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财务自查报告

2024-08-09

保险公司财务自查报告(精选8篇)

保险公司财务自查报告 篇1

保险公司财务自查报告

保险公司财务自查情况如何? 以下是小编收集的关于《保险公司财务自查报告》的文章,欢迎阅读了解!

XX年XX保监局对全省保险业开展“执行年”活动,根据分公司《关于深入开展XX年“执行年”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财务部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财务部成立了“执行”专项小组,召开部门会议,传达执行年活动的目的,营造氛围,发动全员学习。

(一)执行专项小组成员:

组长:

组员:

(二)学习内容:

1、新《保险法》

2、新《保险公司管理规定》

3、保监会《关于严厉打击利用保险业务从事商业贿赂行为的通知》

4、保监局领导重要讲话等等

5、银保业务管理

会后财务部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贯彻监管文件自查学习表》和《“执行年”监管文件自查学习清单》认真开展自纠自查工作。

二、自查自纠工作开展情况

按保监局的要求,根据分公司《关于深入开展XX年“执行年”活动实施方案》,财务部需重点针对《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监管指引》进行学习,并按银保业务管理方面的相关要求开展自查工作。自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代理费用管理(包括不得账外核算和经营等)

(2)财务核算管理(包括是否单独建立了帐套进行核算等)

财务部对于银保业务从财务方面分室对相关工作环节及流程进行了自查,自查过程及结果如下:

(一)会计核算室

1、自查方式及要点

(1)检查银保日常的经济业务是否单独建立了帐套进行核算;

(2)就银保代理手续费支付审核环节;

① 检查上次支付的手续费发票是否取得,并在财务LAS系统进行回销;

② 检查手续费调整是否有经相关领导审批的内部工作签报且签报金额与系统标注金额一致;

③ 检查银保代理手续费收款银行是否为代理商业银行一级分支机构或至少二级分支机构;

2、自查结果

(1)通过检查财务系统,核实已经将银保的经济业务单独建立帐套核算。

(2)通过对XX年XX分公司八个银保代理手续费支付渠道帐户信息的核查,发现XX分公司不存在三级机构自行向代理商业银行三级分支机构支付代理手续费的情况。

(二)预算管理室

预算室主要工作职责是对银保部日常运营支出和开展业务支出所进行的费用管控,其中业务相关费用含对内外勤员工和渠道人员的培训、会议及展业所需招待等。

公司按照财务制度对费用支出用途,合规性进行检查,审核费用报销单据的真实性,逻辑性。费用报销人均为公司员工,无对商业银行及工作人员进行费用支付行为。

三、问题清查及成效

通过自查,暂未发现相关问题。通过全员学习新《保险法》等5项监管制度,我们进一步了解到 “合规经营、科学发展”的重要性,并对银保业务的规范性管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1)通过学习新保险法和新《保险公司管理规定》,我们认识到该法对于“规范保险活动,保护保险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加强对保险业的监督管理,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起着基础的行业约束作用,这是整个保险行业经营的准绳和基石,保证了保险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根据省公司下发的《转发广东保监局关于对保险兼业代理监管制度贯彻落实情况开展自查及检查工作的通知》文要求,xx市分公司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关于保险兼业代理监管制度贯彻落实情况的自查工作,现将有关检查内容汇报如下:

一、成立领导小组

为有效开展自查工作,根据广东保监局要求,河源市分公司成立保险兼业代理监管制度贯彻落实情况检查工作小组,具体如下:

(一)领导小组

组长:xx总经理

副组长:xx 总经理助理

组员:xx(理赔中心经理)

xx(客户服务管理部经理)

xx(销售管理部经理)

(二)工作小组

组长:xx(销售管理部)

组员: xx(理赔中心)

xx(客户服务部)

xx(销售管理部)

二、自查工作内容及结果

由于xx目前没有xx寿险机构,因此暂无开展相互代理业务,因此,本次自查工作主要围绕广东保监局《关于印发的通知》开展。

自查内容主要针对自评表中《关于印发的通知》的六项内容开展检查工作。

(一)与代理机构的保险代理合同的完整性

XX年9月1日后,xx分公司使用的是省公司统一的兼业代理合同版本,其中对代理业务险种、代理手续费结算标准、结算办法、代理手续费结算专用账户等内容均有列明。

XX年11月开始,按照保监局要求,各兼业代理机构正在申请新的财险手续费专用账户,此项工作还未全部完成。

整改措施:xx市分公司财务中心要求12月底前完成此项工作。自评分为18分。

(二)与代理机构的保险代理合同的合规性

目前,所有保险代理合同都是和分公司签订的,不存在分支机构与中介签订合同的现象。

自评分为10分。

(三)与银邮类兼业代理机构的保险代理合同的完整性

河源市分公司按照省公司要求,按时向省保监局上报《××公司保险代理合同基本要素一览表》,并列明了具体内容。

自评分为10分。

(四)与银邮类兼业代理机构的保险代理合同的完整性

银邮类保险兼业代理机构的协议基本上使用省公司签订的合同,只有信用社是与当地银行签订,网点清单都有,但兼业代理许可证使用的是总行的。

整改措施:目前要求合作经营单位将各网点的兼业代理许可证复印件全部收集留存。

自评分为18分。

(五)《××公司保险代理合同基本要素一览表》报送的及时性和完整性

xx市分公司按照省公司要求,按时向省保监局上报《××公司保险代理合同基本要素一览表》,并列明了具体内容。

自评分为20分。

(六)《××公司保险代理合同明细表》报送的及时性和完整性 xx市公司能按照要求按时向省保险行业协会报送明细表,并包括表中列明的各项内容。

自评分为20分。

(七)保险营销员管理系统更新的及时性

xx市分公司在与保险营销员签订保险代理合同的5个工作日内及时对该营销员的信息进行了登记。

通过本次检查,还查出少部分离职人员还没有及时在营销员管理系统中进行登记。

自评分为10分。

整改措施:要求在12月12日内,各经营单位组训必须将已经离职的销售人员及时上报,并在系统中进行登记。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八日

保险公司财务自查报告 篇2

1. 风险因素与对策说明。

介绍投资风险和股市风险, 一般采用下列提示:“投资者在评价本发行人此次发售股票时, 除招股说明书提供的其他资料外, 应特别认真地考虑下述各项风险因素。”风险因素包括: (1) 经营风险; (2) 行业风险; (3) 市场风险; (4) 政策风险; (5) 其他风险。

2. 募集资金的运用。

说明对所募集资金的运用计划: (1) 本次募集资金的用途与投向; (2) 投资项目总体情况介绍, 包括项目预算、投资周期与资金使用计划等; (3) 如果所筹资本尚不能满足规划中项目的资金需求, 应说明其缺口部分的来源及落实情况; (4) 增资发行的发行人必须说明前次公开发行股票所筹资本的运用情况。

3. 股利分配政策。

(1) 发行人股利发放的一般政策; (2) 发行人在发行股票后第一个盈利年度是否准备派发股利; (3) 如果准备派发股利, 派发几次, 何时派发; (4) 不同类别股票在股利分配方面的权益; (5) 如果暂不准备派发股利, 简要说明原因; (6) 新股东是否享有公司本次股票发行完成前的滚存利润; (7) 其他应说明的股利分配政策。

4. 发行人在过去至少3年中的经营业绩。

应当根据专业人员的审计报告和审查结论, 观察发行人过去3年的经营业绩。它至少应包括以下几项: (1) 最近3年销售总额和利润总额; (2) 发行人业务收入的主要构成; (3) 发行人近期完成的主要工作, 主要指重大项目和科研成果; (4) 产品或者服务的市场情况, 筹资与投资方面的情况等。

5. 发行人股本的有关情况。

(1) 注册资本; (2) 已发行的股份; (3) 如果发行人已进行股份制改组、定向募集或公开发行, 则应当披露本次发行前公司的股权结构, 包括国家股、法人股、个人股 (其中含内部职工股) 、外资股等各占的份额; (4) 发行人认购股份的情况; (5) 本次发行后公司股份的结构, 包括公司职工股的有关情况; (6) 本次发行前后每股净资产等。

6. 盈利预测。

直接关系到公司股票的发行情况。一般而言, 上市公司更愿意乐观预测盈利, 将盈利数字说得大一些。

7. 公司发展规划说明。

一份好的规划应该是严谨的、科学的、实事求是的。

8. 发行人认为对投资者作出投资判断有重大影响的其他事项。

二、如何阅读上市公司公告书

1. 公司业务范围。

目前在我国, 一个企业从事的经营业务范围必须得到工商行政管理机构的认可, 而一个公司的经营业务范围与其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的发展与获利能力有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 公司经营范围越广泛, 资金投向的选择余地就越大。精明的公司管理人员往往会选择恰当的时机, 投入资金从事属于其经营范围的业务。反之, 当某一产品或行业在某一时期竞争较为激烈、获利水平降低时, 公司可抽回资金及时转向其他投资。投资者可从公司概况中的经营范围和公司前3年经营业绩介绍中去了解公司的业务范围。

2. 股本到位情况。

按规定, 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上市, 首先必须募足股本金。因此, 公司在公布上市报告书时, 必须公布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对股本金投入的验证结果。了解股本金到位情况的另一更主要的目的是看股东投入股本的时间。由于许多上市公司是由原国营企业转制而成的, 因此, 各种股本进入公司的时间往往有先后。如果社会法人和个人投入股本时间较晚, 而公司仍有较高的税后利润, 则说明该公司有较强的获利能力。因为所实现的利润, 在某段时间内仅仅依靠了部分股本, 如果股本全部到位且被合理有效运用, 则会产生更高的利润。对股本到位情况的判断主要依据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验资报告。

3. 资产构成情况。

应从公布的资产负债表上去分析上市公司资产构成情况。一家公司, 资产通常有货币性资产、债权性资产、实物性资产、投资性资产、无形资产等。在这些资产中, 有些直接就可为公司产生效益, 如货币性资产、实物性资产、投资性资产;有些则需经过一定的时间才能为公司产生效益, 如债权性资产中的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货款等;有些资产则尽管账面上存在, 但对公司并不能产生效益, 它们的存在, 只是因为公司会计核算必须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的要求。如果一家公司总资产中债权性资产占的比重较大, 那么即使总资产很大, 也不一定能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投资者可自行计算资产负债表中各类资产占总资产的百分比, 从而分析其资产结构的优劣。

4. 对外投资情况。

按照国际惯例, 企业对外投资是作为一种主要的财务信息来加以揭示的。因为对外投资披露往往能够反映出一家公司的资金实力、控股能力、社会关系、多种经营方式及收益来源等信息。一般来说, 如果在上市报告书上看到某公司对外投资面很广, 且投资占被投资企业注册资本的50%以上, 则说明该公司有一定的资金实力和已经控制了被投资企业。当然, 分析对外投资还需结合其他一些财务资料来进行。例如, 投资者可从利润表上或财务报表附注说明中去寻找有关投资收益的资料。如果发觉投资金额较大, 投资时间较长, 但投资收益不大时, 就应仔细阅读重要事项揭示, 或者直接去函、去电上市公司, 要求其进一步解释被投资企业的情况。

5. 负债情况及偿债能力。

在本行业、本企业产品资金利润率高于银行贷款利率时, 公司管理者总是希望借入更多的资金来开展自己的业务。但举债额度不可能是无限制的, 债权人在看到债务人的负债与股东权益比例达到某一数值时, 就会停止继续出借资金。而作为股东或潜在股东来讲, 上市公司负债的多少同自己也有密切的关系。在资产总额已定的情况下, 负债越多, 股东权益越少。

在上市报告书中, 有些反映公司负债情况及偿债能力的资料可直接得到, 如财务指标分析中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股东权益比率。按照国际惯例, 流动比率通常应保持在2∶1水平上, 即流动资产应该是流动负债的2倍。速动比率应该维持在1∶1水平上, 即速动资产 (流动资产减去存货) 应该等于流动负债。但这两个比率并不是绝对标准。投资者应结合企业经营业务性质和经营周期去分析公司的偿债能力。股东权益比率反映股东在总资产中所拥有的权益, 它同债务比率正好相反。股东权益比率越大, 债务比率越小。在分析债务比率时, 应分析该公司投资报酬率的高低以及该公司未来收益预测情况。如果投资报酬率较高, 未来有较好的收益, 作为股东, 一般愿意接受较高的债务比率, 但是作为债权人, 一般希望债务比率较低。

6. 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情况。

(1) 分析公司人员素质。主要看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年龄结构、学历层次、主要经历等。此外, 还可分析整个公司在职人员的专业人员比例, 专业人员中高、中、初级职称的构成。 (2) 分析应收账款收回能力。应收账款账龄的长短, 往往能反映出一家公司在资金管理上的能力高低。由于应收账款这一资产本身在资金循环过程中并不会增值, 以及账龄越长越有可能成为坏账, 因此, 善于管理的人会将应收账款账龄尽可能地缩短。投资者可依据财务报表附注说明去分析应收账款占总资产的比例;分析应收账款账龄长短, 如果账龄在半年以上的应收账款金额占应收账款总额的比例较大, 则说明该公司在资金管理上较为薄弱, 不能将一项资本在一年内数次升值。应当指出的是, 在我国, 许多企业的其他应收款往往比应收账款还多。因此, 对其他应收款的分析应同应收账款一样进行。 (3) 分析存货周转速度。一般来讲, 存货周转速度能反映出公司的销售能力、存货管理水平等。在资金利润率一定的条件下, 一年内存货周转10次就能比周转5次增加1倍的利润。投资者可将利润表中的营业成本除以资产负债表中存货项目期初和期末数的平均余额, 求出存货周转率。如果某公司年内销售和存货余额在各月是不均衡的, 则计算存货平均余额时, 就不能简单地将期初数加期末数然后除以2, 而应将年内各月平均余额加总后再平均。对于年内各月存货平均余额, 股东可直接向上市公司去函, 索取有关资料。 (4) 分析固定资产新旧程度。投资者可将资产负债表上的固定资产净值同原值相比。如果发觉比例较高, 则说明固定资产还可以在较长时间内得到应用;如果看到比例较低, 则说明企业在不久的将来有可能要抽出资金对固定资产进行投资。

7. 获利能力。

分析获利能力大小最直接和最简单的是看公司的税后利润。有些股份公司是由国有或集体企业转制成立的。如果将转制前后两段时间内实现的税后利润作为上市公司全年的税后利润, 显然不合理, 因为转制前的税后利润主要是由国家股来创造的。但按照目前财政规定的计算口径, 即将年内转制后实现的税后利润除以转制后月份数乘以12个月确定为全年税后利润也有一定的缺陷。其根本原因为, 国有或集体企业在转制为股份公司时, 生产经营过程并没有中断, 某些费用被归属于改制前, 而收入被归属于改制后, 这种情况完全可能存在。因此, 按全年改制前后两段相加的税后利润同按财政计算口径得出的税后利润对有些上市公司来讲, 存在较大差距。在看上市报告书时, 应将上述两种计算方法得出的两种全年税后利润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对于税后利润需要注意的是, 将原招股说明书中预测某年可实现的税后利润同上市报告书中同年实际实现的税后利润相比较, 由此作为参考来判断上市报告书中未来3年经济效益的预测是否可靠。在对上市公司上年实现的税后利润和今后预测税后利润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后, 投资者才可去分析每股税后利润。每股税后利润越高, 股东获得的权益就越多。

分析上市公司获利能力的其他指标有:销售利润率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 、资产报酬率 (税后利润/总资产) 等。投资者可根据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去求得这些指标。如果某些上市公司在刊登上市报告书时, 已经对上年实现的税后利润分配股利的话, 还可将每股股利同每股市价相比, 以判断股东自己的投资报酬率。

8. 财务状况变动情况。

财务状况变动表反映了上市公司在上年度内营运资金 (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后的余额) 增加或减少的情况。该表右方反映了上年度营运资金增减变动的结果;左方说明了这一结果的原因。投资者首先应看右方, 营运资金增加了, 则应从左方去看增加的原因, 如增加原因主要是由增加利润导致, 说明企业的财务状况较好。如果营运资金是减少的, 而左方反映出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公司购置固定资产、进行长期投资而非亏损所致, 则尽管营运资金在减少, 也不能说该公司的财务状况在变化。投资者应从财务状况变动表左方写明的营运资金增减变化结果等去分析该公司的财务状况优劣。

9. 重要事项。

在阅读上市报告书时, 不仅应对财务报表及其附注说明中列示的数据和财务指标进行分析研究, 而且应对重要事项揭示的内容仔细阅读。这一部分中提供的信息, 对进一步了解财务报表和财务指标有极大的帮助。例如, 投资者可从中了解该上市公司所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公司以前所用的会计政策是否有改变, 如有改变, 其原因和导致的结果是怎样;公司高层管理人员为何变更, 等等。投资者还可以从重要事项揭示部分了解上市公司年度预测税后利润同实际税后利润之间差异的原因, 进而去分析这家上市公司未来的发展趋势。

三、如何阅读上市公司定期报告

1. 以净利润为主。

驱动上市公司二级市场股价上涨的根本动力就是净利润的提升。当然, 影响上市公司净利润实现的因素众多, 但不外乎经常性收益和非经常性损益。经常性收益的提升, 是一种良性的公司业务发展态势;而非经常性损益的短期提升, 则为上市公司的未来业绩持续性增长增添了许多变数。

2. 把握两个基本指标。

(1) 每股收益。每股收益是上市公司业绩的实现指标。 (2) 每股派息率。每股派息率是为投资者作出回报的具体数额。虽然上市公司的投资回报方式除了每股派息率, 还有因股价上涨而带来的价差收益, 但每股派息率无疑是驱动上市公司股价上涨的动力。而其他财务指标分析均是围绕以上两个重要的财务指标展开的。

3. 关注三项配套体系。

(1) 内控体系。一个有效的内控运行机制和一个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 对上市公司的正常经营和发展, 无疑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 风险管理体系。尽管上市公司的多元化经营有助于提升上市公司的抗风险能力, 但在一定程度上会因为资源的分流而对已有的主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冲击和影响, 有时还会削弱上市公司原有的品牌实力和潜在的市场竞争能力。 (3) 财务运营体系。用标准的尺度进行衡量和对比一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体系是不是健康, 是考察公司质量的关键。

4. 留意四个附加条款。

(1)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应及时、准确、及时、公允地对上市公司信息进行披露, 有助于投资者作出客观的判断, 避免作出错误的投资决策和行动。 (2) 业绩拐点应附说明。上市公司业绩发生突变的情形, 往往会对二级市场的股价造成重大影响, 这时就需要上市公司在定期报告中进行重点提示。 (3) 有无隐性利润及遗漏事项。了解和关注上市公司是不是进行打“补丁”, 也是需要注意的。 (4) 质量报告鉴定意见。一份完整、有效的上市公司定期报告均是经过专业审计机构进行专业评价的, 也是保障上市公司定期报告编制质量的关键。

四、如何阅读上市公司临时报告

定期报告是基本内容确定、报告时间确定的以披露公司正常经营情况为主的报告。除了这些正常经营活动外, 公司的一些重大事件或突发事件对公司的正常经营活动和股票的市场价格也会产生重大影响, 从而影响股东的利益。因此, 上市公司有重大事件发生时, 还应及时作出临时报告。

按《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实施细则》的规定, 临时报告包括重大事件公告和公司收购公告。

1. 重大事件公告。

所谓“重大”事件, 是指这些事件的发生对上市公司原有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已经或将要产生较大影响, 并影响到上市公司的股价。具体包括: (1) 公司订立重要合同, 该合同可能对公司的资产、负债、股东权益和经营成果中的一项或者多项产生显著影响。 (2) 公司的经营政策或者经营项目发生重大变化。 (3) 公司发生重大的投资行为或者购置金额较大的长期资产。 (4) 公司发生重大的债务。 (5) 公司可能归还到期重大债务的违约情况。 (6) 公司发生重大经营性或者非经营性亏损。 (7) 公司资产遭受重大损失。 (8) 公司生产经营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9) 新颁布的法律、法规、政策、规则等可能对公司的经营有显著影响。 (10) 董事会、30%以上的董事或者总经理发生变动。 (11) 持有公司5%以上的发行在外的普通股的股东, 其持有该种股票的增减变化每达到该种股票发行在外总额的2%以上的事实。 (12) 涉及公司的重大诉讼事项。 (13) 公司进入清算、破产状态等。

重大事件的内容在《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中规定了13项, 在《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实施细则》中又添加了10项。公众最常见的重大事件报告是“公司股份变动公告”和“配股说明书”。

2. 公司收购公告。

按我国现行法律法规, 任何个人不得持有一个上市公司5%以上的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这意味着任何个人无权收购上市公司。任何法人直接或间接持有一个上市公司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达到5%时, 以及超过以后增减变化每达到发行在外总额的2%时, 应向该公司、证券交易所和证监会作出书面报告并公告。发起人以外的任何法人直接或间接持有一个上市公司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达到30%时, 除按规定作出报告外, 还应当在该事实发生之日起45日内向该公司所有股东发出收购公告书。由于收购事件对收购公司和被收购公司的股票价格会产生重大影响, 有时甚至涉及整个证券市场, 因而《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中明确指出了收购公告书的内容, 它包括收购人前3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收购价格和支付方式、收购人的董事和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基本情况、收购人准备收购股票数量等17项内容。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透析 篇3

财务舞弊是指采用财务欺骗等违法违规手段取得利益而导致他人遭受损失的故意行为,可大致分为侵吞资产舞弊及财务报告舞弊两类。侵吞资产舞弊的舞弊者为雇员,受害者为组织。如,雇员为谋取自身利益,利用职务之便,采取财务手段侵占国家和公司资产而形成贪污;财务报告舞弊的舞弊者为公司管理当局,受害者为投资者和债权人。如,公司管理当局故意错报或漏报报告期收益而严重误导信息使用者。二者相比较而言,财务报告舞弊的隐蔽性更强,危害面更广。尤其是上司公司的财务报告舞弊,不仅误导投资者和债权人,使他们根据失实的财务信息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而且极大地影响了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近些年来,财务报告舞弊大案要案不断出现,且有新的动向。

一、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动机

导致上市公司管理当局产生财务报告舞弊动机的因素主要是来自于内、外部的压力。外部的压力主要源自证券市场,内部的压力则主要来自于管理者的经济利益与其工作业绩密切相关。因此,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动机一是筹资与再筹资动机;二是避免被停牌和摘牌动机;三是市场动机;四是报酬契约动机;五是避税及谋私动机等。

(一)争取上市、争取配股

通过发行股票上市,公司可获得大量的资金,一些上市公司把股票融资视作无需支付资本成本却可大肆圈钱的最佳方式。然而因《公司法》对企业上市有严格规定:企业必须三年赢利,且经营业绩比较突出,才能通过证监会审批。为达到这些规定,本不具备条件的公司就会为获取上市资格而进行财务包装,“创造”条件上市。由于上市公司再筹资时,配股是上市公司解决长期大额资金需求的重要渠道,而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必须在近三年中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不低于10%,同时每年不低于6%”,因此,10%的净资产收益率成为上市公司增资配股的门槛。有资料表明,市场上出现了不少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刚达到10%的现象。“黎明股份”和“郑百文”等都是虚构前三年利润包装上市的,这足以证明为取得上市资格和获得配股资格是上市公司进行财务报告舞弊的首要动机。

(二)避免戴帽、避免退市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又一个动机就是避免戴上“ST”的帽子。所谓“ST”帽子,就是证券交易所对上市公司经审计,发现其连续两个会计年度的净利润均为负值,且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每股净资产低于股票面值的股票交易进行特别处理(实行日涨跌幅度限制为5%),在股票名前加“ST”,表示警示有退市风险。上市公司如果三年连续亏损就要退市。公司退市不仅对股东来说是莫大的损失,而且公司将长期失去向社会募集资金的资格,严重威胁到公司的生存。为避免出现连续亏损的状况,保住紧缺的“壳资源”,上市公司需要扭亏为盈。但扭亏为盈又不是一时之间就能轻易做到的,所以一些连续亏损两年的上市公司千方百计地进行财务报告舞弊或粉饰报表,通过非经营损益、关联交易等手法来盈利,以避免退市,保住上市资格。

(三)牟取二级市场暴利

其动机是:1.改善二级市场形象。在证券市场上,潜在投资者主要是依据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来进行决策的,现任大股东和管理层最清楚公司的资产质量和发展前景,他们会通过粉饰财务报表,释放业绩良好的信号,以求改善二级市场形象。2.便于二级市场炒作。中国股市仍处于发展的不成熟阶段,上市公司与机构投资者沟通,通过粉饰财务报表,以使股价同步炒高。或者,为使股价达到预期的波动,先使股价暂时下跌,以便操纵者能够廉价购股,取得更大的控制权后再高价出售牟取暴利,利用财务报告舞弊达到目的。“银广厦”舞弊案就是此项典型。3.为并购增加筹码。由于上市资格不易取得,众多非上市公司试图通过购并来达到借壳上市的目的。购并谈判中最关键的是购并价格,业绩优良的上市公司的股价无疑可以卖个好价钱,故上市公司有可能为购并增加筹码而粉饰财务报表。

(四)满足业绩考核的需要

我国的上市公司多数是由国有企业改制上市,其管理层报酬与其业绩、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有关,能否创造良好的业绩直接决定着公司领导人的经济利益(如年薪、奖金等)和仕途发展。而企业的经营活动受多种因素影响,难以保证年年增长,经理人员要确保自己任期内的各项指标达标、超标,就会通过粉饰财务报表来呈现良好业绩,满足考核需要。

(五)减少纳税、分配股利

所得税是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通过纳税调整,将会计利润调整为应纳税所得额,再乘以适用的所得税税率而得出的。因此,基于偷税、漏税、减少或推迟纳税等目的,有些上市公司以舞弊手段虚减利润,减少国家财政收入。同时,有些上市公司侵占股东权益,把本应支付给股东的股利,转作生产经营资金,让“钱生钱”或者用于给企业管理者多发奖金,但这严重违反了国家法律和公司章程,也会以舞弊手段虚减利润来调整报表业绩,达到不向股东分配股利或少分配股利的目的。

财务报告舞弊的动机决定了会计报表粉饰的类型:基于以上(一)至(四)项的动机,会计报表一般以利润最大化和利润均衡化的形式出现;基于以上第(五)项的动机,会计报表一般以利润最小化的形式出现。就上市公司而言,危害性最大的会计报表粉饰是利润最大化,即所谓的虚盈实亏、隐瞒负债。

二、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手段

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舞弊直接表现为会计报表粉饰(本文作同义语通用)。所谓会计报表粉饰是指公司管理层通过舞弊手段,使反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会计报表达到“预期”状态的故意行为。它是财务舞弊的集中表现形式。上市公司会计报表粉饰已成为证券市场的“痼疾”,丑闻频频爆出。随着我国经济、法制环境及证券市场的变化,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报表粉饰手段也不断增多、升级,花样翻新,可谓五花八门,以下分别予以阐述。

(一)虚增销售收入,虚增利润

1.虚构客户,虚拟销售。有些上市公司通过伪造顾客定单、发运凭证和销售合同,开具税务部门认可的销售发票等手段来虚拟销售对象及交易;或虽以真实客户为基础,但在原销售业务的基础上人为扩大销售数量,使公司在该客户下确认的收入远远大于实际销售收入;或在报告日前(如年末)做假销售,同时增加应收账款和营业收入,再在报告日后(如次年)以质量不符合要求等名义作退货处理,从而虚增当期利润。2.寅吃卯粮,提前确认收入。有些上市公司在销售的相关手续尚待完备时,甚至在销售完成前、货物起运前所售产品风险和报酬尚未转移、商业折扣有争议、销售款不确定的情况下就确认收入;或在客户还有权取消订货或推迟购货的时候就确认收入,从而虚增当期利润。

(二)低估期间费用,虚增利润

主要表现为推迟费用入账。1.有些上市公司将一些已经实际发生的费用作为长期待摊费用、待处理财产损失等项目入账,而这些项目不是企业真实的资产,只是一种虚拟的资产,为企业操纵利润提供了一个费用和损失的“蓄水池”,上市公司通过递延摊销、少摊销或不摊销已经发生的费用来虚增当期利润。2.有些上市公司通过混淆利息资本化与费用化的界限,将应费用化的利息却资本化计入在建工程成本,增加固定资产价值,虚增当期利润。

(三)变更会计政策,调节利润

1.有些上市公司随意变更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从而在报告年度多提折旧减少利润或少提折旧增加利润。2.有些上市公司通过改变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来调节利润。在实施新准则前,原准则和制度规定了发出存货的计价有五种方法可供选择,在存货价格波动期采用不同方法计价会对当期利润产生不同影响。当存货价格处于上涨时期,采用先进先出法计算,当期就会少转营业成本,增加利润;采用后进先出法计算,当期就会多转营业成本,减少利润。若存货价格处于下降时期,则相反。即:采用先进先出法计算,当期就会多转营业成本,减少利润;采用后进先出法计算,当期就会少转营业成本,增加利润。值得庆幸的是,新会计准则取消了后进先出法,对上市公司通过变更存货计价方法调节利润的手段有很大程度的抑制作用。即便上市公司仍在会计政策允许使用的三种方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中选用变更,其调节利润的空间较以前已狭窄许多。

(四)玩弄减值准备操纵利润

典型案例有四川长虹(2003年、2004年)。上市公司滥用会计估计按需操纵利润的主要手段是对大量运用专业判断的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冲销。1.那些连续微盈且(或)近期有再融资目标的上市公司经常计提不足,即使在行业风险和经营风险“双高”的情况下,仍以低比率进行坏账估计和存货跌价估计。2.那些业绩较好但不稳定的上市公司,则在“盈利上升时,多计提减值准备;盈利下滑时,再将减值准备冲回”,用以平滑各年间利润。3.那些亏损、处于退市边缘的上市公司,对于资产减值准备平时该提不提或极少计提,“需要”时就一次提个够,采用“休克疗法”和“亏出盈利的空间”,通常是在第一年亏损后,第二年大额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导致第二年巨亏,第三年又以各种理由转回大量的资产减值准备,从而造成财务报表在第三年扭亏为盈的假象,以避免退市;或者选择某一年超大额计提,在其后的几年中再缓缓冲回,以此制造业绩小幅稳定攀升的财务报告。值得庆幸的是,新《企业会计准则》对资产减值准备的冲回作了严格的规定,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的减值准备一经计提,事后即使价值出现回升,已计提的减值准备也不得转回,只能在处置相关资产后,再进行会计处理,利用这些减值准备项目调节利润的空间已大大缩小。新准则此规定对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对原八项减值准备中的除上述项目外的其他项目未做规定,且对资产损失的确认与计量以“作不间断的评估,只要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为标准,仍留给了某些上市公司按需确认减值损失的空间,仍需引起密切关注。

(五)利用资产重组“扭亏为盈”

典型案例有湘酒鬼(2003年、2004年)。资产重组是企业为了优化资本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完成战略转移等目的而实施的资产置换和股权置换。然而,资产重组已被一些上市公司用于粉饰会计报表。那些陷入PT、ST的上市公司企图通过重组走出亏损状态,精心策划资产重组,精心设计缺乏正当商业理由的资产置换,利用劣质或闲置资产换回优质或盈利强的资产来增加利润。资产重组已成为许多上市公司扭亏为盈的工具和免遭摘牌的保护伞。

(六)假借关联交易转移利润

典型案例有济南轻骑(2003年)和重庆实业(2004年)。我国不少上市公司和关联人扭曲交易条件转移利润,从而滋生非法或不当关联交易来调整其账面利润,粉饰报表。其中,关联方重组更是亏损公司“扭亏”的捷径,其手段多种多样:1.通过交易安排,设计有法律依据、无经济实质的关联交易,虚构经营业务;2.上市公司以高价或显失公允的交易价格与其关联企业进行购销活动,通过价格差实现利润转移;3.收取关联企业资金占用费,或利用低息或高息发生资金往来,调节财务费用;4.分摊共同费用或将管理费用、广告费用等转嫁给母公司;5.关联交易外部化——控股方通过自己控制的上市公司从银行贷款,再让控制的上市公司互相担保贷款,进行关联交易,编造业绩。

(七)滥用差错更正制造盈利

如首创股份(2004年)、TCL通讯(2003年)等上市公司。它将补提资产减值准备作为前期会计差错更正追溯调整,二者相辅相成,使会计差错更正产生了巨大的“能量”——制造盈利,躲避亏损,逃脱ST的命运,保住再融资资格。它是将会计舞弊诠释为会计差错,是借会计差错更正之名行会计舞弊之实——需要的时候先“明知故犯”,再“知错不改”,最后选择适当的时机“痛改前非”,不断“变脸”对外报告;或大题小做、大事化小,把大错误以不引人注目的小公告(或补充公告)形式公布,以蒙混了事。

(八)少计营业收入,偷逃税款

也有一些利润充盈的绩优公司为达到少交增值税和所得税的目的,少计收入,藏匿收益。有些在应确认收入的情况下不确认收入,如采用直接收款交货方式销售产品,已收到货款并将发票账单和提货单全部交给对方,已符合收入确认条件,却将货款记入“预收账款”账户,延期反映收入;有些以收入直接冲减成本,即以“应收账款”或“银行存款”账户与“库存商品”账户对应,不反映销售业务;有些虚构销售退回,以偷梁换柱的假退货方式(通过把款项支付给其他下属服务公司,记入“其他应付款”账户)截留收入少交税金;有些对视同销售业务不反映增值税销项税额。

还需说明的是,在现实中,这些会计报表粉饰的若干手段 ,常被多家上市公司分别运用或组合运用,也同时或相继出现在一家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表的编制过程中。

三、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识别

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舞弊在曝光之前,往往有一些征兆(或称预警信号)出现,即很可能进行财务报告舞弊的上市公司有如下特征和征兆:一是已两年连续亏损,第三年经营业绩没有得到根本改善,面临暂停或退市威胁,或费用的增长速度快于收入的增长速度,持续的经营亏损使企业面临破产或被敌意收购的威胁;二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连年为负值,或虽然账面盈利但没有带来充裕的现金流入,入不敷出,现金匮乏;三是存在重大的、不正常的关联交易或极度复杂的交易;四是全行业亏损或行业过度竞争,或当年公司行业不景气;五是公司的董事或管理层的个人财富与公司业绩密切相关;六是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管理层频繁变动;经常更换会计师事务所等。鉴于这些特征和征兆,故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识别并预防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舞弊。

(一)甄别经营业绩的真假

上市公司应密切关注公司的主要生产设备是否严重闲置、生产车间是否停产、存货数量是否大量增加等现象。如果这些现象单独或同时存在,报告期经营业绩却没有相应下降,则有业绩作假的可能性。应通过检查可疑的账簿记录、记账凭证、发票存根与发运凭证来查明已入账收入是否在同一期间已开具发票并发货;关注资产负债日后有无大额或连续的退货,并查明这些退货是否为年末集中“销售”部分,从而识别公司是否提前确认收入或虚构收入。

(二)分析利润构成比重

分析上市公司盈利时,要着重分析主营业务占利润的比重,即看利润是否主要依靠主业的业绩,而不是主要来源于非经常损益项目;要深入分析上市公司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列示的非经常性损益的构成和扣除非经常损益后的净利润,从而判断公司利润的来源是否具有稳定性,是否是依靠粉饰其他利润项目来增加业绩的。

(三)慎析资产减值准备

分析报表时,尤应慎析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政策。一般而言,连续微盈且(或)近期有再融资目标的上市公司经常计提不足;而处于盈亏临界和处于退市边缘的上市公司有时会巨额计提。因此,对这类业绩指标脆弱的上市公司,首先宜将其计提政策与同行业或者相关行业进行横向对比,判断是否有异常;再分析其财务报告中是否对估计基础和依据进行详细披露,从而识别上市公司是否在玩弄减值准备计提游戏。

(四)关注虚拟资产项目

上市公司年报中的虚拟资产项目值得密切关注,若虚拟资产与正常资产相比比例较大,或虚拟资产增长速度(或相对变化速度)波动较大,则可能存在通过虚拟资产虚增利润。其特点是虚拟资产多记少摊。应重点检查各类虚拟资产项目的明细账,注意会计报表附注中虚拟资产确认和摊销的会计政策,要特别注意本年度增加较大和未予正常摊销的项目。

(五)透视关联交易事项

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所产生的利润基本上都体现在“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和“财务费用”等具体项目中。其识别方法为:1.计算各项目中关联交易产生的盈利分别占项目总额的百分比和这些项目占企业利润总额的百分比,判断企业盈利能力对关联方企业的依赖程度;2.分析这些关联交易的必要性和公正性。比如,交易价格是否以市场的公平交易为基础,交易的市场价格是否存在非公允的方面,控制方对被控制方强制的内部销售价格等。同时,还应向公司的主管工商部门了解上市公司包括验资报告、股权转让备案登记资料等在内的相关材料,并应特别查询控股股东的工商登记资料,了解公司控制权的归属,以有效识别利用隐性关联交易粉饰报表的行为。

(六)借助现金流量进行分析

通过将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分别与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净利润进行比较分析,以判断利润的质量。一般而言,没有相应的现金净流量的利润,其质量是不可靠的。如果企业的现金净流量长期低于净利润,则意味着与高于现金净流量的净利润对应的那部分资产可能属于不能转化为现金流量的虚拟资产,公司很可能存在报表粉饰情况。

此外,还应辨识差错更正,谨防鱼目混珠。相关部门应当对故意混淆会计舞弊和会计差错的行径,对频繁发生重大会计差错的行为加强监管,切实保护投资者不受会计差错和会计舞弊的侵害。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财务报告信息使用者应从多方面识别、防范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舞弊、粉饰行为,并需通过会计准则和相关规范的不断完善压缩各种粉饰伎俩的空间。要改革现有关于上市、配股、停牌等的规定,建立一个包括货币指标和实物指标、财务数据和生产经营数据的多参数控制体系,以综合衡量和测定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公平、公正、公开地确认其上市资格和配股资格。令世人瞩目的是,新《企业会计准则》已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率先实施。根据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以及该准则的应用指南,有超过700家上市公司的业绩发生重大变化,虽然这些变化是由于会计标准的变化而产生的,但不可否认的是,新旧会计准则衔接的过程中,也有上市公司利用这一过程操纵利润。因此,应实施三大措施,遏制上市公司操纵利润:一是严格执行非经常性损益标准;二是财务指标发生重大变化时,应当披露其会计原因;三是上市公司应充分说明其所选择的会计政策的合理性。

还需说明的是,正如本文第二大点中提及的,新会计准则在存货计价及资产减值准备等方面降低了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空间,但又必须同时看到,新会计准则全面引入了公允价值属性,并且给予了公司更大的自主权来调整其会计政策,有关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无形资产开发费用处理和借款费用资本化等准则却扩大了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空间。一些公司仍然可能在新准则下继续或更新手段来操纵利润、粉饰报表,故对财务报告舞弊的识别和预防仍然是任重道远,需要人们继续去关注、分析和遏制。

保险公司财务自查报告 篇4

自查自纠情况报告

集团公司工会:

根据集团公司工会《关于转发开展工会财务大检查工作的通知》要求,XX公司高度重视,结合公司实际,积极全面开展工会财务大检查工作,现将工会财务大检查自查自纠情况报告如下。

一、高度重视、成立领导小组

接到集团通知后,XX公司及时下发《XX公司工会财务大检查实施方案》,并成立财务大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公司财务部和党群工作部相互配合,按照全国总工会规定的检查内容、范围、时限和要求,立即开展自查自纠工作。

二、自查自纠基本情况

经过自查自纠发现,XX公司工会单独设立银行账户X个,有X名兼职工会会计人员。

在工会经费收入方面,工会经费各项收入合法合规,不存在账外账;每年均按照集团公司工会要求及时、足额上缴工会经费;与财政、税务及时对账、入账。在工会经费支出方面,工会经费各项收入严格按照“八项规定”及《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执行,不存在公款旅游、大吃大喝支出;不存在超标准、超范围开支、转嫁或摊派相关费用的情况;不存在贪污、挪用公款和“小金库”情况;不存在基本建设、维修改造、购买服务或货物未按规定招投标和执行集中采购支出的情况;本级收到的各项补助资金均为专款专用,未改变资金用途;工会凭证不存在涂改伪造发票、假发票情况。在工会经费预算方面,XX公司工会每年均按时开展工会财务预算编制工作,不存在超预算开支、无预算开支的情况;追加、调整预算程序合法合规;重大开项目均经过本级工会领导集体研究决定。

会计人员职业资格方面,XX公司工会会计岗位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设置,编制有会计岗位职责说明书,岗位职权分明。会计核算方面,严格按照《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要求执行,会计档案、票据、财务专用章保管均符合规定。现金、银行存款管理方面,现金管理符合《现金管理暂行条例》,银行存款管理符合《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支付结算符合《支付结算办法》;不存在多头开设银行结算账户、将单位款项以个人名义在金融机构存储、出借银行账户、将基层工会账户并入单位行政账户的情况。

三、巩固自查自纠工作成果

XX公司将继续做好自查自纠工作,积极迎接集团公司工会抽检,以财务大检查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机制,防范和杜绝违法违规行为发生,确保工会资产、资金安全有效运行。同时全面总结财务大检查工作,针对财务大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认真分析研究,找出原因不足,并根据集团公司工会有关规定,制定整改措施和解决方案,认真整改落实,确保此次财务大检查工作卓有成效。

XX公司工会办公室

院校财务自查报告 篇5

(一)、收入管理

1.所有预算外收入全额解入财政专户,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2.我校已经实行免费入学,无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扩大收费范围或提高收费标准;

3.针对外地学生各类收费按规定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财政票据,无乱收费现象;

(二)支出管理

1.学校各项支出按实际发生数列支,无虚列虚报和白条抵库等现象;

2.学校购置的教学仪器设备、办公作品及图书资料等都实行政府采购;

3.学校财务支出实行校长负责制,已经建立健全民主理财制度,对大额资金的使用由校领导集体讨论决定;

4.学校实行校务公开制度,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所有的财务都有结算中心的报账员操办,职责明确;

5.不存在私设“小金库”、公款私存、账外账、坐收坐支等现象。

(三)资产管理

1.学校资产的出租、出借、出售、出让、对外捐赠、报废报损等,都有校领导集体决定并按国有资产处置管理的有关规定报批;

2.学校已建立健全资产的购置、验收、保管、使用、交接、维修等内部管理制度,建立校产台账,定期组织资产清查,做到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实相符;

3.学校国有资产出租、出借经学校领导集体决定后报上级相关部门审批,不存在将学校资产用于抵押和担保,或以货币资金投资企业、购买股票、基金、企业债券等风险性投资活动;

(四)、财会队伍建设

1.从事财会工作的财会人员,是结算中心派出的报账员,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2.财会人员正确行使会计监督职权,对违反法律规定的会计事项,拒绝办理或者按照职权予以纠正以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

加强财务管理,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促进教育持续

财务工作自查报告 篇6

财务自查报告

本学期,本人担任学校财务及报账员,为了严肃财务制度,加强财务监督和管理,提高学校资金使用效益,确保学生营养餐正常开餐;促进我校教育教学事业健康发展,现就学校财务情况作出自查,报告如下:

1、本学期初,制定了本学期财务工作计划,为了切实加强自查工作力度,我校特别成立了田坝小学财务管理自查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郑厚发(校长)

副组长:任斌(教导)

报帐员:龚安平

成员:徐章虎胡叶郑厚琼

任启贤任启昌何娴

2、我校根据县财政局、教育局的有关要求和学校实际编制了学校收支预算,学校认真实行收费公开制度。每月份都能合理收支计划,做到收支活动心中有数,从不盲目开支。学校收支,都能通过校务公开栏、宣传栏,将收费政策、项目、标准在校外公示,接受师生和学生家长的监督。学校一些重大收支,事前都要开校委会,事后进行常规公示;学校每学期在教代会上都要作财务报告,并要在教代会上都获得通过。

3、我校书刊都能按普定县教育局审定的用书目录征订,学校所定的课本目录都由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审批后,在由新华书店征订,无购买学生学习辅导资料及其它用品现象。

4、我校认真落实《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家庭贫困学生助学金和减免学杂费制度的通知》精神,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摸底排查,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得到减免杂费、享受助学金补足,并将享受减免学杂费学生名单、减免数额在校内张榜公布,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5、为了加强财务管理,实行财务监督,办公费用和营养餐专用款分开,报账员做好固定资产、银行存款帐、台账及现金日记账,学校、班级、教师无截流、坐收坐支现象。

6、我校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开支范围及标准。各项支出均按实际发生数列支,无虚列虚报,无白条作为报销凭证。对于大额款项支出,均要经过经办人、证明人签字,对于涉及基建等项目的支出,都附有合同、结算表和其他相关印证材料。

7、我校无私设“小金库”和“帐外帐”等违规行为。学校各项经费支出,都严格遵守各项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无乱支滥用和铺张浪费等现象。

8、学校对于学校的资产增减,都做了较好的登记,做到出入有据。建立了资产的购置、验收、保管、使用、交接、维修等后勤管理制度。每年年底定期进行资产清查。做到了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物相符。

9、建议:

目前我校是师资不足,我校财务人员均为兼职,工作繁重,希望上级单位体谅,我们尽可能的集中力量来做好财务工作。

进一步加大财务人员培训力度,提高业务能力,但是由于我们工作能力所限,也可能在工作中有一些失误的地方,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纠正错误做法,规范工作行为,管理好学校财务工作。

化处镇田坝小学2013—2014学第一学期

保险公司财务自查报告 篇7

关键词:连锁企业,财务分析报告,决策

目前国际金融危机虽然有一定缓和, 但经济环境恶化依然持续存在, 伴随国内通胀压力、泡沫经济凸显等因素的影响, 公司首要任务就是进行相应的风险防范。企业进行风险防范最有效的途径就是通过财务分析报告发现影响企业运作的瓶颈所在, 找到企业运营的高风险区域, 寻求有效方法规避和防范风险。

一、财务分析报告的核心功能

财务分析, 主要是根据信息使用者的不同, 以财务会计资料为依据, 采用整合、提炼等分析技术和方法, 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情况进行分析与评价的经济管理活动。基本内容是企业偿债、运营和盈利能力分析。最基本功能是将大量的报表数据转换成对特定决策有用的信息, 以及对企业的偿债、盈利和抵抗风险能力作出评价, 预测企业未来的报酬和风险, 减少决策的不确定性。通过财务分析为决策者提供更有效的参考依据和财务支持, 运用财务信息了解企业、客户、供应商及同行等的经营情况, 为企业及时调整策略和化解风险提供支持。

二、财务分析报告的重要作用

既然财务分析报告具有多种重要功能, 那么对企业的发展来说, 撰写一份成功的分析报告尤显重要。一方面, 不仅对公司要有一个总括的认识, 而且特别要关注公司目前运作上的重心, 对重要事项要单独反映。公司在不同阶段、不同月份的工作重点有所不同, 所需要的财务分析重点也不同。如零售企业要增加新的连锁店, 则公司需要对新店的成本、回款、利润数据进行分析的财务分析报告。另一方面, 核心是对公司的经营情况进行分析与评价。找出问题并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 从而解决问题。以合理性、合规性, 有用性为原则, 从财务角度给予正负面、公正、客观的评价和预测。第三, 建议与整改。财务分析人员通过对业务的了解和明察, 特别是对运作、投资分析后形成的整改意见和建议, 提出合理可行的解决办法, 真正担负起“财务参谋”的重要角色。

三、财务分析报告对公司决策的影响

(一) 影响公司经营决策

财务分析报告反映了一个公司的经营业绩和目前的财务状况。我们要对庞杂的信息进行筛选, 以深入了解一个公司的现状和背景, 财务分析有助于我们筛选和评价信息, 将精力集中在那些对我们经营决策最有用的可靠信息上, 以及根据财务分析所提供的信息采取适当的经营决策。企业要在急剧变化的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经营者必须善于利用财务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中的各种因素, 把握对企业有利的契机, 克服企业发展所面临的威胁, 制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例如:财务分析中, 如果资金占用增长过快, 结算资金占用比重较大, 比例失调。特别是其他应收款和销货应收款大幅度上升, 如不及时清理, 对企业经济效益将产生很大影响。因此, 应收款较多的单位, 要求企业经理要严格控制赊销商品管理, 严防新的三角债产生。

(二) 影响公司投资决策

企业要发展, 固定资产投资行为的发生是随着企业的发展经常发生的。对于日常因为某种生产需要而经常发生的小额固定资产添置, 一般不需要进行投资决策分析, 但对于涉及到企业整体影响的规模较大的投资, 我们就应该在事前进行慎重的投资决策分析。因为, 项目投资的金额大, 影响时间长, 风险比较大, 一旦投资失误就难以改变或补救。企业固定资产的投资决策分析, 必须针对本企业的特点, 采用适当的分析方法, 既要避免决策分析成本过高, 又要取得最佳的投资决策依据, 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三) 影响公司融资决策

由于企业的股东关注所持有股份的市场价值, 因而要实现股东价值的增长和价值的最大化是企业的经营发展目标。企业在设计发展规划和融资方案时, 必须从以往单纯考虑融资额最大化及融资市场风险因素, 转为对融资风险、融资成本及投资收益的多因素的综合分析。合理的融资决策必须在保证公司经营的现金流量的匹配的基本前提下, 尽可能降低融资的成本, 以提高股东的市场价值。只有在测算和分析企业的资本成本的基础上, 才能提供适应于股东价值增长的融资方案。在实际中, 要达到价值增长的要求, 投资收益率必须超过资本的成本, 而融资成本作为评价企业价值创造状况的关键指标变得日益重要。

(四) 影响公司管理决策

财务分析报告有综合分析报告, 专题分析报告和简要分析报告等形式。

综合分析报告又称全面分析报告, 是企业依据会计报表、财务分析表及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所提供的丰富、重要的信息及其内在联系, 运用一定的科学分析方法, 对企业的经营特征, 利润实现及其分配情况, 资金增减变动和周转利用情况, 税金缴纳情况, 存货、固定资产等主要财产物资的盘盈、盘亏、毁损等变动情况及对本期或下期财务状况将发生重大影响的事项做出客观、全面、系统的分析和评价, 并进行必要的科学预测而形成的书面报告。它具有内容丰富、涉及面广, 对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各项决策有深远影响的特点。它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做出当前和今后的财务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专题分析报告又称单项分析报告, 是指针对某一时期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某些关键问题、重大经济措施或薄弱环节等进行专门分析后形成的书面报告。它具有不受时间限制、一事一议、易被经营管理者接受、收效快的特点。因此, 专题分析报告能总结经验, 引起领导和业务部门重视所分析的问题, 从而提高管理水平。专题分析的内容很多, 比如关于企业清理积压库存, 处理逾期应收帐款的经验, 对资金、成本、费用、利润等方面的预测分析, 处理母子公司各方面的关系等问题均可进行专题分析, 从而为各级领导做出决策提供现实的依据。

简要分析报告是对主要经济指标在一定时期内, 存在的问题或比较突出的问题, 进行概要的分析而形成的书面报告。简要分析报告具有简明扼要、切中要害的特点。通过分析, 能反映和说明企业在分析期内业务经营的基本情况, 企业累计完成各项经济指标的情况并预测今后发展趋势。主要适用于定期分析, 可按月、按季进行编制。

总之, 综合以上分析, 财务分析报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管理决策的制定和执行。

参考文献

[1]、杨玉琪.企业财务分析.现代商贸工业.2009, (19) :174

[2]、刘方.如何撰写企业内部财务分析报告.财会研究.2009, (26) :270

[3]、毕于榜.赊销经营方式探析.商场现代化.2007, (514) :174

保险公司财务自查报告 篇8

【关键词】内部控制缺陷;财务报告信息质量;风险预警

上市公司如果在内部控制上存在缺陷,公司管理者将无法及时明确应计利润数量,因此会无意识的误报财务信息,进而导致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大大降低。公司中的内部控制存在缺陷时,管理层在日常工作中极易出现跨越控制权限对公司盈余进行操纵的行为、这些现象的存在均会对公司的长远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一、上市公司内控缺陷分析

在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中,内部控制缺陷是对其有效性进行评价的负向维度。如果在公司的内部控制中,其设计内容或运行状态均不能有效保证内部控制主要目标得到良好的实现,这就表明该公司的内部控制存在缺陷。通常情况下,可根据《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对公司是否存在内部控制缺陷进行判定,并且将公司日常监督、专项监督作为主要内容,结合公司内部控制评价分析报告,根据法定程度进行认定。

上市公司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其内部控制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受公司自身发展状况及其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影响。而在进行公司内部控制相关制度制定的主要依据为内部控制目标。在进行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如其在设置环节存在问题,或其设置与市场经济的规律不相符,这些问题的存在均会对公司内部控制目标的达到产生阻碍作用。在公司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通常会存在缺陷的环境主要为未能识别潜在风险、风险控制方法使用不当、审计师的舞弊、管理层的舞弊、控制方法实施不到位等。在内部控制的这些环节中一旦存在问题均会严重影响到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信息质量。

二、公司财务报告信息质量分析

财务报告指的是会计通过书面文字的形式对外提供能够反映公司运营过程中财务状况及各项项目活动的经营成果的文件。财务报告在内容上主要包含有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财务情况说明书、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会计报表附注等。财务报告的主要目的是向公司发展过程中已经存在关系的和可能涉及到的相关投资者、债权人、政府部门等提供公司运营过程中所产生的现金流量信息、公司财务状况、公司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果等,从而促进公司长远发展战略决策的制定更加合理性和科学性。因此,上市公司在运营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财务报告所提供和反映的相关信息。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对公司的长远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三、公司内部控制缺陷对财务报告信息质量产生影响的主要方式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对财务报告信息质量产生影响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其分别为无意识的误报和有意识的漏报或错报财务信息。错误财务报告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均属于内部控制缺陷造成,均会对公司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第一,无意识的误报。无意识的误报出现的主要原因为公司员工在业务水平上存在不足,公司员工参与工作过程中的努力程度欠佳。在上市公司运营过程中,通常情况下,无意识的误报主要体现在将以下几个方面:未能按计划实施的相关项目进行赊销、在库存的统计过程中存在错误、收入确认存在波动性、错报销售成本等。无意识 误报的存在很大程度上会对公司会计工作造成影响,降低公司会计的稳健性。

第二,意识的漏报或错报财务信息。这种情况的出现通常是由于公司管理层有意识地进行操作造成的。故意将财务信息进行错误报告,有时候后夸大公司在某个阶段运营过程中的盈余,进而导致公司部分管理者低估公司发展当期的实际盈。例如,在公司的运营过程中,部分管理层通过对会计进行灵活地选择,导致在公司公允价值的实际应用中,或者对公司债务担保进行记录时出现财产误述情况。此外,公司管理者还可应用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进行一些欺诈行为。

四、公司内部控制缺陷对财务报告信息质量影响产生的风险预警

第一,公司内部控制缺陷会导致财务报告信息质量降低,加大公司运营过程中面对的风险。公司内部控制缺陷存在的原因不管是公司员工业务知识及技能水平不足导致财务信息误报,还是公司管理层为达到某种目的而故意进行操作导致财务信息存在错误,内部控制缺陷的存在均会对公司财务信息的质量产生极为严重的影响。公司财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及稳健性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由此可知,当一家上市公司在运营过程中存在相关内部控制缺陷时,该家公司在财务报告信息质量上也会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相关内部控制缺陷就越难以被发现,进而导致公司管理者未能及时对公司盈余进行科学管理。这些问题的存在会在公司的运营过程中不断进行恶性循环。公司在这样的状况中运营,其长远发展必将受到严重阻碍,最终导致公司倒闭。

第二,公司内部控制缺陷会导致财务报告信息质量降低,进而导致公司运营过程中的财务风险大大增加。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存在不仅会对财务报告信息质量产生严重影响,而且还会导致公司风险辨认和分析机制的作用无法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每家上市公司在运营过程中谋求的经济效益均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整体利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如公司在运营过程中存在内部控制缺陷,公司中的会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缺乏较高的保护意识和能力,这就导致公司运营过程中面临各种風险,大大提高各种风险的发生率。在这种状况下,会计监督机制在公司运营过程中的相关作用也会严重受到限制,甚至完全失去作用,形同虚设。进而导致公司的财务风险大大增加。

从上述内容可知,公司财务报告信息质量的高低与内部控制的合理性存在密切关系。公司内部控制越合理,其财务报告信息的质量就越高。反之,当公司内部控制缺陷存在较多时,其财务报告信息的质量就越低。公司内部控制的是否具有合理性在很打程度上对公司财务报告信息质量产生严重影响。上市公司在运营过程中所涉及的内部控制活动在内容上主要包含程序、政策两大部分。在这两个组成部分中,任何一部分存在缺陷都会对财务报告信息质量产生影响,进而给上市公司的正常运营带来更多的风险,对公司的长远发展产生严重影响。因此,上市公司在运营过程中应高度重视进行内部控制政策制定,且必须在对财务报告进行充分考虑的前提先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政策。公司内部控制政策必须与财务报告自身存在的具体工作特点密切结合。同时,还需要积极进行会计监督机制建立,应用各种科学理念和方法对公司进行管理,最大限度地对内部控制缺陷的发生进行控制,降低内部控制缺陷的发生率,保证公司正常、健康运营,促进公司得到快速、持续发展。

五、结束语

本文详细分析了财务信息报告质量、公司内部控制缺陷,及二者将存在的相互关系。内部控制缺陷是上市公司运营过程中一个必须要高度重视的问题,其会对公司财务报告信息质量产生直接性严重影响,降低财务报告信息质量,增强公司风险。上市公司必须根据公司自身发展过程中的公司规模、经济基础、经营复杂性、财务状况、发展环境等实际状况,积极进行内部控制体系构建,使公司内部控制体系与公司自身发展状况及发展要求相符合。只有这样才能是公司财务报告质量得到保证,进而降低公司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风险的发生率,进而促进公司能够持续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丽芬,沙威.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驱动因素分析——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会计之友,2012,11(8):215-216.

[2]杨莹.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一些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12(12):372-373.

上一篇:大学生学生会竞选自荐书下一篇:父亲节作文:父亲节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