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共8篇)
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篇1
材料三 若夫以一身之言动、进退、生死,关系国家之安危、民族关系之隆替者,于古未始有之,有之,则袁督师(袁崇焕)其人也。
——梁启超《明季第一重要人物袁崇焕传》(19)
(1)材料一为两种不同类型的史料,提取其中可以相互印证的历史信息。(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影响历史人物评价的因素(至少两个)。(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写作此文的时代背景。(4分)
32.(14分)教科书是课程的承载,不同时期的教科书体现出不同的时代特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篇2
关键词: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试题评析,广西
自2013年起,广西开始实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2013年的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卷注重试题的开放性、创新性,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方面入手,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下面对该次考试地理试题的特点进行分析,并对今后的教学提出相应的建议,希望推动我区普通高中贯彻落实国家课程方案,规范教育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试题评价
1. 注重双基,体现主干知识。
按照学业水平考试的要求和特点,试卷突出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查学生掌握学科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的情况。知识覆盖面广,保证80%以上的覆盖率,必修Ⅰ、必修Ⅱ、必修Ⅲ的分值比例为35∶45∶20。试题主要围绕地理学科的核心与支撑知识展开,体现了主干知识的中心地位,巧妙创设问题情境,提供适量的地理信息,适当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促进公平,科学选材。
试题面向全区学生,紧密联系我区普通高中教育教学的实际,避免因学生的经济、城乡、民族、性别等背景的差异而影响正确答题,充分体现了公平性原则。试题表述和卷面设计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水平,杜绝与试题无关的信息,减少考生审题的阅读量,充分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3. 图文并茂,学科特色明显。
地理学的一切工作都从地图开始,并最终落实回地图。地图是地理学科外在最明显的特点。试题以地图为知识载体,将其作为考查学生地理核心能力的重要手段。全卷共有14幅图表,其中景观图2幅,体现了“无图不成题”的地理试题特点。其中13个选择题和6个综合题,都从地图切入,学生需要通过读图获取相关信息,才能正确作答。
4. 具有广西特色,突出地理的有用性。
乡土地理教学是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之一,本次学业水平考试试卷多处引述了广西的地理事物与现象作为试题情境,体现了广西特色,如第1题、第2题、第17题选择题,第36题综合题。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让学生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是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本次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的试题充分体现了实践性,做到了与生活实际紧密相关,例如第9题选择题。同时也通过试题向考生与教师传达课改的理念,即关注生活中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5. 反映新课改的时代需求。本次考试的综合题出现了一些教材中没有的表述,如“石漠化”、“雾霾”等,需要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与技能,对实际的地理问题进行探究并作出解答。“探究性”试题的出现,体现了高中课改“高度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的要求,体现了新课标“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的理念要求。
二、教学启示
1. 坚持知识为基础、能力为主导的思想。
扎实的知识基础是学生前进的基石。掌握好基础知识,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提高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等。课改后多套教材同时在不同中学使用,不同教材出现了知识的表述差异,使原有的考查方式失去了基础。与此同时,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变是学业水平考试的趋势。而能力考试的核心手段是创设情境,并结合情境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贴近现实、贴近生活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
2. 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地理图表的能力。
地理图表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承载着丰富的地理信息。地理图表信息的处理能力已成为多数学生地理答题的“门槛”。目前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基本上每个题组都提供了相应的图表,考生需要对所给图表信息作出正确的分析,才能顺利地解答问题。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使用图表的兴趣,指导学生掌握各类图表的判读步骤和技巧,提高学生获取图表信息的能力,并注重图表信息的叠加和图文转换,提高图表阅读的深度。
3. 综合开发地理课程教学资源。
随着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发展,依赖于书本和教师讲授来学习地理的局面将被淘汰。地理教学一定要整合好校内、校外的教学资源,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交往、合作、动手、组织等实践能力。教学中可引入广西的建设发展等材料,激发学生对建设好家乡的强烈使命感,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目标,使学生具有为家乡的现代化建设积极奉献的责任感。
4. 注重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篇3
学业评价是指按一定的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成就作出评价。它是对教学效果得出价值判断的手段,也是反馈教学活动信息的途径,具有诊断、调节、强化作用。通过学业评价,人们可以判断教学的质量水平,发现问题并据此采取措施改进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学业进行测量评价,是教学过程中学校与教师的一项重要的常规工作。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怎样的学业评价才是可行的、可信的等直面评价操作性的问题成了教师关注的焦点。
一、PISA理论的简介
由OECD(经济合作组织)组织的“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PISA),是目前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学生学习评价项目之一,它以实现学生终生发展为目的,以纸笔测验衡量初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数学能力和科学能力(2003年新增问题解决能力的测试),了解即将完成义务教育的各国初中学生,是否具备了未来生活所需的知识与技能,并为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PISA的基本目标是“评价学生在现实生活与学习过程中所必需的知识与技能”,它关注的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面临挑战时如何使用知识、学生在今后的非学校环境中如何保持继续学习的能力、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如何做出选择和进行决策。这一点是PISA评价项目最基本的特征,它代表了一种国际评价领域的新趋势,它重点评价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应该具备的知识与能力,而不是脱离实际的空洞的概念与理论。这种向生活实践回归的评价目标,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所坚持的方向基本一致。《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评价建议:本课程侧重评价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不仅测查学生对历史、地理学科及相关学科基本技能的掌握,更要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进行推理和创造性思维的水平。本课程涉及很多当今面临的社会问题,应突出评价学生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其中不仅包括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还要特别注意学生参与体验、探究活动而发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变化。由此可见,PISA理念与初中社会《课程标准》的评价理念具有一致性。
二、什么是历史情境试题
历史情境类试题是指通过课本以外的史料或与现实相关的材料创设历史情境,以考查考生准确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命题形式。如《2011年初中社会思品学业考试试卷·绍兴卷》:
12.某地初中同学在在开展合作学习时,从20世纪40年代中期的国民党报刊中,查阅到一些民主人士对毛泽东的称赞:“弥天大勇”、“一身系天下安危”。这些民主人士主要称赞毛泽东
A.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举 B.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的胆魄
C.在北平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决定 D.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三、常见历史情境创设的方式
1.用名句诗歌来创设情境:
18、“陕甘军民传喜讯,征师胜利到吴起”,诗句所描绘的情境发生在
A .辛亥革命时期 B. 北伐战争时期 C. 红军长征时期 D. 抗日战争时期
13.“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诗中所描绘景象的出现直接得益于唐朝统治者
A.善于用人,虚心纳谏 B.重视人才的培养与选拔
C.沿袭和完善三省六部制 D.减免租赋,减少力役,不误农时
10.唐太宗吸取“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闭口不说话),卒令不聞其过,遂至灭亡“的教训,注重( )
A.虚心纳谏B.轻徭薄赋C.科举选才D.微服私访
特点:用名句诗歌来创设情境,题干精练设问简洁,而且形象生动,具有一定趣味性。许多名句诗歌又是学生所熟悉,试题更贴近学生的实际,便于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用历史图片创设情境:
21.(8分)20世纪以业,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展现了中华民族呕心沥血的奋斗历程。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8.在中国近代,下列哪一条约签订以后出现了右图局面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特点:情境创设直观形象较生动,可以充分考查学生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具有一叶知秋的效果。
3、用数据图表来创设情境:
10.统计图表能帮助我们分析历史。从下表中我们可以分析得出的结论有
①战争是人类文明的浩劫 ②两次战争都引起了世界的剧烈震荡
③两次战争都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 ④和平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20.(8分)制作年代尺和探究主要历史事件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年代尺
材料二:可以用来概括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主要历史事件的一些关键词:
“五四风雷” “南昌枪声” “卢沟烽火” “开国大典”
(1)从材料二中,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和胜利分别选出恰当的关键词。(2分)
(2)“卢沟烽火”点燃了哪场战争?把我国取得这场战争胜利的时间标注在年代尺上。(2分)
(3)为A这一历史事件撰写一个合适的关键词,并说说它与“五四风雷”“南昌枪声”“开国大典”之间的联系?(4分)
特点:通过数字图表,能较好考查学生分析与归纳能力,具有考察学生思维力度的效果。
4、用文字材料创设情境:
8.2011年热播电视剧《宫》剧中女主人公晴川穿越时空来到了清朝。她可能看到的情景有( )endprint
①在东北,大量人丁在建造万里长城;
②在西北,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
③在西南,改土归流开始大规模推行;
④在中央,皇帝选调亲信设立军机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8.(8分)閱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1年4月24日,清华大学迎来百年校庆。百年来,清华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弘扬为国求学的传统,培养出了许多杰出的人才,如钱三强、钱学森、邓稼先……
材料二:在清华百年校庆的大会上,胡锦涛主席希望全国青年学生:“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1)在清华建校的同一年,我国发生了哪场资产阶级革命?其最大历史功绩是什么?(2分)
(2)钱三强、钱学森、邓稼先三位科学家为新中国科技事业作出哪些重大贡献?由此谈谈你对“教育为本”的理解(4分)
(3)对胡锦涛主席提出的希望,你打算怎么做?(2分,照抄本题材料不给分)
特点:通过文字所创设的情境与要考察的背景知识有一定联系,而这过程就是考察学生思维的过程。
四、历史情境试题在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试题编制存在设问不精练
14.实现好、维护好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历来是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下列标志着我党已实现彻底消灭封建土地制度。真正解放农民这一目标的事件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2010年初中社会思品学业考试试卷·绍兴卷》
该题设问不精练,题干部分“实现好、维护好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历来是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完全可以不要,直接设问“下列标志着我党已实现彻底消灭封建土地制度。真正解放农民这一目标的事件是”即可,而且考查学生的思维力度不够;
2、试题编制存在设问没有梯度,无法很好考查学生思维能力
《2010年初中社会思品学业考试试卷·杭州卷》
35.(共8分)2010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5周年,世界各国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法
西斯侵略与反法西斯侵略的战争,是正义战胜邪恶的战争。
材料一:法西斯的暴行(图十,奥斯威辛集中营的被关押者;图十一,毫无人性的日本法西斯分子)
⑴根据材料一,说明法西斯的“邪恶”表现。(2分)
⑵1942年是“正义战胜邪恶”的关键一年,请举出这一年影响战争走向的两件大事。(2分)
材料二:中国作为亚洲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抗击了70%的日本侵略军,最终以3500多万儿女捐躯为代价,战胜了日本法西斯。
⑶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简述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3分)
⑷1945年2月,英、美、苏三国领导人举行会议,讨论有关战后重大问题,请说出这次会议的名称。(1分)
第35题2、3、4设问没有思维力度,学生无需材料即可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很大程度是考学生的记忆力,而非思维能力。
3、引用材料超出学生认知范围,难度较大:如《2010年初中社会思品学业考试试卷·杭州卷》:
10.我国著名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讲道:“汉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制。”这里的委员制是指 ( )
A.三公九卿制 B.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
该题中所运用的材料《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内容“领袖制、委员制”超出学生学识水平。
4、引用材料和设问没存在必然的逻辑联系:如《2010年初中社会思品学业考试试卷·嘉兴卷》:
15、1889年,法国大革命100周年之际巴黎举办世博会。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标志是
A 来克星顿枪声 B 颁布《人权宣言》 C 攻克巴士底狱 D 波士顿倾茶事件
该题设问与与世博会的联系没有关系,过于牵强。
五、历史情境试题命题建议
1、编制的步骤:①研读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中的内容和要求;②确定测试的内容和目标(立意);③确定试题的题型;④草拟试题(立意、情境和设问);⑤反复修正试题(摩题);⑥制订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2、编制策略:(1)做好价值取向:①思想正确,正面引导;②人文气息,富有情趣;③能力立意,难易适应。(2) 试题的基本要求:①知识内容科学;②逻辑关系顺畅(理论逻辑、生活逻辑);③问题设置恰当(指向、回答的路径要明确);④语言表述正确。
3、编制技巧:
①角度选择——独辟溪径、独具匠心
②情境创设——合理恰当、富有情趣
③呈现方式——新型多样、生动活泼
4、时政热点的运用:(1)热点选择的三要素:热点本身、学科知识、学生实际。即关注人类自身的生存、发展和生活质量的问题;关注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关注党和国家着力解决的,与百姓息息相关,且普遍关注;关注反映时代特征,关注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方面的问题。关注浙江和衢州的过去与现在,突出地方特色。(2)选用热点要创设新型情境,情景化要注意符合学生的特点,不要成人化。坚持价值导向,试题体现思维含量。
5、几点体会
①功底。教师要命好题,必须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要夯实专业基础,要多读书,丰富知识积淀,要关注社会,把握时代脉搏,拓宽生活视野;
②功力。教师要命好题,必须与研究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相结合。要认真钻研课标考标,要深入细致地研读教材,要琢磨学生的学习和思想现状,要探索命题的规律和技术;
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篇4
1.为巩固统治,西周将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结合起来,实行
A.宗法制
B.郡县制
C.三省六部制
D.科举制 2.中国古代废除丞相,设置内阁的朝代是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3.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是
A.陶片放逐法B.《十二铜表法》
C.
《独立宣言》
D.《人权宣言》 4.沃(尔)波尔对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贡献在于
A.提出了1787年宪法
B.领导了资产阶级革命
C.促使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
D.推动了责任内阁制度的发展 5.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首相
A.对皇帝负责
B.对帝国议会负责
C.对联邦议会负责
D.对总统负责 6.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
A.发表《共产党宣言》
B.发动十月革命
C.发动二月革命
D.建立巴黎公社 7.近代中国被迫与列强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8.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
A.洪秀全
B.康有为
C.林则徐
D.孙中山 9.下列属于五四运动时期的口号是
A.“打土豪、分田地”
B.“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D.“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0.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其重要意义体现在 A.促成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B.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C.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D.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1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是
A.社会主义
B.新民主主义
C.三民主义
D.共产主义
12.1966—1976年间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受到破坏的根本原因是,当时正在进行
A.社会主义改造
B.“大跃进”
C.“文化大革命”
D.人民公社化运动 1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极格局形成,两极指的是
A.美国和苏联
B.美国和日本
C.美国和中国
D.美国和英国 14.20世纪70年代中国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有
A.与苏联结盟
B.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与日本实现邦交正常化
D.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国际会议
15.为促进与俄罗斯及中亚地区的政治和经济合作,在中国的积极推动下于2001年建立的国际组织是
A.亚太经合组织
B.不结盟运动
C.华沙条约组织
D.上海合作组织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A C D B D B C B 16.都江堰水利工程兴修于
A.夏商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 17.中国古代“男耕女织”的经济结构中,“织”指的是
A.农业
B.官营手工业
C.民族工业
D.家庭手工业 18.宋代以前的商业活动主要集中在一定场所内进行,这类场所被称为
A.坊
B.市
C.城
D.街 19.17世纪荷兰领先世界的产业是
A.电力工业
B.棉纺织业
C.航运业
D.采煤业 20.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于
A.鸦片战争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戊戌变法时期
D.辛亥革命时期 21.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它最早发生在 A.英国
B.德国
C.美国
D.日本 22.20世纪50年代在苏联推行改革的领导人是
A.勃列日涅夫
B.赫鲁晓夫
C.戈尔巴乔夫
D.叶利钦 23.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的货币是
A.美元
B.英镑
C.欧元
D.人民币 24.20世纪90年代,在关贸总协定基础上建立的国际组织是
A.欧洲联盟
B.世界银行
C.世界贸易组织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次全会作出的战略决策是
A.“以阶级斗争为纲”
B.重返联合国
C.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D.实行改革开放
26.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增强企业活力
B.包产到户
C.发展外向型经济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7.中国的电报电话事业始于
A.明朝
B.晚清
C.民国时期
D.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28.“诸子百家”中,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
A.韩非子
B.荀子
C.孔子
D.老子 29.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成就,其中发明于宋代的是
A.火药
B.指南针
C.造纸术
D.活字印刷术 30.主要以草书成就流芳后世的书法家是
A.张旭
B.颜真卿
C.欧阳询
D.苏轼
31.著名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都是
A.法国人
B.美国人
C.德国人
D.英国人 32.下列文献中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是
A.《孔子改制考》 B.《文学改良刍议》C.《庶民的胜利》
D.《资政新篇》 33.为近代经典力学体系的创立奠定基础的科学家是
A.瓦特
B.普朗克
C.亚里士多德
D.伽利略 34.19世纪,用科学观点挑战神创造世界这一宗教信条的是
A.《社会契约论》 B.《十日谈》
C.《论法的精神》
D.《物种起源》 35.电力的使用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电气时代开始于
A.17世纪下半叶
B.18世纪下半叶
C.19世纪下半叶
D.20世纪下半叶
36.用科学方法证明“时间和空间并非永恒不变”的学者是
A.达尔文
B.爱因斯坦
C.哥白尼
D.牛顿 37.印象派画家在技法上强调“光”和“色”,其代表人物是
A.达·芬奇
B.雨果
C.毕加索
D.莫奈 38.2001年,袁隆平荣获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袁隆平的科技贡献有
A.成功培育杂交水稻
B.参与研制“两弹一星”
C.发明巨型计算机
D.主持“嫦娥”登月航天计划 39.为促进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的繁荣,1956年中共中央决定实行
A.“八字”方针
B.“双百”方针
C.“科教兴国”战略
D.“教育革命”路线 40.提出并系统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中国领导人是
A.毛泽东
B.周恩来
C.江泽民
D.邓小平
二、单项选择题Ⅱ: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41.在古希腊戏剧《伊昂》中,伊昂祈祷他的母亲是个雅典人,这样,依据雅典关于公民权的法令,他就可以从母亲那里获得自由演说的权利,“因为一个陌生人在这个城邦里必须让他的嘴象奴隶一样紧闭着,不能自由表达他的思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奴隶没有公民权
B.伊昂有公民权
C.戏剧作品往往脱离社会现实
D.妇女可以在公民大会上自由演说 42.“经过革命的洗礼后,这个国家已成为自由和机会的象征,作为没有以往数千年负担和积淀的一块新土地受到人们的羡慕。”这里的“国家”是
A.德国
B.法国
C.英国
D.美国
43.宣统三年(1911年)的某一天,清廷忽然接到广东省地方高级官员的电报:“省城乱党潜图起事,三月二十九日猝有匪徒多人轰击督署。”电报所说的事件是
A.武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金田起义
44.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孙中山像和国旗经常出现于抗战建国纪念日、国庆节等纪念活动,这反映了
A.国民党坚持一党独裁专制
B.中共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国共两党达成和平建国共识
D.第二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
45.有人认为“马歇尔计划的实施虽然给美国带来了满意的结果,但从长期看也产生了对其不利的后果”。“不利的后果”有
A.加强了西欧与美国的盟友关系
B.消除了西欧倒向苏联的可能性
C.促进了西欧的联合自强
D.扩大了美国产品的海外市场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A C D D C B D A B C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46.1969年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他认为:“中国的潜力极大,任何灵活的外交政策都不能对其忽视或拒绝考虑。”为此,尼克松政府在外交上采取的策略是
A.逐步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B.与中国结成反法西斯同盟
C.赞成中国的“一国两制”方针
D.支持中国改善与苏联的关系 47.“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然而,如果接受上述各项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办事„„这些差别就不应成为和平的障碍或造成冲突。”这段话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某重要文件,文中的“原则”是指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另起炉灶”
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D.“一边倒”
48.北魏时期出现了“舟车所通,足迹所履,莫不商贩”的现象,这反映了当时
A.小农经济解体
B.商品交易活跃
C.人口大量流亡
D.重农政策被废除 49.引起下表所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5世纪末16世纪初威尼斯、葡萄牙香料进口总值 时间 威尼斯 葡萄牙
1498—1501年 年均350万英镑 年均100万英镑 1502—1505年 年均22.4万英镑 年均230万英镑
A.新航路开辟
B.文艺复兴
C.工业革命
D.光荣革命 50.有研究表明,在抗战爆发前夕,中华民族工业在劳动力组织上不但盛行着由工头招工的包工制,还存在着把农村来的男女儿童包养起来的养成工制、以极低代价收买农村失业男女的包身工制,以及工场手工业式的家庭工制等。这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
A.无法避免官僚资本的压迫
B.以传统手工业为主
C.仍带有浓厚的封建性
D.管理水平高于在华外资企业 51.“罗斯福上台后,短时间内就促使国会通过了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的立法。胡佛政府领导下实行的援助农场主、小户人家和工业的小心翼翼的方案,被空前地扩大了,以致面目一新,无从辨认。”这段话的作者认为罗斯福新政
A.使美国彻底克服了经济危机
B.使市场经济变成了计划经济
C.与胡佛政府的政策差别不大
D.是对胡佛政府政策的大胆突破
52.与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相比,人们将苏俄的新经济政策时期称为“缓和与妥协”的时期。这里的“缓和与妥协”是指苏俄
A.支持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B.允许一些资本主义因素存在 C.与美国冷战
D.消除了与西方国家的矛盾
53.右图为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领息凭证,从中可知当时
A.国有企业改革提上日程
B.社会主义改造正在进行
C.近代民族企业发展迅猛
D.国民经济调整初见成效
54.二战后初期,有些人认为“世界经济”是指“自由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不在其中。这反映了当时
A.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B.美国经济霸权地位的确立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D.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峙 55.“人心本自乐,自将私欲缚。私欲一萌时,良知还自觉。一觉便消除,人心依旧乐。”这首古诗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思想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思想
C.朱熹的理学思想
D.王阳明的心学思想
56.在16世纪的英国,那些随着罗马帝国衰亡而湮灭的悲剧和喜剧作品被重新挖掘出来,戏剧再次成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同时出现了剧院、剧作家和从事商业演出的专业剧团,并产生了莎士比亚这样著名的戏剧大师。据此可知当时
A.文艺复兴运动扩展到英国
B.启蒙运动对英国戏剧发展有较大的影响
C.议会民主政治鼓励人们多观看戏剧表演
D.莎士比亚的作品都取材于罗马帝国的兴衰 57.1897年梁启超编辑出版《西政丛书》,其内容分史志、官制、学制、公法、农政、工政、商政、兵政等,“凡书三十二种,都是当时讨论西洋政事的切要之书”。这反映了维新派
A.反对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B.抵制学习日本
C.主张建立共和制度
D.重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58.在中国近代的某个时期,激进的知识分子及青年学生认为,拯救中国之道在于全面否定传统。为此,他们提倡
A.“中体西用”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民主和科学”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59.某文学艺术流派产生于18世纪末期,它促使人们对于陌生而又久远的社会和历史时代产生新的兴趣。那些遥远的时代,在这一流派的文学艺术家们看来充满魅力、多姿多彩,尽管事实可能并非如此。该艺术流派是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现代主义
D.印象主义 60.“人为地将音乐分为高低贵贱,‘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等等,并不能阻止流行音乐在我国日益流行的趋势。流行音乐在争论中更趋流行。”这里描述的现象反映了
A.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工农教育
B.“大跃进”时期的浮夸风
C.“文化大革命”中的上山下乡
D.改革开放初期的思想解放
三、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全选对得2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的得1分,其余情况不得分。题号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答案 AB AC AC BD AD AD BD BC CD AB 61.隋朝对地方行政机构进行改革,将原来的州、郡、县三级制调整为州、县两级制,改变了过去“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的状况。其目的是
A.提高行政效率
B.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C.削弱中央集权
D.推行分封制
62.俄国二月革命“使临时政府得以上台执政,但它仅对国家的政治门面做了修饰,未能阻止俄国继续参战,没有消除资本对劳动的剥削,没有解决农民问题。”这段话的作者认为
A.十月革命具有必要性
B.二月革命巩固了沙皇的统治
C.二月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革命
D.赫鲁晓夫改革没有克服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63.为了缓和欧洲帝国主义造成的殖民地的反西方情绪,美国常常督促其欧洲盟国实行非殖民化的政策;而欧洲盟国则认为,华盛顿不仅未能理解问题的复杂性而且往往居心叵测。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资本主义阵营内部的矛盾
B.美苏之间的矛盾
C.殖民地宗主国与殖民地的矛盾
D.东欧和西欧之间的矛盾 64.商鞅认为,耕战是国家的头等大事,而“诗”“书”不利于人们专心耕战,必须严加禁止。据此可知他
A.提倡“罢黜百家”
B.反对儒家说教
C.倡导“无为而治”
D.主张“重农” 65.海关报告说:“大战爆发不久,中国的进口来源就被切断。有些工厂的产品供不应求,这些厂处于十分有利的地位„„欧美市场于1919年年中开放,结果出现一片繁荣景象,对各种物资的需求都十分紧迫。中国向国外大量出口,获利甚厚。”由此可知
A.“大战”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
B.民国政府没有实行保护工商业的政策
C.当时中国已摆脱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D.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曾出现短暂繁荣 66.20世纪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新的经济危机。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A.危机迫使各国相应调整经济政策
B.当时各国重新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C.这场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国家干预经济
D.这场危机主要表现为通货膨胀与生产停滞并存
67.1920年代一位生活在上海的广东商人,可能见到的场景有
A.一堆人围着黑白电视机观看节目
B.戏院门口的电影广告吸引民众驻足观看
C.中山装、列宁装等制服大行其道
D.乘汽车马车者,男女杂坐不以为嫌 68.1962年,安徽一位基层干部给中央上书说:“责任田的办法是农民的一个创举,是适应当前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一年多的实践证明,尽管有人责难它‘糟了’、‘错了’,然而广大农民群众总认为是‘好了’、‘对了’。”由此可知
A.该干部否定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B.该干部认为责任田有利于农业生产
C.当时局部地区出现了包产到户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普遍推广
69.马丁·路德认为,基督徒的自由是一种内心自由,纯属精神范围,只为上帝所知;在世俗事务方面,一个好基督徒应完全服从业已确立的权威。这反映马丁·路德
A.反对上帝的权威
B.主张服从教士的权威
C.反对教皇的权威
D.主张服从国王的权威
7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发展了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的理论,提出了
A.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
C.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篇5
历 史 试 题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90分钟
2、全卷共五道大题,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40分)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人 D.元谋人
2.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发动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起义地点是A.陈 B.大泽乡 C.巨鹿 D.荥阳
3.北魏时期,把都城迁到洛阳的皇帝是A.孝文帝 B.阿骨打C.阿保机 D.元昊
4.唐太宗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他认为“致安之本.惟在得人”,重用敢于直言的大臣是A.房玄龄 B.魏征 C.杜如晦 D.李靖
5.第二次鸦片战争时,火烧圆明园的侵略者是A.英法联军 B.法日联军 C.八国联军 D.英德联军
6.太平军英勇抗击中外反动势力,在1862年慈溪战役中击毙的“洋抢队”头目是A.戈登 B.西摩尔 C.华尔 D.瓦德西
7.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在中国传播马克恩主义的先驱者是A.陈独秀 B.李大钊 C.鲁迅 D.胡适 8.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华北全境的战役是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9.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B.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10.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A.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三大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
11.第?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A.重工业 B.交通运输业 C.轻工业 D.农业
12.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最高峰时,在位的执政官是A.伯利克里 B.屋大维 C.亚历山大 D.凯撒
13.现在被世界广泛使用的阿拉伯数字是由什么人发明的A.古阿拉伯人 B.古印度人 C.古罗马人 D.古希腊人
14.文艺复兴始于意大利,其先驱是A.但丁B.莎士比亚 C.达?芬奇 D.拉斐尔
15.英国工业革命中,纺织工人哈格里夫斯发明的机器是A.骡机B.蒸汽机 C.汽船 D.珍妮机
16.著有《物种起源》,提出生物进化论的人是A.爱因斯坦 B.达尔文 C.牛顿 D.严复ww w.x k b 1.c o m 17.第二次工业革命实现了人类飞上蓝天的梦想,飞机的发明者是 A.卡尔?本茨B.格拉姆 C.亨利?福特D.莱特兄弟
18.欧洲人在开辟新航路的过程中,进行环球航行的航海家是 A.哥伦布 B.达?伽马 C.麦哲伦 D.迪亚士 19.1640年,英国资产阶段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A.苏格兰人民起义 B.新议会的召开 C.来克星顿的枪声 D.攻占巴士底狱
20.成立于1993年,目前已成为世界多极化格局中重要的一极,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个组织是-A.世贸组织 B.国际联盟C.欧盟D.亚太经合组织
二、组合列举(每小题1分,共7分)21.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3分)1写有《兰亭序》,被尊为“书圣”的是。
2就任大陆军总司令并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的是。
3兰考治沙,心系人民,被誉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党的好干部”是。2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事件。4分
1中国共产党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是。2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4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
三、辨析改错题(每小题2分,共8分)23.指出下列史实的错误,并加以改。
1发生于1940年的台儿庄战役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
错误: 改正: 2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共同纲领》,进行了土地改革。新$课$标$第$一$网
错误: 改正: 3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错误: 改正: 41777年,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是葛底斯堡大捷。
错误: 改正:
四、材料解析题(24题6分,25题6分.26题6分.27题7分,共25分)2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6分
材料一:
材料二:清朝统治者以天朝大国自居认为国内“物产丰盈”,不需要外洋货物,面对西方殖民者日益猖獗的侵扰活动,从国家安全出发,关闭国门。
请回答: l材料一中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哪里?2分
请简要评价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地位。1分
2材料二中反映的是清朝闭关锁国政策,某班4个学习小组对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进行了讨论,第1小组认为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自卫作用;第2小组认为限制了正当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第3小组认为不利于我国人民接触外国的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请你参加第4小组的讨论,总结出该政策对中国社会有什么严重危害?(1分)3结合明清不同的对外政策,联系今天对外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请谈谈你的感想。(2分)
2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6分
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清朝统治集团中出现了洋务派,他们主张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材料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请回答.l材料一中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人物是谁?请将洋务派创办的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各举一例。(13分)2材料二的歌词和图片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中国军队司令员是谁?中国军人身上体现了什么精神?(3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6分)材料一:“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
材料二: 1929年.?次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在某国爆发,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材料三: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国际歌》的歌词,词作者是谁?我们要学习巴黎公社社员什么精神?2分
2材料二中的“某国”指哪国?为应对这场经济危机,德意日走上了什么道路?2分
3材料三叙述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在这一事件中,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具有生死攸关的转折性会议是什么?(2分)27.阅读下列材科,回答相关问题7分
材料一:和亲是汉族与少数民族友好交往的重要形式,吐蕃赞普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损失最惨重的一次战争,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材料三:美国凭借极度膨胀的经济军事实力,积极谋求全球霸权。苏联的强大及共产主义影响的扩大,阻碍了美国全球霸权的实现。美国采取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与吐蕃和亲的两位公主分别是谁?2分
2材料二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什么?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步扩大,其标志性事件是什么?1944年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的事件是什么?3分
(3)根据材料三的内容,回答出当时世界形成了什么样的格局?这种格局以什么事件的发生宣告结束?(2分)
五、活动探究题28题10分,29题10分,共20分
28.自古以来,中国就注重对外交往,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0分
【图片展览】
鉴真坐像 五四运动北京游行队伍 开国大典
尼赫鲁到机场迎接周恩来 香港回归
【知识回顾】
1鉴真东渡发生在哪个朝代?鉴真六次东渡日本,对日本古代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日本在古代向中国学习,进行了大化改新。到了近代,日本开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而进行的改革是什么?此次改革在社会生活方面的内容是什么? 3分
2五四爱国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请写出五四爱国运动中的?个口号。2分 3开国大典上,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的人物是谁?(1分
41953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什么原则,后来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1分)5香港于哪?年回归祖国?这是根据邓小平提出的什么构想实现的?2分
【感悟历史】 6根据上述图片展现的新旧中国外交的不同变化,你有何感想,请谈一谈。1分
29.梳理历史,提升能力。10分
(1)某历史活动小组在探究中国近代社会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总结列出如下简表,不过有些信息还没填上,相信你一定能给予帮助。(4分)
战争名称 条约
影 响
A 《南京条约》 B 甲午中日战争 C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 B C D(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小明非常喜欢吃米饭,他想知道我国古代哪一原始居民最先种植水稻的,请你告诉他: 1分
3在历史上,中华民族从未缺乏面对外国的侵略而赴汤蹈火、英勇抗争的仁人志士,某同学阅读了以下两则材料,希望你与其合作,写出材料中表述的历史人物。2分)材料一:“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是他的追求。16世纪中期,接受明政府委派到浙东抗倭,在台州附近九战九捷,迅速荡平了浙江的倭寇。ww w.x k b 1.c o m 材料二:在1894年的黄海大战中,他率领致远号全舰官兵英勇杀敌。舰身中弹过多,弹药也将用尽。他下令开足马力,朝日舰撞去,与全舰官兵壮烈殉国。后人评价他说:“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材料一中的人物: 材料二中的人物: 4为纪念抗日战争的胜利,某校编排了历史剧《抗日风云》。小刚和小强同学应邀扮演了剧中两个人物。
情景一:小刚奋笔疾书,谱就了《义勇军进行曲》。
情景二:小强面对黄河,谱写了时代最强音----《黄河大合唱》
请分别写出小刚同学和小强同学扮演的剧中人物。2分
小刚: 小强: 5近年来中日关系总起波澜,日本居然将本属于中国的钓鱼岛纳入日本版图,对此你怎
么看?(1分)黑龙江省龙东地区201 3年初中毕业学业统一考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 2 3 4 5 6 7 8 9 10 D B A B A C B C B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A[来源:学§科§网]
二、组合列举题(每小题1分.共7分)
B Ax k b 1c o m D B D C B C 21.l王羲之 2华盛顿 3焦裕禄 22.1南昌起义 2三大改造的完成 3《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4萨拉热窝事件
三、辨析改错题(每小题2分,共8分)23.1错误:台儿庄战役 改正:百团大战
2错误:《共同纲领》 改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3)错误:林彪或林彪反革命集团
改正:江青(四人帮)或江青反革命集团(四人帮)4错误:葛底斯堡大捷 改正:萨拉托加大捷(萨拉托加战役)
四、材料解析题24题8分,25题6分,26题6分,27题7分,共25分 24.1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2分 评价: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1分 2危害: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人教版: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1分
3感想:闭关锁国导致了国家落后,对外开放促进了社会进步。(言之有理即可)2分 25.l奕? 军事企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答出其一即可)1分
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开平矿务局等。(答出其一即可)1分
2抗美援朝;彭德怀;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3分 26.l欧仁?鲍狄埃;(1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伟大的创造精神;大无畏的精抻。(答出其一即可)(1分)2美国;法西斯(对外扩张)道路。(2分)3长征;遵义会议。2分 27.1文成公主、金城公主。2分
2德军闪击波兰;日本偷袭珍珠港;诺曼底登陆。3分 3两极格局;苏联解体。2分
五、活动探究题28题10分,29题10分,共20分
28.1唐朝;明治维新;提倡文明开化,大力发展教育。(3分)2巴黎和会上的中国外交失败1分
“外争国(主)权,内除国贼”;“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取消二十一条”;“誓死争回青岛”(1分)(答出其一即可)3毛泽东(1分)4和平共处五顶原则(1分)51997年;“一国两制”(2分)6弱国无外交;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言之有理即可)(1分)29.1A.鸦片战争 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4分 2河姆渡人。(1分)3戚继光:邓世昌。(2分)4聂耳;冼星海。(2分)(5)坚决捍卫钓鱼岛主权;通过战争或谈判的方式解决。可)(1分)
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篇6
(二)历 史 试 题 卷
(全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含29个小题,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注意事项:
1.本卷为试题卷。考生解题作答,必须在答题卡上。答案书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的答案无效。
2.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开创世袭制,使“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的国王是
A.舜
B.尧
C.启
D.禹 2.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A.使用铁农具
B.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C.商鞅变法
D.推广牛耕 3.他是一位蒙古族的杰出首领,于公元1271年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他重视发展农业,治理黄河,下令开凿新运河。他就是
A.铁木真
B.忽必烈
C.完颜阿骨打
D.耶律阿保机 4.唐朝的“开放”是全面的开放,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下列能说明唐朝选官制度开放的是
A.接待遣唐使
B.统治者都善于纳谏
C.实行科举制
D.长安是座国际大都市
5.辛亥革命被认为是“20世纪中国出现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主要是因为它
A.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性质
B.结束了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是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领导的D.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6.《松花江上》是20世纪30年代的流行歌曲,歌中唱到:“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从那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歌中的“从那个悲惨的时候”指
A.“九一八事变”
B.“一 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7.在人民解放军强大压力和耐心争取下国民党守军总司令傅作仪率领部队接受和平改编,进而获得和平解放的城市是 A.天津
B.张家口
C.北平
D.南京 8.最著名的近代在上海创办的中文报纸是
A.《申报》
B.《万国公报》
C.《时务报》
D.《国闻报》 9.首次以条约形式取得在中国办厂权利的国家是
A.英国
B.德国
C.法国
D.日本 10.新中国成立后,为解放农村生产力,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奠定基础的运动是
A.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解放全国领土
B.抗美援朝运动 C.镇压反革命运动
D.土地改革运动 11.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
A.重工业
B.交通运输业
C.轻工业
D.农业和商业 1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外开放主要解决
A.计划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
B.面向世界,引进资金技术和经验 C.外国商品进入中国市场的问题
D.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体制和政策 13.我国对少数民族的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
A.各民族平等
B.各民族团结
C.民族区域自治
D.各民族共同繁荣 14.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时间是
A.1970年
B.1971年
C.1972年
D.1979年
15.她开启了西方民主制度的先河,在专制盛行的古代世界率先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民主制度。这里的“她”是指
A.雅典
B.斯巴达
C.罗马帝国
D.波斯帝国 16.下列哪位航海家的活动证明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A.哥伦布
B.麦哲伦
C.迪亚士
D.达·伽马 17.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使劳动生产率得到迅猛提高,生产力得到空前解放,人类社会各个领域发生重大变化,人类文明得以急速进步的革命指的是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英国圈地运动 C.英国工业革命
D.英国宪章运动
18.1773年,英国议会宣布克莱武“对国家作出巨大贡献”,给予了极高荣誉。你知道克莱武“对国家做出的巨大贡献”是
A.在工业革命中有重大的发明
B.参加了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 C.通过三角贸易使英国大发横财
D.在印度为英国掠夺了大量财富
19.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A.攻占巴士底狱
B.颁布《人权宣言》 C.第一共和国成立
D.雅各宾派专政 20.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所述内容应该出自下列哪次事件?
A.彼得大帝改革
B.日本明治维新 C.美国南北战争
D.俄国1861年改革
21.斯大林说:“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下列关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工业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工业化的方针是优先发展重工业
B.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经济发展相一致 C.使苏联成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国
D.经济缺乏持续发展的动力
22.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独占,为美国进一步对华扩张和争夺亚太地区霸权提供了条件的是
A.《九国公约》
B.《凡尔赛和约》
C.《慕尼黑协定》 D.《联合国家宣言》 23.与“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多元化”“民主化”“新思维外交”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新经济政策的推行
B.赫鲁暁夫改革 C.勃列日涅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 24.由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战略和亚投行的建设都是为了顺应世界
A.经济全球化
B.经济信息化
C.政治多极化
D.经济多极化 25.这是一场特殊的战争,它存在于两个不同社会制度之间,既威胁了世界和平又维持了相对的和平。这场战争是
A.第二次世界大战
B.“冷战”
C.朝鲜战争
D.中东战争
第II卷
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有4题,共5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26.看图片、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13分)
图一
材料二: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材料三: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台湾诗人余光中《乡愁》(1972年)材料四:未来呀,乡愁是一条长长的桥梁,你去那头,我来这头
2011年 台湾诗人余光中在福建续写《乡愁》
(1)看图一回答香港岛是通过什么条约被割让的?(2分)是被哪个国家割让的?(1分)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多少年?(1分)
(2)材料二中的“妈港”指的是哪里?(1分)中国从哪个国家手中收回“妈港”的?(1分)(3)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有什么意义(2分)
(4)根据材料三说说余光中诗中所述的“乡愁”形成的原因(2分)(5)根据材料四说说余光中诗中“桥梁”的寓意是什么?(1分)(6)结合所学的知识,谈谈你对祖国统一大业的认识?(2分)
27.阅读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
图一 图二
材料二:20世纪上半期,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战争的惨烈,给人类造成了深重的灾难,给世界上爱好和平的人们留下了许多思考。
材料三:罗斯福曾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将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地方打下来,并且可以一直冲到中东······”
(1)材料一中图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1分)有人认为没有这一事件就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结合所学知识给予驳斥?(2分)
(2)材料一中图二所示的漫画,形象地反映了哪一次国际会议?(1分)这次会议造成了什么恶劣的影响?(2分)
(3)根据材料二说说两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有什么不同?(4分)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出了怎样的贡献?(2分)(5)通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学习,给你怎样的认识?(2分)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材料二:1964年10月16日,中国在西部地区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世界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2003年10月16日清晨6时33分,中国首位遨游太空的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州五号太空飞船安全返回,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1)根据材料一回答中国古代科技发明以“四大发明”著称,请问四大发明中在北宋时期出现的是哪两项发明?(2分)四大发明中的哪一项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1分)(2)明清时期中国科技逐渐落后于欧洲的原因是什么?(2分)(3)写出材料二中所提及的两项科学技术的成就?(2分)(4)分析材料二中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有哪些?(2分)(5)通过以上的学习,给你怎样的认识?(2分)29.阅读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春秋末年的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思想主要由“仁”和“礼”两个部分组成。“仁”包含做人的一切美德,主张“爱人”。“礼”就是要求人们时时刻刻约束自己,加强个人修养,努力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社会伦理道德规范。政治上他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教化百姓。
材料二:一世纪中叶,巴勒斯坦的犹太人被罗马统治的反抗遭到了残酷镇压,绝望的犹太人寄希望于“救世主”的降临,来拯救他们脱离苦难。于是巴勒斯坦的犹太人中间出现了传道者,他们说上帝之子耶稣就是这样的“救世主”,他降临人间传道,叫人忍受苦难,死后可升入天堂。材料三:在法国大革命前,启蒙思想家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文化教育运动。他们认为人类处于愚昧无知状态,而崇尚理性,重视科学知识将使人类走向光明。在政治上,他们用自由平等的原则批判封建等级制,在反封建的同时,还积极宣传科学思想,唤醒群众的革命意识。
材料四:见下图
图一 图二
(1)根据材料一回答:孔子创立的学派是什么?(1分)他的学说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处于什么地位?(1分)
(2)根据材料二回答:耶稣创立什么宗教?(1分)这一宗教的经书是什么?(1分)(3)根据材料三说出十八世纪法国兴起的思想革命运动是什么?(1分)并说出此运动的主要思想是什么?(2分)
(4)材料四中的图片反映的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哪一事件?(1分)这一事件宣扬的主题是什么?(2分)
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篇7
一、注重对初中阶段数学核心内容的考查, 突出体现2011年版新课标理念中的“四基”要求
例1. (2014年, 曲靖市卷) 在下列几何体中, 各自的三视图中只有两种视图相同的几何体是 ()
【设题特色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三视图掌握程度和灵活运用能力, 同时也体现了对空间想象能力方面的考查.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是分别从物体前面、左面和上面看所得到的图形.
【设题特色分析】云南省卷考查绝对值, 昆明市卷和曲靖市卷均考查相反数。近几年, 各地试题均会从相反数、倒数和绝对值三个重要概念中选取一个进行考查, 呈现方式很简单, 考查知识点单一, 但要求正确理解概念, 准确掌握相应的求法.
【设题特色分析】试题的创造性在于根据尺规作图得到中垂线, 以此为背景同时考查了菱形的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 突出了菱形与矩形区别, 难度不是很大, 只要考生对平面几何的知识能够牢固掌握, 就可以得到答案.试题考查了学生平时学习过程中的基本活动经验.
【设题特色分析】本题通过“条件开放”的形式设置试题考查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性质, 试题表述简洁清楚, 只要考生理解题意和掌握相关知识, 就能得出正确答案.
【设题特色分析】本题通过简单图形的折叠, 考查图形变换以及勾股定理的应用, 同时考查了直观观察与推理论证能力.折叠变换中要弄清对称轴、相等的线段和相等的角 (一轴两等) , 再利用勾股定理和相似等知识进行求解.设问技巧是先求AF和EF的长, 再用相似求出BG和EG的长, 体现转化思想.
例6. (2014年, 昆明市卷) 某校计划开设4门选修课:音乐、绘画、体育、舞蹈.学校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 (每个被调查的学生必须选择而且只能选择其中一门) , 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后, 绘制了如下不完整的两个统计图:
根据以上统计图提供的信息, 回答下列问题:
(2) 补全条形统计图;
(3) 若该校有2000名学生, 请估计全校选择“绘画”的学生大约有多少人?
【设题特色分析】本题以某校计划开设4门选修课为背景设计考题, 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背景公平合理又让学生有亲近感.通过两个内容相关且又自然合理的统计图, 既考查了学生直接从单个图中获取所需信息的能力, 又考查了学生综合利用两个不同的统计图处理信息, 进行解答的能力, 这样能较好地反映学生综合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统计图表是中考的必考内容, 本题渗透了看统计图、获取信息、数据分析、统计推断的思想.
例7. (2014年, 曲靖市卷) 为决定谁获得仅有的一张电影票, 甲和乙设计了如下游戏:在三张完全相同的卡片上, 分别写上字母A、B、B, 背面朝上, 每次活动洗均匀.
甲说:我随机抽取一张, 若抽到字母B, 电影票归我;
乙说:我随机抽取一张后放回, 再随机抽取一张, 若两次抽取的字母相同电影票归我.
(1) 求甲获得电影票的概率;
(2) 求乙获得电影票的概率;
(3) 此游戏对谁有利?
【设题特色分析】设计有放回抽取的概率问题, 考查列表和画树状图求概率常用方法.列举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时, 要做到不重不漏, 在计算概率时, 关键是确定所有可能的结果数和可能出现的结果数, 再用某个事件的可能出现的结果数除以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数.列表法只能解决两个事件的问题, 画树状图可以解决两个或两个以上事件的问题.
【设题特色分析】这是一道几何应用题, 体现了新课标理念:数学来源于生活, 并服务于生活.背景情境的设置具有普遍性和公平性.题目涉及知识点有:矩形的知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锐角三角函数等.题目还体现了对数学建模思想的考查, 以及由理论到实践的原则, 比较全面地考查了学生对几何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应用能力.题目平实、新颖、综合性强, 较好地考查了考生的数学活动经验.
例9. (2014年, 昆明市卷) 某校运动会需购买A、B两种奖品.若购买A种奖品3件和B种奖品2件, 共需60元;若购买A种奖品5件和B种奖品3件, 共需95元.
(1) 求A、B两种奖品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2) 学校计划购买A、B两种奖品共100件, 购买费用不超过1150元, 且A种奖品的数量不大于B种奖品数量的3倍.设购买A种奖品m件, 购买费用为W元, 写出W (元) 与m (件)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求出自变量m的取值范围, 并确定最少费用W的值.
【设题特色分析】本题以现实问题为背景, 借助方程与不等式, 进行方案设计, 并进行优化选择, 突出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方程与不等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题涉及方程 (组) 、函数、不等式多个知识点, 可综合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述的试题所涉及的知识都是初中阶段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 注重考查学生的基本数学能力以及对数学的理解.同时也全面考查了新课标中“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大模块.三套试题注重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思想方法的考查, 关注数学活动过程和基本经验, 加强了探究性问题的设计与应用, 较好地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 对于改善初中数学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有较好的导向作用.
二、注重对数学思想和方法及能力的考查, 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以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学生的“四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设题特色分析】本道试题考查了两大数学思想方法:数形结合与分类讨论.设题的特色在于小题考大思想, 通过“结果开放”的设题方式考查分类讨论思想, 兼顾考生的差异性, 同时也考查了逻辑推理的数学能力, 这样的设题方式值得提倡.
例11. (2014年, 云南省卷) 观察规律并填空.
(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 n是正整数, 且n≥2)
【设题特色分析】本题以数与式为载体, 通过采用“观察———思考———操作———类比———验证———推广应用”的探究过程, 有利于考查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分析新问题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本题属“数字型”规律, 主要考查了数字变化规律, 根据已知得出数字变化规律是解题关键.
例12. (2014年, 云南省卷) “母亲节”前夕, 某商店根据市场调查, 用3000元购进第一批盒装花, 上市后很快售完, 接着又用5000元购进第二批这种盒装花.已知第二批所购花的盒数是第一批所购花盒数的2倍, 且每盒花的进价比第一批的进价少5元, 求第一批盒装花每盒的进价是多少元?
【设题特色分析】本题直接考查用分式方程建立等量关系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模型思想.
(1) 求该轿车可行驶的总路程S与平均耗油量a之间的函数解析式 (关系式) ;
(2) 当平均耗油量为0.08升/千米时, 该轿车可以行驶多少千米?
【设题特色分析】本题通过生活中的实例, 建立数学模型, 解决实际问题, 考查“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广”模式, 考查学生应用“反比例函数”模型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上述试题可以看出, 云南省各地中考数学试题在设计上淡化技巧, 突出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 如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随机意识、分类讨论、数形结合、转化化归、方程思想、函数思想、整体代换的思想、模型思想、几何直观、待定系数法、归纳法、换元法、配方法、构造法、猜想论证的思想、探究思想、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应用能力等.题目的设计对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 力求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能力, 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让学生会学习, 主动去获取知识, 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分析各地试卷的压轴题可知, 省内中考难题的编制, 坚持落实新课标要求, 抓住重点内容, 在基础知识的灵活与综合运用上, 在思维能力的考查上下功夫.各地试卷的压轴题均是代数与几何综合的题目, 通过设置开放性、探索性试题, 力求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 尤其是数学的角度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并加以探索研究和解决, 从而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试题注重开放性和探究性, 侧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以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学生的整体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关注社会热点, 联系生活实际, 强调2011年版新课标中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例14. (2014年, 曲靖市卷) 自2013年起, 我省教育行政部门出台“平安校园”创建实施方案和考评办法.目前, 全省共有18000余所学校参加了“平安校园”创建, 将18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例15. (2014年, 云南省卷) 学校为了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开展了一次“爱我云南, 唱我云南”的歌咏比赛, 共有18名同学入围, 他们的决赛成绩如下表:
则入围同学决赛成绩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
例17. (2014年, 曲靖市卷) 某校举行书法比赛, 为奖励优胜学生, 购买了一些钢笔和毛笔.毛笔单价是钢笔单价的1.5倍, 购买钢笔用了1500元, 购买毛笔用了1800元, 购买的钢笔支数比毛笔多30支.钢笔、毛笔的单价分别为多少元?
【设题特色分析】这些试题设计灵活、内容丰富, 涉及“平安校园”、“爱我云南, 唱我云南”的歌咏比赛、“昆明库塘蓄水量”、“某校举行书法比赛购买奖品”等, 试题的背景来源于生活, 与时俱进, 关注数学应用的社会价值, 这些试题自然、和谐, 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 生活中离不开数学, 从而激发学生学数学的热情,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以上试题考查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部分试题还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试题不仅考查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多少, 而且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感、态度、价值观都有较好的引导和促进, 充分实现了试题的教育功能价值, 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数学学习效率的提高, 同时提示了教师在教学中合理设置问题情境的途径.这些试题的背景来源于报刊、电视、广播等新闻报道, 倡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 增强了学生的公民意识, 这类题在中考试题中出现是顺应时代需要的.
2015年云南省、昆明市和曲靖市命制数学学业水平试题将在依据2011年版数学新课标的前提下, 兼顾毕业考试和选拔考试的双重功能, 符合稳中有变, 变中有新的原则, 继续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核心知识重点考查的命题思想将会继续保持, 以数学问题为载体考查考生基本的数学素质和一般能力的基本方针不会改变.
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篇8
一、分析考情,了解测试动态
从2013年江苏小高考整体上来看,今年试卷的难度较去年有所降低,但是拿A+的难度仍然很大。从考点覆盖面来看,一级子目是考试的主要面,仅有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没有涉及,二级子目的覆盖率则达到84%,新增考点中对宗法制、古代官营手工业和赫鲁晓夫改革进行了考查。换言之,今年小高考所考查的宽度和广度进一步拓展,达到了“放C拦A”的目的。
从题型上来看,今年的选择题中的组合类题目出现较少,而大多以文字材料、图片的形式呈现,在考查学生历史基础知识的同时,侧重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信息的理解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运用的能力;而文字材料题对学生的历史分析理解能力要求较高;图表型题近年也是考试采用较多的形式,从今年出现了6道题目可以可见一斑。从考点分布情况来看,其中必修一占26分,必修二占24分,必修三占10分。从分值的分布来看,与考试说明中试卷分值比例必修一占40%相吻合。
二、立足学情,充分备课
新课改理念下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我们的教学要围绕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我所工作的学校是一所乡村普高,学生知识基础相对薄弱,学习习惯较差,自主学习能力较弱,自我控制意识相对不足,这种消极、被动的学习态度严重阻碍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不利于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实现有效教学的目标。同时笔者也注意到学生通过初中历史的学习和日常生活的积累,还是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具备了一定的逻辑和抽象思维,一部分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课前准备历史预习案时,要根据学业水平测试等级分层设计材料和问题,“了解、知道”是书本上的基本知识,“理解”是稍微“转弯”就能解决的问题,“认识”以归纳或总结来提升学生的能力。问题的设计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这样,学生学习由易到难,也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推动历史教学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三、明确教学目标,有的放矢
教学目标是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与学双边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实践活动努力达到的目标,是检查、评定教学效果的参照物。新课程理念下明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以人教版必修三《宋明理学》为例,三教合一、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的内涵和外延是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认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状况的产物,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是技能,最后应学会如何综合归纳、探究儒家思想发展的历史规律,认识到宋明时期儒学走向完善,进一步巩固其在思想上的统治地位,一分为二地探讨其对中国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四、选择有效策略,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
由于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的时间比较紧,任务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这就需要结合学生的学情、教学的内容,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不拘泥于某种模式或套路,充分发挥教学方法体系的整体功能。
比如在讲授必修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时,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分别梳理“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等相关知识点,然后让学生讨论思考所搜集的知识与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生汇报成果后,我通过绘制图表的方式,由学生自主学习完成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的状况、原因、表现、影响、认识、启示等。这样学生在自主参与学习中不仅独立思考解决了中国近代经济结构为什么发生变动的原因这个难题,并能把前后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而且在讨论中每个人的思维都被激发,每个人都自觉认真听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课后反思,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课堂教学任务完成后,总是会发现一些课前所未预想到的新问题,新方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运用也会出现一些偏差。这些问题都会成为我下次备课的依据,也是促使我自己教学水平不断提升的动力源泉。实践证明,运用科学的教学设计操作课堂教学,可以充分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构建终身学习的知识框架。
【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推荐阅读:
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08-15
四川省学业水平历史08-17
2023年中考山东省潍坊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电子版有答案)10-02
美术学业水平测试题11-13
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卷08-29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学期学业水平抽样检测试题10-06
学业水平测试08-28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06-28
初中学业水平测试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