已达2.2万公里以上。从无到有,震惊世界。

高铁是最大的民生工程,让老百姓都受益,春节回家方便多了、快多了,要加快发展。

根据中国铁路总公司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国家铁路完成旅客发送量27.7亿人,同比增长11.2%,其中动车组发送14.43亿人、占比超过52%。深入解读这组数据,可以发现铁路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特殊意义。第一组数据说明,我国铁路旅客发送量不仅量大,而且增幅大,据了解,近年来,我国铁路旅客发送量一直保持10%左右的增长速度,如果这一增长速度继续保持下去,将进一步增加人员的流动。第二组数据说明,高铁逐步成为旅客首选的出行工具之一,选择高铁出行,将节约时间成本。

面对世人瞩目高铁发展成就,高铁精神起了很大作用,于是专家们对高铁精神纷纷进行解读,有的专家代表说高铁精神蕴含着精益求精、勇于攀登、拼搏奉献等优秀精神。

李景源代表从哲学的高度,揭示高铁精神的实质:“高铁精神和文化反映出善和美。”

真善美,是人类共同的追求,中国高铁精神就是善与美的具体体现。发展高铁就是要把善与美传,如果让全世界的人们都认识到中国高铁的发展将会惠及全球,那么高铁就会寻求得到更多的认可和支持,在和平共赢的基础上和平发展。在走出国门的步伐里多了自信和责任。

5.4月12日,“铸央企之魂·圆强国之梦---国企精神研讨会”在京举办。本次研讨会由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指导,中央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人民网联合主办。来自国资委系统、中央企业100多位代表与会。会上,中国中车集团公司中国高铁制造工厂一线工人杜健讲述了“为国家争光,为民族争气,一定要打造出中国品牌”的“中国高铁工人精神”。

总书记、李克强总理更是赞誉中国高铁是“中国的一张亮丽名片”。高铁已经成为中国高端装备走出去的代表。

成绩的背后,是一个默默奉献、不断创新的群体,而他们就是中国高铁工人。它包括院士领衔的创新团队,劳动模范、技能大师领衔的制造队伍,也包括驻守在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销售服务团队。我们用自己的努力诠释了“产业报国,勇于创新,为中国梦提速”的中国高铁工人精神。“产业报国、勇于创新、为中国梦提速”的中国高铁工人精神包括爱国精神、创新精神、民族自信精神、精益精神和服务精神等5方面。中国高铁事业是中华民族伟大事业的一部分,中国高铁工人精神是高铁工人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奋斗的实践产物。大力弘扬“中国高铁工人精神”将极大的凝聚我们的力量,激励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作为高速列车九大核心之一技术的铝合金技术,型材最薄处只有1.5毫米,却要承受正负6千帕的气密压强。中国中车首席专家丁叁叁率团队攻关,历经一年多摸索出了一套严格的化学成份控制技术,成功实现了100多种铝合金材料的高质量国产化,让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此项技术的国家之一。回忆当时攻关,丁叁叁有这样的一句话,“看到中国高铁今天在世界上如此争气,当时再困难也是值得的”。

孙斌斌是拥有国际铝合金焊接教师的专家,在德国学习交流期间有很多企业都花重金去聘请她,而她却说“无论出多少钱,我都不能留在国外,我的用处要留到祖国去!”,于是回国后,她培养出了600多名具备国际焊接资质的高级铝合金焊工。

“为国家争光,为民族争气”的产业报国精神一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车人立志“打造中国品牌”。

牵引传动系统被誉为“高速列车之心”,而永磁牵引传动系统被业内视为引领高速列车未来的下一代技术。工程院院士丁荣军在带队进行该项攻关时,在数千次的成功与失败的背后,其烧毁的零件就能装满一卡车。后来丁荣军院士在回忆他的攻关的时候很心疼地说,当时企业的销售收入还不到一个亿,其烧毁的零件就价值几百万啊。中国高铁从“追赶”到“超越”靠的正是这种创新精神,“敢为人先、敢冒风险、宽容失败”成为高铁工人的鲜明注脚。

在国际市场上,曾有人质疑中国制造的产品质量,但在中国高铁走出去的过程中,中国中车用优异的成绩改变了人们的看法,让世界对中国高铁的品质竖起了大拇指。

欧洲是火车的故乡,在这里许多欧洲企业都被视作是自己的地盘,在马其顿动车组竞标的过程中,有一家欧洲企业早已把该项目视为囊中之物,但是中车团队在与企业沟通中,拿出了我们最优秀的设计方案,最终取得了订单。

中国高铁工人的民族自信精神不仅体现在我们的产品质量上,也体现在我们包容的心态中。中国获得美国订单,在波士顿建立工厂。在购买的土地上有这么一栋老房子,它不在规划之内,需要拆除。但我们的美国团队谈到拆除时,发现当地人流露出依依不舍的表情。于是乎我们通过调查发现,这个老房子具有了98年的历史,它寄托了原先的主人—美国西屋公司7000人的回忆,于是我们的团队决定保留这个老房子,并聘请相关专业人士对其修缮、加固,这种做法感动了当地的居民和媒体,就连市长也亲自致电感谢他们。把工作做到极致,把事业做成信仰,高速动车组是挑战人类工业文明极限的又一领域,从踏入这一领域起,高品质、高标准、高要求就成为三条不可逾越的底线。

“一口清,一手精,实名制”是高速动车组严谨制造、“标准为王”的最佳体现。所谓“一口清”就是在生产工人的班前会上,随机抽到一名员工站在6米开外,高声背诵出自己的工艺文件和操作流程。2015年7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视察中车,曾亲自抽查了一名员工的“端子排接线工艺一口清”。“一手精”是对员工严格执行标准的考察,几年来,在4万人次的抽查考验中,员工一次通过率达到99.99%。“实名制”就是每个员工完成每一道工序之后贴上自己的名字,并对其终身负责,让每个动作都做到“足金”,最终锻造出“足金”的产品。

产品是人的产品,只有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人才是有生命力的产品,而每一列高速列车都凝聚着高铁工人的泪水与实力。

2013年11月,按计划,中国中车需要向土耳其交付第二列有轨电车,但不巧碰上了强台风“海燕”,负责运送的货轮无法按时到港,怎么办?遇到强台风属于不可抗力,这本不属于公司的责任,但这样势必会影响到土耳其当地轨道交通线路的正式开通,当地市民对这条线路已经期盼已久了。于是最终公司决定,不计成本,启用大型运输机将列车运送过去,确保这条线路按时开通运营,完美兑现了按时保质保量提供产品的承诺。

【考点分析】

一、具体表现

模拟试题:根据材料1,概括高铁精神是什么,以及如何理解高铁精神。

要求:全面、准确、简明、有条理、不超过250字。

【参考解析】

高铁精神是科学求实、相容并蓄;自主创新、赶超一流;忠诚祖国、拼搏奉献。

对于其有两个层面的理解,一是锐意进取、永无止境的创新精神。二是安全奠定基础,速度奔向梦想,服务人民的精益求精的精神。

二、原因分析

模拟试题:根据给定资料3,概括为什么说弘扬高铁精神就是弘扬工匠精神?

要求:全面、准确、简明、有条理、不超过250字。

【参考解析】

1.随着铁路的快速发展和技术设备的不断进步,铁路的维护就需要大批的高素质人员。面对如此局面,唯有弘扬工匠精神,培养优质人才,才能确保高铁的稳定安全运营。

2.维护人员要有工匠精神,甘于寂寞与平凡,主动学习掌握新技术、新知识,才能处理现场一切的突发情况,确保铁路的安全稳定。也只有践行工匠精神,稳稳当当的做好精检细修,才能满足高速铁路的需要,让列车正点,让旅客满意。

3.工匠精神,更切合铁路企业发展的需求。

三、影响分析

模拟试题:根据给定资料5分析高铁精神对从业人员的作用。

要求:分析恰当,逻辑严谨,条理清晰,不超过250字。

【参考解析】

1.中国高铁工人精神的爱国精神是“为国家争光,为民族争气,一定要打造出中国品牌”。

2.中国高铁工人的创新精神在于“不畏艰辛,永不止步,在持续超越中不断进取”。

3.中国高铁工人的民族自信精神意味着“融合全球,超越期待,中国高铁最可靠”。

4.中国高铁工人的精益精神是要“把标准刻进骨子里,把规矩化到血液中”。

5.中国高铁工人的服务精神就是“用户第一,把客户需求当做前进动力”。

四、如何更好的弘扬高铁精神

模拟试题:假如你是某市文明办的一名工作人员,全市近期正在开展一项“弘扬高铁精神”的工作,根据材料,请你以市文明办的名义,写一份倡议书。

要求:符合实际,逻辑清晰,语言准确简明,不超过400字。

【参考解析】

倡议书

尊敬的全体市民: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国家的蓬勃发展,更需要每一位市民脚踏实地的多做贡献。

在此,我发出以下倡议:

一、作为人民的一员,我们应该为国家争光,为民族争气;

二、牢固树立“不畏艰辛,永不止步,在持续超越中不断进取”的工作态度;

三、立足本职,在实际工作中把标准刻进骨子里,把规矩化到血液中;

四、认真学习业务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操作技能,努力在自己的岗位上争创一流业绩,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让我们一起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充分发扬社会主义职业精神。

市文明办

X年X月X日

五、文章写作

李景源代表从哲学的高度,揭示高铁精神的实质:“高铁精神和文化反映出善和美。”请你围绕“高铁精神”这一主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4)总字数1000字左右

【参考范文】

肩负高铁精神引领社会新时代

近两三年来,中国高铁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建设如火如荼。21世纪是高铁时代,中国高铁期待重塑世界经济地理格局。而“一带一路”通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全球化向包容、普惠方向发展。在中国高铁与“一带一路”走向世界、努力实现全球普惠发展的时刻,国际社会某些地区却出现了“‘一带一路’是中国的新殖民主义”这样的声音。殊不知,以“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为理想,以“和合”文化为精髓的中国人绝不会走向侵略扩张的道路。

我们从高铁模式中汲取自主创新的中国智慧。发展中国家如何冲破国外技术封锁,以更短时间后来居上?从零起步是一种选择,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抢抓战略机遇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既有爬得更快的优势,也有摔得更狠的风险,高铁将何去何从?大国重器的创新需要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打破门第 之争、放弃个体利益,作为唯一买家有重点、有选择地引进国外最先进的技术平台,制造与研发团队握指成拳,开放互通,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形成后发优势,真正实现了市场资源、科研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当中国高铁屡屡填补世界空白、刷新世界纪录之时,曾借力巨人的我们,已成为新的时代巨人,这条符合中国国 情、充满中国特色的创新之路又何尝不是值得分享的宝贵财富。

我们从高铁品质中重拾“中国制造”的工匠精神。号称世界工厂,可老百姓却跑到、海外背马桶盖、电饭锅,这是“中国制造”以最短时间让大众告别短缺时代,却难以适应消费升级的尴尬与苦闷。高铁的成功恰恰为“中国制造”迈向中高端提供了宝贵经验。从“寸到寸不过问”的“差不离”文化,到精确至0.01毫米的 检验标准;从“能用就行”的随意,到为了最佳车型方案设计20个列车头型、进行上百次仿真计算、760个气动力学试验的倔强……中国高铁的诞生、完善,犹 如一场老工业通往精益制造的涅槃之旅,拼的就是大国工匠精益求精的耐性和工程师们“掘地三尺”的韧性。而这样的转型升级,何尝不是中国制造正在谋求的重大 突围? 锻造风清气正的道德品格。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要求,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不仅要自我高标准、严要求,始终警惕糖衣炮弹的腐蚀,不断提升道德修养的境界,做到心地清静,品行端正。而且,要团结周围同事,共同营造文明社会风气,培育良好社会风尚。在中国高铁发展的过程中,高铁工人以自己的实践努力诠释了以“产业报国,勇于创新,为中国梦提速”实质内涵的中国高铁工人精神。这一精神拥有丰富的内涵,主要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为国家争光,为民族争气,一定要打造出中国品牌”的爱国精神;“永远在起点,永远在路上,在持续超越中前行”的创新精神;“融合全球,超越期待,中国高铁最可靠”的民族自信精神;“把标准刻进骨子里,把规则融进血液中”的精益精神;“用户第一,把客户需求当做前进动力”的服务精神。

中国高铁工人精神来源于中国中车以振兴中国高铁装备事业为己任的坚定信念,根植于中车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长期努力奋斗的深厚土壤,成长于对世界先进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最终引领世界高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实践过程,传承于我们党几十年来精心培育的诸多具有代表性的伟大精神,是中车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奋斗的最新成果。大力弘扬“中国高铁工人精神”,能够凝聚各方力量,激发奋斗热情,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公务员精神 篇7

一、工作满意度分析

(一) 工作满意度总体情况

根据双因素理论, 存在六种使员工产生满意感的因素, 即激励因素。分别是:成就 (1) 、认可 (2) 、工作本身 (3) 、责任 (4) 、发展前途 (5) 、晋升 (6) ;存在十种使员工产生不满意感的因素, 即保健因素。分别是:公司政策与管理方式 (7) 、监督 (8) 、与上级的关系 (9) 、与同事的关系 (10) 、与下属的关系 (11) 、工作条件 (12) 、工资 (13) 、个人生活 (14) 、地位 (15) 、职务保障 (16) 。被试公务员在上述16种因素上的满意度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 被试公务员工作满意度各因素得分均值最高的是与同事的关系, 最低的是职业晋升。各因素得分均值总和为54.78, 高于中间值之和48, 说明公务员工作满意度总体情况为中等偏高。

(二) 各因素具体选择情况

被试公务员对16个因素的选择结果如图1所示。可以得到:使公务员满意的因素较赫兹伯格的划分大为增加。按满意程度的高低依次为:与同事的关系、与下属的关系、个人生活、责任、成就、与上级的关系、职务保障、工作条件、地位、认可、工作本身、公司政策与管理方式、监督。使公务员不满意的因素较赫兹伯格的划分大为减少。按不满意程度的高低依次为:晋升、工资、发展前途。

二、职业精神分析

(一) 公务员对公务员职业精神的看法及分析

1. 思想作风。

对于公务员是人民公仆的说法, 有超过70%的被试者持同意或基本同意的态度。调查目前公务员的公仆意识如何时, 有超过70%的被试者选择了一般或比较差。在对自身的公仆意识判断时, 将近半数的被试者选择了较强或很强。

2. 职业素养。

(1) 职业道德。有超过80%的被试者因职业身份的关系, 对自身的职业道德标准定位较高。同时, 有将近80%的被试者认为公务员大部分是乐岗敬业的。 (2) 职业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有60%以上的被试者都有过辞职的想法, 但有将近90%的被试者对单位有较强的归属感。在处理工作时, 有将近70%的被试者能够积极有效地进行。半数的被试者认为工作能取得实际的效果是其工作的动力。同时, 有超过60%的被试者认为工作创新不如踏实地完成本职任务。 (3) 职业技能。调查显示, 有85%以上的被试者经常阅读和学习本职工作的书籍。有80%的被试者认为完成日常工作游刃有余。

3. 职业倦怠。

调查显示, 有将近90%的被试者感到职业压力, 将近半数的被试者认为工作量超过正常工作量。原因的调查显示工作无成就感和角色冲突是选择率较高的两项社会因素。经济地位不高、晋升难、工作负荷大是选择率排在前三位的组织因素。个人期望与现实差异、兴趣、工作和家庭冲突是导致职业倦怠的主要个人因素。

(二) 企业民众对公务员职业精神的看法及分析

1. 思想作风。

对公务员是人民公仆这一说法, 有60%以上的被试者持基本同意或同意的态度。但在评价当前公务员的公仆意识上, 有85%的被试者持比较差或一般的态度, 有60%以上的被试者认为当前公务员的服务意识和责任心一般。

2. 职业素养。

(1) 道德要求。有90%的被试者认为公务员应当比其他社会从业人员更加从严要求自身。同时, 有将近半数的被试者不认为公务员大部分是乐岗敬业的。 (2) 工作效率和成果。有66%的被试者认为公务员的工作效率一般。有约为45%的被试者认为公务员的工资过高。有约为45%的被试者认为公务员的付出与工资回报的公平性不够。 (3) 服务意识和能力。有约为60%的被试者认为公务员服务态度平和或热情, 约为40%的被试者认为服务态度冷淡或不耐烦。在对公务员履行岗位职责能力的调查中, 有约为70%的被试者评价为一般。

3. 公务员职业精神调查问卷差异性分析。

公务员和企业民众的调查问卷结果, 其差异集中体现在职业素养和劳动成果方面。半数的被试公务员和企业民众对大部分公务员是否乐岗敬业持不同态度, 超半数的被试者对公务员的服务能力和责任心评价不同, 近半数的被试者对公务员的工资水平、劳动成果的看法也有所不同。

三、满意度和职业精神相关性分析

将公务员满意度和职业精神的得分分为低、中、高三个水平, 对样本聚类后得到表2的结果。

运用对应分析法分析满意度和职业精神不同水平之间的对应关系, 如图2所示。显示公务员满意度和职业精神密切相关。

四、对策建议

(一) 根据双因素理论对公务员满意度的调查结果提出以下建议

1. 减少导致公务员不满意的保健因素。

使公务员不满意的因素分别是晋升、工资和职业发展。因此首先要完善公务员职务晋升制度, 坚持晋升的程序公正性原则, 完善多重职位的分类制度, 充分发挥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其次, 适当改善公务员的工资待遇, 特别是对于那些具有特殊专业技能的公务员, 更应提高其工资水平。再次, 要推行公务员的职业生涯管理, 将其贯穿于职业生涯全过程的各个环节。

2. 加强导致公务员满意的激励因素。

在实践中, 要充分发挥这些激励因素。营造和谐的行政文化氛围, 引导公务员树立公共利益至上的意识。加强公务员理论教育和典型示范教育, 同时, 要努力提高公务员工作本身的激励性, 建立鼓励创新的工作氛围。

(二) 针对目前公务员职业精神存在的问题, 从个人、组织和社会三方面提出以下建议

1. 个人层面。

首先, 要构建科学的职业价值体系和明确的职业理想定位。其次, 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 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并切实执行。

2. 组织层面。

首先, 要建立健全公务员职业精神的教育及培训制度。其次, 要健全奖励惩戒制度, 强化公务员的职业风险机制。要建立公务员的心理测试和辅导机构, 对工作中出现职业倦怠的公务员给予积极的引导和帮助。

3. 社会层面。

公务员精神 篇8

这是深改组自成立以来,推出的又一个重镑的改革方案,让基层公务员特别是青年公务员再一次看到了职级上升的通道和希望。

基层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回顾

人们都知道,近年来,国家数次将“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提上日程。如中央印发的《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提出“建立健全干部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强化职级在确定干部工资、福利等方面的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提出“建立公务员的职务与职级并行、职级与待遇挂钩制度”。

实际上,早在2006年开始施行的《公务员法》中便已对职务和职级并行作出了原则性的规定,根据这部法律,2007年后有多个省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职务和职级并行的方案和政策,然而,这些年的实践证明,基层公务员“彼时”期盼的改革步伐来到他们身边还不够快。这一次深改组在中央核心层面上将这一改革提上议事日程,给基层青年公务员再次带来了盼头和希望。

基层公务员占我国公务员总数超过2/3的比例,基层公务员更是直接面对基层群众、服务基层群众的主体,他们在树立良好形象、建设服务型政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怎样能够让基层公务员更加努力地“执政为民”?当然需要更好地激发他们对于职业的尊严感和热爱感。事实上,如果一个基层公务员从办事员开始做起,到科员,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副处级,再到正处级,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或许也是一个基本上不可能实现的过程。实际情况表明,基层公务员能够按职务晋升到主任科员已经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也是屈指可数的;而大量的基层公务员很可能在科员或副主任科员的岗位上就到了已退休年龄。这主要是源于基层领导职务职位有限,“僧多粥少”,也是基层公务员“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原因。基层公务员的数量庞大和职务有限之间的矛盾,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更好地全心全意服务于人民群众。

笔者认为,深改组提出的“职务与职级并行”的方案是值得肯定的。因为,通过打开另一条通道,可以使更多的基层公务员通过晋升职级获得相应的待遇、荣誉感和认同感。但是,也应该认识到“职务与职级并行”必须统筹推进,既要通过政府自身改革和“简政放权”,让“公务员热”回归理性,让更多的人不再拥挤独木桥;同时,在基层推进“职务与职级并行”也需要一系列的配套政策和改革。

让“公务员热”回归理性

公务员职业在我国是一个热门行业,从这几年的公务员报名情况来看,虽有一些冷门职位无人问津,但是,总体来讲,“公务员热”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特别是基层,年轻人的第一选择往往都是进入公务员队伍,认为公务员队伍有保障、有权力、有尊严,还可以为“家里人办点实事”;如果他们挤不进公务员队伍,也会通过各种关系挤进与公务员体系并行的国有企业或者各种事业单位。这是“公务员热”的典型表现。

因此,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让“公务员热”回归理性,笔者认为,这种现象背后的根源是政府权力的不规范运用,甚至滥用。长期以来,让群众感受到的是“有人在政府当差就有底气”。所以,才会造成在基层通过各种正式的或非正式的渠道挤进公务员队伍的现象。而要解决这一问题,根本措施是从根源上将政府的公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制度管权,让权力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此外,中央政府力推的“简政放权”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制度安排,通过政府放权,让民营企业、社会组织、社会公众获得更多的自主权,政府减少一些审批权和处罚权,从而让市场和社会活起来。

此外,公务员在基层的结构和配置也需要进一步细化和完善。按照《公务员法》,我国公务员共分为3类: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然而,事实上对基层公务员队伍来说,综合管理类公务员比例占较大数量,而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行法类的公务员占比较低。这就会造成公务员队伍在基层的不断庞大,而这种庞大表现在人员和經费等各方面。

即使有这样庞大的公务员队伍,到了基层时你还会发现经常听到有人说起,基层公务员人员编制不够,经费紧张,没有精力做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最根本的原因是公务员的结构和职能配置不尽合理。因此,笔者认为,公务员结构和职能调整一定要做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运用好公务员聘任制等手段,只有让公务员队伍中有更多的专业技术类人才,少一些综合管理类人才,才能够让公务员队伍更有活力。

配套进行“职务与职级并行”政策

基层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这个方案虽然好,但落实起来还需要一系列条件的支撑,不然,“好经又会被歪嘴和尚念歪”,会严重损害政策的权威性。

人们更关注的是“如何进行考核”的问题,既然要对基层公务员业绩表现突出和优秀的人员进行职级晋升,那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进行考核”。现有的对政府公务员的考核体系,每年都是以打勾的方式进行,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往往碍于面子,在年终考核时大家都会“你好,我好,大家好”,都在基本称职或以上的等级。因此,就需要注意,如果不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业绩考核,晋升职级仍然是一件模糊的和没有依据的事情,而造成的后果又会是“一把手”有更大的话语权,为滋生腐败创造机会。

其次,县乡级财力有限,一些地区难以承担挂钩后的财政压力,也是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而事关财力的问题,是需要中央根据“职务与职级并行”这一具体细化的政策,通过财政渠道配以相应的资金,更需要中央的统筹设计顶层安排,只有这样,才能为基层公务员的“职务与职级并行”改革解决另外一个后顾之忧。某县有基层公务员算过一笔账,县直机关这个层级的科级公务员约有1000人,“假设职务与职级并行后,会有1000名科员晋升到副科级,预计每人月工资涨500元左右,照此计算,县财政人员每年开支就要多出600万元”。这相当于目前县财政人员开支的2~3倍。

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无不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和智慧。因此,要积极鼓励地方、基层、群众解放思想、积极探索,鼓励不同区域进行差别化试点,善于从群众关注的焦点、百姓生活的难点中寻找改革切入点,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

上一篇:三年级班班主任经验交流 罗敏玲下一篇:古北水镇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