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绿地

2024-08-12

城区绿地(通用8篇)

城区绿地 篇1

公共绿地是指向公众开放的,经过专业规划设计、具有一定的活动设施和园林艺术布局、供市民游憩娱乐及进行文化体育活动的城市绿地。它主要包括城市公园、街头游园等小型绿地,是组成城市绿地系统的“点”和“面”。而道路绿化则是城市绿地系统中的带状绿化形式,是一条绿“线”,在不同方向上联系城市的点状和面状绿地,形成城市绿色框架。二者同为城市景观的重要构成要素,其数量与质量,是衡量城市绿化水平的标志。我市城区道路、公共绿地的建设,通过十多年的努力,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并已形成一定规模。

1 基本情况

九十年代前,肇庆城区除了星湖景区外,只有宝月 (儿童) 公园一个公园,街旁绿地更是屈指可数。近十年来,我市加大了对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结合城区环境特点,因地制宜建设园林绿地,使城区园林绿化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各项园林绿化指标均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在公园建设方面,我市从九十年代起,先后建设了白沙公园、城东公园、芙蓉公园、伴月湖公园、星湖湿地公园等。特别是于九六年建成开放的城东公园,改变了城市东区没有公园的历史,使公园的分布趋于合理,较好地满足了市民日常游憩的需要。2005年,我市建成全国首个湿地公园———星湖湿地公园。按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我市将在未来十年分步实施建设的公园有岗头公园、梅庵公园、东调洪湖公园和月亮湾公园等。

在城市广场和小游园建设方面,我市现有牌坊广场、大冲广场、桥北广场、星湖北门广场、广仪小游园、跃龙小游园等广场、游园、街头公共绿地52处,面积116公顷。其中大冲广场、站前广场、桥北广场和二桥广场分别位于城区的东、西、北、中四大出入口,成为展现城市良好形象的窗口。而位于城区中心的牌坊广场,则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优越的地理环境和秀丽的自然风光而闻名全国。

在道路绿化方面,近年来,我市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加快了道路绿化的建设步伐,初见成效。城区76条主要道路中,已绿化的占96.01%,绿带总长度为78.45公里,绿带总面积约为25万平方米,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特别是通过创建国家级旅游城市和园林城市,我市的几项形象工程:天宁北路的改造、星湖大道的建成开通和西江北路的扩建等,使城市面貌得到明显改观。其中星湖大道和西江北路的建设和扩建,严格按照国家园林城市中有关道路绿化的指标来执行,绿地率分别达到27%和25%,收到了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2 存在问题与差距

但是,纵观我市道路、公共绿地的建设,对照园林城市的标准,在某些方面我们仍存在着问题与差距,主要表现在:

⑴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三项绿地数量指标虽已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但由于过去我市的城市绿化建设长期依赖七星岩与鼎湖山风景区的建设发展,造成景区绿化与城区绿化差距较大。

⑵城市公共绿地分布仍需进一步合理化。我市城区公共绿地的分布多集中于新城区,旧城区由于历史等原因,绿地较少。

⑶在城区现有的公共绿地中,已达到较高的绿地建设标准和具有较好的园林艺术水平的“精品”尚少,仍需进一步加强、提高园林绿化规划设计和施工养护水平。

⑷道路绿地率指标除了近两年新建或扩建的道路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外,其余的差距较大。同时,道路绿化景观仍显单一,不够丰富,地方特色不够明显,特别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一板两带式的道路,树种和种植的方式都比较简单。

3 对策

⑴坚决执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强化规划管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提高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水平,搞好城市绿化建设的关键。上海同济规划设计院已为我市编制完成高标准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为确保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能够合理、有序地实施,我们在规划管理中要坚持原则,凡是在规划中确定下来的内容,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另外还需加大执法力度,杜绝绿地被侵占或改变用途的现象发生,使我市的园林绿化建设卓有成效的向前发展。

⑵坚持“点、线、面”相结合建设城市绿地,结合环境特点,合理布局。在旧城区,可以通过找缝插绿的方式,反街头零星空地绿化起来,因地制宜辟成大小不等的草坪、绿岛、花坛。新城区则严格按照城市规划建设公共绿地。

⑶坚持道路绿化与道路建设同步进行,道路修到哪里绿化就到哪里。结合城市的远景发展和城市规划,全面考虑道路绿地系统,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严格按照园林城市的标准预留绿化用地。

⑷在绿化配置上要从生态角度出发,突出植物景观。采用乔木、灌木、地被植物复层混交的植物配置方式,注意空间层次,树形结合,色彩搭配和季相变化;同时还应多使用乡土树种,充分利用我市丰富的植物资源和优越的气候条件,应用能反映出地方气候特征的植物种类,营造地方的园林特色。

⑸广筹资金,加大投入。充分发动社会力量。群策群力,多渠道、多元化筹集资金,保证园林绿化建设项目的实施和现有绿地的维护管理。

⑹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园林绿化技术队伍,做到一流的设计、一流的施工、一流的管理,三者相辅相承,缺一不可。

摘要:介绍肇庆城区绿地建设基本情况, 分析存在问题和提出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肇庆城区,绿地建设,基本情况,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李敏等.佛山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2]肇庆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1999

[3]肇庆年鉴 (2000) .新世纪出版社.2000

城区绿地 篇2

摘要:本文紧扣党的十八大对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结合成都市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规划和公园建设规划具体实施导则,依据成都市自然资源的优势、特点和成都市正在进行的生态文明建设主打工程,提出了科学打造中心城区公园绿地系统的设计路径和措施,为成都生态文明建设做好后勤。

关键词:科学打造 公园绿地 生态文明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从10个方面绘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成都市作为全国文明城市、园林城市和森林城市,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建设“宜人成都”作为建设“美丽中国”的落脚点,通过规划和立法有效保护全市的山、水、田、林等生态本底,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打造城景相融、田园相连、山水相依的生态宜居城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作为打造成都生态文明城市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科学打造必将成为未来关注的话题。

一、充分利用成都自然资源优势和特点打造中心城区公园绿地

地处川西平原腹地的成都拥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是世界上海拔落差最大、离珍稀动物最近、拥有原始无人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最多的中心城市。具体来说,成都有着648万亩森林,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6.8%,全市3000米以上的山峰126座,孕育发源的河流有13条,全市还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5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8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6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3种;广大的农村,有大小林盘14万多个,林盘总面积6万多公顷……“这些自然生态资源,成都在世界上来说都是‘独享’的,也为成都生态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基础保障。

1.1保护和恢复生物资源的多样性

打造中心城区公园绿地,应尽量保持现存的良好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城市生物的多样性。成都生物资源丰富,拥有高等植物资源2700种、被子植物2600种、裸子植物几乎占全国的三分

之二。在绿地景观提升过程中,要充分根据成都市气候与土壤条件,采用主打乡土树种与适量引进外地树种相结合的方式,努力打造成都特色的园林。打造过程中,尽量采用桂花、银杏、天竺桂、黄葛树、黑壳楠、垂丝海棠、小叶贞楠、香椿、桃、李、梨、梅、枇杷、柑橘、柚子、核桃、枣子、板栗以及小叶女贞、金叶女贞、栀子、杜鹃、红继木、万年青、南天竹、冬青、海桐灌木等乡土树种;同时适当引进其他树种,丰富植被种类:如广东三叶木、皇菊等。通过正确的植物配置,有意识地突出植被的季节性特征,丰富绿地色彩和植物景观演替,兼顾利用植物的观赏价值、环保价值和经济价值。

1.2链接城市绿脉和扩大绿地面积

从截止到2010年统计结果来看,成都市主城区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6.11%和39.4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3.21㎡。正因如此,市内各大公园的游客人满为患,特别是城区东部和北部绿地面积更显不足。为配合城市土地使用结构调整,扩大城区南部、西部,尤其是北部和东部城区修建和改造大型公园绿地建设变得尤为关键:以府南河环城河沿岸为建设核心,东延伸至西郊生态屏障区、北延伸至熊猫基地、南延生至双流农田生态片区,构建府南河为环城绿化核心,一环路、二环路、三环路、卫星城市为多圈层,东西、南北延线为骨架的城市绿脉,城区公园则在各绿脉之间充分起到链接和扩大绿地面积的作用。[4]

二、围绕成都市正在进行的生态文明建设主打工程着力打造中心城区公园绿地 去年,市委、市政府提出规划建设环城生态湖泊水系,计划用5年的时间,打造一个85公里长、133平方公里规模,绿意盎然、水韵悠长,规模宏大、独具特色的大都市生态湖泊绿地系统,突出水源保护,构建开放、人文的亲水景观和滨水空间,为成都增添一条“绿色翡翠项链”。为此,成都市制定了《环城生态区保护条例》,为形成稳定的环城生态屏障立法保护;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环城生态区建设的实施意见》、《成都市环城生态区湖泊水系规划建设实施方案》,从制度上为建设“宜人成都”保驾护航。

2.1 充分利用水为核心建设环城生态“绿廊”

成都市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提出了“六湖八湿地”的环城生态区建设规划,于今年五月开放的“锦城湖”、“白鹭湾湿地”已生动地向中心城区市民展现出成都因水而生、因水而兴的城市特点,充分利用水为核心建设环城生态“绿廊”来调节生态、净化环境也是打造中心城区公园绿地的风向标。对于滨河的中心城区公园在绿化升级中应尽量选取表现河流两岸绿化的树种、树相,包括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景观构建与配合,坚持取消围墙、封闭、售票式的沿岸休闲公园,提高

休闲绿地的开放性、创造易接触、易体验的河流空间。从城市生态系统的再生观出发,通过绿地网络化建设把中心城区公园按生态水域建设方向连接起来,从猛追湾公园绿地及府南河周边开始,到市中心天府广场、人民公园、大慈寺、新华公园、文化宫、文殊院、市体育中心、永陵公园、文化公园、望江公园、杜甫草堂、武侯祠等之间设置小型公园、休闲绿地,打造市区生态平衡,并在合江亭、望江公园至双流华阳段考虑建设成都生态公园。

2.2从生态绿地系统方向延伸中心城区公园绿地建设

生态绿地系统主要包括水源绿地和环保绿地的建设。针对市区内水源绿地建设,成都市政府已经划出了岷江成都段、沱江段为主干的水源绿地保护区,加强对其环境管理。作为中心城区公园水源绿地打造,各大公园需要对园内湖池水质转变进行研究,从测算总量、确定更换时限、落实抽注位置入手,达到换水彻底。同时将抽出的水用于绿化和冲洗,最大限度的达到节约和循环利用。市区环保绿地规划方面,全面疏通市区内绿化配置,设立城区通风、制氧的“绿色走廊”是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心城区公园在环保绿地的建设中,主要表现为保证高质量绿化方案实施和最佳景观保持时限。绿地景观改造过程中,运用生态工艺与高科技相结合的手段,开发自然、清洁、可循环能源,增强生态环境的高效性和和谐性:增加生态材料对“水泥化”的替代、使用有机垃圾制成的有机肥料、采用“生态步道”沟通绿地立体景,同时选取优良树源,采用耐践踏草坪品种,充分发挥生态环保和抗干扰能力的作用。

三、对科学打造中心城区公园绿地可行性设计路径

中心城区公园作为市区居民休憩的重要场所,其景观提升打造受到广大市民的充分关注。目前,除继续对成都植物园、人民公园、凤凰山、百花潭公园、塔子山等公园的改造外,在未来5-10年内应重点开辟10-20个城市小游园,小游园以植物选景为主,逐步形成功能完善,生物多样,景观优美的绿地系统,全面提高城市生态功能。

3.1 用生态园林的理念打造中心城区公园

坚持严格的规划建绿,高起点、高标准加强规划设计。在充分论证、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采用生态、通透、敞亮、大气的设计理念,利用“借景”、“衬景”、“造景”等园林艺术,形成风格各异的园林景观风貌。在进行景观提升打造中注意色彩对比,相互衬托,在布置中形成高低错落,增大视觉面,形成观赏的自然。在不同环境下,考虑冷暖色系的配置,使氛围烘托达到最佳,同时对摆设的形式和图形不断变化,营造出花团似锦,姹紫嫣红的氛围。坚持用生态园林的理念打造出富有特色与活力的中心城区公园,为市民提供美观、生态的生活和良好的游园环境。

3.2 加强绿地常态化管理,精心打造有自身特色的小景

加强中心城区公园绿地常态化管理,努力营造绿化、量化和美化的环境氛围。这主要包括对园内缺株断行植物的补植补栽跟进工作,绿篱、草坪修剪频率和平整度,植物浇水、冲洗力度,保证园内植物无病虫害等日常维护。加强园林绿化技术工种专业技能培训,提升园林绿化专业队伍技术素质,保证整洁,干净、靓丽的景观效果。中心城区公园要根据自身特点,保证传统园林文化的同时大力挖掘打造自身特色:如熊猫基地大门重建、百花潭公园沿河岸景观改造、植物园科研苗圃规范化改造、望江楼公园“飞云瀑布”的景观改造、文化公园“蜀风雅韵”修葺等工程,注重打造川派盆景园,形成了川派大师作品历史资料、专著的博览区,展现了成都园林艺术和文化底蕴。

3.3 新建小游园以植物造景设计

重点开辟中心城区城市小游园,增加绿地覆盖面积。植物造景设计上,仍以乔灌配置为主,增加高大乔木种植数量,主要使用香樟、三叶木、黄葛树、朴树、栾树、黄连木、无患子等品种,改变过去单一树列式栽植方式。同时适当采用各种彩叶植物,打造四季景色变化,重点在香化、彩化上下功夫。地被尽量选用乡土野生花卉和耐践踏草坪品种,配合“一街一景”的道路特色改造,逐步功能完善,生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市绿地系统。

四、结语

建设生态文明,顺应了人民群众对改善生态的迫切愿望和过上幸福生活的美好期盼。随着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进步,绿色和生态日益成为老百姓追求幸福生活的新期待和新要求。作为中心城区公园,应紧密跟进成都市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规划要求,科学打造绿地景观升级,努力为全市生态绿化建设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成都市公园规划建设导则.成都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2013.06.16

[2] 郭薇.成都:生态建设打造宜居城.成都日报.2013.01.05

[3] 马世骏.王如松,等.社会-经济-自然符合生态系统[J].生态学报,1984.4.19

鹤城区城市绿地现状和分析 篇3

鹤城区位于湖南省西部, 怀化市中部, 雪峰山北麓, 沅水中游, 东经109°45′~110°29′, 北纬27°16′~27°28′。东南连中方县, 西接芷江县, 北傍麻阳、辰溪县。土地总面积73636hm2, 林业用地50776.2hm2, 森林覆盖率64.23%, 活立木总蓄积1371958m3。鹤城区是怀化市委、市政府所在地, 是怀化市的政治、文化、经济和交通中心。

2014年5~8月, 鹤城区组织技术人员采用实地踏查方式, 在城区范围内开展了鹤城区城市绿地调查, 基本查清了城区绿地总面积、结构、覆盖率、林木蓄积以及林木管理状况等。

2 鹤城城市绿地分布

怀化城区经过近40年的建设, 特别是地改市以来, 城市建设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城市的绿化也取得了长足发展。目前, 城区面积为6911.6hm2, 城市人口37万人, 城市绿地总面积1746.5hm2, 林木蓄积1.67万m3, 现人均绿地面积为2.15m2, 绿地率为25.26%, 绿化覆盖率为30.7%。城区绿化植物的种类有20多科。乔木有樟树、乐昌含笑、桂南木莲、法国梧桐、马尾松、雪松、广玉兰、白玉兰、泡桐、栾树、杜英和银杏等。灌木有女贞、小叶女贞、鸡爪槭、紫叶小檗、红叶李、苏铁、十大功劳、红桎木、冬青卫矛、石楠、火棘、龙爪槐等。草本植物有马尼拉草、高羊茅、细叶结缕草、车轴草、沿阶草、麦冬、葱兰、八角金盘、红花酢浆草、睡莲和鸢尾等。花卉有春鹃、山茶花、红花油茶、茶梅、桂花、丹桂、栀子花、小叶栀子花、夹竹桃、木芙蓉、绣球花、月季花、蔷薇、紫玉兰、深山含笑、日本樱花, 还有菊花、石竹、孔雀花、一串红、金盏菊等多种草本花卉。藤本植物有爬山虎、凌霄花、长青藤、香花崖豆藤、紫藤、忍冬和迎春花等。竹类有方竹、粉单竹、斑竹、佛肚竹、楠竹、紫竹、茶杆竹、刚竹、青皮竹等。除了栽植本地乡土树种外, 还引种了一些外地树种, 如雪松、五针松、海枣、假槟榔、酒瓶椰子、老人棕、龙血树和为数不少的花卉。

2.1 公共绿地

城区现有公共绿地79.8hm2, 占现有城市绿地总面积的4.57%。主要包括迎丰公园、河西公园、舞阳公园、五溪文化广场等公园和休闲广场 (表1、表2) 。覆盖类型多为乔灌草结构, 乔木主要是樟树、马尾松、法国梧桐、国外松、杜英、池杉、水杉、榆树、深山含笑、白玉兰等。灌木主要是山茶、紫薇、小叶女贞、金叶女贞、红叶石楠、红花桎木、四季桂、小叶栀子花、红叶李、海桐、鸡爪槭等。草本植物主要有鸢尾、八角金盘、沿阶草、麦冬, 美人蕉、车轴草。花卉主要有山茶花、红花油茶、茶梅、桂花、四季桂、春鹃、月季、蔷薇、紫薇。藤本植物有紫藤、爬山虎、香花崖豆、凌霄花等。还栽植了一些竹类如楠竹、青皮竹、刚竹、紫竹、佛肚竹、方竹等, 棕榈科植物如棕榈、海枣、老人棕、棕竹等。水塘和水池中多种植了荷花和睡莲。在护坡上种植了结缕草和车轴草等。

2.2 防护绿地

城区现有防护绿地面积114.6hm2, 占现有城市绿地总面积的6.56%, 主要分布在舞水河和太平溪两岸 (表3) , 覆盖类型多为乔灌或乔灌草结构。乔木有樟树、桂花、杨树、柳树等。灌木有红叶石楠、石楠、小叶女贞、红花桎木等。藤本主要有紫藤、香花崖豆藤、凌霄花。草本有鸢尾、菖莆、美人蕉等。花卉有小叶栀子花、杜鹃、茶梅、山茶花等, 也配植有竹类。在河岸的护坡上还种植了结缕草和车轴草等。

2.3 道路绿地

城区现有道路绿地面积83.4hm2, 占现有城市绿地总面积的4.77%, 主要分布于城区主次干道 (表4) 。城区的主次干道都已全部绿化, 绿化率达100%。覆盖类型多为乔乔结构、乔灌结构、乔灌草结构。乔木有樟树、杜英、法国梧桐、乐昌含笑、广玉兰、银杏。灌木有红叶石楠、石楠、小叶女贞、冬青卫矛、海桐、红桎木。草本有八角金盘、鸢尾、沿阶草、麦冬。花卉有春鹃、山茶花、茶梅、紫薇、花石榴和小叶栀子花。

2.4 居住区绿地

城区现有居住区绿地面积169.5hm2, 占现有城市绿地总面积的9.71%, 主要分布在单位家属区和新建居民小区 (表5) , 覆盖类型多为乔灌草结构, 乔木有樟树、桂花、雪松、法国梧桐、杜英、桂南木莲、深山含笑和广玉兰等。灌木有苏铁、小叶女贞、红叶石楠、红叶李、鸡爪槭、龙爪槐、枸骨、无刺枸骨和红桎木等。草本有八角金盘、葱兰、沿阶草、麦冬等。草坪主要是马尼拉草、剪股颖、高羊茅、红花酢浆草。花卉有桂花、四季桂、山茶花、红花油茶、紫微、茶梅、紫荆、杜鹃、夹竹桃等。藤本植物有紫藤、香花崖豆藤、凌霄花、爬山虎等。还栽植了竹类如紫竹、楠竹、青皮竹、佛肚竹、茶杆竹、刚竹等。

2.5 单位附属绿地

城区现有单位附属绿地面积285.5hm2, 占现有城市绿地总面积的16.35%, 主要分布在市区行政事业单位、学校、医院、部队营区以及中央、省驻鹤城区单位 (表6) 。这些单位的绿化规划合理、投入较多, 栽植的植物种类多, 配置得当, 成活率高, 覆盖面积大, 绿化效果好, 多形成了复层林景观。覆盖类型多为乔灌草结构。乔木有樟树、桂花、银杏、杜英、红豆杉、乐昌含笑、桂南木莲、深山含笑、广玉兰、白玉兰、罗汉松、竹柏、雪松、法国梧桐和栾树等。灌木有小叶女贞、冬青卫矛、石楠、金叶女贞、红叶李、十大功劳、鸡爪槭、龙爪槐、法国冬青和红桎木等。草本植物有马尼拉草、鸢尾、八角金盘、沿阶草、麦冬、葱兰。花卉有桂花、丹桂、四季桂、红花油茶、山茶花、茶梅、春鹃、紫薇、日本樱花、紫荆、含笑、木槿、月季、紫玉兰、栀子花、小叶栀花、五色梅等。藤本花卉主要有迎春花、紫藤、香花崖豆藤、凌霄花。还栽植了大量的竹类, 如楠竹、紫竹、佛肚竹、刚竹、斑竹、方竹和箬竹。有的地方引种了热带植物如槟榔树、假槟榔、海枣等。

2.6 生产绿地

城区现有生产绿地面积173.1hm2, 占现有城市绿地总面积的9.91%, 主要分布在盈口乡、杨村乡的城郊结合部, 覆盖类型多为乔灌草结构。

2.7 风景绿地

城区现有风景绿地面积840.7hm2, 占现有城市绿地总面积的48.13%, 主要分布在岩门冲公园, 覆盖类型多为乔灌草结构。

综上所述, 鹤城区城市绿地以风景绿地为主, 占城市绿地总面积的48.13%。城市森林面积369.67hm2, 占城市绿地总面积的21.16%。

3 存在的问题

(1) 城市绿地管理部门众多, 如防护绿地和道路绿地由市公用事业管理局管理, 休闲广场由区公用事业管理局管理, 居住区绿地由小区物业或所属单位管理, 单位附属绿地则是由各单位自行管理, 没有统一的归口管理和质量标准, 各自为政、职责不明, 甚至相互推诿, 管理混乱。

(2) 规划滞后, 缺乏城市道路及绿化的总体规划。大部分是先建设后规划、边建设边规划, 没有长远的、合理的统一规划。

(3) 由于所辖部门不同、资金来源多元化以及管理水平高低不一, 导致绿化配套措施和监管不力。一些地方重栽植, 轻管理。出现了栽植好的树, 修好的花坛、绿化带处于无人管理状态, 杂草丛生, 仍至垃圾成堆, 原来栽植的花木、草皮都不见了, 剩下的只有垃圾和杂草。有的地方栽植的树成活率低, 死了又栽, 栽了又死, 反反复复栽了好几次, 仍不见树, 这种状况在次干道上尤为多见。有的地方修剪不及时或修剪过度, 达不到应有的绿化效果。病虫防治不及时, 主要是不能把握防治病虫的最佳时机, 如近几年樟颈盲蝽、樟脊冠网蝽在怀化大发生, 年复一年, 使本是常绿的樟树8月就大量落叶, 严重的全部落光, 既影响了景观效果又影响了林木生长。

(4) 建成区域绿地少。人均绿地远远低于国家要求的城市人均绿地面积7m2的标准。

(5) 主要街道的乔木树种单一。一些较大的广场栽植的乔木树种太少。

(6) 立体绿化欠缺。这样难以发挥林木对城市气温的调节作用。

(7) 有盲目引种热带树种的现象。

4 建议

(1) 统一绿化管理系统, 做好城市绿化的总体规划。建立健全法规制度, 小区建设要以总面积按比例留出绿化面积。每栋房屋间距要按楼层高低规定其相隔距离。

(2) 加大宣传力度, 对全体市民进行爱护树木花草, 并积极参入城市绿化建设的教育, 提高全民绿化意识。同时建立健全绿化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

(3) 根据城市环境的特殊情况, 绿化树种应以抗污能力强、树形美观、无花粉花絮污染的乡土常绿阔叶乔木和落叶阔叶乔木为主, 适当选用具有上述特性的外来树种为辅。绿化带应选择抗污、降尘、降噪能力强, 枝叶密集, 耐修剪和耐阴的常绿灌木树种, 以增强降污、降尘、降噪功能。再种植一些本地耐阴、耐踩踏的草, 以覆盖树木下的露土部分, 防止尘土飞扬。在外墙、房顶、护坡等处栽植攀爬和垂吊的植物, 增加城市的立体绿化景观, 改善人居环境。

行道树最好一边两行, 按常绿阔叶树和落叶阔叶树1∶1或2∶1的比例交错栽植, 以达到夏天能给行人护阴, 冬天行人能晒到太阳的目的。已经修好或正在修的或将要修的城市休闲绿地或休闲广场, 在绿化时既要考虑常绿阔叶乔木和落叶阔叶乔木成2∶1或1∶1的比例栽植, 同时也要将乔、灌、草合理配置。使这些地方一年四季都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场所。

(4) 在重视“适地适树”原则的同时, 也要注重适时栽植。植树应在春季进行, 特别不要在严冬酷暑时栽种, 以确保高成活率、减少管理成本和苗木资源的浪费。栽植后要有专人管理, 严格遵循“三分造, 七分管”的原则, 做到栽一片, 成活一片, 成林一片, 成景一片。

(5) 不要移栽大树。移栽大树 (有的甚至是古树) , 成本高昂, 成活率很低, 同时也破坏了原产地的生态。况且成活了的一般也长势差, 树冠成形难又慢, 树干容易腐朽。城市绿化用的苗木应该是经过多次移床的、根系发达的、树形好的、无病虫害的大苗, 而不是大树, 更不是古树。

(6) 要适时、适度、适树进行修剪。如春天观花的春鹃应于花谢后才修剪, 争取花叶同赏。如山茶花、茶梅等生长慢, 且花蕾于头年形成, 不要随意修剪和造型, 以免来年只见叶不见花。人行道上的乔木的枝下高要适度, 太低不便通行。

(7) 准确掌握病虫情况, 及时做好病虫除治工作。防治时要采用高效低毒或高效无毒的农药, 以避免污染环境。

(8) 不要盲目引进外地植物, 特别是南方植物。要引种时, 必需考虑引种地的自然条件与本地相同或相近, 否则引种成功的可能性甚小, 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也耽误了时间。

参考文献

[1]何家庆.中国外来植物[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

[2]徐晔春.1200种花卉品鉴金典[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

[3]郑万钧.中国树木志1-4卷[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83, 1985, 1997, 2004.

[4]祁承经, 林亲众.湖南树木志[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5]陈有民.园林树木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3.

[6]湖南省林业厅.湖南森林昆虫图鉴[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2.

[7]萧釆瑜.中国蝽类鉴定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1.

阳泉市主城区绿地系统规划 篇4

1) 城市概况。

阳泉市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分界线上, 是山西省的东大门。距山西省省会太原市和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均为100 km左右。距北京、天津等经济发达地区很近, 高速公路数小时即可到达。阳泉位于“太原城市群”和“冀中南地区”之间。随着太中银铁路等建成, 将“兰州—西宁地区”“宁夏沿黄经济区”“太原城市群”“冀中南地区”与“环渤海地区”连通。阳泉即位于这条重要的横向发展轴线上。

2) 城市绿地现状。

a.公园绿地。

截至2012年年底, 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85%, 绿地率36.72%, 公园绿地总面积525.77 hm2,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9.51 m2。全市拥有各类公园11座, 街头游园45座, 街头绿地53块。

b.防护绿地。

从2006年我市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到2011年成为国家园林城市, 在5年中, 我市在城市外围主干道赛西路、义白路、义平路、铁路沿线等处建设防护绿地, 构成防护绿地体系, 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截止目前共建设各类防护绿地129.65 hm2。

c.广场用地。

2012年年底, 在规划区内现状广场用地共12块, 总面积为21.05 hm2。

d.附属绿地。

截至2012年年底, 市区现有规模较大、相对封闭的住宅小区348个, 居住区绿地348块, 面积为108.03 hm2;全市共有园林绿化达标单位211个, 达标率为72%, 共有单位附属绿地267块, 面积为261.63 hm2。控制区内道路绿化94条, 道路绿地面积45.2 hm2, 绿化覆盖率达到20.0%。

e.防灾避险绿地。

市区建成区内防灾绿地总数53处, 满足防灾避险要求的绿地公园数为45处, 达标率为84.9%。

f.其他绿地。

其他绿地包括狮脑山森林公园、翠枫山风景区、冠山风景区、刘备山森林公园、采煤沉陷区绿化以及矸山等的恢复与治理。

2 规划背景

在2011年12月《阳泉城市总体规划 (2011~2030) 》中提出了以“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为方向, 依托较好的经济基础, 发挥区位与资源优势, 实现跨越式发展, 建设宜居生态城市, 进一步加强城市绿化, 提高环境质量,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将阳泉市建设成为资源节约、环境优美、特色彰显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城市生态环境目标。2011年被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为进一步适应阳泉市城市功能提升, 提高城市亲和力和个性魅力, 阳泉市在“国家园林城市”的基础上又提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新目标。根据国务院和阳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决策要求, 特编制《阳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2011~2030) 》。

3 规划目标

到2015年, 中心城区绿地总量将达到4 570.55 hm2, 其中公园绿地861.11 hm2, 占城市建设用地的9.89%,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76 m2。到2020年, 中心城区绿地总量将达到5 714.43 hm2, 其中公园绿地992.7 hm2, 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0.23%,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03 m2。到2030年, 中心城区绿地总量将达到8 600.56 hm2, 其中公园绿地1 159.18 hm2, 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0.73%,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59 m2。

4 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布局和绿化分区

4.1 规划结构

根据阳泉市的现状条件及本次城市绿地系统总体布局原则, 阳泉市区的城市绿地系统, 按照“二廊、六片、多点”的结构模式进行布局。

“二廊”指沿桃河、南川河。两侧根据实际情况规划绿地, 形成较高标准的绿色生态走廊。

桃河市区段从坡头收费站—五渡桥, 利用桃河滩槽空间, 布置绿化和活动场地, 引导城市风向, 为市民提供游览、休息、运动的景区, 同时结合水系串联城市中心公园、香岛公园、保晋公园、商业街区、阳泉植物园等形成市区的“绿色项链”。

南川河两侧设宽为10 m~50 m不等的滨河绿化带, 绿化带串起了冶西公园、大林山公园、冠山森林公园和松树山森林公园, 将西部山区和东部郊区的自然因子输送到城市, 形成以南川河为纽带的绿色生态廊道。

“六片”指分布于城市内外的六大森林公园, 包括刘备山森林公园、翠枫山森林公园、松树山森林公园、狮脑山森林公园、冠山森林公园、北部新城中央公园。

“多点”即在城中心区范围内建设的多处城市公园、游园以及广场, 其主要分布在居民聚集区、城市干道两侧、城市主要出入口附近。

4.2 规划分区与布局

规划按照《阳泉城市总体规划 (2011~2030) 》, 阳泉市规划区分北部新城组团、老城组团和平定组团三大片区。结合山地城市交通组织特点和资源型城市的工程安全要求, 采取“两园、两轴、一廊、三组团”的布局模式。

1) 两园。

分别为中央公园和冠山森林公园。

2) 两轴。

纵轴为城市的发展轴和景观轴。

3) 一廊。

以桃河以及两岸地区构成城市主要的商业活动和滨水景观廊道。

4) 三组团。

即老城组团、新城组团和平定组团。各组团功能互补, 各有侧重, 组团间以绿楔分隔, 保留较宽的生态隔离带, 组团之间以城市快速交通系统相互联系。

4.3 城市绿地分类规划

1) 公园绿地规划。

城市公园绿地分为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街旁绿地五种类型。规划建设具有游憩、娱乐、休闲功能的城市综合公园15个, 其中市级公园12处, 合计面积508.49 hm2;规划结合居民日常活动所用场所, 在每个居住区中设置绿地, 本规划共设有居住区公园和小区游园共78处, 合计面积188.42 hm2;街头绿地和带状公园是属于散布于城市中的中小型开放式绿地, 规划总面积为213.94 hm2, 其中带状公园绿地128.82 hm2, 街头绿地85.12 hm2;阳泉市的专类公园主要有狮脑山公园 (风景名胜公园) 、阳泉植物园、和平定游乐园、城市中心公园 (专类儿童公园) , 总面积为248.33 hm2。

2) 防护绿地 (G2) 规划。

在桃河河道两侧设置水系保护绿地, 平均宽度为30 m~60 m;在居住区与工业用地之间设置绿化隔离带, 宽度不小于40 m;沿市区的交通干线设置绿化隔离带, 沿太旧高速公路和阳五高速公路两侧设50 m宽的隔离绿带。沿铁路两侧各设20 m~30 m宽的隔离绿带;城市高压走廊按照国家规范设置。到2030年规划期末, 防护绿地的面积可以达到354.24 hm2。

3) 广场用地 (G3) 规划。

规划18处城市广场, 用地面积36.94 hm2, 规模0.2 hm2~9.9 hm2。其中老城组团利用旧城改造用地盘整, 共规划10处广场, 占地面积16.96 hm2;北部新城组团规划新建2处广场, 占地面积10.95 hm2;平定组团规划6处广场, 占地面积9.03 hm2。

4) 附属绿地 (G4) 规划。

作为城市建设用地中除绿地之外各类用地中的附属绿化用地。规划按照以下标准进行控制 (见表1) 。

5 绿线管理

城市绿线是指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 应该包括城市一切已经建成的绿地、已经规划但未建设的绿地、以前没有规划但拟在规划修编时新增加的绿地等。

城市绿线范围内的公共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道路绿地、风景林地等等, 必须依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公园设计规范》等等标准, 来进行绿地建设。

城市绿线内的用地, 不得改作他用, 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以及批准的规划进行开发建设。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城市绿线范围内进行拦河截溪、取土采石、设置垃圾堆场、排放污水以及其他对生态环境构成破坏的活动。

6 阳泉市绿化树种规划

1) 推广应用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本地乡土树种。如:垂柳、华山松、侧柏、国槐、刺槐、白榆、朴树、悬铃木、枫杨、馒头柳、垂柳、油松、高羊茅、野牛草、结缕草等。

2) 在生态安全的前提下, 引进国内外相同或相近地理、气候条件下的新优树种。

3) 从生物习性互补、美观和防护功能配合、群落均衡等方面, 合理确定树种种植量配比和树木疏密度。

4) 速生与慢生搭配比例根据绿地性质确定。市树、市花是城市形象的重要标志, 也是现代城市的名片, 我市于1982年市人代会通过阳泉市市树为国槐, 市花为月季。

7 规划实施措施

1) 行政性措施。

城市绿化建设工程是通过多个阶段、多项工程建设完成的, 需要统一协调。城市绿地系统经市政府批准后, 应采取广播、电视、网络、报刊、杂志等多种形式, 加强园林绿化技术的科普教育, 宣传园林城市的意义和目标。加强对各级园林绿化工作人员业务素质的培训, 大胆引进人才、培养人才, 提高园林建设与管理水平。

2) 技术性措施。

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完成之后, 各类绿地的详细规划设计、各城市节点的景观设计等, 应与批准后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相协调, 符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各项法规的要求。重视生态景观绿地的建设。旧城绿地建设应结合旧城区改造和拆建随时随地进行建设。重视苗圃、花圃的建设, 建立足量的苗木基地。

3) 经济性措施。

立足实际, 制定经济对策, 多方筹集绿化建设资金。提倡公众参与, 采取鼓励措施。培育和开放园林市场, 逐步壮大园林绿化产业。

摘要:分析了阳泉市自然、社会、经济、环境等状况, 根据整体优化、因地制宜与景观多重价值等原则, 对主城区绿地系统规划进行了研究, 形成了“绿色基质、绿色廊道、景观节点”的空间格局, 以促进园林绿化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绿地系统,规划,经济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Z].2008.

[2]GB 50137-2011,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S].

[3]国务院100号令, 城市绿化条例[Z].1992.

[4]建设部784号文件, 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S].

[5]GB/T 50563-2010, 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S].

[6]CJJ/T 85-2002,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S].

[7]城市绿线管理办法[Z].2002.

[8]CJJ 48-92, 公园设计规范[S].

[9]CJJ 75-97,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S].

城区绿地 篇5

1.1 地理位置

焦作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地处东经112°43'31″~113°38'35″和北纬34°49'03″~35°29'45″之间,北依太行,南临黄河,北与山西省晋城市相接,南与郑州市、洛阳市隔河相望,西临济源,东临新乡。全市东西长102.05 km,南北宽75.43 km,其中,中心城区面积424 km2,总面积4 072 km2。

1.2 自然概况

焦作市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都很丰富。其中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水稻,主要经济作物有花生、棉花、大豆、怀药等,且该地区属于华北植物落叶植被区,有木本植物143科875种,草本植物69科469种。旅游资源丰富,如云台山、青天河、神农山等。

1.3 研究区数据介绍

1)全色和多光谱Landsat 8遥感影像,其中全色影像空间分辨率15 m,多光谱影像8个波段、空间分辨率30 m。2)高分辨率影像,R,G,B 3个波段,分辨率1 m。

2 植被信息提取实验与分析[2]

2.1 基于NDVI和像元二分模型植被覆盖度计算[3]

NDVI可以很好地反映不同时期植被的长势以及不同地点植被的覆盖情况,所以在像元二分模型的基础上,通过NDVI来估算研究区域的植被覆盖度[4]。

其中,NDVIveg为全部由植被覆盖像元的NDVI值;NDVIsoil为全部由土壤(无植被)覆盖像元的NDVI值。其中有植被覆盖部分的NDVI的权重是该像元的植被覆盖度fc,而无植被覆盖部分的ND-VI的权重是1-fc[5]。

将式(1)进行变形,可得:

其中,NDVIsoil为变化很小且接近于0的一个定值,但实际上由于受土壤类型、湿度等众多因素的影响,NDVIsoil的值会有一定的变化,其变化范围一般在-0.1~0.2之间。NDVIveg值会随着植被类型、植被结构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本文结合所研究区域和研究区域影像的特点,选取NDVI值累积频率置信度(5%~95%)的最大值与最小值[6],作为NDVIveg和NDVIsoil的参数值,进而估算研究区域植被覆盖度。

根据所得的NDVI图像利用ENVI软件Compute Statistics工具,进行统计计算,得到统计结果(见表1)。

根据表1中的统计结果,分别取累积概率为5%和95%的NDVI值作为NDVIsoil和NDVIveg。可得:NDVIveg=0.655 025;NDVIsoil=0.066 389。

2.2 基于监督分类法绿地信息提取

对融合后的焦作市区多光谱影像进行监督分类,提取绿地信息。首先结合焦作市的实际情况将地物分为:树木、草地、农田、道路、房屋、水体六类,并为每一类别地物选择代表性像元;再计算所选样本数据的可分离性,并对可分离性低的地物样本进行修改,使其满足分类的要求;最后,根据所选的样本数据分别选用不同的分类器对研究区影像进行分类,得到分类图,并对分类图分别进行更改颜色、统计类别信息、小斑块去除、转换矢量等后期处理,得到最终分类结果。

根据精度检验方法,利用验证样本数据采用混淆矩阵和Kappa系数法对分类结果进行检验,支持向量机分类法,具体结果如表2所示。

2.3 绿地信息提取精度验证

无论是基于NDVI和像元二分模型的绿地信息提取,还是监督分类方法的绿地信息提取,所得结果的实际精度如何,还需要验证。接下来采用高分辨率影像对两类绿地信息提取结果的精度进行实际验证。

以目视解译的结果作为标准,结合Arc GIS软件的叠加分析功能对两类方式提取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m2

2.4 焦作市植被覆盖情况分析

根据2.3的内容,我们用SVM分类方法得到分类图像,统计各类别地物面积、所占比例、绿地率、人均绿地面积等信息,绿地率是城市中各类绿地的面积在城市总面积中所占比例,结果见表4。

根据表4可知,虽然焦作市绿地覆盖面积、绿地覆盖率总体较高,满足城区绿化用地面积不低于总用地面积30%的要求,但是其中农田所占比例过大,草地和树木所占比例过小,人均占有面积少。应该加大对草地和树木的投入,特别是绿量较高的乔木的种植,更大限度的提高绿化质量。

3 结语

本文针对焦作市城区的绿地种类和空间分布普查这一问题,以Landsat 8和高空间分辨率影像为数据源,采用递进分类的思想,对城市绿地信息提取的NDVI、像元二分模型和监督分类方法和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准确提取了焦作市区的绿地空间分布信息,并用高分影像对提取结果进行验证,最后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城市绿地信息提取的技术流程。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

1)对NDVI植被提取方法进行了分析,特别是对阈值选择进行了实验,利用NDVI的简单快速特点,结合像元二分模型实现了实验区内绿地的快速提取。

2)针对NDVI不能细分绿地种类这一问题,对多种监督分类方法进行研究,确定其在城市绿地提取中的适应性。通过实验选择支持向量机为焦作市区绿地分类的最佳监督分类器,并在NDVI绿地提取的基础上将实验区绿地进一步细分为草地、树林和农田,实现了城市绿地信息的精细提取。

3)实验表明焦作市区的草地面积为17 072 325 m2,占市区面积5.45%,人均占有面积19.73 m2;树林面积为9 952 200 m2,占市区面积3.18%,人均11.50 m2;总绿地率为8.6%。这些结论对焦作市的环境评价和城市规划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通过对结合光谱信息和纹理信息提取城市绿地信息的研究,取得了一些结论,但在城市绿地信息提取中的一些问题还没有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有待于在今后学习工作中去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王双亭,卢小平.遥感原理与方法[M].北京:测绘出版社,2012.

[2]王野.基于资源三号卫星影像的城市绿地信息提取方法探讨[J].测绘工程,2014,23(7):65-67.

[3]贾海峰,刘雪华.环境遥感原理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4]郭芬芬,范建容,严冬,等.基于像元二分模型的昌都县植被盖度遥感估算[J].中国水土保持,2010(5):65-67.

[5]陈爱京,傅玮东,肖继东,等.基于像元二分模型的和布克赛尔县植被覆盖动态变化分析[J].草业科学,2012,29(6):857-862.

城区绿地 篇6

1 玉溪市绿化概况

玉溪市地处滇中腹地, 位于北纬23°19′~24°58′, 东经101°16′~103°09′, 自然条件优越, 具亚热带、温带气候。近年来, 在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推进下, 玉溪从市政建设、城市园林绿化等方面, 紧紧围绕建设玉溪“三乡”特色, 按照“建一路绿一线”, “建一区绿一方”的工作思路, 以展示“云烟之乡”、“聂耳故乡”、“花灯之乡”为主题, 坚持艺术化、空间立体化, 形成“点” (庭院绿化) 、“线” (道路绿化) 、“面” (公共绿地) 相结合, 构成公共绿化、单位绿化、庭院绿化并举的城市绿化格局。1995年, 玉溪市城区面积7.6km2, 城市人口9万, 总绿化面积136.2hm2, 城市绿地率17.9%, 公共绿地面积15.79hm 2, 人均绿地1.75m2;2000年城区面积13km 2, 总绿化面积301hm2, 城市绿地率23.15%, 公共绿地面积73.2hm2, 人均绿地6.1m 2;2003年城区面积18km2, 城市人口13万, 总绿化面积676hm 2, 城市绿地率37.6%, 人均绿地12m2。城市绿地率及人均绿地面积大幅度上升。

玉溪市绿化美化工程, 是按照玉溪市绿地系统规划进行的, 整个绿地系统功能区分为:“一圈” (城市外围山体绿化圈) 、“一区” (坝子田园绿化区) 、“二带” (玉溪大河园林景观绿化带, 红塔山生态绿色景观带) 、“一环” (中心道路环岛) 、“十八园” (建十八个城市公园) 、十个居住区绿地、五个次中心绿地、九个广场绿地, 把玉溪建成“以人为本, 山水绿地合一”的园林城市, 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青山常在、碧水常流、环境优美、市民文明的现代化城市生态系统。

2 交通绿地中树种的选择及玉溪绿化现状

2.1 乔木的选择

乔木在街道绿化中, 主要作为行道树, 夏季为行人遮荫、美化街景, 因此选择品种时主要从株形、生命力、病虫害、物候期、分枝点、繁殖难易、耐污染力、树木寿命等几方面着手。

目前在云南省玉溪市应用较多的有厚皮香、香樟、法国梧桐、白兰花、小叶榕、大叶榕、女贞、紫薇、垂丝柏、广玉兰、天竺桂等。

2.2 灌木的选择

灌木多应用于分车带或人行道绿带 (车行道的边缘与建筑红线之间的绿化带) , 可遮挡视线、减弱噪声等, 选择时应注意株形、花期、叶色、易繁殖等方面考虑。

玉溪市目前应用较多的灌木有大叶黄杨、金叶女贞、紫叶小蘖、月季、紫薇、丁香、红花木、紫荆、连翘、榆叶梅、叶子花、扶桑、鹅掌楸等。

2.3 地被植物的选择

目前, 南方大多数城市主要选择冷季型和暖季型草坪混合作为地被植物, 根据气候、温度、湿度、土壤等条件选择适宜的草坪草种至关重要;另外多种低矮花灌木均可作地被应用, 如棣棠等。

2.4 草本花卉的选择

一般露地花卉以宿根花卉为主, 与乔灌草巧妙搭配, 合理配置。一、二年生草本花卉只在重点部位点缀, 不宜多用。

3 交通绿地中树种的配置

主要有整齐式行道树类型和自然式园林道路的布置2种类型:

3.1 整齐式园林行道树

此种类型, 有的配置以乔木为主、配以草坪, 优点是高大的乔木遮荫效果好, 但较单调;有的以乔木和灌木组合配置, 既可增加景观和季相的变化, 又具有节奏感和韵律感;还有的以常绿乔木配以花卉、灌木、草坪、绿篱 (或色块) , 既可四季常青, 又有季相变化, 是目前应用较多的形式。另外, 若条件允许可多行布置, 既可增加绿化面积, 提高绿化水平, 又可大大减少噪音, 这也是将来发展的方向和潮流。玉溪南北大街、气象路、新兴路等路段均采用此种配置。此种配置适用于行人多、交通流量大的路段或是商业中心区。

3.2 自然式园林道路的布置

在繁忙的道路两侧设置自然式的园林道路即林荫路, 尤其是居民分布相对较密集的一侧, 既可方便居民自由出入林荫带散步休息, 又有效防止和减少车辆废气、噪音对居民的危害, 玉溪市东风路南段、红塔路、凤凰路、玉江路等均采用此种配置。交通流量相对较小、靠近居民住宅区往往采用此种形式, 或是为突出地方企业文化, 如玉溪红塔路。这种形式在全国各个城市应用较为普遍。

4 玉溪市城区树木配植情况

4.1 行道树配植较成功的道路

行道树配植较成功的道路有:红塔大道、聂耳路、环山路、文化路、人民路、珊瑚路、环山路北段、东风路。如红塔大道两边的小叶榕修剪整齐, 感受到强大的力量和团结的精神。聂耳路中段以上树种为缅桂, 气质高雅、香气四溢, 充分衬托了聂耳故居, 更显示出了以聂耳文化为底蕴的玉溪风貌, 使外来游客深深感受到玉溪的魅力。在聂耳路下段绿化树则为法国梧桐。环山路上通行的车辆大部分是货车, 灰尘较大, 故行道树配植为香樟, 香樟是极耐不良气体和烟尘的, 所以降低了对空气和周边环境的影响。珊瑚路由于客运站位于此, 不良气体和灰尘较多, 而且人口嘈杂, 配植栾树, 可以净化空气。文化路形成了“一街一景”。每逢黄槐开花的时候, 引得不少人驻足观看。因此, 在行道树树种选择及配置时应综合考虑路况、周边环境、交通情况、行人多少等方面, 既解决交通流量问题, 又突出城市风貌。

4.2 行道树配植中存在的问题

在玉溪行道树的配置中, 存在以下问题:第一, 有的路段行道树树种选择不太合理, 没有根据街道宽窄及两侧建筑物情况选择和配置树种;第二, 有的路段行道树过于高大, 且种植过密;第三, 部分街道行道树种植过浅, 导致根系破坏路面情况严重;第四, 在城市中“市花”、“市树”要作为基调树种, 以突出地方特色, 而在玉溪交通绿地树种配置中没有突出这一问题, 绿化过于单调, 整体景观效果不明显。

5 改进措施

为每条街的行道树挂上它们的“身份证”, 这样也可以普及科学知识。逐步更换一些不适宜作行道树的树种, 择优选择基调树种和骨干树种, 突出风格, 形成具有当地风光和特色的城市园林景观;注重景观效果, 利用植物不同的树形、花果、季节的观赏价值加以搭配, 形成多姿多彩的园林绿化景观, 以达到四季有景, 富于变化的效果;突出“市花”“市树”, 反映城市地方特色风貌, 扩大其栽培数量和范围, 形成城市独特的景观;注重生物的多样化和种群的稳定性, 一个健康群落的关键正如英国生态学家查理爱乐登所说的是“保持多样性”, 园林树木的多样性能有效地控制害虫数量。

总之, 道路绿地树种规划布局受到交通流量、周围环境 (建筑物高低或有无企业、企业性质) 、路面宽度及道路所处城市性质、城市文化底蕴、居民喜好等各方面综合因素的制约, 只有处理好这些问题, 才能长期、有效地保持道路景观。

云南作为中国西南地区连接世界的窗口, 属亚热带雨林气候, 具有典型的立体气候特点, 植物资源丰富。玉溪紧邻省会昆明, 具有较好的区位和经济优势, 其绿地设计理念及标准在全省具有前沿性, 代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绿地水平, 通过城市交通绿地及景观规划建设的美化, 更加凸显玉溪这一生态城市的风采。

摘要:城市交通绿地不仅具有美化街景、净化空气、减弱噪音、减尘、改善小气候、防止水土流失、防风等作用, 而且还能保护路面、组织城市交通、维护交通安全。本文通过对玉溪市中心城区行道树树种资源的调查, 分析行道树配植中成功之处和问题所在, 并提出合理的配置方法。

关键词:玉溪,中心城区,行道树,资源,配植

参考文献

[1].张东林.高级园林绿化工与育苗工培训考试教程.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1

[2].玉溪市建成区2000年绿化普查变更.红塔区园林绿化站.2000, 11

[3].张华.红塔区年鉴 (城市绿化) .2005, 12

城区绿地 篇7

1 澳门休憩绿地的类型及特点

澳门休憩空间是澳门城市开放空间的组成类型, 特指《澳门城市绿地分类标准 (2010) 》中的休闲游憩绿地 (MG1) , 特指向公众开放, 有一定的文化与服务配套设施, 以休闲游憩为主要功能, 兼具生态、美化、防灾等作用的城市园林绿地。根据《澳门城市绿地分类标准 (2010) 》, 它包括:城市公园、城市花园、郊野公园、庭院绿地和体育绿地共5个中类和14个小类 (见表1) 。

澳门半岛高密度城区休憩绿地数量上以分散分布的城市花园和庭院绿地为主, 主要有社区公园、街区花园、宅旁绿地和绿化庭院四个类型, 城市公园和体育绿地偏少[2]。从面积上看, 半岛的城市公园 (50.1 hm2) 与城市花园 (57.9 hm2) 的绿地总面积相近, 而庭院绿地 (24 hm2) 和体育绿地 (23.8 hm2) 偏少。

半岛高密度城区休憩绿地从空间形态划分, 则分为带状绿地, 如部分毗邻市政道路或位于滨水地区的社区公园和街区花园;块状绿地, 如结合布置在商住混合用地、居住用地内部的社区公园和街区花园, 或与建筑空间相结合宅旁绿地和绿化庭院;面状绿地, 主要指规模较大 (据澳门绿地分类标准, 该类绿地面积超过1 000 m2) , 配套设施完善, 功能综合的市政公园。另外不少澳门半岛现已开发的住宅屋顶花园, 虽不计入城市绿地率统计范畴, 但在改善城区景观和发挥生态功能上都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

半岛高密度城区的休憩绿地具有服务半径小, 空间分布分散, 功能复合化等鲜明特点。居民通常步行200 m便可进入绿地, 使用便捷。它是居民日常休闲、健身、娱乐、交往的主要场所, 也是保障人居环境品质的重要基础。虽然休憩空间的规模从几十平方米到十几公顷不一, 但配套设施基本包括了以下类型:健身康体设施、儿童游戏设施、公厕、凉亭花架及园凳等休憩设施、照明设施、标识系统、果皮箱, 部分还配套饮水器及狗厕所。

2 高密度城区休憩绿地的现状问题

根据对澳门半岛高密度城区休憩绿地进行现状调研, 现状的主要问题有以下三点:1) 人均休憩绿地指标偏低。根据统计, 澳门半岛人均休憩绿地总面积约为127.2 hm2, 人均指标为2.7 m2/人[2]。按照2000年《国家园林城市标准》中对城市绿化三项指标的要求, 人均公园绿地指标应为9 m2/人, 2004年的《国家园林生态城市标准》则提出更高要求, 其中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 (公园绿地) 要大于12 m2/人。澳门城市定位为“国际休闲旅游城市”, 其对绿地的指标要求应相应提高。虽然澳门用地紧张, 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小, 可用于绿化的用地有限, 即使根据1993年建设部制定的《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的人均公共绿地5 m2/人标准相比, 半岛高密度城区的人均休憩绿地指标与国家标准仍存在较大差距。2) 休憩绿地的整体性不强。半岛高密度城区中, 面积为100 m2~1 000 m2的休憩绿地有247处, 约占总数56.4%;面积为1 000 m2~5 000 m2的休憩绿地有140处, 约占总数32%[2], 可见休憩绿地整体以点状绿地为主, 虽然密度较大, 但破碎度较高。而澳门半岛64%的交通性道路和全澳90%以上的生活性道路绿地率小于10%, 不到国家规范指标20%~25%[3]。道路绿化形式以树穴为主, 能够将分散的休憩绿地串联起来的带状绿色空间不多。半岛休憩绿地缺乏有序的组织和整合, 很难构成有效的休憩绿地空间体系 (见表2) 。3) 滨水区与城区内部的绿地缺乏有机联系。澳门拥有丰富的海岸线, 半岛三面环海, 其65.7%的岸线用于港口、航运及工程建设, 用于公共娱乐的岸线仅占10%[5]。虽然目前已经将半岛滨海及滨水空间的部分岸线开发成社区公园及市政公园, 但与城区内部的绿地之间仍缺乏有机联系, 通往滨水区也缺乏标识和引导, 澳门海滨城市的景观特色没有充分体现。

3 休憩绿地空间体系的构建策略

构建澳门半岛高密度城区休憩绿地空间体系, 应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前提下, 坚持城市游憩绿地体系的整体性, 统一规划布局和建设。同时通过新增休憩空间和构建游憩廊道, 保证休憩绿地的可达性基础上增加之间的连接性;充分考虑不同受众群体的游憩需求, 设计多元化的节点绿地。在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前提下, 合理开发滨水游憩空间, 缓解高密度城区休憩空间不足的困境。

%

3.1 巧用“剩余”空间

城市“剩余空间”主要指如城市天桥下部、楼宇间隙狭窄不规则地块、废弃停车场等闲置或受污染用地、斜坡等尚未被充分开发利用的空间[6]。这种类型空间面积不一, 但分布广泛。如果能利用变成为居民所用的游憩空间, 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高密度城市游憩绿地空间不足的现状。澳门半岛该类型空间主要有楼宇间空地, 废弃停车场、天桥下方用地等。如半岛的黑沙环及祐汉等住区, 就有大量建筑消极空间的存在。

对“剩余空间”的利用策略宜采用“填充法”, 即通过破硬增绿等技术手段增加休憩绿地, 将闲置或利用率不高的楼宇间硬地改造为街头绿地或游乐场等, 这些积极空间可以为居民邻里交往提供场所, 增强归属感。

3.2 加强空间复合开发

高密度住区用地十分紧张, 可采用“复层空间”模式进行休憩空间拓展。主要做法是利用高层建筑的天台, 裙楼屋顶及连接廊道等区域, 在满足结构和防水排水要求的前提下, 结合立体绿化等技术方法开辟绿色屋顶或天台花园。通过空间复合开发, 增加城市绿化覆盖率, 美化高层建筑的俯瞰效果。这类可利用的高层住宅建筑主要分布在半岛台山区和黑沙环新填海区。立体停车场结合广场绿地的做法也值得推广, 在满足停车前提下增加休憩绿地, 部分广场因广场覆土厚度较浅, 种植的植物品种有限, 则可结合廊架和抬升式花坛等形式, 选用小型乔、灌木、地被和攀援植物为主, 增加遮阴率。

3.3 拓展滨水休憩绿地

澳门半岛高密度城区内部虽然自然资源匮乏, 但可采用加强滨水游憩空间的开发方式, 拓展与城区小型绿地相比更有吸引力的滨水游憩活动空间。因为半岛部分岸线已经开发建设, 因此新增加的滨水休憩绿地要注意与现有休憩绿地之间的贯通性和连续性, 形成独具澳门滨海特色的游憩空间。

澳门半岛黑沙环新填海区和筷子基区可在已有滨海游憩空间建设的基础上, 将西北部滨水休憩区一直延伸至沙梨头北街休憩区, 并与俾若翰街连通。南部将新填海区滨海休憩区与南湾湖、西湾湖等现有绿地贯通, 半岛东部的黑沙环海滨公园也可延伸至北部的祐汉片区。使东部、西北部和南部的滨水绿地构成整体的休憩区体系, 宛如环绕半岛的绿色翡翠项链。

3.4 构建有机绿色网络

澳门半岛高密度城区要形成系统性的休憩绿地空间体系, 关键在于依托现有绿地系统基础, 构建“网—点—轴”模式的绿地空间结构。应以现有道路为网络骨架, 改变单一的树穴种植形式, 增加树穴间绿化带设计, 形成一定宽度和规模的道路绿带, 纵横交错的道路绿带可以构成高密度城区空间骨架的绿色网络。

强化“绿色节点”和“绿色轴线”的建设。“绿色节点”特指具有指引性或提示性的节点绿地, 其作用是增加地块的可识别性和特色, 并起到一定指引作用, 可将城区内部的居民和游客引导向滨水游憩空间。因此绿色节点的定位要结合现有道路绿化、休憩绿地分布、城区内部通往滨水空间的主要步行游览路线、居民点分布等情况进行规划。可通过破硬增绿、花箱、立体绿化等方式重点美化或增设主要道路交叉路口的街头绿地设计;增设特色指示系统;增加特色公共设施, 通过特色地面铺装进行游线引导。条件允许情况下可适当增设喷泉等南欧特色水景, 凸显澳门园林特色。

“绿色轴线”特指具有主题景观特色的游憩廊道或绿色廊道。该类型的绿色轴线不仅具有道路交通功能, 同时也是一种线性游憩空间, 通过特色廊道可以起到串联重要绿色节点, 同时发挥游憩导流, 将居民和游客的游憩活动引向滨水海岸区域, 提高滨水休憩绿地的可达性和利用率。因为半岛高密度住区的道路形态多元化, 呈棋盘格状布局、放射状布局及不规则布局等模式, 路网密度较高, 因此规划“绿色轴线”应增强其可识别性。轴线选线的城市主要干道已具备一定绿化基础, 如树穴种植等, 应增设道路绿带, 并进行主体性景观规划, 如树种规划等。无法落地增绿的支路等则重点采用立体绿化, 利用交叉口、栏杆边角地布置移动挂盆、种植槽和花箱。

4 结语

澳门半岛高密度城区休憩绿地体系的构建涉及到城市规划及管理等问题, 虽然具有诸多限制因素, 但对国内同等类型的城区建设开发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尤其是我国许多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旧城区改造, 今后可加强以下三方面的工作:1) 结合开敞空间规划, 对广义层面上休憩绿地进行全面调研和分析, 而不仅仅停留在狭义的公园绿地类型。2) 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层面构建公园体系, 重点针对休闲游憩型绿地的功能定位, 空间分布和指标数量进行控制和指引。3) 改变传统空间利用模式, 重视对小型空间巧用活用, 以解决大型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不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澳门人口稽统计局2012年统计数据[Z].

[2]李敏, 李伟农.澳门园林建设与绿地系统规划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19-20, 237.

[3]CJJ 75—97,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S].

[4]佘美萱, 谭志军.澳门高密度城区社区公园营造特色浅析[J].广东园林, 2014 (8) :4-9.

[5]耿宏兵, 袁壮兵.资源稀缺条件下的澳门绿色生态环境改善策略研究[J].国际城市规划, 2011 (5) :98-104.

城区绿地 篇8

1材料和方法

1.1研究样地

样地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城区,属于典型的南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为调查广州市主要城市绿地水生植被状况,对广州市存在水体的绿地进行全面踏察,并最终选择了48个样地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位于麓湖公园、东山湖公园、荔湾湖公园、晓港公园、天河公园、香雪公园、流花湖公园及花城广场),对样地中的水生植物展开全面调查。

1.2研究方法

采用典型取样法,根据水体面积和水生植物在水域中的分布,设立20m×20m样方,记录样地中所有植物名称。同时对水生植物出现频率[12]进行计算。

根据水生植物在污染环境下表现出的毒害症状,划分为4级,即正常生长:无伤害;轻度伤害:仅植株中心部分失绿;中度伤害:植株中心部位及成熟叶片边缘不同程度失绿;重度伤害:整株植物叶片失绿变黄,萎蔫甚至死亡。

2广州水生植物资源调查

本次研究共调查了水体样地48个,调查显示,广州市主要公园水体中共有水生植物38种,分属于24科32属。其中蕨类植物2种,为苹(Marsilea quadrifolia)和节节草(Equisetum ramosissimum);裸子植物1种,为落羽杉(Taxodium distichum);被子植物35种。在被子植物中,睡莲科植物达到了5种,此外禾本科、美人蕉科、莎草科、雨久花科和泽泻科植物也较多。

从水生植物形态来说,这些植物大部分植物为挺水植物,达到了28种。值得注意的是,在挺水植物中,有芦苇、姜花、海芋、美人蕉等15种适合消落区的植物,除了荷花外,剩余13种均适合浅水水域。相对而言,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较为稀少,分别仅为7种和3种,但是这其中不乏一些观赏价值较高的植物,如睡莲等。

共计9种水生植物在样地中出现频度超过20,其中荷花出现频度达到了54,其次为梭鱼草46,再力花40。因此,本次研究着重调查该9类水生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3主要水生植物生态适应性

可以看出,在水体中,9种水生植物均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其中仅2个样地的睡莲和铜钱草出现轻微毒害症状,其正常率达到了87.5%和83.3%,其次为荷花和香蒲,但是2个样地中荷花出现了中等毒害症状。同时,调查显示:再力花、梭鱼草和旱伞草在少部分样地均出现重度毒害的症状,这也说明这3类水生植物抗污染能力较差。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水体是否污染,美人蕉症状非常稳定,在14个样地中总是保持现轻微失绿症状,因此,可以认为该植物出现症状并非因为水体污染。

4小结

总的来说,在9种出现频度较高的水生植物中,睡莲、铜钱草、美人蕉、荷花和香蒲抗污染能力较强。调查显示,在38种水生植物中,乡土水生植物20种,但是,除了慈姑、荷花、香蒲和芦苇外,剩余乡土植物均很少在园林中应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些植物抗污染能力较差或者观赏价值较低。其中石龙芮、谷精草、灯芯草、节节草不仅较高的观赏价值,而且还具有较好的抗污染能力,值得进一步开发。

摘要:通过调查广州城区绿地的水生植物资源,记录38种水生植物,其中乡土植物20种,在9种出现频度较高的水生植物中,睡莲、铜钱草、荷花和香蒲抗污染能力较强,除了慈姑、荷花、香蒲和芦苇外,剩余乡土植物均很少在园林中应用,其中石龙芮、谷精草、灯芯草、节节草不仅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而且还具有较好的抗污染能力,值得进一步开发。

关键词:水生植物,乡土植物,湿地,适应性

参考文献

[1]徐秀玲,陆欣欣,雷先德,等.不同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去除效果的比较[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12,30(1):8-14

[2]宋红,王孔海,陈玮,等.典型水生植物对水库环境污染物去除能力的实验室模拟[J].生态学杂志,2014,33(1):119-124

[3]周雪玲,熊建秋,简敏菲,等.乐安河-鄱阳湖湿地优势水生植物对重金属污染的富集作用[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7(2):210-215

[4]全国明,赖雪兰,林超敏,练裕.广州城区景观水体的水生植物资源及其园林应用[J].北方园艺,2014(18):93-98.

[5]惠俊爱,陈家杨,刘键红,等.广州地区水生植物资源调查及其绿化应用[J].广东农业科学,2013(21):167-170

[6]胡竞恺,庄雪影,赖巧晖.广州市公园滨水植物及其景观应用[J].福建林业科技,2013,40(1):157-163

[7]何靖娴,冯嘉仪,高榕璐,等.广州市公园水生植物景观及生态浮床应用探讨[J].广东农业科学,2013(19):51-54

[8]李冬林,王磊,丁晶晶,等.水生植物的生态功能和资源应用[J].湿地科学,2011,9(3):290-296

[9]柯周荣.广州市流花湖公园园林植物配置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1,5.

[10]钟蕙赟.广州海珠湿地(一期)植物景观研究[D].广州: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14,11.

[11]钟蕙赟,黄辉,黄建昌,等.广州海珠湿地公园“世外花溪”景区植物配置探析[J].中国园艺文摘,2014(3):101-102

【城区绿地】推荐阅读:

绿地指标10-16

绿地设计06-04

小城绿地06-19

绿地投资07-31

绿地节水08-03

城镇绿地08-03

城市绿地09-11

绿地生态09-12

绿地现状09-13

县城绿地10-26

上一篇:住房公积金管理制度下一篇:颁奖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