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巴黎圣母院音乐有感剧

2024-05-28

观巴黎圣母院音乐有感剧(通用5篇)

观巴黎圣母院音乐有感剧 篇1

观《巴黎圣母院》音乐剧有感

班级:B242122

学号:B24212208

姓名:韩海勃

最近观看了根据世界著名作家维克多 雨果的名著《巴黎圣母院》改编的法国音乐剧,对音乐剧又有了新的认识。首先介绍一下音乐剧的具体概念:音乐剧是一种结合了音乐、舞蹈、戏剧元素的独特艺术形式,简单地说,即以音乐歌唱和形体舞蹈表演来演绎推动情节的一种剧式。音乐剧大约产生于17世纪-18世纪的欧洲,当时被称作“小歌剧”或“民间歌剧”,直到19世纪后期人们才开始引用“音乐剧”这一名称附和她;到了20世纪中期,渐成熟为一种独具魅力的戏剧演出形式了。

什么是外表的华丽道貌岸然?灵魂深处却藏着一颗无比丑陋扭曲黑暗的心?什么是内心善良却有着丑陋的外表?内心中却有着纯洁的、至死不渝爱的心灵?在网上看到这几句话如此精炼,足以概括这本著作的精华之所在。

故事梗概如下:情剧描述了艾丝美拉达是一位能歌善舞的十六岁美女,由于从小被吉普塞人从家中偷走,在流浪艺人中长大,所以不被当时等级森严的上流社会所认同和接受.当她在深夜被人打劫时,被英俊潇洒的皇家卫队队长菲比斯英雄救美,便一见钟情地陷入爱河,而他也被她的美貌所俘虏.不顾一切地无怨无悔地爱上了对方.不管这种爱情是否有结果或者对方是否真的爱自己,依然一往情深对这样虚幻的爱情忠贞不渝.剧中卡西莫多长相畸形,从小成为弃婴,是副主教克洛德收养了他.由于从小在教堂长大,他从来没有享受过家庭温暖.长大后留在教堂做敲钟人,他所爱的人有两个;副主教克洛德和没有生命的大钟.当首次出现在艾丝美拉达面前时,是以艾丝美拉达的迫害者的身份,他奉命在深夜去抢劫艾丝美拉达.当抢劫失败,被皇家卫队逮捕绑在烈日下的耻辱柱上受鞭打示众时,他渴求围观的人群给他一点水喝,却无人理睬.眼见他快要晕死过去时,让他没想到的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勇敢地给他水喝的人正是这位天使一样的艾丝美拉达.美丽善良的艾丝美拉达的出现唤醒了他内心对美好爱情的渴望.后来他冒着生命危险将艾丝美拉达从死刑架上抢救下来,面对艾丝美拉达的美丽,他是那样地自卑和痛苦,他渴望接近艾丝美拉达,又怕自己的丑陋令艾丝美拉达难受和害怕.他对艾丝美拉达并没有什么奢望,他只要知道她在身边就行了.然而就连这样一个奢望也被他的养父夺走,绝望中的卡西莫多愤怒地杀死了他的养父副主教克洛德,最后也杀死了他自己—他抱着艾丝美拉达的尸体走进了另一个世界.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它极具现代感的音乐和舞蹈,它们是全剧的灵魂之所在。全剧共52首歌曲,每一首歌曲都讲述了一个故事,这样的设计更容易使观众在感受音乐的同时,不由自主地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从而与演员引起共鸣。当歌唱者在以歌声诠释内心的感受时,舞者则以肢体语言表达人物内心难以言语的情绪纠结并将这种情绪以肢体的形式加以具体表现。舞蹈和音乐的完美结合,极大地增强了音乐剧的观赏性也赋予了此剧更多的活力。我特别欣赏这部音乐剧的演出人员,他们的动作特技得做得十分之好有动有静,高难度的动作也不少。几个主角他们更是了不起,在做高难度动作是仍然唱歌,且毫不逊色。很喜欢这部剧的音乐,在不同的情景有不同的音乐,让人身临其境,使观众在不同情景里有不同的感受,使其和演员引起共鸣从而加强音乐剧的吸引力。

一部完美的音乐剧需要有好的剧本、好的演员、好的音乐、好的舞美、好的舞台,那么,《巴黎圣母院》应该就是这样一部完美的音乐剧,用另一中方式来诠释了雨果的作品,用另一中更为震撼的方式,将这部家喻户晓经典重新呈现在我们眼前。观看过《巴黎圣母院》后,我开始对音乐剧这个以前几乎没有接触过的剧种有了一些浅显的了解同时也感受到了音乐剧所独有的魅力.我觉得欣赏这部经典的音乐剧,是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不仅将这经典著作再次的重温了一遍,而且还让我有机会去接触我不是很了解的剧种,丰富了知识,开拓了视野。以前只对乡村音乐,R&B,Bruce等有喜爱之情,现在短短几节课,“音乐鉴赏”带给我的收获很多,以后有机会一定要深入学习。音乐剧和交响乐之类的所谓的高雅人的东西,是我所不能身临其境的,也只有从旁人口中,亦或大屏幕中窥之一二,未来更要努力,料想身临其境定不是梦!

观巴黎圣母院音乐有感剧 篇2

2016年7月,笔者有幸在贵州观赏到一场别开生面的“被发明的传统主题音乐会”。不免深有感触。这场音乐会是一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场音乐会。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语境下,他们只不过是在表达日常生活的尊老爱幼。慈孝梯亲,自然情怀的人之常情,是在传统的基础上或改进、或完善,以新的面貌呈现演奏这些亦新亦旧、或雅或俗的传统音乐。

非常令人难以忘怀的是近八十高龄的郝桂萍演唱的河南坠子。仅有一件乐器坠胡伴奏。表演者左手打檀木或枣木简板,边打边即兴演唱。郝桂萍虽古稀之年,唱腔仍然铿锵有力,吐字清晰,唱词通俗易懂。句句如雷贯耳。叙事唱段委婉清新,优美动听。演唱内容可以应观众要求,即兴的有头有尾的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令大家惊讶的是郝桂萍应观众要求,演唱自己的身世得知她因为少时家里穷,没读过书,大字不识,更不会识谱、记谱。但在台上一亮相,显得热情奔放,神采飞扬。每次观众随意点题均能即兴演唱。临场发挥的“赋赞”都是一口气又唱又说的表演。贯口如爆,声韵铿锵。坠子的作品无论是大段子还是小段子,其内容通过艺术形态的情感认识来反映社会,并在反映社会现象的过程中直接教育并感化人们的心灵。观众不免对台上的说书人产生由衷的敬意。过去识字的人少,中国的传统文化如:忠孝节义,治国修身齐家平天下的道理,其中传达的很多伦理道德、礼仪风尚、讴歌社会真善美,引导群众尊老爱幼、孝敬父母起到宣传和教化群众并推动着社会艺术文化的进步与发展,在农村都是通过说书人口传心授代代传承的。坠子的唱念表演所产生的强大感染力令场面热烈火爆。河南坠子一次次引来观众如雷掌声。

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来自云南的民间艺人胡荣坤能使用各种塑料片、登机牌、扑克、树叶等吹奏各种歌曲,而且音域很宽。胡荣坤还几十年如一日含辛茹苦地坚持研制制作出创新型和声变调葫芦丝,并练出演奏九把葫芦丝的绝技。

已八十四岁高龄的周维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北道情创始人。用沔阳地方语言演唱。边唱边左手打竹简,右手拍击渔鼓筒端的皮膜,交错应节的控制速度和节拍。以唱为主,间有说白。表演轻松大方,刻画人物惟妙惟肖,画龙点睛的动作生动形象。其嗓音条件独特,其“边夹膛”的发声方法很有韵味。排比句、押韵运用自如,诙谐有趣。听起来让人很放松。周先生年轻时靠唱道情讨生活,坚守舞台60余载。在如今湖北道情后继无人的困境下,他眼睛虽然看不太清楚了,但仍然坚持创作、表演,难舍舞台。迫切希望将坚守了一辈子的艺术传承下去。

形制大小不一的陶笛演奏令人耳目一新。农新瑜老师带领十几位学生用大小不一的陶笛演奏《欢乐颂》《天空之城》是同样精彩。赵洪啸老师创作并演奏一曲葫芦丝独奏《野狼》,天籁般明丽动人的乐声深深打动了现场听众。乐曲呈现给我们的是厚重的文化、历史以及对人类保护文明家园的呼唤,其用以及精湛的艺术形式让观众为之叹服,将全场气氛推向高潮。

流传了千百年岁月的传统音乐就像是大河。但是,还有像呜嘟、hangdrum、箫、笛类这些似潺潺的小溪,不显赫,非官方,非主流,非专业的民间乐器,艺术家们不经意的用平凡的、热爱生活的态度,在传统经典基础上,以新的面貌感受和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音乐。这场音乐会使这些传统民间艺术和民俗活动如同新的考古发现一样重新被发现和欣赏,并使音乐界的专家和学者表现出高度的兴趣甚至惊讶。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及文化多样性的“活”的显现。具有一种民族认同感和历史感。人类由于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不断变化,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得到创新,但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首先,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不易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许多都是以口头形式流传下来。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才得以延续。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来说人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我国有这样一个特点:许多的手工技艺都是在为了谋生的前提下才产生的。这就存在这样一个问题,许多人在生活的问题得到解决后,技艺有可能失传。而且很多民间文化都没有文字记录,代代传承靠的是“父传子承”和“婆领媳做”的方式,一旦传承人不在了,新一代人又不能及时掌握。该种民间文化可能就此消失。民间艺术的传承会出现了断层,不能很好的衔接。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位音乐人发现了一种叫“水会音乐”的传统技艺。当时用录音机将几位老人表演的过程录了下来,但他没有想到,随着音乐界人士对这卷录音带的研究,最终认可它是源于隋、盛于唐的一种古老乐种。无意保存的录音就成了“水会音乐”在世间的绝响。但这种认可并没有挽救“水会音乐”衰落的命运。和许许多多生长于民间的艺术种类一样,“水会音乐”因为无人关注,处于自生自灭的境地。后来艺人走了,谱子丢了,乐器也下落不明,眼睁睁看着民族文化消失。

文化所代表的是一个国家的历史,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引导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当我们遗弃这些传统文化时,就等于放弃了历史和对本民族的认同。如何把流失的优秀的民族文化保留下来变得弥足重要。首先,作为中国人的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着传承文化、振兴中华的重任。不能只看到当前的利益而忽视未来,对于这些古老的文化,我们必须去挖掘、学习,将他们最精华的部分传承下去。一要尽快把民间流传的尚未发掘整理的各种民间艺术,包括技艺,以录音、录像的方式记录下来,把相关的文物收集起来。二是作为政府,要做到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把抢救、保护、传承、发展和利用优秀民间艺术事业放在重要位置。在政策上颁布和落实保护条例,将这些文化纳入重点保护范围。需要传承的部分由政府和科研部门纳入财政预算,鼓励支持企业投资这些文化建设。组织保障财力人力把技艺学习继承下来。非物质文化才得以生存发展。三是在中小学生中大力培养新演员。给他们注入新鲜的血液。在社会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对这些文化的宣传,使更多的人了解这些文化。四是对优秀的民间乐器和乐曲曲调加以改编和提高,创编出新的但仍具有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格的新作品。在倍受新兴文化冲击的今天,人们看惯了电视、电影、录相和现代歌舞,听惯了流行歌曲,偶尔看到、听到罕见的民间演奏、便觉得亲切万分,会表现出浓厚兴趣和向往。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如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状况受到了比较大的冲击,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是刻不容缓。他们都是民族的。有特色的、独一无二的,一旦流失就可能再也找不回来。只有将其保护好,传承好,才会使中华文明永久的流传下去。也让越来越多的世界人了解我们中国的文化。俗话说: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而文化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它比任何其他方面的影响更为深刻,因此,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尤其对我国的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文明,更是要稳稳地守护住。这也是全面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切实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虽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过程中依然面临资金短缺、后继乏人的现实问题。但毋庸置疑,目前,各级政府正积极参与到“非遗”保护工作中来,力度也在不断加大,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非遗”定能焕发出时代的青春。

参考文献

[1]于润洋.关于音乐学研究的若干问题思考[J].人民音乐,2009(1).

[2]王建民.源于民间根系传统——《第二二胡狂想曲》创作札记[J].人民音乐,2003(9).

[3]桑德诺瓦.“有所为”亦“有所不为”——论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理念与实践方法[J].中国音乐,2008(4).

[4]唐朴林.“我是中国人”——谈民族音乐的传承、发展[J].中国音乐,2014(1).

[5]李依霖.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3(5).

观全国首场手风琴伴奏音乐会有感 篇3

这场音乐会不同以往之处在于它全部运用手风琴这件独特的和声乐器进行伴奏,演出大合唱、男女声小合唱、重唱、独唱以及琴歌互动表演,生动地演绎了不同时期的军旅歌曲,嘹亮的歌声和优美的琴声将人们带回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混声合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战斗进行曲》《志愿军战歌》,以军人威武、激昂的豪情拉开了音乐会的序幕,接下来的曲目或抒战士们的情怀、或诉战士们的悲壮,有的诙谐、欢快,有的激越、高昂。

而伴随这些军旅歌曲的手风琴是整场音乐会的亮点,首先是精彩的伴奏编配,编配者是已逝世一周年的前著名手风琴演奏家杨文涛先生。他生前在几十年演奏实践中刻苦钻研,饱含深情地编配出无数织体丰富、章法严谨、风格各异的高水平伴奏作品,为歌曲锦上添花,充分发挥了手风琴的特点,深受大家喜爱。如《飞奔吧!祖国》一曲的前奏,是将手风琴交响化的精彩乐段,充分发挥手风琴技巧和表现力,听起来很是让人振奋。歌曲是佳作,而为这些佳作所编写的手风琴伴奏更堪称经典。经过著名演奏家杨屹先生的不懈努力,多年后将它们再现于舞台,是对杨文涛老师手风琴艺术的传承,也是对他最好的纪念。

作为这场全国第一个手风琴伴奏音乐会策划者之一的中央音乐学院曹晓青教授,以他独特的视角、别具匠心的创意,率先在教学中引进为歌曲伴奏的课程,让学生及早学习和接触这一领域,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使之走出校门,在广阔的大众音乐舞台上能适应社会实际的需要,充分展示自身的才华,实现人生的价值。在国际及国内重大比赛中获奖的阮明园、姜伯龙、许可卿、邓钧驰等九位学子不负重望,在杨屹老师的指导引领下,他们与歌者默契配合,融为一体,演奏充满激越的战斗性、优美的抒情性、浓郁的民族风,真是歌中有琴、琴中有歌,人们不由得赞叹不已。在欣赏音乐的愉悦中,我们恍惚看见老一辈手风琴演奏家们当年融入大众、光照舞台的动人身影。这场音乐会的成功也是对中央音乐学院手风琴专业建立十周年之际的最好献礼。

音乐会在接近尾声处的那段配乐散文诗很是令人感动:“鲜花曾告诉我,中国的手风琴之路是怎样走过,深情悠扬的琴声曾回响在大地的每个角落。今天我们用琴声记录经典、用歌声鼓舞今朝,我们感概很多很多……老一代播下的希望之种,在年轻一代将结出丰硕之果。”

观巴黎圣母院音乐有感剧 篇4

这部剧看出了省话人新一轮的魄力,动力,合力和张力。

用话剧去触碰大时代,大背景,大题材,大话题,这无疑成就了一部“话题”戏剧全新理念的雏形。

能看到这部剧中,编导在试图从另一个角度解读历史,纪实事件,表达人物的过程中犯难着,迟疑着也挣扎着。但他们还是依仗着自己丰富的阅历,聪慧的驾驭,老辣的手法在一幕幕的场景中,尽可能巧妙地回旋,在一段段大篇幅独白中,尽可能省略的斡旋,在一层层戏剧冲突中,尽可能机智的反转。

这部剧让我看到了话剧幕后的担当,戏剧台前的探险,历史事件的演变,剧中角色的多面。

160分钟长度的话剧看完后并不觉着过于拖沓,冗长,沉闷,这已经是这部剧站得住脚,沉得住气,稳得住魂的一面。整场剧的新老演员不跌份,不懈怠,不含糊,又是这部剧带给省话全新气质和精气神的绝佳契机。

大胆的用“话”讲述历史,用“剧”反转事件,用“角色”反思人物,而且不再常态,不按常理,不唱老调,这需要创作者们的勇气和气力。需要社会的认知和观众的宽容。这些都是这部剧正式公演之后的“后话”。

这是一部“群男戏”,又是一部“独角戏”,又所谓“群男”不弱,“独角”不独。

整部戏中, “群男”角色演员很整齐,体现出省话一批青年演员后生可畏的可喜态势和勃发动势。

几位“男主”,势均力敌,戏路各异,当然不让。

从编剧构思,构剧到导演阐述,呈现开始,剧中反一号“谷寿夫”一角,已经悄然反客为主,戏份偏重。又偏偏选中“老戏骨”戏痴郝光扮演,“谷寿夫”作为话剧舞台上的一个典型戏剧人物,他不仅仅是一粒“谷穗”,而且一点没“瘦”,更不像一个“懦夫”。

为戏而生的郝光与话剧游离和沉寂了好一段时间,前不久的一部话剧《中山码头》,才让他重逢,回归了话剧。而在这部《南京审判》上,能感觉他为了这个角色研读,体验,纠结,挣扎和附体的全过程,他用猥琐的奸诈,龌蹉的狡辩,傲慢的抵赖,虚伪的虔诚和狂妄的掩饰塑造了一个舞台上多面,冷血,残酷,变态的“谷寿夫”。

郝光为“谷寿夫”这一角色已近“入魔”,看得出他精心设计的个性形体,语速音色以及很多细小的戏剧动作,处处令人道彩。比如,蜷缩,佝偻,蹒跚的步履,低迷不敢正视的诡异眼神,比如;暖水瓶,洗脚桶,拐杖和袜子。

观《音乐之声》有感作文 篇5

女主角玛莉娅生性活泼率真,走出修道院投身世俗生活,大胆追求真爱,以童心,爱心去照料七个过早失去母亲的孩子,尽显生活之真;故事中人际的宽容与亲情的和谐,冯·特里普上校一家不畏纳粹爪牙高压的正气,宁可流亡不做亡国奴的爱国情愫,无不昭示了人类向善的意愿;故事场景阿尔卑斯山麓的湖光山色,音乐之乡萨尔茨堡(莫扎特的故乡)的艺术氛围,尤其是贯穿整部电影的妙曼歌曲(出自音乐大师理查德·罗杰斯之手),经过近半个世纪,仍传唱不衰,让人充分体验到艺术和自然之美。

在影片的开始,天真烂漫的玛莉娅老是不遵守院里的作息,偷偷跑到山头外嬉戏、歌唱,我们很轻易的感觉到“美”,有自然之美,有歌声之美,还有玛莉娅那种积极向上的美,而不是感到不安或尴尬。每个人都有自己快乐的位子,只有能够让自己内心自由的释放才是真的快乐,在这影片开始,已经埋下向观众表达知真的伏笔。

玛莉娅也会在迷茫时问自己“我的未来将会怎样?”,更会唱着好听的歌告诉自己“我会让别人看之俨然,触之温暖,我会让别人改变对我的看法,我对自己有信心.”;她用快乐的善良的心感染别人,改变别人,甚至七个个性怪异从小失去母亲的孩子和他们那个严肃的上校爸爸...这样的人你会不喜欢?这样的人你会不为之感动?以简单的心态,积极向上的面对生活又何尝不是艺术!

上校的性格,表现的很自然。作为一个监长国恨当然不能忘,独自带着七个孩子,以他的身份,对孩子的爱表达的不细腻也很正常。最后是音乐让他变成一个慈祥的父亲。看来音乐的力量是巨大的,这也符合了音乐之声的主题。当然也向观众暗示正确的家庭教育也是一种艺术。

在舞会中两人的感情得到了升华,在最后的音乐会中歌声使上校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在那饱含真情的歌声里,玛利亚发现了一个男人丰富、博大、敏锐的内心世界。这种内在的美通过歌声表达了出来。还有孩子的歌声,蓝蓝的天空,嫩嫩的草原,清澈的湖水……

你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都是美,这就是成功影片的根据!

上一篇:2023—2024学年高三入学考试答案下一篇:省招新分教师工资发放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