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鸩止渴-饮鸩止渴的故事-饮鸩止渴的寓意-饮鸩止渴的意思

2024-06-20

饮鸩止渴-饮鸩止渴的故事-饮鸩止渴的寓意-饮鸩止渴的意思(通用14篇)

饮鸩止渴-饮鸩止渴的故事-饮鸩止渴的寓意-饮鸩止渴的意思 篇1

【成语】饮鸩止渴

【拼音】yǐn zhèn zhǐ kě

【简拼】yzzk

【近义词】饥不择食、急功近利

【反义词】从长计议

【感情色彩】贬义词

【成语结构】偏正式

【成语解释】鸩:传说中的毒鸟,用它的羽毛浸的酒喝了能毒死人。喝毒酒解渴。比喻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霍传》:“譬犹疗饥于附子,止渴于鸩毒,未入肠胃,已绝咽喉。”

【成语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例子】杨嗣昌的加征练饷办法是使朝廷饮鸩止渴。(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二章)

【英文翻译】stop thirst by drinking poison senseless measure

【成语故事】东汉时期州郡长官宋光为人正直,秉公办案,得罪了皇亲国戚,被诬陷入狱,他的外甥霍决定为舅舅伸冤,就在申辩信中写道:“宋光不会冒死去篡改诏书,那样做无异于饮鸩止渴。”大将军梁商看中霍的才识就亲自向皇帝汇报救了宋光。

【成语正音】鸩,不能读作“hè”。

【成语辩形】鸩,不能写作“鸠”。

【产生年代】古代

【常用程度】常用

雅芳的自救:饮鸩止渴? 篇2

业绩下滑、贿赂丑闻、收购风波、裁员传闻、退出市场……号称“给中国女性带来第一支口红”的国际化妆品巨头雅芳,正在困境中越陷越深。

作为第一家进入中国的国际直销公司,7年前,雅芳中国拿到了中国政府颁发的第一张直销经营许可证。而如今,雅芳中国正转型弱化直销概念。此番重新“下注”零售渠道之后,雅芳能否在2013年迎来转折?

裁员转型会是一剂良药吗

据悉,从2013年1月1日开始,雅芳中国已在全国低调推行裁员计划,每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仅保留省会城市的一家分公司。与新一轮裁员相对应的,是雅芳在商业模式上酝酿的又一次转型,公司正计划从“全直销”模式重新转为零售模式,以此挽救摇摇欲坠的业绩。这些举措是雅芳扭亏调整计划的一部分,目的在于“加强成本管理基础”。现在的雅芳如同一个在悬崖边苦苦挣扎的求生者,正在拼命抛弃身上的“包袱”。

但是,这对雅芳来说会是一剂良药吗?

我们发现,雅芳的这次转型之举前路坎坷。首先,在零售业增长放缓、租金以及人力成本不断上涨的今天,雅芳要完成开店的任务十分艰巨。其次,对这个直销模式的发明者而言,直销已渗入了雅芳的营销基因,而零售并非雅芳在全球的主要商业模式,因此,这次转型并无直接经验可循。最后,雅芳还将面对宝洁、欧莱雅、联合利华等日化巨头,再加上本土日化品牌近几年的快速增长,竞争之激烈不容小觑。

在此基础上,已被损伤的品牌是雅芳面临的另一大难题。雅芳之前的品牌形象一直是高端而有活力的,行贿事件以及之后的一系列动荡让雅芳的形象大为受损。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雅芳都很难回到其鼎盛时期。在雅芳全球业务均不见景气的情况下,其业务员也缺乏信心,销售队伍的建设将很困难。如何组建销售团队、重振经销商对品牌的信心,关系到雅芳能否再度回到鼎盛时期。

仅仅是商业模式摇摆吗

对于雅芳中国的衰弱,多名业内专家认为,原因主要是雅芳一直在专卖店模式和直销模式之间摇摆。这两种商业模式非常不一样,配送、折扣等方面均存在很大差异,雅芳一直徘徊在两个模式之间,对其发展的冲击很大。门店与直销的交错,导致了渠道和货品的混乱,市场窜货、低价销售、网点大量关闭等问题接连出现,使原本立足高端品牌的雅芳,价格越卖越低。而且雅芳过去每一次在两个模式之间的转换都是“很着急”的,并没有处理好与商业伙伴之间的利益关系,导致经销商不断反弹,而这种摇摆也使得其商业信誉受到损害,影响了其业务的扩展。

但这也只是一部分原因,2008年的“行贿门”以后,雅芳中国进行了剧烈的人事变动,高层的不稳定直接导致雅芳在中国的销售模式和风格无法固定。

2008年“行贿门”至今,雅芳中国区总负责人已经换过了两轮,从当时的高寿康(S.K.Kao),到空降而来的奥多内兹(ReneOrdonez),再到现任总裁林展宏(JohnLin)。“外国医生未必能看得好雅芳中国的病。”直销专家、北京海畴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总裁胡远江认为。

雅芳中国目前遇到的最大问题,归根结底是本土化探索不足所致。而在高寿康之后,雅芳都是采取“空降”的方式问诊中国公司病情,显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相比之下,其他在中国市场经营不错的直销公司,如安利、如新、康宝莱等,无一例外的都拥有一套本土化的核心团队,其总部也给予了充分的放权。

市场还能再容忍其多少次转型

要知道,雅芳此次远离直销发力零售,这并不是其在中国经历的第一次转型。自1990年进入中国以来,雅芳就不断地在直销与零售模式之间摇摆,迄今为止已经历了4次转型。

第一次转型发生在1998年,由于国家规定所有从事直销业的公司都必须开设店铺,本有着直销竞争力的雅芳不得不在中国市场采取传统的零售渠道方式,陆续开设了6000余家店。而安利直至目前的店铺数量仍为200余家。

雅芳的第二次转型发生在2006年。当年,被称为乖孩子的雅芳成为中国第一家获得直销牌照的企业,开始向“直销+专卖店”的混合模式转型。在转型过程中,雅芳被曝向专卖店收取高额的费用,要求其升级为品牌形象店,这直接导致专卖店数量和销售额的严重下滑,专卖店和直销队伍之间的矛盾也大量爆发,多名雅芳专卖店经销商向雅芳讨说法。此前多年,雅芳中国的专卖店与直销队伍间就存在着对客户与市场资源的争夺,而这一做法又进一步激化了两者间的矛盾。

到了2008年,随着“贿赂门”的突然爆发,雅芳急调了拉丁美洲地区总经理奥多内兹空降中国担任总裁。奥多内兹上任后迅速推出了回归“全直销”模式的发展计划。这是雅芳中国近几年内的第三次渠道调整。奥多内兹的“休克疗法”企图在“大乱之后建立大治”,但是在各方的阻力之下,雅芳在中国确实乱了套,却并没有马上迎来“大治”的局面。

而此次雅芳提出主攻零售市场,已是其在华的第四次调整。关于此次调整中被外界解读为遭到边缘化的直销渠道模式,尽管雅芳方面坚称不会放弃,并称已“正式成立了直属汇报给总经理的团队分管直销业务,专门负责直销的策略规划”。但据经销商透露,雅芳从去年开始对直销和零售两条渠道的产品线重新进行了区分,直销渠道所得的产品资源明显偏弱。

对于这样的决定,业界人士普遍认为并不明智,这样偏传统零售的渠道模式其实早就遭遇了很多瓶颈,而一直以直销为主的雅芳转为零售业没有自身的优势,突然而至的革新成功率实在让人担忧。

面对雅芳一次又一次的转型,我们不禁要问,市场还能再容忍雅芳转型多少次?早在2003年的巅峰时期,雅芳中国曾完成24亿元的销售额,销售网点更是一度突破1万个。而据内部数据称,2012年雅芳中国的销售额不到10亿元。相较之下,另外三家直销巨头安利、完美和无限极2011年在华的销售额分别达到267亿元、120亿元81亿元。

近日,其全球董事会通过了关于裁员和关闭一些全球设施的决议,计划2013年在全球范围内裁员1500人,并退出韩国和越南等市场。专家称,由于韩国本土化妆品等在本土市场渠道上非常强势,因此雅芳发展的空间很小,这可能是其退出的最重要的原因。而在中国,雅芳也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尽管雅芳中国再三强调中国将一如既往是雅芳最重要的市场之一,雅芳对于中国市场的信心依旧,相信通过架构优化将专注于发展核心业务,并为之提供最佳的配套和支持。但我们还是不禁想问,若干年后,雅芳是不是也不得不退出中国市场?

对于一个有着126年历史的老牌企业,任何改变都不容易轻易实现。裁员控成本和战略转型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从产品、渠道、营销策略上重新适应本土市场,雅芳中国才能在“大乱”之后迎来“大治”。

望梅止渴的故事 篇3

三国的时候,有一天天气非常炎热,曹操带领几十万的大军经过一片大原野。士兵们从早上走到下午,没有吃过一点东西、喝过一口水。其中一个士兵实在受不了:“我们如果再没有水喝,一定会死掉的。”“对呀!对呀!我也快渴死了!我们不要再走了!”士兵一个接着一个开始埋怨起来。

曹操看到大家因为口渴都不愿意再走,有什么好办法让大家觉得口不渴呢?忽然,他想到一个办法,曹操指着很远很远的一片山林,大声地对士兵说:“喂!弟兄们,赶快起来喔!前面是一座梅子林,树上结了好多好多酸溜溜的梅子。我们只要走过这一片大原野,就有梅子可以吃喽。”

士兵们一听到前面有酸酸的梅子可以吃,嘴里面不知不觉就产生许多唾液出来,感觉不那么渴了:“哇!有梅子可以吃,那我们赶快走吧!”大家一下子都有精神了,曹操也就顺利地带领大军继续向前走。

望梅止渴的故事和成语解释 篇4

1、望梅止渴的故事

东汉末年,曹操带兵去攻打张绣,一路行军,走得非常辛苦。时值盛夏,太阳火辣辣地挂在空中,散发着巨大的热量,大地都快被烤焦了。曹操的军队已经走了很多天了,十分疲乏。这一路上又都是荒山秃岭,没有人烟,方圆数十里都没有水源。将士们想尽了办法,始终都弄不到一滴水喝。头顶烈日,战士们一个个被晒得头昏眼花,大汗淋淋,可是又找不到水喝,大家都口干舌燥,感觉喉咙里好像着了火,许多人的嘴唇都干裂得不成样子,鲜血直淌。每走几里路,就有人倒下中暑死去,就是身体强壮的士兵,也渐渐地快支持不住了。

曹操目睹这样的情景,心里非常焦急。他策马奔向旁边一个山岗,在山岗上极目远眺,想找个有水的地方。可是他失望地发现,龟裂的土地一望无际,干旱的地区大得很。再回头看看士兵,一个个东倒西歪,早就渴得受不了,看上去怕是难得再走多远了。

曹操是个聪明的人,他在心里盘算道:这一下可糟糕了,找不到水,这么耗下去,不但会贻误战机,还会有不少的人马要损失在这里,想个什么办法来鼓舞士气,激励大家走出干旱地带呢?

曹操想了又想,突然灵机一动,脑子里蹦出个好点子。他就在山岗上,抽出令旗指向前方,大声喊道:“前面不远的地方有一大片梅林,结满了又大又酸又甜的梅子,大家再坚持一下,走到那里吃到梅子就能解渴了!”

战士们听了曹操的话,想起梅子的酸味,就好像真的吃到了梅子一样,口里顿时生出了不少口水,精神也振作起来,鼓足力气加紧向前赶去。就这样,曹操终于率领军队走到了有水的地方。

曹操利用人们对梅子酸味的条件反射,成功地克服了干渴的困难。可见人们在遇到困难时,不要一味畏惧不前,应该时时用对成功的渴望来激励自己,就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战胜困难,到达成功的彼岸。

2、望梅止渴的成语典故

【解释】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来源〗该成语源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三军皆渴,乃令曰:“ 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 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出处】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 魏武 行役失汲道,望梅止渴三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宋沈括《梦溪笔谈·讥谑》:“ 吴人多谓梅子为‘曹公’,以其尝望梅止渴也。”

3、望梅止渴的主人公简介

阿扁饮鸩止渴 篇5

事实上,这已不是阿扁在国际社会上吃的第一顿闭门羹。

不久前,阿扁签署的“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也被潘基文具名退回;而在此之前,阿扁也公开透露,他写给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要求将台湾纳为世卫组织的正式会员的亲笔信函,“被塞在门缝中退回”。

政绩乏善可陈的阿扁,临下台前小动作频频,一再挑衅国际社会普遍坚持的“一个中国”原则,虽然最终都以失败收场,但他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搞到自己灰头土脸,如此自取其辱,令人不禁怀疑他背后的政治意图,是为了明年“总统大选”制造议题。

事实上,阿扁逢选举都会制造悲情、炒作悲情、诉诸悲情,而且屡试不爽,过去是藉夫人吴淑珍因“政治车祸”致残,近年最经典的莫过于2004年的319枪击案。

如今,眼看民进党在明年的“总统大选”的选情不妙,阿扁似乎又开始动歪脑筋,不断藉“台湾外交挫败”来制造悲情,甚至不惜得罪美国这个大靠山,也要“公投绑大选”。

然而,即使举行了“公投”,难道就会让联合国或世卫接受台湾成为会员吗?难道就可以改变全世界160多个国家承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吗?

答案是否定的。既然如此,就不难看出阿扁大打悲情牌,到头来还是为其选举考量。

阿扁以悲情换同情的做法,形同饮鸩止渴,最终可能把台湾推入火坑,但阿扁作为岛内外众所皆知的“选举动物”,当然一切选举至上。

因此,可以预见的是,扁政府在未来还会继续热炒“台湾国际生存空间被窄化”、“中国大陆打压台湾人民”的议题,把自己和民进党塑造成“悲剧英雄”,藉此捞取选票。

望梅止渴作文 篇6

士兵回到了大路,看见没有梅树,士兵们有一些很生气就骂曹宰相,有些士兵很开心就赞曹宰相有才华。

曹宰相心里想梅子救了这么多人,于是后来带着士兵在大路旁种了一片梅林做纪念。一年过去了,梅子长得很茂密,还结着累累的果子。

可惜好景不长,梅树死了。哦,原来是几只老鼠把梅子的根吃了,难怪梅子长不出来了!曹宰相下定决心要把老鼠杀掉。后来老鼠真的`被杀掉了。曹宰相又把梅子种下去,还把老鼠埋在梅子那里。

后来梅子长出来了。士兵和曹宰相非常惊讶,这是怎么回事呢?哦,原来是梅子长的形状像一只小老鼠!多有趣呀,这是世上独一无二的。

后来这里成了旅游圣地,全国各地、其它国家都来参观,来听这一个梅子的故事。

陈老师也带了作文班的同学来到这里看梅子林。陈老师说:“我们看到这梅子有什么启发?”一个叫简慧欣的人就举起了手说:“要多动脑筋,多看书长智慧!”陈老师夸奖:“简慧欣说得好!”

望梅止渴教学反思 篇7

篇一:望梅止渴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学期的教材不仅仅是识字,字不是枯燥的,也不只是汉字符号,而是意义的载体。材课后习题的设计已有理解课文的倾向,要求与阅读和内容的理解融合贯穿,这样就可以与二年级的生本阅读课做好衔接,自然过度,识字促进阅读,阅读巩固生字。

课前给这节课订的目标是:1 )能熟读课文,会生词生字。2 )通过熟读课文应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如:“望梅止渴”的原意。 曹操说前面有梅是真是假?应该会从文中找到依据,明白这只是他的一个计谋。理解曹操为什么骗士兵?3 )激发阅读兴趣。拓展的内容设计就是为了促进孩子去阅读《三国演义》。

这节课上下来,感觉有几处值得回味:

首先前提是学生习惯比较好,今天状态不错,表现师生很融合的关系

其次,攻难字时,学生的发言和语言表达让我佩服。如:记“吞”字时,有这样两个

声音“口加天又变成 吴 字”“狼吞虎咽的吞”(口天吴。惊讶孩子的快速的转变能力和一定的积累)记“润”字时,冯阳说:“我在超市见过,华润万家的润。”(真是一个细心有心的孩子!)记“禁”时,莫汶锦说:“我从课文里知道这是 情不自禁 的禁 ,我还在车上见过,禁止吸烟也是这个禁。”(这是个多音字,佩服!)记‘迈”时,都指着说:“万老师的万加个走之底。”吴思婷说:“因为迈,要用脚,所以有走之底。(联系字义,很好!)我想这些精彩的识字方法,与平日自己有意无意引导和孩子们一定的阅读有着密切的关系。

再着,觉得理解课文这一环节时,设计的看图说话很有意思。一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二 训练语言表达能力,三为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 提供凭证,毕竟一年级的孩子概括能力和复述能力是有限的,这样有东西可说。

还有一点,拓展是课内的延伸。拓展部分还是大大激发了阅读兴趣。“阅读是需要诱惑的。”这点觉得确实如此。“你喜欢曹操吗?”这一问题会使得孩子们想到自己喜欢的三国人物,你认识他们吗?配上图片与人名,再读读这些人物,既是拓展又识字。还没想到一下课就有很多孩子围着我,说着自己读三国的收获,看着一个个脸上荡漾着充满对知识的渴望与成就的孩子,内心充满愉悦!

篇二:望梅止渴教学反思

经过几周的教学工作体验,感到有一条原则较重要,即让赏识走进语文教学,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爱学语文。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

在赏识教育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在学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权威,学生也不是唯命是从的卑微者。师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满信心,思维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这样,就为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环境气氛,促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愿望,即亲其师,学其道。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这种气氛的建立需借助一些手段,如温柔的目光,亲切的抚摸,殷切地希望,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更加依赖老师,从而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这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所在。

二、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

罗森塔尔效应实验,说教师给学生自信,学生就会有高成就。教师对学生的相信是一种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这样忠告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老师,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个学生都具备成功的潜能,而教师的作用,就要唤醒学生的自信。

三、阅读教学,让学生多一点自我感觉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更新观念,还学生以学习和发展的地位,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于学生五花八门的答案,教师要充分肯定。即使学生回答的幼稚,肤浅,甚至片面、错误,教师也切忌“一棒子”打下去,而应当热情鼓励、引导、用心呵护熠熠生辉的思想火苗,()这对学生的影响将是巨大的。让学生发展自己的思维,获得审美的体验,从而提高语文阅读的质量。

四、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学会体现自己

在应试教育的制约下,学生在作文中的个性和创造性已消失殆尽。作文中总是干干巴巴的几段空话,套话、假话连篇,文章脱离了自己真实内心的感受,使作文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和色彩。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鼓励学生写随笔,观察日记,读后感,观后感、周记。此类作文往往有学生真实情感的流露,鲜明个性的跳跃、独特词语的运用,许多优秀之作常常涌现,时间久了,学生就能发现自己的写作个性。

教师可以允许学生有不同层次的发展,并抓住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加以鼓励:如好的句子,使用准确的词语,好的开头或结尾等,唤起学生写作的热情和自信。作文评语以鼓励为主,当然作文中存在的主要毛病还需用委婉的、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指出,那么以后作文,学生会更主动热情,并能更好的展现或表现自己了。以赏识的方式改变学生作文中的一些缺点,效果明显,并能很快提高写作水平。

中小险企饮鸩止渴? 篇8

对于保险行业,“要回归保障”这种提了很多年的说法也在不知不觉中过气了。越来越多的人把它默认为投资的一种方式;如某位外资保险公司人士告诉《英才》记者,“大家主要考虑如何利用保险规债避税、如何进行财富传承和资产分配。”

当然,保障始终是保险的基本功能。能够帮助客户增加其账户的现金价值,无疑也是對其今后生活的保障之一;也许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格外青睐曾经被打上“保障功能弱”标签的投资型险种,尤其是万能险屡屡大卖。

之所以叫“万能”,主要是对于投保人而言,可根据个人情况调整保额、保费及缴费期,确定保障与投资的最佳比例,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作用。所缴保费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用于保险保障,另一部分用于投资账户。账户资金由保险公司代为投资理财,投资利益上不封顶、下设最低保障利率。

一年前,保监会对寿险业务收入的统计口径做出了调整:在往年的“原保险保费收入”之外,新增“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投连险独立账户新增交费”两个统计指标,这三项合计就构成了保险公司的规模保费,也是保险公司真正的业务收入。招商证券保险分析师王宇航指出,其中“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这部分的资金基本上是将万能险收入统计在内。

《英才》记者对保监会发布的2014年1-5月人身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情况做了进一步分析,发现71家人身险公司上述业务合计1955.4亿元,与合计的“原保险保费收入”6662.4亿元之比达到了29.4%,接近30%。

而年初凭借和余额宝拉上关系、风头很健的珠江人寿,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居然高达其原保险保费收入的190倍。排在第二位的则是安邦旗下的和谐健康保险公司,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与原保险保费收入的比为156倍。华夏人寿、生命人寿、前海人寿,包括前段时间因为和保监会“叫板”的正德人寿,这些总体排名靠后的中小型寿险公司,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一项均远超于行业内其他寿险公司。

相比之下,四家上市的大型险企在万能险方面则低调许多,这部分收入在原保费收入中占比往往在0.1%以下。“很多保险公司的战略都在调整,理财型产品、短期产品占比高的大多是中小险企,大公司在这方面已经放慢了脚步,甚至开始负增长。”中国保险学会理事庹国柱告诉《英才》记者。

万能险对资本的消耗比一般险种更严重。保险公司不但要提取与保单账户价值等额的账户保证金,还需提取保单价值4%的责任准备金和0.3%的风险保额。一些小型险企被点名偿付能力不足,与过多发行此类产品不无关系。

有时,偿付能力指标会比保费或投资利润更让保险公司神经紧张。被保监会点名事小,随后种种严厉的监管措施将直接影响公司的下一步发展。

但很多保险公司不惜饮鸩止渴。出于对现金流的需要,一些保险公司通过这种方式频频发放短期的投资型保险产品,将资金投到有更高收益的地方去赚取利差。庹国柱表示,这种方法可以偶尔为之,时间长了势必会给公司的流动性造成压力。

光大永明人寿个险部总经理王戈对《英才》记者指出,保险公司越是想把保单做成理财产品,越是容易出问题。“有些险企还推出大量一年期理财险产品,结果年年新单,年年没有续期,资产的匹配压力太大。期限不匹配,这边投资端要求投十年,这边的保费只能收一年,怎么敢投?用什么回报保单持有者?”

望梅止渴读后感 篇9

这篇文言文的内容是:魏武行役,失汲道,三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它的大意是:魏武帝曹操,率军前行时,找不到水源,士兵们都很口渴,于是他就传令说:‘前面有大片的梅树林子,结了很多梅子,味道酸甜,可以解渴。’士卒听后,口水都流出来了。曹操就用这个方法,让部队得以赶到前面有水源的地方。

读了这篇文言文,我以为曹操很有智慧。当他遇到困难时,想到的不是退缩,而是迎难而上,最终收获了成功。我们以后做什么事都要想方法,遇到困难时,要想方法解决,而不是退缩。陈老师常对我们说:“困难像弹簧,你强他就弱,你若他就强!”我们要鼓起勇气,努力去战胜它,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望梅止渴读后感 篇10

曹操想到了一个主意,就大声地说:“有水了!有水了!”

大家问:“哪儿有水?”

“就在前面,有一片梅林。大家到那里就能大吃一顿了。”大家一听就大步流星地往前跑,最后找到了水源。

政府出手救市是饮鸩止渴之举 篇11

经济危机真的来了吗?一直自诩具有独特运行逻辑的中国经济能否一如既往的独善其身,成为世界金融的避难之港,中国股市能否不受美国指挥棒的起落而翩翩起舞?也许诸如此类宏大的命题远非一篇小小的专栏承受之重,但不得不承认,发生在世界另一端的次贷危机溅起的火星,第一次让中国股民真正感受到了全球化的“寒”意:从1月15日起,飘洋过海的次贷危机绕道香港登陆A股市场,上证综指急泻1300多点,最大跌幅近25%。特别是上周,上证综指年线失守,周跌幅高达9.26%,创下近10年来最大周跌幅。去年还对中国股市高唱“一个资本大国崛起”赞歌的英国《金融时报》,在国际投行唱衰中国股市的声浪中,又开始为中国股市崩盘“未雨绸缪”了。该报无不耸人听闻的指出:由于中国国内通胀不断加剧和全球经济放缓,中国股市将在不久的将来崩盘的几率最近有所加大,中国股市将不得不进一步大幅下跌,才能达到合理的估值水平。

当然,预测灾难既不需要勇气亦不需要先见之明,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预言灾难,才需要勇气。对于中国股市甚至中国经济崩溃的言论,我们已听得太多,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权可一笑置之。在中国人的本性中,有一种盲从他人的倾向,我们总是过度轻视自身的判断,而将一切希望寄托于外来的专家。在股市暴跌,海外媒体唱衰的同时,国内专家们开始手忙脚乱地开出药方:要求政府出手救市,挽狂澜于既倒。也许,中国股市短短十多年的历史,我们已经习惯了这些专家“变脸”的逻辑:在股市暴涨,政府出手降温的时候,他们一个个都是虔诚的弗里德曼主义者,高举自由主义大旗,力陈“政策市”的种种弊端,而在股市暴跌,政府静观其变的时候,他们又摇身成为凯恩斯主义的信徒,批评政府救市措施之不力。这已经成为思考中国股市问题最普遍的逻辑。我知道,本人如此尖刻的言论不但让这些专家不感冒,更会受到股民砖头的袭击。然而,坦率地说,我们的这些“赤脚”专家,除了随行就市地开一些短期脚疼医脚,头疼医头的药方之外,对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究竟提供了多少长效的大智慧,确实值得怀疑。

就拿本次暴跌而言,我博览国内专家的诸多观点,没有看到一个让人信服的解释。所有的解释,千篇一律,不是次贷危机,就是罕见雪灾。真的是因为次贷危机吗?可美国人生病,我们吃的药比别人还重。是因为百年难遇的雪灾吗?很显然,雪灾本身对中国股市的影响不仅有限而且短期。在没有搞清暴跌原因的情况下,专家们就喊政府救命,怪不得中国的威权政府那么瞧不起所谓专家,唯“洋大夫”之言是从,以至于敢“半夜鸡叫”。因此,中国的政策市的形成,和中国专家的不争气有很大的关系。正是因为我们缺乏真正的本土化的专家,所以罗杰斯这些洋和尚敢于公然数次戏弄中国股民,QFII亦敢于以“师傅”的姿态指点中国股市,甚至《金融时报》这些媒体的妄断也让中国股市上窜下跳,实属中国股市之最大不幸。去年我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国股市的长期风险,中国股市最大的风险不在于投资者的不成熟,不在于股市过热,而真正在于投资者对监管层监管能力缺乏信心,以及本土机构和专家研发能力的匮乏而导致的股市话语权的旁落,这意味着中国股市的方向选择和政策取向就基本惟国际投行的言论是瞻,话语权和资产的定价权基本被国际投行所控制,中国股市只能随着国际投行的指挥棒而翩翩起舞。

诚然,当今世界,没有一个政府会对金融领域中出现的问题袖手旁观,维护股市的安全,避免其暴涨暴跌,是任何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应有之责,而政府维护股市安全的关键是精确研判形势并制定正确的公共政策。政府不是不可以救市,我对美国、欧洲各国政府的敢于出手是绝对赞同的,毫无疑问,美国、欧洲已经处于金融的紧急状态,美联储的一系列举措无疑是及时有效的。但就中国股市而言,搞清楚这次暴跌的原因,甚至下大力气研究中国股市暴涨暴跌的根本原因才是最重要的,无疑,中国股市的波动性已经成为中国金融可能爆发危机的重大隐患。现在的股市,已经非10年前所能相提并论,其对经济的全局影响,其在中国金融领域的重要地位今非昔比,但其稳定发挥的长效机制已经成为影响中国金融的最大命门,这个问题不解决,纵使政府出台多少救市措施,只不过是推迟了资产价格暴涨带来惩罚的时间,由于时间的拖延,事实上这种惩罚变得更为严重。

回到文章之前,全球是否发生了金融危机,美国的次贷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中国经济甚至中国金融,尚是未知之举。

中国股市的这次暴跌,究竟是外围环境使然,还是前期暴涨所引发的必然暴跌。无论从中国上市公司的基本面,还是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我们都看不出中国股市面临金融危机,需要政府紧急干预的理由。但有一点不可否认,当我们的市盈率超过60多倍,在金砖四国中遥遥领先,成为全球最贵的股市的时候,我找不出股市不下跌的任何理由。如果股市的这轮暴跌是金融危机所致,我赞同政府立即出手救市,这是现代政府的应有之责,但如果股市的下跌完全是价值的合理回归,政府又有什么理由再次陷入政策市的桎梏呢?

望梅止渴观后感优秀 篇12

今天,我读个成语《望梅止渴》这个故事,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被曹操的聪明深深折服。

故事是这样的:三国时期,曹操领兵去打仗,士兵身上带的水都喝光了,将士们又热又渴 ,情绪低落。曹操急在心上。忽然,他灵机一动,站在高坡上,向士兵们喊:有水了!曹操指着前面不远的地方,有一片梅林,梅子快熟了,士兵们赶快朝前走!一个个精神大振,忘记了口渴,终于走出荒原。取得了征程的胜利! 从这个成语故事中,我明白了:意念对人的作用,聪明的人总能在貌似无路可走时,又能柳暗花明又一村。在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用意念战胜自己,以克服困难,走出困境。在课堂上,我们的李老师就经常使用,比如:上午第四节课,我们小朋友是又饿又渴,老师让我们读书时,我们总是拖着嗓子唱读,这时,老师就会拿出一个苹果形的`卡片说:“孩子们,来,谁读对了,谁就可以把这个又香又甜的苹果吃掉。听到这样的话,我们忽然觉得自己浑身来劲,看着红红的苹果,我们觉得不饿了、不渴了,学习起来我精神了。这就是老师的聪明之处。我喜欢我的语文老师——李老师!

饮鸩止渴-饮鸩止渴的故事-饮鸩止渴的寓意-饮鸩止渴的意思 篇13

活动目标:

1、学习成语故事“望梅止渴”的含义,理解故事内容,理解词语“望”“止”“沉思”的含义。

2、通过故事懂得遇到困难要动脑筋想办法。

3、初步体会成语的结构特点,对成语感兴趣。

4、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5、理解故事内容,大胆讲述简单的事情。

活动准备:

1、梅子每人一颗。

2、幼儿用书、教学挂图60-44、磁带/CD

活动过程:

1、品尝梅子,通过提问,激发幼儿对故事的兴趣。

---教师:你吃过梅子吗?你感觉吃梅子的时候有什么感觉?(请幼儿品尝梅子,说说自己的感觉。)

---教师:你听过有一个成语,叫做望梅止渴吗?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个故事。(如果有幼儿知道这个成语,可以鼓励他说说自己对成语的理解。)

2、教师讲故事,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教师出示挂图,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初步理解故事。

教师: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讲的是关于谁的故事?

教师:究竟什么事望梅止渴呢?

---教师再次进行讲述故事,边讲述,边提问,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播放故事CD,请幼儿看着图书,进一步理解故事。

---请幼儿打开幼儿用书,看着图书,试着说一说望梅止渴的故事。

3、通过讨论,懂得遇到困难要动脑筋想办法。

教师:你还知道哪些成语?它是什么意思?

4、拓展经验,进一步了解成语。

---鼓励幼儿积极说出自己知道的成语以及含义。

---引导幼儿初步了解成语的结构特点。

教学反思:

幼儿非常喜欢听故事,一听老师说要讲故事,都静静地坐在椅子上,眼神极渴慕地望着老师,都希望快一点听老师讲故事。在完整的欣赏了故事后,孩子们不由的发起了感慨,为此,教师让孩子们互相说说自己对故事的看法,给幼儿创设了自由表达的空间,幼儿都积极发言,用语言表达着自己内心的感受及自己的看法,随后结合挂图,分段欣赏故事,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饮鸩止渴-饮鸩止渴的故事-饮鸩止渴的寓意-饮鸩止渴的意思 篇14

“一窩蜂之后,往往是灾难!”

“这样下去,我们都完蛋!”

这不是在谈论全球气候变暖,而是广州、上海三位基金公司高管对盲目发新基金做出的第一反应。

在各种理财产品袭向市场时,一种强烈的危机意识产生,拼发产品成为多数基金公司的选择。兴业全球基金公司副总经理杨卫东把这理解为“饥渴状态的后遗症”。

“不发不行,如果我们不发,银行客户经理会建议投资者赎回老基金,购买其他公司的新发基金或银行理财产品。”一位深圳基金公司市场总监叹道。

在《投资者报》记者的采访中,多数人士表达出迫不得已的无奈。

正如上海一位基金公司副总经理所说,滥发基金是一种灾难,每个基金公司不可能做大做全,对于整个行业来说,每丢失一个份额,都产生了一种愤恨。

“所以,能静下心来搞服务,一心为持有人理财是行业的大幸。”他对记者说。

发行一窝蜂

据Wind数据,目前正在发行的公募基金产品共25只。

今年以来已成立的基金超过70只,这意味着,上半年,公募基金发行总数将轻松过百,照此速度,应验年初一位公募高管年内产品总数有望超过1000只的预测已经没有悬念。

事实上,大多数基金公司发行产品是为迎合市场,以达到“好卖”的目的,然而是否“好做”,又是另外一回事。

2009年,上证综指大幅反弹,指数型基金大行其道,仅此一年指数基金发行量近40只,而这之前其总数不过16只,然而,到目前,这40只指数型产品一半净值在0.9元以下。

2010年,中小盘股飙涨,以此为主要投资标的的中小盘基金数量猛增,2009年底至2010年底成立的中小盘基金,占据了同类基金总数的六成之多。

2011年,热点又转到QDII基金和可转债基金上。今年以来,QDII基金业绩整体跑赢A股基金,QDII又被基金公司瞄上,目前已成立11只,另外根据证监会公布的基金募集申请进度,尚未发行和待审批的QDII基金数量达12只;同样的例子还有可转债。

“什么叫竞争白热化?这就是。”上海一位基金公司渠道部人士说。

QDII基金和以可转债为代表的债券类基金是否走2009年指数基金、2010年中小盘基金的老路,持有人需要警惕。

外来压力大

一个基金公司既要从银行嘴里扒米粒,又要防止自己碗里的饭跑到另一家基金公司碗里,这真可谓“前怕狼后怕虎”。

银行理财产品、券商集合理财产品、阳光私募基金以各自的优势,对公募基金市场形成挤压,正如上述深圳市场总监而言,短期来看,只有靠不断发新产品来维持现状。

银行理财产品是公募基金最大的竞争对手,发行数量和规模猛增,光今年一季度净增规模就超过公募基金总规模。

普益财富银行理财提供的数据显示,2011年一季度,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已达3691款,同比增加1777款,环比增加539款;发行规模约为4.1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约2.92万亿元人民币。

为了适应银监会6月对银行存贷比日均不得高于75%的新监管标准,业内预计,银行将加大理财产品发行力度以吸引资金流入银行体系,大幅提高存款余额,这对公募基金而言,无疑是个坏消息。多位基金公司高管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这对公募基金冲击肯定会加大。

另外,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和私募基金近两年迅猛发展,不断蚕食公募基金份额,目前,两个行业的总规模均在1500亿元左右。

Wind数据显示,过去三年中,券商集合理财增长较为迅速,2008年底,只有19家券商有集合理财业务,共计有券商集合理财产品34只,规模300亿元,然而目前,开展集合理财业务的证券公司已经有53家,集合理财产品的数量猛增至210多只,总规模突破1500亿元。

同时,《投资者报》记者了解到,随着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由报批制改为报备制的预期越来越强,大多数券商积极筹备成立资产管理公司,这对公募基金而言,也不是好消息。

壹私募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今年4月共发行45只阳光私募产品,这远超4月公募基金14只的发行(公告或即将发行)数量,与三月份阳光私募扩容势头相比,新产品增发速度达到66%,阳光私募产品数量突破1000只大关。

公募饮鸩止渴

基金扎堆发行,大多基金公司属于被迫而为之,是应对行业危机感的自然选择。

在兴业全球副总经理杨卫东看来,在整个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发行新基金在增加资产规模、增加客户覆盖面等方面仍具有重要意义,而来自私募、券商等外部的竞争愈加激烈,使得基金公司有抢夺客户资源的危机感。

然而,竞争是残酷的,基金发行规模越来越小。

Wind数据显示,2009年基金平均发行规模为29.5亿元,2010年为20.9亿元,今年以来下降至16亿元。

“迷你”基金数量增多,仅新成立的单只基金目前规模在2亿元以下的超过五只,包括信诚中证500(AB)、华泰柏瑞上证中小盘ETF及连接基金、国泰上证180金融ETF、海富通大中华精选等。

“频繁发行将促使销售渠道让持有人不断赎回老基金搬进新基金,逼迫其他基金公司为了维持份额也不得不发行新基金,并将迫使基金公司不断接受渠道越来越高的要价,最终对整个行业都没有好处。”杨卫东说。

“这是自取灭亡,饮鸩止渴。”谈及基金扎堆发行,一位基金公司督察长说。他感叹,目前的竞争太激烈,“很快就会出现半途夭折成立不了的基金,或者年内就能看到”。

上一篇:为落实医疗核心制度下一篇:县委书记人武部第一政委××年度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