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恐怖袭击

2024-09-05

巴黎恐怖袭击(共10篇)

巴黎恐怖袭击 篇1

巴黎袭击事件之后, 人们很难说出恐怖分子专挑哪些商家作案。巴塔克兰剧院和法兰西体育场这些公共场所是有纪念意义的场所。至于Le Carillon、Comptoir Voltaire和La Belle Equipe这些巴黎东部的咖啡馆和酒吧, 本身并不具有象征意义。它们只是人们聚会的场所。

而且, 尽管发生了可怕的杀戮事件, 这些袭击对这座城市的实体样貌也没有产生深刻影响。确实出现了诸多破碎的窗户及一些炸弹破坏的痕迹, 然而巴黎在很大程度上一如往昔。要说破坏实体基础设施或经济 (比如法国的能源供应、通信及供应链条) , “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 (ISIS) 可能也没有这种心思。

基地组织的跨国运作模式, 曾被拿来与全球特许经营模式相比较:其品牌被半独立的组织采用, 后者会组织和实施自己的恐怖袭击。从巴黎的情形看, I S I S宁愿采取外包的方式。从其军用级武器的供应链条, 再到爆炸事件的跨境策划, 都说明它是个跨国组织。它的口号或许是“叙利亚设计、比利时制造”。然而, 尽管伊斯兰极端分子执迷于制造尽可能多的死亡, 除了旅游观光以外, 他们对经济的影响通常很小。比如, 在起初的900亿美元损失之后, 2001年9月11日的恐怖袭击几乎没导致什么长期影响。相比之下, 2008年金融危机和2011年日本的地震则破坏了全球供应链条, 它们的影响更大一些。

巴黎事件的死亡人数很高, 但是其在经济上的影响甚至还不如2012年德国一家化工厂的爆炸事故。那次事故导致两名员工丧生, 并造成一种用于刹车部件和燃料部件的树脂停产, 这又导致了欧美汽车制造商的供应短缺。

只从这个意义上说, 法国总统弗朗索瓦·奥朗德有关ISIS战争行为的说法有误导性。通过控制其领地内的石油产业, ISIS在叙利亚和伊拉克内建立了一个国家, 然而其跨境恐怖主义活动的模式却不像战争。杀害平民是很恐怖, 但还不足以看作战争:只有像纳粹在1940年轰炸伦敦东部码头那样, 破坏对方基础设施并消解其供应链条才算是战争行为。

伊斯兰极端主义并不存在上述行为。20世纪90年代中期, 它的影响力超过了左派组织的暴动形式, 后者往往以行业和企业领导人为主要目标。伊斯兰极端主义试图通过在被ISIS称为“灰色地带”的人群 (指那些不想深陷哈里发之中、更愿意在其他地方享受自由的无数人们) 中引发恐怖, 煽动起一种文明的冲突。在所谓“以 (巴黎这个) 淫荡和邪恶之都为目标”的尖刻措辞之下, ISIS承认了这样一个现实:它想要破坏法国经济却无法做到。

正如研究恐怖主义经济影响的德克萨斯大学教授托德·桑德勒所说的:“它们能把我们吓得魂不附体, 但似乎不会产生多少经济上的影响。”

这在一定程度上是规模的问题。多数恐怖袭击——即使是巴黎发生的恐怖袭击——规模都很小, 范围也局限在当地:只要你不是碰巧当时在附近, 你就不会遇到危险。此外, 它还反映了多元化现代经济的强韧性。电力和通信基础设施中存在一些咽喉点, 不过它们中的多数都受到了严密防卫, 而防卫松懈的恐袭目标则在经济上没有那么重要。

对于巴黎的恐怖袭击, 若各国政府的回应是恢复边境管制并弱化允许人员与商品自由迁移的申根协定——就像部分政府威胁的那样, 那么它也许会影响法国以及其他欧洲国家的经济。ISIS或许会欢迎其宗教攻势在经济上的副作用, 但是这种副作用并不是确定无疑的。类似对世贸中心 (WTC) 的袭击和2004年马德里火车爆炸案那样的袭击事件, 并未削弱全球贸易的增长。全球贸易增长率从1987年到2007年期间的平均7.1%跌至2013年的3%别有原因。

根据一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的研究, 最重要的原因是在欧美制造业向中国和亚洲的外包经历长期增长之后, 分散的供应链以及工业部件的“来来往往”进入平台期。全球化暂时停顿, 不是由于恐怖主义或贸易保护主义, 而是由于全球化已达到极限。

恐怖主义有自身的运作逻辑。它激起的恐惧远远超过它所带来的危险, 它也是一种招募新人的营销手段。它的策划者想要的正是这些。不过, 如果和地震等自然灾害, 以及工业和贸易的潮起潮落比起来, 即使是大规模的恐怖袭击, 经济上的影响也是微不足道的。

巴黎恐怖袭击 篇2

1、演练题目

为提高xx水电站反恐怖袭击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确保电站对恐怖事件发生时能够做出迅速响应,使损失降到最低;检验反恐怖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磨合各部门对恐怖袭击事件的应急处置机制,规范应对恐怖袭击事件的程序和方法;锻炼应急指挥机构和应急救援队伍,提高应急指挥和事故处置能力;教育广大员工增强危机意识,掌握恐怖袭击事件发生时抵抗的程度。

2、演练方案编制依据

《xxxx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反恐怖应急预案》

3、本方案适用范围

1)适用类型:本演练方案适用于xx水电站恐怖分子企图入侵电站厂房实施破坏应急演练。

2)演练型式:本演练方案适用于实地演练,桌面推演等演练方式。

3)演练涉及区域:xx水电站厂房、综合楼。

4)事故涉及单位:xx水电站全体员工、外委单位、安保人员、xx政府相关部门、电监机构、xx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二、成立演练组织机构

1、演习组织机构的组成

1)演习组的组成

领导小组组长:xx 中控室负责人:XX 现场记录: XX 中控室记录:XX 值班人员:XX 反恐分子扮演人员:XX 被袭击人员:大门及保安 现场跟踪摄影:XX 现场观摩人员:xx公司相关部门人员、点检员 2)现场处置组 组长:XX 成员:XX 现场职责:在综合反演过程中提供技术、后勤、劝解、处置等保障。

3)保障组 组长:XX 成员:XX 保证组职责:为演习提供后勤保障。3)评估组的组成 组长:XX 成员:电站、维护部

三、反事故演习的安全技术保证和应急措施

1、通讯方式要求:

演习期间设置专用电话,并与运行电话完全隔离,除参加演习相关人员外其他人等不得使用。

演习组长(XX)、大门保安(XX)、反恐应急管理办公室(XX)、xx公司、xx政府(XX)

主要职责:

1、组织演练工作,负责审定演练方案,部署演练任务,检查督促演练各项准备工作,督促演练的总结改进。

2、负责制定演练总体方案,协调演练的相关事宜,完成演练的相关准备工作,组织演练的实施及信息发布,指导参演部门进行应急演练准备等工作。记录演练整个过程及节点时间。

3、负责对应急演练进行评估,跟踪记录演练情况,查找演练存在的问题。负责评估演练实施中存在的风险,审核演练安全保障措施。

三、应急演练工作方案

1、演练要求

要求各参演部门高度重视,参演人员积极认真、尽心尽责,确保本次演练取得圆满成功。

2、演练课题

xx水电站反恐怖袭击演练。一伙不明身份人员手执破坏性工具,企图强行通过电站大门保安室。此伙人员及有可能将对电站电力设备实施有针对性、有组织、有计划的破坏行为。根据《xx水电站反恐

应急预案》要求。电站采取相应处置流程,如何应对、采取哪些措施、如何上报、如何对人员伤害进行处置等情况进行演练。

3、演练方式

综合楼、电站、厂区保安人员,正常上班中,突发恐怖袭击事件,所有人员按《xx水电站反恐应急预案》要求,以程序性演练的方式,运用手机等报警器材、车辆、石头、棍棒等真实装备,开展紧急疏散演练活动或以桌面推演方式进行。

4、演练时间地点

时间:2013年3月12日(星期)下午14:30 14:30时,xx 会议室进行演练方案宣贯和启动。14:50时,正式启动演练。

15:50时, xx 会议室对演练效果进行点评和总结。

5、演练场景设计

2013年03月12日下午时,xx电站厂房保安室出现三名男子,手执破坏性工具,在电站大门放火要求进电站,被保安阻拦后恐怖分子挥刀砍伤保安人员进入电站,随后保安立即拨通反恐应急管理办公室(ON-Call室,电话XX,报告电站遭到恐怖入侵,恐怖份子正向厂房进入,同时汇报发生时间、地点、恐怖份子数量、恐怖分子使用武器、事件起因以及目前状态等情况。反恐应急管理办公室立即向反恐领导小组组长(XX)报告,并要求立即启动《xx水电站反恐应急预案》。反恐领导小组组长接到报告后宣布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根据汇报情况宣布启动相应级别应急响应,并按《xx水电站反恐应急预

案》相关要求临时成立恐怖袭击事件处置的现场办公组和非现场办公组,同时向xx 有限公司和xx县政府相关部门及电监机构汇报xx水电站正在受到恐怖袭击事件。现场办公组负责恐怖袭击事件现场的协调、指挥、抓捕恐怖份子,并及时向非现场办公组反馈事态进展情况,非现场办公组应与现场办公组实时沟通信息,并将现场反馈情况形成书面材料,上报领导小组。公司全体人员在演练过程中必须听从反恐怖应急领导小组和现场办公室的调遣。

6、演练进程

1)召开演练工作启动会议

会议由安全员组织召集电站员工、维护部、保安人员参加。会议定于2013年03月12日下午14:30在xx二楼会议室进行。会议由演练领导小组组长主持。会议内容:

A、由安全员组织学习《xx水电站反恐怖袭击演练方案》。B、演练领导小组组长讲话。人员返回待命。2)演练程序

在各部门人员返回部门后,演练领导小组组长宣布:xx水电站反恐怖袭击演练开始。

(1)×时×分,xx水电站进场大门保安室保安×××向xx水电站站长报告:×时×分xx水电站进场大门有三名男子手执大锤和刀具要求进电站,被保安阻拦后刺伤保安进入电站。

(2)×时×分,xx水电站站长立即向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报告情

况。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命令:立即启动《xx水电站反恐怖袭击应急预案》3级响应,开展应急处置(综合楼由 负责,为成员;电站生产区域由 负责,为处置成员),并向xx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和xx县政府相关部门、xx乡政府及当地电监机构进行汇报xx水电站正在受到恐怖袭击事件的威胁,请求支援。

(3)×时×分,现场办公组立即开展恐怖袭击事件现场的协调、指挥、围捕恐怖份子工作,并及时向非现场办公组反馈事态进展情况。通知电站运行人员将机组全部进行停机操作,并要求电站各入口关闭,在各入口处布置人员阻止恐怖份子强行进入,所有人员选择合适的武器用于自卫。电站运行当值值班人员向现场应急组罗昌坤汇报电站厂房各处入口卷帘门已经于×时×分全部落下,全体人员已经在入口处集中,做好了阻止恐怖分子强行进入厂房的措施。

(4)×时×分,现场办公组安排车辆将受伤保安送xx乡政府尽快就医。

(5)×时×分,现场办公组召集综合楼全体男职工集合,带上自卫武器(棍棒、铁叉等)后跑向厂房,与厂房员工对恐怖份子进行夹击,制服恐怖份子。

(6)恐怖分子被制服后由应急管理领导小组组长向 xx分公司和xx县政府相关部门及电监机构进行汇报。并等待救援队伍到达后将恐怖分子进行移交。

(7)应急管理领导小组组长宣布应急结束,并逐级下达。3)召开演练工作总结会

巴黎恐怖袭击 篇3

法国政府和有关反恐专家一致认为,这次巴黎系列恐袭事件呈现了有别于以往国内外发生的恐怖事件的显著特点。

这次恐怖行动虽然发生在巴黎,但是整个行动不仅涉及法国,而且涉及其他多个国家。根据法国警方目前公布的正式调查结果,直接参与并当场死于这场系列恐袭之中的恐怖分子,已有5人身份得到确认。其中,26岁的萨拉赫·阿布德斯拉姆,住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移民集中居住的莫伦贝克区。事发当晚,此人租用一辆比利时牌照的黑色大众POLO轿车前往巴黎11区的巴塔克兰音乐厅参加屠杀行动,最终自爆身亡;他31岁的哥哥布拉伊姆也参加了当晚恐袭行动,最后自杀死在伏尔泰大街枪击现场,这两人均来自比利时。另外一名袭击者25岁的阿赫默德·穆哈默德,现场被采集的指纹与10月在希腊一个小岛上接受救助的一名叙利亚“难民”指纹相符,其随身携带一本叙利亚颁发的护照,名字不同,但照片与死者相同,这表明,阿赫默德·穆哈默德参与行动前曾在叙利亚活动。另外两名恐怖分子为法国籍,最近两年也都先后多次去叙利亚和也门等地接受极端主义培训,与“伊斯兰国”组织有直接的联系。

从比利时警方的调查结果看,恐怖分子从比利时携带武器装备进入法国,另外一些非直接参与者留在了比利时。其中一个名叫阿巴乌德的比利时人与阿布德斯拉姆过从甚密,而阿巴乌德一直被比利时警方追查,他被指控试图在2015年1月袭击比利时一个警察局的未遂事件中充当了主谋,并在2014年7月的缺席审判中被判处20年监禁。警方推断此人就是巴黎系列恐袭事件的策划人。11月18日凌晨,在法国警方对恐怖分子圣德尼的窝点发动清剿行动中,阿巴乌德被当场击毙。

以上调查结果说明,恐怖分子不仅来自法国国内,也来自国外,而且从现场以及有关嫌疑人住处搜查的爆炸物、通讯器材等物品推断,这起事件涉及了多个国家,是长期策划和有预谋的行动。11月16日,法国总统奥朗德在国会讲话时明确指出,这是一起“在叙利亚决定和策划、在比利时准备和组织、在法国实施并且得到法国同谋者配合”的预谋行动。

巴黎系列恐袭事件有别于以往的恐怖行动。法国和其他国家近年来经历了各种恐怖袭击事件,暴恐行动种类多样,或行刺暗杀、或劫持绑架、或持枪扫射、或引爆炸弹、或制造空难、或自杀式袭击等等,一般是单个的突发行动,恐怖分子大都蒙上面孔以便于事后逃窜,绑架人质事件则往往有具体的诉求和目标。这是目前为止国际恐怖行动的普遍规律。但是,巴黎这次系列恐袭事件却与众不同:这次行动声势浩大,多点同时行动,袭击地点犹如战场。当时,在巴黎市中心和北部郊区共6个地点同时发生袭击,而且先后有序,最先是在北郊正在举行法德足球赛的法兰西体育场引爆炸弹,既引起恐慌又吸引警方的注意力,几分钟后在市中心靠东部的繁华区域餐馆、酒吧和街头持枪肆意扫射,见人就杀,他们的惟一目标就是杀人越多越好。最后3名暴徒冲入巴塔克兰音乐厅劫持人质,警方还像往常解决人质问题那样,曾试图与之进行谈判,但是暴徒们根本不予理睬,只顾连连开枪,口中大喊“真主伟大”“为了叙利亚”等口号,把场内的人质一一处决,至少89人当场毙命。直到警方得到命令向袭击者发动攻击,冲入场内,2名暴徒才自杀身亡,另1名被击毙。6起行动在20分钟内相继展开,直到警方攻入巴塔克兰音乐厅才结束,整个事件持续了大约3小时50分钟。

对于这场悲剧,媒体报道,“巴黎今晚成了惨烈的战场”。奥朗德总统称,这完全是一次“战争行动”。他把这场罕见的恐怖袭击称为“战争恐怖主义”。

暴徒犹如战场上的敢死队员,训练有素。参加这次暴行的8名暴徒都佩带了一种叫做“爆炸腰带”的自杀用背心,手持AK47自动冲锋枪,跳下汽车冲入人群,疯狂扫射,毫无顾忌。他们裸露着头部,不怕暴露身份,最后引爆了身上的爆炸腰带,当场身亡。有目击者说,这些暴徒的行为很像战场上毫无畏惧的敢死队员,并且训练有素,一个人在装子弹,另一个人就接替他继续扫射,保持火力不减,很像在打阵地战。有分析说,组织者专门选择了星期五发动这场袭击,目的就是鼓励这些参与者毫无顾忌地献出生命,因为星期五是“祈祷日”,在这一天“牺牲”能够进入天堂。所以这些暴徒能够视死如归、大开杀戒。

法国是“伊斯兰国”打击的主要目标

这次巴黎系列恐袭事件还表明,当前“伊斯兰国”组织面对目前叙利亚在军事上的不利形势,正在改变战略,从死守叙利亚和伊拉克的地盘,转变为把行动伸向其他国家,特别是欧洲。

在欧洲,法国成为“伊斯兰国”的主要打击目标并非偶然。2015年1月,巴黎发生袭击《沙尔利周刊》案件后,“伊斯兰国”组织曾宣称,这是对法国在中东地区参与国家反恐行为的报复。2014年9月,法国开始对伊拉克的“伊斯兰国”武装据点展开轰炸行动。2015年年初,法国派遣“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前往海湾巡游两个月以加强空中打击力度。9月法国决定把军事打击“伊斯兰国”的范围从伊拉克扩大到叙利亚境内。11月初,法国决定再一次出动“戴高乐”号前往海湾以加强打击“伊斯兰国”的军事行动。

nlc202309031220

法国遭遇国际恐怖袭击后加强了军事打击“伊斯兰国”的力度,而法国积极打击“伊斯兰国”又招致更大的报复。这种“以暴抗暴”的恶性循环已经成为难以摆脱的怪圈。

有分析评论认为,“伊斯兰国”的目的很可能是威胁11月30日召开的巴黎气候大会,这次大会将有全世界190多个国家参加,80多个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亲临大会。此外,还会有来自世界各地的3000名记者和1万多名非政府组织成员来到巴黎。届时,巴黎将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为了组织如此规模的国际会议,法国为安全计把巴黎北郊的布尔歇机场临时改造成会议地点。而这个机场就在发生袭击事件的法兰西体育场附近。

案件发生在法国,但也让欧洲其他国家胆战心惊。根据欧盟刑警组织2014年6月公布的数据,欧洲各国前往叙利亚和伊拉克参加“圣战”的人数已经超过3000人,其中来自法国、英国、德国、比利时和荷兰的人数分别为900、500、300、200和100人左右。这些人在战场上得到了实战训练和“洗礼”,准备回国后潜伏下来,一旦接到指令就会行动起来。据悉,这次事件的策划地点在比利时,而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移民居住区莫伦贝克被认为是“圣战”分子从叙利亚到欧洲之间的中转平台。这些在叙利亚接受“伊斯兰国”洗脑的青年“回流”到欧洲各国后,犹如定时炸弹,对欧洲各国的安全构成了严峻和现实的威胁。

法国调整反恐战略推进国际合作

巴黎系列恐袭事件促使法国政府调整其反恐战略,这一调整势必对叙利亚危机的解决前景产生影响。11月15日,法国总统奥朗德在议会发表的讲话中提出,要求联合国安理会尽快就“伊斯兰国”发动的恐怖袭击事件以及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做出决议;法国将致力于在联合国的授权下推动建立一个全球性的反恐大联盟。2014年6月,“伊斯兰国”组织宣布成立“哈里发”,并在伊拉克和叙利亚边境地区崛起之后,在美国主导下建立的西方国家和海湾地区有关国家的反恐国际联盟,至今有65个国家参与。法国是这个联盟内直接参与军事行动的主力国家。不久前,俄罗斯、伊朗等国决定军事干预叙利亚局势,打击包括“伊斯兰国”在内的恐怖势力,形成了另外一个反恐联盟。目前存在的两个联盟,基于目标不同,难以形成合作的态势,因此很难对“伊斯兰国”构成真正的威胁。法国在遭遇这场恐怖事件的打击之后,希望改变目前这种分裂局面,试图推动国际反恐力量形成合力。

这主要表现在法国同俄罗斯的关系出现缓和。俄罗斯军事干预叙利亚局势之后,法国一直表示质疑,担心俄罗斯的攻击目标不是“伊斯兰国”,而是叙利亚的“温和反对派”。众所周知,法国从一开始就明确支持和扶助“温和反对派”。另外,法俄之间在对待巴沙尔政权的态度上也存在明显分歧。俄罗斯支持巴沙尔的合法政府,而法国把巴沙尔下台作为叙利亚危机政治解决的先决条件。巴黎系列恐袭事件后,奥朗德与普京就联合打击“伊斯兰国”进行了电话磋商。事后,普京向俄罗斯海军下达命令,要求在地中海执行任务的俄罗斯舰队同“戴高乐”号航母率领的法国特混舰队进行直接接触,协调反恐行动。关于巴沙尔去留问题,奥朗德也放缓了调门,他说:“巴沙尔不是(解决叙利亚问题的)‘出路’,真正的敌人是‘伊斯兰国’。”看来,这是法国欲用保留巴沙尔政权来换取俄罗斯打击“伊斯兰国”的合作,这也很可能在西方国家之间形成共识。俄罗斯也有求于法国,乌克兰事件后,俄罗斯处于外交孤立境地,特别是西方严厉的制裁导致俄罗斯经济困难。而在俄罗斯看来,在摆脱外交孤立和缓解制裁压力方面,法国是最佳突破口。不久前,双方圆满解决了废除“西北风”级战舰军售合同的问题,为两国恢复关系做出了铺垫。11月26日,奥朗德出访莫斯科,同普京直接会晤。两人的会谈结果势必对叙利亚危机的政治解决产生推动作用。

奥朗德在访问莫斯科之前,先访问华盛顿,同美国总统奥巴马就加强反恐合作进行磋商。法美两国同属打击“伊斯兰国”的反恐联盟,但是具体做法存在差异,信任度不高。巴黎系列恐袭事件后,两国国防部长立即进行磋商,双方决定强化在反恐中的情报合作,取消目前实行的限制措施。这说明,美国已经把法国列为打击“伊斯兰国”行动中最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美方还表示,如果法国引用北约条约第5条,即“针对北约某一成员国发动武装袭击可被视作对所有成员国的袭击”,美国将全力支持。

法国同欧盟其他国家在反恐方面的合作也得到加强。法国根据欧盟有关规定(一旦某一成员国遭遇军事袭击,其他国家应给予援助),已经提出了援助申请。德国、英国等成员国已经做出军事援助的承诺,决定共同行动打击国际恐怖主义。

以上一系列外交动作表明,巴黎系列恐袭事件后,有可能在打击“伊斯兰国”方面形成国际合作的局面,在叙利亚危机的政治解决方面也将出现向前推进的积极迹象。

责任编辑:刘靖鑫

巴黎恐怖袭击 篇4

关键词:巴黎恐怖袭击,“伊斯兰国”,反恐,情报

2015年11月13日晚,法国巴黎发生一系列恐怖袭击事件,造成超过300人受伤,132人死亡。法国总统奥朗德发表全国讲话,称此次恐怖袭击是“战争行为”,系由境外IS组织策划实施,法国国内势力协助。该事件被称作“欧洲911”。

一、恐怖主义对法国的威胁

同年一月,巴黎连续发生了三起连环血案,17名无辜者不幸罹难。恐怖分子的袭击目标明确,就是“亵渎”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沙尔利周刊》和犹太人经营的一家超市。与年初的恐怖袭击相比,此次袭击更具有恐吓和挑战,甚至是向西方“开战”性质的大规模暴力行动。

(一)世界因素

一是国际恐怖组织进入新一轮活跃期,以“伊斯兰国”的崛起为标志。2014年6月,“伊斯兰国”在伊拉克掀起恐怖袭击风暴。诸多国家加入以美国为主导的反IS联盟,以法国为首的欧洲国家甚至加入空袭“伊斯兰国”的行列。在这种背景下,极端组织对欧洲国家极为仇视,报复情绪日益加剧,袭击欧洲本土无疑是“伊斯兰国”最直接、最有力的反击举措。

二是整个欧洲安全形势日趋紧张,而恐怖袭击是造成这一趋势的源头之一。欧洲很多国家频遭恐怖袭击,从英国、西班牙,再到挪威、法国,欧洲的恐怖袭击未曾停歇。因此,从欧洲这个更为宽泛的视角看,巴黎遭袭是欧洲恐袭的又一案例。

(二)法国因素

非传统威胁特别是国际恐怖主义活动“已经成为影响民众和世界安全的最大威胁之一”,“并已经使法国的安全边界不再仅仅限于地理边界”。①

一是法国为穆斯林最多的欧洲国家,近几十年法国国内人口构成的改变,特别是穆斯林人口比例的快速上升,占总人口比例7.5%,②一个国家的政治格局会随着人口构成的改变而改变,虽然大部分法国穆斯林反对伊斯兰极端主义,但由于巨大的经济、文化和宗教的鸿沟,让很多穆斯林处于法国社会的边缘。穆斯林极端分子利用了这些特点,对穆斯林居住区的人民进行渗透,吸收成员、传播IS特有的伊斯兰教教义、募集资金,使得法国的穆斯林社区成为隐蔽和助长恐怖分子的温床。

二是法国高调的外交行为,积极参与对穆斯林世界的政治干预,引发极端组织的反感和仇视。从积极参与在中东的打击“伊斯兰国”联合行动,派遣“戴高乐”号航空母舰巡游,到参加在叙利亚空袭“伊斯兰国”的军事行动,法国表现得尤为积极,在这种氛围中,势必容易成为“伊斯兰国”的报复对象。此次事件是IS更加严厉的报复行动,恐怖分子将地点选在巴黎最繁华的公共场所,手持自动步枪和爆炸物,气焰嚣张无以复加。

二、法国反恐情报预警体制

在经过年初的《沙尔利周刊》事件之后,法国加强了情报和反恐队伍的建设,然而惨剧再一次发生,令我们深思。

(一)现状

20世纪以来,国内外恐怖势力一直对法国社会产生破坏和威胁。面临严峻的国家安全现实情况,法国政府积累了丰富的反恐专业知识,在长期的实战中形成了相应的处理机制。

法国的情报体制是在经历几个世纪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法国的主要情报机构是对外安全总局,创立于1982年,对国防部长负责。对外安全总局的职责广泛,涵盖情报分析、情报行动和情报搜集活动,其中情报局负责情报搜集工作,包括人力情报搜集工作和情报的分发工作。而国内情报中央局成立于2008年,该局涉及一切国家或组织对法国构成的威胁,包括间谍活动、恐怖活动和颠覆活动。

法国反恐部门通过动态预警,对恐怖主义的威胁进行跟踪评估,及时调整与之相应的反恐行动。③另一方面,为了打击预防恐怖行动,通过立法手段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反恐法律。在人员方面,建立专业的反恐队伍。2010年法国总统萨科齐下令建立一所新情报学院,主要目标是在学生中形成统一的文化和情报界意识,这些学生将会在相应机构担任高级职位。

(二)法国反恐预警存在的问题

一是法国的反恐工作缺乏有效的预警机制,和防范处置不同危机事件的协调机制。从连环性质上来看,这是一次大规模的、有预谋的恐怖袭击案件。而要进行如此规模的恐怖袭击必须要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比如确定袭击目标、侦察地形、进行武器弹药的准备,甚至是针对性的训练。然而法国的反恐机构未能捕获这些异常迹象,导致恐怖分子一击得手。

二是普通情报局的撤销,使负责反间谍的国土警戒局处理并不善长的反恐工作,导致灾难性的后果。而且,在巴塔克兰剧院的袭击中,恐怖分子没有以人质换取政治目的的诉求,他们对已经控制的人质以行刑的方式逐一杀害,唯一的目标就是通过大规模伤亡给法国政府乃至世界施压。这就使得反恐部队利用谈判时间进行突击的战术失效,从而使预防恐怖袭击的重要性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情报成为关键中的关键。

三是安全情报力量建设的投入不足,对反恐情报工作缺乏重视,和相应的法律支撑。在提早辨别恐怖嫌疑分子方面,是反恐情报面临的一项重大工作,“伊斯兰国”的最终目标并非尽限某个地区,而是将恐怖主义的行动放眼全球,进一步增加了情报评估的难度。只有将反恐情报的手段多样化,才能应对未来多变的挑战。因此,加强对恐怖事件的情报预警,构建合理的反恐预警机制是现如今反恐工作的关键。

四是欧洲国家反恐合作情报虽有进展,但并未有实质性的效果。欧洲各国在国家利益上有所保留,对恐怖主义的认识各不相同,所以在反恐情报上只有技术领域的合作,且十分有限。④反恐合作必须作出切实有效的努力。城市“恐怖主义”把战争带到每个人身边,需要全球多国的信息共享,把境外恐怖组织的成员等信息通过某种渠道实现全球共享,通力合作才能有效地制止恐袭发生。

三、巴黎应对恐怖袭击的解决办法

从反恐机制角度讲,“9·11”以后法国还是很注重反恐机制建设。当然,恐怖分子之所以能够成功袭击,说明法国的反恐行动和指挥体系中有一定疏忽,反恐安保机制也存在漏洞。同时,也体现了如今恐怖分子更加狡猾,他们通过寻找反恐机制的漏洞进行针对性袭击,来达到恐怖的目的。

一是将反恐情报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只有高度依赖情报工作的行动,做到未雨绸缪,处于主动出击的状态,才能做到早预警、早发现。运用大数据技术将恐怖源的关系网梳理出来,跟踪调查实时动态,一旦有异常行为予以跟进,防止危险的苗头产生,能够有效地防止恐怖主义的发生与扩大。

二是在运用反恐情报中既要防御,也需进攻。防御手段即通过瓦解和遏制,来预防可能发生的恐怖袭击。需要两方面的情报,其一是关于正在谋划中的恐怖袭击的详细情报,其二是关于恐怖组织能力和意图的情报。进攻手段即识别、定位和攻击恐怖分子,可以消灭恐怖分子,同时也会使其充满不确定性,增加恐怖分子组织、计划和训练的难度。

三是运用技术手段进行反恐预警。例如视频监控,智能监控捕捉监控范围内的一切,并生成有效数据,运用人脸识别技术,将各种数据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进行综合智能分析,实现智能报警。利用大数据分析,对特定时间点进行监测,当发现某些固定人群在某个时点的不寻常活动轨迹时,就可以采取有效预防。法国还要有更多治本的措施,例如关闭宣传极端主义思潮的清真寺,管控边境线,对移民和难民政策重新进行审视。打击恐怖分子的资金来源,限制跨境行动。

四、巴黎恐袭事件对我国的启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法国国家安全和情报部门在此次事件中出现了严重失误,这些前车之鉴值得中国警醒。如何使决策和情报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是每个国家各个时期的永恒追求。出色的情报工作对反恐斗争起到积极作用,蹩脚的情报工作则有相反的作用,让恐怖分子有机可乘。

一是在防范和打击恐怖主义活动方面,中国和法国都是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都存在着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恐怖主义的阴霾在中国一直存在,具体表现为“东突”和“藏独”分裂势力等。破坏和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是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之一,这些表明当前中国面临的反恐形势的严峻性。

二是对于中国国内来讲,反恐力量投入应当增加。随着反恐形势日益严峻,增加投入力量必不可少。反恐部门需要建立一系列合理的情报预警机制,这是从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角度提出的现实要求,在打击恐怖主义活动方面,我国必须借鉴国际的反恐经验,吸取惨痛的教训,加强反恐情报工作,建立和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反恐预警机制。

三是面临国内外严峻复杂的反恐形势,我国应对反恐工作进行不断的创新。把反恐情报作为反恐工作的关键环节,充分发挥情报信息的前瞻性、先导性、引领性作用,提高反恐情报服务实战的能力水平,努力做到对反恐活动的可防、可控。将预警预防的要求落实到源头管理、社会防范和应急处置各个环节中,真正使情报信息工作发挥作用。

当今中国正在迅速崛起,但是诸多安全问题多样并存,威胁着我国的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中国依然处于危险时刻。在确保国内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上,需要情报工作的高效运行。因此,对于此次巴黎恐怖袭击事件,我们应该对法国情报工作的不合理因素,加以科学客观的分析,使其成为有价值的戒律,为当今的情报理论与实践提供借鉴依据,这也是研究巴黎恐袭事件的现实意义和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郑秉文,马胜利.走进法兰西[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2]高振明.法国情报组织揭秘[M].北京:时事出版社,2013.

[3]刘强.情报工作与国家生存发展[M].北京:时事出版社,2014.

[4]马克·洛文塔尔.情报:从秘密到政策[M].北京:金城出版社,2015.

[5]刘长玲,吴玉娜.论反恐斗争中的情报研判[J].科技信息,2008(9).

反恐怖袭击应急预案 篇5

应急预案

为了切实做好学校安全防范工作,保证师生人身安全和学校财产安全,按照上级关于切实加强反恐怖工作的部署,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反恐怖应急预案。

一、建立组织,加强领导

成立学校“反恐怖防范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协调。明确分工和职责。

长:李宜桃

副组长:熊洪飞

员:全体教师

二、学校实行上课时间全封闭管理,加强门卫登记检查,对进入校园的人员严格登记, 禁止其车辆进入学校。要求校内教师亲自确认来访人员身份后方可接待,防止不明身份人员进入学校。

三、校园门卫人员24小时值班守卫,对重点要害部位日检查,日记录,对校园周边可疑人员、车辆和物品提高警惕。

四、重点部位专人管理负责:

1.加强化学药品存放室管理力度,严格执行申领有毒物品和易燃、易爆物品的审批制度,专职实验员作好出入库记录。

2.水电管理。

3.学校配备安装监控设备,完善应急报警设施。

4.防范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伤害事故。收到可疑邮包或发现可疑物品的任何人员都应当在第一时间向学校领导报告。发现可疑邮包和可疑物品的任何人员,都不应当试图打开或随意摆弄它。

五、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实行“一岗双责”切实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到人。发现相关问题要及时上报到相关部门,做出相应处理。

六.认真做好学校及周边安全检查工作。要继续加强与公安、交通、卫生等部门的联系,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共同做好学校安全检查工作。

七、加强师生制安安全教育,通过电视、黑板报、手抄报、校园广播站、橱窗等宣传阵地对师生进行教育,组织开展消防、地震、反恐怖、突发事件逃生演练,以进一步增强师生安全意识,提高自救、自护能力。同时要根据学生特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克服各种精神、心里障碍,防止学生被敌对分子教唆利用。

八、反恐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1.反恐怖应急工作指挥小组 总 指 挥: 李宜桃 副总指挥: 熊洪飞

成员: 朱

董仕兰

谢正江

何宏能

朱广曾祥飞

李小平

张显标及各班班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副校长室,由熊洪飞任组长,负责日常事务工作,朱磊、向华协同管理。

2.在接到本校发生恐怖事件消息后,反恐怖工作领导协调小组立即转为应急工作指挥小组,按应急方案,迅速有效地开展工作。

3.反恐怖应急领导小组要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统一指挥、协调,并及时向110报警。向上级相关部门报告遭受恐怖袭击的程度、受袭击的部位、有无爆炸、有毒物品是否外流和恐怖分子人数等。

4.根据现场情况,及时启动疏散方案,由德育处引领全体教职工按照疏散方案,组织引导学生疏散到安全地带。

5.保护现场,设立警界线,控制无关人员进入校园和事发地点。由后勤处、安全办负责。

6.建立预防预警机制

(1)预防预警信息。学校各处室及相关人员提供相关信息。(2)预防预警行动。后勤处、德育处处要经常组织对门卫进行相关知识及技能培训,提高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7.应急响应。

(1)分级应急响应。突发事件的报告顺序是:发现人——部门负责人——校长。

(2)信息报送和处理。突发事件的信息按报告顺序进行传递,由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确认,分清事件的等级,由决策机构进行决策处理。

(3)指挥和控制。指挥中心根据教育局、公安局反恐工作协调小组的指挥,对现场进行控制。

(4)紧急处置。处置队伍由指挥中心统一调派,分突发事件类型落实处置措施。

(5)救护和医疗。工会和年段组长负责事件的现场救护以及医疗防疫;对轻伤人员进行处置,将重伤人员护送到医院。

(6)突发事件的调查、处理、检测与后果评估。事件发生后,由熊洪飞、朱磊、向华负责事件原因的调查工作,学校安全领导小组负责事件的检测与后果评估,并形成处理意见。对发生的重大事件,学校配合公安、消防及其他专门机构的工作,对事件进行调查、检测与评估。

(7)上报。校长要及时、准确地向上级发送事件的相关信息。(8)应急结束。事件处理完毕,由校长宣布应急状态解除。8.应急保障。

(1)通信与信息保障。谢正江、李小平负责通信系统的维护,确保应急期间信息畅通,并从各种媒体上获取相关信息。

(2)应急支援与装备保障。

①学校提供救援药品:主要有绷带、消毒水、止痛药、消炎药等; ②学校门卫和当地公安机关提供安全保障; ③由学校后勤提供财力、物力支持。

凤冈县第三小学

恐怖袭击:似远实近 篇6

从中国面临的危机来看,国际恐怖主义暂时还谈不上是中国的头等危机。中国与国际极端的宗教势力没有不解之怨,也没有在外交政策上与恐怖主义的头等敌人亦步亦趋。所以中国的反恐主要是针对潜伏的恐怖分子和现实中的个人反社会恐怖事件。

事例一:1992年2月5日,这一天对新疆乌鲁木齐52路公交车售票员李发玲来说,是刻骨铭心的一天。 那一声巨响在她心中留下了永远的创伤。时值农历正月初二,她当值最后一班车。晚上9时40分正是人多的时候,因为很多人串门走亲戚。车到科学院那个地方,刚停下,就一声巨响。等到李发玲把眼睛睁开以后,她只觉得耳朵嗡嗡地响,什么也听不见。腿疼得直钻心,低头一看,一条腿砸了个洞,血肉模糊。然而悲剧还远没有结束。在52路公交车发生爆炸后两分钟,9时42分,30 路公交车再次发生爆炸,这起发生在当年春节的系列汽车爆炸案一共造成3人死亡,9人重伤,14人轻伤。

这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疆发生的第一起暴力恐怖事件,也是“东突”恐怖势力针对无辜平民进行的暴力恐怖活动的开始。

事例二:2001年3月16日凌晨,石家庄市发生特大爆炸案。当天4时16分,位于石家庄市长安区育才街棉三宿舍楼15号楼西侧的墙体被炸;紧接着,16号楼发生爆炸,楼房整体倒塌,造成93人死亡,14人受伤;4时30分,长安区建设北大街市建一公司宿舍楼1号楼3单元被炸塌,造成5人死亡,20人受伤;4时45分,新华区电大街13号市五金公司宿舍楼1单元被炸塌,造成10人死亡,6人受伤;5时许,桥东区裕华路民进街12号一居民两层小楼前发生爆炸。短短的44分钟,犯罪分子在不同的地点连续实施5次爆炸。在一份死亡名单上,年龄最大的为86岁的老人,最小的是还在嗷嗷待哺的6个月的婴儿,总共竟有108人不幸遇难。从而酿成了一起建国以来死伤人数最多的恐怖爆炸事件。

两次恐怖警告

除了中国公民在国外多次遭遇恐怖袭击之外,我们长期以来认为国内绝对是防止恐怖袭击的安全岛(当然除了特别的几个地方)。但是2005年,我们已经听到了从国外传来了恐怖袭击的警告。9月,美国当局警告本国游客在中国旅行时谨慎进入包括新疆在内的中国西北地区。而此前几天,新疆当局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公开透露,有“确凿和可靠的”证据显示,欧洲的疆独分子正计划在中国境内制造暴力恐怖事件。

同年11月,美国又向中国发出预警,称南中国高档酒店外国人聚集的地方可能遭到恐怖袭击。只是没有具体说明新的袭击是来自国际还是国内组织。

恐怖产生的国内根源

经济矛盾:贫困、失业,两极分化严重,地区发展不平衡。

政治矛盾:包括官员腐败、民族和宗教政策失误等。

文化矛盾:人的精神危机。

观点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研究所研究员傅小强认为,国内贫富分化严重、各阶层矛盾增加,国际恐怖主义容易让国内的一些不法分子效仿。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反恐怖研究中心主任李伟表示:中国由于长期以来一直处于一种和平环境,所以在很多反恐问题上要薄弱一些。

数据统计

截至2005年5月30日,根据美国国家防止恐怖主义纪念协会(它是美国主要的恐怖主义分析中心)的统计,自从1998年1月1日以来,在美国和全世界共发生了13200起恐怖事件。笔者从“协会”的数据库里检索到从2004年1月1日到2005年12月31日,全世界发生了3192次与恐怖袭击有关的事件。其中死亡6060人,伤16091人,绑架作为人质的6282人,全部的受害者共计28433人。

据中国官方媒体报道,从1992年至2001年,“东突”组织在新疆境内先后制造200多起暴力恐怖案件,造成162人死亡、440多人受伤。

美国防止恐怖主义纪念协会对中国恐怖袭击(2004年~2005年)的统计数据为:死亡23人,伤76人,人质为0,共计受害者99人。发生地为郑州、陕西、合肥、贵阳和重庆等地。(当然它的恐怖袭击的取舍标准是什么,里面并无说明)

国家必须有反恐“防火墙”

1.2001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三)》 ,对刑法作了补充修改,将许多恐怖行为列为刑事犯罪,增加了若干与恐怖犯罪相关的新罪名,加重了刑罚处罚的幅度。

2.目前我国正在准备制定一部统一、完整的《反恐怖法》 。

3.中国还建立了反恐怖应急协调工作机制加强反恐工作,在公安部建立了反恐怖局,制定了应急处置恐怖袭击的各种预案,并加强了对国家内部重点目标的保障防范。

4.2001年中、俄等六国元首就在上海举行会议,宣告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共同签署《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 ,建立了实质性反恐怖多边合作机制。

个人规避恐怖袭击的九“in”真经

保持低调。你的衣着、举止和习惯不要引起别人的注意。

不要到人多的地方去凑热闹。

改变自己的日常路线,例如上下班的路线和离家、回家的时间或者锻炼的时间。

让亲友知道你将要去哪里,做什么,什么时候回。

对那些值得怀疑的东西或者在某些场合出现了不适宜的东西保持警觉。

不要在电话里透露个人信息,告诉家庭成员和同事,不要将自己的信息透露给陌生人。

如果你认为自己被跟踪,赶快跑到事先选择的安全地方如派出所寻求保护。

拒绝和陌生人在远离工作场所的地方会面。

记住几个关键电话——办公室、家里、派出所等等。

思考

1.无论恐怖袭击引起多么大的公愤和恐惧,我们都不能说恐怖主义已经成为和平的主要威胁。毕竟恐怖袭击和国家战争还不是一个档次。虽然有一小撮恐怖分子威胁要使用核武器、生化武器等等,但实际上,这些东西的使用有着许多复杂的前提,我们不必太多担忧。

2.很多我们现在看起来不可能产生恐怖主义的地方,以后也可能是恐怖主义的温床。其实,任何一种意识形态走上极端都有可能成为恐怖主义。譬如美国现在最活跃的恐怖组织不是“基地”,而是环保的极端分子组成的“地球解放阵线”和“动物解放阵线”。这点前瞻性我们必须要有。

高架桥上爆炸恐怖袭击数值模拟 篇7

1 材料参数

1.1 空气

在数值模拟中假定空气材料模型为理想气体, 其压力p与能量密度E的关系由式 (1) 确定[3]:

p= (γ-1) ρE (1)

其中, ρ为质量密度;γ为绝热指数。状态方程采用多项式气体状态方程。具体参数见表1。空气介质采用欧拉单元进行模拟, 边界处采用透射边界条件以达到对无限边界的模拟。

1.2 炸药

在数值模型中, 爆炸材料采用TNT炸药[4], 状态方程采用JWL状态方程。其用来计算爆炸中由化学能转化成的压力, 两者关系可由式 (2) 确定[5]:

其中, p为压力;V为炸药的相对体积;E为炸药的内能;C1, R1, C2, R2和ω均为材料常数。具体参数[4]见表2。在数值模型中, 炸药与空气采用多物质欧拉算法, 通过流固耦合的方法获得应爆面上的超压荷载。基于汽车的装载空间考虑, 所采用TNT炸药体积限定为边长0.4 m, 0.6 m和0.8 m的立方体装药。

1.3 街道环境模型假设

由于本文的研究重点是研究爆炸冲击波作用于建筑立面上的超压荷载及其传播规律, 为简化计算模型, 本文将街道中的建筑、地面模型及高架桥取为刚体模型, 忽略爆炸冲击波所引起的建筑的变形与破坏, 并忽略地冲击对建筑的影响。

2 爆炸冲击波峰值超压研究

爆炸所引起的空气质点的振荡属于高频率振荡, 高频分量的取舍控制了峰值超压计算的精度。这就要求在爆炸冲击波的数值模拟中要减小网格的划分尺寸。经过大量的试算发现对空气的划分采用渐进式的网格划分可以使计算时间与计算效率之间的矛盾达到一个很好的平衡, 数值分析的计算结果与网格尺寸划分大小有关, 网格划分越细计算结果越接近经验公式, 如图1所示。网格采用100 mm划分时, 计算结果与J.Henrych[6]给出的爆炸超压经验公式相符得很好, 并且计算效率也比较高。

3 立交桥通道内爆炸数值模拟

城市街道中由于立交桥的存在, 爆炸恐怖袭击产生的爆炸冲击波对街道两侧建筑立面加载作用更加复杂、特点也不尽相同。为模拟发生在立交桥上的汽车炸弹恐怖袭击, 采用的数值有限元模型如图2所示。立交桥形成道宽15 m, 其两侧建筑高10 m, 宽10 m。模拟的汽车炸弹TNT当量等级为834.56 kg。D1为立交桥边缘和桥外建筑之间的距离, D2为炸药爆心和立交桥边缘之间的距离。

如图3所示, 目标建筑物上的超压荷载在桥面以上高度随D2的减小而增加, 峰值超压的极值点不发生在爆心投影点高度, 而是略高于爆心投影点高度。超压荷载增加的幅度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而减少。在桥面以下建筑高度的峰值超压随D2的减小而增加;且低于桥面高度以下的峰值超压迅速降低, 虽然在建筑底部有稍微增加的趋势, 但是与桥面高度以上应爆面的超压相比其值仍然很低。这一计算结果表明, 桥面结构对爆炸冲击波传播的反射作用是起主要影响的。

如图4所示, 汽车炸弹在桥面上爆炸, 提高了冲击荷载作用于建筑立面的高度, 其结果是使得建筑迎爆面在较高的位置承受剪力, 并且相应增加了建筑顶面的位移, 并使得建筑底部沿冲击荷载方向在瞬时产生较大的弯矩。

4 结语

应用LS-DYNA软件在采用渐进的网格划分方法时可以很好的模拟爆炸冲击波在街道中的传播, 并与经验公式符合很好。当汽车炸弹袭击发生在立交桥上时, 作用于街道两侧建筑物上的荷载大小及其分布区别于典型街道下。峰值超压和冲量的最大值均要小于地面爆炸的情况, 但荷载在高度方向的分布上, 在略高于洞口高度上的位置荷载达到最大值, 在其高度两侧荷载迅速衰减。在这种情况下, 街道两侧建筑物将出现类似腰斩的破坏, 并且由于其荷载作用点位置比较高, 爆炸冲击荷载作用下不仅冲击荷载作用处的剪力比较高, 且在建筑底部荷载作用方向上的瞬时弯矩也将很高。这类建筑在进行抗爆加固设计时要综合考虑以上几点因素。

摘要:应用非线性显式有限元软件LS-DYNA建立了爆炸超压荷载数值模型, 分析了网格划分方法对超压荷载计算结果的影响, 得出了汽车炸弹在高架桥上不同位置变化下, 街道两侧建筑迎爆面上荷载的变化规律。

关键词:爆炸冲击波,数值模拟,高架桥,汽车炸弹

参考文献

[1]杜修力, 廖维张, 田志敏, 等.爆炸作用下建构筑物动力响应与防护措施研究进展[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2008, 34 (3) :277-287.

[2]田志敏, 张想柏, 杜修力.防恐怖爆炸重要建筑物的概念设计[J].土木工程学报, 2007, 40 (1) :34-41.

[3]都浩, 李忠献, 郝洪.建筑物外爆超压荷载的数值模拟[A].第一届全国工程结构抗冲击爆炸作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23-28.

[4]刘晶波, 杜义欣, 闫秋实.地下箱形结构在爆炸冲击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反应分析[A].第一届全国工程结构抗冲击爆炸作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255-259.

[5]AUTODYN, Theory manual[Z].Century Dynamics, 2005.

恐怖袭击目标的均值方差理论探讨 篇8

马科维茨 (H.Markowitz) 提出均值方差理论来比较不同投资类型所带来的投资风险, 为投资者简单地优化投资分配提供理论依据。在研究恐怖主义问题中, 可以将恐怖分子实施恐怖袭击比作投资, 则恐怖袭击所造成的影响即为恐怖分子所想要得到的效果, 从而将恐怖袭击进行模型化处理, 运用均值方差理论计算分析恐怖组织在恐怖袭击中的投入风险与产出效果之间关系, 为恐怖袭击研究提供客观的数据分析和重要的理论支撑。

2 恐怖袭击目标的均值方差理论模型

2.1 基本假设

2.1.1 恐怖分子以期望袭击效果来衡量未来实际袭击效果的总体水平, 以袭击效果的方差来衡量袭击效果的不确定性。

2.1.2 将所有恐怖分子视为从属于一个组织严密、目的明确的非法武装暴力团体, 组织内部听从骨干力量的统一领导。

2.1.3 恐怖分子每次投资是以年为单位的, 通过不同目标类型的组合方式降低袭击风险。

2.1.4 恐怖分子度量一次恐怖袭击的价值是以袭击所造成的伤亡人数为主要标准的, 越高的伤亡人数, 就会得到越好的袭击效果。

2.2 恐怖袭击效果与袭击风险的定义

恐怖袭击所造成的伤亡人数是现今媒体报道恐怖事件的重要方面, 并且由于媒体在当今社会中所起到的信息传播作用, 使得恐怖袭击所造成的影响很快地从事发地传播出去, 在社会中形成了极为紧张的恐怖氛围, 给政府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压力[1]。由于恐怖袭击主要特点就是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 因此, 将恐怖袭击所造成的人员伤亡数作为恐怖事件的袭击效果R, 由于上述假设定义恐怖分子以年为单位组织恐怖袭击, 于是对于任意一类目标i来说, 某一阶段T的袭击效果Ri即为i类目标平均伤亡人数, 即

则E (Ri) 即为恐怖分子袭击i类目标的期望袭击效果。

恐怖主义是由恐怖组织预先考虑实施、或者是使用异常暴力的袭击, 对公众进行恐吓来获得政治、宗教或者意识形态上的目的[2]。因此, 认为在任意一个阶段T内恐怖分子会袭击多类目标来达到恐怖分子目的, 于是总体袭击效果RP就是各类目标袭击效果总和, 即为nn

设σi2是恐怖分子袭击i类目标实际袭击效果同期望袭击效果之间的方差, 恐怖分子袭击i类目标实际袭击效果同期望袭击效果之间的标准差σi为袭击风险, 于是

则令σp为恐怖分子组织实施多类目标恐怖袭击的总体袭击风险, 即为

其中Pij是恐怖分子袭击i类目标所造成的袭击效果与恐怖分子袭击j类目标所造成的袭击效果之间的关系, Pijσiσj为i类目标的袭击效果与j类目标的袭击效果之间的协方差。

2.3 恐怖袭击效果与袭击风险模型

相应地, 在该条件下总体的袭击风险σp为

对于任何一个恐怖组织来说袭击风险的最小化、获得袭击效果的最大化是最好的决策原则。基于此分析, 建立恐怖组织实施恐怖袭击的袭击效果与袭击风险模型, 在σp最小时, 得到E (RP) 最大值。

3 结论

本文通过运用马科维茨 (H.Markowitz) 的均值方差理论从数据层面分析了恐怖组织在选择袭击目标类型时的策略, 对于恐怖组织这样的投资者来说, 通过分析协方差影响来寻求最大化的利润 (袭击效果) , 这是非常普遍和经济的[4]。但需与实际情况进行数据对比, 收集并分析大量数据, 模型有助于安全部门在制定安保措施, 对提高反恐能力有重要意义。

摘要:近年来, 恐怖活动数量逐渐递增, 其袭击目标类型多样, 本文运用马科维茨 (H.Markowitz) 的均值方差理论, 将投资收益概念引入恐怖袭击研究中, 分析了恐怖袭击的袭击效果与袭击风险间的关系, 对恐怖分子的袭击策略有了深刻认识。

关键词:均值方差理论,恐怖袭击,目标类型

参考文献

[1]Peter J.Phillips.Applying Modern Portfolio Theory to The Analysis of Terrorism[J].Defence and Peace Economics, 2009, Vol.20 (3) :pp.193-213.

[2]Todd Sandler, Walter Enders.Is Transnational Terrorism Becoming More Threatening[M].Journal of Conflict Resolution, 2000, Vol.44:pp.309.

[3]Harry Markowitz.Portfolio Selection[J].The Journal of Finance, 1952, No.1:pp.77-91.

巴黎恐怖袭击 篇9

2014年的中国是恐怖暴力案件高发的一年,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为个案研究, 以昆明火车站“3.1”暴力恐怖案发生后产生的谣言为研究对象, 研究的时间范围为2014年3月1日到2014年11月15日间。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谣言的传播心理, 而基本分析单元则是以每一条谣言文本为对象。截至2014年11月15日, 通过互联网搜索及重复性排查, 围绕云南昆明火车站3.1暴力恐怖案件的谣言样本总量为20条, 部分谣言在多地出现不同版本。“恐怖型谣言”共有17条, 占到了谣言总量的80%以上;“美好期待型谣言”仅有3条, 全部与施暴分子的抓捕进程有关。谣言的主题涵盖四个方面:恐怖袭击威胁、罪犯抓捕进程、恐怖袭击因果猜测和恐怖袭击受害人。11条谣言的指向地区是云南, 3条指向四川, 其余分布在重庆、贵州、广西、广东等地, 从指向地域来看基本上属于以云南省为核心呈放射型扩散分布。这与暴恐案件的最初发源地昆明有关, 具有地缘上的黏合特征。

二、研究分析

(一) 网络谣言的传播时间

谣言从3月1日暴恐案件发生后就开始出现 (3条) , 在3月2日到达高峰 (11条) , 3月3日持续出现 (6条) 。谣言的持续时间并不长, 通常在1~2日左右, 3月1日的辟谣反应速度较慢, 后续两天速度明显加快。谣言的发布时间紧紧围绕暴恐案件的发生时间, 最近的3日内属于谣言的高频爆发期。在昆明暴恐案中, 有11条谣言指向云南省及其周边地区, 表现出了极高的地缘相关性。

(二) 网络谣言传播渠道

谣言的次级传播途径主要有微博/微信朋友圈、网络论坛 (包括博客) 、报纸等等, 其中比较特殊的是媒体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形式, 这种形式属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结合态, 一方面具备纸媒的权威性;一方面还弥补了传统报纸媒体互动性和反馈不足的缺陷。在谣言传播和辟谣的过程中, 媒体官微都发挥了同样的推动作用。

(三) 谣言传播心理

本文将关于受众传播谣言的主要心理要素大致分为五个:

(1) 信息模糊带来的焦虑因素。谣言信息的模糊性体现在权威信息的缺失以及不可靠信息的泛滥两个方面。暴恐事件发生后, 这种信息模糊带来的焦虑感和不确定感 (Prasad, 1950) 急剧增强。研究表明, 谣言在传播过程中, 焦虑感与谣言传播意愿之间存在很高的相关性, 焦虑程度较高的个体更倾向于传播谣言。

(2) 重要性带来的威胁因素。谣言最基础的功能是信息传递功能, 当谣言中的文本信息被解读之后, 与受众自身利益相关的程度高低会影响到他们对于威胁感高低的判断, 在暴力恐怖袭击案、地震等灾害中, 信息阻滞, 风险增高, 谣言成为一种寻求心理协和的载体。

(3) 可感知信度因素。受众面对谣言的心理划分的基础大致建立在一种谣言类型的二分法上:“恐怖型”和“美好期待型”谣言。昆明暴恐案的谣言文本中“恐怖型”占据绝大部分, 唤起情绪大多为惊慌、恐惧、悲愤等。

(4) 指向对象认同因素。研究发现, 与个体认同正相关的对象, 传播此对象的谣言的意愿也就越低。一旦谣言指向的地方与受众所处地方重合的话, 就会产生一定程度上的认同感, 并出现同情作用。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参考信源的认同度高, 辟谣产生的效果就会很明显。若是相反, 会使得谣言传播出现更加不可控的变化。

(5) 谣言产生的社会情境。战争、瘟疫、饥荒、自然灾害等特殊社会情境中, 集群行为的出现概率也会呈现高发现象。谣言使得人心惶惶, 但又有预警和稳定人心的力量。恐怖事件发生后, 微博朋友圈中获得大量转发的谣言均出于对于自身及亲密群体的关心, 排解焦虑、缓释压力。

三、结论

在谣言的传播进程中, 信息模糊带来的焦虑因素、重要性带来的威胁因素、谣言的可感知信度因素、谣言指向对象认同因素以及谣言产生的社会情境因素等均会对传谣和辟谣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出现突发的人为或自然灾害后, 政府针对谣言的治理行动必须要着重注意这几个方面的要素。此外, 治理谣言也要注意掌握谣言的传播周期规律, 对谣言的传播渠道进行信息把关, 建立预警机制, 以期更好地应对未来社会不断增强的暴恐风险。

参考文献

[1]雷霞.微博舆论引导与危机防范研究[J].现代传播 (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 2013 (10) .

[2]张雷.网络政治谣言及其社会控制[J].政治学研究, 2007.

[3]孙燕.谣言风暴:灾难事件后的网络舆论危机现象研究[J].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1.

[4]比尔·科瓦齐 (美) , 汤姆·罗森蒂尔.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新闻从业者须知和公众的期待[M].刘海龙, 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5]张志安.互联网时代:“传播行动者”的重构——第五届中国青年传播学者研讨会综述[J].现代传播 (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 2013 (01) .

[6]周全胜, 刘斌志.论灾难性突发事件中的政府危机沟通[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0 (06) .

[7]宗利永, 顾宝炎.危机沟通环境中网络舆情演变的MultiAgent建模研究[J].情报科学, 2010 (09) .

[8]王璐.微博时代下政府辟谣之道——基于对2011年微博谣言的调查分析[J].新闻界, 2012 (13) .

[9]张涛甫, 项一嵚.中国微博意见领袖的行动特征——基于对其行动空间多重不确定性的分析[J].新闻记者, 2012 (09) .

恐怖袭击穿越欧洲心脏 篇10

两声爆炸声后,航站楼玻璃幕墙破碎,浓烟腾升而起。机场内的旅客和工作人员纷纷匆忙逃生。

当地时间2016年3月22日上午8时,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东北市郊扎芬特姆机场发生两起爆炸。仅一小时十分钟后,临近欧盟总部的马尔比克地铁站发生第三起爆炸,生还乘客惊魂未定的哭泣声伴随着社交媒体传播开来。

截至《中国新闻周刊》发稿时,三起袭击已造成至少34人死亡,超过200人受伤。

在机场两起爆炸袭击发生后,比利时政府立即宣布,将警戒级别提升到第四级,以防备很可能再度发生的恐袭。事发当天,布鲁塞尔公共交通曾一度停运,手机信号也曾中断。安全警戒级别直至3天后才被下调至第三级。

总部在比利时的欧洲战略情报和安全中心产品主管、安全专家叶甫根尼娅·格佛日杰娃向《中国新闻周刊》回忆说,在此期间,“整座城市被超常安全措施搞得几乎瘫痪了。”

恐怖袭击造成的影响并不仅限于比利时。英国、法国和荷兰等欧洲国家此后纷纷强化安保措施。在2015年11月13日巴黎恐怖袭击发生后,恐怖袭击的阴霾就始终笼罩着欧洲。

3月22日,德国法兰克福机场,荷抢实弹的警察在巡逻,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遭遇恐怖袭击后,欧洲各国在机场、车站等人流量大的公共场所加强了安保力量。

更多的隐忧

有情报信息显示,比利时布鲁塞尔存在着活跃的圣战分子网络,有秘密小组准备策动与巴黎袭击事件同等规模的攻击。巴黎连环恐袭案主谋之一的萨拉赫也被确认藏匿在市内。

3月15日,联手调查的比利时、法国警察对布鲁塞尔南部弗列斯特区一栋公寓进行突击搜查时,与恐怖嫌犯爆发枪战,一名非法滞留的阿尔及利亚籍嫌犯中枪身亡,另有两名疑犯逃脱。但这场动员了1000名警力的大搜捕行动并没有找到萨拉赫等重要恐怖分子的踪迹。

事后比利时警方证实,两名逃脱的疑犯正是此后实施布鲁塞尔爆炸案的埃尔-巴克拉维兄弟。

警方在搜证中发现,这栋距离莫伦贝克区约6英里的公寓内除了藏有IS旗帜和一些宣扬极端宗教思想的书籍,还有巴黎恐袭嫌犯萨拉赫的指纹。

3天后,在比利时警方对布鲁塞尔西北部莫伦贝克区的突击搜捕行动中,这名欧洲头号通缉犯被抓获。

萨拉赫的落网曾一度让比利时舆论感到鼓舞。比利时当局和安全专家此前曾警告,如果他留在比利时,将在布鲁塞尔实施恐怖袭击。尽管萨拉赫一直拒绝承认参与策划,但就在他被捕后的第四天,布鲁塞尔连环爆炸案发生了。

“萨拉赫的被捕很可能迫使恐怖分子将计划提前实施,因为他们会担忧行动被警方瓦解。”叶甫根尼娅·格佛日杰娃说。

作为欧盟总部以及众多跨国机构驻地的布鲁塞尔,被视为“欧洲的首都”。这座城市遭受重创,刺激了许多人的神经。

比利时反恐专家彼得·范奥斯塔因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接下来的数个月里,欧洲继续发生恐怖袭击事件的几率很高。

在比利时警方继续追捕恐袭嫌疑人的同时,参与巴黎恐袭的一名嫌疑人穆罕默德·阿布里尼至今仍杳无音讯。

外界极为担忧,在逃的嫌疑人或将继续策划进一步袭击事件。

美国反恐专家克林特·沃茨在巴黎恐袭发生后曾撰文称,已经发生的恐怖主义事件只是冰山一角。“对每名攻击者而言,通常有3到4人提供协助,如提供武器、安全通道、侦察、通信和协调等。”

克林特·沃茨认为,布鲁塞尔连环爆炸仅是巴黎恐袭的后续,无法断定接下来是否仍存在运作中的恐袭计划。

莫伦贝克区

3月18日,比利时警方在布鲁塞尔西北部莫伦贝克区一处住宅进行搜捕时,藏匿其中的萨拉赫逃到大街上,被警员开枪击伤腿部而最终被捕。

莫伦贝克区内的青年闻讯而来,他们高喊萨拉赫为“英雄”,并朝着警员抛掷瓶子等物品泄愤。

现场气氛愈发紧张,警方不得不增派防暴警察来维持秩序。

萨拉赫被捕时,距离巴黎恐怖袭击事件已相隔126天。在这期间,这位直接参与巴黎恐袭而唯一健在的嫌疑人是欧洲各国联手追捕的“头号通缉犯”。

原本计划继续对巴黎北部法兰西体育场实行自杀式袭击的萨拉赫,在最后关头失去勇气,转而打电话给布鲁塞尔的朋友请求接自己逃回比利时。

3月22日.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市郊的扎芬特姆机场,瀑炸发生后,一名衣服上带着血迹的男于正在撤离。

随后,萨拉赫在朋友和家人的协助下,在布鲁塞尔莫伦贝克区及周边地区四处辗转,平日里依靠他人送食物充饥。

“正是预先存在的关系网帮助萨拉赫实现短时间内的转移。”比利时联邦检察官弗雷德里克·范莱乌3月19日对外发布调查结果时说。

现年26岁的萨拉赫大部分时光都在莫伦贝克区度过。在实施巴黎恐怖袭击前两周,他和哥哥易卜拉欣才将在当地经营的一间酒吧关闭。

这座与布鲁塞尔繁华市中心仅一条运河相隔的小城镇,曾经是布鲁塞尔的老工业区,聚居着大量外来移民。当中大部分与萨拉赫家庭一样,是来自摩洛哥的穆斯林群体。

经过超过40年的发展,莫伦贝克区形成了“摩洛哥人穆斯林社区”。当地的摩洛哥裔商人甚至将莫伦贝克称为摩洛克克(Molokko),因为他们认为莫伦贝克是他们的,并借此纪念他们的祖国摩洛哥。

但随着产业转型,莫伦贝克的就业机会越来越少。许多穆斯林青年面临着高失业率,以及难以融入社会的问题。

“移民群体的下一代境遇越来越艰难,他们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激进的伊斯兰宣传的目标群体。”叶甫根尼娅·格佛日杰娃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莫伦贝克区内20多座清真寺中,部分成为极端圣战思想宣扬的场所。

独立记者印德·弗莱里2005年曾深入到莫伦贝克区穆斯林社区中调查。她佯装成社会学学生,采访了当时布鲁塞尔穆斯林社区精神领袖、比利时伊斯兰中心创立者阿亚迟·巴桑姆。

在与印德·弗莱里的交谈中,阿亚迟·巴桑姆毫不掩饰他对圣战主义的认同,直言应该在那些贫穷的阿拉伯国家发动圣战,鼓励伊斯兰革命,因为那里人民贫困,没有言论自由。

“他被称为‘阿富汗之门。”印德·弗莱里说,阿亚迟·巴桑姆曾劝说莫伦贝克区的青年不应留在比利时,而是前往阿富汗战斗。

时隔10年后,与基地组织有关联的阿亚迟·巴桑姆已辗转到了叙利亚。据《华盛顿邮报》报道,2015年已69岁高龄的他正在率领“伊斯兰阵线”组织的部分人员与IS武装和叙利亚政府军周旋。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印德·弗莱里表示,比利时联邦政府曾意识到比利时伊斯兰中心被用以招募圣战分子,限制了该中心的部分活动,但并没有完全关闭该机构。

印德·弗莱里2006年曾将自己的调查经历写成了《渗透:我如何走进极端伊斯兰主义者》一书。她曾寄希望于借此引起社会对极端思想在穆斯林社区中传播问题的重视,但她并不能如愿,“在比利时,人们都不敢坦率地谈及与伊斯兰教、种族融合以及移民有关的话题。”

除了巴黎恐袭和比利时恐袭外,2001年反塔利班英雄人物沙赫·马苏德谋杀案、2004年3月马德里列车爆炸案、2014年布鲁塞尔犹太人博物馆袭击事件、2015年1月法国查理周刊袭击事件和巴黎犹太食品杂货店袭击事件的背后,都与莫伦贝克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但圣战主义并不仅仅笼罩在莫伦贝克区的上空。

叶甫根尼娅·格佛日杰娃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数十年来,激进伊斯兰网络长期在比利时运作,主要是集中在布鲁塞尔的低收入移民社区和其他城市。

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国际激进主义研究中心研究数据显示,比利时投身IS的人口比例在西欧国家中最高,每百万人中就有40人前往叙利亚或伊拉克参与圣战。比利时官方曾预计,来自该国的“圣战士”约为500人。

民粹当道

在比利时官方以安全为由,取消和平游行的背景下,大批民众在3月27日一早就来到首都布鲁塞尔市中心的交易所广场,向在布鲁塞尔恐怖袭击中遇难的民众表达哀思。

但本该平静的仪式,却遭到右翼分子搅局。数百名黑衣男子手持印有反对极端组织IS的旗帜涌进广场。当中不少人佩戴着套头帽和匿名者面具。

尽管坚称是“足球流氓”“与政治无关”,但每当看到悼念人群中的穆斯林女子,黑衣示威者就特意拦下,向她们行纳粹式敬礼,高喊侮辱性口号。

眼见场面愈发混乱,在现场戒备的警方不得不介入干预,以高压水枪驱散右翼示威者。

“我们今天来是为了和平,为了人们的友爱。任何右翼分子的行动都不该出现,无论是时间还是地点都不对。”52岁的泰奥菲尔说。

由叙利亚战乱引发的难民危机至今未迎来解决曙光,加之恐怖主义阴影挥之不去,致使欧洲部分民众感到社会不稳定和受到威胁,倒向支持右翼思想。欧洲极端右翼势力正不断膨胀。

3月13日结束的德国三个州议会选举中,总理默克尔领导的基民盟受到重创,失去了在巴登-符滕堡州和莱茵兰-普法尔茨州的主导权。

而2013年成立的右翼政党德国选项党则依靠旗帜鲜明的拒绝收容难民政策纲领,吸引了大量选民支持,挺进三个州的议会。

在基民盟唯一取胜的萨克森-安哈特州,德国选项党的得票率与之仅相距5.6%。

此前,法国右翼势力也咄咄逼人。在去年12月举行的法国地区选举中,由马琳·勒庞领导的极右翼政党国民阵线曾在首轮投票中,在13个大区当中的6个大区领先。

尽管法国国民阵线最终在第二轮投票中遭遇逆转,13个大区的选举全部失利,但其崛起已让整个欧洲政坛感到震惊。

“欧洲必须改变。”意大利总理伦齐得知法国国民阵线在地区选举中领先后,在社交媒体脸书中写道,如果不改变路线,欧洲行政机构将被勒庞或与她相似的人所主导。

“如果缺乏战略性的计划,特别是在经济增长方面,那么民粹运动流行,并赢得大选终将是早晚的事情。”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反恐怖学院教授吴绍忠对欧洲极端右翼思潮抬头同样感到担忧。

“右翼思想极为排外和极端,一旦变得活跃后,将会导致在欧洲社会当中被边缘化的、未能融入主流社会的移民群体、穆斯林群体感到进一步被排斥和被孤立,这可能将催生更多人接受极端思想,成为极端分子。”吴绍忠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右翼思想和宗教极端思想在相互碰撞、相互影响的过程中相互推动对方滋长,进而产生社会冲突或者恐怖袭击,将成为欧洲社会今后必须面对的困境和难题。

上一篇:后注浆施工下一篇:子宫内膜癌首选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