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中心城区(精选10篇)
非中心城区 篇1
一、非中心城区商业综合体发展状况
1. 商业综合体定义解读
商业综合体建筑是集合商业、居住、酒店、文化、会展、休闲及景观等多种功能的复杂建筑类型。从功能上分析, 商业综合体原来只是满足购物需求的场所, 从最初讲求购物舒适度、强调购物体验感, 到目前逐渐发展成消费者休闲聚会的场所, 单纯的购物功能不断复合了居住、酒店等多元业态。从内涵上分析, 在市中心, 商业综合体建筑可能只是一栋大体量购物建筑而已;而在非中心城区或者郊区, 其除了是一个购物场所之外, 还可能是一个政府的重点工程、一个城市的地标、一个市民的广场, 有如此之类衍生含义。
2. 非中心城区商业综合体发展现状
纵观中国近几年商业综合体在非中心城区的发展状况, 万达广场无疑是最耀眼、最成功的一个案例。“一座万达广场一个城市中心”, 这霸气的广告俘获了众多二、三线城市管理者和消费者的心。依靠自身成熟的产业链条、强大的商业管理能力, 早期的大部分万达广场项目都获得运营上的成功 (后期部分万达广场模式缺少更新, 吸引力降低, 导致运营效果大打折扣) 。
万达广场的前期成功, 让许多其后进入商业领域的开发商认为找到了商业综合体的开发“定律”, 遵循这个“定律”就可以保证商业设计的成功。建筑虽快速建造起来, 但后期的运营问题却比比皆是, 成为一个个外表漂亮的运营“包袱”, 在上海这样商业高度发达的城市也不例外。如在上海普陀区长风商务区大渡河路和云岭东路相交路口, 就有长风景畔广场和国盛中心两个商业综合体隔路相对, 前者门庭若市, 后者却门可罗雀, 同一路口相似规模的两个商业综合体, 却有截然不同的运营效果。
二、非中心城区商业综合体考察案例选择
为了进一步了解非中心城区商业综合体的发展现状, 笔者对上海非中心城区商业综合体建筑进行一系列考察, 试图对上述现象进行剖析。考察对象主要集中在上海普陀、嘉定、浦东等非传统商业核心区。基于参观的众多案例, 本文选取嘉亭荟城市生活广场 (轨交11号线安亭站地块项目) 和长风景畔广场 (长风主题商业娱乐中心) 两个商业综合体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嘉亭荟城市生活广场 (以下简称嘉亭荟) 位于嘉定安亭新镇墨玉南路, 商业建筑面积约6.5万m2, 地上4层, 地下2层。长风景畔广场 (以下简称景畔广场) 位于普陀区大渡河路与云岭东路交叉口, 商业总建筑面积约5.6万m2, 地上5层, 地下2层。
评价商业建筑运营是否成功的因素包括招商情况、人流量和营业额等指标, 除此之外才是建筑的形象性、地标性等因素。嘉亭荟2013年上半年实现了3.7亿元人民币营业额、周末8万~10万人流量的超高人气 (1) 。景畔广场也有类似的表现, 开业不久即成为区域消费者相邀聚会、消费的场所。
三、非中心城区商业综合体成功运营要素
1. 合理的商业定位
非中心城区商业综合体多是典型的目的性消费和辐射型消费的复合, 周边往往缺乏现成的良好商业氛围, 因此其商业定位就是要大而全、一站式特色 (主题) 消费, 并且自我培育消费氛围。万达集团“一座万达广场一个城市中心”的广告凸显了其在自我培育上的自信, 也点出此类商业综合体成功的关键。
合理的定位需要充分分析区域所处区位的优劣条件, 明确自身吸引辐射型消费者和目的性消费者的特色和亮点, 并采取“因地制宜”的设计。如嘉亭荟的区位优势在于邻近轨交11号线和沪宁高速出口, 周边还有汽车主题产业园。通过轨交和高速公路前来的目的性消费者, 是间隔性消费行为 (若首次体验不好就没有第二次了) , 多为满足特色性的消费;而周边产业园员工及居民是辐射型消费者, 会是持续性的消费行为, 更多是满足日常生活需求。嘉亭荟的运营成功在于进行了针对性、差异化、特色化的业态定位, 如一站式消费、利用安亭汽车主题概念、塑造良好服务环境等, 对以上两类的消费者产生持续的吸引力, 形成商业运营上的良性循环。景畔广场则针对前往长风公园的游客 (目的性消费群) 和长风商务区及附近住宅居民 (辐射型消费群) , 设置良好的餐饮配套服务, 并依托华谊影院设置电影主题业态, 强化自身特色和亮点。
2. 可达性与便利性均好的动线组织
交通组织是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需重点考虑的要素之一, 外部交通的组织要确保顾客便捷抵达, 内部交通的组织要使顾客能舒适消费。非中心城区的商业综合体在内外部交通的接驳和组织方面更有优势条件。
外部交通就是顾客抵达的方式, 考虑商业综合体自身的辐射效应, 主要有轨道交通、地面公交、自驾三条路径, 当然也有部分附近顾客步行抵达。非中心城区商业综合体可在选址上与轨交站点和地面公交集散站点结合:嘉亭荟与轨交11号线安亭站紧密结合, 地面还设有安亭公交集散站点。景畔广场临近轨交2号线天山西路站和13号线大渡河路站, 周边地面公交也很发达。另外, 嘉亭荟与景畔广场都设置有地下两层免费停车及大量的地面停车位, 这一点在城市中心区域是极难想象的, 对周边自驾顾客有极大吸引力, 增大了商业的辐射半径。
多首层内部流线是提升高区商业价值的重要手段, 目前在商业综合体的设计中被普遍采用。嘉亭荟的二层平台与轨交出站层平面对接, 形成双首层, 而景畔广场在室外中心广场设置了直达三层的跃层扶梯, 均提升了高区的商业价值。
商业综合体的内部交通环线化可以加强视觉联系及强化商业氛围。简单环线最大的好处就是直接明了, 顾客在消费时不会迷失方向, 嘉亭荟和景畔广场的内部动线均围绕室内中庭和室外广场展开。
3. 特色空间组织模式
室外步行街 (街铺) +室内中庭+室外中心广场模式是非中心城区商业综合体较为典型的平面布局骨架。各个区块承载的功能各有不同, 且具有针对性。室外步行街 (非封闭空调区) 是春、秋两季常态化的商业行为发生的区域, 在夏、冬两季顾客可以在室内中庭 (封闭空调区域) 形成特色消费场所转换。室外中心广场 (带顶盖或露天) 是全年商业活动的中心, 提供部分城市广场的功能——休闲、聚会、展示等功能。
嘉亭荟商业区设置带顶盖的室外中心广场, 商业动线从中心广场辐射延伸至一层架空室外步行街, 底层每个商业店面均临步行街或者广场;在二层及以上, 商业街围绕中央带顶室外中心广场延伸线性布局, 商业主动线空间端部空间对外开敞, 与室外庭院景观形成对景, 同时促进自然通风。商业街铺位面积多样化, 便于进行特色化招商。景畔广场的室外中心广场直接露天, 辐射衔接外廊街铺。广场与街铺两侧形成良好的商业视觉互动。另外, 嘉亭荟和景畔广场都在综合体局部体量采用封闭全空调室内中庭设置, 确保在极端气候条件下商业环境的舒适。
4. 品牌超市及多餐饮化的业态布局
非中心城区商业综合体商业环境自我培育的核心就是吸引稳定客源, 并促使顾客停留、消费。商业分析表明, 业态招商引入家乐福、乐购等品牌超市是商业综合体的客源保证。同时, 品牌超市的引入对商业综合体的知名度会有很大的提升。依托品牌超市的影响力和顾客稳定的日常生活消费需求, 能够有效将消费人流引入建筑, 再通过良好的流线组织, 就能产生以点带面的效应, 带动商业综合体内客流循环。嘉亭荟引入大润发超市, 一层设置超市主入口, 超市主营业面积分布在二、三层, 各层均配合设置众多品牌餐饮, 依托超市购物客流“蝴蝶效应”, 为整个综合体带来稳定的客流。景畔广场的乐购超市主营业面积设置在地下一层, 入口设置在一层步行街中段, 对消费人流带动作用非常明显。
另外, 多餐饮化设置是非城市中心区商业综合体商业环境自我培育的重点, 但是针对非城市中心区商业综合体的类型特色, 在餐饮品牌和类型的选择上要有差异性, 中档特色餐饮和快餐应占主要比例。嘉亭荟在一层大比例设置必胜客、肯德基、避风塘、一茶一坐、星巴克等餐饮。景畔广场的一层餐饮设置中奶茶类及特色小吃占有很大比例, 每个店铺面积只有10~20 m2, 但是位置靠近一层入口及人流易到达区, 容易带动人气。餐饮类业态还有个额外的优势, 其大部分都是面向目的性消费顾客, 可以将营业区设置在高区楼层, 从而提升高区的商业出租率, 并促进客流在商业综合体内的竖向循环。
5. 人性化购物环境的细节塑造
非中心城区的商业综合体建筑在塑造人性化购物体验细节方面的首要优势是有条件对建筑中的过渡空间进行开敞化处理和景观化设计。这与大部分位于中心城区的商业综合体将所有功能装载进一个完整界面体量的“闷罐式”处理方式截然不同, 给消费者的体验和感受也有很大差别。
丰富的人性化细节塑造, 有助于提升商业综合体的竞争力, 吸引顾客进入建筑, 品味精致的产品或者优美的景观, 建筑空间便成为人们可以在此聚会交流的积极场所。嘉亭荟中利用建筑退台布置大量的休闲活动区域, 引人驻足;富有现代感的建筑立面采用金属、玻璃及穿孔铝板作为表皮材料, 地面设置水景和开敞中庭景观, 营造出富有吸引力的商业综合体形象及空间。景畔广场采用了开敞街铺与室内中庭商业街结合的布局方式, 各色景观配置丰富;设计注重街铺空间的塑造, 在人性化的细节上设计也很到位, 比如儿童活动区、雕塑、休闲座椅和水景一应俱全。
6. 多元、丰富的商业体验营造
家庭化商业体验是在非中心城区商业综合体商业体验的主要模式之一, 其消费客群中“1带3”或者“1带5”的消费模式非常明显。这种模式将儿童定位为主要消费对象“1”, 会有针对性地设置儿童娱乐、培训、玩具、服装及特色餐饮;陪伴儿童而来的家长构成其他业态 (如百货、餐饮) 消费的主力人群。成功的商业设计对两种消费者都会用心设置体验内容和模式, 相互促进。嘉亭荟和景畔广场都将此类业态设置在首层中心广场及三至四层, 精心针对性地打造消费内容和环境, 在儿童消费业态链上设置得尽量完善, 取得了良好的商业运营效果。
休闲化商业体验主要是指电影、游戏、KTV类的消费体验。目前连锁院线影院会结合层出不穷的国产及进口大片, 吸引家庭式、情侣及同事类的消费群体进入商业综合体。这类目的性消费业态大多设置在商场顶层, 同时结合电影放映时间特点 (夜场结束时间晚于商场营业结束时间) , 增设独立的出入口。在商业综合体的外形设计上, 则通过相应手段来强化这种体验, 如景畔广场顶层设置华谊院线巨型LED屏幕, 不断变化的展示内容让消费者时刻感受到这种休闲氛围。
舒适化商业体验主要是指针对咖啡、甜点及西餐等的消费体验。这类消费群体多是一些商务群体或者有交流目的人群, 设计应有针对性地设置一些景观平台、退台、绿化或者水景等, 使客人在消费的同时能欣赏到景观, 更为舒适惬意。嘉亭荟在入口广场区设置水景, 二层设置休闲平台, 形成多层室外休闲商业空间, 还设置有特色雕塑、小品之类的空间主题节点, 各类休闲业态围绕设置。景畔广场将星巴克等品牌休闲业态设置在一层景观步行街入口, 其余围绕平台、退台 (高区可以看到长风公园景观) 设置。
7. 节能化和营销化运营管理
商业综合体往往体量巨大、功能复杂, 建成运营后能耗也很大, 相应的成本都会折算到铺面的租金上。因为有别于城市中心区商业综合体全封闭的形式, 非中心城区的商业建筑需要在运营和设计上对能耗问题有特别的措施。
节能化运营首先表现在空调形式的灵活性上, 就是避免在全楼设置全封闭中央空调系统。嘉亭荟设置的开放中心广场空间 (带顶盖) 与室外直接连通, 春、秋两季自然通风, 依靠有大型风扇系统来加强夏季通风, 冬天则通过临时活动隔断来阻断北风, 形成一个“绿色广场”;临外街店面都设置为VRV空调, 自行独立控制。景畔广场以外廊街铺为主, 中央广场露天, 各店面也针对性地采用了VRV空调系统。嘉亭荟和景畔广场的空调设置都采用具有针对性的灵活处理方式, 大大节约了空调运行费用, 因此而产生的租金优惠, 吸引了各种品牌商家的入驻, 进而形成招商的良性循环。
营销化的管理也是目前商业综合体成功运营的重要手段。在中心广场经常性地举办各种目的性营销活动比如明星售卖活动、绘画比赛、歌舞比赛等, 既提高商业活力, 又培育消费群体。根据笔者对嘉亭荟和景畔广场的实地考察, 周末举行的各种营销活动使两者的中心广场都有比平时高出很多的人流量。
四、非中心城区商业综合体的发展趋势
非中心城区商业综合体的成功运营不是按照条目化的“通用设计要点”来执行就能实现的, 要综合分析基地区域的“消费者要素”和“地域化要素”, 着眼于“区域中心”开展业态、设计、运营等大的层面特色化、针对性的定位策划。营造“良好购物体验”在细节设计方面也需要不断完善, 在保持与中心城区商业综合体同步发展的同时强化自身优势特色, 这样才能保证非中心城区商业综合体实现“适者生存”。
1. 挖掘非中心城区差异优势
非中心城区商业综合体的显著优势就是开发的基础成本 (地价、建安费用) 低于中心城区, 经过良好的功能面积设计平衡, 可以提供较多场地和非营业面积作他用。
首先可用来塑造室内外购物环境, 提供更多的植被与绿化、室外休闲交往广场和活动区域, 用活动体验吸引消费者。
其次可以规划更多场所给文化消费功能。上海淮海路上的K11购物艺术中心将很多的文化展览功能植入商业空间, 促进了商业和文化的渗透。近期K11购物艺术中心举办的“莫奈特展”成为商场里的一个艺术盛会, 吸引无数艺术爱好者前往参观, 也极大地带动了商场的消费。这预示着商业综合体发展的趋势之一就是拓展更多的文化消费内涵。非城市中心区商业综合体可以利用自身的先天优势, 规划设计更多如书店、剧院、教育、展览和教育培训等文化功能, 营造舒适的文化体验氛围和环境, 吸引更多的目的性消费者, 让非中心城区商业综合体成为区域的物质消费和文化品位的双中心。
2. 业态定位差异化
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对传统实体商业中心的冲击就是:实体商业中的百货成了“线下”的体验店, 消费者体验之后往往采用“线上”购买方式, 导致传统的实体商业中百货营业额大幅减少。传统实体百货高运营成本带来的高价格和无吸引力的购物体验是主要原因。电子商务是互联网时代商业模式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 非城市商业综合体可以利用自身场地及租金优势, 并依托良好的购物环境、便捷的交通, 可以差异化地发展百货业态, 打破困局。如直接差异化定位实体百货业态为线下体验店、提货店、销售店三位一体, 线上和线下都可以购买。同时在楼层、营业面积、产品和购物体验营造方式上进行重新定义, 树立价格和购物体验上的多维优势。
3. 将科技体验转化成消费力
非中心城区商业综合体往往是区域建筑技术水平及科技应用的标杆。未来的非中心城区商业综合体应该成为“智能化”的示范。借助社交平台应用和手机终端, 商业综合体可实现和消费者之间的交互。如消费预约化的普及, 消费行为可以通过手机终端通知商业综合体进行预约 (如点菜、排号等) , 让消费行为更加有效率。再如商场内部信息的显示, 包括商场平面功能分区、新店开业信息、停车位信息、实时室内温度、空气质量、消防疏散口位置、文化演艺信息等。当非中心城区商业综合体成为消费者体验新技术、新理念、新产品和新购物行为的场所, 就会保持一种持续的吸引力, 进而演化成消费力。
摘要:中国非中心城区商业综合体发展迅速, 但是建成后的运营状况却良莠不齐。本文通过对两个典型案例的定位、动线、空间模式、商业环境、细节、商业体验和运营管理等多方面的分析, 试图解析非中心城区商业综合体成功运营的要素, 并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 以期为今后开展相关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非中心城区,商业综合体,要素,趋势
注释
11数据由嘉亭荟业主上海崇邦地产发展有限公司提供。
非中心城区 篇2
指挥部资金财务运作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总则
(一)为加强和规范指挥部财务管理,严格收支核算和控制成本费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规章制度,结合指挥部实际,制定本暂行办法。
(二)本办法适用于指挥部工程建设资金、涉及资金的优惠政策、土地征收补偿及改造还建资金、土地出让收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费和土地契税、拆迁残值收入、拆借资金、办公经费等方面的管理。
第二条 财务管理原则
(一)实行集中统一管理。所有收入、银行开户、指挥部日常公用支出和项目支出等,一律纳入指挥部资金处统一管理,由资金处统一负责办理各项支出的结算业务。所有资金、账户实行“一支笔”审签制度,由第一指挥长审签。
(二)严格收支计划约束。资金处根据上一财务收支计划和实际执行情况、结合本工作实际需求,编制收支计划,按程序报批。
(三)坚持“量入为出,精打细算,提高效益”的原则。合理安排资金使用,做到办事有计划,花钱有预算,开支有标准,— 1 — 报销有审批,工作有保障。
(四)保障资金供给。资金处结合指挥部房屋建筑物征收、土地收储、还建工程建设等方面的实际,科学合理地提出短、中、长期用款计划,配合投资处做好融资工作,保证指挥部及各片区、项目等方面的资金需求。依照国家的产业、财政、信贷等政策,协调有关部门、配合各处室做好融资所需的资料、资源整合、手续办理等前期准备工作,并严把融资成本,确保资金供应。
(五)实行定期汇报制度。每年至少两次向指挥长会议汇报资金收支情况,增强财务收支透明度。
第三条 财会人员职责
(一)财会人员应热爱本职工作,努力钻研业务,熟悉财经法规、会计制度和项目管理等知识。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明确会计和出纳人员职责,建立内部财务监督制约机制。关键岗位应由国家工作人员担任。
(二)根据指挥部的实际开支情况,及时编报分月用款计划,合理调整资金余缺,随时检查计划执行情况。
(三)严格遵守财经纪律,对各项支出按照规定的开支范围、标准执行。严格审批手续,对不合理的开支不予支付。
(四)会计账务处理及时,内容完整,手续完备,做到账账、账证、帐实相符。会计凭证摘应填写简明、清晰,科目使用得当,记账凭证及账表保管有序。
(五)按月、编制会计报表及财务分析报告,提出合理
— 2 — 的加强财务收支管理的意见建议。
第四条 各项资金及优惠政策审批权限
(一)工程建设、审核确定的房屋和土地征收补偿等常规性支出和指挥长会议研究确定的资金、优惠政策(以指挥长会议纪要为准),由指挥长签批;重大资金支出或特殊需要支出,提交指挥长会议研究确定。
(二)涉及资金的优惠政策,在市政府授权范围内的,由资金处提出意见,经指挥长审核后,提交指挥长会议研究确定。需报市政府批准的,由指挥长会议研究后,报市政府批准。
(三)日常办公经费支出,按照《办公经费管理暂行规定》中的权限进行审批。
(四)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开设银行帐户。各类银行帐户的开设、变更、撤销经指挥长批准后,由资金处负责统一协调管理。
(五)对各级各有关单位要求纳入指挥部的土地征收及拆迁改造、还建项目,经指挥长会议研究后,报市政府批准。
(六)对不履行以上程序、不符合规定或手续不全的开支,财务人员有权拒绝付款,有关人员有权拒绝办理优惠政策手续。
(七)对不按照规定办理、造成严重后果的相关人员,依照国家规定追究责任。
第五条 各项资金及优惠政策审批程序
(一)资金申请及享受优惠政策的报告等文件,先由办公室登记备案,呈指挥长签发资金处。资金处提出意见后,报指挥长
— 3 — 审签或提交指挥长会议研究确定。
(二)涉及资金及优惠政策的相关文件和指挥长会议纪要,办公室拟定初稿后,应先与资金处会签,再呈报指挥长签发。
(三)支出发票由经办人、处室负责人签字,并附有关资料,经办公室、资金处审核签字,按规定程序报批后,方可支付。
(四)对重大资金支出和特殊需要支出,先由相关处室(片区)写出申请报告,报分管处室(片区)的指挥长审签后,转由办公室按本条第一款规定的程序办理。
第六条 工程建设资金管理
(一)初次申请支付工程款时,申请单位应把招投标文件、中标通知书、工程预算、合同等相关资料经建设处审核后,送资金处。工程项目不准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变更预算占工程总预算1%以内的,由甲方、施工、评审、监理四方会签的工程调整方案作为结算依据;变更预算超过工程总预算1%以上的,报指挥长会议研究确定后,再由四方会签。
(二)申请单位依据工程形象进度提出拨付资金申请报告,由评审机构提出评审意见,甲方、财政监督员、监理审核后,资金处提出办理意见,按照规定程序报批。
(三)工程建设资金应分批拨付,不得超进度、超范围、超标准拨款。从工程开工到竣工验收,结合工程进度,拨款额度不得超过合同价的80%。
(四)建设处在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后,应催促施工单位及时
— 4 — 编制竣工决算书,经审计处、资金处初审后,共同委托中介机构进行决算审计。资金处根据审计处认定的决算审计结果等资料,综合考虑代扣税金、质量保证金、超额审减费等因素,提出拨款意见,按照规定程序拨付资金。
第七条 土地征收补偿及改造还建资金管理
(一)土地征收补偿和改造还建资金专项用于土地征收及房屋征收补偿、还建房屋建设支出,不得挤占、截留和挪用。
(二)对土地征收补偿资金,由原土地使用权人根据审核确认的评审报告、补偿协议及指挥长会议纪要等资料确定的补偿金额提出申请,并填写资金拨付审批单,报土地处审核盖章后,资金处按照规定程序拨付资金。
(三)对房屋征收补偿资金,由市(区)征收办根据审核确认的评审报告、房屋征收补偿协议等资料确定的补偿金额,填写片区房屋征收补偿兑付单(包括货币补偿、临时安置费、奖励费、搬迁补助费等),经经办人、负责人、评审人员签字确认,汇总填报资金拨付审批单,资金处按照规定程序拨付资金。
(四)对还建回迁结算资金,由市(区)征收办按照征收协议逐户计算被征收户回迁结算表,经经办人、负责人及评审人员审核签字,资金处与回迁户结清差价款,回迁户根据相关手续办理回迁入住。
第八条 土地出让收入管理
(一)指挥部管辖范围内的土地出让公告发布后,意向竞买
— 5 — 人按照约定向指挥部全额缴纳竞买保证金。拍卖成功后,竞得人按照合同约定的期限,向指挥部缴清土地价款。同时,资金处按照规定程序,向未竞得人退还保证金。
(二)对土地出让成本的核算,应充分考虑相关费用,由资金处、土地处共同审核确认。
(三)竞得人缴清土地价款后,市国土、财政部门对出让宗地进行审核结算。再由竞得人填写缴款单,经土地处、资金处审核签字,报指挥长签批后,资金处将土地出让价款全额上缴财政。
(四)资金处、土地处负责协调市财政、国土部门拨回土地成本及收益。
(五)划拨土地参照本条规定的程序办理。第九条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费和土地契税管理
(一)按照市政府有关文件规定,开发建设单位提出享受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费优惠政策申请报告,经指挥长会议研究,由资金处协调相关部门办理手续。须报市政府批准的,按市政府的意见或决定办理。对需缴纳的收费,由资金处督促项目单位及时缴纳。
(二)宗地出让后,开发建设单位及时缴纳土地契税。
(三)资金处负责协调市财政局拨回应返还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费和土地契税。
第十条 拆迁残值处置收入管理
(一)各片区残值进行处置时,由市(区)征收办向资金处
— 6 — 提出残值评估申请,资金处委托中介评估,评估值作为残值拍卖定价的参考依据。
(二)成立由征收、资金、审计、督察等处室参加的残值拍卖定价小组,确定残值拍卖底价。由市(区)征收办牵头,委托招标代理机构组织残值拍卖,残值拍卖以最高报价确定中标单位。
(四)在拆除结束后的10个工作日内,市(区)征收办将残值处置收入的30%部分上缴指挥部,作为片区的工作经费。
第十一条 拆借资金管理
(一)指挥部与其他单位之间如确需拆借资金,事先由资金处根据资金余缺情况及时提出申请,报指挥长批准,提交指挥长会议研究确定后,由投资处办理资金拆借事宜。
(二)拆借资金必须签订借款合同,合同应明确拆借资金用途、期限、金额、利率及还款方式、违约责任及解决办法等内容,确保资金的安全完整。
第十二条 附则
(一)日常办公经费的管理,按照《办公经费管理暂行规定》执行。
(二)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中心城区土地为何闲置十年 篇3
时年已45岁的白云霞和47岁的张淑琼站在茶楼的门口,看着眼前的空地和破败的厂房,目光充满迷茫和无助,今天归这对姐妹“值班”,她们“守护”此地已经十年。
相互轮流值班的一共有208位下岗职工,在经历重重困难之后,这208位职工依然坚守着这块在他们看来,代表着他们利益的土地。
这块面积16954.4平方米的土地,被闲置长达十余年之久,在渝东南的黔江,堪称最闲之地,《网络导报》记者历经数日进行调查。
闲置十年
作为重庆市六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渝东南经济中心的黔江,本该是城市繁荣的象征,但与其城市发展显得相悖的是,位于黔江中心城区即电信街58号的一块近30亩的土地,至今已经闲置了十年之久。
据《网络导报》记者了解到,该宗土地此前为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苎麻纺织厂(以下简称麻纺厂),始建于1987年,1989年建成投产,当时为国有企业,于1996年底宣告破产。
在对麻纺厂破产财产进行实物清算和分配时,将该宗土地5230.8平方米划给当时的县保险局,作为全厂职工的养老保险。据了解,由于当时土地不能变现,保险局不愿接受这块土地,一直没有为该厂员工办理养老保险,后几经易主,直到6年后,于2002年黔江政府才以280万元价格将其划归为县财政局资产,为所有职工补缴了养老保险金。
但事情并未就此了结,补缴的养老保险金为1989年到1997年时间段,而余后的时间并未缴纳,双方关注的焦点是:所有职工认为,既然2002年才缴纳养老保险金,就应该缴纳到2002年,而不是1997年,政府的态度是,企业已经于1997年宣告破产,既然企业已经不复存在,就不应该缴纳余后的养老保险金。
但208位职工表示:企业并未破产,当年所谓的破产只是一个假破产,主要是为了转移资产和逃避债务。且破产前并未召开全体职工大会,职工对企业破产一无所知,直到法院宣布破产后大家才如梦方醒,明显违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的重要指导思想及相关规定。
职工不服进行上访,其中数人被要求写保证书,不许再进行上访。经过双方多次协商之后,该厂的208位职工从2002年开始,便轮流守护此地,而这一守就是十年。
真假破产
记者辗转在黔江南海城一个不足8平方米的毛线店找到了当年时任麻纺厂厂长的敖先容,这位当年意气风发,26岁就任国有企业厂长,黔江县最年轻的女干部如今早已两鬓斑白,沧桑尽显。
在提及当初的破产时,敖先容依然禁不住泪水涟涟。她告诉记者,当时宣布破产时并非资不抵债,事实上当初经营状况还是很好,并有资金注入。
“当时宣布破产时很突然,就是一夜之间叫我去做交接”,敖先容回忆道,当时有一个罗姓浙江商人投资了100多万元流动资金,并提供销路,当时我们还准备组建“民生纺织集团”的。但后来交接后他们也确实成立了黔江弘盛纺织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弘盛纺织),但公司成立后并没有进行过任何经营活动,这一点也得到了多位职工的证实。
“我对当时的情况是非常清楚的,我当着张主任(黔江区国资委主任张仲书)的面就是这样说,当年就是一个假破产”,敖先容对当年的假破产表示肯定。
记者调阅当年工商资料发现,弘盛纺织从1997年元月成立到1998年4月注销,仅仅存活了一年零三个月。
黔江区国资委主任张仲书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企业破产重组,这是一个时代的必然,就算我承认是假破产,那也不是我说了算,这是法院宣布的,是合法的,况且,已经形成了一个既定的事实,职工不服可以走司法程序。我们也想为员工多争取一点福利,我们不能突破这个底线。”
曾经参与该厂改制,现任黔江区副区长的刘仪在电话中称,当年改制是政府的决策,关于职工反映的问题,政府已经成立了工作组进行了调查,现在有专人负责此事的处理,对当年事情并不愿过多提及。
利益之争
与双方持久战相对应的是,取得此地的开发商迫不及待地施工诉求。
数位职工告诉记者,近两年来,开发商多次欲进行强制施工,均被守护此地的职工阻止,在2009年5月曾把一杨姓职工打得住院几个月,最后一次是今年3月。
记者在黔江区国土房管局挂牌交易记录上查询到,该宗土地已于2008年11月挂牌交易,成交价为2500万元,成交面积为16954.4平方米,取得该地的是重庆市鸿庄建设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鸿庄公司)。
该公司属国有企业黔江鸿业实业集团全资子公司,主要负责土地储备和开发。而在黔江广为流传的是,鸿庄公司拟在此地开发的楼盘“鸿景·花园”为鸿业公司内部员工集资建房,根据鸿庄公司对外的宣传资料显示,鸿景花园总用地面积1.69万平方米,准备在此建3栋气势恢宏的“现代主义杰作”,打造真正意义上的“泛会所”。
鸿庄公司总经理龙林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否认了集资建房一说,称鸿景花园是一个纯商业的开发。但他也对记者坦诚表示,今年3月28日早上7点,公司曾组织一台挖掘机和数十人的施工队伍准备进行动工,但被职工围堵,我们随即撤出,未发生肢体冲突。但对2009年伤人一事则表示“不清楚”,当时并未负责该公司。
龙林平告诉记者,当时取得此地我们一共花了3000多万元,虽然挂牌价格为2500万元,但是我们给相关部门缴纳了一定的费用,当记者追问缴纳的具体项目和金额时,龙林平并未直接回应。
国资委主任张仲书随后对记者表示,鸿景花园上报的是纯商业开发,应该不会存在集资建房的问题,对2009年发生冲突并伤人一事自己并不清楚,需进行查证。
非中心城区 篇4
关键词:110kV配电网,功能特征,非中心城区
一个地区的电网,选择技术经济合理的电压等级,对地区电网本身的发展以及对地区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根据上海市电力公司关于《上海电网若干技术原则的规定》的要求,对中心城区以外的地区,如远景负荷密度较大,可适度发展110 kV电网。目前,上海市南地区高压配电仍以35 kV电网为主,110 kV电网也承担了部分高压配电任务,但市南地区110 kV电网在利用上级电源的110 kV仓位和容量解决区域负荷需求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如110 kV通道难以实施、近期主变压器负载率低等一系列问题。本文结合上海市南地区城市规划、负荷、电源、现状电网、通道走廊等特征,探讨非中心城区110 kV电网的发展。
1 国内及上海市高压配电电压等级现状及发展趋势
1.1 国内高压配电网电压等级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电网的电压等级通常以750、500、330、220 kV为输电电压等级;以110、35 kV为高压配电电压等级;以20、10 kV为中压配电电压等级;以0.4 kV为低压配电电压等级。目前,除上海市、天津市、青岛市城市高压配电网主要采用35 kV电压等级外,其他大部分城市高压配电网都采用110 kV电压等级。
随着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用电负荷在不断增长,城市高压配电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1) 配电电压等级将逐步提高。
2) 为满足不断增长的用电负荷需求,配电变电站的主变压器容量将不断增大。
3) 负荷密度的增长和土地资源的紧缺成为改变城市高压配电变电站供电电压等级和主变压器容量的重要因素。
1.2 上海市高压配电电压等级现状及发展趋势
目前,上海市电网电压等级序列为500、220、35、(或110)、10、0.4 kV,其中高压配电网以35 kV电压等级为主、110 kV电压等级为辅。另外,110 kV变电站的变电电压等级为110/35 kV或110/35/10 kV,其兼顾了输电网和配电网两方面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上海城市发展和经济增长,地区负荷增长迅速,负荷密度逐步提高,这给上海电网建设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引发了以下问题。
1) 随着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电网建设过程中变电站站址和线路通道在落实、征地拆迁上问题突出,已经成为影响电网发展的瓶颈。采用大容量110/10 kV变电站,并配合110 kV大容量输电线路以充分利用土地、通道资源,已势在必行。
2) 作为110 kV和35 kV电网的上级电源,220 kV终端变电站目前已深入负荷中心区。同样因土地资源紧张,220 kV变电站均提高了容量,由以前一般为3×180 MVA(220/35 kV)主变压器提高至3×240 MVA或3×300 MVA(220/110/35 kV主变压器),这便要求有与其匹配的110 kV高压配电网。
3) 随着设备制造技术的逐步提升,小型化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GIS)、变电站以及大截面电缆已经在实际工程中应用,这使得在有限的变电站用地面积和目前电缆排管敷设条件下,建设110 kV高压配电网成为可能。
由此可见,今后上海地区高压配电网将形成110 kV和35 kV两种电压等级共同发展的局面。
2 上海市南地区110 kV电网现状与发展趋势
1) 目前,上海市南地区高压配电网仍以35kV电网为主,截至2008年底,35 kV变电站有210座;110 kV变电站仅有20座,总容量为2 169 MVA,其中3座变电电压为110/35 kV,8座为110/35/10 kV,单台主变压器容量均为63 MVA;近期新建成9座变电站的变电电压为110/10 kV,单台主变压器容量为40 MVA。因此,该地区220 kV变电站的35 kV仓位总体利用率较高,而110 kV仓位有所盈余,110 kV侧所供负荷也普遍低于35 kV侧负荷。
目前,上海市南地区110 kV电网接线模式以同电源不同母线辐射接线为主(采用此接线变电站占75%),以双电源辐射接线为辅(采用此接线变电站占25%)。
从市南地区110 kV电网发展进程看,较早建成的110 kV变电站采用110/35/10 kV或110/35 kV变电电压,主要起输电网作用或作为220 kV变电站间的联络,而新建的110 kV变电站采用110/10 kV变电电压。由此可见,市南地区110 kV电网起的作用正在从输电网逐步向配电网方向发展,目前正处于两者之间的过渡阶段。
2) 目前,上海市南地区110 kV电网的发展存在以下问题:
(1) 大部分地区缺少110kV电源,而新规划220 kV变电站的建设进度跟不上需求,造成近期大部分地区受电源条件制约,无法大规模发展110 kV电网。
(2) 由于架空线入地政策的颁布,使得争取建设新110kV架空线路的难度加大,110 kV架空线路通道将更难获得,而110 kV电缆则受到投资较高的制约。
3 影响上海市南地区110 kV电网发展因素的分析
影响110 kV电网发展的因素很多,结合上海市南地区的区域特点,分析得出以下4方面条件影响到市南地区110 kV电网的发展:
3.1 电源条件因素
220 kV电源设置的位置、数量、容量以及仓位情况会直接影响到110 kV电网的建设。调研结果表明,目前市南地区220 kV变电站的110 kV仓位利用率不高,而局部地区的35 kV仓位出现紧张的情况。为了充分利用110 kV仓位资源,就有必要发展110 kV电网。另外,新建变电站均采用220/110/35 kV三绕组变压器,也需要发展110 kV电网来承接其110 kV仓位的容量。
3.2 负荷条件因素
负荷条件主要包括负荷密度、高压用户负荷占比和负荷分布3个方面。对于负荷密度较大的城区,变电站站址资源往往较为紧张,10 kV线路供电半径又不能过大,因此需适时发展110 kV电网,以充分发挥其主变压器容量大的优势;当高压用户负荷占比很大时,对35 kV仓位需求也较多,为平衡220 kV变电站的110 kV仓位与35 kV仓位利用率,则需要发展110 kV电网;对于负荷集中的区域,负荷的增长较快,比较适合采用110 kV大容量主变压器供电,也需要发展110 kV电网。
3.3 资源条件因素
资源条件包括线路通道走廊条件和变电站站址条件。若采用电缆,110 kV电缆为单芯电缆,一回线路需占用3个电缆孔位,比35 kV电缆(只占一个电缆孔位)占用通道资源较多;若采用架空线路,110 kV架空线路走廊安全距离较35 kV架空线路要宽,对城市景观的影响相对较大。这些是对110 kV电网发展的限制因素。但对于同一负荷水平的需求,建设110 kV变电站相对35 kV变电站所需站点要少,可以节约一定的土地资源。
3.4 政策条件因素
政策条件主要指线路入地政策,即高压配电线路采用电缆还是架空线,这会极大影响到高压配电网的经济性。
4 上海市南地区110 kV电网发展设想
4.1 地区区域产业特点
上海市南地区为上海市非中心城区,供电面积达到2 700多km2,供电区域产业多样,包括商贸区、房产区、工业区、现代农业园、农村等。
4.2 地区电网规划概况
1) 规划的220kV变电站原则上均选用220/110/35 kV三绕组变压器。
2) 预测远景负荷总量约为23 000MW,整体负荷密度相对较低,约为8.5 MW/km2,但分布不均匀,总体上呈点状分布,主要集中在工业区、新城、中心镇等地区,这些区域的负荷密度较高,可能达到35~40 MW/km2。
3) 大部分220kV及以上变电站及线路规划区域的编制已完成,目前已落实的部分110 kV线路可适当利用其部分通道。
4.3 按负荷分布情况的区域类型划分
根据区域中220 kV变电站的位置、区域的特点、负荷的分布情况,可将市南地区所属各功能块区域划分为以下3种类型。
1) A类区域。
为城市、城镇中心负荷分布较均匀的区域,区域中220 kV变电站基本位于负荷中心。
2) B类区域。
为受地形或通道走廊限制呈狭长型的区域,区域中220 kV变电站位于区域边缘,单侧供电。
3) C类区域。
为某些周边城镇区域,区域面积较大,整体负荷分布较分散,负荷主要集中在一些开发区(可以看作点负荷)。
4.4 市南地区110 kV电网发展建议
上海市南地区共有62个功能区域,结合各个功能区域的相关特征,特别是远景负荷密度,综合考虑110 kV电网建设的难度、经济性、接线模式的特点,提出不同类型功能区域110 kV电网发展的建议,具体见表1所示。
表中,“为辅”是指发展110 kV配电网以利用上级变电站的110 kV仓位和容量为目的;“为主”是指110 kV电网作为主配电网,35 kV配电网作为补充。
针对各个具体功能区域,还要综合考虑区域中是否有架空走廊、是否有上级110 kV电源、220 kV通道资源是否可以利用、是否存在三绕组220 kV变压器、现状有无110 kV电网资源或110 kV用户线路资源等等,最终确定是否发展110 kV电网,具体结果见表2所示。
5 结语
合理的高压配电电压等级对地区电网及地区经济发展都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上海市南地区的区域特征、负荷以及电网特征,探讨了城市非中心城区各个不同功能区域是否发展110 kV配电网的问题,为该地区110 kV电网的规划和建设提供了依据。同时,对其他大中城市类同地区的发展也有一定参考意义。
当然,今后还需根据上海市电力公司关于上海市110 kV高压配电网新的发展思路,结合上海市市南地区的具体情况,对该110 kV配电网的发展规划作进一步优化,并细化110 kV高压配电网网架结构,以使各级电网能够协调发展,最终满足该地区经济发展对安全、稳定、优质电能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董京,姜雪梅.沧州市渤海新区优化电压等级研究[J].电力设备,2008,9(9).
[2]贾巍,李小宇.天津滨海新区配电电压等级研究[J].供用电,2008,5(1).
[3]刘玉方,俞晓荣,孙蓉.电网规划中电压等级的选择与确定[J].江苏电机工程,2006,25(2).
[4]顾洁.配电网接线模式研究[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2,22(7).
[5]程一鸣,赵志辉,王天华.城市110kV高压配电网接线方式研究[J].电网技术,2008,32(2).
中心城区建设工作思路范文 篇5
服务大城建 要有新作为
市委、市政府提出“十一五”期间“建设100万人口中心城市,完善100平方公里的城市功能,培育支撑100万人口的产业”的奋斗目标,区作为市的中心城区,要在廓清思路中定向,在主动服务中定位,在属地管理中定责,为构筑百万中心城市打下良好的功能、产业和环境基础。
更新理念,在完善百万人口城市功能设施上有所作为
1、强化属地意识。按照全市总体规划的要求,牢固树立城市功能设施建设属地化理念,不断增强属地政府在推动城市建设、完善城区功能等方面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做到立思立行、立说立为,调动一切资源,聚合一切力量,运用一切手段,全力推进城市大建设进程。
2、强化服务意识。属地政府应当在强化服务上下功夫,在主动服务上做文章,在优质服务上出成效,建立健全项目领导负责制、现场办公制、督查跟踪制和责任追究制,为项目在启动前、动工中和建成后提供全方位的协调服务,促进城建项目的早规划、早建设、早竣工、早受益。
3、强化经营意识。树立经营城市的长远眼光和战略思维,以盘活城市资源,完善百万人口城市功能为目标,着力提升城市化水平。放宽城区功能设施建设的参与范围,发挥政策导向作用,按照“谁建设谁受益”的原则,大力吸引民间资本和社会投资参与城市功能设施建设。建立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规划同定、任务同向、工作同步、成果同享”的工作机制,实现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互动双赢。
扬优成势,在构建百万人口城市产业支撑上有所作为
1、做强商贸物流。在明确中心城区功能定位的基础上,合理规划发展布局,充分运用城市资源和政策手段,着力发展资源消耗少、产出效益高的楼宇经济、物流经济、旅游经济等现代都市商贸产业。充分发掘和利用现有商贸市场资源,积极跟进南湖商务广场、烟水亭商务广场、人民路商务广场等重大项目建设,打造中心城区中央商务发展“轴心”。大力推进“农改超”工程,加快京九批发市场的升级改造,发挥联盛广场、信华广场的聚集效应,打造天马建材城、花鸟大市场等强势品牌,提升产业档次。
2、做优沿江工业。充分利用东郊工业基础、水陆岸线和土地资源,挖掘潜能,联大引强,借势发展。依托石化总厂的产业优势,以石化关联产业为核心,精心包装项目,盘活土地资源,引进大型企业入驻,发展石化下游产业和都市工业。以中心城区工业企业“退二进三”为契机,引导城区工业企业向东郊聚集,努力实现工业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蓄到兴”,突破发展瓶颈,伸长发展“短腿”,增强发展后劲。
3、做大民营经济。要坚持“发展领域多元化、生产经营规模化、科技创新产业化、社会贡献多样化”,着力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加大民营招商选资力度,尤其要在“百名重点客商、百家重点企业、百万税收大户”上有所突破。要大力破除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政策性、体制性障碍,实现内商、外商同等重视,内资、外资同样待遇,内力、外力同时集聚。要着力培育创业文化,在全民创业的热潮中加速民营经济的大发展。
提升品位,在营造百万人口城市和谐环境上有所作为
1、塑造靓丽的市容环境。“用文明装点城市”,全面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大力开展以“彬彬有礼过马路”为主题的道路交通大整治,全面推行“交通整治、环卫保洁、秩序管理、美化亮化”和“文明创建”“4+1”的城市管理新机制,逐步形成“条块结合、共驻共建,全民参与、整体联动、综合治理、标本兼治”的城市管理新格局,为百万人口城市营造良好的市容环境。
2、打造温馨的人文环境。在巩固深化社区党建“三三四”模式成果的基础上,大力实施“社区特色”工程,着力打造环境友好型、人际和谐型、教育先导型、科普示范型、文化娱乐型、党建服务型等新型社区。着力完善以扶贫帮困为主题的“雪中送炭”板块和以便民服务为主题的“锦上添花”板块,办好“爱心超市”。
非中心城区 篇6
1 非体育人口判定标准
由于决定体育人口的参数比较多,国内学者对非体育人口和体育人口的标准尚未达成统一认识。鉴于此,笔者选用卢元镇先生提出的体育人口标准[2],即“每周身体活动频度3次以上;每次身体活动时间30分钟以上;每次身体活动强度中等程度以上”,而非体育人口指同时不满足以上三个条件。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重庆主城区农民工,涉及餐饮、保安、力夫、建筑四个行业。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与农民工相关的国家体育政策法规以及重要文献资料,为本研究奠定了充分的理论基础。
2.2.2 问卷调查法
问卷设计参照2001年中国群众体育调查课题组制定的《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运动情况调查问卷》,并结合重庆主城区农民工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修订,问卷设计经专家鉴定,具有较高的效度。正式调查前采取了2次小样本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该问卷的信度符合体育社会学问卷设计要求。于2007年5月至8月,按主城八区展开抽样调查,共发出问卷200份,回收185份,回收率为92.5%,有效问卷169份,有效率为91.4%。
2.2.3 比较分析法
通过与我国非体育人口现状比较,以期找出重庆主城区非体育人口现状的异同之处,从而更有效提出增加重庆体育人口的对策。
2.2.4 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的问卷用SPSS11.0软件进行了相关的统计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重庆主城区农民工非体育人口比重
调查统计表明:重庆主城区农民工被调查的169名中,非体育人口占165名;根据国家体育局2001年中国群众调查统计数据[3],我国非体育人口主要集中在西部,而重庆主城区农民工非体育人口比重比我国西部非体育人口比重高出5.7个百分点。(见表1)
3.2 重庆主城区农民工非体育人口的结构
3.2.1 个人收入与工作时间结构
统计调查表明:165名农民工非体育人口在收入结构的特点表现为主要集中在月收入小于等于500元和大于等于700元,而日工作时间结构特点表现为集中在9至11小时和12小时以上这两个区域。收入结构和工作时间结构在某一值域内会影响重庆主城区农民工非体育人口的形成,而超过这一值域,这一影响消失;例如,调查统计表明,一部分建筑行业的基层管理者(月工资在1001至1500元有22人,月收入在1500元及以上有9人)无一名体育人口。经过对调查中了解的4名体育人口的仔细分析发现,日工作时间和月收入水平结构的交互作用是制约非体育人口形成的重要因素,因为4名体育人口是在月收入600至700元并且日工作时间在11至12小时间或月收入在500至600元间并且日工作时间在9小时以内的两种情况下产生的。
3.2.2 性别结构
调查统计表明:重庆主城区农民工中,女性非体育人口占52名,男性非体育人口占113名,并且重庆主城区男性农民工的非体育人口百分比高于女性非体育人口,这与国家体育总局2001年统计结果(我国女性非体育人口百分比高于男性非体育人口[3])不一致。笔者认为,地域差异、本次调查的行业特点等综合因素可能引发上述差异(参见表2)。
3.2.3 教育结构
调查统计表明:具有初中学历6名农民工中非体育人口占5名,而具小学及以下学历的163名农民工中非体育人口占160名,说明教育结构是影响重庆主城区农民非体育人口形成的重要因素,这一调查结果与国家体育总局调查结果基本一致[3](见表3)。
3.2.4 职业结构
调查统计表明:力夫行业非体育人口占22名,餐饮行业非体育人口占70名,保安行业和建筑行业全为非体育人口;非体育人口所占百分比从高到低的行业排序依次是保安或建筑、餐饮、力夫(参见表4)。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重庆市主城区农民工非体育人口百分比高于全国非体育人口平均百分比。重庆主城区农民工非体育人口百分比占97.6%,而我国非体育人口平均百分比仅占83%[3]。
2.重庆市主城区农民工非体育人口总量形成受性别结构影响。女性农民工非体育人口占31.5%而男性占68.5%,与全国女性非体育人口百分比高于于男性现象[3]不同。
3.重庆市主城区农民工非体育人口总量形成受教育结构影响。具有初中学历的农民工中非体育人口占83.3%,而具有小学及以下学历的农民工非体育人口占98.2%。
4.重庆市主城区农民工非体育人口总量形成受职业结构影响。保安和建筑行业农民工非体育人口百分比达到100%,餐饮行业农民工非体育人口达到95.9%,力夫行业非体育人口达到95.7%。
4.2 建议
1.以学校、企业为基地,择农民工群体余暇时间,展开健康体育培训势在必行。利用学校丰富的体育教师和场地器材资源,择节假日,针对农民工锻炼意识参差不齐的实况,分层次地向其展开以“锻炼与疾病预防、科学锻炼方法、简单易学的运动技术”为内容的培训,将有助于从整体上提高该群体体育锻炼意识。
2.建立完善的奖励机制,燃起农民工群体体育群锻炼激情。政府通过相关机构对农民工群体体育锻炼参与情况与体检结果建立登记卡并定期反馈个体、定期举办农民工群体运动会、加大报纸,电视等媒介对农民工群体中定期锻炼者或定期组织他们参与锻炼的组织的宣传,点燃农民工体育锻炼参与激情之火。
3.创新体育管理机制,健全体育法制,保护农民工群体的体育锻炼参与权利。把组织城市农民工群体的体育活动作为一项重要指标纳入地方体育官员的年终业绩评定中,以弥补传统城乡二元结构引起的城市边缘人群体育管理空隙,方可真正地服务于城市边缘人群;为确保城市农民工真正享受参与体育的基本权利,政府相关部门应该也有责任制定诸如《城市农民工群体健康体育培训法》、《城市农民工群体参加体育锻炼奖励法》、《城市农民工群体体育组织法》等类似法案,确保他们成为健康的、有力的重庆城乡统筹发展推动者。
参考文献
[1]张新萍,李大光.中国社会阶层变迁与体育人口结构性增长策略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6,21(1):42.
[2]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82.
非中心城区 篇7
关键词:扶余油田泉头组四段,微构造,井震结合,剩余油
1区域构造背景
扶余油田构造上位于松辽盆地南部中央坳陷东部扶新隆起带的扶余Ⅲ号构造上(见图1)。2004年扶余油田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表明:扶余Ⅲ号构造为受控于扶北深断裂、被近NS向和近EW向断裂复杂化的穹隆构造。扶余Ⅲ号构造经历了复杂的演化过程,形成了复杂的网格式断裂系统,具有南北分块、东西分带的特点。构造主体南北向以扶北断裂为界,可分为两大块,断裂北部是斜坡带,具有南高北低、断层少、构造相对简单的特点;构造南部隆起带构造复杂,东西向以堑垒相间为特点,可分为近NS向展布的3个断堑带(西部、中央和东部断堑带)、2个断垒带(西部和东部断垒带)及2个断鼻带(西部和东部断鼻带)[1]。而扶余油田中区非城区主要位于中央断堑带内,部分区域位于东、西部断垒带。前期研究表明该区共有大小断层89条,主要为NS和NNW走向的正断层。
2 构造特征精细研究
2.1 泉四段顶面断层研究
由于地震资料解释成果具有多解性,特别是受到分辨率的限制,因此,本次微构造精细研究是在三维地震精细解释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所有单井动、静态资料及储层精细对比成果,落实了泉头组四段顶面断层位置及构造形态,并对各断块主力砂体的微构造进行精细研究[2]。
断层落实方法如下:
① 通过断层两侧井的储层精细对比,落实过断层井的断点、断距及断失层位,并用该成果校正地震解释结果,验证断层的有无,进而确定断层的精确位置;
② 用钻穿断层井的断点数据标定断层,并以此判定断层和井的相对位置关系,并用加密等高线方法来判断小断层有无;
③ 通过油、水井动态监测资料,研究已确定断层附近井的井间连通关系,进而验证断层的有无及其对油水的遮挡关系。
通过对断层的重新解释,统计了本区延伸长度超过0.3 km的30条主要断层,其中15条是NS走向,14条为NS-NNW-NS、NNW和NS-NNW走向、1条NW-NS走向,断层延申长度从0.5 km—6 km不等,工区部分过断层井数据如表1所示。
利用井间储层精细对比及地震断层解释相互验证落实,发现Z+7-07和Z+5-08两条断层位置发生较大变化;利用扶余顶面加密等高线(2.5 m)微构造与原构造相比,发现D21-4.2、Z7-4及Z+9-022.2三处发生较大变化。
2.1.1 Z+7-07断层
地层对比发现位于28号断层(原Z+7-07断层)下降盘的Z+7-9.4井和断层上盘的Z+7-09及Z+7-07井储层沉积特征相同,曲线旋回特性及曲线形态相近,并没有发现地层断失现象。可能的原因是:断层角度较高,对处于下降盘的井没有影响;或者是断层位置有误。同时发现Z+7-07.2井、Z7-9.3井和Z7-9.1井分别出现了断失,因此,断定28号断层位置有误,将28号断层平移到Z+7-9.4井东侧,即现在的位置。断层平面位置及剖面对比(见图2和图3)。过Z+7-9.4、Z7-9.3等井的地震剖面也显示出Z7-07断层位置发生了变化(见图4)。
2.1.2 Z+5-08断层
井间地层精细对比表明,Z+5-08井断失了2~10小层,但从原10 m等高线构造图显示该井和断层相对位置及断层的倾向可以看出,Z+5-08井和断层的相对位置存在误差,Z+5-08井应位于断层右侧下降盘位置(见图5)。从过井地震剖面上也可以看出,Z+5-08井应该在断层的右侧(见图6)。
2.1.3 D21-4.2井区构造
原构造为由南向北倾斜的斜坡带。加密等高线后在D21-4.2和D19-5.2井区发现两个局部小高点,向北逐渐过渡为斜坡带。
2.1.4 Z7-4与Z+5-4.2井区构造
原构造为受断层控制的不封闭的斜坡,加密等高线后两井区构造变化为小断鼻构造,圈闭高度分别为7.5 m和10 m。
2.1.5 Z+9-022.2井区构造
原构造为受断层控制的不封闭斜坡,加密等高线后构造变化为小断鼻,圈闭高度为7.5 m。
2.2 泉四段各时间单元顶、底面微构造特征研究[3,4]
泉头组四段共分为4个砂岩组12个沉积时间单元,其中第一砂岩组分4个沉积时间单元,第二、三、四砂岩组各分3个沉积时间单元。各时间单元微构造研究以落实的断层为构造骨架,利用开发井储层精细对比的数据及各井的补心海拔数据,做出了扶余油层顶面和13个沉积时间单元底面相对海平面的构造等值线图,等高线间隔为2.5 m。用扶余油层顶面微构造等值线图和三维地震解释的10 m间距等值线图对比,新增局部正向微构造92处,这些井区将是潜在的剩余油富集区,是调整挖潜的有利区带,以第一砂组为例详细分析。
泉四段顶面(第一沉积时间单元顶面)断层大部分呈N-S走向,少部分呈N-NW走向,且较大断层皆断穿扶余油层。顶面构造整体呈两侧高、中间低的地堑形态。南部Z+5-28.2井区形成局部高部位,该区域被Z3-28断层切割形成东高西低的断鼻构造。从该断鼻构造向东北Z+11-16井区、D4-1井区形成了断堑的东部隆起带。由Z+5-8井区西侧向北经Z5-0井区至Z7-7.1井区共同构成了断堑的西部隆起带。北部D23-5井区形成局部高点,向北逐渐过渡到扶北斜坡区(图7)。第2、3、4沉积单元顶面构造继承性好,形态与1单元顶面相似(见图8,9,10)。第一砂组主力小层共发现23个正向微构造(如表2所示)。
第二砂岩组各时间单元顶面构造大部分继承了第一砂岩组的构造形态,整体亦呈两侧高、中间低的地堑式构造格局,局部形态略有变化。南部Z+5-28.2井区仍形成断鼻构造,东北部D23-5井区由局部高点向北过渡到扶北斜坡区。Z11-011井区隆起面积加大,基本将D23-5井区高点和西部隆起连为一体。第6、7沉积时间单元顶面构造基本继承了第5时间单元的形态,有利于剩余油富集的正向微构造主要分布在断堑两侧及西北部的构造高部位,第6、7沉积时间单元共发现有利正向微构造26个,以第7时间单元为例有利微构造(见图11)。
第三砂岩组第8、9、10沉积时间单元顶面构造继承了第二砂岩组的构造形态,主力小层有利正向微构造沿着构造两侧的隆起分布,共发现有利正向微构造23个,以第10时间单位为例(见图12)。
第四砂岩组第11、12、13沉积时间单元顶面构造整体上虽然继承了第三砂岩组的构造形态,但是在微构造上和前几组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化。
在新月形的构造低部位内有一小的隆起带出现,该隆起主要位于东11-2井区,这使得第11沉积时间单元顶面构造形态和前几沉积单元有了较大区别(见图13)。第12沉积时间单元顶面构造较第11沉积单元相比又有较大变化,新月形的构造低部位内又有两个小隆起带出现,一个是D7-3至ZD2-1井区,另一个是Z7-0012井区,这使原新月形构造低部位北部变窄小,而整体有被分成南北两块的趋势(见图14)。
第13沉积时间单元顶面构造进一步强化了上述趋势。第11、12沉积单元的隆起区进一步扩大,构造低部位北部全面隆升,原新月形地堑部分演变为Z9-002井区和中13队西和Z+7-28.2井区西侧区域两个独立的低洼部分。
3 小结
通过对扶余油田中区非城区泉头组四段的构造精细研究,发现其构造形态总体呈现东、西两侧高,北部存在局部高点并向扶北倾斜过渡,中间低的断堑式构造格局。第一至第三砂岩组各沉积时间单元顶面构造形态继承性很好,第四砂岩组各沉积时间单元顶面微构造变化较大,已经演变成东、西两侧高,中间有局部低洼的不完整地堑式构造格局。有利剩余油富集的正向微构造沿各主力小层构造隆起带分布,微高点、微断鼻等微型断层圈闭、砂岩尖灭圈闭等是潜在剩余油富集的高效井集中区,是下一步工作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徐传会.松辽盆地南部中央断隆带油气勘探前景分析,石油物探,1997;36(1):90—94
[2]陆克政.构造地质学教程.北京:石油大学出版社,1996
[3]云金表,赵利华,孙淑琴,等,松辽盆地南部中浅层正向微构造成因、发育史与含油气分析,大庆石油学院报2000;24(2):79—81
非中心城区 篇8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0年4月,在曲阜市沂河小区3 644户社区居民中,按照分层随机抽样原则抽取符合条件的社区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对小区居民楼或街道,随机确定起始户,对每户中最近2年内在本社区累计居住超过12个月的15~69岁常住居民(包括保姆、雇工等非亲缘关系的成员)进行调查,直至完成样本量,合计调查860人,分布在387户。
1.2 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体育锻炼情况;定期检查血压、血糖、血脂情况;对吸烟、高盐饮食危害的认识;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防治知识知晓情况。由曲阜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经培训考核合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入户面对面调查,并填写问卷,当场自查并签字,当天交回答卷,复核员审核签字。发放问卷860份,收回合格答卷844份。
1.3 评定方法
锻炼:指规律性进行的每次超过20min的以锻炼身体为目的的各种活动。涉及知识得分的调查问题共5个,每题答对1项得1分,其中高血压可发展疾病知识满分4分,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措施知识满分6分,糖尿病可发展疾病知识满分4分,预防糖尿病知识满分4分,预防高血脂知识满分6分。
1.3 统计方法
不同组别得分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各样本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调查844人,其中男性411人,女性433人;15~19岁61人,20~24岁49人,25~34岁158人,35~44岁225人,45~54岁195人,55~64岁106人,65~69岁50人;文化程度较低(文盲或小学)的162人,文化程度中等[初中或高中(中专)]的515人,文化程度较高(大专或大学及以上)的167人;在校学生、家务、待业223人,离退休121人,单位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226人,商业及服务业、生产运输业、军人及其他劳动者274人;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的379人,一般的350人,较好的115人。
2.2 慢性病相关知识调查情况
2.2.1 高血压相关知识调查情况调查844人,知晓高血压诊断标准的355人,占42.06%。知晓高血压可发展为脑卒中的497人,占58.89%;可发展为冠心病的399人占47.27%;可发展为肾病的87人,占10.31%。知晓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应按医嘱服药的429人,占50.83%;应少食盐的407人,占48.22%;应适宜活动的238人,占28.20%;应控制体重的203人,占24.05%;应调节饮食的290人,占34.36%;应控制情绪的257人,占30.45%;不知道的217人,占25.71%。
2.2.2 糖尿病相关知识调查情况调查844人,知晓糖尿病常见症状的481人,占56.99%。知晓糖尿病可发展为高血压的216人,占25.59%;可发展为冠心病的244人,占28.91%;可发展为眼病的363人,占43.01%;可发展为肾病的277人,占32.82%。知晓糖尿病预防控制措施有健康教育的116人,占13.74%;有合理膳食的535人,占63.39%;有体育锻炼的313人,占37.09%;应定期血糖监测的221人,占26.18%。
2.2.3 高血脂知识知晓情况调查844人,知晓预防高血脂症,应少吃高脂肪食物的527人,占62.44%;应体育锻炼的303人,占35.90%;应控制体重的234人,占27.73%;应少吃盐的270人,占32.00%;应多喝开水的176人,占20.85%;应定期检查血脂的173人,占20.50%。
2.2.4 慢性病相关信念和行为调查情况调查844人,半年内测量过血压的523人,占62.00%。在调查的844人中,认为吃盐过多易患高血压的649人,占76.90%;认为成人有必要定期测血压的734人,占87.00%;本次调查前测量过血糖的302人,占35.80%;曾经检测过血脂的306人,占36.20%;认为高血脂影响健康的771人,占91.35%;进行体育锻炼的579人,占68.60%。调查确诊高血压患者199例,规律服药的155人,占77.89%。调查确诊糖尿病患者48例,因为糖尿病控制饮食的34人,占70.83%,为此增加体力活动或锻炼的35人,占72.92%;为此接受药物治疗的41人,占85.42%。调查确诊血脂异常患者109人,因为血脂异常而控制饮食的54人,占49.54%;接受药物治疗的53人,占48.62%。
2.3 不同人群慢性病知识得分比较
经K-W非参检验,高血压可发展疾病知识得分、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措施知识得分、糖尿病可发展疾病知识得分、预防糖尿病知识得分、预防高血脂知识得分,男性与女性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090、0.293,1.182,2.050,0.114,均P>0.05);5类知识得分不同年龄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4.828,33.159,34.080,43.534,49.908,均P<0.01);不同职业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8.229,39.116,36.302,63.431,58.891,均P<0.01);不同文化程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61.988,80.989,68.129,116.210,118.696,均P<0.01),得分随着文化程度的增高而增加;不同经济收入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措施知识得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7.495,P>0.05),其他4项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0.563,9.933,20.346,21.608,均P<0.05)。见表1。
2.4 不同人群慢性病信念或行为比较
半年内血压测量率、曾经血糖检测率、曾经血脂检测率、体育锻炼率、认为高盐饮食易患高血压信念持有率、认为成年人有必要定期测血压信念持有率、认为高血脂影响健康信念持有率,男性与女性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03,0.062,4.423,0.497,2.149,0.560,1.899,均P>0.05);7方面信念或行为持有率不同年龄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7.821,61.595,57.688,43.068,22.447,29.525,30.734,均P<0.01);不同职业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8.446,64.291,55.890,53.301,28.196,26.840,29.846,均P<0.01);不同文化程度间半年内血压测量率、体育锻炼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584,4.4232,P>0.05),其余5项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773,13.772,41.855,43.473,45.738,P<0.01);不同经济收入水平间认为成年人有必要定期测血压信念持有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980,P>0.05),其余6项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5264,39.308,46.345,12.624,10.222,10.9047,均P<0.05)。见表2。
注:各组调查人数同表1。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曲阜市城市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试点社区人群慢性病相关知信行状况基本达到了预定的阶段性目标,居民健康意识明显提高,体育锻炼率达到68.60%,近6个月内血压测量率为62.00%,血糖、血脂检测率分别达到35.80%和36.20%,确诊高血压患者规律服药率为77.89%,糖尿病患者控制饮食、增加体力活动和药物治疗率均达到70%以上;认为35岁以上成年人有必要定期测血压者占87.00%,认为高血脂影响健康者占91.35%,认为高盐饮食易患高血压者占76.90%;各项慢性病知识知晓率均较高。上述成果的取得与2年来所开展的慢性病社区综合干预活动密不可分,提示综合防治干预措施已初显成效。
调查发现,慢性病相关知信行状况在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和经济收入水平的人群中存在差异,所以,今后应针对不同层次人群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尽可能扩大覆盖范围,以有限资源的投入取得较好的效果。控制以高血压、糖尿病为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应开展社区综合防治,广泛社区组织动员和全人群积极参与[1]。在一般人群中普及慢性病知识,预防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生;在高危人群中降低血压、血糖、血脂水平;对高血压、糖尿病病人实行规范化管理和正规治疗,最终控制和减少以高血压和糖尿病为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对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来说,只有整合的预防策略才是最有效的[2]。
调查社区的慢病综合防治工作虽然取得显著成绩,但未来的工作任务还非常艰巨,整个人群对慢性病的认识以及如何有效地开展慢病社区综合防治还远未得到解决,社区综合防治的观点远未被社会和广大医务工作者所接受,慢性病防治专业人员缺乏、资金不足等问题还有待解决。目前我国18岁及以上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老年人中有约1/2的人患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为2.60%[3]。面对这一严峻现实,必须更新观念,调整策略和措施来迎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向人类的挑战。
摘要:目的 了解曲阜市城区居民目前的慢性病相关知识、信念与行为状况,为干预效果评价及调整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0年4月,自行设计问卷,对曲阜市沂河小区居民社区中的15~69岁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860人,体育锻炼率为68.60%;近6个月内血压测量率为62.00%;确诊高血压患者规律服药率以及糖尿病患者控制饮食、增加体力活动、药物治疗率均达到70%以上;认为35岁以上成年人有必要定期测血压者占87.00%;知晓高盐饮食易患高血压者占76.90%。结论 目标人群慢性病相关知、信、行状况基本达到干预计划预定的阶段性目标。
关键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知识,信念,行为
参考文献
[1]Pekka P,Pirjo P,Ulla U.Influence public nutrition for non-communi-cable disease prevention:from community intervention to national pro-gram-experiences from Finland[J].Public Health Nutr,2002,5:245-251.
[2]李立明,吕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控制策略新进展[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3,11(3):97-98.
中心城区交通拥堵分析与对策 篇9
针对交通拥堵问题, 国内学者大都从交通结构、交通网络优化、交通组织管理以及基础建设等方面给出了解决问题的原则和方法, 如陈昕[1]等分别从道路基础设施、交通管理、交通参与者及公交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 并相应给出了解决中小城市交通问题的对策。辛娟[2]等则指出在城市发展过程中, 土地利用的变化及城市功能布局的调整会对城市交通造成较大影响, 并提出了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理念。而根据城市道路网现状和交通流实际情况, 从交通供求的角度, 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的案例研究并不多。
1 城市中心城区交通问题归纳
1.1 区域交通问题[3,4]
交通需求时空分布不均。由于居民日常通勤的特性比较一致, 在早晚时段容易形成交通需求的集聚, 且主要的交通压力全部集中到了主干路上, 使得一些重要路段及节点交通拥堵问题严重。
交通网络结构不完善, 主次干路路面条件较好, 吸引的交通也较多, 支路较多, 但多为断头路, 畸形路, 道路之间的连通性差, 可以选择分担主干路交通压力的次干路、支路较少。
路侧停车加剧道路资源紧张。为了应对中心城区停车泊位缺乏的问题, 许多城市充分挖掘路内停车资源, 使得社会停车及居民停车均依赖路内停车, 由此衍生出动态交通与静态交通之间的矛盾。
1.2 公交线网重复系数高, 站点覆盖率低[4]
由于中心城区主干路和支路网系统性差, 相关部门在布设公交的时候可选择路径较少, 直接导致了中心城区大多数公交线路均集中布置在有限的主干路上, 线网整体密度不高, 站点覆盖率低, 中心城区居民步行到站的距离较长。同时, 由于主干路公交线路重复系数过高, 高峰时段核心区的大量公交车进一步加剧了道路交通拥堵, 道路运行效率和公交服务水平同步下降。
1.3 路段与交叉口的交通问题[3]
中心城区的道路服务水平普遍比较低, 路段上机动车速度提不起来。因此, 在商业区、学校、医院附近等行人较多的地方, 常有横穿道路的现象, 不仅有交通事故的危险, 还严重干扰机动车正常通行;交叉口的信号控制率较高, 但普遍的问题是交通流过于饱和, 延误较大。以主干路上的交叉口为例, 交叉口缺乏系统控制, 缺乏满足交通流运行特点的针对性设计是交叉口通行效率不高的重要影响因素。
2 中心城区治堵对策[4]
2.1 总体原则
通常中心城区的交通改善是城市“畅通工程”的重要环节。一方面, 中心城区的交通基础设施改造受到自然地理、原有规划等因素的约束, 交通改善要本着尊重、延续历史的态度, 从人民的利益出发, 解决交通问题, 维系城区的活力与魅力;另一方面, 改善城市中心城区的交通问题, 需要协调保护与更新、近期与远期、整体与局部等多个层面的关系, 开辟出一条适合城市发展的主导方向[4]。
(1) 提高城市道路供给能力和道路资源利用效率的科学性原则
通常城市周围建有较为完善的由铁路和高速公路组成的交通框架, 承担过境交通和内外交通。中心城区则形成以快速路和主干路组成的交通网络, 主要由私家车和公共交通承担城市内部的交通组织, 由于城市功能布局集中, 通勤交通和休闲交通需求相叠加, 而路网基础条件受限制[3], 因此, 科学合理地利用当前的交通网络, 不断挖掘路网供给能力来应对不断增长的出行需求, 才是最现实、最高效的[5]。
(2) 公共交通战略优先原则
交通的目的是实现人和物的移动, 而不是车辆的移动, 应当根据各种交通方式运送人和物的效率来分配道路空间的优先使用权。据统计[6], 一辆大公共汽车占道面积约等于2辆小汽车, 而载客数量却是2辆小汽车的40倍左右;公共电动汽车完成单位客运量消耗的能源是小汽车的1/10左右;从空气污染和热源污染方面看, 按单位客运量计算大型公交车辆要比小汽车低90%左右。运送同样数量乘客, 公共交通与小汽车相比, 分别节省土地资源3/4, 建筑材料4/5, 投资5/6。
(3) 路网优化的系统性原则
很多城市面临着交通拥堵的难题, 路网升级与优化往往具有可操作性。多年以来, 一些城市频繁的改、扩建工程不但没有改善城市交通系统的先天性功能缺陷, 还对交通系统的整体功能结构造成了持续的扰动, 使其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更为严重的是, 一些改、扩建工程虽然达到预期目的, 短期内提高了局部功能, 但实际上已经破坏了整个系统的功能级配, 这种非预期的隐性破坏对系统造成的长期后果很可能几倍甚至几十倍于之前得到的局部利益。如此诸多结构性问题的存在, 导致城市中心区的道路面积率虽然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城市中心区水平, 但运行效率和承载能力却存在较大差距。[7]
2.2 优化道路网络
路网规模不断提高的同时, 路网质量也需显著提升。只有路网功能层次明确, 且功能结构完善, 路网形态才能进一步明晰, 交通通行能力才能进一步增强。中心城区内的道路应当首先满足公交优先的发展需求, 对于公交车辆的运营给予优先的考虑;大部分中心城区的道路和街巷适于非机动车通行, 在改建道路时, 应该给予非机动车适当的空间, 并充分考虑电动自行车的行驶特性。中心城区次干路以上级别的道路之间相交, 原则上均应进行拓宽渠化, 对一些贯通性的支路, 若条件允许也应进行渠化。
2.3 公交优先
缓解中心城区交通拥堵的关键在于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即坚持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政策, 优先发展轨道交通系统, 保持中心城区的道路交通服务水平。
中心城区公交线路应与支路网的建设同步进行, 逐步消除公交服务盲区, 同时应进一步完善中心城区公交优先通道的设置。中心城区内应着力发展支路小公交, 以提高中心城区内的公交线网密度, 增加公交线路的覆盖率, 并通过合理设置枢纽站与港湾式车站、在早晚高峰时段设定公交专用道等措施来提升公交的服务水平, 提高公交吸引力。
2.4 强化慢行交通
利用支路建设, 分流非机动车交通, 提高非机动车的可达性, 结合步行交通, 建设贯通、舒适和环境良好的自行车交通网络系统。塑造中心城区宜人的步行交通环境和较好的城市景观。根据中心城区轨道交通站点和公交巴士站点布局, 建设与公交车站良好连接、舒适安全的步行设施和步行交通环境。在中心城区快速道路上, 规划建设高架或者地下行人过街设施。
2.5 重视管理
中心城区道路空间资源局促, 因此要重点加强对交通秩序的管理, 人、车管理并重, 保持中心城区交通出行有度、运行有序。同时, 优化干道网出入口设置, 并且在逐步打通中心城区断头支路、完善支路网的同时, 充分重视中心城区的机动车单行交通组织, 通过单行微循环系统, 提升中心城区整体路网效能。
强化交通需求管理, 通过公交优先发展和停车泊位差额供给等交通需求管理手段, 实现对中心城区内小汽车交通的控制, 削减小汽车交通总量, 同时通过完善智能诱导系统, 提高交通设施的使用效率。
3 实例分析
3.1 淮安中心城区交通现状
研究范围为淮安市规划区, 重点为中心城区, 分别对应图1中的虚线和实线所框范围, 其中规划区范围包括淮安市辖区, 面积为3 171 km2。现状中心城区指西、北至高速公路环、南至苏北灌溉总渠以南102省道、东至京沪高速公路以东235省道。如图2所示, 有3条河流横穿淮安中心城区, 将城区自南向北分别划为高教园区、清浦区、清河区和淮阴区, 以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的淮海路为中轴, 向东西南北辐射的“五众五横”的交通网络架构已经形成。
3.2 交通问题分析
淮安市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人口和私人汽车保有量有着较大的增长空间。经调查, 2013年淮安规划区常住人口一日出行总量为516万人次, 平均出行次数为3.02次/d, 在机动车“高增长、高使用、高集聚”的三高发展模式的背景之下, 淮安中心片区整体呈现“交通需求最强烈、交通供需矛盾最突出、交通秩序最混乱”的状态。如图3和图4所示, 对比2008年和2013年的交通运行状况可知, 淮安市中心城区拥堵呈现“由点到线, 由线到面”的恶化趋势。
淮安中心城区路网框架初具规模, 但整体路网结构不合理且密度不高。中心城区已经基本形成以“五横五纵”主干路为主体的道路网形态, 但总体路网密度仅有5.53 km/km2, 其中主干路长度64.12 km, 路网密度1.76 km/km2;次干路长33.42 km, 路网密度0.92 km/km2;支路长度104.64 km, 路网密度2.85 km/km2。道路网络结构比例如表1所示。与《城市道路交通设计规范》相比, 中心片区的路网密度基本达到了规范的低限水平。快速性交通通道缺乏, 城市交通、对外交通以及过境交通叠加在有限的主干路上无法快速通过;中心区内部支路网密度不足, 整体路网呈现棒槌状, 大量交通无法通过次支路快速集散, 导致城市交通拥堵现象严重;路网密度不高, 路网结构就有待完善, 道路连续性差, 导致主干路饱和度较高, 低等级道路分流不足。
跨河通道瓶颈现象严重。如图5所示, 跨河通道是南北向进出城客流瓶颈, 中心城区北的跨河通道已有3处流量趋于饱和, 其余通道也有较大的流量通行。
常规公交受地面交通影响大, 难以发挥高效率。如表2所示, 淮安市公交出行比例不断增加, 但远远没达到现有公交系统能够承担的分担率。现阶段, 公交专用道徒有形式, 缺少必要的管理和交叉口、站台信号设备 (淮海东路高峰公交车达145辆/h) , 公交运行车速较低 (16.5 km/h) 。
道路横断面缺乏合理设置, 不重视慢行交通, 经调查, 机非分隔程度较低 (27%) , 慢行路权被占现象严重 (70%支路有停车、摊位等占用) ;慢行空间普遍较窄, 非机动车道为2.4 m, 行人道3.4 m (淮海东西路、健康路、承德北路等非机动车通勤廊道) ;行人过街缺少系统引导, 行人过街随意, 存在安全隐患的同时影响交通畅通。
3.3 治堵对策
(1) 路网优化是治堵之首。淮安市中心城区交通运行状况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 分担淮海南北路和东西路上的交通流是关键。应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整治: (1) 以淮海南北路和东西路为中轴, 结合城市总体规划, 针对交通需求, 将一部分次干路升级为主干路, 并将一部分支路升级为次干路; (2) 考虑到有两条河横穿中心城区, 跨河通道 (尤其是淮海路、承德路和翔宇大道上的桥) 要适当地拓宽; (3) 路网结构不符合规范要求, 更不符合交通需求, 进一步增加支路条数, 贯通一些断头路, 充分发挥支路资源。区内交通运行状况缺乏良好的组织, 对于主次干路可以通过道路断面的空间隔离措施避免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和行人间的冲突, 也避免机动车因路边随意停车和掉头造成的干扰;对于支路,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考虑设置单行线。此外, 交叉口的渠化除了要保证机动车的有序流通, 也要给非机动车和步行留有空间。
(2) 落实公交优先是淮安市现阶段工作的重中之重。淮安城区的支路线网不密集, 公共交通可利用的不多, 公交线路大多设在主次干路上, 而只有主干路上才有公交专用道。关键是保证公共交通的道路资源不被占用, 需要改进的地方主要为公交站台和交叉口的瓶颈地段。公交站台附近严禁其他车辆停留, 设置公交车停车位更好指导公交车有序进出站;交叉口更应该突出公交专用道, 单独一条车道, 避免受到私家车的影响。
(3) 重视慢行交通, 为后期慢行交通系统的建设预留空间。一方面, 淮安市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阶段, 机动车保有量逐年上升, 抑制交通需求必然不利于城市建设与发展;另一方面, 淮安市中心城区不是老城区, 公共交通在交通出行中的比例较少, 此时建设慢行交通会造成经济的损失和道路资源的浪费。
4 结语
中心城区的交通拥堵成因和缓解策略虽然都有相通的地方, 但不同的城市有着不同的特征, 具体到改善措施还是要把握城市的交通发展阶段与发展方向。本文就淮安市中心城区进行交通调查, 系统地梳理了现阶段交通问题并给出了可操作性的对策。
参考文献
[1]陈昕, 杨兆升, 王海洋.我国中小城市交通问题分析[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06, 6 (4) :84-89.
[2]辛娟, 刘艳, 妮雷斌.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交通问题的研究[J].山西建筑, 2005, 31 (22) :16-17.
[3]王月玥, 翁剑成, 荣建.中小城市旧城区交通组织优化设计—以承德为例[J].交通信息与安全, 2013, 6 (31) :85-92.
[4]杨明, 过秀成, 於昊.城市老城区交通问题解析与近期改善对策研究[J].规划师.2011:105-110.
[5]李自林, 申文杰.天津交通组织优化研究[J].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 2008, 14 (1) :2-31.
[6]陈学武, 葛宏伟, 王炜.城市公交优先发展的对策研究[J].城市交通, 2004 (1) :34-36.
巩义市中心城区环卫专项规划 篇10
1 环卫规划范围
该规划范围以巩义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中心城区为规划范围,总面积为48 cm2。
2 规划范围内的环卫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环卫设施建设落后于城市建设
公厕、垃圾中转站等存在总量不足,布置不均,建设标准低等现象;现有垃圾填埋场一处,即将到使用年限,同时,巩义市正在积极选择规划新的垃圾填埋场。
2.2 垃圾分类收集概念模糊
巩义市虽然有分类收集垃圾箱,但是市民对垃圾分类概念仍然模糊,尚存在可回收与不可回收垃圾混合在一起的现象。
3 环卫规划目标
1)初步建立与整体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相适应的环卫管理和环卫作业机制,环卫工作基本上达到全省先进水平。2)远期建立系统完善的环境卫生管理体系,规范的环境卫生作业体系,健康的环境卫生运营体系;环境卫生整体指标达到全省先进水平。
4 环卫规划主要内容
4.1 环境卫生管理体系
1)垃圾收集管理控制。
通过对世界各地的垃圾分类研究,结合巩义市垃圾产生进行分析,规划确定了具体的垃圾分类方案,见表1。
2)垃圾转运管理控制。
生活垃圾的收运模式(收集点—转运站—处置场);建筑垃圾的收运模式(收集点—处置场);医疗垃圾的收运模式(收集点—处置场);工业废渣的收运模式(收集点—处置场
3)垃圾处理管理控制。
根据巩义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工业废渣的组成成分及变化趋势,结合巩义市城区的发展实际,规划认为巩义市雨量小,沟坑资源丰富,具有建设填埋场的有利条件。因此,规划确定巩义市各类垃圾采取卫生填埋处理。
4.2 环境卫生作业体系
4.2.1 环卫公共设施
1)公共厕所。规划依据建设部GB 50337-2003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和巩义市城市总体规划,将中心城区划分为三级景观区,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公厕的布置方案,详见表2。
2)废物箱。规划对废物箱收集垃圾种类及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同时对设置在道路两侧的废物箱提出了具体的布置方案:商业、金融业街道:50 m;主干路、次干路:100 m;有辅道的快速路:200 m;支路:200 m;有人行道的快速路:200 m。
4.2.2 环卫工程设施
1)生活垃圾转运站。
根据垃圾处理场距规划区较近的实际情况,规划只在规划区内设置小型转运站,不设置大中型转运站。
考虑到工业区和生活区的单位面积垃圾产生量不同,规划对其垃圾转运站的转运量设置也不同,详见表3,表4。
2)大型环境卫生工程设施。
规划考虑巩义市沟坑资源丰富的特点,在市区东部约2.5 km处集中建设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场、建筑垃圾填埋场、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和垃圾资源回收场、工业废渣综合处理场和工业废渣填埋场各一处,医疗垃圾废物则交由郑州市统一处理。
4.2.3 其他环卫设施
1)车辆清洗站。a.环卫车辆清洗站。环卫车辆清洗站结合环卫车辆停车场设置,是环卫车辆专用清洗站,共设置两处。b.其他车辆清洗站。其他车辆清洗站的服务对象主要是进城车辆和市内车辆,其选址应避开交通拥挤路段和交叉口,尽量与加油(气)站、停车场合并设置,服务半径为0.9 km~1.2 km。2)环卫车辆停车场共设置两处环卫车辆停车场同时其内部设置环卫车辆清洗站、汽车维修保养站,环卫职工综合休息场所等设施。
4.2.4 环卫系统VI设计
环卫系统的VI设计是利用VI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将环卫行业的信息概括、提炼、抽象,顺利转换为易于识别和接受的视觉符号。主要包括:1)标准色、标准字。规划确定蓝、绿、橙为巩义市环卫系统的三种标准色。标准字参照CJT 13-1999环境卫生设施与设备图形符号、设施标志中的规定执行。2)环境卫生行业标志。行业标志参照CJT 13-1999环境卫生设施与设备图形符号、设施标志中的规定执行。3)环境卫生设施图形标志。环境卫生设施图形标志参照CJT 13-1999环境卫生设施与设备图形符号、设施标志中的规定执行。4)环卫系统指示牌。该内容包括:环卫设施的图形标志,简洁的文字说明,必要的方向指示箭头。指示牌的设计要统一尺寸、统一风格,需要采用环卫标准色和标准字体。
4.3 环境卫生运营体系
4.3.1 管理机构
规划确定了巩义市建设管理局是环卫机构的主管部门,负责全市环境卫生工作的计划、组织、协调、督促与检查,具体工作机构是巩义市建设管理局环卫处。
规划建议设置片区环卫清洁服务总公司、环卫洒水车队、公厕管理队和垃圾处理场管理队,负责保质保量完成辖区内环卫生产作业和社会化服务工作。为方便工作和管理,片区环卫清洁服务总公司可下设清扫保洁分公司、清运公司。
4.3.2 运营机制
1)完善“事企分离”管理与运行。管理体制改革为两部分:a.管理机构,主要执行政府环卫管理职能,进行宏观管理和规划指导等工作,同时主要管理垃圾处理场等、环卫基础设施的建设等业务;b.企业性实行环卫有偿服务,独立核算,自负盈亏。2)鼓励具有一定资质的集体或个人开办环卫清洁服务公司,在竞争中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4.3.3 职工队伍
规划采取以下三个措施提高职工队伍建设:1)环卫部门的职能岗位应充实环卫工程或相近专业的专门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2)对环卫职工进行培训,提高职工的文化程度和专业技能。3)着重吸收文化水平高、素质高的环卫人才。
5 结语
环卫工程是一项完整的体系,无论是公厕、垃圾转运站等这些硬件设施还是运营体系这些软环境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同时,环卫体系的建设也是一条曲折的道路,在这些过程中要唤醒大家的环保意识,用法律、用管理机制来规范环卫体系的建设是环卫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非中心城区】推荐阅读:
宜春市中心城区08-13
城区幼教中心教研活动计划11-02
吉安市中心城区公共租赁住房07-09
关于渣土运输车中心城区通行申请报告06-27
越城区职工维权服务中心工作制度06-14
宿城区法律援助中心规范化建设验收汇报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