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环境(精选11篇)
城区环境 篇1
为进一步巩固提高辖区市容环境的“洁、齐、美”工作, 2月1日, 青秀区城乡办召开办公室副主任、街道办事处、仙葫开发区分管领导、城管大队和环卫站主要领导会议, 部署“城乡清洁工程”工作。
会上, 韦家桂常务副主任就当前的主要工作进行了布置:一是新的一年, 大家要立刻进入工作状态, 再接再厉, 以饱满的精神状态, 一流的工作业绩向城区党委、政府汇报;二是做好迎接国务院调研组到南宁市调研期间的各项市容保障工作, 对调研组考察路线经过的五象广场、荔园山庄等重要场所, 民族大道、竹溪大道等重点地段, 七星社区、新竹社区等重点社区, 麻村菜市等重要农贸市场及窗口单位——埌东客运站等周边环境严密进行监控。街道办事处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做好本辖区市容环境工作;城管大队发挥专业队伍作用, 做好打前战、突击队的准备;环卫站要加强巡查, 加大保洁密度, 对城中村等薄弱环节进行重点突击。
针对2009年的工作安排, 韦家桂常务副主任要求全体人员思想上保持高度重视, 充分认识实施“城乡清洁工程”的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 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郭书记关于深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四个延伸”的指示精神;坚决清理整治街巷乱摆乱卖、占道经营、跨门槛经营和环境卫生清洁保洁等问题, 城市道路和小街小巷每天要在早上7时30分前保洁完毕;规范城乡道路车辆停放管理, 城管大队要与交警部门配合, 合理设置停车区域, 划好停车线, 彻底解决乱停乱放问题;进一步规范城市户外广告、牌匾、霓虹灯的管理, 对主街道进行净化、绿化、美化、亮化, 设置垃圾箱, 改造或新建公用厕所;加强施工工地与运输环节社会责任教育, 坚决治理违法建设、工地乱象和泥头车上路问题;要进一步规范农贸市场, 市场经营户与市场管理方签订责任状, 严格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
城区环境 篇2
各餐饮服务单位:
根据县委、县人民政府的相关要求,为确保我县城区环境卫生综合治理专项整治工作顺利进行,根据我局监管职能,特做以下要求:
一、餐饮服务单位必须在我局审核确定的餐饮服务经营区域内从事餐饮服务经营活动,不得超出区域范围摆摊设点从事餐饮服务活动。如发现餐饮服务单位有超出我局核定经营区域,占道经营行为,一经查实,我局将通报城建、工商等部门依法予以严惩。
二、餐饮服务单位必须保持经营场所的卫生干净整洁,特别是影响环境卫生的门面、餐厅和食品加工处理区。泔水桶、洗碗盆、垃圾箩不得摆放在街面。餐厅必须设有加盖的垃圾箩,特别是早晚点店,店内就餐的消费者所产生的卫生纸等垃圾必须入框,不得污染门前街道,根据门前三包要求,餐饮服务单位要保持门前卫生干净。
三、晚上经营烧烤晚点的餐饮服务单位,必须严格按照环保部门有关规定,处理好产生的油烟、噪声、废水、垃圾等,不得影响市民的正常生活休息。
四、还未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的餐饮单位,必须尽快与我局联系,根据相关要求办理《餐饮服务许可证》。
XX哈尼族彝族自治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二〇一一年八月二十二日
………………………………………………………………………
送 达 回 执
城区环境 篇3
【摘 要】本文以孝感城区湖泊为研究对象,选取孝感城区4个较为典型的湖泊,分析各项水质指标,用内梅罗指数法对其评价。结果表明,王母湖水质基本处于临界状态。野猪湖、龙口湖和后湖均有不同程度污染。
【关键词】内梅罗指数法;孝感城区;湖泊;水质;环境状况
一、引言
孝感市湖泊众多,湖水较浅,湖泊自我调节能力较低,易受外界影响。本文以孝感市主要湖泊为研究对象,分析水体各项指标,并采用内梅罗指数法对其水质现状进行评价。
二、材料与方法
(一)水样的采集
选取孝感市内四个主要湖泊为研究对象,分别为后湖、王母湖、野猪湖及龙口湖,在相同取样点,相同时间段内采集水样两次。取样方式均采用表层取水的方式。
(二)指标测定及评价方法
湖泊水质的分类标准是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来划分的(如表1所示)。
表1 湖泊水质的分类标准
项 目分类标准
Ⅰ类Ⅱ类Ⅲ类Ⅳ类Ⅴ类
DO(mg/L)≥7.5≥6.0≥5.0≥3.0≥2.0
TP(mg/L)≤0.01≤0.025≤0.05≤0.1≤0.2
TN(mg/L)≤0.2≤0.5≤1.0≤1.5≤2.0
Cu(mg/L)≤0.01≤1.0≤1.0≤1.0≤1.0
Pb(mg/L)≤0.01≤0.01≤0.05≤0.05≤0.1
F-(mg/L)≤1.0≤1.0≤1.0≤1.5≤1.5
内梅罗指数是一种突出最大值的计权型多因子环境质量指数。评价因子:DO、TP、TN、Cu、Pb、F-。按用途将水划分为三类:人类直接接触的水(PI1);间接与人接触的水(PI2);不与人接触的水(PI3)。
内梅罗指数的计算如下:
PIj={[(Ci/Sij)2平均+(Ci/Sij)2最大 ]/2}?
式中PIj为第j种水功能的内梅罗水污染指数;Ci 为第 i种污染物的实测浓度,mg/L;Sij为第 i种污染物对应j类水用途的标准mg/L。在计算各Ci/Sij值时,认为这种Ci/Sij值指的是相对污染情况,它反映j类用途的水受到污染的情况,同时为了使指数能够反映水体的污染程度,在计算Ci/Sij值的方法中加以修正。当Ci/Sij≤1.0时,为实测值;当Ci/Sij >1.0时,Ci/Sij =1.0+5lg(Ci/Sij)。
三、结果与分析
(一)水样的指标分析
孝感区域选取的四个湖泊其湖泊水化学指标统计如表2所示。
表2 孝感区域湖泊水化学指标含量测定
指 标王母湖野猪湖龙口湖后湖
DO(mg/L)3.263.493.723.83
TP(mg/L)0.200.190.530.63
TN(mg/L)1.141.081.241.46
Cu(mg/L)0.210. 250.170.35
Pb(mg/L)-①---
F-(mg/L)0.830.940.811.12
注:“①” 表示测量样品浓度低于检测限
由表可知,四个湖泊溶解氧(DO)值相比较,均小于4mg/L,水体含氧量偏低;总氮和总磷含量达到Ⅳ类和Ⅴ类水质标准,说明四大湖泊处于富营养化状态。水体中Cu的含量较少,Pb含量低于检测限,说明湖泊受重金属Cu和Pb污染较小。
(二)水质评价分析--内梅罗指数法
一般来说,当PIj<1时,水体水质整体环境质量较好;PIj>1则说明水质整体环境较差,水体受到了污染;PIj=1说明水质处于临界状态。结果表明,王母湖PIj=1.01,基本处于临界状态。野猪湖PIj=1.11,水质整体环境较差,水体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龙口湖的PIj=2.38,后湖PIj=2.66,说明这两个湖泊水质整体环境很差,水体受到严重污染。
四、小结
综上所述,城区湖泊水体环境质量受不同因素影响,原因复杂多样。因此,需要通过分析各类污染物的来源,了解其在环境中迁移、转化和固定方式,结合适当的评价方法才能对水体环境质量进行全面了解。后期研究应增加采样点,以期增加评价结果的代表性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1] 杨柳, 宋健飞, 宋波, 等. 主要污染物水质标识指数法在河流水质评价的应用[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5, 38(11): 239-245.
[2] 尹海龙, 徐祖信. 河流综合水质评价方法比较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8, 17(5): 729-733.
历史城区叙事环境系统的量化研究 篇4
关于叙事,一方面可以从泛叙事角度去理解。泛叙事涉及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它的历史几乎与人类的历史一样漫长,也就是说叙事的范围并不囿于狭隘的小说领域,实际上,一首童谣,一部电影,甚至一个眼神都是一种叙事。[1]另一方面,从叙事学的角度解释,它是指“用语言,尤其是书面语言表现一件或一系列真实或虚构的事件”[2]。叙事学(Narratology)最初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法国。至20世纪90年代,后经典叙事学(post-classic-narratology)的出现与发展,使得叙事学发生了一系列的转变,至20世纪末,叙事学在东方和西方出现了空间化的趋向。法国学者伊夫·塔迪埃(Ivey·Teydry)指出:叙事的过程不单应是时间结构,更应该是一个空间结构。
而城市叙事系统(narrative system),则是建立在叙事认知基础上,针对城市环境中叙事信息和空间结构之间关系的理论,其核心问题是叙事如何在空间中多层次展开以及如何利用叙事原则来组织空间结构使其更符合人的经验,其目的是使空间与社会和文化更为一致并且使环境更容易被人感知和认同。[3]
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如何将城市的历史文化资源与物质空间环境结合起来对城市设计而言是一个重要课题,这一问题对于我国大量的历史城市显得尤为迫切。在现有的城市设计理论和方法中缺乏有效的手段来整合基于地图、统计数据和物质形态的“硬性城市”和基于叙事的“软性城市”。[4]现有的对于城市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的利用,大多局限于文本性的阐述或者具体历史遗存的保护,并且在城市设计的过程中与物质空间环境的塑造分别考虑,因而常常造成形态和内容的脱节。
2 国内外叙事环境研究进展介绍
2.1 国外叙事环境研究进展
对城市环境中的叙事的研究源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文化地理学和城市社会学对空间和场所的产生、经验、运作和影响的研究,它们强调叙事在人和环境间的媒介作用[5],而在80年代的“叙事学转向”中,叙事的概念被引入几乎所有学科。[6]叙事被视作人理解时间、过程和变化的根本方式,它将人的经验塑造成符合意义的结构,“它不仅用于表现现实、更重要的是用于构成现实本身[7]”。因此,叙事提供了一种针对生活体验、集体记忆及其他场所品质特征的描述性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叙事被广泛用于建筑、景观和城市的设计和研究。[8]
而近年来,随着对叙事认知的理解以及数字技术的发展,对叙事的研究从针对“环境中的叙事”进入对“叙事的环境”本身结构的研究。在早期语言认知研究的基础上[9],认知叙事学将叙事认知和空间认知进一步结合起来[10]。它认识到:一方面叙事模型不仅是一个时间结构,同时它的语言和视觉信息在空间结构中被组织;另一方面空间的叙事化是人的自然认知过程,空间叙事的产生于我们在空间中对场景的组织和在时间中对事件的组织[11]。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结合了叙事认知与认知地图。空间认知并不像一个二维平面,而是定性的和破碎的,我们对环境的自然经验就涉及空间叙事,在其基础上我们进而制造复杂的空间叙事[11]。
基于这种叙事和空间之间关系的新认识,近年来的一个研究重点是不同叙事环境中的“叙事系统”的理论模型[12],特别是叙事的不同生成过程及其带来的不同体验,例如Henry Jenkins对四类环境叙事的区分:唤起、激活、嵌入、生成[13]。而环境对叙事的产生有直接的影响,正如Maureen Thomas和François Penz指出的:“环境成为叙事本身的一个主动的、重要的因素”[14]。这些理论研究已经被应用在以叙事为主要目标的实际建筑环境(如博物馆或历史环境)和虚拟建筑环境中。[15]
剑桥大学建筑系自2005年起开始了对常规环境中叙事系统的研究,尤其关注于使用叙事来组织空间以及不同空间结构对叙事的影响。这些年,开展了对叙事和城市空间结构之间关系的研究,特别是叙事与“城市意象”分析;叙事与“空间句法”分析;叙事与空间认知等。首次提出建立城市系统的概念,并提出城市叙事从对个别叙事的阐释转向对叙事系统的空间研究。
2.2 国内叙事环境研究进展
在国内,对叙事环境、叙事空间理论研究起步较晚,但是随着近些年来国际上对叙事空间研究的日益白热,国内也有许多专家学者对叙事空间进行着研究。叙事空间的研究是基于对城市环境研究的一种方式,这类型的研究从80年代的文化领域与空间研究开始。龙迪勇在《叙事学研究的空间转向》一文中明确指出“叙事学研究既存在一个时间维度,也存在一个空间维度”[16]。但是国内叙事学研究长期以来只是注重时间在叙述中的作用,而忽视了空间环境结构所带来的作用,正如张世君所指的那样:“迄今为止的叙事学理论大都重视对时间的研究,强调叙事结构在时间序列中建构,忽视叙事中的空间作用”[17]。随着20世纪小说形式空间化的日益突出,叙事中的空间研究也逐渐的吸引了学者们的目光。但尽管如此,近年来关于国内空间叙事研究的成果也仅仅集中在六个方面:叙事学研究的空间转向;文学、影视文本空间叙事解析;空间叙事理论兴起及其发展脉络;空间叙事研究领域;中国古代空间叙事概念梳理;图像叙事理论的探讨。这些研究只在理论研究层面有着突出的贡献,但并未形成完整的叙事空间研究系统。
国内设计领域中对叙事空间的研究基本上还是处于初步尝试探索阶段,只有少量论文散见于各类期刊中。设计师吴峻介绍了国外的叙事空间设计,主要是关于叙事空间设计在建筑和室内设计领域的应用及介绍国外的研究现状。冯炜认为景观本身就是一种叙事的风格和对象,景观与叙事关系密切。台湾学者杨裕富认为叙事空间设计是建筑美学的理论补充,探讨了叙事设计产生的背景与建筑美学的关系,并且在教学和实践设计中对叙事设计进行了较多尝试。在国内,叙事空间的研究也逐渐向着城市方向发展,对于城市叙事的研究也层出不穷,名称诸如:城市故事、城市记忆等等,纵然名称不一样,但也可归为城市叙事研究的范畴,只是这类研究还比较初步,研究多只局限在描述城市、讲述城市和解读城市的层面,运用系统的量化方法去研究城市环境的研究还比较少,但这也正是叙事研究所需要的,只有从城市结构、系统化的研究城市叙事,才能更好的挖掘出城市空间深层内涵,进一步凸显城市空间特色,塑造城市的独特空间,一改千城一面的城市空间格局。
在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相关基础上,我们的研究团队,进行着基于地图叠加法的城市叙事空间方法体系研究,对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有所传承与创新。张楠教授提出,利用地图叠加法,使城市空间的可视域历时性的叠加,这样可以体现我们对城市空间可视域的动态性观察与研究,而凯文·林奇是静态的可视域研究[18]。这方面的研究包括了石国栋对曼彻斯特城市叙事空间研究、何文茜对澳门城市叙事空间的研究以及张平对南宁旧城区叙事空间研究等等。另外,从个体的感知出发,研究城市事件叙事对个体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也构成了城市可知域空间研究的基础[19]。诸多的研究表明,叙事理论的多维视角特征,丰富了城市空间研究的内容,对城市空间研究也将发挥巨大的文化价值。刘乃芳则是从城市事件的角度,对城市叙事空间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了多样性城市事件这一新的概念,并以南宁历史城区为例,利用地图叠加法研究南宁历史城区多样性城市事件及其事件空间。根据多样性城市事件的功能特征和南宁历史城区事件空间结构群,进而提出了修复南宁多样性城市事件空间的方法,这也将有利于促进南宁历史城区空间品质的提升。
2.3 研究发展动态分析
最近10年来,对环境叙事的研究从以文本为基础,发展到对认知叙事和空间叙事的研究,并进而关注叙事环境在城市空间分析和组织中的应用。总体而言,在国内外现有的对叙事环境的研究中存在几方面不足:第一,尽管叙事已经被普遍认识为人体验和组织环境的主要方式,但是在现有建筑和城市相关研究中依然是以定性的、描述性方法为主,而缺乏对叙事空间结构的定量的、科学的研究。第二,国内的城市叙事研究缺乏系统的理论分析框架和实证研究,因而难以指导城市设计和管理的要求。
3 历史城区叙事环境系统的量化研究
历史城区拥有丰富的叙事资源,而且现如今国内不少城市的历史城区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改造,旧城改造也反映出了物质环境改善和城市文化特征之间的矛盾。叙事环境系统的量化研究,通过对历史城区的研究,探讨城市叙事系统的量化,并在我国具体条件下,完善城市叙事系统的理论和方法,更能为历史城区改造提供新视角。
3.1 量化研究内容解析
历史城区叙事环境系统的量化研究包括三大模块。
3.1.1 历史城区的叙事数据库
系统全面的叙事数据库是定量分析的基础,它主要包括基于文献研究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历史叙事数据、基于视觉资料(照片、影像、卫星图像)和形态分析的空间叙事数据、以及基于电影观察和场所记录的知觉叙事数据。这三部分数据分别从历史地理、空间形态和环境知觉的角度对城市叙事的现状条件提供综合信息。
3.1.2 历史城区叙事系统的量化研究
这一模块主要通过空间结构的调整来综合物质空间环境和历史文化资源,使城市现有的分散的叙事资源在空间中得到整合,并增加整体环境的易知性和叙事性。本模块包括三部分工作:第一,对重要叙事场所和叙事地标的可视域分析;第二,基于可达性,对叙事点之间的空间结构进行分析和调整,并结合可能的叙事序列;第三,在叙事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城市意象分析。
3.1.3 历史城区叙事系统的重点案例研究
这部分模块将集中对三至四个复杂地段进行微观研究,这部分研究不仅综合多层次的叙事空间分析(历史地理、空间形态、环境知觉),同时要研究叙事与其他主要城市空间因素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场景制图(scenario mapping)方法对可能的叙事空间策略进行比较。
3.2 研究方法
首先对叙事条件进行量化,通过综合运用文献、视觉资料、现场观察来采集和处理数据,从而对历史城市叙事条件从历史地理、空间形态和环境知觉等方面有全面的把握。在其基础上,进一步对数据进行评价和筛选,主要评价方法包括基于GIS的历时比较、以及对多种数据的特征性和影响力的横向比较,并结合调查和问卷。
其次,在叙事数据库的基础上,对叙事资源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组织进行量化研究。这一部分量化研究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如可视域分析方法、空间句法分析方法、叙事空间类型图式方法、城市叙事意向分析方法和情景制图法等。也可以通过对点线面三层次的空间叙事量化分析,建立适于我国历史城区的叙事环境系统分析框架和模型。点,即叙事环境系统中的叙事点要素分析;线,即叙事环境系统中的空间结构分析;面,即历史城区叙事环境系统的整体认知分析。
量化研究并非局限在理论研究,在应用部分的研究中,可以将叙事系统理论框架和实际案例结合,并使用情景制图方法来分析具体城市条件下,综合其它城市空间因素的多种叙事空间组织和调整方案的评价和比较,以建立适应当前旧城改造需求的可操作的方法,同时结合对国内外重点案例的横向比较。
4 总结
现代主义城市规划与设计过于突出功能的普适性,千城一面的城市形象破坏了整体环境复兴性的同时,也使得居于城市中的市民对城市的故事与记忆变得模糊和困难,尤其是在历史城区的建设与改造时,人们在建设与改造的过程中,往往忽视历史城区丰富的叙事资源和叙事环境。
历史城区叙事环境系统的量化研究是基于叙事认知和空间认知,通过多学科交叉、量化研究和形态分析,来探索历史城市空间形态的规律、特征和内涵。对于城市设计学科而言,量化研究通过引入叙事系统理论,利用定量实证研究方法,强调对空间结构和形态的科学分析,开拓研究新视角,与城市设计进一步结合,也提供一种新的城市设计方法。这种方法不仅有助于理解和保护城市文化,而且可以是一种具体的操作方法,使城市空间形态更加适合本地的生活形态、文化传统和观念习俗,同时有助于建立城市的整体文化特征。
摘要:叙事学在近年里发展迅速,也逐渐出现了空间化的趋向,正因为如此,才可以将叙事学理论原则应用在历史城区改造中,但如何量化历史城区叙事环境系统一直是摆在研究者和空间设计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正处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如何将城市的历史文化资源与物质空间环境结合起来对城市设计而言是一个重要课题,因此,解决历史城区叙事环境系统的量化问题对于我国大量的历史城市显得尤为迫切。
城区环境卫生工作总结 篇5
20**年是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推进“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关键年。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关心下,我区环境卫生工作始终围绕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新要求,以“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和建设宜居乐业现代化新松江为目标,凝心聚力谋发展,不断强化行业建设和管理力度,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围绕“一条主线”,克难攻坚解瓶颈。
“一条主线”,即生活垃圾“大分流、小分类”物流管理全过程,坚持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原则,应对垃圾收集、运输、处置三大环节的不同挑战,全力以赴破解难题。
(一)应对垃圾处置出路难题。一方面由于美圣公司不能通过环保验收,使环卫面临固废综合处理厂随时停运、垃圾处置难的危机。为确保全区生活垃圾处置有序进行,环卫署调研起草《生活垃圾应急处置预案》,在取得了区领导和市局同意后,积极展开外运协调及设施配套等工作,落实各街镇作业单位应急响应及全区垃圾物流安排。12月16日,固废厂正式停止运营,我区正式启动垃圾应急处置预案,650吨/日生活垃圾经米市渡码头外运至老港填埋场,西部、浦南两座生活垃圾中转站增能至400吨/日外运至金山永久焚烧厂处置。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建筑垃圾、绿化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处置方式,净达公司、佘山环卫所推行绿化垃圾粉碎再利用,城区建筑垃圾采取社会化运转模式委托处置。至12月20日,全区日均处置绿化垃圾29.49吨,城区日均处置建筑装潢垃圾387吨,各镇自行处置日均116吨。
(二)修复填埋场生态环境。20**年11月,使用了**年的区生活垃圾填埋场关闭后,进入生态修复阶段。20**年9月完成了填埋场1、3号作业单元的生态修复工程,项目投资2900多万元,通过平整垃圾、覆盖防渗膜、种植绿化、沼气收集燃烧、雨污水分流等,消除臭气,并使垃圾山变成7万平方米的大草坪,吸引了市民、学生的参观,得到了人大代表考察团等一致好评。填埋场2、4号坑终场覆盖项目前期工作也近尾声,即将正式启动,计划于2014年上半年完成。
(三)实现工业垃圾有效剥离。完成全区一般工业垃圾从生活垃圾收运处置系统的有效剥离,在绿化局领导的支持协调下、各街镇环卫作业单位的积极配合下,使往年由环卫清运处置的工业垃圾纳入环保管理处置范畴,由环保部门重新核定处置价格,交有资质的企业进行单独收运,使工业垃圾从管理和运作机制上得到了理顺。
(四)落实垃圾分类分区域清运。配合区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实事项目,建立各街镇相对独立的分类运输体系。全年新增11辆厨余垃圾收运车,作业单位认真按照“不分类、不装运”原则,落实各分类场所干湿垃圾分类清运对接和协调工作,做到区域内生活垃圾单独收运和单独计量。
(五)启动低价值废品回收。在净达公司净茸分公司(原吉貌公司)建立低价值废品回收队伍,配置打包机、收运车等,通过在檀香、开元两个小区成功试点,拓展到城区95个居住区,上门收集塑料包装纸、玻璃、废旧衣物等,日均回收近6吨。城区四个街道、叶榭、车墩、佘山等镇相继推开低价值废品细分拣,促进资源利用。为做好垃圾分类资源回收活动,环卫署还进社区、废品回收站调研废品回收情况,编制岳阳街道垃圾回收试点方案,拟采取加盟形式整合整编现有回收队伍,通过市场准入、协同管理、自助抱团经营,规范我区废品回收队伍。
二、推进“两大创建”,强化管理提效能。
“两大创建”即:环卫作业单位标准化建设和环卫文明行业创建,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提高环卫行业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提升行业形象。
(一)推进作业单位标准化建设。按照《XX区环卫作业单位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要求,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在巩固20**年9家单位创建成果同时,推开其余6家环卫所创建。创建工作中,各单位创新思路,完善管理制度,加大基础设施配套,改善职工休息环境,提高工人工资福利,通过一系列举措提高管理水平,促进作业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如:佘山环卫所落实分管领导、质检科、保洁路段长三级联动检查制度,专门设立管理科,配备4名质量督查员,通过电子考勤、跟班作业、质量回访跟踪、百分考核每月上墙贴旗公示,奖优罚劣。创建活动两年来,各街镇共新(改)建职工道班房65座,环卫一线职工收入水平较去年有12%的提升(其中城区作业公司提升20.69%,集镇平均提升11%),形成各类管理制度和有效机制20多个,目前全区有15家作业单位被成功命名“环卫作业单位标准化建设达标单位”。
(二)环卫文明行业创建不断深入。年初将“公厕文明行业创建”列入重点工作,获得区财政资金补贴支持,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各街镇公厕新建、改建目标,在硬件建设和软件服务上深化创建。中心城区公厕新建2座、大修5座;各镇新(翻)建公共厕所20座、改造18座。在细节管理上拓展人性化服务措施,如:安装电子屏幕向市民公示服务时间、天气预报、文明公厕标语;安装应急报警器,方便老年人;设置绿色植物、书报架、休息椅、提供免费热水等服务于民。在全市创建中,我区197座公厕被评为“XX市文明公厕”,公厕满意度测评荣获郊区第一。7月份,又启动了道路保洁和垃圾清运文明行业创建活动,先后开展专业培训和技术指导、清运机械化作业劳动技能竞赛,首批16个文明班组在环卫工人日庆祝大会获表彰。
三、尝试三项创新,完善机制促发展。
在推进环卫行业管理长效管理机制上,不断拓展思路,尝试新的管理手段和工作机制,助推行业发展。
(一)设立镇级收费服务窗口。经各镇积极配合,设立镇级环境卫生服务收费受理点,在11个镇环卫所办公场所设置受理服务窗口,统一规范,制度公开上墙,落实人员、设施到位,于10月起正式运行。加强街镇收费规范化建设行业管理力度,结合作业单位标准化建设,组织全区18名新收费管理员、106名在岗收费员分别进行上岗和再教育培训,使各受理点管理人员熟练掌握受理工作整个流程业务技能。全年服务质量回访满意率达97.6%。洞泾环卫所推开“微笑服务”和“优秀窗口”活动,推行“五个一点、七个一”的细微服务,提升服务形象。截止11月25日收费中心共累计签约3848家单位,合同年收费金额3669万元。其中:城区2797家,收费3334万元,比20**年增5.1%;镇区生活垃圾、餐厨垃圾新签1051家,年收费335万元。各镇累计签约2101家,合同年收费1668万元。
(二)质监考评引入第三方社会参与。20**年8月,环卫质监引入社会第三方,对全区各街镇(开发区)环境卫生综合管理实效及城区作业单位实施测评,体现考评多元性、科学性和公平性。进一步完善区、镇、作业单位三级质监机制,对全区1573个样本进行全方位、全天侯、全覆盖的有效监控,落实检查、反馈、整改、还分、评估一系列工作,确保市容环境质量监测综合考评保持全市郊区第一名。
(三)率先启动废弃油脂收运信息化监管。在全市率先试点对餐厨废弃油脂收运实施全程电子化监管,通过poss卫星定位与产油点对接、有效监控源头产生单位的缴油行为。目前全区2400多家产油单位全部纳入电子化监管系统。加强餐厨垃圾废弃油脂收运管理,抓源头申报、中间收运从业行为规范、严格执法巡查。截止11月,餐厨废弃油脂共申报签约3932家,餐厨垃圾申报签约2644家;日均收运毛油11.41吨,老油0.98吨。查处餐厨废弃油脂擅自处置案件2起,缴获餐厨废弃油脂15吨,餐厨垃圾3吨。应急处理突发处置事件5起。
四、关注“两大核心”,传递环卫正能量。
“两大核心”,一是在行业管理上以服务改善民生、倾听呼声解民忧为重点,践行“环卫让松江更美丽”的承诺;二是在行业内以关爱环卫职工、构建和谐文化为重点,注重人本关怀,激励队伍,鼓舞士气,汇聚正能量。
(一)民呼我应保障环境卫生。积极应对3月黄浦江死猪漂浮事件,应急打捞死猪7447具。为加强我区水域市容环境的长效管理,建立黄浦江上游水域保洁长效管理机制,调研黄浦江支流及市级河道保洁现状,向区政府申请落实黄浦江主要支流水域管理主体,增加作业经费投入(已获得区政府同意)。年内,做好佘山大居开工、泖港水污染、雨雪台风等恶劣天气、辰山兰花节、青岛啤酒节及国家领导来松等各类环境卫生保障,加大巡查力度,圆满完成移动公厕设置、环境卫生保障任务,受到领导和市民的好评。认真做好投诉处理,至12月20日,共处理投诉489件,其中市级413件,区级76件,夏令热线68件。在处理中注重处理投诉后与投诉人的沟通,处理反馈率、及时率、回复率、市民满意率均达到100%。落实办理人大提案2件。
(二)关爱行动凝聚队伍。抓住庆祝第二个“松江环卫工人日”契机,以“汇聚环卫正能量,清洁松江每一天”为主题开展“六大行动”、“四项关爱”、“美丽环卫人”评选、环卫志愿者在行动等一系列活动。落实全区“政府关爱环卫五年保障计划”,向城区562名环卫一线女职工赠送妇科体检,在社区及企事业单位设立87个环卫工人供水点,向全区5000多名一线职工免费发放夏季遮阳清凉帽,为23名90岁以上环卫老人发放环卫爱老津贴,授予8名一线职工“奉献环卫荣誉奖”传递身边的正能量,21名职工获“美丽环卫人”荣誉称号,通过一系活动,激励着全行业职工积极发扬“以我心灵美,创造环境美”的精神,积极投入建设美丽松江的环境事业。
五、存在问题:
在全行业干群的团结和努力下,一年来,我区环境卫生各项工作任务基本完成,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对照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的要求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体现在两个环节:
一方面,在源头上,垃圾偷乱倒现象屡见不鲜,始终在增加着环卫管理压力。市民环境卫生意识薄弱,车内垃圾乱扔增加了清扫工人拾捡垃圾不安全因素;工业垃圾从生活垃圾中剥离后,环保部门对产生单位的管理、执法,以及与街镇收运等环节衔接等较多问题尚未完善,导致部分企业为逃避高价处置费而偷乱倒;一些企业或个体拒付环卫服务费自行违规处置垃圾;建筑渣土随意偷乱倒现象严重等。目前源头管理缺乏措施与手段,违法成本低,往往因不能第一时间取证追究,导致环卫疲于整治应对,环境质量仍然“冒泡”。
另一方面,垃圾末端处置仍压力重重:垃圾处置应急方案实施后,各街镇垃圾物流方向发生的改变,大多街镇的运输线路延长,米市渡中转环节因设备、技术、转运能力等问题经常卡壳,导致环卫车辆排“长龙”,职工工作时间大幅度延长。垃圾全部外运处置(两座中转站高速至金山,米市渡码头水运至老港)、处置成本高,安全隐患多。同时,湿垃圾末端处置设施尚未完善,在推进过程中因建设项目立项、规划选址落地、环保审批等诸多瓶颈问题而难以落实,遭遇湿垃圾“处置难”问题。
六、2014年工作思路
2014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冲刺年,我区环境卫生管理工作要紧扣全面深化改革主题,立足松江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进一步转变职能,创新管理,全力打造整洁有序安全的市容环境,为建设宜居乐业现代化美丽新松江作出新贡献。
(一)工作目标
始终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围绕建设生态文明体系,坚持以解决末端处置问题为导向,实现垃圾物流平稳过渡;坚持以行业改革发展为导向,推进管理服务创新;坚持以推进文明创建为导向,促进行业形象新提升;坚持改善和服务民生为导向,汇聚全行业正能量,开创环卫事业新局面。
(二)重点工作
围绕环卫行业“五个化”,创新思路,转变观念,强化管理,不断提升全区环境卫生水平,为松江城市整洁安全有序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1、注重科学化,实现垃圾安全处置。
重点保障我区生活垃圾应急过渡期间安全、有序处置,加强生活垃圾处置风险防控,增强突发情况下应急处置能力。加快解决固废厂关停后过渡期间湿垃圾处置问题,科学布局和选择各类“大分流”垃圾处置场所和处置方式,开展街镇绿化垃圾、餐厨垃圾、建筑垃圾等末端处置设施标准化建设创建工作,加强日常监管,并纳入环卫日常考评体系。完成填埋场2、4号作业单元生态修复工程等项目建设,加强后续管理。加强废弃油脂专项收运管理,继续通过电子化监管系统强化源头监督,推进市场化改革,开展收运企业招投标工作,提高企业规范化作业和服务质量。
2、促进减量化,提高垃圾分类实效。
围绕垃圾分类减量市、区政府实事项目工作任务,积极推进垃圾分类收运处置相关工作,切实提高分类实效和减量水平。一要开展各街镇垃圾分类末端处置设施规范化建设,出台相关导则,规范餐厨垃圾、绿化垃圾、装修垃圾、大件垃圾等“大分流”垃圾处置堆放点,及湿垃圾(厨余垃圾)处置设施管理,统一硬件设施配建及管理规范要求,加大投入,加强污染控制,防止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二要完善以社区回收为基础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在20**年调研的基础上,指导试点街镇建立社区废品回收准入、监督、淘汰等机制,统一标识、车辆、标准、队伍等,厘清资源回收、中转、处置相关产业链,完善废品回收体系。三要建成并启用区生活垃圾分类物流仓储中心,发挥城区垃圾分拣、中转、宣教等作用。
3、推进属地化,创新环卫管理模式。
根据《XX区绿化市容和城管执法属地化管理实施方案》要求,深入推进环境卫生属地化管理,主要以开发区、街镇为责任主体,对所管辖区内的环卫保洁养护、公共设施配建、固废管理等环境卫生相关工作全面负责、全面管理。进一步转化行业管理职能,深化街镇属地管理效能,使环卫管理重心不断下移,努力构建“权责明确、上下联动、综合管理、科学高效”的新格局,推动我区市容环境卫生工作科学化、规范化、长效化发展。环卫署要重点落实好城区四个街道作业任务量的核准,按上级要求做养护类管理项目的移交。统筹协调好各街镇环境卫生管理,进一步加大指导服务,各街镇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管理职责,确保区域市容环境面貌干净整洁,城市管理运转高效。
4、深化市场化,推动行业改革步伐。
落实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本市城市养护作业领域市场化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沪府2013]84号)精神,按照“完善机制、促进发展、提升水平”的目标要求,在确保行业稳定的前提下,继续深化改革,培育市场主体,健全市场环境,强化市场监管,完善行业公益性和作业市场化相结合的运作机制,增强服务能力,提升养护水平,营造整洁有序美观的市容环境。
2014年,道路保洁、公厕保洁与生活垃圾收集运输行业全面厘清作业服务企业与管理部门关系,适度引入竞争;生活垃圾处置行业完善特许经营制度,推进市场化竞争;废弃油脂收运处置行业规范市场环境,推进市场化竞争。通过3年努力(20**年试点启动、2014年全面推进、2015年基本完成),基本建成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体现公益性特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监管有力、水平一流的养护作业体系,形成“企业运作自主化,市场竞争有序化,资金使用高效化,监督管理科学化”的养护作业新模式。
5、突出精细化,打造一流市容环境。
上城区VS下城区,各有各的型! 篇6
大衣VS大衣
纽约名媛
金·卡戴珊
Kim Kardashian
她是美国时尚界和娱乐界的活跃分子,她是模特兼服装设计师,她的性感翘臀能托住酒杯倒酒。即便身材丰腴惹火,但名媛走的就是优雅风。
短打上衣和包臀裙女人味十足,很好地体现了凹凸有致的身材。廓形大衣与紧身内搭形成对比,增添了几分大气知性,也恰到好处地遮挡了身材不完美的地方。如此有气场又小性感的穿搭,可不就是上东区的活跃名媛?
街拍潮人
下城区的风光也同样精彩,能穿会穿的姑娘比比皆是。这蓝大衣潮人岂不是会穿典范?一阔到底的整身穿搭帅气利落。灰色内搭领子的独特设计是亮点,同色的阔腿裤时髦感十足,蓝色的大衣和包包足以体现用心,脚上的橘红色高跟鞋更为整体的冷色调提温。冬天穿什么?学学下城区潮人们也是不错的选择!
纽约名媛
伊万卡·特朗普Ivanka Trump
作为纽约地产大亨的女儿,Ivanka Trump绝对符合含着金汤匙出生的标准。但她并没有娇生惯养的坏毛病,钱途多靠自己打拼,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珠宝品牌如今已名声大噪,成为许多明星甚至名流的首选。
白裙VS白裙
这一身白色Ivanka就诠释出了大气优雅的气质。白色丝绸质地的衬衫与腰问系蝴蝶结的白色雪纺长裙上下呼应,显得贵气十足,搭配同样触感柔滑的天鹅绒高跟鞋,顿生公主气息。身份地位与潮流时尚的完美结合,彰显出Ivanka的衣Q高品位。
街拍潮人
下城区的姑娘风格多变,美不胜收。同样主打白色的搭配,这位潮人就很好地将帅气与甜美融合。白色波点长裙有着浓浓的复古味,白色印花上衣俏皮可人,腰间的黄色腰带为整体增色不少。如此的复卉甜美来一件机车皮夹克,真是混搭得恰到好处,个性十足。
城区环境中合作频谱检测性能分析 篇7
关键词:合作增益,认知无线电,合作中继,合作频谱感知,城区环境
认知无线电是一种能够通过与传输环境交互作用来改变其传输参数的通信技术。它通过对环境的理解主动学习及实时调整传输参数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在某一特定时刻和环境下利用没有被占用的授权频带。在认知无线电网络中, 拥有授权频带的用户被称为“主用户”没有授权的用户被称为“认知用户”[1]。频谱感知的作用是尽快而准确地检测未被占用的频段。因此认知无线电需要一种非常可靠的感知技术。合作频谱感知因其具有较好的检测性能而被广泛采用[2]。在G.Ganesan提出的一个基于合作中继的合作感知方案中, 认知用户U1和U2以TDMA方式工作在同一频带中, 其中U1通过利用U2作为中继 (在AF协议下) 以提高它自身的频谱感知能力[3,4,5]。在上述合作频谱感知方案中, 当中继用户U2从主用户接收到的功率要大于U1从主用户接收到的功率时, U1的信噪比可以得到改善, 从而可望获得感知性能的提高[8]。在文献[3-5]中, 性能分析所采用的模型适用于郊区环境, 并不适用于城区环境。
本文推导了城区环境下的数字模型, 在新模型中充分考虑到认知用户间的环境因子 (λ2) 与主用户和认知用户间的环境因子 (λ1) , 以及主用户与两个认知用户之间的夹角φ等因素对感知性能的影响, 利用新的模型进行性能分析, 得到基于合作中继的合作频谱感知在城区环境下的性能。
本文中所用到的符号如下:
U1, U2:认知无线电用户 (非授权用户) 。
PU:主用户 (授权用户) 。
P1:U1收到来自主用户信号的归一化功率。 (噪声功率归一化为1) 。
P2:U2收到来自主用户信号的归一化功率。
一、系统仿真模型
在这部分中, 我们给出合作方案, 检测概率及虚警概率的表达式, 及城区环境下的数字模型。
1.1 信道模型
我们假定所有用户在信道中经受独立的瑞利衰落。若发射信号为x, 则接收信号y为:
h是信道衰减系数, w是加性高斯白噪声, 并且h与w是相互独立的复高斯随机变量。
1.2 合作方案
认知无线电的基本要求是尽可能快的检测出的出现, 不对其通信造成干扰。所以要有一个有效可靠的策略来提高感测性能。在城区环境下, 我们考虑一个两用户的认知网络如图1:其中认知无线电用户和以TDMA模式工作在同一频带, 并对公共接收器发送数据。当主用户要占用此频带时, 认知用户U1和U2需要马上空出频带。图1中U1距离主用户PU较远或者所处通信环境很差, 它从主用户处接收到的信号要比用户U2从主用户处接收到的信号弱得多, 所以很难检测到PU的出现。为了改善U1的检测性能, 我们采用G.Ganesan提出的合作方案, 在AF协议下利用接收主用户信号较强的认知用户U2作为U1的中继用户[4,8]。图2显示的是在同一频带的认知用户U1和U2根据AF协议传输数据的情况。在时隙T1内, U1进行U2传输接收, 在时隙T2内, U2中继在时隙T1时接收到的信号, U1和公共接收器接收信号。
1.3 能量检测
我们利用能量检测来评估采用合作中继后频谱感知性能的改善。为了分析问题方便, 我们首先介绍在两用户网络中的三种频谱检测方案:
非合作方案:U1和U2独立地对主用户的出现进行检测, 不存在合作。
非功率受限方案:U2作为用户U1的中继, 对U2没有发送功率约束。
功率受限方案:U2作为用户U1的中继, 但U2对有发送功率约束。
在实际的通信中, 用户的功率都是有功率限制的。因此本文重点研究功率受限方案下的合作频谱感知。
U1和U2独立检测主用户出现的概率分别为[3,7]:
其中, P1是U1从主用户接收的归一化功率 (噪声功率为1) , P2是U2从主用户接收的归一化功率, Pf是虚警概率。
在发送功率受限方案下, U1的虚警概率为和检测概率分别为[3]:
而th是检测门限。对于正的t, a和b, 我们定义函数φ (t;a, b) 如下:
其中:
其中, G12是U1和U2之间的信道增益, , h12是U1和U2之间的瞬时信道增益。PTU1和PTU2是U1和U2的归一化发射功率。检测门限th由 (3) 来确定。
1.4 仿真数字模型
由上文 (3) (4) (5) (6) (7) 可以看出, 在功率受限方案下, 只要G12确定, 虚警概率和检测概率就可以确定。下面我们将推导城区环境下的数字模型。
在城区环境中两用户之间的发送功率与接收功率的关系为[6]:
Pr是接收功率, Pt是发射功率, d是发射机到接收机之间的距离, λ是环境因子, α是路径衰减指数。在图1中, 分别定义d1和d2分别表示主用户到U1和U2的距离, d12为认知无线电用户U1和U2之间的距离, 主用户和认知无线电用户U1所在直线与主用户和认知无线电用户U2所在直线的夹角为φ。由式 (8) 可以得到:
其中G1和G2分别是主用户与U1, U2之间的信道增益。由图1可知:
由式 (10) (11) (12) 我们得到:
λ1是主用户和认知无线电用户之间信道的环境因子, λ2是认知无线电用户之间信道的环境因子。PT是主用户的归一化发送功率。, PT (r) 是主用户的实际发射功率, pw是噪声单边功率谱密度与信号带宽的乘积。环境因子是由用户之间的通信环境决定的, 通信环境越差 (阴影, 多径等影响) , 环境因子越大。文献[3-5]中的仿真模型只适用于郊区环境, 在新的模型中我们充分考虑了用户间不同的环境因子, 夹角φ和发送功率对感知性能的影响 (路径衰减指数默认为2[6]) , 更适合于城区环境。
二、性能仿真
我们采用用户合作增益Gainuser来评价合作的性能改善。当虚警概率相同时, 用户U1处于合作方案和非合作方案时的检测概率不同。Gainu1表示U1在使用U2作为中继后检测性能的改善。在功率受限方案下U1的合作增益为:
合作增益越大, 感测性能改善就越好。而且由上文的分析我们知道, 只要G12确定, 检测概率就可以确定。而G12是受环境因子, 角度φ等参数影响的, 故检测概率也是受环境因子, 角度φ等参数影响的。下面我们利用城区模型分析环境因子, 角度φ等参数对频谱感知性能的影响。
2.1 环境因子的影响
首先就不同的环境因子进行分析。
图3显示的是当P1=-10d B, λ2/λ1取不同值时U1的合作增益的曲线。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当λ2/λ1=0.8和λ2/λ1=1时, 用户U1都可以获得较大的合作增益;而当λ2/λ1=1.7时, 用户U1的合作增益比较小。图4显示的是当P1=-10d B, λ2/λ1取不同值时U1的最大合作增益的曲线。而且从仿真结果来看, 合作增益对λ2和λ2/λ1的变化都非常敏感:当λ2/λ1越小, 得到的合作增益越大, 频谱感知性能的改善就大;随着λ2/λ1的增大, 合作增益不断减小, 当λ2/λ1=2时, 合作增益已经非常小了。若认知用户U2所处信道环境好于认知用户U1所处信道环境 (即λ2/λ1≤1) , 用户U1的合作增益很好, 可以获得比较好的感测性能改善;当认知用户U2所处信道环境要差于认知用户U1所处信道环境 (即λ2/λ1≥1时) , 用户U1的得合作增益随着λ2的增大而快速衰减。
下面我们分析下为什么在城区环境下当λ2/λ1≤1时, 得到的合作增益很大获得较好的感测性能改善;当λ2/λ1>1时, 随λ2的增大, 感测性能快速衰减。在我们建立的模型中, 由于是采用的中继合作方案, 所以U1接收的主用户信号是由两部分信号叠加而成。一部分是从主用户接收信号的功率, 另一部分是从U2到U1的放大信号的功率, 分别由环境因子λ1和λ2决定。当λ2/λ1≤1时, U2所处的信道环境要好于U1的, 从U2到U1的放大信号非常大, 在这种情况下, U1的信噪比改善较大, 从而U1的合作增益改善也比较明显。而λ2/λ1>1时, U2所处的信道环境要差于U1的, 随λ2的增大, U1和U2之间的信道增益G12越来越小, 从U2到U1的放大信号越来越小, 继而合作增益也越来越小。
总之, 在城区环境下采用合作检测后的性能改善对环境因子λ1, λ2的变化非常敏感。
2.2 当λ2/λ1的值一定时环境因子λ2的影响
图5图6显示的是当λ2/λ1一定时U1随着λ2变化的合作增益的曲线。可以看到当λ2/λ1一定时, 随着λ2的增加, 用户U1的合作增益也增加, 感测性能得到提高;特别是当λ2/λ1≤1时, 随着λ2的增加, 用户U1的合作增益更明显。因为当λ2/λ1一定时, λ2越大, G12越大, 由U2中继到U1的信号越大, 则U1得到的帮助越大。所以当λ2/λ1一定时, λ2和λ1的取值比较大时, 能获得比较好的感测性能。
2.3 角度φ的影响
由式 (11) (12) 可知G12是受角度φ影响的。这一部分我们分析角度对感测性能的影响。
图7和图8分别显示在λ2/λ1=0.8和λ2/λ1=1.3的情况下, 用户U1随角度变化时的合作增益曲线。可以看到, 随着角度的增加, 用户U1的合作增益是递减的。并且在λ2/λ1=1.3的情况下, 角度φ>30°时合作增益可以小到忽略;而在λ2/λ1=0.8的情况下, 即使角度变化范围比较大时, 也能获得比较好的合作增益。对比这两种情况, 还可以发现在λ2/λ1=1.3时的合作增益要比λ2/λ1=0.8时小, 这说明用户U1的感测性能受到λ2的影响。并且感测性能的衰减速度也受到λ2的影响。λ2越大, 衰减速度越快。
2.4 与郊区模型对比
图9显示的是在相同信道情况下得到的郊区环境和城区环境下U1的合作增益。可以看出在城区环境下用户U1得到的合作增益很大, 远远高于在郊区环境下得合作增益。并且对比图10, 可以发现基于合作中继的合作频谱感知方案在城区环境下更适合弱信号的检测。
通过上面的各种仿真可以看到基于合作中继的合作频谱感知方案更适合于城区环境。
三、结束语
本文在功率受限方案下建立了一个新的数字仿真模型, 研究了城区环境下合作中继对感知性能的改善, 并给出了大量仿真。在我们的模型下, 我们得到一些结论:在城区环境下当认知无线电用户U1采用另一认知无线电用户U2作为中继后, U1的检测性能对环境因子λ2的变化非常敏感, 并且, λ2/λ1越小, 感测性能就越好。在λ2/λ1≤1时和λ2/λ1≤2时的一小段区间内, 我们可以得到比较好的合作增益。所以功率受限方案在城区环境下适用于认知用户之间的信道环境好于主用户到认知用户之间的信道环境即 (λ2/λ1≤1) 的情形和λ2/λ1≤2时的一小段区间内, 并且随着夹角φ为的增大, 用户U1的合作增益是递减的。从以上结论可以得到, 合作中继频谱感知方案更适合于城区环境。
参考文献
[1]S.Haykin, Cognitive radio:brain-empower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23 (2) (2005) 201–220.
[2]A.Ghasemi, E.S.Sousa, Collaborative spectrum sensing for opportunistic access in fading environment, in Proc.IEEE DySPAN2005, November2005, pp.131-136.
[3]G.Ganesan, Y.G.Li.Agility improvement through cooperative diversity in cognitive radio networks, in Proc.GLOBECOM, November2005, pp.2505–2509.
[4]G.Ganesan and Y.G.Li.Cooperative spectrum sensing in cognitive radio:Part I:two user networks[J].IEEE Trans.Wireless Com-mun., vol.6, pp.2204–2213, June.2007
[5]Yunxue Liu, Dongfeng Yuan, Mingyan Jiang, Yanbo Ma, Jiali Xu.Novel study on Cooperative Spectrum Sensing for Cognitive Radio[C].in Proc.IEEE Wicom2008, Octomber2008.
[6]A.Sahai, N.Hoven, S.M.Mishra, and R.Tandra.Fundamental tradeoffs in robust spectrum sensing for opportunistic frequency reuse, Technical Report, 2006.[Online].
[7]Atapattu, S.;Tellambura, C.;Hai Jiang;“Energy Detection Based Cooperative Spectrum Sensing in Cognitive Radio Networks, ”IEEE Trans.Wireless Communications, vol.10, no.4, pp.1232-241, Apr.2011.
城区环境 篇8
1.1 用最小的投资获取最大的环境效益
我国城区的快速发展有目共睹,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环境问题也应该得到相关部门以及企业的关注,通过加大城区环境保护工作的力度,可以帮助施工企业用最小的投资获取最大的环境效益。生态环境是人类生活的重要因素,更是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石,根据我国目前的发展状况,有效开展城区环境保护工作,有助于政府相关的环境保护部门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有利于企业在注重自身经济建设的同时,降低后期环境维护工作的费用,从而达到用最小的投资获取最大环境效益的目的。
1.2 加快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国家大力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的根本原因是确保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在经济水平得到长久提高的同时,环境保护工作也要稳步进行,从而保证我国城区发展一直处于生态环境的承受范围之内。施工企业要时刻关心周边环境,并应用先进的环保设备,只有这样才能在效益最大化的同时做好保护工作,城区经济得到大力发展之后,便具有更充沛的资金去支持后续保护工作的开展,继而可持续发展理念也能够得到有效应用。
1.3 合理控制污染源的排污量
开展我国城区环境保护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合理监控污染源的排污量以及规划相关企业的施工标准,从而最大程度的降低污染基数。目前我国有许多环境保护工作开展的效果不错,污染源的控制情况可圈可点,但是针对区域覆盖面积较大的城市而言,有效实施环境保护工作的难度较大,政府可以通过增加环保宣传力度,提高市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共同发展。
2 城区环境保护机制构建的目的及原则
2.1 城区环境保护机制构建的目的
步入二十一世纪之后,人类社会有着突飞猛进的变化,城区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已成为目前炙手可热的话题,所以建立一套完善的城区环境保护机制可以促进生态社会的发展,并推动可持续发展观在经济建设环节中的落实进程。在建立城区环境保护机制的过程中,要注意因地制宜,根据我国目前发展状况选择最佳的途径开展实施,并借鉴国外先进国家的经验与技术,相信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城区环境保护机制构建的目标。
2.2 构建城区环境保护机制所遵守的基本原则
构建城区环境保护机制需要遵守以下几方面原则:第一,可应用性,即指操作的便利性。一套完善的保护机制不仅要涵盖多方面数据、信息,更重要的是能够帮助操作人员快速获取所需资料。第二,科学有效性,构建环境保护机制一定要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之上,通过有效的统计策略,应用先进的计算方法,来确保最终结果的客观性。第三,阶段性,环境保护工作一定要具有阶段性,不同环节所采取的措施也有所差异,还要根据生态建设进程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方案计划。
3 目前我国城区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
3.1 经济建设所造成的水资源污染问题
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让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在这其中城区用水量的增加尤其突出。工业化建设是目前国家发展的重头戏,城区人口随之不断增加,这一系列现象导致城区所需供水量大幅提升,甚至水资源出现供应不足的问题。据科学统计,全国有近两百多城区出现缺水问题,许多政府为了缓解这一问题带来的影响,加大地下水的开采力度,从而使得水管破裂、地面塌陷等问题屡见不鲜。而且随着近些年来用水量的大幅提升,水质过滤情况也不容乐观,据环境资源报告显示,我国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城区水源没有达到饮用水的标准,水资源污染很有可能进一步导致水质危机。
3.2 经济发展造成大气质量的下降
在我国城区市人口最为密集的地区以及工业最为发达的地域,大量汽车尾气、工业未经处理的废气在此排放,久而久之,导致大多数城市区域出现大气污染的问题。根据我国环境保护报告显示,在所监控的近300城市地区中,空气污染情况达到恶劣三级水平的城市有百分之六十之多,换言之,我国大部分居民每天都生活在空气质量不达标甚至是十分恶劣的环境之下,而且人口密集程度越高的城市所受到的空气污染越严重。空气污染物主要成分有二氧化硫、空气颗粒物等,这些成分绝大多数是由于人类对环境保护不重视而引起的。
4 针对目前我国城区环境保护问题应采取的主要对策
4.1 加强对水质保护的重视程度
加强对水质保护的重视程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水资源安全性出发,时刻密切关注城区对水资源的供应情况,在水资源重点保护区域以及景点、参观区等区域建立水质监控设备,一旦出现水污染的现象,便可以在第一时间进行解决,以免后患。第二,在开展水质保护工作的过程中,要时刻秉承着治污排污与节约用水相互融合的原则,相关企业在处理污水问题时要使用先进的环保设施,政府要提高城区的排水能力,以便最大程度保证水资源的安全。
4.2 制定大气污染以及固态废物的整治规划
首先,在进行大气污染整治规划的建设过程中,要采取行而有效的措施从而确保空气质量得到根本性的转变。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物体燃烧后所产生的有害物质的流入以及工业废气的产生等等,所以,汽车行业要努力寻求新型燃烧方式,用太阳能发电或是电力供能来取代传统的燃油形式。大型工业企业应该使用科学的废气过滤设备,努力将其转变为可再生资源。其次,在制定固态废物的整治规划过程中,时刻秉承可持续发展理念。政府应该推动企业关于资源利用率方面的研究进程,举例而言,政府可以综合管理城区中存放的众多污泥等废料,将其应用到树木的栽培过程中,这样不仅可以降低城市污染,还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达到互利共赢的效果。
5 结论
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不仅有助于我国城区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更有利于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高度协调,所以我国政府应该不断加大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虽然现阶段还是存在诸多问题,但是我国已经取得了一系类瞩目的成绩,例如科学完善的保护机制以及行之有效的整治措施等等。本篇论文主要从城区环境保护机制构建的目的及原则、目前我国城区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针对目前我国城区环境保护问题应采取的主要对策等方面展开论述。
参考文献
[1]马传栋.可持续城市经济发展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5.
[2]杨荣金.生态城市建设与规划[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15.
[3]牛俊杰.城市环境保护规划[M].北京:气象出版社,2015.
长沙市新城区人居环境建设研究 篇9
关于人居环境研究的探索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 产业的迅猛发展导致城市恶性膨胀, 居住条件的恶化成为压抑城市居民的巨大阴影。在这种背景下, 霍华德提出了“田园城市”的理想模式开创了对人居环境的研究的先例。之后, 沙立宁提出有机诚实理论;1973年, 格伦提出了一个组合型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到如今的生态城市都是对人居环境建设的探索。在我国, 作为“人居环境”理念的提出者和积极倡导者, 两院院士吴良镛认为, 十多年来, “人居环境”观念拓宽了城乡规划建设研究的视野, 并从学术前沿变成社会的“普通常识”。
人居环境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而形成的环境, 特别是近两百年来城市化的快速进程加剧了人与自然作用的强度, 人类有所发展, 自然有所破坏, 自然反作用于人类自身, 又影响到了人类的继续发展。不管是田园城市到如今的生态城市, 都是在寻找一种适合人类长久发展的发展模式, 指引人类在发展过程中避免出现一些恶性后果。新城区的建设尤为重要, 作为城市向外发展的结合部, 这里凝聚着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 这里充满着多样性, 这里是城市新的起点, 只有要建设好起点, 才能为以后城市的继续发展奠定基础。
1 新城区、人居环境概念
1.1 新城区范围界定
城区, 指城里和靠城的地区, 与“郊区”相对。郊区是城市辖区范围内, 受城区经济辐射、社会意识形态渗透和城市生态效应的影响, 与城区经济发展、生活方式和生态系统密切联系的城市建成区以外一定范围内的区域。由此本文对新城区的定义是:新城区是城市辖区范围内, 由城市规划确定的已建设完成的地域范围, 是新的住宅区或商业区、开发区等。
1.2 人居环境内涵
人居环境概念的提出尽管已有50多年的时间, 然而, 到目前为止尚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 不同研究者对人居环境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最有代表性并被广泛接受的是吴良镛院士的定义, 他认为人居环境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综合性概念, 它的真正含义是“人类生存、从事生产、进行各种社会活动所在的环境”, “它不仅包括住房、乡村、集镇、城市等物理形体, 还包括人类活动的过程, 居住、工作、教育、卫生、文化、娱乐等活动, 以及为维护这些活动而进行的实体结构的有机结合”。根据这一定义, 他认为, 人居环境在物质的硬环境和人文的软环境两大范畴内包括人类的生活环境、生产环境、社会公共环境以及资源、能源和生态等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
2 长沙市新城区人居环境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长沙市人居环境建设现状分析
按照中国人居环境奖25项定性指标估计, 长沙已基本达标的有22项, 达标率为88%。主要差距是:“城中村”改造计划3年内才能全部完成, 建成区内新型墙材使用率不足50%, 争创人居奖宣传工作还未广泛开展。按照中国人居环境奖18项“定量指标”估计, 长沙已基本达标的有12项, 达标率为66.7%。主要差距是:城市污水处理率及其再生利用率、城市规划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城市人均拥有道路面积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以及公众对人居环境的满意率还未达标。2008年长沙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称号;2009年9月18日长沙以排名第一入选“中国十佳休闲宜居生态城市”称号;2010年荣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 (因连续三年获此殊荣而永久保留此称号) 。由此分析长沙长沙人居环境的建设现状还是令人满意的, 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2.2 长沙市新城区人居环境建设存在问题
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城市化速度过快, 热衷于表面现象的营造, 忽视重要的体系建设和完整。很多城区的建设并没有完整的规划, 存在很多的安全隐患, 缺乏相应的防灾措施及绿化休憩场地。第二, 新城区虽然有宽大的主干道而缺少完整的路网结构, 公共交通滞后, 缺乏大运量的轨道交通工具。第三, 新城区拆迁过程要考虑对原居民的安置问题, 要妥善安置农民的就业和今后的生活问题。第四, 新城区缺乏活力, 新城区并不是卫星城, 新城区要发展自己的产业, 不是繁荣一段时期就衰败了。第五, 新城区新居民的文化生活, 社区管理不尽如人意。
3 长沙市新城区人居环境建设目标
3.1 硬环境建设目标
硬环境指物质环境的建设, 包括住宅设计、道路系统、社区服务设施、绿化建设、以及环境保护。良好的物质环境是进行社会活动的基础, 居住设计仅仅是硬环境建设的一个方面, 绿化, 基础设施, 道路, 环境等等是为它增加附加值的过程。
住宅设计是最重要的硬环境, 是个人归属感最强烈的地方, 因此住宅的建设也是购房者最为关注的重点。在人居环境建设中要提倡健康住宅, 其特性是环境协调化和材料健康化。建设健康住宅主要考虑:有效的使用能源和资源, 提供优良空气质量, 照明、声学和美学特性的室内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建筑废料和家庭废料;尽可能采用有益于环境的材料;适应生活方式和需求的变化, 经济上可以承受。每一处新城区的住宅都应按照新城区的发展建设需求建设, 妥善安置原著居民, 以发展的眼光建设住宅。注重住宅数量和质量的关系, 科学规划, 建设一批高质量的住宅区, 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
道路系统是新城区对外和对内联系的纽带, 新城区内部的道路要以便捷、安全为原则设计, 方便人们的生活出行。对外交通的作用更为重要, 一个新城区发展起来是来自人员和物资的集聚, 新城区作为城市的一个新区, 构筑轨道交通网是必不可少的, 长沙已经开始地铁的建设, 地铁站各出口必将是交通集散点, 也将会导致周围地区的建设, 也是新城区发展的契机。一些滨江新区的建设也是考虑了未来沟通河东河西桥梁以及隧道建设带来的便利。
社区服务设施是为新城区提供服务的设施, 包括商业服务设施和文化教育设施。要有商店、学校、医院、储蓄所、文化活动中心、理发店以及社区街道办事处等市政服务机构, 提供居民的衣食。政府在设计新城区时应保证新居民的衣食安全, 提供充足的饮用水和蔬果。各类服务设施的布局要布局合理, 因地制宜的布置, 实现高效率的资源利用和配置。
在绿化上, 新城区的建设要学习新加坡建设立体绿化系统。第一, 成立专门绿化机构, 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第二, 制定并严格执行相关法规。第三, 鼓励公众参与, 让人们了解绿化, 了解自然环境。第四, 注重绿化的经济效益。第五, 开展惊喜的绿化管理。第六, 重视城市森林的建设。绿化对改善城区的气候又很大作用, 生态城市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绿化覆盖率, 所以长沙新城区的建设也应该在发挥绿化优势的前提下, 独具特色的进行绿化的进一步规划。
环境保护方面。整治、净化城市“血液”湘江, 加强长沙市湘江综合治理, 提升城市品位, 确保湘江流域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 防止水上经营餐饮船舶污染湘江水域, 切实解决好主城段水域内渔民的生产生活困难问题。关闭、取缔沿江污染企业, 减少水污染和空气污染, 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 调整产业结构,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进行清洁生产。新城区固体废物防止也是环境保护的关键, 要规划好城市生活垃圾的收集和转运, 在收集转运过程中要处置得当, 防止固体废物的二次污染。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 学习国外先进城市无害化处理工艺, 发展循环经济。
3.2 软环境建设目标
软环境指精神文化建设, 新城区软环境建设主要是社区内部的软环境建设, 包括社区理念、社区活动, 社区管理。
社区理念的建设要以学习型社区理念为中心进行建设。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强化外在文化设施的教育功能, 丰富的社区教育方式, 有效提高居民的文化修养, 培养学习精神, 增强对社区的认识和理解, 有利于形成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宿感。
社区活动在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 极大地丰富了社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随着中国城市老龄化的加剧, 社区活动将会有更多的老人参与进来, 社区活动也要围绕学习型社区理念进行组织。社区活动尽可能的吸引更多的居民参与进来, 培养居民的领域感、认同感、归属感。
社区管理, 可以借鉴百步亭的社区管理模式。该社区直接在区一级政府指导下开展自治管理, 不设街道办事处, 而是通过建立社区事务中心, 由社区、区属职能部门和地区单位联合为居民提供如办理兵役、婚姻、工商、税务、社保、户口、计划生育等的各种政策服务和生活服务。社区自治体制以由居民选举产生的社区居民委员会、居民代表大会、业主委员会等居民自治组织为主体, 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由社区居民组成的志愿者队伍, 无偿提供社区服务。在这样的人居环境中生活, 公众参与不再是一句口号, 而是一种自觉。居民不自觉地形成了极强的家园意识、参与意识, “自我实现”的需求得到最大满足。
4 长沙市新城区人居环境建设建议
湘江世纪城的建设颇具特色, 整个新城区的规划对人居环境的建设思考提供了借鉴。以湘江世纪城的建设为经验, 长沙新城区的建设可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
第一, 搞好新城区的规划设计, 创造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规划意即进行比较全面的长远的发展计划, 是对未来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思考、考量和设计未来整套行动方案。任何一个城市, 任何一个城区, 都是要不断发展的, 所以规划必不可少, 理清发展思路, 从全局长远的角度考虑人居环境的建设, 克服短期效应和局部效应的弊端。
第二, 转变理念, 实施可持续发展。从大环境出发, 注重大环境建设, 现在城市高楼林立, 高层建筑可以节约空间, 高效利用土地, 提供更多的居住空间, 但是高层住宅也有它的不足之处, 新城区的规划建设中要配以一定比例的低层建筑, 满足各阶层居民的不同要求。
第三, 运用现代高科技技术, 采用新材料, 新工艺, 创建循环型社区。每个城区的建设都要考虑到未来的发展, 城市总是呈现“核心-边缘”的发展模式, 新城区又会被新城区所包围, 所以在城区建设时要适度超前的使用一些新材料, 新工艺, 新技术, 防止建筑的“非正常死亡”。新城区的建设要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设计, 对水资源、能源、绿化、固体废弃物处理都做好前瞻性的规划。
第四, 注重新城区的产业发展, 积极发展低碳产业, 以及现代服务业。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地区繁荣的基础, 只有产业的高效配置和布局才能发挥地区的比较优势, 为地区创造更多的资金。资金又是地区不断发展的保证。因此, 新城区的建设发展要从长远开放的角度去规划新城区的产业建设。妥善安排原居民的就业和生活, 转变农民的生活, 使他们接受城市的文化和生活, 城市化的过程不仅仅是居住环境的改变, 同时也是生活方式的改变。
第五, “以人为本”, 提高新城区的文化氛围, 提高人居环境的品质。人居环境的核心是“人”, 人居环境的建设要以满足“人类居住”需要为目的。如今,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越来越注重“居住”的质量, 因此提高城区的软环境至关重要。城市人居环境软环境包括居民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设, 包括人们的休闲文化环境, 还包括社区工作的服务意识、邻里之间的互助精神等等。
5 结论
城市是人类文明进化的见证, 人们也在不断探索城市的设计方法, 追求最佳的人居环境。回顾历史, 展望未来, 古今中外的城市建设都给人类留下了宝贵经验和教训, 让人们认识到可持续发展才是人们要面对的现实。人居环境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非一朝一夕就可完成, 但是我们要去发掘新城区人居环境建设的理论, 为长沙市建设拥有高质量人居环境的新城区提供支持。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住房制度的改善, 人居环境问题日益受到了政府和学界的广泛关注。如今我国快速城市化, 用了几十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国家一两百年所走过的进程, 牺牲了时间, 造成了空间上的紊乱, 新城区千篇一律, 文化的断裂, 都导致人居环境建设的不和谐。新城区的建设必将会是今后城市建设的重点, 城市的发展也必须考虑新城区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因此, 有必要对新城区人居环境建设进行研究, 寻求生态城市等先进的城市建设理念, 以可持续发展、低碳、循环经济等新的发展环境下进行新城区的人居环境建设。
关键词: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文化
参考文献
[1]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
[2]姜斌.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居住空间形态演进与发展:以大连市为例[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 2008.
[3]吴良镛.中国院士书系:建筑·城市·人居环境[M].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3.
[4]李丽萍.宜居城市建设研究[M].经济日报出版社, 2007.
[5]黎志向.市场经济下的人居环境与文化氛围[J].福建建筑, 2001.
[6]张凯.城市生态住宅区建设研究[M].科学出版社, 2003.
[7]李雪铭, 冀保程.社区人居环境满意度研究:以大连市为例[J].城市问题, 2008.
[8]罗志刚.人居环境系统宏观形态的层级进化规律[J].规划师, 2003.
城区环境 篇10
关键词:城区环境,卫生管理,对策
近年来, 随着城市进程的发展, 城区环境卫生管理对于城市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其在城市发展中所占据的位置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城区环境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与学习的品质。因此, 我们相关工作者必须要加大力度加强对城区环境卫生的管理, 从而更好地改善城市的环境卫生。
一、城区环境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 城区环境卫生的管理机制并不完善。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 城区环境卫生的建设已受到人民群众与政府的共同关注, 城区环境卫生管理的重要性也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是, 目前, 在我国的城市管理体制中, 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地制约着城区环境卫生管理事业的发展。在城区环境卫生管理中, 并没有形成一个相对有效的城区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从而使得各个职能部门的分工不明确, 严重地影响了环境卫生的管理。
2 市民对于城区环境卫生的环卫意识不足。对于城市发展中, 虽然人们更希望其生活与工作的环境更加整洁、干净, 但是由于城区居民中, 市民的文化程度不尽相同, 对于事物的理解与接受水平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再加上多年来的生活陋习, 一些市民对于生活垃圾不能按规定时间与地点进行投放, 乱扔垃圾的情况时有发生, 市民对于城区环卫意识的薄弱, 加大了城区环境卫生管理的难度。由于这种对环卫意识的不足, 也就使得在城区中经常可以看到小广告乱贴乱画, 对于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的乱堆乱放现象严重。
3 在城区建设中, 配套设施的不齐全, 使得城区环境卫生不达标。近年来,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也随之加快了对城区改造的建设。然而, 在进行城区改造与规划时, 人们往往只是重视了对建筑的规划, 对于其配套设施的建设力度远远跟不上城区改造规划的步伐。这种城市发展中不公平的发展现状, 严重地导致了城区建设中城区环境卫生情况的不达标, 也加剧了城区环境卫生管理的难度。
4 城区环卫设备不足, 机械化程度较低。目前, 在城区环卫工作中, 普遍存在着环节设施设备的不足的情况, 而且, 对于环卫工作中, 机械化程度也是比较低下的。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很多高科技的环卫工具已经孕育而生, 然而, 在实际工作中, 城区环卫的设备依然比较陈旧。陈旧的环节设备的使用, 机械化在环卫工作中的运用偏低, 不仅仅影响着环卫工作的工作效率, 而且对于环卫的工作人员来说, 也存在着很大的危险性, 这些问题的存在, 是城区环境卫生管理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
5 城区环卫的工作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在城区环卫工作中, 其工作人员大多是社会的弱势群体, 其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都是比较偏低的, 对于先进的环卫工具的使用比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再加上城区环境卫生的管理队伍中, 管理人才的不足, 使得在管理工作中不能很好地对城市发展中环境问题进行很好地规范, 更不用说环卫工人进行工作上的指导。这些情况的存在, 也阻碍了城区环境卫生管理的良好发展。
二、城区环境卫生管理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1 加强对城区环境卫生管理体制的建立与完善。有效的城区环境卫生管理体制可以很好地对城区环境卫生管理工作进行指导与控制, 因此, 要想做好过城区环境卫生管理工作, 就要不断加强其管理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对于城区环境卫生我们要加强其责任区的划分, 将责任细节化。同时, 要加强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 从而更好地加大各方的协调力度, 对于城区环境卫生管理中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要确实加强城区环境卫生管理制度的建立, 由各地城市环境卫生管理部门根据当地环境卫生问题制定出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卫生管理文件, 从而更好地提高城区环境卫生的管理水平, 加快促进城市清洁卫生的发展。对于城区环境卫生工作的规划要加强, 全面进行规划, 形成合理的布局。
2 加强对环卫工作宣传教育, 从而提高市民的环卫意识。要想从根本上加强城区环境卫生的管理, 就要不断加强对市民环卫意识的提高, 从而在思想上引起人们对城区环境的保护与维持。对于城区环境卫生的管理, 要加强对环卫工作的宣传与教育, 大力提倡市民文明生活, 从根本上提高公众的素质。我们可以组织、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 来一起参与到城区的环卫工作当中。同时, 加强电视、广播、多媒体等媒介的运用, 通过这些媒介的运用, 开辟出环境卫生宣传教育专栏, 加大新闻舆论力量, 从而更好地加强对环境卫生保护的意识。另外, 对于环卫工作的教育工作, 要从孩子抓起, 在中小学中加强对环境卫生保护意识的培养, 从而对于城区的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形成一股合力, 加强其管理力度。
3 加大城区环卫设施设备的机械化。在城区环境卫生管理中, 加大环卫设备的机械化, 可以从很大程度上将人很好地解放出来, 同时, 机械化的环卫工作, 也可以更好地确保环卫工作的安全性。因此, 在环卫工作中, 我们要加大对机械化设备的引入, 同时, 要不断加强环卫工作的培训, 使环卫工人可以很好地运用这些先进的环卫设备, 这样就可以从很大程度上提高城区环卫工作的效率。
4 加强城区环境卫生管理队伍的建设。对于城区环境卫生管理来说, 其内在的管理人才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因此, 我们要加强对管理队伍人才的培养。管理工作是环卫工作进行得好与坏的关键所在, 对环卫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在管理队伍的建设时, 要加强管理干部在思想上对环卫工作的重视, 加强对管理干部的培养, 更好地提高其管理的专业性、技巧性, 加强现代管理理念的融入。对于城区环境卫生管理人员的选拨与任用上, 要采用“公平、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 更好地将有能力、有学历的人才吸引到环卫管理工作中来。对于管理人员, 要不定期地对其进行先进的管理理念的培训, 加强先进的知识理念的学习, 更好地提高其综合管理水平。
结语
总之, 城区环境卫生的管理关系着人们的生活环境的好坏, 更是城市运行与发展的重要基础保证, 它在城市化进程建设中, 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因此, 我们要在发现现行城区环境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 更好地加快城区环境卫生管理的改革, 从而更好、更快地建立起与现代化城市建设相适应的环境卫生管理体制, 以期更好地为城市的发展建设而努力。
参考文献
城区环境 篇11
基于作者在《广州城区非航道河涌整治思路与方案探讨》[1]中的认识, 经过一段时间结合实际工程经验的总结, 完善了所提出的河涌整治创新方案, 并在本文中形成为“水解-好氧”配合景观工程修复城区河涌水环境创新方案。
1“水解-好氧”配合景观工程修复河涌水环境创新方案解说
1.1 方案形成与提出
基于作者在《广州城区非航道河涌整治思路与方案探讨》[1]中的认识, 完善的配合景观工程“水解-好氧”修复河涌水环境的方案形成如图1-1和图1-2。
1.2方案模型的细部构造与实现方式
河床的坡度和导流板的主要作用是:适度改变水体局部流速和水深, 主动制造扰动, 产生适合的水力条件致使污泥能被水流不同程度地带动, 强化悬浮生物处理系统的传质条件, 实现河床不同断面沉积层厚度的控制, 特别是底部曝气积泥坑的污泥量能因而得到适量的污泥回流量, 保证系统稳定性;另外好的流动性能抑制产甲烷菌等厌氧微生物的生长, 有利进一步减少有可能在水解段产生厌氧反应臭味。这样, 既能保证不同水生生境的营造, 又能防止过大的内污染源逐渐淤积而导致底泥的突发性二次污染的出现。其中河床的坡度在1-5%范围内, 导流板可装可拆可调节倾角和高度, 采用类似于水闸的控制方法。
溢流坝和潜流坝的主要作用是:分隔河段, 界定河涌好氧段和水解段的长度, 防止好氧和缺氧微生物的过度流失, 保证系统的稳定性;逐段控制水位高程, 实现河水在设计的最低水位上逐段流动;通过进水和出水的潜流和溢流组合, 营造升流式处理系统提升泥水的传质条件和污染物降解效果;溢流坝上的粗隔栅防止一些大的漂浮物导致的河道堵塞问题的发生;在实际工程应用中, 溢流坝和潜流坝都重点考虑采用橡胶坝, 在防洪有需要时, 可以适时拆除充水膨胀的橡胶坝。
景观天桥和浮动喷泉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水膜、滴漏裹氧和射流充氧, 在展现景观功能的同时, 提高水体中的复氧能力, 减少底部管网曝气带来的不经济性问题。实现方法可以如下:选用大口径PVC管, 沿管的母线破开一分为二, 用作提升水体的溢流堰和滴漏槽。在设计建造景观天桥时, 在平行桥面的一端设置一构筑物用于溢流布水。通过潜水泵将河涌水提升到布水构筑物, 通过布水构筑物的溢流, 河涌水沿景观天桥平行布置的PVC半圆截面管槽缓缓流动, 在流动过程中, 河涌水沿PVC半圆截面管槽溢流形成水膜, 如果在管槽底部适当布孔, 那可在溢流形成水膜的同时增加滴漏。具体构造设计详图可基于图1-1和图1-2, 结合水泵功率和水体提升量、桥面面积、PVC管直径等参数确定。
积泥坑的主要作用是:相当于配合其底部的曝气管网, 形成类似于活性污泥法中的好氧曝气池的一个区域。积泥坑的容积要经过设计, 配合潜流进水溢流出水组建的升流式水流体系、坡度河床、导流板等水力强化条件, 促使底泥在流动中, 适量沉降到积泥坑中;运行时, 间歇性进行底部强化曝气, 泥水混合的结果促成稳定的悬浮生物处理系统;该区域培养的好氧微生物能随水流向前过渡, 在整个复氧到位的好氧段完成对污染物的好氧降解。实际上, 可以在整个好氧段间隔性设置积泥坑和曝气管网进行多段曝气, 这样可以实现更高效率和更经济的曝气条件。另外, 为了保护曝气管网和减少后续系统维护难度, 在积泥坑口设置隔栅, 隔栅的作用是隔离有可能沉降下来的石块、树枝、布块等等大块物质悬浮物。
考虑到系统对洪水的抵御能力和城市水域的人文特性及景观功能, 河涌两边有充裕的缓冲带。目前相关规定是河涌两边20米范围内不准新建建筑物, 模型中由河涌中心线向两边或一边依次是矩形或梯形河涌壁墙、亲水景观带、滨水景观带、沿涌污水收集渠 (管) 道和临涌道路。初步考虑是:出于必要的防洪考虑, 壁墙的挖深和砌高的设计要求做到20年一遇洪水连续24小时不成灾;亲水景观带和滨水景观带是堤岸工程的人文设计, 兼顾性地考虑到河涌对洪水的抵御能力, 亲水景观带特别设置成呈梯形状, 边坡迅速扩展, 以压实土植草皮为主, 提供适当的防洪余量, 起码做到50年一遇洪水连续24小时不成灾;滨水景观带边坡平缓扩展, 同样呈梯状横截面, 以压实土植草皮固土、花草树木立体绿化, 要求保证足够的防洪余量, 做到100年一遇洪水连续24小时不成灾。
至于沿涌污水收集渠或管道的主要作用是:拦截沿涌产生的污水, 连通市政污水管道, 协调市政截污工程, 减少河涌的外源性污染, 从规划上降低河涌水环境的修复难度。
由此可见, 配合景观工程“水解-好氧”修复河涌水环境的工程和运行成本很经济。方案的主要成本仅仅来自于初期的“水解-好氧”分段搭建工程和系统运行时的曝气和提升河涌水到景观天桥进行人造水膜滴漏复氧的电费, 系统自我启动, 抵抗冲击能力强, 省却了很多维护支出。而且, 不应被忽略的是:“水解-好氧”模型是在建设河涌景观工程的时候一并施工, 在景观工程的投入基础上增加的修复成本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实际上“水解-好氧”只是巧妙地在景观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兼顾性的被实现了。
综上所述, 配合景观工程“水解-好氧”修复河涌水环境方案具有建设周期短、工程施工容易、投资少成本低、见效快、系统自然启动、运行稳定、营运维护简单、能够因地制宜针对性设计、推广容易等优点。经过“水解-好氧-水解-好氧”的串联处理, 河涌水质逐段变好, 防洪能力有保证, 底泥控制得当, 能形成长效机制。不足之处是由于方案需要对河涌河床进行适当改造, 在有航道功能的河涌应用受限制。
1.3 方案可行性分析
1.3.1 水力学定量计算示例分析:
参见《广州城区非航道河涌整治思路与方案探讨》[1]。
1.3.2 修复过程原理分析:
通过河涌长度、横截面积、流量和流速等基本参数, 设置适当的水力停留时间, 将河涌适当分段为若干个串联形式的水解段和好氧段。在水解段, 通过调控适当的微氧环境 (DO=0.3-0.5mg/L) , 将污水厌氧消化的停留时间控制在水解酸化阶段, 不进入产氢产乙酸阶段, 应用兼性水解酸化菌进行污染物生物处理。经过水解段提高可生化性的河涌污水通过潜流进入好氧段, 在好氧环境中 (DO>2mg/L) , 污染物被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
悬浮固体物质 (包括进水悬浮物和后续好氧处理中的剩余污泥) 被水解为可溶性物质, 降低了污泥产量, 并使污泥得到处理, 实现了污水和污泥的一次性处理。
实际上, 河涌分段多级串联处理的好处是:在生物降解原理上还可以减少水解产物对好氧微生物的冲击, 更好地实现水质的逐段变好。
2 结论
方案能够以一种长效的机制运行, 兼顾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切实解决城区河涌的黑臭问题。方案试验数据有待进一步在实际的河涌水环境中进行试验完善, 特别是“水解-好氧”系统微生物的生长规律以及在一定流量流速和水质条件下的曝气频率和强度, 如何能兼顾经济性和高效性等。
参考文献
【城区环境】推荐阅读:
城区环境卫生09-08
城区水环境治理06-30
城区环境保护管理调研报告12-06
长治市城区生态建设及环境规划调查分析12-17
浅谈如何改善中小城市城区道路交通环境09-29
宿迁城区05-11
城区经济05-29
城区供电06-05
城区家庭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