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工序质量管理办法(通用10篇)
关键工序质量管理办法 篇1
1.1.1 关键工序及关键质量控制点
各子系统工程均列出“关键工序”、“关键质量控制点”,并报工程监理确认,在工程实施中及时跟踪检验,对影响工程质量的进行严格控制。1.2 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我公司获得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拥有完整《质量手册》和质量管理要求与措施。
本工程的质量目标,按照国家施工规范执行,保证工程达到国家合格验收标准,为达到上述的目标,具体的工程质量确保措施如下: 1.2.1 施工图的设计评审查
施工图是保证工程顺利如期完成和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我们建议由业主组织,我方和相关设计单位先对智能化系统图纸深化设计并和其它相关专业进行设计审查和协调。
参加人员: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各有关专业技术人员、项目经理、现场项目负责人、主要施工安装人员、设计单位甲方代表、监理单位。
评审内容:图纸技术文件完整性,设计选型器材是否合理,性价比是否最优,是否便于施工,是否能保证工程质量,能否保证施工安全,自身的装备及技术能力是否适合设计要求。
会审结论:确定是否修改设计或制定修改方案,办理设计变更手续。审查施工图纸应有详细记录,发现问题及建议解决办法。1.2.2 技术交底
参加工程的施工安装人员及管理人员,应在施工前对该工程的技术要求,施工方法进行技术交底。
各专业技术人员对分部、分项工程向参加施工管理的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技术交底的内容应包括:
工程概况、工程特点、施工特点、进度计划的原则安排; 施工程序及工序穿插的安排; 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要求; 执行的技术规范、标准; 保证质量的主要措施; 主要的安全措施及要求。1.2.3 工程质量自检和互检
为保证自检、互检的有效工作,应做好以下基础工作:
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使施工安装人员明确设计,施工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 组织有关人员学习有关验收规范和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对施工安装人员进行检查量测方法等有关基础知识培训; 对施工安装人员进行质量意识、质量要求的教育。自检和互检应做到的质量保证:
施工安装人员应根据质量检验计划,按时按确定项目内容进行检查; 自检和互检是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记录之一,施工安装人员应认真填写相应的自检记录,记录人和项目经理应分别在记录上签字;
专业检查人员应定期复核自检互检记录。1.2.4 专业质量检查
专业质量检查是本项目的项目经理和各专业的工程督导对工程建设全过程中各环节内容的操作所进行必要的监督和检查。
专业质量检查应按定期检查和巡回检查形式进行:
定期检查:本项目的项目经理和各专业的工程督导根据质量检验或确定的重点,进行固定式核查确认和把关。
巡回检查:本项目的项目经理和各专业的工程督导不定时,不定点根据工序稳定状况采取有目标的机动检查。巡回检查的重点为:
从质量信息分析表面质量不稳定的工序。
工程的重要部位关键环节或容易发生质量问题的工序。
技术操作不熟练的新工人或质量不稳定,质量问题较多的施工安装人员所在的工序。
外界环境因素发生变化对工程质量有明显作用的工序。专业质量检查的质量保证要求:
专检人员应提前熟悉检查对象的设计要求,判定合格的标准及检查程度; 对自检记录进行检查,检查后提出判定意见,对符合要求应予以签字确认; 对工序质量出现异常时,可作出暂停施工的决定,必要时可填写不合格报告; 专检人员应认真填写专检记录,定期或工程施工结束后编写质量检查报告,并备案。
1.2.5 工序交接检查
工序交接检查的含义:
以承接方为主,当上道工序转入下道工序时,对完成的施工内容的质量进行的一种全面检查。
工序交接检查的种类: 施工队伍之间的交接检查。
工序交接检查的程序及质量保证要求:
应提交本工序的全部质量保证文件资料及工程质量的必要说明,由承接方对其进行审查。
必须进行中间试验才能确定的工序质量,可在双方工程技术质管人员到场进行确定工程质量。
工序交接完毕后,应填写工序交接证书,特别是企业之间的交接,除双方代表签字外,还应有第二方或第三方人员在确认栏中签字。1.2.6 隐蔽工程检查
隐蔽工程是指那些施工完毕后,将被下一道工序的继续施工所遮盖,而无法或较困难对其进行检查的工程。
隐蔽工程检查包括下述内容:
管道工程:管道规格、材质、数量、标高、防腐; 焊接工程:焊接坡口、焊条品种、焊接质量;
电气:暗埋电气线路的位置、规格、标高、接头是否按规范穿管等; 隐蔽工程检查的质量保证要求:
隐蔽工程检查由公司派出的专业技术人员会同工程队,并请业主监理方或设计方一起参加;
检查人员应认真填写隐蔽工程检查记录,检查结束后,有关人员应签字确认记录。
1.2.7 施工技术日志
施工日志是基层施工单位在整个过程中发现和处理施工中出现的问题的原始记录,由现场项目经理负责填写。施工日志填写包括下述内容:
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变更; 施工中出的材料代用;
施工中的协作配合变更作业情况;
施工中急需解决的材料工件、施工机具、劳动力和配合工程; 施工中出现的安全事故苗头或隐患;
施工中需要办理的联系单会签单等经济签证; 施工中的停水停电和其他影响施工的情况; 施工中的复工验收情况; 其他有关情况。
施工日志在质量管理对质量保证工作中作为最终质量评定、质量问题或质量事故处理,工程技术质量总是争执等问题的处理依据之一。
关键工序质量管理办法 篇2
1 关键工序的确定
利用改进的田口质量损失函数来确定关键工序, 其衡量标准为:损失越小, 产品质量越好, 损失越大, 产品质量越差。确定关键工序的具体确定方法如下[7,8]:
假设产品的特征值近似地服从正态分布N (μ, σ2) , 对于生产制造中存在的多工序过程, 设一条生产线有n道工序, 其中的第i道工序的质量损失为:
式中:Ai0为假设产品丧失功能时第i道工序的损失;ki为第i道工序的质量损失系数;Tiu为第i道工序中产品规格的上限;Til为第i道工序中产品规格的下限;Ti为第i道工序的质量特性的目标值, 也可理解为顾客的要求、偏好或期望等;Yi为第i道工序的质量性能。
其对应的数学期望为:
其中, 假设各工序的实效损失相等, 即Ai0=A0, 质量损失系数也相同, 即ki=k, 则生产线的总质量损失的数学期望为:
工序i对应的质量损失度为:
这里的质量损失度li满足以下条件:
根据算出的质量损失度li, 可判断损失度最大的工序即为影响该生产线产品质量损失的关键工序。
2 关键工序的质量统计分析方法和质量控制图
直方图又称质量分布图, 是质量控制中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直方图是一种几何形图表, 它是根据从生产过程中收集来的质量数据分布情况, 画成以组距为底边、以频数为高度的一系列连接起来的直方型矩形图。通过观察直方图的形状, 判断生产过程是否稳定, 预测生产过程的质量。直方图的绘制方法[9]:
(1) 找出全体数据的最大值max和最小值min, 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R=max-min
(2) 确定数据分组数m及组距h。一般分组数m取4~20。若数据个数为N, 可近似取则h=R/m。
(3) 确定各组上、下极限。第一组的下限值为全体数据的最小值min, 其它组的下限值则等于其相邻的前一组的上限;各组的上限值等于其相应组的下限值与组距之和。
(4) 计算各组数据频数f1, f2, …, fm, 并以组距为底边, 各组频数为高, 画出一系列矩形, 得到直方图。
工序质量控制就是利用统计规律来判别和控制由系统原因造成的质量波动, 并保持工序处于控制状态的过程。控制图是工序质量控制的主要方法, 首先要在平面坐标系中确定特性点, 然后描绘出一条质量特性波动折线, 同时还要在坐标系中, 建立3条具有统计意义的控制线:中心线 (CL) 、上控制线 (VCL) 、下控制线 (LCL) 。通过控制图可以进行工序分析, 分析工艺过程是否稳定, 此外, 通过控制图还可以控制质量状态, 发现并及时消除工艺过程的失调现象, 预防大量超差产品的产生。
3 实例
以某生产厂为例, 该厂以生产冷轧辊为主, 冷轧辊的生产制造分为机加工和热处理两个过程。机加工车间的主要工作就是粗车、半精车、精车、粗磨和精磨以及检验和包装入库;热处理的主要工作任务是调质处理 (淬火+回火) 、淬火、矫直、冷却。
在检验中, 对工作辊关键工序参数进行测量, 得到一组数据如表1, 依据直方图绘制方法得表2频数分布表及直方图图1。
由图1可知, 该直方图类型为双峰型, 即直方图出现两个顶峰。其原因:一方面是把不同的材料、不同加工者、不同操作方法、不同设备生产的两批产品混在一起而造成的, 另一方面是人为因素, 即测量时的读数不精确和失误造成的。同时, 由图2极差控制图和图3均值控制图可知, 所有数据都处于受控状态, 所有检测点都没有超出控制界限, 没有异常情况发生。
根据分析结果, 要求员工应按照规定分类摆放成品, 做到不混摆、不错摆;不同材料的产品应做记号, 方便操作者识别, 轧辊转移时, 应方便下一工序的操作者识别;在测量时, 检验员要认真负责。从这几个方面预防不合格品的产生。
4 结论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 制造企业生产过程中运用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 可以减少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工作损失, 提高产品质量及工艺管理水平。本文探索了一条从确定产品关键工序到关键工序质量改善这一系统化的质量改善过程, 为实现企业效益提升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贾玉.统计过程控制技术分析系统建模与应用[J].能源技术与管理, 2006 (4) :85-86.
[2]金春玲.生产过程中的统计过程控制[J].质量与管理, 2007 (9) :51-54.
[3]王丽颖, 郭屹巍.基于工序质量控制的相似工序成组方法[J].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2008, 29 (4) :37-40.
[4]江树基.机械制造业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J].叉车技术, 2005 (2) :22-24.
[5]李树兵, 马萍.浅谈如何确定关键工序[J].化工质量, 2002 (6) :27.
[6]杨承先, 张琦, 李焕良, 等.基于AHP方法的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的决策研究[J].矿山机械, 2004 (2) :57-59.
[7]王立岩, 唐加福, 宫俊.冷轧辊生产中机加工环节的关键工序质量控制[J].东北大学学报, 2009, 30 (6) :786-789.
[8]魏世振, 韩玉启.过程能力指数在质量损失研究中的应用[J].管理工程学报, 2002, 16 (4) :64-66.
关键工序质量管理办法 篇3
关键词:沥青路面材料;质量控制;施工关键工序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06.091
沥青路面以其维修方便、驾驶舒适性高、平整性好等特点,广泛应用于高等级公路中。但其同样有着使用寿命相对较短、耐水性差、易老化等缺点,其行车状况、使用性能多要借助养护来改善。近段时间,很多地区都以摊铺机、铣刨机之类对沥青路面加以“机械化施工”,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养护质量。
1施工工艺流程介绍
一般而言,养护沥青路面施工工艺流程包括:(1)调查原路面病害;(2)铣刨处理旧路面;(3)处理路面基层;(4)沥青混凝土摊铺热拌;(5)碾压成型以及通车。
2关键工序及施工质量控制
2.1旧路面处理
2.1.1旧路面处理方式
基于调查原路面对养护方案加以确定。以铣刨机直接铣刨破损严重路段路面,其厚度为5cm—15cm。
按目前情况,建议铣刨作业机械组合为:5—10台铣刨废料运输车+5000L洒水车+扫地车+沥青路面铣刨机。技术要求为:根据设计进行分层铣刨,铣刨速度和宽度分别为1—5m/min和1—2m。
2.1.2质量控制要求
(1)平整度要求。
第一应保证机况,为对铣刨面的平整加以保证,应将其铣刨速度稳定、均匀化,由于新铺沥青面层和铣刨面二者的平整度彼此直接相关,故而设定好铣刨深度后不应对其再加以调整。经平整度检测仪(连续式)的检测,铣刨机铣刨面可以获得1.3—1.5mm的平整度。而由于国产铣刨机缺乏应有的机械制造工艺,其只有2.0—3.6mm的铣刨后平整度。故而要求较高的项目一般应以进口铣刨机处理。
(2)纹理深度要求。
一般而言,铣刨过后的面层应具备一定粗糙度,以避免铣刨面新铺层出现沥青混合料拥包、推移之类情况。故而应经常性检查铣刨鼓体内刀头,一旦松动或磨损严重便应对其及时更换,以此来保证70%左右的完好率。
2.2路面基层处理
2.2.1处理方式
(1)对于路段中网裂、破损严重的路段,尤其是其中有超过1cm的裂缝宽度时,应对整层基层加以直接挖除,一般情况下,应换填贫混凝土或者新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来加快工期。
(2)对于路段中裂缝宽度不超过1cm且不严重者,可采取玻纤格栅满铺、热沥青灌缝之类形式加以处理。
(3)对于路段中基层表面破碎松散范围不甚大者,可对表面10cm的基层加以铣刨,并由此以沥青碎石对其加以重新铺筑。
(4)对于一些段落中的中央分隔带,则采取防水封闭处理加以返工。
2.2.2基层处理质量要求
对于以一些处理路面基层方法以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加以重新换填者,施工技术要点主要包括:
(1)控制水泥用量:一般而言,水泥剂量应不超过3.6%,若是水稳碎石(抗裂型)者的话,为了对裂缝加以尽可能减少,在对无侧限抗压强度有所满足的基础上对水泥剂量加以有效的降低,要求水泥剂量在施工中一般不超过4.5%。
(2)级配控制:一般而言,走标准级配范围上下限应分别采取0.075—4.75mm和19—31.5mm,如此可以将级配曲线形成“S”型,而若是水稳碎石(抗裂型)的话,还要一方面满足合成级配要求,另一方面对粉料、细料用量加以相应的限制。
(3)其他问题:控制混合料的平整度、厚度、高程、压实度、摊铺碾压完成时间、含水量等指标,若是水稳碎石(抗裂型)的话,还应注意喷洒透层油的及时性,以避免强度较低、松散等水稳基层表层问题。
2.3面层施工控制
2.3.1新拌和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关键步骤质量控制
在此方面,主要应按照《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相应条文进行。
第一,对原材加以严格挑选。如今在路用碎石方面显得规格混乱,碎石生产筛孔也经常没有统一规格,以至于形成变化多端的碎石混合级配。故而,应对来自不同采石场的碎石加以比较,选择压碎值、针片状含量、含泥量等指标都符合要求且规格匀称、材质好的石材。
第二,对沥青用量加以相应确定以优化级配。如今,采用的设计公路沥青路面中“配合比”的办法仍采取“马歇尔体积指标”,对长期存在的实际路面受力状态与室内试验结果不一致的情况,一般应对P/2:P/4这一比值加以相应的注意,一般来说其取值范围应处于1.5—2.0这一区间内,若是级配不属于上述范围内,便应加以相应的优化。若无此工序,其沥青混凝土易于发生由于细集料过多而造成混合料沙粒化难以压实或者由于粗集料过多而离析率较高的情况。
2.3.2最佳合理沥青用量的选择
截至如今,投入使用的很多高等级公路,都很易于在三到五年内发生各种诸如坑槽、网裂、拥包、车辙等破坏现象,在为数众多的高等级公路所涉及的大中修工程中不难看出,出现沥青路面层的车辙往往一般都位于路表下0-12cm左右,换言之,也就是中、上面层最易于出现车辙。故而,为有效提升沥青路面高温稳定性和耐久性,应在该位置上采取改性沥青。
在设计配合比这一过程中,对一些混合料施工者中的长、大、上下坡或者炎热地区的路段,应将最佳合理沥青用量(混合料)应较室内生产者有0.1%-0.2%的减少。然而,应借助于重型压实设备于施工中的应用来压实减少的沥青于设计孔隙率当中。换言之,便是将先前并未减少沥青用量的标准和减少后的压实度标准而这保持一致。
2.3.3碾压工艺控制
以AC类沥青混凝土路面一般应以重型胶轮压路机(20300)和双钢轮振动压路机(10-15t)作为主要配备机型,在碾压过程中,应一方面保证速度正常,另一方面应保证先低后高、先边后中、先轻后重这一碾压顺序。还应开展试验路段铺筑活动于施工中,从而获取最为合理的碾压组合。然而针对不同情况来开展沥青面层施工时,应调整相应的碾压组合。较为常见的夏季AC类沥青面层施工应采取如下碾压组合:初压(前静后振钢轮压路机)→复压(胶轮压路机)→终压(静压钢轮压路机)。在冬季,则应有效地保证压实度,一般而言,初压应前置胶轮压路机,复压和终压则应采取钢轮压路机。如此来保证完成碾压的活动可以在有效温度范围内开展。
就抗滑表层的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来说,主要应注重钢轮压力机所表现出的冲击压实功——其若过大会易于压碎石子。同时还要注重沥青玛蹄脂上浮情况、碾压速度等得观测和控制,以免出现过压,以避免表层混合料散温过快造成的各种消极效果。
2.4安全围挡和交通管制
如今,为数不少的公路养护的铣刨养护作业均为单幅全封闭方式,而对于路面中一些具备中央分隔带者,往往要面对“双向通车”这一系列的问题。故而,养护工程施工应对交通管制、安全管理方案加以尽可能的细化。按照不同的公路等级来加以围挡和设置安全标志标牌。
2.5放车通行
很多情况下,养护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都仅可采取单向封闭施工的形式,故而另一方向则不得不加以双向通车。故而,在此层面上必然会有着严格的施工工期要求。在铣刨摊铺沥青路面过后,应第一时间放车通行。为此,应在完成新铺沥青面层的各种施工活动后,对各种AC类混凝土路面应使用洒水、降温等措施处理新铺路段。而对于间断级配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主要是OGFC、SMA之类)则不可洒水降温。
3结语
制袋工序质量考核暂行管理细则 篇4
质检部负责质量考核的归口管理,并与质量考核挂钩,在车间工资分配方案中兑现。
一、现场质检抽查,发现热封不牢的,10扎以内处罚机长、班员各50元,10扎上处罚机长、班员各100元并且全部返工,自己发现后数量在20扎内返工不罚款,20扎以上热封不牢的处罚机长及班员各50元。交接班中发现上一班组热封不牢的,奖励发现人员50元,如出厂后发现有热封(大于10扎)不牢而责任不能明确的,视情况的严重程度,处罚参与该产品制袋的所有人员以及车间质检,当月的质量奖取消;
二、生产过程中,发现有圆孔、撕口等不在指定位置,引起产品报废的,报废数量在5扎至10扎的,按报废数量价值的30%处罚,报废数量在10扎以上的,按报废数量价值的100%进行处罚,如未按要求操作,私自将产品进行让步放行而引起客户投诉的,按实际销售价格的2倍进行赔偿,且当月质量奖取消。如因制袋工艺问题(边底封宽度、开口方向等与工艺单要求不一致)造成产品报废的,按废品金额的100%进行处罚;且当月的质量奖取消;
三、现场质检抽查,发现有严重花幅、刀线、墨污、套印不准、连续漏印等,一箱中有3把,一把中连续5个以上,须进行返工处理,每返一箱扣班员2元,如果出厂后引起客户投诉(连续性不合格品数量大于20个)而责任不能明确的,处罚参与该产品制袋的所有人员各50元,且当月质量奖取消;
四、现场质检抽查,发现有结头未选出的,处罚机长、班员各30元。如果出厂后发现而责任不能明确的,处罚参与该产品制袋的所有人员各50元,且当月质量奖取消;
五、现场质检抽查,发现有数量不准的,偏差三个以上每差或多一个按1元/个处罚机台班员;在单箱产品中品种混淆、外包装标识与实际产品不相符的,处罚机长、班员各20元/件,当月的质量奖取消,如出厂后发现而责任不能明确的,被罚款的金额由参与该产品制袋的所有人员共同承担;
六、现场质检抽查,发现有头发及一般杂质(外观抽查),每发现一次扣5元;如抽检中发现有三箱中有蚊虫超过2只/箱的,需进行返工处理,每返一箱扣班员2元,如出厂后发现而责任不能明确的,被罚款的金额由参与该产品制袋的所有人员共同承担;
八、各机台挑选出的废品,应认真分类(印刷废品、复合废品、制袋废品),不允许将合格品混入废品之中,在收集废品时,应由各机长重新确认无误才能计量,机长、现场质检要随时抽查,发现有合格品混入废品中,根据挑选出的合格品数量按袋子的销售价格进行赔偿;废料乱放10个以上的处罚机长及班员各5元/次,并且机台自行将废料确认后重新称重计量,当月的质量奖取消;
九、机长在上料时必须仔细看跟踪单上的标识,将试验产品交质检检测,将印刷、复合标识的异常产品剔除,特别要关注接头标识,以确保产品质量。如果由于机长上料的疏忽造成质量事故,产生的损失由机长负责。
十、当月无质量处罚的、质量稳定、工作表现良好,给予机长100元/月、班员80元/月的奖励。
本细则至公布之日起执行
各工序质量检查要点 篇5
清花
一、把好三关:人为纱疵关,机械关,质量事故关。加强清洁工作,控制花卷均匀度。
1、人为纱疵关一般有以下方面A油手碰棉层造成油花卷B棉卷内有油花、色线、异杂物没及时拣出C清洁时飞花油花落入棉层D紧压罗拉布司漏油渗渍花卷边。
2、机械关经常检查设备运转状态,输棉是否通畅,防止和正确处理因调台、堵塞而出现退卷,经常检查尘笼横向风力是否均匀充足,防止出现破洞。尘笼衬皮破埙,角区挂花,野人头高低不一而造成的破边、大小头要及时发现处理,保证做到不合格的棉卷不流入下道工序。
3、质量事故关换品种时发现色泽不一要立即停车检查,平时要注意号数牌、标记、磅称是否正确。
二、检查主要是加强清洁工作,控制花卷均匀度。
1、挡车工是否按六固定要求做清洁(定项目定次数定时间定工具定方法定要求)。
2、尘笼每班掏清一次,漏底尘棒每班两次,风道每周扒一次。各风门关闭
3、时刻注意花卷重量,严防重量不匀。从头抓起。(控制重量不匀,花卷只只过磅,各个记录,超标退回,随时抽查。)
4、化纤卷要有防粘措施,加粗纱筋,必要时包裹。
5、严格按排包图比例排包,做到削高填低,回卷撕碎回条扯断,夹在里层,前三只花卷退回。
6、推卷时一次不要过多,先做先用,轻搬轻放。
7、经常看试验数据,及时调节,保证产品质量
8、清花要捉三丝(铁丝布丝异性丝)(棕丝回丝头发丝)三花(油花色花夹杂花)
梳棉
一:防捉疵是质量把关的重点,要做到五防两把关。五防:
1、换卷要看清花卷标记,防止用错。
2、做清洁防飞花油花落入棉网棉条。
3、经常保持龙头,压辊,喇叭口等处清洁,操作时防飞花附入防碰破棉条。
4、按规定放卷,检查花卷防止破埙。
5、摆桶送桶注意桶号支别,对台对号防止错支。
二、两把关:
1、把好质量关,经常查看棉网,发现不良及时反映处理。平揩车后,改支后,开冷车或打扫高空后要检查。
2、把好机械关,经常检查机械状态,掌握机械性能,发现发热,震动,异响,失灵等要及时报告处理。
三、捉疵要结合各项工作和巡回进行(车前以防为主,车后以捉为主),做到四掐。
1、机后工作要掐棉卷中的油污色纤杂物。
2、机前工作要掐棉网棉条内的疵点。
3、落桶送条时要掐棉条表面的疵点。
4、开冷车时要全面检查掐出棉网棉条棉卷上的疵点杂物。
四、主要检查
1、加油工抄刷针布是否规范,避免造成疵品。
2、车肚花是否按要求出清,大小漏底是否刷净,风门是否关好,3、挡车工要拉清细条子,花卷最后一码要撕去,换卷要斜搭头,做清洁严禁拍打,一卷一桶,及时落桶。
4、条桶上要有班次及个人粉记,便于追查
5、观察盖板花,漏底花是否正常,过多过少照成条干不匀。
五、影响棉网质量的主要因素
1、棉网破边:a夕林道夫三角区挂花,大漏底两侧积花。
b机后喂入破边卷,导棉片开档过大。
c夕林道夫墙板挂花,针布或剥棉罗拉及刮刀片两侧积花。
2、棉网破洞:a棉卷不匀
b大小漏底严重积花 c夕林道夫针布轧伤。d剥棉罗拉缠花。
3、棉网云斑:a针布老化。
b大小漏底网眼堵塞。
c 大小漏底积花挂花。
并条
一、防疵
1、不许挖条子,不准将一筒分几段
2、倒筒时做到外排筒子棉条高度不得超出筒沿10CM防止毛条。
3、棉条接头防止粗细条、油条、杂条
二、捉疵
1、捉油、色条
2、捉条干不良
3、捉粗细条
4、捉通道挂花
三、检查内容
1、严格固定供应,对台对车号,严禁乱用容器,并条筒上除有本车应使用的车号外,要有个人粉记。
2、查是否定长落筒。
3、检查罗拉是否缠花,每班下班前揩擦干净
4、是否用竹签包卷,严禁搭头,严禁缺条子开车。
5、自停装置必须灵敏有效。
6、喇叭口要统一,各通道要光洁。
7、皮辊分档放置,不能用错。
粗纱
一、防疵
做好九防,消灭人为疵点
1、防棉条打结,断条,双根喂入
2、防倒条,拉毛条,破条,挖高条
3、防纱头飞花带入纱条中,落纱放置车顶,纱头不要拖太长,回花纱头不拖在外面。
4、防飘头。断条子造成断头后应先将纱拢起,再生头接头。
5、防油污纱,油手脏手不接头
6、防人为疵点,做清洁时注意,按工作法执行
7、防条干不匀,粘皮辊或罗拉断头时,先检查邻纱有无条干不匀再接头
8、防双股纱,断头后掌握查、比、摸的方法
查:查双股纱,飘头纱
比;根据压掌位置估计断头长短,与龙筋上地面上的飞花相比,如飞花少邻纱必有飘头附入 摸;断头后如表面看不清,可用手轻摸纱面,如有凸起发硬即有飘头纱
9、防飞花附入,机前接头后,先提隔纱板后开车,防止机面及托脚两面飞花随纱条带入。
二、捉疵
1、机前捉条干不匀等疵点
2、机后捉棉条打结,倒条子及桶号用错,通道不洁,粘条等。
3、挖条换条接头时捉油污条,粗细条,桶底疵点等
三、重点检查内容
1、是否对台供应,对车号对桶号,容器是否用错
2、是否按规定长度落纱,重量符合标准
3、锭壳花是否随手拿清
4、绒辊花是否拿清
5、粉记是否用错
6、检查造成棉条重量不匀的影响因素
细:棉条断头搭头未接好脱空一断,或搭头太细 粗:棉条搭头过长或包卷太紧,棉条喂入时打顿。
细纱
主要以预防为主,做好防疵工作,通过检查提高产品质量
一、预防人为疵点做到七防
1、换粗纱时要将表面飞花拿清,包卷后注意纱尾不盘上粗纱,防止纱疵。
2、接头时遇到白点要拉掉重接,并防止回丝、飞花附入纱条
3、做清洁要做到眼到手到,动作轻稳,防飞花飘扬,附入纱条。
4、做完清洁后,手上油污要檫净,防油污纱。
5、拉空锭时,将粗纱纱尾盘好,防双根喂入,造成粗经粗纬。
6、卷绕在粗纱条中的疵点必须掐断重新包卷
7、轻重纱及疵点多的粗纱要摘下换新粗纱。
二、主要检查内容
1、推粗纱工是否执行先做先用,固定供应。严防送错。
2、对脱圈是否处理,是否按规定划粉记。推车时要保持稳定,防止滑落
3、细纱车顶板上按级差不超两层,粗纱不留尾纱。
4、严格按宝塔分段,小筒角也要放在机动点上集中使用。
5、注意牵伸部分的清洁,贯彻执行六固定。严禁拍打以防分散性竹节。
6、落纱生头时要把筒管上的 小脚纱清除干净,防止成型不良,再生小脚。
7、每班要根据轮班工作规范摸皮辊,查皮圈及牵伸部件。
8、针对产生纱疵的原因,分析处理。
白竹节:粗纱表面挂花,接头不良,皮辊龟裂,黄竹节:后绒板花,后绒辊不转,车顶板飞花。黑竹节:空调风道不良,揩车后油污等。
络筒
主要检查
1、把好错支关,每只筒子都要有标记,(筒头色标筒尾个人标号)。
2、油污纱,网头纱,坏筒子不进纱仓。
3、推纱工要分品种,分支别定点摆放,严防错支。并保证重量正确,质量达标。
4、机台调整品种或改支要安排到位,跟踪检查。
5、电清灵敏有效,设定参数与品种相符。
电线电缆制造各工序质量检查要点 篇6
1.1 上线前进行单线直径检查,单线直径偏差必须在工艺规定范围之内; 1.2 检查单线外观质量,应光洁、无油污、无严重机械损伤,铜线无严重氧化; 1.3 检查所选的压轮、木模、钢模,应符合工艺规定;
1.4 检查绞合单线根数、排列方式、绞合节距、绞合方向,应符合工艺规定; 1.5 检查绞合紧压线芯的几何尺寸,应符合工艺规定;
1.6 检查线芯外观质量,应紧实圆整,无能损伤绝缘层的毛刺、锐边,无凸起和断裂的单线; 1.7 检查单线接头,要求必须焊接,两个接头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300mm; 1.8 检查排线质量,要求平整,无交叉、无压摞。2 绝缘工序
2.1 检查所选模具是否符合工艺规定;
2.2 检查绝缘层厚度,六点平均值及最薄点应符合工艺规定;
2.3 检查绝缘线芯识别标志,要求着色标志色泽分明;数字标志清晰、耐磨;成品电缆标识字迹清晰、连续,内容符合工艺及计划要求;
2.4 检查绝缘层质量,要求塑化良好,外观光滑,无目力可见的气泡、杂质、裂纹;
2.5 检查挤包质量,要求绝缘层紧密挤包在导体上,不允许有压扁、碰伤、鼓包、松套、起褶现象; 2.6 检查火花试验执行情况,要求所有绝缘线芯必须经过火花试验,所加试验电压应符合工艺规定; 2.7 经火花试验击穿的绝缘线芯必须要复绕、修复,并重新进行火花试验,否则一律不准下流。2.8 检查排线质量,要求平整,无交叉、压摞。3 交联工序
3.1 检查所选模具是否符合工艺规定;
3.2 检查内、外半导体的厚度,其最薄点应符合工艺规定;
3.3 检查绝缘厚度,要求每轴电缆都要检查,其平均值和最薄点应符合工艺规定; 3.4 每轴电缆都要进行交联度试验,试验结果应符合工艺规定; 3.5 检查绝缘层外观质量,要求表面平整,无竹节,无气泡和杂质; 3.6 检查外半导体表面质量,要求光滑、平整,无杂质、皱纹、擦伤痕迹。3.7 检查排线质量,要求平整,无交叉、压摞。4 屏蔽工序
4.1 检查铜带绕包层数、方向、重叠率,应符合工艺规定;
4.2 检查绕包质量,要求平整、紧实,不得有褶皱、卷边、漏包、碰伤缺陷; 4.3 检查铜带焊接质量,要求铜带接头必须焊接; 4.4 检查排线质量,要求平整,无交叉、压摞。5 成缆工序
5.1 检查成缆绝缘线芯的排列、节距、方向,应符合工艺规定; 5.2 检查绕包带规格尺寸、层数、绕包方式,应符合工艺规定;
5.3 检查成缆后外观质量,要求绕包带紧实,无打折、破损、漏包现象;填充应饱满,电缆外观圆整,不圆度符合工艺规定。
5.4 检查排线质量,要求平整,无交叉、压摞。6 隔离套
6.1 检查所选模具是否符合工艺规定;
6.2 检查隔离套厚度,最薄点应符合工艺规定; 6.3 检查隔离套外观质量,要求圆整,不得有松套、鼓包、漏包现象; 6.4 检查排线质量,要求平整,无交叉、压摞。7 装铠工序
7.1 检查钢带规格尺寸、层数、绕包方向、绕包间隙,应符合工艺规定;
7.2 检查钢带焊接质量,要求钢带接头必须焊接,接头处应平整、牢固,不得有毛刺、翘边、洞眼; 7.3 检查绕包质量,要求圆整、紧实,不得有漏包现象; 7.4 检查排线质量,要求平整,无交叉、压摞。8 外护套
8.1 检查所选模具是否符合工艺规定; 8.2 检查护套厚度,最薄点应符合工艺规定;
8.3 检查护层质量,不得有塑化不良、烧焦、气泡、杂质;
8.4 检查护套后外观,要求护层紧密地挤包在缆芯上,表面圆整、光滑,不得有压扁、松套、鼓包、漏包、划伤现象;
8.5 检查电缆识别标志,要求字迹清晰、连续,内容符合工艺及计划要求;
关键工序质量管理办法 篇7
1 机电安装工程的概述与发展
工建是我国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作为三大产业之一的工业, 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建功能的安全使用与机电的安装工程之间关系密切, 他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此外, 工建作为一种工程的实体, 机电安装工程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相对于我们的安装来说, 同样需要创新和发展, 只有在不断的创新和学习中, 我们的机电安装技术才能得到更好地发展和更纯熟的技术。
对于建筑机电安装工程, 其种类较多, 建筑机电的工程包括管道工程、电气工程、通风工程、空调工程、智能化工程、消防工程等这几部分, 但是我们侧重于对电气工程的安装和施工的关键工序的控制与管理。在施工上, 我们要严格要求, 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 确保在施工的顺利运行。此外, 电气工程的施工与管理是机电安装的核心与内容, 是施工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所以, 我们要力求更新技术工艺, 创新方法和管理, 从而完善我们的不足, 弥补我们的缺陷, 实现工建的可持续发展。
2 机电安装工程电气施工关键工序控制与管理措施
电气工程的施工具有工艺严格、施工程序繁杂、对新技术的创新和应用要求严格等特点, 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机电安装工程水平的高低。所以, 在电气施工的过程中, 我们要对电气施工的关键工序进行严格的控制与管理,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 加强对机电安装工程电气施工材料的控制与管理
由于电气施工过程工序繁杂、工期较长、涉及的范围较广, 所以, 施工人员如果在施工的过程中没有对施工设备和材料进行检查, 导致在施工途中出现故障, 那么则会延误工程期限, 从而浪费机电安装工程电气施工的人力、物力、财力, 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此外, 施工中施工设备和材料出现问题, 还会影响施工单位的信誉, 使其在社会中的地位受到影响, 从而降低其市场竞争力, 不利于工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面对施工设备和施工材料中出现的问题, 在电气工程的施工过程中, 首先, 不管是工建企业还是建设人员, 都要严把质量关, 选择购买质量合格和符合国家标砖的设备和施工材料。其次, 工建企业还要加强对设备的二次检测, 如对设备名称额、规格、型号以及生产厂家、生产标准, 是否有合格证等进行详细的检查, 确保设备和材料的质量。第三, 加强对设备的维修工作。设备在使用一段时间后, 很容易出现故障, 为了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企业还要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 并对出现故障的设备进行维修, 从而提高工程效率。
2.2 加强机电安装工程管线铺设的控制与管理
在进行机电安装工程管线铺设的过程中, 经常会出现电路设计不合理;施工没有按照施工设计的要求进行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造成了管线的铺设与整体建设不协调。而施工技术人员在施工的过程中, 要想使这两方面更加协调, 消除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 在确定管线路程之前, 施工人员要结合施工场地的地形条件和实际情况, 设计出一条与整个施工工程相适应的机电安装路线, 使路线设计向着规范化、细致化的方向发展。第二, 施工设计人员在铺设管线的时候, 要注意不同的管道要用不同的处理办法, 如在进行无压流管道的铺设中, 要做好道路甩口以及管道的通风工作这些细节。而在进行底板等结构的施工时, 要做好土建的预埋、预留工作, 但是还应该注意的是, 在进行预埋、预留工作之前, 要使施工工序与设计图纸一致, 并符合施工标准。此外, 在选线管的时候, 要选择塑料、金属等适合铺设的管线, 减少对线管的浪费。最后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 施工人员在开展预留工作时, 如果面对的正好是浅层的电线管, 那么施工人员要在楼板上做上标记, 这样一来可以有效的防治电线管的损坏。
2.3 机电安装工程预留点的控制与管理
机电安装工程按照工程施工实际分, 属于土建专业范畴, 但是电气工程的施工管线一般都是在穿墙、穿梁板的位置, 所以在主体工程的施工过程中, 提前预留出预留洞对整个工程的后续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施工技术人员在施工的过程中, 还应该注意的是, 在设置预留洞之前, 要对预留洞的数量、高度、位置等进行仔细的检查和核对, 确保预留洞数据的准确性。
此外,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技术人员对预留洞的相关参数掌握不准确, 可能会造成在管线安装过程中桥梁扭曲;预留洞的高度和位置与实际标准不符;出现漏电问题等, 这样不仅影响了工程的质量, 还造成了电力的浪费, 增加了企业的成本, 造成了企业经济的损失, 从而影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2.4 机电安装工程电气施工过程的控制与管理
由于电气施工比较负责, 工期较长, 所以施工管理人员在施工之前首先要对施工质量进行严格的要求, 对设计人员设计出来的施工图纸进行检查, 对图纸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 确保施工环节的完整性, 保障施工质量和人员安全。其次, 电气施工的质量和工期容易受施工方案的影响, 所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施工人员在施工的过程中, 要尽量的避免受这种因素的影响, 合理安排施工过程, 尽量缩短施工时间, 并对施工方案如施工平面图、施工安排等进行完善, 从而降低施工成本, 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2.5 机电安装工程电气施工与土建施工的控制与管理
一些大型的施工一般是由土建企业承包施工的, 所以在这个大环境下, 不管是由建设单位分包还是施工单位进行总承包, 负责机电安装工程的单位都要做好与土建施工企业的配合工作。从而确保工程的质量、完工期限以及施工安全等问题融入到土建施工单位的管理中去, 提高工程的施工效率。此外, 还要土建企业还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素质的培训, 定期对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进行考核, 提高工程的施工效率。
3 小结
对于机电安装工程中的电气施工关键工序的控制与管理, 我们在分析了机电安装工程的范围以及具体的一些措施后, 对于电气工程的分类以及控制和管理也更加明晰, 安装的过程顺利进行, 也会影响使用过程中的顺利运行, 工建功能的良好运行才是我们施工的最终目标, 对于关键工序的控制和管理我们不仅要在施工过程中抓工作, 同样也要做好后期维护工作, 延长使用时间, 节省成本, 才是我们企业的出发点, 通过探讨了此控制和管理的措施, 将会完善我们的机电安装, 同时也得到很好的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冯潇帆.论电气工程安全质量控制[J].建筑安全, 2011 (07) .
[2]赵春枝.民用建筑中中压配电站设计技术探讨[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上) [C].2003.
[3]胡莉丽.电气工程现场施工进度管理方向[J].东方企业文化, 2011 (02) .
[4]赵文永.浅谈电气工程的质量问题[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08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
关键工序质量管理办法 篇8
一、工序质量控制的概念
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工序所构成,工序质量是基础,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要控制工程项目施工过程的质量,首先必须控制工序的质量。
工序质量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二是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从质量控制的角度来看,这两者是互为关联的,一方面要控制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即每道工序投入品的质量(即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另一方面又要控制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即每道工序施工完成的工程产品是否达到有关质量标准。
工序质量的控制,就是对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控制和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控制,据此来达到整个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工序质量控制的原理是,采用数理统计方法,通过对工序一部分(子样)检验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来判断整道工序的质量是否稳定,正常;若不稳定,产生异常情况须及时采取对策和措施予以改善,从而实现对工序质量的控制。其控制步骤如下
(1)实测:采用必要的检测工具和手段,对抽出的工序子样进行质量检验。
(2)分析:对检验所得的数据通过直方图法、排列图法或管理图法等进行分析,了解这些数据所遵循的规律。
(3)判断:根据数据分布规律分析的结果,如偶然性因素引起的质量变异,还是系统性因素引起的质量变异等,对整个工序的质量予以判断,从而确定该道工序是否达到质量标准。若出现异常情况,即可寻找原因,采取对策和措施加以预防,这样便可达到控制工序质量的目的。
二、工序质量控制的内容
进行工序质量控制时,应着重于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1.严格遵守工艺规程:施工工艺和操作规程,是进行施工操作的依据和法规,是确保工序质量的前提,任何人都必须严格执行,不得违犯。
2.主动控制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工序活动条件包括的内容较多,主要是指影响质量的五大因素:即施工操作者、材料、施工机械设备、施工方法和施工环境等。只要将这些因素切实有效地控制起来,使它们处于被控制状态,确保工序投入品的质量,避免系统性因素变异发生,就能保证每道工序质量正常、稳定。
3.及时检验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工序活动效果是评价工序质量是否符合标准的尺度,
一旦发现质量问题,随即研究处理,自始至终使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满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
4.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控制点是指为了保证工序质量而需要进行控制的重点、或关键部位、或薄弱环节,以便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进行强化管理,使工序处于良好的控制状态。
三、质量控制点的设置
质量控制点设置的原则,是根据工程的重要程度,即质量特性值对整个工程质量的影响程度来确定。为此,在设置质量控制点时,首先要对施工的工程对象进行全面分析、比较,以明确质量控制点;由此可见,设置质量控制点,是对工程质量进行预控的有力措施。
质量控制点的涉及面较广,根据工程特点,视其重要性、复杂性、精确性、质量标准和要求,可能是结构复杂的某一工程项目,也可能是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的某一结构构件或分项、分部工程,也可能是影响质量关键的某一环节中的某一工序或若干工序。总之,无论是操作、材料、机械设备、施工顺序、技术参数、自然条件、工程环境等,均可作为质量控制点来设置,主要是视其对质量特征影响的大小及危害程度而定。
1.人的行为:某些工序或操作重点应控制人的行为,避免人的失误造成质量问题。应从人的生理缺陷、心理活动、技术能力、思想素质等方面对操作者全面进行考核。事前还必须反复交底,提醒注意事项,以免产生错误行为和违纪违章现象。
2.物的状态:在某些工序或操作中,则应以物的状态作为控制的重点。根据不同工序的特点,有的应以控制机具设备为重点,有的应以防止失稳、倾覆、过热、腐蚀等危险源为重点、有的则应以作业场所作为控制的重点。
3.材料的质量和性能:材料的质量和性能是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尤其是某些工序,更应将材料质量和性能作为控制的重点。
4.施工顺序:有些工序或操作,必须严格控制相互之间的先后顺序。
5.技术间隙:有些工序之间的技术间歇时间性很强,如不严格控制亦会影响质量。。
6.技术参数:有些技术参数与质量密切相关,亦必须严格控制。
7.常见的质量通病:常见的质量通病,如渗水、漏水、起壳、起砂、裂缝等,都与工序操作有关,均应事先先研究对策,提出预防措施。
8.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应用:当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虽已通过鉴定、试验,但施工操作人员缺乏经验,又是初次进行施工时,也必须对其工序操作作为重点严加控制。
9.质量不稳定、质量问题较多的工序:通过质量数据统计,表明质量波动、不合格率较高的工序,也应作为质量控制点设置。
10.施工工法:施工工法中对质量产生重大影响问题,如建筑物倾斜和扭转问题;大模板施工中模板的稳定和组装问题等,均是质量控制的重点。
综上所述,质量控制点的设置是保证施工过程质量的有力措施,也是进行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
四、工序质量的检验
关键工序质量管理办法 篇9
为确保地下墙的施工质量,必须认真做好下列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工作:
一、槽段成槽开挖垂直度质量控制
为达到地下墙的垂直度要求,在成槽前调整好成槽机的水平度和垂直度,成槽过程中,利用真砂成槽机上的垂直度仪表及自动纠偏装置来保证成槽垂直度。
初始挖槽精度对整个槽壁精度影响很大,要求分包单位在成槽过程中遵守:抓斗入槽,出槽应慢速均匀进行,严格控制垂直度,确保槽壁及槽幅接头的垂直度符合设计要求。
成槽时,避免在开挖槽段附近增加较大地面附加及振动荷载,以防止引起槽段坍塌。成槽过程中,应加强观测,如发生较严重局部坍塌对环境造成影响时,应将槽段及时回填后经处理重新开挖成槽。成槽机掘进速度不宜过快,以防槽壁失稳,当挖至槽底2~3米左右,应用测绳测槽,防止超挖或少挖,并进行泥浆置换和泥浆质量检测。
规范规定地下连续墙垂直度≯3‰,成槽机驾驶员可根据安装在液压抓斗上的探头,了解动态偏斜情况启动液压抓斗上的液压推板进行动态的纠偏,这样通过成槽中不断进行准确的动态纠偏,确保地下墙的垂直精度要求,
二、钢筋笼制作及吊装的质量控制
在施工现场,钢筋绑扎、加强筋布置不规范、钢筋焊接漏焊、咬肉、焊缝厚度、宽度不达标、接驳器精度不高,帽子缺失等成为质量通病,对此现场要加强“三检制度”。
要求做到结构焊缝满焊,钢筋笼吊点钢筋纵向钢筋桁架及主筋平面的斜向拉条的交点全部点焊,其余交点采用50%交错点焊,如有必要铁丝绑扎后再焊。钢筋笼吊装前,必须先检查吊具、钢丝完好情况,吊具的滑轮及钢丝绳质量是检查的重点,如发现钢丝绳有小股钢丝断裂现象,不得使用。
起吊前清除钢筋笼内的杂物,避免在起吊钢笼过程中发生高空坠物的事故。钢筋笼在入槽过程中,仔细检查接驳器的完好情况,如发生接驳器或钢筋脱焊和接驳器帽子脱落现象,必须马上弥补再入槽。
如钢筋笼下放困难,切不可强行冲击下放,必要时将钢筋笼拎出,对槽段重新处理后再入槽。
地籍测量关键工序探讨 篇10
1.1 区别
首先, 二者的用途不同, 地形测量的成果表现为地形图, 是国家基本图, 广泛用于国防、工程设计、国民经济建设;而现代地籍测量成果表现为地形图、地籍图、宗地图和房产图等综合成图, 不仅有地形图的各项功能, 而且还可用于土地管理、房产管理, 行使国家对土地的行政职能, 是处理房地产纠纷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 可供分析土地利用合理配置等基本情况, 是国家土地信息库的重要资料来源。
1.2 联系
地籍测量实质是在数字地形测量基础上增加了地籍要素、房产要素测量等的综合测量工作。它的土地信息系统可将地形要素、地藉要素、房产要素分层管理、分类出图, 实现所谓“三图并出”, 达到现代地籍测量成果一测多用、提高效益、节约经费的效果。
2 坐标系的选择
我国地籍测量主要遵循的行业技术标准是《城镇地籍调查规程》 (TD1001—93)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 (TD/T1014—2007) 、《地籍测绘规范》 (CH5002—94) 和《城市测量规范》 (CJJ8—99) 等。根据上述“规程”和“规范”的基本精神和要求, 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坐标系统尽量采用国家统一坐标系统, 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采用地方坐标系和任意坐标系。在实际工作中, 采用国家统一坐标系的前提条件是:投影长度变形<2.5cm/km, 而这样的测区是不多的, 亦即我国大多数地区采用国家统一坐标系的条件是不具备的。由此可见, 当长度变形值>2.5cm/km时, 不可盲目采用国家统一坐标系统和片面强调、推崇国家坐标系的统一性, 而应该对不同地区、不同情况作具体分析后, 再加以合理选择和应用。一般地方坐标系的选择可依次采用如下3种形式:
(1) 投影于抵偿高程面上的高斯正形投影3°带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2) 沿海地区 (高程<160m时) , 投影于1985国家高程基准面上的高斯投影任意带平面直角坐标系。
(3) 高原或高山地区 (高程>160m时) , 投影于测区平均高程面上的高斯投影任意带平面直角坐标系。
3 工序管理
地籍测量工序流程归纳如下:
(1) 权属调查工序:应该由土地办人员与测量人员合作完成。它是地籍调查工作的核心, 包括选择调查工作底图 (各种地形图或DOM) →行政界复核与转绘→调查区及街坊划分→宗地划分、地籍编号→土地登记申请→指界通知→权源材料→界址认定→“四清”、“四到”→界址编号→界标设置→界址边勘丈→绘制宗地草图→填写地籍调查表。其中, 界址调查和确认是权属调查的关键。
(2) 数字地籍测量工序:由专业测量队伍完成。包括数据采集 (全站仪、GPS进行地籍控制数据采集, 地籍细部数据采集、航测数据采集以及原图数字化数据采集等) →数据传输→数据处理 (地籍成图软件自动成图→展绘控制点、细部点坐标文件→检查、确认界址点的正确性→检查结果的处理→地籍图绘制→宗地面积量算→宗地图绘制→房屋面积量算→房产图绘制→地块分类面积量算→内业成果整理、装订成册) →数据输出→上交成果验收。其中, 检查、确认界址点的正确性是数字地籍测量的关键。
(3) 建立土地信息系统工序:由测绘部门或土地管理部门完成。包括数据库管理→地籍图加属性数据→形成分类统计、网络查询功能→GIS与CAD相接→地籍调查资料入库→数字地籍测量成果、成图文件入库等。特殊情况下, 如果测区没有可供使用的工作底图, 则必须先进行数字地形图测量之后再进行地籍测量工作, 即其工序变为:数字地形测量→权属调查→数字地籍测量→建立土地信息系统。这里, 界址点必须在数字地形图和权属调查的基础上重新测量。
4 地籍图的编绘与入库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中明确规定:“界址点测量一般采用解析法”, 这就为数字地籍测量过渡为现代地籍测量创造了有利条件。
地籍图的编绘宜采用数字地籍测量成图方法, 传统成图方法将被淘汰。野外采集数据一般采用全站仪或GPS并绘制草图的无码作业, 以及全站仪与掌上电脑配合使用, 或全站仪与GPS联合测量等方法, 使数字地籍测量实现内外业一体化作业。当然, 特大范围的数字地籍测量工作可采用数字航空摄影测量或已有图形数字化的方法。但需注意, 精度要求较高的界址点和重要建筑物必须用解析法才能达到《规程》或《规范》的要求。
地籍测量的数据入库分为图形文件与地籍调查资料的入库。地籍调查资料经过扫描以图片的形式可以直接输入GIS系统;现代地籍图的入库是在Auto CAD图形文件的基础上进行改造, 然后经过转换成中间的文本格式文件而与GIS产生接口。
Auto CAD与GIS在数据与功能上的互操作性与集成应用已越来越重要。因此, 首先通过对Auto CAD数字化的地籍图数据进行格式检查、逻辑检查、属性检查和全面性检查后, 再应用中间技术将Auto CAD数据转换成符合GIS数据要求的文本格式, 并同步进行数据转换的质量控制, 这样才能保证高质量的地籍测量数据, 并与地籍调查资料形成严密的关联, 从而为用户访问、集成、可视化、分析和输出地籍测量信息, 完成各种复杂的分析和决策提供更全面的依据和服务, 实现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信息系统。
5 精度
地籍测量的精度应分为地籍图精度与界址点及重要建筑物等细部精度2方面来探讨。地籍测量的主要成果是地形图、地籍图、房产图、界址点坐标册和地籍测量外业调查表等。若界址点坐标是在测图时与其它碎部点同精度测定, 则地籍图的成图精度也就与界址点精度相一致;若界址点坐标采用单独现场实测的方法获得, 而地籍图由数字航空摄影测量或已有图形数字化的方法得到, 则现代地籍测量的成图精度与界址点坐标的精度应分属2个不同的指标。
5.1 数字地籍原图的基本精度
(1) 相邻界址点、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的间距中误差应为±0.3mm。
(2) 宗地内部与界址边不相邻的地物点, 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应为±0.5mm;邻近地物点的间距中误差应为±0.4mm。
5.2 界址点精度指标
界址点精度指标的确定, 应根据划分权属单元时没有争议、用户满意为原则。按测区土地经济价值和界址点的重要程度来加以选择。《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将城镇地区的权属界址点分为2类, 街坊外围界址点及街坊内明显界址点为一类;街坊内部隐蔽界址点及村庄内部界址点为二类。
6 几点建议
(1) 关于工序管理, 设立界址点调查、核实“四清四到”和“界址点坐标正确性判断”2个关键点, 可确保界址点坐标数据无误, 提高地籍测量的效率和质量。
(2) 关于坐标系的选择, 不可盲目套用国家统一坐标系, 而应该对测区不同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区别对待, 投影变形值<2.5cm/km才符合地籍测量对坐标系的要求。
(3) 关于与地形测量的关系, 二者不可截然分开。地形测量是基础, 地籍测量是地形测量增加了地籍要素和房产要素后的丰富、扩充和综合。
(4) 关于地籍图的编绘与入库, 应该统一数据格式, 整合各种成图系统软件, 形成统一的数据库管理规范, 便于GIS建库、兼容和共享。为实现数字城市、数字中国、数字地球打下坚实的基础。
(5) 关于精度, 以“够用、经济”为原则, 以“用户满意”为目标, 用最经济的手段生产出用户满意的产品。不可盲目追求高精度或“一刀切”, 既不现实, 也不可取。
(6) 关于面积量算, 应尽量采用坐标解析法或数字地藉图上的坐标图解法进行面积量算, 以确保地籍测量产品的先进性、适应性, 更好地为建立土地信息系统服务。对于农村土地和未利用地的面积量算, 可综合运用各种量算方法, 只要注意2次量算的差和根据图幅理论面积校核的较差不超过限差, 即可进行面积的平差和汇总, 满足土地调查的要求。另外, 20世纪90年代颁布的《规程》和《规范》中有的内容已不符合现今地籍测量的要求, 应及时予以修订。
摘要:地籍测量是服务于土地管理的一种专业测量, 有其自身的特殊背景, 它是地籍调查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地籍测量不仅可以促进国土资源管理水平的提高, 还能促进当代高新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不断的发展与创新。
关键词:地籍测量,坐标系,工序管理,编绘入库
参考文献
[1]TD/T1014-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7.
[2]建设部.城市测量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
【关键工序质量管理办法】推荐阅读:
生产过程关键工序控制01-18
工序质量管理12-17
工序质量绩效08-14
工序及质量09-22
工民建工序质量05-10
建筑工程工序质量控制06-20
建筑施工工序质量控制08-02
工民建工序质量控制10-03
工序管理10-03
工序管理点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