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衔接(精选12篇)
小升初衔接 篇1
英语是一门重要的学科。然而, 长期以来, 小学与初中英语教学相互脱节, 导致很多初一新生不能适应初中英语的教学, 在学习中遇到了较大的困难, 逐渐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 最终, 英语学习成绩不够理想。本文对中小学英语教学脱节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并对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提出了几点建议, 旨在帮助广大一线教师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中小学英语教学脱节的原因
1. 教学任务不同
小学阶段, 英语学习主要以简单的词汇以及日常对话为主, 侧重于听、说,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常见的词汇和句型, 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模仿练习, 对学生的英语能力要求不高。同时, 小学英语教材的趣味性较强, 教学内容紧扣学生的兴趣点, 如, 小学教师通常会通过教学生唱“Weather song”这首歌, 帮助他们掌握“sunny, cloudy, windy, foggy”等表示天气的单词。因此, 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较强。此外, 小学英语课程相对比较简单, 这就给教师提供了较为宽裕的时间, 帮助学生巩固某一知识点, 使学生的英语学习更加轻松。
2. 教学内容不同
进入初中以后, 英语教材的内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对词汇量的要求大大提高了, 语法教学变得更加复杂, 教材中阅读材料的篇幅也明显加长了, 而且, 阅读材料的趣味性降低, 导致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减弱。
另外, 初中阶段英语的教学任务相对较重, 对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且教学内容比较繁杂, 这往往导致学生进入初中后, 在英语学习中, 出现了种种不适应的现象, 使得英语学习效率降低, 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3. 测评内容不同
进入初中以后, 英语的测评内容也相应地发生了改变。小学阶段的英语测评方式为“现学现考”, 且测评的内容较为简单, 教师会针对这些考点, 指导学生反复训练。因此, 学生轻轻松松就能获得较为理想的成绩。进入初中以后, 测评的范围不断拓展, 测评时, 虽然仍以教材内容为基础, 但对词汇量的要求大大提高了, 生词的出现频率较高, 阅读材料涉及的话题也更加广泛。同时, 在英语教学中, 多数学校为了实现与中考接轨, 在初一年级就引入中考题型, 因此, 学生要想取得较好的成绩, 必须在全面掌握教材知识的基础上, 积累大量的课外知识, 并有效地整合这些知识, 力求能够灵活运用。然而, 这对刚进入初中的学生而言, 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基于以上分析, 不难看出, 小学与初中英语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测评内容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 这是造成小升初英语教学脱节的重要原因。因此,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和心理特点, 采取有效措施, 在小学和初中英语之间搭建一级阶梯, 帮助学生顺利实现小升初的过渡教学。
二、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几点建议
1. 顾及各个层次的学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鲁纳说:“最好的学习动力是对所学的材料有兴趣。”可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 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相当于为学生提供了一把打开学习殿堂之门的钥匙, 这种兴趣越浓厚, 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欲望也就越强烈。然而, 笔者做过一些问卷调查:有的学生反映初中老师上课呆板, 课堂成为语法教学课, 不够生动活泼, 缺乏课内活动, 比如, 对话、表演等。究其原因, 是因为在小学阶段的英语课堂上, 教师往往采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 带领他们在玩中学, 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 在你一言, 我一语的对话交流中, 学会英语。那么, 初中英语课堂真的就那么呆板无趣吗?其实不然, 我们不妨在设计教学活动时, 大胆地做一些改进, 提高学习活动的趣味性。以新人教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7 It’s raining!为例, 从标题可以看出, 本单元与天气相关, 因此, 教师在教授词汇时, 可以用直观形象的图片展示各种天气情况, 具体方式如下:
T:Here I have some pictures for you, can you use some adjectives to describe the pictures.
因为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学过一些表示天气的单词, 因此, 他们不难说出以下词汇:sunny, cloudy, windy, rainy, snowy等。以词汇为基础, 我们可以对句型进行延伸, 让学生根据当天的天气情况, 回答以下问题。
T: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S:It’s cloudy/windy.
当学生进一步熟悉该句型后, 教师可以设置以下教学活动:
T:Now you are a host/hostess from CCTV, please give us a weather report with the given picture.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下列句型呈现:
Good morning, ladies and gentlemen!Here is the weather forecast!Today is Wednesday.
Beijing is sunny.Boston is raining.Moscow is snowing.And it is cold.Shanghai is cloudy...
2. 给学生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浓厚的兴趣加上有效的方法, 无疑会使学生学得更加轻松愉快。在日常学习中, 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帮助他们在英语学习中不断获得成就感, 体验成功的乐趣。
(1) 帮助学生养成及时订正的习惯
升入初中后, 很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订正习惯。面对单词听写本、家庭作业本上的红叉, 他们常常视而不见。这样一来, 原来会做的题目, 现在依然懂, 原来出错的题目, 现在依然不懂, 练习就形同虚设, 效果差强人意。所以, 初一学生一进校, 笔者就对他们提出要求, 无论任何作业, 都必须订正。这样一来, 不仅有助于学生及时发现错误, 而且能够帮助他们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笔者还让学生每人准备一本错题本, 记录单元检测中的错题及错因, 以备随时浏览, 反复巩固, 尽量避免多次犯同样的错误。
(2) 帮助学生养成认真做笔记的习惯
十八世纪著名作家塞缪尔·约翰逊称做笔记为“必要的痛苦”。因为笔记是一种永久性的、系统性的记录, 对于复习已学过的知识非常重要。做笔记的过程就是对信息进行筛选、浓缩的过程, 有利于锻炼思维、提高学生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 提高他们浓缩信息并进行加工的能力。要做好笔记, 学生必须抛开与听课无关的杂念, 全神贯注, 与教师的思维进度保持一致。做笔记时, 要着重记录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疑点和新观点, 但不必逐字逐句地记录教师的原话, 可自己组织语言, 用关键词和线索性语句, 提纲挈领地记录。做完笔记后, 学生可以在四人小组内交换阅读, 按数量和准确度评分, 评价课堂笔记的质量。
(3) 培养学生背诵的习惯
背诵是英语学习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一个连单词、句型和课文都背不熟的学生, 很难想象如何能学好英语。我们要坚持培养学生背诵的习惯, 教师可根据课堂学习的内容, 选择恰当的背诵素材, 可以是单词、句子, 也可以是对话、短文。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要加强方法上的指导, 如,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图片和思维导图辅助记忆, 以新人教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5 Section B 2b为例, 对初一的学生来说, 如果教师要求全文背诵, 这无疑会增加学生学习的困难, 挫伤他们的积极性。鉴于这种情况, 为了降低背诵的难度, 提高学生背诵的兴趣, 我们可以借助图片, 用看图说话的方式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具体操作如下:
此外, 对于已经背诵过的内容, 教师要提醒学生经常复习, 不断强化, 最好能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
(4) 培养学生利用零散的时间学习英语的习惯
利用零散的时间学习英语比利用整段时间, 比如, 一节课, 几个小时学习英语的效果好得多。尤其是记忆单词。短时间内记忆的单词遗忘率高。而靠平时积累的单词在大脑中的印象会更深。笔者让学生准备一本可以随身携带的小本子。每天抄几个单词, 课间、上学路上、睡觉前, 都可以背一遍。因为单词少, 花的时间只有几分钟, 既不会觉得疲惫, 又不会产生厌倦感, 但是, 却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改进教学方法, 实现师生间的良性互动和情感交流
在小学阶段, 大多采用直观法开展英语教学活动, 引导学生在感知语言材料的过程中, 完成学习任务。进入初中以后, 英语的学习, 既包括对语言材料的感知, 又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理性思维, 完成英语的学习任务。因此, 在初中英语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改变单向传输语言知识的教学方式,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情感交流, 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英语的学习过程中, 并充分发挥其能动性, 运用理性思维, 从多角度出发进行英语学习。教师不但要讲解语言知识点, 而且还要利用文本内容,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质疑精神。
此外, 我们不可否认, 情感在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所谓“亲其师, 信其道”。小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 因此, 进入初中后, 教师要承载学生情感的寄托。在刚入学时, 教师应该坦诚地和学生交流, 谈自己的兴趣爱好、教学方法及教学要求, 真诚耐心地对待学生, 创造轻松的课堂学习氛围, 用爱心感化学生,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 采取恰当的评价方式, 保持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信心
针对初一学生, 英语教学评价要适当照顾学生的学习习惯和适应过程, 英语考试和检测既不能太简单, 又不能太难, 要努力做到难易适中, 既要能够帮助学生回顾小学阶段所学知识, 保持学习的动力与信心, 又要兼顾当前所学的新知识, 让学生能够在原有基础上, 掌握新知识, 体验学习的成就感, 进而增强学习的积极性。科学、适度的检测, 有助于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真实、客观的依据, 以便教师不断修改、调整教学计划, 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教学效率。适度的考试检测, 能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 正确认识自己存在的问题, 科学地调整学习计划, 改正不足。初一英语的检测考试, 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 又要着眼于能力的培养, 还要同时兼顾小学和初中阶段的知识, 做到知识与能力并重。
另外, 教学评价要转变唯分数观, 采取多元评价的方式。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 教师应多给予一些有感染力的、积极的、甚至是夸张的评价, 让孩子们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注, 体验成功的喜悦, 减少焦虑情绪。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 教师应根据他们已有的学习基础, 设计针对性较强的教学方案, 教学评价要做到褒贬相济。
总之, 做好小升初英语教学的衔接工作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是学生从小学阶段顺利过渡到初中阶段的重要转折点。因此, 教师既要了解小学英语教学的特点和小学生学习英语的习惯, 又要掌握初中英语教学的教学策略, 从学生学习背景、兴趣、学习方法等方面做好小升初英语教学的衔接工作。
小升初衔接 篇2
从小学到初中在知识衔接上有什么不同呢
1、教学内容和要求,学习环境不同:(内容与要求)小学的课堂教学活泼,科目少,知识量少,题目难度容易,老师讲课的速度较慢,作业量也小,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拓展性就少。中学课堂都是有独立学科体系的内容,科目增多,知识深化与拓展增多,同时难度加大,老师上课的进度也变快,作业量也随着加重。(环境)小学的老师一人包班,中学是书多、课多、教师多,管理与小学迥然不同。
2、在思维训练上就有不同:从知识能力上来看,小学学得太“浮”,对知识没有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归纳。小学学习注重感性的形象思维,但是从初中开始,对数学逻辑严密性的要求就开始加强了。以数学几何为例,中小学在思维训练上就有不同。小学以正向思维为主,由已知条件推得结果(如求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或者面积),而中学则开始注重逆向思维的训练了,要由结果能反推出已知(证明题)。小学与中学根本的区别就是:小学注重结果结论,而初中注重推理而来的过程
3、学习习惯与方法有所不同:(习惯)小学学习时间相对宽松,压力小,学习主动性弱,依赖性强,不注意总结学习方法,缺乏独立钻研的习惯。而进入初中,学习要先预习,后听讲;先复习,后做作业;先独立思考,后发问讨论。每天对所学内容有一个回顾,每个章节有小结。这些学习方法和初中教学中的课堂反馈、单元测试是相吻合的,学生会从中尝到新方法的甜头。慢慢养成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安排学习时间、认真独立完成作业,不懂就问的良好学习习惯。(方法)小学科目内容浅,机械记忆多,形象思维多;中学科目多内容深,理解记忆多,抽象思维多。孩子在小学的学习一般比较被动,到中学则应主动学习,所以在学习方法上应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变化,养成学会归纳、总结、改错。这些方法小学完全可以不要,但是到了初中,不掌握这些方法,学习会比较吃力,相反,用好了这些方法,学习起来会“如鱼得水”
4、归根结底最大的变化:(1)整个知识体系由“静”变为“动”(2)由“确定的”变为“运动变化的”(3)思维方法由“正向思维”变为”逆向思维”(4)思维由“无知思维”逐渐开始形成“逻辑思维”。
学好中学数学的几点建议
1.努力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提高孩子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课中记笔记。
3.准备一个错题本,及时纠正错题。
4.记忆数学规律和数学小结论。
5.与同学建立好关系,争做“小老师”。
6.做一些趣味练习或者益智题,加强自学力度。
7.反复巩固,消灭前学后忘。
8.学会总结归类。可从:从数学思想分类;从解题方法归类;从知识应用上分类。
小升初衔接:如何学好初中语文 篇3
关键词:小升初;初中语文;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8-0027
小学语文与初中语文无论是在学习心理,还是在语文目标的落实上都有很大不同,并且初中语文的学习方法和教师教学的方式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学生们要从小学“保姆式”的管理和学习方式中向中学“自主式”的学习方式过渡。因此,在初中语文学习中,需要注意调整心态,调整学习方法,将小升初语文衔接好,以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势。下面,笔者就从五个方面来谈一下“小升初衔接:如何學好初中语文”这个话题。
一、初中语文的特点——“新”
1. 古诗文大量出现。在选文上更加注重文言课文和古代诗词的收录,今后的中考语文卷也必将在这两个方面大做文章。
2. 文学作品比例大增。在现代文选文上更倾向于文质兼美的名篇佳作,篇幅普遍较长,文学化趋向明显。
3. 作文更加注重真话、实话、心里话,反对假话、空话、套话。作文形式更趋向于开放、宽泛、灵活,给学生自由发挥的余地和充分展示才情的空间。
4. 学习方式更强调自主、合作和探究,教师在课堂上将会少讲,更多的时间将让学生多读、多看、多写、多背、多思考、多讨论。
5. 语文评价的内容将以能力立意为主,更趋向于大语文的范畴,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强调朗读的方法与技巧。
二、初中语文学习的关键——兴趣
要想学好语文最重要的是培养兴趣。学生们都认为语文是一门很枯燥的学科,灵活性差,知识太死。其实不然,语文的特点主要有三:一是开放性。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相等,生活的任何内容都离不开语文,只要有意识地学习,在生活的任何场合都可以学到语文。因而语文具有最便于自学的突出特点。二是情感性。“文章不是无情物。”不仅文章,就连我们民族的文字也个个充满着感情色彩。教师带着感情教,才有可能教好;学生带着感情学,才有可能学好。离开了感情因素去单纯地学知识,是导致学生对语文厌学的重要愿意之一。三是灵活性。语文学科的知识体系不像其他学科那样呈现线形或链条形排列,而是螺旋式上升。因而语文学习的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不是很严格的,是相对而言的。学习语文不能搞自我封闭,机械死板地学。
三、初中语文学习的习惯
良好的习惯是语文学习的有力保障。从总体上来说,语文的学习习惯就是听、说、读、写的习惯。1. 在养成预习习惯的同时,还要思考和记忆,注意记重难点。除此之外,多发言,发言时注意表达清楚流畅,并懂得讲礼貌。2. 要养成对文本质疑的习惯,也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有效手段。3. 养成自评作业的习惯。从方法上进行引导,学生自行批改,及时改错,从而及时地反馈出学习的效果。4. 要养成学完后应及时复习,再做作业的方法。5. 读的习惯,不仅仅是读课本上的课文,还应提出读书的要求,边读边思考,养成制作读书卡的习惯,培养圈、点、评的习惯。6. 查工具书的习惯。7. 养成善观察、多练笔的习惯。调动多种感官搜集资料,积累资料,筛选资料。8. 书写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平时要多多练字,注意书写工整、规范,卷面整洁。在作文评比中,书写尤为重要,书写潦草得不到高分。
四、初中语文学习的策略
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比小学阶段更为系统和完善。任何学科的学习都是有规可循的,语文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比如“人文性”决定了其思想的广度和深度,而“工具性”则体现了其实用与具体操作的可行性。语文学习方法的摸索和形成是一项系统工程,为此,要给予正确的指导,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做有心人,不断加强积累,并使其上升为一种为我所用学习的策略:
1. 要学会有计划地学习
初中的学科较多,学习内容多而且深。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做好计划是很重要的。比如:有计划地预习课文、复习练习,有计划地安排阅读课外书籍(大量阅读是学好语文的关键),有计划地进行练笔(日记、随笔、作文、素材积累等),有计划地随时查漏补缺。
2. 分模块巩固与加强
语文的知识点相对琐碎,学生们难免有无从着手的感觉。因此,初中阶段一般将语文知识点划分为基础知识(汉语拼音、汉字、词语、句子、标点符号);积累运用(创造性地理解运用所积累的语文知识进行古诗文的默写及阅读分析、进行口语交际的创意表述和理解);阅读理解不同文体的文章(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记叙文体、阐明观点,探究真理的议论文体、说明事物特征、传播科技文明的科普文章等);写作方面:能写叙事条理清楚、观点鲜明正确、感情真挚生动、描写细致传神的各类文体的大作文。这几大模块成为语文学习重要的“攻关对象”。
3. 发现规律,举一反三
具体到每类知识点的学习,又都是有一定的规律或方法可循的,只要学生们善于发现、总结,就一定能够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例如:以古诗文阅读为例来说,品味诗中所流露的情感是同学们遇到比较多的一类题,仔细总结不难发现,诗人往往会寓情于景,因此学生们在回答此类题时注意剖析诗中所写之景,体会其“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奥妙,便很容易把握诗人在诗中所流露的情感了。
4. 勤阅读,广积累
这两种策略是语文学习不可或缺的“秘密武器”,也经得起实践检验的语文学习的真谛,因为在语文学习中阅读、积累是不可忽略的。学生语文素养的绝非一日之功,广泛的阅读和积累,能厚实学生的语文功底,潜移默化地提升其文化内涵,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表现在写作上:阅读面宽,积累丰富的同学一般写作能力都比较强,他们的文章往往能具有深远的立意、深邃的思想和充满情感和智慧的表达。我们的阅读积累,除读《中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上的必读书目外,也可读读自己感兴趣的书,一方面积累好词、好句、好的写作素材,一方面也学习优秀作品在表情达意、阐释道理方面的技巧。
五、初中语文学习的方法
1. 基础知识 —— 生字词(包括文下注释和文后“读一读 写一写):要求自己能够会读、会默写,重点词语弄懂词义。 2. 要求背诵的课文、古文及诗词:要求学完即会背;对课外古诗词要求每天(指有语文早读的日子)背一首。 3. 练习中的阅读:要求每篇必做,且必须认真做;用好配发的语文练习,教师讲解阅读过程中,注意总结阅读方法。 4. 每周一篇作文,一篇美文贴评,小作文随课文要求安排;平时多看《语文报》和各大报纸的作文周刊。 5. 作业要求:态度认真,书写工整。 6. 每节语文课两分钟名人名言积累交流。7. 语言积累:要有语言积累本,摘抄词、句、段、成语、名人名言、名诗佳句或自己认为优美的句子段落。
最后,笔者希望大家能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从现在开始,长期坚持,获得语文能力和素养的提升。以日积月累之功,收水到渠成之效。
小升初衔接 篇4
一、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从明确学习目的入手, 初步构建学好英语原动力。教师在第一节课开始就重视讲解为什么要学英语的问题。
1.生活需要。生活需要是我们做一件事情的强大动力。我的第一个标题是:生活中的英语。我让同学们自己说说身边见到的英语, 有的同学说KFC, 有的说NBA, CBA等, 我给同学们出示了路边常见的字母P, 公交车上的up和down, 车辆驾驶方向的L和R, 衣服吊牌上的S、M和L, 以及表示方向的N等, 问他们是什么意思?我还问时下流行语中, “犀利哥, 酷哥, Hold得住”是什么意思?此问题一出, 立刻引起同学们的兴趣, 他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 我顺势引导, 生活中英语无处不在, 掌握好英语就能掌握更多的生活资本, 我希望同学们能掌握好英语, 永远做生活的主人。
2.考试需要。我实事求是, 毫无隐瞒地告诉他们, 要上好的高中, 好的大学并获得大学文凭, 将来要评职称, 都需要学好英语, 没有这个条件, 是很难的。为什么呢?英语作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国际语言之一, 是我们与国际接轨, 学习外国文化, 了解国外情况的主要途径, 而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也是最好学的语言, 所以就要通过考试的方式让大家学好它。尽管有些学生也说学英语是卖国。我说这是大错特错了!为什么?我们通过学英语的方式达到知己知彼, 百战百胜。如若不然, 在时下生活国际化的年代, 哪天被人卖了, 还要帮别人数钱都说不定。同学们笑了.....
3.智力挑战。学好一门外语是一种本事。我给同学们来个小激将, 我说:看谁有本事学好英语?哇, 马上就会有激进分子回答说:我能行!对, 我能行, 这是自信的开始。我马上灌输英语组的励志语:English , I can!全班同学响起了热烈的读书声:English , I can!第一节课, 我让他们觉得英语既亲切又是必须的。我也为此埋下第一道伏笔:学好音标, 就不怕英语学不好。
二、掌握音标
如何让学生学会读和记英语单词呢?我尝试在语音教学方面有所突破性地展开教学, 以便学生首先会读单词。我的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会拼读单词, 拥有“形现音出, 音出形现”的能力。并进行阶段性的目标小结与测试, 设关让学生闯, 增强趣味性。让学生在闯关趣味中找到学习的乐趣, 使学习变得轻松好玩。经过实践和努力, 我认为过语音关是提高大面积中学生的英语学习质量的关键, 也是第一步。
1.启发学生学会音标。四十八个音标在学生眼里可不是简单的符号, 很多同学觉得难, 但我有好办法。在这一好的理念“学生是学会的而不是教会的,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地引导下, 我及时整合学生在小学所积累的一些词汇并让他们认读, 学生既自信, 又想表现, 因为:
我会读, 我要记牢。
car ball girl see two
bus box father big book bed bag
cake five boy
hear hair poor
go house
我及时表扬他们, 并且说同学们实际上已经会读二十个元音音标了, 学生们表示不信, 我说你们是最棒的, 来吧, 试试看。我鼓励他们用拼汉字读音的方法来拼自己已经会念的单词, 学生去做了, 而且会拼了, 他们很高兴。我及时给他们纠正一些音的读法, 并告诉他们什么是长元音、短元音、双元音。二十个元音, 一下子记下不容易, 光说不练也不行。在学生基本上会读之后, 我首先设计一些单词和音标的连线题, 让学生进一步熟悉这些音标, 我还让他们用本子来抄下这些元音音标, 下一节课前还要进行听写。通过强化记忆的方式让学生记下这些符号, 事实证明, 效果不错。我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学习辅音。 (1) 和学生体验拼读单词。我设计的练习是“我能拼读”, 如, [hi:] [ fæt ] [leg] [gε:l][ ’fa: ðə] [ca:] [’mɔ:niŋ] [bɔ:l ] [ bɔks ] [tu:] [feis] [ bɔi][faiv] [a:ftə’nu:n] [ðis] [ðæt ].学生间合作拼读单词。在学生基本上熟悉音标符号之后, 我又给学生提出进一步的挑战, 我请他们翻开书本的词汇表, 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试着挑战自己能否懂得读完词汇表上模块一所有的单词。学生跃跃一试, 有三分之一同学做得很好, 有个别同学比较吃力, 还有一些同学需要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但总体效果良好。在练习的过程中, 多鼓励学生参与, 及时肯定他们的学习效果是关键。 (2) 及时拔高手不软。教师的任务是精心设置梯子, 即设置多个闯关的拼读练习给学生, 抓住学生的自信心和竞争心理, 鼓励学生去自主探索, 让他们在进一步体验中获得成就感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 变乏味为挑战, 变竞争为更强大的动力。两个星期之后, 学生基本上学会拼读完本册书的单词, 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
2.探讨“形现音出”。在学生识记音标和学会拼读之后, 我尝试和学生一起脱离音标拼读单词。 (1) 找出不同的音标下的相应的字母及字母组合。如, lake bag Aa [ei] [?]she leg Ee [I:][e] bike hit Ii [ai][i] go fox Oo [əu] [ɔ] usefew bus Uu [ju:][ʌ] her bird nurse er ir ur [ε:] floor horse fouroor or our ore [ʌ:] 等。 (2) 把一些组合的发音当作一个单词来教, 如tion or al ly ther queen oy ight etc, 有了这些积累, 以后碰到类似的组合, 记起来就容易多了。 (3) 把归类好的单词抽掉音标, 让学生根据字母及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来尝试念出单词。让学生在合作、互补、竞争之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共同提高。 (另附元音、辅音组合规律, 查看附表)
3.练熟“音出形现”。要能够熟练地使用英语这一工具, 就必须拥有较高的词汇量, 这是学习英语的一个重要特点, 而要拥有一定的词汇量, 就必须从记单词着手。记单词, 这是大部分中国人都特别头痛的事, 对于中学生来说, 也同样如此。首先教他们一些便于记忆、巩固的方法, 如音标记忆法、归纳记忆法、情景记忆法等等, 我还和学生一起探讨“音出形现”, 这是一种英语学习的能力, 我们知道:英语是拼音文字, 能说就要会写。如果“形出音现”的能力已成事实, 那么拥有“音现形出”的能力就成了必然。我每节课利用几分钟时间有针对性的和学生一起回忆音形结合。如:我说boy这个单词是, 我让学生一起回顾辅音是哪个字母, 元音是那两个字母组合, 然后让学生写toy joy point soilnoise等等。有些人认为这样做很繁杂, 但总结起来也就是22个, 基础单词不必练多, 反复熟练是关键, 因为“成功是简单的重复”。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对学习发生了兴趣, 才会享受学习的欢乐, 从而更加热受学习。我的一些激趣做法是:
1.做好铺垫, 开展丰富多彩的口语活动。在实践积累中, 我发现学生怕听怕说英语, 并且他们也缺乏相应的学英语的大环境, 久而久之, 听说课就变成了只听不说课, 老师也渐渐习以为常了。我觉得要想让学生开口说英语, 必须先让他们有热情。我精心备课, 抓准单元核心句型, 再配上一些单词短语, 反复让学生操练, 掌握之后, 我再在课堂上开设形式多样的口头练习活动。具体做法: (1) 组织学生进行句型问答, 让每个同学都有参加的机会; (2) 设置情景, 让前后所学知识能够连贯使用, 这样既可以复习巩固学过的知识, 也可以让学生有锻炼口语的机会。 (3) 巧设课堂小游戏或小比赛。在学完课文新内容后, 适当设计一些新颖巧妙的小题目, 以游戏或比赛的形式调动学生复习巩固新知识的积极性。以上这些口头活动, 占用时间虽然不多, 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有了听说的机会。既提高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听力, 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2.运用幽默的教学语言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每堂课都有特定的学习内容、固定的时间, 作为一个好老师, 应当用生动的语言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去吸引学生学习。所以, 我每节课都尽力做到精神饱满, 语言生动清晰, 方法多种多样。在教学中, 我结合教材内容的实际, 并运用演示、讲授、提问、讨论等形式,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帮助学生对新知识进行趣记巧学, 从而减轻学习负担, 提高学习效率。如陈述句变为疑问句方法的口诀:一调二改三问号。口诀朗朗上口, 容易记牢。同时还要学生明白:调什么?改什么?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 也要在练习中让学生去感悟和领会。另外, 在练习设计方面, 教师还注意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题目, 避免差生做题产生自卑心理。这样, 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 有所发展, 使学生越学越有激情。
3.积极备学案, 基础知识课课清, 重难点知识周周清。在多年的教学中, 我尝试了很多种激趣的手段, 但沉淀下来, 发现最好的激趣手段是因积累、获得而形成的稳定又有自信的兴趣。因此, 初一阶段, 我重点使用这种激趣手段。我的做法是:每一天及时进行单词句型记忆的检测即听写;每一周进行总的单词和句型的检测---基础测试;每一周进行一次知识清单结算, 突破重难点, 不合格的再来一次。平时作业量不是很多, 但基础、重难点知识则进行反复训练。学生练习一次比一次轻松, 能记得更多, 而不是去反复写没有把握的试题, 学生愿意做, 效果也很好。
4.注意多鼓励和及时表扬学生。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和赞赏, 尤其是学生。学生所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我认为, 对于有进步或表现好的学生, 老师及时、真诚和恰到好处的表扬, 能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提高, 所以, 我能积极寻找学生的闪光点。有些学生学习成绩不够好, 但他的英语书写很棒, 或者他回答问题的声音响亮, 语感较好, 我都对他们进行表扬, 使他们在得到赞赏的同时, 产生更大的学习动力。总之, 我深深的体会到, 只有让学生在参与教与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 才能唤起他们学习的热情, 形成持久而稳定的学习兴趣,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四、养成良好习惯
我们都知道: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没有良好地学习效果, 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习品质的重要表现。在小升初衔接阶段, 我重点培养学生以下学习生活习惯:
1.让学生养成听读的习惯。语言是有声地艺术。古人语:“书读百遍, 其义自现。”对于初学者, 我建议他们先从听开始, 先听再模仿。时间可以安排在早自习或者上课过程中, 学生晚上在家也可以安排一个时段听一听。朗读时首先要读准单词, 理解大意。学生可以根据上课时播放课文原声带, 边听边纠正语音, 语调, 模仿录音, 然后自读。养成诵读的习惯对于英语学习相当重要。
2.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阅读能力是英语能力的主要内容之一。很多中国的孩子学英语, 基本上就是那本教科书, 这对于他们的知识面来说是很窄的, 极不利于英语能力的形成。英语中有一句谚语:Rome was not built in one day.光靠课堂上教师安排的阅读材料是远远不够的。那怎样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呢?教师要帮学生选择阅读材料。初中生没有多少词汇量, 选择最简易的内容来帮助学生学会做阅读练习;阅读的内容也该适应他们的兴趣、爱好, 符合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征, 学生只有感兴趣, 看得懂, 他们才会愿意去看, 阅读的教学才能进行下去。只要教师引导得当, 措施得法, 学生一定会由最初的“不会读, 讨厌读, 害怕读”逐步养成“较会读, 自愿读, 喜欢读。”
3.让学生养成积累的习惯。有积累才能有能量, 有能量才能有发展。日常学习三常规: (1) 每天背单词、句型, 每个周末再背一遍, 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在进行阅读中碰到有用的词句及时记下来, 久积成章。 (2) 每天认真完成作业, 并及时订正校对答案, 做到当天事当天毕。 (3) 每周必完成知识清单, 突破本单元知识的重点和难点, 一遍不合格再来一次, 直到合格为止。经过督促积累, 老师的辛勤付出一定有回报, 学生的勤劳也一定有收获。最终是有实力才会有魅力。
总之, 初一是人一生的重要奠基阶段, 同时也是可塑性最强的一个阶段。而正确地引导和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课堂教学的参与意识, 特别是打好了语音、词汇基础会让学生们在整个英语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铺垫。
摘要:Well begun, half done.小升初英语教学衔接的成败决定着今后英语教学能否顺利开展。在此阶段, 任课教师要有清醒的认识, 知道要做些什么工作 (在实践中, 我认为教师要认真做好以下工作:一、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二、让学生掌握好音标;三、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及如何开展工作 (始终以学生为中心, 调动学生积极性, 扎实积累) 才能顺利完成教学衔接的任务。
关键词:明确学习目的,掌握音标,激发学习热情,养成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张正东, 黄泰铨.英语教学法双语教程[M].科学出版社.
[2]包天仁, 狄强羽.英语外语教学[M].吉林教育出版社.
小升初语文如何衔接 1 篇5
4、学会记课堂笔记、整理笔记 培养在课堂上专注听讲的习惯,不仅听,还要思考和记忆,注意记重难点。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课堂笔记有助于养成记录习惯,也便于以后复习整理。5.自觉查工具书的习惯除了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等小学多用字典外,现代汉语词典,汉典等工具书都对语文学习有极大帮助,鼓励孩子多查询,找寻确切答案。6.分模块学习与积累 初中阶段语文模板包括:1)基础知识(汉语拼音、汉字、词语、句子、标点符号);2)积累运用(古诗文的默写及阅读分析、口语交际的创意表述和理解);3)阅读理解不同文体的文章;4)能写各类文体的大作文。平时按模块整理学习资料和素材。
二、注重心理准备、习惯培养 进入初中,孩子也开始进入青春期,也是孩子人生中的“叛逆期”。在学习和生活上未必一帆风顺,而青春期的孩子容易焦躁,需要在孩子进入初中前多聊聊,上初中每个孩子都会有个适应过程,要学会自我调节,多从积极的方面思考问题,还要多跟父母,老师进行沟通,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早日适应中学的生活。考上名校,或重点班的孩子,要克服思想上松懈的心理,开学后不要掉队。也不要因为暂时的失利而影响自信心。改掉浮躁、粗心的毛病,因为重点班的孩子往往不是比谁聪明,而是比谁踏实。初中班主任、老师不会象小学那样,对预习、复习要求的很具体,要让孩子养成自觉学习、主动学习的习惯,学会制定学习计划。
三、初中数学难度大增 初中数学分为代数和几何两大类。代数由数字变为字母,由常量变为变量,更为抽象。几何要求不仅会计算,更要会论证。初中的数学学习方法,会颠覆小学的数学思维方式,孩子也要有个适应期。初一的新知识点多,初二的难点多,需要构建初中的“数学思维体系”,否则很多孩子初中会在数学上掉队。初一的知识点:有理数、正数、负数;有理数的乘方、幂;直线、射线等基本内容可以简单的向孩子介绍一些。
四、初中英语:功在平时,贵在坚持坚持记忆大量词汇词组,每天坚持朗读课文,每周写英语周记,背诵新概念二的课文。
为什么“小升初”的衔接那么难 篇6
又送走了一届毕业生,虽不是自己的第一届毕业班,但每当这个时候,看到学生们放飞梦想、重新起航,心中充满喜悦和期盼的同时又不免有些许担忧。
每个孩子的基础是不同的,他们到了中学要面对的机遇与挑战更是不同。成绩优异的孩子我从不担心,那些成绩平平甚至有些吃力、不善表达的孩子,始终揪着我的心,他们能适应初中的生活吗?成绩不理想,老师会多关注他们吗?他们会不会因为成绩不好,而一蹶不振呢?
一位学生对爸爸说:“我就要成为初中生了。我真想早一点看到初中是什么样的!”另一位学生对妈妈说:“我不想长大!我不想毕业!我不想当初中生!我想念我的小学老师!”
一位家长无奈地说:“我只有初中文化,又过去这么多年了,以前学的那一点点东西也都忘光了。孩子问我什么,我基本上无法回答,只能让她去报衔接班。”
初中部初一老师的办公室内,大家在摇头、叹息:“现在的小学怎么会这样?知识点教得那么死板,到了初中想要扭转都不行;自从取消升学考试后,学生的计算能力变弱了,笔算、口算能力以及准确率都比以前低;上课时不会听课,不会记笔记。”
小学部的老师不满了:“我们的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都能获奖,这说明什么?我们不辞辛苦地工作,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对于学生的提问几乎有问必答,学生都认同我们是他们的知心人;初中教师不能用学校教育教学中出现的个别现象来否定我们的小学教育啊……”
究竟是什么阻碍了“衔接”
一个良好的开始,对于学生来讲有着莫大的鼓舞。尽早适应初中生活,增强孩子学习的自信心,是衔接中很重要的一环。
小学生进入初中后,成长发展中的变异和自身存在的差异是阻碍学生自身发展的多元要素。那么,这些变异和差异又从何而来呢?
·处处为新。小学升初中,面临着一个全新的环境:学校是新的、班级是新的、同学是新的、老师是新的、学习方法是新的、学习形式也是新的,学生本身也想在这个崭新的环境中来表现自己,展现自己的才能,特别是对一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初一学生来讲,既忐忑不安,又充满希望。
·家长质疑。一些家长说孩子上了初中以后成绩下降,和小学时清一色的“优良”形成了明显反差,或怀疑孩子的潜力或怀疑初中的教学质量或怀疑小学教育有问题。
·学校意见。初中对小学教学质量提出异议,怀疑小学成绩的真实性。有些初中老师认为:小学毕业抽测成绩很好,而在刚进入初中举行的摸底水平测试中,各科成绩不及格的人数,很多学校会超过10%甚至会达到20%,考试成绩也参差不齐,从十多分的到满分的都有,不敢相信小学的教学质量会如此经不起考验。小学老师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出来的学生更注重个性化发展,中、小学的教学目标是不一样的,研究分数问题是对素质教育的片面理解。至于成绩的两极分化、学生的差异,原本就存在。
外在环境、家长、学校在这个特殊的阶段也产生一些新问题,从而阻碍了小学升初中的衔接。让我们看看都有哪些新问题呢?
高中义务教育没有普及,初中教育自然面临着很大的升学压力,初中就不得不把学习的结果放在首位,而小学由于免试入学,尽管毕业年级有质量抽测,但对学习结果的要求比较低,这就造成了初中和小学教学工作的侧重点不一致,所以教学工作侧重点也就无法顺利衔接起来。中学教师不了解小学教师的具体工作,小学教师不知道中学教师的需要,中间缺乏了解、沟通。试想一个中学教师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学生在小学里是如何学习的、学得怎么样,“衔接”又从何谈起?
初中阶段的青春期是人生的岔路口,被称之为“难教养期”,或者“问题儿童期”,和小学时的儿童期不同,因此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也会有很大的不同。小学教师多是牵着、循循善诱地、耐心地告诉学生该如何做、怎么做。而到了中学,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不再喜欢老师的唠叨,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你说往东我偏要往西。环境上,新的学校、老师、同学,也会有不适应感。情绪上,表现为从性格活泼到突然沉默寡言。特别是在小学小集体里成绩越好的孩子,进入中学相对庞大的集体中,从以前的“众星捧月”到成绩平平、优势不明显,越容易产生落差感。习惯上,小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不足,难以满足初中课程学习的需要。
小学的课程内容较少,课程内容要求的掌握程度较低,独立思考才能解决的问题题型较少。而到了初中,课程内容多、教学进度快、学习难度大、学习时间长,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成为学习的基本能力,学生在书中根本找不到现成的答案,不会或懒于动脑使得一部分学生完不成作业。六年级的暑假,小学实际上已经放弃管理,而中学还没有接上头,学生根本没有做好上中学的准备。
面对“衔接”,这样应对
那么进入初中,学生需要哪些方面的衔接呢?
首先是学习方式、方法的衔接。
科学的学习方法有助于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小学成绩不太突出的孩子往往没什么计划性,不会科学利用时间;不求甚解,死记硬背;理论与实际脱离,不善科学用脑。由于小学知识点难度较低,课时容量较小,加上家长们的帮助指导,大部分孩子没有表现出困难和吃力的状态,成绩也没有太大的波动。但到了初中,主要学科数量成倍增加,知识的宽度与厚度超越了小学课程N倍,部分孩子出现成绩大幅下滑现象。若要学习稳步衔接,就一定要把握好以下五点:
1.充分制订每门学科每天、每周的学习计划、时间分配,切忌用一晚上时间来恶补某一门学科。
2.无论在校在家,都要充分利用好每一分、每一秒,切忌像小学一样,家庭作业只能带回家去完成。
3.不管哪门学科,上课一定要认真听讲,课下查阅笔记,在充分理解的前提下,把必要的知识点记牢,切忌直接照本宣科死记硬背,因为初中知识又多又难,仅仅靠背诵,根本应付不来。
4.定期做好复习,把所学的内容做成思维导图,通过后期的学习把知识点不断地向上添加,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与沉淀,就会形成此门学科的知识结构,便于自己宏观把握知识的前连后延。
5.无论是实验课还是阅读课,都要更加精细地预习、准备。有些孩子一上实验课或阅读课,感觉就像小学时的活动课,三三两两嘻嘻哈哈,却不知初中这些课程是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只有通过实际的操作、验证,才能充分理解定理与现象的理论性,这也是最科学的学习方式。
其次是学习情感的衔接。
刚刚进入一个新学校,家长要给孩子设立一个宽松的环境,帮助孩子建立和睦的师生、同学关系。平时不要总是逼迫孩子学习,周末可以多鼓励孩子和同学一起出去参加体育运动;让孩子保持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有一颗积极进取的上进心,这样将会利于孩子的持久发展,尽快适应初中这个新环境。
最后,是成长发展的衔接。
小升初的起始阶段,父母要给孩子多一些帮助。在这段时间内,父母要多些宽容和体谅,用耐心和鼓励筑起孩子信心的堡垒,成就孩子学习的动力。初中阶段,是孩子从儿童成长为少年的关键时期,优秀的品行、奋斗的目标和远大的理想一般都将在这一阶段内形成,这一时期也是孩子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家长、老师的经常鼓励、提醒及善意的批评,可以使孩子的缺点得到修正、长处得到发扬。
小升初衔接 篇7
一、衔接问题的主要成因
初一英语教师大都抱怨:来自四面八方的新生英语水平千差万别、参差不齐, 很难统一标准进行大班授课。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几下几点:
1. 不能严格执行标准的相关要求
英语课程标准采用国际通用的分级方式, 将中小学英语课程目标设定为九个级别, 为英语教学一条龙体系的形成搭建了基本框架。这些课程目标层层推进、丝丝入扣, 如果每个学段的英语教学都能严格执行标准中规定的课程目标, 我们就可以避免中小学英语教学脱节的问题。但是, 中小学英语教学一体化能否形成,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主管部分、学校和教师对标准的执行能力和对教材的使用水平。目前, 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 部分小学开设英语课程先后不一;部分小学和中学在课时安排、教材选择、课程目标等方面没有执行标准的基本要求;再加上各种英语特色学校和社会上形式各异的英语辅导班、培训班, 学生所接受的东西比较杂乱。此外, 在考试指挥棒的驱使之下, 不少学校、英语老师只看眼前利益, 考什么就教什么, 根本不顾学生终身英语学习能力的培养。
2. 两个学段的教学内容不能对接
随着课改不断深入, 中小学各学科的教材也在不断更新, 不断进行着增、删、改、补, 教材建设日趋完善, 但中小学英语教材之间的衔接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一, 有些版本中学英语教材中的教学内容与小学重复过多, 造成教材资源浪费, 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学习兴趣大减;其二, 两个学段的教材内容上存在落差, 小学英语教材的特点是“浅、少、易”, 而初中教材从一开始就显露出“起点高、难度大、容量足”的特点;其三, 小学教材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出发, 具有很强的故事性、趣味性, 小学英语学习内容相对较为形象直观, 对抽象思维能力要求不高, 而初中教材却更注重科学性、逻辑性和知识性, 学习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发生了质的变化, 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分析判断能力, 在思维方式的要求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3. 两个学段的教学方法缺乏过渡
初中英语教师和小学英语教师在教法上、对学生的思维要求等方面也存在着一些差异。由于小学内容少、知识难度小、教学要求低, 因而进度一般较慢, 而中学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教的进度就会相对较快。小学教师比较注重英语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新颖性, 注重学生课堂的参与程度, 更注重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小学教师基本上是采用直观法组织教学活动, 小学生通过感知语言材料就可以完成学习任务。而到初中后, 语言学习的内容越来越多, 教师更注重对学生读写方面的训练, 故而教法相对单一、呆板, 课堂气氛沉闷。学生除感知材料外, 还必须理解语言材料。这就要求学生学会理性思维的方法。一旦学生的学习方法与老师的教学方法不吻合, 英语的教与学就会相脱离。教学方法的差异使刚刚进入初中的学生适应不了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转化。
4. 新生缺乏持续发展的能力和动力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它是学生英语得以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 具有这种能力的学生在升入高一学段之后, 能在最短时间内适应新的学习环境。而初一英语老师往往在新生身上发现许多问题, 有碍于他们的英语持续学习和发展, 比如:不会用国际音标来拼读生词或根据音节来记忆单词;不会以意群基本单位来朗读和说话, 不注重语音、语调, 有的学生甚至还带有方言, 缺乏连读、爆破音、弱化音等语音知识;不会恰当使用英汉双解词典自学或辅助学习;缺乏基本语法知识, 不分词性, 不分主谓宾;没有养成上课记笔记、下课定期复习等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初中英语教师则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独立性有着较高的期望和要求。由于缺乏持续发展的英语学习能力, 部分小学生升到初中后, 就难以适应陌生的教学环境。
二、解决衔接问题的主要策略
要做到小学与初中学生英语教学的有效衔接, 需要中小学英语教师对这两个学段的教学内容有一个系统的学习和研究, 要掌握不同学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学习方法和管理办法之间的异同, 使中小学英语教学真正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中小学校之间应建立协调、合作的伙伴关系, 以“协同发展”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 树立英语终身学习的理念, 以身作则、不断学习, 加强交流与联系, 实现中小学英语教学的双赢。
1. 树立英语素质教育的大局观念
标准的制订者把英语基础教育的总体目标细分为九个阶段, 其思路是缜密、科学的。能否有步骤、有计划地实施好每一阶段的分级目标、搞好各个学阶段之间的教学衔接, 直接关系到课程总体目标的实现。学校和英语教师要舍弃眼前利益, 树立大局观念, 注重发展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教育, 培养他们的终身英语学习能力。具体地说, 就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使学生树立自信心,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 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拓展视野, 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形成健康的人生观, 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 设立教学方法衔接的缓冲地带
针对小学生升入初中后不能适应的现状, 初中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设计上, 就应当考虑对小学的教法有选择地继承, 并探索一个行之有效的新思路, 既能符合初中目标的要求, 又能根据学生的特点, 在内容和形式上由易到难, 让学生逐步适应, 给他们留有一个适应期。初一新生的认知水平与小学毕业时并无明显的分水岭, 他们活泼好动、易对新鲜事物感兴趣的天性仍然十分强烈。因此初中教师仍要注意教法的多样化、形象化, 努力做到既有对他们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又有对本阶段教学目标的检测和实施。初一英语老师可以继续把小学的唱歌、游戏、绘画、竞赛等活动引入初中课堂, 让学生在轻松、活泼、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英语, 使他们逐渐度过一个爬坡式的缓冲时期, 以适应初中的教学。另外, 针对新生之间英语水平的差异, 初一教师在教学中应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 进行分层教学,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3. 构筑中小学英语教师交流平台
目前, 我国绝大多数中小学相对独立, 处于隔离状态。小学、初中和高中英语教师之间“老死不相往来”, 缺乏面对面交流与沟通的机会, 闭门造车情况相当普遍。中学教师不了解小学教师的具体工作, 小学教师不知道中学教师的需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适当通过行政手段进行干预, 要搭台子、结对子, 为中小学英语教师之间的交流创造机会, 让三个学段的英语教师有机会接触, 一起探讨各自学段的教学特点、学生心理特征、教学方法以及相互听课的感受。为克服小学向中学的阶梯式跨越, 加强学段之间教师教学的沟通, 实现理想的、螺旋式上升的发展目标, 找准中小学教学衔接恰当、科学的切入点。其实, 我国不少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门已经进行有效的尝试, 有的以地区划分为界, 让该地区的中小学相互挂钩, 结成工作伙伴;有的以教研室牵头单位, 举行教学衔接研讨活动, 让中小学英语教师相互听课。通过案例分析、研讨交流、相互听课等方式, 英语老师可以了解到各个学段的英语教学特点。
小升初衔接 篇8
一、要注意研究小学的教学方法
中学数学和小学数学相比较而言, 在知识内容和逻辑思维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 教师不仅要考虑教学内容的过渡, 还应当注意研究小学的教学方法.
从思维发展角度看, 初一学生的思维仍然处于直观形象思维水平, 与小学生基本上处于同一阶段.教师应当充分注意这一特点, 使教学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通过对典型的、数量足够的实际事例的观察、分析、概括等来理解抽象的数学内容, 并让学生有充分的反复练习机会.
小学数学教学, 教师讲的细、练得多、直观性强、知识反复次数多;到了初中, 相对来说教师讲的精、练的少、知识反复次数少, 抽象性也比较强.从实际情况看, 小学生是以机械记忆、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因此, 进入初中后, 教师必须结合学困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从学困生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规律出发, 有效地改进教法, 搞好教学方法上的过渡.
二、要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衔接
初中数学教学更注重思维的教学, 突出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 我们在面对初一新生的教学中, 不能急于求成, 需要给孩子一个适应过程, 比如, 在学习了字母表示数之后, 虽然学生体会到字母使用的优越性, 但不可能很快就能抽象的理解一个字母的取值范围, 字母的正负性, 在遇到题目中有关字母的问题时, 直观的总是认为它是一个正数, 不会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求解.所以我们要在教学中逐步的渗透, 不要设置难度超前梯度过大的题目, 这样不仅不会收到很好的学习效果, 反而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只会增加他们的挫折感, 实践证明, 经过一个学期之后, 学生对于字母的认识随着学习的深入、思维水平的提高得以加深.
三、要注意采用多元化评价
学生个体之间, 无论在生理上, 还是在心理上总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我们要承认差异, 允许差异, 平等的进行有差异的教育, 进行有差异的评价, 不能用统一的标准简单粗暴的评价学生.应对学困生独有的内心世界多一些尊重与呵护.了解每一个学困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心理状态和感受, 深入挖掘他们的潜力, 仔细搜索他们的闪光点, 并给予充分的肯定, 合理的评价, 使学困生感到他和其他学生一样, 被别人关爱, 被别人尊重, 被别人肯定, 从而点燃每一个学困生心中的希望, 形成不断努力学习的动力, 促进他们有差异的进步.
1. 制作数学成绩进步卡.
教师用精美的卡片, 为每位学生制作一张数学成绩进步卡, 用折线绘出学生数学成绩的进步情况, 使每个学生能够很直观的了解到自己的学习进步历程, 来促进自己的进步.
2. 指导学生作自我的纵向评价.
教师指导学生要坚持和自己的过去相比较, 学生的学习成绩总有优劣之分, 只要自己努力了, 即使是后几名学生, 哪怕只是增加了3、5分, 也是进步, 同时教师也要给予充分的鼓励.
四、要注意加强学法指导
只有学困生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 才能提高学习效率.一部分学困生在数学上花费工夫不少, 但学习就是不理想, 表现在知道匮乏和知识间的联系弱.教师不仅要为他们补知识, 一方面要有意识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另一方面是在教学中加强学法指导和学习心理辅导, 而且还要转化他们的思维方式, 要让学困生讲述知识和解题思路, 从中看出他们知识的盲点, 从而对症下药.
课堂上学法指导主要有两种. (1) 学习观点的指导.包括学习目的, 主动学习观点, 认真求实观点, 能作到不耻下问. (2) 掌握知识方法指导.包括接受知识时, 指导学生如何思维, 如何想象, 如何集中注意力等:在储存知识时, 指导学生如何记忆, 如何理解, 如何强化知识等;在使用知识时, 指导学生如何分析, 如何概括和综合, 如何运用解决问题等.
五、加强中小学教师的相互交流
学校教育是一个完整的有体系的长期过程, 小学和初中作为这个链条中紧密相连的前后两个节点, 不能各自清扫门前雪, 不问他人瓦上霜, 应该彼此相通, 知己知彼, 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尤其是一线教师都要树立这样的大教育观, 要多多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因为有了沟通才能减少误解和埋怨, 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小升初衔接中的各种问题.
总之, 在数学教学中, 我们应从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角度出发, 以强烈的责任感和极大的爱心, 去帮助学困生.通过各种方法的互相渗透、互相联系, 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 并依据学困生的个性心理特征, 灵活巧妙地运用, 一定能做好小升初衔接教学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摘要:“学困生”一般是指在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 并且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均不能达到课标基本要求的学生.本文从注意研究小学的教学方法、数学思想方法的衔接、采用多元化评价、加强学法指导和加强中小学教师的相互交流五方面入手, 探究了小升初衔接教学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国外的“小升初” 篇9
美国:教师比学生更在意成绩
在美国, 各社区对应什么小学、初中已经明文公示了, 小学毕业考成绩, 对学生升入初中几乎没有任何影响。但是, 学生成绩的好坏, 对学校的评估很重要。相对而言, 美国的学校和教师比学生更在意毕业考成绩。
英国:为进文法学校参加培训
英国的公立中学分为普通公立学校和文法学校两种, 普通公立学校教学质量一般, 学生想要上都可以;文法学校则相当于重点中学, 其入学考试难度很大, 考试科目一般包括数学、英语、文字推理和图形逻辑等。为上文法学校, 许多家长会给孩子报收费不菲的专门培训班, 以期考上。
日本:僧多粥少忙坏学生家长
日本初中分国立、公立、私立三种。大部分公立中学实行“学区制”, 根据家庭住址划片, 不考试直升。但是, 国立和部分好的公立学校, 因为资源稀少, 则通过“选拔制”录取学生。为升入理想学校, 学生从四年级开始, 就要去补习班学习学校没教过的内容, 非常辛苦。同时, 家长不仅要支付昂贵的补习费, 还要陪读。因此, 日本的“小升初”考试也被称为“家长的考试”, 甚至促生了“教育妈妈”等专门词汇。
新加坡:“一考定终身”的压力
瑞士如何“小升初” 篇10
与很多国家一样, 瑞士也实行9年制免费义务教育。一般情况下, 儿童通过小学毕业考试后即直升初中, 个别未通过者需要留级再考。毕业考试成绩和平时表现将作为孩子们进入何种中学的直接参考。
虽然义务教育阶段注重学生平衡发展, 不公开设重点学校, 但本着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初中阶段分校或分班的“定向培训”, 使得学校间存在差别。一般中学强调实际知识的传授, 学生日后的出路是作为学徒学习手工技艺, 而“重点初中”或者“重点班”对学生进行更广泛的教育, 强调自然科学和外语等, 学生的方向是高中和大学。
一般而言, 瑞士超过三分之二甚至高达八成的初中生毕业后不上高中, 而是走上职业学校或徒工学校的道路。但近年来, 希望通过进入重点初中或重点班而继续上高中的学生人数大增, 所以, 围绕入学考试而出现的教育市场产生了。仅在苏黎世地区, 就有20多家补习机构, 他们从单独授课到长达数月的全套补习应有尽有, 价格自然不菲。
不过, 与中国相比, 这种现象在瑞士还不算普遍, 竞争远没有中国那样激烈。究其原因, 得益于瑞士独特的教育体系。
瑞士教育体系的特点是初中普及, 高中比重小, 职业学校比重大。瑞士的职业和徒工教育世界闻名。从职业学校和徒工学校毕业的学生照样可以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可以生活得体面优裕, 悠然自得。
此外, 瑞士教育强调的是基础、均衡, 因材施教。从小学开始, 同一年级的不同班级教学方法和进度完全不同。老师也会针对学生各自的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制定不同的教学方针, 每天布置的作业也会不一样。学生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爱好, 为进入初中以及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
正因如此, 很多家长和教育界人士不赞成让孩子为升入“重点初中”而参加补习班。苏黎世一所“重点中学”的校长佐林格说, 对那些依靠临阵磨枪取得考试成功的学生来说, 重点初中、高中并不适合他们, 因为“这些学生表现出缺乏自学能力、学习吃力的情况”。
小升初衔接 篇11
关键字:小班化 衔接教学 新课程理念
一、问题的提出
日前人口普遍由農村像城市,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这就给学校生源带来较大的变化。尤其是像我校这样一个地处江南城市附近的小镇。学生总人数在减少,外来学生人数比例在增大。小班化教学成为一种必然。
然而学生的实际水平却参差不齐,特别是一些由外省市转学来的学生,在小学没有学过英语。而我们目前使用的牛津教材的特点词汇多,文章篇幅较大,因此六七年级衔接教学工作成为首要任务。为此本人进行了对策研究,发挥小班化教学优势做好学情分析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通过师生共同努力,从而达到了教学效果,践行了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教学理念。
二、六七年级英语衔接教学的重要性
小学生升入七年级前,已经对基本的英语交际用语、简单的句型以及基本语音知识等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小学生学习期的特点只是简单的模仿和记忆。七年级既是小学基础学习的延续,又是初中新的学习的起点。学生在整个初中阶段学习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七年级时能否学好,而要搞好七年级英语教学,提高初中阶段的教学质量,就一定要注意六七年级的衔接问题。教学过程中既要照顾基础好的学生,让他们吃饱,又要照顾基础薄弱学生,让他们跟的上,避免过早出现两极分化。经过教学实践的反思总结,我认为衔接教学的工作重点有:
1.查漏补缺,夯实基础
2.培养学习习惯,点拨学习方法
3.重视趣味英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小班化教学的理论基础及优势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是国家英语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基本教学理念。小班化教学为实施这些理念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所谓小班化教学,就是以促进学生素质提高与全面发展为目的,在减少班级学生规模的基础上,通过对教育的时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技术、教学策略、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评估等环节的改革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班组教学活动形式。小班化教学的根本宗旨是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对不同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学习速度、学习能力倾向,应该给予不同的引导、帮助,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内在潜能,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提供机会,使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主动和谐的发展并获得成功。这一点在实施衔接教学时体现的尤为明显。
1.小班化利于查漏补缺,夯实基础
1)逐个筛查,过好语音关
要想真正学好英语,打好语音基础是关键。许多英语教师都深知学好语音的重要性。许多学生学了几年英语不入门,不会拼读单词,学英语对这些学生来说感到很吃力。因此语音必须人人过关。
我在强化语音训练环节,由于小班人数较少,我进行逐个筛查,先对基础好的学生进行基础语音测试,记录他们有问题的音素,确保1-3名基础好,没有发音问题的学生做语音测试员,由他们测试并负责记录班级学生语音掌握情况。这种测试学生一天就能完成。这个环节一来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学,二来也能帮助我的语音教学做到有针对性。而且每次教学活动后,班级学生便可重新测试,及时知晓自己的问题所在。几轮测试下去,便能过语音关。通常两个星期便能巩固到位。
2)人人开口说,不学“哑巴英语”
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因此,初中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有必要的。学生班额小,课堂上就有较多时间进行言语交际操练,有利于我们一线教师利用课堂有效时间,精心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通过不断操练和强化口语,使学生逐步适应中学的教学要求。强化操练课堂用语,逐步增加课堂上使用英语授课的比重,到全英语授课,创设英语学习良好环境。每节课开设几分钟的“Daily talk” ,不到一个月就可有个轮回,可促进学生自我检测,改进。
2.小班化利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点拨学习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是把学习小组作为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小组互动,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新课标的目标达成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思想相一致,都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1)小组的编排。小组的编排既要考虑学业水平、性别、个性特点、守纪情况、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又要考虑座位的就近原则。一是方便开展小组活动,二是有利于小组长对组员的学习情况进行统计记录。通常有六个小组,这就便于教师指导和监控各小组的学习活动,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和督促,便于各小组汇报活动成果并开展小组间的竞赛,也便于教师及时给出激励性的评价。
2)小组学习任务的确立。在实践中我们把小组学习任务分为课堂小组活动任务和课后作业活动任务。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考虑教材的重难点,要考虑任务是否能发挥小组的功能。而且还要考虑任务能否满足学生兴趣的需要,是否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是否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材料等。
小组学习活动过程中,由于竞争的是团队,这就促使组内基础好的学生辅导基础弱的学生,确保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这不仅仅轻松实现了兵教兵,更培养了初一新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小班化利于组织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班中开展英语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各种表演天赋。在英语课上,英文单词可以被学生用唱歌、跳舞、画画这些动作配合语言表达出来,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表演,乐此不疲。表演结束后,学生们均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所以,和大班相比,小班人人有机会实地操练。这就需要我们每个英语教师利用教学资源,创设语言环境,让学生“话”有源头。
四、综述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充分利用小班班额的优势,采用灵活多样的学情统计,教学方法及评价手段,有效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巧用小组参与互评,淡化考试,重视个体,切实作好七八年级的英语教学衔接工作,为初中英语教学起个好头。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06《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大出版社
2.鲁子问2003《中小学英语实施任务教学实践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对山区农村小升初择校的思考 篇12
我校地处綦江区南大门的石壕镇, 平均海拔800米, 属九年一贯制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近几年, 小学毕业年级学生数均在一百三十余人左右。除由于外出务工人数的增多和投亲靠友方便就读等原因导致学生人数减少外, 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进行了择校。如有的学生到县城初中就读, 更有的学生到市属重点中学就读。近三年每年都有二十人左右进行择校。因此, 初中一年级的招生锐减, 编班成了问题。再加上教师缺编, 所以, 我校七年级就成了大班额。不仅教师压力大, 学校办学也陷入了困境。就我校而言, 造成这一现状,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是学校的办学条件。我校没有学生宿舍。有的小学毕业生到校本部上课两头黑, 即早上天不亮就出发, 单面路程要走一个半小时的路程, 更远的要两个小时, 晚上家长到路上接。因此, 这部分学生就只有投靠亲友外出方便就读了。
二是有经济地位的家长, 千方百计把子女送到条件好的学校就读。据了解, 有的家长在县城或市区买了房子, 就交了择校费, 让孩子在更好的学校上学。如有的学校需要交一至二万元, 而市属重点中学则一次性要交择校费三至四万元不等, 并需要找关系。这一部分学生大都成绩比较优秀, 个别学生成绩一般。
三是师资问题。我校年轻教师居多, 教师流动性特强。虽然每年都有部分大学生到我校, 但不够稳定。如有的大学生报到一个月, 就辞职不来了;有的大学生工作一年, 就到另一个地方报考。此外还有个别教师随时思迁。
二、我的思考
1.教育的均衡化, 还有相当一段路要走。虽然国家非常重视教育, 每年投资的力度也在逐渐加大, 特别是校安工程的逐步落实, 使得很多学校的办学条件确实有了较大的改变, 城乡差距也在逐渐缩小。但是, 我们也应清醒看到, 由于前些年的普六、普九所遗留的问题,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不能完全解决, 农村的校舍、设备陈旧老化也未能及时更新补充, 特别是c、d级房子的修缮, 举步维艰。如我校食堂, 2008年建委就立项, 但至今都没有开工, 教师和学生就餐就成为了头等大事。
2.学校的发展滞后于家长的要求。现在独生子女较多, 人皆有望子成龙的心理。谁不愿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这说明家长在重视教育, 干预教育, 理念在发生变化。大多家长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抱负寄予在自己的孩子身上, 因此再苦再累, 甚至借债也要让孩子到条件更好的学校就读。这说明家长在选择学校, 选择教师。因此, 山区农村学校的发展面临新的考验和挑战。
3.人才的选拔维度。比较关心教育的老百姓认为:国家在选拔人才上, 通过高考指挥棒选拔。比如, 北大、清华每年投放一定比例的招生指标到省、市, 有的是直接投放到校。而这些校又多是当地的一些名校, 生源自然就比乡下的好得多, 学生升学的机会就相对较多。换一句话说, 北大、清华每年的招生比例到省, 省又是否下达到市, 是否到县?如果市、县也把高考、中考的比例下放到学校, 特别是农村边远的学校, 那么, 家长有盼头, 学生有奔头, 择校的热度会在一定程度降温, 均衡教育就离老百姓不远了。
三、我的建议
(一) 家长应理智择校
1.充分考虑孩子的成绩和意愿。孩子是学习的主人, 家长虽然希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孩子提供最好的学习条件, 但是也要从实际出发。一是要考虑孩子的学习成绩, 是否能跟上重点学校的进度;二是要考虑孩子的愿望, 是否愿意到离家较远的学校学习。
2.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择校的前提是家长要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 如果为了择校给家里的经济带来负担, 也会给孩子带来不小的压力, 反而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 家长应理智择校, 量力而行。
3.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学习习惯。孩子择校后会到离家较远的学校上学, 如果孩子的自理能力不错, 能够自己照顾自己, 生活琐事都能打理好, 同时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 不用家长监督就能自觉地学习, 那么, 择校就有利无害。否则, 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学习习惯都很差, 就有可能得不偿失。
4.平常心。不管能不能成功择校, 家长都要有一颗平常心, 要相信“是金子在哪都发光”, 一如既往地支持、鼓励孩子学习。
(二) 校长要反思择校
1.管理内功的修炼。山区农村小学的资源有限, 怎么能让有效的资源发挥无穷的潜力呢?这就需要校长在管理上下工夫。首先是加强教学管理。校长要带头搞教研, 以管理者的眼光去课堂听课, 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工作, 以便不断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其次, 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把新课程的教育理念贯穿到日常教学中去, 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生源不外流, 不断地提升学校的社会形象。
2.校本资源的开发。学校要重视校本资源的开发, 形成有特色、有影响的校本资源, 以便吸引到更多的学生。
3.教师能动性的激发。学校管理中要坚持以人为本、民主管理、科学管理, 和教师进行有效、合理的沟通与交流, 充分听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 以便更好地激发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让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去。
4.政策舆论的导向。国家对中小学教育非常重视, 在政策上也多有扶持。作为学校的管理者, 校长要利用政策的杠杆争取生源, 尽力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舆论支持, 提升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整体素质。
5.各级领导的支持。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各级领导的支持, 尤其是县和乡镇领导的支持。因此, 校长要和县、乡镇政府领导进行有效的沟通、互动, 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义务, 取得各级领导的理解、支持和帮助, 有效整合各方面的力量, 提升办学水平。
(三) 教师要接受择校
1.爱心不分贫穷。教师的爱是工作的“活水源泉”。教师只有全心全意地爱学生, 才能点亮学生的心灵, 才能受到学生的欢迎。教师要理智地对待学生的择校, 用满满的爱心关爱每一位学生。
2.修炼自己。教师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 时刻给自己“充电”, 用专业素养和人格魅力征服学生、吸引学生, 让学生主动团结在教师的周围。
3.相信学生能行。新课程理念倡导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多肯定学生的优点, 赞扬学生的长处, 相信学生, 鼓励学生, 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让学生感觉“我能行”, 体会到成功的愉悦。
【小升初衔接】推荐阅读:
如何做好小升初衔接08-12
小升初衔接班资料09-03
小升初暑假衔接班课程05-27
小升初衔接公开课讲稿08-24
小升初择校误区及建议(小升初必看)10-21
初、高中知识衔接06-24
物理初高衔接09-23
小升初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