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已整理(精选8篇)
三年级上册已整理 篇1
粤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 热
第一课 冷与热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真观察,收集,整理,研究有关冷与热的事实材料,懂得冷与热的原理。
2、通过亲身实践用手触摸的方式把烫,热,温,凉,冷分开,并说出各有什么特征。
3、通过合作实践,并尝试把学到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课前准备: 每组准备4个矿泉水剪成的杯子和两个小塑料袋,一瓶热水,一瓶冷水等。教学过程:
一、谈话,体验: 今天的天气大家感觉是冷还是热
请两位同学上台用手摸一摸预先准备好的两瓶水,一瓶冷一瓶热,并说出触摸的感觉。[采用谈话,实践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实践探究
(一)探究冷水与热水的基本差异
师:提出:你能不能帮我用冷水和热水采用什么方式能倒出4杯冷热不同的水 生:分组进行活动 汇报活动可能得到结果: 生1:我组倒出了热水,冷水,温水三种 生2:我组倒出了烫水,温水,凉水
教师:你们很聪明,能倒出这么多种类的水,从中总结出:水的分类:烫水,热水,温水,凉水,冷水。
[通过活动,学生掌握了水的分类了] 实践:让学生用手触摸各种水,说出有什么感觉。生1:我感觉烫水会烫伤皮肤。生2:我感觉热水泡手很舒服。生3:我发现温水可洗脸洗手很舒服。生4:我感觉凉水不会烫手,清清凉凉的。生5:我感觉冷水很冷。师:对,你们都说出了各种水的特征与作用,重点强调烫水会烫手,以后生活中应小心,避免烫伤,假如真的烫伤了,怎么办呢?
生:讨论:假如万一不小心,让烫水烫伤了,用哪种方法好呢? 1,用自来水止痛。2,把水泡弄破。
3,涂上烫伤膏或植物油。生:汇报讨论结果: 涂上烫伤膏或植物油这种方法好。
[通过实践,学生了解各种水的特性与作用,通过讨论,学生学到了医学知识](二)探究冷水和热水有什么不同。
师:冷水和热水除了具有冷热特性外,还有别的现象吗 ? 生:分组进行实践
往冷水和热水中各滴入一滴红墨水,让学生观察变化。生:汇报观察结果: 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快,在冷水中扩散慢。
生:在冷水和热水中,放一些糖发现热水中糖溶得快。[通过实践观察,使学生懂得了热水比冷水的扩散快] 生:操作:把装有冷水的塑料袋放入热水中混,装有热水的小塑料袋放入冷水中浮。生:各自进行总结冷水和热水有什么不同 幻灯出示:(结论)1,冷水和热水具有冷和热的特性。2,物质在热水里的扩散速度比冷水快。3,热水具有上浮性。
[教师把学生汇报结果有选择的展示在黑板上并对学生的汇报都给予鼓励:刚才大家表现非常好。](三)探究热水上浮的原因。
生:合作与交流:再一次把装有冷水的塑料袋放入热水中,再把装有热水的塑料袋放入冷水中,观察变化情况。
生:做做想想:把装满水的试管用气球皮蒙上,并用皮筋扎紧,放入热水中,发现了什么,又放到冷水中,又发现了什么?
生:汇报结果: 发现水在变热过程中重量没有增加,但体积增加了。是因为热水上浮的原因。[结论:热水具有上浮力] 师:[同学们真棒,这节课学习了有关水的知识,我们知道了水的作用很大,大家要爱惜水资源,节约用水,虽然本节课没有告诉你答案,但是你通过亲身体验,亲身感受,把问题一一解决了,这就是科学的方法,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将来会成为一名科学家。]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内容是探讨“冷和热”的奥秘,引导学生从体验中孕伏新知,活动中发现新知,运用中深化新知.采用谈话,体验引入新课,组织学生做实验,指导学生参与活动,引导学生实践体验,观察总结结果等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了冷水和热水的特征,物质在热水里的扩散速度比冷水快,热水具有上浮性,还使学生建立了科学概念,获取了科学知识,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课 温度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认识温度计结构,从而掌握如何读作和写作,这是正常使用温度计的基础知识.(2)过各种实践活动,学会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温度计,培养观察能力和应用能力 过程和方法:(1)观察和实验
(2)正确使用和生活应用
(3)主要的教学方法:迁移法,观察法,发现法,讨论法,实验法 情感与发展:(1)通过学习,懂得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
(2)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了科学与医学之日新月异,造福人类社会,从而树立学生“尊重科学,热爱科学,让科学造福人类社会”的理想.教学难点: 认识温度计结构(玻璃泡,煤油柱,(水银柱),刻度,摄氏度单位和符号表示,如何读作和写作,探温计内的弯曲位设计)教学重点: 温度计(气温计和体温计)的正确使用和日常应用 教学准备: 活动(一):普通气温计:认识温度计的结构
在烧杯内倒入不同的温度的水:掌握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活动(二):气温计的应用
活动(三):体温计的应用〔名括传统型,掌上探温计和耳窝探温计(后两种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准备)〕(重点提醒:传统的医用体温针是用水银做,要轻拿轻放,以免打烂,若打烂了要清扫好现场,但千万不能用手直接接触,因水银有毒性.)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学习任务:(1)在实物投影仪上显示出书本P2的图片和P6的图片,利用第1课《冷与热》教学内容,用身体感觉到环境的冷与热以及用手去感受冷水,温水与热水,这些全
(2)在实物投影仪上显示出P7的图片(但事先把课题覆盖着).我们可以凭生活经验和感觉来判断天气的冷与热,但如何知道具体温度呢
(设计目的:运用知识迁移方法从旧知识引入,从“怎么知道哪个地方更热呢”这个句子,从引导学生想出用“温度计来测量”的方法,从而导出本节课的学习的内容:温度计).老师由此说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认识温度计和温度计的应用(揭示课题,简单明了,直奔主题)二,师生共同探究,获取新知
(1)先让学生自己说说对温度计的了解以及还想知道的
(设计目的:肯定学生所知道的知识,然后,让学生带着继续探究的精神去学习新知)(预设:学生可能会问到温度计是用什么来做的,或为什么要用水银来做等问题,老师可先肯定学生的好学精神,再重新点明这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学生的问题留待以后进一步深入探究.)(2)活动(一)认识温度计认识刻度及所表示的意义
A, 认识温度的常用单位是摄氏度及其单位和符号的表示法 B, 认识和学会温度的读作与写作(包括0度以下的的读作和写作)C, 如何才能准确地读出温度计的度数(使用P9的讨论)(学生可试做)讨论后教师小结:(1)玻璃泡不能位容器底及侧壁,必须浸没在液体中(2)要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即煤油柱或水银柱的上升的进度稳定后)(3)以平视的角度读数
(预设:学生可能会提及到“华氏”,老师可先肯定学生的有一定知识面,略说一下“华氏”其实也是国际惯用另一种常用温度单位以及与摄氏刻度互相对照)(设计目的:因这是本节课的难点,由老师讲授其知识点为主)实践应用: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自己小组所用的温度计(把三种温度计分派给小组)A, 根据小组所用的温度计填写P9的表格 B, 选用哪一种温度计测水温 为什么 C, 什么叫量程.(设计目的:让学生发挥自主,自学,合作的能力,综合小组实践结果作学习的汇报.教师小结同时引入另一新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温度计是气温计和体温计.我们先来应用一下温度计.(3)活动(二)用约5至10分钟时间测气温并做好记录(P11):同一时间测量教室内外不同地方的气温(P10)(设计目的:以小组为单位,自选一个地方测气温,让学生观察温度计的煤油柱的变化)待学生汇报完实践结果后,报置P11拓展题(利用休息日完成).(4)活动(三)测体温
A, 传统的测体温步骤是好何的 B, 为什么要把体温计甩几下
C, 体温计内的曲位的的作用(先让学生细致观察体温计内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用发现法去揭示问题:曲位的作用.老师释疑:曲位的作用是当你把探温计从腋窝中抽出时,受热胀冷缩影响,水银柱在弯曲位断开,让水银柱保持在原来的刻度.这也是为什么重新探测体温时要把体温计甩几下,把原来的甩至低于摄氏35度.(难点)D, 认识各种新型的体温计.第一种:红外测温器(预设:如时间许可的,可联系到广东曾发生的SARS病情.第二种:掌上体温计用60秒时间测出你的体温(个别学生实践)第三种:耳窝体温计用1秒时间测出你的体温(个别学生实践)E, 学生讨论:新型的探温计与传统探温计之比较(从好与不好两方面)(设计目的:让学生在讨论懂得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医学日渐倡明可造福人类社会)三,课堂反馈:让学生说说这一节课对温度计又了解了多少.(预设:如时间允许,可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和创意:对温度计的改进和新式设计及其用途)四,老师总结:我们今天认识了温度计并掌握了如何正确使用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这与我们生活有紧密联系.还有一些特殊的温度计用在特定的方面(如P13资料所示的),如果同学们感兴趣的可利用互联网搜索更多有关温度计的知识.本课到此结束.教学后记:通过学习,认识温度计结构,从而掌握如何读作和写作,这是正常使用温度计的基础知识.第三课 热往哪里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知道不同材料的物体导热性能不一样;2,通过讨论和收集资料,知道热在人们的生活,生产中的应用.3,了解生活中对太阳能的利用.能力目标: 学会简单的科技制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制作曲线图,培养学生对信息筛选,整理,分析和综合应用的能力;通过经历猜想——实验探究——结果分析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情感目标: 引导和帮助学生开展活动,在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求知欲.如实记录实验数据,学会尊重事实,尊重科学.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热传导的规律,知道不同材料的物体导热性能不同.难点:实验过程的设计和实验结果的处理分析.教学准备: 各种保温材料的幻灯片,相关表格.幻灯机.给热水加热的实验装置.秒表,酒精灯,凡士林,各种金属材料,烧杯,温度计,纸板,棉布,毛巾,纸,塑料,棉花和泡沫,废旧盒子,易拉罐,剪刀,卡纸,铝箔等.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播放动画:小明的爸爸刚从外面干完农活回来,满头大汗.小明想倒一杯水给爸爸喝,可是水很烫.提问:谁能帮帮小明,怎么做才可以让他爸爸尽快喝到水 提示:想办法将热水的温度降低.同学们想的办法很好,可是你们知不知道,热水的温度为什么会降低呢 其中的热量跑到哪里去了呢(揭示课题)有谁知道关于热传递的一些知识呢 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吧.学生对动画中的问题非常感兴趣,并想出了很多的方法,而且方法都很科学实用.学生的回答主要是如何将热水变成冷水的问题上,如何引导到热的传递上来,还需要老师的提示和补充.学生能根据前面的动画内容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关于冷和热的现象,关于热传递的方式还没有掌握.本活动按照“猜想——验证——分析——结论”的流程进行设计.让学生初步掌握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流程和方法.猜想部分承接上面学生的发言提出.在这个环节处理上的猜想结果不重要,关键是让学生经历这样的一个过程而已.有了猜想以后,必须通过科学的实验来证明.而自己设计实验也是本学期学生刚接触到的内容,因此教师必须给出设计实验的提纲和相关的实验报告单.实验设计环节,主要引导学生从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注意事项,实验分工等方面来进行引导.实验的合作分工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的需要,同时也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定性(量)实验在这里不需要向学生提出来,教师只是做几个条件的限制就可以了,在以后的教学中会专门学习到定性(量)实验和对比实验等相关知识,本节课程的重点是让学生经历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实验数据的收集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教师有必要向学生讲解,观察的基本要求.绘制曲线图是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并且可以直观的看到烧杯里的热水和水槽里的冷水温度变化的全过程,学生也容易得出结论.在学生绘制的过程中,教师有必要进行指导.该环节是对上面实验结果的巩固和应用,学生在懂得热会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以后,这个问题也不是很难回答的了.该环节是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根据已经知道的知识进行推理了解热传递的方式.运用推理也是科学学习的一种方式,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一些现象进行的推导,得出合理的科学解释.该教学环节实验的设计全部要求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实验材料自己预设实验结果,自己设计实验步骤,自己分析实验数据,从而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本环节让学生先通过视频资料了解保温材料的一些知识,然后根据自己的经验动手设计制作保温瓶,体现以学生为在主体的教学思想,教师的“放”也要适量的控制,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本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将科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精密联系起来,增强学生的积极性.科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将知识运用到日程生活中去.室外探究部分可以安排在课后进行.通过出示动画中的疑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科学知识的欲望.并在前二课学习的基础上提出相关的研究课题.现在的学生知识面比较广,课外已经掌握了一些关于热传递的简单浅显的知识,这里的环节设计主要是目的有二点:1,掌握学生关于热传递的简单知识拥有情况;2,给学生展示课外知识的机会.二、新课教学 活动一:水温的变化 猜想: 提出问题:刚才有的同学说将热水放在冷水里,并适当搅拌就可以让热水的温度降下来,说的很好.请大家大胆猜测一下,当将装水的杯子放进装有冷水的水槽以后,他们的温度会有什么变化呢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 热水会变冷,冷水会变热 实验设计: 提出问题:刚才只是大家的猜想,如何用具体数据来科学地证明呢(实验)实验设计:(学生讨论)1,做这个实验需要哪些器材 2,你打算如何操作这个实验 3,如何记录实验数据 3,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4,你们小组实验过程中如何分工合作完成
刚才大家说的都很好,可是为了使实验更加科学和规范,老师还有一个要求,就是大家都使用500毫升的冷水和150毫升的热水做实验,并且每隔3分钟记录一次冷水和热水的温度.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提醒测量液体温度应该注意的事项.数据收集: 实验完毕,请大家整理好实验物品.整理好自己的实验数据,并绘制曲线图.结果分析: 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呢
板书:热可以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大家真了不起,其实科学家也是和大家一样做实验的,从猜想——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数据分析——结论.我们以后遇到一些自己没有把握的问题的时候都可以这样去操作,从实验中求得真理!讨论: 出示一个给水加热的实验装置.在使用酒精灯加热的过程中,酒精灯的火焰会使周围的哪些物体变热 酒精灯的火焰上的热是如何传递给烧杯里的水的呢 活动二:那颗豆子先掉下来 创设问题情景
播放动画:天气转冷了,妈妈准备了火锅.小明一回到家就要去吃,妈妈给他出了一道题目: 家里的碗柜里有三种不同材料制成的筷子:竹筷子,铝筷子和不锈钢筷子.你会选择哪种材料制成的筷子呢 为什么
学生讨论,并说明各自的理由.实验设计: 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器材设计实验.按照实验报告单上的表格要求讨论具体的实验方案.(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数据记录,实验结果等具体内容)各小组交流实验方案.小组间互评,评选最佳实验方案.老师对实验方案进行点评.实验操作: 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把豆子用凡士林分别粘在三个用不同材料制成的勺子上面,并把它们放在装有热水的杯中,看哪颗豆子先掉下来.)交流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讨论交流: 这几种勺子的传热快慢一样吗
你还有什么办法检验这些勺子的导热性能吗 哪些材料的导热性能好 活动三:保温与材料 提问问题:在这个短片中你看到了什么 看谁找到保温瓶保温的秘密最多.讨论分析:如果我们要自己动手制作保温瓶吗,你打算怎么做 你打算选用什么样的材料来制作
学生讨论制作保温瓶的方法和步骤.学生根据自选的材料制作保温盒.实验检验:将盛着热水的烧杯放到保温盒中,看谁制作的保温瓶的水温下降的最慢,保温的效果最好
讨论交流:哪种材料制成的保温盒保温效果最好
家庭作业:观察家庭中的各种用品,看看哪些使用了保温材料 拓展活动: 出示太阳能小帽,太阳能汽车,太阳能计算器的图片.(指示太阳能板)这些黑黑的物体是什么东西吗 有什么作用 小组讨论并进行交流.学生可以根据已经收集到的材料发言.出示太阳能热水器或太阳能灶的图片.指导学生制作简易太阳能炉.室外探究:把制成的太阳能炉拿到室外进行实验,用易拉罐盛水放在太阳能炉中,每隔一段时间测量一次水温.学生交流制作经验
猜想部分进行的很顺利,学生普遍都能正确猜想.其中有少数学生提出“是热水降温快,还是冷水升温快”学生进行了简单的争论.该问题可以作为本课程的拓展部分教学内容.在操作实验的步骤上,学生说的都不够完善,有的还存在不科学的地方.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还靠教师用幻灯片向学生提示出来.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对于水的容量都能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定量控制.每隔三分钟记录一次需要教师的集体提醒.学生在读取数据的时候还存在不规范的地方,关于温度计的读法还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绘制曲线图的时候,部分学生不规范,教师讲解了基本方法,并做了示范.看来科学实验的一些基本功训练还需要加强.学生都能围绕热从高温到低温的传递来回答和讨论.教学效果基本达到!学生对动画比较感兴趣.当问题出来以后,学生举手也非常积极.大部分学生都是根据日常的经验选择了不锈钢筷子,理由是卫生.当老师提示从热传递的角度来考虑的时候,也只有部分学生认为是竹筷子,并产生了简单的争论.这个是好事,科学就需要这样的争论.放开手让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科学知识设计制作保温瓶,并通过实验检验制作的效果,也正是科学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拓展环节是对本课所学习知识的总结,也是一个提升的过程.主要任务也是动手操作.教学后记:通过实验操作活动,使学生认识冷水和热水“相遇”之后,热是怎样传递的.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四课 热胀冷缩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知道固体,液体,气体都能热胀冷缩.2,能对固体,液体,气体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归纳.3,能够以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完成物体热胀冷缩的实验.教学重,难点: 了解固体,液体,气体都能热胀冷缩.教师准备: 准备8组材料,每组材料有3个篮筐,每个篮筐对应一种实验.篮筐一有烧杯,热水和冰水,小试管2根,红墨水,透明塑料吸管2根,带孔的橡皮塞;篮筐二有2个玻璃杯,热水,冰水;篮筐三有瘪乒乓球,烧瓶,气球,烧杯,肥皂水,冰水,热水.教学过程:(一)投影片导入
播放修路工人用电锯在水泥路面锯开一条缝,再往那条缝里灌入沥青.投影机出现2幅图,左边的图是一块水泥地胀裂了;右边的图是学校教学楼中间的缝 师:你们平时有留意水泥工路面上有一条条沥青吗 哪位同学知道为什么修路工人要锯开一条缝,往缝里灌入沥青呢(生猜测)看来有些同学学习习惯很好,课前预习了,知道热胀冷缩这个词.这节课,就让我们通过实验,一起去探究热胀冷缩这种现象!(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
1,教学“会升降的水柱”.师:同学们,你们有见过喷泉吗 生:见过,去旅游时见过.(课件出示喷泉图).师:那你们见过彩色喷泉吗(学生面面相觑)师:好,现在老师给大家做一个彩色喷泉实验,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教师演示实验.实验步骤:(1)在小试管内装入红墨水.(2)把带孔的橡皮塞塞在试管口,插入吸管,吸管只露出橡皮塞外一点点.(3)把烧瓶放入烧杯中.(4)在试管上浇热水.(5)彩色喷泉喷出来了!学生动手实验.师巡视,给与指导和帮助
师:很多同学的实验都成功了,出现了彩色喷泉.想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现象 生1:是热水的作用.生2:红墨水受热膨胀,所以就胀了出来.生3:红墨水受热后,体积胀大,水就胀出来了.师:大家的想法都很好.假如我们一开始不浇热水,而是浇冰水,会出现彩色喷泉吗 下面大家用另一个试管再做实验,改为浇冰水,看看会有什么结果.学生兴致勃勃地做实验,师巡视帮助和指导.师:你们观察到什么现象 想想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 生1:红墨水往下退了
生2:红墨水遇冷后收缩,就退下去了.生3:红墨水体积减少,所以退下去了.师:同学们的实验做得很成功,结论也是正确的.师:通过三年级科学的学习,我们知道,红墨水是液体.通过刚才的2个实验,能说明红墨水具有怎样的现象
生1:红墨水受热时膨胀,受冷就收缩.生2:红墨水具有热胀冷缩的现象.师:对,红墨水具有热胀冷缩的现象.(边说边板书).那除了红墨水,其他的液体有没有这种现象了,我们下课后可以继续做实验进行验证.2,教学“会变化的杯子” 除了液体,我们的世界中还有固体和气体.那固体有没有类似的现象呢 下面就让我们进行固体的实验探究.师:组长上来领材料,有2个玻璃杯,热水和冰水.各组根据书本上的提示,独立完成实验.学生做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和帮助.师:你们有什么发现 想想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
生1:加入热水后,杯子很难被拉开;倒入冰水后,杯子很容易被拉开;生2:我跟他的一样.生3:我想是杯子受热后变大了,所以难被拉开;而受冷后变小了,所以就容易被拉开.生4:杯子受热后膨胀,所以难被拉开;遇冷后收缩,所以易被拉开.师:看来同学们已经发现真理了.下面对这个实验现象作一个总结.玻璃杯具有什么样的现象
生1:也跟红墨水一样,具有热胀冷缩的现象.生2:对,具有热胀冷缩的现象.师:同学们真棒.学习上懂得比较,联系.对,玻璃杯是固体,它也有热胀冷缩的现象.(边说,边板书).其他固体是否也有相同的现象呢,我们下课后可继续研究.3,教学“会变大小的气球” 刚才我们研究了液体,固体的热胀冷缩现象,那气体有没有这种现象呢.下面每组领一份的实验材料,根据所提供的材料,设计一个实验,看看气体有没有这种现象,并.学生小组成员合作,充分讨论设计方案,然后选取材料,进行实验,观察现象,收集事实,得出结论.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学生汇报交流.第一组:《瘪乒乓球复原》
我们组的实验是:把一只瘪了的乒乓球放在热水里,几分钟后,瘪了部分鼓起来了;再把它放在冷水里,只见刚鼓起部分又瘪了,说明了空气受热膨胀,遇冷收缩,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第二组:《气球胀大了》
我们组的实验是:把气球套在瓶子上,把瓶子放在热水里.哇!气球慢慢地胀大了,但几分钟后,水慢慢变凉了,气球也渐渐缩小了,也说明了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第三组:《热水吹泡泡》
我们这组设计的实验和第三组类似,但我们不用气球,让瓶口在肥皂水沾一下,把瓶子直立放在热水里,一个又大又圆的泡泡吹出来了……
师:为同学们精彩的实验,给与热烈的掌声.师:通过刚才几组的演示实验,谁来说说空气具有怎么样的现象 生: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现象.(教师板书).(三),回顾前面,总结.师: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固体,液体和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么现在,谁能解释一下刚上课时所看到的现象,为什么要在水泥公路上锯开一条条缝并浇进沥青 假如没有这条缝的话,水泥公路会怎么样 教学楼为什么要留有缝隙
生1:水泥路会胀裂.生2:天气热时,水泥会膨胀,会涨起来裂开,像一开始看到的裂开的那幅泥地一样.生3:教学楼也是一样,如果没有缝隙的,它膨胀时也会裂开.师:看来同学们这节课都学得很好,为自己的学习效果鼓掌.师:除了刚才的水泥路,教学楼,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了热胀冷缩的性质 同学们回去进行资料的收集,我们下节课进一步研究这方面的问题.第五课 热对物质状态的影响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知道有些物质的状态会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水的三态变化,了解冰点和沸点. 3.初步学会使用酒精灯给水加热的步骤和方法. 重点难点: 知道并了解物质的状态会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教学准备
酒精灯,细铁丝,金属盒,蜡烛,夹子,松香,烧杯,冰块,温度计,铁架台,砂糖等.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导入 出示任务驱动页图片.在暑假里,学校组织了一次外出活动,波波带上了最爱吃的巧克力糖,打算请小伙伴们吃.当他兴高采烈地把巧克力糖拿出来请大家吃的时候,却发现巧克力全都融化了.问题 是什么让巧克力融化了
目的 通过创设的活动情景,引出探究主题——“热对物质状态的影响” 二,活动一:蜡块的变化
引入 原来,巧克力是在热的作用下融化的.大家还见过哪些物体像巧克力一样,状态随温度变化而改变呢(蜡烛等.)教师把一小块蜡烛放进金属勺里作加热状.问题 大家知道当这小块蜡烛受热时,会发生怎样的改变吗 思考 是否会融化呢
问题 确实如此吗 想亲手动手尝试一下吗
实验 小组活动:把蜡烛切成小块并放入金属盒中,放在烛火上加热,观察并记录蜡块状态的变化.(实验前用幻灯投影出示实验的注意事项和步骤.)交流 观察现象并进行记录.把观察记录跟其他小组分享.小结 像蜡块这样的固体受热后状态会发生改变.蜡块受热后会融化成液态,最后会变成气态.三,拓展:物质的三态 引入 物质都像蜡一样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在不同的温度下,它们会呈现不同的状态.媒体 展示几种不同的物质,说说它们在常温下是什么状态.思考 水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常常以不同的形式呈现.请你思考,水的各种形式分别是什么状态的水 填写书的表格.交流 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自己的看法.四,水的变化
引入 出示一杯在冰箱的冷冻格中冷冻了一段时间的水(尚未完全结冰).问题 请观察,大家可以在杯子里发现什么 引导 这是一杯刚刚结冰的水.水结冰时候的温度我们把它称作冰点.你知道冰点的温度吗 实验 测量冰的温度.实验 在装了冰块的烧杯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直到水沸腾,并测量水温.观察 观察冰块的变化,并注意水温的变化.交流 交流实验中观测到的现象.媒体 播放“水的三态变化” 视频.小结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看到的现象,认识水在实验过程中发生了三态的变化.水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水结冰时的温度叫冰点.五,拓展:制作“糖玻璃” 导入 故事:特技演员把玻璃撞碎的情形.演员会有生命危险吗
分析 介绍特技表演中常用到的糖玻璃其实是利用物质的状态会随着温度的改变而发生变化的这一原理制成的.实验 制作糖玻璃.延伸 可以把糖做成其他形状的图案吗 怎样做 六,小结
第二单元 变化的天气 第六课 关心天气
教学目的和能力要求:(一)过程和方法: 1,能够交流讨论关于天气的信息,用丰富的语言描述天气.2,能够收集各种关于天气的资料,能够设计富有个性的符号记录天气情况.3,能够通过分析数据发现数据中隐藏的规律.(二)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天气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知道天气可以用一些可测量的量来描述.3,能够在自己的生活周围收集和天气有关的资料.教学重难点: 描述,交流,表达各种天气现象的特征.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各种天气资料的图片,生物预告天气的谚语和图片,相关表格.学生角色表演的简单道具.学生准备:搜集各种天气的资料(包括文字的图片的,音像的)准备参加活动时交流.重点收集天气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方面的相关资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图文结合,创设情景.投影机出示几张图片:⑴炎夏之时,地面干裂,农民伯伯在田地里仰望天空,叹惜着雨量不足,盼望下雨;⑵大雨倾盆而下,广场门口挤满了躲雨的人;⑶冰天雪地,有些人在滑雪,有些人在堆雪人,有些人在丢雪球;⑷风和日丽,一群小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到野外郊游.(同学们引起一阵小讨论.)2,讨论小结,引出课题:看了上面的几张照片,大家一定知道我们这节课要研究什么吧(板书:天气)3,提问:大家已经知道了那些关于天气的知识呢 在这节课上你们还想知道天气的那些知识呢 活动一:常见的各种天气现象
(1)结合刚才所看到的图片,延伸让小组交流对常见天气的体验: ①说说日常生活中自己常见的天气现象.②在不同的天气里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③你印象最深的一次特殊天气是怎样 并说出对印象深刻的那次天气有何感受.(2)描述常见天气现象的特点: ①出示几张最常见的天气现象图片.②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才华,用自己最喜欢方式描述图片上的几种常见的天气现象.提示:学生也许对一些天气符号已经略有印象,可让他们拿出笔来画一画,写一写.③学生汇报展示描述结果,教师给予恰当的评价.并要求把描述结果写在学生活动手册上
(3)引申讨论
①问题一:你认为哪些天气是美丽的
继续播放更多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各种各样的天气(美丽的,恶劣的……)讲述:让我们来看一些图片,如果你觉得她很美,就起来告诉大家“美在哪里”;如果你觉得她很讨厌,就起来告诉大家“讨厌在哪里”.讨论:你喜欢哪一种天气,为什么 ②问题二:每个人喜欢的天气一样吗
举例子谈谈你最喜欢什么样的天气,最不喜欢什么样的天气,说说你的理由.要求:(课前每个统一准备四张小纸条)将喜欢或不喜欢的天气现象和相应理由写在纸上,然后张贴在黑板上的两个圆圈(喜欢和不喜欢)里面.分析:哪些天气喜欢的人多,哪些天气喜欢的人少 为什么同一种天气有的人喜欢,有的人不喜欢呢
③回看上课时播放的第一张图片,说说假如你是农民,或是其它不同职业的人,你会喜欢什么样的天气,会不喜欢什么样的天气,并说说你的理由.活动二:天气与生活
一、天气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大家都知道,天气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我们的生产活动, 出行和农作物的生长都经常受到天气的影响.你能举出一些常见的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的例子吗
二、收集资料情况交流学习
因为我们还没有网络的条件,大家也已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在课前做好了“天气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的资料调查,现在交流一下认识,也请大家在课后继续从书报中查阅有关的资料.三、角色扮演游戏
学生戴上自己或老师准备的头饰,扮演各种角色,如晴天的太阳,雷雨的闪电,大雨,雪等,以及地面上的各种动物,植物等,表演不同天气时会出现的情景
活动三:天气与动物
①提问:天气变化会对一些动物的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快要下雨时,蚂蚁往高处搬家,蜻蜓在低空飞行……大家还可以举出一些例子吗
学生回答.②为什么“蜻蜓低飞”就预示将要下雨呢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认识这是蜻蜓是对天气变化的适应.③天气谚语是以成语或歌谣形式在民间流传的有关天气变化的经验.我国天气谚语历史悠久,地域广阔,内容丰富,其中很多可以用来制做长,中,短期天气预报.大家还知道那些天气谚语呢
教师举例,并简单解释.学生回忆.④你还知道那些天气谚语中所包含的科学道理呢 有兴趣可以课后研究.第七课 刮风了
教学目的: 理解空气受热上升是产生风的原因;并能运用已学的知识解释海陆风的成因.会用正确的操作方法完成实验;能够对产生风的原因提出自己的假设,并想办法验证自己的假设;通过自己的探究,认识到自然界中刮风的现象并不神秘,而是有科学规律的.教学准备: 蜡烛,钟罩,风车,火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小风车,问学生有什么方法可以让风车转动.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强调:风是风车转动的条件.再出示蜡烛,告诉学生有一种新的方法让风车转动.鼓励大家一起试一试.二、新课:
(一)探究钟罩内产生风的直接原因 蜡烛“吹”风车实验: 老师派发实验用品,然后要求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引进行实验(如右图).学生分组实验.问:哪些小组成功了 学生举手
问:风车转动了,风是从钟罩里吹出来的吗 生:钟罩里吹出来的.问:为什么判断是钟罩里吹出来的(不是外面的风)生:风车只有在钟罩口才转动.(赞扬学生知道找证据)问:钟罩里的风的产生和实验中什么因素有关呢 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蜡烛,钟罩底部的空隙(假设).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实验验证自己的推测.学生分组实验,汇报自己的验证结果.(点燃蜡烛和熄灭蜡烛对比,有空隙和没有空隙对比)让学生小结:实验中风的产生和蜡烛的燃烧及钟罩底部空隙有关.(二)探究钟罩内风流动的规律: 问:钟罩里的风是怎样流动的呢 出示投影请学生回答.(学生用电子教鞭指示说明)问:能用什么方法证明呢 怎样做(提示可以用烟的方法.)提供蚊香,学生实验.报告发现:风都是从钟罩下面进入,从上面吹出.(发现规律)问:对上面发现的规律,你怎么解释呢 请小组讨论,然后回答.学生提出自己的解释(可能的原因).教师补充和解释(动画演示):蜡烛燃烧让火焰周围的空气变热,变热的空气会上升,然后周围空气流过来补充,就形成了风.教师演示实验:热空气上升实验
要求学生把实验中风形成的过程用自己的语言在描述下来.(三)知识的运用:海陆风成因: ①自然界风形成的规律也是和空气受冷,受热有关.比如在海边常常会有一种很有规律的风——海陆风.短片介绍海陆风的现象.②展示海陆风示意图,请学生依据刚才学到的知识,解释海陆风的成因.学生小结课题:刮风了
第八课 下雨了
教学目标和能力要求
(1)能用简单的实验材料进行模拟下雨实验.(2)把实验现象与自然界的降雨对应起来,理解自然界降雨的简单过程.(3)学会使用量雨器测量降水量.(4)认识降雨对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影响.教学准备: 水槽,玻璃片,冰块,雨量器,有关云的资料.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自然界中降雨的过程;学会使用量雨器测量降水量.教学过程设计及反思(一)导入
[投影片]下雨的情景,引出核心问题“天上为什么会下雨 ” [教学反思]这一环节让学生对看到的情景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由老师引导到教学主要问题,这样既尊重了学生,又培养了发散思维能力.[教师]谁能回答这个问题 [学生]各抒己见
[教学反思]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天上为什么会下雨”这一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可能会有一些神话和迷信的见解,让他们说出来,为后面的正确解释作铺垫,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以及修改他们的前概念.(二)活动一
[教师]大家都说了自己的想法,那么现在我们看看到底“天上为什么会下雨 ”我们来动手做一个实验.[学生]模拟下雨(分小组进行,用时10min)在盛水的水槽上盖一块洁净的玻璃,并在玻璃上放几块冰,放在阳光下,观察发生的现象,并做好记录.实验完毕回到教室,汇报观察到的现象.[教学反思] 1.在实验前与实验当中一定要提醒学生认真观察,尤其是要提醒学生观察整块玻璃不同位置的现象变化;2.小组合作做实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师]谁能解释“盆子里的水为什么会跑到玻璃板上了” [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水槽里的水受热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冰冷的玻璃板就凝结成小水滴,就变成了“雨”落下来.其实自然界下雨也是这样一个过程.[多媒体投影]自然界下雨过程.[教师]看了“自然界下雨过程”,谁能说一下这个过程
[教学反思]此处安排学生复述“自然界下雨过程”,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师]关于下雨,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学生]进一步提出各种问题(三)活动二
[教师]有学生提出“下了多少雨 ”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要用雨量器 [学生] 1.阅读课本P45;2.介绍雨量器的构造和怎么量雨.[教学反思]让学生介绍雨量器的构造及怎么量雨,而不是老师来介绍,避免了课堂上的长篇大论,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更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当然教师在必要的时候要给与适当的补充和更正.[教师]你还对雨水的哪些方面感兴趣 那么这里就有两个小任务交给大家: 1.自定主题,查阅资料,写一篇与雨水有关的科学小论文;2.自做一个“雨量器”,测量最近一次降雨的降雨量,然后与天气预报比较,回校后交流.(老师会提醒什么时候测)(四)小结
从刚才大家的表现中,老师发现小朋友们的课外知识可真丰富.雨,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是自然界水资源循环的一种形式,它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它使大自然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请同学们课后多了解一下家乡的雨水情况.第九课 小小气象员
教学目标
1.了解天气预报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会用气象符号表示各种天气. 3.体会坚持记录天气信息的重要性.
4.能通过上网等方法查阅更多关于气象知识的资料.重点难点
了解天气预报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会用简单的气象符号表示各种天气.体会坚持记录天气信息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一系列与天气有关系的图片和视频,吸管,铅笔,纸,大头针,橡皮泥,瓶盖,圆珠笔笔芯,剪刀,钉书机.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导入 波波,琪琪和妍妍一起上学.波波发现妍妍带着毛衣上学,觉得很奇怪:“你为什么带毛衣来上学 ” 妍妍说:“下午有冷空气来啊!” 琪琪奇怪地问道:“ 妍妍,你是怎样知道的呢 ” 问题 妍妍怎么知道下午有冷空气来呢(可能是看天气预报.)引导 天气预报能告诉我们什么 我们可以从哪里获得天气预报呢 目的 创设情景,引出主题.二,活动一:了解天气预报
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从很多途径获得天气预报.请举出你了解的途径.交流 学生互相交流获得天气预报的途径.问题 我们可以从天气预报中获得什么信息 讨论 天气预报的作用.引导 天气预报能告诉我们未来一段时间的天气状况,使我们对天气的变化早做准备.目的 认识天气预报的作用和重要性.三,活动二:学用气象符号表示天气
媒体出示红色降温预警信号,高温预警信号,灰霾天气预警信号等天气预警信号图片.问题 同学们,大家认识这些天气预警信号吗
引导 出示各种常见天气符号.科学家用气象符号表示天气状况,气象符号形象,易懂.你们能从这些天气符号猜出所表达的意思吗
游戏 各小组抽签,用最快的速度,说说气象符号所代表的意思.引导 用气象符号记录天气状况的优点是形象,易懂,因此被广泛使用.任务 电视台播报了今天的的天气预报:天晴转多云,早晨有雾.你能用天气符号来表示今天的天气情况吗
活动 用天气符号来表示相应的天气情况,并交流.目的 认识常见天气符号,了解天气符号的作用.四,活动三:做小气象员
导入 通过学习,同学们都了解了很多有关天气现象的知识.现在老师想从我们班的同学中选出一些小小气象员,参与到学校的气象站工作中.问题 大家是否了解气象员应该做些什么工作
讨论 气象员应该做什么工作 应该收集哪些天气信息 讨论和交流.问题 刚才同学们提出了很多可以观测的气象信息,但对于我们来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最需要的气象信息有哪些
讨论 各小组讨论并设计常见气象信息记录表格.目的 了解气象员日常所需做记录的数据,学习做一个小小气象员.五,活动四:制作简易风向标
导入 学校要建立小小气象站,里面的有许多专门测量天气情况的仪器.大家看看这个是什么仪器
演示 出示一个风向标,并向学生介绍其使用方法,用风扇让学生观察风向标如何指示风向.任务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制作一个简易风向标吧!媒体 出示课本风向标图.准备材料和工具:吸管,铅笔,纸,大头针,橡皮泥,瓶盖,圆珠笔笔芯,剪刀,钉书机.媒体 出示课本风向标制作图.制作 根据制作步骤简图,利用简易材料,动手制作风向标.将制好的风向标用风扇检测.问题 为什么有的风向标不能指示风向 在制作过程中我们应注意什么 分析 小组讨论.应注意风向标转动灵活,竖立时注意平衡.制作 根据总结的经验,改良风向标的制作.测试 用自己制作的风向标到操场上去实测风向.目标 培养学生对气象观测的兴趣,培养动手能力.六,小结
第十课 奥运与天气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经历研究的过程,帮助学生了解各种运动项目受天气影响的情况,并能利用气候数据,根据天气情况制定运动会的时间表.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对信息筛选,整理,分析和综合应用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情感目标: 引导和帮助学生开展活动,在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求知欲.教学重点,难点: 对数据分析,筛选,整理,综合应用的过程,制定运动会的合适时间.教学方法: 主要通过“任务驱动”的方法:提出问题——收集信息——筛选整理——得出结论——迁移应用的探究过程来达到教学目的.教学准备: 教师:运动的影片,各届奥运会时间表,广州的天气资料 学生:课前收集天气与运动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播放一段运动的影片创设学习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选择1:一段足球比赛的片段;选择2:一段中国申奥的片段;2,通过影片过渡到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运动,引导他们回忆天气与自己平时运动的关系,从而引入课题.二,新课教学: 1,大家喜欢的运动可真不少!如果把你们喜欢的运动集中起来,就可以开一个小小运动会了,你知道代表体育界最高水平的运动会是什么吗
2,奥运会每四年举办一次,这是历届奥运会的举办时间,通过这个表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每届奥运会都在不同的地点举行;每届奥运会举办的月份各有相同……
3,为什么每届奥运会举办的月份都不同 这可能与什么有关 学生回答:可能是每个地方的气候不同.4,气候是一个很大的范围,里面包括许多具体的因素,例如:温度,湿度,降水,风速,风向等等.你估计举办大型运动会与天气中的哪些因素关系最大 学生发言:可能与降水,气温,湿度等有关.5,怎样才能知道你们的估计对不对 我们以往都是通过实验验证猜测的,但不能做实验时又怎么办呢 其实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中,可以通过各种办法收集信息,并对它们进行整理,概括,从中找到我们想要的知识,这就是科学课中所说的整理,概括能力.6,让我们通过各种资料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①举办大型运动会与哪些天气因素有关
②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在8月举行,请你从运动与天气考虑这个日子选得好不好 ⑴小组内交流,讨论自己收集的有关运动与天气的资料,并把研究后的成果记录下来.⑵学生汇报:北京8月举行奥运会气温适合,风速低,降水影响不大,所以适宜比赛.教师提问:你从什么依据知道这个温度适合比赛 风速低有什么好处 北京8月的降雨天数这么多,为什么还选它进行比赛
学生回答:根据资料介绍,运动会中的田赛要求20℃;径赛要求17—20℃;射箭,拳击,网球,柔道,射击等项目的适宜气温17℃左右……北京8月的平均气温为24℃左右,这个温度挺适宜比赛.学生回答:因为8月的北京风速低.根据田径比赛规则:“距离200米和200米以下的径赛以及跳远,三级跳远等项目,凡顺风时平均风速超过每秒2米者,所创纪录不予承认.学生回答:北京的八月是夏天,夏天的雨一般都是阵雨,雨过就天晴,不会影响比赛.学生小结:所以我们认为8月的北京温度适宜,降水时间短,风速低于奥委会要求,对一些敏感如田径,自行车赛等项目影响小,综合来看是最适合运动员发挥水平,最适合比赛的时间选择.教师小结:8月的北京温度适宜,降水时间短,风速低,虽然天气不是十全十美,但已经是北京12个月中最适合比赛的日子了.通过以上的例子,请你们解决第二个问题:举办大型运动会与哪些天气因素有关
学生回答:降水,气温,风速与举办大型运动会关系较大.在”从运动与天气的关系考虑,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日期“这个探究活动中,在设计时我考虑了两种方式:一是事先提示了北京已经选择了8月份举办比赛,再让学生查找资料,通过资料分析这个日子选得好不好 二是不提示北京已经选好了8月,直接就让学生独立地为奥运会选日子.在设计时,我考虑到两者各有优劣,具体如下: 事先提示8月的设计: 优点:1,不会和拓展活动中为亚运会选日子的活动重复;2,在学生对运动与天气关系没有太多了解的情况下,从这个8月的选择可以知道专家们选择日子的方向.能够顺利地在资料中找出天气与运动关系最大的几个因素.缺点:学生思路受到一定的限制,容易将眼光着重放在了8月的北京气象资料上,而忽略了其它气象数据和资料,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不提示8月的设计: 优点: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更充分的研究资料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开放思维能力.缺点:1,和拓展活动中为亚运会选日子的活动重复;2,面对众多的资料,学生对运动与天气关系没有太多了解的情况下找到正确的比赛日子会比较困难.通过不同班级授课后我发现,其实两者都可以在教学中使用:如果班级的学生事先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查找,收集工作,对运动与天气有了一定了解的情况下,用”不提示8月“的设计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更充分的研究资料后得出结论,有利于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能力.而如果班级的学生课前工作进行的不充分时,则选择”事先提示8月“设计会让孩子们更容易的进入到学习中来,为接下来的学习做一个良好的铺垫.新课标强调探究式学习,倡导让学生通过探究获得知识而不是通过验证理论获得知识的教学方式,因此有些人认为不应选择”事先提示8月“的设计方案,但是我个人认为教是为学服务的,教师在设计教学时首先要考虑学生的情况,如果离开了具体学生的知识能力,认识水平,盲目地让学生进行全开放式自主探究的话,学生的探究就会像老鼠拉龟一样——无从下手,这时的探究就会令学生觉得高不可攀,从而令教学中最重要的探究部分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通过这堂课的教学令我深刻的体会到教学方式没有绝对的好与不好,只有相对于学生合适不合适的差别.事先对教材,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根据具体情况设计教案,对于一个面对课程改革,践行新课标的科学教师来说,这是一个绝对要重视的问题.三,拓展活动
1,中国人盼了几十年,终于让奥运在我们的国家举行.在广州,很快也会举办一个大型运动会,你知道是什么吗
2,2010年,广州将举办第十六届亚运会,具体比赛的日子还没有确定,今天就请你来做广州市长,根据刚才所学到的知识,为亚运会选一个合适的时间.等一会就请市长们上来做报告,说说你选的日子.(出示广州近年来各月的平均气温,降水,风速资料)⑴小组讨论
⑵学生汇报所选的时间和理由 ——9月;10月;11月;理由:广州11月举行亚运会的理由:这时气温合适,降水量少,风速低于奥委会要求,综合来看是最适合运动员发挥水平,最适合比赛的时间选择.3,我们通过对运动与天气关系的研究,为亚运会选好了日子,你们愿意将这个探索成果与别人分享吗 请你课后向广州市市长张广宁写封信,告诉他你选择这个日子的理由,为广州最终确定比赛日期提供参考.当学生掌握了基本方法后,在教学的最后让学生尝试为2010年的广州亚运会选择合适的时间,增加完成类似”任务“的能力,能够开阔学生的思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尽可能地产生学习迁移.当孩子们为亚运会选好了日子,并尝试写信给政府,为广州最终确定比赛日期提供参考的时候,学生就会体会到自己探索的成功感,也更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科学课的意义,更加重视科学课的学习.通过这项活动也能增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真是一举多得.第三单元 振动与声音
第十一课 声音的产生
教学目标: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知识与技能,科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是小学义务教学阶段科学的总体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列围绕这四个方面来拟订:(1)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实验,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能区分声音的大小.2,根据在日常生活中的感受和实验,知道声音有大小之分.3,利用网络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增强学习兴趣,逐步培养景仰科学的情怀.(2)科学思考
①让学生学会大胆地”猜测“,动手操作和分析推理.②培养细心观察的能力.(3)情感与态度
①通过观察,操作,让学生感受科学的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爱学科学.②体验科学的价值,感受科学的无穷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实验,辨别,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能区分声音的大小.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好.老师看到同学们今天上课特别有精神,带来了一种乐器,大家认识它吗 生:二胡.师:同学们真聪明啊!听听(拉了一小段音乐),这么优美的音乐是怎么产生的 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11,声音的产生,相信大家一定能从中找到答案.(板书:11,声音的产生)心动不如行动,请大家立刻打开书本68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的伊始,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其在课堂中寻找研究科学的热情,把孩子们的目光吸引到五彩缤纷的科学探究课堂中.)活动1:寻找乐器的发声部位
刚才,我们听到了吉他,笛子,钢琴……的声音,这些乐器能发出悦耳的声音,你们能找出它们的发声部位吗
生:能.师:老师在各小组都放了几种乐器,请同学们动一动,找一找这些乐器的声音是从哪里出来的;然后完成69页的表.师:老师看到同学们找得挺认真,请各小组汇报.师:(小结)其实,各种声音产生的原理是相同的.那么,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 你们能猜一猜吗
生1:声音的产生与空气有关.师:为什么
生1:因为吹笛子的时候,笛子就会发出声音.师:还有吗
生2:声音的产生与打有关,因为敲鼓的时候,就会发出声音.生3:声音的产生与弦有关,因为拉一拉小提琴琴弦就会发出声音.(这一教学环节为了发挥学生的大胆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其科学探究精神,让其真正成为科学课堂的主人,奠定了第一步——大胆猜测.)师:看来同学们都十分爱动脑筋,现在我们用实验来证明声音的产生与什么现象有关 请同学们打开书本70页.完成实验: 1,说话时,用手轻轻按住自己的喉部.你的手有什么感觉 2,压住小竹片的一端,拨动竹片的另一端.你有什么发现 3,在鼓面上放一些小豆子,敲击鼓面时,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4,敲击音叉后,用手触摸音叉,你的手感觉到什么 请各小组注意观察,并完成表格.发声的物体
我的发现(补充填写)喉部:喉部发声时,()小竹片:小竹片发声时,()鼓:鼓发声时,()三角铁:三角铁发声时,()结论: 师:请各小组汇报.生:我发现喉咙在颤动,小竹片在动,鼓面的小豆子在跳舞,音叉在动.师:因此,声音的产生与打,弦,空气没关系.声音的产生与物体的振动有密切的关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探索到真正的答案,这才是科学研究的真正目的所在,”猜测——实验——结论“,科学是允许错误,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呢 此教学环节为学生从小培养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打下牢固的基础.)师:看来同学们都十分懂思考,老师请你们听一听这一组声音,看看你有什么发现(敲击鼓,音叉)生:我发现鼓声很大,咚咚咚,音叉的声音很小,嗡嗡嗡.师:你听得真细心,在日常生活中,你知道哪些声音大,哪些声音小(学生各抒已见)师:声音有大有小,现在你们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发音盒,看看声音有什么不同(学生各自实验)生:小力一点,声音就小,大力一点,声音就大.师:很好,你怎么样才能使口哨发出大小不同的声音(请一个学生实验)大家想想:你有什么发现
生:声音大,用多一点儿气吹,小珠子转得快;轻轻地吹,声音小一点儿,我发现里面的小珠子转得慢.师:很聪明,听听老师敲一敲鼓,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生:用力大一点,声音大,鼓面振动厉害,小一点,声音小,鼓面振动小一点.师:因此,物体声音的大小与振动的幅度有密切的关系,声音大,振动的幅度大,声音小,振动的幅度小.(学生通过动手做一做,听一听,训练学生们辨别声音的能力,并从中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师:声音大小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你能说一说吗
生:在做作业或人们休息时,声音大,影响他人;录音机的声音太小,听不到;同学们回答问题,声音太小,老师听不不到……
师:很好,看来同学们在平时生活中,有一双敏锐的眼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声音与物体的振动有密切的关系,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响,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小.最后,老师安排一个作业: 1,回家与父母分享这节课的收获,写一篇日记.2,寻找生活当中声音大小的现象.(这一教学环节,我有机地拉近学生与社会的距离,拉近学生与生活的距离,有效地培养学生亲近生活,观察生活,分析生活和从生活中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从而切实提高学生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十二课 声音的传播
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 进行假设,通过实验,证明声音传播的途径有哪些;让学生初步了解声控技术.(二)能力培养: 1,让学生亲历探究,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2,理解假设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锻炼学生概括,总结能力;锻炼学生动手制作实践器材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善于和同学合作,乐于交流的品质;2,培养学生善于倾听并尊重他人意见的习惯;3,使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体会出:科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亲历探究,证明声音传播的途径有哪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真空机设备,玻璃钟罩,铜铃,水槽;学生准备:卡纸,塑料管,漏斗,短玻璃管,Y形管,有关声控技术的资料.教学活动过程:(一),创设活动情景,引出探究活动的问题: 谈话引入: 登上月球已不再是人类的梦想,但月球上没有大气,宇航员在这样一个环境 中是怎样传递信息实现太空对话的呢 学生自由回答;结合学生的回答,交代本课探究任务(板书课题).(二)指导探究方法,引领学生进行探究活动: 1,活动1:研究钟罩里的收录机
谈话:这是一部正在发出声音的收录机,我们把它放在钟罩里,它仍能发 出声音,这是什么原因 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谈话:现在我们把这个钟罩密封起来,抽去罩中的空气,还能听到收 录机发出的声音吗 学生猜测.师生合作完成该实验,并小结板书(声音可以通过气体传播).2,活动2:研究声音在液体,固体中的传播
谈话:声音可以通过气体传播,那么它能在液体,固体中传播吗 学生猜测.在室内分组做用耳朵紧贴水槽,听水中铜铃撞击发出声音的实验.在楼梯上分组做用耳朵紧贴楼梯扶手,听同学敲击上层楼梯发出的声音实验.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师小结并板书(声音可以通过液体,固体传播).活动3:两用喇叭筒
(1)谈话:大家愿意放松一下吗,那就请大家用卡纸做个小玩具——两用喇叭筒.(2)学生制作.(3)提问:试试看,用它能不能使声音传得更远 听听远处同学说话,有什么感觉(4)学生在室外走廊上实验.(5)学生汇报实验结果.(6)教师评价实验结果.4,活动4:做个”土电话“(1)谈话:大家还想玩吗,那就请大家做另一个小玩具——土电话.(2)学生制作并在室内实践.(3)学生汇报.(4)教师评价.(三),拓展与运用: 谈话: 刚才的土电话,有趣吧 如果需要三方通话,你有什么办法呢 课后大家再继续研究.我们刚刚探究了声音传播问题,那么声音的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运用.(2)学生谈有关声控技术运用的例子与同学交流.(四)总结并结束课程: 1,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自主评价.2,教师总结并要求学生收拾好材料,并协助作好卫生工作.教学评价: 本节课让学生通过猜测,动手和亲身经历来研究身边的科学,然后把学习到的科学知识拿到日常生活实际中寻找例子.整个过程顺畅,自然,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了他们的科学素养.第十三课 乐音与噪声
教学内容
能区分乐音和噪声,了解噪声的危害和防治方法.教学目标
1.能区分乐音和噪声,了解乐音和噪声对人们的影响. 2.通过观察,知道防治噪声的常用方法. 3.会用不同的材料做隔音效果的对比实验. 4.懂得减少噪声,应从我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重点难点
经历讨论,调查和记录等的研究,区分乐音和噪声,了解乐音和噪声对人们的影响和知道防治噪声的常用方法.教学准备
有关乐音和噪声的音频,相关的图片和作隔音器用的各种材料等.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导入 出示课本驱动页的图片.在森林里,大家觉得小鸟清脆的叫声非常悦耳.这时,波波想到一个问题:为什么工地上嘈杂的声音听起来却那么难受呢
问题 你能帮波波来解决这个问题
目的 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探究乐音和噪声的问题.二,活动一:你喜欢什么声音
导入 出示课本图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说说自己喜欢哪种声音,不喜欢哪种声音 并说出原因.引导 从学生回答中引出噪声和乐音的概念.媒体 播放”动物的鸣叫声“ 音频.讨论 各小组讨论怎样区分乐音和噪声,举出实例.小结 乐音和噪声以悦耳和不悦耳作为区分.延伸 有没有一些乐音在某些时候可以变成噪声 三,活动二:噪声的防治
导入 我们知道,噪声对人们有着巨大的危害.为了防治噪声,人们想出了许多办法.大家了解哪些办法可以防治噪声
引导 出示课本图,说说图中是怎样防治噪声 讨论 课前布置学生调查防治噪声的常用方法,让学生在小组中根据各自的调查记录进行交流和讨论.汇报 小组汇报调查得来的各种防治噪声的方法.延伸 让学生调查家庭或学校附近的防治噪声的设施.目的 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四,活动三:减少噪声,从我做起
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减少噪声
讨论平时的噪声来自哪里 我们应该怎样减少这些噪声 小组对课本图进行讨论.目的 通过讨论,让学生认识到要自觉遵守和维护社会公德,培养学生讨论与交流能力.五,活动四:制作”隔音器" 导入 减少噪声的办法有很多,而用不同材料隔离声音就是一种常用的办法.问题 不同材料隔音效果一样吗
猜测 猜测什么样的材料隔音的效果最好
讨论 小组讨论.哪些材料的隔音效果比较好 这与材料的什么特点有关 实验 提供闹钟,让学生利用各种材料制作隔音器.做实验时,应当控制材料的大小,厚度等条件一致.目的 通过制作隔音器,让学生进行比较实验,培养学生进行实验研究的能力.六,小结
三年级上册已整理 篇2
【教学目标】
1.结合三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心中的秋天”组织学生自主阅读三年级上册语文主题学习第一组教材《秋韵如诗》。
2.通过学习三年级上册语文主题学习第一组教材主题《秋韵如诗》中的六篇文章, 让学生走进秋, 感受它的饱满;走进秋, 聆听它的语言;走进秋, 触摸它的丰硕;走进秋, 欢呼它的绚烂。知道秋天是个多姿多彩又令人回味的季节, 铭记秋天的深刻。在秋天斑斓的色彩里, 留下快乐的足迹。
3.以学生阅读、积累为核心, 背诵积累关于秋天的好词佳句。
【教学重难点】以学生阅读、积累为核心, 围绕主题进行课内大量阅读, 背诵积累关于秋天优美的语句或段落。理解和背诵积累《秋诗五首》中的五首古诗。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抛砖引玉
1.承前启后:同学们, 我们刚学完了语文教材第三组的课文, 了解到在我们心中, 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 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秋天给人带来了美好的感受, 秋天给人丰收的快乐。回顾一下, 我们学习了哪些课文?三年级上册语文主题学习第一组教材主题是《秋韵如诗》, 里面的五篇文章与第三组课文的主题相吻合, 所以我们选择它们作为课外阅读的最好的补充材料。
2.浏览目录:大家看看目录, 语文主题学习第一组教材主题是《秋韵如诗》, 内容包括《留住秋天》、《秋姑姑》、《秋天、秋天 (节选) 》、《秋诗五首》、《赞美秋韵》、《思念家乡》共五篇文章, 你打算怎么阅读?可以用哪些方式来读书?
3.运用迁移。把从课堂学到的理解词句、概括内容、归纳中心的方法, 迁移到阅读中去, 培养自己运用知识、独立思考和理解、归纳、概括的能力。学习古诗, 第一步:自读诗句, 勾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然后运用查字典、联系实际、图文对照等方法理解字词的意思;第二步:大声朗读全诗, 图文结合或发挥想象, 把自己当作诗人, 进入诗人描绘的情境。
二、自主阅读
1.自主阅读:学生自由地朗读或者默读《留住秋天》、《秋姑姑》、《秋天、秋天 (节选) 》、《秋诗五首》、《赞美秋韵》、《思念家乡》。
2.小组合作:请六个小组的成员分别朗读六篇课文, 并相互点评。
三、智慧碰撞
1.阅读思考。
(1) 《留住秋天》一文中, “举目远眺”、“心旷神怡”是什么意思?哪些句子是采用了拟人、比喻的手法?你觉得还可以用什么方法留住秋天?
(2) 在《秋姑姑》这首诗歌中, 秋姑姑是什么样子呢?秋姑姑还给谁涂抹了什么颜色呢?
(3) 在《秋天、秋天 (节选) 》一文中, 作者写了哪些秋天的美景?为什么他会觉得孤独?
(4) 《秋诗五首》:《初秋行圃》、《宿石邑山中》、《秋词》、《中秋月》、《蜀中九日》这五首诗分别描写了哪些秋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5) 仔细读了课文后, 你是怎么理解《赞美秋韵》、《思念家乡》中的诗句的?
2.谈论交流。
3.阅读汇报。
4.教师小结。通过主题《秋韵如诗》中的六篇文章的学习, 我们走进了秋, 感受它的饱满;走进了秋, 聆听它的语言;走进了秋, 触摸它的丰硕;走进了秋, 欢呼它的绚烂。我们还知道秋天是个多姿多彩又令人回味的季节, 而秋天的深刻更让我们铭记在心。在这秋天斑斓的色彩里, 留下我们快乐的足迹。
四、背诵积累
努力把《秋诗五首》:《初秋行圃》、《宿石邑山中》、《秋词》、《中秋月》、《蜀中九日》五首诗练习背诵下来。
五、读书摘抄
把《思念家乡》的五句诗抄写在笔记本上。
【板书设计】
秋韵如诗
秋天———美丽、饱满、丰硕、绚丽
三年级上册已整理 篇3
1.孩子们j€"nng x€"nn( )地做着风筝,心中充满了憧憬和x€"n w€鄋g( )。
2.高尔基是世界zh€? m€韓g( )的文学家。
3.吃过晚饭,我们zh€#9n b€鑙( )去植物园s€鄋 b€? )。
4.hu€鄋:呼( ) 交( )
二、读一读,用“√”选出正确的答案。(4分)
1.“朝霞”的读音是:zh€"Do xi€幔? ) ch€醥 xi€幔? )
2.郊外(ji€"Do xi€鄌) 震惊(zh€鑞 zh€鑞g ) 依然(y€? y€"n )
3.(蜜 密)蜂 世(记 纪 ) (城 诚)实 (摩 磨)坊
三、给下面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意思。(5分)
1.待:①等待 ②打算 ③需要
(1)待要上来打招呼,又怕认错人。 ( )
(2)他迫不及待地把麦子吃了。 ( )
2.意思:①情趣;趣味 ②意义;含义 ③意见;愿望
(1)这座山就像一头大象,真有意思。 ( )
(2)大家的意思是一起去。 ( )
(3)这个加点的字是什么意思? ( )
四、把下面的事物和它的特点连一连。(3分)
沙漠 银光闪闪 白云 波光粼粼
湖泊 黑黝黝 麦子 随风飘扬
泥土 金光闪闪 湖面 金灿灿
五、根据要求写词句。(19分)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2分)
甜甜地( ) 悄悄地( ) 认真地( ) 拼命地( )
2.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7分)
垂头 ( )气 大惊失 ( ) 欢蹦 ( )跳
阳光明( ) ( )( )飞舞 自( )自( )
(1)一阵风吹过,树叶在空中( )。
(2)他( )地说着什么,我听不见。
(3)雨后,( ),漫步在乡间的小路上,空气里微微浸润着竹叶的清香。
3.按要求写句子。(10分)
(1)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万里长城宛如
(2)西湖不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吗?(改为不带问号的句子,不改变句意。)
(3)课文中出现了不少带有“!”的句子,我也试着写一句。
(4)从下面几个词语中选择两三个写一句话。
可爱 聪明 礼貌 赞美
(5)请你写一句关于读书或勤奋学习方面的名言。
六、按课文内容填空。(16分)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诗中的“ , ”一句,常被远离家乡的人所引用。《夜书所见》描写的是 季的景色。诗中描写儿童活动的诗句是: , 。
2.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 。它应该 。可它 ?(选自《奇怪的大石头》)
3.秋天的雨,藏着 。 香香的, 甜甜的,还有 、橘子,好多好多 ,都躲在 里呢!(选自《秋天的雨》)
七、下面句子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2分)
( )小河上横跨着一座小石桥。
( )不时有小船从桥洞中悄悄地摇过。
( )我的家乡有一条美丽的小河。
( )河水清澈见底,河面波光粼粼。
( )下面是个高高的半月形桥洞。
A.2 5 1 3 4 B.3 5 1 2 4 C.3 4 1 2 5
八、认真阅读下面的短文,细心答题。(20分)
(一)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6分)
我们去放风筝。一个人用手(托 拿)着,另一个人(牵着 拉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牵线人飞快地跑起来。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村里人看见了,说:“放得这么高!”(《风筝》节选)
1.把括号内不恰当的词语划去。(1分)
2.用波浪线画出风筝越飞越高的样子。(1分)
3.用“越……越……”写一句话。(2分)
4.这一段话主要写了 。(2分)
(二)阅读课外短文,回答问题。(14分)
蚂蚁和蜜蜂
人们都喜爱蜜蜂,赞美蜜蜂的辛勤劳动。画家画了许多采蜜图,诗人写了许多赞蜂诗,甚至连刚会说话的孩子也会哼唱:“小蜜蜂,小蜜蜂,嗡嗡嗡,飞到西,飞到东……”
蚂蚁很嫉妒蜜蜂,心里一直不服气:蜜蜂一早出工,我们也一早出工;蜜蜂天黑回窝,我们也天黑回窝。我们干的活也不比蜜蜂少,也不比蜜蜂慢,可人们只夸奖蜜蜂,不称赞我们,这不是太偏心了吗?蚂蚁想来想去想不通。
有一天,蚂蚁爬到花枝上觅食,见到一只小蜜蜂“嗡嗡”地飞来采蜜,就抬头气呼呼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
“啥问题?你说吧!”小蜜蜂回答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和我们一样,整天忙个不停,当然勤劳啊!”
“那人们为什么只夸奖你们,从来不称赞我们呢?”
小蜜蜂想了一会,笑着说:“是啊,为什么人们只夸奖我们而不称赞你们呢?这个问题嘛,我觉得不难回答。我想,那是因为你们的勤劳是为了自己,我们的勤劳却是为了他人……”
蚂蚁听了,心服口服,从此再也不嫉妒蜜蜂了。
1.在文中找出两个意思相同的词语。(2分)
( ) ( )
2.联系上下文,发挥想象,在文中的横线上补全对话。(2分)
3.读故事,填空。(4分)
蚂蚁嫉妒蜜蜂的是 ,蚂蚁想来想去也想不通的是 。蜜蜂勤劳为的是 ,而蚂蚁勤劳为的是 。
4.人们为什么只夸奖蜜蜂而不称赞蚂蚁?(3分)
5.读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3分)
九、习作。(25分)
三年级上册已整理 篇4
唐
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2、七步诗 魏 曹植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3、塞下曲 唐
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相思
(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xié,音同“鞋”】,此物最相思。
5、清明 唐
杜 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6、小池
宋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7、乐游园
唐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8、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9、登幽州台歌 唐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0、独坐敬亭山 唐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1、江雪
唐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2、田上
唐
崔道融
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
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
13、浪淘沙 唐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4、墨梅 唐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15、赋新月(唐)缪氏子
初月如弓未上弦, 分明挂在碧霄边.时人莫道蛾眉小, 三五团圆照满天。
16、惠崇春江晚景 宋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7、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8、春 日 朱 熹
三年级上册已整理 篇5
教学内容:教材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内容。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目标:
1、巩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笔算乘法和估算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增强计算能力,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并能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激趣定标
1、复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2、出示教学目标。
二、自学互动,适时点拨
1、师生一起说说复习单元的的内容:口算乘法、笔算乘法、估算乘法。
2、小组分工合作完成,并逐一展示,最后全体评议。(1)先出示口算乘法算式,分小组指名回报,全体评议。(2)请写出你自己喜欢的不进位的笔算乘法,并完成计算。(3)请写出你自己喜欢的不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并完成计算。(4)请写出你自己喜欢的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并完成计算。(5)请写出你自己喜欢的一个乘数中间有0的笔算乘法,并完成计算。
(6)请写出你自己喜欢的一个乘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并完成计算。
(7)请写出你自己喜欢的估算乘法的笔算乘法,并完成计算。
三、测评训练
1、列竖式计算
24×5= 123×3= 412×6= 324×5= 138×6= 108×6= 204×5= 150×6= 300×3= 235×3= 39×5≈ 302×8≈ 599×6≈ 71×9≈ 108×4≈
2、解决问题
(1)小红每天上学骑7分钟自行车,他平均每分钟骑185米,小红家和学校距离多少米?
三年级上册已整理 篇6
耍 玩耍 杂耍 戏耍 装 服装 包装 假装 劲 使劲 起劲 来劲 绒 绒毛 绒线 羽绒 3.爬天都峰
爬 爬山 爬行 爬杆 峰 山峰 高峰 雪峰 顶 山顶 顶端 顶点 似 相似 似乎 形似 蝴 蝴蝶 蝴蝶结 蝴蝶兰蝶 蝴蝶 蝶泳 化蝶 孔 孔子 孔雀 面孔 雀 灰雀 麻雀 云雀 舞 跳舞 舞蹈 舞动 铜 铜牌 铜钱 铜丝 粗 粗壮 粗大 粗心 尾 尾巴 结尾 尾声 傣:傣族、水傣、傣历 昌:阿昌族、昌盛、丰昌昂:德昂族、激昂、昂扬跤:摔跤、滑跤、跌跤
假 放假 假期 真假朝 朝(zhāo)阳 朝(cháo)代 些 这些 哪些 一些钓 钓鱼 钓钩 垂钓察 观察 警察 视察瓣 花瓣 豆瓣 蒜瓣拢 合拢 拉拢 归拢掌 手掌 鼓掌 掌声趣 兴趣 有趣 风趣钓 钓鱼 钓竿 钓具拢 聚拢 收拢 拉拢
朝霞王朝苍 苍白仰 仰望咱 咱们奋 奋力辩 辩论勇 勇敢居 居然陡 陡然链 锁链颤 打颤攀 攀谈鲫 鲫鱼呵 呵护
苍老 苍凉 久仰 仰慕 咱俩 咱家 奋斗 兴奋 辨别 辩解 勇气 勇士 居住 起居 陡坡 陡变 链条 铁链 颤音 颤震 攀高 攀升 金鲫 鲫瓜子 呵责 呵止
4.朱 朱文 朱笔 朱丹 乔 乔装 乔迁 乔才 亭 岗亭 亭子 书亭 禁 不禁 严禁 禁止 5.灰雀
郊 郊外 郊游近郊 散 散步 散会 散乱 步 跨步 步伐 跑步 胸 前胸 胸部 胸肌 6.小摄影师
基 基本 基础 地基 突 突然 突发 突起 按 按着 按捺 按时 摆 摆弄 摆动 摇摆 乙 乙部某 某地章 章程寺 寺院录 记录
乙烯某些印章寺庙录音
脯 果脯渣 残渣或 或者者 或者敢 勇敢惜 可惜低 低头诚 诚实桦 桦树惋 惋惜
杏脯 鸭脯 石渣 油渣 或许 或然 记者 笔者 果敢 敢情 惜别 珍惜 低下 高低 诚信 真诚 白桦 桦巾 惋叹 伤惋 2
弄 捉弄准 准备备 准备侧 侧面胶 胶卷卷 卷进辆 车辆秘 秘书杂 杂志社 社会摄 摄影媚 媚眼鞠 鞠养躬 微躬
玩弄 摆弄 准时 准许 备份 具备 侧身 侧边 胶带 胶状 卷入 试卷 一辆 每辆 秘密 神秘 杂谈 杂乱 报社 社团 摄像 拍摄 巧媚 媚俗 鞠护 鞠报 鞠躬 躬自
乙醇
某人
章节
佛寺
收录
7.奇怪的大石头
著 著名 著作 名著 藏 隐藏 埋藏 躲藏 悄 悄悄 悄声 悄然 闪 躲闪 闪电 闪动 9.古诗两首
促 促织 促销 促进 深 深山 深水 深处 忆 回忆 记忆 忆念 异 异常 异同 变异 10.风筝
精 精心 精神 精明 希 希望 稀少 稀有 却 冷却 退却 了却 依 依然 依恋 依旧 坑 土坑卧 卧室推 推动旅 旅游考 考试秦 秦岭纪 纪律遗 遗忘究 究竟震 地震坑 灶坑域 区域
火坑 大坑 卧倒 仰卧 推倒 推开 旅行 旅社 考场 考分 秦朝 秦国 纪念 纪实 遗产 遗憾 研究 追究 震动 震惊 土坑 水坑 水域 地域 逢 逢迎佳 佳节倍 加倍遥 遥远遍 普遍插 插花
相逢 难逢 佳肴 佳人 倍数 一倍 遥望 遥看 遍布 遍及 插入 插手 3
拼 拼命 拼音 拼搏 命 生命 命运 命令 奔 奔波 奔放 奔向 村 农村 村长 村庄 抖 发抖 抖动 抖落 丧 丧礼 丧失 奔丧 磨 磨坊 石磨 磨炼 坊 街坊 作坊 染坊 歇 歇息 歇后语 停歇
11.秋天的雨
扇 扇子 风扇 扇贝 枚 一枚 数枚 枚举 邮 邮票 邮局 邮件 爽 凉爽 爽快 直爽 13.花钟
艳 艳丽 艳阳 鲜艳 内 内行 内容 室内 梦 做梦 梦境 梦思 醒 苏醒 醒目 睡醒 14.蜜蜂
论 结论 无论 论证 试 考试 试题 试探 验 经验 考验 检验 袋 口袋 袋子 布袋 柿 柿子 柿饼 西红柿 仙 神仙 仙人 仙女 梨 梨树 梨花 雪梨 菠 菠萝 菠菜 菠菜汤 萝 萝卜 绿萝 云萝 粮 粮食 粮仓 粮草 紧 紧张 紧促 扎紧 杨 杨树 杨柳 白杨 钥 钥匙 密钥 门钥 匙 钥匙 匙匣 马匙 趁 趁先 趁场 趁步 喇 喇叭 喇子 喇虎 衔 头衔 衔接 官衔 裳 衣裳 素裳 下裳
苏 苏州湿 淋湿娇 骄气嫩 嫩芽强 强大适 适当昆 昆虫播 广播修 修改致 导致怒 愤怒暮 夜幕燥 燥热吻 口吻
江苏 复苏 湿透 湿润 娇嫩 娇艳 嫩绿 嫩黄 富强 坚强 舒适 合适 昆仑 昆明 播放 播音 修理 修车 精致 细致 怒火 怒放 暮色 暮霭 干燥 枯燥 亲吻 吻别 4
证 证实概 大概减 减法阻 阻力测 检测括 包括确 正确误 错误途 路途超 超过陌 陌生
证明 证件 概括 概论 减去 减弱 阻拦 阻止 测验 测试 括号 括弧 确认 确定 误会 误导 用途 长途 超常 超越 陌路 阡陌
15.玩出了名堂
堂 课堂 学堂 名堂 镜 镜子 明镜 镜片 闲 清闲 休闲 空闲 待 等待 招待 待业 16.肩 肩膀 齐肩 披肩 臂 臂膀 臂弯 交臂 膛 枪膛 胸膛 上膛 腹 腹部 腹肌 腹诽 17.孔子拜师
闻 新闻 传闻 远近尘 灰尘 尘土 尘封 仆 仆人 仆役 奴仆 纳 纳闷 纳税 纳凉 阅 阅读 阅兵 阅历 腿 大腿 小腿 腿脚 随 跟随 随时 随便 调 空调 调整 调节 简 简单 简要 简明 拜 拜师 拜访 拜年 访 访问 采访 家访 具 具体 家具 玩具 固 固定 巩固 稳固 皇 皇宫 皇上 皇后 俄 俄语 苏俄 沙俄
肠 小肠胃 开胃脊 脊梁
大肠 肠子 反胃 胃口 屋脊 脊柱 5
闷 郁闷丘 沙丘迎 欢迎等 等待止 停止境 环境授 教授品 食品兼 兼职毫 丝毫佩 敬佩
沉闷 闷热 山丘 丘陵 迎接 迎春 等于 相等 终止 静止 国境 边境 传授 授予 品质 品牌 兼任 兼容 秋毫 狼毫 佩服 玉佩
18.盘古开天地
暗 黑暗 阴暗 暗处 降 下降 投降 降落 丈 丈夫 丈量 方丈 肢 四肢 上肢 肢体 县 县长 知县 县令 设 设计 设想 设备 参 参加 参观 人参(shēn)部 部队 全部 部位 横 横线 横跨 横杆 20.搞 搞好 搞乱 搞鬼 稿 稿件 文稿 讲稿 编 编辑 编号 编年 妨 妨害 妨碍 无妨 肌 肌肤肤 皮肤辽 辽宁阔 辽阔血 血压液 液体滋 滋味润 滋润创 创业造 创造猛 猛然缓 缓和宗 正宗
肌肉 肌理 肤色 肤浅 辽远 辽阔 宽阔 阔气 流血 血液 血液 输液 滋润 滋养 润湿 润滑 创伤 创立 改造 造句 凶猛 猛禽 缓期 缓解 宗旨 宗庙 跨 跨栏举 举手击 攻击坚 坚强固 固定栏 栏板案 教案爪 前爪贵 富贵济 济南匠 瓦匠砌 堆砌雕 雕刻抵 抵制智 智慧慧 聪慧跨步 跨入 创举 检举 射击 击中 坚固 坚持 牢固 固体 石栏 栏目 档案 图案 爪子 鸡爪 名贵 珍贵 救济 接济 匠心 花匠 铺砌 砌砖
雕塑 浮雕 抵偿 抵补 弱智 智牙 灵慧 智慧
防 防线 备防 边防 叮 叮咬 叮嘱 叮问 剧 评剧 京剧 喜剧 据 票据 据点 凭据 磅 地磅 磅礴 硑磅
21.古诗两首
断 中断 折断 判断 楚 清楚 一清二楚 楚国孤 孤独 孤单 孤儿 帆 帆船 杨帆 风帆 亦 不亦 亦何 无亦 妆 妆容 化妆 新妆
22.富饶的西沙群岛 蓝 蓝天 蓝色 蔚蓝 懒 懒虫 偷懒 懒汉 披 披甲 披衣 披着 划 计划 划价 划船 23.美丽的小兴安岭 汇 汇成 汇合 汇集 欣 欣然 欣喜 欣赏 赏 欣赏 奖赏 观赏 映 照映 反映 倒映 25.矛和盾的集合 矛 矛盾 矛头 长矛 盾 矛盾 盾牌 后盾 集 集体 集合 集市 持 保持 坚持 持有 威 威风武 武术拣 挑拣颜 颜色形 圆形状 形状渔 渔具料 木料辈 长辈饶 丰饶屿 岛屿卵 卵形栖 歇栖粪 粪土
威武 威力 练武 威武 拾拣 拣选 颜料 颜面 形状 梯形 奖状 状元 渔业 渔民 肥料 资料 前辈 祖辈 富饶 饶人 沙屿 岩屿 鸟卵 卵壳 两栖 栖居 马粪 粪坑 挡 阻挡视 电视线 毛线浸 浸泡献 献花药 中药材 木材软 软件刮 刮头舌 舌头融 融合涨 涨价缕 一缕剑 剑客
挡路 挡住近视 视线 天线 电线 浸种 浸水 献礼 献给 西药 药材 器材 材料 软弱 软化 刮皮 刮风 舌尖 口舌 融达 祝融 涨水 上涨 织缕 条缕 剑术 刀剑 7
般 一般架 架子龟 乌龟攻 进攻炮 大炮坦 坦克战 战车神 神仙兵 兵器退 后退蜗 蜗牛
这般搭架海龟攻击火炮坦白战斗精神士兵倒退蜗居
百般
支架
龟甲
攻打
炮弹
平坦
战争
神奇
兵家
退休
蜗行
26.科里亚的木匣 挖 挖土 挖宝 挖苦 鞋 皮鞋 布鞋 童鞋 斧 斧子 斧头 板斧 锯 锯子 钢锯 锯片 27.陶罐和铁罐
陶 陶罐 陶醉 陶艺 谦 谦虚 自谦 过谦 虚 虚心 虚线 虚实 嘴 嘴巴 嘴角 嘴唇 28.狮子和鹿
谎 撒谎 说谎 谎言 笛 笛子 笛音 竹笛 棍 棍子 木棍 棍棒 港 香港 港口 港湾 免 免费 以免屋 房屋 屋顶抢 抢救 抢夺难 困难 难题初 初八 初步管 管理 水管敌 敌人 敌对阶 台阶 阶梯懂 懂得 装懂匣 玉匣 抽匣
任免 屋外 哄抢 难看 初次 管道 敌视 阶段 懂事 木匣 恼 气恼怒 发怒吵 争吵感 感冒荒 荒凉捧 吹捧朴 朴素素 素材值 价值受 受伤懦 懦弱辩 分辩逝 仙逝殿 大殿掘 发掘
烦恼 苦恼 恼怒 愤怒 吵闹 吵架 感染 感动 荒地 荒芜 捧着 捧花 朴实 俭朴 素质 素菜 值班 值日 受气 受苦 懦夫 昏懦 辩解 争辩 逝去 长逝 主殿 内殿 挖掘 开掘 8
愤 愤怒 气愤袜 袜子 袜套捆 捆绑 捆扎妇 妇女 妇人
悲愤 棉袜 捆缚 夫妇
29.掌声
愿 愿意姿 姿势势 姿势投 投入况 情况吞 吞食烈 热烈绪 情绪述 讲述普 普通通 普通鼓 鼓励 自愿英姿气势投降战况吞服激烈思绪描述普及交通鼓动
励 鼓励 激励 勉励 症 症状 病症 顽症 疾 疾病 疾苦 顽疾 镇 乡镇 镇压 城镇
30.一次成功的实验 育 教育 体育 德育 瓶 瓶子 花瓶 酒瓶 系 联系 关系 系鞋 绳 绳子 跳绳 红绳 茶 茶叶 红茶 绿茶 危 危险 危机 危急 险 探险 冒险 保险 顺 顺风 顺利 顺序 俩 他俩 哥俩 咱俩 索 绳索 思索 探索 激 激动 激情 激励 堵 堵住 堵车 堵击
获 收获 获取 获得 锤 锤子 铁锤 锤头
31.给予树
予 给予 寄予 赐予 担 担心 担架 担当 宽 宽裕 宽带 宽度 裕 富裕 宽裕 充裕 买 购买 买卖 买家 猜 猜测 猜想 猜中 糖 白糖 冰糖 红糖 即 立即 即可 即刻 卡 卡片 卡通 卡车 盼 盼望 盼着 期盼 仁 仁爱 仁心 杏仁 贴 体贴 粘贴 贴花
心愿
姿态
势力
投放
实况
吞并
烈日
绪论
自述
普遍
通过
鼓掌
圣 圣人 圣诞 圣贤 诞 诞生 诞意 圣诞 享 享有 享受 享用 默 默写 寂寞 默成 逛 逛街 闲逛 游逛 援 救援 偿 赔偿
援手
三年级上册已整理 篇7
在学习中, 引导学生借助线条、符号、图形、文字等在题目上进行“标注”活动, 学生原来内隐的数学思维活动就变得直观可视化, 从无序到有序, 由模糊到清晰, 提升了学生的理解力和思考力,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笔者就以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的数学教学为例, 谈谈“标注”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一、借“标注”, 明算理
计算是数学的基础, 让学生学会正确快速的计算是课标的要求之一。教师在备课时总会想方设法让学生明确算理, 掌握正确的算法, 让历史的错误不再重演。借助标注可以促进算理的明晰, 算法的巩固, 实现算与思的结合、操作与思辨的联手, 使学生在标注“计算思路”中磨砺思维, 生成智慧。
在本册第四单元“乘与除”教学口算乘除法中, 学生往往会把简单的题目算错, 究其原因, 实为算理不明之故。为防范于未然, 教学中可采用标注之法, 让学生在明理基础上正确计算, 教师再也不会为“这么简单的题目也做错”而感慨叹息了。
在教学第一课时《小树有多少棵》 (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20×3、500×3时, 学生会依据课本例题说出:“先算2×3=6, 再在6的末尾添一个0”和“先算5×3=15, 再在15的末尾添两个0”, 进而总结出“先用乘法口诀算出0前面的数相乘的积, 再看因数中末尾有几个0, 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的结论。教学若到此为止, 学生难免会犯“重蹈覆辙”的错误, 学生还没有在真正意义上明确添0的算理。这时如给学生一个“拐杖”, 在口算过程中标注出算理, 20×3:2个十乘3等于6个十, 即60;500×3:5个百乘3等于15个百, 即1500。标注如下:
在口算除法第一课时《丰收了》教学60÷2、160÷8时, 把算理6个十除以2等于3个十, 即30;16个十除以8等于2个十, 即20。标注如下:
在口算乘法第二课时《需要多少钱》教学12×3、18×4时, 当学生说出乘法口诀后, 引导学生分别标注出同十位和个位相乘的得数, 再把上下两个数相加, 写出得数。标注如下:
在口算除法第二课时《植树》教学36÷3时, 根据算理3个十除以3等于1个十, 6个一除以3等于2个一, 引导学生标注如下:
口算中的标注既展示了口算的过程, 又强化了算理, 尤其对中下学生而言, 拄着标注的“拐杖”, 逐步形成计算技能, 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借“标注”, 明法则
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在教学混合运算时都会发现学生存在一个颇具代表性的错误现象, 哪怕是最优秀的学生也不可避免, 如下表中的错误题型, 学生往往会怎样好算就怎样算, 完全把运算法则抛到脑后。在教学中怎样避免学生出现这种无厘头的错误呢?我在本册第一单元“混合运算”教学中, 采用画横线和标上运算步骤的方法, 让学生标注出运算过程, 为法则开路, 凡解决混合运算的题型一律做到“一画二标三算”, 收到了极好的教学效果。
口算乘法是从高位乘起的, 而竖式乘法是从个位乘起的, 为了避免口算造成的负迁移, 在第六单元竖式乘法的起始课《蚂蚁做操》教学中, 我引导学生用箭头和数字标注乘的运算顺序, 让乘的过程清晰可见, 既掌握算理又明确算法。标注图如下:
一次进位和连续进位的竖式乘法的教学难点在于“哪一位相乘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 像12×5=510或12×5=50之类的错误也常见于学生的作业, 在教学时让学生边说过程边标注进“几”, 如12×5:二五一十, 写0进1 (标“1”) , 一五得五, 5加1等于6, 写6。118×7:七八五十六, 写6进5 (标“5”) , 一七得七, 7加5等于12, 写2进1 (标“1”) , 一七得七, 7加1等于8, 写8。标注如下:
“一画二标三乘”的标注方法, 化无形为有形, 化抽象为直观, 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特点, 在对比实验中, 添加标注的学生正确率明显高于不加标注的学生。
三、借“标注”, 巧计算
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教学内容安排在四年级上册, 那么, 是不是一定要等到运算律学了以后学生才能进行简算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在三上数学教材中就渗透了众多的简算思想, 教师要把握机会, 及时渗透, 让四上的运算律水到渠成。
本册第三单元“加与减”第一课时《捐书活动》 (三位数连加) 练一练第2题用竖式计算中, 有这样两道题:727+134+86、397+304+120, 让学生用竖式计算后进行讨论, 相同数位相加时除了从上到下依次相加的方法, 还有没有别的更好的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 学生总结得出“在相同数位上可以把能够凑成10的这两个数先相加”的结论, 教师顺势教给学生标注之法 (如下图) , 来体现“凑十”的简算思想, 同时, 要求学生在做连加的题目时, 做到“一看二标三算”。标注, 既提高了学生的计算速度, 又大大降低了计算的失误。
本册第五单元“周长”第一课时《什么是周长》试一试中有这样一道题:
课本上展示的计算方法如下: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 教材对三位数的连加已经有了简算的要求, 为了更直观地体现简算思想, 我在让学生观察加数特征时, 采用标注, 把能够凑成整百的数用线连起来, 并写出其得数, 方法如下:
有了以上的标注基础, 学生在解答练一练第3题时就很自然地将标注的方法加以运用。
在连加的计算中, 运用标注, 可化竖式计算为口算, 既是对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的有机渗透, 让简算过程外显, 减少书写步骤, 提高计算效率, 更是培养学生数感的有效方法。借助弧线, 让学生明确思考的依据和流程, 使思维由模糊、无形、随性变成清晰、有形、理性。
四、借“标注”, 厘关系
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一、二年级时学生已经学了“比多、比少”的“相差”关系, 掌握“倍数”关系是课标对三年级提出的新要求, “倍”字句就成了反映数量之间关系的又一个载体, 通过对关系句的标注, 可以一针见血地厘清数量结构和数量关系, 找到解决相应问题的数学模型。
本册第四单元“乘与除”安排了“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 这一内容一直是数学的一大难点。我采取“操作中建模, 标注中用模”的策略, 较好突破了这一教学难点。
第一课时《需要多少钱》教材安排了如下问题:“皮球的价钱是18元, 小皮艇的价钱是皮球的4倍, 一个小皮艇多少元?”我引导学生借助标注倍字句明确:谁是小数, 谁是大数, 把小数看作1倍数, 大数就是这样的几倍数“,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是多少, 所以用乘法计算。教学时, 先让学生画一画小皮艇的价钱与皮球价钱之间的关系:
再让学生说一说:什么价钱是小数, 什么价钱是大数, 求大数还是求小数?把谁看作1倍数, 谁的价钱是这样的几倍?是几个几元?并把“小皮艇的价钱是皮球的4倍”这句话变形为“皮球价钱的4倍是小皮艇的价钱”, 从而建立数学模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大数, 用乘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的几倍就是求倍数, 用除法。同时引导学生将“倍字句”中的数量关系标注出来:
所以, 求小皮艇的价钱列式为:18×4=72 (元) 。
第三课时《植树》教材安排了如下问题:
(1) 一双鞋的价钱是一副手套的几倍?
(2) 一双鞋比一副手套贵多少元?
引导学生标注如下:
(1) 一双鞋的价钱是一副手套的几倍?
对二年级已学的“相差”关系, 标注方法也作一个复习回顾, 标注如下:
(2) 一双鞋比一副手套贵多少钱?
列式为:55÷5=11, 55-5=50 (元) 。
通过标注, 学生对倍字句中隐含的数量关系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和更为理性的把握, 避免了机械模仿的浅层式学习;帮助学生厘清了差比和倍比关系中求大数算法的异同点, 沟通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培养了学生理性的思辨能力和符号表征能力, 促进了知识的正向迁移、整体建构和自由生长。渗透数学建模思想, 让学生所学的知识连线成网, 生成富有生长性、结构性、系统性的知识大厦和智慧宝藏。
五、借“标注”, 明意义
在某些概念教学中, 借助标注可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概念的含义, 加强对概念的深刻理解和正确运用, 从而促进数学概念的真正内化和建构。
在教学第五单元“周长”第一课时《什么是周长》时, 为了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这句话的含义, 可让学生动手操作, 沿着图形的边线描一描, 描图形的周长时要做到“从哪里开始, 就要回到哪里结束, 沿图形的边线描一周, 中间不能有间隔”。这时, 借用一个小小的圆点就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周长的意义, 在图形边线任意一个地方描一个小圆点, 标注出起点的位置, 然后沿着边线描, 若能回到这个点, 说明这个图形有周长 (如图1) , 若不能回到这个点, 就说明这个图形没有周长 (如图2) 。
标注小圆点, 在数下面的图形时就不会出现多数或少数的情况。
标注小圆点, 描边线, 在计算图形周长时就可以避免像求下图周长:4×6=24 (厘米) 之类的错误。
第八单元“认识小数”第一课时《文具店》练一练第1题中有这样一道题:矿泉水1.88元, 两个8分别表示什么?教学时我要求学生在这个小数对应数位的上方标注出“元、角、分”, 这样, 学生对不同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就有了清晰的理解, 整数部分表示“元”, 小数点右边第一位表示“角”, 就是8角, 小数点右边第二位表示“分”, 就是8分。标注如下:
借助标注, 使小数不同数位所表示的意义和元角分之间建立起一一对应的关系, 让抽象的小数的意义明明白白地摆在眼前, 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就深刻。
三年级上册已整理 篇8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能够理解并且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也就是透视现象。孩子们能够运用“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规律,采用多种绘画形式(如剪贴、粘贴、拼贴、绘制)来表现物体前后关系的作品。
(二)过程与方法:用欣赏学生生活中的透视照片导入新课,激发孩子们的绘画兴趣。让孩子们初步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的透视规律,也可以通过动画片的欣赏,让孩子们了解怎么表示透视现象。最好通过各种绘画手段,来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
(三)素质发展目标:引导孩子们学会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感受绘画快乐。
二、教学重点
能正确理解“近大远小”的现象和透视规律。
教学难点:用各种绘画形式表现“近大远小”的现象和透视规律。
教学方法:先让孩子们欣赏生活中关于透视的照片,然后欣赏动画片,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欲望,然后小组合作,通过拼贴作品的动手实践活动,来拓展孩子们的创作思路,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三、教学准备
生活照片、影像资料或课件、彩色纸、绘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出示能显示透视的生活照片,提问:孩子们观察这些景物有什么样的规律?教师引导,近处的什么大(高)?远处的什么小(矮)?然后让孩子们总结。(同样大小的物体,距离我们近的看起来比较大,距离我们远的看起来比较小,距离我们近的物体看起来在距离我们远的物体的前面。这就是一种透视现象,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和孩子们一起学习的内容——前前后后。)
板书课题——前前后后
2.教师同时出示相应的图片、影像资料等。说说这些景物都有些什么规律?举例说明。
(二)探索新知
1.让孩子们欣赏动画片《热气球升空》。仔细观察如何表现气球的一前一后的关系,从而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进一步理解“近大远小”的规律。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在以往的绘画中,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前后关系的?
学生可能回答:把一样物体放在另一样物体的后面,就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学生也可能回答:物体通过逐渐缩小尺寸也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2.教师出示有透视现象的学生作品,让孩子们欣赏,教师引导,从而再次拓宽孩子们的创作思路,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情感。
(三)能力反馈,动手实践
1.知道了“近大远小”的规律后,说说你准备如何用它来表现景物的前后关系。
2.学生分组讨论。
3.作业要求:用拼贴的方法表现一幅有前后关系的风景画。步骤要求:先想好内容,用彩色纸剪好相关景物,注意景物的前后遮挡关系。也可以让学生讨论后自主命题,并选择一种作业形式(绘画,拼贴,或两者结合),多多鼓励孩子们自己创作。
4.绘画之前可以与学生探讨一下绘画顺序:先画什么比较合理?
(四)作业点评
引导孩子们作品自评、互评,从而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同时也让孩子们感受到绘画创作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总结:生活中的透视现象随处可见,我们今后一定要留意观察。
(五)课后拓展
寻找、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世界名画,并用简单的语言加以书面评论。
【三年级上册已整理】推荐阅读:
一年级上册整理房间06-17
一年级上册整理和复习12-02
二年级上册校本课程古诗整理12-10
一年级数学上册《整理房间》教学反思05-08
二年级数学上册表内除法回顾与整理教案05-12
三年级上册习作三课件08-01
新版三年级上册习作三08-19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05-25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