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几何图形问题(共11篇)
小升初几何图形问题 篇1
小升初几何专题复习
1.大圆的半径是8厘米,小圆的直径是6厘米,则大圆与小圆的周长比是(),小圆与大圆的面积比是()
2.一个圆柱的体积是60立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3.一个长方体的长是8厘米,高是5厘米,它的底面积是48平方厘米,那么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
4.一个圆的半径扩大3倍,周长就扩大(),面积()
5.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48平方厘米,A、B是上下两边的中点,你能求出图中小平行四边形(阴影部分)的面积吗?
6.如图,已知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5平方厘米,求圆的面积是多少?
7.梯形上底8cm,下底16cm,阴影部分面积64,求梯形面积。
9.画一个边长是2厘米的正方形,再在里面作一个最大的圆,并标出直径、半径和圆心。
10.正方体的棱长是2厘米,它棱长的总和是(),表面积是(),它所占空间的大小是()。
11.小明要用圆规画一个周长是31.4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的距离是()厘米。
12.一个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正方形,它的高是底面半径的()倍。
13.一个圆柱形水管,内直径是20厘米,水在管内的流速是每秒3分米,每秒流过的水是()升。
14.在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玻璃缸内装满水,然后将这些水倒入长20厘米,宽10厘米的长方体玻璃缸内,这时水深()厘米。
15.把一根长12米的长方形木条沿着它的高锯成6段,表面积比原来增加110平方厘米,这根木条原来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16.右图是正方体纸盒展开的平面图,与5号面相对的面是()。
17.把两根长分别为30分米和80分米的木条,锯成同样的小段(每段长度的分米数都为整数,而且不能有剩余)。每小段最长是()分米,最短是()分米。
18.一个圆柱与一个圆锥的体积相等,它们的底面积的比是3:1,它们的高的比是多少?
19.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20.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把任意一个三角形ABC分成四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在图中画出实线,并用字母D、E、F、G、H……表示出分点位置的特点。
21.小明在超市中见到两种圆柱形状的罐头,如下图。
甲种罐头体积与表面积的比的比值是()。
乙种罐头体积与表面积的比的比值是()。
22.下图中圆O的面积和长方形OABC的面积相等。已知圆O的周长是9.42厘米,那么长方形OABC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23.图7由半圆和等腰直角三角形重叠而成。已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长为4厘米,求图中阴影面积。
24.例27 有5个正方形(如图9),边长分别是1米、2米、3米、4米、5米。问图中白色部分面积与阴影部分面积的比是几比几?
25.一个长方形,周长24厘米,宽4厘米。如果长增加2厘米,那么面积是______平方厘米
26.一个圆柱体的表面积是336平方厘米。把它从中间切开,得到两个一样的圆柱体,它们的表面积和是432平方厘米。那么原来圆柱体的高是______厘米(π=3);
27.一个圆柱体,底面半径是5厘米,这个圆柱体的侧面积是100平方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28.一个正方形,如果它的边长增加5厘米,则形成的正方形比原正方形的面积多95平方厘米。原正方形的面积是()。
①75平方厘米
②49平方厘米
③35平方厘米
29.一块梯形地皮,如下图,上底边AB长300米,下底CD长900米,在它的周围有4家公司,这四家公司要平分这块地,请你设计一个方案。
30.图30-10是一个正方形,其中所标数值的单位是厘米.问: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小升初几何图形问题 篇2
关键词:小升初语文,衔接问题,应对措施
丝黛拉·沃斯尼亚杜 (希腊) 在《关于儿童学习的研究》一文中指出:“学生已经理解并已接受的知识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 人总是在先前学过的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的。”因此, 能否培养学生具备联系新旧知识的能力, 是有效学习的关键, 以下将对目前存在的教学脱节现象进行具体分析:
一、小升初语文教学脱节现象的分析
1. 脱节现象一:教材内容由单一化→复杂化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相对比较简单, 而且知识点相对也比较少, 教师一般情况下, 只要求学生侧重于识记和浅层的理解, 例如概括课文各自然段的内容、总结课文中心思想等问题, 思维难度并不大, 到初中语文的学习, 就阅读内容来说, 大致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两块, 课内阅读大体可分为教读课文、课内自读课文、课外自读课文;课外阅读的内容就更多了, 如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阅读的范围与内容大大增多, 同时, 每个单元的知识点也在增多 (每单元有训练要点、每课叉各有难点和重点) , 这些知识点除要求大量记忆外, 更侧重学生对其的分析与理解, 思维难度增大。此外, 由于课时紧, 初中教师上课速度较快, 与以往小学语文课堂大相庭径, 所以初一学生在面临如此突如其来的复杂内容时, 往往束手无策, 无力应对。
2. 脱节现象二:学习模式由依赖型→自主学习型
小学语文课堂一般都是教师带着学生“走”, 领着学生去学习, 因此造成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 而且课堂上教师对要掌握的知识会反复讲、反复练, 对作业精批细改, 使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的把握都很到位, 但是到了初中的学习, 则截然不同, 初中的学习模式开始倾向于自主学习, 课文的预习与复习都要靠自己自觉完成, 教师上课只对课文重点与难点进行细致的分析, 另外由于班级同学人数多, 老师不可能像小学一样作细致的辅导, 作业也不可能精批细改, 这就要求学生要有高度自觉性, 认真、独立地完成好作业。因此在没有教师监督的情况下, 很多学生对学习有有所懈怠。
二、做好小升初语文教学衔接工作的应对措施
1. 转变学生学习心态
学生在学习初中语文的过程中, 会或多或少的存在认识上的偏差, 因此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转变学生的学习心态与认识:
(1) 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语文学习的过程是漫长的。
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 积累是最重要的, 量的积累终能导致质的飞跃, 但积累的过程毕竟是长期的、艰辛的, 需要有很大的耐心和恒心,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注重教会学生做知识的积累, 例如通过笔记将本单元的多音字进行归纳, 对要背诵的课文内容进行总结, 通过长期的积累与练习, 才能获得质的提升。
(2) 转变对语文性质的认识。
一些学生认为学习语文仅仅是为了掌握母语, 而忽视了接收和吸取几千年来遗留下来的优秀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积淀, 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不仅要让学生认识不到语文工具性的一面, 还应加强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 例如教学《社戏》一文时, 就是要侧重于让学生体会江南水乡文化生活, 适当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家乡的文化习俗, 并且引导学生从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中, 体会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和“我”与农家小朋友的真挚感情。
2. 转变学生学习方法———“授之以渔”
小升初语文衔接教学中, 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要教授学习的方法, 因此教师可抓住重点篇目仔细讲, 然后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授之以渔”。例如教学生如何进行预习文章:①借助工具书自学词语, 在课文中标注拼音, 并将自己不明白意思的词语抄写出来, 翻阅字典进行自主学习;②快速浏览课文, 简单的用一两句话进行概括, 或者在每一个自然段后面写出段落大意;③试做课后相对应的练习, 初步了解课文要掌握的知识要点有哪些。例如学习记叙文, 教师可引导学生重点分析的《社戏》, 让学生明确阅读分析记叙文可从四方面入手:①记叙的六要素:②重点记叙的内容及文章中心;③赏析重点词句;④景物描写的作用及体会作者的感情。有了这把钥匙, 学生再分析《端午日》、《十五夜望月》、《春》、《济南的冬天》等记叙文, 就能举一反三, 寻找正确的途径。
3. 教师教学方法的调整
教师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 也要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调整, 才能帮助学生很好的过渡到初中的学习生活中。小学生爱动、爱说、爱表现的个性, 在初一语文课堂上, 教师应顺势而教, 利用其特性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 这样不仅能充分的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还可以发挥学生的才能, 在课堂活动中体验快乐与满足, 例如在学习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的讽刺童话《皇帝的新装》时, 首先跟学生理清课文记叙的方式“爱——织——看——穿——揭———, ”然后,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编话剧、演话剧的课堂活动, 让学生扮演故事里面的人物, 在课堂最后, 老师还可以设置一个开放性的思考题;课后让我们来个添枝加叶比赛, 展开想象的翅膀, 设想游行结束后, 皇帝回到皇宫会怎么办?并将你们的丰富想象写成300字的小短文。这样的课堂不仅生机勃勃, 而且发人深省, 让学生在课文学习中感悟到语文的趣味性与丰富性,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在阅读教学方面, 如果单纯地死记硬背, 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学生的抵触心理会比较严重。而换一种思路, 初中语文教师尽量营造有书可读、有书能读、有书好读的环境和气氛, 学生就能逐渐学会读书, 并发自内心的享受读书带来的乐趣, 从而愿意读书, 愿意靠近语文。语文教师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指导学生阅读, 或可开设阅读课指定时间阅读, 也可自己给学生开列阅读书目。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要做好小升初语文教学的衔接, 就要从学生的心态与学习方法上进行有效的引导其转变, 改变学生小学阶段依赖性的学习模式, 教会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 激励其进行自主自觉的学习, 这样才能帮助学生顺利的过渡到初中的学习生活中。
参考文献
[1]潘庆玉, 语文教育发展论, 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2001
小升初择校:老问题新趋势 篇3
择校呈现三大趋势
某大城市有关部门在本市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5所中学(分别是重点中学、一般完中、纯初中校、私立中学)初一年级学生家长中随机抽取407人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368份,其中择校生家长的问卷242份。这表明择校比例已达66%。
调查表明,择校生家长的学历层次、自身素质及修养相对高,对孩子的期望值较高。
择校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特长生、共建、子弟、实验班、住宿生、引进人才的子女和社会捐资等。这种现象的出现有以下几种原因:第一,由于小升初招生制度中存在派位前的先期定位,家长择校的途径多、范围广、余地宽;第二,家长非常重视子女的早期教育和智力开发,从而为部分学校招收特长生、实验班提供了一定的条件;第三,初中义务教育促使共建单位产生;第四,社会捐资比例高达38.50%,充分说明家长对子女的教育高度重视,经济能力尚可的家长在望子成龙心理的驱使下,为使孩子上好学校,捐巨资也在所不惜。另外,家长的从众心理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择校地区差异明显,城区学校择校生的比例远高于农村学校。城区择校的比例为50.52%,农村择校的比例为12.05%。地区城市化程度越高,择校生比例就越高。许多农村的家长为追求优质教育资源,已经打破了地域与学区的限制,想方设法把孩子送到城区学校就读,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城区学校择校生的比例。
择校品牌化,教育品牌与学生择校两者间的关系日趋紧密。多年的教育改革,塑造了一批具有优质教育品牌的学校和特色学校。家长在择校时“首先考虑品牌学校”的比例为46.59%,而考虑一般初中学校的比例仅为8%。教育品牌吸引力不断增强,品牌效益日益凸现。
现在学生择校的方向非常明确,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就近、交通方便、有熟人照应”等标准,越来越多的家长认为,孩子进哪个校门不仅决定着孩子的前途,而且关系着家庭的声誉,给孩子挑选一所好学校,就等于为他们预备了美好前程。因此,他们往往选择具有良好社会声誉、较高办学品位和教育质量的“优质学校”。
调查表明,赞同学生择校的家长占52.79%。其深层次的原因与社会的发展、社会各阶层收入的差距、就业竞争的激烈化、广大学生和家长对优质教育的强烈需求有关。家长在普遍认同学生择校的同时,也对择校的“高额收费”“权力择校”“关系择校”等不良现象十分不满。
安宁的女儿今年夏天小学毕业,为了能够让宝贝女儿升入一个好中学,他从去年秋季开始便一直在忙碌。一开始是打听全市各主要中学的特点和长处,筛选出与女儿的特长和志向比较吻合的几家;随后是托人找关系,希望早早地与这些学校挂上钩;今年四月份,就开始带着女儿转战各个学校的招生面试。
好在女儿很争气,面试过后,她报名的几所学校都答应收她。
英涛的女儿前两年也经历了类似的一次升学折腾。他认为,取消小升初考试是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初衷当然是好的,可达到了什么效果呢?第一,把高校招生中那种复杂的竞争模式提前引入小升初阶段;第二,取消招生考试,只是取消了“全市统一”的考试而已,实际上,只要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不解决,择校现象就必然存在,改头换面的考试仍然存在,而且更复杂、更烦琐。
“特长”成为择校的“敲门砖”
一位家长专门在网站上开设博客强烈呼吁“恢复‘小升初考试制度”,她在博客中称,她家的小孩现在上小学三年级,班上同学的家长从三年级开始,就安排孩子周末上奥数、英语、写作、舞蹈等课外班,最终的目的是获取相应的证书,而这些证书是报考一些优质初中的必要条件。
这位家长所在公司的几个同事也在为孩子“小升初”而烦恼,有的为了上述证书已经陪孩子坚持了四五年的课外学习,每个周六、周日都奔波辗转于各个培训学校之间。为了确保自己设定的目标不落空,家长必须为孩子选择多个学校,参加不同学校的考试和面试,面对多种要求和标准,家长不知所措,孩子苦不堪言。
清晨6点40分,11岁的男孩孙宁就要起床了。10分钟之内完成洗脸刷牙、换衣服和吃早饭,然后坐公交车去学校。在这个大城市,他是众多小学五年级学生中的一个。孙宁说,在学校比较轻松,但更加繁重的学习任务在课余时间等着他们,一直要忙到深夜。这种状态已经持续两年了。两年来,他都是上完学就继续去上培训班。
孙宁的父亲每天跟小升初的家长在网上交流经验。面对孩子的辛苦,他除了心疼,就是无奈。
然而,要得到一张进入重点中学的通行证,光有孩子的这些劳累还远远不够。另外一位学生家长王女士刚刚把户口从S区转到了教育资源更好的C城区,为的是能够通过就近入学政策,让孩子上更好的学校。王女士的一位朋友更是为此不惜暂时离婚。
王女士说,如果孩子的户口在她这边,孩子将来就读的学校可能稍微好一些,如果户口在孩子的父亲那边,将来就读的学校就相对差一些。在这种情况下,她便和丈夫办了离婚手续,这样一来,孩子就顺理成章地进了理想的学校。听了此事后,人们都觉得挺不是滋味。
如果仅仅通过自身想办法就能进入重点中学,情况也许会简单很多。事实上很多家长发现,按规定进行的统一派位分配之前,各种特长生、推优生、共建生之类已经让很多重点中学的名额接近满员。有人竟给出了另一条路: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班考试,挤进名校。即便需要交上几万元不等的培训费,有些家长依然在所不惜。
就这样,为了上更好的中学,有更好的未来,孩子失去了原本应该轻松快乐的童年,家长花费了时间、精力和金钱,而获得实实在在利益的是各种名目的培训机构和中介。在九年义务教育的范围内,在倡导教育公平的今天,这种现象还在继续。
“小升初”的公平被“特长生”之类搅乱,或许是当初政策制订者始料未及的。长沙市出台的招生政策,在明确规定公办民办学校一律微机派位之后,未能免俗地留下了一个“制度后门”,即给予一些特色学校在微机派位前提前招生录取的权力。问题在于,一些未被政策授权的学校也在“提前招生”,而有着提前招生权的学校更是大打“特长生”擦边球,以致有的学校出现了16个班仅有两个班的学生是微机派位的现象,更有一些培训机构借着“提前招生”“特长生”的幌子大敛其财。
公平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价值核心,亦是微机派位所要达到的目标。但是当“特长生”成为小升初制度的漏洞,微机派位制度就难免形同虚设。那么在这其中,到底谁是过错一方呢?家长们积极参与“提前招生”的心情不难理解,他们只是“受害者”;一些学校违规组织考试,发放预录承诺书,但也常常是满腹牢骚;至于教育主管部门,大抵也是有话要说。当然这种追问的主要目的不是追责,而是在现实的“小升初”乱象之下,必须思考一个如何堵住“特长生”漏洞的问题。
应当看到,各校的教育资源不可能天然均衡,又有哪个家长不想让孩子上一个听起来名声更大的学校?所以面对“特长生”预留下的制度后门,要想不让家长们削尖脑袋往里钻,要想不被方方面面的关系所利用,几乎是不可能的。无论如何,“小升初”乱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特长生”政策如何调整,才能使其不违背起码的教育公平,这是对管理智慧的考验。
所谓“学区房”应运而生
据央视《经济半小时》调查,2009年,北京的学区房竟然每个月上涨1500元左右平方米。而这种现象并非北京市所独有,在许多大城市,目前的学区房价格是十年前的三倍多。
学区房这一概念,早在多年前就存在。所谓学区房,就是办学质量高的重点、名牌小学对口入学区域内的房产。由于户籍在这一区域内的孩子可以就近免试进入好的学校,因此它成为一些家庭置换或者新购住房的首选。在家长们看来,“进不了好小学,就进不了好中学;进不了好中学,就进不了好大学;进不了好大学,孩子这辈子就完了。”
在北京,一座“爷爷辈”的老楼满身斑驳,没有物业,没有暖气,管道老化,死气沉沉,却可以卖到每平方米1.8万元,只因为它是好学校的学区房。
在商言商,房地产商、房屋中介公司于是大打“学区牌”,推高学区房价,却依然有众多家庭争购,可谓“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近年来,舆论一直呼吁家长理性地对待孩子的择校,主张根据家庭的经济实力,综合分析自己的工作因素和孩子的求学因素,再决定是否购买学区房,不要为了让孩子上一个好学校,就花大笔资金购买学区房,甚至宁愿住得差一些、自己上班远一些。但是,一心想为孩子找一个更好的学校的家庭,却很难听得进这种意见。
有一位先生,今年孩子刚两岁,他就已经在四处看房,打探各区的小学入学政策,准备挑选一处学区房。他的理由是:“现在求人办事难,以后什么形势更难说,不如早买一套好学校的学区房,到时候不必托关系,也能就近入学。孩子上学是大事,未雨绸缪,越早越好。”
家长的这种选择,其实可以理解。一方面,购买学区房可以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成才环境,这是所有父母都期望的,有人甚至将这种行为与“孟母三迁”相提并论。另一方面,购买学区房也不失为一种投资行为。在家长们看来,只要重点小学、名牌小学不搬走,就近入学的政策不调整,那么,学区房的升值空间将十分巨大,在孩子小学毕业之后,完全可以把升值多倍的房子再卖出去。也就是说,买学区房,成了教育和房产双投资。
受如此理念影响,学区房热潮实难消退。而所谓双投资理念,实际上成为更多老百姓的双重负担:购房负担——正好在学区内工作的人,完全有可能因房价过高而只能异地购房,甚至买不起房;教育负担——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只能任自己的孩子生活在不公平的教育环境里,而勉强加入购买学区房队伍的家庭则可能背负沉重的经济压力。
要让家长回归理性、学区房热潮消退,减轻更多家庭的双重负担,关键还在于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之所以存在学区房的现象,主要在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各中小学办学质量存在严重差异,政府出台的严禁择校、就近入学的义务教育政策,在中小学办学质量存在巨大差异的现实面前失效,导致各种择校行为屡禁不止。有权的家庭可通过权力走通择校之路,有经济实力的家庭举家搬迁到学区之内更是合情合理合法之举。政府总不至于出台禁令,不准家庭在城市内迁移,或规定迁移之后户籍满若干年才可在当地入学吧?
趋利避害寻求对策
择校现象自诞生之日起,教育理论界就众说纷纭,存在着激烈的争论,有“择校有弊论”“择校合理论”“择校利大于弊论”“暂不争论论”等。
其“利”主要是:满足了部分家长的择校愿望,使更多的学生获得了在优质学校学习的机会;充分利用、开发了优质教育资源;缓解了对教育高质量的要求与教育经费紧张的矛盾,尤其是一部分较好的学校获得了优秀生源和不少财源,生存和发展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有助于缓解教育经费危机,改善办学条件,稳定师资队伍,提高教育质量,增加学校知名度。
其“弊”主要是:加剧了教育财源、生源等资源的分布不均状况。一些学校坐地生财,财源滚滚;另一些学校则教育经费严重短缺,难以为继。前者生源严重超编,人满为患;后者则生源枯竭,门可罗雀。同时,加重了家长和学生的经济和精神负担。此外,择校的混乱状态可能造成“乱收费”,也容易滋生教育腐败,损害教育形象。
从教育视角看,择校现象是“应试教育”的一种变式、延续。“应试”是学校为了升学淘汰学生、选拔学生,“择校”是学生为了升学淘汰学校、选择学校,二者异曲同工。
从社会层面看,择校现象是市场经济、竞争意识、权钱交易等社会现象在教育上的一种反映,择校中蕴藏着腐败、影响社会安定等消极因素。择校之所以发展快、“炒”得热,因为它有较深的思想基础和广泛的社会渊源:其一是教育本身因素,学校之间教育质量不平衡;其二是学生家长因素,学生家长愿意择校,谁不想让孩子读个好学校;其三是好校促进因素,好学校愿意让学生择校,那样既可以“创收”,又可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择校作为一种教育现象,关键是如何引导。前不久,上海市家长代表、学校领导、教育部门有关人员坐在一起,共同探讨了多种解决择校问题的方略。
维持现状,适当规范。维持现状,即允许择校;适当规范,即教育行政部门对小升初学生择校问题作出明确、具体、操作性强的有约束力的规定,使学生择校的混乱状态进入可控制的、有序的规范化状态。
学校配备,均衡规范。教育行政部门给各校提供充足的义务教育经费,学校规模无论大小,在校学生人数无论多少,学校都必须配置办学的必备条件和设施。同时教育行政部门为不同学校配备同比例的优秀教师,以满足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教师和校长由政府机构进行轮换调整,保证各校师资力量和管理水平的相对均衡。
取消择校,就近入学。教育行政部门明确规定取消一切形式的择校,规定只能就近入学,实行真正意义上的派位就学,从而达到“公办不择校,择校去民办;民办要规范,收费不过万”的目标。
名校小升初面试问题 篇4
学习类―学生六年级上期期末成绩,语文数学具体分数,成绩年级排名;
能力类―在校是否担任过相关班干部及其他职务,有无参与过校园活动组织;
兴趣类―学生的兴趣爱好,有无系统学习和发展,学习兴趣的感受;
个人信息类―家庭住址及父母的工作职业;
【其他问题】
拓展类―对于学校的了解:选择本校的原因;对于学校有什么需要了解的问题;
习惯类―每天的学习时间安排情况;对于住校,学生是什么态度,能否生活自理;
发散思维类―随机交流,如:对“氧”字的理解;自己的理想是什么,计划如何去实现等。
备注:据悉,通常面试后学校不会直接告知面试结果,需要审核对比后电话通知家长。
2013小升初销售问题更新版 篇5
Beijing XueDa Century Education Technology Ltd.五、销售问题 ★★考点分析:
销售问题是数学知识在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包括利润问题、利税问题等。常用关系式:售价=定价×折扣 利润=售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
售价成本成本×100% ★★精讲典例:
典型例题1 自来水公司为鼓励居民节约用水,规定每人每月用水不超过2立方米时,按每立方米0.5元收费;超过2立方米的部分按每立方米5元收费。王红家3口人,上个月共交水费13元,请你算一算王红家上月用水多少立方米?【06年13所民校联考题】
典型例题2 一件衣服降价50元后,售200元,降幅()%。【09年16所民校联考题】
典型例题3 张先生向商店订购了每件定价100元的某种商品80件,张先生对商店经理说:“如果你肯减价,那么每减价1元,我就多订购4件。”商店经理算了一下,若减价5%,由于张先生多订购,获得的利润反而比原来多100元。问这种商品的成本是多少元?【中大附中】
个性化教学辅导教案
Beijing XueDa Century Education Technology Ltd.典型例题4.体育场买来16个篮球和12个足球共付出760元,已知篮球与足球的单价比是5:6,体育场买篮球和足球各付出多少元?【2011年13所民校联考题】
典型例题5 两堆货物原来相差a吨,如果两堆货物各运走20%,剩下的货物相差仍然是a吨。()【2012年13所民校联考题】
★★精准预测:
1.一种商品先提价10%,再降价10%,现价比原价()A、低 B、高 C、不变
2.小王昨天卖出两台洗衣机,每台都是819元卖出的,其中一台比进价高30%,另一台比进价低30%,小王卖这两台洗衣机是不赔不赚吗?
3.我市自来水收费是这样规定的,每户每月用水15吨以内(含15吨)按2.9元一吨收费,超过15吨的,其超过吨数按5元收费。某户四月份用水18吨,应交多少元水费?
4.晓雯2007年12月1日把1800元存入银行,定期整存整取3年,如果年利率按2.7%计算,到2010年12月1日取出时,扣除20%的利息税后,他可以获得本息共多少 2
个性化教学辅导教案
Beijing XueDa Century Education Technology Ltd.元?
5.中秋节时,茶叶促销酬宾,原500克销售98元,现在买500克送50克,爸爸买了2.2千克铁观音茶叶,他应付多少元?
6.某市出租车的收费标准:3公里以下6元整,3公里以上每公里1.3元,小明和妈妈从楼下坐出租车到奶奶家下车时,计价器上显示11.85元,从小明家到奶奶家大约有多少公里?
7.某商场参加财务保险,保险金额为4000万元,保险费率为0.75%,由于事故损失了650万元的物品,保险公司赔偿了500万元,这个商场实际损失了多少元?
8.公园只售两种门票:个人每张5元,10人一张的团体票每张30元,购买10张以上团体都可以优惠10%,今有208人逛公园,最少付多少元?
个性化教学辅导教案
Beijing XueDa Century Education Technology Ltd.9.商店以每双260元的价格购进一批皮鞋,再以每双460元的售价卖出,当卖到还剩50双时,除去购进这批皮鞋的成本外,还获利100元,这皮鞋共有多少双?
10.一种电子产品按定价出售可获利480元,如果打八折出售,就要亏损416元,这种电子产品定价是多少元?
11.商店以每双13元购进一批凉鞋,售价为14.8元,卖到还剩5双时,除去购进这批凉鞋的全部开销外还获利88元。这批凉鞋共有多少双?
小升初英语面试常见问题 篇6
I like my mother very much. My mother is a thrifty and industrious woman. She saves every penny that she can to keep everything in order. As she has been busy ever since she was young, she looks older than she really is. My mother often says to us, “work while you work, and play while you play. If you did not work, you will become lazy and of no use to the society.” What a good piece of advice it is! We must worth it well and always keep it in our minds.
I like my father very much. My father likes English as I do. Also, he loves his family for ever. And I love him for ever. He is always kind and he is a man of perseverance. He works very hard and his services are highly appreciated. My father is a man of devotion. Every morning he gets up the earliest to make breakfast for us. In the evening, he is always the late to come back home. On weekends, he always takes us to go outing in his car. He is a man of few words, but he often says to me “A little learning is a dangerous thing”. I will always remember these words.
瑞士如何“小升初” 篇7
与很多国家一样, 瑞士也实行9年制免费义务教育。一般情况下, 儿童通过小学毕业考试后即直升初中, 个别未通过者需要留级再考。毕业考试成绩和平时表现将作为孩子们进入何种中学的直接参考。
虽然义务教育阶段注重学生平衡发展, 不公开设重点学校, 但本着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初中阶段分校或分班的“定向培训”, 使得学校间存在差别。一般中学强调实际知识的传授, 学生日后的出路是作为学徒学习手工技艺, 而“重点初中”或者“重点班”对学生进行更广泛的教育, 强调自然科学和外语等, 学生的方向是高中和大学。
一般而言, 瑞士超过三分之二甚至高达八成的初中生毕业后不上高中, 而是走上职业学校或徒工学校的道路。但近年来, 希望通过进入重点初中或重点班而继续上高中的学生人数大增, 所以, 围绕入学考试而出现的教育市场产生了。仅在苏黎世地区, 就有20多家补习机构, 他们从单独授课到长达数月的全套补习应有尽有, 价格自然不菲。
不过, 与中国相比, 这种现象在瑞士还不算普遍, 竞争远没有中国那样激烈。究其原因, 得益于瑞士独特的教育体系。
瑞士教育体系的特点是初中普及, 高中比重小, 职业学校比重大。瑞士的职业和徒工教育世界闻名。从职业学校和徒工学校毕业的学生照样可以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可以生活得体面优裕, 悠然自得。
此外, 瑞士教育强调的是基础、均衡, 因材施教。从小学开始, 同一年级的不同班级教学方法和进度完全不同。老师也会针对学生各自的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制定不同的教学方针, 每天布置的作业也会不一样。学生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爱好, 为进入初中以及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
正因如此, 很多家长和教育界人士不赞成让孩子为升入“重点初中”而参加补习班。苏黎世一所“重点中学”的校长佐林格说, 对那些依靠临阵磨枪取得考试成功的学生来说, 重点初中、高中并不适合他们, 因为“这些学生表现出缺乏自学能力、学习吃力的情况”。
小升初几何图形问题 篇8
关键词:英语教学;衔接问题;对策分析
由于中小学教材体系的差异,教师的教学方法各不相同等,都涉及小学与初中教学中的衔接问题。另外,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的教学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模式,二者之间存在不同的教育规律和特点,无论是心理上还是生理上,小学生和初中生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也如此。由此可见,作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深入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从而做好小学升初中教学的衔接工作。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就小升初教学衔接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
一、影响小升初英语教学衔接的因素
1.课程标准存在差异
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大量单词和一定的习惯用语以及固定搭配,了解常用语言形式的基本结构和基本语法知识。其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掌握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的基本技能和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以及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个性。相比较于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初中教材内容更加丰富,知识点更多,词汇量也大大增加,句子结构更复杂,这是由记忆层面到运用层面的过渡。
2.学生的心理特征与学习能力
从小学升入初中阶段后,学生在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中需要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面对难度增大的教材他们会产生些许心理负担。因此,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变化。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发生相应变化,他们小学阶段时认知事物相对较简单和表面化,记忆方法也比较简单,对知识通常死记硬背,导致记得慢、忘得快。中学阶段如何培养学生关注事物之间的联系,形成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个慢慢培养和逐渐形成的过程,教师在此过程中要细心且耐心指导,切不可过于心急。如果教师对刚升入初中的学生就提出相当高的要求,这样只会打击他们的学习信心,削弱他们前进的动力,使其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3.学习方法存在差异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一般是被动学习,主要是机械化记忆和大量练习。而中学阶段的英语教材所涵盖的知识面更广,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思考,善于归纳和总结,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遇到问题主动提出质疑。但是,许多学生步入初中后依然沿用小学阶段的学习方法,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学习质量得不到提高,英语学习更加困难。
4.教师教学方法的改变
小学英语教材内容形象直观,知识点单一,课时比较充足,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知识点较少,进度较慢,经常给出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反复练习同一个句型或对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学习和巩固知识点。但是中学教材的内容多,综合性和拓展性强,课堂所要学习的知识点多,进度加快,课堂上教师对于重难点内容也没有过多时间让学生反复操练。这就导致刚步入初中的学生一时难以适应初中教师的这种教学方法而影响英语的学习。
二、小升初英语教学衔接的有效对策
1.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
新课程标准对学习的定义是:学生为了有效学习语言和使用语言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它是指学生的心理过程和具体行为,不同的学习策略所获得的学习成果各不相同。因此,学习策略对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格外注重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策略。
2.设计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小学英语课堂中,教师通常使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然而进入初中后,教师往往容易忽视这一点。因此,作为初中教师,我们要充分拓展自己课外知识点的积累,例如,名人趣事等,并在课堂上融入教材知识点的讲解,这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比如,在讲到译林牛津版7B第四单元的“Amazing things”时,教师可以适当补充课外令人吃惊的事情,例如,牛顿从苹果落地这一现象得到启发,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这一重大研究成果,这一令人吃惊的事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充满热情地学习这一知识点。
3.根据学生情况制定教学方案
进入初中后,由于学生在口语、阅读等方面的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之前需要充分利用教材内容进行备课。在此基础上掌握每个学生的不同学习特点,针对基础知识各异的学生,采用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通过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激发,逐渐转变其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使其适应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总而言之,作为初中教师,我们要针对新生所面临的新教材、新环境和不一样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为出发点,为其建立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和环境,帮助其真正掌握学习方法,以达到英语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杜贞.小升初英语教法解析[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5(11).
济南小升初问题解答汇总篇 篇9
一、2012年济南市小学入学的基本政策是什么?
答:按照“户籍与居住地相结合,就近从优,控制择校、积极稳妥”的要求,小学阶段招生要依据学校实际容量和教学能力继续对学区进行积极稳妥、科学合理的动态调整,努力拓展优质教育资源,确保学区内适龄儿童少年依法按时入学。
二、2012年济南市初中入学的基本政策是什么?
答:初中学校继续实行“整体对口入学”的免试招生办法。
三、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济如何接受义务教育?
小升初几何图形问题 篇10
【知识概述】
商店出售商品,总是期望获得利润.例如某商品买入价(成本)是50元,以70元卖出,就获得利润70-50=20(元).通常,利润也可以用百分数来说,20÷50=0.4=40%,我们也可以说获得 40%的利润.因此
利润的百分数=(卖价-成本)÷成本×100%.卖价=成本×(1+利润的百分数).成本=卖价÷(1+利润的百分数).商品的定价按照期望的利润来确定.定价=成本×(1+期望利润的百分数).定价高了,商品可能卖不掉,只能降低利润(甚至亏本),减价出售.减价有时也按定价的百分数来算,这就是打折扣.减价 25%,就是按定价的(1-25%)= 75%出售,通常就称为75折.因此:
卖价=定价×折扣的百分数
【典型例题】
例1 某商品按定价的 75%(七五折)出售,仍能获得25%的利润,定价时期望的利润百分数是多少?
【学大名师】求利润百分数就是求获得利润占成本的百分之几,因此应使用利润的百分数=(卖价-成本)÷成本×100%.这个公式。要求利润的百分数是多少,必须知道商品原来的成本和实际卖价各是多少?
解:设商品定价为“1”,商品的实际卖价:1×75%=0.75 商品的成本:0.75÷(1+25%)=0.6 定价时期的利润百分数:1-0.6)÷0.6=66.7% 答:定价时期的利润百分数是66.7%。
例2 某商店同时售出两件商品,每件各得3000元,其中一件盈利20%,另一件亏损20%,问结果是盈利、亏损还是不盈不亏?
【学大名师】一件商品盈利20%后是3000元,把这件商品的成本看作单位“1”量,先求出这件商品的成本价,再算盈利多少元?再算亏损多少元?最后比较盈利和亏损数额,再求出盈亏多少。解: 第一件商品成本价:3000÷(1+20%)=2500(元)
第一件商品盈利:3000-2500=2500(元)
第二件商品成本价:3000÷(1-20%)=3750(元)第二件商品亏损:3750-3000=750(元)
750>500 答:亏损
例3 林先生向商店订购定价为120元的某种商品100件,林先生对商店经理说“如果你肯降价,那么每减价1元就多订购5件”,商店经理算了一下,若减价5%则由于林先生多订购获得的利润反而比原来多120元,问这种商品的成本是多少元?
【学大名师】降价5%则每件减价120×5%=6元林先生就多买5×6=30件,由于每件减价6元,则100件就减价6×100=600元,而最后所获得的利润反而比原来多120元,这600+120=720元就是多购30件获取的利润,则每件所获利润为720÷30=24元,成本就是120-6-24=90(元)。解:120-120×5%-(120×5%×100+120)÷(5×120×5%)
= 120-6-720÷30 = 114-24 = 90(元)
答:这种商品的成本是90元
例4 租用仓库堆放5吨货物,每月租金3000元,这些货物原计划要销售5个月,由于降低了价格,结果3个月就销售完,由于节省了租用仓库的租金,所以结算反而比原计划赚了2000元,问每千克货物的价格降低多少元?
【学大名师】原计划租仓库5个月,现在只租用3个月,节约了2个月的租金,3000×2=6000(元),如果不降低价格,那么应比原计划多赚6000元,但现在只多赚2000元,说明降价损失是 6000-2000=4000元,又因为共有5吨,即5000千克,故可求出每千克降低多少元。解:(3000×2-2000)÷5000 = 4000÷5000 = 0.8(元)
答:每千克货物的价格降低0.8元。
例5 甲、乙两种商品成本共计2200元,甲商品按20%的利润定价,乙商品按15%的利润定价,后来都按定价的90%打折出售,结果仍获利131元,甲种商品的成本是多少? 【学大名师】甲商品看作单位“1”量,可求出甲商品的成本。解:两种商品都按原来的定价出售,共获利润:
(2200+131)÷90%-2200 =2590-2200 =390(元)
假设两种商品均按15%利润出售,可获利润: 2200×15%=330(元)
比实际少获利润: 390-330=60(元)甲商品的成本:60÷(20%-15%)=1200(元)答:甲种商品的成本是1200元。
【我能行】
1. 某摩托车店售价中含10%的利润,其余为成本,一辆摩托车售价为5280元,它的成本是多少元?
2. 某商品按定价的 80%(八折)出售,仍能获得20%的利润,定价时期望的利润百分数是多少?
3. 商店进一批皮鞋,按每双45元的利润卖出12双的钱,与按每双15元的利润卖出18双的钱一样多,这种皮鞋的进货价是每双多少元?
4. 某商店同时售出两件商品,每件各得990元,其中一件盈利10%,另一件亏损10%,问结果是盈利、亏损还是不盈不亏?
5.某种蜜瓜大量上市,这几天的价格,后一天都是前一天的80%,爸爸第一天买2个,第二天买3个,第三天买5个,共花了38元,若这10个蜜瓜都在第三天买,则会少花多少钱?
6.某超市售出一种玩具,每售出一个可获得利润5元,售出利2600元,超市共售出多少个这种玩具?
2后每个减价2元,全部售完,共获3
7.甲、乙两种商品进货价共计200元,甲种商品按30%的利润来定价,乙种商品按20%的利润来定价,后来两种商品都降价处理,都按定价的90%出售,结果仍获得利润27.7元,求两种商品的进货价是多少?
【我试试】
1.甲、乙两店都购进一批苹果,甲店每千克比乙店便宜10%,甲店按20%利润来定价,乙店按15%利润来定价,甲店比乙店定价每千克便宜0.14元,求乙店购进每千克苹果多少元
2.某服装商店进一批服装,按40%的利润率定价,当卖出这批服装的80%后,正好赶上换季,商店主人决定举行换季大甩卖,将剩下的按定价的50%销售,问销售完后实际利润率是多少?
小升初几何图形问题 篇11
一、评价工具现状分析
教学评价的实施离不开相应的教学评价工具,在小升初衔接段,用的较多的是“评分标准”“教师经验”和“评价量表”三种工具。“评分标准”源于中考和高考等升学考试的参考答案,即相关专家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的相关论论述和写作学的相关知识,依据自己的经验和研究,制定出不同级别的标准,如“一类卷:中心十分明确,内容具体充实,观点准确鲜明”等;“教师经验”大多以教师的知识储备为基础,结合个人喜好,形成一种判断依据,从而进行评价,其评价结果存在一定的个性化色彩,并无统一的标准。“量表”即将评价标准细化为若干角度,然后对不同的角度进行完成度区分,评价者依据写作情况进行匹配评判,例如将“分段恰当”的完成度分为“5、4、3、2、1、0”六个等级,岑绍基等人研究的作文量表互改中的量表就是一例。纵观上述三者为代表的写作评价工具现状,都或多或少存在以下倾向:
1.评价工具狭隘化
当前中小学写作教学的评价工具低效,乃至无效是较为普遍的情况,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很大程度上源于评价工具的狭隘化。在写作教学中,即使是纲领性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没有给出一个具体明确的评价工具,仅用几条模糊不清的目标以及教学和评价建议就替代了评价工具的作用。于是乎,日常的写作教学也就难以出现应当在教学活动各个环节发挥重要作用的评价工具,取而代之的是隐性存在于评价者知识体系中的某些标准,例如对篇章主题、选材、结构、表达等方面的理解。②加之语文学科的特性决定其与数学、物理等学科在评价上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较多依靠主观判断,而后者则更多借助确凿的客观标准,如此一来,更促使广大教师形成一种错误的思维定势:评价工具就是单纯的评价标准。而狭隘化的评价工具很显然其针对性和效能都是有限的,只会沦为写作教学中的一种“装饰”,事实上,评价工具不应该也不能仅仅等同于评价标准。
2.评价工具随意化
评价工具被狭隘化,自然也会产生一系列异化反应,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评价工作的随意化。既然缺少有效的评价工具,那就需要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进行开发,但是又缺乏相应的标准和依据,迫于一线教学工作的压力和负担,只能将所谓的评价工具简化为一种“经验判断”,这种经验是一种隐性的存在,源于评价者个人经验中的“应该如何”,评价效能的高低取决于评价者的经验可靠与否。而一旦依靠经验就极易导致随意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即使是具备一定权威性的某市“2014年中考作文基础等级评分标准”,虽然已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标准,已经发展为一份评价量表,但是作为评价工具,也是值得商榷的:其从内容、结构和表达三个角度制定了不同等级的评价标准,其中内容又从“中心、内容和观点”三个层面进行规定。为什么每个层面都是三个评价角度?处于上位的“内容”和下位的“内容”是否有区别?中心和观点的外延又是否有重叠?这些设计都是缺少科学理据的,只能算是一种经验化的个性设计,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可能只适用于悟性较好,意会能力强的学生和教师。
3.评价工具凝滞化
除了上述问题之外,当前的评价工具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那就是评价工具的凝滞化。所谓凝滞就是更新周期缓慢,甚至不更新。可是我们必须承认,学情是决定教学设计的重要因素,一种评价工具不可能适用不同地方、不同时间的所有学生,必须依据具体情况进行更新和完善,然而现有的评价工具,几乎都有着凝滞的现象。究其原因,与评价工具的制定和使用息息相关。现有写作教学评价工具的制定者几乎都是教师或者教育教学专家,而使用者也多是教师,与其他评价参与者,例如学生关联不大,这就导致了评价工具更新的凝滞,因为从教师的角度来看,与其知识体系相连的评价工具是固定而有效的,是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与之相符的,这就从主观和客观上限制了评价工具的更新和完善,也影响了教学效率的提高。
总体来看,造成当前写作教学评价工具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还是评价观念的滞后,如果能够在写作教学中,结合具有独特优势的过程性评价对评价工具进行开发和完善,那么许多问题将会迎刃而解。
二、评价工具问题析因
在小升初这个特定阶段,由于认知发展的限制,学生正从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的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过渡。在此背景下,具体直接、易于操作的评价工具,更能契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对写作教学评价的开展更能发挥积极的作用。但是正如前文所述,评价工具的现状事与愿违,因为多种因素的影响,从上至下几乎都忽视了对评价工具的研究和开发,究其原因,笔者以为主要有如下一些:
1.以教育测量替代教育评价
教育评价是指“评价者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在对教育活动及其相关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就教育活动满足社会和个体需要的程度作出判断的特殊认识活动”③,而教育测量则是“对学生掌握某些学科的知识、技能的程度或水平进行数量化的描述过程”④,两者的区别显然,简单来说,“并非所有的测量都是测试,并非所有的测试都属于评价,而且并非所有的评价活动都涉及测试或测量。”⑤由此观之,我们就可以发现,当前的写作教学评价中运用较多的便是面向结果的测量,最典型表现就是依据一定的标准给出一个相对而言的分数,以此作为某次写作活动的“评价”。实际上,这其中的“评价”仅仅是一次“测量”,其结果可以成为评价的依据和起点之一,但绝对不是评价的全部。可惜的是,大多数教师却将这种量化的分数作为某次写作活动评价的结果,由此导致了评价工具的萎缩,限制了评价工具的创生,并最终使得评价工具的生命力日渐消亡。
2.以评价方法涵盖评价工具
长期以来,对评价工具的论述都较为含糊,笔者查阅了大量的著作文献,也未能找到一条有关“评价工具”的清晰的论述,更遑论其在教育评价体系中将“评价工具”作为独立篇章加以论述。在大多数情况下,评价工具都被放在评价方法中一同论述,或者模糊带过。久而久之,不论是研究层面,还是实践层面,关注的焦点都集中到了评价方法或者测量方法上,评价互动逐渐变得重方法而轻工具,这样一来,评价工具就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之中,从关注甚少到无人问津。但是必须指出的是,评价工具作为落实评价方法的媒介和载体,是师生进行评价时最为直接的参照和依据,其作用无需赘言。不对其进行深入彻底的研究,没有与相应评价方法配套的评价工具,评价的效能必然会大打折扣。例如评价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为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方法两种,前者的评价工具有量表,后者则需要访谈、提纲等,如果张冠李戴,评价是难以顺利进行的。
3.忽视特定阶段的评价需求
教育有其特定的规律,任何违反规律,想要一劳永逸的做法都无法提高教学效率。不同学段、不同地域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学情,如果从小学到高中,都始终以某一种评价工具进行写作评价,其结果可想而知。写作本身就是一种个性化的表达,那么与之相应的评价也应当考虑到这一点,选用最为恰当的评价工具展开评价。以小升初这个衔接段为例,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从身体到心理都在经历着变化,他们一方面仍保有孩童的天真,另一方面又开始走向成熟,形象思维继续完善,抽象思维开始发展,这个阶段的评价既要照顾到学生的心理,让其保持对学习的热情,又要让学生认识并接受自己的不足,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可惜的是,在评价工具低效甚至缺位的当下,这些都被自然而然的忽视了!衔接段理念的缺失,也进一步导致了评价和评价工具的停滞和凝固。
三、评价工具初构尝试
综上所述,评价工具的初构或者说重构很有必要,在此过程中,除了应当从过程性评价的角度上来构建之外,还应当结合特定的阶段加以思考。例如在小升初衔接段,评价工具应当能够直面学生,让学生参与评价,成为评价的主体之一,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师说了算的固有模式,基于此,评价工具的初构可以做如下尝试:
1.关注教学目标
一节作文课的教学目标难以面面俱到。如果想在40-45分钟左右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主题、选材、语言、结构等方方面面的内容的话,对处于小升初衔接段的学生而言,要求明显过高。基于此,评价工具应当充分考虑学情,提高针对性,主要瞄准每课的教学目标,其他与本课无关的目标则可以适当淡化。
例如在《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一课后,经过对细节描写的探究和讨论,学生对什么是细节,如何进行细节描写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此时评价工具及其标准应当主要、甚至只需关注学生对细节描写的应用,至于其他如语言表达、选材、立意等不应该成为影响评价的主要因素,惟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提高评价工具的针对性。
2.关注写作过程
当前的评价工具更多地瞄准结果,必须等到学生写作完成之后才开展评价、发挥作用,对写作过程中学生是如何操作的,几乎并不关注,其实评价工具的价值和作用还不止如此。只要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就不难发现:评价工具既然与教学目标挂钩,那么它也可以作为一种目标向导,在学生开始写作之前就出示给学生,强化教学目标,并引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时刻关注自己的写作是否符合目标。如此一来,评价工具不仅在写作结束后能发挥作用,而且从写作开始之际就能够贯穿整个写作过程。
3.关注不同维度
对于学情复杂、差异明显的小升初衔接段的写作教学而言,如果只是用一种评价工具,是很难满足教学和评价需要的。所以着眼于多个维度建构出一套综合性的评价工具是最佳选择。综合前文所述,“多维”至少需要兼顾隐性维度、显性维度以及过程维度和结果维度。
(1)隐性维度——适用性问卷:培养写作意识
毫无疑问,写作意识是隐性的,也正是因为如此,一直以来被教师和学生所忽视。可是对于小升初的学生而言,相对于各种写作技法,此时最需要和最欠缺的就是有意识地写作,改变以往那种写作的随意性。所以诸如“读者意识”之类的的意识培养不可或缺。“适用性问卷”正是笔者基于此而提出的一个概念,它指的是一线教师根据教学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现有水平和学习期待进行调研而设计的系列问题。当其作为一种评价工具出现时,则需要更多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写作意识进行反思和评价,以前文提及的《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一课为例,可以建构如下的适用性问卷:
类似上面这样的一份简易问卷,问题不求多、不求精,因为小升初衔接段的学生思维水平还没得到充分的发展,以简单的问题作为引导,既不会增加学生的思维负担,也便于教师进行评价总结。最根本的目标就是引导学生回顾写作过程,培养写作意识。
(2)过程维度——类比思维导图:还原写作过程
当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能够初步养成在写作过程中进行自我监督的意识之后,教师就要将评价的重点引入培养意识之后的实施过程,也就是前面所说的过程维度。此时“类比思维导图”就是小升初阶段学生可用的第二种评价工具。
仍以《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为例,在引导学生对写作过程进行评价时,可以从生活中寻找类似的经历加以比较,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和评判自己的写作过程。
注:完成情况中“没做到”和“做到了”任意勾选其一;“满意程度”按满分100给自己评分。
(3)显性维度、结果维度——过程性量表:综合评价
有了上述评价工具的辅助和奠基,对传统意义上显而易见的写作结果进行评价时,评价工具的针对性就能大大提高了,因此在显性维度和结果维度进行评价时,我们可以建构出一份过程性评价量表。
这里所说的过程性评价量表实际上是一个综合性的评价体系,包括等级标准、知识链接、案例说明、策略指导四个部分。同时,它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在教学和评价实践中不断更新和完善,从而不断接近教学实践的需要。具体的制定过程可以参考《中小学写作教学过程性评价的量表制定》一文⑥,此处不再赘述。还是以《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一课为例,简要示例如下:
知识链接:细节描写是对人物的某一言行、外貌、神态,或与其相关的细小物件、环境所作的描写。
案例说明:以例文对相应的等级标准,并加以阐述,说明例文被评定为相应等级的原因。(具体案例略)
策略指导:
1.取景:明确人物性格特点。
2.聚焦:从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神态、物件、环境等方面寻找能表现性格特点的典型化细节,并将写作焦点集中于此。
3.放大:对典型细节进行描写。(你可以放大人物的局部外貌或神态;描摹人物的细小物件;也可以放慢人物动作,进行特写;突显人物个性化的只言片语,还可以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选用一些精当的动词、形容词等来使你的描写更加生动。)
————————
参考文献
①江跃:《近年来我国中小学写作衔接教学研究情况综述》,《中学语文》,2015年第4期。
②江跃:《基于形成性评价开发写作教学目标连续体的探索》,《中学语文》,2014年第11期。
③肖远军:《教育评价原理及应用》,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版。
④⑤于向英:《教育测量与统计》,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版。
⑥江跃:《中小学写作教学过程性评价的量表制定》,《教育测量与评价》,2015年第10期。
【小升初几何图形问题】推荐阅读:
赣南版备战小升初数学专题二:图形与几何图形认识及计算11-07
小升初奥数行程问题10-22
小升初数学盈亏问题07-16
2017小升初 行程问题练习12-06
小升初数学比例问题专项练习题09-14
小升初家长面试需注意的八大问题11-06
小升初择校误区及建议(小升初必看)10-21
小升初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