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年儿童队历史

2024-10-19

中国少年儿童队历史(共12篇)

中国少年儿童队历史 篇1

中国少年儿童队历史

六十年代

各地的少先队活动非常活跃。如:参观工厂、农村、新的建筑工程;与老前辈、战斗英雄、劳动模范、科学家、作家见面;祭扫烈士墓,开展拥军优属活动,开展行军、野餐、军事游戏活动;举行故事会、诗歌朗诵会;开展“可爱的祖国假期旅行”、“到月球去探险”、“我长大了干什么”活动;组织“45分钟的价值”队会、“大队游戏节”,开展“什么是真正的勇敢行为”讨论;兴办“小工厂”、“小农场”、“小银行”,组织科学兴趣小组,建立少年图书馆、气象站;组织“红领巾合唱团”等等。这些活动为少先队组织的发展和育人作用的发挥打下了长期深厚的基础,久远影响。

文化大革命 期间

少先队受到摧残。少先队组织的名字、标志被取消,代之以“批判走资派”为目标的“红小兵”组织。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后,1978年10月,团十大宣布了党中央关于我国少年儿童组织恢复中国少年先锋队名称的决定。中国少年先锋队重建。团十大一中全会通过了新修改的少先队章程,确定了《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为队歌。干部队伍建设和理论建设并举,是团中央恢复与发展少先队工作的两大措施。1979年10月,团中央举办第一届全国辅导员夏令营,同时成立了中国少先队工作学会。

1979年,团中央召开第六次全国少先队工作会议。会议确定了新时期少先队工作的总任务: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方针,贯彻“五爱”教育,把全体少年儿童组织起来,把少先队工作活跃起来,为把少年儿童培养成献身人民、热爱科学、具有民主精神和健壮体魄的新一代,为造就一支朝气蓬勃的四化建设预备队而奋斗。会议提出了少先队教育的系统化、制度化、阵地化的基本目标。

1983年,邓小平同志发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少先队确立了“面向新世纪,造就新主人”的目标。

中国少年儿童队历史 篇2

队刊是宣传党和国家有关少年儿童工作精神的重要载体, 是少先队组织加强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依托。长期以来, 它在竭诚服务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传播少先队文化理念、展示少先队组织风采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网络技术、电影、电视、广播等现代传媒高度发达的今天, 队刊要用健康的舆论占领少年儿童的思想文化阵地, 抓住少年儿童新奇好胜、上进心强的心理优势, 把队刊作为他们创新的舞台, 在创新中求活跃、在创新中求真知、在创新中求快乐、在创新中求发展, 这样队刊才能获得蓬勃发展的不竭动力。

队刊要发挥作用, 准确的内容定位是前提和基础。要以解决少年儿童最关心的问题为重点, 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少年儿童发展成长的新特点、新变化, 努力创新表达方式, 不断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感染力, 使刊物内容便于理解、易于接受。队刊的读者对象主要是14岁以下的少年儿童, 他们在接受能力、心理特点及知识水平上, 都与成年人有较大的差异。笔者认为要办好少先队队刊, 应树立并强化以下四种意识:

一、刊队互动, 以少先队活动为抓手, 创新报道形式

少先队活动是少先队组织以队员为主体开展的群众性实践活动, 是少先队教育与自我教育的基础手段和方法。活动可以培养队员多方面的能力, 使其获得知识、陶冶情操。活动育人是少先队的优势, 好的活动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作为队刊, 积极宣传各地的优秀少先队活动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要报道那些符合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具有儿童情趣、富有时代气息的实践活动, 让小读者获得一种感受、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质、学会一种本领。同时要从传统的报道形式中挖掘新意, 在细小的环节上做好文章。

以往大多数队刊的少先队活动报道, 大部分是由学校的大队辅导员提供材料, 编辑整理后, 平铺直叙整个活动开展的过程, 形式古板, 不够活泼生动。要采取让孩子易于接受的报道形式, 用一个一个的小故事, 把整个活动动态地展示在小读者面前, 让他们和辅导员老师能真真正正看进去, 从中学到有用的知识。要把活动从创意、经过一直到后序工作等过程, 以及孩子们在活动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怎么解决等内容都生动介绍出来。最重要的一点是还要加上活动中可能涉及的小常识, 以小链接的形式给小读者点出来, 这样在增强文章可读性的同时, 还增强了知识性和实用性。再给文章起一个生动的标题, 在第一时间吸引住小读者的眼球, 出来的文章会更丰满。

《中国少年儿童》杂志 (全国性队刊) 曾刊登过一篇介绍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第一小学“娃娃再造工场”环保小社团的文章。文章不但介绍了成立这个社团的想法是怎么产生的、成立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怎么解决的、同学们参加社团活动的感受等内容, 而且还把活动当中的小花絮写了出来, 让小读者在哈哈一笑的同时, 对整个活动的过程相当清晰, 还能从中学到不少做人做事的道理, 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快乐参与、快乐玩耍、快乐思考、快乐成长, 这样刊登这篇文章的目的就达到了。

二、真情流露, 以美德教育为主线, 让读者长知识学做人

办队刊, 首先要明确刊物的指导思想, 导向不能抽象, 要具体, 要“领着读者走”, 做他们的朋友、导师, 用传统美德教会他们学做人。同时还要提升少儿素质, 引导少儿情趣。

当代少年儿童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而且大多数独生子女都生长在城市, 其父母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经济能力, 所以这些孩子吃的、穿的、玩的什么都不缺, 在家被视为掌上明珠, 被家长娇生惯养, 别说替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了, 就连自理劳动也由家长包办。家长对孩子生活上的过分关心, 使有些孩子动手能力越来越差, 责任心不强, 追求享受, 怕吃苦, 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在他们身上体现得越来越少。如此下去, 他们的心灵会很脆弱, 心理问题会比较突出, 待他们长大以后, 将无法经受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与挫折的考验。

面对如此情形, 队刊应该在内容上以美德教育为主, 让小读者通过阅读美德故事, 知道怎样做才是对的, 使美德根植于他们的头脑之中, 增强他们的道德辨析能力, 把学到的美德精神落实在行动中。为此, 队刊选稿时要多挑选那种读来让人心里为之一动的文章, 同时最好在文章后面加上小贴士、小链接等帮助小读者理解文章内涵的文字, 让小读者能够准确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

《中国少年儿童》杂志把这种思想渗透整本刊的编辑工作中。刊物曾刊登过一篇名为《好娃娃洗脚店》的文章, 文章通过描写小作者在家开洗脚店给长辈们洗脚的过程, 表达了对长辈的浓浓爱意。文后的小链接刊登了一些家务小妙招供小读者参考, 增强了文章的实用性。更值得一提的是, 编辑就如何孝敬父母这一问题, 收集了一些小读者的观点放在文后, 读来真实温馨。文章登出后, 很多家长来信反映“自己的孩子比以往懂事了”, 都表示了对这种潜移默化教育方式的认同。

队刊的编辑要时刻意识到刊物的阅读对象并不只是小学生, 还有他们的家长, 所以还要选取一些跟教育方法有关的文章, 让家长不再一味地认为智育是孩子成功的唯一途径, 而完全忽视对孩子进行思想道德培养。要用文章提醒家长关注孩子的情绪情感、兴趣爱好、行为习惯等, 同时告诫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为孩子树立一个好形象。

三、以孩子的视角寻找新元素, 让有意义的事情做得有意思

出版队刊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刊物办得有意思, 小读者才爱看, 才能发挥队刊寓教于乐的功能。所以, 要想办法让队刊的内容新起来, 以孩子的视角寻找新元素, 让小读者看杂志的时候能有沉浸感, 这就要注重文章的时尚表达, 需要做到下面五个有意思:

(一) 每期要有一个有意思的主题

主题从哪里来?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善于抓住网络热点, 同时挖掘网络信息背后的故事, 这样才能让热点有延续性。

另外, 还要积极深入小读者当中去发现问题, 这样才能有最鲜活的内容。

最后, 要在读者中培养作者, 让这些小作者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 用自己的笔记录故事, 写出来的东西才有意思。

(二) 要勾勒出一个有意思的栏目形象

这个栏目形象还要有成长性和进步性, 就像小读者现实生活中的同学一样, 也会犯错误, 而不是一个高高在上、十全十美的人物。让栏目形象代表刊物去和小读者交朋友, 既有意思, 又亲切。

(三) 重点文章后面要有一个有意思的提示

在重点文章后面加一个额外的小知识点, 给小读者做延展阅读, 是一个很好的做法。还可以在这上面再花点心思, 虽然是对正文的一个补充, 但可以把内容做成问题, 或者做成一道智力题, 让小读者自己去查资料找答案。

(四) 文章描述要有一个有意思的场景

要在文章叙述过程中抓住小读者, 在这些场景里增加他熟悉的新鲜元素, 这样他才能感兴趣, 才能沉浸其中。

(五) 版式、插图要有有意思的元素

要注意细节, 包括人物表情的处理、幽默照片和图片的应用等, 能够让读者玩起来, 有震撼的感觉。

四、抓住热点, 加强刊网互动, 提升队刊影响力

队刊编辑必须增强选题意识, 更要具备一定的职业敏感性。当某些新闻热点出现时, 要迅速把握时机, 把热点问题做成深度报道, 利用好网络和新媒体资源, 组织策划约稿。

《中国少年儿童》杂志除了建有网站之外, 还拥有多个读者QQ群、微博和博客。这些新媒体资源可以让约稿变得迅捷、方便, 还便于发现选题。比如之前一个小读者在QQ群里发言抱怨妈妈要生二胎, 他很烦, 之后群里很多小读者都加入到这一话题的讨论。近几年生二胎也是一个社会热点问题, 于是编辑第一时间联系了这个小读者, 让他把对妈妈要二胎这件事的看法和想对妈妈说的话写成信, 然后通过博客找到了他的妈妈, 把孩子写的信发给妈妈看。妈妈看后又把自己的想法写成信通过编辑转交给孩子, 一来二去, 孩子和妈妈之间的矛盾解决了, 我们也收获了一手资料, 编辑加工后做成了名为“假如妈妈生二胎”的大选题, 内容非常精彩。因为抓住了社会热点问题, 而且通过新媒体资源获得的材料新、快、全, 不但孩子喜欢看, 家长也有兴趣阅读, 反响非常好。我们把文章放到网站、微博上进行了宣传, 吸引了很多新读者, 提升了刊物的影响力。

除此之外, 编辑还会把网站上的内容做成刊中内容的延伸。因为有时候刊物版面有限, 有些内容无法完全刊登在杂志中, 这时可以在网站上全文刊登。还有一些给辅导员老师提供的活动案例、少先队知识等内容都可以放在网站上充分展示。

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纪念日作文 篇3

还记得那天,学校搞活动,桌椅被搬到操场上了。可谁知天有不测风云,一转眼的功夫,乌云密布,冷风阵阵,眼看着一场大雨就要来了。可那么多的桌椅还在操场上,老师看了很着急。这时一下子跑来了几十个系着红领巾的同学,他们两人一组开始搬桌椅,干劲十足,还特别团结,很快就把桌椅搬回去了,老师甜甜地笑了。“红领巾”你们真棒!

还有一次,下课时同学们在操场上玩,,有一个刚上学的小女孩摔倒了,膝盖磕破了,坐在地上哭,同学们扶她她也不起来。这个时候,来了一个“红领巾”哥哥,先是问她疼不疼,然后告诉她要坚强。你们猜后来怎么样了?小女孩自己爬了起来,边起来边说:“我是勇敢的孩子”。我知道是红领巾哥哥给她的力量。“红领巾”,你是我们身边的榜样。

说起中国少年先锋队的光荣历史 篇4

说起中国少年先锋队的光荣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血雨腥风、极端黑暗的旧中国。1922年,在中国共产党 的领导下,最早的革命儿童团组织——安源儿童团光荣地诞生了,在这之后,先后又成立了劳动童子团、共产儿童团、抗日儿童团等儿童组织。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决定成立中国少年先锋队,并规定少先队员

佩戴红领巾为标志,象征着是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此外还制定了队旗由与国旗同一种红色的旗面,金黄

色的五角星和火炬组成旗标,五角星象征着是国旗的一个小五角星,少先队员们紧紧跟随中国共产党走社

《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读后感 篇5

我最喜欢的两篇故事《大禹治水》和《女娲造人》。我先说说《大禹治水》,关于这个故事我还知道一句名言“三过家门而不入。”体现了大禹“舍小家,爱大家”的精神,如果要是没有大禹来治水,人们早就变成了鱼和虾。在大禹身上让我懂得了坚持不懈的精神。

再说说《女娲造人》,女娲是人身蛇尾,但她的故事流传了几千年,从盘古开天辟地用他的最后一口灵力孕育了女娲。女娲捏土造人:女娲初一造鸡、初二造狗……初七造人体现了女娲母爱的伟大精神。女娲补天用的是五彩石,她就算累的腰酸背痛也一直坚持补天,为人们做贡献,并且割去巨龟的脚代替天柱,防止天在塌下来,她的智慧让我折服。

中国少年儿童队历史 篇6

青少年自伤行为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各地报告率约为13% ~ 18% 。一项队列研究结果表明,有自杀意图的青少年自伤行为与成年期不良结局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包括增加了心理疾病、物质滥用及自伤行为的风险。然而,有自杀意图的自伤行为占自伤行为比例较小,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长期不良结局仍不清楚。

该研究利用雅芳亲子队列( The Avon Longitudinal Study of Parents and Children,ALSPAC) ,对其中4 799名16岁时完成自伤行为问卷的研究对象,追踪调查了18岁时的心理健康和物质滥用,16岁和19岁时的受教育程度和职业,21岁时的自伤行为。结果表明,在16岁无论有无自杀意图的自伤行为者,都会增加将来心理问题、自伤行为和物质滥用的风险,且更有可能发生以自杀为目的的自伤行为。调整混杂因素后,结果显示16岁时无自杀意图的自伤行为者,18岁时抑郁的风险为2. 21( 95% CI = 1. 55 ~ 3. 15) ; 而16岁时有自杀意图的自伤行为者,18岁时抑郁的发生风险为3. 94( 95% CI = 2. 67 ~5. 83) 。以自杀为目的的自伤行为与较差的受教育程度和职业也存在关联性。

该研究提示,青少年自伤行为可能会导致成年早期的一些不良结局; 有自杀意图的自伤行为者风险性更高,没有自杀意图的自伤行为者结局也较差。应对青少年自伤行为进行早期的鉴别和治疗。

队历史读后感 篇7

书里用很大篇幅谈到了国共两党之间的恩恩怨怨与互相斗争的过程,同时也谈到了同时发生的德国、苏联和日本等国与国之间在对中国的政策问题之上的互相角力的过程,可谓是波澜壮阔,让我对很多问题的理解比以前深刻了,有了一个较高的视角。掩卷沉思,我感受最深的有两条,第一就是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整体在那个苦难岁月表现出来了极强的韧性,第二就是我们正在面对的中华民族复兴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毛主席对长征的一番评价:“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终。”毛主席的大无畏精神,伟人已逝去,回音壁上的轰隆声,仍然如雷贯耳。

金一南说:“先有真人,后有真理。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使我一 定要写出这批真人。他们不爱财,不为官,不怕死,就为这个事业,为心中的主义。今天一些人可能觉得事业和主义已经没有躲闪吸引力了,但当年的共产党人为了心中的主义,始终抱有不变的信仰,所以我特别想写这批真人。他们之中,很多人没有看到胜利这一天,没有机会评功评奖,授衔授勋,也没有机会返回家乡光宗耀祖。但这批人是我们这个军队、这个党、这个国家真正的脊梁。”

有人把精神力量的来源归之于苦难和胜利。苦难砥砺意志,胜利催人奋进。中国共产党人作为中华民族的脊梁,在革命战争年代用一个个感天地、泣鬼神的故事所凝结成的井冈山精神和长征精神,不正是激励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勇往直前的精神动力吗?

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能从苦难走向辉煌,而不是从苦难跌入深渊,就是因为他们能从中国的实际出发,遵循并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原则。在艰苦中不懈奋斗,自主创新才有今天,我们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只有探寻这些历史,才能让我们真正聆听生命的真谛,汲取前进的动力。所以,不要为自己籍籍无名而忧伤,要树立起崇高的理想,把自己极其有限的生命融入永恒的人民的事业中去。

站在历史的制高点上,昔日的战场已硝烟散尽,一个伟大时代的宏伟画卷正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历史是相对的,辨证的。过去相对现在是历史,现在相对未来是历史。我们作为后来人,正在续写着历史,必须接过先辈们的接力棒,跑好属于自己的一程,做好历史的传承者、创造者。努力成为新时期的民族脊梁。篇二:几本历史读物的读后感

《极简欧洲史》

如其书名,书并没有扣一些历史的细节,而是提供了一套整体的史观,告诉你为什么欧洲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整个欧洲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三个元素:希腊罗马文明、基督教、北方蛮族。以下为这三者关系发展的历史:

1、希腊人匪夷所思的智慧,高度发达的数学。他们认为整个世界都可以用数学来进行表述,现代科学基本就是这套思想的产物。

2、希腊没落。由于罗马帝国的包容性,他们吸收并继承了希腊的文明,成为了希腊罗马文明。(任何伟大文明的共同特征是有包容性,比如罗马、比如我们过去的唐、比如现在的美国??)

3、罗马帝国借由扶植基督教来减缓自己的衰落,基督教从少数人的信仰转变为国教。

4、北方蛮族(日尔曼人)入侵,罗马帝国消亡,但蛮族只要土地,所以他们不排斥基督教,相反还挺支持。

5、基督教保存了一切所能保存的知识,并用这些知识来证明自己的教义。希腊的智慧得以保存。

6、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发生,人们感慨希腊罗马文明昔日的辉煌,让科学与宗教分离。

7、宗教改革在德国发生,马丁路德发起新教,与天主教对立。他认为教会不应垄断对圣经的解释,每个信徒都应自己阅读和理解圣经。

8、启蒙运动在法国发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日不落帝国。

以下是欧洲崛起的四个原因:

一、从1到5,我们可以看到,基督教起到了一个连接作用,他连接了罗马帝国和蛮族,使得希腊所积累的文明得以传承。

反观我们,没有这么一个起连接作用的组织,要么废除百家独尊儒术,要么焚书坑儒,基本都消灭完了。

二、入侵的蛮族是分散的小团体,他们没有治理国家的能力,连起码的收税都做不到。于是他们设立了封建制——分封领主管理地方,战时由领主为国王提供军队。封建制让权利更加分散,使得国家更加民主。

反观我们,从秦以后封建制就取消了。不要听信中学历史书上说我们是封建制国家,那是生搬硬套马克思对欧洲的分析,欧洲确实是从封建制发展到资本主义,而我们属于中央集权国家。所以中国的皇权空前强大,欧洲连税都收不了,我们随便就把财产给你没收了。

四、英国确立了农民和地主间自由的雇佣关系,而法国是直接把土地分给了农民。所以英国通过圈地,完成了农业革命,(注意,这时候没有改变农耕的技术发明,仅仅是制度上的变化),农业效率提升,大量人口涌向城市,最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日不落帝国。而法国只能干瞪眼。

读《重说中国近代史》有感

如其封面所说的“还原一段被扭曲的历史,挖掘国人今日问题之根源”,在张鸣老师的还原下,中国近代史变得如此复杂精彩,又是如此的颠覆,它与我们记忆里的古板印象迥然不同,绝非教科书上的忠奸两列,黑白分明。

花了一个月的时间,读完张鸣教授的《重说中国近代史》,我对中国历史的书是比较感兴趣的,尤其喜欢像张鸣教授写的这样客观评价中国历史,并且,改变以往历史书籍的艰涩枯燥,更多地给人一种在课堂上课的感觉,语言幽默生动。刚开始阅读时,我就被通俗易懂、指戳要点的字句所吸引。就如“我们会鄙视一个假的东西,但是我们依然依赖这个假的东西。”可见我们所接受的历史教育表面上看并不怎么受大部分学生青睐,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没有办法活在一个没有历史的世界里。但是我们所看到的接触到的历史,它到底是真是客观的,还是虚伪主观的呢?其实没有很多人会主动去考究这个问题,大家只是觉得大概地知道这些历史事件就够了。但也许正是这种心态,让我们整个民族现在依旧在“童年阴影”下反复折腾、反复跌碰。正如作者所说“如果我们不能很正确地看待这段历史,就很难吸取教训,很难避免过去的悲剧。我们必须从心理上走出我们的中世纪,才有前途,过去的辉煌历史才有价值。”我们不仅要舔舐自己的创伤,更重要的是如何从这些创伤中学习不再受伤。

而且,在读这本书时,使我原本脑海中的历史故事受到了冲击。比如说李鸿章这个人物对历史的推动作用其实要比印象中大得多;洋务运动不是改革不彻底,而是不够快;戊戌变法的失败不是因为资产阶级软弱而是因为一个我们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东西——帝—后二元结构的存在;还有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原因之一颐和园的修建挪用大量海军军费的始作俑者不是慈禧而是她的儿子;还有几乎不怎么介绍过的军事改革,要知道这东西的作用不是我们一两句话能带过的;还有为什么我们从来没有一道这样的思考题:西方国家支持戊戌维新的原因;被抬高了的康梁等等。

此外,书中一开始便指出了中国人的三种心态:“怨妇”心态,“泼妇”心态,和“情妇”心态。起初我有些难以接受,可是随着我渐渐地深入读了下去,我发现作者说的也是不无道理。不仅如此,书中作者不少描写的地方都没有怎样偏向中国人,反而是指出了中国很多愚昧和不合理的地方。这便让我原先一看到近代史便发热的脑袋变得冷静了些。毕竟,不管中国人如何掩盖,事实就是这样:晚清亡国了。而我们呢?出于一种“爱国主义”,便是大肆宣扬外国人如何如何狡诈,蛮横,而对中国失误的地方,则是轻飘飘地一笔带过,这便让我的思想出现了一种误区。思考问题也变得片面起来,觉得中国人是很无辜的样子,一切都是外国人侵略我们的错。可是,如果中国不弱小,外国人又怎么会打上中国的主意?这种“三妇”心态下的历史教育史很难让我们正确审视历史,或者更重要的是审视我们自己。所以,我觉得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去了解更多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或者说是历史侧面。这并不是官方的历史教育说有负面影响,而是只有当我们知道更多、更细的时候才可能找到自己的真正位置。

这本书中,我尤为欣赏张鸣教授的立场,本书是为写历史而写历史,几乎不掺杂作者个人任何政治立场、情绪,完全是中立的。这显得非常难能可贵。以往看过不少当代作者的历史书,不是充当现政权的喉舌,就是极力反对现政权。鲜明的政治倾向不可能写出信史,例如太平天国起义,作者客观地分析了该起义的的来龙去脉,一方面论述了这次起义的某种必然性,但并没有给与过多的正面评价。即使从革命的观点来看,作者并不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有什么革命性,相反是封建王权思想的延续,甚至变本加厉。其次是对历史人物进行了客观地评价。张教授从根本上抛弃了阶级的观点,他总是站在当时的历史情境下臧否人物。例如林则徐这个中国近代史首先要提到的历史人物,传统上对他的评价过高,认为他是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虎门销烟大快人心。但是作者认为林则徐仍是一个中国传统官僚,虽然睁开了眼,但对西方社会的了解很少,甚至出现了许多笑话。再比如孙中山,虽然他屡败屡战的决心很大,但是他与日本、苏俄、会党之间的暧昧关系以及个人崇拜的主张使其形象受损。还比如北洋军阀,张教授认为并不是所有北洋军阀都是坏人,他们有的在下台后房无一间,身无分文可以看出并不是毫无理想的酒囊饭袋。

读完这本书感受颇深,它带给我全新的视角去看待历史,知道许多很有趣的鲜为人知的历史,而这些没有被大多数人接触过的点滴历史汇聚起来就可能产生新的历史观,而这些历史观,在我看来,更有利于我们发挥历史的真正价值。而且,这本书,给我的思想敲了警钟,它不仅告诉了我不少关于晚清的知识,更告诉了我:思考问题,不要太片面。

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 读后感

人的成长、社会的进步是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汲取先进的知识的。古代汉族的先进是因为在其基础之上学习吸收了众多少数民族的优点。部分伟人老是说是因为站在伟人的肩上成功的,那是因为人家君子般的谦虚。如果他没有创新的思想,即便一堆伟人用肩膀把他顶上云端也成不了伟人,下来这后恐怕会被风吹感冒的,运气不好再被感染上h1n1,那就残不堪言了。篇三:《历史的选择》读后感 《历史的选择》读后感

人类之伟大,乃是掘出精神的力量。民族之文化,乃是把握历史的选择。经过了一个假期我了解了国家与党的精神与信念。了解了更深一层的党的意义。

国家与党的精神,首要是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在全党和全国兴起一个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的新高潮。把几年来我们所熟悉的“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括为“邓小平理论”,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说明我们党在实践中对邓小平理论认识的深化,表明我们党第三代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的坚定信念,也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共识和心愿。这对于我们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生产力迅猛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实践证明,邓小平理论是伟大的旗帜,光辉的旗帜,胜利的旗帜。邓小平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在当代中国,只有邓小平理论,能够解决我国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只有高举这面旗帜,才能把5800万党员凝聚在一起,把13亿人民凝聚在一起,同心同德,不屈不挠,艰苦奋斗,不断夺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邱少云同志那种高度的组织纪律性,那种坚韧顽强的革命意志,那种高度的自我牺牲精神,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而一个又一个革命前辈是视纪律重于生命的典型代表。

在清朝末年,中国背负了一个又一个的屈辱,让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但是,往往人在极限时而实现突破,这个力量是无敌的,我们拿起了镰刀锄头,去反击帝国主义者的洋枪大炮,这时,历史选择了反击。在1937年时,日本大举进攻中国,这次,我们没有懦弱,我们的毛主席带领我们勇敢抗击敌人,这时,历史在中国危难的时候选择了毛泽东和反击。在文革时期,四人帮在整个中国搅得人民不得安宁,这时,在国家需要治理的时候,历史选择了邓小平。

现在,我们完全可以向世界宣布:我们不是东亚病夫!我们不怕你们!我们的力量是强大的!中国崛起了!

那么,力量在哪里呢?今天人们常常会提到一位伟大哲人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

邓小平爷爷也提到过:“落后就要挨打?”为什么当时落后?因为当时封建主义在中国蔓延得太深,女孩都不上学,导致了阻碍中国前进的脚步;当时人们也不团结,各家过自己的,没有礼尚往来,失去了心连心的默契,从而导致了中国被侵犯。现在,中国选择了我们,历史选择了我们。世界都在关注着我们,中国不再伤痕累累,中国的历史不再有屈辱的一页。让我们新一代为他抹平创伤,为他摘下屈辱的包袱。让他轻松的发展,用事实来反击帝国主义,你不是说中国是东亚病夫吗?那就让我们前进的拳头击碎你的思想;还想再侵犯我们神圣的徒弟吗?那就让我们前进的脚步轧碎你的意图。

我们,一定不能辜负历史的选择!《历史的选择》读后感 历史如同波涛澎湃的大海,可吞没在海面上的船只,而我们的祖国,曾经就是这大海上的小船,在左摇右晃中有过几次翻船的危险。后来呢?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叫《历史的选择》,它讲述了“后来”发生的事:在祖国这只小船饱受风吹雨打时,神州大地上出现了一线曙光——中国共产党诞生!他带领着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打倒了卖国贼,创建了新中国,最终带领着中国走向了富强,也将祖国——原来的小船变为了坚硬无比的军舰。读完这本书后,我感到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与人民的力量是强大的。还有那些为创造祖国美好未来而努力‘含辛茹苦’甚至鞠躬精粹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的人是多么高洁伟岸,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事多么感人。么当读到这些英雄事迹,有谁会不被他么所感动呢?

在这本书描绘的英雄中,我最喜爱的是钱学森。他生于1911年,以是祖国的老将了。钱老先生可谓是功勋卓著,他为祖国发明了导弹·火箭·卫星??使得中国不再被看不起。钱老先生的才华与智慧不得不令人感到赞叹,而他这种一生为祖国不辞劳苦的奉献,为探求富强的道路而努力奋斗,最终毕其一生精力的精神实在令人感动。他是当之无愧的英雄,是祖国的功臣,人民的公仆,也是科学的奇才。,书中不仅有科学上的英雄,还有见义勇为、为人民服务的战士,那就是家喻户晓的雷锋同志。他处处为别人着想,从来不顾自己的利益。不管在何处,只要有需要帮助的人,他都会伸出援助之手。雷锋的精神是人们心中的世外桃源,而这个世外桃源,是用雷锋那高(转载自本网,请保留此标记。)洁伟岸的精神与在生活中他人点点滴滴的赞扬与感动搭建而成的。他的精神与行为确实是可贵的,所以至今为止,还一直有雷锋精神的传播,这种精神感染着世人,也深深感染了我。其实,雷锋精神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的生活中,或在点滴小事中,他不会离开岁月的史书,不会消失在神州大地上,也不会消失在人们的心中与记忆中?? 作为祖国的未来、中国共产党的接班人和新时代的开拓者,我们应该做点什么呢?面对着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历史,面对着革命先烈的期望,面对着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旗,我们应该努力完成党交给我们的任务,最终成为一个光荣的、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在思想上,我们应该不违背党的中心思想。不仅如此,还要不断地传播这种思想,让祖国的人民都能有这积极向上的“红色精神”。

在学习与工作上,我们应该有坚持不懈、知难而进的精神与百倍的信心来面对学习与工作。在学习上遇到困难,要学会独立思考,如果自己无法解决,就要立即请教他人;在工作上遇到难题,应想尽一切可行的办法来解决,要相信自己,更要以团队的利益为中心。

在为人处事,我们应该有利吗、有公德心、还要有法律意识。要想做到有礼貌、有公德心,我么就应该见到熟人要打招呼、见到有困难的人主动伸出援助之手、爱护公物等;而有法律意识是最重要的,我们不能做出违法违纪的事,特别不能作出侮辱国旗、国徽等祖国的标志,不能违反中国共产党的纪律与规定,更不能做出伤害他人的事,因为这些都是可耻的。

在祖国日益富强之际,在我们日益成熟之际,在我们退队入团之际,我么应更拥护党、支持党、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能延续下去,最终,我么将迎来的是党员的称号,引来的是荣誉与责任,迎来的是祖国美好的明天!

《历史的选择》读后感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听到这首歌,我想起了前几天看到的《历史的选择》这一本书。这本书讲述了中国改革30年来,历经的苦寒和风霜。这就像那梅花呀,在风欺雪压面前,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鸟儿选择了天空,因为它有一双能够凌空飞翔的翅膀;鱼儿选择了海洋,因为它有一条能够游水的尾巴;骏马选择了驰聘千里,因为它有矫健的身姿;历史选择了中国,因为它的民族有团结的力量。中国,一个曾被称为“东亚病夫”的国家,一个曾被列强侵略的国家,一个曾饱经风霜的国家,但它并不懦弱,它选择了“千磨万韧还坚劲”,选择了“粉身碎骨全不怕”。正是这种精神,让历史选择了它——东方一只永恒的雄狮。中国有悠久而深厚的文化底蕴。夜深人静,长明灯旁,一个虚弱的身影正记录着历史的沧桑。他,司马迁,饱含心酸用自己的丹青妙笔著成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学臣著——《史记》,史学的天空因为有了你这颗星而更加煜煜闪光,文学的园地也因为有你这颗星而更加灿烂辉煌,我想这些是伟大人物积累而成的文化。

汩罗江上的一圈涟漪,让我不得不想到屈原,一个愤世嫉俗,报国无门的臣子,用孤愤的诗行代替了富贵,用楚辞《离骚》洗去了历史的铅华,一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豪情壮语成为后人追求理想的动力,铮铮铁骨的他被后人所景仰。正是这些在漫漫岁月里历史堆叠而成的刻痕,才令中国拥有了如此深远的文化。其实,不是每道风景都是珍贵的文化,不是每个国家都有着悠久的文化,一种有着生命力的文化,是历史粹取的结晶,是人民无穷的智慧和顽强的精神的结晶,无穷的力量感动着历史,让历史的选择成为悠久。漫长的文化历史中,太多太多的奇迹被中国所创造,甚至成为绝响,但也有太多本不该被散化的而被散化为烟尘,我们文明的精髓,我们人民的劳动成果,却被英法联军一把火毁去,我们的“万园之园”就这样随风而去,它是被历史所淘汰了吗?中国文明犹如一座大山,能在四季中更新自己,在风雨中永葆生机。沧海桑田,古埃及的文明已凝固成阳光下无言的石柱,而中国,这座沉稳的大山,却又一次给世界带来了喷涌而出的生机与绿意。历史选择了中国,人类并不惊讶,因为今日的中国仍是那座山,一座永远推不倒的大山,每一粒泥土的沉淀都是千年传统的精华,林间的长啸仍是当初的潇洒,山林间生命代代更迭,真正不变的,是生机,是百折不回呈现出绿色的能力。千载兴衰风雨,你,静静地伫立于万千苍生之上,仰天长望,你如此浩瀚。历史选择了你,我的中国,永远的中国。

《历史的选择》读后感

当我们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安静地学习,当我们在美丽的公园里自由自在地玩耍,当我们看到祖国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时,你可知道,90年前,中华儿女曾在水深火热中受尽折磨,中华民族曾在危亡的边缘徘徊。

《历史的选择》告诉我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1921年的那个不平常的夏天,中国共产党成立了,中国革命迎来了崭新的一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打列强、除军阀,抗击日本侵略者,摧毁国民党反动政权。在这28年的浴血奋战中,涌现了多少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李大钊、方志敏、杨镇宇???这一个个名字就如一把把利剑,刺穿了压在人民头上的重重黑幕。雄鸡一唱天下白,新中国成立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历史的选择》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强中国!面对解放初期贫穷落后,百废待兴的局面,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土地改革使农民翻身成了主人,宪法制定使中国走上了依法治国的轨道。那滚滚的大庆石油让中国摘了贫油的帽子,那戈壁滩的蘑菇云让中国人从此挺直了腰杆。沉睡的雄狮醒来了,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了世界的东方!香港回来了,澳门回来了!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步步走向繁荣昌盛,各族人民在改革开放的伟大旗帜下奔向安居乐业。是啊!如果没有强大的国家作后盾,就没有民族尊严,就没有个人尊严。掩上书本,我想起了不久前的利比亚大撤侨。当得知利比亚局势失控、恶化,在利比亚生活、工作的三万多侨胞财物、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时,党中央、中国政府立即启动了应急机制,开始了大规模的撤侨行动。这是何等的气概!这要多强的实力啊!当听到同胞回到祖国怀抱,高呼“祖国万岁,感谢祖国”时,当看到外国媒体对中国此次撤侨高度评价,赞誉之声不绝于耳时,我的眼里充满了热泪,心里油然而生对祖国的自豪、眷恋,对党的信任。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才有如此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执行力,才会有如此举世瞩目的壮举。是历史选择了党,是人民选择了党!作为小学生的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强身健体,做一个合格的接班人。相信祖国的明天更美好!------读《历史的选择》有感

读了《历史的选择》,我感慨万千,特别是黄继光的故事,让我有了深刻的体会。本文讲述了1952年10月上甘岭战役的情况。黄继光所在的营已经战斗了4天4夜,在第五天的夜晚,黄继光他们接到上级的命令,要在黎明之前夺下被敌人占领的597.9高地。进攻开始了,战士们攻占了一个又一个山头,就在快要到达597.9高地时,突然之间,敌人的一个暗火力点凶猛的射击起来。战士们发起了多次进攻,可都被比雨点还密的子弹给压下去了。眼看黎明就要来临,可战士们却攻不上去。指导员急得直跺脚,愤怒的黄继光叫上两个战士,说“让祖国人民听到我们胜利的消息吧!”说完,带领两名战士便向高地爬去。敌人发现了黄继光他们,凶狠的子弹朝他们射去,两个战士一死一伤。炸碉堡的希望便全寄托在黄继光身上。敌人的子弹又向黄继光射去,他身体多处中弹,但仍然顽强地将炸药塞到碉堡里。可是,没被炸死的敌人又扛起机关枪继续射击。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黄继光用胸膛堵住了发射口。战士们迅速冲上去,占领了597.9高地。

当我看到黄继光牺牲时,不禁愤怒万分,侵略者真是可恶!而我们的黄继光烈士是多么的可敬呀!为了世界的和平,他英勇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如果没有他们所做的牺牲,怎么能有我们幸福美好的今天?他们为世界和平作出了卓越贡献。那我们呢?我们现在正是年少读书时,应该发奋读书,长大了要做一个多为社会做贡献的人。

在我心中,黄继光是永远的英雄。《历史的选择》有感

当我手捧学校里发下的《历史的选择》这本书时,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认真地阅读了此书。我读的特别仔细,书中每一个动人的故事都使我深受教育和启发。这本书主要叙述了中国共产党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的事件,记叙了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伟大战略,记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的宏伟诗篇,描绘了改革开放的春潮,记录了新中国的科学发展,介绍了勇做时代先锋的名家名人。

这本书中的人物——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事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董存瑞手拿炸药包,高声喊道:“为了新中国,前进!”时,我的眼睛湿润了,董存瑞不怕敌人、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多让人感动呀!董存瑞那英雄光辉的形象深深的印在我的心中。

中国历史上有多少这样的壮士呀!他们不惜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今天的美好生活,我们新少年该怎样珍惜呢?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父母的娇生惯养下养成了许多的不良习惯。比如:乱花钱、缺少生活的独立性、懒惰等等。我想,如果那些先烈们还活在世上的活,他们一定会为我们叹息。

今天我们的生活无忧无虑,就更应认珍惜我们的幸福生活。我们少先队员将来必将成为明天的生力军。我们一定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争当热爱祖国、理想远大的好少年,争当勤奋学习、追求上进的好少年,争当品德优良、团结友爱的好少年,争当体魄强健、活泼开朗的好少年,时刻准备着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智慧和力量。篇四:历史的教训读后感 《历史的教训》读后感 总书记提出:牢记历史经验、牢记历史教训、牢记历史警示,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他强调,历史是最好的老师。2015年伊始,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推介了“新年第一书”——《历史的教训》。本书是美国著名学者、终身哲学教授、普利策奖(1968年)和自由勋章(1977年)获得者威尔·杜兰特及其夫人阿里尔·杜兰特的代表作。近日终于把这本书读完,在此与大家分享一下个人感受。

杜兰特夫妇于1968年写作出版了《历史的教训》一书。该书通过提纲挈领的线条,勾勒了历史与人类生活各方面的关系,体现了他们对人类历史的宏观总体思考。可以说,书中到处闪耀着哲学家睿智的思想光芒,是一本值得大家静下心来仔细品味的作品。

刻认识今天世界各国与各个国家集团之间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会有所助益。

作者不论是在重要研究问题的选择和聚焦上,还是为研究重要问题所采用的广阔视角以及方法上,都值得人们学习和借鉴。正是因为杜兰特夫妇的研究选择了最为重要的问题,采用了如此广阔的视野和方法,因此,其研究所获得的一些结论:人类文明史提供给人类的教益,就具有重要的价值,至少值得人们去深思。

对于这本书我感触最深的有几点:一是在大自然面前要谦逊,人类历史只是宇宙中的一瞬间,我们要充满敬畏地学会与大自然的和平共处,不能为所欲为;二是国家之间要以合作为主,文明是合作的产物,所有的民族和国家都对此做出过贡献,要求同存异,不能你死我活;三是在社会改革方面要适度,不能过于激进,有时保守的态度其实也是很有价值的;在社会进步方面,也要注意公平、正义的适度。四是自由不是绝对的,个人的自由需要行为规范加以约束,不能为所欲为,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政府的首要工作是建立合理的秩序。其实,人是历史的产物。汲取历史智慧,总结经验教训,指引未来道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一代又一代的历史学家,都在为这一目标而辛勤耕耘。《历史的教训》一书正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没有昨天的历史,就没有我们的今天和明天。学习历史,会让我们今天面对不论是教育还是金融,不论是改革还是反腐,学会用历史的视角、历史的视野去看问题、思考问题。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割裂历史。

我们学习历史,是为了传承,也是为了更好的前进。篇五:《中国大历史》读后感 《中国大历史》读后感

作者以其宏阔的视野,独到的见解来解析中国历史。之所以把它称为“中国大历史”,是因为中国在过去的150年内经过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革命,从一个闭关自守中世纪的国家蜕变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影响到13亿中国人口的思想信仰、婚姻教育与衣食住行。本书从技术的角度分析中国历史的进程,不是从道德的角度检讨历史,它着眼于现代型的经济体制如何为传统社会所不容,以及是何契机使其在中国土地上落脚。

首先,作者以短短的二十余万字的篇幅,勾画了整个中国历史长达数千年的全貌,实在需要很强的取舍功夫。但是,他不是以其短,或未能对于历史的人与事件细细地加以描述来显示其大历史的特点的。大历史之所以为“大”历史的理由在于,作者一改以往中国历史学家的著述历程,不以史料的堆砌为著述的目的,也不以单一历史事件的描述为著作的主要关注点,更不以对接近作者时代的历史大事的欢呼喝彩为能事。他是以一种全新的手法,从长远的社会、经济、财政、社会思想、官僚制度、地理环境等多种视角来观察中国历史的脉动。在历史的图景中为我们描绘出了历朝历代的大政治,大财政,大文化,大军事,大法令,而这些都是我们历朝历代兴衰的根本所在。在著作的意图上,作者先确立起一个大意向,利用归纳法将现有的史料高度的压缩,构成一个简明而又前后连贯的纲领。在文字中,他还加了很多与欧美历史的比较,然后去做进一步的研究。可见这种大历史的著述方式,注重的是对历史宏观线条的勾画,注重的是历史本身相沿成型的状态描述,并且是在区域历史的相互比较中凸现其历史特质。因此,我们不必要将历史读作资治通鉴,不必要将历史认作弘扬某种道德理念的工具。跳出历史的价值旋流,满足今天人们对历史的好奇心。同时也能够在其中给我们更多的借鉴。

其次,在这本书中有很多非常形象的比喻。比如书中认为明朝是内向的;整个华夏古代史,就像是一部完整的农业文明;16世纪末的中国就像玉制的装饰品,表面光鲜但内在异常脆弱。纷繁错综的社会现实,经他这么一说,就清晰而简单了。《中国大历史》从小件看大道理,从长远的社会、经济结构观查历史的脉动;从中西的比较提示中国历史的特殊问题;注重人物与时势的交互作用、理念与制度的差距、行政技术与经济组织的冲突,以及上层结构与下层结构的分合。历史不是偶然的,每一次历史转向的背后,都是政治、社会等诸多因素相互交融的结果。历史是需要客观评价的,这点对于历史学家来说尤难做到,因为作者在叙述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添加自己的主观成分,但是当你读了这篇书以后你就会有一种异样的感觉。生动,形象,打破了以往教科书式的罗列,将历史又一次展现在我们面前,对今日的现实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相对于今,当代的许多重要事件,在宏观历史来看都显得微不足道。如果将视野拉开,许多历史上经历之事在今日仍然存在或发生。尤其是中国人的政治、官僚体然依然存在,读古验今、令人惊诧。

《中国大历史》成功之处是作者把专业的历史知识写成了趣味读物,却又蕴含历史沉重感与深刻的历史的反思。特别是书中对当今社会的预言的兑现让我们佩服不已。由此也实现了历史的最根本目的:以史鉴今。《中国大历史》对我的影响力还体现在另外一方面,王朝的盛衰,如同人生的轮回,如果把自己置身于“人生大历史”中来看,最大的收获便是领悟在历史的洪流中,每个人的生命极

少年旅行队的教学反思 篇8

新课已在上星期结束。但这册教材的最后一篇课文《少年旅行队》的教学却引起了办公室老师的争议。首先这篇教材我们都没教过,也不知如何教学这样一组散文诗。其次,觉得由于文中内容离现在的旅行方式有一定的差别,学生教难理解。我是这样教学此篇课文的:

首先,我让孩子们在初读、读通全诗后,便出示了第一组问题即“你读懂了这首诗的内容吗?这首诗表达了他们怎样的心情或感情?你能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这首诗吗?”让他们按照这组问题的提示先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动笔写出自己对某句话或某个词的独到的感悟。在孩子们对文章内容有了一定的理解后,便让他们在小组内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交流。在全班进行汇报。虽说这六组散文诗有内在的联系但在结构上却相对独立。那么在这组问题的`引领下,孩子们对这六组诗的理解、朗读、欣赏等多种训练融为一体,落到实处。

同样,这六首组文诗虽说相对独立,却又有内在的联系。它们合起来是一个整体,决不能把它们读得支离破碎。于是,我在引导孩子们读懂六组诗后,又出示了第二组问题“这几首诗各自讲述的内容不同,可把它们安排在一起,你知道是用什么线索串起来的吗?从这一组诗中,你读懂了少年们共同的情感和心愿吗?”孩子们在一组问题的提示下,自然就将六首诗又合为了一个整体,并且把握了整组诗所要表达的感情。

最后,我让学生说说“如果现在你是作者,你会记录下旅行的哪些生活片段?”许多学生回答的非常好,有的说:“拍照”有的说“收藏”有的说“品尝小吃”,还有的说“购物”,总之学生的回答很丰富。

中国少年儿童队历史 篇9

捐献给公社。当他得知辽阳地区遭受百年不遇的大水灾时,又将100元寄给了辽阳市委。他还十分关心少年儿童的成长,担任驻地附近小学少先队辅导员。在入伍不到三年的时间里,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被评为节约标兵,荣获模范共青团员称号,出席过沈阳部队共青团代表会议。1961年升为班长,被选为抚顺市人民代表。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职。1963年1月7日国防部命名他生前所在的班为“雷锋班”。同年3月5日毛泽东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周恩来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朱德题词“学习雷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

三、讲故事:

1、《件件暖着战友的心》

2、《雨夜送亲人》

四、让学生讨论:

值得向雷锋学习的精神是什么

雷锋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优秀青年的杰出代表,是我们学习的楷模。雷锋精神的核心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刻苦学习、艰苦奋斗、大公无私、助人为乐的精神。这种精神的伟大,不仅在于它的崇高,而且更在于它对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推动,雷锋精神具有永恒的魅力,不但过去学,今天学,将来更应该学习和发扬。

作为当代小学生学雷锋,就是要学习他坚定的政治立场,甘当“螺丝钉”的敬业态度,学习他刻苦学习和钻研理论的“钉子”精神,学习他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生活态度,学习他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传统美德。结合时代特点、学生特点,用体现真、善、甘愿奉献、自强不息的精神调整学生的情绪,化解矛盾,用雷锋艰苦朴素的精神改变学生的互相攀比心理和行为等。从而引导和教育学生开展文明班集体的创建,以此来提升学生的道德境界,升华精神情操,在校园形成道德高尚,文明诚信的良好氛围。

五、3月,同学们该怎样度过?

(1)组建“学雷锋小组”积极开展学生学习生活互助和美化校园的志愿服务活动,促进良好班风、校风的形成。要求这些学生做好日常行为的表率工作,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中国少年儿童队历史 篇10

10月13日是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XX周年纪念日,我要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以下四方面要争当四好少年,首先,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小学生守则,讲文明,有礼貌,用我的实际行动,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贡献智慧和力量,做一个文明、守纪的好少年。其次,要好好学习,努力把各门功课学好。上课专心听讲,下课好好复习,按时完成作业,考出一个好成绩。

然后,要把身体锻炼好,没有好身体就做不了其他的事情。我要多去参加学校开展的兴趣小组,多参加有益的课外活动,为学校争光。

共圆“中国梦”主题班队活动方案 篇11

隆昌县第一实验小学五年级五班

活动主题:“我的中国梦”主题班会。

活动目的:

1、通过本次活动,使我班同学深刻理解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内涵,激励同学们为实

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发奋学习、不懈奋斗。

2、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激发学生的爱国热

情。

活动准备:收集阅读爱国书籍;班干部收集资料办一期“我的中国梦”

为主题的黑板报; 每位学生办一期“我的中国梦”为主

题的手抄报,并备好制作心愿卡的材料。

活动过程:

一、教育活动之“寻梦”

1、组织同学们学习总书记两会讲话内容,理解“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真正含义。

2、朗读比赛:阅读爱国书籍,在班内集体朗读爱国性的文章,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读比赛,评选出前三名并发奖。

二、激励活动之“追梦”

1、请全班同学欣赏“我的中国梦”为主题的黑板报,希望大家畅所欲言,对本期黑板报进行点评。

2、欣赏同学们自己制作的“我的中国梦”为主题的手抄报,希

望同学们相互学习,提出改进意见。

3、学习“我的中国梦”青春励志故事。

4、交流、讨论“少年中国梦”。

5、制作“我的中国梦”心愿卡。

6、与“我的中国梦”心愿卡合影留念。

三、教育活动之延伸

1、通过今天的学习,交流和讨论,写一篇以“我的中国梦”为主题,围绕“重走复兴路,共圆中国梦,创造新辉煌”为主要内容的文章,并在全班选几份优秀的文章参加学校的比赛。

中国少年儿童队历史 篇12

暑期期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绿源实践队分别前往青岛中森生物质能有限公司及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进行暑期社会实践。

此次实践,实践队将围绕生物质能源,通过走访相关企业及研究机构调研青岛地区生物能源企业及技术研发部门的发展现状,探究生物能源产业所面临的困难及解决方案。

积极准备,确定调研主题

在前往实践地正式调研前,实践队进行了充分的前期准备。通过资讯指导老师,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了生物质能源的相关知识,并对上述单位及整个行业现状及问题有了初步认识,在经过集体讨论后针对不同单位确定了调研主题。

走进企业,了解行业市场

实践队首先前往青岛中森生物质能有限公司进行调研。公司市场部郭经理携相关技术人员接待了实践队,郭经理首先对其公司的基本情况做了简要介绍,并从其公司主营业务入手,进而说明了整个生物能源产业发展情况。

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了该产业巨大的发展前景,同时认识到目前该产业发展仍不成熟,虽然政府方面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但企业方面仍面临成本较高,技术约束,资金短缺,市场认可度不高等制约行业发展的诸多问题。

走访科研院所,了解研究动向

而后,实践队又来到了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进行调研。该所公共实验室的杨副研究员首先为队员们介绍了园区的基本情况,然后带领队员们参观了公共实验室,并接受了队员们的提问。

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目前国际范围内生物能源领域的研究开展的如火如荼,且发展迅速,尤以欧美地区发展较好,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水平可基本与世界水平持平。同时,科研人员不足,科研力量分散,关键技术瓶颈,产学研相结合,政策扶持等问题仍亟待解决,生物能源产业发展任重而道远。

调研期间,杨老师还结合自身科研经历教导同学们大学期间一定要养成科学地看待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使队员们如沐春风,受益匪浅。

此次社会实践,实践队通过对生物能源相关研究机构及企业的参观访问,了解到了该产业的发展动向及面临的主要困难,经过调研总结,集体讨论给出了合理的建议。此次调研也激发了实践队员们对于我国整个能源体系的认识与思考。

上一篇:绿萝是什么?绿萝的自我介绍下一篇:2024初级中学学校工会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