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学业水平政治复习

2024-06-26

广东学业水平政治复习(精选8篇)

广东学业水平政治复习 篇1

一、端正复习态度,进行扎实准备。

在复习迎考阶段,能否端正态度和扎实准备是学业水平考试成败的关健。平时学得努力、扎实,复习也切实有效的同学,取得好成绩是不成问题的。但也应该给这些同学打“预防针”,如果不认真投入复习,沾沾自喜,企图“吃老本”,恐怕也难免会“大意失荆州”悔之莫及。而针对基础不太牢固,学习困难较大的同学,则要防止其在复习时丧失信心,“不战自败”,得不偿失。对这部分同学更应该在精神上、心理上鼓励他们。更要杜绝他们把希望寄托临考前得到一、二份“有料”试卷的现象。向这部分同学多强调,只要认真对待,奋力拼搏,有计划地完成课文复习,仍然可以在原有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取得较理想的成绩。

二、正确使用“考纲”,掌握“考纲”。

在学业水平考试复习中,首先必须搞清楚要复习哪些内容,每个内容的复习要达到什么要求,才能考出理想的成绩。关于考什么内容。《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历史科纲要》(以下简称“考纲”)已作了非常明确的说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水平考试,只要学生努力学习,在正常情况下都可达到合格水平。“考纲”指出了考试的范围和内容以及目标、要求,并对不同的内容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有“识记”、“理解”、“应用”三种不同的层次。“识记”要求记住重要的历史人物、事件、时间、地点、文物、文献等等,把纲要列出的知识要点,记得越多,学业水平考试中小题的失分就会减少。“理解”是在“识记”的基础上,正确简述或说明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活动的背景、内容、作用、意义。它主要用于应试的选择题和问答题。“应用”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对历史事件的全过程,对历史人物的主要活动进行初步分析、归纳、综合,以形成正确的认识,作出正确的评价。例学业水平考试题:与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比较,第三次科技革命有什么新特点?又如:两次世界大战都对美国的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两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欧洲分别推行了什么外交政策?并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种政策的具体表现。此类问答题就包含着对“理解”和“应用”的要求。“考纲”是考试命题的依据,也是复习的依据。因此,必须指导学生去熟悉“考纲”,明确复习要求。对于要求较高的内容,要他们化较多的精力,达到较高的程度;而对于要求较低的内容,则只需化较少的精力,适可而止。这样才能对症下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全面复习,把握重点知识。

在让学生明确考试内容和掌握要求的基础上,还必须指导学生对“考纲”中所规定的考试内容进行全面复习。第一轮:全面铺开,注重基础,理清线索,揭示规律或时代特征,梳理考点,辅之单元检测及复习方法介绍。第二轮:分类串线,强化能力,揭示规律,进行检测。第三轮:回扣教材,查漏补缺,过重点关,以指导学生自学及系统全面,有所侧重地复习教材为主,辅之以模拟检测、评讲及应试心理方法的训练,达到全面掌握“考纲”所规定的要求。

四、提高解题能力,强化训练。

由于复习时间短、范围广、内容多,故训练应突出重点,选择典型,强化精练。在复习中,只有教师讲,没有学生练是不可取的;但以练来代替复习指导,大搞题海战术,也坚决反对。根据每年学业水平考试题分值的情况,故训练的重点可放在列举题和问答题上。练的着眼点是学会审题,学会用已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技能,积累解题经验。如果让学生在精练中能从根本上掌握了解不同类型题目的技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那又何惧题目的千变万化呢?

如果您觉得此文有价值,也欢迎添加关注分享给更多的朋友,也许您的一个转发,成就的是一整个家庭。

广东历史学业水平考试

广东学业水平政治复习 篇2

一、提高认识, 调整心态, 端正态度, 为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做好充分准备。

过早的文理分科, 使很多理科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 地理基础较差。同时, 有些学校对理科班级的地理教学课时安排少, 教师只能用有限的课堂时间进行教学和复习。据了解, 在近年来的广东省学业水平考试中, 有部分学校理科班的地理必修课程到学业水平考试前一个月才基本讲授完毕。为应对学业水平考试, 必须根据《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科考试大纲》把高中地理必修内容全部复习一遍, 还要让学生在学业水平考试取得等级尽可能达到C以上。能否让学生提高认识, 调整复习心态, 端正态度, 做好充分准备是学业水平考试成败的关键所在。因此, 教师在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的第一时间就必须做好复习动员工作, 让学生认识到学业水平考试的重要性, 端正态度, 进而全身心地投入到紧张的学业水平考试复习中, 为成功地通过考试创造条件。

二、全面解读和科学运用考试大纲, 以考试大纲为复习纲领, 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大纲是广东省教育厅颁布的指导学业水平考试的纲领性用书。教师在学业水平复习备考的阶段, 一定要高度重视《考试大纲》的指导性作用, 通过《考试大纲》进一步明确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主导思想, 明确学业水平地理科考试的方向, 科学完整地领会《考试大纲》中关于学业水平考试所要考查的地理能力要求。认真研读《考试大纲》中相关考点知识, 特别是对于平时上课中所忽略的考点进行重点复习和训练, 最终将考点内容融入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体系和知识网络中, 并尽快转化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运用《考试大纲》时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 注意考试题型。

学业水平考试地理全卷包括单项选择题和双项选择题, 共70题。其中:单项选择题Ⅰ共50题, 每题1分, 共50分。单项选择题Ⅱ共10题, 每题2分, 共20分。双项选择题共10题, 每题3分, 共30分。从2009年广东省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试题来看, 自然地理方面的内容考题相对较多, 但难度不高。因此, 在复习时, 对自然地理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就可以简略讲解, 以减轻学生的复习负担。

(二) 重视基础, 突出重点。

从《考试大纲》的要求来看, 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考点几乎涉及了高中地理必修 (1—3) 所有教学内容。但学业水平考试不同于高考, 它是一种过关和等级考试, 试题基础性强。但值得注意的是, 广东省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试题覆盖面比较广, 对地理基础薄弱的学生的复习不利。在时间紧迫、复习内容较多的情况下, 学生容易死记硬背, 从而影响到复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平时要认真备课, 精心设计复习进程。教学上既要面面俱到, 又要重点突出;同时既要精讲巧讲, 又要有方法指导。比如用比较、分类、归纳、分析、综合等方法, 引导他们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 理清知识脉络, 找出知识的内在联系, 让章节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个网络体系。这种教学和复习方法, 不但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 节省时间, 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复习的能力。

(三) 重视对读图用图能力的培养。

重视对地理图表阅读、理解和应用, 这是地理学科的特点所决定的。纵观历年来的地理高考试题, 地理图表的分析和应用所占的分值比重很大。广东省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试题中对地理图表的分析和应用也是命题的重点之一。但事实上, 很多理科类学生对地理图表的分析和应用的能力较差, 这势必影响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的成绩。因此, 在学业水平考试的备考复习中, 教师要重视地理图表的教学, 重视对学生识图、析图能力的培养。只有全面提升学生对地理图表的分析和应用能力, 才能确保学生在学业水平考试中取得较理想的成绩。

(四) 关心时事热点。

时事热点问题往往都会成为地理命题的背景材料, 学业水平考试当然也不例外。因此, 重视重要时事地理信息教学, 也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考试的成绩。

三、科学训练, 重视反思。

考前冲刺阶段, 每天要进行适度的强化训练, 做一定量的习题是非常必要的。一是可以检查相关知识掌握的程度, 及时查漏补缺。二是可以提高解题水平和解题技巧。在考前阶段的训练应当更加讲求科学的方法, 训练题不求“多”而应求“精”。要紧密结合复习的内容精选习题, 重视习题后的总结与反思。提高对知识点的“活化”程度, 构建知识体系与网络, 提高从多层次多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四、注重解题方法和答题技巧指导, 帮助考生考出最佳水平。

掌握恰当的解题方法和答题技巧对提高考试成绩有很大的作用。特别是学业水平考试的题型全部为选择题, 在答题中有一定的偶然性。因此, 在学业水平考试备考复习过程中, 必须加强对选择题的解题方法和答题技巧的指导。它将有助于考生在考试中发挥出更高的水平。

(一) 解答选择题常用的方法。

1. 直选法

对于考查地理概念、原理等知识的题目, 解题时只需重现平时掌握的基础知识直接解答, 不需要更多的思考。例题:

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夹角是 (%) 。

A.0°B.23°26′C.66°34′D.90°09′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地理基础知识的记忆, 直接选择答案B。

2. 排除法

排除法是选择题解题时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在解题时先淘汰和题目要求不相干的或选择项本身叙述就有错误的, 然后根据条件再作正确选择。

3. 转换法

用同一事实的两种说法, 考查考生的思维的灵活性和知识迁移能力——转换视角。需用此方法解题的题目都有一定的难度。例题:

当我国南极中山站处于极昼时,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我国各地河流封冻影响通航%%

B.我国东南沿海台风活动频繁

C.非洲热带草原上动物成群北迁%

D.澳大利亚小麦收割基本结束

解析:从表面看, 题干与选项无必然联系, 如果把题干“我国南极中山站处于极昼时”转换为“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 那么, 就可以判断A、B、C为错误选项。因为我国冬季只是秦岭—淮河一线以北河流有结冰现象;我国东南沿海台风活动频繁, 在夏秋季节;非洲热带草原既有在北半球, 也有在南半球, 北半球热带草原上动物在干季时 (时间上对应北半球冬季) 南迁到热带雨林边缘及湿季的热带草原 (南半球) 去栖息, 湿季返回。南半球热带草原上动物在干季时 (时间上对应南半球冬季) 北迁, 湿季返回, 所以C选择项以偏概全;澳大利亚在南半球, 小麦为冬小麦, 夏季收割。正确选项为D。

4. 读图法

读图法是根据题目提供的相关示意图、表格或图像, 进行分析题目要求, 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

5. 逻辑推理法

任何地理事物都具有一定的属性和地理特征。根据题目提供的条件, 判断某种事物是否具有某种性质或结果, 在解题时需要进行逻辑推理或运算逐步得出正确的结论, 即为逻辑推理法。例题:

夏至日这一天, 下列地点白昼最长的是 (%) 。

A.哈尔滨B.北京C.上海D.广州

解析:考生首先明确题干是指夏至日这一天白昼最长的地点。夏至日, 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 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北半球纬度越高的地方, 白昼时间越长。而选项中, 哈尔滨的纬度最高, 所以夏至日时其白昼最长。正确答案为A。

(二) 选择题在解题时须掌握的技巧。

1. 明确题干要求, 把握关键性的指导语言、字词、数据、时间。

题干是选择题的主体部分, 由提供条件的设问、疑问、陈述类材料、图表、数据构成。阅读时要切中要害、把握住关键性的描述语言、图表、数据, 这往往对目的选项的确定有重要的指示意义。如:“……正确的是 (%) ”、“……最多的是 (%) ”、“……错误的是 (%) ”、“按……排序……的是 (%) ”。

2. 分析题干内容, 挖掘解题信息。

注意显性条件要认定、隐形条件要挖掘、多重条件要兼顾、关联条件要转换、模糊条件要辨析。

3. 分析选项内容, 甄别正误。

错误选项往往存在于: (1) “答非所问”类选项; (2) 本身表述类错误的选项。

广东学业水平政治复习 篇3

笔者在带领学生进行高三政治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的时候,结合本人经验,做了一些有益的教学研究和尝试,特分享于此。

一、研读考纲,梳理教材,形成知识网络

考试大纲作为纲领性的文件,是考试命题的依据,它为我们的备考复习指明了方向。因此,教师要认真研读考纲,明确考试范围及目标,梳理教材,抓住考试重点及其关系,做到主次分明,从而提高复习效果。

1.抓住基本概念、原理。

从题型上看,单选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综合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要使学生清楚、透彻地理解和掌握考纲中的考点,明确各个考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另外,教师还要梳理教材内容,分析历年试题,寻找共同之处。

2.分类整理教材知识。

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各个考点之间的联系,使复习内容变得有条理。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采用提问的方式,通过常规性的练习,使学生牢记考纲要求掌握的知识。教师要仔细研读教材,引导学生掌握重点观点、概念等。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与时政热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优化课堂,精选习题,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要在认真研究考纲和教材的基础上精心备课,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对此,教师可将课堂教学进行如下划分。

[自主探究](10分钟)

通过多种方式罗列考点,提出目标。

[教师讲解](20分钟)

利用教材材料、时政热点讲解重难点;讲清考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当堂检测](10分钟)

单项选择题;判断对错题或匹配题;填空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

在自主探究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本课内容及目标,并将有疑问的知识点标记出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在教师讲解环节,教师要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讲解重难点知识,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

另外,教师还要采用多种方法创设情境,把重要考点联系起来,从而降低复习难度,提高复习效果。

在当堂检测环节,教师要根据考试要求,精编试题,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了解学生的不足之处。

三、开展竞答活动,提高复习效果

为了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在复习过程中可开展竞答活动。

(1)组队方式。原则上由学生自由组队,但教师需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调整,以确保每个小组水平相当。每个小组要推选出小组长,并为自己小组取名。

(2)竞答题目。竞答题目主要分为抢答题和必答题两种类型。抢答题以判断题和单选题为主,主要考查易错知识。必答题以填空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为主,主要考查综合知识。每个小组都要提供原创题目,教师可在此基础上进行筛选和加工,从而形成竞答题库。

(3)比赛规则和要求。对于抢答题,学生可以直接站起来回答,但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在教师宣布开始后才可以抢答。对于必答题,学生必须在充分讨论后才能进行回答,其他学生可对回答进行纠正和补充。小组中每位成员回答问题的次数不能超过2次。

广东学业水平政治复习 篇4

高二时事政治复习

(2006.9—2007.2)(版本一)

国内部分

九月

1.9月1日至2日,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会议,指出:力争5年期间或更长一点时间基本完成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任务。

2.9月5

3.9月1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4.9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免去陈良宇同志上海市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停止其担任的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职务,由韩正同志代理上海市委书记职务。十月

1.中央文明办、国家旅游局10月2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这对于提高旅游的质量和水平,提升公民旅游文明素质,塑造中国公民的良好国际形象,是十分必要的。

2.2006年10月8-11日,十六届六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会议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全会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

310月12保护三大主题,首次大规模、系统地展示我国在自主创新、循环经济等领域的最新成果。

4.10月17日,两岸农业合作论坛在海南博鳌隆重开幕。此次论坛的主题是“加强两岸农业合作,实现两岸农业互利双赢”。

5.10月22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长征精神的主要内涵是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6.10月27日,三峡水库成功实现156米目标的实现,意味着三峡工程由围堰发电期转入初期运行期,防洪、发电、通航等功能开始全面发挥。

7.10月27 放在全部科技工作的更加突出位置。确定“提升五个能力,奠定三方面基础 ”的未来五年科技目标。8.10月31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人民法院组织法的决定。将“死刑”核准权自2007年1月1日起归最高人民法院。十一月 1.11月5日,为期6 2中国作协主席。3.11月9日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此前,中俄两国元首决定,为全面推动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两国于2006年和2007年互办“国家年”活动。4.11月14级质检部门开展蛋制品企业苏丹红专项检查。511月15日开始对上述四国进行国事访问。11月17日至19日,内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第十四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分别会晤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和美国总统布什。6,2006年11月24日在深圳市五洲宾馆隆重开幕。来自海内外的400多位嘉宾汇聚一堂,围绕“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主题展开广泛、积极而又深入的探讨。十二月 1.2006年12月5日至72007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就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发展。2.12月8气象卫星送入预定轨道。3.台湾地区新一届台北、高雄市长及市议员选举12月9日投票,结果于当晚揭晓。中国国民党籍候选人郝龙斌当选台北市长,民进党籍候选人陈菊当选高雄市长。4.教育部部长周济12月11日透露,小学生将全部免收学杂费,同时要完成西部“两基”攻坚计划和全国农村远程教育系统。512月22-23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措施,全面部署了2007年农业和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在下大力气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新华社1月30日受权播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这是近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出台的第四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指出,加强“三农”工作,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1

建设的重大任务。

6.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2月27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会议提出,“十一五”时期我国教育发展的目标是,巩固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保持教育事物持续健康发展,教育体系更加完善,区域发展趋于协调,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国民受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

7.12月29日,中国政府发表了《合作的旗帜,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

8.12月31日,国家主席胡锦涛通过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发表了题为《共同谱写和平、发展、合作的新篇章》的新年贺词。

一月

1同时自主研发先进战斗机、航空发动机和导弹的国家,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21月8-10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作了题为《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工作报告。胡锦涛9日在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胡锦涛强调,要在各级领导干部中大力倡导以下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一是要勤奋好学、学以致用,二是要心系群众、服务人民,三是要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四是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五是要顾全大局、令行禁止,六是要发扬民主、团结共事,七是要秉公用权、廉洁从政,八是要生活正派、情趣健康。

3.中国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1月10日宣布,价上涨,今后也不再上浮。这一惠民政策受到广大旅客和社会各界的欢迎。

4.新华社1月23日受权播发《中共中央、人口问题的决定》。“十一五”期末人口控制在13.6亿内。

5.中国人民银行表示,2007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12.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1月25日宣布,初步核算,2006年我国GDP为亿元,增长10.7%。

13.第届亚洲冬季运动会1月28枚金牌、14.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1月30此次非洲八国访问(其他国家:利比里亚、苏丹、赞比亚、纳米比亚、南非、莫桑比克、塞舌尔)的序幕。胡锦涛在当地机场发表了书面讲话强调,这次对非洲八国的访问,是一次友谊之旅、合作之旅。

二月

广东学业水平政治复习 篇5

1.考点增多,范围变大。

从数量上看,课标中表述课程内容的句子有127句,而考纲表述考试内容的句子有104句,课标的句子数比20考纲多了23句;若是按每个分句的考点来计算,则课标的考点比年考纲增多了53个。增加的考点主要集中在中外古代史中,特别是中国古代史宋元时期,这些新增考点把原来考纲中缺少的时段空缺都补充了,使历史更连贯。备考时要更加关注历史的延续性。

2.对知识点层次分类更清晰。

对比课标和考纲的表述,不难发现课标出现“了解”“理解”等对学习层次分类的词语。运用这些词语,可以从“了解”“理解”“运用”三个层次对各个知识点进行分类,更有效地进行备考。

3.更加突出历史的时序性。

从课标的排列顺序可以看出,和2019年考纲按照学习主题排序的方式不同,它是按照历史发生的时间顺序排列的,更加突出历史的时序性。但小编认为“学习主题”的基本还是很有价值的。由于学习主题的设计多指向某一个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核心社会特征,有助于学生准确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基本脉络,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时代特征,有其积极意义,如归纳题、综合题都是围绕某个主题来命题。

4.对时政的关注度增强。

从“通过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阅兵仪式上展出的武器装备”“以北京奥运会为例加以说明”等语句,可以看出课标对当今社会的一些重大事件的关注度。但课标毕竟是编写的,在时效性方面有所欠缺,所以在使用课标时也要注意灵活性,如“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阅兵仪式”可更换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阅兵仪式”等。

广东学业水平政治复习 篇6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用2B铅笔把对应该号码的标号涂黑。

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挣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上。

4.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姗;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5.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时,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1.考古挖掘发现,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窖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据此推断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A.刀耕火种 B.游牧渔猎 C.农耕定居 D.铁犁牛耕 2.有学者认为,公元前221年的改革至关重要,它摒弃了重立列国的思想,从而为中央统一全国各地的集权管辖提供了手段。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君主专制 D.八股取士 3.公元前112年汉武帝颁布《罢郡国铸钱令》,命令销毁原各郡国的私铸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汉武帝这一措施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抑制了农业生产发展 C.彻底解决了封国问题 D.实现了思想的大一统 4.从东汉桓帝(永寿二年)到西晋统一前的125年间,全国人口减少了 3390多万,平均每年减少近28万。这一时期人口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政局动荡战乱频繁 B.人口南迁土地荒芜 C.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D.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5.这一制度使少数下层士人得以参政,影响到文官队伍的整体素质与结构,这所造成的是一个庞大的读书人阶层。“这一制度”最早出现在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6.题6图所示情景应选自 A.《伤寒杂病论》 B.《资治通鉴》 C.《本草纲目》 D.《天工开物》 题6图 7.题7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军机处设置一事的历史记述,根据“孤证不立”(只有一个例子不能证明某件事情成立)的史学研究方法,能够被认为的共同历史事实是军机处 记述 出处 “雍正十年,用兵西北……始设军事房,后改军机处。” 《清史稿》 “雍正七年六月始设军机房,十年三月改称办理军事处。“ 《军机大臣年表》 题 7 表 A.因战事而设 B.设于雍正十年 C.强化了君权 D.设于雍正年间 8.英国在清末和中国一共打了三仗:一次是“全仗”,两次是和其他列强合伙来打的“半仗”。材料中的“全仗”结束后,中国被迫签订了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9.在中国被日本打败举国同仇敌忾之时,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冒着千夫所指、身败名裂的风险,冷静地提醒人们要看到敌人的长处,进而提出向仇敌学习。他们的意图是 A.吸取经验进行革命 B.仿效日本变法强国 C.维新变法推翻淸朝 D.学习西方抵御侵略 10.1912年春,广东省临时省议会上首次出现了数十名女性代议士的身影。同年秋,湖北省议会也特设了女子旁听席。上述材料说明 A.女性政治地位有所提高 B.广东女性地位比湖北高 C.男尊女卑思想被彻底打破 D.女性参政议政权利得到保障 11.如题11图,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蔡元培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时的是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九一八”事变 D.西安事变 12.与题12图所提供信息相关的是 A.国民革命军北伐 B.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C.八路军奔赴抗日前线 D.人民解放军挺进大别山 题12图 13.1936年,范文澜在《大丈夫:范文澜说英雄》序言中写道:“每当外力入侵中国的时候,总有许多忠臣义士,用各种方式参加民族间悲壮的斗争……他们拼出血和生命,去保证民族的生存。”作者上述言论的目的是 A.呼吁民众弘扬民主精神 B.强调建立民族统一战线 C.督促国共两党合作抗日 D.唤起民众抵御外来侵略 14.1953年,周恩来在谈到大规模经济建设问题时说:“所谓集中主要力量,不是集中一切力量,不是要冒进,不是搞重工业,其他问题都不搞了。”周恩来讲话的主旨是 A.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B.剖析社会主义改造的得失 C.强调国民经济稳步协调发展 D.反思“大跃进”出现的问题” 15.1971年10月28曰《人民日报》社论指出,美帝国主义企图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宣告彻底破产,这是一切维护正义的国家的胜利,是全世界人民的胜利。该社论评述的是 A.“求同存异”方针 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16.如题16表,这些措施 时间 措 施 2008年 实行台湾居民来往大陆(台胞证)“一人—号,终身不变” 2013年 台湾居民在20省份可申请补发、换发台胞证 2015 年 对台胞来往大陆免予签注 题16表 A.方便台胞来往大陆 B.推动了台湾经济的发展 C.打击台独分裂势力 D.显示了维护国家主权的决心 17.题17图所示信息反映了 A.农民工群体素质提高 B.农业劳动力迅猛增加 题17图 外出6个月以上农民工人数变化 C.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D.我国综合国力显著提升 18.有学者指出,《马可•波罗游记》是一部中世纪传递以香料贸易相关新闻为核心,辅以东方世界各种奇闻趣事的‘‘新闻书”,成为当时人们获得跨地域消息的媒介。这位学者认为 A.威尼斯是当时’世界新闻中心 B.该游记起到了新闻传播媒介的作用 C.马可•波罗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使者 D.该游记直接服务于欧洲的殖民护张 19.当一个民族必须解除其与另一个民族之间迄今所存在着的政治联系时,就要求他们一定要把哪些迫使他们不得已而独立的原因宣布出来。这一主张应出自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20.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法令后,没有遇到俄国贵族的抵抗,也没有发生内战,仅凭沙皇的一纸法令就能完成。俄国改革没有遇到贵族强烈抵抗的主要原因是 A.贵族与农奴矛盾未激化 B.贵族对农奴处境的同情 C.贵族是改革利益获得者 D.贵族力量弱小无力对抗 21.如题21图所示,关于自然科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表述合理的是 题 21 图 A.自然科学与社会发展存在内在联系 B.自然科学发展导致“一战”爆发 C.自然科学成就都是政治斗争的结果 D.社会发展进程就是自然科学发展进程 22.到1935年初,美国失业人数从1933年初的最高点减少了 400万人;

资本收入从1933 年以来增加了 6倍,工业产量几乎翻了一番。这得益于 A.新经政策 B.美国独立战争 C.罗斯福新政 D.第三次科技革命 23.读题23表,表格中二战的进程表明 时间 概况 1937年7月 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

1941年6月 苏德战争爆发,欧洲战争规模进一步扩大。

1941年12月 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卷入战争。

1942年1月 《联合国家宣言》发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题23表 A.各国开展局部反法西斯斗争 B.法西斯扩张给世界人民带来灾难 C.二战达到了真正的世界规模 D.二战真正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24.伯纳德.戴迪的诗“非洲,擦干你的眼泪……从狂风暴雨中走出。”非洲完成“从狂风暴雨中走出”的标志性事件是 A.埃及独立 B.“非洲独立年” C.印度独立 D.纳米比亚独立 25.2016年英国公投数据显示,51.9%的人同意“脱欧”,2017年全民公决,决定“脱欧”;

美国宣布,从2018年6月起向欧盟钢产品加征25%的关税。上述材料表明 A.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B.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C.全球化并非一帆风顺 D.全球化违背历史潮流 二、综合题(本大题2小题,26题13分,27题12分,共25分)26.中国企业自诞生起,即以国强民富为己任,助推国家发展、民族复兴。阅读材料,回答 材料一如题26图 题26图 材料二 光绪七年(1881年)李鸿章奏称:“该局船不时駛往东南两洋,今且骎骎(qin qin,迅速)开始赴西洋之先路。直、晋、豫等省旱灾之时,该局向承运赈粮,源源接济,救活无安徽灾民。往岁台湾、烟台之役,该局船运送兵勇迅赴机宜,均无贻误,询于时事大局有禆。” ——朱萌贵《朱萌贵论招商局》 材料三 “抗日战争期间,招商局广大员工深明大义 在江阴、上海十里铺、马当等 六处沉船塞港,招商局共献出船舶18艘 ……招商局员工冒着敌人的炮火,日夜兼程,抢运 人员物资入川,千方百计开展敌后军事运输与商货运输,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竭尽了全力。” ——张后铨《试论招商局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材料四1978年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招商局再次勇立潮头,独资开发了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工业园区——蛇口工业区,并相继创办了招商银行、平安保险、中集集团等一大批知名企业……反映了中国企业在中国近现代历程中的精神与风貌,因而“极具标本价值”。

——李建红《书写中国自己的企业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招商局”的诞生与哪一重要历史事件有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重要历史事件的地位。(2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招商局有益于“时事大局”的依据。(3分)(3)根据材料三,归纳招商局“大义”的主要表现。并指出“大义”之举在当时的历史作 用。(4分)(4)根据以上材料,指出招商局跨越了哪几个历史阶段?并谈谈你对招商局“极具标本价值”这一结论的理解。(4分)27.世界工厂为世界制造,世界工厂因创新而不断变迁;

创新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不竭动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题27表 工业革命与世界工厂的变迁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末 20世纪中期(二战以后)20世纪末 工业革命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世界工厂 英国 美国 日本 特点 制造中心科技中心贸易中心 制造中心科技中心 制造中心 分散化 ——摘自孙林岩《全球视角下的中国制造业发展》 题27表 材料二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美国抛弃了英国模式,转向重工业发展……凭借其在科学技术上的领先,以及生产技术和生产能力上无法比拟的优势,成为了新的“世界工 ” ——周斌、李水风《中国:做真正意又上的“世界工厂”》 材料三 中国商品充斥于世界各个角落,以至于有“离开中国,世界就无法生活”的说法……但是中国关键技术、核心零部件、品牌、市场网络、管理诀窍还在欧美日等跨国公司手中,这就出现了 “中国发展,外国赚钱”的局面,利润流向国外。一个公认的事实是,中 国的制造业处于价值链的低端。

——摘自陶金钰《当代中国世界工厂问题研究》(1)根据材料一,“世界工厂”的产生起源于哪一历史事件?并概括“世界工厂” 国家的主 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首先成为“世界工厂”的政治前提。(3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的“世界工厂”与英国相比有何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 说明美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原因。(3分)(3)根据材料三,“离开中国,世界就无法生活”说明了什么?如何才能改变“中国发展,外国赚钱”的现状?(4分)(4)综上所述,从“世界工厂”的变迁中,我们可借鉴的主要经验是什么?(2分)2018年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参考答案与解析 说明:1.全卷共6页、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为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用2B铅笔把对应该号码的标号涂黑。

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挣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上。

4.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姗;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5.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时,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1.考古挖掘发现,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窖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据此推断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A.刀耕火种 B.游牧渔猎 C.农耕定居 D.铁犁牛耕 【考点】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解析】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对史实的识记,从题干中“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窖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可以判断它是农耕定居生活方式。半坡居民的生活方式是住着半地穴式的房屋,能制造 彩陶,会纺线、织布、制衣。

故答案为C。

2.有学者认为,公元前221年的改革至关重要,它摒弃了重立列国的思想,从而为中央统一全国各地的集权管辖提供了手段。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君主专制 D.八股取士 【考点】秦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史实识记。从题干中“公元前221年”的时间可以判断是秦朝,从“摒弃了重立列国的思想”“中央统一全国各地的集权管辖”这些可以看出是秦朝的郡县制。秦朝的郡县制的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命,其设立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辖,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故答案为B。

3.公元前112年汉武帝颁布《罢郡国铸钱令》,命令销毁原各郡国的私铸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汉武帝这一措施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抑制了农业生产发展 C.彻底解决了封国问题 D.实现了思想的大一统 【考点】汉武帝大一统的史实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史料的理解能力。从材料中“销毁原各郡国的私铸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可以看出,中央加强了对铸币权的管理,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中央集权,因此A正确;

这一措施,对农业生产发展没有抑制作用,排除B;

这一措施并没办法彻底解决封国问题,因此排除C;

这是一经济措施,对思想的大一统没有太大作用,因此排除D。

故答案为A。

4.从东汉桓帝(永寿二年)到西晋统一前的125年间,全国人口减少了 3390多万,平均每年减少近28万。这一时期人口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政局动荡战乱频繁 B.人口南迁土地荒芜 C.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D.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考点】三国鼎立的史实。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史料分析理解能力。题干中材料讲述了人口减少的情况,时间为东汉末年到西晋统一前。根据所学知识,这个时期三国鼎立,军阀混战,导致了大量人口的减少,故A正确;

人口南迁并没有造成土地荒芜,北方的自然条件并不恶劣,不符合史实,经济重心完成南移在南宋时期,时间不符,故排除BCD。

故答案为A。

5.这一制度使少数下层士人得以参政,影响到文官队伍的整体素质与结构,这所造成的是一个庞大的读书人阶层。“这一制度”最早出现在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考点】科举制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史料的理解能力。从题干中“这一制度”使“少数下层士人得以参政”.....造成“庞大的读书人阶层”可以判断这一制度是科举制,科举制最早产生隋炀帝时期,完善于唐朝时期,清末1905年废除,因此B答案正确。

故答案为B。

6.题6图所示情景应选自 A.《伤寒杂病论》 B.《资治通鉴》 C.《本草纲目》 D.《天工开物》 【考点】《天工开物》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从图片中情景可以看出这是手工业方面的展示,从而判断这是《天工开物》。

故答案为D。

7.题7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军机处设置一事的历史记述,根据“孤证不立”(只有一个例子不能证明某件事情成立)的史学研究方法,能够被认为的共同历史事实是军机处 记述 出处 “雍正十年,用兵西北……始设军事房,后改军机处。” 《清史稿》 “雍正七年六月始设军机房,十年三月改称办理军事处。“ 《军机大臣年表》 题 7 表 A. 因战事而设 B.设于雍正十年 C.强化了君权 D.设于雍正年间 【考点】军机处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孤证不立”史学研究方法的理解。根据题干“‘孤证不立’(只有一个例子不能证明某件事情成立)”A、B选项主要在《清史稿》一处记述,不符合;

C选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关于的设立,《清史稿》记述“雍正十年”开始,《军机大臣年表》记述是“雍正七年”,都在雍正年间,所以D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8.英国在清末和中国一共打了三仗:一次是“全仗”,两次是和其他列强合伙来打的“半仗”。材料中的“全仗”结束后,中国被迫签订了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考点】《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解析】“三仗”分别指的是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所以“全仗”结束后,签订的是《南京条约》。

故答案为A。

9.在中国被日本打败举国同仇敌忾之时,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冒着千夫所指、身败名裂的风险,冷静地提醒人们要看到敌人的长处,进而提出向仇敌学习。他们的意图是 A.吸取经验进行革命 B.仿效日本变法强国 C.维新变法推翻淸朝 D.学习西方抵御侵略 【考点】戊戌变法的目的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史料的分析能力。材料中“中国被日本打败”事件指的是中日甲午战争;

“看到敌人的长处,进而提出向仇敌学习”目的就是让人们清楚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强大起来,成为资本主义强国,中国应该向日本学习,变法强国。

故答案为B。

10.1912年春,广东省临时省议会上首次出现了数十名女性代议士的身影。同年秋,湖北省议会也特设了女子旁听席。上述材料说明 A.女性政治地位有所提高 B.广东女性地位比湖北高 C.男尊女卑思想被彻底打破 D.女性参政议政权利得到保障 【考点】辛亥革命的影响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史料的分析理解能力。从题干中1912年春,即中华民国建立后,广东、湖北两省议会都出现了女性身影,女性也有参加议会的机会,说明了女性的政治地位有所提高。

故答案为A。

11.如题11图,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蔡元培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时的是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九一八”事变 D.西安事变 【考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图片史料分析能力。图片中的时间为“民国五年”即1916年,这一时间与“新文化运动”时间吻合,故答案为B。新文化运动时期蔡元培担任北京大学校长,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12.与题12图所提供信息相关的是 A.国民革命军北伐 B.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C.八路军奔赴抗日前线 D.人民解放军挺进大别山 【考点】长征的史实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史料的理解能力。从材料中的路线图中看出起点是瑞金,终点是会宁,行程65000余里,可以判断是长征。故答案为B。

13.1936年,范文澜在《大丈夫:范文澜说英雄》序言中写道:“每当外力入侵中国的时候,总有许多忠臣义士,用各种方式参加民族间悲壮的斗争……他们拼出血和生命,去保证民族的生存。”作者上述言论的目的是 A.呼吁民众弘扬民主精神 B.强调建立民族统一战线 C.督促国共两党合作抗日 D.唤起民众抵御外来侵略 【考点】抗日战争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从材料中的时间“1936年”,中国面临的危机是日本局部侵华,而作者写道“外力入侵中国的时候”“他们拼出血和生命,去保证民族的生存”,就是想唤醒民众去抗击日本的侵略。故D选项正确。

14.1953年,周恩来在谈到大规模经济建设问题时说:“所谓集中主要力量,不是集中一切力量,不是要冒进,不是搞重工业,其他问题都不搞了。”周恩来讲话的主旨是 A.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B.剖析社会主义改造的得失 C.强调国民经济稳步协调发展 D.反思“大跃进”出现的问题” 【考点】“一五计划”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能力。从题干中“不要冒进”“其他问题都不搞了”看出周恩来是强调要协调发展。“是搞重工业,其他问题都不搞了”看出不是优先发展重工业,A排除,材料中没提到社会主义改造,B排除,“大跃进”是1958年开始,时间不符,D排除。故选A。

15.1971年10月28曰《人民日报》社论指出,美帝国主义企图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宣告彻底破产,这是一切维护正义的国家的胜利,是全世界人民的胜利。该社论评述的是 A.“求同存异”方针 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考点】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史料解读能力。从题干中的时间“1971年10月28日”“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宣告彻底破产’”等关键词可以判断是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这件事。“求同存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都是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在2001年,时间不符,A、B、C排除,故选D。

16.如题16表,这些措施 时间 措 施 2008年 实行台湾居民来往大陆(台胞证)“一人—号,终身不变” 2013年 台湾居民在20省份可申请补发、换发台胞证 2015 年 对台胞来往大陆免予签注 题16表 A.方便台胞来往大陆 B.推动了台湾经济的发展 C.打击台独分裂势力 D.显示了维护国家主权的决心 【考点】台海两岸的交流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材料中对“台胞证”的措施由开始实行“一人一号”到“20省份可以补换”再到免签,可以看出大陆为了更方便台胞来大陆,故A正确。

17.题17图所示信息反映了 A.农民工群体素质提高 B.农业劳动力迅猛增加 C.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D.我国综合国力显著提升 【考点】改革开放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和分析能力。从图中可以了解到,从1980-2015年“外出6个月以上的农民工的人数”在逐年增加,这种现象必不能反映出“农民工群体素质提高”“农业劳动力迅猛增加”“我国综合国力显著提升”,所以ABD排除,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更多的农村生产力,同时,城市国有企业改革及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促使更多的农民到城里工作。所以这一现象反映了“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故选C。

18.有学者指出,《马可•波罗游记》是一部中世纪传递以香料贸易相关新闻为核心,辅以东方世界各种奇闻趣事的‘‘新闻书”,成为当时人们获得跨地域消息的媒介。这位学者认为 A.威尼斯是当时’世界新闻中心 B.该游记起到了新闻传播媒介的作用 C.马可•波罗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使者 D.该游记直接服务于欧洲的殖民护张 【考点】马可.波罗来华的史实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史料理解能力。从材料中“新闻为核心”“新闻书”“媒介”几个关键词可以判断《马可•波罗游记》起到新闻传播媒介的作用,故选B。

19.当一个民族必须解除其与另一个民族之间迄今所存在着的政治联系时,就要求他们一定要把哪些迫使他们不得已而独立的原因宣布出来。这一主张应出自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考点】《独立宣言》的内容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中“解除......政治联系”、“独立的原因宣布出来”判断,这一主张与《独立宣言》有关,故选B。

20.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法令后,没有遇到俄国贵族的抵抗,也没有发生内战,仅凭沙皇的一纸法令就能完成。俄国改革没有遇到贵族强烈抵抗的主要原因是 A.贵族与农奴矛盾未激化 B.贵族对农奴处境的同情 C.贵族是改革利益获得者 D.贵族力量弱小无力对抗 【考点】俄国1861年改革的内容。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史料的理解能力。根据所学知识,俄国1861年改革是为了缓和贵族与农奴之间的矛盾而进行的,改革维护了贵族的利益,贵族是改革利益获得者,因此没有强烈的抵抗。故C正确。

21.如题21图所示,关于自然科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表述合理的是 题 21 图 A.自然科学与社会发展存在内在联系 B.自然科学发展导致“一战”爆发 C.自然科学成就都是政治斗争的结果 D.社会发展进程就是自然科学发展进程 【考点】自然科学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事物之间联系的理解。从图中可以反映出社会的发展促进了自然的发展,自然科学的出现又进一步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说明自然科学与社会发展之间是存在内在联系,故A正确。BCD说法片面,故排除。

22.到1935年初,美国失业人数从1933年初的最高点减少了 400万人;

资本收入从1933 年以来增加了 6倍,工业产量几乎翻了一番。这得益于 A.新经济政策 B.美国独立战争 C.罗斯福新政 D.第三次科技革命 【考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史实的识记和对史料的分析能力。材料中讲的现象是发生在“1935”,国家是美国,A新经济政策实施是1921年,苏俄,不符合,B独立战争发生在1775年,不符,D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生在20世纪40、50年代,不符,C罗斯福新政发生在1933年,时间相符。罗斯福新政中“兴办公共工程”有利于减少失业人数和“整顿工业”有利于工业的恢复与发展。故选C。

23.读题23表,表格中二战的进程表明 时间 概况 1937年7月 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

1941年6月 苏德战争爆发,欧洲战争规模进一步扩大。

1941年12月 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卷入战争。

1942年1月 《联合国家宣言》发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题23表 A.各国开展局部反法西斯斗争 B.法西斯扩张给世界人民带来灾难 C.二战达到了真正的世界规模 D.二战真正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考点】二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史料的分析能力。从“中国全民族抗战”这一点,看出A不正确;

B项材料没有体现;

从这进程来看,不单单反映出二战到达世界规模,更体现了是世界性的反法西斯,因此C错,D正确。故答案为D。

24.伯纳德.戴迪的诗“非洲,擦干你的眼泪……从狂风暴雨中走出。”非洲完成“从狂风暴雨中走出”的标志性事件是 A.埃及独立 B.“非洲独立年” C.印度独立 D.纳米比亚独立 【考点】纳米比亚独立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从狂风暴雨中走出”指的是摆脱殖民统治,根据所学知识,完全摆脱欧洲的殖民统治的事件是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故答案选D。

25.2016年英国公投数据显示,51.9%的人同意“脱欧”,2017年全民公决,决定“脱欧”;

美国宣布,从2018年6月起向欧盟钢产品加征25%的关税。上述材料表明 A.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B.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C.全球化并非一帆风顺 D.全球化违背历史潮流 【考点】经济全球化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史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材料中“英国‘脱欧’”、“美国对欧盟加征关税”这些现象,并不说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A不符;

BD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以上现象都是经济全球化中的一种阻力,因此材料表明的是全球化并不是一帆风顺,故C答案正确。

二、综合题(本大题2小题,26题13分,27题12分,共25分)26.中国企业自诞生起,即以国强民富为己任,助推国家发展、民族复兴。阅读材料,回答 材料一如题26图 题26图 材料二 光绪七年(1881年)李鸿章奏称:“该局船不时駛往东南两洋,今且骎骎(qin qin,迅速)开始赴西洋之先路。直、晋、豫等省旱灾之时,该局向承运赈粮,源源接济,救活无安徽灾民。往岁台湾、烟台之役,该局船运送兵勇迅赴机宜,均无贻误,询于时事大局有禆。” ——朱萌贵《朱萌贵论招商局》 材料三 “抗日战争期间,招商局广大员工深明大义 在江阴、上海十里铺、马当等 六处沉船塞港,招商局共献出船舶18艘 ……招商局员工冒着敌人的炮火,日夜兼程,抢运 人员物资入川,千方百计开展敌后军事运输与商货运输,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竭尽了全力。” ——张后铨《试论招商局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材料四1978年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招商局再次勇立潮头,独资开发了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工业园区——蛇口工业区,并相继创办了招商银行、平安保险、中集集团等一大批知名企业……反映了中国企业在中国近现代历程中的精神与风貌,因而“极具标本价值”。

——李建红《书写中国自己的企业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招商局”的诞生与哪一重要历史事件有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重要历史事件的地位。(2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招商局有益于“时事大局”的依据。(3分)(3)根据材料三,归纳招商局“大义”的主要表现。并指出“大义”之举在当时的历史作用。(4分)(4)根据以上材料,指出招商局跨越了哪几个历史阶段?并谈谈你对招商局“极具标本价值”这一结论的理解。(4分)【解析】本题以“招商局”的发展史作为主题,考查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史料的分析归纳能力,从图片中看出在“招商局”是从1872-1947年,所以开始年份为1872年,时间与洋务运动相符。根据所学知识,洋务运动的地位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史料的归纳总结能力。从材料中可以归纳出有益于“时事大局”的依据有:开辟远洋航线,开拓海外市场;运粮赈灾,扶危济困:运送兵勇,抵御外悔。

(3)问也主要考查学生对史料的归纳总结能力。从材料中可以归纳出的表现为:沉船塞港;抢运人员物资;开展敌后运输。历史作用为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贡献。

(4)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史料的归纳能力及理解能力,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主要阶段有晚清、民国、新中国;

理解:是中华民族企业发展的历史见证:是中华民族企业责任担当的表率:是中华民族顺应时代大势的典范等。

【答案】(1)事件:洋务运动(1分)地位:标志着中国近(现)代化的开端。(1分)(2)依据:开辟远洋航线,开拓海外市场;运粮赈灾,扶危济困:运送兵勇,抵御外悔。

(每点1分,3分)(3)表现:沉船塞港;抢运人员物资;开展敌后运输。(每点1分,3分)作用: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贡献。(1分)(4)阶段:晚清、民国、新中国(3分)理解:是中华民族企业发展的历史见证:是中华民族企业责任担当的表率:是中华 民族顺应时代大势的典范等。(任答点1分)27.世界工厂为世界制造,世界工厂因创新而不断变迁;

创新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不竭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题27表 工业革命与世界工厂的变迁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末 20世纪中期(二战以后)20世纪末 工业革命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世界工厂 英国 美国 日本 特点 制造中心科技中心贸易中心 制造中心科技中心 制造中心 分散化 ——摘自孙林岩《全球视角下的中国制造业发展》 题27表 材料二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美国抛弃了英国模式,转向重工业发展……凭借其在科学技术上的领先,以及生产技术和生产能力上无法比拟的优势,成为了新的“世界工 ” ——周斌、李水风《中国:做真正意又上的“世界工厂”》 材料三 中国商品充斥于世界各个角落,以至于有“离开中国,世界就无法生活”的说法……但是中国关键技术、核心零部件、品牌、市场网络、管理诀窍还在欧美日等跨国公司手中,这就出现了 “中国发展,外国赚钱”的局面,利润流向国外。一个公认的事实是,中 国的制造业处于价值链的低端。

——摘自陶金钰《当代中国世界工厂问题研究》(1)根据材料一,“世界工厂”的产生起源于哪一历史事件?并概括“世界工厂” 国家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首先成为“世界工厂”的政治前提。(3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的“世界工厂”与英国相比有何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美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原因。(3分)(3)根据材料三,“离开中国,世界就无法生活”说明了什么?如何才能改变“中国发展,外国赚钱”的现状?(4分)(4)综上所述,从“世界工厂”的变迁中,我们可借鉴的主要经验是什么?(2分)【解析】本大题以“世界工厂”作为出发点考查了了“世界工厂”的起源事件、特征、美国与英国作为“世界工厂”的比较等相关问题。

怎样提高学业水平测试的复习质量 篇7

学业水平测试前的复习工作是必要的, 通过复习, 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会有提高。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灵活运用的能力, 在复习阶段老师们普遍加强了练习, 这些练习无论从数量上和难度上来讲都比过去有明显提高, 由此出现了这样一个问题, 如何在不增加学生的负担的前提下, 更好地通过加强练习, 提高复习质量。

通过练习是巩固和提高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手段, 但是如何使目的和效果统一起来?目前有一种现象, 认为讲解的例题和布置的练习越多越好, 越难越好, 有的提出解完多少题目作为复习总目标。结果差一点的学生抄作业成风, 好的同学会的题目多做了也没有劲。还是对数学的基本概念混淆不清, 基本技能也不熟练。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对于一些数学概念、基本技能等知识, 在复习时只是从条文上重述或停留在初学水平上, 学生深入不下去。二是讲解的例题或布置的练习计算题多, 难题多。三是培养学生对所做的各种习题归纳小结的能力不够。四是没有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重点考查的内容。为了改变这种情况, 我们应注意下面几点:

1.在复习基本概念的和基本规律时不是将所学的条文简单地重述, 而是配合一定数量的思考题让学生讨论、练习。这些思考题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某些数学概念, 分清数学概念中容易混淆的地方。

2.例题的选择目的要明确, 大部分应该是围绕帮助学生巩固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适当配合一些技巧例题。

3.例题不在于多, 也不在于难, 而是要精要能“变”, 经过精选或改编的例题, 随着条件的变化, 能“变”出一整套的某个类型的题目, 选择讲解其中的一部分, 留下一部分让学生课堂练习, 也可以出一些题目让学生练习如何改变条件“变”成几个题目。

4.布置课外练习, 教师要经过精选, 根据对象从实际出发, 部分习题要经过“改编”。每一套题目的布置要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 这样才能做到少而精, 收到好的效果, 改掉那种多多益善的毛病, 做到既提高复习质量又不过多加重学生负担。

5.在每一单元或一个大单元结束时, 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对所做的习题作好归纳小结指导工作, 讲清每一类题目的基本解法和注意点, 或由学生讨论小结, 逐步培养学生对习题归纳小结的能力, 改变那种做了许多习题但仍然心中无数的现象。

6.模拟考试题目的编选是一个关键, 它的质量直接波及到能否正确反映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真实情况, 同时它对学生还起着指导复习方向的作用。如果只偏重于难度大的题目, 那将会不利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反而会引偏了方向。我们应该出试题前先确定重点, 拟定考查提纲, 对于某些重点的数学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通过不同的类型的题目, 从不同的角度检查学生实际掌握程度。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的启示 篇8

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

合理分配小组成员 合理分配每个小组的成员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础。每个合作小组以4人至6人为宜,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配。首先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兴趣爱好、性别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然后公平、平均地分配到每个小组,以确保组内各个成员相互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以及组间的公平性。

明确小组成员责任 分配完每组成员后,要明确每个成员的工作任务,这样才能够确保每位同学都能参与教学活动,使教学活动面向全体学生,避免一些学生无所作为。关于任务的分配,要根据每位学生的特点进行合理分配。比如,让有一定组织能力、号召力的同学担任组长,负责对组内人员进行分工,组织组员进行自主学习、讨论交流、问题探究,并协助教师督促本组成员进行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等活动;让书写较快且工整的同学担任记录员;让口头表达能力较强、声音宏亮的同学担任汇报员;让做事认真细心的同学担任检查员,负责对小组成员的课堂笔记、作业和默写的订正情况进行检查等等。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分工不分家”,小组是一个统一体,各组员间彼此要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学业水平考试的复习任务。对于每个组员的不同分工可以根据学习情况进行适当调整或者轮换,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团队磋商小组名称 明确了小组成员和各自分工后,并不代表可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了,还要让每组成员集思广益,发挥团队的力量,共同磋商各小组的名称。通过这样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形成团队精神、建立小组共同的目标。

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基础知识复习课 在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明显的参差不齐,教师如果从头将知识点重新讲授,复习时间明显不够,而且显得没有重点,所以笔者首先向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复习内容在学业水平考试中的考点和要求,然后让学生自主学习导学案中的知识点梳理,并让学生完成相关知识点的填空,随后让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组内讨论、交流答案。通过学生知识互补,基础性的问题可以得到有效的解决。随后,教师让每个小组反馈较为不清晰的内容,老师再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节省了复习时间,也提高了复习的有效性。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完成试卷讲评课 在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过程中,模拟试卷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尤其在临近考试的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这就涉及到教师要上好试卷讲评课。在学业水平测试中题目的难易程度比值为7:2:1,基础题占到了70%,并且在满分100分的试卷中客观题占了70分,所以教师在紧张的复习时间里每题都讲评是不合适的,但也要考虑到少数过关较困难的学生,这时候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对试卷的讲评。先让组内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完成对试卷答案的分析和讨论,尤其针对电脑阅卷时统计数据显示正确率较低的题目进行讨论。这个过程中,对于一些过关困难的学生可以得到组内其他成员面对面的帮助,一些常见的基础题他们可以得到充分地解析。然后教师随机请出个别组的代表对正确率较低的题目进行分析,其他小组的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可以提出不同意见,共同交流与分享,老师认真倾听,并适时给出评价意见。最后由教师做出必要的讲解和提醒。这样使每个学生在试卷中存在的问题都能得到妥善的解答。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完成课外学习活动 对于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的任课教师一般都授多个班级的课,任务量大,所以让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对每个班的学生进行辅导是很难达到的,也可以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其他课外学习活动包括课间、自习课和晚自习,学习小组可以进行作业互查互纠、知识点的相互默写、组员结对帮扶等学习任务。

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

教师评价 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必须及时给予评价,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在教师评价时,应该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依据,让学生意识到小组是“利益共同体”,这样有助于学生形成集体主义观念,使学习较好的同学为了本小组总体成绩自愿帮助学习较差的同学。教师鼓励学生的方式可以是口头表扬、鼓掌祝贺、授予荣誉称号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自评、互评 在教师评价的同时,还要定期地让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这样有利于学生形成主体性意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根据学生的评价,组内分工也可以做出适当的调整。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节省了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的时间,提高了复习的有效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意识,有效帮助了过关较为困难的学生。在此过程中,依然有些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不强,笔者将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继续探究、积极改进,努力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更好地应用在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复习中。

上一篇:七年级描写荷塘的作文500字下一篇:送曾经,慰以后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