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

2024-08-15

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共11篇)

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 篇1

高二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复习计划

高二学业水平测试即将开始,历史学科学业水平考试以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测试为主导,检测考生的历史科学基本素养,检测学生的理解和推理能力。

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以及辽宁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特制订计划如下:

一 依纲据本,夯实基础

根据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测试《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以及上级领导会议精神,以《考试说明》为主进行知识梳理,夯实基础,重视基础。

二 重视例题和样题

根据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测试《考试说明》对例题和样题进行透彻复习适当拓展,使学生对例题和样题有透彻理解,争取使学生对类型题加深掌握,能够处变不惊,提高适应能力。

三 时间安排

2013.03.01——03.15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知识体系梳理 2013.03.16——03.20例题﹑样题解释

2013.01.05

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 篇2

一、正确认识, 明确目标

信息技术作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的一部分, 在江苏省新高考方案中具有重要地位, 不合格就没有填报普高志愿的资格。毫不夸张地说, 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的顺利通过是拿到大学入门的通行证之一。新方案实施前, 信息技术只为一门“副科”, 部分学生不重视, 考得好坏无所谓。而现在却“扬眉吐气”了, 不仅如此, 学生还要到高考考点去考, 每一个考场由3位来自不同学校的教师监考, 考试题目、考题难度是随机的。笔者觉得这些都要跟学生进行沟通, 让他们正确认识, 转变思维, 明确目标, 正确对待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

二、精心准备, 组织复习

1. 研读说明, 制订计划

从2008年起, 信息技术考试大纲已不再使用, 取而代之的是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制定的《江苏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说明》。所以, 考前我们要结合课标和教材, 认真研读考试说明。通过研读, 把握命题的要求、内容和方向, 制定一个符合本校实际的复习策略。笔者将整个复习过程分为三轮进行, 每轮中的做法如下:

第一轮是抓双基,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该轮主要以基础性的2006年模拟题 (必修和选修各5套) 为蓝本, 根据《说明》要求, 把相关知识体系梳理出来, 让学生了解哪些知识点可以出什么样的题目, 做到心中有数。这样, 不仅复习了必修部分的基础知识, 而且对选修部分的新知识也有初步了解, 做到目标明确, 主次分明。

第二轮是抓理论, 提纲挈领。该轮是以《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百日冲刺》为指导, 采用讲练结合的方式, 将各个主题的理论知识、典型题析和模拟练习等内容个个击破, 做到重点难点突出, 有的放矢。

第三轮是抓操作, 精讲精练。从2011年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的说明可知, 选择题和操作题的占分比例约为5:5, 也就是说操作题在考试中的比例比往年又有了提高, 强化操作题的训练显得十分重要。笔者根据考试说明和历年考试真题, 自编Word, Excel, Frontpage, Access, 上网等操作题专题, 让学生熟练掌握每一个操作步骤。这样既避免题海战术, 又提高了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轮复习全部结束后, 笔者精选2009年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有代表性的几套试卷, 给学生模拟实战, 以提高他们的应试能力。这样, 学生们不仅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 还为接下来复习指明方向。

2. 相似内容, 归纳拓展

准确把握主干知识体系, 既不能有知识盲点, 又不能满天撒网。通过整理, 可以将相似内容进行比较和归纳, 让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如信息技术的发展经历了5代, 分别是语言、文字、印刷术、电报电话广播电视、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4代, 它们是电子管时代、晶体管时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时代、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计算机的语言发展经历了3代, 依次是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的发展经历了非结构化的程序设计、结构化的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程序的3种结构是顺序、分支、循环;把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既能让学生看清它们的联系, 又能进行区别, 以免混为一谈。

对于类似操作, 笔者觉得也要进行必要的拓展延伸, 有针对性的增强知识的再生性。如在复习Windows中不连续文件选定操作时, 要拓展到Excel中不连续单元格的选定。再如, 在谈到Word中文字、段落和项目符号等的设置时就要延伸到Frontpage中的相关操作等。

3. 重点难点, 专题训练

对于重点难点内容要进行专题训练,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某些知识的归类、某一题型解决的策略等, 要让学生自主梳理, 发现问题, 师生共同探究解决;有效地专题训练能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从而为正确决策提供依据。例如, 已知两台计算机通过交换机连接成一个小型局域网, 其中一台计算机的IP为:192.168.1.1, 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 请设置另一台计算机的IP地址 (192.168.1.2) 和子网掩码, 使其能够互相访问。此题的变化在于没有直接给出另一台计算机的IP和子网掩码, 学生需知道同一个局域网内的同等地位的计算机的子网掩码是相同的, 才能正确完成。本题为了降低难度, 所以加上了括号里的提示。

4. 开展帮扶, 力争全过

新方案中, 对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成绩要求是合格。这对多数学生应该没有任何问题, 但学生基础的差异性是每个教师都要面对的难题, 信息技术课程更是如此, 每个班中都有一些“困难”对象, 对于这些学生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可适当的“开小灶”, 通过教师指导或同伴互助等形式, 来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力争让所有学生全部通过。

三、沉着应战, 争创佳绩

每年的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新题库题量较多, 题目较新颖, 涉及的知识内容范围较广。这首先要求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 看清题目, 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其次, 信息技术实行的是上机考试, 让学生尽量用电脑为自己服务。在考试过程中遇到一些没有把握的选择题时, 可进行尝试性操作, 让电脑来告诉学生答案。尝试性操作的目的不仅是得到一些题的“正解”, 而且也是学生今后自主探索的基础。如:在Frontpage的表格中同时设置背景图片和背景颜色, 系统会显示背景图片还是背景颜色?再如:某网页文件包含文字、链接、图像、声音, 在保存该网页时选择保存类型为“网页, 仅Html”, 则上述对象中能被保存到本地磁盘的是什么?尝试一下, 就明问题了。

最后, 做好Word, Excel, Frontpage操作题后, 要正确存盘并关闭相应的应用程序窗口。考试过程中遇到异常情况应举手询问等。

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 篇3

一、2008年-2010年普通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题的特点

1、命题紧扣《考试说明》,考查主干知识

从三年的小高考试卷考察的知识分布来看,内容都是三年《考试说明》中规定的3个必修模块25个专题中的主干知识。

2、客观题形式灵活新颖,注重考察学生的能力

客观题以大量历史图片和表格、漫画的形式呈现史实。在史料呈现方面除了上文所提到的形式之外,还有以历史人物的话、历史学家评论、诗歌、文献、最新上映的电影等形式。在10年试卷中情境式选择题占选择题总量的73%以上,判断题的40%。出题者力求试题创新的精神得到了充分体现,体现《考试说明》说的体现情境性和创新性的特点。

从考察的能力上看,《考试说明》要求学生的几种能力调动和运用历史知识、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叙述和阐释历史以及论证历史问题四大类能力都能在从客观题得以体现。对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也有涉及。

3、小高考试卷紧紧结合当前已经发生和即将发生的重大时事政治,贴近时代跳动的脉搏,充分体现出历史为现实做参考和借鉴的功能,历史为现实服务的特点。例如10年第38题以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小高考试卷还关注江苏地方史。如10年第21题以“奋进的江苏——庆祝建国60周年”。

4、考试的形式从08年开始,跨度更大、综合性更强,在选择题里常以组合型题目来综合考察知识点。主观题往往几个单元知识的整合。如10年第36题,考察了古今中外的思想涉及到了必修3的第1、2、5三个单元。

有研究者认为新课程背景下历史学科考试命题应该遵循这样一些原则:一是要全面考查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水平;二是内容注意联系现实,贴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三是题型力求多种多样,如材料题、情境题等;四是多一些开放题……从上文分析来看近年来江苏省普通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和上述原则有着惊人的一致。

二、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策略

根据《考试说明》的要求以及近三年来普通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试题的题型样例,我们在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 宏观把握,抓住主干

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研究《考试说明》和几年的小高考试卷,制定考点细目表,对教学内容有所取舍。下列11个专题重点复习:(1)对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经济;(2)中国近代历史的阶段性整合;(3)新中国各方面的成就(政治、经济、外交、民主法治);(4)欧美四国资产阶级代议制(5)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6)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及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7)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和经济的全球化;(8)经济危机和各国经济政策的调整;(9)中国古代思想和近代“西学东渐”的过程;(10)新中国科技与文化的进步。(11)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及近代科技成就。

按照《考试说明》考察内容比例,2011年小高考必修1占40%,必修2占35%,必修3占25%,这就要求我们复习以必修1、2为重。必修3中的内容能穿插在必修1、 2中尽量穿插。如必修3中的三民主义就可以放在必修1辛亥革命这个考点中。

2、 细化知识、分点掌握

在抓住主干知识的同时,也要按照《考试说明》中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细化。在考试说明中对知识有 “了解”、“理解”、“认识”和“探讨”的四个层次的要求,这就要我们在复习能以这个位标准认真落实细化每一个考点。

那么 ,应该如何认识“了解”、“理解”、“认识”和“探讨”这几种对知识点的描述呢? “了解”是带有识记性的。包含事件的时间、原因、过程、性质等知识点。 “理解”要注意这一知识点的因果关系,分析其成因,总结其作用。 “认识”往往是带有阶段性、专题性的。 “认识”应该有三个层面,一是知识点的汇集;二是进行分类;三是提炼出观点。“探讨”带有明显的开放性,也比较少,如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3、重组知识,形成体系

了解三个模块25个专题的知识结构,把知识熟练地纵横联系,将分散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形成一个科学的网络体系,对政治、经济、文化三本书的内容能融会贯通。如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要讲清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概念、核心、出现的原因、中央官职和地方制度的变迁、演变的趋势、评价等几个方面。在重组知识的时候,应该鼓励学生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让学生找到知识之间的联系。

4、创设情境,培养能力

小高考非常重视新情境的创设,注意用新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在实施评价时要注意通过创设情境来考核学生。情境的创设可以是引用原始材料,也可以是描述性的语言,或者是各种类型的图表,以及详实的数据,通过这些情境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及认清概念等能力。在复习中叶应该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校内测试时如果能增加一些有利于加强学生道德素养和人文素养的试题,既可考核学生的应变能力,又能加强思想教育,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5、切合现实,关注热点和地方史

复习时还要注意模块的渗透,适当关注现实生活的热点。2010-2011年社会热点有:(1)上海世博会;(2)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3)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第五次领导人会谈;(40圆明园劫难150周年;(5)深圳特区成立30周年;(6)辛亥革命100周年;(7)海地地震、玉树联想到抗灾减灾、国际合作与援助;(8)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9)金融危机;(10)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大业;(11)江苏地方史等。

高二化学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计划 篇4

2011/2012 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化学学科教学计划2012年3月 1 日 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1、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面向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切实提高中新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结合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了高二下学期的教学目标的要求,以《新课程标准》和《2012年学业水平测试要求》为教学依据,结合当前教学改革的新形势,学习和实践新的教学理念,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模式。

3、根据《2012年学业水平测试要求》,明确化学学科学业水平测试的命题指导思想,夯实学生的“双基”,力争使学生一次性通过今年3月17日的学业水平测试。

教材体系内容分析说明根据教学进度安排,化学必修班的已进入综合练习阶段,在此阶段主要是综合练习的练习和评讲,让学生对必修考试中的知识点有全面的了解,以及对常见的题目与题型有进一步的认识,从而加深基础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学生学习情况总体分析从对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来看,觉得压力特别大。虽然大多数学生能够比较自主地学习,能够掌握一些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大多数同学能

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是还有部分学生考试不及格。原因主要是部分学生由于思想认识原因,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等因素,没能达到预期的复习效果。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认真研读2012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说明及近三年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试题,明确化学学科学业水平测试的命题指导思想,测试的内容和要求。

2、针对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差的学生需要进一步做好思想工作。

3、及时收集校外信息,提高练习的针对性。

4、提高课时效率和教学质量。积极参加教研教改。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运用生动的语言,加强情感教育,精心诱导、强化教学。

5、鼓励学生自己复习、思考、提问,遇有不懂的及时向老师或者同学请教

6、根据年级组的基本要求和学校的要求,开展补差工作,落实每一层次的学生的针对性辅导。

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 篇5

备考方案

一、制定教学进度和备考计划

地理学科知识含量很大,要想让学生充分掌握如此多的内容,最后还要考出个好成绩,就得首先有一个完备的复习计划,才能提高复习的效率。

第一轮复习:(3月下旬—5月)

对初中教材的内容进行全面的梳理,要把知识点落到实处,根据教材逐章逐节进行全面复习。尽量运用地图,让学生学会在图中定位,通过地图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在图中求知,把知识点落实在图上。

第二轮复习:(5月中旬—6月)

把知识点分类、分模块进行专项训练。通过专题训练,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同时跟进查缺补漏的工作。

第三轮复习:(6月)

依据考点中的重点和热点,结合会考信息精选、精编贴近会考的模拟试题,进行模拟训练,提高学生的应试水平和能力。

二、复习措施

1.狠抓基础,突出能力训练,重点是把基础知识落实到地图中,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面向全体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以满腔热情的姿态去复习迎考。

3、重视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复习课除了引导学生温故而知新外,还要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特别是一些对知识进行整理和记忆的方法。通过应用归纳、对比的方法对知识进行整理、归类,通过绘制概念图等方式进一步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通过这些学习方法的应用,避免了机械的死记硬背,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广东历史学业考试水平复习方法 篇6

在复习迎考阶段,能否端正态度和扎实准备是学业水平考试成败的关健。平时学得努力、扎实,复习也切实有效的同学,取得好成绩是不成问题的。但也应该给这些同学打“预防针”,如果不认真投入复习,沾沾自喜,企图“吃老本”,恐怕也难免会“大意失荆州”悔之莫及。而针对基础不太牢固,学习困难较大的同学,则要防止其在复习时丧失信心,“不战自败”,得不偿失。对这部分同学更应该在精神上、心理上鼓励他们。更要杜绝他们把希望寄托临考前得到一、二份“有料”试卷的现象。向这部分同学多强调,只要认真对待,奋力拼搏,有计划地完成课文复习,仍然可以在原有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取得较理想的成绩。

二、正确使用“考纲”,掌握“考纲”。

在学业水平考试复习中,首先必须搞清楚要复习哪些内容,每个内容的复习要达到什么要求,才能考出理想的成绩。关于考什么内容。《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历史科纲要》(以下简称“考纲”)已作了非常明确的说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水平考试,只要学生努力学习,在正常情况下都可达到合格水平。“考纲”指出了考试的范围和内容以及目标、要求,并对不同的内容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有“识记”、“理解”、“应用”三种不同的层次。“识记”要求记住重要的历史人物、事件、时间、地点、文物、文献等等,把纲要列出的知识要点,记得越多,学业水平考试中小题的失分就会减少。“理解”是在“识记”的基础上,正确简述或说明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活动的背景、内容、作用、意义。它主要用于应试的选择题和问答题。“应用”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对历史事件的全过程,对历史人物的主要活动进行初步分析、归纳、综合,以形成正确的认识,作出正确的评价。例学业水平考试题:与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比较,第三次科技革命有什么新特点?又如:两次世界大战都对美国的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两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欧洲分别推行了什么外交政策?并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种政策的具体表现。此类问答题就包含着对“理解”和“应用”的要求。“考纲”是考试命题的依据,也是复习的依据。因此,必须指导学生去熟悉“考纲”,明确复习要求。对于要求较高的内容,要他们化较多的精力,达到较高的程度;而对于要求较低的内容,则只需化较少的精力,适可而止。这样才能对症下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全面复习,把握重点知识。

在让学生明确考试内容和掌握要求的基础上,还必须指导学生对“考纲”中所规定的考试内容进行全面复习。第一轮:全面铺开,注重基础,理清线索,揭示规律或时代特征,梳理考点,辅之单元检测及复习方法介绍。第二轮:分类串线,强化能力,揭示规律,进行检测。第三轮:回扣教材,查漏补缺,过重点关,以指导学生自学及系统全面,有所侧重地复习教材为主,辅之以模拟检测、评讲及应试心理方法的训练,达到全面掌握“考纲”所规定的要求。

四、提高解题能力,强化训练。

由于复习时间短、范围广、内容多,故训练应突出重点,选择典型,强化精练。在复习中,只有教师讲,没有学生练是不可取的;但以练来代替复习指导,大搞题海战术,也坚决反对。根据每年学业水平考试题分值的情况,故训练的重点可放在列举题和问答题上。练的着眼点是学会审题,学会用已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技能,积累解题经验。如果让学生在精练中能从根本上掌握了解不同类型题目的技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那又何惧题目的千变万化呢?

如果您觉得此文有价值,也欢迎添加关注分享给更多的朋友,也许您的一个转发,成就的是一整个家庭。

化学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的几个策略 篇7

一、目标定位策略

目标定位就是指教师站在高中化学新课程体系的高度审视必修模块的功能、地位、目标和要求,将必修模块的课程目标细化为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依托“普通高中化学学科学业水平测试说明”,并以此为标准设计教学活动,评价教学效果。教师不光要关注知识与技能目标,更要重视情感与价值观目标的设计。

【案例片段】复习硫及其化合物,从硫元素的常见化合价入手。直接导入后设计提问,突破难点和重点。提问1:负二价、正四价、正六价硫元素的存在形态对应的典型物质有哪些?学生答:硫化氢、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硫酸和硫酸盐。提问2:考纲列出的重点物质是什么?学生答:二氧化硫和硫酸。提问3:从类别看二氧化物属于什么氧化物?和哪种学过的物质相似?从化合价变化角度看二氧化物可能有氧化性和还原性吗?具体有哪些反应体现?学生展开讨论,师生互动转入生生互动。接着,学生单独整理,上黑板板书(提供体验成功的平台),再由学生点评(继续提供体验成功的平台),最后由教师点评。二氧化物属于酸性氧化物,与二氧化碳相似,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往往可以与碳水化合得对应的酸,可以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可以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此时化合价没有变化。当化合价变化时,二氧化硫体现出弱氧化性和强还原性。教师再强调补充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对比次氯酸、过氧化钠、过氧化氢的漂白差异,通过对比加深印象。

二、资源整合策略

课程资源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是课程目标顺利达成的必要条件。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也是学生学业水平测试的命题依据。教师要充分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根据教学目标、学生需求和自己的教学风格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筛选、调整和重组,合理利用课时,加强有效教学。

资源整合策略不仅运用在教材整合和时间分配方面,还应用于设计专题复习方面。例如,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是必修模块的重要内容,教材按照氧化铁→氢氧化亚铁和氢氧化铁→铁离子的氧化性和铁离子检验的思路组织材料,且和其他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混合编排。一轮复习区别于新授课,教师将教材内容重新组合,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结合氧化还原与离子反应两大理论,从元素化合价入手,以常见微粒为抓手,将铁、二价亚铁离子和三价铁离子的相互转化关系系统阐述。这样,学生既学习了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也巩固与深化了对氧化还原反应及离子反应的认识,实现了单一教学内容的多种教育功能。

三、评价激励策略

学业水平测试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 篇8

选择题在历史学业水平测试中约占有50%的分值,担负着除文字表达之外历史学科能力要求的考查任务。在备考过程中,掌握选择题的特点和解题思路,显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我就如何解答历史选择题谈谈意见,以供同学们在复习中参考。

一、概念型选择题

概念型选择题是指对历史基本概念进行阐释的选择题,主要考查对历史概念的再认再现和理解阐释能力,要求准确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并对其内在规律和本质属性进行准确把握,题干中常见的提示语有“内容是”“标志是”“性质是”“特点是”“最准确的理解是”等。这类题的命题多数会在备选项的表述上采用混淆手法,或偷梁换柱,或以偏概全,或以末代本、因果倒置等。

这类题目的考查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题干概念类,即题干提供一个概念,选项提供与概念相关的四个阐释,要求从中找出一个最符合提供概念的阐释;二是选项概念类,即题干提供某种现象的阐释,选项提供四个概念,要求从中找出符合题干阐释的概念;三是隐形概念类,即题干和选项均不出现概念,但解题时需要运用历史概念。

二、结论型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1.题型解读

结论型选择题也称论证分析型选择题,是从非选择题中的论证题发展演变而来的,这类题型有两种形式:一是题干一般为教材中未出现的历史结论,选项为所学史实,需要判断论证史实是否符合题干结论;二是题干为简略的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备选项是依据这些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得出的结论,需要分析判断选项的结论是否符合题干反映的信息。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论证能力,特别是运用基本历史理论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故难度较大。

2.解答技巧

结论型选择题解答一般可分为三步进行:

(1)通过对题干历史结论或史实的理解,联系迁移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2)通读题干,分清楚历史结论或史实的时代背景,迁移相关的人物或事件进行分析判断。

(3)分析各备选项的内涵及其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解答这类题目一般采取史论结合分析法、具体特征分析法等。

(1)史论结合分析法:应用于以具体的历史事件设计的命题,如某重大的主要目的、根本原因、客观原因、主观原因、重大影响等,根据试题的内容,联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进行分析,通过将具体的史实同基本理论相结合进行分析,从而确定最佳选项,即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2)具体特征分析法:应用于考查基本历史理论的命题,或者某一阶段、历史时期社会特征的命题,做题时要联系具体的历史事件和现象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得出能体现历史发展趋势的规律性内容,即用史实证明结论。

三、因果关系型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1.题型解读

因果关系型选择题即为考查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原因和结果的选择题。此类题的基本结构大致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题干列出了某一历史结果,备选项中列出原因,在试题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原因是”“目的”“是为了”“是因为”等,而在考查原因时多进行细化,如考查“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历史原因”“主观原因”等;二是题干列出的是历史原因,备选项列出的是结果,试题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影响”“结果”等。

2.解答技巧

解答因果关系型选择题时需注意如下几点:

(1)要正确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如原因方面要区别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主要原因及次要原因、直接原因及间接原因、历史原因及根本原因等。

(2)要注意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分析和把握影响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

(3)在做题时要准确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二者之间谁是因谁是果。

(4)解答此类题的基本方法主要有:①采取时间顺序的方法判断因果关系,前者一定是因。②运用基本理论的推理得出答案,如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那么客观存在就是因,主观意识是果。类似的还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利用这些基本理论就可以较为容易地做出判断。

四、推理型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推理类选择题是指对这类选择题可以通过推理达到解题目的,这类题目往往涉及一些规律性问题,考生通过对历史规律的掌握,分析具有同类性质的历史现象。

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 篇9

2012云南省初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题

(全卷两个大题,共29个小题,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

1、本卷是试题卷,考生解题作答必须在答题卷(答题卡)上,答案书写在答题卷(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在试题卷,草稿纸作答无效。

2、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1、要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必须了解孔子。以下思想主张属于孔子的是

A.温故而知新 B.兼爱、非攻 C.无为而治 D.改革、法治

2、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建立者是 A.秦孝皇 B.光武帝 C.汉高祖 D.秦王嬴政

3、以下选项符合三国鼎立局面形势示意图的是

A B C D

4、仔细阅读,下列选项关联正确的一组是 A.汉——三省六部制 B.隋——科举制 C.宋——行省制 D.元——内阁制

5、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清朝时期为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管辖设置了

A.军机处 B.澎湖巡检司 C.驻藏大臣 D.伊犁将军

6、古人曾评价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判断下列有关隋朝大运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大运河以长安为中心 B.大运河北起涿郡,南到余杭

C.大运河的开凿有利于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D.大运河由北到南由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组成

7、如果把《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下列表述不适合作为这一单元主题的是

A.屈辱的中国 B.痛苦的历程 C.心酸的历史 D.英勇的抗争

8、有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在前往哈密的路上,让士兵抬棺材走在队伍前面,表明誓死抗击俄国,收复伊利的决心,这位老人是 A.林则徐 B.左宗棠 C.邓世昌 D.曾国藩

9、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宣告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七大”

10、近代历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反抗外来侵略斗争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 A.北伐战争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 D.抗美援朝战争

11、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揭开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事件是 A.百团大战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三大战役 D.渡江战役

12、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因刻苦学习、勤奋工作、乐于助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多次立功受奖,被誉为“解放军好战士”的是 A.焦裕禄 B.王进喜 C.邱少云 D.雷锋

13、“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富,集体富,国家还要盖仓库。”这是赞扬 A.土地改革运动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旧中国“屈辱外交”的历史。下列外交成就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重返联合国 ②中美正式建交

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④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④③②① D.③④①②

15、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A.《中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来源:学科网ZXXK]

16、雅典的奴隶主民主政治达到古代世界的高峰是在 A.伯利克里统治时期 B.亚历山大统治时期 C.汉谟拉比统治时期 D.凯撒统治时期

17、某文献以人权、法治为主要内容,它确立的原则成为改造封建社会,引导法国走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指针。该“文献”是 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独立宣言》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8、不同时期和不同国家,维护国家统一所面临的主要历史任务各不相同,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林肯政府维护国家统一所面临的主要历史任务是 ①摆脱英国殖民统治 ②平定南方分裂叛乱 ③废除黑人奴隶制 ④废除农奴制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19、爱因斯坦是20世纪伟大的科学家之一,德国把2005年定位“爱因斯坦年”,以纪念这位科学家在物理学上的伟大贡献。爱因斯坦最伟大的贡献是 A.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B.提出相对论 C.研制侯氏制减法 D.创立生物进化论 20、“„„日本人把移植外来文化视为当然的事情,只要能够适应形势,任何需要的东西都可以从海外引进,既无顾虑也不以为耻。因此,当日本在19世纪中期开始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威胁时,能够以这些国家为榜样,顺利地实现了本国的社会变革,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文中所说的日本“社会变革“指的是

A.大化改新 B.明治维新 C.百日维新 D.武装倒幕

21、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人民宪章》的发表 B.巴黎公社的成立 C.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成立 D.《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22、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刺杀了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请判断这一事件是 A.国会纵火案 B.慕尼黑阴谋 C.萨拉热窝事件 D.五月流血周

23、一位美国学者在评价罗斯福新政时写道:“其实罗斯福新政之所以成为神话,与其说是因为他经济上的成功,不如说是政治上的成功。”罗斯福新政在“政治上的成功”主要体现在

A.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 B.使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 C.调整和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 D.加强了中央集权

24、如果历史老师为你提供“1942年7月至1943年2月”“苏德战场、苏军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等信息,与信息相符的战役是

A.诺曼底登陆战役 B.不列颠之战 C.柏林战役 D.斯大林格勒战役

25、以下能正确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历程的选项是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多极化趋势→两极格局 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 C.多极化趋势→两极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D.两极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多极化趋势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4小题,第26小题8分,第27小题12分,第28小题15分,第29小题15分,共50分)

26、(8分)仔细观察下列图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图二 1939年 图三 1919年

图四 1949年 图五 1997年[来源:Z.xx.k.Com]

(1)下面是探索图片的信息,请将信息中的错误的地方指出并改正过来。(4分)图二: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巨幅浮雕,反映了1949年发生在广州虎门的鸦片战争。

图三:1919年,在北京发生了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揭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图四: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真正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

图五:1997年,澳门回归祖国怀抱,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2)从以上图片信息中你得出什么样的认识?(至少写出两点)(4分)

27、(12分)改革创新是一个民族和社会前进的不竭动力。材料一 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支持下一次变革开始了,其主要内容是: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推行县制„„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这次“变法”是战国时期哪一次著名的变法?(1分)这次变法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2分)

材料二 学习了“近代化的起步”这一内容后,小明同学用下表对所学知识进行了梳理: 历史事件 时间

领导者(代表人物)纲领或口号 主要影响

A 19世纪60—90年代 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等 “自强”“求 富” 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戊戌变法 1898年 B 《应诏统筹全局折》 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加快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辛亥革命 1911年 C 三民主义 D 新文化运动 1915年

陈独秀、李大钊等 E 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

(2)按表中的字母顺序填入相应的内容。(6分)(3)从以上材料和问题中你明白了哪些道理?(4分)

28、(15分)阅读材料,综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来源:学*科*网Z*X*X*K]

材料一 在我们的印象里革命往往伴随着刀光剑影和血雨腥风,可是二百多年前,英国却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它影响和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1)上述材料中的“这场革命”称的是什么革命?(2分)(2)在这场革命中瓦特改良蒸汽机被广泛运用到各生产部门,从此,人类进入了什么时代?(2分)

材料二 美国人汤姆开汽车到伦敦邮政大厦,给远在美国纽约的妈妈拍了一封电报,电文内容为:“亲爱的妈妈,明天为将乘坐上午8点起飞的民航客机回家,与您共度圣诞佳节!”(3)请你写出材料中涉及到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科技成果。(3分)(4)第二次工业革命又使人类进入到什么时代?(2分)材料三

图六 1964年 图七 1970年 图八 1973年 袁隆平

(5)根据图片信息,按顺序写出我国在20世纪60—70年代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3分)(6)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高科技的时代,你认为科技的进步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什么积极作用?(3分)

29、(15分)从16世纪开始,世界逐渐形成一个整体。材料一 [来源:学科网]

图九 新航路开辟示意图 观察图后回答:

(1)人们常常把工作、学习中取得的重大突破称之为“发现了新大陆”,在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中,哥伦布发现的“新大陆”就是今天的()。(2分)A.亚洲 B.非洲 C.欧洲 D.美洲(2)率领舰队完成了环球航行的航海家是()。(2分)A.哥伦布 B.麦哲伦 C.达·伽马 D.迪亚士

材料二 新航路的开辟,锻炼了欧洲人敢于冒险、勇于拼搏的精神。开阔了眼界,把世界各个地区连在 了一起,拓展了人类的活动空间和范围,打破了以往世界各个地区互相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新航路的开辟,扩大了各国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新航路的开辟也引发了西欧人殖民掠夺的狂潮。(3)从上述材料中归纳出新航路开辟的影响。(3分)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下去,于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欧盟作为一个整体,在全球事务中影响越来越大。

(4)1993年,西欧国家在什么组织的基础上成立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2分)(5)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欧盟成立对欧洲的影响?(4分)材料四 日常生活中,我们不经意间就能看或买到欧美国家品牌的服装、食品饮料及欧、美、日、韩品牌的轿车和日、韩品牌的文具等。

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 篇10

(中国政治部分)

1.下列是《史记》中西周时期重要诸侯国受封情况的记载,其中属于同一类受封对象的是

①“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太王之子,丽王季历之兄也。”

②“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于齐营丘。”

③“召公爽与周同姓,姓姬氏。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

④“陈胡公满者,虞帝舜之后也。„„周武王克殷纣,乃复求舜后„„封之于陈”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华夏万姓,同宗同源;慎终追远,不忘祖根。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众多华夏子孙来到黄帝出生地寻根谒祖。这种现象源自

A.皇帝制

B.分封制

C.中央集权制

D.宗法制 3.在秦朝,被称为“百官之首”的是

A.三公

B.丞相

C.太尉

D.御史大夫

4.假如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特别繁忙,除了将大臣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那么,这名政府高官应是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郡守

5.郡县制是我国古代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下列关于郡县制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郡县制是秦朝统一全国后最早开始实施的 ②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

③郡的最高长官称监御史 ④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④ 6.汉武帝为加强对地方官僚的监察、控制而采取的措施是()A.酎金夺爵 B.设置刺史 C.取消封国 D.推恩王侯子弟 7.西汉时期,文人司马相如由于很有名望,被汉武直接任命为政府官员。这一制度是 A.世袭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8.“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 A.秦朝郡县制 B.唐朝三省六部制度 C.元朝行省制度 D.明朝内阁制度 9.中国创立省制,使省成为地方一级行政区划是在()

A 秦朝 B 汉朝 C 唐朝 D 元朝

10.“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是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对工作的描述。它说明军机大臣的职能主要是()

A.与皇帝“共治国事” B.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

C.“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 D.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 11.标志着西方列强首先打开中国大门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12.第一个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方案的中国人是

A.洪秀全 B.洪仁玕 C.孙中山 D.蒋介石 13.《资政新篇》与《天朝田亩制度》相比,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的是

A.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B.符合当时中国农民阶级的愿望 C.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D.主张人人平等,消灭封建等级制 14.某年出版的日本报纸,关于中国事件的报道,使用了下列小标题:“点燃革命之火”,“武汉的形势”,“排满兴汉宣言”,“列国的态度”等。这些文章集中报道的可能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八国联军侵华 C.甲午战争 D.辛亥革命

15.语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下列哪些语汇最有可能出现在1912年元旦中国各报刊上

A.义和团、八国联军、赔款

B.临时政府、孙中山、共和 C.新文化、北洋军阀、实业救国

D.革命、中国共产党、长征 16.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从法律层面对人民权利和自由实行保护的是

A.《资政新篇》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1954年宪法 D.《共同纲领》

17.20世纪初来中国访问的英国学者杜威在写给女儿的信中说:“要使我们国家14岁多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感到羞愧而加入他们的队伍,那是难以想象的。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杜威提到的“政治改革运动”是指 A.太平天国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国民大革命 18.诗词是人们寄托情思,直抒胸臆的一种文学形式。“碧净南湖水,峥嵘烟雨楼。画船千载梦,今日御神舟。搏出新天地,赢来万象幽。黎民心有数,齐贺八旬秋。”这一诗作是为了纪念

A.中国共产党诞生

B.红军长征胜利

C.抗日战争胜利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毛泽东曾对一个外国来访者说:“„„哎!1927年,老蒋够厉害啦!它把我们像鸡蛋一样摔在地上。可他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下列对“孵出小鸡”最准确的理解是 A.发动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B.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C.长征途中召开了遵义会议 D.完成了艰苦卓绝的长征 20.从大革命时期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革命的战略中心,依次从珠江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其中实现从长江流域向黄河流域成功转移的直接原因是

A.北伐战争的胜利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红军长征的胜利

D.解放战争的胜利 21.这里因为1935年召开的一次会议而名垂青史,被誉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真正起点”。“这里”指的是

A.江西瑞金

B.陕西延安

C.贵州遵义

D.甘肃会宁

22.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致电国民党,提出“召集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代表会议,集中全国人才,共同救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等主张。这表明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正式建立 B.中共将革命的领导权交给了国民党 C.中共党内出现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倾向 D.中共积极推动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 23.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山东和陕北)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把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

A.千里跃进大别山 B.进行三大战役 C.百万雄师过长江 D.攻占南京 24.战争题材电影在我国电影史上占重要的地位。下列战争电影宣传图所反映的史实,其先后顺序排列是

① ② ③ ④ A.④③②① B.④①②③ C.④②③① D.④②①③

25.“打倒列强,除军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将革命进行到底”。上述口号所反映的历史发展主题是:

A.工农武装割据 B.新民主主义革命 C.抗击外来侵略 D.推翻国民政府 26.新中国初期,人民政府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的措施有:

① 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 确立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 ③ 实行村民民主自治制度 ④ 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① ② ③ B.② ④ C.① ② ④

D.① ② ③ ④ 27.下列对我国法制化的历程叙述不正确的是

A.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B.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轮番而治的两大原则 C.“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的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

D.20世纪80年代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8.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毛泽东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里的“里程碑”表现在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选举出新的国家领导人 C.共产党核心地位确立 D.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制定

29.2007年是香港回归十周年。1997年中国能够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的最主要原因是

A、邓小平“一国两制”的英明决策

B、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C、英国逐渐放弃了殖民主义政策

D、英国以主权换治权主张得到双方的赞同 30.1979年,祖国大陆对台湾的政策有了重大发展,“重大发展”的含义是: A.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B.不再提统一台湾的问题 C.从武力统一到和平统一 D.呼吁尽快实现统一

31.据人民网报道:1974年,为打击侵入我西沙群岛的南越当局,中国政府决定东海舰队“直接通过台湾海峡”驰援南海。台湾蒋介石海军不仅没有阻拦、还友好地亮起“请通过”信号。这说明

台湾国民党当局

A.拥护“一国两制” B.希望回归祖国

C.认同 “一个中国” D.与共产党阶级利益一致

32.小明在阅读《周恩来外交文选》时看到这样几段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目前正在她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关注。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这最有可能是周恩来在哪次会议中的发言?

A.亚非万隆会议 B.日内瓦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第26届联大 33.大国意志一直左右着国际关系的发展,下列史实中明显带有大国强权政治色彩的是 ①巴黎和会 ②不结盟运动会议 ③雅尔塔会议 ④万隆会议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 34.下列有关新中国外交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一边倒”的政策打破了西方国家孤立新中国的企图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

C.新中国以安理会五个成员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了日内瓦会议

D.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万隆会议圆满成功

35.右图为1971年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刊登的周恩来的照片。标题是: The Chinese are coming。美国人认为“The Chinese are coming”的主要依据是

A.中美关系开始步入正常化 B.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36.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2758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并立即将蒋介石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的—切机构中驱逐出去。这表明 A.美国由遏制中国转为承认中国 B.中国多边外交取得重大成果 C.多极化格局在曲折中发展 D.国际政治新秩序已经形成

37.2008年安理会授权各国进入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并采取强制性措施打击海盗,随后中国政府派海军舰艇赴此海域实施护航。这显示了新时期中国外交活动的特点之一是 A.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B.支持非洲国家的民族解放斗争 C.积极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D.积极参与联合国的活动

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 篇11

一、分析考情,了解测试动态

从2013年江苏小高考整体上来看,今年试卷的难度较去年有所降低,但是拿A+的难度仍然很大。从考点覆盖面来看,一级子目是考试的主要面,仅有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没有涉及,二级子目的覆盖率则达到84%,新增考点中对宗法制、古代官营手工业和赫鲁晓夫改革进行了考查。换言之,今年小高考所考查的宽度和广度进一步拓展,达到了“放C拦A”的目的。

从题型上来看,今年的选择题中的组合类题目出现较少,而大多以文字材料、图片的形式呈现,在考查学生历史基础知识的同时,侧重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信息的理解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运用的能力;而文字材料题对学生的历史分析理解能力要求较高;图表型题近年也是考试采用较多的形式,从今年出现了6道题目可以可见一斑。从考点分布情况来看,其中必修一占26分,必修二占24分,必修三占10分。从分值的分布来看,与考试说明中试卷分值比例必修一占40%相吻合。

二、立足学情,充分备课

新课改理念下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我们的教学要围绕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我所工作的学校是一所乡村普高,学生知识基础相对薄弱,学习习惯较差,自主学习能力较弱,自我控制意识相对不足,这种消极、被动的学习态度严重阻碍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不利于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实现有效教学的目标。同时笔者也注意到学生通过初中历史的学习和日常生活的积累,还是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具备了一定的逻辑和抽象思维,一部分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课前准备历史预习案时,要根据学业水平测试等级分层设计材料和问题,“了解、知道”是书本上的基本知识,“理解”是稍微“转弯”就能解决的问题,“认识”以归纳或总结来提升学生的能力。问题的设计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这样,学生学习由易到难,也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推动历史教学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三、明确教学目标,有的放矢

教学目标是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与学双边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实践活动努力达到的目标,是检查、评定教学效果的参照物。新课程理念下明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以人教版必修三《宋明理学》为例,三教合一、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的内涵和外延是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认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状况的产物,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是技能,最后应学会如何综合归纳、探究儒家思想发展的历史规律,认识到宋明时期儒学走向完善,进一步巩固其在思想上的统治地位,一分为二地探讨其对中国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四、选择有效策略,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

由于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的时间比较紧,任务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这就需要结合学生的学情、教学的内容,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不拘泥于某种模式或套路,充分发挥教学方法体系的整体功能。

比如在讲授必修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时,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分别梳理“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等相关知识点,然后让学生讨论思考所搜集的知识与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生汇报成果后,我通过绘制图表的方式,由学生自主学习完成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的状况、原因、表现、影响、认识、启示等。这样学生在自主参与学习中不仅独立思考解决了中国近代经济结构为什么发生变动的原因这个难题,并能把前后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而且在讨论中每个人的思维都被激发,每个人都自觉认真听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课后反思,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课堂教学任务完成后,总是会发现一些课前所未预想到的新问题,新方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运用也会出现一些偏差。这些问题都会成为我下次备课的依据,也是促使我自己教学水平不断提升的动力源泉。实践证明,运用科学的教学设计操作课堂教学,可以充分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构建终身学习的知识框架。

上一篇:安徽淮北高二数学下一篇:严以律己专题学习研讨情况报告(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