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工作总结(共12篇)
工作总结,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篇1
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为了给这些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从 xx 年起,我校就启动“留守儿童关爱工程”,现将 xx 年的有关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确定了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了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全面推广“关爱工程”,为留守儿童营造了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还加强了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完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了广大未成年人的结合素质。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建立健全机制,发挥学校阵地的作用。
1、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
学校成立了以吴绵景校长为组长的关爱工程领导小组,制订了具体计划,实施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学校成为了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的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3、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的制度。
在学校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全校确立了七十一对帮扶对子。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了教职工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日记,培养了更多的优秀的教师成为“代理家长”,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失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4、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
学校做到了每月召开一次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的座谈会。
5、建立了关爱留守儿童的应急机制。
学校建立了留守儿童、学校、家长(监护人)、政府之间完备的联系方式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层层签订了安全责任书,明确责任,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快乐成长。
6、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营造了良好的环境,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学校开设了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了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让他们削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7、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机制。
中心学校积极研究了科学考核评估的办法,加强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建立和完善了工作考评制度,定期对学校和教师进行了考评,作为奖优罚劣的重要依据。
(二)构建教育网络,形成关爱合力。
1、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
2、加强了委托监护人的培训教育。
3、加强同社区、村组和家庭的合作,营造深厚良好育人氛围。
(三)明确职责,创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1、加强了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和管理。
2、加强了对贫困留守的资助工作。
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将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纳入到“两免一补”、“济难救助”中来,确保他们完成国家规定义务教育。
3、整治校园周边环境。
4、建立健全保障外出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工作包制度和机制。
5、建立关爱经验交流制度。
学校每期进行一次“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总结,定期召开会议了研讨会、座谈会、定期举行经验交流、不断探索方法,新措施,不断提高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水平。
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我校是一所农村学校,近几年来,随着农民外出务工的增多,“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随之越来越多。为更好地关爱留守儿童,给他们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我校按照留守儿童之家的工作要求,从校实际出发,做了一些探索,现将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如下。
一、召开家长会,摸清情况
每学期开学初,学校以班为单位召开家长会,会上除了向家长汇报学校的工作情况,另一项主要工作就是向家长了解学生的监护情况。有的学习无人管理,出现疑难问题缺乏指导;有的对学习没有兴趣,成绩普遍不理想;有的心理不太健康,情绪波动大;有的行为习惯差,常有违纪现象。为切实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学校大家庭,我们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之家,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程。
二、成立关爱小组,加强领导
为加强对留守儿童工作的统一领导、管理及跟踪工作,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形成了以校长亲自挂帅,副校长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法制教育,总辅导员负责对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班主任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教育及生活教育等。确保关爱留守儿童活动顺利开展,这样有利于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管理,自我保护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三、营造氛围,健全制度,开展活动
1、营造关爱氛围,感受温暖
学校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在校园内、在家访中,在班级内对“留守儿童”充分关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全校师生营造了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尊重“留守儿童”的人格,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达到让留守儿童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真正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班级集体这个大家庭的温
暖。
2、健全关爱制度,明确责任
为了让确保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我校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有《关爱留守儿童帮扶制度》等。
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卡,清楚父母姓名、外出打工的地址、联系电话;清楚代理监护人的姓名、联系方式,便于老师与家长、代理监护人联系沟通,配合教育。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留守儿童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在每班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由班主任、科任老师与本班留守儿童结帮扶对子。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让教师成为“代理家长”,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失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建立健全家校联系。要求班主任老师期初、期中、期末与留守儿童进行家访,了解留守儿童的在家情况。每月指导留守儿童给父母写信或通话一次,增强他们与父母的情感交流。每月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沟通一次,知晓他们的生活和身心健康状况。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形式的活动,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进行科学育儿、科学监护孩子的教育,提高他们教育孩子的水平。
3、开展关爱活动,快乐成长
1、开展结对帮扶活动。采取“一帮一”或“多帮一”的形式,为留守学生选配了在职教师与他们结成对子,在生活上给予帮助,进行心理辅导,让留守学生倾诉心中的苦闷,帮助他们排解烦恼,恢复自信,保持良好的心态,实行全程跟踪教育。同时选配优秀学生和班队干部与留守学生开展生活学习互帮互助活动,让他们成为知心朋友,在学习生活上互相帮助,在品德行为上互相促进,在心灵思想上互相交流,许多学生邀请留守学生到家里做客或共度周末,感受家庭的温馨。
2、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学校以重大节日为契机,并侧重于“留守学生”开展一些切实有效的活动:举办“关爱留守学生见真情”主题班会,开展社会调查活动等。每学期召集全校的留守学生开展一至两次安全与法制教育讲座,增强他们安全意识与法制观念。节假日期间,组织留守学生开展集体活动,在学校设置亲情电话,定期让留守学生与家长通话交流感情;在留守儿童之家开展了图书阅览活动,问题娱乐活动等。
四、加强社会教育与学校、家庭构建教育网络体系
我们认为,教育工作绝对不仅是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的工作,它需要全社会的关心支持,协调配合。为了优化“留守学生”教育环境,我校坚持以社区教育活动为支撑点,学校、家庭、社会三者联成一网络,形成教育合力,从而实现教育的最优化,我校首先做好家长的教育帮扶工作,经常利用家长会、家长委员会、学校开放日等活动形式,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掌握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和技巧,真正有效
地履行家长的监护义务。这些工作的开展,使学校的教风建设再上新台阶,学生学习风气日渐浓厚,学生违规违纪现象得到了根本抑制,“留守学生”更是受益匪浅,学科竞赛、体育比赛,收到实效。
五、建设“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
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配备了电脑、亲情电话、活动器材、图书等设施设备。张贴了留守学生之家的各项管理制度和“家”的基本情况,使活动室充满活力,为留守学生提供了交流活动的场所,使学生感到了“家”的温馨与和谐。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定期开放。在学校少先大队的统一组织下,孩子们可以在留守儿童活动室自主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展示自己的书画作品、组织小组讨论、开展合作学习,与教师、同学合作交流。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真正成了儿童学习活动的乐园。另外,学校定期和不定期举行主题班会、班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以上是我校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中的一些摸索,还有待进一步创新。留守学生是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全社会都要关爱,学校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的高度,对他们要严慈相济,用爱去滋润,用心去呵护,用情去温暖,就能让“留守儿童”走出心灵的荒漠,走进亲情的绿洲。以后我们将更务实工作,不懈努力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让每一个留守儿童都能健康、快乐成长。
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古往今来,家长对孩子最殷切的期许莫过于“望子成龙”,然而,对于怎样去培养和教育孩子,每个做家长的往往感到困惑,不知道该何从入手。孩子的培养与教育关乎其未来的人生旅程,也关乎做家长的责任。我班众多家长自身经济受条件限制,虽然在外经商、务工,但是大多的父母无法将孩子接到自己身边一起生活,只能留在家里由老人或亲戚照看,造成了事实上的“单亲教育”、“隔代教育”、“寄养教育”的现象,使很多学生成为留守儿童。
为了更好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让留守儿童能够安心学习,留守儿童的家长在外安心工作,我班作了大量的工作,制定了各项制度,采取了各项措施。这些留守儿童与父母整年,甚至几年不能见上一面,在长期缺乏父爱、母爱的环境中畸形成长现象令人瞩目。至于这些留守儿童的“生活上缺照顾、行为上缺管教、学习上缺辅导、思想道德上缺约束、安全上缺保障”等五大问题对学校、家庭、社会影响颇深。一年来,在工作中,我班每一位任课教师不断的反思着自己,努力使我们不会愧对于代理家长这个神圣的职责。具体总结如下:
1、密切关注儿童、增强情感投资。学校是留守儿童的第二个家,老师就是他们全权负责的“父母”。学校和教师密切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变化情况。我作为本班班主任力争做好本班留守儿童的“爱心妈妈”,让全班留守儿童结对子。
2、对留守儿童开展学习辅导、思想教育、生活服务。一旦发现学生有病,马上带领学生去医院治疗,并及时和监护人取得联系。
3、学习上对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更重要的是始终注重他们的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使他们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老师和同学还买
些水果给班上的留守儿童过生日;常关心留守儿童,经常与他们一起拉家常,了解他们的具体情况,这样使他们亲近、信任老师。
经常默默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投资,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师爱”胜过“母爱”。此外我们还组织班干部协助老师对留守儿童进行动态跟踪,有的放矢地做好相关帮扶工作,这样一来二去,留守儿童就觉得自己在这儿读书拥有“大家庭”的心理归属感,使留守儿童能安心
5、健全“留守”档案、便于信息捕捉。我们对留守儿童的性格、兴趣、学习、思想、心理、品格等各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分析,为每个留守儿童建立专门的档案。档案包括学生的家庭情况、家长的相关信息、监护人的信息,并将这些档案进行管理。
6、保持融洽感情、填补深邃沟壑。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务工,虽然时时惦记着家里的孩子,但是由于工作的繁忙,意识上的疏忽,不能随时与孩子保持联系,造成孩子情感和心灵的创伤极为严重。留守儿童中品质低下、心态不良、性格倔强等两极分化也不在话下,我们老师总不能看着这些留守儿童的悲剧一幕幕地重演下去,就想方设法把情况反馈给家长,要求家长通过电话、书信随时与孩子保持联系,同时要求家长定期与子女沟通;期初期末还给每位家长发去《致家长的一封信》,让他们了解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子女的在校情况。许多家长照着这种方法去做起到积极的作用,久而久之,融洽了感情,填补了父子母子之间的深邃沟壑,有力地促进孩子们的身心沿着正确的轨迹发展。
生活和学习,让留守儿童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大大增强教育实效性。7“第二家长”言教、发展良好事端。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不是一就而蹴,是一件非常棘
手的事,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程。关心关爱留守学生,不单是学校的事,应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总之,为留守儿童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是学校、家庭、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应提高认识,协调一致,为此做出积极努力,使留守儿童和所有孩子一样享有同一蓝天,受到同样的关爱,把素质教育落实到每一个孩子身上。
总之,一年来,为关爱留守儿童,我班每位教师都做了很多的工作,付出了辛劳。我们
将会一如既往地去工作,不断地摸索经验,更好地为留守儿童服务,使这项工作成为我们所有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内容仅供参考
工作总结,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篇2
作为教育主阵地的学校, 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呢?以下途径是我校几年来探索的成果。
一、建立留守学生档案, 摸清留守状况, 让教育有的放矢
学期伊始, 要求班主任对本班留守学生进行摸底调查, 对留守学生的变化情况及时进行登记和归档, 实行动态化管理。逐一将“留守学生”的家庭、家长、其他监护人、学生个人等基本情况登记备案, 全面掌握他们现状和动态发展情况, 并将留守孩子的性格特点、学习态度、思想状况逐一登记, 建立健全详实的成长档案。每学期, 对原来就读的留守儿童通过教育后发生了变化的信息进行重新登记, 并进行跟踪调查。这样, 就为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工作提供详实的资料, 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提供管理依据。
二、让班级成为留守儿童生活之家, 让留守儿童感受家的温暖
班级一方面努力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另一方面积极为留守儿童营造出“家”的氛围。以班级成为学生生活之家, 在这里, 不仅为留守儿童提供大量文化、体育、娱乐等方面的器材和设备, 开通家长热线电话, 学校还要设立留守学生心理咨询处。我校专门安排了工作热情的心理辅导老师负责接待咨询的留守学生, 随时随地倾听他们的心声, 有针对地对留守学生进行心理引导, 用真情开启他们幼小的心门, 解开他们的心结, 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对留守学生研究是最有力的支撑。这样, 不仅对留守儿童进行了个别心理疏导, 而且还为那些遇事拿不定主意的留守儿童出谋划策。另外, 我们根据留守生的特殊性, 开展了充满关怀的集体活动。优秀留守学生评选活动;给在外务工的父母写一封信活动;留守学生庆六一文艺汇演, 留守学生过生日等。通过这些活动, 把留守学生融入班级, 学校生活中, 留守学生在参与式、互动式活动中, 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 找到了回家的感觉, 增强了学习、生活的信心, 促进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加强教师教育管理方法学习, 大力开展教育科研实践
为了提高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 学校组织课题成员进行理论学习培训。主要采用了理论学习、专题讲座、经验交流等方式, 让课题组成员从各个层面吸收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中优秀的、有价值、可借鉴、可学习的东西。在教学实践中结合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不断尝试, 不断反思, 不断总结, 不断创新网络环境下对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作用。课题组成员经常组织留守学生教育工作的经验交流, 在活动中让教师互相借鉴, 取长补短。交流的内容包括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方法、经验、体会、感悟等多方面的内容, 使每位教师深受启发, 同时也做到了全校范围内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经验资源的共享。
四、开展“手拉手帮扶”活动, 促进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
为了探讨对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的养成途径, 我们认真分析了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后, 进行因材施教, 并积极开展“手拉手”、“结对子”教育活动。一方面, 把行为良好的学生与行为较差的留守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结对帮扶。通过相互监督、制约、帮扶和潜移默化使留守儿童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另一方面, 还为学习能力差、监护人教育能力弱的留守儿童担任代理家长。代理家长关心留守儿童生活起居, 辅导学习, 平时或周末还把留守儿童带回家中, 不仅代理家长的教育职责, 而且让留守儿童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其中, 我们课题组成员都担任了班上的六七个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 通过半年来的悉心关爱, 使他们不仅养成了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而且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提高。每个留守儿童都有专人负责, 教育的对象更加明确, 教育的时间更加充足, 教育的效果也有了保障。重要的是留守儿童能切实感受到人间真情的温暖, 并在老师和优秀同学的潜移默化中自觉地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浅探 篇3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0B-
0006-01
作为一名农村中学教师,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让我非常揪心。在农村,父母外出打工的情况非常多,留守儿童多是以“自理式”“隔代式”“寄居式”三种方式生活。他们之间往往存在一些相同的特征:行为习惯较差、学习普遍较差、心理出现偏差、监护管理不够强等。要想解决留守儿童存在的各种问题,班主任应该做好以下五方面的工作。
一、深入调查研究,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了解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是搞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基础。因此,要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首先得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例如,教师要了解孩子的家庭基本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对他们开展教育,及时处理在班级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怎样了解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呢?我的做法是:深入基层,进村入户,向村民、老乡了解他们的生活环境,对班级留守儿童逐一进行调查,建立档案。留守儿童的档案应该包括以下内容:1?郾留守儿童的个人情况:姓名、性别、年龄、住址、性格、特长爱好、身体状况、同伴关系、心理需求、学习成绩等。2?郾留守儿童的父母情况:父母姓名、外出务工的地址、联系方式、对孩子的关心程度等。3?郾留守儿童代理监护人情况:与留守儿童的关系、住址、文化程度、联系方式等。
二、抓住留守儿童的共性,实施群体教育
留守儿童之间存在一些相同的特征。在工作中,我们可以抓住留守儿童的这些共性,实施群体教育。
一是学习缺乏有力的监督。“自理式”留守儿童学习无人监督,而“隔代式”和“寄居式”留守儿童,由于代理监护人的文化水平不高和忙于生计等原因,一般只保证孩子“吃饱、穿暖和少生病”,对孩子的学习管理力不从心。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可以组织留守儿童开展学习互助活动。例如,班主任让一些品学兼优、认真负责的学生担任每一个学习小组的小组长,每天检查组员的学习和作业情况,而班主任负责全盘监督,定期进行常规检查。我班学习互助活动的开展不仅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同学之间的友爱、老师的关怀,而且和谐的学习氛围减轻了留守儿童的学习压力,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是生活缺乏周全的照顾。“自理式”留守儿童在生病时得不到科学的照顾,乱吃药、吃错药的情况时有发生。而“隔代式”或“寄居式”留守儿童,由于监护人对孩子不会管、不好管、不好说、不好问等原因,导致留守儿童的需求无处诉说,生活存在许多安全隐患。为解决留守儿童生活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班主任要根据班级实际和留守学生的情况,采取召开主题班会、讨论会等方式,进行全面教育。
三是情感缺乏正确的疏导。需要亲情呵护是孩童的本能,由于远离父母,“受到委屈无处可诉”是他们面临的共同问题。留守儿童如果总处于孤独状态之中,就很容易产生悲观、自卑等消极情绪,久而久之会养成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或叛逆等不良性格。为解决留守学生的心理和情感问题,我采取了搭建交流平台,解除留守儿童困惑的方法,除了采取开展班级活动、邀请专家讲课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引导,还设立了班级“知音信箱”,让留守儿童把平时不愿直接向别人诉说的话写下来投入信箱,每周三由班长负责开箱,收集学生的各种意见、建议和心里话。属于个别现象和个人隐私问题的,就由班主任单独疏导或以书面形式答复,对于普遍性问题则给予公开回答。
三、根据个体差异,开展有针对性的帮扶活动
留守学生因为存在个体差异,有时需要班主任有针对性地帮扶。如对于缺少关爱的留守儿童,班主任应该用真情感化他们,使他们没有孤独失落感。
四、做好家、校沟通,搭建爱心桥梁
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的支持。因此,做好家、校沟通,搭建爱心桥梁,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日常工作中,我通常采取家访,用电话或QQ和家长联系等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
五、寻求多方支持,形成教育合力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作为班主任,我们应抓住这一有利条件,寻求多方支持,形成教育合力。
1?郾寻求学校支持
班主任要经常与学校领导沟通,把自己对留守儿童教育的一些思考、准备组织的一些活动方案向学校领导汇报,争取获得他们的支持。如2011年11月25日,我校成立了玉林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基地,这让全体教师认识到教育留守儿童工作的重要性,加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郾寻求社会支持
班主任应积极争取社会对留守儿童教育的支持。比如:为班级特困留守儿童争取乡镇政府的物资资助;联系企事业单位帮扶品学兼优的困难留守儿童;联合综治、司法、公安、交警等部门开展法制宣传进校园活动等,尽量呼吁社会各界、各单位发挥自身的优势,从不同侧面关注留守儿童这个群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关爱行动,为留守儿童解决成长中的困难和问题,使他们能够在祖国大家庭中感受温暖,健康快乐成长。
总之,只要我们遵循教育规律,关爱留守儿童,定能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篇4
留守儿童问题是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关注的焦点。我校以科学发展重要思想为指导,把留守儿童作为一项主要工作来抓,结合我校实际,采用不同形式,组织全校教师共同关注留守儿童这一弱势群体。切实解决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生理、心理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努力为留守儿童提供健康的成长环境,认真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活动,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校共有 “留守儿童”61人,占在校人数的25 %,年龄在5—12岁不等,经调查得知:这61名“留守儿童”父母均在在外打工,这些外出务工人员将自己的孩子留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管,或寄养在亲戚家里,脱离了法定的监护人,造成了事实上的“单亲教育”、“隔代教育”、“寄养教育”的现象。我校广泛发动教师及社会力量一起关爱留守儿童。真正做到了让留守儿童“离开父母不乏亲情,留守在家不缺关爱”。
二、具体工作(一)、确定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确立“关爱工程”,搭建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的平台。与班主任签订目标责任制,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作为考评班级的一项重要依据。
(二)、制定关爱计划
学校首先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与德育工作相结合,定期开展活动;班主任根据各班的实际情况,分层次制定帮扶计划,提出工作措施;任课教师根据自己的工作量,在自己的班级中自愿选择帮扶对象,对留守儿童给予对口的帮助。使全体教师当好留守儿童行为的“监护员”、感情的“交流员”、生活的“管理员”、思想的“辅导员”和健康成长的“指导员”。(三)、健全管理机制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修订与完善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教师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关爱留守儿童的应急机制和检查考核机制。确保各项制度有效落实,对留守儿童真正地进行关心与教育。(四)、建立爱心档案
对所有学生进行认真的调查,摸清守儿童数,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主要内容有:(1)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统计表,含留守儿童的姓名、班级、年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性格特征、学习动机和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与临时监护人的融洽程度,与打工父母的沟通情况等;(2)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的基本情况统计表,含留守儿童姓名、监护人的姓名、年龄、文化程度、性格特征,监护人如何对孩子进行管教(为重点内容)等;(3)留守儿童的父母基本情况统计表,含留守儿童姓名、父母的姓名、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单位及工种、经济收入情况、对子女的希望要求、与子女联系沟通情况等;(五)、加强理解沟通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因为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个性不同,学习情况也不均衡。教师应采用多种方法,通过多种途径,摸清情况,区别对待,多给他们一点关爱,多一点肯定,多一点帮助,建立温馨、和谐的师生关系,让他们走进班集体,用集体的爱心感染他们。(六)、营造良好环境
从留守儿童走进学校起,同学主动打招呼、帮助学习困难生解决问题;教师先询问他们的生活、学习情况;班主任观察他们的日常行为变化,掌握第一手资料。定期召开座谈会,不断探索管理方法,提高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水平。对特别贫困的留守儿童适当进行资助,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奖励,营造浓郁的关爱环境。(七)、活动展现爱心
(1)开通亲情电话,让留守儿童在课间、休息时与家长联系、沟通,增进学生与家长的感情。(2)班主任每周与留守儿童谈一次心,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绪、交友、身体等方面的情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3)进行心理辅导。为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打开留守儿童心灵之窗。(4)利用重大节假日(端午节,中秋节等)组织留守儿童参加活动,体验集体的温暖。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学校基础设施和教学条件较为落后。
农村学校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基本不开设心理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使留守儿童接受这方面的教育有限,导致行为不受约束。
2、家庭教育存在误区。
个别家长不重视对孩子的教育问题,认为孩子对付初中毕业后就可以务农或打工,使部分留守儿童上进心缺乏。
3、活动场地的缺少,经费严重不足。
学校由于没有多余的教室,使得留守学生没有固定的活动场地。另外由于受经济条件限制,活动经费严重不足。
四、日后工作方向
1、加强家校联系,优化留守儿童成长环境。高度重视留守儿童问题,对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留守儿童,可到学校寄宿,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平等对待每个孩子;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从根本上解决流学和失学问题。
2、加强家庭教育,多进行家访活动,正确处理留守儿童与家庭的关系,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是任何教育都无法代替的,父母亲不能放松对子女的教育,应有开阔的眼界和长远的打算,在物质条件基本满足情况下,应该充分考虑下一代前途。
初中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篇5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深入认识我校留守儿童这个特殊而又势小的群体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始终把关爱工作作为目标的宗旨。成立学校主要负责为领导的政教,教导处,团委,工会及各班班主任为主要负责人。加强上下联系和沟通,做到相互配合,切实把关爱留守留守儿童工作拿在手上,放在心上,落实到实处。
2、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留守儿童工作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必须有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参与,关爱,使她们不再感受到孤独,寂寞,使她们能够感到家庭学校,社会这个大家的温暖,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的价值,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树立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落实措施,健全机制,发挥学校的主阵地作用
首先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实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把推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是学校真正成为留守儿童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渠道,主阵地。
A建立完善留守儿童档案,使留守儿童档案达100%
B留守儿童入学率巩固率达100%
C关爱留守儿童,在学校班级实行结对帮扶活动
4、加强对留守贫困儿童的资助工作
学校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将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纳入两免一补计划,给她们的在生活上提供补助等方式,确保她们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当然,我校留守儿童工作还存在着不足,只有不断的总结与提高,不断探索学习与创新,才能将此项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温泉中学 12月26日
农村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篇6
一、制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学校建立了关爱留守儿童长效机制,形成以年级主任、班主任、任课教师为主的帮扶网络体系,对留守儿童给予对口的帮助。各校按照计划开展活动,学校积极打造爱心家园,教师力争当好留守儿童行为的“监护员”、感情的“交流员”、生活的“管理员”、思想的“辅导员”和健康成长的“指导员”。各校师生关系融洽,形成了浓郁的育人环境。
二、建立爱心档案
各校对本校留守儿童做了详细的统计,建立健全了留守儿童档案,主要内容有:
(1)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统计表,含留守儿童的姓名、班级、年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性格特征、学习动机和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与临时监护人的融洽程度,与打工父母的沟通情况等;
(2)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的基本情况统计表,含留守儿童姓名、监护人的姓名、年龄、文化程度、性格特征,监护人如何对孩子进行管教(为重点内容)等;
(3)留守儿童的父母基本情况统计表,含留守儿童姓名、父母的姓名、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单位及工种、经济收入情况、对子女的希望要求、与子女联系沟通情况等;
三、开展爱心帮扶活动
浅谈农村学校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篇7
一、辖区留守儿童的现状调查
我校对辖区内的学生家庭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调查, 结论为:父母双方均在外打工的占33%, 父母双方至少有一方在外打工的占调查学生总数的47%。在外出打工的学生家长中, 跨省市打工的比例为62%, 在附近及市外打工的比例为38%。留守儿童的家庭生活环境情况分析:有53.4%的留守儿童与公公、婆婆 (外公、外婆) 生活在一起, 25%的留守儿童与妈妈生活在一起;10%左右的留守儿童与父亲生活在一起;5%的留守儿童寄养在别人家里, 生活上的“单亲家庭”合计为35%, 隔代抚养、寄养的比例高达60%左右。在所有的留守儿童中, 父母一年回来一次的占36%。半年回来一次的占42%;每个月回来一次或几次的占21%。
在日常的教育和管理中我们发现留守儿童普遍缺乏良好的思想品质。在生活、学习上往往缺乏热情和爱心, 逆反心理重, 进取心不强, 性格孤僻、自私、冷漠, 以自我为中心, 悲观、厌世, 道德品行差等现象。具体表现为不与同学交往、旷课、不交作业、破坏公物、沉迷于电子游戏等。而这些孩子在生活中遇到烦恼, 在学习中遇到问题, 选择的倾述对象第一为同伴, 第二为教师, 第三才为家长。当老师发现问题时, 又不能及时与家庭取得联系和沟通, 以致无法及时解决这类孩子的缺点和错误, 导致缺点和错误继续发展, 最终发展成为社会问题。在农村——留守儿童的发源地, 怎样使“留守儿童”有一个正常、健康的心理, 让他们和同龄人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 已成为一个十分现实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加强留守儿童教育的紧迫性与重要意义
事实表明, 这些留守儿童心理容易产生多方面的缺陷, 学习成绩普遍较差, 生活散漫, 究其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点:
1、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介入过少及留守儿童缺乏学习自觉性而导致的学习问题。
由于农村人口文化素质普遍偏低, (公公、婆婆这一代更是不言而喻) 对孩子学习上的问题往往不能给予帮助, 加之留在家里的家庭成员要承担全部的家务及田间劳作, 无力关注孩子的学习, 无法承担起管理教育孩子的责任。更为严重的是隔代抚养的公婆 (外公、外婆) 普遍迁就, 溺爱并且对孩子疏于管教。
留守儿童智力发展缓慢, 自我否定意识增强。智力的发展是个体主动获取知识, 从而形成技能技巧的过程, 即学习。它取决于个体学习兴趣, 学习效能感和学习自觉性。对孩子物质上的需求一般是能够很好地满足的, 而对于依恋的情感心理需求却基本上不能满足 (而非留守儿童的情感依恋需要一般是能够从母亲那里得到满足的) 。而学习信心和学习效能感更主要是在对自我内在能力和环境条件相比较的情况下所形成的一种心理特征。所以, 留守儿童, 特别是处于小学阶段的留守儿童的认知水平较低以及依恋情感的不能满足, 两方面的因素导致其在学习兴趣和学习效能感上要比非留守学生差些。留守儿童的大多数是隔代监护, 年龄上的差距和知识上的欠缺, 使他们在监督孩子的自觉性养成中存在很大的问题, 大部分儿童的长辈都只管吃穿, 而对学生的智力发展要求不高, 儿童心里的潜能未通过别人的期望得到激发, 自觉性自然不高;自觉性不高, 决定了他们在学习中体验成就感的机会较少, 这又是兴趣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成绩的下降, 在老师和同学眼中就成了一个不成器的孩子, 而自我暗示的作用巨大, 又导致了自我否定意识的增强。
2、缺乏亲情抚慰导致的生活问题。
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生活的影响较为复杂, 一方面由于外出务工, 经济较为宽裕对留守儿童的生活支付能力较强, 所以在物质上家长能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满足, 但这类孩子往往容易形成乱花钱, 贪图享受的恶习, 农村留守儿童要么是“单亲”, 要么无父母, 他们得到的关爱减少, 家长的正确引导比较少。这些长期在外打工的父母无疑会造成某些功能的弱化, 从而影响了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交行为和技能, 人际交往能力较低, 在学校不合群, 常常与同学发生矛盾。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普遍较差;
3、缺乏完整家庭教育导致的心理问题。
孩子正处于身心迅猛发展的时期, 对自身的变化, 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 与此相关的也带来一些烦恼和冲突, 这时他们需要有倾诉的渠道, 也需要有人能够告诉他们怎样正确对待和处理这些问题, 这些孩子尽管有隔代监护、上代监护、或者自我监护, 但都生活在一个不健全, 缺乏爱的环境中, 得到满足的层次极低。因此, 当个体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 就会引发焦虑、愤怒、自卑、怀疑、偏执、狭隘、敌对、孤僻、怯懦、神经质等不良个性。这种情绪的长期累积, 必将对儿童的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这对于个体本身的发展, 还是社会都是极为不利的。
因此, 加强对留守儿童教育的研究与探索, 积极引导留守儿童在生理, 心理上健康成长, 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的力量, 让这个特殊的群体感受到关爱, 走出困境, 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意义。
三、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策
针对在调研的过程中看到的现象和发现的问题, 我们提出下列建议:
1. 党和政府应当继续制定有力措施, 关心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的发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件下发以来, 党和政府越来越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问题, 对“留守儿童”的情况也在时刻监督, 制定了各项政策来引导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意见》中强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 特别要关注学生心灵的健康发展, 而留守儿童因其背景的特殊性更应受到重视和关爱。各级共青团、少先队组织也要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来进一步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建设, 同时, 团、队组织应和教育行政部门、社会各界力量等紧密合作, 贴近基层, 为农村“留守儿童”多做好事, 多做实事。
2. 对外出务工的父母加强引导, 促使他们转变观念, 改进对子女的教育方式。
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在教育的过程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其作用不容忽视。要促使外出务工的父母转变错误的观念, 引导他们关注自己孩子的健康成长, 不仅要关心孩子的物质生活, 更要重视孩子的精神和心理的需求, 促进孩子全面发展。所以已经具备条件的父母, 应当将孩子接到身边接受教育, 为他们的成长创造更好的条件。而暂时还不具备条件的父母也应该慎重选择托管的临时监护人, 重视孩子的监护权, 多创造时间和机会与孩子交流, 加强与孩子沟通, 努力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3. 学校要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引导和监督, 重视他们的全面发展。
学校是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教育的主阵地, 学生能否全面、健康发展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之一。虽然现在各个学校已经越来越重视“留守儿童”的工作, 但受学校条件的限制, 工作的方式和力度上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主要是经费紧缺、人力不足等等问题。现阶段, 学校应该努力克服困难, 创造条件服务“留守儿童”。在学校这块阵地上, 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应当发挥自身优势, 要在引导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过程中产生重要作用。团、队组织可以通过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来凝聚“留守儿童”, 通过开展城乡少年手拉手等活动, 为他们创造更多和同龄人交流的机会, 开阔他们的视野, 拓展他们的心胸, 组织城区学生开展向手拉手小伙伴捐赠图书活动, 引导他们共同学习成长。同时, 也要多开展一些安全教育活动, “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在身边, 应该多掌握一些自护自救的本领。
4. 社会各界要关心农村“留守儿童”, 尽量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关怀, 也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心。各种媒体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 多宣传他们的现状, 公布他们的实际困难, 增强社会各界对他们的了解, 提高对他们的关注程度, 从而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 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多做贡献。乡镇以及村委会等也应该发挥作用, 通过设立校外辅导站等方式, 为农村“留守儿童”增加能够开阔眼界, 扩展知识面的场所, 可以聘请学校的辅导员或有一技之长并热衷于服务“留守儿童”的同志担任辅导员, 引导孩子全面发展。只要社会各界都来关心农村“留守儿童”, 那么他们就会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现在的农村“留守儿童”, 今后将会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通过调查, 我们了解到辖区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 看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 为我们进行“农村小学寄宿制研究”的工作提供了改进依据, 也更加坚定了我们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的决心, 努力为和谐社会建设多做贡献。
摘要:留守儿童普遍缺乏良好的思想品质。在生活、学习上往往缺乏热情和爱心, 逆反心理重, 进取心不强, 性格孤僻、自私、冷漠, 以自我为中心, 悲观、厌世, 道德品行差等现象。加强对留守儿童教育的研究与探索, 积极引导留守儿童在生理, 心理上健康成长已成为一个十分现实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党和政府、社会各界要关心农村“留守儿童”, 尽量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的力量, 让这个特殊的群体感受到关爱, 走出困境, 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意义。
工作总结,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篇8
1、对“留守儿童”自身的多层困境分析
(1)学习状况令人担忧。部分“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管束,家里没人指导,导致成绩欠佳,最后对学习失去兴趣。因而就出现上课不用心,作业不按时完成或完不成,成绩不合格等状况。也有些六“留守儿童”对学习缺乏热情和进取心,自觉心不强,有厌学倾向。我班有个男孩叫伟鹏, 父母长年在外,他就跟爷爷生活。这几天上“圆”,全班只有他一个人不带圆规,影响了学习。
(2)行为习惯让人愁。有些农村“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说谎,小偷小摸,打架斗殴,花钱大手大脚。沉迷于电视,游戏,具有破坏性,煽动性,会带坏其他同学。如我班有个学生,叫肖志新。父母长年累月在外打工,他跟着奶奶一起生活。有一段时间,他经常到别的班级去敲诈女同学的钱,要是不给,就拳脚相向。
(3)个性特征异常。有些“留守儿童”在个性特征上,常常表现为两种倾向;要么内向,孤僻,不和群,不善与人交流;要么脾气暴躁,冲动易怒,或者过分淘气,做出一些特别举动来吸引老师注意自己,而且还导致很多儿童依赖性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大问题。从小的方面看,关系到儿童的成长,从大的方面看,却关系到我们“和谐社会”的建设,而农村“留守儿童”大部分的时间在学校。因此,面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学校里的班主任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2、班主任做好 “留守儿童”工作的对策研究。
(1)班主任应细心观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班主任不仅要传授知识,同时还要细心观察班上的“留守儿童”,一旦发现他们有问题,就及时与他们沟通,给他们关爱。如我班有个叫芳草的女孩子,爸妈长年在外,把他托给姑姑照顾。有一段时间,我每次上完课后,她总跟在我身后。于是我就找她聊天,给她修指甲,让她感受到了我对她的爱。慢慢地,她自己就道出了实情:原来,那几天她姑妈不在家,只有她一个人在家,她害怕回家。了解到事情的真相后,我就叫了班上的另两个女同学陪她。事后,芳草同学只要在学习中,生活中遇到问题,都主动来找我聊。还时不时把一个糖,一个橘子放在我的讲台上。芳草成了一个品学兼优,开朗的孩子。
(2)班主任在班上应多开展活动,陶冶学生情操。健康的心理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环境和实践活动中慢慢形成和发展的。因此,班主任在班上开展丰富多彩并且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活动。如可利用出板报,办校刊,开展知识竞赛,以及各种表演等多种课内外活动,使学生在有益的文化熏陶中提高文化素养,陶冶情操,养成健康的心理状态。
(3)面对长辈对“留守儿童”的溺爱,班主任应多家访。“留守儿童”基本都是与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人生活在一起,他们平日主要负责孩子的吃喝,对于孩子的学习要么不管不问,要么心有余而力不足。对于孩子的生活,不是过分溺爱,就是放任自流。这些孩子在这样的生活中,个性比较封闭,性格比较古怪,容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荒废自己的学业,有些人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作为班主任,要多进行家访,将其在学校的表现通知其长辈,并与长辈沟通,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
(4)架起父母與其子女心灵相通的桥梁。父母外出后往往很难与子女沟通,有些“留守儿童”反映几年没有收到父母一封信,平时几乎断了与父母的关系。当过年时父母即使回家,彼此都感到陌生,除问些生活和学习上的事,没有什么话可说,这种状况使父母与子女均有一种失落感,但又不知道怎么办。我班上有一个叫曾威的学生,由于他爸妈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出去打工了,平时也很少回家,于是他从来没叫过一声“妈”。作为班主任的我,在知道这一情况后,就以协调者的身份架起父母与子女心灵联系的桥梁,让外出的父母抽些时间写写信,有可能多通些电话,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其实是爱自己的。同时也让他经常写信向父母汇报自己的种种情况,不要因为空间距离阻碍亲子间的沟通。父母的理解和鼓励是其他人无法替代的。
总之,我国是一个农民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农民进城不仅是我国现代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的必然的产物,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 客观要求,农民及其子女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是农村教育中的难点之一。围绕党的教育方针,我们在提高教育教学的同时,把农村小学的“留守儿童”的教育教学落实到班主任工作之中去。
参考文献:
[1]徐洁.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心理问题探究.网络财富, 2009, 2(4)
[2]强,陈晨.农村留守儿童学习问题的成因及对策.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 28(1)
工作总结,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篇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所谓农村留守儿童,就是指父母外出务工,只留下孩子一个人在家,或者由祖父母或其亲戚代管的儿童。留守儿童多数依靠祖父母、外祖父母或亲戚监护。
为了帮助和服务我中心学校留守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进一步营造关心、重视留守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浓厚氛围,结合我中心学校实际情况,认真开展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现将本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关爱留守儿童,学校是中心环节。中心校要求全乡中小学把留守儿童的管理作为重要工作内容,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机制,切实发挥学校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主阵地作用。为了加强对留守儿童工作的统一领导、管理及跟踪工作,我中心学校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领导机构。
组长:邓玉成 副组长:覃建友
组员:中心校成员及各学校校长
为了切实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及跟踪工作,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我中心学校建立健全组织,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的机制,形成了以中心校邓玉成校长亲自挂帅,安保主任覃建友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法制教育,各学校校长负责对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教导主任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教育,班主任负责对留守儿童的生活等教育这样一种模式。确保关爱留守儿童活动顺利开展,这样有利于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管理,自我保护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二、制定方案,构建留守儿童关爱网络。
我中心学校在全乡各学校启动了“关爱留守儿童温暖工程”,开展了留守儿童关爱行动系列活动,并制定《面铺中心学校留守儿童关爱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了职责,分解落实了任务,动员各方面力量共同关注留守学生,构建层层推进、齐抓共管的留守学生关爱网络,努力为留守学生营造健康、快乐、和谐的成长环境。
三、多措并举,大力实施留守学生关爱行动。
(一)摸清情况,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和联系卡制度。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乡农民大量外出务工、经商,只能将子女留在家中由长辈和其他亲戚帮助看管。我乡各中小学校现有留守学生1200余人。摸清了留守学生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学生的档案和联系卡。
(二)加强对各学校心理健康、关爱留守儿童师资的培训。今年四月份由中心校辅导员张勤生主任到各学校进行授课辅导和培训。积极动员志愿者、教师等社会力量,广泛开展与留守儿童“一对一”结对关护活动,为留守儿童寻找“代管家长”,使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心有人爱、身有人护、学有人教、难有人帮”。目前,我中心学校已为500多位留守儿童找到了代理家长,通过与结对儿童面对面交谈、与结对儿童家长交流、与结对儿童共同生活等方式,在生活、学习、心理上给予“留守儿童”足够的帮助。
(三)建立“留守儿童之家”。针对面铺中学和中心完小留守儿童相对集中这一情况,我们在这两所学校校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每周1次为留守儿童开放,由学校提供电话,给他们与在外打工的父母亲通话。“留守儿童之家”常年有两名教师现场指导。特别是面铺中学,还将留守儿童问题做为学校的一项课题,由专人负责研讨。
(四)是开展贫困留守儿童帮扶结对活动。在中心学校牵头下,各校以班为单位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每位教师结对帮扶1—2名学生,随时把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思想,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引导他们健康成长。通过此项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如:面铺中学信言波老师,从七年级时开始帮扶留守学生伍玉喜、徐曼琴,三年如一日,在学习上认真辅导,在生活上悉心照顾。付出一分辛勤,就有一分回报。在今年初升高结业考试时,这两个学生顺利考上了省重点高中。
(五)关心、爱护留守儿童,开展“三优先”活动(对留守学生生活优先照顾;学习上优先辅导;活动上优先安排。)对留守儿童开展学习辅导、思想教育、生活服务、全日制寄宿服务等。学习上对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更重要的是始终注重他们的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让留守儿童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大大增强教育实效性。
(六)加强心理健康辅导,各校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由专业教师担任辅导老师。各校设立关爱留守学生宣传栏。
(七)中心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如:演讲比赛,书画比赛,征文比赛。让学生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快乐地成长。
(八)周末管理到位,各校留守学生代管家长利用周末、节假日与留守学生监护人联系沟通,加强安全教育。同时,开展关爱活动,如:春游、秋游爬山等。每个学校为留守学生提供假日活动场所。
四、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机制。
中心学校把关爱留守学生工作纳入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期末对各校进行了评比,面铺中学、面铺中心完小被评为“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先进单位”。
总之,我中心学校留守儿童工作步入了正常化的轨道,留守儿童得到了应有的关爱,从而奠定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良好基础。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中心学校继续开展好关爱留守儿童活动,让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推进我中心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面铺中心学校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体会 篇10
叶欣
“留守儿童”主要是特指农村的,现在社会中“留守儿童”的情况还是存在且比较严重的。这是社会发展造成的必要的题目,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向城市进军,在城市发展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可是孩子们却无法带走,只能够留在家中,“留守儿童”已经成为很重要的社会题目了,需要我们往解决!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已成必然,催生出了“留守儿童”这一非凡群体,暨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被留守在家乡,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中小学生。为了给这些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我校积极响应各级领导的号召,从实际出发,在卞家泉社区及南仓峪村范围内启动了“关爱留守儿童热和工程”,现将以来的工作体会如下:
一、摸清情况,确立工作目标
我校目前有185名学生,像这样的“留守儿童”就有12人,他们享受不到父母的热和叮咛,只能在隔辈或亲戚有心却无力的关爱中徘徊,而贫困山区的留守职员,恰恰大多也是老、弱、病、残、文盲、半文盲。这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是多么不利啊。
二、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学生是祖国的希看,“留守儿童”的题目引起了社会与相关领导的关注和极度重视。面对现状,我校通过对留守儿童题目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了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全面推广“关爱工程”,把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同等、和谐的成长环境,不断进步广大未成年人的结合素质立为“关爱留守儿童”热和工程的工作宗旨,充分发挥了学校在“关爱工程”中第一阵地的作用。
三、主要工作措施
1、定期安排免费体检。
为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我校将定期为他们安排免费体检,对他们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及时了解孩子的身体发育情况和健康情况。做到有病早发现,及时治疗。彻底排除他们因病失学、因病至贫的隐患。
2、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机制
为了切实加强这一工作的有效性和长期性,学校将对师生的结对情况过程跟踪和结果的评选考核,学校积极研究科学考核评估的办法,加强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治理,建立和完善工作考评制度,定期对学校和教师进行了考评,作为奖优罚劣的重要依据。
3、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建立关爱经验交流制度;不定期召开研讨会、座谈会,进行经验交流;不断探索新方法、新措施;不断进步留守儿童教育治理水平。
4、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
学校成立了关爱工程领导小组,制订具体计划,实施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学校成为了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进步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5、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每班推荐1—2名典型学生与我校在职教师结对,每位教师结对1—2名学生,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儿童谈心,随时把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职工关爱留守儿童的成永日记,让留守儿童在教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乏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6、大力宣传,发动社会气力。
关爱留守儿童仅仅依靠微薄的学校是不够的,所以在这次活动中,还发动了村干部、办事处、开发区相关政府职员、村委会成员以及退休老师一起加进到“关爱行动”中来,此举得到了相关人士的热烈支持,纷纷担当了“代理家长”的角色,与孩子们一道,迈向新的明天。
7、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卡,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的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8、积极开展文体活动。
为了“留守儿童”也能像普通孩子一样健康成长,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我校在周一至周五的午间和下午课后,由结对老师轮流值日在学生活动室和操场组织、安排丰富的题目活动。诸如:课外阅读、学习指导、体育活动等。
四、成绩和困难
经过来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我校的“留守儿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生的行为习惯好了,成绩进步了,待人接物礼貌了,自立、自主、自强了。老师们都在无私奉献着,这种精神是多么难能可贵啊。
我们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工作,也许现在还仅仅是起了个头。但是在那么多人的关心和支持下,我们有决心对这项工作进行不断的探索、研究,全力做好这项工程。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新的贡献。但是,留守儿童作为当前的一个社会题目,落实到学校也存在着不少题目,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开支,学校这个大家庭也负担不起,经费不足,大大制约了“关爱工程”工作的进度和质量,学校那么的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时,缺乏心理教育的老师和相关职员也是制约“关爱工程”的题目之一,对相关职员进行专业的心理教育培训或由专业职员进行指导迫在眉睫。
工作总结,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篇11
关键词:心理健康;学校因素;留守儿童
中图分类号:B84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1-0094-01
一、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学校影响因素的分析
(一)学校教学模式缺少心理的关心。
学校对于留守儿童成长的影响来看是仅次于家庭的,但是现阶段我国的教育模式属于应试教育,升学率决定了一所学校的好坏,大多数学校也是根据升学率的高低来评定老师的奖金额度。因此在教学当中,老师都是把最主要的精力用来帮助学生提高成绩,而对于学生的生活情况和心理情况都较少关注,笔者假期在贵州省紫云县和关岭县做支教时就明显感受到老师和学生的主要交流都集中于学习,对于学生的生活情况和心理情况都较少关心,这种教学模式对于本就缺少关爱的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来说十分不利,学校的课程教学内容偏重于知识文化的学习,心理健康教学内容偏少或者没有,对于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来说也是不利的。农村地区大多数老师还是具备较高的思想素质,但是有极少部分老师的思想素质极其低下,为了满足自己低俗的私欲,尽将魔掌伸向毫无反抗能力的留守儿童,特别是在偏远地区的学校,这种恶劣事件频频曝光,这不仅给予了留守儿童成长中的身体极大的伤害,而且更可怕的是在留守儿童的内心里留下了可怕的阴影,严重的损害着她们的身心健康。
(二)学校硬件设施的不足和教师的缺乏。
全国政协委员、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马敏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自治州调研中了解到农村地区师资队伍在不断削弱,老的老了,走的走了,新的师资进不来,华中师范大学雷万鹏老师关于农村师资问题的课题组,调研结果是:2013年,超过3/4的农村教学点教师年收入低于3万元。可以从中看到现阶段农村地区老师资源较为稀缺的,老师的收入还比不上一般的农民工,因此相对于众多的农村学生来说老师用于教学的精力和动力都是有限的,因此农村教师用于管理留守儿童的心理活动和日常生活情况的精力和动力也就十分有限了。农村学校的另外一个不利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是学校硬件设施的不完善,笔者在贵州省紫云和关岭进行支教时发现很多来自农村的留守儿童都是在学校外面自己租房子住,通过和他们的深入交谈,发现他们中的很多孩子性格内向、敏感多疑等特征,并且部分的留守儿童沾染上了很多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抽烟、沉迷于网络游戏等,让我觉得最为震惊的是既然有十五、六岁的留守女童在外面和男性同居,我向他们咨询为什么不选择在学校住宿时,他们告诉我:“学校的寝室居住条件非常差,一年四季都非常的潮湿,管理也很差,导致寝室卫生状况非常糟糕,根本不适合人居住,只能选择在外面居住。”因此学校的硬件设施不完善,不能满足留守儿童的生活需求,导致他们在学校外面居住进而沾惹上了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十分不利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
二、健全学校应对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协调措施
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务工,学校作为留守儿童学习和成长的主要客体,对于留守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需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一)改善学校的教学环境。
从宏观方面来看,首先国家需要加大对农村地区学校的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特别是西部偏远山区农村学校的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如提高福利待遇、财政补贴、工资报酬等吸纳优秀的大学毕业生来到农村地区教学,确保农村地区师资力量能够有精力来照管农村地区的学生,其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农村地区的学校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来鼓励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照顾留守儿童,比如把留守儿童的升学率和留守儿童对教师的满意度等纳入老师的绩效考核。最后对于拥有大量留守儿童寄宿并且住宿条件较差的学校,一定要尽可能的投入资金来改善学校的住宿条件,确保学校的住宿条件能够满足留守儿童的基本要求,并且在此基础上学校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来禁止留守儿童外出住宿,以免留守儿童沾惹上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影响留守儿童心理的成长。
(二)学校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注度。
从微观方面来看,学校要加大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关注,第一点:学校需要调整课时的安排,增加有关心理学和儿童自我保护的课时,特别是儿童自我保护的课时要有实践的环节,确保能够提高留守儿童的心理素质和自我保护意识。同时,要加强对教师的心理教育培训,确保教师能掌握基本的心理素质教学要求。第二点:学校要建立和留守儿童家长经常性联系的机制,加强和留守儿童家长的沟通,如果发现留守儿童的心理发生不良的变化,及时的和家长取得联系,双方共同协商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第三点:要重视留守儿童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丰富留守儿童的课外生活和集体活动,通过活动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自我保护,让留守儿童在集体生活学习中学会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作者简介:张富富(1989-),男,汉族,贵州安顺人,社会学硕士,贵州民族大学,研究方向:民族社会学。
工作总结,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篇12
所谓留守儿童, 是指年龄在16岁以下, 其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外打工而被留在家乡, 并需要其他亲人照顾的儿童。由于这些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缺乏直接的家庭教育和亲情关怀, 在学习、生活、心理及人格的发展上都或多或少地出现了一些问题。怎样使留守儿童受到正常、健全、完善的教育, 让他们和同龄人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 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紧迫而亟待解决的问题。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而留守儿童教育在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方面存在着严重的缺失。因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经商, 打破了原有核心家庭的稳定性, 从而导致了家庭结构的不完整。在这种条件下, 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主要体现为, 单亲式、隔代式、委托式及兄长式四种家庭教育新方式。
留守儿童的家庭通常是父母一方或双方都外出务工, 将孩子交由单方照管或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亲属代为照管, 缺少父母双方教育的“合力”, 没有完整的家庭教育环境, 而且大部分留守儿童在家还要承担大量的家务和农活, 代管人要么年事已高, 除照顾孩子的基本生活外, 无力教育孩子, 要么是文化素质低下, 无力辅导孩子的学习, 有些则是对孩子百倍溺爱, 使儿童家庭教育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社会为少年儿童的成长提供有效帮助的组织机构太少, 受农村社会的经济、文化整体发展水平的限制, 农村地区的社区教育服务体系几乎空白。相反的, 网吧向农村的蔓延, “打工挣钱, 读书无用”的思潮再次抬头等社会问题使留守儿童社会教育环境严重恶化。
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受到严重破坏, 教育留守儿童的重任不可避免的落在了学校教育的肩头。一直以来, 我校坚持不懈地抓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体做法是:
一、对于留守儿童进行较好管护的措施是实行寄宿制, 即将他们统一安排在学校住读, 由学校进行统一管理。
学校寄宿的集体生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解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提高他们生活自理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对于他们的成长无疑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改变学校教育理念。
学校在为所有儿童提供良好的知识教育的同时, 也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尤其是对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的群体, 更要在课程教学中加强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 努力使他们自尊、自立, 帮助他们做到知法、守法, 引导他们安全、平稳地度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 为他们的健康、和谐发展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三、建立留守儿童专项档案, 有效掌握留守儿童各方面发展变化状况。
专项档案对留守儿童的家庭结构背景、学习生活及心理发展变化状况进行详细记录, 这样既可以加强与留守儿童的父母、抚养人或监护人的联系, 又可以及时地发现在留守儿童身上的新变化、新问题, 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监督和管理。掌握留守儿童的第一手资料。
四、建立留守儿童教师责任制。
学校大力要求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加大对各班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关注。完善留守儿童的管理体系, 将全校留守儿童的教育责任分摊到教师身上。也就是把学校的留守儿童按照分成小组, 每个小组对应一至三名教师从生活上、学习上、思想上全方位地进行管理, 学校的留守儿童管理办公室统一组织领导, 监督检查。这样做, 一方面减轻了班主任对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压力, 一方面使全体教师都能够行动起来, 关心重视留守儿童的教育。
五、努力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
满足子女亲情需求, 要通过大力宣传使父母改变那种只要给孩子留下更多的钱, 让孩子有实力接受更高的教育, 就是对孩子负责, 也是自己辛苦打工价值的体现的错误片面观念, 充分重视子女的情感需求和人格的健康发展, 即使没有能力将孩子带到城市, 也应留下一位专门负责他们的学习与生活, 以保持亲子关系的存在与完整。当两人都出去时则要改变与子女的沟通和交流方式, 最好每个星期至少与子女联系一次, 不仅仅谈学习, 也要关注他们的道德发展和精神需求。在交流形式上, 除电话联系外, 还可以用书信的方式, 这对于孩子情感的发展非常有帮助。
六、家庭走访, 随时保持家校联系畅通。
对于留守儿童, 我们要求老师每两周至少做一次家访或义务家教, 一方面及时了解掌握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思想状况, 一方面有意识的通过与其监护人的交谈, 提高他们教育孩子的意识和观念。我们老师还协助他们每个月给他们的父母写一封信或通一次电话, 让外出务工的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 对孩子多些关心, 让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充分利用假期、春节家长回家的时机, 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 与家长交流, 使学校内外对儿童的影响产生合力效应。
七、学校成立了各种兴趣小组, 积极组织各种文体活动, 吸收留守儿童参加。
举办各种教育讲座, 有力地抵制了黄、毒、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引诱和腐蚀。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 架设沟通的桥梁, 通过责任教师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和爱心教育, 使孩子感受到学校、班级大家庭的温暖。通过以上举措, 力求使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工作总结,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总结08-28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工作总结08-27
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10-08
山王辅导学校留守儿童之家下半年工作总结10-20
思远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简报07-18
留守儿童工作总结08-30
镇留守儿童工作总结05-22
班级留守儿童工作总结06-01
上留守儿童工作总结06-02
堰口中心学校2010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计划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