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出入境管理基本计划

2024-07-21

日本出入境管理基本计划(通用4篇)

日本出入境管理基本计划 篇1

日本《出入境管理基本计划》

2005-05-11 15:51

Ⅰ绪言——社会的变化与出入境管理

今天,我国入境、在留的外国人的总数在不断增加,并且在很多方面外国人同日本人之间的关系已变得紧密而不可分,外国人对我国社会的影响正在不断扩大。

因此,仅仅对每个外国人进行入国·在留资格的认定,将难以正确、顺利地施行出入境管理政策,有必要制定并实施更加综合、更加有计划的政策。随着整个社会对外国人的关心与意识的不断提高、外国人人数的不断增加及其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要求出入境管理行政部门给出一幅在我国社会中日本人同外国人如何共同生活的蓝图。

因为上述实际情况,法务大臣决定制定《出入境管理基本计划》,以修改平成元年制定的《出入境管理及难民认定法》(昭和26年政令第319号,以下称“入管法”),在明确我国入境·在留的外国人的实情的基础上,制定出入境管理政策的指针以及其他必要政策(入管法第61条第9小条)。本基本计划的目的是:在确立我国出入境管理的基本方针的同时,将本基本计划告诸国内外,通过按照它制定的各项政策,提高政策的透明度。

平成4年制定的出入境管理基本计划(以下称《第一次出入境管理基本计划》)贯彻“顺利的接收外国人”和“排除不受欢迎的的外国人”两大政策。出入境管理政策以促进我国社会健全发展、促进国际协调为基本观点,以“促进人才的顺利交流”和“处理非法就劳的外国人问题”为主要课题,这些正是出入境政策的使命所在。本次计划也不会改变《第一次出入境基本管理计划》的基本原则,但在具体的政策以及其中应该重视的课题等方面,有必要反映最近社会的要求,做重新认识。

当今世界,在国际化的同时,通信·运输手段的发展以及经济系统自由化的发展使全球化现象越来越显著,这要求我们必须在一个面向国际社会的更加开放的社会中谋求国民生活的稳定和繁荣。所以,我们必须创造一个使人才交流能够顺利进行的环境,尤其要针对我国经济的特点,适应我国产业结构和企业行动变化性的弹性人才活用的需要,进行正确并且平稳的出入境管理。

更进一步,我国将进入少子老龄社会的时代。特别是从2000年开始,预计人口将开始减少。由此带来的劳动力的减少我们该如何处理?如何处理才是合理的呢?人口减少的时代即将到来,这将给我国社会带来巨大变化。我们首先应该承认这是社会走向成熟的一个必然阶段,并且认同它。在推广保证国内劳动力的政策的同时,必须提高每个人乃至全社会的生产力来面对它。而另一方面,社会中有一种想法,用外来人口来补充减少的人口,以此来保持国内的繁荣。

但是,考虑到我国的历史以及日本人的社会文化思维和感受性,一下子接收大量外国人入境是不现实的。所以我们有必要逐渐地、周密地调整接收的范围(何种行业需要外国人)、条件(拥有何种经验和背景的外国人才能和日本人共同生活)、待遇(提供给接收的外国人何种社会生活条件)等方面的平衡,在不给社会带来摩擦的基础上进行接收工作,以此来保持社会的活力,追求社会的有形和无形财富的增加。在人口减少的时代真正到来之前,我们有必要展望未来,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准备我国的对应方法。本计划也将确认这一点。

另一方面,国际社会全球化的发展也同时要求存在一个强有力的组织形式,能够保证社会各方面的安全。我们必须维护我国社会的安全与秩序,并在此基础上推进我国社会的国际化,促进外国人的顺利接收。但是,我国社会仍然有大量的非法滞留者存在,仅官方的统计就有约27万人,加上偷渡者的人数这个数字将更加庞大。最近几年与“偷渡”有关的国际犯罪组织也在暗中渐渐活跃起来,这些组织引发的案件的有组织化和巧妙化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在日本的外国人的犯罪的深刻化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安全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次计划 1 将讨论如何更有力、更有效地处理这些问题。

出入境管理政策的目的是:通过政策的实施,维持社会的安全与秩序,在尊重人权的前提下,适应社会的需求推动外国人的接收,努力实现社会的合理化,建设一个日本人和外国人都能安居乐业、共同生活的社会。

最近国内外情况变化迅速,并且存在着许多不稳定的因素。所以本计划的制定以今后五年为目标。

Ⅱ与外国人入境·在留相关的情况

外国人入境·在留情况有许多变化和倾向,在此仅指出最近几年引起社会关心的现象和给社会带来重大影响的现象。

1、入境·在留外国人总体的增加与主要在留资格的动向

随着战后我国经济的复兴、国际交流的活跃以及国际航空路线的发展和完善,外国人入境人数一直在不断增加。昭和25年仅18,000人,昭和53年100万人,昭和59年200万人,平成2年突破了300万人。

最近几年受日元的急剧升值、阪神·谈路大地震及沙林事件等的影响,平成7年入国人数有所减少。但是平成8年突破了400万人,再次显示出增加倾向。平成9年创纪录达到4,669,514人。平成10年虽略有减少,仍然超过了450万人。外国人入境人数的不断增加,反映出世界正在走向全球化。

平成10年日本人的出国人数为15,806,218人。在日本人和外国人的出入境中日本人明显处于 “出超”的位置。

在外国入境者中旅游观光客等短期停留者占了九成以上。“在日本生活”的中长期停留外国人近几年来以平均每年20万人左右的速度增加。根据外国人登录者统计数字(外国人登录者包括一部分非法滞留者和旅游观光者),平成10年底共有l 512,116人,创当时最高纪录,约为开始实行外国人登录制度的昭和22年(639,358人)的2.4倍。这个数字约占平成10年我国人口总数(总务厅统计局《日本统计月报》推算人口约12,648万人)的1.2%。

另外,外国人登录者中以在留资格划分的话,拥有特别永久居住权的在日韩国人、在日朝鲜人最多,为533,396人,占全体的35%。这些相当于永久居住者的外国人在战后到昭和30年之间约占9成的比例,从那以后由于大量外国人的涌入,整体比例减少了4成。这些统计数字如实反映了我国社会在留外国人数的变化轨迹。同时,我们在生活中也确实看到我们的新邻居在不断的增加着。

我们有必要了解世界各国的情况。在此我们将各国外国人占国家总人口的比例做一下比较:瑞士约为19%,德国约为9%,英国约为4%(以上三国为1997年的统计数值),美国约为5%(1990的统计数值)。在发达国家中我国的外国人口比例绝对不能算高。

(1)以就劳为目的的外国人的入国·在留的变迁

对于入境·在留的外国人中的“外国劳动者”的变迁有几种不同的观点。

现行的出入境管理以在留资格(根据入国·在留的外国人的行动、身份、地位划分为不同类别)为根本制度。平成10年中以就劳在留资格(入管法别表1和2所示在留资格,但“外交”及“公务”除外)新入境的外国人登录者为101,891人,约占新入境总人数的3%。截止到同年末,以就劳在留资格入境的外国人登录者为118,996人。约占外国人登录者总数的8%。

但是实际上,持有无在留活动限制的在留资格的外国人(如以日裔为主的“日本人的配偶者”,“定住者”等在留资格)、在旅游的同时可以工作的劳动旅游(WorkingHoliday)制度的利用者、以及获得资格外活动许可的留学生等都可以就劳。所以“能够劳动”的外国人的比例实际上要更大一些。

更进一步,在后文中我们还将提到,现在国内至少有大约27万的非法滞留者以及未包含在其中却非法入境、非法登陆并进而非法在留的大量夕L国人,如果将他们也看作“非法就劳者”,实际上“正在劳动”的外国人的数字将会更加庞大。我们甚至可以将他们统称为“外国劳动者”。

虽然我们很难掌握这些“能够劳动”和“正在劳动”的外国人的精确人数,但是只要概观一下以“能够劳动”在留资格在留的外国人的动向,就不难发现,虽然我国经济正处在低谷,其人数仍呈不断上升趋势。

其中,以外籍职员在留资格(“技术”、“人文知识·国际业务”、“企业内调动”)入境·在留的人数从平成九年开始增长。这一点充分证明这几年我国的外籍职员正在稳步增加。如果以国籍(出生地)来划分入境者,我们会发现在任何方面都是美国人最多,同时来自中国、印度的在留者明显增多。由此我们可以发现我国企业需求的一个方面。以就劳在留资格入境的外国人,受突发事件影响时偶尔会有增减,但总体来说仍然是一个增加的趋势。我们灵活运用当前政策所规定的接收形式,引入了具有技术、技能或知识的外国人。

(2)研修生、技能实习生的稳定增加与研修制度、技能实习制度的巩固

由于我国经济的国际化,许多企业从昭和四十年代开始向海外发展。由此产生了接受外国人进行技能研修的需求。在国外发展的企业将当地法人或有业务关系的日资企业的雇员送到日本,这些雇员在我国修得有关技术后再回到当地企业,在当地的企业中活用所学技术成为骨干。

之后,应产业界的接收要求,我们决定扩充发展这项制度,不仅仅面向某个企业,而是从为世界作贡献的角度出发,帮助发展中国家培养人才。在以平成2年6月实行的《修订版入管法和出入境管理及难民法》的第7条第1项第2号为基准制定的法务省令(以下称“基准省令”)中,增补了“研修”在留资格及其标准。

然后,平成5年,又设立了技能实习制度,允许经过研修掌握了一定技术的外国人与接收企业签订雇用契约,于研修结束后在实践中巩固所学技术。平成9年4月又对其在留期限作了延长。直到现在我们仍然在不断扩充这一制度。

平成6年以前以“研修”在留资格新入境的人数一直呈减少的趋势,之后便呈不断增加的趋势。平成10年中以“研修”在留资格新入境的人数为49,797人。由此我们可以观察到企业对扩大接收研修生规模的热情。

另一方面,自平成5年实行技能实习制度以来,技能实习生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平成10年中从研修转入技能实习的人数为13,066人,是平成9年的2倍还多。技能实习制度正不断在我国社会巩固着它的地位。

(3)学生,就学生的接收状况及接收的正规化

在昭和58年制定了“留学生10万人接受计划”后,政府已将推进外国留学生的接收作为一个基本的方针。

平成2年施行的修订本入管法中增加了“留学”(在大学、短期大学、专门学校[专修学校专门课程]学习)和“就学”(在高中以及其他学校学习)的在留资格,从出入境管理政策上明确了接收的标准。我们致力于通过有秩序的接收留学生·就学生,积极的促进国际学术文化交流。

平成10年中新入境的“留学生”为13,478人,“就学生”为14,540人。如果以国别(出生地)来划分的话,中国留学生为4,522人,约占总体的34%,然后是韩国,美国。中国就学生为6,518人,约占总体的45%,然后是韩国,台湾。

仔细观察近几年的变化我们会发现:平成4年新入境的留学生人数首次突破1万大关,之后 3 每年都保持在1万人左右;就学生新入境人数在平成4年为27,367人,平成5年却为18,127人,骤减了约1万人,之后仍然在不断减少,直到平成9年才转为增加,平成10年为14,540人。这是由于以就劳为目的的日语学校的激增致使入国审查变得更加严格,导致就学生人数骤减。平成9年以后的增长说明日语学校的运营步入了正规化。

另一方面,对伪装成学生而非法就劳的非法在留者(已计入外国人登录者数)的强制遣返也是导致以就学在留资格入境的外国人登录者人数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平成9年起新入境人数开始增加,平成10年的外国人登录者数也开始增加。

在这些留学生中,大学毕业后选择在我国国内企业就业的学生也在增加。自平成6年起,获得“技术”、或“人文知识·国际业务”等在留资格的留学生人数每年保持在2,500人左右。从这一现象中我们可以看到在经济活动的国际化进程中,我国企业对了解日本的习惯和思维方式同时又有海外关系的外国人的活跃的期待。

(4)日裔入境的增加及与我国社会有深厚关系的外国人的增加

近几年来,日裔的入境已成为一大社会现象。日裔的大部分以 “日本人的配偶者”或“定住者”的在留资格入境·在留。持有以上在留资格的外国人都“与我国有密切联系”,特别是“与我国有血缘关系”。而“定住者”在留资格则是在平成2年施行的修订版入管法中新增加的。由于这些在留资格在活动上不受入管法的限制,所以有许多南美出身的日裔带着亲属来到日本,不是想常住,而是以就劳为目的。

以“日本人的配偶者”在留资格入境的新入境者近几年一直在增加,日裔入境者也在增加,这些说明我国的国际结婚现象也在增长。但是,平成10年突然比平成9年减少了22%,为24,572人。今后的变化很是让人关心。还有,在实际情况中,在入境后再与日本人结婚,将在留资格变更为“日本人的配偶者”的事例也不少。截止至平城10年底,持有“日本人的配偶者”在留资格的外国人登录者人数为264,844人,约占外国人登录者总人数的17.5%。

另一方面,平成10年持有“定住者”在留资格的新入境者数为21,501人。其中巴西人为12,543人,约占总人数的58%,之后是中国、秘鲁、菲律宾。在平成7年之前这个总数的增长一直很平缓,但平成8年已变为12,773人,约是前一年的1.9倍。平成9年激增至33,353人,为前一年的3.6倍。平成10年则为21,501人,比前一年减少了38%。导致平成8年开始的增长的原因之一是,平成8年9月份,如果在圣保罗总领事馆申请签证,当地日裔很容易就可以获得签证。

截止至平成10年末,持有“定住者”在留资格的外国人登录者人数为211,275人,并继续呈增长趋势。其中巴西人为115,536人,约占总人数的55%,其次是中国人和秘鲁人。

平城10年末持有“永住者”在留资格的外国人人数比平成5年末翻了一翻,达到93,364人。除在日韩国·朝鲜人外,其他的外国迁入者人数也正逐年稳步增长。

这些以“日本人的配偶者”或“定住者”在留资格在留的外国人(特别是日裔)中的大多数人并没有定住·永住的意图,但是不可否认“同我国社会关系紧密”的外国人数一直在增加,并且定住·永住化的趋势也在增强。

2、入管法违反者的变迁及各种问题

根据入国管理局的电脑统计数据,截止至平成11年7月1日,我国潜在的非法残留者数为268,421人,比上一次统计(平成11年1月1日)的271,048人减少了2,627人(约1%),比过去最多的平成5年5月1日的298,646人减少了30335人(约10.1%)。之所以会减少,一方面是近几年我国经济的低迷以及入国管理局与有关机关共同施行的有效的处理非法就劳政策的结果,同时这些政策也减少了以入境·在留为目的的假外国游客的流入。但是另一方面,以非法就劳为目的、以船只为工具的偷渡事件却屡禁不止。这些非法残留者的具体 4 情况如下。

(1)入管法违反者的变迁

截止至平成11年7月1日的非法在留者中,韩国人最多,有63,848人,约占全体的24%,其次为菲律宾、中国、泰国、秘鲁。近几年变化的特征是:过去一度最多、现在仍然很多的泰国人和马来西亚人在减少,而韩国人在增加。

在这些人中入境时的在留资格为“短期滞在”的人数为200,388人,约占75%。即4人中有3人伪装成游客入境。平成4年5月1日以“短期滞在”在留资格入境的非法残留者约占非法残留者人数的84%,之后一直在减少。最近以“兴行(演出)”等在留资格入境企图非法就劳的外国人人数有增加的倾向。

手续较简单的“寄港地上陆许可”以及“船员上陆许可”等特殊上陆许可制度是针对有临时上陆要求的外国人的。有人利用这一特殊制度取得上陆许可后便不法在留,这种情况时有发生。另外,据推测,有不少外国人虽然手持正规的在留资格却进行违法的资格外活动,或以“短期滞在”在留资格反复出入境,从事非法就劳。

最近几年又有一些新的动向。自平成8年开始,中国等近邻国家的轮船集体偷渡事件频繁发生,急剧增加。由于这些外国人没有办理正规的入国手续,所以我们很难掌握他们的实际情况。我们只能看看被出入境管理局强制遣返的非法在留者的人数。昭和50年代数字较小,平均每年在500人左右,从那以后一直在增加,平成10年激增至7,472人。非法滞在期间也正在向长期化的方向发展。造成这一事实的主要可能原因是:由于实施了入国审查制度并暂停了免签制度,那些企图到我国非法就劳的外国人通过正式手段入境变得困难,于是就只好坐轮船集体偷渡,或者购买国外犯罪组织制造的假护照入境。尤其是集体偷渡事件已经成为国际性问题,专门以帮助企图非法入境的外国人偷渡为生财之道的国际犯罪组织异常猖獗。犯罪组织经常保持偷渡两国之间的联系,有组织的确保偷渡费的回收,建造隐藏偷渡船只的仓库,将非法入境者在海上偷偷转入渔船,其手段越来越恶劣、越来越巧妙。

利用飞机非法入境、登陆的案例也发生过不少次。这些事情大多有伪造、改造护照的蛇头的参与。

针对这些蛇头,平成9年修订的入管法中增加了与集体偷渡有关的罪名,并加强了取缔。这些政策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非法入境者依然不断涌入。

(2)入管法违反事件的特征

①非法就劳期伺的长期化以及非法就劳的零星化和扩散化

被强行遣回的入管法违反者中8成以上为非法就劳者,而这种就劳期间正在变长。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非法就劳者向地方扩展以及同一地区非法就劳者人数的减少(零星化);(2)随着我国入国·在留外国人数和非法滞在者数的增加,我国社会对外国人存在的特殊感变淡,导致信息提供量减少,使取缔工作的效率降低;(3)由于登陆审查的严格化导致再次入境变得困难;(4)经济不景气导致收入减少,不容易在短期内赚够目标金额,致使在我国继续非法就劳的人口增多。

②与有组织的蛇头相关的恶性化·巧妙化案件的增加

入国管理局一直在严格登陆审查,加强取缔,努力减少非法滞留者。但是另一方面,随着与被称为蛇头的中国人偷渡中间人等国际犯罪组织有关的非法入境案件、与从事护照、外国人登录证明书等伪造的中间人有关的各种造假案件和有组织的假冒日裔案件等犯罪案件的增加,非法入境的各种手段正走向恶性化、巧妙化。

(3)非法滞在者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 非法滞在者中的绝大多数都参加非法劳动,这一点不仅可能威胁到作为我国出入境管理政策中心的在留资格制度的根本,而且在不同的行业里也会同日本人发生竞争,抢走本采就被工作危机困扰着的日本人的工作机会。在经济上,雇用低薪的非法劳动者的雇主会比雇用合法劳动者的雇主有更强的竞争力。非法就劳者的存在会妨碍经济竞争的公平性。

投诉在日外国人犯罪的案件呈增加趋势,给我国的社会治安产生了恶劣影响,这一点已经到了不可坐视的地步。在投诉的外国人犯罪的案件中非法入境者和司非法滞留者约占6成,并且有些非法滞在者有可能以籍贯·血缘结成团体,进行有组织的恶性犯罪。有时也会使事态深刻化,于当地住民之间产生裂痕。

另一方面,由于为非法劳动者介绍工作的蛇头得到了过多的非法利益,使这些劳动者受到剥削。也可能因为雇主方面的原因而得不到劳灾补偿和必要的医疗,得不到人权保障。

而人权问题上再加上由于非法滞在者而发生的未支付医疗费用的问题,将会给雇主、医疗机关、地方公共团体之间带来深刻矛盾。

Ⅲ 出入境管理政策的主要课题及今后的方针.

根据Ⅱ中所总结的近几年我国外国人入境和在留的情况,担任出入境管理的入国管理局在分析了国内外局势的前提下,致力于制定有效、高效的政策,使政策能够顺利、正确的施行。

出入境管理政策的根本是正确实现出入境管理的两大使命:(1)顺利接受外国人,(2)排除不受欢迎的外国人。今后要展望二十一世纪初社会发展的方向,适应时代的各种要求和国内外的具体需求,更加准确的进行出入境管理。

当前需要特别重视的课题为:(1)顺应国内社会发展趋势的要求,顺利接收社会需要的外国人。(2)进一步保障社会的安全,用现实并且有效的方法处理非法滞留者问题。(3)放松管制,使手续更加合理化。同时要建立国际性的协调体制。另一方面,在施行这些政策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外国人的人权。

针对各项课题,出入境政策的方针和具体政策如下:

1、响应国际化与社会的要求顺利实现外国人的接收

当今的世界越来越国际化、全球化,我国应该以建设更加开放的经济社会为目标,保证人民生活的安定与繁荣。

当今的时代,通过产业结构、企业行动等社会领域的交流来取得国际上的相互理解极其重要。顺应社会需求,顺应我国国际化的要求,比以前更加主动地、顺利地、稳步地接收外国人的要求日益强烈。

但这并不简单地意味着我国要接收移民,大范围的、一步到位的接收大量外国人。我们必须充分地分析接收环境和其他国内外实际情况,积极活用各种现行的制度,适应社会的需求,灵活地接收外国人,避免给社会带来摩擦或动摇。

在中长期的计划中,应继续探索今后社会的合理形态,同时要达成社会共识,决定接受实现这一合理形态所必需的外国人的范围和应为其提供的待遇。

我国要实现对外国人的顺利接收,应从以下几个课题入手:

(1)顺利接收我国需要的外国劳动者

①至今为止的情况

第一次出入境管理基本计划关于接收以就劳为目的的外国人,一方面表示顺应时代的要求和社会变化的需要允许其登陆并可视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另一方面对于简单劳动者的接收则一直抱着慎重的态度。这基本上是一个稳定的政策。但是其中有几点仍需要重新讨论。

主要内容包括:取消“企业内调动”最长滞在期限5年的限制;整理“技能”的对象范围;如何正确使用“兴行(演出)”这一在留资格等等。其中取消“企业内调动”最长滞在期限 6 这一条。一方面是希望本国商人更有作为的外国政府的要求,同时也是推进规制缓和计划的要求。

经济的全球化、国际竞争的激化,国内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导致对拥有高度专门技术的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对经济活动的管制放松使企业的活动更加灵活,需要一个更为有弹性的人才来源。国际上也要求商业人员和技术人员能够自由流动。总之,从现在开始世界将进入一个物资、金融、信息以及人才、企业全球性流通的时代。

②今后的方针

由于上述情况,今后的出入境政策必须在保持我国社会的安全与秩序的前提下,满足上述要求,创造一个更加顺畅的接收外国人的环境。例如国内外众多企业提出要求制定“投资.经营”在留资格的标准,就长期出差等商业活动作出讨论。

因此,有必要适应社会的要求来制定出入境管理政策,维持包含劳务市场在内的社会秩序的稳定,不断进行管理、协调,保证竞争的公平性。促进国际商业人员流动,接收有专业技术的外国劳动者,同时为接收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进一步扩大接收。尤其现在信息产业的发展,会进一步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出入境管理要保证这方面人才的交流。

通过这些努力,不仅可以保障我国社会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促进经济活动的多样化,还有可能从文化方面增强社会的活力,通过加强与国外的交流,扩大选择范围。另外,通过技术交流支援亚太地区经济也将促进国际合作的发展。

具体的,为了进一步积极的接收技术人员、技能人员,就应该重新制定最低工龄、接收范围、以及在留资格的范围的标准。同时,社会上现在有一些需求的形式没有与之完全匹配的在留资格,如果我们判断其应该接受,就应该增加相应的在留资格,使这些外国人,能够发挥自己的能力,同时又不会给日本劳务市场和社会生活带来恶劣影响。

从中长期来看,今后人口的减少会导致劳动力的不足。现在就有人提出,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看护劳动行业的需求越来越高,有必要探讨在此行业内接收外国人劳动者。

对于专业人才、技术人才以及公认的优秀人才我们将一如既往地积极接收,同时将分析社会的需求,从以下几点分析是否接收:(1)提供劳动力的外国人的入境·在留不会给我国社会带来社会问题;(2)在保证技术或技能的基础上等价提供劳动力;(3)这些技术人员或技能人员对其他各国的必要性。还将重新分析与在留资格相对应的职种,根据实际情况及其对我国产业和国民生活的影响,制定出一项能够灵活调节外国人入境者数的接收方法。

(2)研修制度以及技能实习制度的正规、顺利发展和进一步充实

①至今为止的情况

以第一次出入境管理基本计划为基础,平成五年创立了以通过研修掌握了一定技术的人员为对象的技能实习制度。即为了使研修人员能够在研修结束后进一步巩固修得的技术,将更加高级的技术带回国家,允许研修人员和研修所在企业签订雇用协议,进一步研修技术。其目的是通过作为学习的“研修”和在雇用关系下学习技能的“技能实习”来有效的保证技术的转移,其主旨是通过接收研修生,实现技术转移,造就人才,为世界做出贡献。因此这项制度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

在制定技能实习制度时规定,技能实习和研修的滞在期加起来不得超过2年。但是,发展中国家的有关人士反映:要学得预期的技术水平“2年以内”不一定够。同时结合社会各界的要求,将通过2年的研修和技能实习后能够达到预期技术水平的职种定为技能检定基础1级职种,并将其作为本制度的对象之一。而对于技术含量高的技能检定基础3级职种则将研修和技能实习合计2年的滞在期延长到3年,并从平成9年4月开始实施。由财团法人国际研修协力机构根据公益法人所实施的检定·资格考试的标准来进行评定,从研修转向技能实 7习后,其在留资格也从“研修”变为“特定活动”。

作为技能实习制度的对象的技术也考虑到研修生送出国的要求,通过完善公正的评定制度,将技能实习制度的对象职种从制度开始施行起的17种增加到平成12年2月的55种。总共有约3万人的研修生转成技能实习生,进一步学习技术。但是,在技能实习制度巩固、发展的同时,研修生、技能实习生的失踪、逃跑事件以及精神健康方面的问题也日益显著。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是接收团体、接收企业、研修生本人、技能实习生本人以及外国的送出机关并没有完全理解作为学习的“研修”以及雇用关系下的技术实习制度的主旨和目的。

针对这些事态,平成11年2月制定了《研修生及技能实习生入境·在留管理指针》,用以指导、启发致力于相关制度正式化的有关人士。

另一方面,虽然技能实习制度的对象职种正在渐渐增加,但是现在能够转成技能实习的职种还只限于55个职种。有意见指出,对要求学得比技能实习更高的技术的研修生以及接收机关的要求还没有充分考虑。

②今后的方针

出入境管理政策一直贯彻通过接收外国人为国际作贡献,促进国际协作的基本方针。今后为了更加有效的实现它,要在国内创造一个便于接收研修生、技能实习生的环境。

研修生制度以及技能实习制度是在上述各方面的期望下创立,运行的,为了更加有效的实现技术转移,做出国际贡献,应该进一步完善、充实这些制度。由于接收培养研修生也会促进企业的国际业务和加强企业活力,接收机关对此制度的期望也在增加。要有计划的进一步充实完善广受各方面好评并不断巩固着的研修生制度和技能实习制度。

为此,首先要消除、改善本制度施行过程中日益显著的各种问题。必须继续按照上述指针对接收机关进行指导,防止出现失踪等现象。在灵活、正确的运用本政策的同时,重新探讨本政策,使其不断完善。

具体的,首先在实施研修和技能实习政策时要在确保正确合理的管理的基础上简化、合理化现行手续,使接收更加顺利。

其次,要进一步促进对研修制度以及技能实习制度的宗旨的理解。实行研修制度和技能实习制度,使研修生可以通过研修掌握基础技术,并允许掌握了足够的技术、能够有效果地进行技能实习的研修生与接收企业签订雇用合同,转入技能实习,在实践中学习更高的技术。为此,首先要创造可以让研修生掌握基础技术的充实的研修环境。同时要与有关省厅共同探讨这二项制度的具体方针,使研修和技能实习能够最有效的施行,使修得高级技术成为可能。

技能实习的对象职种范围一直在渐渐扩大。现在仍有呼声要求将技能实习范围扩大到农业、水产加工业、宾馆服务业等行业。今年后将与有关省厅协作探讨一个方案,对希望通过技能实习进一步掌握更高技术的研修生和接收机关的要求做出迅速、合理的回答。

在重新探讨这一制度的同时,有必要与有关省厅一起商讨创设独立在留资格的需要,为这些制度创造一个法律的基础。同时为了防止非法滞留者的非法就劳,要强化对接收机关的指导和与送出机关的合作。

在政府直接指导的同时,作为技能实习核心的财团法人国际研修协力机构也将建立一个能够更实现其充实机能的体制。

通过这些政策的实施,使不断巩固·发展着的研修制度和技能实习制度得到国际上的理解,适应它们各自的需要,发挥各自的作用。

(3)推动学术、文化、青少年交流,积极接收留学生、就学生

①至今为止的情况

为了保证学日语的就学生按照其在留资格进行活动,根据第一次出入境管理基本计划,按照 8 重新审查、探讨基准省令的方针,就如何正确接收就学生作了讨论。平成6年制定了《我国日语留学生的在留状况及接收方针》,要求对于有问题的教育设施要严格处理;要严格审查就学生学习日语的意图及其基础能力。

接收留学生、就学生是国际学术交流和青少年交流发展的强烈要求,加强在留管理实际上是为了进一步扩大接收。由于社会各界的要求,近几年来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

首先,为了减少留学生问题、减轻申请者的负担,与“就学”在留资格对应的在留期限从原来的“6个月”延长至平成9年4月后的1年。

其次,原则上不允许留学生在完成专门学校的课程后在我国就职。但是自平成7年1月开始,对完成某些专修学校课程的留学生授予“专门士”称号,在明确、巩固了专门学校的职业实务教育机关的位置的前提下,允许其为就职而变更在留资格。

另一方面,原来从专修学校升入大学要求专修学校的学习内容一定要与大学的专业内容有关联关系,现在对其进行改革,允许只以继续学习为由更新在留期间。

平成11年重新探讨在留期限时新增加了“2年”的“留学”在留资格,给留学生带来了方便。

②今后的方针

学术·文化·青少年的交流有利于增进国际社会的相互理解,培养合作协调意识。各种青少年交流也是双方未来国际交流的主力人材之间的交流,应该有预见的推进它的发展。争取理解我国国情的外国青少年,强有助于我国将来的国际发展。

根据这一观点,我们希望进一步积极接收留学生、就学生,因为他们是我国和他们的祖国的未来。应该进一步推进留学生的接收制定出能够吸引世界各地优秀留学生的方案。

具体的,将与其他有关部门共同施行促进留学生、就学生以及研究者的接收的各项政策,并通过体育运动、商业活动、打工旅游等制度支援这一交流。

日韩将共同举办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为了确保这次国际大赛的顺利进行,一方面要保证人才的顺利往来,另一方面也要阻止有可能带来问题的人的入境。

留学生的接收一直被认为是一种“知识性的国际贡献”。应该与有关省厅共同协调接收,改善包括有可能成为留学生的就学生在内的对我国抱有兴趣、勤奋好学的外国学生的接收环境,完善教育环境。

作为其中的一环,‘为了学生的便利和在留的合法化,直接与学生接触的教育机关应该对留学生、就学生的合法在留负责。

另外,出入境管理政策也将做出政策上的支持,考虑到留学生就职等完成学业后的去路问题,增加来我国留学的吸引力。即今后将积极承认已经得到广泛认可的留学生因就职而引起的在留资格的变更。这是因为,留学生是已经熟悉了我国社会的风俗习惯的外国人,可以在完成学业后在我国作为研究者或公司职员进行正常的社会活动,在产业界发挥积极作用。

同时也将支持外国学生在我国企业进行的就职体验计划,为外国学生体验、理解我国的商业文化提供机会。

(4)长期在留我国社会的外国人的定居的顺利化

①至今为止的情况

现在我国入境•在留的外国人中拥有“永住者”、“日本人的配偶”、“定住者”在留资格,或者持有其他在留资格但长年来一直作为我国社会的一员滞在的外国人数正在增加。他们与我国社会有着紧密的关系,这些外国人能否在我国安居乐业的重要性也随之不断增加。

出于这些考虑,平成8年7月开始允许满足一定条件的、有日本籍子女、希望一个人在我国监护·教育子女的外国人家长以“定住者”在留资格在留。

另外,为了促使外国人在留的安定化,平成11年10月开始将27种在留资格中的21种在留期限从原来的“1年”延长为“3年”。

永住许可使外国人能够得到最安定的法律地位。这一许可将比以前略有放松。

②今后的方针

今后我国社会如果接收如上述(1)、(3)所示的外国人才,就应该稳定他们的社会地位,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并且在多方面加以支持,努力创造一个日本人和外国人共生、共存的社会。

为此有必要探讨“永住权”、“定住者”在留资格的应用,使成为我国社会不可缺少的外国人能够有一个安定的社会地位。

对于作为我国社会的定居者和社会成员的外国人,今后要将现在不连续的政策改变成综合的、整体的外国人政策。

例如自平成2年起至今来日本的第2代、第3代南美日裔,给日本的教育机关、地方共同体等带来了巨大影响。今后有必要同政府各部门进一步就定住者的接收范围和接收后的各种政策进行探讨,做出综合的调整。

从政策为外国人服务的观点出发,对待作为日本社会的构成者、居住者的外国人,要保护他们的人权,在生活方面给予同日本人一样的支持。这时就要求与有关省厅,特别是与居住者关系最密切的地方公共团体或者NGO(非正式团体)建立合作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尝试建立一个协调体制,使得在办理外国人入境·在留手续的入国管理局中也接收其他与政府有关的咨询,然后再转达给有关机构。

2、关于非法滞在者的现实并且有效的对策

出入境管理政策的重要任务之一便是通过正确的接收外国人保持我国社会的安全和秩序。为了更加顺利的接收外国人,就更有必要进一步改善现在的司非法入境、非法滞留者的情况,整顿接收体制。非法滞在者大多进行着非法就劳,放任非法就劳者,就会使接收非法就劳者的雇主违反我国有关的劳动法规,也会产生许多人权问题。

所以出入境管理部门要在进一步增强力度解决以上问题的同时,制定更加现实的解决方案。其主要课题以及具体政策如下。

(1)实行强有力的、有效的非法滞在者对策

①至今为止的情况

第一次出入境管理基本计划为了防止以非法就劳为目的的外国人的入境和非法就劳的外国人的定着化,以减少以上事件为基本方针,施行了以下政策。

从平成五年开始提高了伪造、变造文件的识别技术,强化了登陆审查、取缔制度,加强了实际调查,扩充了收容设施,完善了护送遣返体制,确立了与国内外有关机关的协作关系。这些措施并不是无关联的,是在刑事司法部门的协作下进行的一个令企图非法就劳的外国人“不想来→不能来→不能入境→不能在留→强制遣返”的综合措施。

加强取缔机制,具体说就是增加机动取缔小组,增加对付复杂、恶性案件的专门小组,动员全国入境警卫官进行首都圈等范围的大规模取缔。

另外,平成元年修订的入管法增加了以非法雇主、蛇头为对象的非法就劳助长罪;针对平成8年以来轮船集体偷渡的猖獗,平成9年修订的入管法增加了与集体偷渡有关的罪名;平成11年为了加强对非法入境、非法登陆、进而非法在留的外国人的处理,增加了非法在留罪,并将被遣返后的再次入境申请限制期从1年延长至5年。通过对入管法的修订增加了处理非法滞在者的法律措施。②今后的方针

我国出入境管理秩序的维持是在在留资格制度的基础上实现的,其最高目标是,严格的排除现实中未拥有在留资格而在留的外国人,减少违反入管法的人数。

尽管近几年来非法滞留者人数逐年减少,其数量仍然很庞大,非法就劳时间也有增长的趋势。并且,现在以非法就劳为目的、以船舶集体偷渡等为入境手段、然后在我国非法滞留的非法入境者人数激增。这些非法在留行为不仅妨碍了出入境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还给我国的社会、经济、治安等方面带来了恶劣影响。鉴于这种情势,这次修订将增加非法在留罪,同时将建立24小时及时处理体制及时将外国人出入境记录和外国人登陆情况提供给有关机关。继续坚持取缔非法滞留者,严格入境审查,确切把握在留状况,积极开展教育活动,综合、有机的展开非法就劳对策。

今后的基本方针是:努力使靠有限的人力实现有效的取缔成为现实,重新修订制度,增加有效的强制遣返手段,利用高科技管理信息、使用信息,在加强同国内搜查机关的合作以便及时处理国际犯罪的同时,创造一个国际合作的环境。

在严格、公正的执行这一系列强制遣返手续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外国人的人权,这就要求我们努力整顿环境,提高职员的思想。

A信息管理与技术革新

信息管理要更加迅速的取得并管理外国人的出入境情报,正确的掌握实际情况,以便展开更加有效的从入国前开始直到归国后为止的综合性的管理政策。

现代的管理要求使用各种先进技术在瞬间收集掌握各种情报,并进行有效的运用,这对于身负维持日本社会的安全和秩序的出入境管理部门来说尤其重要。但是实际情况中仍然有些未能及时处理的情况,所以今后要推广使用可机器读取的护照和签证,完善硬件和软件体制。

另外,作为技术革新的一个方面,要发展对伪造、变造文件的鉴别技术。在伪造技术急速高度化的今天,尤其要增设高技术部门加强与各国之间的信息交换,同时要整体提高入境检察官和入境警备官的知识技术水平。

B加强取缔

入管法违反者不仅正在零星化、扩散化、长期化以至固定化,还在广泛化、恶性化、巧妙化,有些还在组织化。为了处理这些情况,必须要在具备了专业知识、技术、机动力的基础上展开广泛的取缔活动,尤其要针对与扰乱法纪的蛇头等有关的有组织的恶性案件、关系全国的复杂疑难案件、以及长期司非法滞在者作重点取缔。因此有必要在全国范围内收集恶性罪犯以及与非法滞在者有关的蛇头的情报,灵活有效的利用这些情报。

为了减少入管法违法者,就要正确的掌握外国人的在留状况,积极取缔,更重要的是要强化、充实预防工作,防止违法的雇用,防患于未然,配置负责防止违反入管法的专门职员,对雇主进行启发教育。

C灵活使用收容设施和早期遣返

要实现顺利的强制遣返,就必须完善并灵活有效的利用收容设施。在扩充东京入国管理局的收容所的同时,灵活有效的利用3处入国管理中心,完善减少入管法违法者的后援体制。同时也要进一步加强同各国驻日使馆的合作,尽快取得遣返归国所需的护照,早日实现遣返,以促进积极的取缔活动。

D确立同国内有关机关的合作体制

为了严厉打击非法在留罪、集团偷渡罪、非法就劳助长罪等犯罪行为,出入境管理部门在国内要强化与警察厅、劳动省、海上保安厅等有关机关的合作,同时灵活运用区域网络、因特网接收情报,构建新的情报收集体制,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违反入管法事件的发生,与有关机关建立紧密的信息交流、共享,必要时可共同行动以取得更好的取缔效果。

国际方面,在配合国内有关机关工作的同时,积极同有关国家的出入境管理机关及有关机关 11 取得联系,建立相互合作的体制并进行信息共享。

(2)在考虑到不法滞在者与我国社会的关系的情况下的处理方法

第一次出入境管理基本计划中已经明确表明,对于非法滞在者我国不采取有的国家施行的豁免政策。豁免政策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承认非法滞在者的合法地位的政策,是为了维持法律秩序而施行的例外措施。即使“只此一次”也会导致那些期待着下一次的外国人的流入,诱发非法滞在的长期化,并不是解决非法滞在问题的良策,反而有导致事态恶化的危险。

所以我国对于非法滞在者,除司非法务大臣认定其有特别在留必要的时候允许其特别在留外,一律按照入管法强制遣送回国。

得到特别在留许可的外国人大多与日本人有密切的关系,或者在各方面已为将来在我国的生活打下基础的人。比较具体的有,同日本人结了婚,存在着婚姻关系的事实,除了入管法之外并没有违反其他任何法律。

对于特别在留许可,法务大臣要综合考虑每件案例的在留理由、外国人的家庭情况、生活情况、平时表现、人道主义的必要以及对其他非法滞在者的影响等各方面情况,如果此外国人同我国社会关系紧密,将其强制遣返将会产生重大的入道主义问题,则考虑允许其特别在留。

对于包括非法滞留者在内的滞留者,今后在原则上将按照(1)所述的方针,努力争取早日清除。对于那些个别的同日本人、永住者以及特别永住者有紧密关系,同我国社会关系密切的外国人,将从人道主义的观点出发酌情处理。

3其他主要课题

(1)由限制的放松和体制的完善而带来的人才交流的顺利进行

①至今为止的情况

第一次出入境管理法鉴于国际合作·国际交流的重要性,积极促进人才的交流。另外在整个社会推进规制缓和计划的形势下,要求政府各部门放松限制的声音不断强大,出入境管理部门也有必要实施一些具体的措施。

出于以上要求,在很大范围内放松了限制。平成6年趁关西国际机场开始运行的机会,完善了其审查机制,完善了地方机场国际化所需的审查机制,重新研究了促使其业务扩大化的审查机制,简化了申报文件,扩充了代理申请制度,扩大了免签、数次签证的对象范围。平成10年的修订入管法承认台湾护照为有效的入境护照。平成11年的修订入管法将允许再次入国的有效期限从1年以内扩大到3年以内。同年10月又开始实施修订后的在留期限政策。

应该进一步完善体制,加强对能够降落国际航班的地方机场的出入境管理,使政策能够为居住在全国各地的外国人服务。

②今后的方针

根据上述情况,今后的政策要继续维持我国社会的安全和秩序,进一步促进人才的顺利交流。同时,也将积极响应规制缓和计划,公开信息,减少行政支出。

具体的将探讨继续放宽如平成11年施行的延长再入国许可有效期、延长在留期限等管理制度的可能性。同时要大力推广可机器读取护照的使用,促进业务的自动化。

另外,为了保证预计平成17年开放的中部国际机场的顺利启动为了适应地方机场的国际化,必须完善现在的审查体制。同时,为了建立起一个高效率、完整的管理体制,就必须继续调整办事处,强化其机能。

对于在留我国的外国人的在留手续,一直是将有问题的案件和没问题的案件区分处理的。今后将进一步明确区分标准,对于有问题的案件要彻底查清,努力做到更加公正,使审查更加顺利。同时要尽量将审查方针公开化,使行政管理进一步透明化。

关于手续的简单化、合理化,将鼓励对代理申请制度(委托熟悉手续的有关人士代替外国人办理申请手续)和事前检查制度(精通入管政策的团体在事前对申请文件进行检查)的有效利用,并讨论使用邮件、电子邮件申请的可能性。具体的例如:如何使飞机、轮船的工作人员的登陆手续更加合理化。

为了使政策能够更好的为人民服务,要积极开展活动,向人们提供有关信息,增加现有的咨询窗口,通过因特网等媒体扩大信息的提供量。同时开展公听制度,积极听取我国人民和外国人对出入境管理政策的意见和建议。

放宽限制、完善审查体制,将使手续更为简单迅速,有助于外国人滞在的安定化,改善其人权状况。另一方面,要施行这些手续,就必须提高职员酌思想意识,尊重外国人的人权。

(2)进一步推进国际合作

①至今为止的情况

第一次出入境管理基本计划将与外国的出入境管理行政机关之间的信息交换作为非法就劳处理对策的重要一环,这些信息包括受国际经济环境影响的外国剩余劳动力的情况,关于国外蛇头组织动向的情报等内容。

按照这一方针,对存在越国境人口移动问题的国家政府提出了解决问题或者改善状况的具体意见。同时,为了和同样被国际犯罪组织困扰的其他国家的出入境管理机关交换情报和意见,主办了“出入境管理研讨会”等国际会议。另一方面,考虑到亚洲太平洋地区各国出入境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利于这一地区人才的正常交流,召开了专门研讨会,向发展中国家推广我国的伪造、变造文件的识别技术和出入境管理信息的自动处理技术。

②今后的方针

随着当今世界国际交流的活跃化、复杂化,各国出入境管理政府部门也越来越意识到协作解决各种问题的重要性。世界范围、亚太地区的出境管理的协作关系正在不断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集体偷渡、非法移民蛇头、买卖妇女儿童等与国际犯罪组织有关的事件不断发生,从保护人权的观点出发也迫切要求建立国际性的合作体制(制定国际组织犯罪条约及有关协议书)。

我国在与有关各国的出入境当局交换情报、共同作战、交流技术、尽最大努力推进国际合作的同时,要同有关各国建立紧密的联络体制,继续开办“出入境管理研讨会”,摸索建立国际出入境管理网络的方案。

我国应该采取以上的措施,在国际社会,特别是亚太地区继续自己的任务。

(3)合理应用难民认定制度

①至今为止的情况

我国认为对难民提供国际性的保护是我国对国际社会应承担的重要任务,在我国加入难民条约(昭和56年条约第21号)及其协议(昭和57年条约第1号)后,逐渐建立了必要的体制。但是,近几年来国际形势变化迅速,伴随着地区纷争及各国国内形势的不稳定,我国的难民认定申请数一直呈上升趋势。与此同时,社会的关心也越来越强烈。

难民认定遵守难民条约,根据难民条约中对难民的定义来进行认定。自制度实行到平城10年共有1,703人作过申请,其中227人通过认定,1,090未通过认定。

另一方面,对于虽然没有通过难民认定但根据其国家的现状实在难以归国的特殊情况,有弹性的在认定其为非难民之后仍给予其在留资格。到平成10年共有156人得到此种在留资格。

②今后的方针

当今国际形势瞬息万变,可以预料将不断的有难民流入。所以要努力发展信息的收集和调查技术,以便在有难民申请的时候能够迅速、正确的进行认定。迅速的处理案件不仅能够尽早保证真正的难民的稳定的社会地位,而且可以减少诱发滥用难民认定制度行为的可能性。

对于虽然没有通过难民认定但根据其国家的现状实在难以归国的申请者,将继续在仔细调查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处理。

注:

平成元年=1989年平成2年=1990年平成3年=1991年

平成4年=1992年平成5年=1993年平成6年=1994年

平成7年=1995年平成8年=1996年平成9年=1997年

平成10年=1998年平成11年=1999年平成12年=2000年

日本出入境管理基本计划 篇2

针对教育发展第一方向培养社会生存能力,计划依据初等、中等、高等教育阶段的差异,具体提出不同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社会生存能力的目标及对策等内容。该研究分析以高等教育阶段学生为对象,培养社会生存能力的教育成果目标、成果指标、基本对策和具体工作方案。 成果目标是基于教育政策的受益者(如学习者、社会)要获得什么样的成果而提出的,是国家作为主体实行政策后达到的目标水平。成果指标一方面补充成果目标的内容,另一方面是直接或间接测定成果目标达成度的指标。为确保客观性,大部分根据数值设定,难以数字化的则通过长年的研究把握增减趋势来表述指标内容[1]。基本对策是为实现成果目标应实施的具体措施,这部分明确说明开展什么样的工作,采取怎样的程序等问题。

一、成果目标:培养课题探究能力

课题探求能力指个体主动应对变化,积极探求未来问题,能从广泛视角对问题进行灵活且综合性判断的能力[2]。要提高此能力,需通过延长学生高质量学习时间、 整备学习环境等措施,以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并实现大学教育质的转变。

二、成果指标

成果指标包括五方面:第一,改善各大学学生学习时间并准确把握状况,实质性地增加高质量学习时间(达到欧美平均水平);第二,改善学习支援环境;第三, 完善学校教学体系(课程体系化、系统实施教学活动,充实教学计划等);第四,改善在校学生、毕业生、企业及非营利组织(NPO)等对教育的评价;第五,社会人士入学者倍增[3]。

三、对策及工作方案

(一)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实现大学教育实质性转变

1.提出背景与基本观点。如何培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能力、能主动思考且善于解决没有答案的课题的人才,是大学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也是大学必须落实的重要教育目标。目前日本大学教育中,两个问题比较突出,一是学生学习时间过少。预计作为毕业条件的平均学习时间是学期期间每日8小时,但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实际的平均学习时间为4.6小时。这导致国民、产业界等对学士课程教育现状不满。二是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欲望下降,如果仅通过增加授课时数,给学生布置课前课后任务等,不能取得良好效果[4]。

因此,日本认为须采取措施促进学士课程教育发生实质性转变,从传统课程教育向以学生主动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动学习和双向讲解、演习、实验等为中心的新课程教育转变。为实现这样的转变,要增加包含事前准备、事后拓展等主动学习需要的总学习时间,并推进开展课程体系化、充实教学计划、提高教师教育能力等各项工作。学士课程改革的同时,大学研究生教育也要回应培养在世界各领域活跃的高素质人才的社会要求,研究生院须加强提供系统的研究生教育课程。

2.工作方案。(1)确立改革循环、整备学习支援环境。在学位授予方针指导下,组建以校长为中心的改革团队,建立能发挥改革循环功能的学校教学管理制度。 改革循环即系统编制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实施结果,并依据结果对原课程制度进行修改完善的系列循环过程。 为建立此改革循环,要做好几方面工作。第一,重新评估教学相关制度,并依据改革循环建立过程中各方面工作进展状况,合理分配补助金;第二,充实教学助理等教育支援人员;第三,强化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平台的图书馆的功能;第四,支援运用信息通信技术(ICT)的双向型授课及自学活动,开发信息通信技术的多种利用方式,如大规模公开在线讲座(MOOC)、开放式课程(OCW)等; 第五,支援研究开发能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的教材、教法等,鼓励学校开展有教育特色的自发性活动[5]。

此外,为保障学生拥有安心学习的社会环境,关系府省、产业界等要联合采取措施,纠正就职录用活动的早期化。

(2)利用专业人员,提高教师教育能力。完善学校教学体系,不可缺少教师专业发展专家(FD专家)1。要培养及有效利用具备入学者选拔、教学数据分析、测试理论和学习评价等知识的专业人员。此外,要开展如何通过系统的教师专业发展授课提高教师教育能力的探讨, 以强化教师专业发展课程与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两者间的联系。

(3)研究开发掌握学生学习成果的方法。掌握学生学习成果的具体方策,要参考国际组织工作动向及诸外国实例,同时推进日本大学联合组织、学协会等开展多元的研究开发活动。

(4)为落实“作为纲领(program)的学士课程教育”概念,开展讨论活动。现行大学制度侧重于依据大学、学部、教学科、研究科等组织而构建。这种状况下为落实 “作为纲领的学士课程教育”概念,要推进关于理想的大学制度的探讨。

(5)完善并充实研究生教育。依据《研究生教育振兴施策纲要》改革研究生教育,通过加强整合课程2、研究指导等建立具备有机联系的系统教育体制。促进教育与产业界等合作,以改善、充实教育内容和方法。

(6)加强短期大学作用及功能的探讨。作为体现高等教育机会均等,发挥教养教育、职业教育、地域终身教育等功能的短期大学,存在着须进一步充实教学计划等一系列围绕转换大学教育质量的课题。在考虑这些课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短期大学应有的作用、功能及如何充分发挥。

(二)保证大学等机构的教育质量

1.提出背景与基本观点。保证大学教育质量与实现大学教育实质性转变是相互呼应和联系的对策。大学质量保证体系要朝着“事前规制、事后检查”的方向转变[6]。 作为事前规制制度的设置认可制度要更具弹性化,作为事后检查制度的认证评价制度已于2004年逐渐导入, 今后须加强完善大学的自我检查、评价制度。同时,要加强设置基准、设置认可审查、认证评价、事后帮扶等要素间的互相关联性。

此外,大学作为公共机构,应履行向社会说明保障大学质量的措施及活动的义务。要通过公布明确的教育信息、运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信息门户等方式,开展正规高等教育机构及其制度信息等的国际传播工作。

2.工作方案。(1)建立大学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促使大学设置基准更加明确化、设置审查更加高水平化,并推进与质量保障相关的各子系统相互协作。

(2)积极传播大学信息。积极运用由认证评价机构、 大学团体等高自律性主体设置运营的“大学形象”3,向国内外各界人士提供大学信息。包括各大学依据其功能和特色致力于怎样的教育,取得怎样的成果等多样的、 数值测定之外的信息,此“大学形象”不同于以前社会中依据偏差值对大学进行等次排序的“各学校形象”,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共享“大学形象”[7]。

(3)改善大学评价。开发能准确把握各大学特征的客观指标,切实开展以教育、科研、学习成果评价为重点的各类评价活动。重视企业和地域社会等多类利益相关者的意见,促进评价工作更具效率。重视各大学“内部质量保证活动”4,并据此了解学校是否确立起全校教学管理下的改革循环。

(4)推进质量保证措施。《按领域区分的教育课程编制参考基准》是各大学确立改革循环的重要参考,各大学和认证评价机构要有效利用,推进构筑各学科领域的教育质量保证措施,以培养高度专业化人才。

(5)强化国际性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制及基础。推进旨在扩大中日韩高质量大学交流的“亚洲校园”工作的开展,收集、发布国际教育评价信息、与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相关的国际机构的工作状况及其为形成国际共通评价框架所做的贡献、日本及国外高等教育制度等相关信息。同时,建立完善跨国教育合作、学习评价体制。

(6)采取措施保障、提高专科学校质量。高等专科学校要依据知识和技能的专业化程度,重新评估学科应有状态。建立学校信息、评价等公开制度,采取措施提高教职员资质。此外,为构建高等教育中的职业实践型教育制度,要推进开展阶段性的先导试行工作。

(三)构筑与学生成长相对应的灵活教育系统

1.提出背景与基本观点。此对策涉及高等及初等中等教育阶段学生。教育作为统一整体,要促进各阶段学校的协调合作与顺利衔接,推进探讨六三三四学制的理想规划状况,并据此构筑与学生成长相对应的灵活教育系统。

高中和大学的连接,首先要确保高中教育质量,其次要改变高中教育质量评价和大学升学意愿者能力评价,仅依靠大学入学考试一方面评判的实际状态。构筑由一方面向全方位、全过程考察转变的质量保证体系。 再者,要转换大学入学者选拔机制。选拔制度应承载多方面功能:第一,在遵循大学各自的入学政策的基础上, 能合理判断入学意愿者能力、适应性等多面素质,能切实把握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状况。第二,通过在入学选拔制度中构建合理的质量评价指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及端正学习态度。第三,通过入学者选拔制度促进各大学提高教育水准[8]。此外,要推进高中与大学的联合协作,普及扩大高中升大学的“飞跃入学”制度5。

2.工作方案。(1)加强高中、大学的合作。高中与大学都要顺应学生学习能力和热情等环境,营造能为个人能力发展提供多样信息资源的教育环境。要通过高中大学联合开发课程,改善授课等多种措施,加强高中与大学的联系。此外,要继续探讨高中阶段提前毕业制度,并促进大学积极采取措施,合理运用高中升大学的“飞跃入学”制度。

(2)高大衔接中,构筑“由一方面向全方面、全过程转变”的质量保障体系。以改善大学入学者选拔制度为首,推进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的顺利连接,且质量保障体系向“一方面向全方面、全过程”的体系转换。高中学校为了使学生切实获得作为高中生基础的基本学习能力,要引进能把握学生学习达成度的新型测试。大学方面,为使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果更加明确化,要灵活运用各种评价测试、开展学习状况调查,并与有关机构联合开发多元的学习成果评价方法[9]。

开展以上工作的同时,也要推进开展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理想状况的研究探讨。例如,大学入学选拔中如何合理利用高中阶段学习达成度测试结果、如何改善入学考试以培养全球性人才等。并促进各大学在研究探讨的基础上稳步开展入学考试改革。

参考文献

[1]文部科学省.第2期教育振興基本計画について(審議経過報告)[EB/OL].[2014-07-05].http://www.mext.go.jp/b_menu/shingi/chukyo/chukyo9/sonota/1325020.htm.

[2][3][5][7][9]文部科学省.第2期教育振興基本計画[EB/OL].[2014-06-01].http://www.mext.go.jp/a_menu/keikaku/detail/1335039.htm.

[4]文部科学省.第2期教育振興計画説明資料(5/8)[EB/OL].[2014-06-01].http://www.mext.go.jp/a_menu/keikaku/detail/1339246.htm.

[6]文部科学省.「第2期教育振興基本計画の策定に向けた基本的な考え方」について[EB/OL].[2014-06-01].http://www.mext.go.jp/b_menu/shingi/chukyo/chukyo9/sonota/1314428.htm.

日本留学入境卡如何填写 篇3

填写日本的入境卡

在机舱里乘务员会提示你是否需要日本的入境卡。如果是第一次到日本的话,需要填写这张卡。值得注意的是入境卡反面也有内容,注意不要忘了填写。特别是关于随身携带钱款的申告会作为你日后学费支付方法的证据,所以一定要认真填写。但是,日本的入境审查官不会在现场核对你填写的数字和实际携带现金金额是否吻合,填写全凭自觉。因为中国海关有超过60万日元要申告的规定,如果你写的数字超过60万,有可能会让你提供申告证明。(文章后附图片)下飞机,入境审查

在这里会让你提交护照,入学许可证,在留资格认定书和入境卡。入境审查的通道分为外国人用通道和日本人及再入国外国人用通道,第一次到日本的要到外国人通道排队,而回国后持再入国许可再次入境的走日本人用通道,不要看哪儿人少就冒冒失失排过去。

提取托运行李

在行李导向牌上确认自己的航班的行李在几号传送带上,然后到指定地点领取托运行李。

海关

分为课税和非课税两种通道。没有需要征收关税的行李的话,请选择非课税通道。通常海关检察官会问你几句简单的日语,比如“どこから来ました。”“申告するものがありますか。”不要紧张,越紧张越让人觉得可疑,如果听不懂,就堂堂正正的回答「すみません。意味がわかりません」。让你开包检查的纪几率很小,但是有可能。如果遇到这种情况,要老老实实的开包接受检查,火腿被没收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节哀顺便。

出海关来到到达大厅 根据事先和学校的约定,购买大巴或者电车票。各个学校如果不到机场接站的话,一般到会到约定的大巴或者电车站去接站。如果可以选择的话,建议你坐机场大巴。因为日本的电车线路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很多。要求一个初次到日本,提着一大堆行李的人顺利换车到达目的地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乘坐大巴,可以直达约定的巴士站,要简单很多。所以建议你尽可能乘坐大巴。

打电话

一般买完车票之后,应该给学校电话,告知乘车时间。如果时间还允许的话,最好给家人打一个国际电话,报个平安,让父母放心。一般在机场的公用电话旁边都有介绍打国际电话的方法的说明。通常用1枚100日元的硬币可以讲1-2分钟。报平安应该有2枚硬币就够了,不要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地说个一圈,没完没了,只要告知平安到达就可以了,有什么感想可以以后再慢慢说。还要去赶巴士电车,要找到乘坐地点可能就要花费你的时间,如果让电话耽误了乘车就哭笑不得了。值得留意的是,100元的硬币即使没有用完,也不会给退还零钱,所以说到钱没了电话断掉就可以了。

指示牌

日本出入境管理基本计划 篇4

(出入境专业)

一、判断题

第一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

(对)

2、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即具有中国国籍。(错)

1、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的人都具有中国国籍。

3、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中国,具有中国国籍。(对)

4、父母无国籍,定居在国外,本人出生在中国,具有中国国籍。(错)

5、父母国籍不明,定居在中国,本人出生在中国,具有中国国籍。(对)

6、外国人或无国籍人,愿意遵守中国宪法和法律,并且定居在中国的,可以经申请批准加入中国国籍。(对)

7、外国人或无国籍人,愿意遵守中国宪法和法律,并且是中国人的亲属的,可以经申请批准加入中国国籍。(错)

8、公民有自由退出国籍的权利。(错)

9、中国公民可自行宣布退出中国国籍。(错)

10、定居外国的中国公民,志愿加入或取得外国国籍的,即自动丧失中国国籍。(对)

11、中国公民是外国人的近亲属,可以经申请批准退出中国国籍。(对)

12、中国公民定居在外国的,可以经申请批准退出中国国籍。(对)

13、国家工作人员不得退出中国国籍。(对)

14、曾有过中国国籍的外国人被批准恢复中国国籍的,不得再保留外国国籍。(对)

15、受理国籍申请的机关,在国内为国务院外交部门和各地方政府外事部门,在国外为中国外交代表机关和领事机关。(错)

16、加入、退出和恢复中国国籍的申请,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审批。(错)第二章 中国公民出入境和外国人入出境管理的基本法律

知识

1、中国公民出境、入境,必须接受边防检查机关的检查。(对)

2、中国公民出境,应当持有公安机关颁发的出境证件。(错)

3、中国公民出境、入境,无需办理签证。(对)

4、中国公民因公务出国,应当向公安机关申请办理因公出国的证件。(错)

5、省级公安机关认为出境后将对国家安全造成危害或者对国家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可以不批准出境。(错)

6、在境外的中国公民短期回国,凭有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或者有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旅行证或者其他有效入境出境证件入境。(对)

7、在境外的中国公民短期回国,只能凭有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入境。(错)

8、定居国外的中国公民短期回国,住在亲友家的,由本人或者新友在24小时内到住地公安派出所或者户籍办公室办理暂住登记。(错)

9、短期出境的公民办妥前往国家的签证或者入境许可证件后,应当办理临时外出的户口登记,返回后凭护照在原居住恢复常住户口。(对)

10、在境外的中国公民短期回国,可以凭有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入境。(错)

11、定居国外的中国公民要求回国定居的,应当向中国驻外国的外交代表机关、领事机关或者外交部授权的其他驻外机关办理手续,也可以向公安部或者其授权的地方公安机关办理手续。(错)

12、公安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索取、收受贿赂或者有其他违法失职行为,情节严重的,应当由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错)

13、公安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索取、收受贿赂或者有其他违法失职行为,情节轻微的,由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

14、编造情况,提供假证明,或者以行贿等手段,获取出境入境证件不属于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实施细则》规定的行为。(错)

15、在同中国毗邻国家接壤边境地区居住的中国公民临时出境、入境,有两国之间协议的,按照协议执行,没有协议的按照中国政府的规定执行。(对)

16、在同中国毗邻国家接壤边境地区居住的中国公民临时出境、入境,按照中国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的规定出境、入境执行。(错)

17、定居国外的中国公民回国工作,入境后应当按照户口管理规定办理常住户口登记。(对)

18、中国公民出境、入境,可以不接受边防检查机关的检查。(错)

19、外国人入境、出境、过境,必须从对外国人开放的或者指定的口岸通行,接受边防检查机关的检查和监护。(错)

20、外国人入境,只能向中国的外交代表机关、领事机关或者外交部授权的其他驻外机关申请办理签证。(错)

21、来中国定居的外国人,申请签证时,应当持有定居身份确认表。(对)

22、外国人的定居身份确认表,由申请人向入境地的公安机关申请领取。(错)

23、对不遵守中国法律的外国人,必须驱逐出境。(错)

24、《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规定的驱逐出境由省级公安机关决定。(错)

25、同中国毗邻国家的外国人,居住在两国边境接壤地区的,临时入中国国境、出中国国境,有两国之间协议的按照协议执行,没有协议的按照中国政府的规定执行。(对)

26、口岸签证机关是公安机关。(对)

27、所有对外开放口岸,都可以办理口岸签证。(错)

28、对不遵守中国法律的外国人,中国政府主管机关可以缩短其在中国停留的期限或者取消其在中国居留的资格。(对)

29、口岸签证与驻外使领馆的签证具有同等效力。(对)30、中国签证共分为四大类。(对)

31、根据外国人来中国的事由和时间,分别发给外交签证、礼遇签证、公务签证、普通签证。(错)

32、X字签证发给来中国留学、进修、实习1年以上的人员。(错)

33、F字签证发给应邀来中国访问、考察、讲学、经商、进行科技文化交流及短期进修、实习等活动不超过6个月的人员。(对)

34、L字签证发给来中国旅游、探亲或者因其他私人事务入境的人员,其中8人以上组团来中国旅游的,可以发给团体签证。(错)

35、Z字签证发给来中国任职或者就业的人员及其随行家属。(对)

36、D字签证发给来中国留学、进修、实习6个月以上的人员。(错)

37、C字签证发给经中国过境的人员。(错)

38、L字签证发给来中国旅游、探亲或者因其他私人事务入境的人员。(对)

39、J-1字签证发给来中国常驻的外国记者,J-2字签证发给临时来中国采访的外国记者。(对)

40、X字签证发给执行乘务、航空、航运任务的国际列车乘务员、国际航空器机组人员及国际航行船舶的海员及其随行家属。(错)

41、被中国政府驱逐出境的外国人永远不准再次入境。(错)

42、外国人居留证,发给在中国居留1年以上的人员。(对)

43、外国人临时居留证,发给在中国居留不满1年的人员。(对)

44、持标有F、L、G、X、C字签证的外国人,不需办理居留证件。(错)

45、持标有D、Z、X、J-1字签证的外国人,必须自入境之日起60日内到居住地市、县公安局办理外国人居留许可。(错)

46、外国人临时居留证可以作为居留证件使用。(对)

47、在中国居留或者停留的年满14周岁以上的外国人必须随身携带居留证件或者护照,以备外事民警查验。(错)

48、在中国出生的外国婴儿,须于出生后3个月内,由其父母或者代理人持出生证明向当地公安局申报,办理登记手续。(错)

49、外国人在中国居民家住宿,一律须于抵达24小时内,由留宿人或者本人持住宿人的护照、证件和留宿人的户口簿到当地公安机关申报,填写临时住宿登记表。(错)50、外国人在中国的外国机构内或者在中国的外国人家中住宿,须于住宿人抵达后24小时内,由留宿机构、留宿人或着本人持住宿人的护照或者居留证件,向当地公安机关申报,并填写临时住宿登记表。(对)

51、外国人在移动性住宿工具内临时住宿,须于24小时内向当地公安机关申报。(对)

52、为外国人的移动性住宿工具提供场地的机构或者个人,应于24小时内向当地公安机关申报。(错)

53、对非法入境者应按非法入境与非法居留两种行为分别处罚,合并执行。(错)

54、对不按要求缴验居留证,不随身携带护照或者居留证件的,按非法居留处罚。(错)

55、外国人无力缴纳罚款的,可以改处拘留。(对)

56、不满16周岁的外国少年儿童,与其父母或者监护人使用同一护照的,随其父母或者监护人来中国时,可以不单独办理入境、过境、居留、旅行手续。(对)

57、外国人持有联程客票并已定妥联程座位搭乘国际航班从中国直接过境,在过境城市停留不超过24小时,不出机场的,免办过境签证。(对)

58、外国人旅行证的有效期不得超过外国人所持签证或者居留证件的有效期限。(对)

59、外国人未经允许,不得进入不对外开放的场所。(对)

第三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法

1、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是中华人员共和国公民出入国境和在国外证明国籍和身份的证件。(对)

2、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分为普通护照和公务护照两种。(错)

3、护照由国家主席以国家的名义向外国政府推介。(错)

4、外交护照由外交部签发。(对)

5、公务护照只能由外交部签发。(错)

6、公务护照可以由外交部委托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外事部门签发。(对)

7、普通护照可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使馆、领馆和外交部委托的其他驻外机构签发。(对)

8、外交护照可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使馆、领馆或者外交部委托的其他驻外机构签发。(错)

9、普通护照由公安部出入境管理机构或者公安部委托的省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机构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使馆、领馆和外交部委托的其他机构签发。(错)

10、公务护照和普通护照由公安部出入境管理机构或者公安部委托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机构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使馆、领馆和外交部委托的其他驻外机构签发。(错)

11、公民因前往外国定居、探亲、学习、就业、旅行、从事商务活动等非公务原因出国的,由本人向住所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外事部门申请普通护照。(错)

12、国家工作人员因非公务原因出国申请普通护照,应当提交本人的居民身份证、户口簿、近期免冠照片以及申请事由的相关材料。(错)

13、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机构应当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十五日内签发普通护照。(对)

14、在偏远地区或者交通不便的地区或者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期签发护照的,经护照签发机关负责人批准,签发时间可以延长三十日。(错)

15、公民因合理紧急事由请求加急办理的,交纳一定费用后,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机构可以立即办理。(错)

16、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护照的有效期均为十年。(错)

17、普通护照持有人未满十八周岁的,护照有效期为五年。(错)

18、普通护照的有效期为:护照持有人未满十六周岁的五年,十六周岁以上的十年。(对)

19、普通护照的具体签发办法,由公安部会同外交部规定。(错)20、定居国外的中国公民回国后申请换发或者补发普通护照的,由本人向暂住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机构提出。(对)

21、护照持有人在国外申请换发或者补发普通护照,由本人向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使馆、领馆或者外交部委托的其他驻外机构提出。(对)

22、护照持有人申请换发或者补发普通护照,本人只能向户籍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机构提出。(错)

23、护照申请人被判处刑罚已经服刑完毕的,护照签发机关不予签发护照。(错)

24、护照申请人属于刑事案件被告人或者犯罪嫌疑人的,护照签发机关不予签发护照。(对)

25、行政监察机关因办理案件需要,可以依法扣押案件当事人护照。(对)

26、因办理案件需要依法扣押案件当事人护照,案件当事人拒不交出护照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行政监察机关直接宣布案件当事人的护照作废。(错)

27、护照持有人丧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由护照签发机关宣布该护照作废。(对)

28、为他人提供伪造、变造的护照,或者出售护照的,所涉非法护照及其印制设备由公安机关收缴。(对)

29、持用伪造或者变造的护照或者冒用他人护照出入国(边)境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予以处罚;非法护照由公安机关收缴。(错)30、短期出国的公民在国外发生护照遗失、被盗或者损毁不能使用等情形,应当向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使馆、领馆或者外交部委托的其他驻外机构申请中华人民共和国旅行证。(对)

31、公民从事边境贸易、边境旅游服务或者参加边境旅游等情形,可以向公安部委托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机构申请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通行证。(对)

32、公民以海员身份出入国境和在国外船舶上从事工作的,应当向交通部委托的海事管理机构申请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员证。(对)

33、伪造、变造、骗取或者被签发机关宣布作废的护照无效。(对)

34、对不符合规定不予签发普通护照的,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机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并告知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对)

35、护照遗失或者被盗的,护照持有人可以按照规定申请重新发放护照。(错)

36、护照申请人被判处刑罚正在服刑的,护照签发机关不予签发护照。(对)

37、公民申请普通护照,应当由本人向其户籍所在地县级以上地主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机构提出,并提交真实有效的相关材料。(对)

38、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申请普通护照,应当由其监护人陪同,并提交其监护人出县的同意出境的意见、监护人的居民身份证或者户口簿、护照及复印件。(错)

39、甲的母亲在国外摔倒,现在医院治疗,病情稳定。甲可以向其户籍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机构申请加急办理普通护照,并提交相应材料。(错)40、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机构换发普通护照时,应当将公民原普通护照右下角裁去。(错)

41、公民参加经国务院或者国务院主管部门批准的边境旅游线路边境旅游的,可为其签发一年多次出入境有效或者三个月一次出入境有效的出入境通行证。(错)

42、公民从事边境贸易、边境旅游服务的,可为其签发一年多次出入境有效或者三个月一次出入境有效的出入境通行证。(对)

43、出入境通行证一律不予变更加注或者补发、换发。(错)

44、公民持《前往港澳通行证》赴港澳地区定居的,应当将所持普通护照交还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机构。(对)第四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边防检查条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边防检查条例》中的“出境、入境的人员”,是指一切离开、进入或者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边)境的中国籍、外国籍和无国籍人。(对)

2、《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边防检查条例》中的“出境、入境的交通运输工具”,是指一切离开、进入或者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边)境的船舶、航空器、火车和机动车辆人、非机动车辆及驮畜。(对)

3、对出境、入境的人员及其行李物品、交通运输工具及其填载运的货物实施边防检查,是边防检查站的职责。(对)

4、对口岸的限定区域进行警戒,维护出境、入境秩序,是边防检查站的职责。(对)

5、出境、入境的外国人,可以按照其所属国有关法律规定的国际惯例出入我国。(错)

6、出境、入境的人员和交通运输工具,必须经对外开放的口岸或者主管机关特许的地点通行,接受边防检查、监护和管理。(对)

7、对未持出境、入境证件出境、入境的人员,边防检查站有权阻止其出境、入境。(对)

8、对持用他人出境、入境证件出境、入境的人员,边防检查站有权阻止其出境、入境。(对)

9、对持用他人出境、入境证件或者持用伪造或者涂改的出境、入境证件出境、入境的人员,边防检查站有权阻止其出境、入境,并扣留或者收缴其出境、入境证件。(对)

10、对持用他人出境、入境证件或者持用伪造或者涂改的出境、入境证件出境、入境的人员,边防检查站有权阻止其出境、入境,但不应扣留或者收缴其出境、入境证件。(错)

11、对于国务院公安部门、国家安全部门通知不准出境的中国公民,边防检查站可以收缴其所持有效证件。(对)

12、对交通运输工具的随行中国籍服务员工出境、入境的边防检查、管理,不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边防检查条例》的规定。(错)

13、除我国与有关国家或者地区订有协议外,对交通运输工具的随行服务员工出境、入境的边防检查、管理,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边防检查条例》。(对)

14、抵达我国口岸的船舶上的外国籍船员要求在港口城市登陆、住宿的,应当凭边防检查站签发的有关证件登陆、住宿。(对)

15、从事国际航行船舶的中国船员,凭本人的居民身份证登陆、住宿。(错)

16、上下外国船舶的人员,必须向边防检查人员交验规定证件,经许可后,方可上船、下船。口岸检查单位的人员需要登船执行公务的,应当着制服并出示工作证。(对)

17、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毗邻国家(地区)接壤地区的双方公务人员、边境居民临时出入境的边防检查,一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边防检查条例》执行。(错)

18、对有持用伪造或者涂改的出境、入境证件嫌疑的出境、入境人员,边防检查站有权限制其活动范围,进行调查。(对)

19、对国务院公安部门、国家安全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通知有犯罪嫌疑的出境、入境人员,边防检查站有权限制其活动范围,进行调查或者移送有关机关处理。(对)20、对国务院公安部门、国家安全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通知有犯罪嫌疑,有危害国家安全,利益和社会秩序嫌疑的出境、入境人员,边防检查站可以移送有关机关处理,但不能限制其活动范围,进行调查。(错)

21、对交通运输工具的入境检查,应在最后抵达的口岸进行,出境检查,应当在最初离开的口岸进行。(错)

22、交通运输工具的负责人或者有关交通运输部门,应当事先将出境、入境的船舶、航空器、火车离、抵口岸的时间、停留地点和载运人员、货物情况,向有关的边防检查站报告。(对)

23、交通运输工具抵达口岸时,船长、机长或者其代理人必须向边防检查站申报员工和旅客的名单;列车长及其他交通运输工具的负责人必须申报员工和旅客的人数。(对)

24、出境、入境的交通运输工具在中国境内可以根据需要自行确定路线、航线行驶。(错)

25、出境、入境的交通运输工具在中国境内必须按照规定的路线、航线行驶。外国船舶未经许可不得在非对外开放的港口停靠。(对)

26、中国船舶需要搭靠外国船舶的,应当向边防检查站申请办理搭靠手续。(对)

27、对随交通运输工具执行监护职务的边防检查人员,交通运输工具的负责人应当提供必要的办公、生活条件。(对)

28、发现出境、入境的交通运输工具载运不准出境、入境人员的,交通运输工具负责人应当负责将其遣返,并承担由此发生的一切费用。(对)

29、出境、入境的人员携带或者托运枪支、弹药,必须向边防检查站办理携带或者托运手续,取得许可。(对)30、边防检查站可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边防检查条例》对违法出入境人员处以拘留。(错)

31、对未经批准携带或者托运枪支、弹药出境、入境的,边防检查站应当没收其枪支、弹药。(对)

32、对出入我国国(边)境的无国籍人员不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边防检查条例》。(错)

33、非法携带国家秘密文件、资料等物品出境的,边防检查站只能扣留国家秘密文件、资料,不能收缴。(错)

34、携带、载运违禁品出境、入境的,边防检查站应当扣留违禁品。(对)第五章 中国公民往来港澳台地区管理的基本法律知识

1、《中国公民因私事往来香港地区或者澳门地区的暂行管理办法》仅适用于内地居民往来港澳地区。﹙错﹚

2、港澳同胞来往于香港、澳门与内地之间,凭我国公安机关签发的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通行。﹙对﹚

3、内地公民因私事前往香港、澳门,只能向户口所在地的县级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提出申请。﹙错﹚

4、定居香港、澳门的父母年老体弱,必须由内地子女前往照料的,内地子女可以申请前往香港、澳门定居。﹙对﹚

5、内地无依靠的老人和儿童须头靠在香港、澳门的直系亲属和近亲属的,可以申请前往香港、澳门定居。﹙对﹚

6、定居香港、澳门直系亲属的产业无人继承,必须由内地子女去定居才能继承的,可以申请前往香港、澳门定居。﹙对﹚

7、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受理的前往香港、澳门的申请,应当在六十天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通知申请人。﹙对﹚

8、经批准前往香港、澳门定居的内地公民,由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发给往来港澳通行证。﹙错﹚

9、经批准短期前往香港、澳门的内地公民,发给前往港澳通行证。﹙错﹚

10、被认为有可能进行抢劫、盗窃、贩毒等犯罪活动的,不发给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对﹚

11、港澳同胞驾驶机动车辆来内地,应当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申请行车执照,驾驶人员还须向公安部交通管理部门申请驾驶港澳机动车辆来往内地的许可。﹙错﹚

12、港澳同胞驾驶机动车辆来内地,应当按照广东省人民政府有关规定申请行车执照,驾驶人员还须向广东省公安厅出入境管理处申请驾驶港澳机动车辆来往内地的许可﹙对﹚

13、港澳同胞要求回内地定居的,应当事先向入境地的市、县公安局提出申请,获准后,持注有回乡定居签注的港澳同胞回乡证,至定居地办理常住户口手续。﹙错﹚

14、往来港澳通行证有效期五年,可以延期二次,每次不超过五 年。﹙对﹚

15、前往港澳通行证有效期五年,可以延期二次,每次不超过五年。﹙错﹚

16、居住在大陆的中国公民往来台湾地区以及居住在台湾地区的中国公民来往大陆,适用《中国公民往来台湾地区管理办法》。﹙对﹚

17、大陆居民前往台湾,凭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签发的旅行证件,从开放的或者指定的出入境口岸通行。﹙对﹚

18、台湾居民来大陆,凭国家主管机关签发的旅行证件,从开放的或者指定的入境口岸通行。﹙对﹚

19、大陆居民申请前往台湾定居的,应当提交确能在台湾定居的证明。﹙对﹚ 20、台湾居民来往大陆,也应当接受入境边检检查。﹙对﹚

21、台湾居民来往大陆,持台湾当局签发的旅行证件入出境。﹙错﹚

22、大陆居民申请前往台湾接受、处理财产的,应当提交台湾亲友关系证明。﹙错﹚

23、公安机关受理大陆居民前往台湾的申请,应当在三十日内,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的应当在六十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通知申请人。紧急的申请,应当随时办理。﹙对﹚

24、经批准前往台湾的大陆居民,由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签发或者签注旅行证件。﹙错﹚

25、经批准前往台湾的大陆居民,应当在所持旅行证件签注的有效期内前往,除定居的以外,应当按期返回。﹙对﹚

26、大陆居民曾被劳动教养或者判处过刑罚的,不得批准前往台湾。﹙错﹚

27、对人民法院通知有未了结诉讼事宜不能离境的大陆居民,不得批准前往台湾。﹙对﹚

28、台湾居民经由外国来大陆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向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国的外交代表机关、领事机关或者外交部授权的其他驻外机关申请。﹙错﹚

29、台湾居民经由其他地区,国家来大陆的,须提交途径地区、国家的再入境许可证明。﹙错﹚

30、台湾居民因在大陆投资、贸易等经济活动或者因其他事务来大陆后,需要多次来往大陆的,可以向当地市、县公安机关申请办理多次有效的签注。﹙对﹚

31、台湾居民要求来大陆定居的,必须亲自在入境前向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派出的或者委托的有关机构提出申请。﹙错﹚

32、申请来大陆的台湾居民为精神疾病或者严重传染病患者,不予批准。﹙对﹚

33、大陆居民往来台湾的旅行证件系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错﹚

34、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是台湾居民来往大陆的唯一旅行证件。﹙错﹚

35、大陆居民往来台湾通行证有效期一般为五年。﹙对﹚

36、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有效期一般为两年。﹙错﹚

37、大陆居民往来台湾台湾通行证,实行逐次签注。签注分一次往返有效和多次往返有效。﹙对﹚

38、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实行逐次签注。签注为一次往返有效。﹙错﹚

39、台湾居民在大陆遗失旅行证件,应当向当地的市、县公安机关报失;经调查属实的,只能发给一次有效的出境通行证件。﹙错﹚

40、对编造情况,提供假证明,或者以行贿等手段获取证件的,在处罚执行完毕六个月以内不受理其出境、入境申请。(对)

41、台湾居民来大陆后,逾期非法居留的,处以警告,可以单处或者并处每逾期一月一千元的罚款。(错)

二、单项选择题

第一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

1、下列选项中,不一定具有中国国籍的是(B)。A.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中国 B.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外国 C.父母无国籍,定居在中国,本人出生在中国 D.父母国籍不明,定居在中国,本人出生在中国

2、外国人或无国籍人,愿意遵守中国宪法和法律,并且是中国人的(A),可以经申请批准加入中国国籍。

A.兄弟姐妹 B.岳父母 C.外侄女 D.外甥

3、定居外国的中国公民,志愿加入或取得外国国籍的,(A)。A.即自动丧失中国国籍 B.经审批后丧失中国国籍 C.可自行选择是否保留中国国籍 D.具有双重国籍

4、中国公民是外国人的(A),可以经申请批准退出中国国籍。A.兄弟姐妹 B.岳父母 C.侄女 D.外甥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A.中国公民定居在外国的,可以经申请批准退出中国国籍 B.申请退出中国国籍获得批准的,即丧失中国国籍 C.国家工作人员不得退出中国国籍 D.中国公民可自由退出中国国籍

6、曾有过中国国籍的外国人,被批准恢复中国国籍的,(A)。A.不得再保留外国国籍 B.可自行选择是否保留外国国籍 C.自动丧失外国国籍 D.具有双重国籍

7、受理国籍申请的机关,在国内为(B)。A.公安部

B.当地市、县公安局 C.外交部

D.当地市、县人民政府外事部门

8、加入、退出和恢复中国国籍的申请,由中华人民共和国(A)审批。

A.公安部 B.外交部 C.国务院 D.公安部和外交部

9、加入、退出和恢复中国国籍的申请,经批准的,由(A)发给证书。

A.公安部 B.外交部 C.国务院 D.公安部或外交部

10、中国公民甲定居美国后,取得了美国国籍,其国籍应为(B)。

A.中国国籍 B.美国国籍 C.中美双重国籍 D.无国籍

11、甲的父母均为法国华侨,甲出生在中国,甲具有(B)A.法国国籍 B.中国国籍 C.中法双重国籍 D.无国籍

12、甲的父母均为中国公民,现定居在德国,甲出生在德国,若德国国籍采用出生地主义,甲应具有(A)。

A.德国国籍 B.中国国籍 C.中德双重国籍 D.无国籍

13、甲的父亲为法国人,母亲无国籍,现定居在中国,甲出生在中国,若法国国籍采用的是出生地主义,甲应具有(A)。

A.法国国籍 B.中国国籍 C.中法双重国籍 D.无国籍

14、加入、退出、恢复中国国籍的申请,由(B)审批。A.省级公安机关 B.公安部 C.外交部 D.国务院 第二章 中国公民出入境和外国人入出境管理的基本法律知

1、中国公民出境、入境,从(A)通行,接受边防检查机关的检查。

A.对外开放的口岸 B.沿海口岸 C.任何一个口岸 D.通商口岸

2、海员因执行任务出境,由(C)办理出境证件。A.外交部

B.外交部授权的地方外事部门 C.港务监督局 D.公安部

3、海员因执行任务出境,由(B)办理出境证件。A.外交部

B.港务监督局授权的港务监督 C.外交部授权的地方外事部门 D.公安部

4、《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规定行政处罚种类有(C)。

A.宣布作废证件 B.罚款 C.拘留 D.驱逐出境

5、中国公民出境、入境,从(C)通行,接受边防检查机关的检查。

A.所有口岸 B.沿海口岸 C.指定的口岸 D.通商口岸

6、定居国外的中国公民要求回国定居的,可由本人或者经由国内亲属向拟定居地的市、县公安局提出申请,由(C)核发回国定居证明。

A.市、县公安局 B.地(市)公安局

C.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D.公安部

7、在境外的中国公民短期回国,凭有效的(C)入境。A.军官证 B.户口簿

C.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旅行证或者其他入境出境证件

D.居民身份证

8、下列需要接受边防检查机关的监护的是(B)。A.外国人 B.外国的交通工具 C.入出境的货物 D.以上情形均包括

9、持联程客票搭乘国际航班直接过境,在中国停留不超过(C)不出机场的外国人,免办签证。

A、八小时 B、十二小时 C、二十四小时 D、四十八小时

10、持联程客票搭乘国际航班直接过境,在中国停留不超过二十四小时不出机场的外国人,要求临时离开机场的,需经(B)批准。A、民航公安机关 B、边防检查机关 C、机场负责人 D、航班的机长

1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的规定,驱逐出境由(D)决定。A、县级公安机关 B、地(市)级公安机关 C、省级公安机关 D、公安部

12、下列选项中,县级公安机关无权决定的是(B)。A、拘留审查 B、限期出境 C、监视居住 D、遣送出境

13、同中国政府订有签证协议的国家的人员入境,按照(C)执行。

A、中国的法律 B、入境人员所在国法律 C、协议

D、由入境人员选择适用中国或入境人员所在国法律。

14、同中国毗邻国家的外国人,居住在两国边境接壤地区的,临时入中国国境、出中国国境,两国之间没有协议的按照(B)执行。A、其所属国政府的规定 B、中国政府的规定 C、接壤地区的历史习惯 D、以上均不正确

15、口岸签证机关由(D)授权。A、外交部 B、海关总署 C、国务院 D、公安部

16、根据外国人来中国的身份和所持护照的种类,分别发给外交签证、(B)、公务签证、普通签证。A、商务签证 B、礼遇签证 C、特邀签证 D、临时签证

17、对于普通签证的签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A、C字签证发给执行乘务、航空、航运任务的国际列车乘务员、国际航空器机组人员及国际航行船舶的海员及其随行家属 B、D字签证发给来中国定居的人员

C、F字签证发给应邀来中国访问、考察、讲学、经商、进行科技文化交流及短期进修、实习等活动不超过6个月的人员 D、X字签证发给来中国留学、进修、实习1年以上的人员

1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实施细则》的规定,D字签证发给(B)。

A、来中国任职或者就业的人员及其随行家属 B、来中国定居的人员 C、经中国过境的人员

D、来中国留学、进修、实习6个月以上的人员

19、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实施细则》的规定,Z字签证发给(B)。

A、来中国留学、进修、实习6个月以上的人员 B、来中国任职或者就业的人员及其随行家属

C、应邀来中国访问、考察、讲学、经商、进行科技文化交流及短期进修、实习等活动不超过6个月的人员 D、执行乘务、航空、航运任务的国际列车乘务员、国际航空器机组人员及国际航行船舶的海员及其随行家属

2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实施细则》的规定,X字签证发给(A)。

A、来中国留学、进修、实习6个月以上的人员 B、临时来中国采访的外国记者 C、来中国常驻的外国记者

D、应邀来中国访问、考察、讲学、经商、进行科技文化交流及短期进修、实习等活动不超过6个月的人员

2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实施细则》的规定,F字签证发给(C)。

A、执行乘务、航空、航运任务的国际列车乘务员、国际航空器机组人员及国际航行船舶的海员及其随行家属

B、来中国旅游、探亲或者因其他私人事务入境的人员,其中9人以上组团来中国旅游的,可以发给团体签证。

C、应邀来中国访问、考察、讲学、经商、进行科技文化交流及短期进修、实习等活动不超过6个月的人员 D、来中国留学、进修、实习6个月以上的人员

2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实施细则》的规定,L字签证发给(D)。

A、应邀来中国访问、考察、讲学、经商、进行科技文化交流及短期进修、实习等活动不超过6个月的人员 B、来中国常驻的外国记者

C、执行乘务、航空、航运任务的国际列车乘务员、国际航空器机组人员及国际航行船舶的海员及其随行家属

D、来中国旅游、探亲或者因其他私人事务入境的人员

2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实施细则》的规定,G字签证发给(B)。A、来中国定居的人员 B、经中国过境的人员

C、来中国留学、进修、实习6个月以上的人员 D、临时来中国采访的外国记者

2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实施细则》的规定,C字签证发给(A)。

A、执行乘务、航空、航运任务的国际列车乘务员、国际航空器机组人员及国际航行船舶的海员及其随行家属

B、来中国旅游、探亲或者因其他私人事务入境的人员,其中9人以上组团来中国旅游的,可以发给团体签证

C、应邀来中国访问、考察、讲学、经商、进行科技文化交流及短期进修、实习等活动不超过6个月的人员 D、来中国常驻的外国记者

2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实施细则》的规定,J-1字签证发给(C)。A、经中国过境的人员 B、来中国任职或者就业的人员及其随行家属 C、来中国常驻的外国记者 D、临时来中国采访的外国记者

2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实施细则》的规定,J-2字签证发给(A)。A、临时来中国采访的外国记者 B、来中国常驻的外国记者

C、来中国任职或者就业的人员及其随行家属 D、来中国定居的人员

27、美国人汤姆为《纽约日报》常驻中国的记者,对其应发给(B)。A、G字签证 B、J-1字签证 C、J-2字签证 D、Z字签证

28、美籍华人甲来华探望自己的父母,对其应发给(A)。A、L字签证 B、F字签证 C、X字签证 D、C字签证

29、英国人杰克为英国《泰晤士报》的记者,2008年8月被指派到中国来采访奥运会,对其应发给(C)。A、G字签证 B、J-1字签证 C、J-2字签证 D、Z字签证

30、法国人帕克来中国短期进修3个月,对其应发给(C)。A、Z字签证 B、X字签证 C、F字签证 D、D字签证

31、韩国人林尚沃来中国留学两年,对其应发给(B)。A、Z字签证 B、X字签证 C、F字签证 D、G字签证

32、X字签证发给来中国留学、进修、实习(B)以上的人员。A、3个月 B、6个月 C、1年 D、2年

33、F字签证发给应邀来中国访问、考察、讲学、经商、进行科技文化交流及短期进修、实习等活动不超过(B)的人员。A、3个月 B、6个月 C、1年 D、2年

34、外国人持有联程客票并已定妥联程座位搭乘国际航班从中国直接过境,在过境城市停留不超过(C),不出机场的,免办过境签证。A、8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48小时

35、持标有(A)的外国人,必须自入境之日起30日内到居住地市、县公安局办理外国人居留许可。①D字签证②Z字签证③X字签证④F字签证⑤L字签证⑥G字签证⑦C字签证⑧J-1字签证⑨J-2字签证

A、①②③⑧ B、①②⑤⑨ C、②④⑥⑧ D、③④⑥⑨

36、持标有D、Z、X、J-1字签证的外国人,必须自入境之日起(C)内到居住地市、县公安局办理外国人居留许可。A、10日 B、15 日 C、30日 D、60日

37、持标有(C)的外国人,可以在签证注明的期限内在中国停留,不需办理居留证件。①D字签证②Z字签证③X字签证④F字签证⑤L字签证⑥G字签证⑦C字签证⑧J-1字签证⑨J-2字签证 A、①③④⑨ B、②④⑤⑥ C、④⑤⑥⑦ D、③⑦⑧⑨

38、依照中国法律在中国投资或者同中国的企业、事业单位进行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合作以及其他需要在中国长期居留的外国人,经中国政府主管机关批准,公安机关可以发给(B)长期居留资格的证件。

A、6个月至5年 B、1年至5年 C、5年至10年 D、5年至15年

39、根据中国政府同外国政府签订的协议免办签证的外国人,需在中国停留(C)以上的,应于入境后申请居留证件。

A、10日 B、15日 C、30日 D、60日

40、在中国出生的外国婴儿,须于出生后(A)内,由其父母或者代理人持出生证明向当地公安机关申报,办理登记手续。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6个月

41、外国人在中国城镇居民家中住宿,须于抵达后(C)内,由留宿人或者本人持住宿人的护照、证件和留宿人的户口簿到当地公安机关申报,填写临时住宿登记表。

A、8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48小时

42、外国人在中国农村居民家中住宿,须于抵达后(D)内,由留宿人或者本人持住宿人的护照、证件和留宿人的户口薄向当地派出所或者户籍办公室申报,填写临时住宿登记表。A、12小时 B、24小时 C、48小时 D、72小时

43、外国人在中国的外国机构内或者在中国的外国人家中住宿,须于住宿人抵达后(B)内,由留宿机构、留宿人或者本人持住宿人的护照或者居留证件,向当地公安机关申报,并填写临时住宿登记表。A、12小时 B、24小时 C、48小时 D、72小时

44、外国人在中国的外国机构内或者在中国的外国人家中住宿,须于住宿人抵达后24内,由(D)持住宿人的护照或者居留证件,向当地公安机关申报,并填写临时住宿登记表。

A、留宿机构 B、留宿人 C、住宿人 D、以上三者均可

45、外国人在移动性住宿工具内临时住宿,须于(B)内向当地公安机关申报。

A、12小时 B、24小时 C、48小时 D、72小时

46、为外国人的移动性住宿工具提供场地的机构或者个人,应于(B)前向当地公安机关申报。

A、12小时 B、24小时 C、48小时 D、72小时

47、外国人旅行证的有效期最长为(B),但不得超过外国人所持签证或者居留证件的有效期限。

A、6个月 B、1年 C、2年 D、5年

48、对非法就业的外国人,由(C)负责查处。A.外事部门 B.劳动部门 C.公安机关 D.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49、根据外国人(A),分别发给外交签证、礼遇签证、公务签证、普通签证。

A.来中国的身份和所持护照的种类 B.来中国的事由和所持护照的种类 C.来中国的身份和事由

D.来中国的身份和所持护照的期限

50、普通签证种类的划分依据主要是(C)。A.外国人来中国的身份 B.外国人所持护照 C.外国人申请来中国的事由 D.以上三者均可

51、签发普通签证时,根据外国人申请来中国的事由,在签证上标明相应的(B)。A.英文字母 B.汉语拼音字母 C.汉语简称 D.阿拉伯数字

52、因下列何种事由,签证签发机关可以签发团体签证(A)。A.旅游 B.实习C.过境 D.访问

53、外国人持有联程客票并已定妥联程座位搭乘国际航班从中国直接过境,在过境城市停留不超过24小时,要求离开机场的,须向边防检查站申请办理(C)。A.过境许可手续 B.入境许可手续 C.停留许可手续 D.临时居留手续

54、在中国居留或者停留的年满16周岁以上的外国人必须随身携带(D),以备外事民警查验。A.居留证件 B.护照

C.居留证件和护照 D.居留证件或者护照

5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外国人旅行证延期或者变更的情形是(C)。A.延长旅行证有效期

B.增加不对外国人开放的旅行地点 C.延长旅行时间 D.增加偕行人数

56、不满(C)的外国少年儿童,与其父母或者监护人使用同一护照的,随其父母或者监护人来中国时,可以不单独办理入境、过境、居留、旅行手续。

A.10周岁 B.14周岁 C.16周岁 D.18周岁

第三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法

1、护照由(D)通过外交途径向外国政府推介。A.国务院 B.国家主席 C.全国人大常委会 D.外交部

2、(A)由公安部出入境管理机构或者公安部委托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机构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馆、领馆和外交部委托的其他驻外机构签发。

A.普通护照 B.外交护照 C.公务护照 D.以上三者均包括

3、(C)由外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使馆、领馆或者外交部委托的其他驻外机构以及外部委托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外事部门签发。

A.普通护照 B.外交护照 C.公务护照

D.外交护照、公务护照

4、可以由外交部委托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外事部门签发的是(C)。

A.普通护照 B.外交护照 C.公务护照 D.因公普通护照

5、公民申请普通护照应当向户籍所在地的(A)出入境管理机构申请。

A.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 B.地(市)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 C.省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 D.公安部

6、(A)因非公务原因出境申请普通护照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交相关证明文件。

A.国家工作人员 B.公司职工

C.曾被判处过刑罚的人员 D.曾被劳动教养过的人员

7、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机构应当自收到公民申请普通护照的申请材料之日起(C)内签发普通护照。

A.五日 B.十日 C.十五日 D.三十日

8、在偏远地区或者交通不便的地区或者因特殊情况,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机构不能按期签发护照的,经护照签发机关负责人批准,签发时间可以延长至(B)。

A.二十日 B.三十日 C.六十日 D.九十日

9、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法》的规定,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机构受理公民申请普通护照的,应当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最长(B)签发普通护照。

A.十五日 B.三十日 C.四十五日 D.六十日

10、普通护照与外交护照、公务护照相比,在登记项目上多了(D)项。

A.护照持有人出生地 B.护照的签发日期 C.护照的有效期 D.护照的签发地点

11、普通护照持有人未满十六周岁的,护照的有效期为(A)。A.五年 B.十年 C.十五年 D.二十年

12、普通护照持有人为十六周岁以上的,其护照的有效期为(B)。

A.五年 B.十年 C.十五年 D.二十年

13、定居国外的中国公民回国后申请换发或者补发普通护照的,由本人向(B)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机构提出。

A.住所地 B.暂住地 C.户籍所在地 D.拟定居地

14、申请人有(A)情形的,护照签发机关不予签发护照。A.无法证明身份的

B.人民群众举报有犯罪行为的 C.被判处过刑罚的 D.民事纠纷未了结的。

15、(B)因办理案件需要,可以依法扣押案件当事人的护照。A.税务机关 B.行政监察机关 C.海关 D.审计机关

16、在办理案件过程中,(C)无权扣押案件当事人的护照。A.人民法院 B.行政监察机关 C.海关 D.公安机关

17、短期出国的公民在国外发生护照遗失、被盗或者损毁不能使用等情形,应当向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领馆或者外交部委托的其他驻外机构申请中华人民共和国(C)。

A.出入境通行证 B.海员证 C.旅行证 D.临时护照

18、公民从事边境贸易、边境旅游服务或者参加边境旅游等情形,可以向公安部委托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机构申请中华人共和国(A)。

A.出入境通行证 B.海员证 C.旅行证 D.护照

19、公民以海员身份出入国境和在国外船舶上从事工作的,应当向交通部委托的海事管理机构申请中华人民共和国(B)。

A.出入境通行证 B.海员证 C.旅行证 D.临时护照

20、公民以海员身份出入国境和在国外船舶上从事工作的,应当向(B)申请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员证。

A.公安部委托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机构

B.交通部委托的海事管理机构 C.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 D.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

21、中华人民共国护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D)证明国籍和身份的证件。

A.出境 B.入境 C.在国外 D.以上三者均包括

22、在偏远地区或者交通不便的地区或者因特殊情况,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机构不能按期签发护照的,经护照签发机关负责人批准,签发时间可以延长至(D)日

A.十日 B.十五日 C.二十日 D.三十日

23、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使馆、领馆中工作的中国政府派出的职员持用(B)。

A.外交护照 B.公务护照 C.普通护照

D.外交护照或者公务护照

24、弄虚作假骗取护照的,由(A)收缴护照或者由(A)宣布护照作废;由(A)处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A.护照签发机关 护照签发机关 公安机关 B.护照签发机关 公安机关 护照签发机关 C.公安机关 护照签发机关 公安机关 D.公安机关 公安机关 公安机关

25、中国公民持用伪造或者变造的护照或者冒用他人护照出入国(边)境的,由公安机关依照(B)规定予以处罚。

A.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 D.以上三项均可

26、(D)由外交部通过外交途径向外国政府推介。A.普通护照 B.外交护照 C.公务护照

D.外交护照和公务护照

第四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边防检查条例

1、除法律另有规定外,香港、澳门、台湾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和交通运输工具的边防检查,(A)。

A.应当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边防检查条例》 B.不应当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边防检查条例》 C.对其边防检查措施放宽后,可不再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边防检查条例》

D.对香港、澳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应当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边防检查条例》,对台湾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应当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边防检查条例》

2、《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边防检查条例》中的“出境、入境的人员”,是指(A)。

A.一切离开、进入或者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边)境的中国籍、外国籍和无国籍人

B.仅指一切离开、进入或者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边)境的中国公民

C.仅指一切离开、进入或者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边)境的外国人

D.仅指一切离开、进入或者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边)境的外国人和无国籍人,不包括中国人

3、出境、入境的人员有下列(B)情形,边防检查站无权限制其活动范围,进行调查。

A.张三为中国公民,持用其双胞胎弟弟的护照回家

B.北野松为日本人,因在机场证件丢失,未持护照试图蒙混出境

C.王五为中国公民,持用张三的身份证骗领了真实姓名为张三的护照,试图赴日务工

D.李某为美籍华人,在其入境时,河南省国家安全部门通知其有犯罪嫌疑

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边防检查条例》的规定,对出境、入境的人员,有下列(C)情形的,边防检查站可以扣留或者收缴其出境、入境证件。

A.未持出境、入境证件的 B.持有无效出境、入境证件的 C.持用他人出境、入境证件的 D.未在限定口岸通行的。

5、关于出境、入境的人员证件查验的说法错误的是(D)。A.出境、入境的人员必须按照规定填写出境、入境登记卡 B.出境、入境的人员应向边防检查站交验本人的有效护照或者其他出境、入境证件

C.对未持出境、入境证件的,边防检查站有权阻止其出境、入境

D.在主管机关特许的地点通行时,不必经过边防检查

6、关于边防检查站对出境、入境人员的检查,说法错误的是(D)。

A.对出境、入境的人员应当查验证件后,方可准许其出境、入境

B.拒绝接受边防检查的,边防检查站有权阻止其出境、入境 C.对持用伪造或者涂改的出境、入境证件的外国人,边防检查站可以收缴其出境、入境证件

D.对持有无效出境、入境证件的中国公民,边防检查站可以收缴其出境、入境证件。

7、关于边防检查站对出境、入境人员的检查,说法错误的 是(C)。

A.未持出境、入境证件的,边防检查站有权阻止其出境、入 境

B.拒绝接受边防检查的,边防检查站有权阻止其出境、入境 C.对持用伪造或者涂改的出境、入境证件的外国人,边防检查站不能收缴其出境、入境证件

D.对持用他人出境、入境证件的中国公民,边防检查站可以收缴其出境、入境证件

8、张某持用合法的护照出境时,拒绝边防检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边防检查站有权阻止其出境 B.边防检查站无权限止其出境 C.边防检查站有权限制其活动范围 D.边防检查站有权对其行政拘留

9、关于边防检查站对出境、入境人员的检查,说法正确的 是(B)。

A.未持出境、入境证件的,边防检查站不能阻止其出境、入境 B.拒绝接受边防检查的,边防检查站有权阻止其出境、入境 C.对持用伪造或者涂改的出境、入境证件的外国人,边防检查站不能收缴其出境、入境证件

D.对持用他人出境、入境证件的中国公民,边防检查站可以扣留但不能收缴其出境、入境证件

10、关于边防检查站对出境、入境人员的检查,说法错误的是(B)。

A.对国务院公安部门、国家安全部门通知不准出境、入境的中国公民,边防检查站可以扣留或收缴其出境、入境证件

B.对持用他人出境、入境证件的外国人,边防检查站可以阻止其入境,但不能阻止其出境

C.对持用伪造或者涂改的出境、入境证件的外国人,边防检查站可以收缴其出境、入境证件

D.对持用他人出境、入境证件的中国公民,边防检查站可以扣留或收缴其出境、入境证件

11、关于边防检查站的做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中国公民张三出境时,护照在机场丢失,经向边防检查站口头说明情况后,将其放行

B.中国公民李四持用合法护照出境时,因拒绝接受边防检查,边防检查站阻止其出境

C.公安部通知美籍华人阮某不准入境,边防检查站阻止其入境 D.国家安全部通知李某为不准出境人员,边防检查站阻止其出境

12、边防检查站接到北京市公安局通知王某有犯罪嫌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A.边防检查站应当对王某采取挽留措施 B.边防检查站有权限制其活动范围 C.边防检查站有权对其进行调查 D.边防检查站有权将其移送有关机关处理

1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A.对外国籍船员申请登陆的,应当接受边防检查

B.可以对交通运输工具进行边防检查,但不能对随行员工进行边防检查

C.对上下在中国口岸停泊的外国船舶的人员,应进行边防检查 D.从事国际航行船舶上的中国船员,可凭本人的出境、入境证件登陆、住宿

14、下列关于抵达中华人民共和国口岸的船舶的船员登陆、住宿的规定,说法错误的是(D)。

A.外国籍船员应当持船员登陆证登陆、住宿 B.台湾船员可持《台湾船员登陆证》登陆、住宿 C.船舶在港期间,持证船员可随时登陆

D.从事国际航行船舶上的中国船员,不能凭本人的出境、入境证件登陆、住宿

15、对(B),边防检查站可以扣留其出境、入境证件,并限制其活动范围,进行调查。

A.持有无效出入境证件的中国公民 B.持用伪造的出入境证件的外国人 C.持用合法出入境证件的中国人 D.未持用出入境证件的外国人

16、下列关于毗邻国家接壤地区的双方公务人员、边境居民临时出境、入境的边防检查,说法错的是(D)。

A.毗邻国家接壤地区双方公务人员、边境居民临时出入境,双方订有协议的,按照协议执行

B.毗邻国家接壤地区的边境居民按照协议临时入境的,限于在协议规定范围内活动

C.毗邻国家接壤地区的边境居民按照协议临时入境,需要到协议规定范围内活动

D.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毗邻国家接壤地区人员往来,双方订有协议的,也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边防检查条例》的规定进行边防检查

17、出境、入境的交通运输工具离、抵口岸时接受边防检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对交通运输工具的入境检查,在最先抵达的口岸进行 B.出境检查,在最后离开的口岸进行

C.在特殊情况下,经主管机关批准,可以在特许的地点进行 D.任何人和任何机关不得允许交通运输工具的口岸以外的地方进行边防检查

18、对船舶出境、入境的说法错误的是(D)。A.船舶抵达口岸时,船长或者其代理人必须向边防检查站申报员工和旅客的名单

B.外国船舶未经许可不得在非对外开放的港口停靠 C.在监护期间,船舶不得随意上下人员、装卸货物 D.对船舶的出境检查,应当在最先离开的口岸进行

19、对国际航班载运人员的说法错误的是(D)。A.航空公司应当向边防检查站预报载运的旅客、机组人员信息 B.航空公司预报的信息内容包括航班载运旅客和机组人员的姓名、国籍、性别、出生日期、护照证件号码等

C.航空公司未按规定信息的,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可以对航空公司予以处罚

D.航空公司拒不执行边防检查站处罚决定的,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有权对其经营的船班停止营运

20、下列关于交通运输工具出境、入境的说法错误的是(D)。A.出境、入境的交通运输工具离、抵口岸时,必须接受国防 检查

B.对交通运输工具的入境检查,在最先抵达的口岸进行,出境检查,在最后离开的口岸进行

C.在特殊情况下,经主管机关批准,对交通运输工具的入境、出境检查,也可以在特许的地点进行

D.对交通运输工具实施边防检查时,其负责人不能阻碍,也不必协助边防检查人员进行

21、中国船舶需要搭靠外国船舶的,应当由船长或者其代理人向边防检查站(B)。

A.报告

B.申请办理搭靠手续 C.登记 D.备案

22、关于中国船舶搭靠外国船舶时的说法正确的是(A)。A.应当办理搭靠手续后,才可以搭靠外国船舶

B.在没有人员上下的情况下,不必办理搭靠手续,也可以搭靠外国船舶

C.在没有货物装卸的情况下,不必办理搭靠手续,也可以搭靠外国船舶

D.在搭靠后,只需补办手续即可

23、下列关于出境入境交通运输工具,有权进行监护的说法错误的是(C)。

A.某中国船舶办理完出境检查手续但还未驶离 B.某英国船舶在长江航行期间

C.火车在国(边)界线距边防检查站较近的区域内行驶期间 D.某外国船舶在入境后,还未办理入境检查手续

24、毗邻国家的边境居民按照协议临时入境的,限于在协议规定范围内活动;需要到协议规定范围以外活动的,应当(B)。

A.事先办理登记手续 B.事先办理入境手续 C.事后报备

D.事先办理登陆住宿手续

25、未实行监护措施的交通运输工具,由(A)自行管理,保证该交通运输工具和员工遵守本条例的规定。

A.交通运输工具负责人 B.交通运输工具代理人 C.交通运输工具全体员工 D.交通运输工具所有人

26、某边防检查站发现入境的瑞典航空公司的一航班载运不准入境人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该航班的负责人,应当负责将其遣返,由我方边防检查站提供经费

B.该航班的负责人应当负责将其遣返,并承担由此发生的一切费用

C.该航班的负责人不负责将其遣返,但应该交由我边防检查站调查处理

D.该航班的负责人不负责将其遣返,依照国际法,可向中国申请难民保护

27、边防检查站发现出境、入境的交通运输工具载运不准出境、入境人员,偷越国(边)境人员及未持有效出境、入境证件的人员的,(C)应当负责将其遣返。

A.公安机关出入境部门 B.边防检查站 C.交通运输工具负责人 D.外事部门

28、出境、入境的交通运输工具,在离、抵口岸时,未经边防检查站同意,擅自出境、入境的,边防检查站有权(A)。

A.推迟或者阻止其出境、入境 B.只能推迟,但不能阻止其出境、入境

C.可以阻止其出境、入境,但不能推迟其出境、入境 D.既不能推迟也不能阻止其出境、入境,但可以依照我国的相关法律进行处罚

29、出境、入境的交通运输工具,被认为载有危害国家安全、利益和社会秩序的人员或者物品的,边防检查站有权(C)。

A.只能推迟,但不能阻止其出境、入境

B.可以阻止其出境、入境,但不能推迟其出境、入境 C.推迟或者阻止其出境、入境

D.既不能推迟也不能阻止其出境、入境,但可以依照我国的相关法律进行处罚

30、对由于不可预见的紧急情况或者不可抗拒的原因,驶入对外开放口岸以外地区的船舶、航空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必须立即向附近的边防检查站或者当地公安机关报告 B.应当接受检查和监护

C.可安全驶入对外开放的口岸后,待驶入原因消失后再向边防检查站报告 D.在驶入原因消失后,必须立即按照通知的时间和路线离去

31、张某携带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的违禁物品出境时,被边防检查站发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边防检查站扣留了张某携带的违禁物品 B.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对张某进行了处理

C.边防检查站发现张某的护照已过有效期限后,同时还扣留其护照

D.边防检查站发现张某的护照已过有效期限,便阻止其出境

32、出境、入境的人员和交通运输工具携带、载运违禁物品的,边防检查站(B)。

A.应当扣留违禁物品后立即放行

B.对携带人、载运违禁物品的交通运输工具负责人可以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处理

C.航班起飞前未处理完毕应当放行,不再处理,但应记入执法信息系统

D.不应当扣留其携带或载运的违禁物品,应当立即通知有关部门处理

3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A.某边防检查站,发现张某非法携带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出境,对其携带的文件进行收缴

B.出境、入境的人员携带枪支的,应当办理携带手续,方可携带出境 C.张某携带属于国家秘密的资料从日本回国,被我边防检查站发现,应当对其携带资料予以收缴

D.王某携带危害社会秩序的违禁物品出境时,被边防检查站发现后扣留了王某所携带的违禁品

3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对出境、入境的交通运输工具有违法行为的,应处罚驾驶人 B.对中国船舶未经批准擅自搭靠外国籍船舶的,应当对中国船舶的负责人和外国籍船舶的负责人一并处罚

C.对入境的车辆在中国境内不按规定的路线行驶的,应当处罚车辆负责人

D.某船舶载运的乘客污辱我边防检查人员的,应当对船长和该乘客一并处罚

35、下弄说法错的是(C)。A.对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入境、出境的边防检查,法律有特殊规定的,从其规定

B.外国对中国公民和交通运输工具入境、过境、出境的检查和管理有特别规定的,边防检查站可以根据主管机关的决定采取相应的措施

C.《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边防检查条例》中的“出境、入境的交通运输工具”包括火车、船舶、航空器,但是不包括非机动车和驮畜

上一篇:竞选宣传委员发言稿400字下一篇:全煤企业文化建设汇报交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