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常识(答案)

2025-01-14

文学常识(答案)(共8篇)

文学常识(答案) 篇1

文学常识

一、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选择题)1.(2017·随州)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2017年5月21日,“丁酉年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在湖北随州隆重举行。B.“诗圣”杜甫的《望岳》共三首,分咏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

C.《论语》,儒家经典著作,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合称“五经”。D.《威尼斯商人》是英国著名戏剧家莎士比亚创作的一部喜剧。2.(2017·德州)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千里共婵娟”里的“婵娟”指月亮。月亮的别称还有玉兔、嫦娥、金乌和曦和等。B.“朝服衣冠,窥镜”中的“镜”并非玻璃做成的,我国古代铜镜为多。李世民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上镜”,是指人在影视镜头中的相貌比本人好看。

C.《史记·陈涉世家》中有“足下事皆成”,其中“足下”是对人的敬称,出自晋文公与介子推的故事。

D.“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句中的“竹”增加了景物层次,清新雅致、安闲淡泊。竹还有正直、奋进、虚怀等象征意义,竹与梅、兰、菊并称为“四君子”。

3.(2017·临沂)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英国诗人普希金的诗作,为世界各国人民广为传诵。他的著名诗作还有《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等。

B.蒲松龄是清代文学家,代表作有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是郭沫若对蒲松龄及其作品的高度评价。

C.《阿长与〈山海经〉》是《朝花夕拾》中的名篇。《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一部小说集。

D.《我的叔叔于勒》作者是法国作家莫泊桑,其代表作有《羊脂球》《悲惨世界》等,他与俄国的契诃夫和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4.(2017·黔东南)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海燕》是苏联作家高尔基写的“幻想曲”《海燕之歌》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春天的旋律》。高尔基作为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著有长篇小说《母亲》以及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B.脸谱是京剧的一大特点,可以帮助理解剧情。简单来说,红脸代表忠勇,黑脸代表猛智,蓝脸、绿脸代表草莽英雄,黄脸、白脸代表凶诈,金脸、银脸代表神秘。

C.《云南的歌会》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作者沈从文是现代作家,代表作有《边城》。这篇散文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山野对歌”“山路漫歌”“村寨传歌”三种歌唱场景。

D.先秦诸子散文产生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主要的著作有《论语》《孟子》《墨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其散文大多文情并茂,极具文采。善用譬喻陈说事理,论辩是非,增强了说服力。而排比、夸张等修辞的大量运用更使文章辞采缤纷。

5.(2017·南充)下列对名著的介绍,不正确的一项是()A.《伊索寓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书中不少内容是影射当时社会现实的。如《农夫和蛇》的故事就告诫人们,做好事要看对象,以免上当受骗。

B.法布尔的《昆虫记》既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它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作者除了真实地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社会人生。

C.高尔基《童年》中的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对谁都很忍让。她的爱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

D.《水浒传》中的武松崇尚忠义,有仇必复,有恩必报,他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

6.(2017·西宁)下列各项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写作该书时,已经双目失明,全身瘫痪,这部书是他强忍病痛,在病榻上历时三年才写成的。

B.作为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体白话小说。小说塑造了李逵、鲁智深、武松、吴用、魏延、林冲等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C.《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破阵子”是词牌名,“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这首词的题目。作者辛弃疾与苏轼都是我国宋代豪放派词人的代表。

D.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我们学过的刘禹锡的《陋室铭》就属于这类文体。

7.(2017·枣庄)下面各项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社戏》都出自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

B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常用“桑梓”“桃李”“婵娟”“丝竹”“鸿儒”来代指家乡、学生、月亮、音乐和老师。

C.《水浒传》中塑造了许多传奇英雄,像鼓上蚤时迁、小李广杨志、神行太保戴宗等,个个身怀绝技,个性鲜明.

D.“温故知新”“不耻下问”“左右逢源”“舍生取义”“专心致志”等成语都出自孔孟的言论。

8.(2017·贵港)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我的叔叔于勒》《变色龙》《威尼斯商人》的作者分别是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英国的莎士比亚。

B.《陋室铭》《陈涉世家》《桃花源记》《马说》中的“铭”“世家”“记”“说”都表示文体。

C.《童年》是高尔基写的自传体小说,通过叙述“那些铅一般沉重的丑事”,生动地再现了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D.《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在庞大复杂的贾府里,能够左右逢源,处理事务有条不紊,人际交往得体恰当;但在她身上也有见风使舵、阴险狡诈、贪婪自私和居心叵测的一面。

9.(2017·鄂州)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社戏》一文记叙了鲁迅和他儿时的伙伴阿发、双喜等一起钓虾、看戏、偷罗汉豆等有趣的故事。

B.《骆驼祥子》刻画了各色人物形象,如老实健壮的祥子,残忍霸道的车主刘四,大胆泼辣而有些心理扭曲的小福子,一步步走向毁灭的虎妞等。

C.《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D.“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此句中的“既望”指农历十六日。“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此句中的“花朝节”指农历二月十二日。

10.(2017·咸宁)下列有关文化、文学常识和名著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我国古代实行科举制度,乡试是每三年举行一次的全省考试,乡试中举,第一名是“解元”,第二名至第十名称“亚元”。

B.《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一首北朝的乐府民歌。C.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D.《繁星》《春水》是冰心受泰戈尔《飞鸟集》影响写成的诗集,其内容大致包括:对母爱和童真的歌颂,对人生的考虑和感悟三个方面。

11.(2017·黄冈三模)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墨子》《孟子》《庄子》分别是阐述墨家、儒家、道家思想的著作。创始人分别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墨子、战国时期的孟子和庄子。

B.古诗里有很多文化常识,如“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中的“南冠”指“囚犯”,“芳名垂汗青,千载永不灭”中的“汗青”指“史册”,“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中的“桑麻”指“家乡”。

C.孙悟空的第一个师父是菩提老祖。他的兵器原是大禹治水的定海神针,又唤如意金箍棒。孙悟空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在太行山下。后皈依佛门,唐僧为他取名行者。他为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后被封为斗战胜佛。

D.“在她没有来之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高尔基《童年》中的外祖母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

12.(2017·内蒙古二模)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正确的一项是()A.《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诗歌——普希金——俄罗斯诗人 B.《吆喝》——小说——萧乾——作家 C.《雪》——散文诗——鲁迅——文学家

D.《谈读书》——散文——冰心——儿童文学家 13.(2017·随州模拟)与下列课文有关内容的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A.《赤壁》——《樊川诗集》——杜牧——唐代

B.《杨修之死》——《三国演义》——罗贯中——明代 C.《藤野先生》——散文——鲁迅——现代

D.《威尼斯商人》——戏剧——莎士比亚——英国 1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诗歌偏重于抒情言志,诗歌的情感往往寄托在鲜明独特的意象上,通过意象营造出生动感人的意境。

B.《曹刿论战》《隆中对》分别出自《左传》《三国志》。这两部书既是史学著作,又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对后世影响深远。

C.古代跟年龄相关的称谓很多。如“垂髫”指小孩,“花甲”指六十岁的老人;“加冠”指年已十八的成年男子。

D.《雁门太守行》中“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里的“黄金台”,相传为战国时燕昭王所建,上面放着千金用来招揽人才。

15.下列有关文化常识和文学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按内容体制分为“赋、比、兴”,按表现手法分为“风、雅、颂”,二者合称“诗经六义”。

B.《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我国古代重要的历史著作《战国策》,这部史书长于议论和叙事,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诗歌史上的三大高峰。唐有大小李杜,宋有豪放派代表“苏辛”,元有四大家。正如赵翼《论诗》中所言,“江山代有才人出,3 各领风骚数百年”。

D.为了夺取生辰纲,晁盖等人进行了周密分工,其中阮小二负责卖酒,白胜扮作贩枣子的客商。

16.(2017·德州一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岳阳楼记》中的“庆历四年春”的“庆历”是宋仁宗的年号。B.古人以九为阳,九月初九有两个九,所以叫重阳。

C.“迁谪”谓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其中“迁”指官员的调动,有升有降,但“左迁”必是升职。

D.“文房四宝”是指笔、墨、纸、砚;“戏曲四行当”是指生、旦、净、丑。17.(2017·青海模拟)下列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海底两万里》叙述了法国生物学者阿龙纳斯教授在海洋深处旅行的故事。B.朱自清,字佩弦,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作品收在《朱自清全集》里。C.《红楼梦》是清代小说家曹雪芹所著。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D.《核舟记》中的“记”是指我国古代的一种记叙体裁。它可以记人叙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在写法上通篇记述,没有议论、抒情成分。

18.(2018·预测)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简·爱》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主人公简·爱虽然贫穷、低微、不美、矮小,但一直坚定地捍卫自己的独立人格和尊严。

B.《童年》中阿廖沙是高尔基刻画的一个坚强、正直,充满爱心的人物形象。C.《骆驼祥子》讲述的是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祥子的故事,他三次买车,又三次失去,最后变成了好占便宜、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D.《三国演义》第九十一回“祭泸水汉相班师,伐中原武侯上表”中,“武侯”即诸葛亮。

19.(2018·预测)下列有关文化常识与名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闰月,农历中逢闰年所加的一个月,2017年“闰六月”。“清明”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B.词到宋代达到艺术顶峰,和唐诗并称双绝。词有豪放派和婉约派之分,柳永、李清照都是婉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是一个富有家庭的纨绔子弟。D.罗曼·罗兰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他认为当时的欧洲是一个需要伟人的社会,为此他写作了《名人传》。

20.(2018·预测)选出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A.《乡愁》《故乡》《春》三篇课文,从文学体裁上来分类,依次属于诗歌、小说和散文。

B.《水浒传》中的李逵,绰号“急先锋”,使两把板斧,力大如牛,为人粗中有细,爱憎分明。

C.北伐之前,马谡利用曹睿对司马懿怀疑、妒忌这一心理,献“反间计”,建议诸葛亮假作司马懿告天下榜文,到处张贴。

D.安徒生是丹麦著名童话作家,他一生创作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等大量优秀的童话作品。

21.(2018·预测)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优秀的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作者是明代著名的通俗小说家罗贯中。

B.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为我们虚构了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争、家家自给自足、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

C.吴敬梓笔下的范进和鲁迅笔下的孔乙己都是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读书人。D.《格列佛游记》是法国讽刺作家斯威夫特的作品。这部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奇异的想象和辛辣的讽刺。

22.(2018·预测)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水浒传》中很多英雄豪杰拥有独特的技艺。如戴宗善行、时迁善盗、花荣善射。B.《陋室铭》的作者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我们还学过他的古诗《夜雨寄北》《秋词》等。

C.培根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散文家、哲学家之一。从他的散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者如何在旧的社会结构和思想体系日趋瓦解之际,致力于探讨并树立新的信念、规范和道德。

D.《伊索寓言》大多是与动物相关的故事,以动物为喻,教人处世和做人的道理。如《农夫和蛇》告诫人们对恶人千万不能心慈手软,《狐狸和山羊》警示人们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话,要明辨是非等。

23.(2018·预测)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宗璞的散文《紫藤萝瀑布》和冰心的散文《谈生命》都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独特体验。

B.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的《醉翁亭记》表达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

C.从表达方式角度,诗歌可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北朝民歌《木兰诗》和唐代诗人杜甫的《石壕吏》都是叙事诗。

D.吴敬梓的《范进中举》、契诃夫的《变色龙》均使用夸张、对比等讽刺小说常用的手法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24.(2018·预测)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人将一夜从19点开始分为五更,每更一个时辰,《湖心亭看雪》中的“更定”指一更,即零点前后。

B.“崔九堂前几度闻”中的“堂”是居所名称,古代居所前为“堂”,后为“室”。成语“登堂入室”出自《论语》,意即登上厅堂进入内室,指学问、技艺由浅入深,达到一定的造诣。

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出自儒家经典著作《论语》,它告诉了我们学思结合的道理。

D.《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的是船长尼摩等人在大海里的种种惊险奇遇,体现了人类自古以来渴望上天入地、自由翱翔的梦想。

25.(2018·预测)下列与推荐阅读的名著相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冰心的《繁星》《春水》兼采中国古典诗词和法布尔哲理小诗之长,善于捕捉刹那间的灵感,以千言万语书写内心的感受和思考。

B.散文是一种描写见闻、表达感悟的自由灵活的文学样式。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朱自清的《背影》、鲁迅的《孔乙己》都是这样的文章。

C.古代的称谓是很有讲究的。“尊君”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卿”是古代君主对臣的爱称,“晚生”是旧时后进的人在前辈面前对自己的谦称。

D《名人传》中贝多芬在生命的末日写出了不朽的《欢乐颂》;米开朗琪罗直到临终前几天还整天站着塑像终于留下传世的杰作;托尔斯泰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下定了摆脱贵族 5 生活的决心。

文学常识(答案) 篇2

一.用唯一的标准答案评判文学作品鉴赏, 是不合理的

清朝学者仇兆鳌在《杜少陵集详注》一书的卷六《曲江对雨》一诗的注解中, 讲了一则很有名的文坛轶事《四人补壁》。说苏轼、黄庭坚、秦观、佛印某次同游山间佛寺, 见粉壁上有前人书写的杜甫诗《曲江对雨》:“城上春云覆苑墙, 江亭晚色静年芳。林花着雨胭脂口, 水荇牵风翠带长。龙武新军深驻辇, 芙蓉别殿漫焚香。何时重此金钱会, 暂醉佳人锦瑟旁。”其中第三句最后一字已剥落, 仅剩“林花着雨胭脂”六字。四人便决定各自把残缺的这个字补上, 他们各自考虑一番之后, 苏轼补了“润”, 黄庭坚补了“老”, 秦观补了“嫩”, 佛印补了“落”。但回去查对的结果, 原文却是“湿”, 四人全错了。这个故事, 颇有点像我们今天高考语文试卷中标准化试题的字词填空题、诗歌鉴赏题及阅读理解题。按照高考语文试卷的“标准化”思路, 苏轼、黄庭坚、秦观、佛印的答案, 是全都不合“标准”的, 或曰错误的。但是, 倘若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他们也不能“及格”, 又怎能苛求一个普通的升学考生呢?而且, 谁又有胆量、有资格敢说上述四人的语文基础知识、文学鉴赏水平是不及格的呢?这只能说明:文学艺术、文学鉴赏是一种最能反映作者和读者个性的精神活动。在这个领域中, 最该强调的是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而不允许搞机械化、生产“标准件”。“润”、“老”、“嫩”、“落”, 不过是苏、黄、秦、佛世界观、艺术观、潜意识在诗歌鉴赏中打下的个性化烙印而已, 与“湿”字相比, 各有千秋, 不宜硬性定个是非高下。

又如对《红楼梦》中各种人物的理解、评价, 自有《红楼梦》以来, 红学家们的看法, 难道都是众口一词、千人一腔的吗?谁的看法, 又是“标准答案”呢?戏剧界有句流行话:一千个导演导《哈姆雷特》, 有一千种导法, 一千个演员演《哈姆雷特》, 有一千种演法。使人担忧的是:这一千个导演和演员, 在现行各类考试中, 碰上采取语文标准化评判考生的大师们, 不知将会有什么样的命运?可见, 诗歌鉴赏和阅读理解类题型中采用唯一的标准答案评判考生是不合理的。

二.文学作品鉴赏采用唯一的标准答案是扼杀创造性的

马克思说过, 人们“并不要求玫瑰花和紫罗兰发出同样的芳香”, 为什么“却要求世界上最丰富的东西——精神只能有一种存在形式呢?”苏轼也说过:“短长肥瘦各有态, 玉环飞燕谁敢憎?”他讲的虽然只是一般的美学原理, 但也同样适用于文学鉴赏。《古今联话》[1]中提到, 清代一位姓朱的督学, 有一年到家乡浙江监考, 曾在衙前大书对联广而告知:“铁面无私, 凡涉科场, 亲戚年家皆谅我;镜心普照, 但凭文字, 平奇浓淡不冤渠。”一位封建时代的老学究, 尚且宣称能做到“镜心普照, 但凭文字, 平奇浓淡不冤渠”, 允许不同的考生有不同的思路和不同的文字风格, 不强求他们“标准化”。今天的大师们为什么却要比一个封建官僚还要“八股”呢?我很有点杞人忧天:用这样的“标准化”评判思路做文学鉴赏指挥棒, 只会制造出无数思维模式千篇一律的“标准化”的“机器人”。

在阅读时, 我们固然必须明白“作者未必然”, 而在鉴赏时, 却不必反对“读者何必不然”, 可以允许、也应该承认鉴赏者的主观能动, 没有必要硬性定义一尊, 强行搞个什么唯一的“标准答案”。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如看庐山,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言人人殊, 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例如:苏轼对中唐诗人徐凝《庐山瀑布》一诗的评论。徐凝的诗是:“虚空落泉千仞直, 雷奔入江不暂息。今古长如白练飞, 一条界破青山色”。苏轼对徐诗很不以为然, 写诗痛斥说:“帝遣银河一派垂, 古来惟有谪仙词。飞流溅沫知多少, 不与徐凝洗恶诗!”按苏轼的看法, 古往今来, 描写庐山瀑布的诗, 就只有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是佳作, 而徐凝的诗, 简直就是“恶诗”, 恶劣之极的诗作。周振甫先生在《诗词例话》[2]中委婉的对苏说表示了异议。他说:“因为有人推崇了这首诗 (指徐凝的诗) , 所以苏轼要特意加以贬低, 称他的为‘恶诗’, 用来抬高李白这一首诗, 大概是矫枉必须过正吧。后人震于苏轼的大名, 不敢替徐凝说话, 但又不同意‘恶诗’的说法……”而湖南诗论家李元洛却直截了当地说:“浙江建德人氏的徐凝是终身布衣的一位。他无权无势, 但《全唐诗》却收录他的作品一卷, 可见他的创作全凭实力, 而非诗外的功夫。在李白的名作《望庐山瀑布》之后, 他居然还敢‘太岁头上动土’, 也写了一首《庐山瀑布》……对苏公我素所仰慕, 但他称徐凝之作为‘恶诗’, 未免贬损太过, 我不敢也不愿随声附和。李白的大作, 确实是咏庐山瀑布诗的冠军, 但冠军之后还应有亚军、殿军和其它的优胜者……清代的诗人兼诗论家的袁枚……认为徐诗的三四两句‘是佳语’。照我看来, 徐凝此诗绝非‘恶诗’, 而且还应属于‘好诗’之列”[3]。谁能说, 周振甫先生、李元洛先生和袁枚讲的没有道理呢?但又有谁能说, 苏轼的看法因与这些人相左, 就一定要打个叉, 并判他“不及格”呢?看来, 连以苏轼为代表众多重量级人物的看法, 也难成“标准答案”, 现行的各类语文试题中的文学鉴赏, 又为何一定要用“标准答案”评判考生来扼杀人的创造性呢?

韩愈有一首题为《游城南十六首·晚春》的诗:“草木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前两句好懂, 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却有两种对立的意见争执不下。

一派是赞赏, 把各种争芳斗艳的花草比成诗坛上的主流派作家, 而把杨花、榆荚比成被人冷落的“郊寒岛瘦”一流的险怪派, “诗囚”派韩愈自己就是这一派的“掌门人”。诗称“杨花榆荚无才思”, 只是一种自谦, 真正的意思是, 还是有才思的。退一步讲, 就算没才思, 也有权力在春天里展示一番。杨花榆荚虽无才思, 却敢于漫天飞舞, 就该赞美。

另一派却认为, 这两句诗是嘲讽, 嘲讽那些像杨花榆荚一样毫无才情与特色的平庸的、浅薄的、不入流的作家与作品。他们并无大才, 却偏要在诗坛上搔首弄姿, 自我炫耀。他们本像杨花榆荚, 全无才思, 却偏要自我张扬, 来个“漫天作雪飞”。但雪花尽管迷人眼目, 把天地搅得白茫茫一片, 毕竟不是鲜花、春花。主张此说的人甚至把韩愈与元稹、白居易的文学主张进行了全面比较, 列举出了他们众多的分歧和种种不同, 在此基础上, 进而断言杨花榆荚就是暗指元、白的。正因为如此, 宋代的苏轼才有“元轻白俗”的评语。赞扬耶?讽刺耶?谁是谁非?两说都持之有据, 言之有理。不起韩愈于地下, 恐怕就不宜以哪一方为“标准答案”。

李商隐《梦泽》一诗的主旨是什么?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诗的原文是:“梦泽悲风动白茅, 楚王葬尽满城娇。未知歌舞能多少, 虚减宫厨为细腰”。“楚王 (楚灵王) 好细腰, 宫中多饿死”, 在古代, 是一个文人几乎尽人皆知的典故。那么, 这首诗的意思, 是否就只是对那些因节食减肥想达到“细腰”邀宠的目的最后却活活饿死了的宫女表示哀悼吗?的确有人是这样认识的, 清代的纪昀就是代表。他评论此诗说“繁华易尽, 从争宠者一边落笔, 便不落吊古窠臼”。[4]按纪昀的看法, 此诗在类别上属于“吊古”, 即怀古诗, 只不过, 在艺术技巧上颇有创造, 是“从争宠者一边落笔”, 而主题, 则是感叹“繁华易尽”。但他同时代的人, 就至少有两人对他这一看法提出了异议。一个是姚培谦, 他在《李义山诗笺注》里指出:“普天下揣摩逢世才人, 读此同声一哭矣”。按姚培谦的看法, 那些不明究竟却一味盲目追风的“才人”, 实际上也是在上演“减肥——瘦腰——饿死”的悲剧。换句话说, “楚王葬尽满城娇”的残酷事实, 对盲目的追风族, 也应该是一记当头棒。其意义, 绝不仅仅是“吊古”, 更多的, 是讽喻人们不要盲目追风。而屈复在《玉溪生诗意》里则联系封建时代读书人的实际具体指出“制艺取士, 何以异此。可叹!”按屈复的看法, 用八股文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 与楚灵王制定的细腰选美的标准一样, 都是扼杀人才的枷锁。可叹的是古往今来, 前仆后继, 一批又一批的“范进”们却乐此不疲, 至死不悟, 真使人感慨系之了。比较起纪昀来, 应该说, 他们的看法要深刻多了。但是否就是“标准答案”了呢?也不一定。因为, 还有人认为, 诗的主旨是李商隐的自嘲。他也不止一次参加过科举考试, 却一生仕途失意。他始终对令狐绹没有二心, 却被对方猜疑冷落。他在多个幕府供过职, 每到一处都竭尽全力, 却从未得到过重用。想想瘦腰女的命运, 他难免不百感交集, 顾影自怜。这种说法, 也有一定道理。

由此可见, 文学作品采取标准化答案评判, 与用八股文选拔人才, 与楚灵王制定的细腰选美的标准一样, 都是扼杀人才的枷锁, 与培养创造型人才的目标, 正好背道而驰, 适得其反。

三.文学作品鉴赏应该提倡百花齐放

文学作品鉴赏只要鉴赏者言之成理, 持之有据, 就有资格成为百花齐放中的一花, 百家争鸣中的一家, 获得鉴赏高分。

白居易有一首以朦胧著称的诗《花非花》 (3) , 是写他与官妓交往的隐私的:他之所以要把诗写得那么朦胧是碍于礼教, 碍于身份, 有难言之隐。但也有人认为, 这首诗表达的是白居易对已逝的某个漂亮女子的悼亡情怀。其理由是在《白居易集》中, 该诗被列在“感伤”之部 (4) 。“感伤”, 顾名思义, 当与抒发感伤情怀有关。而且这首诗的编排位置与“感伤”部的另外两首悼亡诗相隔不远。一首是《真娘墓》, 这是悼唁一个夭折的歌妓的。白居易在诗中写道:“世间尤物难留连。难留连, 易销歇, 塞北花, 江南雪。”白居易另一首叫《简简吟》的诗里同样慨叹“大都好物不坚牢, 彩云易散琉璃碎。”“好物”者, 美人也, 古文中, “好”有美之义, 而“物”亦可指“人”, 说某某“物议不佳”, 也就是说人们对他议论不好。两首诗所流露出来的“尤物难留连”, “彩云易消散”的情调, 与《花非花》中的“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亦“颇为相似”。因而, 很可能与上述二诗一样, 也是悼亡之作。平心而论, 这一看法亦很有道理, 尽管笔者个人倾向诗是故意隐晦其辞, 是写难言的隐私, 但也不敢就将自己的看法定为“标准答案”。

一九九三年, 香港一文化机构举办了一项最受欢迎唐诗的选举活动, 选出了十首“最佳唐诗”。按得票的多少, 其顺序是:一、《游子吟》 (孟郊) ;二、《清明》 (杜牧) ;三、《静夜思》 (李白) ;四、《登鹳雀楼》 (王之涣) ;五、《登乐游原》 (李商隐) ;六、《春晓》 (孟浩然) 七、《赋得古原草离别》 (白居易) ;八、《悯农二首》 (李绅) ;九、《早发白帝城》 (李白) ;十、《回乡偶书》 (贺知章) 。同样的活动, 如果改在大陆, 十佳篇目和顺序, 肯定不会与此相同。而且, 同样的活动, 若二十年后在香港再办一次, 结果也肯定不会与一九九三年雷同。这样说的根据是什么?不同文化背景的人, 有不同的价值取向;不同历史时代的人, 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就像不同品味的食客, 有不同的点菜标准, 要定出一份人人首肯的“好菜”的菜单, 事实上是几乎不可能的。春兰秋菊, 各一时之秀。艺术作品的优劣, 当然是客观存在的。但处于同一个档次的不同的流派, 不同的风格, 却不宜一律用一个标准来进行比较。

客观实际告诉我们:欣赏美的事物, 美不胜收, 欣赏效果绝不是唯一的。文学鉴赏是审美的过程, 应该允许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不可能有也不应该有什么“标准答案”。考生们鉴赏同一篇文学作品, 在深入了解作者境遇, 主观意志, 终生志向, 时局背景, 知人论世的同时, 会结合自己的学识和社会阅历综合起来作答。因此, 答案不可能是唯一的。鉴赏者只要言之成理, 持之有据, 就有资格获得及格以上的好成绩。

摘要:各类升学考试中的文学作品鉴赏类题型采取“标准化”答案评判考生是不合理的, 这种思路严重影响学生的创造性。文学鉴赏不可能有也不应该有什么“标准答案”, 只要鉴赏者言之成理, 持之有据, 就有资格成为百花齐放中的一花, 百家争鸣中的一家, 获得鉴赏及格以上的成绩。

关键词:文学作品,鉴赏,百花齐放

参考文献

[1]梦泽:指云梦泽, 古代湘鄂之间的一个大湖泊, 楚国的都城郢就在它的旁边。

[2]揣摩逢世:琢磨追逐时尚、迎合潮流的意思。

[3]白居易《花非花》:“花非花, 雾非雾, 夜半来, 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4]白居易在《白居易集》把自己的诗分为“感伤”、“讽喻”、“闲适”、“杂律”几个大类。

[1]苏文洋.古今联话[M].重庆:重庆出版社, 1983:34.

[2]周振甫.诗词例话[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1980:86.

[3]李元洛.绝唱千秋[M].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7:57.

文学常识(答案) 篇3

一、明确科学语言和文学语言的区别

文学作品一般采用文学语言形式,而现代文(文学类)阅读题的答案表述则应该运用科学语言形式。文学语言和科学语言究竟有何区别与联系,先看科学语言和文学语言的示例:

所谓科学语言,就是把意思准确直白地表达出来的语言,科学语言具有精确性;所谓文学语言,就是富有联想意义的形象含蓄的语言,文学语言具有模糊性。所谓现代文(文学类)阅读题的答案,就是把文学语言转换成科学语言。

二、学会深入文本细读语段

高考现代文阅读在强调整体感悟的同时,要求考生深入文本进行语段细读,在贯通上下文意的基础上获取答案信息。有的考生却缺乏语段细读的阅读品质,答题时仅凭感觉,就很难做到全面而准确的回答。细读步骤如下:

1.分析句群。先以句末标点为标准,来标注句子的序号,再概括每句话的大意,然后理清句间关系,切分层次。

2.体味联想意义。如果遇到形象化的语言,或分析其修辞技巧,或挖掘隐含信息,将文学语言转换成科学语言。

3.把握关键词句。关键词句对于准确而全面的答题至关重要。所谓关键词就是能体现语段中心的词语;所谓关键句主要是提起句、过渡句、归结句。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请问文段的主旨是什么?

(1)夕阳的生命是有限的。(2)它在天边一点点沉落下云,它的光却在我的书房里渐渐升高。(3)短暂的夕阳大概知道自己大限在即,它抛给人间的光芒是最依恋也最夺目的。(4)此时,连我的书房的空气也是金红的,(5)定睛细看,空气里浮动的尘埃竟然被它照亮。(6)这些小得肉眼刚刚能看见的颗粒竞被夕阳得极亮极美,它们在半空中自由、无声和缓缓地游曳着,好像徜徉在宇宙里的星辰。(7)这是惟夕阳才能创造的境象一一它能使平凡的事物变得无比神奇。(8)在日落前的一瞬,夕阳残照已经掷到我书架最上边的一格。(9)满室皆暗,只有书架上边无限明媚。(10)那里摆着一只河北省白沟的泥公鸡。(11)雪白的身子,彩色翅膀,特大的黑眼睛,威武又神气。(12)这个北方著名的泥玩具之乡,至少有千年的历史,但如今这里已经变为日用小商品的集散地,昔日那些浑朴又迷人的泥狗泥鸡泥人全都了无踪影。(13)可是此刻,这个幸存下来的泥公鸡,不知何故,对着行将熄灭的夕阳张嘴大叫。(14)我的心已经听到它凄厉的哀鸣。(15)这叫声似乎也感动了夕阳。(16)一瞬间,高高站在、书架上端的泥公鸡竞被这最后的阳光照耀得夺目乖通红,好似燃烧了起来。

——选自冯骥才《夕照透入书房》(2006年广东高孝卷)

第一步,标识句子的番号,共16句。

第二步,概括每句大意。

第三步,理清句间关系,分清层次。得知第7句是对1到5句的归结,因此,第7句是归结句、关键句。根据第s句的大意可知,由面到点,下一层重点写书架上的泥公鸡。可见7、8句之间应该分层。那么这个语段可以分两层,前面从面上描写夕阳映照书房的景象,后面从点上着重描写书架上的泥公鸡,而后者是重点。而且,得知从第10句到第16句关于泥公鸡的描述应该是主旨升华句。要把握主旨必须准确理解描写泥公鸡的句子。

第四步,理解主旨升华句,概括语段中心。10到16句是主旨句,但句意比较含蓄。其实用了修辞“泥公鸡”代指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日用小商品的集散地”代指日下的商品经济,夕阳映照泥公鸡象征传统文化虽然很美,但日渐衰落,泥公鸡的哀鸣则用拟人手法赋予作者对传统文化消逝的同情和不满。由此得出本文段主旨: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传统文化日渐消逝,表达了作者的同情和不满。

如果不深入文本细读,仅凭感觉,很难读出语段的中心,也很难理解最后几句话的含义。

三、掌握两种重要的答题方法

1.抽取法

抽取法即直接抽取文本中直白的词句作为答案的方法。这是针对现代文阅读答案信息的精确性而采取的方法。所谓直白的词语和句子也就是文本中那些提示性、总结性和概括性的词语和句子。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整体把握文章主旨或语段中心。

第二步,理清文章思路或语段层次。

第三步,抽取段首句、总结句或议论句。

第四步,抽取文章或语段概括性、总结性、议论性的能揭示主旨或要义的词语。

第五步,分条理地组织抽取出的语言。这些重点往往像金子一样散布在文段中。需要结合文章主旨和语段中心以及题干要义去抽取。

阅读下面的文字,请回答:作者从“乡村的瓦”中感受到了什么?

(1)乡村的瓦大都呈蓝色,那种蓝不是天蓝也不是海蓝,是近似土蓝;我们乡下有个词说得准确——“瓦蓝”。这个词属于瓦的专利。

(2)在我的印象里,瓦是童年的底片,能冲洗出乡村旧事。

(3)瓦曼像是乡村房子披在身上的一面带羽的蓑衣,在苍茫乡村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的雨的清气里漂浮。若在雨日来临时刻,瓦会更显出自己独到的神韵与魅力。雨来了,那一颗颗大雨珠子,落在片片房屋的羽毛上,胆子犬的会跳起,多情的会悄悄滋润到瓦缝;最后才开始从速面蓑衣上滑落,从屋脊上,再过渡到屋檐。浩浩荡荡穿越雨瓦的通道,下去,回归大地,从而完成一方方瓦存在的全部意义。

(4)瓦有对称之美,任何人看到乡村的瓦,都会想到一个成语,叫“鳞次栉比”,如观黄河的鱼鳞与母亲的梳篦。瓦在骨子里是集体主义者,它们总是紧紧地扣着,肩并肩,再冻再冷也不松手。在冬天它们能感到彼此的体温,像肌肤相亲的爱人,贴得密不透风,正团结在月亮缓缓上升的乡村里。

(5)当瓦还没有走上屋顶,生命里的“籍贯”一栏早就填上了,是两个粗拙的字,叫“乡村”,像一个孩子或者老人用颤巍巍的笔所写。是的,瓦更是一种对乡村的坚守。在瓦的记忆里,所有的飞鸟都是浪子与过客,都是浮云与苍狗。

一一选自冯杰《乡村的瓦》(2006年四川高考卷)

第一步,通读全文,感悟全文的主旨和思路。本文借写乡村的瓦回忆童年生活,表达自己对童年的向往和回归。

第二步,理清文章思路。(1)(2)段总说,提出对乡村的瓦的回忆;(3)到(5)段具体描写乡村的瓦的特点、感受。

第三步,抽取文章或语段概括性、总结性、议论性的能揭示主旨或要义的词语。发现(3)段中的“神韵与魅力”、(4)段中的“对称之美”“集体主义”“团结”、(5)段中的“乡村的坚守”等具有概括性、直白性且符合题干“感受”的要义。可以抽取出来直接作为答案。

第五步,分条理地组织语言,得出准确答案:作者从“乡村的瓦。中感受到了雨中的神韵与魅力;对称之美;团结与温情;对乡村的坚守。

2.提炼法

提炼法即对文章、语段或句子的修辞义、潜在义、归结义、情感义等联想意义进行揭示、挖掘、归类和感悟的方法。它是针对现代文(文学类)答案模糊特点而采取的方法。文学语言的形象性、含蓄性导致答案的模糊性,对模糊性语言的语义理解可采用提炼法。

怎么提炼?首先,明白前述文学语言和科学语言的区别,提炼的本质就是把文学语言转换成科学语言;其次,掌握提炼的诀窍,就是弄清两类语言的关系,即“象与义”以及“具与类”的关系。所谓“象与义”的关系,可以解读为形象与被赋予的联想意义的关系。比如古典诗歌中的意象,都负载有丰富的情感意义,如“柳”在古代诗歌中隐含的可能是离别时依依不舍之义。此处的提炼就是从形象的外在特点挖掘隐含的、内在的情理意义和文化意义。所谓“具与类”的关系,可以解读为具体的描述内容与所属语义类别的关系。文学语言通常是具象的,但答案需要概括,概括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对具象的事物予以归类。此处的提炼就是从具体的描述言语概括出其所属的类别语义。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为什么说地坛“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

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我在那篇小说中写道:“没处可去我便一天到晚耗在这园子里。跟上班下班一样,别人去上班我就摇了轮椅到这儿来。园子无人看管,上下班时间有些抄近路的人们从国中穿过,园子里活跃一阵,过后便沉寂下来。”“园墙在金晃晃的空气中斜切下一溜阴凉,我把轮椅开进去,把椅背放倒,坐着或是躺着,看书或者想事,撅一权树枝左右拍打,驱赶那些和我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的小昆虫。…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片刻不息。”这都是真实的记录,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

——选自史铁生《我与地坛》(人教版教材第二册)

第一步。回到原文,在段未找到“这都是真实的记录,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一句,可见这是结论,理由应该在上文去寻找。

第二步,细读语段,发现“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一直到“窸窸窣窣片刻不息”这段关于小昆虫的具体的景物描写讲的就是“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的理由,但没有直白的词可以抽取,需要对隐含的答案信息进行提炼。

第三步,可以从“象与义”的关系入手进行提炼。这里的“象”有”峰儿、蚂蚁、瓢虫、蝉蜕、露水”,这些景象都具有”微小、充满生机和活力、具有生命力等特点,再结合下文的”竞相生长“可知这些具象隐含的联想意义应该是”微小的生命也具有生命力。

第四步,组织答案语言,准确回答:因为蜂儿、蚂蚁、瓢虫、蝉蜕、露水等让“我”感觉到微小的生命也充满生机与活力,所以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

阅读下面文字,请回答:作者从哪些方面谈了自己应该感激的对象?

我跟自己说,从明天起,我要尝试赞美每一个早晨,每一个中午,每一个悄然到来的黄昏和夜晚。甚至,尝试赞美每一个失眠的寂寞的深夜。同时,我还要尝试感激。感激一份简单的早餐,感激吹到我脸上的风,感激我身上的棉布裙子——也连带着感激那个种棉花的农人,感激一杯水,一个苹果——心里对它说:“你的核要在我的身体里生长,你来世的嫩芽要在我的心中萌发,你的芳香要成为我的气息,我们要终年地喜悦。”最后感激我的先生,是他,不是别人,陪伴我走了大半旅程。

一一选自华姿《寂夜的虫子叫》(成都2010级“一诊”试题)

第一步,回到原文,明确答案的信息分布在“同时,我还要尝试感激”一句的后面直至结束。

第二步,细读语段,找到他要感激的具象依次是“早餐”“风”。“棉布裙子”“农人”“水”“苹果”“先生”。

第三步,对具象进行归类概括,风属于自然的赐予,早餐、水、苹果属于物质条件。农人属于劳动者,先生属于亲人。这个提炼的过程就是明确“具与类”的关系。最后,分条理地组织答案:作者从①大自然的赐予;②简单的物质条件;③为我创造物质生活的劳动者;④陪伴我的亲人四个方面谈了自己应该感激的对象。

3.抽取法与提炼法的综合运用

抽取法与提炼法在现代文(文学类)阅读中不可能截然分开,常需综合运用。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作者描写了寂夜的虫子的叫声,虫叫的特点是什么?

也许是下过雨的缘故,虫子的叫声特别清脆,特别晶莹。不是一只,是一群。一会儿是合唱,一套儿是二重唱,再过一会儿又变成了独唱。听得出来,它们很欢快,由衷地欢快。我想,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激和赞美吧。只有感激和赞美才能激发这样的喜悦。

一一选自华姿《寂夜的虫子叫》(成都2010级“一诊”试题)

第一步。细读语段明确从“也许”到“由衷地欢快”是描写虫叫的特点,而后面两句是写作者的感受。答案应该在前面去找。

第二步,运用抽取法,抽取直白的词语,诸如“清脆”“晶莹”“欢快”。

第三步,运用提炼法,对具体描写部分“不是一只,是一群。一会儿是合唱。一会儿是二重唱,再过一会儿又变成了独唱”进行提炼,从“象与义”的关系入手提炼,发现运用的拟人手法修辞其隐含的联想意义是富于变化。学生往往漏答这个答案信息。

第四步,分条理地组织语言,得出准确答案:虫叫的特点是清脆、晶莹、富于变化、欢快。

小学文学常识试题及答案 篇4

1.先秦时期的文学常识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第一部语录体儒家经典是《 》

2.“四书五经”,”四书“|指《 》《 》《 》《 》,

”五经“指《 》《 》《 》《 》《 》

答案:1.《诗经》、《论语》

2.“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书》《礼》《易》《春秋》

1月8日(第二天):先秦时期(二)

1.我国的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是( ),他的代表作《 》为我国第一首长篇抒情诗。

答案:1.屈原《离骚》

1.女娲造人、女娲补天、盘古开天地、后羿射日、精卫填海、黄帝战蚩尤、鲧禹治水这些神话故事中解释自然现象的有( ) 、( )、();反映人类同自然斗争的有( )、( )、( );反映社会斗争的有( )。

2.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其中孔子是( )学派的代表人物,名( ),字( ),他不仅是一位思想家,还是一位( )家

答案:1.解释自然现象的有:女娲补天、女娲造人、盘古开天地

反映人类同自然斗争的有:后羿射日、精卫填海、鲧禹治水

反映社会斗争的有:黄帝战蚩尤

2.儒家 丘 仲尼 教育

1.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是西汉著名史学家( )撰写的《 》,被( )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与司马光的并称“史学双壁”

2. 汉赋四大家:( )、扬雄、( )、张衡

答案:1.司马迁《史记》 鲁迅 《资治通鉴》

2.司马相如、班固

1、我国第一部断代体通史是《 》,作者是东汉的( )

2、西汉文章两司马指的是( )、( )

答案:

1《汉书》 班固

2.司马迁、司马相如

魏晋南北朝时期

1.我国第一位女诗人是( )。

2乐府双壁指的是《 》、《 》加上《 》为乐府三绝

答案:

1.蔡琰(文姬)

2.《孔雀东南飞》《木兰辞》(《木兰诗》) 《秦妇吟》

1.建安“三曹”指的是( )、( )、( ),“七步之才”这个成语就是由( )的诗得来的。其实建安曹家人才辈出,你还记得那个称象的男孩吗?他叫什么名字?

2.魏晋南北朝诗人,被钟嵘《诗品》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是 ( ),你能写出一个他的作品的名字么?

唐宋时期

由于隋代十分短暂,文学的发展也不够典型,所以我们直接进入唐宋时期

1.初唐四杰指( )、( )、( )、( )

2.“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这里的`“李杜”指的是( )和( )。他们分别被尊称为( )和( )。

答案

1.王勃、卢照邻、杨炯、骆宾王

2.李白、杜甫 诗仙 诗圣

1. 唐宋八大家指的是唐宋( )八大家。他们分别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和( )以及宋代的欧阳修、( )、( )、( )、王安石、()。

2.中国文学史上的“大李杜”是指李白和杜甫,你知道“小李杜”指哪两位么?

答案:

1.散文 韩愈 柳宗元 苏洵 苏轼 苏辙 曾巩

2.李商隐和杜牧

1. 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三瘦词人”的是宋代的( )。

2.唐代诗人雅号:例如李白——诗仙 杜甫——诗圣

王维——( ) 刘禹锡——( )

李贺——( ) 白居易——( )

答案:

1.李清照

2.王维——诗佛 刘禹锡——诗豪

李贺——诗鬼 白居易——诗魔

1.“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你知道这“三词客”“四大家”指的是谁么?

2.宋词主要分为( )派和( )派。前者的代表人物主要有( ),后者的代表人物主要有( )。

答案:

1 “三词客”指的是:苏洵、苏轼、苏辙

“四大家”指的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

2. 豪放派、婉约派 苏轼 (辛弃疾) 柳永(李清照)(后两问答案

1.苏子瞻云:“子美之诗,退之之文,鲁公之书,皆集大成者也。”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苏轼对( )的诗、( )的文、()的书法皆有较高的评价

2.我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是( )和( )。(这道题学生应该可以猜出来的)

答案:

1.杜甫 韩愈 颜真卿

2.李白 杜甫(这两个人至于整个诗歌史实在是太重要了

1 .唐代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有( )、( )等;山水田园派的代表人物有( )、( )等。

2.中国文学史上有许多的“圣”:至圣——( )、亚圣——( )、诗圣——( )、词圣——( )、文圣——( ),七绝圣手——()

答案

1.边塞诗派:王昌龄、高适、王之涣、岑参(答案不唯一)

山水田园: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答案不唯一)

2.孔子 孟子 杜甫 苏轼 欧阳修 王昌龄

元明清时期

1.元曲四大家指( )、( )、( )、( )

2.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是( )的《 》

答案

1.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有一个姓“郑”的人骑着一匹“白”“马”去闯“关”)

2.吴敬梓《儒林外史》

1. ( )有“曲状元”之美誉。

2. 我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是《 》、《 》、《 》、《 》。

答案:

1. 马致远

2.《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

1.“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是老舍对《 》这部文学作品的评价,它的作者是( )

2.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是《 》。

答案

1.《聊斋志异》(《聊斋》) 蒲松龄

2.《西游记》

1.关于“四”

文房四宝:( )、( )、( )、( )

国画四君子:( )、( )、( )、( )

文人四艺:( )、( )、( )、( )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 )、( )、( )

有点多……今天就积累一个题吧……

答案

文房四宝:湖笔 微墨 宣纸 端砚

国画四君子:梅 兰 竹 菊

文人四艺:琴 棋 书 画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火药、活字印刷术

古代年龄称谓

垂髫—— ( ) 束发——( ) 弱冠——( ) 而立——( ) 不惑——( )

知命——( ) 花甲——( ) 古稀——( ) 耄耋(mào dié)——( )

期颐——( )

答案:

垂髫—— ( 童年 ) 束发——(15岁 ) 弱冠——( 20岁) 而立——(30岁 ) 不惑——( 40岁 )

知命——( 50岁) 花甲——( 60岁) 古稀——(70岁 ) 耄耋(mào dié)——( 八九十岁 )

期颐——( 百岁 )

第一天(3.14)

1.《少年闰土》、《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作者都是( ),他原名( ),被人民称作“ ”。

2. "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着,浓密的胡须形成了一个隶书的“一”字。”这是一段关于作家()的外貌描写。

答案:

1.鲁迅 周树人 “ 民族魂 ”

中考文学常识试题及答案 篇5

A.《水浒》精心塑造了一群栩栩如生的反抗压迫的英雄形象。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美满家庭被高俅毁灭,本人也屡遭暗算,终于忍无可忍,百般无奈下,投奔梁山;鲁智深疾恶如仇,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醉打蒋门神,大闹野猪林。

B.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写于1936年,是“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的代表作。它为我们真实地描述了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悲剧命运, 有力地揭露了旧社会把人异化成鬼的罪恶。

C.《格列佛游记》是英国作家笛福创作的长篇讽刺小说,写了格列佛在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和慧骃国的旅行经历,反映了十八世纪前半期英国的社会现实。[]

D.《名人传》中的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对音乐孜孜不倦地追求,在双耳失聪、双目失明、疾病缠身的情况下,创作了音乐史上辉煌的篇章。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试题及答案 篇6

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 (4分)

(1)下面一段文字节选自《骆驼祥子》,读一读,指出A、B两处的人物是谁。

A心里有数儿。他晓得祥子是把好手,即使不拉他的车,他也还愿意祥子在厂子里。有祥子在这儿,先不提别的,院子与门口永远扫得干干净净。B更喜欢这个傻大个儿,她说什么,祥子老用心听着,不和她争辩;别的车夫,因为受尽苦楚,说话总是横着来;她一点不怕他们,可是也不愿多搭理他们;她的话,所以,都留给祥子听。

解析:A:刘四爷,B:虎妞。

(2)安徒生笔下,卖火柴的小女孩借着火柴的亮光,看见了温暖的 、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和蔼的 。

解析:温暖的大火炉,和蔼的奶奶。

长沙市

名著阅读(共5分)

(1)《水浒传》最后一回(第一百二十回)写到:宋江喝了朝廷御赐的毒酒,自知道奸人陷害,将不久于人世,虽然自己“死不争”,但担心兄弟李逵在自己死后闹事,“把我等一世清名忠义之事坏了”,于是唤李逵来,在给他的酒里面“下了慢药”。请阅读下面与此事有关的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李逵见说,亦垂泪道:“罢,罢,罢!生时伏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言讫泪下,便觉道身体有些沉重。当时洒泪,拜别了宋江下船。回到润州,果然药发身死。李逵临死之时,嘱咐从人:“我死了,可千万将我灵柩去楚州南门外蓼儿洼和哥哥一处埋葬。”嘱罢而死。从人置备棺椁盛贮,不负其言,扶柩而往。

①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李逵性格中 的一面,从全文来看,他的性格还有 的一面。(2分)

②《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将的最后结局大都悲 惨,原因是什么?请你用—句话概括。(1分)

(2)同样是前苏联著名作家,同样经历了痛苦与磨难。作家 写的《童年》是通过阿廖沙眼中痛苦与丑恶的家庭生活,再现了l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主人公 的成长为线索,展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2分)

(1)①豪爽,讲义气 愚忠②因为他们的投降路线。(2)高尔基 保尔•柯察金

重庆市

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朱自清是散文家、诗人、学者,我们学过的《背影》《老王》都是他的`作品。

B.鲁迅的散文《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表现了童年生活的情趣。

C.《变色龙》的作者是法国作家契诃夫,他是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巨匠。

D.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我们曾学过他的作品《记承天寺夜游》

D(A.《老王》不是朱自清的作品;B.《社戏》是小说;C.俄国作家契诃夫)

福州市

名著阅读。(8分)

(1)《海底两万里》中尼摩船长的潜水艇从太平洋出发,途经澳大利亚珊瑚海,在游历了印度洋、 、 等海域后到达南极。(2分)

(2)《水浒》第三十八回中宋江、戴宗、李逵三人在浔阳江边琵琶亭上吃酒,宋江想吃鲜鱼汤,李逵便到江边讨鱼,因 ,与 (绰号) 张顺打了起来。张顺用计将李逵引到 ,让李逵吃尽苦头,后在戴宗等人的劝解下两人和好。(3分)

(3)简·爱是大家熟悉的艺术形象。请根据你的阅读体会,写出她身上令人赞赏的某种精 神品质,并举一例说明。(3分)

精神品质:

举例:

(1)(2分)红海(阿拉伯海) 地中海 大西洋(写 出其中两个即可)

(2)(3分)放走了渔户的鱼 浪里白条 江心(江中 船上)

(3)(3分)(精神品质1分 举例2分)

示例1:追求平等

“你以为,因为我贫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也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一样……因为我们是平等的”,这段体现了简﹒爱敢于追求平等。

示例2:敢于反抗

简﹒爱从小父母双亡,寄养在舅妈家,面对舅妈的嫌弃、表哥的欺侮,她奋起反抗。

示例3:坚定地捍卫自己的独立和尊严

简﹒爱在与罗切斯特结婚时,得知罗切斯特的疯妻还活在人间,为了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简﹒爱强忍悲痛,毅然离开了桑菲尔德庄园。

示例4:追求真爱

在桑菲尔德庄园被大火烧毁,罗切斯特身体残疾的情况下,简﹒爱毅然回到罗切斯特身边。

河北省

根据你对《西游记》这部名著的阅读,回答下面问题。(共 4分)

(l)请简述美猴王炼成“火眼金睛”的故事情节。(2分)

(2)从《西游记》中选取一个人物及其相关故事,根据下面的例句仿写句了。(2分)

例句:鲁 智 深 倒 拔 垂 杨 柳

(1)美猴王因搅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宴,玉帝便派二郎神等将其擒住,被太上老君投入八卦炉中,经过了七七四十九天的烧炼,炼得了“火眼金睛”。

(2分,故事情节正确、语句通顺,即可得满分)

(2)示例一:孙行者智调芭蕉扇 示例二:猪八戒大战流沙河

示例三: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黄石市

下列选项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305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它开创了我国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

B.王熙凤是《红楼梦》中的人物,人称“凤辣子”。她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为人刁钻狡黠,对上善于阿谀奉承,深得贾母欢心,是贾府中炙手可热的女强人。

C.莫泊桑是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创作了300多部短篇小说,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王之一,除了我们学过的《我的叔叔于勒》之外,他的代表作还有《羊脂球》《项链》《菲菲小姐》等。

D.《名人传》是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一部人物传记,它叙述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列夫·托尔斯泰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高尚的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A(应为“现实主义”)

济宁市

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水浒》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

B.《西游记》描写了一个奇幻的神话世界,作品中塑造的孙悟空号称美猴王和齐天大圣,他桀骜不驯、敢作敢当、勇敢机智、爱憎分明、幽默,深深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从1915到1930年前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

D.《格列佛游记》讲述的是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以及马(慧骃)国等地的经历。

文学的力量与力量的文学 篇7

雨果的小说在这个名叫安·兰德的女孩心里, 埋下了“理想主义”的种子。许多年后, 她在《洛杉矶时报》专门写文章评价《九三年》的时候, 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回首她的童年和青年时代, 能够触动心灵记忆的不是他有过怎样的生活, 而是那时的生活有过怎样的希望。”这本书让她认识了“什么是伟大的文学作品”, 认识到了雨果的“伟大”:“他表现的是人性的本质, 而不是某些转瞬即逝的东西。他无意记录鸡毛蒜皮的琐事, 而是努力把他心目中理想的生活刻画出来。他崇尚人的伟大, 并竭力表现这种伟大。如果你想在灰暗的生活中留住对人类美好的幻想, 那么雨果无疑能给你这种力量。……如果你转向现代文学, 想找到一些人性美好的东西, 却往往发现那里面尽是些从30岁到60岁不等的罪犯。”许多人像安·兰德一样喜欢《九三年》, 也因喜欢它而热爱雨果。这部充满浪漫情调的理想主义作品, 深化了人们对“革命”的看法, 提高了他们对“人道主义”的理解。

文学的力量, 来源于许多方面。描写的真实, 语言的绚烂, 结构的巧妙, 想象的丰富, 修辞的优美, 都是形成一部作品的感染力的因素。但是, 一部作品最深刻的力量, 却是决定于它的伦理精神——决定于它的热情和理想, 决定于它对真理和正义的态度。所以, 艺术性很高的作品, 也许让你感觉到了美, 但是, 如果它不能让人觉得温暖, 不能增加人生活的勇气和力量, 不能给人提供一种理想的精神图景, 那么, 这样的美, 总给人一种苍白的、不完整的感觉。

德·昆西就发现了这样一个秘密:“理想”和“力量”是构成伟大文学的条件。他写了一篇题为《知识的文学与力量的文学》的文章, 试图区分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学。“知识的文学”是这样一种文学:“它所留存下来的登峰造极之作充其量不过是某种暂时需要的书”;“知识的文学, 如时尚一样, 与时俱逝”。“力量的文学”就不同了:作为理想主义的文学, 作为一种“高级的文学”, 它能够对人的精神生活产生深刻而巨大的影响。所以, 比较起来, “力量的文学”就更为重要:“实在说, 世界上要是没有了力量的文学, 一切理想便只好以枯燥概念的形式保存在人们当中;然而, 一旦在文学中为人的创造力所点化, 它们就重新获得了青春朝气, 萌发出活泼泼的生机。最普通的小说, 只要内容能够触动人的恐惧和希望, 人对是非的本能直觉, 便给予它们以支持和鼓舞, 促使他们活跃, 将这些性情从迟钝状态中解放出来。”所以, 任何一个有抱负的作家, 都应该努力赋予自己的作品以温暖人心和激励人心的“力量”, 都应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没有理想之光的照亮, 就不会有“力量的文学”。

既然这样, 我们还要继续批量生产小里小气、格调低下的“知识的文学”吗?

文学常识考点大家谈 篇8

张 蒙:请问石老师,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考查,一般侧重于哪几个方面?

石老师: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考查,一般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1. 作家。包括中国古代作家的朝代、字号和文集等,中国现代作家的年代、地位、成就等,外国作家的国别和成就等,还有重要作家及文学流派的成就、风格等。2. 作品。包括作品的体裁、出处及经典情节等,重点是对作品的评价。3.人物。重要作品中典型的文学形象及其评价。4. 其他知识:包括诗文内容、写作目的、写作背景及其涉及的文化知识等。

徐 波:在近几年的中考语文试题中,文学常识类试题都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的呢?

石老师:综观近几年全国各省市的中考语文试题,我发现文学常识类试题常常以判断型选择题或填空题的形式出现。

邹 涛:请石老师举个例子说明,好吗?

石老师:好。有一种是判断正误型选择题。比如2006年四川省广安市 (非课改区)中考试题中就有这样一道题:

例1.下列课文内容与作家、作品、体裁对应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头戴黑布小帽,身穿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的父亲——朱自清——《背影》——散文

B.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

C.菲利普夫妇——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小说

D.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施耐庵——《水浒传》——小说

邹 涛:这类题该怎么解答呢?

石老师:这是一道判断作家、作品、体裁等对应项搭配正误的选择题。

这种题型在文学常识考查中最为常见,涉及课文内容、出处、作者、朝代(或国籍)、体裁等。因命题人常常将文体、文学常识揉在一起命题,因此,解答时需要采用“逐项分析法”。经分析可以看出,A、C、D三项都是正确的,而B项中的“西北望,射天狼”应选自《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故选B。

凡 旭:请问石老师,判断正误型题目除了判断作家、作品、体裁等对应项搭配正误外,还有其他类型吗?

石老师:有。比如2006年江苏省扬州市的中考语文试题中就有这样一道题:

例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柳宗元的《捕蛇者说》采用对比的手法,深刻揭露封建统治者残酷压迫剥削劳动人民的罪行,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七颗钻石》的作者列夫·托尔斯泰,《变色龙》的作者契诃夫,《海燕》的作者高尔基,都是19世纪俄国作家。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千古名句,表达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宏伟政治抱负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D.鲁迅,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我们学过他的短篇小说有《社戏》《故乡》《孔乙己》等。

凡 旭:这道题属于什么类型?又该怎样解答呢?

石老师:这是一道判断文学常识表述正误的题目。此题涉及面比例1更广,有一定难度。但涉及的知识都与课文内容相关,同学们只要熟悉课文并具备一定的课外积累,应该能够解答这道题。这类题经常考查的有作家、作品、作家朝代(国别)、与作品相关的体裁、内容、人物、名句、表现手法等。解答此类题须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逐一梳理审查。经分析可以看出,A、C、D三项都是正确的,B项中的高尔基是苏联作家而不是俄国作家,故选B。

石老师:以上所谈的都是判断正误型选择题,还有一种文学常识填写型题目,如2006年甘肃省兰州市中考语文试题(A卷)中有这样一道题:

例3.名胜古迹的对联中往往蕴涵着丰富的传统文化信息。根据下列对联内容,联系所学古诗文,在括号中写出相应的文化名人。(第④联写一人即可)

①允矣斯文,为古今中外君民立允极大哉夫子,合诗书易礼春秋集大成 ()

②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

③翁去千余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

④萃父子兄弟于一门,八家唐宋占三席悟骈散诗词之特征,千变纵横识共源 ()

李 婷:这道题该怎么解答呢?请石老师为我们讲解。

石老师:这是一道根据对联填写人名题,涉及文学文化常识。同学们如若对文学史上的一些名人有所了解,然后采用“熟句带生句法”,解答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如第①联,只要抓住“夫子”“诗书易礼春秋”等关键词,就不难知道此联说的是孔子;第②联,只要抓住“两表”(《前出师表》《后出师表》)“三顾”(三顾茅庐),就不难知道此联说的是诸葛亮;而第③联,只要同学们细心观察,就会发现上下联合起来有“醉翁亭”三个字,很容易让人想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第④联,同学们只要搜索唐宋八大家的相关知识,就不难发现“萃父子兄弟于一门”的只有苏轼(洵、辙)。故此题的答案依次为:孔子、诸葛亮、欧阳修、苏轼(洵、辙)。

周 猜:常识填写型试题,只有这一种形式吗?

石老师:不止这一种。比如2006年重庆市中考语文试题中,有这样一道题:

例4.让我们走近名人,去感受文学的魅力:唐代著名诗人杜甫身居茅屋,却心系天下,留下了《___________》这一不朽诗篇;前苏联著名作家______身残志坚,不懈奋斗,写下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一世界名著;现代文学巨匠鲁迅虽嫉恶如仇,却有天真童趣,《___________》这一回忆童年的散文,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知识的追求。

周 猜:这道题又是什么类型?该怎么解答呢?烦请石老师为我们讲一讲。

石老师:这是一道作家、作品互填题。解答此类试题不光要知道作家常识,还要了解相关作品。平时如注意了积累,这时再来搜索自己的知识库存,就很容易得出答案。参考答案依次为: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奥斯特洛夫斯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石老师:此类型题目还有一种形式,如2006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语文试题中有这样一道题:

例5.根据有关情节,在空格内填入相应的内容。

作者 作品 有关情节

① ② 刘四爷不同意虎妞的婚事

③ ④ “我”在小人国被指控,只得逃跑

徐海涛:这道题又该怎么解答呢?

石老师:这是一道根据情节填写相关作家及作品名的题目,难度相对要大一些。但是,只要同学们读过题目涉及的名著,知道其中的某一情节,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参考答案为:①老舍②《骆驼祥子》③斯威夫特④《格列佛游记》

综合以上例子,要想正确解答文学常识类试题,首先要做的就是确定考查的侧重点,缩小识记范围。当然在具体操作时,还要兼用其他方法技巧。如果是判断正误型题,最好的方法是“逐项分析法”;如果是常识填写型试题,最好的方法还是“熟句带生句法”,以弥补记忆的缺失。

由于近年来,文学、文化常识的考查涉及面较广。有文体知识,如:记叙文(要素、人称、顺序、中心、详略),说明文(对象、特征、顺序、方法),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应用文(书信、电报、计划、总结)等。有文学常识,如: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常识,还有教材中涉及的文化知识、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一些文化常识。

在复习备考时,方法的选择尤为重要。那么具体的方法有哪些呢?本人综合多年的经验,特归纳如下:

一、分类法。即把众多的作家、作品分成中国古代、中国现代、外国三个方面进行归纳整理。如中国古代重要作家作品:孔子——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论语》;屈原——爱国主义、浪漫主义诗人——《离骚》。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鲁迅——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己》;茅盾(原名沈德鸿)——现代杰出作家——“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和“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外国主要作家作品:巴尔扎克——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人间喜剧》;莎士比亚——英国伟大的戏剧家(“英国戏剧之父”)——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又名《王子复仇记》)《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另有喜剧《威尼斯商人》、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二、网络法。即对某一个作家来说,将其篇名、人物形象、名句,联成一个知识网,对作品多的作家(课文中出现的)可将其作品进行分类罗列,对文学常识方面的知识点加以归纳。

三、表格法。即将众多作家及其作品列表对照。如中国古代作家及其作品,可按年代的先后列表简记其姓名(字号)、朝代、作品集名、篇名、佳句……以上三种方法如能配合起来使用,文学常识的识记将会容易得多。

此外,《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七年级读本特别开设了“名著巡航”栏目,同学们如有时间可以看看,相信会有些收获。

众 生:非常感谢石老师,886(拜拜啦)!

上一篇:藏书票与书签说课稿下一篇:《母亲节凝思》演讲比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