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届毕业生就业意向协议书(精选8篇)
应届毕业生就业意向协议书 篇1
应届毕业生“最难就业季”,遇企业招聘意向低
——2013年毕业生供需分析报告
从2013年3月开始,“史上最难就业季”一词就不断刺激近700万名高校应届毕业生。直到现在正式走入社会。近日,北京市教委发布最新高校就业率,整体已经超过八成。众达朴信近期对通过会员制服务,针对各行业客户企业,展开关于毕业生供需调研,从分析报告中可以看出近期毕业生求职、入职一些情况。
超过半数企业减招应届毕业生
据众达朴信《2013年毕业生供需分析报告》显示54.8%的企业今年对待毕业生的态度是拒之门外。减少应届生的招聘的原因主要是培养成本高,占30.4%,离职风险高紧随其后,占22.8%,而招聘成本为20.8%,排行为第三。这三项不仅是主要原因,同样也是企业人力资源部门招聘模块的主要问题。调研时期,众达朴信很多客户HR反应,招聘和培养成为了人力资源主要负担的成本,而短时间的工作后的离职和跳槽却让人力资源承担了较为沉重的风险。而有效的规避风险,减少成本,是企业用人单位减招的根本原因。
毕业生的学习能力被众多企业关注
在调研企业最看重毕业生能力的问题上,学习能力成为最高关注点,占25.6%,超过五分之一。而道德品质、团队意识和创新能力次之,分别占18.8%、12.0%和12.0%。而经验阅历和资格认证反而较少企业去勾选,成为能力调研题中最不重视的选项。近年来,各老牌行业纷纷转型,新兴企业长足发展,“能够伴随企业一同成长的人”,成为高速发展企业的用人首选。
2013年本科毕业生平均起薪仅3450元,福利作用凸显
毕业生平均起薪与去年相比,近年毕业生起薪变化不大,无论是专科、本科,还是硕士生,只比去年增加了100到200元。而福利却随着学历越好,待遇越好。硕士生的福利覆盖率较高,尤其是在“其他”这个选项中,占数一般以上,众达朴信调研员详细了了解了一下情况,公积金、培训基金、生日礼品在“其他”项目中占比较高。薪酬涨幅较小,福利占比较大,从一个侧面说明,企业更注重和更倾向用福利来吸引人才。
零售酒店行业每投递4份简历中,就有1次面试机会
通过整理各个行业数据,对投递面试率和面试的通过率统计和分析,主要发现,零售/酒店、快消行业毕业生竞争压力最小,在每4份简历中,就有1次面试机会。另一方面,房地产和金融行业有着较高的面试通过率,分别是22.5%和
18.8%。但是,竞争激烈,很多投递简历都石沉大海。
其他分析详见众达朴信《2013年毕业生供需分析报告》
应届毕业生就业意向协议书 篇2
关键词:创业意向,大学生,心理素质,多维测量调查
数据显示:我国高校毕业生从2002年的145万上升到2010人数达630万, 2011年上升到643万, 2013年上升到667万, 2015年上升到749万[1], 需要就业的大学生人数居高不下, 而社会上出现为数不少的“啃老族”现象, “啃老族”的日渐增多导致社会和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因此, 作为高等教育管理者, 认真分析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 正确引导大学生创业应成为重要的管理教育目标之一。
1. 研究对象
调查对象为南京师范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体育学院三所高校的在校生大专、本科及研究生, 这三所学校分别代表综合性大学、专科综合大学。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共发放问卷450份, 收回有效问卷373份, 有效回收率为82.8%。
2. 研究思路和方法
由于创业心理素质内涵的综合性和广泛性, 且对于不同的人群其侧重点又有所不同, 因此本研究通过对相关理论的整理分析、成功创业者访谈及有关创业心理素质的开放式调查问卷中的信息, 借鉴国内的研究成果[2], 并同时运用文献法、案例分析法确定了基本问卷内容, 将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归纳分类为以下四个维度:创业动机、创业能力、创业人格和创业技能与知识[3]。对大学期间或毕业3年内有创业意愿及行为的大学生进行访谈。问卷共52个项目, 问卷的题项使用陈述方式表述, 陈述方式包括正面陈述和反面陈述, 采用5点量表记分, 依次为很不符合、不太符合、无法确定、有点符合、非常符合。正面陈述的题项给分依次为1分、2分、3分、4分、5分;反面陈述的题项给分依次为5分、4分、3分、2分、1分, 问卷回答完成时间统一在60分钟之内。
3. 统计方法
统计样本数据采取SPSS17.0统计软件均数±标准差 (X±S) , 计算P值, 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并进行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以确定问卷数据的可信度和效能。
4. 调查结果
4.1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本研究采用克隆巴赫系数即 (Cronbach’s coefficient alpha) 测验内部一致性 (Internal Consistency Coefficient) 系数从而进行信度分析。在SPSS17.0中单击菜单“Analyze—Scale—Reliaility Analysis”, 将左边方格内的变项全选入右边items的方格内, 在左下角的Model框中选取Alpha后按Statistics键, 选择Descriptives for Scale if item deleted和Inter-Item Correlation, 执行信度分析过程。求出4个项目的信度系数。
表1所示的“Reliaility Analysis”分析了各项目的Cronbach a系数统计结果4组α值都明显大于0.7, 笔者认为本调查问卷信度达到了较高水平。本调查问卷参考了国内相关研究[2]并采用了专家评价方法, 具有可接受的内容效度。因本问卷内容为定性评价指标, 其他 (标准、结构、区分) 效度不适宜本问卷检验。
4.2创业动机调查结果
表2数据说明:大学生创业动机较明显, 创业动机的价值取向明确。10个因子得分最高的是“希望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 (4.55±0.35) , 其他依次为“首次创业失败后再次创业” (4.42±0.73) 、“提高自己的社会综合地位” (4.37±0.72) 和“改善家庭的生存现状” (4.28±0.64) 。由此说明, 这种以经济利益为导向的创业动机与近年来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无关系。金钱意识逐渐影响大学生, 大学生创业更看重个人经济上的独立、想尽快回报家庭, 这表明大学生创业目的明确, 具有倾向性。对于首次创业失败后再次创业的认同表明大学生不过于注重创业的结果是好是坏, 只以在创业的过程中锻炼自我、积累经验、积极接触社会、完善发展自我为目的, 有交学费上社会实践课的意味。值得注意的是, 大学生样本中不乏渴望通过创立自己的事业实现人生价值、成为企业家的价值认同。
4.3 创业能力调查结果
本组数据说明:10个因子得分最高的是“他人认为我是值得信赖的诚信合作者” (4.77±0.35) , 其他依次为“我具有组织管理经验” (4.62±0.57) 、“在运作的项目中能做好自己的工作” (4.43±1.23) 和“我具有影响他人的能力并使人信服” (4.33±0.91) 。上述的调查因子的得分体现了有创业能力和意愿的大学生认为创业中的诚信与合作精神, 以及全局利益相当重要, 同时创业人群对于组织管理经验的认同是一致的, 但是现实创业中大学生一般缺乏组织管理的时机与锻炼机会。大学生较强的能力为综合能力中的合作能力、人际能力和创新能力。“一般情况下我很少接受别人的建议”得分最低说明大学生较易听取他人的合理意见。对于“本行业市场运作、竞争与营销的把握能力”的得分较低, 基本体现样本中的大学生创业的能力潜质与现状, 而对市场的判断能力和协作能力得分较低可能与大学生没有参与创业实践, 对于市场营销知识的缺乏不无关联。
4.4 创业人格调查结果
本组数据说明:10个因子得分最高的是“我习惯于居安思危能够承受突发的挫折打击” (4.89±0.41) , 其次为“我信坚信成功的人属于一心实现自己预言的人” (4.82±0.38) 。其他因子的均值都较高, 最低均值为“我经常用独特的方法解决问题” (3.85±1.35) 。从本组因子均值来看样本大学生对于创业者所具备的人格特质中的抗压耐挫力、成就需求、内控制源的水平最高。这表明绝大多数大学生对于创业者人格的认识比较客观, 明白创业的道路是艰难的, 挫折与失败在所难免。在选择创业之路之前, 大学生就应该做好承受挫折、承受失败、不惧困难和勇于挑战的心理准备。
4.5 创业知识与技能调查结果
本组数据说明:10个因子得分最低的是“熟悉金融知识” (2.05±1.32) , 其次较低的为“懂得财务知识” (2.13±1.41) “洞察市场机会的能力” (2.39±1.75) , 而在本组因子均数中得分最高的是“外语流利并能进行电子商务的实际操作” (4.03±1.57) 。总体来看本组因子均值普遍不高, 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大学生创业群体除了创业所必需的外语与计算机应用能力外, 非常缺乏创业所需的具备的金融、财务、投资与管理公司运作与项目经营的知识与能力、对于国家当前的经济政策及关企业公司法律条文普遍缺乏, 说明大学生有创业意向人群普遍存在对创业所需的综合知识和技能的欠缺问题。这可能与高校的创业教育还未渗透到学生的创业教育中有关, 也可能与非综合型大学的相关学科建设不够健全有一定相关性。
5. 讨论
5.1 课题的意义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12]4号) 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都明确提出“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 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2015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作的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 38次提到“创新”, 13次提到“创业”, 尤其两次专门提到“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不但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正能量, 还是以自主创业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 更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但是面对激烈的全球市场竞争和社会经验不足等现实情况, 大学生创业风险极大, 很容易使创业受挫而过早放弃。因此, 如何培养有创业意向大学生的综合心理素质, 是决定大学创业教育成败的重要因素。基于此目的笔者探讨了大学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创业心理素质, 为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提供有意的参考。
5.2 创业心理素质的维度
创业是艰难的, 是对人全面素质的检验, 尤其是对人心理素质的考验, 从创业的准备、初始阶段, 到创业的坚持, 直到创业最后成功, 都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它主要由认识、情感、意志、个性几个相互联系的要素有机构成。
创业心理素质属于一种个性心理特征, 对创业者的心理和行为有双向调节作用。相关研究表明, 创业心理素质应该包括较强的认知能力、乐观的情绪和情感、坚定、顽强的意志、百折不挠的精神, 以及果断的决策行为[4]。
本研究借鉴了国内研究的现状, 提出了创业涉及的四个心理测量维度 (创业动机、创业能力、创业人格、创业技能与知识) 以说明样本人群的创业心理素质。首先, 创业动机的形成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创业人格、创业能力和创业知识结构的形成和发展, 是创业行为产生的前提, 本研究中有创业意向大学生的动机符合现实。与此同时, 创业能力是指个体进行创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胜任力。现有的研究表明, 创业能力主要是指诸如企业管理、识人用人、判断决策能力、人际影响能力、开拓创新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冒险避险能力、理性面对失败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5]。本研究中样本大学生的能力欠缺主要体现在面对市场判断和决策运作方面, 这是初期创业者的共同特点。
笔者认为, 创业人格是创业过程中创业者自身性格特征的综合体现, 具体表现在与人处事、待人接物中显示的相对稳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个性心理特征[6]。目前的研究认为创业企业家的人格有一些相似的基本因素, 即所谓的责任感、勇气、情绪自控能力、毅力、友善、合作、创造力、精明、外向、大胆、包容等[7]。本研究中样本大学生的创业人格特点总体是不利于创业成功的, 需要创业教育者高度重视。创业者不仅应该具有创业家的气质, 还需要具备创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本研究中样本大学生对于创业相关社会知识、专业技能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和社会职业知识的综合掌握程度是不均衡的, 尤其是对国家经济政策、财务知识、法律知识、金融知识国家对创业大学生优惠政策不甚了解, 这一点与上述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特点是相对应的。
6. 结论与展望
从研究结果大体看, 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创业动机总体较高, 对创业目标比较关注, 但是对创业所需的综合能力及相关知识掌握不够。该人群有较强的合作能力、策划与创新能力、本专业学习能力, 但非常缺乏成立私营企业的程序、法律知识、融资等创业所必须具备的相关知识。高校的创业培训与教育要注重创业实践中的市场经济管理知识的开展, 同时培养和锻炼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以积极塑造大学生的创业型人格为教育主导。
参考文献
[1]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201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召开[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15, 17 (1) :4-5.
[2]田硕, 许燕.心理资本在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中的作用与开发[J].江苏高教, 2015, 31 (1) :105-107.
[3]刘洪林.学生创业心理品质探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15, 2 (28) :51-52.
[4]郭志芳, 钟建安, 段锦云.大学生创业心理特质与创业意向的关系:就业压力应对方式的中介效应[J].应用心理学, 2013, 19 (3) :265-271.
[5]高娜, 江波.创业心理资本的构成要素及提升策略[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 12 (5) :157-160.
[6]季丹丹, 陈玉.“90后”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3, 27 (10) :32-34.
大学毕业生就业区域选择意向分析 篇3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 就业 区域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8-0021-02
一、问题的提出
大学生毕业生是我国十分重要的社会群体,经过十余年的学习,大学生毕业生已经拥有了相当的知识储备,且大多工作热情饱满,大学毕业生作为科学技术的重要承载者和社会生产力的创造者,不仅是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还可以为地区经济社会的长期发展持续贡献力量。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推行,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也逐年增长,2015年全国大学毕业生总数更将达到749万人,在2014年地基础上再增加22万人,创下历史新高!这群拥有知识和技术的青年人才所作出的就业区域选择,必然会对区域建设和国家的整体协调发展产生持续而深远的影响。而对大学生毕业生就业区域选择问题的研究,不仅是关系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国家人力资源有效配置的宏观问题,也是关系到大学生毕业生自身的发展问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二、大学生就业流向的趋势分析
改革开放之后,尤其是上世纪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确立以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四大一线城市凭借着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完善的社会服务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等优势,逐渐成为越来越多就业者共同的区域选择,“聚集北上广”也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一大趋势。但近年来,伴随着一线城市人口膨胀,房价物价高涨、环境污染、就业竞争激烈等问题相继产生,这些问题给就业者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在部分就业者包括大学生群体中甚至出现了“逃离北上广”的现象。北京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的数据显示,近年来北京大学毕业生留京就业的比例逐年减少,而到中西部就业的学生却每年增长30%。清华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的数据也得出类似的结论[1]。2013年度的“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也显示,多达46.9%的毕业生希望在二、三线的“省会城市以及计划单列市”工作。而在“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2014和2015年的数据中,希望去“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工作的大学生比例更是超过总人数的一半,且还有逐年增长趋势。[2]类似的现象在《2014中国大学生城市形象及择业倾向调查报告》中揭示的更加明显,该报告显示,大学生选择二线城市作为未来工作地点的比例高达57.2%,而北上广仅占29.5%。[3]当然,对于大学毕业生就业流向选择这一问题而言,采用不同的样本框和不同的调查方法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结论。通过以上数据,我们虽不能得出大学毕业生在就业区域选择上已经普遍形成了“逃离北上广”的定论,但可以明显看出自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绝大部分大学毕业生长期聚集“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趋势已经有所改变,“逃离北上广”的趋势已经慢慢浮现,与此相对应的是发达地区和发展中地区的二、三线城市开始受到更多大学毕业生的青睐。本文以武汉理工大学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利用问卷调查,了解他们的就业区域选择意向,从而为当代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选择提供参考。
三、大学生就业区域选择的实证分析
1.数据来源
研究小组共六人分成三组,通过个人社交网络,利用实地分发问卷和网上邮件问卷的方式,对武汉理工大学马房山校区、南湖校区和余家头校区的应届毕业生进行调查,最终参与调查的院系共17所,共分发问卷160份,回收问卷160份,有效问卷160份,问卷回收有效率为100%。调查时间历时一周。
2.数据的初步分析
本项研究属于多变量分析,信息量较大,为保证统计数据准确可靠,笔者对所调查的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处理,主要借助SPSS 22.0来实现。
被调查的160人中,男生占83.1%,女生占16.9%,其中文科专业、理科专业和工科专业分别占比11.9%、11.3%和76.9%;本科、硕士和博士分别占比31.9%、1.3%、66.9%;城市生源(即来自城市、县级市和县城)占35.6%,乡镇生源占18.1%,农村占到了46.3%;在家庭方面,独生子女有46.3%,非独生子女占51.3%,另有三人漏填,家庭年收入在3万以下的占13.8%,3万~5万、5万~10万和10万~36万的人数较为集中,分别为25%和35.8%和17.5%,36万以上的仅占6.8%,另有一人漏填。
3.大学毕业生就业区域选择意向现状
根据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区差异,我将城市分成五大类,第一类是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四个一线城市,这类城市经济最为发达,区域位置优越,城市发展水平高且具有辐射带动能力强;第二类是其他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如南京、杭州、天津、宁波等,这些城市拥有比中西部城市更为优越的区域位置,更加完善的城市建设且薪金收入也更高;第三类是中部大城市如武汉、郑州、长沙等二线城市,这些城市拥有很大的经济规模,能够容纳较多的就业岗位,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且薪金水平业比较高;第四类是西部大中城市,如重庆、成都、西安、昆明等,这些城市虽地处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但都是各自地区的区域经济中心,经济实力不容小觑。第五类是上述四类之外的其他城市和地区。
考虑到可能会有一些被调查者在第二、三、四类城市选项中徘徊不定,研究小组将这一问题设定为不定项选择题。在这项调查中,我们一共收回有效作答158份,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处理,本文制作出图1。通过图1,可以清晰的看到在158份有效作答中,将一线城市作为就业备选地之一的有51人,占比32.3%,而将其他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中部大城市作为就业备选地的分别为29.1%和38%,作处其他选择的比较少,仅占7.6%。由此同样可以得出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对大学毕业生吸引力已经减弱的结论。当然,由于仅在武汉这一中部大城市获取样本,生源中来自中部地区的人数相对较多,所以受家庭、人际关系等因素的影响,这一调查中毕业生倾向于在中部就业的比例可能会高出其他地区,因此这个分析结果在全国的普适性还需要进一步分析和证实。
四、结论与启示
通过上述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到当前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仅对不足三分之一的大学毕业生有较强吸引力,多数毕业生则倾向于在其他沿海发达地区和中部二线大城市工作。大学生是知识和技术的重要承载者,是生产力的重要创造者,对于区域经济的长远发展有着极其关键作用。因此,对于北上广深之外的其他沿海发达城市和中部二线大城市而言,这一趋势无疑为本地区经济发展和城市构建提供了契机,但是对于一线城市来说,大学生的反向流动却会造成劳动力匮乏、城市人才储备减少和城市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的出现。
一线城市是全国经济的重心所在,其发展好坏对整个国家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一线城市应充分重视城市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有效控制房价上涨等对居民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增强城市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保持对核心人才的吸引力,以推动自身的长远健康发展。与此同时,国家应重视不同区域的发展,从政策上入手给刚毕业的就业者提供更多的保障,适当利用宏观调控措施,减少一线城市的经济压力;各地区都应当充分调研,准确掌握大学生就业意向的最新动态,结合本市实际情况,采取合适措施增强自身吸引人才的能力;对于高校而言,学生的就业是学校应关注的最核心的问题,也是学校教培养能力的具体体现,学校应当更加重视学生的就业状况,充分了解学生的就业心理,做好教育和引导工作。
参考文献:
[1]葛玉好. 大学生就业地域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扩展的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J].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1(12).
[2]朱迪.北上广还是二线——大学毕业生就业区域流向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5(11).
应届毕业生就业意向协议书 篇4
1、毕业生注册(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1)省内毕业生:省内毕业生的生源信息已经由学校上报经人事部门审核转入生源信息库,毕业生在注册界面输入毕业、毕业院校、身份证号、姓名完成身份验证,并且设置自己的登录帐号和密码即可完成注册。如出现身份验证问题则学校就业指导部门确认生源信息。
(2)省外院校山东生源:省外院校毕业生(山东生源)在注册界面按照提示输入真实、有效的生源信息,预注册成功后持有效证件到生源市人事部门审核。
生源资格审核需提供材料:
-> 毕业前:
1)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2)加盖学校公章的“就业推荐表”原件;
-> 毕业后:
1)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2)毕业证原件;
3)报到证原件;
上述材料由他人代办的,需提供代办人的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3)省外院校非山东生源:
省外院校毕业生(非山东生源)在注册界面按照提示输入真实、有效的生源信息和拟接收单位的情况(要求拟接收单位必须在网上已经开户注册的,否则无法完成正常注册),即可登陆系统打印和维护
就业意向协议书 篇5
乙方:
身份证号码:
由学生和用人单位双方协商确定。不少单位为了“留住”学生,指定高额违约金,以此约束学生。学生可在协商中力争将违约金降到最低,通常违约金不得超过5000元。
所在学校、院系:
联系电话:
报到时未取得毕业资格;经体检未达到国家规定的行业从业人员健康标准的;提供的自荐材料内容存在弄虚作假行为。
紧急联系人:
鉴于乙方已进入实习期但尚未毕业,乙方作为实习生在甲方处实习,甲乙双方经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一、实习岗位
1、甲方为乙方提供实习岗位,并根据实习进程安排对乙方进行培训。
2、乙方应服从甲方安排,按照实习岗位要求进行培训。实习生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内容:
在培训部接受培训和实习工作
目标:融入公司文化,掌握培训部全面运营流程,从学校人转变为职业人。提高产品专业技能,熟悉客户心理,熟知部门业务流程。
目标:具备独立完成项目工作的能力,具备培训部门所要求的工作技能。
3、乙方实习期间应遵守甲方规章制度。
二、实习期限、实习期间工资
在实习期间,如乙方通过甲方的实习考核,甲方将从____年7月1日(乙方正式毕业)起与乙方签订正式劳动合同。
1、甲乙双方约定的实习期限为:自__年__月__日起至__年__月__日终止。
2、乙方在甲方实习期间,甲方将按照工作报酬标准发放给乙方,报酬将按月发放。
3、在实习期间,如乙方通过甲方的实习考核,甲方将从____年7月1日(乙方正式毕业)起与乙方签订正式劳动合同。
4、乙方保证按上述实习期限完成实习任务。
三、实习终止及提前终止
1、本协议期满即为终止。
经甲、乙双方协商,通过甲方学生与乙方双向选择,乙方初步面试考核合格,录用甲方学生到乙方进行顶岗实习,实习成绩合格者乙方录用安排就业。为了确保甲方学生顺利实习、就业和乙方各项工作正常进行,维护双方的权益,特签订如下协议,以资信守。
2、本协议期间,如乙方不能通过甲方的阶段性考核,本协议将自动解除,乙方不再作为甲方实习生在甲方实习。
3、如乙方违反甲方规章制度,或无正当理由脱离实习岗位,甲方有权解除本协议,且不需要提前通知。
四、其他未尽事宜及补充条款
就学校而言,用人单位往往将毕业生违约行为认为是学校的管理不严,从而影响学校和用人单位的长期合作关系。
本协议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协商订立补充条款解决。
五、协议生效
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自甲、乙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
甲方(签字/盖章):
乙方(签字/盖章):
意向性就业协议书 篇6
就业协议是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关于将来就业意向的初步约定,对于双方的基本条件以及即将签订劳动合同的部分基本内容大体认可,并经用人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签字盖章承诺履行协议,高校不作为第三方。以下本网小篇提供意向性就业协议书阅读。
甲方:
乙方:
身份证号码:
所在学校、院系:
联系电话:
紧急联系人:
鉴于乙方已进入实习期但尚未毕业,乙方作为实习生在甲方处实习,甲乙双方经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一、实习岗位
1、甲方为乙方提供实习岗位,并根据实习进程安排对乙方进行培训。
2、乙方应服从甲方安排,按照实习岗位要求进行培训。实习生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内容:
在培训部接受培训和实习工作
目标:融入公司文化,掌握培训部全面运营流程,从学校人转变为职业人。提高产品专业技能,熟悉客户心理,熟知部门业务流程。
目标:具备独立完成项目工作的能力,具备培训部门所要求的工作技能。
3、乙方实习期间应遵守甲方规章制度。
二、实习期限、实习期间工资
1、甲乙双方约定的实习期限为:自 年 月 日起至 年 月 日终止。
2、乙方在甲方实习期间,甲方将按照 工作报酬标准发放给乙方,报酬将按月发放。
3、在实习期间,如乙方通过甲方的实习考核,甲方将从7月1日(乙方正式毕业)起与乙方签订正式劳动合同。
4、乙方保证按上述实习期限完成实习任务。
三、实习终止及提前终止
1、本协议期满即为终止。
2、本协议期间,如乙方不能通过甲方的阶段性考核,本协议将自动解除,乙方不再作为甲方实习生在甲方实习。
3、如乙方违反甲方规章制度,或无正当理由脱离实习岗位,甲方有权解除本协议,且不需要提前通知。
四、其他未尽事宜及补充条款
本协议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协商订立补充条款解决。
五、协议生效
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自甲、乙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
甲方(签字/盖章): 乙方(签字/盖章):
应届毕业生就业意向协议书 篇7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意向的调查背景与调查方法
为及时了解广大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更好地为毕业生提供优质服务, 帮助广大毕业生顺利就业, 哈尔滨商业大学药学院学工办以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为契机, 对本院2008届的毕业生就业意向进行了调查。
此项调查采取典型不完全问卷调查方法。药学院2008级毕业生共202人, 发放问卷200份, 回收问卷200份, 有效率100%。调查采用集中采集数据的方法, 统计整理完成。由于抽样充分考虑到样本的代表性和所选比例的均衡性, 同时注重对比调查的前后延续性, 因此, 本次调查的结果较客观地反映了该校毕业生的择业心态状况。经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 基本掌握了学生对就业形势、国家政策、薪酬标准、择业自主性、工作与考研、理想工作单位类型及地域的选择、对自我能力的认识、学生职业道德状况、采取何种方式获取就业信息等方面的态度, 对进一步改善和提高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查结果及其发现的问题分析
1.毕业生认为近年来就业状况不容乐观
调查显示, 毕业生认为近几年的就业状况不容乐观, 有50%的学生认为就业状况一般, 30%的学生认为较差。对于2008年的就业形势, 40%的学生认为比2007年难, 这与近几年毕业生人数大幅增加、就业越来越难的现实情况是一致的;还有40%的毕业生认为2008年就业形势与上年差不多, 二者合计比例超过80%。加之今年世界金融危机对就业市场的影响, 多数毕业生认为就业形势并不乐观, 对就业前景缺乏信心。
2.毕业生对就业政策及就业程序缺乏了解
调查中发现, 学生对就业政策及就业程序缺乏了解, 50%的毕业生对就业政策不太了解, 16%的毕业生对就业政策有些了解, 只有6%的学生认为很了解就业政策。对就业政策及就业程序的不了解, 造成毕业生在毕业过程中遇到不必要的障碍。
3.毕业生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抱有很高期望
近年来,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 不少毕业生面对就业问题甚至产生了心理障碍。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不仅可以帮助毕业生保持良好的就业心态, 掌握择业技巧, 还可以帮助他们提高适应能力, 增强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该院学生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也抱有很大的期望, 24%的学生认为, 解决当前就业难需要增加就业指导, 但对于现行就业指导课程设置, 50%的毕业生认为就业指导课程内容一般。在实用性方面, 50%的学生认为一般, 只有20%的学生认为就业指导课的实用性较强。
4.考研依然是大学毕业生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
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 我国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以平均每年6.9%的速度递增。从2002年开始, 许多重点高校每年录取硕士研究生的比例都超过30%。从调查中可以看出, 有62%的毕业生毕业后的初步打算是报考研究生, 而想直接找工作就业的毕业生仅占24%。值得注意的是, 选择报考研究生的毕业生中有35%的同学是为了规避毕业压力, 这就说明就业形势给毕业生带来很大压力, 毕业生缺乏求职信心。
5.毕业生对岗位期望值较高
对于就业的意向, 外资合资企业、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是该院毕业生最感兴趣的行业, 选择这三类行业的毕业生比例分别为24%、20%、20%, 占到全部毕业生比例的一半以上。调查同时显示, 在期望从事的工作岗位上, 50%的毕业生希望能成为企业的负责人和高级管理工作者, 20%的学生期望成为一般管理者, 只有12%的毕业生期望从事具体专业技术。
在就业区域选择上, 毕业生青睐于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 而对西部地区只有3%的毕业生有意愿去。尽管国家与学校积极鼓励毕业生去西部工作, 也出台了许多吸引人才的政策, 但毕业生的积极性仍不高。这显示出大学生的择业期望值较高, 对外部环境认知不清, 思想不切实际, 自我评价不客观, 只注重经济条件和区域选择, 讲求金钱和环境条件, 而没有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工作岗位, 于是便出现了“高不成、低不就”的状况。
6.学校举办的招聘会依然是学生实现就业的重要途径
本次调查显示, 通过参加用人单位来我校招聘的现场招聘会实现就业的学生比例为62%, 通过亲友介绍的为38%, 利用互联网的有50%。另外, 利用校友资源找工作的学生比例为30%。这些数据表明, 学校举办的招聘会仍然是学生实现就业的重要渠道。但毕业生在利用传统的学校现场招聘会的同时, 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报刊媒体、校友资源等其他方式拓展就业渠道, 增加求职信息量, 提高就业率。
三、调研分析结果对就业指导工作的若干启示
1.以就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 制定人才培养目标
在很大程度上, 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决定了毕业生求职竞争能力的高低。学校应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 把人才培养和学生就业有效地结合起来, 调整专业设置及专业培养目标;注重培养知识型、复合型人才, 努力拓宽专业领域和专业口径, 增强专业设置的社会适应性;结合学校自身条件, 以优势学科为依托, 积极拓展新专业;本着“宽口径、厚基础”的原则, 优化课程结构, 引导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 使学生不仅能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 而且还能具有运用知识、独立思考与独立实践的能力。
2.积极组织各类活动,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在平时与校友及用人单位接触的过程中, 校友及用人单位普遍认为, 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类活动的学生, 管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较强, 也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意识, 更能尽快适应工作。在招聘时, 他们会比较青睐担任过学生干部或具有社会活动经历的毕业生。因此, 高校应积极组织和引导大学生参加各种文体活动、社会调研、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及大学生创业大赛等社会实践活动, 培养和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除此之外, 高校还应与企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 增加学生与校外交流接触的渠道和机会。
3.充分利用校内设施, 完善就业指导课程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求职技巧以应付阶段性的择业需要, 还要有长远的职业规划意识, 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 以满足今后漫长的职业生涯发展需要。具体来说, 大学应通过就业指导课程使学生充分了解就业形势及相关政策, 对自己的就业期望值进行合理的定位, 提高就业成功率。
4.广泛利用校友资源, 开发就业资源
校友队伍是学校拓展公共关系的重要媒介, 通过校友的协助, 将有利于学校更广泛地宣传与扩大社会影响力, 有助于与用人单位建立就业基地。积极创建就业基地是确保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 学校可及时推荐选拔优秀毕业生前往基地实习, 就业基地优先向学院及毕业生提供每年需求信息, 并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种招聘活动, 优先录取本校毕业生。通过这种形式学校与用人单位建立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 可实现学校毕业生生源优势与用人单位人才需求的有效结合和良性循环。
5.以人、职匹配的思想, 引导学生调整就业意向
为了保证工作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招聘单位会寻找职位和求职者合适的结合点, 避免能力不及和大材小用的情况发生, 尽可能地实现人才与职位相匹配。针对调查中显示的毕业生普遍就业期望值较高的情况, 学校通过就业指导工作, 应着力对毕业生宣传就业形势、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来调整毕业生的就业意向, 使学生能够针对自己实际情况来做判断, 以务实客观的精神面对就业, 降低对岗位的期望值。应鼓励毕业生脚踏实地, 从基础做起, 寻找与自己能力相匹配的工作岗位;引导毕业生根据自身情况正确选择就业区域, 鼓励毕业生面向民营、私营等中小型企业就业, 提高就业率。
6.在就业指导过程中, 注重培养毕业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随着现代社会竞争程度的加剧, 毕业生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无论是有意就职于跨国公司、国有企业还是私营企业的毕业生, 除需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之外, 还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以便及时进行自我调节, 来应对多变的工作环境。高校在开展就业指导的过程中, 应着力培养大学生自信、坚韧、乐观、开放、拼搏的观念, 以及迅速适应时代和社会新发展与新变化的能力, 从而在求职过程中提高毕业生的就业成功率。
摘要:高校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对改革与创新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及启示。高校要以就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 科学制定人才培养目标;组织校内外各类活动, 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和实践能力;充分利用校内设施, 完善就业指导课程;广泛利用校友资源, 开发就业资源;以人、职匹配的思想, 引导学生调整就业意向;培养毕业生良好的就业心理素质。
应届毕业生就业意向协议书 篇8
关键词:就业质量 应届毕业生
大学生就业质量是一个衡量大学生在整个就业过程中就业状况的综合性概念,一切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都会制约大学生就业质量的提升。从微观角度审视,大学生就业质量包括大学生就业机会的获得(就业率)和大学生就业岗位的特点。从宏观层次上探析,大学生就业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政府、社会和经济发展状况的制约,大学生就业质量的提升不只是个体奋斗的结果,更是政府和社会努力的目标。通过刺激经济增长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通过相关劳动立法提高劳动标准、规范企业行为;通过发展社会事业、提供优良的医疗保健服务提高人力资本的质量,这些为大学生就业质量的提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
基于对我校应届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探究心理,笔者设计了相关调查问卷,且针对特定人群发放。通过回收及筛选,收到有效问卷为15份,占发放问卷总量的50%。
一、 调查问卷基本情况
1.调查人群
本次问卷仅针对我校2014级应届毕业生中男生、具有本地户口且在本地就业的特定人群发放,指在了解他们的就业情况和就业质量。这是由于我校情况决定的,我校本地生占比大,且毕业后多在本地就业。同时,长时间以来,由于我校属文科院校,女多男少,对男生的关注度不够,故此,我选择他们为调查人群进行调查
2.问卷设计
本次问卷涉及内容包括:被调查者基本情况、就业质量衡量指标重要性程度、就业后第一份工作的基本情况、专业能力对就业质量的重要性、方法能力对就业质量的重要性。
二、 调查分析
1. 对就业衡量指标重要性程度的调查分析
(1)被调查者认为就业率、就业地域选择、就业满意度、工作稳定性、获得培训的机会、职业晋升和就业单位的性质、规模、行业影响力较重要或非常重要,两项加总均达80%以上,可见这些指标是应届毕业生在首次就业时最看中的指标。
(2)与大家的想象有所不同,应届毕业生对收入水平的重视程度比上面提到的就业率、就业满意度、获得培训的机会等指标要低。由此笔者认为当前的应届毕业生更加看中职业前景和未来发展,将目光着眼于整个职业生涯。
(3)在自主创业上,被调查者大多选择一般,达66.7%。可见应届毕业生对当前国家鼓励创业的政策并不感冒。虽然有相关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但应届毕业生似乎更加理智,考虑到自己经验和能力的问题,很多人选择在有一定的资本、经验与人脉会再考虑创业。
(4)参考麦可思对2012届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的调查,全国本科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69%,相关度最高的专业(税务,药学)为86%,相关度最低的专业(社会学)仅为23%。本调查调查对象对于专业对口这一题大多选择较重要和一般(33.3%),可见应届毕业生对于当前就业形势有一定的了解和心理准备,做好在工作中面临新的挑战的准备。
(5)和以往的应届毕业生或和其他低学历就业者相比,我们所调查的2014届应届毕业生认为签订劳动合同和参加社会保险非常重要和较重要的占到93.3%,大家对于就业的权益与保护非常重视。这是当前就业者素质整体提高的一大表现。
2. 对专业能力重要性程度的调查分析
(1) “能很快适应岗位工作要求”、“有较高的工作效率”、“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三项的选择都分布得比较集中,均是60%及以上的应届毕业生选择了“非常重要”,剩下的均选择“重要”。可见在受访者看来,工作中的适应能力、效率、表达能力均对就业质量的影响非常大。
笔者认为,这三项对应届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均呈现较为显著的正相关性。
a) 应届毕业生刚步入职场,工作经验的不足容易使得其在工作中表现不理想。因而在新岗位、工作上的适应能力就显得格外重要:适应能力越强,越能使其尽快的胜任工作,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就业质量。
b) 工作效率指标,可以较为直观的体现应届毕业生作为职场新人的工作表现。
c) 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是受访者们在工作中经常需要用到的,因为沟通在职场中格外重要,而职场新人由于格外需要学习工作中的技能、流程等,使得表达能力格外重要。
(2) 其他专业能力方面,受访者的选择均比较分散。不过,其中“有较强的专业技能”、“有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技术、新思路”,均有近80%的受访者选择“重要”,即专业技能和工作中的创新对就业质量的影响也比较重要。
(3) “有扎实的专业基本理论”、“拥有多个专业技能证书、具备多种业务能力”,受访者均有60%及以上选择“一般”,甚至有7%的人认为拥有多个专业技能证书、具备多种业务能力对于就业质量的影响不重要。可见,大多数人认为学校学到的专业理论与考下的证书对于就业质量没什么影响。
多数大学生考证、学习理论,主要为了应付考试、方便找工作、为防止找不到专业对口工作留后路,并不是为了在工作中有很好表现,而数据正体现了这一情况。
3. 对方法能力重要性程度的调查分析
(1) 对于“学习能力”的描述,有高达80%的受访者选择了“非常重要”,剩余20%均认为其重要,并无以下选项。可见在社会上,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受大家广泛认可。
(2) 对于“判断、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应急处理能力”和“信息收集和筛选”能力三个内容,均有超过半数的受访者认为其非常重要,可见对问题或突发状况的处理对于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们非常重要。
(3) 用来表彰团队性与合作能力的“协调与整合能力”的重要性从问卷分析结果来看却不如想象中高。受访者们认为其对就业质量影响相对较小。猜测原因可能是因为受访者们初入职场,团队意识仍待加强,在工作中尚没有发挥其重要性。
(4) “安全意识与防控能力”在所有内容中的重要程度相比之下略低,可见在校生与就业人员均没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应着重加以培训。且另一方面我校学生专业与安全方面相差较远,“安全意识和防控能力”对其职业的影响并不重要。
三、 结论
当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大量的失业人口与大量的岗位空缺并存。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能以自身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素质能力,做到人岗匹配,使人力资源利用最大化。既发挥自身的能力,又能发挥该岗位的作用。
通过笔者此次調查,我们可以发现应届毕业生对当前的形势已经有了清楚的认识和适度的期望。同时,笔者认为当前的应届毕业生应全面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与非认知能力,让自己有更大的竞争力。
但是,由于此次我们所调查的范围较小,所以本调查结论可能不具有普遍适用性。
参考文献:
[1]秦建国.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探析.中国青年研究,2007,(3).
[2]赖德胜,苏丽锋,孟大虎,李长安.中国各地区就业质量测算与评价.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11).
[3]刘素华.就业质量:概念、内容及其对就业数量的影响.人口与计划生育,2005,(7).
【应届毕业生就业意向协议书】推荐阅读:
应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指南09-10
通信工程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信06-08
广州市应届毕业生就业市场调查报告08-28
应届毕业生09-07
应届毕业生求职07-02
应届毕业生应聘简历08-26
应届大学毕业生论文08-23
应届毕业生简历范文05-28
护士应届毕业生简历07-31
应届大学毕业生入伍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