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数学盈亏问题(精选13篇)
小升初数学盈亏问题 篇1
人教版小升初典型问题分类:盈亏问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单选题
(共5题;共10分)
1.(2分)沙湾小学有一批铅笔捐给李村小学的学生,如果每位学生3支还差26支,如果每位学生2支则多26支,那么李村小学共有学生()
A
.39
B
.52
C
.68
D
.58
2.(2分)刘老师给钱让小明去买每本1.4元的练习本,正好可以找回1元.但是小明在途中不小心弄丢了5元,又来不及回家取钱,小明就买回了同样本数的每本1.2元的练习本,并找回3元,刘老师当时给小明的钱数是()
A
.50元
B
.36元
C
.22元
D
.15元
3.(2分)箱子里装有同样数量的乒乓球和羽毛球.每次取出5个乒乓球和3个羽毛球,取了几次之后,乒乓球恰好没有了,羽毛球还有6个,原来有乒乓球和羽毛球各()个.
A
.3
B
.15
C
.18
D
.45
4.(2分)某小学四年级举行数学竞赛,共18道试题.做对一题得4分,没有做或做错一题都要倒扣2分.小明得了60分,问他做对了几道题?()
A
.13
B
.14
C
.15
D
.16
5.(2分)小红从家里到县城去上学,她以每分钟50米的速度走了3分钟,发觉按这个速度走下去就要迟到8分钟,于是立即加快了速度,每分钟多走了10米,结果到学校时,离上课还有5分钟,小红家到学校的路程是()米.
A
.3900
B
.4050
C
.4300
二、填空题
(共4题;共5分)
6.(2分)小明去买可乐饮料,他所带的钱买3瓶就余1元,买五瓶就差7元,那么每瓶饮料_______ 元.
7.(1分)小芳做20道题,做对一道得5分,做错一道倒扣2分,小芳每一道题都做了,结果只得了72分,她做对了_______ 道题,做错了_______ 道题.
8.(1分)一组学生去搬书,每人搬8本,还剩14本,每人搬9本,最后一人只搬6本.这组学生一共有_______ 名,这批书一共有_______ 本.
9.(1分)妈妈带小明买布,如果买2米还剩0.9元,如果买4米同样的布,还差1.2元,问妈妈带了_______ 元钱.
三、应用题
(共9题;共45分)
10.(5分)一根绳子三折后绕树一圈余10厘米,如果四折后绕树一圈就差20厘米,树的周长和绳长各是多少厘米?
11.(5分)张老师给美术班兴趣小组的同学分若干支彩色粉笔.如果每人分5支则多18支,如果每人分8支则多3支.请问彩色粉笔一共有多少支?
12.(5分)华校给思维训练课老师发洗衣粉.如果给男老师每人3包,女老师每人4包,那么就会多出8包;如果给男老师每人4包,女老师每人5包,那么就会少7包.已知男老师比女老师多1人,那么共有多少包洗衣粉?
13.(5分)搬运工人要搬运1000只玻璃瓶,规定搬运一只可得搬运费3角,打碎一只要赔5角,结果运完后得运费260元,搬运工人打碎了几个玻璃瓶?
14.(5分)把一堆苹果分给几个小朋友,每人6个还多5个,每人5个还多8个.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多少个小朋友?
15.(5分)全班同学站队排成若干行,若每行14人则多5人,若每行17人则少4人.共有多少名同学,排成几行?
16.(5分)光明小学买回一批图书,如果每班发12本,则少16本;如果每班发10本,则剩下20本;这个学校一共有多少个班?一共买回多少本书?
17.(5分)小朋友们分苹果,每人分18个,还多出2个,每人分20个,就有一位小朋友没分到苹果.问: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多少个苹果?
18.(5分)神童幼儿园里买来一些玩具,如果每班分8个玩具,就多出2个玩具,如果每班分10个玩具,就少12个玩具,幼儿园里有多少个班?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共5题;共10分)
1-1、2-1、3-1、4-1、5-1、二、填空题
(共4题;共5分)
6-1、7-1、8-1、9-1、三、应用题
(共9题;共45分)
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
小升初数学盈亏问题 篇2
一、培养符号意识的重要性
数学的基本语言是文字语言、图像语言和符号语言, 其中最具数学学科特点的是符号语言。数学发展到今天, 已成为一个符号的世界, 符号就是数学存在的具体化身。罗素说过:“什么是数学?数学就是符号加逻辑。”数学符号是具有简洁性和抽象性的规范语言, 它准确、清晰, 具有简约思维、提高效率、便于交流的功能。可见, 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对于数学语言表达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 也是发展学生思维的需要。所以, 当讨论问题的时候, 等量关系和不等量关系, 包括依赖关系, 这些都是数学中最基本的关系, 都可以用符号表示。符号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 可以帮助孩子从算术到代数过渡发展的过程中, 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载体。到了初中, 将要刻画一类的问题, 如方程、一次方程、二次方程、函数等, 从而概括出一类的数学问题, 使得在研究数学问题的过程中, 非常方便。同时又为形成模型奠定了基础, 无法想象没有符号怎么去刻画模型。
二、强化符号意识的必要性
培养和提升初中生符号意识的必要之处, 在于符号是初中课程内容中代数的主要部分, 它所涉及的不仅仅是简单的符号运算, 学生还需要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意义、了解支配符号运算的结构和原理, 以及如何灵活地运用符号表达观点和洞察情境。伽利略曾说过:“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宇宙像一本用数学语言写成的大书, 如果不掌握数学的符号语言, 就像在黑暗的迷宫里游荡, 什么也认识不清。”因此, 教学中, 我们应重视对学生数学符号意识的培养, 使学生感受和拥有使用符号的能力。数学符号的引入可简短地表示和反映数量关系和空间观念中最本质的属性, 并推进数学的发展。因此, 在教学中应当生动地展示这种情境, 让学生感到引入符号的必要性, 并从中体验到优越性, 从而激发新奇感, 强化认知动机。
三、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符号意识
1. 关注小学与初中的数学内容的衔接, 正确处理知识的迁移。
初中数学不再是单纯的计算, 而是数学内容进一步拓宽、知识更进一步深化, 从具体过渡到抽象, 从文字发展到符号, 由静态发展到动态等, 要求学生在认知结构上发生根本变化。首先要明确初中与小学符号运算范围的大小不同:小学阶段基本上是算术运算;初中数学, 由于学习了有理数、实数的概念, 学习了字母表示数的运算法则, 所以, 初中数学符号运算的范围比小学的范围更大了。其次要明确初中与小学在运算的步骤, 或者说要求水平上不同, 小学生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对事物的直观性, 因此, 在进行符号运算时, 自觉性、方向性、目的性就不如初中学生。所以, 在小学阶段的符号运算的复杂性水平要远远低于初中的水平。比如, 在小学几年的学习中, 数的运算很少遇到“符号”的问题, 基本上是正数和0 的运算, 进入初中学习《有理数》之后, 数的范围扩大到了有理数, 出现了负数, 而学生还按小学的习惯, 计算中不重视符号, 所以往往出现错漏符号现象。在负号的处理上稍不留神对学生的信心就是一个打击。如:小学计算3-2 学生都会计算, 但初中遇到2-3时常常不知所措。再如:“-a”学生总认为是负数, 对符号的性质理解混淆。所以要通过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努力提高学生正确地处理好符号的能力。
2.强化形成符号意识, 实现学生思维上的飞跃。
让学生在体验、分析、理解等学习活动基础上, 根据自己对数学符号的感悟, 使学生对概念、定理等数学知识更深层次的理解。在使用数学符号时, 学生最能体会符号对自己思维的帮助, 也最能积累使用符号的经验, 形成符号意识。数学符号的功能是用符号的形式代表符号所表达的丰富内容, 数学符号有自己的思想内容, 它按一定的规则组织起来, 成为思维活动的载体, 并能简洁地反映事物的内在本质。要多给学生提供机会, 经历“具体情境→抽象化→符号表示→深化应用”这一系列的强化过程, 才能在学习过程中逐步体验和建立起来符号意识。要在实际情境中帮助学生理解符号以及表达式、关系式的意义, 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在开放拓展中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 从而实现学生思维上的飞跃。比如, 教学中, 要借助于大量的实例, 让学生去体会数学符号所代表的意义。如在引入方程模型时, 通过银行贷款、打折销售、手机话费等现实情境, 让学生去体会方程的意义, 同时,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体会方程的价值。
3. 挖掘学生已有经验中潜在的符号意识。
语言学家皮埃尔·吉罗说:“我们是生活在符号之间。”在这个“符号化”的世界中, 学生获得的生活经验已让他们初步感受到符号存在的现实意义。比如, 当他们看到店门前精致的“M”“KFC”时, 立刻就可想到麦当劳和肯德基。可以说在日常生活中, 学生已经初步具有了符号意识, 感受到生活中的符号所体现出的简约、严谨、科学的特质。这种符号感对数学符号意识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比如, 代数式xy可以表示什么?学生可以解释为:如果x, y分别表示长方形的长和宽, xy可以表示长方形的面积;如果x表示一斤苹果的价格, xy可以表示y斤苹果的价格;一辆车可以坐x个小朋友, xy表示y辆车可以坐xy个小朋友等。这些富有个性的符号正是已有的符号意识在起作用, 学生惊喜地发现自己也是一个研究者、探索者和发现者!
4.在实际情境中帮助学生建立符号意识。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 切断了动作与思维的联系, 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因此, 要解决数学符号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 就要为学生多创设一些应用数学知识的情境, 以帮助学生体验数学符号的价值。案例:
(1) 小明每时走v千米, 1.5时走____千米, 36分钟走____千米, t时走_____千米。
(2) 奶粉每罐p元, 橘子每斤q元, 则买10罐奶粉、6斤橘子共需_____元。
(3) 按下图方式搭三角形。
搭n个三角形需要___根火柴棒.
(4) 如图, 领奖台的侧面积示意图如图所示。要在楼梯上铺一条地毯, 则地毯至少需多少长?若楼梯的宽为b, 则地毯的面积为多少?
5.要善于总结学生遇到的困惑。
在教学中, 必须了解学生学习符号和符号运算等存在的困难, 掌握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惑, 寻其根源, 强化解惑, 就此例举几例。
(1) 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时, 要让学生充分理解字母究竟能表示什么, 这一点很重要。学生如果认识不到位, 就会直接影响学生今后对符号的认识和学习, 因为这是学生刚开始对字母的初步认识, 这个基础一定要打牢。要联系生活实际, 告诉学生字母可以代表一切, 让学生自己举例子, 生活中哪些是可以用字母来表示的。让学生认识、理解、接受字母, 进而让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数。
小升初:七年级数学如何过渡 篇3
[关键词] 小升初;七年级数学;教学过渡
经过六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数学课程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具备数学思维,获得了一定的数学能力,完成了数学学习路上的第一个里程碑. 但由于小升初的免试政策,使得进入七年级的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与问题解决能力较弱,背起定理等朗朗上口,遇到实际问题时却像蔫了的花儿,无精打采,手足无措. 而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较于小学阶段,有着质的飞跃,无论是内容的难度还是广度,都有着跨越性的发展,可以说,这一级“台阶”的坡度可谓是陡然上升. 因此,从小学过渡到七年级的这一阶段尤为关键,教师需从学生的心理引导、知识迁移、方法转变等多维度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衔接,让学生平滑地从小学走进初中,迎来数学学习的新挑战. 在本文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正是对准“小升初”这一特殊阶段,就七年级数学如何过渡这个课题,分享了自己的几点见解,希望学生能够顺利过渡,如鱼得水地畅游于初中数学的新海域.
心理引导,尊重学生的成长变化
从小学进入初中,不少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怎么上了初中之后成绩比小学差了一大截,也有学生反映初中的知识点难掌握,他们不感兴趣甚至不愿学习. 我们长期在岗位实践中发现,初一基本成为学生之间成绩的分水岭,特别是数学学科,学生的接受水平和听课成效也有明显的差距,如果任由这样的现象发展下去,会让很多学生逐渐对数学失去信心进而“破罐子破摔”. 作为教师,应当尊重学生在成长中的心理变化,了解他们的情绪动向,及时做好引导指正. 学科老师应多与班主任、家长交流合作,遵循《七年级数学新课标》中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要求,“让学生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体验独立克服困难的过程,具备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是做好小升初过渡的重要阶段,在正式开始理论课程之前,我们通常会开设一门导入课,与学生共同探讨生活中的数学,安排丰富多彩的环节,内容设置贴近生活,与学生的日常息息相关. 尽管这一堂课并没有涉及具体的数学概念,没有提出明确的数学问题,但它的作用非常关键,不仅能够指引学生前行,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通常进入七年级新学期,我们都会利用它做好对学生的心理引导,让他们体会到随着知识的积累,数学带给我们生活更多的便利,也为我们生活带来更多不可思议的创造. 譬如,车票、身份证、商品条形码……这些常见事物上的数字代表了不同的意义,今后我们会在七年级的学习中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技能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因此,在这节导入课中,笔者帮助学生进行分组,寻找自己的小组搭档,并开设了“数学新航线”的探究活动. 在这个活动中,笔者鼓励学生以教材内容为“地图”,以生活为“新大陆”,再次出发,捕捉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寻找生活中还未解决的问题. 在这节课中,笔者将重点放在寻找问题、探寻问题、提出问题上,而不是我们日常所聚焦的解决问题. 学生们热情高涨,有的小组成员还细心地翻阅了教材的目录,尝试从书中找问题. 这样一来,学生们不仅叩响了初中数学的大门,提前了解了初中阶段的数学内容,而且在他们的脑海里打了好几个问号. 相信带着这样的求知欲望,他们能够很快融入新生活、新学习. 另外,为了让学生更快地适应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笔者会经常与家长沟通,了解每一个孩子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是否有困难需要我们帮忙疏导,并定期开展班会与数学活动以优化师生之间的沟通机制.
正面迁移,新旧知识相辅相成
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也包括习得经验对其他活动的影响,表现在旧知识对新知识的影响和用旧知识去解决新问题. 当原有知识对新知识产生积极作用时,我们称它为正迁移. 在小升初的过渡阶段,作为教师,应该积极促进学生发挥知识的正面迁移,用习得的知识或良好的学习方法促进新知识的摄取. 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容易走入这样一个误区:认为小学知识直观性和常识性强,学习方法也比较单一,担心学生升入初一后,将这样的定式延续下去,会影响新知识的接受度. 因此,他们忽略了正迁移的作用. 然而,这样的方式只会让学生在新课中摸不着头脑,更容易因为畏难情绪而失去学习的信心. 反之,趋利避害,正确运用正迁移作用,以旧知识引出新知识,让彼此融会贯通、相辅相成,学生更易接受,也更有求知的渴望.
在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第一课关于“比0小的数”的教学中,我们恰当利用了小学知识的正迁移,让学生在懂得比0大的数之后认识与之完全相反的“负数”. 在导入新课之前,笔者在多媒体设备展示了全国12月份部分城市的天气预报,此时显示出广州17℃、福州15℃、北京0℃、乌鲁木齐-3℃、哈尔滨-13℃……对于经常接触电视与网络的学生而言,对于气温的表示方法他们并不陌生.
师:同学们,这些气温大家平时经常听天气预报员播报,那么每一个温度应该怎么读呢?
生:北京是零摄氏度,乌鲁木齐比零摄氏度还要少三摄氏度.
师:比0还大的数,我们在小学已经学习了,比如1,100,那么比0小的数有哪些呢?
随后,多媒体开始播放天气预报的语音片段,当天气预报员播报到“乌鲁木齐零下三摄氏度”时,马上就有学生举一反三,说出哈尔滨的温度为零下十三摄氏度. 在这个案例中,学生将小学所学的正数归类为“比0大的数”,而后在天气预报的真实情境下又得到“比0 小的数”是负数的概念,两者相辅相成,学生的记忆点很深刻. 可见,在小升初的衔接教育中,我们要重视学习的迁移作用,充分发挥迁移的“正能量”,让学生们自主发现知识,以“所学”的力量认识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真正实现在“做中学”.
方法转变,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进入初中,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和知识迁移非常关键,而作为教师,更要从思想上做出转变,重点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而不是让学生做记忆容器、做模仿者,要促进学习方法的更新,做思维的主人,学会独立思考问题、以小见大,告别小学时的一味“听话”,自己做学习的主宰者.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是七年级正式进入几何模块学习的第一单元,第一节是阅读与思考几何图形. 在小学阶段及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接触过立体图形,因此在这堂课的导入阶段,笔者让学生“以数学的眼光看世界”,让他们列举出日常中的立体图形并标注出他们认为的图形名称,并以小组比赛的方式进行数量竞争. 我们还设立了裁判组,负责判定与计分,全程交给学生,让他们学会自己寻找答案、自己观察生活. 当学生将他们列举的立体图形集中展示后,我们又一同探讨这些图形的名称与彼此的共同点,还在小组讨论中总结这些图形的特点. 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一个辅助者,不干预学生的思考与合作. 通过这样的教学互换,能让学生以“主人”的姿态进入课堂活动中,有利于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识记,特别是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数学有着鲜明的思想性,随着年级的不断上升,其逻辑性与抽象性也越来越明显. 而在小升初这一关键阶段,正确的引导将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因此,作为衔接阶段的数学教师,我们应更加细心,仔细观察学生在思维模式上的点滴变化,挖掘他们数学学习中的内在潜能;更加耐心,循循善诱地启发并引导,静待他们的思维开花,培养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更加富有创造力,以充满新意的教学智慧,当好学生的“摆渡人”,帮助他们顺利地度过“小升初”这个新的数学挑战,踏上新的数学旅程.
小升初数学追及问题复习试题 篇4
追及问题
1、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到B地,乙出发3小时后甲才出发,甲走了5小时后,已超过乙2千米。已知甲每小时比乙多行4千米。甲、乙两人每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2、甲、乙、丙三人每分钟的速度分别为30米、40米、50米,甲、乙在A地同时同向出发,丙从B地同时出发去追赶甲、乙,丙追上甲以后又经过10分钟才追上乙。求A、B两地的距离。
3、甲、乙、丙是一条路上的三个车站,乙站到甲、丙两站的.距离相等,小强和小明同时分别从甲、丙两站出发相向而行,小强经过乙站100米时与小明相遇,然后两人又继续前进,小强走到丙站立即返回,经过乙站300米时又追上小明,问:甲、乙两站的距离是多少米?
4、在一条马路上,小明骑车与小光同向而行,小明骑车速度是小光速度的3倍,每隔10分有一辆公共汽车超过小光,每隔20分有一辆公共汽车超过小明,如果公共汽车从始发站每次间隔同样的时间发一辆车,那么相邻两车间隔多少分钟?
5、下图是十字道路,甲在南北路上,由北向南行进,乙在东西路上,由东向西行进。甲出发点在两条路交叉点北1120米,乙出发点在交叉点上。两人同时出发,4分钟后,甲、乙两人所在的位置距交叉点的路程相等。(这时甲仍在交叉点北)再经过52分钟后,两人所在的位置又距交叉点路程相等。(这时甲在交叉点南)求甲、乙两人每分钟各行几米。
答案:
1、甲10千米/小时乙6千米/小时
2、200米
3、300米
4、8分
5、甲150(米/分)乙130(米/分)
小升初北京市小升初数学模拟试题 篇5
一、填空题:
1.用简便方法计算:
2.某工厂,三月比二月产量高20%,二月比一月产量高20%,则三月比一月高______%.
3.算式:
(121+122++170)(41+42++98)的结果是______(填奇数或偶数).
4.两个桶里共盛水40斤,若把第一桶里的水倒7斤到第2个桶里,两个桶里的水就一样多,则第一桶
有______斤水.
5.20名乒乓球运动员参加单打比赛,两两配对进行淘汰赛,要决出冠军,一共要比赛______场.
6.一个六位数的各位数字都不相同,最左一位数字是3,且它能被11整除,这样的六位数中最小的是
______.
7.一个周长为20厘米的大圆内有许多小圆,这些小圆的圆心都在大圆的一个直径
上.则小圆的周长之和为______厘米.
8.某次数学竞赛,试题共有10道,每做对一题得8分,每做错一题倒扣5分.小宇最终得41分,他
做对______题.
一、填空题:
1.用简便方法计算:
2.某工厂,三月比二月产量高20%,二月比一月产量高20%,则三月比一月高______%.
3.算式:
(121+122++170)(41+42++98)的结果是______(填奇数或偶数).
4.两个桶里共盛水40斤,若把第一桶里的水倒7斤到第2个桶里,两个桶里的水就一样多,则第一桶
有______斤水.
5.20名乒乓球运动员参加单打比赛,两两配对进行淘汰赛,要决出冠军,一共要比赛______场.
6.一个六位数的各位数字都不相同,最左一位数字是3,且它能被11整除,这样的六位数中最小的是
______.
7.一个周长为20厘米的大圆内有许多小圆,这些小圆的.圆心都在大圆的一个直径
上.则小圆的周长之和为______厘米.
8.某次数学竞赛,试题共有10道,每做对一题得8分,每做错一题倒扣5分.小宇最终得41分,他
做对______题.
9.在下面16个6之间添上+、、、,使下面的算式成立:
6 6 6 6 6 6 6 6 6 6 6 6 6 6 6 6=
二、解答题:
1.如图中,三角形的个数有多少?
2.某次大会安排代表住宿,若每间2人,则有12人没有床位;若每间3人,则多出2个空床位.问宿
舍共有几间?代表共有几人?
3.现有10吨货物,分装在若干箱内,每箱不超过一吨,现调来若干货车,每车至多装3吨,问至少派
出几辆车才能保证一次运走?
小升初数学入学测试 篇6
小学6年级综合训练数学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班级--------------姓名------------------学号--------------得分-------------
一、细心审题,准确填写。(每空1分。共23分)
1、()÷8=3/8=()%=()/24=6:()。
2、4.3米=()分米3600克=()千克。
75分=()小时0.2公顷=()平方米
3、甲数是a,乙数比甲数的2倍少b,乙数是()。
4、一个三角形三个角度数的比是1:1:4,这个三角形分别是()度、()度和()度。这个三角形有()条对称轴。
5、在比例尺1:50000的地图上,量得A、B两地的距离为4厘米,A、B两地的实际距离是()厘米。
6、梁老师在给班上同学们分组,若想要一定有两个同学的生日在同一个月份,则这组至少有()名同学。
7、甲车间女职工人数比男职工人数多1/3,男职工与全车间人数的比是()。
8、把8米长的绳子平均剪成5段,2段占全长的(),每段长()米。
9、不明在2010年3月1日把3000元压岁钱存入银行,定期2年,年利率为2.5%,到期时,他可以从银行取出本金和利息共()
元。(已取消利息税)
10、10以内(包含10)所有合数的和与所有质数的和相差()。
11、全班52人外出春游,共租了11条船。每条大船乘6人,每条小
船乘4人。现在每条船都坐满。大船租了()条。
12、一种商品按原价的8折出售,仍可获利20%,若按原价出售可获
利()%。
13、胜利工厂第一车间有40人,由于工作需要,调出10%的人到第二车间。这时第一车间的人数比第二车间的80%少4人。第二车间现在有()人。
二、灵活处理,细心计算。(共34分)
1、直接写出得数:(每小题1分,共10分)
10×12=1-0.04=2+5.8=4.5÷0.45=
1/3+2/5=1.2-3/4=5/8÷8/5=2.5×4÷4=
1/6+5/6÷5/6+1/6=0÷(3/8-1/7)=2、1/8×1/6+7/8÷69.6÷0.4÷2.5(8×4/9+8×5/9)÷ 4/113、解方程或解比例:(每小题3分,共9分)
1.6×3-2x=41.5x+x=251/2:1/4=1/3:x4、列式计算:(每小题3分,共6分)
(1)3/4与1/2的差,乘1/3与1/5的和,积是多少?
(2)比一个数4/5少32的数是8.8,这个数是多少?
三、仔细推敲,准确判断。(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1分,共6分)
1、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出数量的多少。……………………()
2、箱子里放有4个红球和6个白球同,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2/5。()
3、生产94个零件,全部合格,合格高效率是94%。…………()
4、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一定是平行线。……...()
5、一个分数如果大于它的倒数,那么这个分数一定是假分数。()
6、正方体的棱长扩大2倍,体积就扩大6倍。………………..()
四、反复比较,谨慎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每题1分,共6分)
1、在下列年份中,闰年是()。
A.1990年B.1992年C.2010年
2、如果5a=b,那么a和b()。
3、700÷200余数是()。
A.1B.成反比例C.1004、a和b都是自然数,且a÷b=3,那么a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
A.3B.aC.b5、吐鲁番盆地低于海拔高度155米,记作()。
A.+155mB.-155m6、完成一项任务,李师傅独要20小时,王师傅独做要30小时。现
在两人合做,李师傅中途请假5小时,完成任务一共用了()小时
A.5B.10C.15
五、实践操作。(动手操作,注重美观)(共2分)
画出三角形AOB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度后的图形。
六、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共4分)
已知图中梯形ABCD的面积是27.5平方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七、走进生活,解决问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博爱小学师生为青海“玉树”地震捐款,第一次捐8000元,第二次捐10000元,第二次比第一次多捐百分之几?
2、一辆客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70千米,2小时可以到达。如果每小时行80千米,多少小时可以到达?(用比例解)
3、做一个无盖的圆柱体铁皮水桶,底面直径8分米,高2.5分米,做这个水桶至少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分米?
4、一块长方体钢锭,底面周长是20分米,长与宽的比是4:1,高比宽少45%,它正好可以铸成高为6分米的圆锥体,圆锥体的底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5、甲、乙两人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相遇时甲、乙所行路程比是5:3,并且甲比乙多行12千米。甲行完全程要8小时,乙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小升初数学盈亏问题 篇7
一、衔接问题的主要成因
初一英语教师大都抱怨:来自四面八方的新生英语水平千差万别、参差不齐, 很难统一标准进行大班授课。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几下几点:
1. 不能严格执行标准的相关要求
英语课程标准采用国际通用的分级方式, 将中小学英语课程目标设定为九个级别, 为英语教学一条龙体系的形成搭建了基本框架。这些课程目标层层推进、丝丝入扣, 如果每个学段的英语教学都能严格执行标准中规定的课程目标, 我们就可以避免中小学英语教学脱节的问题。但是, 中小学英语教学一体化能否形成,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主管部分、学校和教师对标准的执行能力和对教材的使用水平。目前, 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 部分小学开设英语课程先后不一;部分小学和中学在课时安排、教材选择、课程目标等方面没有执行标准的基本要求;再加上各种英语特色学校和社会上形式各异的英语辅导班、培训班, 学生所接受的东西比较杂乱。此外, 在考试指挥棒的驱使之下, 不少学校、英语老师只看眼前利益, 考什么就教什么, 根本不顾学生终身英语学习能力的培养。
2. 两个学段的教学内容不能对接
随着课改不断深入, 中小学各学科的教材也在不断更新, 不断进行着增、删、改、补, 教材建设日趋完善, 但中小学英语教材之间的衔接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一, 有些版本中学英语教材中的教学内容与小学重复过多, 造成教材资源浪费, 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学习兴趣大减;其二, 两个学段的教材内容上存在落差, 小学英语教材的特点是“浅、少、易”, 而初中教材从一开始就显露出“起点高、难度大、容量足”的特点;其三, 小学教材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出发, 具有很强的故事性、趣味性, 小学英语学习内容相对较为形象直观, 对抽象思维能力要求不高, 而初中教材却更注重科学性、逻辑性和知识性, 学习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发生了质的变化, 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分析判断能力, 在思维方式的要求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3. 两个学段的教学方法缺乏过渡
初中英语教师和小学英语教师在教法上、对学生的思维要求等方面也存在着一些差异。由于小学内容少、知识难度小、教学要求低, 因而进度一般较慢, 而中学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教的进度就会相对较快。小学教师比较注重英语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新颖性, 注重学生课堂的参与程度, 更注重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小学教师基本上是采用直观法组织教学活动, 小学生通过感知语言材料就可以完成学习任务。而到初中后, 语言学习的内容越来越多, 教师更注重对学生读写方面的训练, 故而教法相对单一、呆板, 课堂气氛沉闷。学生除感知材料外, 还必须理解语言材料。这就要求学生学会理性思维的方法。一旦学生的学习方法与老师的教学方法不吻合, 英语的教与学就会相脱离。教学方法的差异使刚刚进入初中的学生适应不了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转化。
4. 新生缺乏持续发展的能力和动力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它是学生英语得以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 具有这种能力的学生在升入高一学段之后, 能在最短时间内适应新的学习环境。而初一英语老师往往在新生身上发现许多问题, 有碍于他们的英语持续学习和发展, 比如:不会用国际音标来拼读生词或根据音节来记忆单词;不会以意群基本单位来朗读和说话, 不注重语音、语调, 有的学生甚至还带有方言, 缺乏连读、爆破音、弱化音等语音知识;不会恰当使用英汉双解词典自学或辅助学习;缺乏基本语法知识, 不分词性, 不分主谓宾;没有养成上课记笔记、下课定期复习等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初中英语教师则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独立性有着较高的期望和要求。由于缺乏持续发展的英语学习能力, 部分小学生升到初中后, 就难以适应陌生的教学环境。
二、解决衔接问题的主要策略
要做到小学与初中学生英语教学的有效衔接, 需要中小学英语教师对这两个学段的教学内容有一个系统的学习和研究, 要掌握不同学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学习方法和管理办法之间的异同, 使中小学英语教学真正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中小学校之间应建立协调、合作的伙伴关系, 以“协同发展”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 树立英语终身学习的理念, 以身作则、不断学习, 加强交流与联系, 实现中小学英语教学的双赢。
1. 树立英语素质教育的大局观念
标准的制订者把英语基础教育的总体目标细分为九个阶段, 其思路是缜密、科学的。能否有步骤、有计划地实施好每一阶段的分级目标、搞好各个学阶段之间的教学衔接, 直接关系到课程总体目标的实现。学校和英语教师要舍弃眼前利益, 树立大局观念, 注重发展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教育, 培养他们的终身英语学习能力。具体地说, 就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使学生树立自信心,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 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拓展视野, 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形成健康的人生观, 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 设立教学方法衔接的缓冲地带
针对小学生升入初中后不能适应的现状, 初中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设计上, 就应当考虑对小学的教法有选择地继承, 并探索一个行之有效的新思路, 既能符合初中目标的要求, 又能根据学生的特点, 在内容和形式上由易到难, 让学生逐步适应, 给他们留有一个适应期。初一新生的认知水平与小学毕业时并无明显的分水岭, 他们活泼好动、易对新鲜事物感兴趣的天性仍然十分强烈。因此初中教师仍要注意教法的多样化、形象化, 努力做到既有对他们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又有对本阶段教学目标的检测和实施。初一英语老师可以继续把小学的唱歌、游戏、绘画、竞赛等活动引入初中课堂, 让学生在轻松、活泼、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英语, 使他们逐渐度过一个爬坡式的缓冲时期, 以适应初中的教学。另外, 针对新生之间英语水平的差异, 初一教师在教学中应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 进行分层教学,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3. 构筑中小学英语教师交流平台
目前, 我国绝大多数中小学相对独立, 处于隔离状态。小学、初中和高中英语教师之间“老死不相往来”, 缺乏面对面交流与沟通的机会, 闭门造车情况相当普遍。中学教师不了解小学教师的具体工作, 小学教师不知道中学教师的需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适当通过行政手段进行干预, 要搭台子、结对子, 为中小学英语教师之间的交流创造机会, 让三个学段的英语教师有机会接触, 一起探讨各自学段的教学特点、学生心理特征、教学方法以及相互听课的感受。为克服小学向中学的阶梯式跨越, 加强学段之间教师教学的沟通, 实现理想的、螺旋式上升的发展目标, 找准中小学教学衔接恰当、科学的切入点。其实, 我国不少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门已经进行有效的尝试, 有的以地区划分为界, 让该地区的中小学相互挂钩, 结成工作伙伴;有的以教研室牵头单位, 举行教学衔接研讨活动, 让中小学英语教师相互听课。通过案例分析、研讨交流、相互听课等方式, 英语老师可以了解到各个学段的英语教学特点。
试论学生小升初的过渡教育问题 篇8
【关键词】小升 衔接教育 变位 规范 自我
教育最重要的价值之一就是培育心理品质,促进精神成长。对于学生来说,从小学升入初中是个里程碑式的跨越。小学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正确把握这一差异,能够帮助他们顺利实现过渡,以积极的心理品质投入新的学段的学习,初一班主任要特别关注这一点。那么,怎样展开衔接教育呢?
一、变位教育
所谓变位教育,即角色教育,是基于学生转变为初中生的角色之后,实施的初中生角色认知、定位的教育,以帮助他们调整心理适应状态。初中学生的角色定位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分析判断能力,提高认知能力,逐步摆脱过分的依赖性,更加强调良好个性的发展,能够专注于学习,形成自己的良好爱好。衔接教育的工作首先是促成他们的角色转变。
王同学刚上初一时,听课从不认真、好动,老爱和前后桌的同学说话,弄得那一片“鸡犬不宁”;一和同学有点小摩擦,他便大哭不止;如果没有组长不断催促,他从不主动交作业。由于爸爸妈妈出门打工,他让爷爷接送他上下学,而且还必须带着吃的和喝的;和女同学在一起说话时,他也从不讲究,时常惹得女同学们告状。可见,这位同学的心理状态其实还是停留在小学阶段,而且在小学阶段也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依然我行我素,给他自己以及其他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带来不利因素。笔者观察了一段时间后,采取了下列措施:
(一)情境教育法
设置一定的情境,提供学习的榜样,促使受教育者主动醒悟。笔者给王同学讲述了古代少年周处弃恶从善的故事,设置几个问题:“周处一开始为什么遭到村民的反感和排斥呢?”王硕说:“他做了对不起村民的事,冒犯了大家。”笔者就势点拨:“如果一个学生在班里做了很多大家不喜欢的事情,会怎样呢?”王硕说:“一定也和周处一样。”说罢,他低下了头。笔者觉察到他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笔者接着问第二个问题:“周处最后为什么受人爱戴呢?”王硕马上说:“他改正了自己的错误。”笔者引导、告诉他,无论是谁,犯了错误,只要能够意识到错误,就值得赞扬,能够改正错误,更值得赞扬。笔者一步步引导他反观自己的错误,意识到怎样做才受到大家的欢迎,为他改正自己的错误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角色认知法
引导学生准确认知个体的角色地位,既不逃避要面对的问题,又不夸大面临的困难,便于调整个体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以适合自己的秉性特点和外界环境,为积极健康的生活提供良好的心理品质。试图一蹴而就地转变一个学生并不是科学的态度。王同学同样不可能一下子改变他的坏习惯。笔者就找机会访谈他,首先,笔者问他,他在家里是什么角色,然后追问他,在学校里是什么角色,他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是什么角色。王同学经笔者的点拨,逐渐明晰了自己的角色定位,认识到爸爸妈妈对家庭的责任,对子女吃饭穿衣的责任,对爷爷奶奶的赡养责任,认识到爷爷奶奶承担起本不应该由他们承担的责任,认识到他本人体贴家人、为家尽力所能及的责任、为将来打拼积极学习的责任。说到动情之处,王同学竟然流下眼泪。笔者觉得很欣慰,他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角色,就能够清醒地定位自己。
情境教育和角色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可在日常管理中灵活运用。实现变位教育,改善学生的心理品质,就为转变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规范教育
教师要引导学生意识到规范在日常生活学习和集体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培养他们的规则意识,为他们的行为提供必要的约束,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王同学入班后的种种表现都没有遵守规范,笔者就在日常生活中寻找犯错点,灵活实施教育。有一次,一个女生向笔者告状,指责王同学说话不文明。笔者找到他,对照《初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让他找出触犯了哪些规则,责令他如实写出事件的详细过程,分析造成的可能后果。他主动自省并且作出保证。这个过程中,笔者其实并没有特意要求他写检查,而是给他一个平台,以规范为杠杆,促使他意识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可见,教师可利用刚性规则,甚至校风校纪、法律法规等,让学生真切感到违法规则的可怕后果,逼他们遵守。同时,激发他们潜在的向善的心理,注入人文精神,逐步地引导他们新生适应初中生活。
三、自我教育
所谓自我教育,就是引导学生调动内在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潜能,激发他们主动、持续地矫正不良行为,去掉小学生的种种不利于初中生活的心理因素。自我教育不是说让学生自我感悟、自我纠正、自我激励,而是需要班主任积极介入。教育的最佳境界就是无为教育,即让学生自我教育,如自我认识、自我约束、自我实践、自我反思等。因此自我教育也是德育的最高境界,是一种唤醒教育,体现出浓厚的人文色彩。
王同学积习难改,一下子使他彻底转变过来是不现实的。例如,他总是要求爷爷给他带零食,这在学校里很少见。笔者一开始感到好笑,但细想,不能纵容他的这种行为。打听后,笔者才知道,他在家不好好地吃饭而且挑食。于是,笔者就提示他,周围的同学都不会在家不好好吃饭,在学校吃零食,初中生做小学生的事情,会遭人嘲笑的。王同学认识到这个问题后,愿意改正。但是,他已养成了吃零食的习惯,所以到点不吃就饿得慌。他询问笔者,笔者让他自己想想办法。当天,笔者看到他喝点水。笔者意识到他找到了自我约束的过渡办法。后来,他连水都不喝了,还不让他爷爷来接送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判若两人,已经完全适应初中生活了。自我教育在外力帮助之下产生了实际的教育效果。
德育论认为,教育同自我教育是统一的过程;自我教育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是教育的结果,又是进一步教育的条件或内部动力。所以,只有真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能够自主地进行自我教育,那么,教育的效果才能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成有信主编《教育学原理》(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 劳凯声主编《教育学》(南开大学出版社)
小升初数学填空试题 篇9
1、5是4的( )%,4和5的( )%
2、5比4多( )%,4比5少( )%
3、24的75%是( ),( )的60%是30。
4、六年级原有40名同学,开学后转来2名同学,六年级现在的人数比原来增加了( )%
5、下面百分率可能大于100%的是( )北京
A、成活率 B、发芽率 C、出勤率 D、增长率
6、一个数的`80%是16,这个数的15%是( )
7、0.6=( )∶( )= ( )÷15 =( )%
8、125%=/()=( )÷4=( )(填小数)
9、( ):16=1/()=0.125=( )%
10、甲数是乙数的5倍,甲数比乙数多( )%,乙数比甲数少( )%。
11、希望校舍建设用去35万元,比计划少用5万元,节约了( )%
12、甲数比乙数多20%,甲数和乙数的比是( : )
※ 13、甲比乙多2/7,乙比甲少( )(填分数)
※ 14、乙比甲多40%,甲比乙少( )%。
※ 15、减数和差的比是3:5,减数是被减数的( )%
16、甲乙两数的比是3∶4,甲数是乙数的( )%。
17、一堆煤共50千克,吃了30千克,吃了( )
A、40% B、50% C、60% D、70%
小升初数学练习试题 篇10
小升初数学练习试题精选
1. 甲、乙、丙三条铁路共长1191千米,甲铁路长比乙铁路的2倍少189千米,乙铁路长比丙铁路少8千米,求甲铁路的长.
2. 一个工程队由6个粗木工和1个细木工组成.完成某项任务后,粗木工每人得200元,细木工每人工资比全队的.平均工资多30元.求细木工每人得多少元.
提示 设细木工每人得x元,那么全队的平均工资是(x—30)元.这样全队总工资可由两个式子表示:7(x—30)或(200×6+x).
3. 小明期中考试语文、数学、地理三科平均分为96分,常识分数比语文、数学、地理、常识四科平均分少3分.求常识分数.
4. 电视机厂装配一批电视机,计划25天完成,如每天多装35台,24天能超额完成60台.求原计划每天装配多少台.
5. 师徒俩要加工同样多的零件,师傅每小时加工50个,比徒弟每小时多加工10个.工作中师傅停工5小时,因此徒弟比师傅提前1小时完成任务.求两人各加工多少个零件.
6. 买2.5千克苹果和2千克橘子共用去13.6元,已知每千克苹果比每千克橘子贵2.2元,这两种水果的"单价各是每千克多少元?
小升初数学试卷分析 篇11
小升初数学试卷满分为100分,常见题型有填空、判断、选择、计算和应用题五类。试卷统计中,一般填空题(15分)和应用题(30分)是得分率最低的两类题。
考察知识点分值分布:整数8分,小数7分,分数37.5分,百分数9.5分,量与计量2分,几何初步知识16分,比与比例8分,代数初步知识9分,综合内容3分,统计初步知识和实践活动的内容一般很少涉及。由此,小数的乘除法、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以及比例的应用是必考题目,且所占分值很大。具体题型分析:
(一)填空题
1、整数部分
第12小题:“一个数用3、5、7除都余1,这个数最小是(106)。
2、分数部分
第6小题:“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加,冰化成水后体积减少()。”这道题的疑难点在于单位“1”的转换,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加,是以水为单位“1”,而冰化成水后体积减少()?是以冰为单位“1”。正确答案应是。学生失分原因是“冰化成水后”仍以水为单位“1”计算。
3、比与比例
第5小题:“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是120,差与减数的比是2∶1,减数是()。”解这道题首先得掌握和熟练运用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被减数=减数+差”,才能得出“减数+差=60”,再根据条件“差与减数的比是2∶1”,得出减数=60× =20。这道题人均得分率才达21%,原因一是不会灵活运用比和比例知识,二是没有掌握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4、代数初步知识
第8小题:“六年级同学订《少儿报》x份,比五年级多18份,式子2x– 18表示的意义是()”。这道题得分率才17%。答案是“五六年级共订多少份”。
(二)判断题
第2小题:“钟表的分针旋转一周,时针旋转的角度是30O。()”。这是一道关于几何初步知识的题。试题结合生活实际,巧妙地通过“角度”来检测学生对时针和分针的周转速度的认识情况。分针旋转一个周角,时针就旋转一个周角的,而周角的角度为3600,所以时针旋转的角度为300。
(三)选择题
1、整数部分
第2小题:“用10以内的三个不同质数组成同时被3和5整除的三位数有()个。① 1 ② 2 ③ 3 ④ 4 ⑤无数。”这道题以被3和5整除的数的特点为契机,考查学生分析、归纳、综合、判断和推理能力,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属难度较高的题。组成的三位数就只有两个数:375和735。
2、几何初步知识
第5小题:“一个长方体长ɑ米,宽b米,高h米,将这个长方体的高增加2米,体积增加()立方米。(1)2ɑb(2)2ɑbh(3)2(ɑ+b)(4)(2ɑbh+8)”。体积应增加2ɑb。
(四)计算题
第2①小题“2.4÷1.25”,这是一道小数除法简算题,难度不大,但学生
得分率却相当低,多数做法为(2.4×100)÷(1.25×100)=240÷125,仍然没有起到简算的作用。解这道题应该认真分析1.25这个数的特点,想法把它变成整十整百数,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8倍,使原题变成(2.4×8)÷(1.25×8)。“
(五)应用题(有3类必考题目)
1、分数应用题:工程问题
第1小题:“加工一批零件,原计划每天加工60个,25天完成。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加工,实际多少天完成?”
工程问题要弄清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效率 ;总工作量=各分工作量之和。
这道题难点在于把谁看着单位“1”。如何理解“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加工”?在复习巩固时,这类题应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让他们充分掌握数量关系,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2、分数应用题:行程问题
第6小题:“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用了6小时,由乙地返回甲地只用了4小时,每小时比去时多行16千米。这辆汽车往返两地,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考查学生对路程、时间、速度三者关系的认识,“路程=时间*速度;时间=路程 /速度;速度=路程/时间 ”,往往还涉及到时间、地点和方向等诸多要素,因此,解这类题目的关键是认准哪些是“变化的条件”,如何在解题中准确运用“不变的公式”。
3、简单的几何问题:面积、体积问题
我们在得到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后,可以通过剪、拼等方法,对图形进行转化,从而得出相应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是所有面的面积的总和,所以要先求各部分的面积,然后相加。长方体和圆柱体的表面积都可以用侧面积加两个底面积。
1圆柱的体积:V=Sh;圆锥的体积公式:V=Sh;圆锥的体积=等底等高的圆
311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33注:小学数学的应用题往往是概念、公式的应用,应加以记忆。
概念: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取款时银行多付的钱叫做利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共有四项,如果知道其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解比例要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这两种量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小升初数学判断选择试题 篇12
1、如果我发现一个长方体有四个面是正方形,那这个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
2、假分数的倒数都比1小。 ( )
3、把一根3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8段,每段长 18 米。 ( )
4、m =n×78 ,那么m和n成正比例。 ( )
5、当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为2cm时,它画成的圆的半径为1cm。 ( )
二、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6分)
1、把一根绳子截成二段,第一段占全长的` 12 ,第二段长 45 米,两段绳子相比较( )。
①第一段长 ②第二段长 ③两段一样长 ④无法确定
2、和奇数K相邻的两个奇数是( )。
①K-1和K+1 ②K-1和K+3 ③K-2和K+2 ④K-3和K+3
3、小红做了一个圆柱和几个圆锥(如图,单位:cm),在圆柱①中装有13 的水,将圆柱①中的水倒入第( )号圆锥中,正好倒满。
① ② ③ ④
4、在一个有40个学生的班级里选出一名同学任班长。选举结果如下表,下面( )图表示了这一选举结果。
① ② ③ ④
5、美丰化工厂去年下半年用水量比上半年节约10%,__________,下半年用水多少吨?列式是:8000×(1-10%),题中应补充的数学信息是( )。
①上半年用水8000吨 ②下半年用水8000吨 ③全年用水8000吨
6、 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正确答案是( )。
小升初数学思维训练题 篇13
分析:和差基本问题,和1127米,差2270米,大数=(和+差)/2,小数=(和-差)/2。
解:铁路桥长=(11270+2270)/2=6770米,公路桥长=(11270-2270)/2=4500米。
2、三个小组共有180人,一、二两个小组人数之和比第三小组多20人,第一小组比第二小组少2人,求第一小组的人数。
分析:先将一、二两个小组作为一个整体,这样就可以利用基本和差问题公式得出第一、二两个小组的人数和,然后对第一、二两个组再作一次和差基本问题计算,就可以得出第一小组的人数。
解:一、二两个小组人数之和=(180+20)/2=100人,第一小组的人数=(100-2)/2=49人。
3、甲、乙两筐苹果,甲筐比乙筐多19千克,从甲筐取出多少千克放入乙筐,就可以使乙筐中的苹果比甲筐的多3千克?
分析:从甲筐取出放入乙筐,总数不变。甲筐原来比乙筐多19千克,后来比乙筐少3千克,也即对19千克进行重分配,甲筐得到的比乙筐少3千克。于是,问题就变成最基本的和差问题:和19千克,差3千克。
解:(19+3)/2=11千克,从甲筐取出11千克放入乙筐,就可以使乙筐中的苹果比甲筐的多3千克。
4、在一个减法算式里,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等于120,而减数是差的3倍,那么差等于多少?
分析:被减数=减数+差,所以,被减数和减数与差的和就各自等于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的一半,即:
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2。因此,减数与差的和= 120/2=60。这样就是基本的和倍问题了。小数=和/(倍数+1)
解:减数与差的和=120/2=60,差=60/(3+1)=15。
5、已知两个数的商是4,而这两个数的差是39,那么这两个数中较小的一个是多少?
分析:两个数的商是4,即大数是小数的4倍,因此,这是一个基本的差倍问题。小数=差/(倍数-1)。
解:两个数中较小的一个=39/(4-1)=13。
6、姐姐做自然练习比妹妹做算术练习多用48分钟,比妹妹做英语练习多用42分钟,妹妹做算术、英语两门练习共用了44分钟,那么妹妹做英语练习用了多少分钟?
分析:姐姐做自然练习的时间是一定的,比妹妹做算术和英语的时间分别差了48分和42分,说明妹妹做英语比做算术多用了48-42=6分钟,仍然是一个和差问题。
解:妹妹做英语练习用时=(44+6)/2=25分钟。
7、甲、乙、丙共有100本课外书。甲的本数除以乙的本数,丙的本数除以甲的本数,商都是5,而且余数都是1。那么乙有书多少本?
分析:甲的本数除以乙的本数,商5余1,说明甲是乙的5倍多1,丙的本数除以甲的本数,商5余1,说明丙是甲的5倍多1,是乙的25倍多6(5+1),因此,这是一个和倍问题。
解:乙的本数=(100-1-6)/(1+5+25)=3本。
8、小明、小红、小玲共有73块糖。如果小玲吃掉3块,那么小红与小玲的糖就一样多;如果小红给小明2块糖,那么小明的糖就是小红的糖的2倍。问小红有多少块糖?
分析:如果小玲吃掉3块,那么小红与小玲的糖就一样多,说明小玲比小红多3块;如果小红给小明2块糖,那么小明的糖就是小红的糖的2倍,即小明加2是小红减2后的2倍,说明小明是小红的2倍少6(2*2+2)。
因此,这是一个和倍问题。
解:小红的颗数=(73-3+6)/(1+1+2)=19块。
9、有货物108件,分成四堆存放在仓库时,第一堆件数的2倍等于第二堆件数的一半,比第三堆的件数少2,比第四堆的件数多2.问每堆各存放多少件?
分析:第一堆件数的2倍等于第二堆件数的一半,第二堆是第一堆的4倍;比第三堆的件数少2,第三堆是第一堆的2倍多2;比第四堆的件数多2,第四队是第一堆的2倍少2;和倍问题。 解:第一堆的件数=(108-2+2)/(1+4+2+2)=12件,第二堆的件数=12*4=48件,第三堆的.件数=2*12+2=26件,第四堆的件数=2*12-2=22件。
10、已知△,○,□是三个不同的数,并且△+△+△=○+○,○+○+○+○=□+□+□,△+○+○+□=60,那么△+○+□等于多少?
分析:由一、二可知,□是△的2倍,将它代换到三中,就是三个△加2个○等于60,而△+△+△=○+○,所以,△+△+△=○+○=60/2=30,△=10,○=15,□=20。
解:△+○+□=10+15+20=45。
11、用中国象棋的车、马、炮分别表示不同的自然数。如果,车÷马=2,炮÷车=4,炮-马=56,那么“车+马+炮”等于多少?
分析:车÷马=2,车是马的2倍;炮÷车=4,炮是车的4倍,是马的8倍;炮-马=56,炮比马大56。差倍问题。
解:马=56/(8-1)=8,炮=56+8=64,车=8*2=16,车+马+炮=8+64+16=88。
12、聪聪用10元钱买了3支圆珠笔和7本练习本,剩下的钱若买一支圆珠笔就少1角4分;若买一本练习本还多8角,问一支圆珠笔的售价是多少元?
分析:剩下的钱若买一支圆珠笔就少1角4分;若买一本练习本还多8角,说明圆珠笔比练习本贵1角4分+8角=9角4分,那么,3支圆珠笔就要比三本练习本贵94*3=282分=2元8角2分,这样,就相当于在10元中扣除2元8角2分加8角,正好可以买11本练习本,所以,每本练习本的价钱是(1000-282-80)/11=58分=5角8分。
解:圆珠笔-练习本=14+80=94分,每本练习本的价钱是(1000-94*3-80)/11=58分=5角8分,圆珠笔的售价=58+94=152分=1元5角2分。
13、甲、乙两位学生原计划每天自学的时间相同,若甲每天增加自学时间半小时,乙每天减少自学时间半小时,则乙自学6天的时间仅相等于甲自学一天的时间。问:甲、乙原订每天自学的时间是多少分钟?
分析:甲每天增加自学时间半小时,乙每天减少自学时间半小时,甲比乙多自学一个小时,乙自学6天的时间仅相等于甲自学一天的时间,甲是乙的6倍,差倍问题。
解:乙每天减少半小时后的自学时间=1/(6-1)=1/5小时=12分钟,乙原计划每天自学时间=30+12=42分钟,甲原计划每天自学时间=12*6-30=42分钟。
14、一大块金帝牌巧克力可以分成若干大小一样的正方形小块。小明和小强各有一大块金帝巧克力,他们同时开始吃第一小块巧克力。小明每隔20分钟吃1小块,14时40分吃最后1小方块;小强每隔30分钟吃1小块,18时吃最后1小方块。那么他们开始吃第1小块的时间是几时几分?
分析:小明每隔20分钟吃1小块,小强每隔30分钟吃1小块,小强比小明多间隔10分钟,小明14时40分吃最后1小方块,小强18时吃最后1小方块,小强比小明晚3小时20分,说明在吃最后一块前面共有(3*60+20)/10=20个间隔,即已经吃了20块。那么,20*20=400分钟=6小时40分钟,14时40分-6小时40分=8时。
【小升初数学盈亏问题】推荐阅读:
小升初数学比例问题专项练习题09-14
小升初数学真题解析07-04
小升初数学入学测试08-31
青岛版小升初数学09-29
2019小升初数学专题11-11
小升初数学高分秘诀11-18
小升初数学知识考点12-01
小升初数学必考试题12-19
济南小升初数学题07-26
小升初语文数学试卷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