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城区(共5篇)
宿迁城区 篇1
10余年来,宿城区小麦生产水平处于徘徊阶段,气候好时,小麦高产示范田产量一般约7 500kg/hm2;气候差时,一般水平只有5 250kg/hm2左右。近几年来,小麦新品种大量涌现,使种植者面临选择品种的难题。结合生产应用实际情况对宿城区小麦品种的选择进行探讨。
1 品种的使用周期
20世纪80年代以前,一个地区的主要推广品种往往种植多年,80年代以后,品种更换速度加快,近年来品种更新频繁,大部分品种使用周期仅1~3年。频繁换种的原因,一是群众抱有旧不如新的观念,现有品种一时表现不好或表现一般要换,表现虽好追求更好仍想换;二是多方宣传、影响的结果;三是品种的退化和混杂所致。据初步了解,国外一些农业发达地区,1个比较成熟和形成规模的主体品种使用周期从推广到淘汰往往都在5年以上。因此,单一追求高产,频繁更换自己并不熟悉的品种不是一种科学的办法。由于多种客观因素影响,新品种表现不一定好,老品种也未必差,如果有了一个适宜本地气侯、土质、茬口、肥力水平,丰产性和稳产性良好的品种,其使用周期完全可以延长。
2 现行的品种比较试验存在的问题
2.1 品种比较试验相对滞后
观察、考验一个品种往往要几年时间,要把品比试验开展起来,却受到人员、经费限制,县级相关业务单位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
2.2 品比试验存在技术问题
试验小区面积太小,试验精度和准确度不高;试验年限短,试验结果往往因年度间气候不同和栽培条件差异出现较大变化,结论难下;资料的规范、系统、完整程度较低。
2.3 试验本身的局限性
在实际生产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个在试验中表现良好、顺利通过审定的品种,在大面积生产中却表现平平。离开了当时当地的特定条件,该品种相对优势也就消失。良种良法可充分发挥品种的增产作用,但在品比试验田却难以实现,因品种特点差异,配套技术也不一样,试验结果很难判断是栽培技术问题还是气候问题。同一试验中,当播期提前,对冬性或半冬性品种有利;播种量较低对分蘖力强的品种有利。同样的施肥量,有的品种贪青倒伏,有的品种“吃不饱”。气候影响的因素也是存在的,后期温度低,灌浆期延长,大穗大粒品种则占优势。在一般情况下,试验田的管理水平和施肥水平都比较高,需肥大的品种,株型较矮,大穗大粒,抗病性好;需肥少的品种,长势旺,株型较高,病害重,易倒伏。如陕229和皖麦19在湿度大的沙土地试验,病害和倒伏将会发生,而在温度低的黏土中试验结果则相反。
3 影响品种选择的因素
3.1 品种选择与土质密切相关
一般而言,黏土地上建丰产方或高产试点较为有利,其土壤有机质和肥力较高,对肥料吸收强、释放慢,田间湿度低,植株生长稳健,很少发生脱力或旺长,病害和倒伏轻,千粒重高,品质好,但小麦前期成苗、发苗差,后期气候干旱或多雨对其影响较大。栽培上宜选用增产潜力大、易发苗的优质品种,适期早播并加大播种量。沙土地多为盐碱地,土壤有机质和肥力较低,对肥料吸附力弱、释放快,易流失,肥效短,田间湿度较高,病害相对重,植株生长期间易脱力,施肥少了不够用,施肥多了易旺长和倒伏。栽培上宜选用需肥量不高、耐湿、抗病的品种,重施底肥和有机肥,氮、磷、钾配合,看苗酌施肥料,注重化控。
3.2 品种选择与需肥量
在一定产量范围内,小麦单位面积产量与施肥量一般成正比,但不同的小麦品种需肥量存在差异,并在植株性状和特点上有所表现。需肥量大的品种一般表现叶色较淡,叶片较窄,茎秆较粗,株高中等偏低,分蘖力中等或偏弱,抗冻抗倒伏性好,成穗数低,穗形中等偏大,每穗粒数较多,千粒重一般40g以上。适宜早播,播期弹性小,后期灌浆慢,成熟期偏晚,病害发生相对较轻,增产潜力大,栽培要求高,容易出现发苗不足,成穗不多,中、后期脱力,稳产性较差,多为半冬性和偏冬性品种。烟辐188、淮麦20、徐麦856等接近这一类型。根据其特点施足肥料,适期早播,追好穗肥,在后期气候适宜、干热风较少的情况下,产量潜力能得到较好发挥。需肥量相对小的品种一般表现叶色较深,叶片较宽,茎秆较细,植株中等偏高,分蘖力强,繁茂性好,长势旺,成穗数高,穗形中等或偏小,每穗粒数中等或偏低,千粒重一般在40g以下。成熟期中等或偏早,病害发生相对较重,播期弹性大,自身调节能力强,抗寒抗倒伏性相对较差,以半冬或偏春性品种居多。皖麦19、陕229、淮麦19属这一类型。其突出优点是成穗数高,稳产性好,但容易出现旺长,提前拔节,病害偏重和易倒伏。在肥力水平不高、播种期偏迟、出苗率低、粗放栽培条件下也能获得较好产量。需肥量一般的品种有烟农19、淮麦19等品种,小麦成熟时表现穗多、穗匀、局部微微倾斜,营养生长旺,叶面积指数大,容易形成高产基础,充分利用这类品种需肥量特点,可以做到省工、节本、高产。
3.3 品种选择与地域特点
地域不同会出现气侯和栽培条件差异,一定的气候和栽培条件影响品种筛选。一般而言,苏北选育的多为半冬性品种,播期弹性大,耐湿性好,病害轻,熟期中等,穗发芽少,抗旱性差,适宜稻茬种植,产量表现较稳,退化、变异缓慢,如淮麦系列品种。安徽皖北进入苏北的多为需肥量不高、抗旱能力强、适合丘陵高地和中产水平种植的中筋白粒品种,如皖麦19。河南和江苏纬度相差不大,其土质多为地下水位较低的旱茬砂壤土,耕层厚,腾茬早,加之气候干旱,植株病害轻,倒伏少,小麦单产较高,所选育的多为中等穗型、需肥量大的适宜高产栽培品种。与河南不同,江苏淮北以稻麦茬为主,土壤紧密耕层浅,地下水位高,中后期阴雨多,田间湿度大;受栽培和气候条件差异的影响,河南品种在此地往往表现病害较重,千粒重和籽粒光泽度下降,气候干旱时倒1~3叶易出现叶尖枯,本地留种退化较快,干旱年份表现尚可,阴雨多的年份则表现较差,截至目前,除老品种百泉3039外,其他品种种植时间均不长并难以形成规模。山东和北方多为偏冬性品种,耐寒、耐肥、耐旱,千粒重高,成熟期晚,抗病性偏弱,休眠期短,适宜足肥早播,如烟幅188、济南17等。
4 结语
小麦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目前应用的品种都有7.5t/hm2以上的生产潜力。小麦品种各有千秋,种植者应根据自身要求和现阶段生产条件,选择在当地或周边地区普遍表现良好和较为熟悉的品种,注重良种良法配套。从近期品种发展趋势看,在产量差异不大的情况下,小麦品种的适应性、抗逆性、稳产性、商品品质、节约成本、栽培容易等特点将愈受重视。品比试验仍是认识和筛选品种的一个必经程序和重要手段,应善于及时发现、引进有苗头的新品种参试;注重培养专职业务人员,以科学、认真、公正的态度持之以恒地做好该项工作;放大小区(面积667m2左右),多布点,力求将试验小区的生产条件与大田接近,达到减少误差,操作方便,核产准确,利于推广。在宿城区目前的产量水平上,烟农19和淮麦19两个品种具有适应性强和稳产性好的特点,有一定的推广前景。
摘要:简述了品种的使用周期, 分析了现行品种比较试验存在的问题, 从土质、需肥量、地域特点等方面总结了品种选择时应注意的问题, 以期为宿城区小麦品种选择提供依据。
关键词:小麦,品种选择,需肥量,江苏宿迁,宿城区
参考文献
[1]王玉堂.小麦品种选择上的误区与对策[J].小康生活, 2005 (8) :15.
[2]赵全花, 李建钊, 罗志民.黄淮南部麦区小麦品种主要性状的演变及选择标准分析[J].河南农业科学, 1996 (10) :3-4.
[3]吕思强.如何选择小麦品种[J].农民致富之友, 2005 (4) :14.
[4]张文强, 孙旭亮, 穆卫东.小麦品种选择上的误区及对策[J].种子世界, 1999 (9) :19-20.
宿迁城区 篇2
江苏省宿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宿迁市中心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意见(试行)》的通知
发文单位:江苏省宿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文 号:宿政办发〔2008〕134号
发布日期:2008-6-27
执行日期:2008-6-27
宿豫区、宿城区人民政府,宿迁经济开发区、市湖滨新城开发区、苏州宿迁工业园区,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宿迁市中心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意见(试行)》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08年6月27日
宿迁市中心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意见(试行)
为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就近免试入学制度,强化招生管理,规范招生秩序,进一步做好我市中心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就市中心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义务教育公平性原则,从构建和谐社会、保障受教育者合法权益、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的实际出发,合理布局中心城区的教育资源,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完善免试就近入学制度,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招生原则
1.小学入学新生必须年满6周岁。
2.各区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切实保障每个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合法权益,努力为每个适龄儿童(包括外来务工人员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提供免费公办学校学位。
3.小学和初中实行免试就近入学。各学校执行《宿迁市中心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施教区范围》(见附件)的有关规定。
4.残疾适龄儿童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到特殊教育学校就读,或安排在施教区义务教育学校随班就读。
5.加大扶贫助学力度,确保每一位适龄儿童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三、施教区划分
1.区域界定
施教区规划的区域是指宿迁市中心城区220平方公里范围,具体范围是:东至环城东路(宿新路),西至通湖大道(环湖大道),南至开发区大道,北至南化路。
2.划分依据
施教区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江苏省教育厅关于认真做好中小学招生工作的通知》(苏教基(2003)5号)、《宿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和《宿迁市“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等法规。
3.划分原则
中心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施教区按照“与行政区划基本同步、就近入学、全面覆盖、历史延续、因地制宜”等原则进行合理规划。
4.具体方案
按照《宿迁市中心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施教区范围》实施。
四、施教区内适龄儿童的界定方法
1.适龄儿童的常住户口与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的常住户口及合法固定住所是确定适龄儿童入学施教区的主要依据。
2.适龄儿童与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不在同一户籍,户籍与合法固定住所不一致的,以合法固定住所作为确定施教区的依据。
3.户口随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监护人在施教区内有合法固定住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适龄儿童,可凭相关证明在该施教区依法入学:①父母双方均是军人(含武警);②父母双方均是公派出国专家、技术人员;③孤儿;④适龄儿童及其父母户口随祖父母,并只有唯一合法固定住所。
4.适龄儿童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有多处合法住所,原则上以相对稳定、具有长期生活条件的合法固定住所为依据。
5.外来务工人员和进城务工人员的适龄子女由各区根据临时居住地按照就近入学原则安排在公办学校就读。适龄儿童的父母要提供户口簿、暂住证、经劳动人事部门鉴证或备案的劳动合同或其它合法经营的相关工作证明、入学申请等相关证明材料。
6.学校负责对施教区内适龄儿童界定,主要核定适龄儿童及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的户籍(户口簿)、合法固定住所(房产证)等情况。符合入学条件的,在新学期开学前15日内向适龄儿童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发放《义务教育阶段入学通知书》。
五、招生时间
市中心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按规定时间同步进行。小学从7月18日开始,初中从7月13日开始。
六、相关要求
1.各学校要在招生前把施教区范围和相关政策在校门口和学校网站公示。在收费上,要严格按照“一费制”要求和标准执行,并在收费前实行收费公示。
2.各地各校要切实加强对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工作的领导,按照学籍管理规定和本意见精神,结合本地区本校实际,认真制定招生工作实施方案,落实工作措施,确保招生工作顺利进行。
3.各级人民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快薄弱学校改造和优质教育资源扩张步伐,加大投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学校办学档次,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的均衡协调发展,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七、本《意见》从2008年秋季开始试行
2007年以前(包括2007年)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的入学施教区和收费政策仍按照《宿迁市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004年招生工作意见》(宿政办发(2004)70 号)有关要求执行。
附件:宿迁市中心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施教区范围
根据中心城区行政区域划分和公办中小学的布点、规模和周边人口的分布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将中心城区义务教育学校的施教区范围作如下规划:
一、市直
(一)小学(2所)
1.市实验小学
(1)东至京杭大运河,西至古黄河,南至黄运路,北至市府东路;(2)东至幸福南路,西至中山南路,南至附小北巷,北至黄运路;(3)东至中山南路(人民医院东墙),西至黄河南路,南至新卫生路,北至黄运路;
(4)东至黄河南路,西至古黄河,南至老卫生路,北至黄运路。
2.市实验学校小学部
(1)东至发展大道,西至环城西路,南至青海湖路,北至环城北路;
(2)东至发展大道,西至平安大道,南至西湖路,北至青海湖路。
(二)初中(1所)
1.市实验学校初中部
东至发展大道,西至环城西路,南至厦门路,北至环城北路。
二、宿城区
(一)小学(9所)
1.宿城区实验小学
(1)东至京杭大运河,西至幸福路,南至市府东路,北至马陵路;(2)东至幸福路(幸福北路),西至古黄河(黄河北路),南至市府路,北至京杭大运河;(3)东至古黄河,西至发展大道,南至洪泽湖路,北至古黄河。
2.宿迁高等师范附属小学
东至京杭大运河,西至古黄河,南至环城南路,北至黄运路(不包括永阳居委会部分地区,即东至幸福南路,西至古黄河,南至卫生路,北至黄运路内的部分地区)。
3.宿城区实验小学双语部
东至京杭大运河,西至幸福路(幸福北路),南至马陵路,北至京杭大运河。
4.河滨街道办北郊小学
东至黄河北路,西至发展大道,南至古黄河,北至京杭大运河。
5.古城中心校
(1)东至古黄河,西至发展大道,南至西湖路,北至洪泽湖路;(2)东至古黄河,西至平安大道,南至厦门路(古楚路),北至西湖路。
6.双庄实验学校小学部
东至环城西路,西至通湖大道,南至徐淮路,北至古黄河。
7.河滨中心小学
东至发展大道,西至通湖大道,南至古黄河,北至京杭大运河。
8.项里中心小学
东至京杭大运河,西至古黄河,南至开发区大道,北至环城南路。
9.项里街道办红星小学
东至古黄河,西至发展大道,南至开发区大道,北至北一路。
(二)初中(4所)
1.宿城一中
(1)东至京杭大运河,西至古黄河,南至环城南路,北至黄运路;(2)东至古黄河,西至发展大道,南至古楚路,北至西湖路。
2.马陵初中
(1)东至京杭大运河,西至发展大道,南至黄运路(西湖路),北至京杭大运河。
(2)东至发展大道,西至环城西路北延段,南至环城北路,北至京杭大运河。
3.双庄实验学校初中部
东至环城西路,西至通湖大道,南至徐淮路,北至古黄河。
4.支口实验学校初中部(学校不在规划区内,但承担宿城区河滨街道部分义务教育任务)
东至环城西路北延段,西至通湖大道,南至古黄河,北至京杭大运河。
三、宿豫区
(一)小学(4所)
1.宿豫张家港实验小学
东至环城东路(宿新路),西至京杭大运河,南至黄山路,北至宿沭路。
2.宿豫经济开发区中心小学
东至黑龙江路,西至京杭大运河,南至开发区大道,北至黄山路。
3.井头中心小学
东至宿新路,西至嶂山大道,南至宿沭路,北至合欢路。
4.井头乡马窑小学
东至宿新路,西至嶂山大道(嶂山森林公园),南至合欢路,北至嶂山森林公园。
(二)初中(2所)
1.井头初中
东至宿新路,西至嶂山大道,南至宿沭路,北至嶂山森林公园。2.顺河初中(学校不在规划区内,但承担宿豫新区部分义务教育任务)东至宿新路,西至京杭大运河,南至开发区大道,北至宿沭路。
四、市湖滨新城开发区
(一)小学(5所)1.市第一实验小学东至嶂山大道,西至骆马湖,南至京杭大运河,北至玉兰路。2.晓店中心小学晓店镇峰山、湖滨等居委会。3.嶂山林场小学嶂山林场。4.周庄小学晓店镇周庄村。5.嶂山小学晓店镇嶂山居委会。
(二)初中(1所)1.晓店初中晓店镇和嶂山林场。
五、宿迁经济开发区
(一)小学(7所)
1.古楚小学
东至宁宿徐高速,西至通湖大道,南至开发区大道,北至环城南路。
2.范圩小学
东至古黄河,西至宁宿徐高速,南至开发区大道(北一路),北至环城南路。
3.魏井小学
东至环城西路,南至环城南路,北至徐淮路之间的三角地带。
4.宿迁经济开发区小学
东至平安大道,西至环城西路,南至厦门路,北至青海湖路。
5.梨园小学
东至发展大道,西至平安大道,南至环城南路,北至厦门路。
6.八堡小学
东至古黄河,西至发展大道,南至环城南路,北至古楚路。
7.张王小学
东至平安大道,西至环城西路,南至环城南路,北至厦门路。
(二)初中(1所)
1.三棵树初中(学校不在规划区内,但承担规划区域内开发区义务教育任务)
(1)东至古黄河,西至通湖大道,南至开发区大道,北至环城南路;
宿迁城区 篇3
一、宿迁市政管线情况简介
现今宿迁市政管线主要是5个方面:电力电缆、弱电、燃气、给水、排水(污水、雨水)。供热是由洋北电厂为开发区工厂和洋河酒厂供热(市区无集中供暖系统)。
从宿迁市区管线铺设方式来看,各类市政管线大多采用经济节约、稳妥的老式直埋铺设方式(过路顶管)。新区的排线方式主要是以直埋为主,老城区线路大部分架空,沿着中心城区道路的弱电、燃气、给水、污水、雨水和部分10 KV电力电缆均采取直埋为主;其中,市区弱电管线按照“三网融合”方针,以管沟形式统一埋设。从市区的管线辐射来看,大部分道路雨水、给水已经做到提前埋设的要求。
管线的综合排布并无系统化指导,新建道路没有做到管线提前埋设要求,而已建道路管线采取见缝插针的形式,各管道之间也没有做到足够的相互协调。随着宿迁市的城市化建设速度加快、各项配套设施的完善,道路地下空间越来越拥挤,地下空间的管线铺设难度越来越大,如何尽可能的提高地下空间的利用率,已经成为是一项十分严峻的问题。
二、宿迁市政管线现状分析
结合工作中对宿迁城区管线情况了解,在规划、建设等方面对宿迁市政管线的综合现状进行分析:
1. 在规划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
(1)城市建设方面统筹规划不足,在城市功能分区和定位方面没有考虑到城市规模的动态性扩大,引起的地下空间资源紧张,管位排布时只考虑了初步管位的安全性,采取平均分布的方式,并没有考虑到预留空余管位。随着不断增多的管线铺设,相应问题已经出现:由于道路地下空间不足,老城区黄河路、幸福路、运河路等老城区的主要干路,燃气管线铺设十分困难,完全是见缝插针,部分路段甚至无法铺设,几乎没一整段是直行的管线。
(2)地下管线信息系统更新缓慢。对于地下管辖信息,09年宿迁已经实施了地下管线普查工作,把地下管线图纸资料与普查成果相结合,做成一个地下管线信息系统。但城市的发展是动态的,地下管线系统没有得到及时更新,导致信息与现状不符,严重影响到城市建设的规划、管理、施工以及服务水平质量。
(3)审批信息回馈较慢。因我市规划部门无相应的管理处查权限,对管线项目铺设情况无法详细了解,只规划无管理,对铺设后项目做不到完全详细了解。各类管线建成后的档案不能及时形成数字化成果,不利于城市的数字化管理与决策,相关规划部门也无法根据现状对城市的发展做出合适的统筹规划。
2. 在建设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
(1)道路施工中管线铺设时缺乏统筹安排。以新区为例,部分道路只铺设了排水、给水管线,而弱电、燃气、电力等管线没有做到提前预埋。
(2)管线铺设采取直埋方式,对道路反复开挖、修建,不仅影响了市民正常的生活、工作,还造成了人力、物力、资金、资源的极大浪费。
(3)道路修建时候管线管沟作业较少,同类型管线还是采用传统一线一埋的直埋方式,而且是单独路径,对本身已经拥挤的地下空间造成极大的浪费。
(4)已建成管沟没有发挥应有作用,管线重复占用道路现象频繁。例如通信管线,虽然已经采取三网融合,但城区已建的弱电管线没有及时并入综合管沟,造成已有管线和现有管沟重复占用道路地下空间。
三、宿迁市政管线实施方式的思考
市政管线铺设方式从位置上分为两种:地面架设和地下敷设。随着城市规模扩大和城市环境的不断改善,管线的地面架设给城市景观造成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取而代之的是城市架空线入地埋设与改造。城市管线地下敷设是为了城市环境美观以及城市空间的合理利用,同时也是保证城市设施及人的安全的需要。从各发达国家的城市建设情况来看,城市管线的地埋敷设是城市化发展的最终形式和必然要求。
地下管线埋设方式分为两种方式:管线直埋和市政管道共同沟(综合管廊/管沟)。
管线直埋优点是成本低、技术成熟,各管线可以直接破路埋设。但从城市发展来看,直埋式线路对道路空间资源占用十分浪费,宿迁市管线大多采用直埋方式,对现今蓬勃发展的宿迁而言,老城改造、新区开发,管线数量和种类必然急速增长,直埋的铺设方式将无法适应宿迁城市发展需求。从长远来看,直埋式作业改造难度大,作业方式淘汰是必然的。
市政管道共同沟就是将两种及以上的城市管线集中设置于同一人工空间中所形成的一种现代化、集约化的城市基础设施。
共同沟的优点有:(1)和直埋相比,共同沟有改善城市环境、减少道路反复开挖、降低道路维修成本、便于管线维护等优点。(2)在地下道路间的有限空间内,解决了道路地下空间的紧缺性问题,节约了城市用地。(3)增强了城市安全,共同沟具有一定的坚固性,能抵御冲击荷载作用,可以很好得保护沟内的市政管线。(4)美化了市政道路,使得地面空间更加美观,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共同沟的也有劣势:建设初期施工成本高,很难大规模推行;统一管理难度较大;且技术要求较高。
总的来说,市政管道共同沟是城市扩张发展后的必然产物,无疑会成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重要内容和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如图1)。
宿迁属于淮海经济带、沿海经济带、沿江经济带的交叉辐射区,现阶段处于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期,市政管线铺设增幅十分迅速。结合实际情况,对宿迁市工程管线的综合管理和整体分析,提出两种类型的市政共同沟模板:
半通行类管沟:参照西藏拉萨设计模式,采取通道净宽单侧不低于0.5 m,双侧布置不低于0.7 m,高度1.2—1.4 m,沟深0.8 m。可满足电力、弱电两种管线架设需求,其中可以在沟底设置给水管线。此类共同沟把城市主要三大管线集中处理,维护和管理也十分方便,而且基建投资相对通行类管沟来说成本较低(如图2)。
通行类管沟:参照昆明广福路市政共同沟模式,采取共同沟宽6.3 m,高3.3 m,其底板、侧面和顶板的厚度均为300 mm,标准横断面为3.3 m×6.3 m。如图2所示,上覆土层0.8-1.5 m,当上部有横向交叉时,局部埋深采用2.5 m,以利于各种管线的交叉。可容纳电力、弱电、排水、压力管等四种管线需要。另可预留相应管位以待后期发展,此类管沟避免了管线架空,美化了城市环境,杜绝反复开挖,而且在市政检修时也不会对居民生活产生干扰,节省很多地下空间(如图3)。
四、加强管线规划管理,满足宿迁城市发展需求
在规划实施过程中,为了使今后的工作能够进一步的顺利开展,针对宿迁发展现况,应该进一步强化规划管理措施:
1. 编制统一管线发展规划,分期实施
城市管线的规划,要与宿迁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相适应,在建设上要能合理的利用地下空间资源,对宿迁市区内全部管网做好统一规划,并充分注重管网的系统性、发展性,同时考虑安全性。在道路建设中管网采取两步实施:一是基础性管线和道路沿线地块开发时必须考虑的管线,确保和道路修建同期施工;二是为远期性和其余管网预留路径。通过对宿迁城市总体规划的解读,分析市政综合管线的发展潜力,根据宿迁市区用地、人口、负荷分布情况做出统筹安排。只有在整体规划时开展预期分析,并结合区域发展潜力分析,提出合理布线方案,才会对今后的城市发展产生有益助力。
2. 加强地下管线系统建设工作
进一步提升管线信息系统的技术含量和信息更新的即时化,提高信息的准确性,保证规划成果的质量和服务的水平。
3. 施工中尽可能避免二次开挖问题
道路已建成的,本着先地下后地上原则,合理排线。对新建道路,采取先规划后建设,将各个管线按规划分布到位。在修建计划开始之前,规划部门及时与各管线单位联系,通过政府协调工作,让各管线单位提前申报建设计划,对有施工条件的管线单位要求在道路铺设前按照规划条件及时铺设管线,没同期施工条件的管线单位,要求其在道路主要路段和需顶管路段预埋过路管线,减少反复开挖现象。
4. 加强对市政管沟技术的规划管理强度
在已修建道路中,电力、弱电这些管线较多的道路,要求其建设电力、弱电专线管沟,弱电管线,督促及时将电力、弱电管线并入管沟,节省地下管线空间。
结合宿迁发展现状,对于新建道路管线铺设方式,需要开展远期性规划,这个是市政管线规划工作中的重要内容。现宿迁市区管线大都采取直埋方式,从宿迁发展来看,管线直埋占据太多地下空间,将无法满足今后宿迁城市发展。可以在今后市政规划实施时采用市政共同沟的铺设方式,解决地下管线众多,情况复杂的问题。
5. 加强对各监管部门的联系
地下管线的规划工作需要规划与各监管部门紧密联系。规划部门虽然是市政管线的管理单位,但对各管线单位管理和管线监察并无行政权限,在涉及到各部门工作时候,规划部门并无法做到统一行使权限作用。因此,规划必须及时与建设、城管等相关部门做好沟通,使得各部门对管线信息的内容能及时回馈到规划部门。从而使得第一时间将各部门采集到的数据及时并入地下管线管理系统中。
五、结束语
“生态为归宿,创业求变迁”是宿迁的城市精神和真实写照。随着我市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宜居城市建设理念的深入人心。随着城市的规划管理者多年来对工程管线入地的不断探索与研究,城市市政管线的建设必将会取得更大的发展,为我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保证。城市市政管线规划管理对于城市规划、城市建设都是很重要的,可以更合理利用地下空间用地,确定工程管线在地下空间的位置,从而避免管线与管线相互干扰,保证城市运行的安全稳定性。作为一个规划管理人员,需要做到根据城市道路现状合理分布地下管线,使其多而不乱,从而保护城市道路的完整性。
城市的地下管线是个复杂的系统,在有限的空间布置整个城市的活力“血脉”,这个是个艰巨的课题,对于各种新的理念,我们要善于接受与把握。在城市建设的探索中不断发展,为城市化发展做出应有的努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1999(5).
[2]江苏省建设厅,《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苏建规[2004]228号,2004(7).
宿迁城区 篇4
关键词:水利现代化,指标体系,宿城区
宿城区是1996年伴随地级宿迁市组建而设立的行政区域, 是宿迁市主城区、座下区。现辖11个乡镇、4个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一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区域总面积854 km2, 总人口82万。宿城区北靠骆马湖, 南临洪泽湖, 东至中运河, 西至徐洪河, 四周环水, 特定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在丰水年既受淮河洪水威胁, 又受沂沭泗洪水压境, 干旱年份难以引水灌溉, 易旱易涝, 水旱灾害频发。《宿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 在“十二五”期间大力实施“工业强区、三产兴城、城乡统筹、强基富民、生态文明”五大发展战略, 在宿迁市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在苏北区级中“两年跃升前五、五年名列三甲”, 全力将宿城打造成为苏北地区的加速发展先导区、城乡统筹示范区、商贸流通集聚区、现代农业引领区、创业富民先行区和环境友好宜居区。经济社会现代化对水利现代化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1,2,3], 宿城区水利必须按照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部署, 为宿城区在苏北地区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1 宿城区水利现代化建设现状评价
1. 1 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确定
宿城区作为县级区, 水利建设有着特定区域的属性, 其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与省水利现代化评价体系有着整体一致性与局部差别性的关系, 体现在指标体系的设置上: 一级指标项目与省指标相同, 二级指标项目与省指标略有差别。参照《江苏省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4], 结合宿城区实际, 一级指标按照防洪减灾工程能力、水资源供给与效率水平、河湖水质与水生态状况、农田水利保障能力、水管理能力、发展保障能力“六大体系”设置, 同时设立了群众对水利现代化成果满意程度评判指标; 二级指标在省级22个指标的基础上增加了城市水务一体化程度 ( 在水管理能力一级指标下) , 形成由6个一级指标、23个二级指标的宿城区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 并确定其相应的权重[5,6]。
根据宿城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结合江苏省对苏北水利现代化的要求, 确定到2020年宿城区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的23个二级指标的目标值, 根据现状资料, 参照《江苏省水利现代化规划技术培训材料》[7]计算法则, 确定宿城区2010年现状年各项指标的实现值, 见表1。
1. 2 现状水利现代化程度评价
依据《江苏省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制定的指标评价方法及综合评判标准, 对宿城区2010年水利现代化程度进行评价, 评价结果为71. 61分, 根据《江苏省水利现代化规划》要求, 当综合得分达到90分以上、单项指标实现程度达到80% 以上 ( 其中关键性指标达到90% 以上) , 群众对水利基本现代化建设成果满意程度大于70% 时, 为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 因此宿城区水利现状与基本实现现代化尚有一定差距。
注: * 为关键性指标; **为省定指标以外新增特色指标; 骨干指骨干水利工程设施; 农水指农田水利工程设施。
6个一级指标得分为其所属二级指标得分之和, 二级指标按其性质不同分为效益性指标及成本性指标 ( 效益性指标属性值越大越好, 成本性指标属性值越小越好) , 其得分计算公式如下:
效益性指标得分 = ( 实现值/目标值) ×权重×100
成本性指标得分 = ( 目标值/实现值) ×权重×100
宿城区“六大体系”评价结果: 防洪减灾工程能力为14. 40分 ( 总分为20分, 占72% ) , 水资源供给与效率水平为10. 56分 ( 总分为16分, 占66% ) , 河湖水质与水生态状况为13. 97分 ( 总分为17分, 占82% ) , 农田水利保障能力为9. 24分 ( 总分为12分, 占77% ) , 水管理能力为13. 84分 ( 总分为20分, 占69% ) , 发展保障能力为9. 60分 ( 总分为15分, 占64% ) 。可以看出目前宿城区发展保障能力、水管理能力、水资源供给与效率水平、防洪减灾工程能力、农田水利保障能力相对较低, 河湖水质与水生态状况评价相对较高。
根据现状评价结果, 扬长补短、重点突破薄弱环节, 着重进行水资源供给与效率水平、水利发展保障能力和水管理能力的建设, 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能力和防洪减灾能力建设, 进一步优化配置水资源, 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益, 提升水管理能力。
2 宿城区水利现代化建设对策
2. 1 防洪减灾体系建设
按照蓄泄兼筹、洪涝分治、自排为主、抽排为辅的原则, 通过河湖联调等方式, 提高河湖水系防洪排涝能力。以洪泽湖、骆马湖及境内湖塘为节点, 中运河、古黄河、西民便河、西沙河为轴线, 主要支流和中小河流防治为面, 按照“点—线—面”相结合的布局方式, 形成以中运河排水区、古黄河排水区、西民便河排水区、西沙河排水区、洪泽湖排水区为主的5个区域防洪除涝分区及以河西片排水区、老城区片排水区为主的2个城市防洪除涝分区。重点实施河道整治及河湖堤防达标建设, 全面提升5个防洪除涝分区及城区骨干河道外排能力, 适度增加城区水面率, 改善城区水景观。开展中小河流治理, 对支流进行堤防达标、河道清淤, 理顺内部水系, 完善沿河工程配套设施, 通过流域性、区域性及城区防洪除涝工程的有机协调, 实现洪涝分治, 提高防洪排涝能力。
2. 2 水资源供给及高效利用体系建设
在现有供水工程体系的基础上, 扩建、改建、新建沿河沿湖提排站, 提高沿中运河、徐洪河和洪泽湖、骆马湖的引水能力, 形成依托两河两湖、清水联调、城乡一体、量质兼备、备用可靠的供水格局, 完善城乡供水管网布局, 增强区域水资源调配能力。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积极推广工业、生活节水工艺, 大力发展节水农业, 注重节水型载体建设,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2. 3 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建设
完善工业和生活污水配套管网建设, 提高城镇污水处理能力; 积极推进老城区雨污分流改造, 严格排污口设置和管理, 严格控制和逐渐削减入河湖污染物总量; 综合整治主城区和中心镇河道, 畅通水系, 建设引河湖清水通道, 合理布设水生态修复工程, 建造人工湿地, 提高水环境容量。
结合新农村建设, 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和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 合理调整耕作方式和种植结构, 减少农药化肥用量, 推广农田节水、控污灌排技术, 控制农田面源污染; 加强水土保持和生态治理, 通过河堤生态护砌和绿化, 提高水土流失区的植被覆盖率, 有效防治水土流失。
落实水功能区水质保护措施, 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 确保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 切实加强城乡河道综合治理与保护, 提高河湖健康保障能力, 改善河湖水环境。
2. 4 农田水利保障体系建设
围绕发展农业现代化要求, 结合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 大力开展节水、生态型灌区建设。船行灌区是宿城农业的主产区, 重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水利信息化建设, 提高灌区用水效率和现代化水平; 运南灌区易旱易涝, 重点推进水源工程、沟渠整治工程建设, 完善灌排系统, 提高灌溉保证率和圩区排涝降渍标准; 龙河灌区基础设施较差, 应进一步加大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力度, 完善灌排体系, 更新配套设施, 提高用水效率; 皂河灌区 ( 宿城片) 需结合城乡土地利用调整和生态型、观光型农业建设, 疏浚河道, 完善排水闸站, 大力发展设施农业。
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 扩大自来水厂的规模和供水范围, 优化调整供水管线、利用现有供水水源工程, 通过管网延伸、新建加压泵站、主管道和支管, 最终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 使农村饮水安全向农村饮水健康转变。
2. 5 水管理能力体系建设
强化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 理顺城市防洪、城乡供水、排水和污水处理、地下水管理、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五大职能关系, 行使“一龙管水”的职责; 全面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建立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 加大水资源管理监督和执法; 适应经济转型、社会转型和依法行政的要求, 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创新公共管理体制和服务方式, 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形成“依法治水、管理规范、运转协调、服务高效”的水利管理与服务体系。
2. 6 水利发展保障能力体系建设
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 落实当年可用财力的2% ~ 4% 用于水利工程建设的政策, 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水利投入, 强化水利可持续发展的物质保障。加强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力度, 积极构建与现代化相适应的水利信息化综合保障体系, 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8]。在省、市水政策法规体系建立的基础上, 加快建设宿城区地方的水行政政策, 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的政策法规体系。建设高素质的水利人才队伍, 大力引进、培养、选拔各类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 完善人才评价、流动、激励机制, 为水利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通过建设, 形成综合配套、保障有力、良性循环的水利发展支撑体系。
3 结 语
实现水利现代化, 是宿城区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条件。现状评价结果表明, “六大体系”中, 除河湖水质与水生态状况得分达到要求外, 其余5项与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的要求相差较大, 尤其是水资源供给与效率水平和发展保障能力是宿城区水利现代化的短板。
为了实现2020年全省基本现代化的目标, 宿城区水利现代化建设应加快步伐, 按照《宿城区水利现代化规划》的要求, 细化实施方案, 在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水利投入的同时, 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 着重进行水资源供给与效率水平、水利发展保障能力建设, 进一步加强水管理能力、防洪减灾工程能力和农田水利保障能力建设, 进一步优化配置水资源, 保护水生态环境, 为实现“河湖安康润民生, 人水和谐美宿城”的水利现代化愿景而努力[9]。
参考文献
[1]翟浩辉.关于水利现代化问题[J].水利水电技术, 2004, 35 (1) :1-9.
[2]顾浩.中国水利现代化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 2004, 35 (1) :27-30.
[3]刘树坤.中国水利现代化初探[J].水利发展研究, 2002, 2 (12) :7-11.
[4]江苏省水利厅.江苏水利现代化规划 (2011—2020) [R].南京:江苏省水利厅, 2012.
[5]傅春, 杨志峰, 刘昌明.水利现代化的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J].水科学进展, 2002, 13 (4) :502-506.
[6]张颖, 俞双恩, 陆梦恬.苏北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赋权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42 (2) :171-176.
[7]江苏省水利厅.江苏省水利现代化规划技术培训材料[R].南京:江苏省水利厅, 2012.
[8]蔡阳.浅议信息化是水利现代化的基础[J].中国水利, 2001 (4) :53-54.
宿迁城区 篇5
1.关于学习兴趣的研究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 并在其中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兴趣包括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学习兴趣能推动学生努力学习,一旦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会表现出高度的自觉性。学习兴趣高的学生较于学习兴趣低的学生,学习成绩往往更优秀。小学阶段是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的决定性阶段,故研究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影响学习兴趣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包括: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年龄、性格、气质等。此外,学习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兴趣有紧密联系。不爱学习的学生,自我效能感与兴趣之间关联较大;喜爱学习的学生,自我效能感与兴趣之间关联持中等水平。
2.关于自我效能感的研究
在自我效能感方面,“自我效能感是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这一概念是班杜拉最早提出的,在20世纪80年代,自我效能感理论得到了大量实证研究的证实”。殷三收认为:“对于学生而言,由于来自学习所必需的认知和动机方面的挑战能够深刻地影响其学习, 因此他们必然要在整个学习期间不断地应付各种挑战和挫折。”[1小学生的学习潜能能否得到充分发挥, 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与实际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水平的相符与协调程度。由此可见,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对于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成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综观国内外已有的研究, 我们发现目前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我效能感两个方面, 已经有许多学者发表文章并取得不错的成绩。然而,这些资料对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自我效能感之间关系的研究不够系统、深入,具体到小学生学科学习兴趣的研究尚未见到。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
二、研究方法
1.对象
采用分层抽样、随即抽样,选取来自宿迁市实验小学1至5年级的300名小学生作为被试,共计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95份,剔除无效问卷3份,共计有效问卷29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7.3%。
2.工具
学习兴趣的测量工具: 学习兴趣的策略问卷和中小学生学习兴趣量表。
自我效能感的测量工具:
(注 :*p<0.05,**p<0.01)
3.程序
团体施测 ,被试单人 单桌 ,测查不受 时间限制 ,答完为止。同时,收集被试最近一次统考的成绩。采取整年级抽取的办法,选取宿迁市实验小学1至5年级学生,共选样本300人,有效样本291人,短时间内调查各个年级层次的小学生,获得大量材料。
4.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运用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
三、研究结果
参考儿童自我效能感量表、中小学生学习兴趣量表,发现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业自我效能感持较高相关率。表现如下,小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越高,其学习兴趣就越强。影响学习兴趣的各种因素和自我效能感息息相关,研究发现,学习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兴趣浓厚,这与黄静等人的研究结论相吻合。换句话说, 自我效能感强的学生, 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充满信心,即使遇到学习难题,也能寻找出各种解决办法,解决了困难,向学习高处迈进。这一结论与众多有关学习兴趣的研究相一致,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兴趣活动有密切关系。
四、结论与讨论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我效能感关系十分密切。为了进一步深化小学生的教育工作, 根据本研究结果及宿迁市各小学的实际情况,特提出以下建议。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领学生感受知识的美。生活中处处都藏着知识的美,比如书本。小学生通过阅读观察、了解世界,在阅读中感受知识的美,不仅能拓宽小学生的视野,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学习生活化。现在我们都在倡导生活化教学,教师应把教学内容转化成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讲解, 尽可能地将教学内容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在教学程中注意指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感受成就感,体验到战胜困难后的欢乐。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得到极大地激发。因此,建议学校经常组织学生郊游或者多开展动手的竞赛活动。
加强情感交流。林亚湘认为:“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情感的投入。”[3]正所谓“亲其身,信其道”,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热心引导、帮助学生,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
导入新课要创新。高鸿认为:“新课伊始,教师要精于运用实验演示,巧设悬念,开门见山。”[4]提出问题或看歌曲小品、生活场景,唤起小学生的好奇心,达到期待心理或带着问题学习,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进入课堂。
2.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卢安平认为:“教师应尽量避免小学生直接的失败经验并有效创设成功体验。”[2]调查发现,小学生学习的成功与失败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非常大, 成功的学习经验会提高他的自我效能感,失败的学习经验则会降低学习自我效能感。
教师可以通过帮助学生设定目标实现增强学生成功体验的目的。通过目标的设定,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信心,提高自我效能感。此外,这些目标应该是具体的,随着学生知识的不断积累,可以相应地提高学习目标的难度水平。学生在实现目标的操作过程中会体验成功的喜悦,看到每一次挑战的结果,从中获得自信,自我效能感得到增强。
教师可以给学生适当的奖励。对于小学生来说,主要是精神上的鼓励,鼓励可以是口头表扬,或者是作业本上的一刻标记。特别是成绩较差的小学生,当他取得一定进步时,教师可以在班级上口头表扬。教师的每一次鼓励,都可以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进步得到老师的关注与认可,逐渐增强学习信念,自我效能感逐渐提高。
五、研究的反思
由于在时间、取样、研究水平上的局限性,本研究尚存有一些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
首先,研究的样本不够大,所涉及的研究对象不够广泛。由于受到校方和经费的限制,本研究不涉及六年级,只取一年级到五年级,对小学生的研究不够深入和全面。
其次, 笔者在施测时发现某些学生由于受到自尊心的影响,对问卷中一些主观题目不愿透露自己的真实想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调查结果的可靠性, 对于调查得出的结论有待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