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城市总体规划

2024-08-03

宿迁市城市总体规划(共7篇)

宿迁市城市总体规划 篇1

宿迁市行政区划调整规划总体设想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三个阶段逐步实施。通过规划,到2020年,宿迁市将下辖新沂市(现辖于徐州市)、沭阳市(原沭阳县)、泗阳市(原泗阳县)、泗州市(原泗洪县)、宿豫区(原宿豫县)、宿城 区,共有四市两区,有81个镇,18个街道办事处,有1441个村(居)委员。近期(2004-2010年):

(1)建议将新沂市划入宿迁市管辖。形成“亚铃式”新型城市,全市人口将达到615万人,总面积达到10126平方公里。(2)调整宿迁市区区划,使市区规划控制面积由目前的136平方公里调整扩大到1000平方公里。(3)调整沭阳、泗洪、泗阳三县城区区划,沭阳城区规划控制面积由目前的90.1平方公里调整扩大到232平方公里;泗洪城区规划控制由目前的104.2平方公里调整扩大到192平方公里;泗阳城区规划控制面积由目前的90.2平方公 里调整扩大到262平方公里。(4)申报将沭阳、泗洪两县撤县设市。(5)申报撤乡设镇。通过近期调整,全市有86个镇,16个乡,11个街道办事处,有 1441 个村(居)委员会。

中期(2010-2020):(1)调整沭阳、泗洪、泗阳三县(市)城区区划。城区规划控制面积:沭阳调整扩大到 390平方公里;泗洪调整扩大到347平方公里;泗阳调整扩大到305平方公里。(2)申报将泗阳县撤县设市。(3)调整部分农场区划,实行属地管 理。(4)对全市范围内的乡镇进行适度规模的撤并,将其并入中心镇、重点镇。通过中期调整,全市有81个镇,18个街道办事处,1441个村(居)委员 会。

远期(2020年以后):

(1)进一步调整宿迁市区区划,市区规划控制面积调整扩大到2100平方公里(不含新沂市)。(2)进一步调整沭阳、泗洪、泗阳三市城区区划,规划控制面积分别达到500平方公里以上。(3)撤销规模相对偏小、经济相对薄弱的镇,因地制宜将其并入中心镇。

第六部分 行政区划调整规划方案

一、近期规划(2004-2010年)

(一)建议将新沂市划入宿迁市管辖。

2003年4月和8月间,省委书记李源潮同志先后两 次到新沂市考察,明确指出该市今后的发展目标是:充分发挥地处苏鲁边界和“三纵三横”的区位交通优势,建设成为“江苏陇海线上第三大城市、第三大工业城 市”。省委领导作出的这一战略决策,为拓宽江苏发展空间、加快东陇海产业带建设指明了路子,同时也为新沂依托宿迁加快发展,宿迁向北傍上东陇海产业带提供 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在此情况下,建议将新沂市调整划入宿迁市管辖,有其必然性、必要性和可行性。一是有利于实现宿迁和新沂两地之间最 大化的优势互补。应该看到,宿迁的最大优势是:宿迁是一个正在崛起的中等的中心城市,具有一定的幅射和影响作用,拥有广阔的腹地和发展空间;宿迁最大的劣 势是:地处苏北腹地,区位、交通不占优势。新沂的最大优势是:地处东陇海线上,区位、交通优势十分明显;新沂最大的劣势是:距离中心城市徐州市较远(新沂 市区距徐州市区120公里),难以接受到中心城市徐州市的辐射和影响,且缺少可依托的发展空间、腹地。如果新沂市划入宿迁市管辖,就能实现最大化的优势互 补。届时,宿迁占据苏鲁

交界处、东陇海线上的交通枢纽,可从根本上改善宿迁市的交通、区位优势,必然使宿迁的发展如虎添翼;新沂接受中心城市的辐射和影响(新沂市区距宿迁市区不到50公里),且依托宿迁广阔的腹地和发展空间,必然使新沂的发展“釜底加薪”。

二是有利于骆马湖自然资源最大化的开发 利用。水域面积达350平方公里的骆马湖自然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一直没有得到有效地开发利用,其主要原因就在于骆马湖分属两市,不利于统一规划开发利用。新沂市划入宿迁市管辖,则可将骆马湖以及紧靠湖畔的马陵山,连同宿迁、新沂城区实行统一管理,整体规划开发,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用。

三是环绕骆马湖,依托马陵山,宿迁和新沂两市对接开发建设,形成有山有水、独具特色的“亚铃式”新型城市,将更加有利于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带动和辐射作用。

总之,省委、省政府如将新沂市划入宿迁市管辖,是加大对宿迁扶持力度的战略之举。把规划变成现实,则是对宿迁最直接、最有效、最根本、最长久的扶持(详见附件《合力共创东陇海线第三大城市——新沂划归宿迁的几点思考》)。

(二)宿迁市县(区)域调整

1、宿城区区域调整:将原属宿豫县的耿车镇、埠子镇、洋北镇、龙河镇、罗圩乡、南蔡乡、三棵树乡;将原属泗洪县的陈集镇;将原属泗阳县的洋河镇、郑楼镇、中扬镇、仓集镇、屠园乡共13个乡镇(9镇4乡)整建制划归宿城区管辖,并将双庄镇改设街道办事处。调整后,宿城区由原来的1镇1乡、4个街道办事处增加为9个镇、4个乡、5个街道办。总面积由原来的136平方公里扩大到893.7平方公里。

2、宿豫县区域调整:为解决市县同城,不利于统一规划、管理的问题,规划在扩大宿城区面积的同时,将宿豫县撤县设区。将原属宿城区的井头乡整建制划归宿豫区管 辖。然后,将顺河镇、井头乡改设为顺河、井头两个街道办事处。调整后,宿豫区由原来的23个乡镇减少为13个镇,2个乡,2个街道办事处。总面积由原来的 1586平方公里缩减为1227平方公里。宿豫区政府仍驻原驻地。经过上述调整,宿迁市市区规划控制区面积将达到近1000平方公里,必将为宿迁在加快苏北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中心城市带动与辐射作用提供广阔的空间。

(三)县城区域调整

随 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沭阳、泗阳和泗洪三县的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均有较快发展。与此同时,沭阳、泗阳和泗洪三县的城区人口、用地布 局以及行政、商业、文化、教育、医疗、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和道路、绿化、给水、排水、电力、邮电、环保、环卫等市政基础设施也有了很大变化。根据新时期经 济发展的战略要求和县城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规划扩大沭阳、泗阳和泗洪三县城区范围。具体为:

1、沭阳县。城区规划控制面积由目前的90.1平方公里调整扩大到232.4平方公里。将沭城、十字、扎下三镇撤销,均改为街道办事处,并入城区。

2、泗阳县。城区规划控制面积由目前的90.2平方公里调整扩大到262.18平方公里。将城厢镇、来安乡撤销,并入众兴镇。

3、泗洪县。城区规划控制面积由目前的104.2平方公里调整扩大到191.9平方公里。将青阳镇改为街道办事处,将大楼乡与五里江农场合并后,改设为城北街道办事处,并入城区。

(四)沭阳、泗洪两县撤县设市

根据沭阳、泗洪两县经济发展规划、发展预测和目前两县经济发展的运行情况,至2010年前,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城镇化率等主要指标均可达到撤县设市标准,因而可适时申报撤销沭阳县,设立沭阳市;撤销泗洪县,设立泗州市。

(五)关于撤乡设镇。

沭阳县:撤销茆圩乡,设立茆圩镇;撤销西圩乡,设立西圩镇;撤销周集乡,设立周集镇。

泗洪县:撤销天岗湖乡,设立天岗湖镇;撤销峰山乡,设立峰山镇;撤销车门乡,设立车门镇;撤销石集乡,设立石集镇;撤销城头乡,设立城头镇;撤销曹庙乡,设立曹庙镇。

泗阳县:撤销三庄乡,设立三庄镇;撤销南刘集乡,设立南刘集镇;撤销庄圩乡,设立庄圩镇。

宿城区:撤销屠园乡,设立屠园镇;撤销罗圩乡,设立罗圩镇;撤销南蔡乡,设立南蔡镇。

宿豫县:撤销曹集乡,设立曹集镇。

二、中期规划(2010——2020年)

(一)县城区域调整

1、沭阳县。城区规划控制面积由近期规划的232.4平方公里调整扩大到390平方公里。将七雄、章集、龙庙三镇撤销,均改为街道办事处,并入城区。

2、泗洪县。城区规划控制面积由近期规划的191.9平方公里调整扩大到347平方公里。将重岗乡并入城北办事处,瑶沟乡改设为洪桥办事处,并入城区。

3、泗阳县。城区规划控制面积由近期规划的262.18平方公里调整扩大到 305平方公里。将众兴镇、八集乡撤销,均改为街道办事处,并入城区。

(二)乡镇撤并

受 行政区界的限制,因部分乡镇规模太小,在进行基础设施和居民点建设等项目时,无法统筹规划、集中建设,形不成适度规模的小城镇,严重影响了区域经济社会的 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撤销经济欠发达、城镇化水平较低的乡镇,将其并入中心镇或重点镇,则有利于较好地解决这一矛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按集 约化要求,必须对规模偏小的乡镇进行撤并。

1、城镇撤并原则

(1)城镇撤并应满足中心镇或重点镇发展空间的要求;

(2)经济较发达的城镇带动欠发达的,规模较大的城镇吸纳规模较小的,发展潜力大的兼并发展后劲不足的。

(3)合并的乡镇地域相邻,且交通便利,尽可能成建制合并,尽量不打破原来乡镇和其它周围各区的界线;

(4)老城市规划区内的城镇应纳入城市远景规划,以适应市区发展要求;

(5)历史文化名镇应予以保留;

(6)体现政府行为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方针,根据城镇发展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城镇撤并方案。

2、乡镇撤并标准。

原则上,撤并后中心镇或重点镇规划镇区人口3-5万人,镇区建设用地按120平方米/人控制;一般镇规划镇区人口2-3万人,镇区建设用地按110平方米/人控制。

3、乡镇撤并方案。

沭阳县:撤销万匹乡,并入华冲镇;撤销官墩乡,并入韩山镇;撤销东小店乡,并入塘沟镇;撤销北丁集乡,并入陇集镇;撤销张圩乡,并入钱集镇。泗洪县:撤销陈圩乡,并入半城镇;撤销四河乡,并入双沟镇。

泗阳县:撤销高渡镇,并入裴圩镇;撤销穿城镇,并入张家圩镇;撤销里仁乡,并入爱园镇。

宿城区:撤销三棵树乡,并入埠子镇。

宿豫县:撤销保安乡,并入来龙镇;撤销新庄镇,并入曹集镇。

(三)农场圃区划调整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像宿迁这样一个人多地少的地区,纯农业的农场圃的行政区划有必要进行调整。

1、将沭阳境内的青伊湖农场撤销。原青伊湖农场中的蔷薇、垤庄、汪荡三个分场和赵集村并入青伊湖镇实行属地管理;原青伊湖农场中的李场分场并入湖东镇实行属地管理。

2、将泗洪县境内的五里江农场整建制并入青阳镇。

(四)将泗阳县撤县设市。

根据泗阳县经济发展的规划、发展的预测和经济发展动行情况,至2020年前,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城镇化率等主要指标均可达到撤县设市标准,因而可适时申报撤销泗阳县,设立泗阳市。将众兴镇、八集乡撤销,均改为街道办事处。

三、远期规划(2020年以后)

(一)进一步调整扩大宿迁市区。主要是向北拓展,将宿迁市区规划控制面积由近期规划的1000平方公里调整扩大到2100平方公里。

(二)进一步调整扩大沭阳、泗州、泗阳三市城区,使三个市的城区规划控制面积分别达到500平方公里以上。

(三)调整扩大中心镇。根据推进城镇化建设的需要,进一步调整扩大全市境内的中心镇。中心镇规划达到标准为:辖区人口10万人左右,镇区人口5万人左右;辖区面积100平方公里左右,镇区面积10平方公里左右

宿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概况

一、规划期限

上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期限为1996-2010年。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期限为2003-2020年,近期2003-2007,远期2008-2020年,远景至2050年。

二、城市化水平

上一轮城市总体规划预测,至2010年,市域城市化率为35%。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预测,至2007年,市域城市化率为35%,至2010年为39%,至2020年为50%。

三、市域城镇规模等级结构

一级中心城市1个:宿迁市区,人口规模50万人。

二级城镇3个:沭阳县城45万人、泗洪县城25万人、泗阳县城25万人。

三级城镇9个:为中心镇,分别是洋河、大兴、皂河、双沟、半城、华冲、马厂、王集、新袁。规划人口分别为3-10万人。

四级城镇28个:为一般乡镇,每个乡镇人口1-3万人。

四、市域城镇功能分工

1、中心城市——徐州都市圈南部重要节点,东陇海地区中心城市之一,苏北地区新兴中心城市,以轻型工业为主导、生态环境优良的园林化城市。宿迁市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的中心。以绿色农业、观光农业为基础,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2、沭阳——市域交通枢纽型城市。充分利用交通优势,积极发展商贸服务业、现代工业、现代物流业。与中心城市共同构成市域的“双中心”。

3、泗阳——依托丰富的农副产品优势和资源优越,建设富有特色的工业城市,充分利用丰富的环境资源建设具有优良人居环境的园林城市。

4、泗洪——大力发展水产养殖、农副产品加工业和旅游业;以丰富的农产品及其深加工为特色、环境优美的园林城市。

5、中心镇——具有服务周边区域的综合职能,具有一项或多项县域影响的特色产业或功能。

6、一般镇——注重提高并强化居住功能,能满足部分生产性职能的需求,包括农业生产、简单制造业、农业加工业、交通运输业等。

五、市域交通运输体系

1、高等级公路网络——“三纵三横”。“三纵”指京沪高速、宁宿和宿新高速。“四横”指宿邳一级公路、宿沭一级公路、徐宿淮盐高速以及沭阳—泗阳—泗洪一级公路。

2、航道网主骨架——“三纵”。京杭大运河(二级)、徐洪河(五级)、淮沭新河(六级)。

3、铁路——完善新长铁路站场建设,规划建设一条从安徽宿州到淮安的东西走向的国家干线铁路。

4、航空——利用徐州观音机场和连云港的白塔埠机场。

六、中心城市规划范围

1、规划区面积为2108平方公里,包括宿城区和宿豫区的全部。

2、规划用地面积为276平方公里,东至规划中的宿新高速,西至九支渠,南至船行干渠,北至六塘河。

3、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为60平方公里,东至环城东路,西至通湖大道,南至开发区大道,北至大运河。

七、中心城市性质

东陇海地区中心城市之一,苏北地区新兴中心城市,以轻型工业为主导,现代休闲旅游服务业为特色的生态型园林化滨湖城市。

八、中心城市建设目标

建设具有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集湖光秀色,运河景观、黄河新姿、人文景色、城建品位于一体的森林式、环保型、园林化、可持续发展的湖滨特色生态城市。

九、城区总体布局

通过大运河、古黄河、环城路将城区分割成六大片区,形成开敞型,片区式空间结构形态:

1、老城区——全市传统商贸中心,教育、科研中心。

2、市府新区——全市行政、文化中心,现代生产服务中心。

3、宿豫新区——居住、工业兼容的综合性片区。

4、宿城新区——综合性生活片区。

5、市经济开发区——全市主要的工业生产基地。

6、骆马湖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生态旅游、教育科研和现代农业研发基地。

十、城市对外交通规划

1、公路网规划——规划形成十三条对外公路联系通道。

2、航道码头规划——京杭大运河按二级航道标准建设;疏浚整治六塘河和二干渠,建设六级航道;在运河东岸顺河渠西侧新建宿迁市港站,年吞吐能力50万吨。

十一、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1、绿地指标——规划绿地1160.12公顷,人均23.20m2,其中公共绿地709.33公顷,人均14.19 m2。

2、绿地系统结构——一环、两带、四纵四横、六轴、十园、百苑。

一环:指城市规划建设用地外围环路外围的生态防护环。

两带:京杭大运河与古黄河风光带。

四纵四横:城市综合景观大道:南海路、人民大道、黄河路、江山大道、洪泽湖路、威海路—泰山路、厦门路、延安路。

六轴:城市森林景观路:环城西路、环城东路、环城北路、环城南路、引湖大道、无锡路。

十园:规划形成十座综合、专类公园。

百苑:因地制宜,见缝插绿,在中心城区内分布若干街头绿地和广场。

十二、城市景观规划

1、城市景观特色——湖光水色、楚风汉韵、酒都花乡、生态名城

2、景观特色分区

老城区——通过更新、改建,提高城市生活品质的同时,注意合理保存传统风貌特色和宜人的空间尺度。

中心区——市府新区,重视文化和品味,体现崭新的富有时代气息的城市形象。宿城区与宿豫新区——体现21世纪居住文明、配套完善的现代化、生态型综合居住社区形象。

环城南路以南地区——反映现代工业文明的绿色、高效、科技与人文特征。骆马湖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强化人和自然的融合,建设低密度组团式的城市空间环境景观。

3、城市景观体系

(1)意向区域——以项里公园为代表的楚汉文化传统旅游区,以东大街为代表的老城传统商贸区,以市级机关为代表的行政办公区。

(2)景观轴线——洪泽湖路、青海湖路、环城南路、南海路、发展大道、幸福路、江山大道。

(3)地标(5个)——分别位于市民广场、项里公园、马陵公园、宿城与宿豫行政中心区内。

(4)出入口(6个)——洪泽湖路西入口、环城西路南入口、发展大道北入口、幸福路南入口、环城北路东入口、环城东路北入口。

此外,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还从给水、排水、电力、电信、燃气、供热、环卫、防灾等多个方面作了专题研究。

宿迁市城市总体规划 篇2

一、宿迁市政管线情况简介

现今宿迁市政管线主要是5个方面:电力电缆、弱电、燃气、给水、排水(污水、雨水)。供热是由洋北电厂为开发区工厂和洋河酒厂供热(市区无集中供暖系统)。

从宿迁市区管线铺设方式来看,各类市政管线大多采用经济节约、稳妥的老式直埋铺设方式(过路顶管)。新区的排线方式主要是以直埋为主,老城区线路大部分架空,沿着中心城区道路的弱电、燃气、给水、污水、雨水和部分10 KV电力电缆均采取直埋为主;其中,市区弱电管线按照“三网融合”方针,以管沟形式统一埋设。从市区的管线辐射来看,大部分道路雨水、给水已经做到提前埋设的要求。

管线的综合排布并无系统化指导,新建道路没有做到管线提前埋设要求,而已建道路管线采取见缝插针的形式,各管道之间也没有做到足够的相互协调。随着宿迁市的城市化建设速度加快、各项配套设施的完善,道路地下空间越来越拥挤,地下空间的管线铺设难度越来越大,如何尽可能的提高地下空间的利用率,已经成为是一项十分严峻的问题。

二、宿迁市政管线现状分析

结合工作中对宿迁城区管线情况了解,在规划、建设等方面对宿迁市政管线的综合现状进行分析:

1. 在规划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

(1)城市建设方面统筹规划不足,在城市功能分区和定位方面没有考虑到城市规模的动态性扩大,引起的地下空间资源紧张,管位排布时只考虑了初步管位的安全性,采取平均分布的方式,并没有考虑到预留空余管位。随着不断增多的管线铺设,相应问题已经出现:由于道路地下空间不足,老城区黄河路、幸福路、运河路等老城区的主要干路,燃气管线铺设十分困难,完全是见缝插针,部分路段甚至无法铺设,几乎没一整段是直行的管线。

(2)地下管线信息系统更新缓慢。对于地下管辖信息,09年宿迁已经实施了地下管线普查工作,把地下管线图纸资料与普查成果相结合,做成一个地下管线信息系统。但城市的发展是动态的,地下管线系统没有得到及时更新,导致信息与现状不符,严重影响到城市建设的规划、管理、施工以及服务水平质量。

(3)审批信息回馈较慢。因我市规划部门无相应的管理处查权限,对管线项目铺设情况无法详细了解,只规划无管理,对铺设后项目做不到完全详细了解。各类管线建成后的档案不能及时形成数字化成果,不利于城市的数字化管理与决策,相关规划部门也无法根据现状对城市的发展做出合适的统筹规划。

2. 在建设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

(1)道路施工中管线铺设时缺乏统筹安排。以新区为例,部分道路只铺设了排水、给水管线,而弱电、燃气、电力等管线没有做到提前预埋。

(2)管线铺设采取直埋方式,对道路反复开挖、修建,不仅影响了市民正常的生活、工作,还造成了人力、物力、资金、资源的极大浪费。

(3)道路修建时候管线管沟作业较少,同类型管线还是采用传统一线一埋的直埋方式,而且是单独路径,对本身已经拥挤的地下空间造成极大的浪费。

(4)已建成管沟没有发挥应有作用,管线重复占用道路现象频繁。例如通信管线,虽然已经采取三网融合,但城区已建的弱电管线没有及时并入综合管沟,造成已有管线和现有管沟重复占用道路地下空间。

三、宿迁市政管线实施方式的思考

市政管线铺设方式从位置上分为两种:地面架设和地下敷设。随着城市规模扩大和城市环境的不断改善,管线的地面架设给城市景观造成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取而代之的是城市架空线入地埋设与改造。城市管线地下敷设是为了城市环境美观以及城市空间的合理利用,同时也是保证城市设施及人的安全的需要。从各发达国家的城市建设情况来看,城市管线的地埋敷设是城市化发展的最终形式和必然要求。

地下管线埋设方式分为两种方式:管线直埋和市政管道共同沟(综合管廊/管沟)。

管线直埋优点是成本低、技术成熟,各管线可以直接破路埋设。但从城市发展来看,直埋式线路对道路空间资源占用十分浪费,宿迁市管线大多采用直埋方式,对现今蓬勃发展的宿迁而言,老城改造、新区开发,管线数量和种类必然急速增长,直埋的铺设方式将无法适应宿迁城市发展需求。从长远来看,直埋式作业改造难度大,作业方式淘汰是必然的。

市政管道共同沟就是将两种及以上的城市管线集中设置于同一人工空间中所形成的一种现代化、集约化的城市基础设施。

共同沟的优点有:(1)和直埋相比,共同沟有改善城市环境、减少道路反复开挖、降低道路维修成本、便于管线维护等优点。(2)在地下道路间的有限空间内,解决了道路地下空间的紧缺性问题,节约了城市用地。(3)增强了城市安全,共同沟具有一定的坚固性,能抵御冲击荷载作用,可以很好得保护沟内的市政管线。(4)美化了市政道路,使得地面空间更加美观,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共同沟的也有劣势:建设初期施工成本高,很难大规模推行;统一管理难度较大;且技术要求较高。

总的来说,市政管道共同沟是城市扩张发展后的必然产物,无疑会成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重要内容和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如图1)。

宿迁属于淮海经济带、沿海经济带、沿江经济带的交叉辐射区,现阶段处于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期,市政管线铺设增幅十分迅速。结合实际情况,对宿迁市工程管线的综合管理和整体分析,提出两种类型的市政共同沟模板:

半通行类管沟:参照西藏拉萨设计模式,采取通道净宽单侧不低于0.5 m,双侧布置不低于0.7 m,高度1.2—1.4 m,沟深0.8 m。可满足电力、弱电两种管线架设需求,其中可以在沟底设置给水管线。此类共同沟把城市主要三大管线集中处理,维护和管理也十分方便,而且基建投资相对通行类管沟来说成本较低(如图2)。

通行类管沟:参照昆明广福路市政共同沟模式,采取共同沟宽6.3 m,高3.3 m,其底板、侧面和顶板的厚度均为300 mm,标准横断面为3.3 m×6.3 m。如图2所示,上覆土层0.8-1.5 m,当上部有横向交叉时,局部埋深采用2.5 m,以利于各种管线的交叉。可容纳电力、弱电、排水、压力管等四种管线需要。另可预留相应管位以待后期发展,此类管沟避免了管线架空,美化了城市环境,杜绝反复开挖,而且在市政检修时也不会对居民生活产生干扰,节省很多地下空间(如图3)。

四、加强管线规划管理,满足宿迁城市发展需求

在规划实施过程中,为了使今后的工作能够进一步的顺利开展,针对宿迁发展现况,应该进一步强化规划管理措施:

1. 编制统一管线发展规划,分期实施

城市管线的规划,要与宿迁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相适应,在建设上要能合理的利用地下空间资源,对宿迁市区内全部管网做好统一规划,并充分注重管网的系统性、发展性,同时考虑安全性。在道路建设中管网采取两步实施:一是基础性管线和道路沿线地块开发时必须考虑的管线,确保和道路修建同期施工;二是为远期性和其余管网预留路径。通过对宿迁城市总体规划的解读,分析市政综合管线的发展潜力,根据宿迁市区用地、人口、负荷分布情况做出统筹安排。只有在整体规划时开展预期分析,并结合区域发展潜力分析,提出合理布线方案,才会对今后的城市发展产生有益助力。

2. 加强地下管线系统建设工作

进一步提升管线信息系统的技术含量和信息更新的即时化,提高信息的准确性,保证规划成果的质量和服务的水平。

3. 施工中尽可能避免二次开挖问题

道路已建成的,本着先地下后地上原则,合理排线。对新建道路,采取先规划后建设,将各个管线按规划分布到位。在修建计划开始之前,规划部门及时与各管线单位联系,通过政府协调工作,让各管线单位提前申报建设计划,对有施工条件的管线单位要求在道路铺设前按照规划条件及时铺设管线,没同期施工条件的管线单位,要求其在道路主要路段和需顶管路段预埋过路管线,减少反复开挖现象。

4. 加强对市政管沟技术的规划管理强度

在已修建道路中,电力、弱电这些管线较多的道路,要求其建设电力、弱电专线管沟,弱电管线,督促及时将电力、弱电管线并入管沟,节省地下管线空间。

结合宿迁发展现状,对于新建道路管线铺设方式,需要开展远期性规划,这个是市政管线规划工作中的重要内容。现宿迁市区管线大都采取直埋方式,从宿迁发展来看,管线直埋占据太多地下空间,将无法满足今后宿迁城市发展。可以在今后市政规划实施时采用市政共同沟的铺设方式,解决地下管线众多,情况复杂的问题。

5. 加强对各监管部门的联系

地下管线的规划工作需要规划与各监管部门紧密联系。规划部门虽然是市政管线的管理单位,但对各管线单位管理和管线监察并无行政权限,在涉及到各部门工作时候,规划部门并无法做到统一行使权限作用。因此,规划必须及时与建设、城管等相关部门做好沟通,使得各部门对管线信息的内容能及时回馈到规划部门。从而使得第一时间将各部门采集到的数据及时并入地下管线管理系统中。

五、结束语

“生态为归宿,创业求变迁”是宿迁的城市精神和真实写照。随着我市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宜居城市建设理念的深入人心。随着城市的规划管理者多年来对工程管线入地的不断探索与研究,城市市政管线的建设必将会取得更大的发展,为我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保证。城市市政管线规划管理对于城市规划、城市建设都是很重要的,可以更合理利用地下空间用地,确定工程管线在地下空间的位置,从而避免管线与管线相互干扰,保证城市运行的安全稳定性。作为一个规划管理人员,需要做到根据城市道路现状合理分布地下管线,使其多而不乱,从而保护城市道路的完整性。

城市的地下管线是个复杂的系统,在有限的空间布置整个城市的活力“血脉”,这个是个艰巨的课题,对于各种新的理念,我们要善于接受与把握。在城市建设的探索中不断发展,为城市化发展做出应有的努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1999(5).

[2]江苏省建设厅,《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苏建规[2004]228号,2004(7).

城市规划中生态城市规划设计 篇3

杭州融韬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12

摘要:环保、低碳、生态观念日益深人人心的今天,城市规划设计工作要对环保意识、生态观念和低碳发展有科学地体现,要将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作为一个重点的方面加以着重考量,应该在规划设计科学化、绿色容积率规模化、生态规划设计精细化、利用自然生态基础化的基础上,将城市发展和生态建设统一起来,形成其有时代特色和中国特征的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体系,指导城市规划设计工作。本文就现代生态城市规划设计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生态城市规划;设计

由于我国十八大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要融入到各个方面中,因此生态城市是现代城市规划设计的趋势。因此,我们要响应中央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健康协调地发展,满足人们向往自然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切实”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一、生态城市规划的含义和特点

1.1生态城市规划的含义

现代生态城市规划是在城市规划、环境规划、生态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国家城市建设的总体方针、政策和计划,基于城市的自然条件和建设条件,以生态学、环境学、城市学、社会学、经济学原理为指导,以协调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为主要目标,合理地确定现代生态城市建设目标、发展方向,建设生态区城市建设体系,重点强调规划区域内城市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规划布局的合理设计等,现代生态城市规划要解决的是城市发展面临的人口、经济、资源、环境问题,以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1.2生态城市规划的特点

1.2.1生态城市具有流转作用。城市现代化的塞础设施为人类、物质、资源等的运行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当各类流达到快速流转时,就可以降低生产中的经济损耗,减少对城市生态的污染。

1.2.2生态城市具有整合性。生态城市除了要有适宜生活的良好环境,还要能够在于生态环境和谐共处的情况下实现可持续发展。也就是说,社会的发展要注重人类、自然、社会这三方面的协调,不能为了谋求任何一方的发展不顾其他两方面存在。

1.2.3生态城市的环境质量指标具有国际性。全球对于生态城市的环境质量有公认的标准,只有加强管理工作,合理开发和利用各类资源,才能使城市的环境质量包括绿化率、污染率、管理水平等达到国家标准。

1.2.4生态城市具有和谐性。其和谐性主要体现在人、生态环境、社会这三者的关系中。生态城市主要给人类提供了自身发展所需的环境,而这种充满人类文明的文化气息恰是生态城市的内涵。

二、现代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准则及要求

现代生态城市规划是生态为设计理念的思考方式,其主要特点是强调人与自然,以及保持和维护人类与自然世界的和谐关系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其主要目的是利用自然生态过程的循环再利用法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做现代生态城市规划与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和要求:

2.1合理布局,节约能源,降低能耗,不污染环境,规划和设计的时候,我们将努力做到布局合理,并综合考虑城市的地理特征和水、气、地质等条件及长远发展的要求。在建筑材料的使用上要坚持环境保护原则,从源头避免由于建筑材料的原因造成的化学污染和放射性污染等。

2.2优点和缺点并存的环境质量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而环境质量的优劣又是从人类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来评价的。

2.3从自然生态的制衡,自我调节的生态的概念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充分将设计融入到城市当地自然中去,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尽量维持原有的地理环境,以保持原有自然环境不被破坏。积极推广先进的生态技术去处理生活排泄物及生活垃圾,推行屋顶绿化、垂直绿化、坑塘湖河的坡岸绿化,大幅度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

三、如何在城市规划中实现生态优先的方法

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离不开居民的支持和配合,通过向公众大力宣传环保知识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提高大家的环保意识,使生态观念深入人心。同时,政府应出台相关的政策和措施,鼓励和保护生态环境平衡,使生态优先拥有相应的法律依据,然后再通过城市规划的图纸将这一理念融入到具体的行动当中,通过政策来实现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优先原则。

3.1大力宣传环保知识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环境对于人类来讲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说是关乎人类的兴衰。人们长期以来都缺乏环保意识,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对我们的重要意义,牺牲环境来追求经济利益,使得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环境严重受污染并影响我们的生活。所以我们要大力宣传环保知识和环保理念,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渠道开展环保宣传活动,使更多的人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使人们意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3.2生态对于人们来说就在身边,生态的好与坏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所以政府应出台相关的政策和措施,为生态优先提供法律支持。建设良好的生态平衡的社会,政府应该成为生态建设的主导力量。政府通过制政策、加强监管、建立环保执法部门以加强对环境保护的执法力度,有效地引导和鼓励公众参与。

3.3以往的城市规划设计已经不适应现代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当代的城市规划设计应根据城市生态资源环境的特征来确定和规划城市规模、城市布局和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城市规划不仅要考虑城市现在的发展,还要考虑城市长远发展的目标。

四、现代生态城市规模的规划设计

首先要考虑的是人口规模。确定人口规模不仅需要考虑到未来人口增长的规模,还要考虑到满足人们一定生活质量的合理化的人口规模。同时由于人口具有较强的流动性,除了要考虑固定的人口分布规律,还要考虑到城乡之间,城市之间人口变动的规律。这样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可以确定较为合理的人口规模,以免因规划不合理,人口骤增导致生态资源破坏,生态环境失衡。

其次,需要考虑城市规划用地的规模。改变原来的从工程地质的角度去评价用地情况的方法,从生态的角度来评价用地的类型,将不适宜做建设用地的区域、需要对建设用地进行宏观控制的区域和适合做建设用地的区域划出来并制定相应的城市规划控制标准。现代生态城市在规划设计中,还应结合本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根据人口的规模合理设计城市道路结构和城市产业发展,加强社区的环境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保护生态饮用水源地、保护河流和水库、保护风景旅游区等;还应重点预防,综合治理工业污染、交通污染和生活污染,对污染进行集中控制;加强绿化区、烟尘和噪声控制区的建设等等,确保城市规划设计以生态优先的原則进行实施。城市规划设计中,也要注意考虑到城市之间的区域合作和物质和信息的交换,现代生态城市也应在确保城市自身利益不受损害的条件下,加强城市之间的合作交流,促进城市的健康发展。

五、结束语

文章通过对生态城市的涵义与特点、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原则、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内容及指标体系的探析与思考,将生态思想、低碳经济理念充分地融汇到城市规划建设的实践过程中,进一步推动我国城市的生态化与低碳化的发展进程,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和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杨荣金.现代生态城市建设与规划[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7.

[2]朱锡平,陈英.生态城市规划建设与中国城市发展[J].财经政法资讯,2007,(02).

[3]叶麟珀.浅议生态城市规划[J].山西建筑,2009,(14).

宿迁骆马湖旅游规划方案 篇4

1、江苏四大淡水湖之一

2、西楚霸王项羽

3、大运河沿岸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行宫

4、宿北战役等古今战争遗址

5、大运河和古黄河流经的湖泊和城市那么骆马湖究竟是什么?

1、“湖上云天,水上宿迁”“湖上云天”全国皆有,“水上宿迁”只有宿迁人感兴趣

2、“清清骆马湖,休闲目的地”清清之湖遍地是,休闲之地处处有,宿迁和骆马湖之特点何在?旅游卖点何在?

3、“霸王之樽”比喻形象,有宿迁特色,可惜洋河酒和双沟酒不在此地,骆马湖生态景区与酒文化旅游扯不上边,并且缺乏消费者利益,即“霸王的酒杯”不能给游客好处。

4、楚风水韵,休闲绿都句式工整,说明了宿迁的特点,但是特点不等于卖点,旅游吸引力一般以上几个形象定位都缺乏定位必须的三个一工程,都不具备三个一的条件,因此都很难产生旅游吸引力。以下任何一张牌都很难单独支撑起骆马湖的整体形象,并且还能具有强大的旅游吸引力:

1、江苏四大淡水湖之一

2、西楚霸王项羽

3、大运河沿岸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行宫

4、宿北战役遗址

5、大运河流经的湖泊和城市

6、汉代古墓梳理资源,找其指纹那么,骆马湖旅游发展如何突围?经过走访和研究,我们从宿迁地图和骆马湖的形状上找到了突破口!找到了骆马湖与生俱来的戏剧性!找到了骆马湖历史文化、自然地理和市场营销的无可替代的巧妙的结合点!马背上的湖摊开来看宿迁和骆马湖地图,骆马湖形状像蝙蝠,而宿迁地界像马,湖滨新城开发区刚好是马尾巴,整个看上去就是一个“马背上的蝙蝠”和“马背上的湖”骆马湖--马上湖,马上蝠,即马背上的湖和马背上的蝙蝠。谐音:马上福!形象生动,巧妙吉利!“一宿升迁,马上有福!”与宿迁的市名巧妙对应,与宿迁的地形绝妙匹配!真是天作之合!大运河恰好有十多公里与骆马湖重合,骆马湖与运河血脉相通!骆马湖是一个“行走运河”的湖!如果说以前的骆马湖中缺乏一击必杀的文化卖点,那么现在“马上福”和“行走运河之湖”就是骆马湖的最大的戏剧性和营销概念。我们应该把它充分发挥到达极至!骆马湖就是马上蝙蝠,骆马湖就是马上福!幸运之湖!骆马湖就是“行走运河之湖”,骆马湖就是行运之湖!幸运之湖!

1、幸即福,幸运之湖即福湖,马上有福即是幸。

2、幸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巡幸,符合骆马湖历史。

3、有幸与大运河隔岸相连、血脉相通的湖,行走运河的湖。谐音:行运之湖。

4、幸为帝师行大运:宿迁著名诗人徐用锡为乾隆幼儿时启蒙老师,因乾隆贪玩而责罚乾隆,与太后发生争执,怒而返乡,隐居在骆马湖畔。乾隆南巡时在皂河巧遇,两次上门求拜,徐用锡随帝入宫,重为帝王师。

5、幸为国相行大运:二月河在《康熙大帝》中曾记叙康熙帝在皂河巧遇名满天下的名士方苞,方苞因戴名世文案牵连,隐姓埋名在皂河多年,酒楼上大论为官之道,康熙微服饮酒,对之叹服。遂邀入京行走上书房,人称白衣宰相,付奉康雍二帝二十多年,很多治国之策皆出其手,并手拟康熙遗诏,为康熙托孤的三大重臣之首,规划方案《宿迁骆马湖旅游规划方案》。

6、结合骆马湖与大运河的优势,创造出宿迁特有的旅游品牌来,我们的策略是:乘龙舟游骆马湖和大运河,湖与运河相连,称之为走福运;泛舟大运河称之为行大运;行走运河堤谓之走大运。与行运之湖一脉相承,不再像其他城市一样卖古迹、卖建筑(古迹和建筑我们都不占优势),而是卖概念、卖创意,自主创新,人无我有,无中生有,使马上湖的旅游成为行运之旅、幸运之旅!

7、项羽、伍子胥和魏胜都是宿迁历史名人,号为宿迁三杰,但三人的都是悲壮的命运结局,四面楚歌、霸王别姬、日暮途穷、吴市吹箫无不充满悲壮气息。作为高速发展创业之城的新宿迁,作为招商引资排头兵的宿迁人和投资宿迁、商旅宿迁的客人,需要新的充满吉庆与活力、充满轻松与喜悦的新面貌、新精神。

8、三台山:中国古代有“容封九锡,位列三台”的说法,九锡是九种礼器。是天子赐给诸侯、大臣有殊勋者的九种器用之物,是最高礼遇的表示。三台是官阶,大致为宰相。可谓仕途上行了最大的运!也是最大的幸运!骆马湖畔的三台山得名于三个小山同向排列,有“位列三台”之意,因此三台山也是幸运之山。三台星,戊土,阳土,主贵。主北斗之权,掌清贵之宿,专主文章仕进,吉庆之事。可谓福贵之星,幸运之星。

9、宿迁我们将其概括为“帝王将相地,英雄美人乡”,伍子胥为吴国大夫、鲁肃为东吴都督,加上乾隆、项羽和虞姬,宿迁集帝王将相为一身,容英雄美人为一体,美酒花香,水乡泽国,堪称集天下宠爱为一身,称得上是幸运之城!行运之城!

10、骆马湖畔的三台山有非常的帝王缘,项羽、康熙、乾隆、胡耀邦、胡锦涛等都幸临三台山。三台漫笑弹凡地,自古英雄尽往还。发生在三台山的战役都以正义一方获胜而告终:项羽破秦、薛仁贵抗高丽入侵、韩世忠抗金、宿北大战三台山阻击战等。可谓幸运之山。

11、皂河庙会独有仪仗队,拥有大旗、方旗、风旗、飞虎旗、月华旗等旗帜,及金瓜斧、提炉掌扇、宫灯、园伞,精美壮观,号称“半朝銮驾”。

12、一宿升迁,五宿为帝!是谓行运!是谓幸运!(宿迁脚踩“洪”(洪泽湖),头顶“蝠”(马上湖),是谓“洪福”)。骆马湖的指纹:骆马湖--王霸之地,行运之湖!王霸之地,幸运之湖!宿迁是霸王之乡,宿迁的形象载体就是象征九五之尊的大鼎,乾隆帝五次驻跸之地,项羽重瞳子与舜同相,司马迁考证为项羽为舜之子,加上鲧、禹治水于泗,宿迁自古以来就是王霸之地!用“王霸之地”比“霸王之乡”更吸引人,“王霸之地”有王霸之业的含义,宿迁古诗有赞“地脉远从东岱入,山光坐向大河收”,王霸之气十足!临幸运之湖,创王霸之业!与宿迁的创业文化相辅相成,互为因果!吸引天下创业投资人奔向宿迁!骆马湖--王霸之地,行运之湖!行运之湖,行则有运,不行无运!这个抽象出来的概念完全具备前述三个成功条件:一是符合骆马湖的历史文化特点;二是能概括骆马湖众多的文化资源;三是具备强大的旅游吸引力。骆马湖旅游发展战略:

一、江湖战略,独门剑法骆马湖旅游开发既不能是“湖战略”--单纯模仿滨湖城市搞度假村和水上娱乐,因为比不过百里之外滨海的连云港,也难于同区位优势明显、市场成熟度高的太湖和天目湖形成差异竞争;也不能是“河战略”--一味跟风造景学习运河沿岸城市的仿古造景活动,因为别人的运河文化和经济基础比我们雄厚。而应该是取于二者之长的“江湖战略”。既能让游客体验乾隆下江南的运河历史文化,又能参与现代水上娱乐和休闲度假。关键是通过一个强有力的概念来进行对二者进行整合升华。这就是“行运之湖,行运之旅”,通过打造乾隆龙舟旅游骆马湖和大运河,形成“乾隆下江南,龙舟行大运”和“马上湖,行大运”的旅游概念,将骆马湖与大运河串联起来,通过打造众多的幸运之旅旅游项目--行运一条龙,构成支撑体系,最终形成骆马湖旅游开发的独门剑法。

第三讲 城市总体规划 篇5

一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背景

城市规划在编制的过程中应突出综合性、政策性、超前性、长期性和科学性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着城市总体规划一方面解决着城市发展的技术性问题,另一方面还传接着国家和地方的方针政策,并且这种传接过程对城市规划的编制往往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规划应该以国家的方针政策为依据。

1.1 国家政策和宏观背景

城市总体规划作为一项政府职能,必须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编制和实施,做到依法规划;同时,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也必须考虑及兼顾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切实落实国家方针政策,行业规范和地方实施细则的指导意义。

1.1.1 国家政策和部门法规体系

国家十五计划纲要提出“我国推进城市化的条件已经成熟,要不失时机地实施城镇化战略”,“有重点的发展小城镇,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完善区域中心城市功能,发挥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引导城镇密集区有序发展”。1.国家政策

1)国家宏观发展战略背景 1999年西部大开发战略 2003年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

“东部率先发展、中部崛起、西部开发、东北振兴” 2)国家产业背景

国家产业政策1990年以来集中在6个方面: 一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全面发展农村经济

二加强基础产业,努力缓解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严重滞后的局面 三加快发展支柱产业,带动国民经济的全面振兴

四合理调整对外经济贸易结构,增强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五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支持新兴产业的发展和新产品的开发 六继续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同时优化产业组织结构

3)国家经济政策背景

经济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消费结构升级、宏观调控等 4)国家土地政策背景

节约用地、保护耕地是我国土地政策的核心。正确处理“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关系。近期,我国土地政策收紧,对用地审批进行严格审查。

此外,国家其他政策,如财政政策、农业政策、房改政策等的调整对城市总体规划也存在一定的影响。

2.城市规划法规体系

1)城市规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城市规划实施性行政法规 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文物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要求》等

3)地方城市规划法

《深圳市城市规划条例》 4)城市规划行政规章

《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 5)城市规划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6)城市规划相关的法律法规 《土地管理法》、《环境保护法》、《文物保护法等》

1.1.2近期大政方针对城市发展的宏观指导

1.城市各类开发区的管理规定

2003.12.30出台《清理整顿现有各类开发区的具体标准和政策界限》通知,“对各类开发区进行整改,坚决纠正违规擅自设立开发区、盲目扩大开发区规模的现象,切实解决开发区过多过滥、违规用地等突出问题,促进开发区规范、协调地发展”

2.城市建设中的有关规定和限制

2004.2.12发布《关于清理和控制城市建设中脱离实际的宽马路、大广场建设的通知》。通知中与总体规划有关有两项内容:

“一是暂停城市宽马路、大广场的建设,各城市一律暂停批准红线宽度超过80米(含80米)的城市道路项目和超过2公顷(含2公顷)的游憩集会广场。”

“二是规范城市广场、道路建设规划,原则上,城市游憩广场的规模,小城市和镇不得超过1 hm2,中等城市不得超过2 hm2,大城市不得超过3 hm2,特大城市不得超过5 hm2;城市主干道包括绿化带的红线宽度,小城市和镇不得超过40m,中等城市不得超过55m,大城市不得超过70m,人口在200万以上的,城市主干道确实要超过70m的,应当在城市总体规划中专项说明。”

3.城镇体系规划的要求

2003.2.28,建设部下发了《关于加强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实施工作的通知》,其中对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规划要从全局出发,按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原则,认真确定城镇化和城镇发展战略,确定区域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的空间布局,确定需要严格保护和控制开发的地区,明确控制的标准和措施,确定重点发展的小城镇,提出保障规划实施的政策和措施”

4.城市规划内容的有关确定

2002年8月29日,建设部印发了《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和《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的通知。

《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指出近期建设规划的基本任务是:明确近期内实施城市总体规划的发展重点和建设时序;确定城市近期发展方向、规模和空间布局,自然遗产和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提出城市重要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安排的意见。近期建设规划为5年,原则上与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年限一致。

近期建设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包括:

1.确定城市近期建设重点和发展规模。2.确定城市近期发展区域。

3.提出对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保护区、风景名胜去等相应得保护措施。

近期建设规划的指导性内容包括:

1.提出对对外交通、城市道路、市政公用设施的选址、规模和实施时序意见。2.提出公共服务设施的选址和实施时序的意见。

3.提出城市河湖水系、城市绿化、城市广场等治理和建设的意见。4.提出近期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措施。

《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指出:本规定所称强制性内容,是指省域城镇体系、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详细规划中涉及区域协调发展、资源利用、环境保护、风景名胜资源管理、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公众利益和公共安全等方面的内容。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包括:

1.省域内必须控制开发的区域,包括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林(草)地区、大型湖泊、水源保护、分滞洪地区、以及其他生态敏感区。2.省域内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的布局。

3.涉及相邻城市的重大基础设施布局,包括城市取水口、城市污水排放口、城市垃圾处理场等。

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包括:

1.市域内必须控制开发的区域,包括:风景名胜区、湿地、水源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地下矿产资源分布区。2.城市建设用地,包括用地规模、发展方向等。3.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4.历史文化名城保护。5.城市防灾工程。6.近期建设规划。

1.2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要求

1.2.1 城建部门的要求

对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主要体现在区域协调的各个方面:

1.区域人口和用地指标的协调 2.区域基础设施的协调 3.区域环境建设的协调

对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主要体现在:

1.用地布局方面 2.功能分区方面 3.市政公共事业方面

4.环境保护、生态建设方面

5.规划编制、审批、实施管理机制方面

1.2.2 地方政府的要求

地方政府是城市开发的主体,是城市开发的最大获益方,在城市规划的编制过程中,往往更加强调物质规划和主观规划。

1.夸大经济发展首要位置 2.迎合领导意识

3.过分强调与地方规划设计部门或单位方案结合

1.3 中小城市总体规划的特殊性

1.3.1 审批程序的特殊性

目前城市总体规划审批周期长,一方面与规划审批的内容复杂有关,另一方面也与规划审批制度有关。我国城市总体规划实行分级审批制度,不同规划的审批主体不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二十一条第一款规定城市规划实行分级审批:

第二十一条

城市规划实行分级审批。

直辖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由直辖市政府报国务院审批。省和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城市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城市以及国务院指定其他城市的总体规划,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

本条第二款和第三款规定以外的设市城市和县级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其中市管辖的县级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建制镇的总体规划,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

城市人民政府和县级人民政府在向上级人民政府报请审批城市总体规划前,须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

城市分区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审批。

城市详细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审批;编制分区规划的城市详细规划,除重要的详细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审批外,由城市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总体规划审批的一般程序:

前期工作、申报工作、审查工作和报批工作

二 城市总体规划程序

2.1 调研阶段 2.1.1 项目委托对话

1.提出要求,包括:编制、修编和修改三类。其中修编是目前规划市场的主流。

中小城市的总体规划主要有以下三个问题:

1)城市发展需求 2)行政区划调整 3)城市地位变更

2.项目接洽,对项目技术深度和收费标准的谈判。

1)现场踏勘:包括城市区位、地理特征、城市结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城市

重大基础设施现状及布局意向。

2)广泛交流:通过各种座谈会(市委市政府会议和规划城建专业部门会议)深入了解城市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3)资料分析:上版总体规划及实施情况、地形图精度覆盖范围及测绘时间、地方城市规划的各项成果

3.签订合同,项目准备书(P38)、合同书。

2.1.2 现场踏勘

1.现场踏勘

1)市域踏勘:各个下辖县、市区城关镇、重点镇和有特色的一半镇的规模、职能、特性、经济基础与产业结构、发展潜力、交通条件和资源区位优势等内容。2)中心城区踏勘:为绘制城市建设用地现状图作准备

2.部门访谈

1)分类召开座谈会 2)部分部门补充访谈 3.周边城市调研 4.广义资料收集

2.1.3 基础资料汇总

1)电子资料汇总

图件和文字,首先明确工作地图、核对坐标系和比例尺,其次建立资料库。2)文字资料汇总

将各部门提供的行业资料汇总。3)座谈及访谈笔记汇总

座谈会会议录音记录整理纪要,结合访谈撰写总结,作为现状原始素材。

2.2 初步构思阶段 2.2.1 现状分析

1.绘制现状图

通过现场踏勘,通过计算机绘图软件AUTOCAD绘制城市建成区用地现状图。

2.量化统计分析

1)横向分析:一般应用于经济指标分析中,通过对周边城市、同等规模城市或发展历史、地理环境类似的城市的相同经济指标进行比较,分析所规划的中小城市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存在问题。

2)纵向分析:包括用地数量变化分析、历年经济指标变化分析、历年人口变化分析等内容。

3.分类汇总 根据项目组小组成员的专业背景,分工汇总一手资料。

1)人口与经济类分析:包括财政收入、GDP、人均GDP、城市人均收入、农村人均收入、三次产业结构、三次产业中的支柱产业、现状产业布局、人口综合增长变化趋势、城市化水平及发展动力。通过分析,掌握城市社会经济基础、实力和发展前景。

2)交通类分析:包括对外交通和城市道路两类。其中对外交通具体包括铁路、公路、民航、航道等现状和规划意向。在市域范围内还要明确公路网结构和大型站场选址。城市道路主要包括城市道路结构、各项道路指标、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数量统计、中药交叉口、各类站场以及加油站、停车场等静态交通设施现状和发展意向。通过交通分析,提出主要问题和解决途径。

3)用地类分析:主要包括现状建设用地平衡、对照历史形成用地增长模式图,分析城市各类用地投入的变化情况和规律,系统分析各大类用地的现状问题和规划意图,包括居住用地,工业仓储、绿化、公共设施。

4)城市重大近期项目和意向分析:通过座谈和分析了解到的近远期城市意向项目,如行政中心的搬迁、新区开发、工业选址、大型市政工程项目,初步掌握项目位置、占地规模和启动时间。

5)城市市政工程分析:主要包括城市给水、污水、雨水、电力、电信、供热、环保卫生、综合防灾系统的分析。

4.现状分析汇总

1)建立用地平衡表

根据标准规范,城市用地分为大类、中类和小类三个层次,分为10大类、46种类、73小类。中小城市总体规划的用地划分应以中类为主,部分用地划到小类。

2)城市问题小结

中小城市总体规划和大城市总体规划相比,更注重解决城市现状问题,其次才是发展问题。城市现状问题的把握直接影响城市用地布局方案,规划师一般从经济发展、用地结构、用地布局矛盾等三个方面深入分析,通过各项数字指标,阐明城市现状和发展的重大问题。

3)城市规划依据的确定

国家的相关政策;地方实施细则或建设部门政策;地方区域规划(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区域规划、都市圈规划)作为指导性依据;已经批准的城市专项规划成果也要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中考虑。

4)规划范围的确定 按规划的内容确定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范围为整个市域范围 城市总体规划工作范围为中心城区

战略研究的范围分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全国、省、周边城市地区。

5)规划期限的分解

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是20年,近期规划一般5年,2005年以前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以15年为周期,即以2010年为近期,以2020年为远期,2020年以后为远景,2005年以后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可按20年周期顺延。

6)城市发展目标

城市发展目标的确定是针对城市问题的总结和城市经济实力的判断而得出的,包括经济发展目标、城市规模、城市性质和城市职能,并以此明确城市发展方向和发展时序。

2.2.2 初步方案构思

1.根据城市不同的发展方向选择确定的多种方案,一般称东方案、西方案、北方案和南方案。

2.依据城市的不同发展速度确定的多方案方式:稳步发展型方案、加速发展型方案和跨越发展型方案。

3.依据重点要解决城市主要问题确定的方案方式:交通疏导型方案、新区开发型方案、生态涵养型方案。

实际工作中往往综合三种方式,以1,2,3。。,选定3-5个方案对比,就城市发展方向、主要门槛、城市结构、开发成本、路网结构、经济发展模式等进行对比,选定最终方案。

例如:

编号

方案

发展方向 主题

经济基础 城市结构 交通布局 城市发展轴 工业格局

城乡区域联系 用地规模

主要开发门槛 景观格局

2.3 规划协调阶段 2.3.1 与委托方协调

在城市总体规划中,一般由地方城建部门或规划部门代表人民政府行使委托任务,并负责提出规划目标和规划要求,与设计单位商讨规划深度,同时监督协助编制方编制规划的全过程。

对于中小城市,城市的发展前景因区位条件和市场条件而呈现地域差异大的特点,规划深度和内容也有所不同,以下5个方面要与委托方协调:

1.规划目标的协调

中小城市政府对自身城市发展的期望较高,往往提出过高的目标要求,主要体现在人口、用地、城市化水平等指标及形象工程用地标准上,而过高的指标将造成城市不切实际的发展,使基础设施投入过度超前,浪费了有限的资源。

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技术人员不仅要熟悉国家宏观指导政策、城市发展的大背景,还要掌握城市本身所处的区域环境,资源条件,历史传统,发展优劣势等基本情况,科学推导发展目标。

2.关于总体规划人员的协调

委托方对编制人员的挑剔,从两方面入手解决:

1)阐明规划小组的历史成绩和经验 2)提交给委托方详实的项目准备书

3.关于总体规划内容和深度的协调

不同城市具有不同的特色,规划深度和侧重点也不同,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以下几项内容,以专题研究或专项规划形式表示:

1)生态环境及环境容量研究

2)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研究

3)区域定位和区域分析研究(城市发展战略研究)4)城市特色研究

5)城市化与城乡协调研究 6)其他专项研究

《城市规划编制规范》

《江苏省城市规划编制要点》中明确提出专题研究方向,包括城镇发展的区域定位,产业发展及其空间选择,城乡人口迁移与分布的机制和趋势,城镇发展的管理模式和实施对策研究以及重要资源开发利用保护。

4.关于总体规划程序的协调 按照《规范》,城市总体规划的法定程序一般分为纲要评审和成果评审两个阶段,这两项成果评审在中小城市均由省建设厅组织,直接按照这个程序,会造成地方意见过多,因此中小城市总体规划程序应增加以下3个方面的内容:

1)初步方案汇报会

向地方政府汇报现状调研情况和主要分析结论,阐明规划程序和构思,详细说明比选方案的成本、发展方向、城市结构、重大用地调整等内容,以框架介绍为主,提交规划目标(经济发展目标、人口、用地、城市化水平等),以粗线条表示,精度误差可在10%-20%。

2)准纲要汇报会

3)准成果汇报会

5.关于总体规划进度的协调

城市总体规划的周期一般为8-12个月,一般增加1-3个月的时间以满足不可预测因素带来的实践延误。

2.3.2 与评审审批方协调

中小城市总体规划评审方由所在省建设厅承担,因此,总体规划编制组进驻现场前后应在几个阶段与建设厅主管规划评审的部门和人员接洽。

1.进驻现场前后的协调——了解地方建设部门的要求

开始调研时,应要求委托方出示省建设厅同意该城市修编总体规划的涵或通知,正式步入法律渠道。不同省份对各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有成文或不成文的特殊要求。例如,江苏省建设厅对长江沿江城市有沿江统一开发规划的要求,对省域苏北、苏中和苏南地区有不同的经济发展目标、城市化水平目标及用地标准等。

2.纲要汇报前的协调——对规划要点的协调

纲要汇报前有许多关于城市发展的重大问题,包括规划期、规划范围、城市性质、城市发展方向、城市规模、城市发展战略等内容,要与建设厅主管规划人员接洽一次。

3.成果汇报前的协调——对规划成果修改内容的协调

2.3.3 与合作方协调

编制总体规划的合作方式主要包括两种形式:一是委托方同时邀请多方合作总体规划形式,简称分工合作式;二是编制方就单方面问题邀请专业部门或人员参加的形式,简称协助合作式。

1.分工合作式

为更加科学合理的编制总体规划,编制方通常会聘请不同的设计部门分担部分总体规划的工作,按主要内容分类,包含城镇体系规划、用地布局规划和工程设施规划三类。按不同的专业背景分,经济地理专业人员擅长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专业人员擅长用地布局规划,市政工程专业人员擅长工程设施规划。

2.协助合作式

2.3.4 与地方各专业部门协调

1.召开座谈会 2.部门访谈

2.3.5 与公众协调

1.公示展览 2.问卷调查

2.4 修改完善阶段

经历了各个阶段的规划协调工作进入修改完善阶段,从外业转向内业,从座谈转向总结,并最终确定深化方案。

2.4.1 意见整和

各方的意见都代表着单方向的利益,汇总、整理,分三类意见: 1.明确听取意见修改的(规划工作中的失误)

2.对部分意见改良后明确修改的,即一定幅度的修改 3.不予采纳的意见(对规划的误解、偏差)

2.4.2 深化方案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规定了城市总体规划纲要阶段的内容和成果:

1.论证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条件,原则确定规划期内城市发展目标; 2.论证城市在区域发展中地位,原则确定市县的城镇体系的结构与布局;

3.原则确定城市的性质、规模、总体布局、选择城市发展用地、提出城市规划 区范围的初步意见。

4.研究确定城市能源、交通、供水等城市基础设施开发建设的重大原则问题,以及实施城市规划的重要措施。

宿迁市城市总体规划 篇6

关键词:生态型,节约型,园林绿化,宿迁

一、引言

宿迁地处江苏北部, 是1996年7月设立的地级市, 属淮海经济带、沿海经济带、沿江经济带的交叉辐射区, 总面积8555平方公里, 人口555万。下辖沭阳县、泗阳县、泗洪县、宿城区、宿豫区。宿迁境内平原辽阔、土地肥沃、河湖交错, 是我国惟一一个拥有“两湖” (洪泽湖、骆马湖) 、“两河” (古黄河、运河) 的地级市, 也是著名的“杨树之乡”、“水产之乡”、“名酒之乡”、“花卉之乡”和“蚕茧之乡”。

建市之初, 宿迁市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13.3平方公里, 城市人口14.1万, 城区绿化面积小, 公共绿地不足, 生态环境质量不高, 市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为24.59%、18.32%、2.1平方米。近年来, 宿迁按照“生态型、节约型”的城市建设原则, 在城市园林绿化规划设计、建设施工、养护管理、持续发展等各个环节, 以节地、节水、节财为手段, 按照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循环与合理利用的方式, 创造了优美、和谐、舒适的人居环境。截至2011年底, 中心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分别达40.92%和37.1%,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3平方米, 分别比建市初提高了16%、19%和10.2平方米, 逐步探索出一条低成本、集约化、高效益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之路。

二、建设节约型、生态型城市园林绿化的措施

(一) 坚持科学规划引导,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 委托南京林业大学编制《宿迁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通过省建设厅组织的专家论证, 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2009年, 对《宿迁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进行了新一轮的修编, 并按照“一环、两带、四纵四横、六轴、十园、百苑”的城市绿化格结构, 确定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方向。根据修订的《宿迁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充分利用大运河、古黄河、民便河等河流穿城而过自然资源条件, 将城区沿河污染企业及民居逐步予以搬迁, 有效整合城市土地资源, 尽最大可能满足城市绿化建设用地的需求。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 高度重视规划设计工作, 坚持“绿色图章”制度, 严格审查占用园林绿地、迁移绿化树木行为, 对公共绿化工程中的原有树木、水体、建筑则根据实际情况, 尽量予以保留。

(二) 坚持部门统筹组织, 号召全民广泛参与

建市以来, 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了宿迁市城市绿化工作领导小组, 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 市规划、建设、园林、城管、国土、水利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下设办公室, 具体负责协调、指导、督促全市的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各区、各部门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 负责本地区、本部门承担的园林绿化工作任务。每年春、秋召开城市绿化工作会议, 以城市绿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名义下发绿化任务文件, 并将绿化工作纳入各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考核内容, 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 强力推动城市绿化建设。积极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 广植“党员示范林、青年林、巾帼林、双拥林”等纪念林。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 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认建、认养、认管等群众性绿化活动, 形成良好的建绿、爱绿、护绿氛围。通过多年持续建设, 使宿迁城市绿地布局合理, 功能齐全, 市民出行300米~500米就可以步入绿色空间, 不仅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提高了城市景观品质, 也满足了人们休闲、娱乐的需求。目前, 全市拥有省级风景名胜区2个, 市级风景名胜区5个;建成国家级、市级绿化模范单位101家;省级、市级园林式单位210家, 园林式居住区45个。2005年8月, 成功创建“江苏省园林城市”, 2009年2月, 被批准“国家园林城市”。2011年9月, 成功举办第七届江苏省园艺博览会。

(三) 坚持适地适树原则, 优先使用乡土植物

建市以来, 为规范城市园林建设, 先后制定了《宿迁市中心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保护实施细则》、《宿迁市城乡园林绿化全覆盖实施细则 (试行) 》、《宿迁市城市绿地规划建设导则 (试行) 》等规范性文件, 坚持适地适树、因地制宜, 以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乡土树种为主, 积极引进有推广价值的种质资源, 丰富城市物种, 大力推广宿根花卉和自播能力较强的地被植物, 不追求树种高档化、反季节种树, 不推广不适合本地生长的外来树种;注重使用耐旱、耐碱、耐阴、耐污染的树种。注重提高城市绿量, 乔灌草相结合, 坚持以乔木为主, 灌木、地被、草坪为辅的原则, 选用栾树、女贞、枫杨、苦楝、法桐、槐树等12种城市骨干树种, 优良树种乔灌木80余种, 竹类、攀援类、地被草坪植物30余种。

(四) 综合运用新技术, 突出节约生态新理念

近年来, 结合中心城区水系沟通, 积极推进骆马湖、古黄河、中运河、民便河等河湖景观水体护坡驳岸的生态化、自然化建设与修复, 打造沿河、沿湖滨水景观带;在园林工程选材方面, 建设生态化广场和停车场, 尽量减少硬质铺装的比例, 采取植树造荫;铺装地面尽量采用透气透水的环保型材料, 提高环境效益;在第七届省园艺博览会展园建设中, 使用环保防腐木材料进行建筑铺装, 使用废旧的饮料瓶、酒瓶、旧木料搭建的构筑物, 资源节约得到有效利用, 体现了生态和低碳;光伏幕墙玻璃发电、风能发电、花溪“开源节流”, 雾森冷凝等新技术、新材料得到充分应用。

(五) 积极采取有效措施, 增加绿量提升档次

按照“环保型、园林化、可持续发展的湖滨特色生态城市”建设理念, 不断采取有效措施, 加大园林绿化投入, 在全市范围内掀起绿化高潮, 使城市绿量不断增加, 绿化档次不断提升, 城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一是开展大环境及公园绿化工程。重点打造市区古黄河、中运河、民便河等重要滨水风光带及公园广场, 先后建成运河风光带、古黄河风光带、牡丹江河风光带、顺堤河风光带、千鸟园、雪枫公园、河滨公园、运河桥头公园、园博园、罗曼园等多处公园景观绿地。二是开展景观大道建设工程。重点打造市区发展大道、人民大道、世纪大道、洪泽湖路、江山大道等主干道绿化景观工程。三是废弃窑厂等难点及“八大”系统内绿化工程。对市区范围内14个窑厂及烟囱实施绿化工程。在市卫生、经贸、水务、教育、交通、民政、中石油、中石化等“八大”系统不断掀起系统内绿化高潮。四是开展沿水绿化工程。对市区530平方公里所有河、塘、沟、渠、废沙坑等禁埋垃圾, 结合河塘疏浚整治, 栽植耐水湿植物及水生观赏植物, 形成具有特色的水域生态景观。五是景观石添置工程。在市区人民大道、平安大道、宿新公路及公园广场等绿地内, 共添置1500余块形态各异, 有较高观赏价值和一定增值空间的景观石。

(六) 多渠道筹集资金, 解决资金短缺瓶颈

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过程中, 宿迁市政府逐年加大财政投入, 城市绿化建设经费不断增加, 新建居住区绿化全部由开发商投资建设。结合老小区整治实施的绿化由政府财政投入建设。通过出让冠名权来筹措建设资金, 如江苏箭鹿集团出资建设了箭鹿广场, 国土局、财政局、水务局分别建设了国土广场、财政广场、水务广场等公园绿地。在古黄河、中运河综合整治及景观工程建设过程中, 通过采取土地置换融资和市场化运等方式, 并利用城投公司、交投公司、水投公司等国有公司融资平台, 多渠道筹集资金, 解决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资金短缺难题。

宿迁市城市总体规划 篇7

关键词:城市规划;学科发展;专业建设;强化;分析和探究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8-0133-01

新形势下,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促使我国城市规划的研究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和重视。从当前来看,由于国家城市规划工作上取得的良好进展,虽然很大程度上为城市规划学科带来了极为关键的发展机遇,但就当前城市规划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来说,城市规划要想真正实现专业建设的阻力也不容忽视,尤其是传统城市规划方式在实际当中的应用,更是进一步将城市问题扩大化。针对这些情况,本文主要从如何推进城市规划学科发展,强化城市规划专业建设等内容展开讨论,现具体分析如下。

一、现阶段国家的城市规划学科进展

城市规划学科,作为建筑学以及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在早期的发展中,仅有少数高等院校开设了城市规划这门课程,并没有受到足够的关注和重视。不过,随着近年来城市化进程步伐的加快,以及城市化社会对城市规划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城市规划课程日益彰显出重要作用。据了解,截至当前,全国开设城市规划专业的高等院校已超过150所.遍布全国的大部分省份、直辖市及自治区。从当前的发展来看,国家高等学院的城市规划教学体系已取得初步完善,不过受到各高等院校的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限制,致使城市规划专业教育的整体水平还不够高,需要予以更多的重视。

二、当前城市规划学科及其专业存在的问题

(一)城市规划课程体系不完善。

在我国,城市规划学科主要是从理工类、建筑类、农林类等专业发展而来的,在课程的设计上,主要将重点落在对技能微观形态的设计,以及操作技能的培养工作上,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学生在宏观上分析城市问题的能力有限,不利于城市规划的专业建设。一般来说,城市规划的重心主要是围绕“城市”为主的,需要相关人员在掌握以上内容的基础上,对城市的经济发展、自然地理、建筑艺术、工程技术以及政策法规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以便在对城市规划进行专业建设时,做到科学分析、统筹规划。为此,在城市规划的课程体系方面,一方面,要考虑到规划理论和技能课程,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到相关的城市经济、政治、艺术、文化与法律等知识,从而奠定城市规划学科的专业基础。

(二)城市规划学科认知不全面。

城市规划作为一门综合性强的专业学科,导致了城市规划学科在学习理论知识及方法的过程中,受到多个领域知识引进的影响,呈现出一定的复杂性,让学生对于城市规划的本体认知迷茫、不全面,加大了城市规划学科的专业建设的难度。为此,城市规划学科的认知,以及对城市规划的本体思考所引发的一系列职业定位、价值观困惑等问题,日益成为人们讨论的首要问题。尤其是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情况下,城市规划人员的工作范围的进一步扩大,更是增加了城市规划学科全面认知的不易性。

三、城市规划学科发展与专业建设的新道路

在现代化进程下,随着社会需要的城市规划人才越来越多,在高校的教育中,城市规划的学科建设还要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不断进行学科改革,以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一)合理科学设置课程。

在合理设置课程方面,教育部出台的《全国高等学校土建类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及主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城市规划专业》这一文件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它要求各个高校在城市规划专业在课程设置上追求自身的特色,根据学校的特点、社会发展的特点来制定出适合本校的课程设置,从而在整体上培养出不一样的都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城市规划人才。城市规划专业的发展是要在人文关怀基础上进行的,要在教学中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价值所在,学这个专业能为自己带来哪些方面的发展。同时,教学模式很重要,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愿意跟着教师的步伐坚定认真的学习。最后,还要有相适应的教学考核,从教学考核中发现学生还存在的问题,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学科发展方向的明确。

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精细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规划专业的发展空间也扩大了,在城市规划中,如何将城市规划的内涵延伸,如何将城市规划专业与其他学科完美的融合起来,这都是高校改革的重点。将城市规划学科内涵延伸并不是模糊了城市规划的发展方向,相反是使得城市规划的学科发展方向更加明确。比如说,根据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生态环保的要求,在城市规划中适当的加入城市生态学和城市社会学等,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为城市规划专业融入更多的活力。既要从理性的角度上进行学科发展方向的明确,也要从现实社会发展需要的角度对城市规划专业提出合理科学的发展方向,让学生有目的的进行学习,朝着正确的方向寻求自身的发展和提升。

(三)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传统的任务型教学早已不适应需求了,加上城市规划专业又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那么,在教学中,适当的实验、实践、实习就不可或缺,学校要建设完善的教学硬件设备,为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做出一定的物质保证,让学生更多的走进实践实习中,真切的感受到城市规划专业的实用性。另外,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比如说:运用参与式教学、合作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推动城市规划专业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规划专业的内容将会更加丰富,将会赋予更深刻的内涵,高校要结合学校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适当的城市规划专业的改革,增加教学设施,提高办学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海若.面向新时期的城市规划教学改革[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1(12)

[2]王宝君.姜云.李孝东.张卓.张洪波面向社会职业需求的城市规划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0(2)

[3]赵民.“公共政策”导向下“城市规划教育”的若干思考[J].规划师,2009(01)

[4]张磊,王紫辰.由多样走向规范——北美城市规划理论教学趋势分析[J].城市规划学刊,2012(02)

上一篇:小学六年级语文第五单元知识归纳下一篇:企业文化与绩效管理(徐剑)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