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2单元考试题(共14篇)
五年级数学2单元考试题 篇1
一.填空
1.三角形的底8厘米,高5厘米,面积()平方厘米..2.平行四边形的底是9厘米,高2分米,它的面积是()平方厘米.3.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一对角线剪开,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它们的底和平行四边形的底().它们的()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4.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20平方厘米,它的高是8厘米,底是()厘米.5.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5米,面积是45平方米,它的高是()米.6.梯形的下底6分米,上底9分米,高2分米,它的面积()平方分米.7.一个梯形的面积36平方厘米,它的上底3厘米,高8厘米,它的下底()厘米.二.判断题
1.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两个不同形状的平行四边形,它们的面积也不相同.()
3.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
4.平行四边形内最大的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的一半.()
三.操作题(下面方格纸每格为1c㎡)
画出面积是8c㎡的平行四边形,6c㎡的三角形和12c㎡的梯形各一个.四、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如果某商店盈利800元,记作+800元,那么亏损100元,记作()元。
A.+100 B.-100
C.+700 D.无法表示
2.如果+5分表示比平均分高5分,那么-9分表示()。
A.比平均分低9分 B.比平均分高9分
C.和平均分相等 D.无法确定
3.如果顺时针旋转60°记作-60°,那么逆时针旋转45°记作()。
A.45° B.-45°
C.+60° D.无法表示
4.负数与正数比较,()。
A.负数比正数大 B.负数比正数小
C.正数和负数一样大 D.无法比较
五年级数学2单元考试题 篇2
关键词:新授课,练习课,家庭作业,车轮直径
望课堂内外, 小组忙忙;大组小组, 讨论声声。您瞧:三个一群, 五个一伙, 小组成员忽多忽少;您听:三句讲一题, 五句指迷津, 小组声音忽有忽无。在这样的课堂中, 提高了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组的讨论探究中成就了学生互帮互助的合作能力。在各项活动中, 我班孩子都能“巧”然应对, 展现出他们独有的自信, 洋溢出幸福的笑脸。这些成绩的取得, 都源于教师的“懒”。
一懒:在新授课中要适时适课而“懒”
学生能自学的新课, 教师不抢着讲;学生能讲清楚的, 教师不重复讲。经过四年级一年的培养与训练, 各小组已经养成了很好的合作习惯, 所以, 在五年级的很多课中, 我都是放手让学生自学。比如:刚学完“圆的认识”这节课时, 由于刚认识圆规, 学生迫不及待地想一展它的神威, 也想认识一下“圆”这位新朋友。刚宣布完学习内容, 学生已翻开课本看了起来———圈画重要知识点, 找出疑问之处。我在教室里巡视, 观察各小组的反应, 只听第二小组组长说:“你们看完了吗?”她先选的4 号种子选手李×, 让她说出自己圈画的重点。李×说:“我知道圆也是平面图形, 但它是由曲线围成, 没有顶点。我还知道怎么画圆, 将圆规两脚分开, 针尖固定, 另一只脚转圈, 边说边画。”孙×同学快速补充说道:“你们看我画的圆, 针尖的地方叫圆心, 用字母‘O’来表示, 半径用字母‘r’来表示, 直径用字母‘d’来表示。”———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 把书上的知识点快速地复述了一遍。
二懒:在练习课、试卷讲评课中要适时适题而“懒”
在练习课中, 采用多种形式, 让练习课首先具有趣味性, 其次是大胆放手, 让学生自练、自查与自纠,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例如: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练习, 选用闯关练习法, 看哪一小组先闯过所有关, 到达胜利的彼岸, 摘得一颗智慧星, 要求小组成员无掉队。教师根据小组长的汇报和自己在巡视中发现的问题, 做出机智讲解。这样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 再也不会走神了, 真是事半功倍。试卷讲评课往往是比较枯燥乏味的, 教师在上面讲得是抑扬顿挫、口若悬河;而孩子们却是无精打采、昏昏沉沉。改变这种现状的方法是, 老师“懒”一些, 把课堂交给孩子, 让每个孩子都有事做。具体做法是:先小组内自纠, 纠正因马虎而错的马虎题目;再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 向本小组成员请教;本小组都错的题目, 可通过跨组学习来解决。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查自纠能力, 又培养了一部分学生的讲解能力, 还使学生的团结互助能力得到了发展。例如,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圆的单元测试”, 发下试卷后, 先进行试卷总评, 表扬一些表现突出的同学, 鼓励大家向他们学习。各小组按上述方法订正完成后, 进行汇报, 提出试卷中的疑问之处。一堂试卷讲评课, 看不到教师在三尺讲台上滔滔不绝“演讲”的身影, 下课后却收上来一张张用红笔圈画的试卷。
三懒:在家庭作业的批阅中要“懒”出成效
努力让学生对每一次作业都产生兴趣, 这是作业设计的出发点也是设计原则, 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家庭作业的乐趣所在。每次的家庭作业布置, 一定要做到题精而量少, 便于组长批阅、讲解、汇报。
例如: (6月16日家庭作业)
1.只列式不计算。
(1) 在一个长4 厘米, 宽3 厘米的长方形里, 画一个最大的圆, 这个圆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2) 一个圆形花圃, 它的直径是12 米, 用一半的地方种一串红, 种一串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 一根铁丝, 正好可以做成一个边长是157 厘米的正方形。如果把它做成一个圆, 这个圆的半径是多少厘米?
(4) 一张圆桌的半径是40 厘米, 在它的周围加上一圈铁丝, 至少需要铁丝多少米?
2.小明骑自行车通过一座长816.4 米的大桥。已知车轮直径约是0.65 米, 车轮平均每分钟转80 圈, 求小明通过这座大桥需要多少分钟?
……
五个小组长互对答案批阅后, 再给自己的组员批阅, 对本小组的书写和正误情况做简单的汇报 (带着作业纸) 。第3 小组徐×× (冠军组、优秀组长双重头衔, 对工作认真负责, 原来我班的学困生——李××, 经常不认真完成作业, 成绩可想而知, 在她的管理和影响下, 家庭作业能按时完成, 成绩有了很大进步。) 说:“老师, 今天的课外作业, 做得有点不好, 特别是计算错误率高, 张××错的最多, 你看这几题……”我听了各组长的汇报, 并看了他们的批改情况, 对学生的掌握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 对教案做了及时的调整, 把两道错误率高的题目加进了下次练习和重点讲解的行列。这样重点突出了, 难点更容易突破。老师“懒”了, 学生“勤”了, 学生能力有了, 教学效果增强了, 何乐而不为。
老师让一步, 就可能让出学生讲题的精彩瞬间;老师退一步, 就可能退出学生思维碰撞的火花;老师慢一步, 就可能慢出学生自我探索的沃土。
参考文献
五年级数学2单元考试题 篇3
1.用圆规画圆时,针尖所在的点叫做( )。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 ),一般用字母( )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 ),一般用字母( )表示。
2.圆心确定圆的( ),半径确定圆的( )。圆是轴对称图形,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 ),有( )条。
3.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是一个( )的数,我们把它叫做( ),用字母( )表示,计算时通常取近似值( )。
4.画一个直径是5cm的圆,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 )cm。如果要画一个周长是18.84cm的圆,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应该是( )cm,这个圆的面积是( )cm2。
5.在一张长15cm,宽10cm的长方形硬纸中剪下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周长是( )cm,面积是( )cm2,剩下部分的面积是( )cm2。 6.如右图,一根铁丝正好弯成一个直径是2.5dm的半圆,这根铁丝长( )dm。
7.一个圆环,外圆直径是10cm,圆环宽1cm,圆环的面积是( )cm2。
8.把4个底面直径是8cm的圆柱形牛奶罐捆成如左下图(从底面方向看)的形状,如果接头处不计,至少需要多长的绳子?
解题时,先画辅助线(如右上图虚线),可以看出,绳子中的4条线段相当于4条直径;四角处的4条弧,每条都是一个圆周的,合起来正好是一个( ),所以计算绳长的算式是( ),得数是( )cm。
二、对错辨别庭(5分)
1.同一圆中的直径长度是半径的2倍。 ( )
2.一个圆的周长是它的直径的%i倍。 ( )
3.图中的涂色部分是扇形。 ( )
4.半径是2dm的圆,周长和面积相等。 ( )
5.如果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相等,则圆的面积最大。 ( )
三、答案选择厅(9分)
1.在推导圆的面积公式时,把一个圆分成若干等份后,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圆的( )。
A.半径 B.直径 C.周长的一半
2.甲、乙两圆的半径比是1∶3,它们的直径比是( ),面积比是( )。
A.1∶3 B.1∶6 C.1∶9
3.下列图中有圆心角的是( )。
A. B. C. 4.右图中扇环的周长是( )cm。
A.12.56 B.16.56 C.17.85
5.把一个圆的半径增加2cm,周长就增加( )。
A.4cm B.6.28cm C.12.56cm
四、计算小能手(25分)
1.填表。(9分)
2.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单位:cm) (8分)
3.计算下面各图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dm) (8分)
五、实践探索台(10分)
1.先画一个正方形,再按下面步骤操作。
(1)画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以交点为圆心,以R为半径画一个大圆;
(2)依次连接两条直径的四个端点,得到一个小正方形;
(3)以对角线的交点为圆心,以r为半径画一个小圆。
2.如果大正方形的边长是20cm。
(1)大圆的面积是多少?
(2)图(2)中,小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与大正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3)图(3)中,小圆的面积是多少?与大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六、生活应用场(25分)
1.教学楼前有一个直径是8m的圆形花坛,它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
2.有一个面积为450m2的圆形草坪,要为它安装自动旋转喷灌装置进行喷灌。现有射程为10m、12m、15m的三种装置,你认为选哪种比较合适?安装在什么位置?
3.一个圆形水池,周长125.6m,水池周围(阴影部分)是一条5米宽的水泥路,在路的外侧围一圈栏杆。水泥路的面积有多大?栏杆长多少米?
五年级数学单元测试题 篇4
一、填空题:(16分)
1、鸡和兔共有8只,如果鸡有x只,那么兔有( )只。鸡共有( )腿,兔共有( )腿。
2、一个长方形的宽是x米,长是宽的2倍,长是( )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米,面积是( )平方米。
3、小红每分钟走x米,1小时能走( )米。
4、比x的2倍少1.2的.数是( )。
5、女儿今年a岁,爸爸比女儿年龄的3倍少2岁,女儿今年( )岁。
6、甲数是x,比乙数少y,乙数是( ),两数的和是( )。
7、三个连续的自然数,第一个是a,第二个数是( ),第三个数是( )。
8、如果3x+6=24,那么5x-7=( )。
9、小红家9月份用水量是12吨,共交水费c元,那么水费每吨是( )元。
10、明明买了4个笔记本,每个x元,付出20元,应找回( )元。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方程9x-3x=4.2的解是x=0.7。 ( )
2、方程5-3.2=3x与5=3x-3.2的解是相同的。 ( )
3、x个4.5相加,和是4.5x。 ( )
4、a×3=3a ( )
5、x+x=x2 ( )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x的一半与4.5的和用式子表示是( )
A、2x+4.5 B、x÷2+4.5
C、x÷2-4.5 D、2÷x+4.5
2、当a=4,b=5,c=6时,bc-ac的值是( )
A、1 B、10 C、6 D、4
3、a除以150的商再减去20的差,列式为( )
A、a÷150-20 B、150÷a-20
C、a÷(150-20) D、150÷(a-20)
4、小明今年a岁,爸爸今年36岁,后爸爸比小明大( )岁。
A、20 B、36-a C、a-36 D、16
5、下列式子是方程的是( )
A、9x+b B、3a-2b<0 C、2x+5 D、3a=6
四、解方程并检验(每题5分,共30分)
8x=24 x÷0.5=1.2 6x-4x=20.2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2单元测试题 篇5
1、50+20= 70+5= 12-7= 78-70= 62-7=
65+8= 6+55= 90-40= 75-25= 54-14=
67-56= 56-9= 42+9= 43+3= 48+4=
25+3= 9+38= 60-35= 89-80= 43+27=
40-17= 30+22= 78-50= 28+32= 45-23=
67-24= 65-6= 77-34= 96-61= 49+5=
25+()=30()+62=70 77-()=5()-8=20
45-25-3= 45+40-35= 43-6-9= 100-70+5=
二、填一填(27分)
1、我会在计数器上画线表示出结果,并填空。(2分)
2、在○里填上“>、<”或“=”(3分)
42-8○45-8 6+27○33 25+33○
527+19○19+7 88-19○68 46-12+28○46+173、找规律填数。(3分)
(1)28,35,42,(),(),63,()
(2)80,72,(),56,(),(),324、(3分)
“蒙牛”牌酸奶 “友芝友”牌酸奶 “光明”牌酸奶
原有 86盒()盒 70盒
卖出 29盒 28盒()盒
剩下()盒 46盒 35盒
5、在□里填上合适的数(8分)0 □ 6 1 5 □ 7
-2 □2 3-2 6 + 1 7
()()()()
6、()里最大能填几。(3分)
32+()<40()+25<30()-6<50
80-()>50()+30<47 92-="">387、放卡片(5分)
31+25 90-52 18+39 25+8 34+28
48-16 27+6 22+43 96+57 39+1
4得数小于50的卡片 得数大于50的卡片
三、笔算下列各题(24分)
54-19= 38+24= 75-46= 33+55=
34+12+17= 80-13-37= 67-28+34= 46+17-25=
44+28+26= 85-27-35= 48+29-39= 80-21+39=
四、解决问题。(30分)
1、妈妈买来36个苹果,第一天吃了16个,还剩多少个?(2分)
2、有两盒粉笔,第一盒有45枝,第二盒有37枝,两盒一共有多少枝?(2分)
3、工程对修一条长40米的水泥路,第一天修了15米,第二天比第一天多修了9米,第二天修了多少米?(3分)
4、学校合唱队,男生26人,女生比男生多9人。(4分)
(1)女生有多少人?
(2)合唱队一共有多少人?
5、鸡32只,鸭16只,鹅24只
(1)鸡比鸭多多少只?(2分)(2)鸡、鸭、鹅共有多少只?(2分)
6、一辆大客车,车上一共有70个座位,已经坐了45人,又上来了3人。还有几个座位空着?(3分)
7、我有一本故事书,这本书共有70页,我每天都看15页,看了两天,还有多少页没看?
(3分)
8、学校舞蹈队原来有42人。有9名同学毕业了,又新加入了13人。学校舞蹈队现在有多少人?(3分)
9、红红的图片比明明少19张。明明有44张图片。军军比明明多18张。
(1)红红有多少张图片?(2分)
(2)军军有多少张图片?(2分)
(3)明明再收集多少张图片就有70张?(2分)
★★★聪明题。
1、比大小(6分)
☆+29=△+30 ☆-1=△-56 ☆-48=△+48
☆○△ ☆○△ ☆○△
2、跳绳比赛。(14分)
五年级数学2单元考试题 篇6
第二单元 位置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行、列确定、描述物体的位置。
2、在对物体位置关系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平面直角坐标系思想并使学生体验到观察要有序,表达要清晰,有条理。
3、在合作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
教学重点:会用不同的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或根据物体的位置来确定物体。
教学难点;对物体位置的正确描述。
教学准备:小动物卡片、课件等
课前谈话:初步让学生明确自己在班级里是第几组(小组)第几个。
教学板块:
一、情境操作,探求新知
1、给小动物排队,提供比较材料。
师:春天的早晨小动物准备排队做操,小朋友,请你们帮它们排排队,行吗?
(学生拿出教师发的8张动画卡片及垫板,开始排队,这里教师有一个精心设计卡片排得紧一点刚好排一排,稍留一些空隙排一排就排不下,这样自然引发思维灵活学生排几排)
师:谁愿意上来,把你排的队形介绍给大家!学生同桌合作排队——展示队形。
2、完成一维到二维的空间观念的飞跃
通过实物投影观察比较各种队形。
学生有可能出现:竖排1排(2排)或横排1排(2排)。。。
师:大家觉得这些队形中,哪几种是不一样的哪几种是一样的?(学生自由说)
师:我们数的时候可以横横地数也可以竖竖地数。大家再看这些小动物(手指着排两排(列)的队形)用你的火眼金睛观察一下,它们排成了一个„„(长方形、排一排的看成一条线)。
师:(指着排两排的队形)这些都是排成了一个长方形,(指着排一排(列)的队形)这些都排成了线。
3、从一维到二维描述“小猴”的位置。
师:谁能说说队形1(排一排)中小猴站在哪里?请第*组第*个小朋友回答!(第*个)。
师:你能说得具体一些吗?(从左数起第*个)。
师:还可以怎么说呢?请第*组第*个小朋友回答!(从右数起第*个)。(师完成板书)
师:队形2(排两排)中的小猴又站在哪里呢?(第*排第*个)。
师:你先从哪里数起,再从哪里数起呢?(从上到下第*排,从左到右是第*个,小猴在第一排第*个)。——生生互说
师:大家还能从不同的方向说吗?(生生互说)(师把每种说法都写下来,并把数用红笔书写)
4:抽象概括并揭题
师:(指着板书)大家在说队形1中的小猴位置,与队形2中的小猴位置时,有哪些不一样?(教师用“请第*组第*个小朋友“这样的方式指名回答,多指名几个)
师:小朋友,(教师指着队形)像这样排成一条线时只要用1个数就能说清小猴的位置,排成长方形时就要用到2个数了,对吗?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就是像这样用两个数来确定物体的位置。(揭题)
5、由发散到集中,用“第几排第几个”描述小动物的位置
小学五年级语文单元迁移教学探讨 篇7
关键词:语文单元迁移,教学探究,措施
小学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不同的学习习惯和学习风格, 不要让学生局限在一门课程的学习中, 要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综合理解, 通过单元迁移教学促进知识的运用和丰富, 满足小学语文多样化教学思想的要求。
一、迁移教学的概念
学习迁移主要是一种学习到的知识对另外一种知识产生的影响, 在一类学习中获得的知识可以在另外一类知识里面得到迁移。教学的目的不是记忆和背诵, 更多的是在知识的获取上有更多认知技能的活动。而智慧、技能是认知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是把已经学习到的知识转移到没有学习到的知识上, 但是知识之间有很多共通点, 通过知识的迁移, 总结出相关的规则, 不同的知识学习中解决同一类问题, 语言的学习没有固定的学习内容, 甚至有的题目都没有固定的答案, 只能做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二、教师具有迁移能力和迁移意识
“迁移”是学生智慧技能的最好培训途径,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积极地运用迁移这一规律, 这是每一个语文教师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很多语文教师一直把语文教学看成对字词的理解和作文训练, 没有意识到迁移教学的重要性, 其实语文是一门实用性比较强的多学科课程, 很多学科的基础都是语文。比如, 数学应用题的基础是语文的理解和迁移能力, 历史学科要依靠语文的知识迁移, 尤其在问答题中这样的体现更加明显, 学生能够运用文字清晰地表达出答案, 有的学生知道答案, 但是无法用语言清晰明确地呈现给教师, 所以, 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有迁移意识和迁移能力。如果学生具备迁移学习能力, 在学习上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学习效能才能更大发挥, 提升教学质量。同时, 教师的迁移意识对学生的迁移意识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如果教师不具有迁移能力, 就不能培养具有迁移能力的学生。
三、迁移规律在语文教学中得到发挥
1.教师明确迁移教学方向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对迁移方向有把握, 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或简化, 或挖掘, 寻找学生能够适应的方法;并且把这些目标结合教学教材目标加以研究, 明确整个单元知识点的训练目标, 并且在整个知识网络体系中起到重要的方向指引作用。教师对教学的情况要做到胸中有数, 在头脑中要有一棵纵向贯穿的“知识树”, 并且在每一个树枝上进行横向知识迁移讲解, 比如在给学生讲解词语“奇迹”的时候, 可以给学生延伸幸运、意外、偶尔和奇迹之间的相互关系, 这样学生就能掌握一个词语的运用方法, 了解到其相关词语的运用方法。教师在课前应做好相关的教学准备, 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 带领学生完成新旧知识的迁移。并且在深入的分析学习过程中, 要为学生的再学习、再分析打下坚实的基础。
2.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
语文教学是一个知识重组的学习体系。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因为当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时候, 他们就会主动思考和理解相关的知识点, 并且能够想到和自己认识知识点相关联的知识体系, 因此,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是现阶段开展教学活动的关键性因素。传统教学中, 教师的强求记忆是为学生挖陷阱, 学生记忆到的知识并不一定能够灵活运用, 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和规律, 这才是所谓“鱼”和“渔”的辩证关系。教学中,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度的引导, 在学习中有目
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
地进行知识学习对比, 分析比较其中的异同, 提高
学生的观察、分析以及概括能力, 以有效地培养学生新旧知识的迁移能力。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意识, 最好把现有的知识串联在一起, 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网络。知识的迁移不是凌乱地学习知识点, 而要形成系统化以及结构化, 并且有效地融入知识网络中。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运用典型的案例带领学生回忆以往学习过的知识, 对待相同的知识和相同的学法, 进行有效的迁移, 总结新的学习方法, 由学习到领悟, 用中学新。
3.学生语言本质探索能力的提升
五年级的语文课本已经有了一定的篇幅, 教学中教师还是习惯于运用简洁的主旨表现其本质内容, 所以学生要通过繁复的文字描写了解其背后要表达的真正含义, 这也是五年级学生该有的理解力和分析力, 真正地学习是抓住重点, 让书越读越薄。例如, 在课文中有一篇文章《小桥流水人家》, 主要是描写自然朝起夕落的生活, 平和安静的太平生活。这其实和学生的日常生活也有密切关系, 所以可以让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场景, 学生因为生活阅历少, 所以对这种场景的感触不深, 教师最好引导学生联系新的形势下没有灵活地运用, 这些知识就不能充分地理解和吸收。新情境中知识的灵活应用, 并且能够应用于具体问题的解决, 才是真正地掌握知识, 完成知识的迁移, 学习的知识才能做到有意义。学生在传统教学中, 知识都是由教师进行传授, 教师的有些教学方法能够让知识当堂得以运用, 但是很多时候需要在以后的学习中才能涉及应用。所以, 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树立正确的教学意识, 不能仅满足于对知识的教过或者学过, 关键是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 知识学习不是目的, 转化为技能才是教学开展的根本目标, 这样才能有效地实现教学迁移。以五年级的语文教学作为案例, 要求学生根据时间的顺序安排材料,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写一处景物”, 那么, 教师就可以结合两项教学内容, 通过知识迁移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 让阅读教学和写作过程相结合, 在教学中让读和写有机地结合, 教学指导中要结合运用读和写的原则, 并且带领学生回忆和复习之前的景物描写文章, 借鉴其中能够运用的语句和写作方法, 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都要学习。在短时间内, 学生的作文学习水平不能马上提升, 因为作文是积累学习的过程, 要在循序渐进中得以发展和提升, 但是读写结合的方法让学生的主体地位
参考文献
[1]范国强.试论小学课文教学“语文核心价值”的基本特征[J].教学与管理, 2014 (29) :3-5
五年级数学2单元考试题 篇8
一、关注数学知识生活化
命题设计放眼生活,使学生面对考试题目时感到亲切,兴趣盎然。同时,让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使数学学习成为生活信息交流的平台,现实而富有生气。
二、体现人文关怀
新理念下的试卷需要营造一种宽松、和谐、愉悦的考试氛围,让学生感受关爱,减少心理压力。在卷首、卷尾增加寄语,使之能够快乐地参加考试。改换标题形式,令学生耳目一新,同时缓解了学生考试的紧张情绪,解除了对考试的厌恶和恐惧心理。
三、彰显个性发展
命题要为学生提供一个激活灵感、张扬个性的平台,使他们都能在自已的能力范围内探索问题,并使知识水平和数学能力得到较大程度的发展。
(注:毕业年级所用教材为五年制人教版数学教科书)
2004年五年级毕业数学测试卷
在小学毕业之际,你愿意将数学学科的收获,展示给大家吗?请你仔细看,动脑想,认真算,祝你圆满成功!
一、请你认真读题,再填空
1.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人口总数约
1295330 000人,读作(),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约是()亿人。
2.150分=( )时( )分;
4吨30千克=( )千克
3.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度数的比是2∶3,这两个锐角分别是()度和()度。
4.24和36的最小公倍数是()。
5.正方形的边长和周长成( )比例。
6.6÷15=12/()=2∶( )=( )%。
7.30分解质因数:30=( )。
8. 在3.14、π、3.4、3.14这几个数,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9. 甲和乙的比是7∶9,乙是36,甲是( )。
10. 在下面的○里,填上“>”、“<”或
“=”号。
3/4×5/6 ○3/48/9○8/9÷3/4
4/9×3/4○4/9÷ 4/3
二、你的判断能力如何,请判断下列题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
1.今年一共有365天。( )
2.1克药放入100克水中,药与药水的比是1∶101。( )
3.如果山羊只数比绵羊多2/5,那么绵羊只数就比山羊只数少2/5。( )
4.学校栽花,栽了102株,活了102株,成活率是102%。()
5.一件工程,甲独做6天完成,乙独做9天完成,甲乙工作效率的最简比是2∶3( )
三、你能正确选择吗?请把答案的序号填在( )里
1.个、十、百、千、万……都是()。
A.数字 B.计数单位 C.数位
2.下面各组数,一定能成为互质数的一组是()。
A.质数与合数B.奇数与偶数
C.质数与质数D.偶数与偶数
3.有一个长方形木框,若两手捏牢长方形对角,把它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
A.变大了B.变小了C.没有变
4.某校五年级有甲、乙两个班,在一次数学测验中,甲班总分是5184分,乙班总分是5284分。两个班成绩相比,()。
A.甲班成绩好 B.乙班成绩好
C.无法确定哪个班成绩好
5.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3000000,那么这幅图上的1厘米就表示实际距离()千米。
A. 3 B. 30C. 300D. 3000
6.有甲、乙、丙三种餐巾纸,甲种纸1元钱4包,乙种纸2元钱5包,丙种纸3元钱8包,()纸的价钱最贵。
A.甲种 B.乙种 C.丙种D.无法确定
7.每套童装用布2.2米,50米可以做多少套?列式:50÷2.2=22.7(套)根据实际情况要保留整数,你认为答案应取()最合适。
A .22套B. 23套C.无法确定
四、计算
1.直接写得数。
6/7÷3= 1/3+0.5= 1.25×8= 0.5-1/2=
3/4÷0.75=1/3-1/8=5/8÷2/3=
800÷1000=70÷0.1= ()×4=1
2.脱式计算(1、2题要简算)。
(1)907×99+907 (2)9/7-5/6-1/6
(3)解方程:1-3/4x=3/5
(4)1110÷[156×(3/7-3/8)]
(5)解比例:4/9∶1/6= x∶15
(6)9/14÷(5/6-3/4)×7/24
3.文字题。
13.5加上4.5的1/3,所得的和除以1/3,商是多少?
五、操作题
先测出所需数据( 取整厘米数)标在图上,并计算体积。
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下图是一种机器零件的侧面( 如图阴影部分),请求出它的面积。( 单位:cm)
2.每支圆珠笔1.20元,每支铅笔0.45元。圆珠笔和铅笔各买10支,要花多少元?
3.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前2小时行驶了160千米,照这样计算,一共行驶6小时就可以到达乙地。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用两种方法计算:1.用算术法,2.用比例法)
4.手机“五·一”劳动节大酬宾,A商场康佳C869牌手机原价2990元,现价1990元。现在价格比原来降低了百分之几。(保留百分号前一位小数)
5.下面是某地2002年上半年每月降水量的折线统计图
某地2002年上半年每月降水量统计表
月份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降水量(毫米)
(1)根据折线统计图完成统计表。
(2)某地2002年上半年平均每月降水量是()毫米。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检测试题 篇9
一、填空题。(12分)
1.由三条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从它的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它的(),这条对边叫做它的()。
2.三角形具有()性。
3.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第三边。
4.三角形按角分为(),(),()。
5.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度。
6.在一个等腰三角形中,它的顶角是40°,它的.底角的度数是()。
7.最少用()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一个。
8.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的度数和等于()度。
二、判断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14分)
1.两个三角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四边形。()
2.正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3.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可以是140°、25°和35°。()
4.小红说:“我能画出一个有两个钝角的三角形”()
5.大的三角形比小的三角形内角和度数大。()
6.一个三角形至少有两个内角是锐角。()
7.三根长分别是2cm,3cm,5cm的小棍能组成一个三角形。()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指号里。(14分)
1.一个三角形最多有()个钝角。
①1②2③3
2.做房屋的屋架是运用了三角形的()。
①有三条边的特性②易变形的特性③稳定,不易变形的特性
3.下面是各组小棒的长度(单位:厘米)()能拼成一个三角形。
①3、6、10②6、7、8③2、6、3
4.一个三角形最大的内角是1200,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
①钝角②锐角③直角
5.钝角三角形有()条高。
①1②2③3
6.当三角形中两个内角之和等于第三个角时,这是一个()三角形。
①锐角②直角③钝角
7.有一个角是600的()三角形,一定是正三角形。
①任意②直角③等腰
四、猜一猜。(10分)
1.下面的三角形都被一张纸遮住了一部分。你能确定它们各是什么三角形吗?
(6分)
2.有一个三角形,其中一个角是200,还知道第二个角是650,那么你知道它是什么三角形了吗?解答。(4分)
五、画一画。(12分)
1.画出下面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6分)
底底
2.在下面的点子图中分别画出一个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6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六、计算题。(26分)
1.∠1、∠2、∠3是三角形的三个角,已知两个角的度数,求第三个角的度数。
(1)已知∠1=800,∠2=540,求∠3。(4分)
(2)已知∠1=550,∠3=1050,求∠2。(4分)
2.我会算。
你能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求出下面各图形的内角和吗?(8分)
3.在直角三角形中,(10分,每题5分)
(1)已知一个锐角是550,求另一个锐角的度数。
(2)已知一个锐角是另一个锐角的2倍,求其中最大的锐角的度数。
八、解决问题。(12分)
1.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750,它的顶角是多少度?
2.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20厘米,一条腰长8厘米。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底边长是多少厘米?
3.如图,ABC为直角三角形,求∠1和∠2各是多少度?
五年级数学2单元考试题 篇10
班级 姓名
一、读拼音,写词语。
líng kōng hū xiào dùn rán lǐng lüâ zhà lan d()()()()()
二、选字填空。(8分)
【漓 篱 璃】
淋()()笆()江 玻()
【峡 狭 挟】
()窄 山()()持()谷
【飘 漂 瓢】
()扬()泼()泊()洒
【倘 徜 淌】
()若()徉 流()()使
三、将下列词语按近义词和反义词归类。
扩散 围绕 明丽 同意 期待 虚心 反对 坚信
疑惑 规划 环绕 集中 明艳 计划 骄傲 等待
------小学资源网投稿邮箱: xj5u@163.com-----ǐ yù)--1--
((1)近义词:
()——()
()——()
()——()
()——()
(2)反义词:
()——()
()——()
()——()
()——()
四、选词填空。
1.妈妈夸小莉办事很()。(武断 果断)2.老师耐心地()我们。(教训 教育)3.我们要有远大的()。(梦想 理想)
4.老师()我们班体育活动开展得好。(夸耀 夸奖)
五、按要求改写句子。
1.加上适当的关联词,把两句话变成一句话。
(1)王老师年近六十。精力还很旺盛。
(2)小红文化课成绩好。体育成绩也很优秀。
2.先回答病句原因,再把修改后的句子写下来。
(1)两国领导人热烈地握手。()
(2)怀着激动的心情,发表了个人意见。()
------小学资源网投稿邮箱: xj5u@163.com-------2--
3.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得更加生动、具体。
湖水静得像(),绿得像(),游船从上面滑过不留一点痕迹。小窍门
叙述要有一定的顺序,如事情发展、时间、空间等,这样可以使我们的语言条理清楚。
六、根据内容调整顺序,再按要求完成练习。
()于是,他请人在这张弓上雕刻了各种各样的花纹。
()将军高兴极了,想试一下。
()他用力一拉,没想到,弓断了。
()他很珍爱这张弓,想把它修饰一下。
()古时候,有位将军得到一张射得又远又准的好弓。
()那美丽的图案,看上去非常精致。1.这段话我是按_________顺序排列的。
2.将军的做法使我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认真阅读短文,再按要求完成练习。
丑 菊
这是件有趣的事。我去年种了株丑菊,天天盼着它快开花,因为我倒要看看享有如此恶名的花儿究竟怎样。可是,事与愿违,它偏偏跟我过不去,懒洋洋地睡大觉,连花的影子都没有,我气得真想把它拔了,但没舍得。
今年“五一”,沉睡了一年的花儿忽然打了苞,我高兴极了,真庆幸没把它扔掉。起初,底狭头宽的绿叶芯中夹了一个绿色小球,非常小,只有小绿豆那么大。长了几天,花苞就透出了一点黄色,这时,已有黄豆大小。再耐心等些天,花儿终于开了,颜色金黄金黄的,几十个花瓣摆了三四层,()只有铜钱大小,()这就更显出它的娇小,美丽极了。
我最欣赏的是,到了夜晚,几层花瓣儿便收伞似的自动收拢;白天,花瓣儿又像撑伞似
------小学资源网投稿邮箱: xj5u@163.com-------3--
地张开,而且花面一直迎着太阳,跟着太阳转,显得非常恭敬。难怪它还有个名叫“状元伞”、“假葵花”呢!是谁给它起名叫“丑菊”的呢?这我不知道,但我觉得那人太不公平了。丑菊()不丑,()非常美丽、可爱。由此我想,人间事物中,不少东西往往名实并不完全相符,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处理问题不但要知其名,更要究其实。
1.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入文中的括号里。虽„„但„„
非但„„而且„„
2.在不理解的词语上方打个“?”,想办法理解它,并选其中的两个词语解释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__________ 3.概括段意(6分)
第一段(第1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第2—3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段(第4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丑菊又名________、________,它的特点是白天__________,晚上_____________。5.这篇短文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大自然有许多令人为之惊叹的奇观,我想把自己知道的最感兴趣的一处奇观写下来。写之前,我要先列个写作提纲。
五年级数学2单元考试题 篇11
1、计算小数除法时,商的小数点一定要与()的小数点对齐。
2、0除以一个非0的数仍得();任何两个相同的数()相除,商是()。
3、6.4÷0.04的商的最高位是在()位上。
4、5.8657保留两位小数约等于(),保留整数约等于()。
5、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0.81÷0.9=()÷9 6.6÷0.2=()÷
20.78÷0.03=()÷3 0.084÷0.07=()÷76、2是0.25的()倍,()个0.03是27.9.7、在5.454,5.54,5.4,5.405,5.504这五个数中,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
8、在○里填上“>”、“<”、或“=”
2.4÷1.2○2.4 0.35÷0.99○0.35 0÷9.9○9.99、一个两位小数,保留一位小数的近似值是6.8,这个两位小数最大是()
10、小数分为()小数和()小数。
二、判断。
1、7.2÷0.99的商小于7.2()
2、两个数相除商是3.2,如果被除数和除数都扩大2倍,商还是3.2.()
3、6.24除以48商的最高位是个位。()
4.3.7除以7.3的商保留两位小数是0.50()
三、选择。
1、3.191919()3.19191919……
A > B < C =2、12.5除以2商是()
A 6.25 B 6.3 C 253、()是有限小数。
A0.1212…… B 0.12 C0.15151515……
4、6÷7的商用循环小数表示,则小数点右边第20位商的数字是()
A 8 B 5 C 7
四、填表。
被除数 368 3680 36.8 0.368
除数 16 1.6 0.16 0.016
商 23 23 2
3五、计算。
1、直接写出结果。(4分)
8.4÷0.4= 0.15×8= 0.1÷0.01= 6.3÷0.63=
0.32÷0.8= 1.06÷2= 0.25×3= 0.3×0.4=
2、用竖式计算
(1)1.25÷0.25(2)8.4÷0.56=
(3)8.54÷0.7(验算)(4)78.6÷11=(商用循环小数表示)
(5)5.63÷7.8(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3、递等式计算
16.2÷(48.65.4)×0.5 0.36÷[(6.1-4.6)×0.8]
2.38÷(59.5÷0.25)37.6-1.5÷0.244、列式计算。
8.1加上4.5的和除以7.5减去1.5的差,商是多少?
六、解决问题。
1、在2009年第13届罗马世锦赛女子三米板的比赛中,我国选手郭晶晶以绝对的优势取得冠军。下面是她在决赛五轮的得分情况记录:
轮次第一轮第二轮第三轮第四轮第五轮
得分 79.5 81 83.70 67.5 76.5(1)郭晶晶总分为多少?
(2)她五跳的平均分是多少?若去掉一个最低分,她的平均得分是多少?
2、中国银行
2009年9月24日
1港元兑换人民币 0.88096元
1美元兑换人民币 6.82871元
1欧元兑换人民币 10.0662元
100日元兑换人民币 7.4807元
(1)小小用39美元,可兑换人民币多少元?
(2)爷爷去法国,买回一个售价47欧元的花瓶,折合人民币多少元?
(3)中国文化艺术品商店出售的“中国玩偶”一套329元人民币,折合成港币、日元分别是多少元?
3、罗老师要用1000元为学校买体育用品,她先花227.5元买了5个足球,并准备用身下的钱买一些篮球,每个篮球30.9元。罗老师还可以买多少个篮球?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试题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21分)
1、被除数2、0,0除外,13、百4、5.87,65、8.1,66,78,8.4,6、8,9307、5.54,5.48、<,>,<9、6.8410、有限、无限
二、判断(每题2分,共8分)
1、×
2、√
3、×
4、×
三、选择(每题2分,共8分)
1、B
2、A
3、B
4、B
四、填表(每空1分,共4分)
1、160 2、23 3、3.68 4、2
3五、计算(第1题4分。第2题中(4)、(5)、(6)小题每题4分,其余每题2分,共16分。第3题12分。第4题2分。共34分)
1、21,1.2,10,10,0.4,0.53,0.75,0.122、5,15,12.2,7.***……,0.723、0.15,0.3,0.01,31.35,4、(8.1+4.5)÷(7.5-1.5)=2.1六、解决问题(第一题6分,第二题9分,第三题10分,共25分)
1、(1)79.5+81+83.70+67.5+76.5=388.20(分)
(2)388.20÷5=77.64(分)
(3)(79.5+81+76.5)÷3=79(分)
2、(1)39×6.82871≈266.32(元)
(2)47×10.0662≈473.11(元)
(3)港元:329÷0.88096≈373.46(元)
日元:329÷7.4807×100≈4397.98(元)
3、(1000-227.5)÷30.9=25(个)
延伸阅读:五年级趣味数学教学浅析
趣味教学是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将数学的有趣、神奇和变化等方面展示给学生,给学生学习以动力,并以此提高其积极性。从目前的素质教育的角度来看,趣味教学能够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将接受知识变为探索知识。这一被动到主动的转变不仅能够提高学习效率,还让数学的实践性特点得以体现出来,更加利于学生长期的数学学习。趣味教学一定要把握学生的兴趣点,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去构建趣味课堂,而不是在自己的“笑点”水平上找切入点。
一、趣味教学要求重视“游戏性”
趣味教学,顾名思义就是用有趣的方式进行教学,而目前的众多教学方法当中,游戏教学的趣味特点是不容置疑的。对于数学这门“严肃”的学科,很多学生和老师都过度强调了其“严肃性”,而将数学的贴近生活、神奇和趣味等特点给忽略了。数学的探索性能够给人带来很大的满足感,这就是为什么喜欢数学的人会越来越喜欢数学,是因为他们找到了学习数学的那份感觉。在五年级的数学教学当中,虽然基本上都是基础教学,但是同样可以给孩子们很大的成就感,从而来增加他们的兴趣。特别是通过一些数学游戏,更能够让他们在收获知识的同时,感到非常快乐和轻松。
例如,在教学“找规律”这一章节的时候,我都会和学生玩“寻宝”的游戏。先将孩子们分为几组,然后在黑板上画一个正方形和圆,请学生们猜一猜下一个图形是什么,在学生们猜到三角形后,再画一组这样的图形,猜一猜第七个图形是什么。这样经过几次之后学生才能够找到真正“宝藏”的所在之处,获得最终的胜利。采用这种教学方法的时候,既可以让各个小组同时竞争答题,也可以是每个小组有不一样的题目。
二、趣味教学要求重视“高效率”
趣味教学并不意味着和学生随便“嬉戏打闹”,在“欢声笑语”中完成一节课。趣味课堂最终还是需要靠高效和高质来做保证的,这样才能够给学生更多学习的时间和机会。因此趣味教学必须要重视“高效率”,将趣味课堂的内容设置清晰,每一个活动都必须有清晰的教学目标,既让学生们得到娱乐,又使之能够高效地掌握知识。对于趣味教学,很多人认为就是让学生放松身心,其实不然,它是另一种学习态度和境界,是寓教于乐。
例如,在教学“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时候,如果老师只是从课本的角度去讲课,或是为了通过提几个“世界之最”――世界上最大的岛屿多大或是最小的岛屿有几平方米的话,要么不能够吸引学生,要么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老师不妨从现实的应用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去一片空地进行测量,通过量其长、宽,得出具体的面积,这样学生也能够有一个宏观的具体概念。而且通过对不同面积的测量,学生既练习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又从这些操作中学习到知识。
三、趣味教学要求重视“情景性”
趣味教学重要的一点即生活情景性,也就是运用生活中熟悉的情景,将教学内容直观化,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辅助教师教学。
采用趣味教学法时应该重视“情景性”,这不仅仅是对问题解决方式的一个要求,也是对这个教学方法本身的要求。因为趣味教学法不单单局限于对新知识的引导学习,还要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完全可以融合生活化的情景导入法进行教学。利用趣味性的故事情景导入教学内容:中秋节吃月饼是我们民族的传统,李爷爷家有个大月饼,我们看一看李爷爷是怎样为三个孙子分月饼的。爷爷为最大的孙子分1/3,老二分到2/6,而最小的孙子分到3/9,大家说这个分法公平吗?学生们纷纷进入思考,并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深入理解并总结出分数的基本性质。这样的教学既能够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反应能力,又在游戏的过程中用紧张激活了学生的记忆能力。降低了数学学习的枯燥感,让学生在面对数学知识时能够保持持久的新鲜感和动力。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篇12
一、请你填一填(29分)
1、一个长方体如右图:长5cm,宽2cm,高4cm,这个长方体上面的面积是cm2,前面的面积是()cm2,右面的面积是()cm2,4
它的表面积是()cm2,体积是()cm3。52
2、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有一个长方体,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相邻三个面的面积分别是16cm2、10cm2、40cm2,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m2。
3、一个棱长6dm的正方体,它的棱长总和是()dm,它的.表面积是()dm2,体积是()dm3。把它切成两个大小一样的长方体,每个小长方体体积是()dm3,,每个小长方体表面积是()dm2
4、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一种牙膏盒的体积是180();一碗水大约是300();
一块橡皮的体积约8();一块黑板的面积约是4.4()。
5、单位换算我第一。
230cm3=()mL0.45m3=()dm32500cm2=()m2
6800mL=()L15m26dm2=()m2
0.6dm3=()L=()mL2.08dm3=()L()mL
7、挖一个容积为48m3的长方体土坑,占地面积为24m2,这个土坑深()m。
8、每瓶红药水50毫升,装200瓶,需要红药水()升,如果有3.5升红药水,一共可以装()瓶。
9、一个长方体的金鱼缸,长是8分米,宽是5分米,高是6分米,不小心前面的玻璃被打坏了,修理时配上的玻璃的面积是( )。
10、把一个长6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木块锯成两个小长方体,两个长方体表面积总和最少增加()平方厘米,最多增加()平方厘米。
二、聪明的小法官(对的打“√”,错的打“×”)(5分)
1、一个长方体的长扩大2倍,宽扩大3倍,高不变,体积扩大6倍。()
2、求水箱的容积就是求它的体积。……………………………………()
3、把体积1dm3的纸盒放在桌面上,纸盒所占桌面的面积是1dm2。()
4、表面积相等的两个长方体,它们的体积不一定相等。……………()
5、把一个小长方体紧靠墙角摆放,露在外面的面有4个。……………()
三、快乐ABC(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
1、计算鱼缸能装水多少升,是求鱼缸的(),
A.表面积B.体积C.容积
2、下面哪个图不能折成正方体()
ABCD
3、a3表示()A.a+a+aB.3aC.a×a×a
4、要使这个长方体箱子占地面积最小,其方法是()。
A.长1米,宽1.5米,高2.5米B.长2.5米,宽1米,高1.5米
C.长1.5米,宽2.5米,高1米放()个棱长为2dm的正方体木块。A.12B.13C.14D.15
四、计算下面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16分)
4m
6m
1.5cm
10m1.5cm
表面积
体积
五、解决问题(35分)
1、学校大厅有一根长方体柱子,底面是边长为5dm的正方形,柱子高3m。要在柱子四周粉刷涂料,请你算一算要粉刷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5分)
2、一根长方体木料,它的横截面的面积是0.14平方米,长是2米,5根这样的木料体积一共是多少?
3、一个养鱼池长60m,宽35m,深2.5m,现改建成游泳池,在四壁和底面涂上一层水泥。如果每平方米用水泥6千克,共需用水泥多少千克?(5分)
4、在一个练功房里铺设了1600块长50cm,宽10cm,厚3cm的木质地板。这个练功房的面积有多大?(5分
5、为烘托气氛,海星超市第85分店开业前给超市四周装上彩灯(地面四边不装),已知超市营业大厅长55米,宽16米,高5米。这样布置需要多长的彩灯线?(5分)
6、把10升水倒入一个长2.5分米,宽2分米,高6分米的长方体水缸中。
⑴这时水面的高度离容器口有多少分米?(5分)
⑵此时,将一个正方体铁块全部浸入水中,水面上升了1.2分米,你能求出正方体铁块的体积吗?(5分)
六、画一画,算一算(2+3=5分)
下面是6块长方形卡纸,请你从中找出5块拼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并画这个长方体,最后求容积。(图中数据长度单位为厘米,厚度忽略不计)
1012612
15
12615
6
1215
小学五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测试题 篇13
一、直接写得数。12%
1.40.5= 7.51.5= 0.481.6= 0.5117=
1.20.4= 1.8-0.93= 0.67+0.43= 2.55-2.5=
5.40.01= 0.60.12= 3.22.5= 0.440.44=
二、用竖式计算。12%
3.050.78 2.346.5 1011 (商用循环小数表示)
三、脱式计算。24%
(1)4.37+15.60.32-7.6 (2)20[4.3-(1.9+2.2)]
(3)3.20.04-1.250 (4)2.310.78+1.690.78
(5)5.4与4.2的积加上1.2除7.2 (6)8.7减去2.4与0.8的和所得的差,的`商,积是多少? 再乘4.8,积是多少?
四、填空。16%
1、2.25时=( )时分 20厘米=( )米
13吨80千克=( )千克=( )吨 5.4平方米=( )平方分米
2、13.5的百分之五是(( )个4.5是72 ;( )是3.85的6倍。
3、一根铁棒4米重20千克,平均每米重( )千克,每千克长( )米。
4、在下面的○里填上或=。
5.81.02○5.8 5.81.02○5.8 3.50.8○3.5
3.50.8○3.5 2.870.2○28.70.02 2.870.2○28.720
5、近似值是2.3的最大两位小数是( ),最小两位小数是( )。
6、三个数的平均数是1.8,如果再加上1,这四个数的平均数是( )。
五、应用题。36%
1、小丽看一本340页的小说,前10天每天看22页,以后每天看30页,再用几天可以看完?
3、修路队修一条公路,原计划每天修54千米,30天完成。实际提前3天完成,实际每天修多少千米?
5、甲、乙两艘轮船同时从青岛开往上海,经过8小时后,甲船落在乙船后面53.6千米处。甲船每小时行36.5千米,乙船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2、学校食堂运来1吨煤,计划烧40天。由于改进炉灶,每天节省5千克,这批煤可以烧多少天?
4、花坛里月季花摆了3排,每排有18盆。菊花的盆数比月季花的4倍少72盆,菊花有多少盆?
五年级数学2单元考试题 篇14
一、单选题
1.0.1×0.1×0.1=()
A.0.91 B.10 C.1 D.0.001
2.“1.75→0.175”,如果小数点移到最高位数字的左边,缩小()倍。
A.10 B.100 C.1000 D.10000
3.一页信纸有18行,每行有22个字,一页信纸大约能写()个字。
A.300 B.400 C.500
二、判断题
4.判断对错.
柴鸡蛋每千克售价4.8元,妈妈要买98千克鸡蛋,带480元钱足够了
5.一个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不一定是三位数。
6.判断。
(1)2.5与2.8的积等于7。
(2)3.52×1.6的积是两位小数。
(3)0.3×3.4=3×0.34
(4)两个不为零的数相乘的积一定比其中任意一个因数大。
三、填空题
7.口算
0.8×0.4=________ 5×0.08=________ 1.2×0.3=________
8.计算:
80×0.39=________
160×0.08=________
9.在估算310乘8时,我们可以把310看成________,乘8得________。
10.计算
7.2×0.1×28.5=________
11.一个长方形台面,长3.9分米,宽2.8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四、解答题
12.一棵苹果树大约能摘苹果240个,这个果园共39棵苹果树,大约能摘多少个苹果?
13.用下面的卡片组成一道一位小数乘一位小数的乘法算式,怎样组合这个算式的积最大?
五、综合题
14.列式计算:
(1)840里面有几个70?
(2)51的28倍大约是多少?
六、应用题
15.小华一家要到200千米外的姑妈家做客.爸爸汽车的油箱里有25升汽油,每升汽油可供汽车行驶9.8千米,中途需要加油吗?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
D
【解析】【解答】0.1×0.1×0.1=0.001
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计算出结果进行解答.2.【答案】
A
【解析】【解答】解:1.75的小数点移动到最高位数字的左边,相当于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缩小10倍.故答案为:A
【分析】小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相当于这个数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3.【答案】B
【解析】【解答】1820,2220,20×20=400,18×22=396。故选B。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整数的乘法及应用及应用理解,而且关键学生思维要灵活。
二、判断题
4.【答案】
正确
【解析】【解答】4.8×98=470.4(元)
470.4<480
带480元钱足够了.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根据“单价×数量=总价”先求出鸡蛋的总价,然后与480元比较即可做出判断.5.【答案】
正确
【解析】【解答】解:100÷2=50,50是两位数,所以“一个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不一定是三位数”的说法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在判断题中,可以采用举例的方法来解答。
6.【答案】(1)1
(2)0
(3)1
(4)0
【解析】【解答】(1)解:2.5×2.8=7,原题计算正确;(2)3.52是两位小数,1.6是一位小数,积的末尾没有0,积一定是三位小数,原题说法错误;(3)根据积不变的规律判断,0.3×3.4=3×0.34,计算正确;(4)例如0.1×0.1=0.01,积就比其中任意一个因数小,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正确;错误;正确;错误。
【分析】(1)根据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后再判断即可;(2)根据两个因数中小数的位数确定积中小数的位数即可;(3)根据积不变的规律判断;(4)根据积的变化规律举例子判断即可。
三、填空题
7.【答案】0.32;0.4;0.36
【解析】
8.【答案】31.2;12.8
【解析】【解答】80×0.39=31.2;160×0.08=12.8.故答案为:31.2;12.8.【分析】解答此题依据小数乘法计算法则:先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得数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据此计算即可.9.【答案】300;2400
【解析】【解答】310≈300,300×8=2400
【分析】运用估算。来解决问题
10.【答案】20.52
【解析】【解答】
7.2×0.1×28.5
=0.72×28.5
=20.52
【分析】根据小数乘小数计算方法求出第一步乘法的结果,再用求得的结果与28.5相乘即可解答.11.【答案】
10.92
【解析】【解答】3.9×2.8=10.92
四、解答题
12.【答案】解:240×39
≈240×40
≈9600(个)
答:大约能摘9600个苹果。
【解析】【分析】估算是对参加计算的数值取其近似值,把一个比较复杂的计算变成可以口算的简单计算,得到一个近似值。
13.【答案】解:根据乘法算式性质及数位知识可知,用卡片组成一道一位小数乘一位小数的乘法算式,它们中乘积最大是:7.3×6.5=47.45。
答:7.3×6.5=47.45这个组合的算式的积最大。
【解析】【分析】根据乘法的意义可知,在乘法算式中,因数越大,则积就越大,又根据数位知识可知,一个数高位上数字越大,则其值就越大,据此分析完成.
五、综合题
14.【答案】
(1)解:840÷70=12;
答:840里面有12个70
(2)解:51×28≈1500.
答:51的28倍大约是1500.【解析】【分析】本题是整数的除法及整数的乘法的应用题,“一个数的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进行解决”“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解答”.本题考查了整数的除法及乘法的应用.
六、应用题
15.【答案】25×9.8=245(千米)245>200
答:中途不需要加油。
【解析】【解答】25×9.8=245(千米)245>200
答:中途不需要加油。
【五年级数学2单元考试题】推荐阅读: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2单元检测题08-19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_第2单元_质数和合数08-22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二单元试题02-25
五年级数学第三四单元综合试题04-30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百分数》试题01-19
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上学期第二单元试题10-14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测试题02-15
五年级下册数学四单元10-22
五年级上册数学二单元10-25
五年级上册六单元数学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