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的读书笔记(共15篇)
巴黎圣母院的读书笔记 篇1
读完这本书,我认为克洛德不应该做那样的坏事。不过,恶有恶报,克洛德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我也被卡西莫多和爱斯美拉达吸引了,他们的感情像朋友一样。这也让我想到了我和我的朋友。我们之间虽然有时会吵架,但最终总会解决的。
今年感觉培洪的语文作业量比较大,每天要做读书笔记。在思考着是否要和老师交流一下,我家培洪一星期做一篇或者二篇。每天要做这些感觉时间太紧了,没有一点玩的时间,我让培洪自己把握时间,如果时间紧了就简单些。这二天培洪的感想都是几句话就解决,觉得并没有什么效果。我不太喜欢这样的学习方式,还是以质量为重!因为孩子这也是在完成任务,并没有太用心。好词好句也是要平时看书不断积累。你们说呢?
巴黎圣母院的读书笔记 篇2
一.读后感的写作指导
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 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 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
(一) 读后感的一般写法:
1. 确定正副标题, 正标题一般标明文章的中心内容, 副标题标明题材, 一般为“读《×××》有感”。
2. 读后感的一般思路:引———议———联——结。
(1) 引——扼要写出“读”的内容或直接引用原文某些语句, 很快引出“感”的观点或中心。
(2) 议———就自己“感”的重点、观点进行分析议论, 说明道理。
(3) 联——就议论的中心展开联想, 记叙某些典型事例。也可联系社会和自己的实际抒发感受。
(4) 结——结尾概括中心, 总结全文得出结论。
结论可与开头照应, 可归纳出结论性的意见, 可强调某一重点, 可发出号召。四部分中, “议”和“联”是核心;引和结为次要部分。
(二) 一篇读后感只论述一个中心。
一篇文章可能有多个中心, 如读《执竿入城》这个故事, 从不同的角度, 确立的感受中心也不尽相同, 也就是说从不同的角度可确立以下多个中心, 但写作一篇读后感时只论述一个中心, 切不可面面俱到。
鲁人的角度: (1) 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必须打破思维定势束缚; (2) 多想才能出智慧; (3) 轻信盲从是可悲的。老者的角度: (1) 好为人师要不得; (2) 自作聪明者戒; (3) 经验主义者行不通等。
(三) 读后感要准确选择感受点。
读一篇文章, 会有许多感想和体会, 对一篇文章, 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启迪。所以应对众多感点进行筛选比较, 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写来最顺畅的一个感点。
例如《滥竿充数》三个感点: (1) 南郭先生行为———人要有真才实学, 靠蒙骗过日子是不会长久的。 (2) 齐宣王行为———应当实事求是不要搞形式主义。 (3) 南郭先生在两代齐王不同遭遇———应当打破大锅饭, 让一部分人混不下去。比较三个感点, 对照当前的形势, 我们发现第三个感点是当前的热门话题, 最切合人们的思想实际, 与现实联系最深。
(四) 读后感的关键是议和联。
首先, 针对论点, 进行多角度说理。比如例文论点“我们的社会需要这样讲诚信的人”, 作者从两个角度摆出理由: (1) 诚信是做人的一个起码要求; (2) 诚信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
其次, 可以运用正反对比说理来突出论点。比如例文论述“诚信是做人的一个起码要求”论点时, 进行对比说理使论点更加鲜明。
例文:《亲近自己的双腿》中的残疾车夫坚决只收事先讲好的3元车资, 不肯多收一分钱, 即使多骑一站路, 付出比别人多的汗水和努力, 我觉得我们的社会正需要这样讲诚信的人。 (引)
诚信是一个涉及人的道德修养和做人准则的问题。做人要讲诚信, 要表里如一, 要言而有信。 (议)
诚信首先是做人的一个起码的要求, 是人人都应具有的品质。试想, 如果我们做人不讲诚信, 那么我们周围的社会就将是一个尔虞我诈、彼此设防、充满虚伪的冷漠社会, 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会快乐么? (议、联)
其次, 诚信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对生活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诚信在高度文明的社会大环境中是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 (议、联)
社会呼唤具有诚信品质的人, 讲诚信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结)
(五) 学生文章修改前后对照。
修改前:
我们要勇敢面对生命的暴风雨
张抗抗《窗前的树》的中洋槐, 在夏日的暴雨中毫不动摇, “任凭狂风将树冠刮得东歪西倒”, 让我感触颇深。
我们要像洋槐一样, 勇敢面对生命中暴风雨的侵袭。由此我想到了贝多芬, 他在耳朵失聪的情况下创作了《命运交响曲》, 谱写了一曲生命的赞歌。
生命中常常会有暴风雨, 软弱的人会赶快跑到避风港, 把自己保护起来, 而那些坚强的人, 他们会迎着暴风雨前行, 雨很大, 风很大, 但是刮不倒他们的信念和坚定, 暴风雨在他们面前也因此变得软弱。
让我们勇敢面对生命中的暴风雨, 做一个坚强的自己。
修改后:
我们要勇敢面对生命的暴风雨
张抗抗《窗前的树》的中洋槐, 在夏日的暴雨中毫不动摇, “任凭狂风将树冠刮得东歪西倒”, 让我深刻地感受到:我们要像洋槐一样, 勇敢面对生命中暴风雨的侵袭。 (引)
人生中暴风雨是常有的, 与暴风雨搏斗时一定是要受伤的, 但如果这样就向暴风雨低头就将意味着将要停滞不前。 (议)
贝多芬, 在双耳失聪的情况下创作了《命运交响曲》, 谱写了一曲生命的赞歌;张海迪, 在下身瘫痪, 半身不遂的情况下, 创造了轮椅上的奇迹, 让世人惊叹于她那暴风雨后的美丽。霍金身残志不残, 提出了黑洞学说, 实现了生命的真正价值。生命中常常会有暴风雨, 软弱的人会赶快跑到避风港, 把自己保护起来, 而那些坚强的人, 暴风雨在他们面前也会变得软弱。 (议、联)
让我们勇敢面对生命中的暴风雨, 做一个坚强的自己。 (结)
二.赏析短文的写作指导
写赏析短文是一种很好的学语文的方法, 学生可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写赏析,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对同一篇文章不同的赏析展示的是学生不同的个性, 体现了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作品赏析是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认识, 它主要考查对文学作品的内容、语言、艺术手法等的赏析。
如何写好赏析短文?
(一) 明确鉴赏要点:
1. 内容赏析:
(1) 归纳内容要点, 概括中心思想;
(2)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表达格式:本文通过……, 抒发了 (赞美了) ……, 并流露出…… (通常用在鉴赏短文第1段)
2. 语言赏析
赏析短文的语言要做到通顺、流畅, 力求生动、有文采。孔子说:“言之无文, 行而不远。”写作时只有做到语言优美、有文采, 才能有助于提高鉴赏的品位, 也才会博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从语言角度:
(1) 用词之美———本文中的……, 抓住了……的特点, 运用……几个极富表现力的动词, 把……写得惟妙惟肖, 给我们展现出一幅……的图画, 令人读后有身临其境之感, 所见之景如在目前。
例:说说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请允许我满含泪水地回来》)
之后, 她了口袋中的安眠药。她想找个结束烦恼的地方, 但她。
“捏紧”表现主人公已经陷入深深的绝望, 下定了轻生的决心;“起不了身”表现了网友对她的鼓励、关爱和理解使她受到震动, 不忍心草率地作出轻生的举动。
(2) 修辞之美———找文中的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对偶句、反问句等。 (作用:比喻使语言生动形象;排比使语言气势磅礴、感情强烈;拟人使事物形象可感;对偶使语句形式整齐、音韵铿锵;反问句增强语气……)
例:自选角度品析下列语句。 (张抗抗《窗前的树》)
“雪后的洋槐一身素裹银光璀璨, 在阳光还未及融化它时, 真不知是雪如槐花, 还是槐花如雪。”
赏析:运用了比喻、回环的手法, 细腻地描写了雪后洋槐银装素裹的美丽姿态, 给读者展示了一幅美妙的画卷, 使人有如临其境之感。
(3) 哲理之美———本文语言极富哲理, 特别是……几句, 告诉我们……, 使我们读后懂得了……的道理, 并能启发我们对……进行更深层的思考, 令人受益匪浅。
如:品析下列语句的哲理。 (张洁《我的四季方舟》)
“一个生命不可能再有一次四季, 未来的四季属于另一个新的生命。”
生命不可能重复, 时间也不会再来, 要认真对待生命, 就要学会珍惜, 珍惜生命中的分分秒秒。在人生的春季里, 我们更应该懂得珍惜青春, 春天去了还会来, 青春一去可就不复返了。
3. 艺术手法赏析
(1) 表达方式角度:
(1) 感官角度描写: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
(2) 动静结合角度:以动衬静, 动静结合等。
(3) 描写方式角度:正面与侧面, 直接与间接。
(4) 描写内容角度: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
(2) 表现手法角度:
以小见大、象征、托物言志、欲扬先抑、烘托、对比、虚实结合、借景抒情、卒章显志、首尾呼应……
(3) 具体模式
(1) 小中见大:选文从我们熟知的……入题, 抓住……的……特点, 让我们从平常小事中领悟到深刻的生活道理。如莫怀戚《散步》。
(2) 象征:选文运用象征手法, 抓住了……与……相似的特点, 通过对……准确的描写刻画, 更好地达到了表现……的目的。如张晓风《行道树》。
(3) 托物言志:选文巧妙地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 作者紧紧抓住……的……的特点, 精心刻画, 从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生活态度。如周敦颐《爱莲说》。
(4) 烘托:选文大量运用环境烘托, 把表现对象的……心理, 放在一个……的环境里, 更好地表现了人物内心世界, 增强了文章表现力。如曹文轩《孤独之旅》。
(5) 卒章显志:选文运用了卒章显志的写法, 层层铺叙, 直到最后才突然揭开谜底, ……令人有恍然大悟之感, 然后又转入深深的思考。如张晓风《春之怀古》。
(二) 把握赏析注意点
赏析中肯与否, 最重要的是要读懂文本, 如果对所赏析的内容把握不准, 或理解失误, 就好比走路选错方向, 赏析无从谈起;同时要选择好赏析的切入点, 善于灵活运用各种不同的手法。我们无论从哪个角度入手, 只要合情合理, 有自己的见解, 都是可以的。
赏析短文的结构一般为“总—分—总”的形式, 即开头总起, 主体部分从几个方面进行分述, 结尾归纳总结;也可根据实际写成总分或分总。
巴黎圣母院读书笔记 篇3
《巴黎圣母院》乃是法国作家雨果的作品,此书描写了世纪,法国光怪陆离的巴黎生活,并透过这种描写,深刻地剖析了丰富复杂的人性世界,表达了雨果人道主义的思想。
本书塑造了美貌绝伦,纯真善良,能歌善舞的吉卜赛少女爱斯梅拉达。伴在她身边的一只小羊也聪明绝顶,并给予无限遐想,是美丽和自由的化身。身体虽有很多残疾,奇丑无比的敲钟人卡西莫多却拥有着一颗美丽纯洁,不掺一丝杂质的心灵,他守护珍宝似地守护着爱斯梅拉达,爱她甚至爱过了自己,但是在社会偏见与邪恶势力的面前,只得选择了殉葬的爱情。副教授弗罗洛为了想得到爱斯梅拉达,用自己至高无上的权利威逼爱斯梅拉达嫁给他。夏托佩尔弗比斯队长虽徒有华表,但是内心似一包烂瓤一般,他也极其恶劣的手段玩弄了,幼稚痴情的爱斯梅拉达。格朗吉沃这个苟且偷生的家伙为了生存可以抛弃一切。
人性是多样的,我们可不要做一个像弗比斯有着肮脏心灵的人,我们应该像卡西莫多一样,有着一颗纯美心灵,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巴黎圣母院》读书笔记 篇4
卡西莫多被做为后世相传的“心灵之美”我的理解是爱情使然,并非他有多高尚和多善良,只能说他很忠诚很执著。起初他是因感恩之心救了爱丝美拉达,只因在他受刑最饥渴的时候她给了他水喝,然后又被她的美貌所倾倒,最后深深地爱上了她。他没有英俊的外表,也没有动人的语言,用一颗真挚的心,把自己全部的爱都献给了她。“这里是避难所,你不要出去,那样你就没有了,那我也不在了……”“我长得很丑,你不要害怕,我笑起来更丑,但我喜欢笑,这样我会开心些……”某一日教堂传出的响彻不停的钟声,是他的最快乐的笑语……“如果不是她爱你,我就杀了你(孚比斯)……”“你去睡吧,这里有我呢,他们想害你,你去睡吧……”最后的最后他们终于“睡”在一起了。卡西莫多爱爱丝美拉达……
爱斯美拉达我喜欢她的善良坚贞自由奔放执著和正义感。她会为了救人宁愿把自己“嫁”出去,又不愿屈从这种无爱的“婚姻”;她执著的追求自己的爱情,教她的小羊念着情人的名字,为了孚比斯愿意牺牲自己的一切,即使是自身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牵挂的还是他……爱斯美拉达爱孚比斯……
孚比斯爱地位和权势,爱金钱和美女,他那程式化的语言“如果我有妹妹,我爱你胜过爱她,如果……”他的语言适用于他的万千宠爱~他的爱情只臣服于利益……
干果阿这个爱斯美拉达名义上的丈夫虽然没有与绞索配对,但是活着也非常可怜,他那虚伪空洞的诗比垃圾还不值钱,怪不得乞丐王国中的女人连最老最丑的都不愿意和他攀亲。不仅仅是他身体上的单薄,他的人格也和他的诗一样……
副主教弗罗洛也爱她,“在人世间我只有痛苦。她长得那么美,难道是我的过错?她舞跳得那么好,难道是我的过错?她能够使人发疯,难道是我的过错?”欲火中烧使她刺杀孚比斯,爱恨交织使他在爱斯美拉达受刑日去为她祈祷为自己忏悔,当发现她没死时,这种欲望渴望在煎熬中疯狂,一触即发,可这种疯狂又被压抑无法释放。他是个影子,也只能是个影子,灵魂虽在,心其实早已随着爱斯美拉达而去了,或许只有圣母院墙壁上深深地刻着的那个女人的名字知道他的爱……我喜欢弗罗洛,尽管会有人说他道貌岸然,会说他虚伪与残忍,谁的过错?……
“你不是一个人,因为还有梦陪着你……”
《巴黎圣母院》读书笔记 篇5
《巴黎圣母院》是一部悲剧小说。善良的女主人公爱斯梅拉达被道貌岸然的副主教克洛德看上,于是上演了一段丑恶人性的故事。最终,坏人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女主人公为爱殉情。丑恶与善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爱斯梅拉达的善良与副主教克洛德的丑陋虚伪,深刻的对比将人物的形象展现的栩栩如生,放大了这部小说的魅力。
生性善良的爱斯梅拉达勇敢而富有正义感,在甘果瓦要被杀时,她毅然的救了他;当卡西莫多在广场上受尽折磨时,爱斯梅拉达对这个丑八怪表示同情。她是真善美的化身,是这个丑陋社会所需要的,她最后以死结束一生,正是作者对这个丑恶社会的痛斥与抗议。我们对女主人公同情的同时,也引起我们对封建统治下为所欲为的王权的憎恨。雨果通过这样的艺术描写,揭露了封建王权道貌岸然,伪君子的形象,却贪图女色,蛇蝎心肠。这个小说还告诉我们恶有恶报,只是时候未到。不过雨果却展现出的好人最后没有得到好的结果,可这样的结果更能体现戏剧矛盾。通过小说,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于底层劳动人民是赋予同情的,他赞扬底层人民的高贵品质,这与那些上层“文明社会”的人从来没有的美德。为解救爱斯梅拉达,他们表现出的勇敢、正直和善良,对于教会的憎恨可以说由来已久的。可以说,这也是作者谱写的一曲劳苦大众的赞歌。
周末读书笔记——有效的阅读延伸 篇6
周末读书笔记的周期长、内容广、形式多,需有的放失,自成体系。在笔者平时的教学中具体做了如下安排。在初中生开学第一课就强调周末读书笔记的重要性,并明确提出具体要求。读书笔记在学生的整个中学阶段都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对提升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具体而言,每位学生给自己的读书笔记本取一个有诗意的名字,如艺海拾贝、驿路诗语、心灵之声等等。读书笔记内容分为两部分:单周摘抄和双周随笔,摘抄和随笔字数均不少于七百字。每篇摘抄首行必须标明原书名或文章名、页数和日期。摘抄的内容分为四部分:好词(十个)、佳句(三个)、美段(一至三个)和感悟(一百字以上)。随笔则根据作文教学进度,每月给定主题依次为青春成长、情感体验、生活感悟、哲理思辩;文体则依次练习记叙文、散文及议论文。学生长期坚持,必能将获益匪浅。
将读书笔记与课前三分钟相结合是展示读书笔记的好方法。在每节语文课的前三分钟,学生上讲台分享自己的读书笔记,两个学生听后当堂点评。一学期下来,每个学生有两次的分享机会,四次点评的机会。通过这种活动,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台风、勇气、分享精神;另一方面温故知新,互相借鉴,让学生更重视课外阅读。
读书笔记与作文课也是密不可分的。“文学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作文教学在讲经验技巧的同时,更要源自学生切身体验的生活,抒发真情实感。将作文课与学生的随笔点评放在一起不失为一种好的做法。以学生的随笔为例进行赏析,不仅改变了作文课远离学生生活的实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更能够将周末课外阅读与写作训形成一个体系,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读书笔记还与现代文阅读息息相关。课堂教学涉及到适合学生借鉴,作为周末摘抄的优秀篇章,不妨提醒学生多多留意,比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就是一篇摘抄的佳作。课外现代文阅读教学也是很好的素材,很多文章不仅文笔优美、情感真挚、哲理深刻,而且特别适合学生借鉴学习。周末摘抄与作业评讲也有相通之处,不必割裂,这也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值得注意的地方。
巴黎圣母院读书笔记优秀 篇7
宁静的夜晚,我的心却无法平静,因为卡西莫多,因为爱斯梅拉达,因为腓比斯,因为克洛德。
闭上双眼,他们便一个个跳入脑海,书中的一幕幕如同电影画面在脑海中闪现。耳聋的卡西莫多总能听到爱斯梅拉达的哨声,丑陋的卡西莫多总是借着黑夜的遮掩为爱斯梅拉达换上新鲜的食物;美艳照人的爱斯梅拉达,单纯脆弱却又无比坚决,她爱腓比斯,爱的执迷不悟,爱的舍弃自己;外表华丽俊朗的腓比斯却选择了另一条路,辜负,辜负爱斯梅拉达,辜负爱情。爱斯梅拉达接受绞刑时,人海之外的他正与自己的未婚妻调情;而克洛德,这个可怜的人,被他所崇尚的道德、教义以及遇到爱斯梅拉达之后产生的肉欲苦苦折磨,也许死对这个扭曲的灵魂来说其实是一种解脱。
四个人为爱纠缠,四个人都未曾尝过幸福的滋味,四个人都走向了毁灭。爱斯梅拉达被推上了绞刑架,带着遗憾,带着不甘,带着对爱情的执着,离开了这个冷漠的世界。闭上双眼的她,看不到卡西莫多是怎样将她从绞刑架上夺下,看不到英勇如战士的卡西莫多是如何带着她冲出重围,她再也感受不到卡西莫多温暖的怀抱,再也体会不到卡西莫多胆怯而真挚的爱了。而克洛德,当纵身摔下的那一刻也许他得到的正是解脱,再没有古板的教义来束缚他,再没有嫉妒的爱情来烦扰他,他的心,终于得以“放下”。唯一活下来的腓比斯,却走进了他最畏惧最抵触的那道围城------婚姻。他有了未婚妻,他将要与未婚妻结婚,一段没有爱情的婚姻,一段逢场作戏的故事,我仿佛看见了若干年以后依旧流连于酒肆,浪荡人生的.腓比斯以及那个死守婚姻的妇女。
幸福的故事大多相似,而不幸的人们却各有各的不幸。我希望的结局并不是这样,我希望悲剧能扭转为喜剧,爱斯梅拉达学会了放下,不再执着,回头看看身后那个胆怯的身影,对他微微一笑便能给予他莫大的勇气,卡西莫多最终得到了自己的爱情。腓比斯一改往日的浪荡气息,用真心对待身边的人,终能发现她的好。克洛德不再纠结于他的教义以及他的人性,放慢脚步,散漫心灵,世界也会美好。
的确,正如雨果的描写,卡西莫多的的确确是丑的,细致的文字描写足以让人不忍想象,可是丑陋的皮囊下包裹着的是他美好的心灵,他悲惨的身世、奇怪的相貌让他在畸形的环境中成长,他因此而渐渐自卑,变得凶残,行为也越发怪癖,然而那颗心却依然是光明而善良的。他为爱斯梅拉达放置了两个花瓶,一个是精美的水晶却有裂缝不能滋育花朵,一个是粗糙的陶罐,却使花朵芬芳清香。这是加西莫多对爱斯梅拉达的心灵展示,这样的精心设计,将卡西莫多内心的痛苦、深情、理想与希望展现的淋漓尽致。那颗纯净而深情的心牵引着我的心起起伏伏。让我至今回想着他的行为,他从绞刑架上抢过爱斯梅拉达后兴奋狂喜的在钟楼上庆祝凯旋的吼叫,他一个人用种种残忍血腥的手段击溃几千流浪汉围攻钟楼的坚毅,他望着自己心爱的姑娘绞死在广场上的疯狂,那种无尚的爱打破他二十年来对养父的忠诚感恩,化作仇恨悲愤的冲动。这一切夸张近乎疯狂的行为都是那颗纯净的心灵对爱对美最好的诠释,最美的爱情正是这个丑陋的敲钟人的爱情。
卡西莫多用最真诚的爱情去对待他的爱人,他对爱斯梅拉达所付出的感情,是我认为最美好的爱情。全心全意的付出,不求任何回报,只要她快乐,只要她幸福,只要可以看到她的笑脸。这才是爱情该有的模样,而不是腓比斯徘徊与花草丛中,流连忘返,逢场作戏;更不是克洛德的占有、自私、阴谋诡计。真正的爱情,是卡西莫多的爱情,一切只希望她好。
巴黎圣母院读书笔记500字 篇8
《巴黎圣母院》写了这样一个故事:丑聋人卡西莫多被巴黎圣母院的神父克罗德收养,做撞钟人,外貌正经的克罗德神父自从遇见美丽的吉普赛少女埃斯美拉达后,被其美色所诱而神魂颠倒,指使卡西莫多强行掳走埃斯梅拉达,途中被福比斯骑兵上尉队长所救,埃斯美拉达因而爱上了福比斯。但福比斯生性风流,被怀恨在心的克罗德刺杀,但没有死。并嫁祸于埃斯梅拉达,令她被判死刑,行刑时,卡西莫多将埃斯美拉达救走并藏身于圣母院中,乞丐群众为救埃斯梅拉达而冲入教堂,误与卡西莫多大战,埃斯美拉达被由克罗德带领的军队绞杀在广场上,卡西莫多愤然将克罗德从教堂顶楼摔落地下,最后卡西莫多抚着埃斯美拉达的尸体殉情。
爱斯梅拉达美貌绝伦,纯真善良,能歌善舞,也许是天使的化身了吧。但在当时社会,这样一朵鲜花般的生命却在保守腐朽的教会势力顶峰被毁灭。卡西莫多外貌很丑,遭到了全社会的歧视,但他却有着一颗美丽纯洁的心灵,守护着爱斯梅拉达。显然,在强大的社会歧视和邪恶势力面前,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勇敢的他最后也只得选择殉情结局。两位主人公外貌上的巨大反差也无法掩盖他们所共有的纯真善良本性。
相反,弗罗落披着神职教员的神圣面纱,道貌岸然,内心却因冲突无法自拔,直至灵魂扭曲,最后毁灭了爱斯梅拉达,也毁灭了自己。一个魔鬼即使戴上天使的面具,骨子里还是魔鬼。
要学会写读书笔记 篇9
一、写心得
心得, 也叫读后感, 是将自己阅读后的感受经系统整理而形成的一种形式。可以针对一个问题、一个观点, 也可以就读物中的某些问题、某些观点发表看法。紧扣原文, 联系自己的思想、学习实际写心得, 能使学生练习写作, 提高修养, 对书中的内容和道理理解得更透彻。
二、抄摘要
摘抄式读书笔记, 是抄录原文有关内容的一种方法。就是教学生将书中富有哲理的或精彩生动的词语、句子、段落、论点、结论、重要的史实、资料等摘下来, 便于继续钻研或随时查考。必要时, 在摘录后结合所摘录的内容写一点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三、列提纲
学生阅读时, 引导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 逐段分析原文的每一部分要点, 写出各部分的标题和大意。这有助于学生分清层次, 抓住中心, 记住要点。我引导他们借鉴文章和书前的内容提要和内容梗概练习, 在训练中使他们逐步掌握规律性的东西。
四、记日记
这种形式易把一点一滴的读书体会记下来。如果学生每天能结合读书, 养成记日记的良好习惯, 会慢慢地积累下宝贵的知识财富。
五、下批语
就是教学生在原文顶端、原文后面、行与行之间的空白处或者文章的佳妙处、精辟处, 加上眉批、尾批、旁批、旁点、旁圈等。这有助于培养言简意赅的好文风。
六、画符号
巴黎圣母院的读书笔记 篇10
(二)“阳光开始从红屋子里消逝;已经过了四点,阴沉沉的下午渐渐转为凄凉的黄昏。我听见雨还在不断地抽打着楼梯上的窗户,封还在宅子后面的树林子里呼啸;我一点一点的变得象块石头一样冷,接着,勇气也消失了。我往常的自卑心情、自我怀疑。无可奈何的沮丧,象冰一样浇在我那行将熄灭的怒火上。”
小说歌颂了摆脱一切旧习俗和偏见,扎根于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的深挚爱情,赞扬了简爱倔强的性格和勇于追求平等幸福的精神。
茶花女(小仲马)
讲述在19世纪40年代,一个叫阿尔丰西娜·普莱西的贫苦乡下姑娘来到巴黎,走进了名利场,成了上流社会的一个社交明星,开始了卖笑生涯;并改名为玛丽·杜普莱西。结实了阿尔芒,于是两人开始了一段交往的爱情故事。
你想给我制造的痛苦只是你对我爱情的证明。
人生只不过是为了满足不断的欲望。灵魂只不过是维持爱情圣火的守灶女神。
只有真正贞洁的女人才会有真正纯洁的情感。
真正的爱情总是使人变得美好,不管激起这种爱情的女人是什么样的人。当爱情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时,要想摆脱掉而又不损害生活的其他方面,似乎是不可能的。
世界上最难做到的不是任何一次的成功,而是始终追随自己的心、追随纯洁与美丽。作者赞扬了玛格丽特的善良、伟大和圣洁。
呼啸山庄(艾米丽)
小说描写吉卜赛弃儿希斯克利夫被山庄老主人收养后,因受辱和恋爱不遂,外出致富,回来后对与其女友凯瑟琳结婚的地主林顿及其子女进行报复的故事。
(一)“如果你还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着,那么这个世界无论怎么样,对我都是有意义的;但是如果你不在了,无论这个世界多美好,他在我眼里也只是一片荒漠,而我就象一个孤魂野鬼。”
(二)“你有理由怀着一颗骄傲的心而腹中空空的去睡觉。骄傲的人自讨苦吃,然而,如果你为自己的心胸狭窄感到内心不安的话,那么,你就必须请求宽恕。”
(三)“我很想驻留在那个光辉灿烂的世界去,永远没有烦恼,不是以朦胧的泪眼去看它,也不是以痛苦的心情去追求它,而是真正的和它在一起,在它之中。”
女作家用最清淡的笔触在悄悄告诉大家,无论冷酷的“恨”也好,“超人间的爱”也好,都不能排斥、否定“人间的爱”。在现实世界里,天长地久的毕竟是”人间的爱”
悲惨世界(雨果)
因为偷了一个面包而作过苦役犯的冉阿让,在逃脱后发了大财,成为一名德高望重的市长。有一天他因为救人,被人告发了他,于是就发生了一个警官追逐一个逃犯的故事…… 她还不曾走到近处去看过那娃娃。对她来说那整个商店就象是座宫殿,那娃娃也不是玩偶,而是一种幻象。那可怜的小姐,一直深深地沉陷在那种悲惨冷酷的贫寒生活里,现在她见到的,在她的幻想中,自然一齐成为欢乐、光辉、荣华、幸福出现了。
这扇门不问进来的人有没有姓名,而要问他有没有痛苦。
他跪在荒野上,失声痛哭。哭的比女人还脆弱,比孩子还惊慌
也许地球只是天庭的监狱,因为你仔细观察人生,它到处都在受惩罚。’ 有一种比海洋更大的景象,那便是天空;还有一种比天空更大的景象,那便是人的内心。
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善良纯朴的劳动人民注定要陷入受压迫、受歧视、受凌辱境地的必然命运,愤怒地谴责和控诉了造成这一切不合理和不公平现象的原因。
巴黎圣母院(雨果)
丑聋人卡利摩多被神父克罗德收养,外貌正经的神父被爱斯梅拉达美色所诱,指使卡利摩多掳走爱斯梅拉达。后来嫁祸爱斯梅拉达杀人,行刑时,卡利摩多将爱斯梅拉达藏身于圣母院中,但爱斯梅拉达还是被由克罗德带领的军队所杀,最后卡利摩多愤然将克罗德从教堂顶楼摔落地下并殉情。
爱情是什么?
是一道神奇的加法:一个思念加上一个思念,就能变成十五的月亮。是一轮非凡的听力:即使隔着千山万水,也能听到彼此的激动的心跳。是一串美妙的语言:可以是柔情似水,如同烟波,也可以风风火火,惊天动地。
是一把牢固的锁:它把亲密恋人如情如语的话,锁进记忆的梦里。是一种特等的信函:装在里面的是一个甜甜的吻,寄出去的是一个亲亲的问候。
作者以极大的同情心描写了巴黎最下层的人民、流浪者和乞丐。他们衣衫褴褛、举止粗野,却拥有远远胜过那个所谓有教养、文明的世界里的人的美德。互助友爱,正直勇敢和舍己为人的美德。
繁星春水(冰心)《繁星》、《春水》的主题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三是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青年啊!为着后来的回忆,小心着意描你现在的图画。
◆言论的花,开得愈大;行为的果子,结得愈小。
◆空中的鸟!何必和笼里的同伴争噪呢?你自有你的天地。
◆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星星--只能白了青年人的发,不能灰了青年人的心。◆童年!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巴黎圣母院》读书心得 篇11
书中提到,幼年的克洛德敏锐好学,学习勤奋,在神学方面积累了大量知识,年纪轻轻便当上神父。由此可见,他是聪慧好学的正人君子。另一方面,他领养无人要的丑八怪卡西莫多,也证明了他原本的心灵充满了善良与爱。如此的爱最充分地体现在弟弟约翰身上。
那么,如此大的转折是怎么发生的呢?
腐败的神学宗教与残缺的家庭
15世纪的法国,天主教会是最有权势的统治阶级,对人民实施者虚假腐败的精神统治。它势力庞大,却内部腐败不堪。而克洛德自幼受其熏陶,自己也变得腐朽,黑暗。更何况他早年丧父母,只剩一个弟弟约翰,残缺的家庭缺少爱的关怀。于是,长期的腐败宗教与残缺的家庭环境,使他的爱也变得畸形,扭曲。何以明之?且不论爱丝梅拉达,他自己领养的义子卡西莫多,竟让他替自己受罪,受刑时依然不闻不问,最后被义子从教堂顶推下去摔死也不足为奇。这哪里有半点亲情的影子,这分明是残暴的奴隶主与奴隶。
由此来看,他扭曲的爱乃是受当时黑暗的社会环境所致。当时的社会环境到底如何,我们从书中便可以探知一二。诸如执行聋子法官下达的愚蠢判决时,路人的反应竟是叫好甚至嘲笑。如此情形,在当时十分常见。
个人昏庸腐败
书里曾提到国王路易十一造访弗罗洛时,他居然已不再相信以前追寻的科学,转而迷恋炼金术。还有他三十几岁便白了头,生活时常眉头紧锁,似乎在思考着什么。书中给出的解释是:随着他掌握的只是越来越多,所以愈加忧愁。然而,这好像并没有什么直接联系。
我对此的解释是:他的官越做越大,越来越贪恋钱与权,逐渐荒废了科学研究,转而相信不存在的炼金术。那么,克洛德的悲剧中又要填上这一条原因。
长期的情感累积
身为修士,克洛德长期过着禁欲的生活。但上述的原因使他内心看似平静,实则波涛汹涌,一触即发。爱丝梅拉达是导火索,而浮比斯,卡西莫多则使他火上浇油。火山总有爆发的一天。但他爱的方式不对,那是仇恨的爱,那是扭曲的爱。他与卡西莫多刚好相反,一个外表畸形,内心美好,另一个却刚好完全相反。
克洛德对爱丝梅拉达的爱因为长期累积愈加猛烈,而宗教对他的束缚也时刻束缚着他。两者互相对立,也互相催化。这样的冲突反差,才是克洛德悲剧的最根本原因。通过克洛德身上同时存在的几种个性,我们可以进一步推测作者的写作意图。
首先,克洛德悲剧的很大一部分是宗教,即统治阶级或资本阶级。作者所处的年代是法国大革命的年代。写此文,用15世纪的悲剧来讽刺当时的封建社会,是作者的意图。
其次,作者开篇即提及的“命运“一词,虽看着像假托,但一定也含了作者想表达的东西。命运,这一词能串起全文,几位主人公彼此间的联系是偶然,也是必然。命运,就是这样多变而无情。
利用思维导图写好读书笔记 篇12
笔者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探索,发现思维导图完全符合以上的要求,而且可以与传统的读书笔记融合,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强大工具。下面是笔者的具体做法,大致分为三步。
第一步:激发兴趣,轻松上手。
刚开始的时候,教师有必要通过一些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尽快地喜欢上思维导图。
笔者一方面从网上搜集了一些精彩的思维导图播放给学生看,同时将自己前段时间读完《简单的逻辑学》这本书后在博客上发布的一张全书知识要点思维导图也播放给学生看。看到自己的老师也用思维导图记笔记,学生们果然来了兴趣。
另一方面,我当堂以教科书上的一篇文章为例子,用思维导图进行条理分析,让学生觉得思维导图一点儿也不难,身边的文章就可以随时用它来分析。
接下来我就布置了几次简单的练习,放手让学生大胆使用思维导图。
第二步:加强训练,形成规范。
孟子曰,“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这个阶段,重点在于通过训练,形成以下规范:
首先是形式方面。笔者要求学生画图要在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统一风格,同时推荐了几款思维导图软件中的风格给学生参考。
其次是内容方面。在第一阶段,学生对于如何用思维导图对文章进行条理分析还不太熟练,有的不知从哪里入手,有的胡乱堆砌,质量都不高。对此,笔者针对课外阅读的方法进行了强化训练,比如优美的散文往往有“文眼”或者说“线索”,抓住“文眼”或“线索”就能厘清文章条理。
接着对思维导图的分支数和层次数做了必要的硬性规定,要求每张思维导图的分支数至少有两个,层次数至少有三个,促使学生在阅读时积极开动脑筋,尽快确定切入点,找出文章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厘清文章的条理。
制定了这些规范以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读书笔记整体美观性获得提升,读书笔记基本形成好词好句好段摘抄、读后心得、条理分析三大模块。
第三步:整体优化,自成风格。
在第三阶段,笔者的目光不再局限于读书笔记一个方面,而是从读物选择、读书方法、读书笔记风格等各方面入手,树立典型,促进整体提升。
比如,在读物的选择上,只有获得老师许可的优秀读物才能进入阅读书目。鼓励学生在一段时期内就读一本书,专写这一整本书的系列读书笔记。如,有个学生平时喜爱朱自清的散文,有段时间课外读的是《朱自清散文》,她就写了一个关于《朱自清散文》的读书笔记系列,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再如,读书方法的指导也可以从某一文体切入进行重点训练。小学中高年级主要接触的是记叙文和说明文,因此,可以在某一段时间内专门指导如何写好说明文的读书笔记,让学生掌握其中的一些规律和技巧,这样的指导就做到了循序渐进、重点突出。
经过指导和训练,一些学生在画图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让别人一看到其思维导图,就能立刻猜出是谁画的。如,林婧同学习惯把文章中的一个特定人物或景物画出来作为背景,一般是主要人物或者是线索,然后在这个背景上写字,图文交相辉映,非常有趣。
雨果《巴黎圣母院》读书心得 篇13
这本书的女主人公爱斯梅拉达能歌善舞、美丽善良,但有名望的副主教却对她进行种种逼迫及迫害,最后竟亲手把她送上了绞刑架,外表奇丑、由副主教一手养大的钟楼怪人卡奇莫多最终把他从高耸入云的钟塔上推了下去。而这本书中对丑陋的卡奇莫多的描写令我久久不能忘怀:四面体的鼻子,那张马蹄形的嘴巴,那只被棕色眉毛所堵塞的细小左眼,那只完全被一个大瘤子所遮盖的右眼……卡奇莫多的样子在我的脑海中回荡,虽然他样貌奇特,但他暗中保护着可怜的吉卜赛女郎,天天给她送食物,并将令人怨恨的残忍副主教推下了钟楼,他是善良、正义的化身。
合上这本书,我不禁想到:人的品质一定要与外貌一致吗?我联想到了生活中的自己,上学期,我们班转来一位插班生,他高高胖胖的,反应迟钝,成绩也不是很好,所以我对他一直不太友好,但当老师安排他和我一起值日时,我才发现,他很勤快,从不叫苦叫累,再脏再累的活分给他时,他也一定完成。我有点后悔,觉得不该冷落他,原来每个人都有许多优点啊!古时候的老子也有以貌取人过,老子有一位学生,长得不太好看,老子觉得他不会有什么出息,不太关心他,而那个学生却勤奋苦读,最后成为了大文豪。就像卡奇莫多一样,虽然他身体有残缺但意志坚强,是美的化身。
巴黎圣母院读书心得体会 篇14
“读一本好书,就象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今年寒假,我控制不住自己的好奇,翻开了《巴黎圣母院》,走进了作者雨果的内心世界。这本书讲述了两个完全不是一个世界的人神奇故事。
爱斯美拉达是个美丽的流浪艺人。她不仅外表美丽,还有一颗高尚的心灵。当诗人格兰古瓦即将被乞丐王国绞死的关键时刻,她毫不犹豫地以愿意和他结婚的方式救下了诗人;当副主教克洛德利等用种种卑鄙的手段逼迫她时,她也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镇定,她还宁死不屈,在绞刑架前显出了她的大义凛然……
卡西莫多是个极其丑陋的聋瞎敲钟人。他遭到了亲人及整个社会的遗弃。但厄运不但没污染他的心,反而使他成为了一个善良的人。他多次救下了爱斯美拉达,还常帮助无家可归的孤儿。命运给了他爱上爱斯美拉达的机会,可上帝却在他生命结束之时跟他开了个莫大的玩笑——在另一个世界与爱斯美拉达相爱。故事是悲惨的,可他们留下的精神却是永恒的!
巴黎圣母院的读书笔记 篇15
对《包法利夫人》的评论, 纳博科夫开门见山地点明:“我们对《包法利夫人 》的分析应当与福楼拜本人的创作意图相符———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讨论:小说的结构 (他本人称作“动作”) 、主题线索、风格、意境、人物。 ”[1]186
一、结构 (动作)
纳博科夫盛赞福楼拜的这部小说有着一种高度精巧的艺术结构。 他所谓的“结构/动作”是和鉴赏福楼拜的特殊手法的运用相结合的。
其一是纳博科夫命名为“结构式转换”的技法。 他认为“与《荒凉山庄》中以小说的章节为分解进行主题的转换不同, 《包法利夫人》中, 转换是在章节内连续进行的……如果把《荒凉山庄》中的叙述主题转换比作阶梯式运动, 《包法利夫人》中的转换则是柔和的波浪式”[1]216。他举了四个例子。其中, 爱玛与罗道尔夫的会面是结构式转换的绝好例子。 转换是这样进行的: 查理请母亲到永镇来商议对爱玛该怎么办———她的身体要垮了。 母亲来了, 认为爱玛尽读坏小说。周三离去时, 永镇上有市集。 在这里, 艾玛在痛失上一段与赖昂的恋情后, 通过一场市集急救, 自然过渡到了她与罗道尔夫的相遇。 在文中多处, 福楼拜设计的这些“偶然因素”恰好就在无形中推动着情节的转换。 再比如艾玛遇见勒乐的这一段, “从艺术结构上讲, 这些描写都带有预示性。 福楼拜将这样处理故事的结构:勒乐借钱给艾玛, 就像借钱给泰里耶一样;勒乐将使艾玛破产, 就像他使老泰里耶在死前破产一样;另外, 他将把自己精神上的不安转嫁给那位著名的医学博士———艾玛服毒后人们束手无策, 便请来了博士。 这就是艺术构思”[1]。
其二便是“多声部配合法”在小说的结构搭建上起到了无与伦比的作用。 纳博科夫详细分析了五个例子:
1.艾玛和查理第一次来到永镇客店, 在大厅里四个人展开的一场平行交叉式的谈话。 艾玛在和初次见面的赖昂在大谈音乐艺术的同时, 他们的谈话常被郝麦的独白和他与包法利的谈话所打断。
2.被对赖昂的爱折磨着的艾玛突然动了信教的念头, 她来到教堂向堂长倾诉自己的苦闷时的谈话一直与教士与吵闹的孩子们的对话交叉。
3.农业展览会上艾玛和罗道尔夫的情意绵绵的对话与州行政委员绵长无聊的讲话交织在了一起。
4.在和丈夫观赏歌剧的夜晚, 艾玛遇到了久别重逢的赖昂。 两人的谈话中夹杂着查理乏味的问话。
5. 相约在礼拜堂见面的艾玛和赖昂的别扭谈话与教堂守卫滔滔不绝的介绍交织在一起。
纳博科夫大量援引了书中的文段, 并对这几个例子中前后每个动作的设计进行了细致剖析, 使得 “多声部配合法”这个文学术语的含义及其作用更明白晓畅。
同时, 纳博科夫还注重引用福楼拜在创作 《包法利夫人》 期间写给其他人的信件中的相关内容来佐证自己的观点。 比如, 第一个例子中, 纳博科夫评论到“正像郝麦的谈话时伪科学的胡诌和报章杂志上的滥调杂烩一样, 第三个动作中艾玛和赖昂的对话不过是故作风雅的无病呻吟……必须指出, 赖昂和艾玛故作风雅, 与自高自大又不学无术的郝麦侈谈科学, 两者同样浅薄、平庸、陈腐。 假艺术与伪科学在这里汇合了”[1], 纳博科夫认为两种被世人公认的真其实都是假的。 一个是科学主义堆砌出来的所谓“常识”。 另一类就是“庸俗的潮流”。 纳博科夫给过这种假一种称呼叫做“高雅迷”。 这里便指赖昂和艾玛的这一段看似高雅投缘的谈话。
同样, 作者结构的安排思路以及“多声部配合法”的实际功效, 纳博科夫也引用了福楼拜在一封信里中的亲述:“真难呐……相当棘手的一章。 我把所有人物都摆进了这一章, 他们在行动和对话中相互交往, 发生各种联系……我还要写出这些人物活动于其中的大环境。 如果我预期的目的达到了, 这一章将产生交响乐般的效果。 ”[1]219
这种大篇幅的引用极大地拉近了文学文本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同时也降低了理解的难度。
二、主题线索
这一部分, 纳博科夫梳理了《包法利夫人》的小说脉络, 并整理出了小说的大事年表。 在此基础上, 他提出, 整部小说有四个主题。 查理的混合式帽子、 艾玛婚礼上的多层蛋糕、查理在道特的家、艾玛死后用于安葬的一棺两椁都不谋而合地突出了千层饼的主题。 其次是贯穿作品, 可以以此抽出故事梗概的马的主题。 再有艾玛对爱情、巴黎、孩子以及包法利的幻想的梦幻的主题, 以及由此自然牵引出欺骗的主题。 多重主题的提出展现了纳博科夫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非凡的感受力。 但我认为, 千层饼主题似乎并没有另三个主题更具有说服力。 与其说纳博科夫提出的这几个零散的事例可以算做一个主题, 还不如说, 这是作者有意设置的象征性意象。 因为毕竟它们不像马、梦幻、欺骗主题一样, 是自然得贯穿全文, 可以连成一个有机整体的。
比如, 就马的主题而言, 从人物同马的结构关系看, 小说中人物与马的对置出现构成了多种巧妙的对称结构。 这些对应结构既形成了小说多个短小的回环结构, 又紧扣主题, 耐人寻味。 “小说以包法利骑马为鲁奥看病开始, 最后又以包法利卖马结束。 当鲁奥老爹看见包法利用马车将爱玛娶走时, 想起了当年自己骑马将妻子从岳父家接走的情景;当鲁奥接到爱玛噩耗时, 他又马不停蹄地赶往永镇, 此时已物是人非。 燕子号马车不仅载着包法利迁居永镇, 还是爱玛前往卢昂同莱昂约会的必备交通工具。 农业展览会上, 爱玛看到远处山坡上缓缓行驶的燕子号, 想起了自己同莱昂的感情, 在这似真似幻的幻想中, 她终于被罗道尔弗迷惑。 爱玛去世后, 包法利又在雨中望见燕子号, 感慨万千”[2]。 “马”隐蔽地串联了小说各部分的关系及内在联系, 使我们不仅凭此追踪小说的故事发展脉络, 更能在马的主题的各层结构中, 领略到它的多重魅力。
三、风格
纳博科夫认为, 就主题而言, 《包法利夫人》显得有点平淡无奇, 而“福楼拜将一个充斥着骗子、市侩、庸人、恶棍和喜怒无常的太太们的世界写成一部富有诗意的小说, 一部最完美的作品, 靠的是艺术风格的内在力量, 各种艺术形式和手法, 包括从一个主题过渡到另一主题的‘多声部配合法’, 预示法和呼应法”[1]230。 在这里, 纳博科夫将福楼拜抬到了一个如此显赫的位置, 根据的是他的精致、细腻、风格化的形式, 而完全排除了思想内容方面的因素, 不得不说, 这是纳博科夫的一个不足。 他过于片面化和绝对化地强调了艺术风格的作用而忽略了小说在思想内容上的价值。 这和他的创作观是一致的:纳博科夫崇尚艺术, 他称文学作品为神话故事, 没有任何实用价值。 “他的艺术观可以概括为:在文学创作中, 艺术高于一切, 语言、结构、文体等创作手段和表现方式, 要比作品的思想性和故事性更重要”[1,2]。 他坚决反对文学真实反映现实这一观念, 因为“所有的现实都只是相对的现实, 因为某一特定的现实, 不仅仅取决于感官接受到的原始讯号, 还要取决于不同层次的信息”[1]208。
评论界多认为, 福楼拜以外科医生般的客观、冷静的叙述风格去描绘和剖析社会现实, 开创了以细节准确、语言优美和结构缜密为风格特征的文体小说的传统。 但纳博科夫举出多处细节和事例的非真实性来反驳其他人把 《包法利夫人》纳入现实主义之列。 他认为带着批判资产阶级的有色眼镜去读文本是有失公允的。 但他在否定先入为主式的阅读观念的同时, 也完全否定了文学作品中可能承载的现实因素和社会信息。 我们可以看到, 艾玛几次在出轨的边缘徘徊时都经历过痛苦的挣扎, 在沉迷的过程里, 她也有少许清醒的时刻, 但现实一次又一次地扑灭了她的希望之火, 在对包法利能创造奇迹和日常生活能摆脱庸俗、 无聊的期盼彻底破灭之后, 她义无反顾地选择投入情人的怀抱。 “忠实的写实就是这样不留后路, 它消灭了温情的感伤主义挽回局势的些许机会……分析如此写实的小说, 就好像在分析生活本身。 但由于严格地 ‘选择场景以及某种和谐的展开秩序’, 它比生活本身更为合理, 逻辑严密, 因而更为真实。 于是, 当爱玛踏上了堕落的起点之后, 她的脚步便不由自主地向下滑去, 没有一点偶然的因素可供侥幸之想。 在此做决定的, 是生活本质里的规律”[3]。
换言之, 小说更深层的悲剧性, 是人的激情愿望欲求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 人置身于现实的种种约束和限制之中, 这种冲突无法调和, 造成了命运的不幸。 这是具有极大的现实性的。
四、意境
对于意境的剖析, 《文学讲稿》中并没有系统的展开。 我认为, 这里所谓的“意境”可能是指书中反复出现的几个重要的具有隐喻性质的“意象”, 或是作者强调多次的“细节”。纳博科夫提及了几个比较重要的意象:
1.蓝色
“在这写的十分优美的一幕中, 我们特别要留意艾玛的蓝面纱———它像蛇一般蜿蜒柔软, 成了故事中一个独立的角色……请不要忘记, 后来那毒药是装在蓝罐里的;出殡的时候田野里也笼罩着蓝色雾霭”[1]226。
2.乞丐
“请注意艾玛从幽会处返回时从静谧的树林另一端传到她耳中的一个遥远的声音———像是远方的音乐。 这富有魅力的音乐只不过是一个丑陋乞丐的沙哑歌声引起的美化了的回声……在这里和卢昂听到的沙哑歌声, 在将近五年之后将与艾玛临死的呓语发生恐怖的共鸣”[1]227。
乞丐的设置有隐喻的意味:“乞丐像一面镜子, 是爱玛灵魂的自我反观。 她像看到乞丐一样看到自己的灵魂, 感到它丑陋孤独而痛苦。 这个乞丐又像一个幽灵般紧紧地在她身后追捕她, 仿佛某种诅咒, 是对她的灵魂的无情的嘲讽, 使她死前的一刻感到极度的恐惧。 ”[4]
3.教堂守卫最后的喊话
教堂守卫滔滔不绝地作介绍, 赖昂烦躁难忍。 离开教堂时, “守卫站在门口, 朝他们喊:‘再怎么也该走北门出去, 看看‘复活’、‘最后审判’、‘天堂’、‘大卫王’和‘火焰地狱的醉人’……教堂守卫最后鹦鹉学舌般喊得一段话预示着地狱的火焰———假若艾玛没有和赖昂一道坐进马车, 她还来得及逃脱下地狱的厄运”[1]。
这种反复出现的意象必须是通过细致的文本阅读得来的, 与纳博科夫强调的细节观一致。 细节除了作为一种对环境或内心准确描写的事实, 或者起着对小说情节的推进与呼应的作用, 往往还作为小说主题的一种载体, 暗示其主题。
五、人物
纳博科夫认为“三种因素造就了一个人: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还有未知因素X。 这三种因素相比, 环境因素的影响力远远弱于另两种因素, 而未知因素X的力量则大大超过其他因素。 谈到小说中的各种因素, 当然是作者在控制、指挥和运用这三种因素。 ———我反对人们在女主角爱玛·包法利受到客观社会环境影响的论题上纠缠不休。 福楼拜的小说表现的是人类命运的精妙的微积分, 不是社会环境影响的加减乘除”[1]。
在这里, 纳博科夫更强调的是人物命运的偶然性因素, 这不免带有较强的宿命论意味。 而且, 他认为这三个因素是任由作者调配的, 也有片面化的嫌疑。
在造成爱玛悲命运的众多因素里, 除了未知因素外, 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其实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性格因素
李健吾先生评价艾玛时说:“她的悲剧和全书的魅力就在于她的反抗意识和对生命的无休止的追求。 ”[5]
虽然表面上艾玛是对于梦幻、激情有着无限追求的, 但是相比于安娜·卡列尼娜, 我们会发现艾玛的幻想是实际的:“在她奔放的热情中, 却又有讲究实际的精神, 她爱教堂是为了教堂的鲜花, 爱音乐是为了浪漫的词句, 爱文学是为了文学热情的刺激, 这种精神和宗教信仰的神秘性是格格不入的, 正如她的性格对修道院的清规戒律越来越反感一样。 ”[6]37最后, 山穷水尽的爱玛卑屈地走进公证人家中借钱, 竟还能注意到公证人餐厅里的摆设。 她所追求的激情幻想是与她的身份、所处的现实环境不匹配的, 因为长久以来自我身份的错位引发了的自我同一性危机酿成了最后的悲剧。
2.环境因素
《包法利夫人》描述了一个等级观念浓重的社会。 在职业与追求的取向上, 社会资产阶级丑恶嘴脸的代表郝麦和勒乐飞黄腾达, 走的都是社会规范下的“正道”。 用福楼拜的话说, “这就是咱们当今的处境, 也是‘民主’造成的愚蠢后果”[1]217。
同时, 金钱至关重要。 书中充满了买卖与借贷的场景, 婚姻也是一种利益的权衡。 查理的母亲给他选的第一个妻子是一个有钱的寡妇; 查理能娶到艾玛是因为他父亲认为他不会对嫁妆讨价还价等。 因此, 在金钱至上的社会中, 没有财富做后盾的浪漫根本是不存在的。 耽于不切实际的幻想的艾玛最后被巨额的债务逼上了绝路其实是必然。
此外, 社会中存在的男女不平等的因素也是把艾玛推向绝境的手之一。 在爱玛生产的时候, 她强烈希望生一个儿子, 因为“一个男人至少是自由的, 可以尝遍喜怒哀乐, 走遍东南西北, 跨越面前的障碍, 抓住遥远的幸福。 可对一个女人来说却是困难重重。 她既没有活动能力, 又得听人摆布, 她的肉体软弱, 只能依靠法律保护”[6]98。 这直接说明了女性在地位、自由权上与男性的差距, 也说明了艾玛脑中已经萌生了要求男女平等、追求自由的女性主义萌芽。
“我们如果试图总结艾玛身上的性格和品质特征, 可以得出以下的结论:浪漫、虚荣, 自私、叛逆, 不甘平庸, 这一切似乎适用于所有女性, 包括男性, 是人性正常的内容, 不应该那么致命的, 不是那么邪恶的, 可是福楼拜先生描写的是在适当的社会条件下, 所有人性之花都在尽情开放, 包括恶之花, 它也可以尽情开放。 所以说, 包法利夫人这个形象最令人震撼之处在于, 我们看见了一棵寻常的人性之树, 这树上却开出了不寻常的恶之花”[7]。
另外, 作家对人物命运确实有主宰的权利, 但是这种权利的行使也需要符合人物性格、情节发展的内在逻辑, 必须遵循可行性原则。 因此, 纳博科夫认为作者可以肆意地控制、指挥和运用三种因素对人物的命运的影响是欠妥的。
最后, 在评注中, 纳博科夫还就《包法利夫人》散文诗的文体特征进行了归纳, 对福楼拜高超的语言驾驭力充满溢美之词。 另外, 对福楼拜少用但一旦使用便精妙至极的譬喻进行了讲解, 体现出纳博科夫对文学作品的研读一以贯之的对细节的关注以及对艺术风格和形式的关注。
参考文献
[1][美]纳博科夫.申惠辉, 等译.文学讲稿[M].上海:三联书店, 1991.
[2]康建兵.论《包法利夫人》中“马”的叙事艺术[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11) :61.
[3][法]福楼拜.周克希, 译.包法利夫人[J].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9:115.
[4]罗佐欧.论《包法利夫人》中的细节[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4 (4) :72.
[5]李健吾.福楼拜评传[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0:82.
[6][法]福楼拜.唐靖, 译.包法利夫人[M].延边:延边人民出版社, 1998.
【巴黎圣母院的读书笔记】推荐阅读:
《巴黎圣母院》满分读书笔记08-08
跟巴黎名媛学到的事儿的读书笔记06-28
巴黎圣母院读书心得笔记700字07-15
巴黎圣母院深刻读书心得07-19
有关巴黎圣母院650字读书感想09-05
法国名作《巴黎圣母院》读书心得感想2008-26
法国的巴黎圣母院07-22
美丽的巴黎艺术建筑11-04
巴黎人的交通意识05-29
在巴黎夜的上空作文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