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文学常识答案(精选4篇)
必修1文学常识答案 篇1
必修1——必修5名著导读文学常识
必修一:
1、《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集中体现了孔子在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2、《大卫·科波菲尔》:“半自传体”长篇小说。
狄更斯:英国小说家。代表作有《老古玩店》《艰难时世》《双城记》《远大前程》。
必修二:
1、《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三部长篇小说。
巴金:现代小说家,代表作有《家》《寒夜》
2、《巴黎圣母院》:雨果的长篇小说代表作。集中体现了“美丑对照”原则。
雨果:法国19世纪伟大的浪漫主义文学家。代表作有《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
必修三:
1、《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又名《金玉缘》,共120回,曹雪芹写前80回,高鹗续写后40回。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是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2、《高老头》:是《人间喜剧》的序幕。
巴尔扎克,法国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九十多部(篇)作品总称为《人间喜剧》。
必修四:
1、莎士比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2、朱光潜:现代美学家。代表作有《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美》。《谈美》以书信形式漫谈文艺、美学、哲学、道德、政治等问题。
必修五:
1、《三国演义》:我国现存最早的章回体小说之一,以时间为序,交错叙述魏、蜀、吴三国形成的历史。作者是罗贯中。
2、《堂吉诃德》:一部充满荒诞的喜剧感和能催人“含笑的泪”的悲剧感的长篇小说。家塞万提斯:西班牙小说家。
必修5文学常识
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选自我国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水浒传》。
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
2、《装在套子里的人》:选自《契诃夫小说选》。
契诃夫: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著名剧作家,世界短篇小说的巨匠。
3、沈从文:现代作家。代表作:《边城》。
4、《归去来兮辞》:辞:赋得一种。
陶渊明:东晋诗人。
5、《滕王阁序》:选自《王子安集》。
王勃:初唐文学家,“初唐四杰”之首。
初唐四杰:王勃、骆宾王、杨炯、卢照邻
6、《逍遥游》:节选自《庄子·逍遥游》
《庄子》:庄子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庄子:名周,战国中期思想家。
7、《陈情表》:表——古代臣下呈给皇帝的一种文书。李密:晋代文学家。
8、朱光潜:现代文学家,文艺理论家。
9、钱钟书:现代文学家,代表作:《围城》。
必修1-5名句3(答案) 篇2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携来百侣曾游,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沁园春·长沙》
2.又前而为歌曰:“,”《荆轲刺秦王》
3.总角之宴,不思其反。《诗经·氓》
4.户庭无尘杂,《归园田居(其一)》
5.寄蜉蝣于天地。,羡长江之无穷。《赤壁赋》
6.剑阁峥嵘而崔嵬,《蜀道难》
7.丛菊两开他日泪。《秋兴八首(其一)》
8.,百年多病独登台。《登高》
9.,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
10.此情可待成追忆。《锦瑟》
11.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
12.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
13.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说》
14.,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
15.,《雨霖铃》
16.把吴钩看了。《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17.倚南窗以寄傲。《归去来兮辞》
18.《归去来兮辞》
19.,烟光凝而暮山紫。《滕王阁序》
20.,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序》
21.是鸟也,——南冥者,天池也。《逍遥游》
22.风之积也不厚,《逍遥游》
23.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岂敢盘桓,有所希冀。《陈情表》
必修1文学常识答案 篇3
(一).通假字
于嗟女兮。“于”通“吁” 犹可说也:“说”通“脱” 无食桑葚:“无”通“毋” 隰则有泮: “泮”通“畔” 爱而不见:“爱”通“薆”,“见”通“现” 说怿女美:“说”通“悦” “女”通“汝” 自牧归荑:“归”通“馈”
(二).古今异义词 氓之蚩蚩。古义:民众百姓,诗中指那个人,音mãng;今义:流氓,音máng。.泣涕涟涟。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总角之宴。古义:欢聚 今义:宴会 .以我贿迁。古义;财物 今义:贿赂,常指用财物买通别人。.渐车帷裳。古义:古人穿的下衣,古代男女都穿裳,它不是裤子,也不是现代人穿的裙子,音cháng;今义:.衣裳,即衣服。音shang
(三).一词多义
将: 将子无怒(副词,音qiāng请、愿)出郭相扶将(动词,扶、持。)
使关羽将三万兵至益阳(动词,音jiàng,带兵)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名词,音jiàng,将领)
师:王于兴师(军队,名词)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老师,名词)不耻相师(学习,动词)以:乘彼垝垣,以望复关;连词,表目的 以尔车来:介词,用 固以怪之矣:同“已”
其: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它的 静女其姝:形容词词头 且:洵美且异:并且,连词 年且九十:将要,副词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连词,况且 三年大疾疫,死者且半:几近,副词 是:反是不思:这,指誓言 斯是陋室:是,判断动词 唯 利是图:助词,提宾标志 之:氓之蚩蚩: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静言思之:代词,它,指这件事 总角之宴:助词,的
久之,目似瞑:助词,无意义,起凑足音节的作用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动词,去,往 乘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登上 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 驾车,驱马拉车
李白乘舟将欲行 乘船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趁着,凭借
自京师乘风雪 趁,冒着 致万乘之势 shâng,一车四马总称
车六七百乘 量词,一辆
(四)词类活用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贰”。数量名词活用作动词,变心,不专一。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二三”,数量名词活用做动词,三心二意,不专一。
夙兴夜寐 “夙”“夜”,名词做状语,在早上,在夜里。
(五)翻译
1.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状语后置)娴静的少女在城角等待我。
2.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不是嫩茅有多美,只因美人送得来(两个“之”,用法一样,主谓之间,取独,不译。)3.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介宾短语中的宾语前置)
(我)希望你不要生气,(我们)就把秋天作为婚期
5、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你给推断你给占卦,兆象有没有不幸之事 .
6、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唉,姑娘呀,不要沉溺于男子的爱情中。.
7、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女子没有什么差错,男子行为却前后不一致了。..
8、静言思之,躬自悼矣。(我)静下来想想,只能自己伤心。.
9、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少年时一起愉快地玩耍,(我们)尽情地说笑。.
《孔雀东南飞》参考答案
1.通假字
(1)终老不复取:取,通“娶”。
(2)箱帘六七十:帘,通“奁”。
(3)蒲苇纫如丝:纫,通“韧”。
(4)摧藏马悲哀:藏,通“脏”。
(5)府吏见丁宁:丁宁,通“叮咛”(6)合葬华山傍:傍,通“旁” 2.一词多义
①为仲卿母所遣(被,介词,wâi)②十七为君妇(做,作为,成为,动词,wãi)
③为诗云尔(作,写,动词,读wãi)④非为织作迟(是,动词。读wãi。或作“因为”“由于”,介词。读wâi)
⑤阿母为汝求(替,给,介词。读wâi)⑥始尔未为久(算,算作,动词。读wãi)
⑦慎勿为妇死(为了, 介词。读wâi)
(2)举①举动自专由(行动,名词)②莫令事不举(办成功,动词)
③举言谓新妇(开口,动词)|④举手长劳劳(举起,抬起,动词)
(3)故①大人故嫌迟(总是、老是,副词)②知是故人来(旧,形容词)③故遣来贵门(所以,连词)
(4)意①何意致不厚(料想,动词)②吾意久怀忿(心,心意,名词)①处分适兄意(主意,名词)
(5)适①始适还家门(出嫁,动词。)②处分适兄意(适合,依照,动词。)③适得府君书(刚才,刚刚,副词。)
(6)见①相见常日稀(看见,动词。)②君既若见录(我,指兰芝,代词。)③渐见愁煎迫(被,介词。)(7)谢①谢家来贵门(辞别,动词。)②阿母谢媒人(谢绝,动词。)③多谢后世人(劝告,动词。)
(8)何①何意致不厚(哪里,疑问副词)②隐隐何甸甸(何等,多么,疑问副词)③汝今何罪过(什么,疑问代词。)④作计何不量(为什么,疑问副词。)
(9)相
①相见常日稀(互相。表示双方互相对待的关系,副词)②儿已薄禄相(相貌,命相,名词。)
③誓不相隔卿(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是偏指一方,可不译出)④及时相遣归(指代兰芝,可译作“我”)
⑤好自相扶将(指代仲卿母.可译作“老人家”)⑥还必相迎取(指代兰芝,可译作“你”)
⑦会不相从许(指代仲卿.可译作“你”)⑧蹑履相逢迎(指代仲卿.可译为“他”)
⑨登即相许和(指代媒人.可译作“他”)⑩不得便相许(指代媒人.可译作“你”)
3.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为动词
何敢助妇语(说话)
交广市蛙珍(买)
仕宦于台阁(任官职.做官)
自名为鸳鸯(叫,说)(2)名词作状语
黄泉共为友(在黄泉之下)
昼夜勤作息(从白天到黑夜)
卿当日胜贵(一天天地)
(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足以荣汝身(使„„荣耀)
4.偏义复词
(1)便可白公姥
公姥:原指公公婆婆,这里专指婆婆。
(2)昼夜勤作息
作息:原意是工作和休息,这里只有“作”的意思。
(3)我有亲父兄
父兄:原意是父亲和兄长.这里指同胞兄。
(4)我有亲父母
父母:原指父亲和母亲,这里只指母亲。
(5)逼迫兼弟兄
弟兄:原指弟弟和哥哥.这里只指哥哥
5、古今异义
【汝岂得自由】古义:自作主张
今义:不受约束
【可怜体无比】古义:可爱
今义:值得怜悯 【感君区区怀】古义:真情挚义
今义:数量少,事物不重要【渠会永无缘】古义:他
今义:水道 【本自无教训】古义:教养
今义:失败的经验【便可作婚姻】古义:结为亲家
今义:结为夫妻 【叶叶相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水陆运输的总称
6、翻译句子
1、(您)现在就可以去禀告婆婆,趁早把我遗送回娘家。”
2、(我)对天发誓,决不会对不起你。“相”代指刘兰芝,宾语前置。
3、(他)越来越被悲痛煎熬逼迫,见表被动。
4、(好运气)足够使你终身荣耀富贵
5、多多劝告后世的人,把这件事作为教训,千万不要忘记啊
《阿房宫赋》知识点整理
一、古今异义
1、钩心斗角 古: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今: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也写作“勾心斗角”。
2、明星荧荧 古:明亮的星光;今:指行业中做出成绩,出了名的人。
3、韩魏之经营 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筹划管理或组织(企业、活动)。
4、可怜焦土 古:可惜;今:怜悯,同情。
5、直走咸阳 古:跑,本文指趋向 今:行走
6、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古:文中是指一天之中雨雪阴晴变化 今:是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
二、常见实词归类
1、一:①六王毕,四海一(统一)②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数词)③黄鹤一去不复返(一旦)④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专一)⑤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一体)
2、爱: ①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爱)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爱护)③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
3、取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夺取)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提取)
4、族: ①族秦者,秦也(灭族)②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类)③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种族)④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家族)
5、缦廊腰缦回(名词,丝绸,这里名词作状语)缦立远视(形容词,通“曼”,久长)
6、尽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副词,达到顶点)奈何取之尽锱铢(动词,取尽)
7、使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动词,让)使秦复爱六国之人(连词,假使)
三、文言虚词
1.焉(1)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盘盘焉,囷囷焉(2)句末语气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2.而(1)连词,表承接。骊山北构而西折/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2)连词,表转折。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后人哀之而不鉴之(3)连词,表目的。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3.其(1)代词。杳不知其所之也(指宫车)/ 几世几年,摞掠其人,倚叠如山(代六国)/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代秦国)(2)代词,自己的,作定语。使六国各爱其人
4.于(1)介词,到。辞楼下殿,辇来于秦(2)介词,表比较。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5.之(1)动词,往,去。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2)助词,的。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3)代词。奈何取之尽锱铢(代财物)/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代秦人)
6、为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动词,成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动词,做,当)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用作动词
1、朝歌夜弦(唱歌,弹琴)
2、鼎铛玉石(当做铁锅;当做石头)
3、金块珠砾(当做土块;当做石子儿)
4、复道行空,不霁何虹(出现虹)/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出现龙)
5、族秦者秦也(灭族,杀尽)
6、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化为焦土)
(二)名词用作状语 7辇来于秦(乘坐辇车)
8、骊山北构而西折(向北;向西)9 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像绸带一样)/ 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像蜂房,像水涡)10、鼎铛玉石,金块珠砾(把宝鼎„„、把美玉„„、把金子„„、把珠宝„„)(三)数词用作动词 :
11、六王毕,四海一(统一)(四)动词作名词。12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指经营的、收藏的金玉珠宝之物)(五)动词意动用法。13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为„„哀;以„„为鉴)
四、文言句式 判断句:
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2、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3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省略句
4五步(有)一楼,十步(有)一阁(省谓语“有”)5长桥卧(于)波,未云何龙(省介词“于”)6几世几年,摞掠(于)其人(省介词“于”)7谁得而族灭(秦国)也(省宾语“秦国”)倒装句
8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于南亩之农夫多,介宾短语后置)9秦人不暇自哀(哀自,宾语前置)被动句: 10戍卒叫,函谷举。五.文言翻译
1.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译文:(阿房宫)从骊山北麓建起,折而向西,一直通到咸阳。
2.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译文: 走廊曲折如宽带回环,屋檐翘起似高鸟啄食;(这些楼阁)各随地势而建,座座通连、檐角交错。3.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译文:把宝鼎看作铁锅,把宝石当作石头,把黄金当作土块,把珍珠当作沙砾,丢弃满地,秦人对待它,也不珍惜。
4.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译文: 秦王朝的统治者来不及为哀叹自己,而只有让后代人去哀叹它的灭亡;后代人哀叹秦的灭亡却不能引以为鉴,也会使他的后代人再哀叹他(重蹈秦的覆辙)。
5.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依叠如山.译文:燕国赵国收藏的珠玉,韩国魏国聚敛的金银,齐国楚国的瑰宝奇珍,多少代,多少年,从(本国)百姓那里劫掠而来,堆积如山.《赤壁赋》重点字、词、句练习
(一)通假字
1、举酒属客 举匏尊以相属(属,通“嘱”劝酒)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
3、杯盘狼籍(籍,通“藉”,凌乱)
4、举匏尊以相属(尊,通“樽”,酒杯)..
(二)词类活用
1、歌窈窕之章 扣舷而歌之(歌,名作动 唱).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舞,使……起舞;泣,使……哭泣)..
3、正襟危坐(正,形作动 整理; 正,端正).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南,名作状 向南).
5、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西、东,名作状,向西、向东)..
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下、东:名作动,攻占,向东进军、东下)..
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名作动,打鱼砍柴)..
8、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友:意动用法 以……为伴、以……为友)..
(三)重点字词
白露横江(笼罩)
纵一苇之所如(纵:任,如:往,去)...凌万顷之茫然(越过)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浩浩:广阔,辽远;冯虚:凌空、凭空).....渺渺兮予怀(悠远的样子)
倚歌而和之(倚:循,依;和:唱和)....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长,缕:细丝)
正襟危坐(端正)
....固一世之雄也(本来)知不可乎骤得(骤:屡次;骤得:屡屡得到)..七月之望(名词,阴历的每月十五日)
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 眺望,向远处看)..扣舷而歌(唱)
歌曰(歌词)
倚歌而和之(歌声)...纵一苇之所如(往)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像)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像)...其声呜呜然(……的样子,像声词词尾)
何为其然也(这样)..抱明月而长终(永远)
而卒莫消长也(增长)..
(四)重点虚词
1、于: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
月出于东山之上(从)..徘徊于斗牛之间(在)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托遗响于悲风(给)...
2、而:
羽化而登仙(表承接)
扣舷而歌之(表修饰)
倚歌而和之(表修饰)...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表承接)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表转折)
.侣鱼虾而友麋鹿(表并列)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表修饰).逝者如斯而未偿往也(表转折)
耳得之而为声(表承接)..
3、之: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词)
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
哀吾生之须臾(助词,取独)..
4、其:而不知其所止(代词,它,指“一苇”)
其声呜呜然(代词,那)
..何为其然也(代词,指箫声)
方其破荆州(代词,他,指曹孟德)..
(五)翻译下面特殊句式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译:我和客人乘船在赤壁下面游玩。(介宾短语后置)
2、凌万顷之茫然。译:越过浩荡渺远的江面。(定语后置)
3、渺渺兮予怀,译:多么深沉啊,我的情怀,(主谓倒装)
4、何为其然也 ? 译:“(曲调)为什么会这样(悲伤)?”(宾语前置)
5、而今安在哉 ? 译:可如今又在哪里呢?(宾语前置)
6、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译:这不是曹孟德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被动句)
7、而又何羡乎 ? 译:又羡慕它们什么呢?(宾语前置)
8、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译: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判断句)
(六)、重点句子翻译
⑪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译:(我与你)只是像蜉蝣一样寄生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滴水,⑫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译:偕同仙人一起遨游,与明月一起长存。
⑬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译:如果从它们变化的一面看,那么天地间一切事物,甚至一眨眼的工夫都不能停止。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译: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我(能够)同你们共同享受的东西。
《项脊轩志》复习练习答案
古今异义
先大母 古:去世的 今:指在前边,与“后”相对
过余 古:我 今:多余的、剩下的 来归 古:女子出嫁 今:常指回来 通假字
而母立于兹(通“尔”,你)以手阖门(通“合”,关上)一词多义
先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副词,先前)先妣抚之甚厚(形容词,去世的)是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代词,这样)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代词,这样)置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动词,放置)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动词,设置)过 日过午已昏(动词,偏过)大母过余(动词,来访)从轩前过(动词,经过)已 日过午已昏(副词,已经)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副词,后来)于 杂植兰桂竹木于庭(在)室西连于中闺(和)其制稍异于前(比)为 始为篱(扎)已为墙(砌)南北为一(成为)
相为应答(作)轩东故尝为厨(是)余既为此志(写)当 他日汝当用之(应当)以当南日(挡住)顾 赢得仓皇北顾(回头看)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探问,拜访)大行不顾细谨(考虑)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反而、难道)词类活用
东犬西吠(西 名词作状语,向西面)执此以朝(朝 名词作动词,上朝)
内外多置小门(内外 名词作状语,在内外)垣墙周庭(垣墙 名词作动词,砌上垣墙)乳二世(乳 名词作动词,哺乳,喂养)雨泽下注(下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使不上漏(上 方位名词作状语,从上)前辟四窗(前 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多可喜,亦多可悲(形容词作名词,可喜,可喜的事;可悲,可悲的事情)
文言句式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判断句 …….,……也)得不焚(被动句,焚,被焚)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倒装句)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倒装句、省略句 余自束发(于)轩中读书)
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倒装句 “其制稍异于前”为“其制于前稍异”)妪,先大母婢也(判断句 …….,……也)
吾儿,久不见若影(省略句 吾儿,(吾)久不见若影)使不上漏(省略句 使(之)不上漏)
鸡栖于厅(倒装句 鸡于厅栖)明月半墙(省略句 明月(照)半墙)翻译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译文:项脊轩,就是原来的南阁子。娘以指扣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 译文:你母亲用手指轻敲着房门说:“孩子冷吗?想吃东西了么?” 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译文:(她)时常到轩中,向我问及一些历史故事,有时靠着桌子学写字。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译文:项脊轩总共遭过四次火灾,竟然没有被焚毁,大概是有神保护的缘故吧。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译文:庭中开始扎篱笆(隔开),后来又砌墙(隔离),总共变动了两次。
与妻书
一、词类活用
1、汝幸偶我名词作动词,“嫁”
2.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
志,名词作动词,向往,追求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第一个“老”,形容词作动词,“尊敬”。第二个“老”,形容词作名词,“老人”
4、幼吾幼以及人之
前“幼”为形容词作动词,“爱怜”,后“幼”为名词,“孩童”
5.卒不忍独善身
善,形容词作动词,完善,保全
6、意洞手书
手,名词作状语,用手,亲手
7、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竟,使动用法,使„„完毕
二、特殊句式
1、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主谓倒装
钟情如我辈者
状语“如我辈”后置
2、必以告妾
“以”后省略宾语“之”
厅旁一室,为吾与汝两栖之所
为表判断
三、固定结构:
1、所以敢先汝而死
„„的原因
2、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
与使„„无宁„„: 与其„„不如„„
四、古今异义
1、.汝可以模拟得之
古义:想象、揣摩。
今义:模仿
2、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古义:幸福
今义:生活上的利益,特指对职工生活等的照顾
五、通假字:
(1)念六夜四鼓
“念”通“廿”
(2)吾灵尚依依旁汝也
旁,通“傍”,靠近六、一词多义
其1、吾望其言是实
这,指示代词
2、今则又望其真有
它,代词
3、卒不忍独善其身
自己,代词
4、助天下人爱其所爱
他们,代词
5、汝其勿悲
副词,表示婉商、规劝或祈使的语气,可译为“还是”“可”“当”
6、路漫漫其修远兮
音节助词
与
1、与妻书
给,动词
2、与使吾先死,无宁汝先吾而死
与“无宁”组成表选择的固定结构。与使„„无宁„„: 与其„„不如„„
3、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
跟,介词
4、为吾与汝双栖之所
和,连词
5、吾先死留苦与汝
给,动词 语
1、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
告诉
2、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话 身
1、且以汝有身也。
身孕
2、首身离合心不惩.身体,身躯
3、身是张翼德也。
我,代词
4、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自己,自身,代词
至
1、吾至爱汝
副词,极,最
2、吾爱汝至
副词,到了极点
3、大兵如林而至 动词,到 竟
竟日不出门
形容词,全,终
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动词,完毕
七、翻译句子:
1、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古语说:仁爱的人“尊敬自己的老人,从而推及尊敬别人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女儿,从而推及爱护别人的儿女”。
2、此吾之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这是我敢于索性为革命去死而舍你不顾的缘故。
3、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着惟恐未尽。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
我爱你到了极点,所以替你打算的事情只怕不周全。你有幸嫁给了我,又为什么不幸生在今天的中国。
《逍遥游》练习
一:解释加点的字词。(8分)
1、《齐谐》者,志怪者也(记载)
2、置杯焉则胶(兼词,于此)
3、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决:迅速的样子;枪:冲,触。)
4、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独)
5、汤之问棘也是已(这样)
6、未有知其修者(长)
7、故夫知效一官(效:授予)
8、未数数然也(急切追求)
二: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4分)
1、北冥有鱼(冥,通“溟”,海)
2、垂天之云(垂,通“陲”,边际)
3、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智慧)
4、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区别)
5、而征一国者(而,通“能”,能耐)
6、旬有五日而后反。(有,通“又”;反,通“返”)
7、而御六气之辩。(辩,通“变”,变化)
三:解释句中的古今异义词。(12分)
1、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转折连词,用于上一个分句。
2、众人匹之
古义:一般人。今义:大家,多数人。
3、腹犹果然
古义:饱足的样子
今义:副词,表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或作连词,假设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4、穷发之北
古义:毛,指草木。今义:头发。
5、之二虫又何知
古义:泛指动物。今义:虫子。
6、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古义:海动。今义:泛指海上运输。四:词类活用。(4分)
1、而后乃今将图南(南:名词作动词,向南飞)
2、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誉:名词作动词,称赞)五:重点虚词。(34分)
(一)而:
1、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表转折)
2、而彼且奚适也(表转折)
3、举世非之而不加沮(表转折)
4、化而为鸟(表承接)
5、而后乃今将图南(表承接)
6、我决起而飞(表承接)
7、怒而飞(表修饰)
8、我腾跃而上(表修饰)
9、夫列子御风而行(表修饰)
10、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表修饰)
11、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表因果)
12、水浅而舟大也(表并列)
13、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表递进)
(二)之:
1、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取独作用)
2、鹏之徙于南冥也(取独作用)
3、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取独作用)
4、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取独作用)
5、水之积也不厚(取独作用)
6、汤之问棘也是已(取独作用)
7、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助词,的)
8、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助词,的)
9、穷发之北(助词,的)
10、翱翔蓬蒿之间(助词,的)
11、则芥为之舟(代词,代“水”)
12、而莫之夭阏者(代词,代“鹏”)
13、蜩与学鸠笑之曰(代词,代“鹏”)
14、众人匹之(代词,代彭祖)
15、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代词,代宋荣子)
16、之二虫又何知(指示代词,这)
17、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动词,到,往)
(三)其:
1、其翼若垂天之云(代词,它,指鹏)
2、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连词,表选择,是„„还是„„)
3、彼其于世(代词,他,指宋荣子)
4、其自视也亦若此矣(代词,他们,指上述四种人)六:指出文言句式,并适当标明。(20分)
1、此小大之辩也【判断句 “也”表示判断语气】
2、《齐谐》者,志怪者也【判断句 “者„„也”表示判断语气】
3、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判断句 “者„„也”表示判断语气】
4、翱翔蓬蒿之间【倒装句、省略句(于)蓬蒿之间翱翔,省略介词“于”,状语后置】
5、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倒装句 于坳堂之上覆杯水,状语后置】
6、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省略句 且举世而誉之而(宋荣子)不加劝,省略主语“宋荣子”】
7、而莫之夭阏者【倒装句 夭阏之,宾语前置】
8、彼且奚适也【倒装句 适奚,宾语前置】
9、奚以知其然也【倒装句 以奚,宾语前置】
10、之二虫又何知【倒装句 知何,宾语前置】 七:翻译下列句子。(8分)1、南冥者,天池也。(2分)南海就是天然形成的大海。
2、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3分)
(鹏)背负青天,没有什么东西能阻碍它,然后才计划向南飞行。(宾语前置)
3、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3分)译文:哪里用得着飞上数万里的高空再向南飞呢?
《兰亭集序》文言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
1.趣舍万殊(“趣”通“趋”,意为“取向”)2.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意为“面对面地交谈”)
二、古今异义
①是日也(是:古义:指代词“这”;今义:判断动词,是)
②茂林修竹(修:古义:长;今义:指修建、处理)
③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古义:指用来……的;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
④信可乐也(信:古义:指实在;今义:指书信)⑤向之所欢(向:古义:指过去;今义:指方向)⑥列坐其次(次:古义:指旁边,水边;今义:指次序或质量差)⑦及其所之(及:古义:指等到;今义:表并列关系连词,和)⑧亦将有感于斯文(斯文: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今义:文雅)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1)一觞一咏(觞:喝酒)(2)映带左右(带:环绕)
(二)动词作名词
足以极视听之娱(视、听:眼睛、耳朵)
(三)动词的使动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兴:使„„兴,使„„产生)
(四)形容词作名词
⑪ 无丝竹管弦之盛(盛:热闹的场面)
⑫ 群贤毕至(贤:有才有德的人、贤士)(3)少长咸集(少长:年轻的人;年长的人)
(五)形容词的意动
(1)齐彭殇为妄作(齐:把„„看作相等、相同看待)
(六)数词的意动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把„„看作一样)
(七)副词作动词
足以极视听之娱(极:尽情享受)四、一词多义 之
⑪所之既倦(动词,意为“往,到达”)
⑫ 以之兴怀(代词,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迹”)
⑬夫人之相与(取消句子独立性)
⑭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⑮向之所欣(音节助词,不译)2 修
⑪茂林修竹(意为“高”)
⑫况修短随化(长)⑬ 乃重修岳阳楼(意为“修建,修造”)⑭修守战之具(意为“整治,治办”)3 虽
⑪虽趣舍万殊(虽然,连词)
⑫虽世殊事异(即使,连词)于
⑪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意为“在,介词”)
⑫欣于所遇(意为“对,介词”)⑬终期于尽(意为“到,介词”)以
⑪引以为流觞曲水(意为“把,介词”)
⑫亦足以畅叙幽情(意为“用来,连词”)
⑬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意为“因,介词”)6一
⑪ 若合一契(一样)
⑫ 其致一也(一样)
⑬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动词,把……看作一样)⑭ 一觞一咏(有的,表示分指,一边„„一边„„)
⑮ 悟言一室之内(数词,一)
五、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① 死生亦大矣(语意上构成判断)
② 固知一生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③ 其致一也
(二)倒装句
1.状语后置
⑪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⑫当其欣于所遇
⑬不能喻之于怀
⑭亦将有感于斯文 2.定语后置
⑪仰观宇宙之大 ⑫俯察品类之盛
(三)省略句
1、(众人)列坐(于)其次
2、(众人)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3、悟言(于)一室之内
4、放浪(于)形骸之外
六、翻译
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翻译:抬头观望辽廓的宇宙,低头品察繁盛的事物,所用来放眼四望、舒展胸怀的(景观),(都)足够用来让人尽情享受视听的欢乐,实在快乐啊!
讲解:“之”为定语后置的标志;“品类”为名词“世间万物”;“所以”为固定结构“所用来……的景观”,“极”为动词“尽情享受”。
2、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翻译:人们彼此相处,俯仰之间(就是)一生。有的人从自己的情趣思想中取出一些东西,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有的人通过寄情于自己精神情怀所寄托的事物,在形体之外,不受任何约束地放纵地生活。讲解:“夫”为助词,不译。“之”主谓之间的结构助词,不译。“俯仰”用两个动作表示时间短暂。“诸”为合声词“之于”,“之”代所言内容,“于”与其宾语“怀抱”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晤言”“放浪”后省略了介词“于”,“于”与其宾语组成的宾语介宾短语作状语;“因”为介词“通过”,与其后面“寄所托”一起形成介宾短语作了状语。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翻译:(我)本来就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
必修1文学常识答案 篇4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小题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古代出现的第一个国家政权是 A、周 B、商 C、夏 D、汉 2.西周宗法制的核心是
A.嫡长子继承制
B.民主选举首领
C.世袭制
D.分封制 3.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的等级序列是
A.周王——卿——诸侯——士 B.周王——诸侯——大夫——士 C.周王——诸侯——士——大夫 D.周王——大夫——士——卿 4.西周分封制主要是针对 进行分封的 A、先代帝王后代
B、异姓功臣贵族 C、边远氏族部落首领 D、同姓王室贵族
5.在我国古代,秦朝设丞相,明朝废除丞相。下列对这种矛盾的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都是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B.都因为相权威胁皇权
C.都有利于国家统一
D.体现了权力互相制衡的原则 6.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特征是 A.中央政府设“三公”“九卿” B.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C.地方实行郡县制 D.权力的高度集中 7.下列哪一官职设立在秦代虚有其位
A、太尉
B、丞相
C、御史大夫
D、廷尉
8.我国封建社会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主要是由下列哪一因素决定的 A.地主阶级的权欲 B.封建经济的分散性 C.地主阶级的要求 D.法家思想的启示 9.关于皇帝制度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秦始皇最早设立皇帝制度 B、皇帝以“朕”、“制”“诏”等增强在人们心目中的神秘感 C、它是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D、皇帝制度的创立与中央集权无关,只是皇帝的个人行为 10.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
A、三省六部制
B、中央集权制 C、三公九卿制
D、郡县制
11.下列哪个朝代建立之初,既实行分封诸侯,又实行郡县制
A、秦
B、周C、西汉
D、唐
12.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到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户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13.唐高宗时,大臣长孙无忌等撰定《唐律疏议》三十卷解释律令条文,通行天下,这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部较完整的法典。他颁布前审批时需要通过 ①尚书省 ②中书省 ③门下省 ④皇帝
A.③④ B.②③ C.①③③④ D.①②③④ 14.云南建立行省始于
A.秦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15.元朝行使宰相职权的政府机构是
A.中书省 B.尚书省 C.枢密院 D.宣政院 16.从明初废丞相到清初设军机处,表明
A.皇权日益强化 B.君权和相权矛盾缓和 C.皇帝宰相分权 D.加强中央集权 17.明太祖废丞相的原因有
()
①宰相权势过重 ②丞相胡惟庸逆反③为了加强皇帝的权力 ④宰相时常引起朝政混乱 A、① ② ④
B、① ③ ④ C、② ③ ④
D、① ② ③ ④ 18.“票拟”是
()
A、皇帝对大臣奏折的批复意见
B、当时一种银票
C、大臣上承皇帝的一种奏折
D、阁臣帮助皇帝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 19.下列哪个机构或制度的建立和皇帝与丞相的矛盾无关()A、唐朝的三省制度
B、北宋废除丞相 C、元朝设立枢密院
D、清朝设军机处
20.7—9世纪末日本先后派遣13批遣唐使来唐.接待这些人的唐朝政府机构是 A.工部 B.户部 C.礼部 D.吏部 21.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中,不包括
A.解除朝中大将的兵权 B.枢密院是最高军政机构
C.由中央派遣文官担任州的长官 D.在中央始设三省六部 22.下列关于元朝行省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是中国地方省制的开端②是古代中央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⑧加强了中央集权 ④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⑧ C.①③④ D.⑧④
23.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与他们 A.封号和耕牛 B.土地和耕牛 C.土地和人口 D.人口和铁犁
24、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5、西周的礼乐制度,其本质意义是
A.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 B.各级贵族的生活准则 C.是一种等级制度 D.周王有权惩罚违礼的贵族 26.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后,秦朝
A.郡县的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命 B.贵族不得担任地方行政长官 C.县以下不设立基层组织 D.地方政权机构分州、郡、县三级 27.秦朝法律立法的指导思想是
A.轻罪重刑 B.轻罪轻刑 C.重罪轻刑 D.重罪重刑 28.下列体制能明显提高行政办事效率的是
A.隋唐的三省六部制 B.明朝的内阁制和清朝的军机处 C.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和清朝的军机处 D.北宋的枢密院和明朝的内阁
29、唐朝与宋朝加强君主权利的措施中最为相似的是 A.设立六部 B.分化相权
C.分散地方官的权力 D.解除统兵大将的兵权 30.下列现象,哪一项发生于明代 A.相秉社稷之重,总百僚之任
B.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不预,一归三司
C.内阁职参机务,今止票拟,而裁决归近司
D.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2分,第32题14分,第33题14分,共40分。要求:紧扣题意,条理清楚,逻辑严谨,书写规范。
31、读图一至图四,然后回答问题:
图四 军机处内景
高一历史试题 第5页(共8页)
请回答:
(1)图
一、图二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4分)其最基本的共同特征是什么?(1分)
(2)与图二相比,图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有何变化?(1分)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加剧,为解决这一矛盾明初的皇帝对中央行政部门作了哪些改革?(3分)
(3)图四中的机构设立于哪一朝代?(1分)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2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日(太祖)召赵普问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何故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
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1)结合材料一,赵普分析唐末以来政局**的原因是什么?(1分)
材料二
朱熹总结北宋败亡的教训时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朱子语类》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的知识扼要分析,北宋吸取五代藩镇的教训,怎样“尽夺藩镇之权”的?(8分)
(3)材料二中朱熹关于北宋败亡原因的观点你同意吗?结合所学的知识,说明你的观点。(5分)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在各地设官职以掌管兵、刑、钱、谷等事,并依靠地主、绅士作为全部封建统治的基础。----《毛泽东选集》 材料二:君主政体的原则总的来说就是轻视人、蔑视人、使人不成其为人„„君主政体、专制制度和暴政„„是同一概念的不同说法„„哪里君主制的原则是天经地义的,哪里就根本没有人了。„„专制制度必然具有兽性,并且和人性是不相容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材料三: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恣纵,以为自古莫及己。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丞相皆受成事,倚辩于上。上乐以刑杀为威,天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上下闻过日骄,下慑伏欺以取容。„„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史记•秦始皇本纪》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关于毛泽东所叙述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特征,试以秦始皇举措加以论证之。(6分)
(2)据材料二、三,结合秦朝史实,说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弊端。(8分)
高一历史(必修1)单元适应性练习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 CABDA 6-10 DABDB 11-15 CBABA 16-20 ADDDC 21-25 DCCDA 26-30 AACBC 二.非选择题:
31、(1)制度:三公九卿制和三省六部制
特征:皇权高度集中
(2)变化:丞相制度被废除,皇权进一步加强。
解决措施:下令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直接管理政事。并且规定此后各代不得再立丞相。(3)清朝
(4)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
32、(1)原因:藩镇太重,君弱臣强
(2)措施:①收精兵。宋太祖将禁军划归“三衙”统领,发兵之权归枢密院。实现了统兵权和调兵权的分离,有利于皇帝控制军权。②削实权。削弱、剥夺宰相、州郡长官和武将的权力。规定州郡直属中央,州郡长官之下设通判,有权向朝廷制节奏报,派文臣任州郡长官,以免拥兵作乱。③制钱谷。各州郡的财赋,除自留一小部分外,其余运往开封或其他指定地点,由中央掌握,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3)同意说:宋初的各种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改变了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另一方面,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却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积贫积弱的后患。这些都是宋败亡的原因。不同意说:宋亡的原因最主要的是封建政府的腐败以及严重的社会危机。
33.(1)政治上,确定至高无上的皇帝制度、中央管制的三公九卿制度和地方机构的郡县制。经济上,实行并保护土地私有制,维护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
【必修1文学常识答案】推荐阅读:
文学常识填空 必修09-29
必修2文学常识11-08
高一数学必修1答案09-06
人教版高考政治一轮学案带答案 单元综合提升必修1-3〖无忧资源〗06-12
2019学年高一语文必修一练案:1.沁园春长沙练案2含答案10-01
必修1复1教案单元08-31
语文必修1教案08-12
必修五古代文化常识10-28
必修2教案2.1.1 平面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