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工作总结参考

2024-06-19

出版社工作总结参考(精选8篇)

出版社工作总结参考 篇1

一、“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工作获全省先进单位

“农家书屋”建设工程是全国新闻出版系统的一号工程,也是度我市的民生工程。此项工作获得全省先进单位的只有三个设区市:南昌、、新余。一方面我们着力做好农家书屋规划、选点、图书报刊选配等基础工作,在全省率先于今年4月中旬将全市46家“农家书屋”所需的图书、报刊、音像电子出版物物及书柜、书桌椅等已全部配送到位,使全市10万多农民告别了“买书难、借书难、读书难”的问题,丰富了农村精神生活。另一方面用心用脑跟其它设区市比工作,靠创新让始终成为全省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结合我市市级领导和市直部门挂点督导乡镇的实际,上半年,我们主动探索,联合市新农村办出台了在市级领导和市直部门帮扶农家书屋的方案,把农家书屋的选点决定权和考核权交给市级领导和市直挂点牵头部门,把具体工作和责任留给自己。省农家书屋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认为这一做法“是解决农家书屋长期生存与发展问题的一种有益尝试”。作为一条典型经验上报全国农家书屋建设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并在全省设区市推广这一做法。今年3月份,得知省计生委拟用3年的时间在全省每个行政村建立新家庭文化书屋,每个书屋配备1000元图书,抢在全省实施前,我们和计生委领导精心策划了联手打造农家书屋的方案,将新家庭文化书屋建设融入到农家书屋建设中,在农家书屋设立计生部门的“人口文化图书”专柜,并以农家书屋为宣传教育平台,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知识宣传活动。这一做法,进一步丰富了农家书屋的内涵,中国新闻出版报在头版头条给予了报道,如今模式已成为全省的模式,省新闻出版局更是表扬反映快。与此同时,我们还注意培、推广典型,如余江县村春涛乡吴光明“农家书屋”的典型经验就先后被中央电视台、《中国新闻出版报》报道过。

二、“扫黄打非”工作在全省位置前移

积极开展“扫黄打非”斗争,这是我局的主要工作职能,也是我局谋求作为、发挥效能的主要渠道和抓手。我们按照市委杨书记批示的“扫黄打非工作非常重要,不容忽视”的精神,将出版物市场纳入有效监管之中,严厉打击政治性非法出版物、“****功”等伪科学出版物、淫秽色情出版物 、盗版教材教辅,按照“反复打、打反复”的原则,采取集中行动与经常性管理相结合的方法,始终对“扫黄打非”工作保持高压态势,保证了我市出版物市场平稳、健康、有序发展。先后组织开展了“春节、两会”期间出版物市场专项整治、迎奥运出版物市场百日整治行动、清理整治报刊“四假”、网上扫黄打非、取缔非法游商地摊和清缴整治低俗音像制品等六项专项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210人(次),车辆90车次,检查出版物经营店铺和摊点520家(次),收缴各类非法出版物8000余册(张),取缔无证经营及游商、地摊5家次,行政处罚案件20多起。仅今年一季度,我局行政处罚就有10多起,行政处罚案件总数超过了新闻出版局成立以来历年行政处罚案件的.总和,在全省行政处罚案件数排名第一,受到省“扫黄打非”办的通报表扬。我们还有二个方面的工作在全省非常有影响:一是净化未成年成长环境成绩突出,在全省扫黄打非系统中唯一被省“扫黄打非”办推荐为第六届全国青少年“优秀维权岗”先进单位;二是开拓了网上扫黄打非行动,并成功查处了3起互联网侵权盗版案件,关闭侵权网站2家,得到了省版权局和国家版权局的充分肯定。

在加大出版物市场整治工作力度的同时,我们还十分注重“扫黄打非”的宣传教育,一是加强对新闻出版从业人员的法规培训,全面引导经营业主依法经营、守法经营。共举办全市出版物经营业主培训班3次,印刷经营业主培训1次,受训业主达300余人次;二是开展了社会宣传工作。围绕世界知识产权日和法制宣传日在报纸开辟宣传栏、悬挂横幅、展示宣传板块、印发宣传单、现场会咨询等等,提高了市民和业主新闻出版、版权的法律意识,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三、印刷复制产业发展后劲增强

我市现有印刷复制企业110余家(其中印刷厂40家、打字复印店70余家)、从业人员600余人、印刷工业总产值4600余万,是我市新闻出版产业的重要支柱,但这些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印刷设备和印刷技术落后、印刷业务外流南昌、浙江等地现象严重。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确立了“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大力发展高档印刷、特色印刷和 包装装潢印刷“印刷复制业发展思路。通过召开全市印刷复制企业负责人”加快印刷复制业发展“研讨会,引导他们进一步解放思想,科学发展,加速崛起;组织重点印刷企业负责人赴上海等地参加”中国全印展“、”泛珠三角“,了解印刷业的最新技术成果和发展方向,激发他们做大做强的激情和欲望。

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改变了我局以往在印刷复制

业发展中”重办证、轻服务“的形象,这一年,是我市印刷复制业规模扩张、技术改进、产值增长最快的一年,突出表现在:一是规模包装装潢印刷企业增加较快,新增投资万元包装装潢印刷厂1家,投入技改项目400万元以上包装装潢印刷厂3家;二是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升,引进了海德堡为代表的四色印刷设备2台,填补了无四色印刷机的空白;三是印刷经营者科学经营的理念正在逐步形成,发展的信心进一步增强,去年,全市印刷企业印刷工业总产值近1亿元,增长率达200%。

四、三个方面的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一是理顺管理体制上取得实质性进展。从19成立以来,县(市、区)无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管理机构”断层“的问题就一直困绕市新闻出版局。下半年,我们将理顺新闻出版管理体制,在县(市、区)健全新闻出版管理机构列为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一项主要工作任务来抓,经过积极协调和沟通,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局领导的关心和市有关部门的帮助下,9月底,顺利召开了县(市、区)新闻出版局挂牌大会,彻底解决了管理机构”断层“,基层执法主体缺失的问题,有效确保了新闻出版(版权)行政管理和”扫黄打非“工作上下联动机制的正常运行。

出版社工作总结参考 篇2

1 我国图书物流工作现状

1.1 对图书物流工作的地位认识不足

首先, 发行界的许多同志对图书物流工作缺乏系统的观点。众所周知, 图书出版发行这个大系统由图书的编辑、印刷、出版、发行四个小系统组成, 其中图书发行系统又由相互作用的进、销、存、运等几个子系统组成, 各子系统的功能是否正常发挥, 直接促进或制约着图书发行系统功能的发挥, 这恰似系统论中的“水桶” 原理。近几年来, 人们普遍把注意力放在进销业务上, 而对图书物流作用与地位的认识却日益淡薄,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

1.2 对图书物流工作的作用认识不足

发行界的一些同志认为图书物流工作只是“ 后处理作业”, 视其为进销工作的一种补充。一般而言, 在图书商品流通过程中, 图书实物运动 (使用价值转移) 被称为物流, 相当于图书储运工作;图书所有权的转移 (商品价值的转移) 被称为商流。这两种相互独立的运动形态有着密切的联系:物流是商流的基础, 商流是物流的前提和条件;它们互为因果, 相互依存, 相互作用, 同步发展。所以, 把图书物流工作仅理解为一般服务性工作将其比作“ 输水管” 是远远不够的, 要看到物流工作既为进销工作服务, 又是一种生产性劳动, 可以直接地产生社会和经济效益。

1.3 图书物流工作效率不高

目前, 新华书店的图书发运周期长 (订货周期更长) , 储运质量较差, 图书物流作业多为手工操作, 临时工占多数, 劳动技能水平较低, 工作效率不高;同时, 图书物流费用居高不下, 致使新华书店的利润降低;此外, 仓储业务管理采用一种被动的图书保管模式, 难以发挥其在现代图书经营中的应有作用。

2 新形势下做好图书物流工作的对策

2.1 加强图书物流行业管理

图书物流事实上已成为出版系统中一个独立的行业, 因此建立行业管理规范, 加快行业管理的进程, 应在有关部门的调控下, 步入法制轨道。各出版社应重视和加强对图书物流行业的管理, 促进储运部门放开, 为自办发行服务, 向社会提供代储、代发、代运业务, 适应交通运输部门大件化、集装化要求。从客观上为搞活图书市场提供保证。

2.2 加强物流理论研究, 提高服务质量

在用科学理论与方法指导图书物流工作的同时, 应加强对图书物流自身运作规律的研究。从宏观上看, 图书物流管理与购进管理、销售管理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之中;从微观上看, 贯彻标准化作业方针和目标管理原则, 对运输决策、仓储决策、存货控制及配发包装操作等系列活动都十分有利。对图书物流系统来讲, 提高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是关键。目前, 图书物流应提供的服务项目主要有:定点定时送书, 图书损失担保, 缩短订货周期, 提供应急发货, 缩小发书批量, 增加发书次数, 通报订单发货情况及储运咨询等。为了搞好上述服务, 要着力提高职工的质量意识和市场竞争意识, 对图书物流工作实施全面质量管理, 切实解决好发货质量差、发货周期长、图书查询难等问题。要在物流的各个环节制定严格的切实可行的质量标准, 建立与之配套的岗位责任制, 推行复核制、交接制及平衡制, 定期考核差错率 (调拨单) 、发货正确率 (图书品种) 、盘盈盘亏率 (码洋) 及包装牢固率 (包件) 等, 以明确责任, 保证质量。

2.3 解决思想认识问题, 树立新观念

人的行动从人的思想而来。在图书物流工作改革中, 解决思想认识问题, 树立新观念十分重要。

一是树立系统观念。图书物流管理绝不等于图书的运输、储存、配发管理的机械相加, 而是要对物流工作的各要素进行重组, 追求物流工作的整体优化, 使之与新华书店的财务、销售、购进等工作相协调。因此, 发行人员要树立系统观念。

二是树立市场营销观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发行人员要切实树立市场营销观念, 围绕目标市场, 把图书储运与图书购进、品种数量、促销、渠道选择等有机结合起来, 使其成为市场营销中的重要一环。

三是树立信息管理观念。信息流伴随着商流、物流的始终。近年来, 在不少新华书店中, 因数据和凭证传输、处理的拖延与差错而造成的损失是相当大的。因此, 要树立信息管理观念, 对图书物流尽快实施系统化、计算机化的信息管理, 对图书储存、搬运、进出库、发货、结算等各环节进行信息控制。

四是树立人才观念。绝不可认为图书物流只是简单地搬搬运运, 搞好这项工作需要专门的管理人才、计算机人才、财务决策人才及训练有素的操作技术人才。当前, 物流人才的培养已迫在眉睫, 应当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

2.4 实现图书物流管理信息化

目前, 部分出版社图书物流行业的管理手段落后, 管理方法陈旧, 管理措施不规范, 管理水平不高, 其根本原因是没有引进先进技术, 没有实行信息化管理。物流系统的信息管理系统应有一个统一的系统、统一的网络。比如, 图书中转工作查询就非常困难, 也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图书物流管理信息化的目标是:全国有一套规范的用于图书物流的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图书储运从计划、进书、配书、发书、查询、盘点、数字传输等各工序全部运用计算机实行全面质量管理, 做到安全、迅速、准确、合理, 从而全面提高物流工作质量。要达到以上目标, 需要各级领导重视, 要投资配备完整的信息系统软硬件设备, 要有一批安心发行事业、技术业务熟练的高素质的人才。领导没有危机感, 就不可能有图书物流管理信息化。

2.5 实现图书物流生产机械化

我国图书物流工作要上新台阶, 必须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 以机械化取而代之, 腾出更多的人力投入管理, 投入再生产。据笔者所知, 我国图书物流用手工劳动的现象还相当普遍, 手工打包、装卸自不用说, 手工开单、制签的情况也还存在。有的发货部门宁愿雇用大批的临时工来打包, 而舍不得购买打包机, 他们只算雇临时工比较便宜的账, 而因手工打包带来破包损失, 因损失带来读者不便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及新华书店的声誉损失, 他们却放在脑后。手工装卸图书的现象也很普遍, 不少发货部门连最起码的电瓶车也少得可怜, 使得物流部门雇用大量临时工手工装卸。图书物流生产机械化的目标是:除了个别工种 (如分检配书) 外, 图书物流的大部分工种操作时, 由机械或计算机完成物流各项工序, 工作人员只要坐着操作机械或计算机即可。

2.6 实现图书运输快捷化

快捷发运是物流工作的中心环节, 是取信于用户和读者的重要方面。物流部门应主动与发行部相关业务部门及发运部门搞好协调, 随时了解订货情况和铁路、公路、邮局等部门的发运信息, 及时申报发运计划, 随时调整发运方式和途径。针对不同的发运方式和途径制定了严格的时限要求。第一, 要适应铁路运输整车化、大件化、集装箱化的要求, 将图书拼箱发运;第二, 要确定合理运输线路, 尽量缩短运输时间;第三, 要选择合理的中转店, 目前中转网络需做重大调整, 中转费用的收付办法也要彻底改变;第四, 要大胆使用社会运输力量, 不管是国有、集体、个体运输力量, 都可择优、择廉选用;第五, 要有自备车队, 既保证正常的运输需要, 也能应付临时急需。总之, 要开拓多条运输渠道, 采取多种运输方式, 运用多种运输工具 (火车、汽车、轮船、自备车) , 发挥多种社会运输力量作用, 保证图书运输畅通无阻。

2.7 搞好内部管理

图书物流部门与出版社其他部门相比, 劳动强度大, 工作环境艰苦, 事务繁杂, 时限性强, 因此加强内部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我们针对物流工作的特点, 建立健全了各岗位工作责任制 (如收书、配发、包装、库管等) 和工作流程, 坚持严格管理, 奖罚分明。例如, 规定收书人员在收书时要认真检查图书印刷、装订、包装质量, 不合格图书不入库, 认真核对书名、书号、定价、版次、每包册数、总册数, 做到收书单与实物相符;对包装人员, 规定包装时要按出库单所列项目认真核对配包, 按不同发运方式或途径确定包装规格, 捆扎要牢固, 并按发运时间及时完成包装任务, 不得影响按时发运。总之, 对各岗位人员的工作数量、质量、时限等都有明确要求, 如不按要求操作, 造成差错或损失时, 都要进行经济处罚。

针对库房临时工多的特点, 为了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除了进行经常性思想教育工作外, 还根据不同工种和岗位, 实行计件工资制, 多劳多得。同时通过试工考核, 与其签订劳动合同, 保障他们的切身利益, 从而调动了临时工的积极性, 节约了人力, 稳定了队伍, 避免了人员经常变动, 保证了储运工作的正常进行。

摘要:本文结合作者多年图书物流工作经验, 就新形势下出版社的图书物流工作现状及发展对策进行了分析, 以期对出版社转企改制后更好地进行物流工作进行指导。

关键词:图书,物流,出版社

参考文献

[1]魏银华.图书储运工作的现状与对策[J].图书情报知识, 1996 (3) .

[2]王焕然.论图书储运现代化[J].物流技术, 1997 (1) .

[3]刘志秀.图书储运工作经验点滴[J].科技与出版, 1996 (5) .

[4]兰元.市场经济条件下图书出版精品意识问题思考[J].中国市场, 2007 (31) .

《出版参考》理事会 篇3

(排名不分主次)

常务理事

人民出版社黄书元社长

四川出版集团莫世行党委书记、管委会 主任

河南出版集团邓本章党委书记、管委会 主任

重庆新华书店集团任永发董事长、总经理

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朱建纲董事长、党委书记、 总经理

湖南新华书店集团公司秦玉莲总经理

陕西省新华书店陈志宏总经理

青岛出版社吴宝安副社长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林全社长、总编

浙江教育出版社骆丹社长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陈纯跃社长、总编

21世纪出版社张秋林社长

云南教育出版社何学惠社长

野象图书(海岳文化有限公司)孟凡洲董事长

北京共赢天下文化有限公司邹福乾总经理

湖南三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袁伟董事长

北京科发文化交流有限公司张辉董事长、总裁

安徽省儒林图书有限责任公司余伯成董事长

广东天林华翰图书发行有限公司李岿 总裁

山东省教育图书供应社李昌烟 社长

山东世纪金榜书业有限公司张泉董事长

河北教育图书发行部雷重熹 主任

大众控股有限公司 POPULAR 周曾锷 集团主席

HOLDING LIMITED黄娴 执行董事

吉林人文图书有限公司张治江总经理

理事

湖北长江出版集团周百义集团总编

黑龙江省出版总社陈春江 党组书记、社长

河北出版集团王亚民党委委员、管委会 副主任

贵州出版集团公司李立朴 副总经理

福建省新闻出版局李玉光副局长

金盾出版社张延扬社长

人民军医出版社齐学进社长

法律出版社黄闽社长

中国法律图书有限公司孙志华董事长、总经理

中国宇航出版社邓宁丰社长

学苑出版社孟白社长

石油工业出版社白泽生社长

教育科学出版社所广一社长

联合出版(集团)有限公司陈万雄总裁、副董事长

辽海出版社孟凌君社长、总编

河北美术出版社张晨光社长、总编

延边教育出版社韩明雄社长、总编

希望出版社琚林勇社长、总编

广东人民出版社陈海烈社长

广东教育出版社曾宪志社长

山东人民出版社金明善社长

山东教育出版社孙永大 社长

明天出版社刘海栖社长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黎雪 社长、总编

译林出版社顾爱彬社长

苏州大学出版社高敏社长

安徽教育出版社吴寿兵社长

厦门大学出版社蒋东明社长

大象出版社李亚娜社长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汪林中社长

河南大学出版社王刘纯社长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范军社长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石斌社长、总编

湖南教育出版社丁双平社长

湖南大学出版社雷鸣社长

天地出版社蓝明春社长

四川新华出版公司陈大利总经理、总编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周安平社长

陕西科技出版社惠西平社长

接力出版社李元君社长

云南人民出版社夏代忠社长

云南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王世钧董事长

西藏人民出版社刘立强 社长

北京修远文化交流有限公司唐小平总经理

北京华文书苑图书有限公司王令文总经理

北京禹田翰风图书有限公司安洪民总经理

北京光海文化用品有限公司王华荣 董事长、总经理

北京三面向版权代理有限公司詹启智 总经理

辽宁翰文文化服务有限(集团)公司武奎斗董事长

聊城市新世纪教育图书有限公司吴庆豹总经理

武汉九州教育书业有限公司(九洲书店)胡丹 董事长

广州市朝扬图书有限公司邬锦雯董事

湖南长沙枫叶图书经销有限公司王中平 总经理

马鞍山市文华图书有限责任公司李道华总经理

贵州行知连锁图书有限公司骆邦富总经理

图书经销有限公司Book Marketing LTD招景森 总经理

陕西恒谦文化商务有限公司方曦董事长

海南合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史力丹经理

广州开心图书发行有限公司申三总经理

武汉市洛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彭绪洛运营总监

武汉广益图书发行有限公司徐志强总经理

江西金太阳教育研究有限公司陈东旭董事长

湖北永胜书刊发行有限公司李开胜总经理

扬中市新华图书发行有限公司(长江图书)陈洪伟经理

新疆哈密市唐人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唐晓龙总经理

柳州市新大地图书超市蒙桂花总经理

银辉书业有限公司王朝银 董事长

江西立创高教文化有限公司敖林生总经理

出版社分工会工作总结 篇4

从年初的冰雪灾害、四川大地震到奥运会、残奥会胜利召开、神七飞船顺利升空,可以说2008年是大事多、要事多、喜事多的一年。面对这极不平凡的一年,出版社工会在校工会和社党委的领导下,与党委行政积极配合,围绕学校和出版社的中心工作,较好地发挥了工会的教育、参与、维护和监督的各项工作职能与作用,特别是以下三个方面工作特色突出,现汇报如下:

一、在党委的领导下,工会积极配合出版社行政,工作取得了显著效果。

2008年对出版工作是极具考验的一年,年初南方发生雪灾,当时正值出版社发货的第一个黄金时期,但突遇这场自然灾害,出版社全体员工积极备货,各工会小组长在各部门行政的组织下,发挥了工会特有工作效率,编辑部的同志们与南方各学校用教材老师积极联系,能打电话就用电话联系,电话打不通的,就用电子邮件,邮件不通的,就用电报,总之想尽一切办法与学校和书店联系,书库的同志们,在部门主任的领导下,在工会小组长的带动下,加班备货,公路不能发贷,就用铁路,铁路不能发货,就用航空,为了开学让学校用上新书,全体出版社的员工,动用了一切可以用到的力量。

5月份的四川大地震,又影响了出版社的正常工作,当时我社还有在成都出差的编辑,工会干部及时与他们联系,及时送去了社党委、社行政和工会的慰问。

8月到9月又是出版社为各学校发教材的最佳时机,但为了奥运会和残奥会的顺利召开,出版社提前做好了各项准备工作。编辑部和出版部的同志们在行政的领导下,在工会委员和工会小组长的配合下,组织全体员工,忘我工作,在六七月份就把八九月的教材赶出来,为全国多所高校的正常开学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随着新闻出版行业的不断深化改革,我社被新闻出版总署和教育部指定为大学出版社改制试点。为了使改制工作顺利完成,社工会认真履行职责,9月份,奥运会刚结束,社工会组织召开全体员工大会,对出版社改制后职工安置工作进行了表决。会上宗俊峰社长对奥运期间,大家辛勤有效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对职工安置工作进行了动员。社工会的主要干部进行了认真的记票、监票和统计工作。最后《清华大学出版社改制职工安置方案》得到了大多数职工的同意,为推进改制工作的后续工作铺垫了法律依据。

众所周知,2008年的纸张涨价,给出版社带来很大的压力,对此工会在青年沙龙活动中,专题讨论了“纸张涨价及其对策”。讨论会上大家踊跃发言,为出版社的工作出谋划策,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不断提高工会干部的素质是开展好工会各项工作的保证。社工会专门组织了工会小组长以上干部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工会干部的思想素质和工作能力的提高,以及大家积极努力、无私奉献的工作,才使得在去年大事多、要事多的环境下,我社工会工作做到了让党委满意,让行政领导满意,让全体职工满意。

二、坚持民主管理的长效机制,积极推进和深化民主管理工作。

2008上半年出版社工会配合社党委,做了大量的关于“出版社职工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这是我社的一件大事,也是在大学出版社行业中的创举,社工会请示校工会负责人,并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为我社“职工代表大会”召开做了先期的工作。

2008年,我们组织召开三次民主管理工作会议,会议得到了广大会员的积极响应。共收到正式提案10件,220人次参与了提案工作。民主管理工作小组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逐类对有关提案进行了表决,并当场进行统计,公布了表决结果。其中“关于建立员工收入与企业收入挂钩并确保员工正常晋级增资的建议” “关于建立社内信息发布和交流制度的建议”“关于建立清华大学出版社优秀图书奖评选制度及完善我社各类获奖图书奖励制度的建议”等项(类)提案获得超过2/3多数票的支持,得以正式立案并提交社务会研究。

今年的出版社员工的提案水平明显高于往年,关于业务工作的提案的比例也明显高于往年,这表明员工参与民主管理的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也表明我们的工会干部在队伍的建设上,在配合党委工作素质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出版社行政历年来也十分重视工会的工作。主管行政的副社长在工会小组长以上干部培训会上,通报了社行政的一些重点工作,并对我社工会积极配合党委行政做好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特别是在2008年下半年我社原社长、党委书记相继调离出版社,新的领导刚刚上任期间,我社的工会干部在关键的时刻,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三、关心群众生活,营造和谐的企业氛围。

关心员工的生活与健康始终是工会工作的一个重点工作。出版社转企后,人员编制发生了一些变化,工会更加注重这方面的工作。例如,2008年5月四川等地发生地震后,社工会领导及时排查了解四川籍的在社员工,以及在四川有亲属的职工的情况,当了解到我社有一名员工家在四川地震的重灾区青川,并且家里受灾情况严重时,立即对该职工进行了慰问,并送去补助金,使受灾职工深受感动。

2008年出版社工会还为员工做了许多深入细致的工作:

1.为全社符合条件的80多名女员工办理妇女安康保险,连续两年有两位女员工因病得到保险赔款6万元。

2.为300多名企业编制员工办理补充医疗保险,2007年理赔8万多元,2009年预计理赔13万元。

3.组织全社员工春游,参观了南宫村,深入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情况。

4.5到6月,组织300多员工(含离退休员工)体检,并结合职工身体情况新增加了骨密度等项的检查。

5.10月,重阳节组织60周岁及以上年龄逢5逢10的老同志集体生日聚会。为每位老同志赠送了生日贺信、生日礼物。

6.给生病和生活困难的同志发放困难补助20多人次,共计5多万元。7.庆祝三八妇女节,组织全社女员工郊外开展联宜活动。

8.在清华大学摄影比赛中两次获得一等奖;同时我们也参与了办公场地(学研大厦)组织的摄影展,多人获得一等奖。

9.四川地震后,组织全社员工捐款捐物,全社433人捐款87835元。10.六一活动期间,出版社工会坚持往年的传统,给儿童家长赠送儿童喜爱的图书。

11.组织出版社的太极拳活动小组,工会体育委员每周利用一个晚上的时间专门教大家学习太极拳。

12.组织员工参加第35届清华大学教工运动会,146人次报名,69人次获奖,并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冬季长跑、国际象棋、围棋比赛,并在围棋比赛中获第3名的好成绩;

13.组织我社职工和离退休职工,参观奥运场馆,组织现场观看残奥会。14.参加11月份的清华大学文艺汇演。

15.成功组织了全社的迎新春联欢会,会场气氛极为热烈。同时也和往年一样开展了所有职工参加的评比我最喜欢的迎春节目。

出版社实习总结 篇5

XX美术出版社是XX出版集团下属的子出版社,是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始建于1984年10月,是以出版美术类图书为主,兼及美术相关图书的专业出版社。建社以来,XX美术出版社勇于突破、敢为人先,经济效益持续快速增长,图书结构不断优化,主攻版块逐渐突出。近年来,该社紧紧围绕美术理论和画册、美术教育、美术技法和资料、动漫卡通、书法篆刻、图文书籍等六条产品生产线,着力于特色建设、品牌建设,先后出版了众多优秀的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图书、畅销图书。如《中国黄山》、《清代宫廷版画》、《文化徽州》、《XX美术50年》、《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全集》、《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系列》、《梅兰芳珍藏书法作品集》、《新安画派》、《明清戏曲版画》等重点图书和“中国原创新漫画四大名著”系列漫画。

XX美术出版社位于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美丽的天鹅湖畔,这里环境舒适、风景优美,生活、文化、娱乐、休闲设施齐备,是良好的办公场所。XX美术出版社实力雄厚,设备齐全,办公环境优良,员工基本上都为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学识渊博、业务熟练,这些都为我的实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实习期间,在学校老师、单位领导和各位编辑、校对老师及其他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我顺利地完成了领导和老师分配给我的各项任务,并且收获了自己人生的一大笔财富,这笔财富让我学到了许多编辑出版的相关知识和为人处事的道理与方法。这段时间的实习,使我从无知到认知再到深入地了解单位和社会,从开始的懵懵懂懂转变到后来的水到渠成,进而丰富了人生阅历,积累了工作经验。在整个实习过程中,我每天都会学到很多新的东西,每天都会有很多新的体会。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 实习是一个巩固所学专业知识的过程。

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从进入大学的那天起,我便希望以后能在出版传媒或相关行业工作,因为这才是发挥自己专业知识的最好平台,XX美术出版社的实习经历无疑为我提供了最好的发挥自己专业水平的机会,在这里,通过编辑校对的工作(主要是查看书稿的版记、书脊、书封等,审阅稿子的思想倾向,对作品内容进行加工润色并修改其中出现的错别字、语法错误和常识错误等),我能尽可能地将自己在大学四年里学到的专业知识和积累的其他知识发挥出来,从而巩固了自己的所知所学。

第二, 实习是一个学习相关行业知识的过程。

编辑出版行业有它自己的行业特点和工作流程,7个多月的实习使我能够基本了解并初步掌握该行业的操作规范及相关工作方法,并学习了国家在这方面的法律要求和新闻出版总署对该行业的相关规定及要求,了解了出版行业的特点和该行业工作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同时,实习也是一次职场的提前演练,通过实习,我熟悉了员工与领导之间,同事之间,员工和其他后勤服务人员之间的基本的相处礼仪与相处法则,这些为我以后正式进入职场,做一个好员工、好同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三, 实习中要虚心学习,做到多听、多看、多思考、多行动。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们从自己的同学那里都能学到很多东西,更何况这些工作了十几年的编辑们呢?他们身上有更多的东西值得我们学习,这不仅包括他们所具有的行业素质,还包括他们处理工作问题的态度和方法。在这次实习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中有的在自己查阅相关资料后能顺利解决,但更多的问题则是靠自己不能解决的,每当这时,我都会虚心地向同事和领导请教,力求将问题完美地解决。当这些前辈指导我的时候,我也能够虚心地接受,认真改进自己工作中出现的不足及失误。

好奇心是最好的老师,而好奇心的满足,则需要自己去多听、多看、多思考、多行动。刚来实习的时候,我根本不清楚该做些什么,有好几天把自己都弄的手忙脚乱,于是我便在闲暇的时候阅读一些编辑出版方面的书籍,同时在工作的过程中多看别人怎么做,多听别人怎么说,然后再思考如果换成自己又应该怎么做,最后还要亲自上马试一试。皇天不负苦心人,在经过一个多星期后,我终于对工作有了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并且能够单独完成一些比较复杂的稿子的校对工作。通过实习,我明白了无论今后从事什么行业的工作,都需要脚踏实地地去学习、去思考,然后再认认真真地去实践。

第四, 实习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和困难,同时也会遇到领导和同事的误解与苛责。而且,有时候任务重、稿子多,这就需要我们加快校对速度,有时还要在双休日加班,但同时还要保证稿子的质量,做到效率与效果双赢。如此巨大的压力对刚开始实习的本科生来说是很难承受的。所以,我们需要一颗强大的心脏,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工作取得成效的保障,同时也是与领导、同事搞好关系的重要条件。在这段日子里,我渐渐领悟到无论是在实习中,还是在平时的学习及以后的生活工作中,保持积极乐观、不愠不怒、平和冲淡的情绪及态度能使自己将工作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去进行,同时能使自己和周围的人形成良好的关系,从而扩展自己的交际网络,使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第五, 实习过程中要学会与人为善,知错能改。

这一点其实是第四点的延续,第四点主要是做好预防,而这一点则是对自己犯下的过失和错误进行补救。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美好生活的重要支点,在职场中打拼更应学会与他人沟通交流,与周围的领导和同事搞好关系,不要轻易动怒,当别人误会自己时,要尽力使他明白个中缘由,不能以怨报怨,从而使矛盾扩大化。当别人无意中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不利影响时也不能过份地怪别人。当发现自己误会别人或者对别人造成不利影响时,要及时向他人道歉,力争将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自己工作中出现失误时,更要立即改正,不能一错再错。

这次实习使我学到了许多课本中没有的东西,它深深地影响了我的择业观和价值观。通过和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老师们交流,我深深地认识到,任何职业都需要不断学习,那种认为一毕业参加工作便可高枕无忧的想法是极其错误的,在正式进入职场后,我要不断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及时充电,时刻准备向周围的人学习,同时要努力搞好和领导、同事的关系,从而使自己不致于在残酷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同时我认识到,找工作时不应好高骛远,不可将目标定得过高,要估计好自己的实力,量体裁衣,看菜吃饭,要学会“先就业,再择业”,等自己的实力增强、经验增长之后再去更好的单位发展,一展鸿图。

出版社工作小结及市场调研 篇6

1.国际贸易实务类教材比较分析

通过搜索相关媒体信息,主要是卓越、当当以及豆瓣网的评价统计得到,外贸类教材中销量排名前两位的是:

(1)外贸英语函电(第六版)》兰天 著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国际贸易实务(第二版)》黎孝先 王健 著 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

这两本书也是我本科时候老师推荐使用的专业课教材,通过与本科学弟学妹联系了解到一直沿用至今。通过其他重点及一本院校的同学了解,基本上都采用对外经贸黎孝先编著的这本教材,这本教材较多的偏重于理论,根据我当时学习时的感受是所学课程跟实际操作有所脱节,老师讲授的还是以前版本的教材,即使再版,但内容基本上没什么变动,无非是换一下规格改个封面然后调个价格,内容很繁琐也很散,与同类的教材相比,涵盖大量理论性的知识,案例更新比较慢,而且对于没有过基础知识学习的外贸新手而言有些晦涩难懂。但是它依然是国际贸易实务类的王牌教材,而且对合同和信用证两章讲解的非常透彻,用词准确到位。我也看了包括当当,卓越和豆瓣上的评价,褒贬不一,但好评占大多数,国内除了某些重点本科使用全英的教材之外,多数一本类院校的国际贸易专业老师几乎都推荐用这本书。

我在上学期利用课余时间给辽宁师范大学大专电子商务班讲授国际商法的课程,虽说是国际商贸法,但所使用教材设置主要是围绕着国际贸易实务来编写的。我的感受是,高职高专使用的教材更加浅显易懂,那本教材是每个知识点都有相应的案例分析,设置问题,而且均能从刚刚讲完的知识点中总结出答案,教材编写内容边界比较模糊,例如,国际商贸法课程中专门有一章设置重点介绍信用证的开立,并引入大量的图示,程度比较差的或者未认真修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程的学生也能从这门课程中学习大量国际贸易实务的知识。

海关出版社的《国际贸易实务精讲》在当当网上评分为五分在卓越网的评分为四星半,第四版排名在14位,第五版排名在24位,在众多国际贸易实务类教材中算是佼佼者,通过对全书通读及对前三章及最难理解的第六章支付的精读,感觉较之前本科所学习的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的国际贸易实务而言,内容方面全面而且紧扣实践,但是要远远的高于高职高专类使用的教材,完全可以给本科使用,文字方面通俗易懂,层次分明,尤其是专业术语解释到位:比如193页得信用证当事人这一小节中,对容易混淆的开证行、指定银行、偿付行等概念的解释,并附有示意图,使人一目了然。非常适合自学使用。

2.高校外贸类教材使用问题总结

我与本科及研究生老师联系,包括河南大学经济学院国际贸易实务冯智慧,经济法与国际商法老师王群章以及硕士专业课老师王泽宇,郭建科老师,向他们进行咨询。就针对贸易类高校教材而言,发现不少现实问题。我总结如下: 1多采用名社、大社出版的教材

最突出的就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外贸类的“领头羊”即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而从书店所获得得部分信息显示,现在高校外贸类教材发行现状中出现了高教出版社,地方性大学出版社(如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行业性出版社(中国海关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三足鼎立的局面。

2.教材获得渠道的问题

据我了解高校教材使用的决定权主要在于一线授课老师,由他们从多本教材

中选定一本上报给院系,由院系统一购买。但是就我本科时候获得教材的途径,由老师指定,部分同学从院系8.5折购买,部分同学集资购买(少部分同学会选择8折购买正版,多数同学会选择6-65折购买盗版),剩下一部分同学会选择去旧书市场3-5折购买旧书.研究生阶段部分课程使用老师所著得专著,其余几乎所有得教材都通过旧书市场得到。而老师一旦用熟了一本教材就不愿意更换(主要因为备课问题。).有的教材版本已经落伍依然还在实用。

3.教材成规模体系及精品类教材得到青睐

外贸类书籍有很多子系列,国际贸易专业多选用高教出版社和外经贸大学出版社的系列教材,一线授课老师也乐衷于选择一个系列的精品课程教材。不成规模和体系的高校教材显然不利于出版社宣传推广。海关出版社除了应用性的多个子系列外,教材类分为“实用型”和“精讲型”。已经形成了比较专业的体系,应该打出自己的品牌,获得更大的市场。

出版社工作总结参考 篇7

关键词:数字出版技术,编辑出版工作,数字化探析

随着我国渐渐步入信息化社会, 以计算机为代表的智能化科技纷纷上市, 从而使得我国手工、机器等形式的传统编辑出版方式受到了较大的冲击, 这就意味着随着时代的发展, 出版社的工作人员必须努力适应数字出版技术与编辑出版工作的数字化, 从而更新编辑出版的理念。

一、数字出版技术与编辑出版工作数字化的优势

从理论上可以了解到, 数字化出版技术与编辑出版工作的数字化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图书的编辑、出版工作模式。随着数字出版技术的不断深入, 传统的编辑出版已经渐渐被智能化所取代, 从而使得编辑出版的整个工作流程都将在互联网上完成, 这就意味着编辑工作打破了传统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使得作者可以随时随地的投稿, 智能编辑出版系统也可以随时随地的接受作者的投稿。

1.将审稿的效率提高。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越来越多的作者选择使用计算机去撰写文章, 而在投稿的时候, 直接选择利用网络进行投稿的方式, 不仅对作者有着极大的便利性, 对于出版社也具有很大的方便性。作者可以节省投稿的成本, 同时由于纸质稿件在快递的时候, 容易出现遗失的情况, 因此使用网络投稿就很好地避免了这种事件的发生。出版社可以有效地将审稿效率提升上去, 从而节省了对稿件的管理成本。例如:在审稿的时候避免了由于作者的字迹缭乱等因素而出现的审稿效率降低的问题。同时, 编辑可以有效地利用各种数据库对作者作品的信息性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 从而避免对作者的劳动成果出现不公正的评判。

2.减少了编辑的环节。在传统的编辑的过程中, 往往都是作者的作品在编辑的过程中, 都是有其他审稿编辑进行加工过的, 这就意味着这些编辑破坏了作品的完整性。并且由于排版的工作都是由人手工完成的, 这就意味着如果排版的工作人员对于排版的工作流程不是很清楚, 就会导致在排版的过程中出现错版的情况出现。当在文字录入的过程中, 由于工作人员的失误从而导致了需要重新对稿件进行审理, 从而使得稿件的周期、质量都会或多或少的受到影响。但是在数字出版技术与编辑出版工作数字化的模式下, 会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 从而有效地提升了审稿的效率, 将出版社工作人员的双手解放了出来, 同时将我国图书出版行业推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

3.将编辑工作的价值充分地体现出来。随着数字出版技术与编辑出版工作数字化模式的到来, 传统的纸质出版已经被网络化组稿、改稿、校对技术所取代。这就意味着, 这种智能化的编辑工作模式, 已经将编辑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了出来, 使得编辑有精力和时间进行大量的创作。同时, 互联网中的有效信息, 可以使得作者的作品有一个较好的学术评价结果, 从而有利于提高编辑对于稿件的管理效率, 为作品的后续出版提供有利的条件。从这三个方面就可以知道, 数字出版技术与编辑出版工作的数字化对于传统的编辑工作而言, 无疑是具有革命性的, 有效促进了出版行业的不断发展。

二、数字出版技术与编辑出版工作数字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先进的设备。在数字出版技术与编辑出版工作数字化的过程中, 一定要具备先进的编辑设备, 这样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但是由于市场效益差, 或者是由于资金不足的问题, 导致了对于先进数字化编辑设备的投资就出现了一定的状况。这就意味着由于资金投入的不足, 缺乏先进的设备, 使得图书出版的所有工作流程仍然是需要依靠传统的方式进行, 这样就严重影响到了数字出版技术与编辑出版工作的数字化模式的有效普及。

2.缺乏数字化理念。在数字出版技术与编辑出版工作的数字化过程中, 部分管理者缺乏应有的数字理念, 这样使得出版社的管理人员只看到眼前的市场利润, 根本就不会主动地花费资金去引进先进的数字化设备。出版社的管理人员只会利用雇佣的工作人员的劳动时间来提高效率, 却不重视员工的休息时间。这就意味着因为缺乏资金, 从而没有引进先进的数字化出版设备只是暂时的危害, 但是由于管理者缺乏数字化理念, 这将会阻碍我国整个编辑出版行业的长远发展。

3.数字出版业的高技能人才不足。从现代的出版前景可以看出, 我国的数字出版技术与编辑出版工作的数字化进程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已经成为社会发展势不可挡的趋势, 一个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 这就意味着在数字出版技术与编辑出版工作的数字化发展中, 一定要引进专业的数字化人才。但是通过调查发现, 我国的许多出版社内部并没有固定的、专业的数字化人才, 只是一些短时期的兼职工作, 他们不能将出版社的效益放在首位, 这就意味着在工作的时候, 其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会大大的降低, 从而使得整个数字出版的工作效率降低, 阻碍了出版社更新技术的步伐。因此数字出版人才的缺乏, 对于整个出版社的发展产生了非常大的制约作用。

4.数字出版竞争压力大。随着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 图书文化在人们心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在市场发展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从而说明了图书文化在短时间里是不会退出我国文化市场的, 这样一来就会导致传统图书出版、数字出版竞争的局面出现。传统图书出版在人们的心中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同时拥有雄厚的资金作为后盾, 在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实力;然而数字出版技术与编辑出版工作的数字化作为刚兴起的事物, 缺乏一定的实力和完善的理念, 在应用的过程当中必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从而使得在与传统图书出版的竞争中会出现力不从心的局面, 这就意味着, 我国相关的部门想要使得数字出版得到发展, 就必须平衡传统图书出版与数字出版之间的关系, 解决它们之间的矛盾, 从而减轻数字出版的竞争压力, 从而为数字出版的发展提供有利的空间。

三、数字出版技术与编辑出版工作数字化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1.加大投资, 引进先进的设备。从以上可以看出, 由于资金的不足, 无法引进先进的设备, 从而导致了数字出版技术与编辑出版工作的数字化无法开展。这就意味着数字化出版一定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出版社的资金投入加大, 从而购买了先进的数字化设备, 这将有效的将编辑排版的效率进一步的提高, 从而将数字出版技术有效地发展起来。与此同时, 通过市场的竞争力, 从而加强了资金的不断注入, 与此同时还必须引进投资者, 对数字化出版投入更多的资金, 使得数字化出版拥有雄厚的资金作为后盾, 这样就形成了投资、出版、市场之间的一个良性循环过程, 使得数字出版技术与编辑出版工作的数字化进一步的发展。

2.出版社的管理人员应该加强数字化理念。从以上可以看出, 数字化理念对于数字出版技术与编辑出版工作的数字化进程有着促进作用, 因此出版社的管理人员一定要定期参加一些有关于数字出版技术与编辑出版工作的数字化研讨会, 从而有效地提升出版社管理人员对于新事物的了解, 以及新事物的接受能力, 从而使出版社管理人员不断地更新数字化理念;与此同时, 出版社的管理人员一定要通过不断地参加各种相关的培训, 来进一步地更新出版的理念, 从而紧跟时代的发展, 将数字化理念更好地运用到数字出版的工作当中去。正确地把握社会的信息, 从而不断地扩大数字化出版的空间, 提升数字化出版的市场竞争力。

3.培养专业的出版数字人才。为了更好地促进数字化理念的形成, 从而使得数字出版技术与编辑出版工作的数字化进程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 就必须培养专业的数字化人才。国家相关的部门可以开设数字出版培训基地, 让更多的出版社工作人员去了解、学习数字化的出版理念, 以及出版方式, 从而为我国数字出版行业培养出更多的专业化数字化人才。同时在对出版社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的时候, 一定要加强教育的模式, 不断跟随社会的发展进行相关的培训, 与时俱进, 这就意味着在培训的时候, 培训机构必须引进先进的国外优秀数字化专业技术和数字化出版观念, 通过不断的学习, 使得外国的一些先进的理念和方法技术应用到我国的数字出版行业。出版社的工作人员在参加数字化培训的时候, 一定要加强自身的学习, 因为只有通过自身不断的努力、学习, 才能不断地提高自身在数字化出版中的价值。

4.将传统的图书出版与数字出版科学、合理的结合在一起。从过往的商业实例中, 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合作才会共赢, 竞争会导致两败俱伤, 不利于商业的发展。同样的道理, 只有将传统图书出版与数字出版科学地、合理地结合在一起, 才能共赢。由于传统图书出版在人们心中占着不可取代的地位, 这就说明了传统图书出版不会在短时间里退出市场竞争, 因此可以将传统的图书出版与数字出版科学地结合在一起共同发展。这就意味着出版社一定要树立正确的观念, 从传统图书出版、数字出版的管理方法、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 并且随着时代的进步, 使出版业不断改革和发展。在传统图书出版与数字出版结合的管理理念中, 可以将数字化先进的管理理念、方式等充分地展现出来, 与传统图书出版进行结合, 完全摒弃传统图书出版、数字出版中存在的缺陷, 对于传统图书出版、数字出版进行合理的分析、改善, 从而有效地实现传统图书出版、数字出版的快速发展。

四、结束语

出版社工作总结参考 篇8

【关键词】《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著者-出版年制;引文括注;规范建议

【作者单位】刘鑫,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编辑部;唐银辉,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编辑部。

2015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了《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以下简称《规则》)。根据《规则》,引文参考文献有两种标注体系:“顺序编码制”和“著者—出版年制”。虽然目前学术期刊大多采用“顺序编码制”,有学者认为,“从有利于标准化工作开展的角度讲,建议参考文献统一使用‘顺序编码制’。” [1];但也有学者认为,从方便读者、著者、编辑人员,有利于国际交流,减少编校差错和提高出版物质量的角度全面权衡,“著者—出版年制”优于“顺序编码制”[2-3]。目前,学界对于“著者—出版年制”的研究寥寥。

本文通过研究《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版)发现,18本“语言学/汉语/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类中文核心期刊(以下简称“语言类核心期刊”)中有17本期刊参考文献采用“著者—出版年制”。因此,本文以这17本期刊为研究样本,归纳此类期刊在实际使用“著者—出版年制”中存在的不规范和不统一的问题,并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尝试提出“著者—出版年制”参考文献著录体系的规范化和细化建议。

一、“著者—出版年制”实际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1. 引文括注问题

引文(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的文献出处如果随文注释则通常用括注的形式,引文括注包括前括注和后括注两种。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各刊前括注的使用较为统一,后括注存在括注在引文中位置、括注内部标点和括注内容不统一等问题。

(1)括注位置问题。引文括注的位置有的在引文结束最后一个标点之前(此类用法比较普遍),有的在引文结束最后一个标点之后。例如,①篇章中体标记如何配置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payne,1997:356)。(《参照时间规则与体标记“着”的篇章功能》,《世界汉语教学》2015年第1期)。②后来人们逐渐懂得用石头、兽骨、兽角等制成矛头,捆绑在长木棒的前端,增强杀伤效能。(李智舜 2000:12)(《试析上古与鼻音结合的复辅音的拟音问题——兼释“柔”的读音》,《语言科学》2015年第2期)。

(2)括注内部标点问题。括注内部标点问题主要包括同一著者和出版年之间标点、同一文献多个著者之间标点以及多个著者文献之间标点等问题。同一著者与出版年间有的用“,”,有的用空格。例如,③证据是,定指的“指示代词+(数量)+名”结构出现在(4a)宾语位置也不合法(Feng,2003)。(《汉语表达致使运动事件的小句中受事NP的句法位置》,《世界汉语教学》2015年第2期)④而词序类型着眼于多个变化参项及其之间的联系,是对一种语言整体结构的分类,更能反映不同语言的类型特点(Comrie 1981)。(《词类的类型学和汉语的词类》,《当代语言学》2015年第2期)。

同一文献多个著者间有的用“,”,有的用“、”,有的用“和”或“等”字。例如,⑤“在不利的情况下由于存在或出现了某种有利的条件或者原因,促使不利向有利方向发展,并为此感到庆幸”(邵静敏,王宜广 2011)。(《语气副词“还好”的形成及其功能研究》,《古汉语研究》2015年第1期)⑥自由词素对应的汉字学习效果好于黏着词素对应的汉字(郝美玲、刘友谊 2007)。(《初级阶段留学生汉语复合词加工影响因素研究》,《语言教学与研究》2015年第2期)⑦“在当时战车上使用的兵器中,而步兵使用的矛也长达2丈,称为‘酋矛’。”(王根林和浩舟 2000:33)(《试析上古与鼻音结合的复辅音的拟音问题——兼释“柔”的读音》,《语言科学》2015年第2期)。

多个著者的多部文献间有的用“;”,有的用“,”。例如,⑧这一演变规律可以得到汉语史上“好”“足”“可”等形容词向助动词演变语言事实的支持 ( 张定、丁海燕,2009;丁海燕、张定 2012)。(《语气副词“还好”的形成及其功能研究》,《古汉语研究》2015年第1期)。⑨将上表中所观察到的汉语方音特点,相似于本悟《韵略易通》(1586)所记明代云南官话音系特点(参见沈建民、杨信川1995 ,张玉来1999:45—58,宁继福2009:190—196)。(《基于〈百夷译语〉的傣语汉语历史语音探讨》,《民族语文》2015年第1期)。

(3)括注内容问题。引文括注内容问题主要包括:引文出自图书时引用页码在括注中位于出版年之后并用冒号隔开,即“(出版年:页码)”,这与《规则》不一致;引文出自期刊时引用页码是否需要在括注中标注不统一;括注内“参见”“详见”“参看”等文字的使用。

当引文出自图书时,虽然《规则》规定多次引用同一著者的同一文献的引文页码在“( )”外以角标的形式著录,引用页码放在右括注外面侧的右上角。但笔者调查发现,以上17刊在实际操作中没有一本期刊选取《规则》中的著录格式,而是全部标注为“(出版年:页码)”。这一点值得我们对《规则》中相关规定的可操作性进行探讨。

当引文出自期刊时,除个别期刊将引文在文献中所处页码在括注标注外,一般期刊都在文后参考文献表中标注该引用文献在刊载期刊中的起始页码。此外,笔者在调查中还发现,引文括注中经常会标注“参见”“详见”“参看”等文字。例如,⑩语用量级是根据信息量程度或语力程度构成的有序集合(参看姜望琪 2003:156)。(《语用量级与句尾“了”的成句条件》,《语言科学》,2015第2期)。

笔者通过相关例句研究发现,标注此类文字的大部分是间接引用。上文我们说过,引文包括直接引用,也包括间接引用,因此,添加“参见”等文字似为累赘,也不利于期刊编排格式的规范化。

nlc202309090858

2. 文后参考文献表实际著录与《规则》的差异比较

由于《规则》对于“著者—出版年制”文后参考文献表有比较详细的例句展示(相较于引文括注等来说),因此,各刊总体上会按照《规则》的要求著录,同时在细则上有所修改。

第一,文献的页码在引文著录或不著录。虽然《规则》中规定,期刊析出文献的页码在文后参考文献中著录,但笔者在研究中发现,17本期刊中有14本将页码在引文中著录或不著录;其他3本中仅有2本按照《规则》标注;另外1本(《中国翻译》)按照“顺序编码制”的要求著录。

第二,文后参考文献表不著录出版地信息。根据笔者调查,17期刊中有8本期刊未标注出版地。

第三,根据《规则》,中国著者应标注第一作者的姓名,其后附“等”字,但由于语言类论文著者多为1~2人,因此,各刊大多都会标注所有著者。

二、原因分析

1. 国家标准规定不详或不一致

国家标准是指由国家标准化主管机构批准发布,对全国经济、技术发展有重大意义,且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标准。国家标准按照级别分为强制标准和推荐标准两类。《规则》作为文献引证著录的国家标准文献,虽然属于推荐性标准,但除少数学术期刊不认同外,仍为我国大部分学术期刊认同和使用。同时,它也是期刊质量评价的重要参照标准。此外,从有利于文献信息共享及其衍生的评价功能的发挥角度来说,学术期刊“没有任何理由拒绝采用推荐性国标”[4]。因此,国家标准制定得越详尽,越具体,才越具有可操作性和指导性。

《规则》自1987年发布实施以来,共经历了2次修订(2005版、2015版),每次修订都会根据不同时期的文献特点对参考文献标注体系加以修改。本次(2015版)修订更是根据数字出版的特点,“更新或增补了电子图书、电子学位论文……载有DOI的电子图书和电子期刊的示例”[5]。然而,对于“著者—出版年制”,《规则》27年来几乎未曾修改,而附录A(资料性附录)中也仅列举了“顺序编码制”参考文献著录格式示例,进而导致在实际操作中诸多问题无法寻求解决方案。例如,对于同一引文引自不同文献的著录规则,《规则》完全没有提及。此外,对于同一问题,《规则》本身也存在矛盾。例如,上文提出的引文括注的位置存在有的在引文结束最后一个标点之前,有的在引文结束最后一个标点之后的问题。这一点国家标准没有给出明确规定,所举例句则是引文结束最后一个标点为逗号,括号放在逗号前,引文结束最后一个标点为句号,括号有时放在句号前,有时放在句号后,没有统一。

通过前文可知,“著者—出版年制”与“顺序编制”最大的区别在于其正文采用引文括注的形式不同。《标点符号用法》(GB/T 15834—2011)对括号的定义是:符号的一种,标示语段中的注释内容、补充内容和其他特定意义的语

句[6]。附录A《标点符号用法的补充规则》对括号的用法又做如下补充说明:句号可分为句内括号和句外括号。句内括号用于注释句子里的某些词语,即本身就是句子的一部分,应紧跟在被注释的词语之后。句外括号则用于注释句子、句群或段落,即本身结构独立,不属于前面的句子、句群或段落,应位于所注释语段的句末点号之后[7]。可见,国家标准中括号的用法为解释性括注,并未谈及引文出处括注,举例中也没涉及。这样就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引文出处括注是句内括号,还是句外括号?二是,如是句外括号,则括注独立,需要与上文用符号隔开,如例①和例⑦。但这样一来,注释上一句的内容却位于下一句的句首,从而造成了内容与形式的割裂。或许正是考虑到这一弊端,大部分语言类期刊将其处理为句内括号,使之紧贴被注释内容,以保持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本文认为,由于注释的本质特征是依附性,标明引文出处的后括注是依附于前面的引文而存在的,不应该从形式上把两个具有依附关系的内容割裂开来,而且保持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也方便阅读。

2. 少数期刊出版单位审稿流程不完善、机制不健全,学术规范意识淡漠

从上文例句结合《规则》可以看出,部分期刊出版单位存在不规范和全刊规范不统一等现象。例如,整本期刊内有的文章用“顺序编码制”,有的文章则采用“著者—出版年制”;同一篇文章,作者和出版年之间有的用“,”,有的用空格等。这些问题有些是因为期刊出版单位自身编校不严,还有一些则是由国家标准的缺失和不合理造成的。例如,引文出自多个著者的多部文献时,《规则》没有做出相应的规定,根据调查发现,大部分期刊选择用“;”隔开,这符合《标点符号用法》对“;”用法的规定,也较有操作性。再如,当引文内容的首次发表年份与作者引用文献出版年份不一致时,为清晰标注二者之间的逻辑关系,有的期刊会用“/”将两个年份隔开,“/”前面为首次发表年份,后面为作者引用文献出版年份;有的期刊则将首次发表年份放在引用文献出版年份后,并用“[]”括注。

此外,虽然《规则》规定多次引用同一著者的同一文献的引文页码在“( )”外以角标的形式著录,但引用页码放在右括注外面的右上角。这样规定可能是为了与“顺序编码制”相统一。但笔者调查发现,在实际操作中,没有一本期刊选取《规则》中的著录格式,而是采用国际上通用流行的MLA(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夹注式,标注为“(出版年:页码)”。本文认为这样的标注比《规则》看起来更清晰,更方便作者和排版操作,并有利于文献的国际化交流。

三、规范化建议

1. 引文括注

根据上文分析和《规则》的相关规定,借鉴“顺序编码制”并结合大多数期刊的著录习惯,本文对引文括注做如下修改建议:(1)位置。引文出处括注一律处理为句内括号,紧接在被引用内容之后。(2)内容。标注内容由著者与出版年构成;同一文献著者不超过三个时全部照录,超过三个时,其后加“等”或与之相应的词;引文首次发表时间与文献出版年份不一致时,前面为首次发表年,后面为文献出版年,并用“/”隔开;引文出自多个文献时,各文献用“;”隔开。(3)标志符号。除增加“/”用以区分首次发表年份与出版年份、增加“;”用于分隔两个文献外,引文括注全部以《规则》7.2的规定为准。

2. 文后参考文献表

文后参考文献表在《规则》的基础上做以下修改:(1)同一文献著者不超过三个时全部照录,超过三个时,其后加“等”或与之相应的词。(2)《规则》例句中没有涉及的文献类的著录规则参照“顺序编码制”,并建议在今后的《规则》修订中给出相应例句。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文化“走出去”战略。学术期刊作为国际科技文化交流传播的重要载体,其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不仅对于科技文化的创新发展、对落实党和国家通过发展科技文化带动国家整体发展的新战略至关重要,而且有利于加强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能力。因此,期刊出版单位应提高规范认识,将编排的标准化、规范化与文章的质量要求放到同等重要地位;而作为国家标准,《规则》在制定中应与时俱进,根据新时期的期刊发展特点不断完善和详细化,促进国家标准朝着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向改进和发展。

[1]李俊丹,郑月蓉.对参考文献著录格式的几点建议[J].编辑之友,2010(5):91-93.

[2]李正光.对文后参考文献顺序编码制和“著者-出版年”制的评价[J].编辑学报,1992(3):172-175.

[3]武力宏.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应与国际规范接轨——兼与李俊丹,郑月蓉商榷[J].编辑之友,2010(11):80-82.

[4]陈浩元. 琐谈执行国家标准的几个问题[J].科技与出版,1996(5):19-21.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5.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标点符号用法[M].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1.

[7]闻浩,鲁立.引用矮化——论参考文献的不当引用[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3):1129-1131 .

上一篇:个人自我介绍英语作文下一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