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科技项目计划书格式

2024-06-24

新科技项目计划书格式(精选6篇)

新科技项目计划书格式 篇1

一、项目企业摘要

公司名称:海南文昌三农电商经济合作社

企业的主营产业:珠冠品牌佛珠,服务人才就业;微商人才培训;三农庄园经济开发;文昌旅游特产推广。

企业宗旨:传播养生航天文昌,助力文昌经济发展;建设美丽小康农庄,带动文昌旅游经济;助海南绿色崛起,为幸福航天梦中国梦而努力。

企业技术特点:微商投入小、门槛低、传播范围广、足不出户便可推广与销售,满足了大多数有意愿自己做点生意,却不敢轻易尝试实体性创业,亦没有太多资本投入,也不熟悉企业运营的个体。它弥补了传统市场与电商市场的渠道费等高成本、短促人员高管理要求、投入成本回收慢等问题,不仅可以快速铺开销售渠道,还可以用低成本迅速将广告铺开。

二、企业主要发展战略目标和阶段目标

初期:以文昌市大中专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为公司经营场所,依托海南珠冠佛珠工艺厂,利用微商市场推广文昌佛珠文化,提高佛珠的文化影响,扩大产品销路。

若项目推广成功,则可以与更多的佛珠生产企业合作,通过微商这一现代信息平台进行佛珠销售,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佛珠生产加工和销售中,带动就业。

中期: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积累了丰富的微商推广经验,()依托公司开展微商人才培训,带动更多的大中专毕业生通过这种投入小、门槛低、传播范围广的商品销售方式开展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后期:预计三到五年后,公司已经形成初具规模,形成了完整的微商推广宣传销售链,以此为契机,继续通过微信这样参与度广的信息平台,宣传文昌旅游,带动文昌旅游,助力文昌经济的发展。

后续发展:效法类似思路,文昌三农电商经济合作社将积极为文昌地区三农庄园经济的开发宣传进行微商推广,建设美丽小康农庄。开发更多的文昌旅游特色产品,推广文昌旅游特产,带动文昌经济旅游,助力文昌经济发展。

三、市场营销

(一) 目标市场

1.细分市场:珠冠品牌佛珠、潜在微商创业人才、三农庄园、文昌旅游特产。

2.目标顾客群:佛珠爱好者、旅游者等。

3.目标市场:打造文昌最大的三农微商推广平台。

(二)营销策略

1.产品结构性包装 :产品的包装要与其优良品质相匹配,塑造品牌价值。

2.发觉卖高价的亮点 :挖掘佛珠本身的特色,尽量突出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异的特色。

3.塑造产品传奇故事:销售优质产品,其实是在销售一种文化,一种理念,一种生活方式。

4.开发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根据顾客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佛珠、旅游等。

5.高端农产品,渠道创新是出路:打造高档旅游产品。

6.打破传统传播方式:通过微商等营销方式。

7.创造深度的`服务模式:延伸产品概念,围绕产品做服务,开展文昌旅游文化的推广。

四、竞争分析

(一)行业竞争分析

目前,文昌还没有一家三农电商公司,并且公司采用目前比较流行的微商推广的形式,通过关系获得信任,通过信任卖出商品,故公司必然具有广阔的前景和无与伦比的竞争优势。

(二) 潜在竞争者分析

由于公司刚刚起步,相对封闭,而且现金流不大,所以不会导致争相模仿。等发展壮大时,公司已经有了广阔的哦市场,即使有竞争对手进入,公司也经具备了同任何强手对抗的能力。

(三)公司的新意及最大竞争优势

本公司通过详尽的市场调研,把各家竞争者的优势汲取过来,同时对其不足进行了弥补,把相关资源进行了整合,通过微商进行推广,就是公司的竞争优势。

五、公司管理

为加强公司的规范化管理,完善各项工作制度,促进公司发展壮大,提高经济效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的规定,特制订本公司管理制度范本。

1.公司全体员工必须遵守公司章程,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决定。

2.公司倡导树立“一盘棋”思想,禁止任何部门、个人做有损公司利益、形象、声誉或破坏公司发展的事情。

3.公司通过发挥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提高全体员工的技术、管理、经营水平,不断完善公司的经营、管理体系,实行多种形式的责任制,不断壮大公司实力和提高经济效益。

4.公司提倡全体员工刻苦学习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为员工提供学习、深造的条件和机会,努力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和水平,造就一支思想新、作风硬、业务强、技术精的员工队伍。

5.公司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公司的决策和管理,鼓励员工发挥才智,提出合理化建议。

6.公司实行“岗薪制”的分配制度,为员工提供收入和福利保证,并随着经济效益的提高逐步提高员工各方面待遇;公司为员工提供平等的竞争环境和晋升机会;公司推行岗位责任制,实行考勤、考核制度,评先树优,对做出贡献者予以表彰、奖励。

7.公司提倡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提倡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倡导员工团结互助,同舟共济,发扬集体合作和集体创造精神,增强团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8.员工必须维护公司纪律,对任何违反公司章程和各项规章制度的行为,都要予以追究。

新科技项目计划书格式 篇2

一、新形势下“雨露计划”工作面临的挑战和困难

进入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发生了变化,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社会形势也在不断变化,雨露计划项目的实施面临一些新的挑战和困难。

(一)企业对就业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2008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全市近30%的外出务工人员因技术素质不高而失业返乡。现在群众普遍认为,要外出务工就要学一门技术,而要能够抵御金融危机的考验,能够稳定就业,就必须精通一门专业技术。而我们的“雨露计划”,由于补助标准低,主要是采取3-6个月的短期培训,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让培训对象真正掌握一门技能,显然是难于做到。

(二)贫困群众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有所淡化。

培训的成效逐渐被广大贫困群众认可,农民对待培训的态度已从消极怀疑转向主动接受,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主要表现在:一是对转移培训反应冷淡。调查中发现,目前贫困地区大部分青壮年富余劳动力都外出打工,留下来的大多是妇女、老人和孩子,这些妇女和年龄偏大者认为自己不可能外出打工,培训不培训无所谓;有条件转移的人认为参加了培训也不一定管用,照样打工赚钱,没必要浪费几个月的时间。二是被动应付。在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过程中,我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的群众参加培训的目的不明确,“让我学什么,我就学什么”,对培训内容不加选择。还有的农民把参加培训当成为村里完任务,甚至是为了领一点补助。

(三)贫困家庭“两后生”职业教育的需求凸现。

贫困家庭“两后生”因为家庭困难,无法继续得到职业教育和培训学习,这方面的需求较为突出。2010年全市有初高中毕业生269000人,被高等学校、、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录取接近23万人,有近5万人失去了再学习的机会。而这4万人中有近5000人属于贫困农村家庭,这些贫困“两后生”大部分将流入了社会。因此,如何让这部分人接受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今后应当成为雨露计划培训的重点。

(四)部分培训基地的规模和水平不高影响培训效果。

由于“雨露计划”无论是投入资金量,还是培训计划任务,规模较“阳光工程”、“金蓝领工程”都要小得多,但“雨露计划”资金管理要求很严、各种资料档案过于繁琐,所以培训规模大、师资力量强、知名度高的院校,对成为我们“雨露计划”培训基地的兴趣不大。因此,我们现有的培训基地大多是规模小、力量薄弱的九江市永修县贫困中学毕业生双向选学交流会民办院校,特别是县(区)的培训学校,问题表现得更为突出。这些培训学校往往只顾经济效益,重长班教育,轻短期培训,对雨露计划学生重视不够,师资落实不到位,教育管理不严,培训效果不高,就业质量得不到保证。

二、强化项目管理、创新培训模式,是深入开展“雨露计划”工作的必由之路

面临新形势、新任务,要使雨露计划培训更要针对性,更具灵活性,能够继续深入开展下去,真正提高贫困群众就业和创业能力,就必须不断完善管理办法,创新培训模式,才能增强“雨露计划”工程的生命力。

(一)强化项目监管,提高培训质量。

培训质量是雨露计划项目实施和发展的“生命线”,要针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做到四个保证,切实提高雨露计划培训质量。一是保证培训时间。要按照规定的培训时间,不折不扣的执行到位,要抓好开班“第一堂课”管理,派人到培训班现场宣传雨露政策,核对培训名单。扶贫部门要对培训情况随时进行抽查,对随意减少培训时间的院校,要进行通报批评。要对培训班次进行备案,杜绝杜绝接受插班生,确保每个学员能够有充足的学习时间。二是保证师资力量。培训院校要对雨露计划学员与长班学生同样对待,在教师配备、实习场地上保证教学需要。扶贫部门要对开设的雨露计划培训专业进行审查,对师资力量达不到开设专业需要的,不能列入雨露计划培训专业,从师资上保证培训质量。三是保证教学内容。要做到理论培训与实践操作并重,杜绝以练代学,变技能培训为引导性培训。要对参加培训的学员进行考核测评,确保每个学员学到真本领。四是保证输出就业。要对学员培训结业情况、就业去向等实地进行项目验收,九江市贫困学子在深圳市高级技师学院学习逐项核实核对,要对就业学员定期进行回访,使输出学员真就业,稳定就业,切实做到“培训一人、输出一人、就业一人”。

(二)瞄准贫困对象,严格落实政策。

一是必须坚持瞄准贫困。对贫困户家庭子女进行培训是雨露计划区别于其他培训项目最显著的特点。所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严把对象选定关,要依据建档贫困户对象,认真核查培训对象,真正对贫困户家庭子女进行培训。二是必须严格落实补助政策。目前我市雨露计划项目资金实行培训学校报账制,财政补助资金直接兑付到了培训学校。但是在调研过程中,一些学生家长反映,由于一些培训学校报账不及时,学生在校生活补助费及外出务工路费补助兑现不及时。要不断简化资金管理程序,提高资金兑付效率,确保学生在校生活补助能够及时发放。同时要加强监督管理,杜绝培训学校乱收费,切实减轻学生负担。三是必须搞好跟踪服务。培训院校、输出单位要加强与培训学员的沟通交流,切实协助培训学员做好就业、维权等各项服务工作,帮助培训学员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三)坚持规范运行,加强基地建设。

一是提高“雨露计划”培训基地的资质。“雨露计划”培训基地应当尽量安排在省、市两级,并且要求是规模较高的公办院校,要力求少而精,不能过多过滥。二是实行培训基地退出机制。要加强对培训学校的考核检查,每年对承担雨露计划培训的学校进行一次考核,实行末位淘汰制,对那些雨露计划重视不够、培训质量不高、学员反映差的院校进行调整,充分调动培训院校的积极性,提高培训质量。三是扶持建设重点培训基地。建议市级扶贫部门要重点扶持建立1-2所师资力量雄厚、培训质量高、群众认可的培训基地,实行集中培训。要利用扶贫部门自身优势,探索在扶贫贴息贷款、扶贫项目上对培训院校予以支持,扶持培训院校更新设备,提高办学水平,推进雨露计划扎实开展。

(四)创新培训模式,提高培训效率。

新科技项目计划书格式 篇3

关键词: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工作;发展;思路

2014年5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見》)。《意见》指出:“当前,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档案工作还存在一些不适应的地方,主要是:一些地区和部门不够重视档案工作,档案事业发展的保障条件需要进一步改善,档案收集模式、管理手段、服务机制需要进一步创新,档案干部队伍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做好新形势下档案工作,对于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政府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这是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发展形势下对我国档案工作提出的要求,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做为档案中最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一种档案资源,要按照《意见》精神,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改进不适应发展要求的方面,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以适应我国新时期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科技计划项目是以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解决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共性科技问题为重点,由国家科技计划安排,在一定期限内进行的科学技术研究开发项目。从科技计划项目的表述中可以看出,科技计划项目是属于科研项目的范围,是由国家财政支持开展的科学技术的研究项目,而科研项目不仅包括科技计划项目,也包括企业、个人或团体出资开展的科学研究项目。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就是科技计划项目在立项、研究、验收、成果转化等全过程中形成的、应该归档保存的各种类型及载体的原始记录。科技计划项目档案是科技计划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及时、有效的信息记录,是科技计划项目执行管理、监测、评价的依据。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逐年加大了对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大幅增加了每年的科技计划项目的经费投入。2014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支出达到13400亿元,比2013年增加1553.4亿元;R&D占GDP比重预计可达2.1%,比2013年提高0.2个百分点。按照《科技部关于下达2014年度有关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通知》中对2014年下达的国家级的星火计划、火炬计划、重点新产品计划和软科学研究计划的立项情况统计,立项的科技计划项目共达到4136项。科技计划项目成果资源是我国宝贵的技术资源,如何管好、用好科技计划项目档案是科技管理部门和科技档案部门必须解决的问题,是重要的职责所在。

1 我国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现状与问题

1.1 管理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机构(部门)设置现状

我国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管理机构的设置是依据上个世纪80年代制定的《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和《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这两个都是我国现行的国家法规性文件,对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管理都具有约束力。从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体制看,其中仅规定了各级档案管理部门和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对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工作负有检查职责,其管理机构和遵遁的管理要求都是以横向与纵向相结合形式,即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机构由本级科技主管部门主管,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业务受上一级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机构指导。以省一级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机构为例,机构和机构负责人由省级科技主管部门上——省科技厅或省科委来负责机构申请成立和人员任免,在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业务上应由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机构来指导。现在从国家层面来说,并没有一个专门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机构或科技档案管理机构。原来管理科技档案工作的国家科技部科技信息司也在1998年机构改革中被撤销了。所以现在的状况是没有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档案(或科技档案)管理机构,省级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机构或相似的机构也不是全国所有的省市都有,也就上海市、天津市、辽宁省、安徽省、福建省、四川省等几个对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科技档案)比较重视的省市成立有专门的科技档案馆(或科技成果资料馆),市一级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机构就更少了。由于没有国家级层面的相关行业规章政策和业务标准制定,以上几个省级科技档案馆在管理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包括科技计划项目档案数字化工作)都处于群龙无首,各自为政的混乱状态。总之,目前,我国科技计划项目档案这样重要的国家科技资源的管理机构体系建设方面却是很薄弱的。

1.2 科技计划项目纸质档案的管理现状

目前科技计划项目纸质档案的管理办法仍然按照《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和《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科学技术研究课题档案管理规范》、《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文档材料管理办法》和《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执行,这些规范都是二三十年前的标准,已不能满足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的需求。从科技计划项目纸质档案归档情况来看,经过长期的宣传普及档案常识,科技主管部门和科技档案部门相互配合,大部分的科技计划项目承担单位都能按照《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等要求,完成科技计划项目的归档工作,将科研立项、研究实验、总结鉴定验收、成果和奖励申报、推广应用等各阶段形成的相关纸质材料进行归档。但还是有一些应归档的科技计划项目纸质档案材料存有遗漏、断续、丢失等现象,这与科技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的档案意识不强,只重视物质形态的“硬成果”,而不重视知识形态的“软成果”,或只重视“软成果”中的总结性材料,而不重视原始记录性材料有关,使得相当一部分应归档的科技计划项目纸质档案,在其产生之后因没有妥善的保存而无法收集齐全。

1.3 科技计划项目电子档案的管理现状

本世纪初我国开始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模式改革,2002年年初科技部启动科技计划项目网络管理工作,开始建设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系统。2003年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正式开始通过网络在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系统申报、受理,科技计划项目档案不仅有纸质档案,也有了电子档案。实现科技计划项目电子文件归档,完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科研档案)双套制管理,成为当今科技管理、科技研究和档案管理人员共同面对的问题。“十一五”(2006—2010年)期间,我国进一步完善了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系统功能,基本实现了科技计划项目的申报、受理、评审、立项、任务书签订、中期评估、验收等各个环节的网络管理功能。由于国家科技部门没出出台相应的科技计划项目电子档案的规范要求,所以各省级科技档案部门从自身管理实际出发,参考国家电子档案的相关法律法规,从2002年左右就开始陆续进行科技计划项目电子档案管理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主要是通过课题引领,规范管理,积极开展课题研究,以研究带动实践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2 我国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工作的发展趋势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迅速兴起,特别是信息网络化时代的到来,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国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工作也将随着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与时俱进,形成以下发展趋势。

第一,从2013年开始国家开始实行科技报告呈交制度,由政府部门立项并利用国家财政全额或部分经费资助的科技计划项目所产生的科技报告,项目承担单位必须呈交,并指定政府科技情报部门负责收藏并提供共享服务,目前,国家科技部已在联合多个部门研究建立中国的科技报告制度,以优化对科技计划项目资源的积累、管理和共享,这是改进现在科技管理和展示科技投入績效考评的重大举措。科技档案部门要适应新的发展形势,配合科技情报部门做好收藏和提供共享服务工作。

第二,科技计划项目电子文件和数字档案的管理成为数字化环境下科研活动及其管理程序化决策的重要保证。在科研活动过程及其管理活动过程中实时开展电子科研文件的规范化和档案化管理,变事后滞后管理为事前前端控制,变阶段性孤岛系统管理为连贯性集成化管理与网络化服务,建立与科技计划项目活动及其管理业务流程集成的全项目期和全文件生命期动态管理机制,成为保障科研活动数字信息真实性、可靠性、完整性和长久可用性的基本功能要求。

第三,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立项管理、成果管理与绩效评估、信用管理与审计管理、学术规范治理与研究经费风险管理等科技管理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随着我国科研创新体系的建设,国家在科研与发展方向的投入越来越多,社会越来越期望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方面的投入产出及其运营管理能够向社会公开、公平、公正的科技计划管理,需要基于证据的科技计划项目治理,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已成为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重要依据、管理对象和管理手段。

3 新形势下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工作的发展思路

新形势下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工作应从健全机构设置、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员素质、制定统一标准、采用现代技术以及加强业务协作等六个方面大力推进。

3.1 健全机构设置,统一指挥领导

目前作为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机构的科技档案馆在体系上还不健全,没有统一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规章和工作标准,还没有形成强大的合力。至今还未成立国家级的科技档案馆,缺乏一整套从上至下的管理规章,同时国家对科技档案馆的性质、工作内容、任务要求、相对规模均无统一要求。已成立的部分省级科技档案馆都是按照各自的省情和工作情况自行规定规章和办法。所以新形势下我国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工作要适应我国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就必须建立健全国家相关管理机构设置,笔者建议,国家应尽快成立国家科技档案馆以承担起对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有效管理,同时指导全国各省市的科技档案馆开展工作。各省市建立健全省级科技档案馆,将本省市立项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统一管理起来,地市一级可根据条件需要相应建立科技档案馆,无条件成立的可由省一级科技档案馆承担起代管地市一级立项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职责。如此 才保能证我国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在国家级、省级、市级立项研究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得以及时、完整、安全地管理。

3.2 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高社会档案意识

①加强领导档案意识,建立明确的领导责任制,定期开展档案执法检查,推进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工作的开展。②加强档案宣传,增强社会公众对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认识,宣传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工作和开发利用的重要性,宣传档案开发利用的方法及查阅的程序。③增强科研人员的档案意识。特别要持续向科研人员广泛深入地宣传《档案法》、《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和《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组织他们学习相关的法律条文,增强他们的法制意识,使他们认识到,科研成果虽然凝聚着科研人员辛勤劳动的汗水,因为有国家财力的资助,科研材料应属国家财富,任何人不得采用不正当手段将属于国家和单位的知识产权成果据为己有、非法使用、泄露或转让。④科技计划项目档案部门要提高档案服务意识。政府信息公开已成社会主流,档案部门也要做好科技计划项目档案依申请公开的准备工作。

3.3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造就复合型管理人才

针对目前科技计划项目档案部门知识更新快,需要学习掌握新技术知识多的状况,对现有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注重实用性,要结合工作实际需要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与实际工作紧密配合,并根据不同的层次、不同的需求,按需施教,学以致用,便于实际操作,讲究实效。其二,适应岗位发展需要,拓宽知识面。学习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方法,开阔视野,增长技能,以适应档案工作的最新发展动态。其三,因材施教。档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类型和形式方法与手段,对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基础知识和新技术、新方法的学习和掌握可因人而异,人员变动比较频繁的单位,需要学习基础知识,掌握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技能;档案人员相对稳定的单位,需要补充一些新技术、新方法。

3.4 加快制定统一的管理标准,强化业务指导工作

前面提到我国在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方面还没有一整套规范要求和整理标准。“无规矩无以成方圆”,要实现我国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有效收集、管理和开发利用,必须在全国推广统一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标准体系,实现规范化管理。同时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改进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管理方式,如科技计划项目档案是否可以以件归档?同一项科技计划项目档案中可否划分不同的保管期限?卷内目录是否可以采用固定格式来填写各部分的材料内容?等等一系列问题,研究并统一了这些整理操作方面的问题,有助于提高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工作的水平和质量。统一的管理标准在全国推广开来,强化对全国科技系统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业务监督和指导工作,为实现全国各级科技计划项目档案信息资源网络共享奠定基础。

3.5 采用现代网络技术,全面实现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现代化管理

目前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现代管理从总体上看仍处于由文件处理向信息管理系统的过渡阶段,要使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过渡到计算机管理模式上来,要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来加强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如缩微技术、数字扫描影像技术、OA系统软件等的应用。当前,我国科技计划项目的申报立项研究验收都是通过科技计划项目网络管理系统来进行,科技档案部门在建立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系统的同时,还必须解决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系统与档案管理系统的有效连接问题,此外。通过采用先进的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逐步建立起一个全国范围的、面向社会提供科技计划项目档案信息服务的信息资源网络系统技术信息网络化管理系统,实现技术资料的网上传递和档案资源的数字化管理,并具备上网咨询、查阅及传递等档案资源共享服务功能。

3.6 加强业务协作,开展多形式的交流

“闭门造车”是做不好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工作的,也是跟不上时代步伐的,在当今改革开放和走出国门的时代大背景下为档案工作者相互间的学习交流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第一,要积极参加全国科技成果档案协作网的活动,让各省市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工作者交流,取长补短。也可以充分发挥各

省市科技档案学会组织与其他档案学会之间的交流往来;第二,

要与科技信息人员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做好新时期科技报告的呈交工作;第三,充分利用与台湾及港澳的科技交流,加强对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工作研究与合作。此外,还可以在适当时候组织我国科技计划项目档案考察团赴国外研讨考察,与世界的同行交流切磋。

参考文献:

[1]洪源清,朱文,等.《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研究》研究报告[R].2013.

[2]安小米.我国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研究[J].山西档案,2006(4).

[3]赵洪芳.加强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的意义及对策[J].机电兵船档案,2011(3).

连锁经营项目商业计划书格式 篇4

项目概要【兆联公司连锁经营商业计划书格式】

1.1 项目要点

1.2 项目背景

1.3 项目核心竞争力

1.4 项目内容与特点

1.4.1 体系架构

1.4.2 技术或资源特点

1.4.3 商业经营模式特点

1.5 客户基础

1.6 市场机遇

1.7 项目投资价值

1.8 发展使命

1.9 成功关键

1.10 盈利目标

第一章 企业概况 9 【兆联公司连锁经营商业计划书格式】

一、企业基本情况 91、项目业主信息 92、公司历史沿革 93、公司组织结构 94、公司人员构成 9

二、企业经营业绩 10

三、公司管理团队 111、主要团队管理人员 112、团队素质 12

第二章 企业产品及服务 【兆联公司连锁经营商业计划书格式】

一、企业经营模式 14

二、企业主要服务产品结构 14

三、中心卖场与直营连锁卖场 151、中心卖场规划 152、卖场设计 163、卖场运营管理 184、直营卖场连锁运作计划 21

四、加盟连锁店 211、加盟连锁经营模式 222、加盟业务操作与流程 223、加盟成本费用和投资预测 244、加盟商利益分析 26

六、技术增值服务 291、电子商务服务 292、物流服务 30

七、服务质量控制 31

八、产品、服务与技术研发 311、研发战略 312、产品与技术研发计划 323、研发投入与设备 324、研发中心 325、研发团队建设 336、技术合作 33

九、知识产权保护 34

第三章 行业和市场分析 【兆联公司连锁经营商业计划书格式】

一、产品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351、产品行业现状 352、产品行业发展前景 383、产品商业零售行业现状与发展前景 38

二、市场分析 401、市场潜力 402、市场增长预测 413、目标市场 414、市场份额 43

三、市场竞争及对策 431、市场竞争情况 432、竞争对策 44

四、政府产业政策 45

第四章 营销战略与CIS计划 【兆联公司连锁经营商业计划书格式】

一、营销目标 47

二、营销策略 471、品牌策略 472、服务市场定位与组合策略 483、价格策略 484、销售方式与渠道营销策略 495、广告策略 496、促销策略 507、公关策略 51

三、营销队伍建设计划 51

四、CIS计划 521、企业CIS战略

522、连锁店统一CIS系统 53

五、售后服务体系 541、服务宗旨 542、售后服务体系及基本功能 54

六、饮食文化活动营销策略 55

第五章 项目建设计划 【兆联公司连锁经营商业计划书格式】

一、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56

二、项目选址及项目地区概况 581、项目选址 582、项目地区简介 58

三、直营中心卖场建设计划 601、建设内容与投资概算 602、建设进度 61

四、RR制品连锁店建设计划 611、建设内容与规模 612、建设进度 623、RR连锁店建设投资概算 63

五、WW商务网建网计划 641、WW商务网络系统建网目标 642、网络设计原则 643、网络拓扑结构图 654、100Mbps交换式快速以太网技术 665、外部WEB站点 676、网络系统投资概算 67

六、建设成本控制 68

第六章 发展战略及目标 【兆联公司连锁经营商业计划书格式】

一、公司长期发展战略 69

二、战略发展目标 691、质化目标 692、量化目标 69

三、企业经营发展战略 711、企业总体经营发展战略 712、企业运营体制 713、产品服务发展战略 724、资本运营战略 735、国际发展战略 74

第七章 公司的管理 【兆联公司连锁经营商业计划书格式】

一、公司管理组织结构 751、公司总部机构设置 752、卖场机构设置 75

二、管理机制 761、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 762、人才激励机制 763、财务控制机制 774、监督机制 775、管理信息系统(MIS)77

三、人力资源计划 791、公司雇员计划 792、教育与培训 79

四、企业文化 801、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802、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 813、企业文化的构成 814、企业文化建设方案 815、企业文化的实现 83

第八章 财务分析 【兆联公司连锁经营商业计划书格式】

一、营业收入预测 84

二、营业成本与费用规划 861、营业成本 862、营业费用 883、管理费用 884、财务费用 895、总成本费用 89

三、资本支出 90

四、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 911、常规假设 912、特定假设 913、利润预测及现金流量表 92

五、财务分析结论 94

第九章 融资要求及说明 【兆联公司连锁经营商业计划书格式】

一、资金需求及使用计划 951、项目资金需求 952、资金方案 953、要求资金到位时间 95

二、投资建议及股本结构 961、融资方式 962、股权融资及股本结构 96

三、投资者权力的安排 96

四、投资者介入公司业务的程度建议 97

五、风险投资退出方式 97

第十章 风险及对策 98 【兆联公司连锁经营商业计划书格式】

一、行业风险及对策 98

二、市场风险及对策 98

三、经营管理风险及对策 99

四、融资风险及对策 100

五、不可抗力及对策 101

附件附表:

一. 附件

1.营业执照影本

2.董事会名单及简历

3.主要经营团队名单及简历

4.专业术语说明

5.专利证书生产许可证鉴定证书等

6.注册商标

7.企业形象设计宣传资料(标识设计、说明书、出版物、包装说明等)

8.演示文稿及报道

9.场地租用证明

10.工艺流程图

11.服务项目市场成长预测图

二. 附表

1.主要服务项目目录

2.主要客户名单

3.主要供货商及经销商名单

4.主要设备清单

5.市场调查表

6.预估分析表

谈科技论文写作的格式及规范 篇5

1 科技论文的写作格式

论文的写作构架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论文题名;作者署名;摘要;关键词;引言;正文;参考文献等。针对这几个方面谈一些具体的问题与规范化写作。

1.1 题名

在日常审稿工作中, 发现很多稿件的题名不明晰、不简练, 不能紧扣论文的主题思想。

题名是论文的缩影, 拟好题名至关重要, 论文题名应该简明、具体、确切, 要用最恰当、最准确的词句来表述论文的特定内容, 要简明概括论文的要旨。

题名是论文内容的总体概括, 应简短精炼, 准确得体, 标题不宜超过20个汉字;命题应便于检索, 有反映论文主要内容的关键词语且容易认读, 尽量避免使用非文字性的表述, 如数学公式, 缩略词、字符、代号等。中英文题目应一致。

1.2 作者署名

署名要完整, 作者署名不仅仅是签署作者的姓名, 还要有作者单位的全称、所在地区或城市 (要注意的问题:如果单位名称里包含有具体的城市, 则应标书所属的省份;如果单位名称包含所属省份, 则应标书单位具体所在的城市;不属上述二者, 应标书所在的省份和城市。) 、邮政编码。

英文译名应按汉语拼音习惯书写, 姓在前, 名在后。作者单位的英文翻译书写后面要加注中国 (China) 。

多位作者之间用逗号隔开, 不同单位的作者应在作者姓名的右上角用角标加以标识。

目前接触的稿件中, 有部分稿件签署的不完整, 不规范。这样会影响到作者和其他科技人员的沟通和交流, 也不符合论文规范化的要求。

1.3 摘要的撰写

摘要的编写推荐使用报道性文摘, 只涉及主要的研究内容、方法、结果及结论等方面的内容, 不做自我评价。

摘要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及浓缩, 是科技论文的重要组成, 内容无需添加评论和解释, 应具有独立性, 并且要拥有文献的主要信息。要做到使读者不阅读文献的全文, 就能获知论文的要点及重点内容, 以便确认有无必要阅读正文。

根据国家标准及《科技书刊标准化》关于科技论文摘要的编写要求, 要注意以下几点: (1) 编写摘要应根据科技论文的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等重要方面进行编写。应涉及到文章的主题范围、理论、原理及结论等方面的内容。 (2) 摘要内容不必涉及科学研究的背景资料及信息。 (3) 摘要编写的文字内容应控制在 (中文摘要) 200字左右, (英文摘要) 150个词左右。 (4) 缩略语、简称等内容在首次出现时必须写出 (中、英文) 全称;不能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内容。 (5) 摘要中出现的数据应是最重要或是最关键的数据。尽量不列数学公式, 不能出现表格、插图等内容。 (6) 摘要的文体格式应采用第三人称。不应使用“作者”、“本文”等出现在摘要的开始位置。 (7) 不使用引文, 在证实或否定了其他作者已出版的著作的情况下除外。

1.4 论文关键词

关键词是论文的检索标志, 是表达论文主题概念的语言词汇。关键词是从其题名、文中标题和正文中分离出来的, 能准确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词或词组。

关键词类别: (1) 《汉语主题词表》中可用于标引文献主题概念的, 经过规范化的词或词组。 (2) 直接从文章内容中抽出来的, 能反映文章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 (3) 词形简练、概念明确、实用性强的自由词。

关键词的作用便于文献索引和检索。每篇论文的关键词以3~5个为宜。

关键词的排列应区分其代表的含义。第一位的关键词代表论文的主要工作内容或其所属三级学科名称;位于第二位的关键词应列出文章的研究成果名称;第三位关键词是研究方法的具体名称;第四位关键词是主要研究对象的事或物的名称, 或者在题目中出现的重要的名词。其余的则是有利于检索和文献利用的其它关键词。

1.5 引言

引言的作用是简要介绍论文的背景及概况、涉及文献主体方面的技术现状及要研究的问题、目的和意义、方法和范围等。

在具体写作时, 层次标题“引言”一般省略不写。

1.6 正文的撰写

正文是论文的核心部分, 要做到论点鲜明, 论据可靠, 数据准确, 文字精练, 内容科学、先进、实用, 具有创新性。应充分阐明和提出科技论文的观点、原理、方法及要达到目标的整个过程, 要强调和突出一个“新”字。论文写作因涉及学科、选题及研究的具体内容, 其写作形式亦有所不同, 但主要应包括:问题的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设计路线、技术方案、数据资料、理论分析、论点和结论等。写作过程中要注意几个问题: (1) 选取数据要实事求是, 严肃认真; (2) 分清主次, 层次分明, 要抓住核心问题, 图表设计要合理, 能用文字表述的内容尽量不使用图表。图坐标必须标注符合规定的标准符号、单位, 采用Excel等相关软件生成的图应保存为图片格式插入文中, 建议采用jpg格式的图片, 文中的表格要使用三线表。计量单位、符号和缩略词应按国家的规定标准执行。

1.7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 对前人发表的著作或论文进行相关的学术方面整体的参考或借鉴。

参考文献是文章的组成部分, 凡引用他人著作或论文中的论点、方法、数据等, 必须在文中出现的地方加以标注, 同时在论文的结尾列出参考文献目录。其作用是借此体现作者的实事求是态度, 证明论文引用的科学依据的真实性、广泛性, 同时也反映出论文的技术起点和深度。著录的作用主要是把论文作者的研究结果与前人的结论加以区分, 体现作者对被引用者的尊重;参考文献还能起到对同类科技发展现状的二次索引作用。

参考文献的编写应执行GBT7714-2005国家标准及 (CAJ-CD) 规定, 参考文献的著录采用顺序编码制, 以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 编码置于方括号内。同一种文献如在文中反复引用, 应采用同一序号标示。

2 科技论文写作中常见的问题及规范化标注

2.1 数据错误

论文写作过程中常见的数据错误: (1) 百分比变化幅度的表示不当。如把50%~70%写成50~70%, 前面的百分号一定不能省略, 50%是一个数字, 用小数表示是0.5, 50%~70%写成小数表示:0.5~0.7, 而50~70%则是50~0.7, 显然是错误的。 (2) 减少、下降、缩小用“倍”表示不科学。目标量向下变化不用“倍”表示, 缩小1倍就是0, 缩小1倍以上就是负数。正确的表述方法应该用“分数”或“百分数”。 (3) 以万 (亿) 为单位的数值或具有相同幂次的数值进行范围标注时, 省略了万 (亿) 或幂次。如把“6万~8万”写成“6~8万”, 把“6×103~8×103”写成“6~8×103”, 此类书写方法为错误。 (4) 百分数相比较时把绝对值和相对值搞错。如a%和b%两个百分数, a%比b%高出的绝对值应为 (ab) %, a%比b%高出的相对值应为 (a-b) /b×100%。 (5) 将商品用量与化学物的有效成分用量混为一谈。 (6) 比较2个数值时把除的分母搞错。

2.2 单位标注问题

目前科技论文写作中最常见的错误就是面积的单位和浓度的单位, 面积单位“亩”和浓度单位“ppm”已经废止使用。组合单位应一律用负指数表示, 如“kg/hm2”应写成“kg·hm-2”。

图表中涉及到单位时应进行规范化标注, 如“产量 (kg) ”应写成“产量/kg”;“浓度 (mg/L) ”应写成“浓度/mg·L-1”。在表格的右上方统一标注单位时, 应注意书写格式。如“单位:m3、kg、mg·L-1”应写成“单位m3、kg、mg·L-1”, 单位的后面不要加冒号。

2.3 其他问题

除上面两种最常见的情况外, 还有其他一些需注意的问题: (1) 选题不具新颖性、独创性, 缺乏创新。 (2) 图、表相互重复, 表格制作不规范, 对应关系不明晰; (3) 文章主题没有突出重点、结构欠清晰、层次标题不规范, 文章内容缺乏逻辑性和条理性。 (4) 英文或希腊文正斜体不分、字母大小写问题、黑白体和上下角标问题。举例说明角标问题:如“XXX[1、2、3]”, 方括号内的1、2、3表示参考3条引文文献。标准写法应为“XXX[1~3]”。引文文献超过3个以上, 取两头的数据, 中间加“~”表示, 如果只有两个, 中间用逗号, 示例“XXX[1,2]”。如果是引用多个文献, 相邻超过3个的中间用“~”, 其余的一律用逗号。如引用“1、3、6、7、8、10”, 规范的标注为:“[1, 3, 6~8, 10]”, 如果是“1、3、6、8、10”, 则应标注为“[1, 3, 6, 8, 10]”, 不能标为“[1~10]”。 (5) 论文层次标题编号混乱。层次标题编号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编写, 不同标题层次请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不得使用“ (1) , (1) , (一) ”等进行层次标题编号。多个数字之间用下圆点“.”相隔。如“1”、“1.1”、“1.1.1”。 (6) 文中公式是否需要编号的问题要视需要而定, 若文章后面需要加以引用说明则应进行编号, 否则不需要编号。 (7) 作者简介标注不规范。作者简介的规范性标注为:“姓名 (出生年月-) , 性别 (民族“若为汉族可省略”) , 籍贯, 职称, 学位, 简历及研究方向 (任选) 。”。 (8) 基金项目。基金项目是指文章的资助背景, 属文章题目注释的一种, 如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名称应按规定的正式名称填写, 多项基金项目中间以“;”隔开。特别注意的是要写明基金项目的编号。 (9) 以下3类文章必须要有中文摘要及中文关键词: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 包括综述报告;实用性技术成果报告 (科技) 、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总结;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1]。试验研究类论文须有英文摘要及关键词。多个关键词之间用“;”隔开。 (10) 撰写的论文应标识文献分类号, 标示标准采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进行标注, 一般情况下只标识1个分类号。

除上面10个问题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参考文献的规范化标注, 参考文献也是文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读者了解文章所论述的技术起点和深度有一个全面的导引作用, 同时对文献所论述的主要论点起到全面的二次索引作用。

下面谈下参考文献的标准化标注。根据GB3469标准的规定[2], 参考文献的类型用以下单字母方式进行标识: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采用字母“A”进行标示;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 采用单字母“Z”标示。

为便于作者进行规范化标注, 下面列出主要参考文献的规范性编排格式:

(1) 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类型。标准写法:“[序号]主要作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 出版年.起止页码 (可选) .”。示例:“[1]火树华.树木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0.”。

(2) 期刊文章。“[序号]主要作者.文献题名[J].刊名, 年, 卷 (期) :起止页码.”。主要作者超过3个以上, 在标注时取前3位后加“等”字, 姓名用逗号分隔, 第3个姓名和“等”字之间要加逗号。示例:“[1]刘桂丰, 庄振东, 由香铃, 等.杂种落叶松扦插生根过程中可溶性蛋白的比较分析[J].植物研究, 2003, 23 (2) :195-197.”。

(3) 国际、国家标准。“[序号]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S].”。

(4) 专利。“[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 出版日期.”[1]。

凡涉及未公开发表的科技学术内容不得引用, 如内部资料等。年份书写要完整, 如:2006年不能写成“06年”。

3 结语

撰作科技论文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 一篇高质量的论文在选题上要有创新, 没有新的观点及成果, 文章就没有价值。写作论文要会包装和总结。首先, 撰写的论文要符合规范, 要有合理的形式与结构;其次要善于寻找和发现问题的创新点, 善于表达。文章写作要思路清晰, 层次合理, 条理分明, 逻辑性强。

以上根据编辑审稿的工作经验, 对论文的写作格式、常见问题以及写作规范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供科技工作者写作论文时参考。

参考文献

[1]CAJ-CD B/T 1-1998, 中国学术期刊技术规范[S].

新科技项目计划书格式 篇6

关键词:公文格式;印发机关;印发日期;标注规则

郑彦离先生在《档案管理》2013年第1期发表《格式中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项目应该取消》一文(以下简称“郑文”),针对新规定中的公文格式项目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有无必要设置进行探讨,认为标注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项目没有实在意义,也没有实用价值,主张取消该项目。笔者认为公文格式中标注的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项目具有实际意义和作用,不可取消。本文针对郑文提出几个问题进行讨论。

1 关于“公文的送印机关”的含义

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中明确界定“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是指“公文的送印机关和送印日期”;而作为《条例》的配套规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的国家标准《党政机关公文格式》(以下简称“《格式》”)中却未提及“印发机关”是指“公文的送印机关”。由于“公文的送印机关”这一表述有歧义,因此,在这一环节《条例》与《格式》的衔接不够严密。

郑文针对这一环节提出,意指“送印机关”的“印发机关”指谁?并引用了《格式》起草成员徐成华等人的解释:“这里的印发机关是指公文的印制主管部门,一般应是各机关的办公厅(室)或文秘部门。有的发文机关没有专门的文秘部门,发文机关就是印发机关。”[1]但郑先生并不赞同徐成华等的解释,认为“送印”是“谁送印”,送印者通常是公文的起草、承办部门,而公文的起草、承办部门不限于文秘部门,因此发文上显示的“送印机关”也就不限于文秘部门,在“送印机关”不是文秘部门的几种特殊情况下,有些公文不便在正式发文上标示送印机关,有些公文不需标示送印机关,[2]因此,郑文认为公文格式中应该取消印发机关项目。

郑文对“送印机关”的理解不同于徐成华等人的解释,是因为“公文的送印机关”这一表述的确有歧义,既可理解为“公文的承印机关”(通常是公文的印制主管部门即发文机关的文秘部门),也可理解为“把公文文稿送交承印机关的机关”即公文的起草、承办机关(公文大都是发文机关的文秘部门起草、承办的,但少数公文是由发文机关的非文秘部门或临时小组、其他机关起草的)。但笔者并不赞同郑文基于《条例》中这一语法歧义而提出的“所有发文均不需在正本上标注‘印发机关”[3]的观点。笔者认为,既然《条例》中的这一表述确实有歧义,那么,旨在“推进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4]的《条例》就应删除这一表述,将之改为“印发机关是指公文的印制主管部门,一般应是各机关的办公厅(室)或文秘部门。有的发文机关没有专门的文秘部门,发文机关就是印发机关”。由于这一表述的含义单一而明确,改用这一表述,《条例》与《格式》在这一环节的衔接就更加严密了。

2 标注印发机关项目有无实际作用

公文中标注“印发机关”项目有没有实际作用、有没有必要?下面我们针对郑文提出的两种情况作进一步讨论。

其一,认同“印发机关”是指公文的印制主管部门即文秘部门。郑文认为,这里“印发机关”中的“印发”强调的就是“印”制,而“公文印制是发文机关的内部具体工作事务……机关的总文印室设于文秘部门或称办公厅(室),一般发文印制由其承担,公文正本上显示此信息,对收文机关没有实用价值”[5]。在这里,郑文把“印发机关”等同于“机关的总文印室”了。但机关的总文印室承担的是公文的具体印制工作,而印发机关是指公文的印制主管部门即文秘部门,隶属于机关文秘部门的“机关的总文印室”不能代表文秘部门。因此,郑文基于“印发机关”等同于“机关的总文印室”而提出的公文格式中规定标注印发机关没有实用价值这一观点是不能成立的。

笔者认为,公文中标注“印发机关”项目即公文的印制主管部门即文秘部门是必要的。因为《条例》明确规定了文秘部门在公文处理工作中的地位和职责:《条例》“总则”中明确规定“各级党政机关办公厅(室)主管本机关的公文处理工作,并对下级机关的公文处理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而且《条例》在“公文拟制”中明确规定“公文文稿签发前,应当由发文机关办公厅(室)进行审核”。《条例》第六章“公文办理”中规定的发文办理主要程序中的主要工作,比如,已经发文机关负责人签批的公文,印发前应当对公文的审批手续、内容、文种、格式等进行复核;公文印制完毕,应当对公文的文字、格式和印刷质量进行检查,等等,这些工作通常都是由公文的印制主管部门即文秘部门承担的。显然,文秘部门在公文处理工作中承担着十分繁重的任务和职责。党政机关在对外发布的公文正本上标注“印发机关”即公文的印制主管部门即文秘部门,既是对文秘部门辛勤工作的记载,也是文秘部门对公文印制承担责任的标记,不仅便于收文机关对收文有疑问时联系沟通,而且便于上级机关办公厅(室)“对下级机关的公文处理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

其二,认同“印发机关”是指“送印机关”即公文的起草、承办机关。正如笔者在前文所说,要消除“公文的送印机关”这一表述的歧义,最好是《条例》对这一歧义表述予以修改。但现行《条例》中这一表述是客观存在的,且郑文主要是基于《条例》中的这一歧义表述、在认同“印发机关”是指“送印机关”的前提下,针对新规定中的公文格式项目印发机关有无必要设置分三种情况进行探讨,认为在这三种情况下标注印发机关项目基本上没有实在意义,也没有实用价值。不过,笔者认为,在郑文提出的三种情况下,公文格式项目印发机关的设置都具有实际意义和作用,是必要的。

(1)因为单位的发文大都是由文秘部门起草、承办的,文秘部门既是主管发文印制又是承担发文起草的部门,郑文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在向外发出的公文正本上显示文秘部门的名字,本意是显示承办部门,使收文机关对收文如有疑问可循此联系,而有的人则误认为是显示发文由哪个部门承印”[6],并因此导致收文机关对收文如有疑问时不知如何联系承办部门。

显然,郑文的这一疑虑是没必要的。一方面,机关在制发公文时,文秘部门既承担发文起草又主管发文印制的情况占据着绝对主导地位,对这一情况,各级机关的文秘部门的人员是了如指掌的。因此,发文机关在向外发出的公文正本上显示承办部门的名字即文秘部门,便于收文机关对发文有疑问时与该文秘部门联系沟通,具有实在意义、实用价值。另一方面,郑文所说“有的人则误认为是显示发文由哪个部门承印”的情况是不会发生的,因为,在这个环节,郑文是在认同“印发机关”是指“送印机关”的前提下展开讨论的,在这一前提下,各级机关的文秘人员都清楚,公文正本上显示文秘部门的名字本意就是显示承办部门。

(2)郑文认为,在认同“印发机关”是指“送印机关”的前提下,发文上显示的“送印机关”不限于文秘部门,如由人事处起草、承办的关于单位人事方面的发文,正式发出的文件上就显示“印发机关”是人事处。这种情况下,“发文上显示‘印发机关是有用的,因为谁也不能保证任何发文的内容任何收文机关都不会有疑问。发文上标示‘印发机关,就为对发文有疑问的收文者提供了询问沟通途径,可减少解疑曲折,也便于保证解疑的质量”[7]。

对这一观点,笔者强调两点,其一,郑先生认为,发文机关的非文秘部门为本机关起草公文文稿时在发文上将“印发机关”标示为该非文秘部门,是有用的;既然郑文已指出“印发机关”在一定情况下的适用性,因此就不必执意取消这一要素。其二,笔者认为,单位的人事处起草的关于单位人事方面的公文文稿,是因为人事处对人事工作更专业而代替本单位的文秘部门起草单位关于人事方面的公文文稿,本质上属于“代拟文稿”,因此,正式发文上标示的“印发机关”应该是文秘部门而不是人事处(具体理由见下文对“代拟稿文件”的分析讨论)。

(3)郑文提出,“有些发文是明显标示‘印发机关无用或不便于标示的”[8]。并列举了几种特殊情况,并提出:这几种情况在公文格式上怎么处理?其实,这几种特殊情况,按照现行《条例》《格式》的规定,在发文上标注“印发机关”具有实际意义,而且在公文格式的规范化处理上不存在不合规范的情形。

郑文说的“‘请示,按规定‘附注处应注明联系人姓名和电话号码”,是《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的规定:“上行文应当注明签发人、会签人姓名。其中,‘请示应当在附注处注明联系人的姓名和电话。”[9]但现行《条例》中规定“签发人。上行文应当标注签发人姓名”[10]。并未规定“‘请示应当在附注处注明联系人的姓名和电话”,现行《格式》中也无此项规定。因此,郑文说的这种情况不存在。

转发性文件,都是用转发通知发布的,转发通知中标注的“印发机关”即转发机关文秘部门,在制发转发通知前对需转发文件的精神必然已透彻理解,而且在转发通知中转发机关经常要针对如何贯彻落实转发文件精神提出具体的指示意见(这类指示意见通常都是转发机关文秘部门起草的),因此,转发通知中标注的“印发机关”即转发机关文秘部门可以在收文机关对发文有疑问而进行咨询时给予解释并保证解疑的质量。

郑文说的“代拟稿文件”和“临时小组起草的文件”两种情况,其实和前文提及的单位的人事处起草的关于单位人事方面的公文文稿一样,在本质上属于同一种情形即“代拟文稿”。按照《条例》规定“公文文稿签发前,应当由发文机关办公厅(室)进行审核”;“已经发文机关负责人签批的公文”,发文机关文秘部门在“印发前应当对公文的审批手续、内容、文种、格式等进行复核”。显然,“代拟文稿”需经发文机关文秘部门至少进行两次认真的审读、复核之后才能送交承印部门正式打印。在这一过程中,文秘部门对“代拟文稿”的精神已经透彻理解;而且,从起草、承办的层面来说,代拟文稿的起草单位或临时小组通常是因其对某一问题(工作)更专业而代替发文机关的文秘部门起草某一文件,因此发文机关的文秘部门必然要对“代拟文稿”内容的合法性、语言的规范性、语义的明晰性和准确性承担责任。正如代人写信落款时不宜书写代笔者姓名而只能书写被代笔者姓名一样,在“代拟文稿”的情形下,正式发文上也不能把代拟文稿的起草单位或临时小组作为“印发机关”标示,只能将“印发机关”标注为发文机关的文秘部门;这样标注,在格式方面是规范的,且便于收文机关对发文有疑问时向该文秘部门咨询。

关于联合承办文件,《条例》规定“联合行文时,使用主办机关的发文字号”,与这一规定对应,将其“印发机关”标注为主办机关的承办部门是合乎公文格式规范的。同理,单位的多个部门联合起草单位一个文件,“印发机关”只标注牵头起草部门即可。而且公文主办机关的承办部门或发文机关的牵头起草部门完全可以在收文机关对发文有疑问而进行咨询时给予权威性的解释。

3 标注印发日期项目有无必要

公文中标注“印发日期”项目有无实际作用和必要?《格式》起草成员徐成华等人说得很清楚:“一般来说,公文在负责人签发之后,也就是成文日期之后,往往需要经过打字、校对、复核等环节,因此成文日期与印发日期通常存在时间差。通过标注印发日期,既可以使发文机关掌握制发公文的效率,也可以使收文机关掌握公文的传递时间,有利于公文的办理和工作效率的提高。”[11]

但郑文认为,徐成华等人说的是十几年前的道理,那时计算机还未普及应用,现在计算机已普及应用,从而使在公文正本上标注“印发日期”毫无必要。然而,在笔者看来,郑文中所说的当今“计算机已普及应用”这个现实因素并不能成为取消标注“印发日期”项目的充分理由。

如郑文所说,目前“单位的大部分正式发文在领导签发当日即在文印室付印” [12],这句话本身就说明还有“小部分正式发文”在领导签发当日不能在文印室付印,可见,当今印发公文在客观上必然还存在“时间差”。因此,在公文正本上标注“印发日期”是必要的。另外,郑文认为,计算机未普及应用时“发文领导签发日期(即文尾署的成文日期)和文稿实际付印日期可能会错些时间”[13],这种情况下徐成华等人的话很有道理。郑文又提出,在计算机已普及应用的当今,“即使某个发文领导签发在某日下午下班前或某周周五下班前,其文印室付印该文稿也不过错一日、两日而已,没有多大的时间差,形不成在公文正本上标注‘印发日期的必要”[14]。笔者认为郑文所说的当年的“可能会错些时间”与当今的“错一日、两日”没有本质区别,因此,徐成华等人的话在这两种情况下都很有道理,也就是说新公文格式中规定标注“印发日期”项目具有实际作用,是必要的。

4 结论

如前文所论,公文格式中规定标注“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项目具有实际意义和作用,是必要的。

假使按照郑文的意见取消“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项目,那么,对于无需标示“抄送机关”的公文来说,构成“版记”的三个要素中就缺失了“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两个要素,第三个要素“版记中的分隔线”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这样,《格式》“将版心内的公文格式各要素划分为版头、主体、版记三部分”[15]中就残缺了“版记”部分,有悖于党政机关公文格式要规范、统一的原则。

参考文献:

[1][11]徐成华等.GB/T9704—2012《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应用指南[M].北京:中国质检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50~57.

[2][3][5][6][7][8][12][13][14]郑彦离.格式中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项目应该取消[J].档案管理,2013(1)84~85.

[4][10]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Z].2012-4-16.

[9]国务院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Z].2000-8-24.

[15]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党政机关公文格式[Z]2012-6-29.

上一篇:新检测机构等级评定汇报下一篇:析《蜀道难》的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