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国学经典 传承千年文明》

2024-10-04

《弘扬国学经典 传承千年文明》(通用11篇)

《弘扬国学经典 传承千年文明》 篇1

弘扬国学经典 传承千年文明

——滨州经济开发区“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纪实

山东省滨州市经济开发区沙河街道古井小学 夏智民 电话*** 邮政编码256606 践行新教育,品味着收获的喜悦,有着相同尺码的开发区新教育人且行且思,边走边歌……

朱永新教授“新教育”五大核心理念之五:让师生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文化的发展是人类发展和延续的根基,要想让我们的孩子、教师能够真正地融入社会,真正地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正义感,就要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摘自《朱永新“新教育”的五大核心理念六大行动九大定律》)中国传统文化是人类文明思想宝库中的瑰宝,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2014年3月1日,滨州经济开发区“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中小学教师培训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陈琴老师作了“中华经典素读教学法”的专场报告。会上,陈琴老师分析了中华经典教育教学的现状与对策,高屋建瓴地阐释了中华经典“素读”教学法理论,并执教了中华经典“素读”课堂教学法实践观摩课《诗经·木瓜》。陈琴老师精彩的诵唱,让整个会场沸腾了,师生的学习热情被点燃了,短短一节课时间里,他们就学得津津有味,乐淘淘。2014年5月24日上午,全球推广传统文化第一人王财贵教授滨州经济开发区专场报告会如期举行。王财贵教授明确指出:通过诵读中华传统美文,拓宽了语文学习天地,培养了审美意识,诵读经典已成为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及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王教授引经据典,从犹太人以占全世界3‰的人口却获得诺贝尔奖项的30%,到古今中外教育发展史的比较,鲜明地阐述了读经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014年10月13日上午,开发区新教育人又有幸聆听了江西农业大学附属中学小学部语文教师邓锦芸老师“让语文教学简单到读”的报告及吟诵入门培训讲座。邓锦云老师饱览古今中外教育发展史,寻求教育发展之路,突破教改瓶颈,她号召大家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在常态语文课堂里来一场颠覆性的革命。邓锦云老师大胆践行六年不布置任何语文书面家庭作业,扎扎实实为孩子腾出宝贵的时间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她书写了让班内每一个孩子在小学阶段“背诵十万字,读破百部书,写下千万言”的神话传奇。

2015年1月17日上午,“伏羲班”创始人吴鸿清教授滨州经济开发区专场报告会拉开了帷幕。吴鸿清教授2006年9月来到甘谷县土桥小学,在一年级新生中招了32个学生组成一个实验班。因为甘谷是伏羲的故里,所以实验班的名字就叫伏羲班。在这里,他进行了一场基础教育教学的改革,他犀利地提出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是中国人健康成长的母乳的论点。他让优秀的传统启蒙教材进入小学课堂,用让人信服的事实说话,让孩子成长的事实证明中华经典教材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贝。

2015年1月24日下午,河南省洛阳市监狱一级警督、警察作家王春来老师幸福人生系列课题——“孝亲家和”公益讲座。王老师是中国孝文化的受益者,忠孝双全、亲尝汤药、卖身葬父、卧冰求鲤……他十二年躺在双瘫的父母中间,用心体察、满足父母身心的需要,他是孝的楷模!高中毕业把仅有的招工机会让给了妹妹,他是悌的典范!用“孝道”唤醒无数服刑人员沉睡的道德良知、呕心沥血创作的专著填补了国内空白,他是忠的表率!仅有高中学历,做过缝纫、摆过地摊、扛过麻袋、当过护工的他却成了作家,他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至德至慧”!

积跬步以至千里。每一次活动时开发区师生的诵读展演,悠悠琴音,仿佛磁场一样有穿透性,拨动着与会每个人的心弦。清脆婉转的诵唱,带着与会观众一起穿越了时空隧道,进入了古色古香的盛世王朝,飨用了一顿顿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餐。

参与教改实验班级的视频展示,展示了实验班级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状况。但闻校园里书香浓浓,童声飞扬。诵读国学经典,走近圣贤启智。孩子们没有任何压力,快乐学习,健康成长,令人心向往之。

“伏羲班”实验班级大刀阔斧地整合课程,把国学经典作为日常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并且特别重视音乐在育人中的作用。捧一卷诗书,诵一篇美文,奏一曲古乐,舞一套拳法,一举手一投足,都折射出“扬我国威,振兴中华,舍我其谁”壮志凌云的霸气与豪气。“伏羲班”实验班级的学生赴世界各地巡回演出,展示了中国少年富,展示了中国少年强,展示了中国少年雄于地球,让每一位中国家乡人自豪。

总书记参观曲阜孔子研究院,亲自主持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强调:传统文化深入人心,是中华民族精神基因的传承;要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倡树社会新风凝聚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的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

滨州经济开发区“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在行动。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开发区新教育人将与中国新教育这艘航船同行,“弘扬国学经典,传承千年文明”,共同追寻教育之梦,让教师与学生真正能够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走近经典作品传承千年文明 篇2

提倡阅读中华经典,关键是要引导人民行动起来,不断改善阅读环境,为能读书、读好书创造良好的条件。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对他们的培养和教育尤为重要,社会、家庭以及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有义务正确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中华经典作品,使他们养成经常阅读经典的好习惯。家长的义务是让孩子自己选择读物,自主阅读,适时引导,而出版社也应该多推出好的作品,教科书要体现传承经典。作为教师,应带头和学生们一起诵读《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读本》等作品中的古诗警句,让琅琅书声充溢整个教室,让孩子真正体会到“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的内涵,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文学修养。

我认为经典作品的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应占据一个特殊的重要地位。阅读经典,就是“用我们民族与全人类最美好的精神食粮来滋养我们的孩子,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全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与精神成长打底”(《〈新语文读本〉编者的话》)。而“让作为民族精神源泉的思想与文学在孩子心上扎根”,这更是民族精神建设的基础性的工作。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觉得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建立多元化的经典阅读观:不仅要引导学生读《论语》,也要适当地读诸子各家;不但读古代经典,也要读

现代经典;不但读文学经典,也要适当读历史、哲学、以至科学经典。这样,学生才能拥有源源不断的知识河流,终生受益。

二、引导学生读原著,一字一句地疏通,一篇一篇地老老实实地读,弄清原意,培养学生细读文本的能力与习惯,不作不着边际的发挥。一方面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自主诵读,读准字音,弄懂文意,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始终抓住语言文字这一基本环节,因文而会心。对“文”与“心”都不可忽略,不要将其割裂,对立,而要从具体文本出发,找到具体的“文”与“心”的契合点。在诵读过程中对学生加以适当的指导,包括古诗文的理解、诵读方法及学习运用的指导。“学以致用,学贵为用”。学生学习和积累了大量的诗词并在生活实践中适当运用,不但能促进对知识的理解,还能使学生享受到其中的乐趣,对诵读活动将产生很好的影响和促进。

三、引导学生以平常心阅读经典,对经典作家,既不“仰视”,也不“俯视”,而“平视”之,将其看作是和自己一样的普通人,有追求,也有苦恼,有价值,也有缺陷;将其看作是真理的探索者,有着广博的知识,深刻的思想的先驱,和他们进行心灵的对话,思想的交流,使精神得以沐浴与享受。

四、还要引导学生“以心契心”。这就需要充分考虑初中学生生命成长的特点,找到经典作家的生命和学生生命之间的契合点,找到经典作品提出的命题和学生的生活中所感受到的问题之间的契合点,这样,才可能做到心灵的交流,达到“会心”,而且由“会心”而“回心”,影响学生心灵的成长。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教师自身的提高。应该说,经典作品的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除此以外,在组织学生诵读经典时,还应注意几小点:

一是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基础,提出不同的要求,做到保底不封顶,即所有学生一学期中必须完成规定的篇目诵读,学有余力的学生则鼓励多背、提前背。同学之间建立互帮小组,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二是注意教师之间的协调。即一个班级的诵读活动由班主任、语文教师总负责,并协调其他任课教师按班级计划指导诵读活动,以形成合力。还应与家长加强沟通,共同努力,把诵读活动推向家庭。

三是注意用好诵读本与开展其他诵读内容之间的关系。根据学校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在开展诵读《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读本》活动的同时,将《千字文》等传统的经典也纳入到诵读活动中来。

总而言之,只有当学生的阅读,全社会大众的阅读,特别是阅读中华经典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自发的学习乃至快乐有益的生命体验时,我们的精神家园才将不断充盈,国家的软实力也才将大大增强。

弘扬国学经典 推动社会文明 篇3

——新绛县委宣传部开展“学习践行《弟子规》,争做文明新绛人”主题活动情况总结

《弟子规》是一部国学经典,凝聚着中华民族千年处事哲学与生存智慧。新绛县作为《弟子规》作者李毓秀的故乡,为了进一步弘扬国学经典,传承优良传统,提升公民素养,推动社会文明,我们充分利用这一人文优势,把《弟子规》作为每个公民的生活规范和行为准则,2012年在全县深入开展了“学习践行《弟子规》,争做文明新绛人”主题活动,在引领社会风尚、创建文明和谐中发挥了促进作用。

一、基本情况

为了把“学习践行《弟子规》,争做文明新绛人”主题活动引向深入,全面推开,我们主要围绕“六个一”,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一是发放“一份倡议书”。印发了20000余册“学习践行《弟子规》、争做文明新绛人”倡议书,发放到全县广大机关干部、企业员工、社区居民及农民群众手中。

二是组建“一个宣讲团”。聘请了14名理论功底深、演讲口才好的县教育系统的优秀德育教师,组建了新绛县《弟子规》文化宣讲团。

三是制作“一条标语”。在县城北段高速路口、县东环

一规”,是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的优秀教材。今年,我们在教育系统广泛开展的基础上,把《弟子规》作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有力抓手,开展了《弟子规》“五进”活动。一是《弟子规》进校园,要求中小学生,能背诵《弟子规》,唱《弟子规》歌,做《弟子规》操,守《弟子规》规范,做富于爱心的人;二是《弟子规》进机关,要求机关干部熟读《弟子规》章节,做爱岗敬业的人;三是《弟子规》进企业,要求员工熟悉《弟子规》内容,做诚实守信的人;四是《弟子规》进社区,让居民认知《弟子规》,做互助友爱的人;五是《弟子规》进农村,让农民群众了解《弟子规》,做慈孝亲善的人。全县上下社会各界群众逐渐把学习《弟子规》当成一种时尚,把践行《弟子规》当成一种品德。

二是注重营造氛围,学习践行《弟子规》宣传方式多。为了调动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学习践行《弟子规》的积极性,我们全方位、多手段营造宣传氛围。在制作大型宣传标语和打造《弟子规》一条街的基础上,我们专门印发了10000余册《弟子规》台历,让广大干部坐在办公室可以学习《弟子规》;制作刊播了“每日一规,日增一德” 《弟子规》电视公益广告,让人们坐在家里可以聆听《弟子规》;制作印发了上万册《弟子规》口袋书,方便随身携带,让人们随时随地可以背诵《弟子规》;在每个公交站牌都张贴了《弟子规》

《弘扬国学经典 传承千年文明》 篇4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诵读国学经典 传承中华文明》。

中华文明经历了5000多年历史变迁,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的滋养。

中华古诗文,是我国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传统文化中的绮丽瑰宝。阅,则赏心悦目;读,则琅琅上口;诵,则心领神会;吟,则意气飞扬。读国学经典,更能赋予我们精神的力量,获得极为丰富的营养,读李太白诗,一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便让我们对大自然充满向往,读白乐天诗,一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碳贱愿天寒”便让我们对百姓的遭遇充满同情,文天祥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又让我们感觉天地间浩气长存。

诵读千古美文是树人之根本。在诵读中,中华民族的精神激励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滋养着我们。书声琅琅,开卷有益。一代新人的成长,将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学滋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的胸怀;“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准则;“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精神;“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高洁;“教之道,贵以专”,启迪我们教育要持之以恒,学习要专心专注; “亲师友,习礼仪”教我们待人接物、为人处事;《弟子规》告诉我们要孝敬父母、友善兄弟,诚实守信、仁爱好学,……

在琅琅的诵读中,我们犹如与历代圣贤平等对话,感受到先辈们先进的思想。不知不觉地体验到人对自然生命的关心,体验到登高望远的心胸舒展,体验到要尊重劳动,体验到朋友之间深厚的友情,一切美妙的修养和哲学会毫无痕迹地渗入生命感受的深处,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

“经典引领,文化立校”,“雅言传承道义,经典浸润人生”是我校一贯坚持的办学思想,更是我校的文化特色和艺术亮点。此刻,让我们静心思量,我们在生活中、学习中、活动中,对待父母、老师、同学的态度,在读书学习与衣食住行方面的表现,是否懂得了孝敬与谦让,是否做到了好学与上进,是否遵循了诚信与友善?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灿若云霞,辉耀千秋。国学经典,这一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智慧之源如云飘逸,如柳柔细,如水清澈、如友相伴。我相信,他一定会随着优雅的韵律缓步铺展,将其智慧的光芒穿透历史、跨越时空、历久弥新。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建设幸福美好的新生活,需要我们不懈奋斗,不断进取,更需要我们传承、弘扬中华文明。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重振雄风,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弘扬国学经典 传承千年文明》 篇5

经过此次的学习,让我对国学有了深刻的认识,感受到《国学》中的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经典理论,细细的反省一下,我感觉确实受益匪浅。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学习国学,让我更进一步的了解孔子及其他教育家、思想家的学说。

细品《论语》,颇有感触。《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生活,找到个人坐标。《论语》中关于修德的言论,最具概括性且易于遵循的有:“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益者三乐,损者三乐”。孔子认为:血气未定的年少之时,不要沉浸于女色;血气方刚的成年时期,不要与人争斗:而到血气既衰的老年,不要贪得无厌。一个人遇事不要主观臆测,不要盲目武断,不要固执己见,不要自以为是。孔子还认为,和正直,诚实守信,博学多才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而和谄媚的人,虚伪阴险的人,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同时他还认为,如果以适度的礼乐来节制自己,以称道别人的好处,以拥有很多贤德的朋友为快乐,对人是有益的,而以骄奢淫逸,游荡忘返,宴饮荒淫为快乐,对人则是有害的。这些言论,简洁明了,教人自我警醒,让人持守美德或教人弃去偏执。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把这几句话牢记在心,时时警醒自己,应该说在修身行事方面就不会有大的过错了,作为机关工作人员,更是要牢记不忘,并依此行事,真正做到身正为范。

通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今后, 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以此为傲,也希望大家能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国学文化,使其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永不衰竭!

诵读国学经典 弘扬传统文化 篇6

弘扬传统文化

——曹镇乡五虎刘小学特色学校创建交流材料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每天中午的诵读时间,从我们学校的每一间教室里都传出悦耳的诵读声,响彻校园,早上的晨读,则是诵读古诗,这已成为学校一道独特的亮丽风景线。这就是我们学校的特色——“诵读国学经典

传承传统文化”。

理念: 通过经典诵读,塑造高尚人格。

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教给师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师生自身的修养;让师生懂关心,会合作,构建和谐校园。

方法:经典诵读,境、诵、行、恒结合。

一、“境”就是把诵读国学经典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二、“诵”就是采取形式多样的方法,让学生在快乐中诵读国学经典。并组织进行诵读评价,激发学生诵读积极性。

具体做法是: 每周一诗

1、每天早上预备前,全校学生在教室跟着校园广播诵读古诗。

2、课前一吟,每节课前吟诵一首古诗。

3、课间学生在文化墙自由诵读古诗或边游戏边背诵。

4、每各月每班举办一次古诗朗诵比赛,评出每班“小诗仙”。

5、每学期学校举办一次古诗朗诵比赛。每日诵读

1、每天中午午诵时间,学生在教室跟校园广播诵读《弟子规》。

2、课间学生做各种游戏、采用不同花样背诵《弟子规》。

3、师生、亲子同读。要求老师、家长与学生同步诵读相同的内容。为学生做出表率,同读同悟。

4、每班每月举行一次《弟子规》背诵比赛。

5、学校每学期举行一次《弟子规》背诵比赛。每周一课

每周上一节国学课,由语文老师轮流备课,通过校园音频系统,全校同上一节课。评价办法: 1.每周评价

采用学习小组自评法,评价组员一周的诵读进度和记忆水平。由各班诵读小组的组长担任检测组长,在每周的周末逐一检测本组的同学,并将检测情况报告班长或老师。老师进行抽测并作相应的调整或要求。2.学期评价

采用学期达标升级评价法。在每学期的期末,由各班的语文老师负责评价本班学生的诵读水平:能够背诵必读篇目并达到质量要求的学生,发给通过该篇目的达标证书。为确保诵读质量,学校对通过达标的学生进行必要的抽查,不合格率超过10%的班级,将重新组织达标验收。

学生的达标证书共分为五级,采用由低到高的升级机制。达到五级的学生,由学校颁发经典诵读“小博士”荣誉证书。

三、“行”就是践行国学经典。

我校把《弟子规》作为德育课本,使之成为学生行为检查的标准。师生们经常把《弟子规》的内容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对照:“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熟背《弟子规》的基础上,每个班级形成自己的践行特色,老师会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确立班级《弟子规》践行点,并写在黑板的右上方,由教师指导学生把每天的践行点当成一项作业来完成,并帮助学生改变不良习惯。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老师也会让学生自己对照《弟子规》查找不足,让《弟子规》成为老师和学生共同的学习课本。

四、“恒”就是持之以恒。

常年坚持下去,真正使师生受到教育,使学校办出特色。展望:师生和谐相处,书香溢满校园

随着持之以恒的常年坚持,此项特色建设的不断深入开展,《三字经》、《孝经》、《诗经》、《千字文》、《论语》、《孟子》、《老子》等经典的进一步推进,“诵读国学经典 弘扬传统文化”这一特色一定会在我校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那时的五虎刘小学一定是师生和谐、书香满园。校园里没有浮躁与粗鲁,有的只是和谐与默契。操场上生龙活虎,教室内文明温馨,爱心溢满校园,课堂充满活力。处处让人感受到“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且戒之”的德育效果。从五虎刘小学走出去的学生人人彬彬有礼、温文尔雅、才华横溢,个个懂关心、会合作。

留守儿童工作

我校留守儿童比较多,学校建有“留守儿童亲情家园”。每学期开学我们都要为留守儿童建立档案。并由各班班主任负责,对他们多一些关注,掌握他们的日常情况。并在一些节假日专门为他们组织一些活动,如:给家长通亲情电话、通过视频聊天和家长沟通、组织留守儿童一起过“儿童节”、“中秋节”等,这些孩子也受到了各级领导的关爱。各级领导给他们送来爱心礼物、市检察院在此设立了“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基地”、区法院来给他们做心理辅导,区检察院来给他们做安全讲座等。我校在取得一点成果的同时,将继续丰富和完善国学经典教育工作,进一步形成鲜明的传统文化教育的办学特色,努力探索、不断创新,争取使每一位孩子在千古美文的熏陶下,切实丰富人文素养,为孩子的成功奠基。

以上是我校在特色学校创建中的粗浅做法,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曹镇乡五虎刘小学 2014年5月12日

平顶山市湛河区校长交流会汇报材料

传承国学经典 篇7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足有五千年之久。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再到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国文化历经沧桑,经历了数百年之久,才有现在人们所知的文学常识。它不仅是中国人们的一大骄傲,还是祖国的瑰宝。

例举妇孺皆知的《唐诗三百首》:黄河遇见了李白,才有“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千古绝唱;长江遇到了苏轼,才会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盖世辞章;明月遇见了诗人,才会有数不胜数的千古流传的诗篇。一切皆归于巧合,但只要细心发现,才会有现在人们熟读的唐诗、宋词、元曲。历史的长河上,许多诗人、作家、革命家等甚至已牺牲生命,才留下了让人赞不绝口的美文。也正因这些文化,历史上才出现了文化巨子,并且凝结成文化结晶传给后人。就这样借鉴于前人,流传于后人的方法,书库中呈现出了数百万本的著作。民族文化历经变化,它是令全世界中国人民所骄傲的,历史由我们谱写,文化由我们传承。

中国汉字可以说是中国最伟大的发明,乃至于世界,都深受于各国的喜爱,甚至于国家的最高领导人,都对它赞不绝口,并学习了书法。一个简单的文字,也是经历了千年而演变而来的,从每一个文字中,我们都能读出古人的心血,每一个文字,都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中国书法更是渊源流传。著名书法家有颜真卿、欧阳询、柳工文,更有家喻户晓的王羲之等。这些书法大家也都留下了名作《多宝塔碑》、《大麻姑仙坛记》等,颜书书法更对后世书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当《三字经》、《论语》、《礼记》等呈现在世人面前,我们无不惊叹。从中我们学会了做人的道理、学习的方法,对后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古代人们的劳动智慧是不可估量的,他们留下了国学经典。当如今我们坐在教师里读着课本时,我们好似就可以看出作者著作时的全过程。当代青少年发奋图强熟读国学经典时,又一颗文化新星就冉冉升起,传承着千古文化。

民族文化已不再是文化,它是人们的精神食粮。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发展的全过程。国学经典时千古流下的一段佳话,如果民族文化是精神食粮,那么它就是民族精神的饮料。

传承经典 升华国学 篇8

传承经典 升华国学

――观《国学小名士》有感

五莲县实验小学五年级九班 赵盛言

少儿频道播出的《国学小名士》,主要考察了选手们对国学文化的掌握程度。选手们个个身怀绝技,冷静对待老师出的国学题目,对答如流,使我感悟颇深,受益匪浅。

那一场场精彩绝伦的比赛,堪比一部部扣人心弦的大片,吸引着我。有遗憾的感动,有温馨的力量,这是一场重塑我们精神的启蒙运动。“创意诵读”展示了选手们的独特个人魅力,让人赞叹不已;一项项公益活动,更形象直观地诠释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我爱记诗词”环节中,小选手对答如流,妙语连珠,观众禁不住热烈鼓掌,更激发了我学习习国学的兴趣。特别精彩的是“楹联对决”,小选手个个才华横溢,令人羡慕。小选手根据提供的上联,对出下联。如上联“一元二气三阳开泰”,对出的下联是“四书五经六艺贯通”、“四海五洲六合同春”,评委老师从不同角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真让我大开眼界,也明白了什么是平仄。原来小小的对联,蕴含着那么多丰富的知识,这与选手们平日对诗词的积累是分不开的。

观看《国学小卫士》,让我更加了解中国经典诗文和它们的含义,也感受到了中国文学的博大精深。“满招损,谦受益”已深深印在脑海中,我会把它当做自己的座右铭,时时刻刻激励我前进;“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的爱国精神,深深地将我折服。每一句诗词都给了我前进的动力,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启发着我们去开发更美好的东西。

我专注于每一个节目的表演,听着他们充满激情的朗读,看着他们微笑而平和的表情,让我也身临其境,跟着他们一起紧张着,一起思考着,一起微笑着,在答题的过程中,我才发现自己掌握的知识是那么的少,有一句话说的好,“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如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是呀,只有饱读诗书,才能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呀!从今往后,我也要多学习积累古诗词,撷取民族智慧的结晶,把祖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传承文明弘扬弟子规 篇9

通过学习《弟子规》,董事长的讲解让我非常深刻的了解做人做事的准则。同时,我也发现了一个问题,以前自己习以为常或自己认为对的言行,原来都这样或那样地存在着不足。

《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在古代《弟子规》是做人的准则,在当代仍然影响着更多的人,教育我们如何做人。

在这里,我把我学到的几点和大家分享一下:

入则孝,总归来说就是一个“孝”字。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他们生我们养我们,我们不能忘记养育之恩!我们一定不要“子欲养,亲不在”,这是最不孝。

出则悌,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我们操心,只有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谨,这各方面是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说话也是如此,常言道,祸从口出,尤其是在工作中,在背后谈论别人,说文明了叫“八卦”,说俗了就叫“坏话”,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我们也要反过来想,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如果这些话传到别人的耳朵里,那你就又少了一个朋友。所以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

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事仁慈人无完人,虽然现在没有几个人可以真正的做到“仁”!但是只要我们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那我们就做到了自己心中的“仁”,也算无愧了!

传承国学经典演讲稿 篇10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传承国学经典,争当有志青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泱泱中华,五千年文明。悠久的岁月,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漫长的历史,凝成了经久不蓑的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用自己的智慧演练了楚辞汉赋、唐诗宋词。每当我们徜徉其中,感受国学的博大与精深,品味中华文化的优美时,我们都禁不住深深的陶醉。在传统文化的海洋里,有岳飞的《满江红》,有曹操的《观沧海》,还有李清照的《夏日绝句》。

瞧,那精忠报国的岳飞,力抗金兵,保家卫国,即使皇帝昏庸,奸臣当道,却依然唱出“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看哪,一代枭雄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即使岁月染白了他的须发,仍旧高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还有那乱世漂泊的李清照,纵然帘卷西风,瘦比黄花,仍旧吟出“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那或铿锵或柔美的词章,溅落在历史的长河里,激起了遥远的绝响!

作为新时代的一名青年教师,我肩负着传承中华经典文化、启迪祖国未来的重任。工作中,我要把国学经典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每天早晨来到教室,面对天真的孩子们,我带着他们背一段三字经,演一段千字文,或者讲一段历史故事,让自己和孩子们伴随着清新的晨风在古书的海洋里收获一份世外的宁静,让国学经典拉近我们与古人的距离,启迪我们的心灵,充实我们的思想。

老师们,让我们从今天做起,拂去历史的尘埃,共同打开一本国学经典,用心去细细品味那古老却不陈旧、遥远却不陌生、高雅却不脱俗的国学经典吧!

传承国学经典演讲稿篇5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传承国学经典》。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的滚滚长河,民族的浩瀚星空,人生的坎坷历程,无不浸透着中华文化的精神。于是,千百年中国傲立于东方,历史长河金鲤化龙,浩瀚的广宇群星灿然,炎黄挺起五岳的脊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杜甫吟唱的盛唐清韵;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是辛稼轩呐喊的两宋悲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谭嗣同面对民族衰微的浩然肝胆。

神州大地上,国学文化传承千年。何为国学?是司马迁熟悉华夏文明,留下了传承民族魂魄的《史记》?是李时珍涉足千山万水,遍尝百草,用自己的亲身体验造福于后人的《本草纲目》?还是纪晓岚精通经、史、子、集整理出浩瀚的《四库全书》?何为国学?不就是经那得起时间洗炼而沉淀下来的,能够在千百年后还能给人以深刻启示,让人从中获益的精神财富、文化积淀吗?

国学经典是中国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传承国脉的精神纽带,是炎黄子孙奋斗不息,富国强兵的力量源泉!它犹如一束光芒润泽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

还记得精忠报国的岳飞,力抗金兵,保家卫国,即使皇帝昏庸,奸臣当道,却依然诵出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民族气概!

还记得一代枭雄曹操,东临碣石,酾酒临江,即使岁月染白了他的须发,仍旧高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壮怀好歌!

还记得乱世漂泊的李清照,将国家之恨纺成染柳烟浓,吹梅笛怨的哀愁,纵然帘卷西风,瘦比黄花,仍旧吟出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豪言壮语!

那或铿锵或柔美的词章,溅落在历史的长河里,激起遥远的绝响!

国学的经典,华夏的辉煌,成就了伟人的不朽,缔造了民族的昌盛。国学文化,是华夏民族的灵魂,是炎黄子孙的精神脊梁!让我们一起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肩起民族复兴的伟业,让中国这条龙腾飞在世界东方

传承国学经典演讲稿篇6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传承国学经典》“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听,这是我们兴泉小学学生在诵读。这稚嫩的童音,让我的思绪飞扬。不知不觉中,我跨越时空,走进了两千多年前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去聆听他的谆谆教诲、去感受他的人生智慧,去追寻他的敦厚之风。

孔子关于学习的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论语》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两则。前一则是说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当老师的人;后一则告诉我们敏捷而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义至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能者为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的人很多,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亦可成为我们良师益友。多向我们身边的这些平凡的人学习,就像置身于万绿丛中的小苗吸收着丰富的养分。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们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的渊博,就必须善于从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们点滴之长——“择其善者而从之……”

《论语》里有太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生大智慧。我庆幸是兴泉小学浓浓的书香浸润了我。让我深深感到来到这个世上是幸运的,因为有国学经典的熏陶;来到这个世上是幸福的,因为兴泉小学校园充满了浓浓的书香。国学的经典,华夏的辉煌,成就了伟人的不朽,缔造了民族的昌盛。国学文化,是华夏民族的灵魂,是炎黄子孙的精神脊梁!让我们一起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让中国这条龙腾飞在世界东方!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传承国学经典》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的滚滚长河,民族的浩瀚星空,人生的坎坷历程,无不浸透着中华文化的精神。于是,千百年中国傲立于东方,历史长河金鲤化龙,浩瀚的广宇群星灿然,炎黄挺起五岳的脊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杜甫吟唱的盛唐清韵;“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是辛稼轩呐喊的两宋悲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谭嗣同面对民族衰微的浩然肝胆

神州大地上,国学文化传承千年。何为国学?是司马迁熟悉华夏文明,留下了传承民族魂魄的《史记》?是李时珍涉足千山万水,遍尝百草,用自己的亲身体验造福于后人的《本草纲目》?还是纪晓岚精通经、史、子、集整理出浩瀚的《四库全书》?何为国学?不就是经那得起时间洗炼而沉淀下来的,能够在千百年后还能给人以深刻启示,让人从中获益的精神财富、文化积淀吗?

《弟子规》是人们的生活规范,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规范,做到与经典同行为友。《弟子规》是儒家的基础,人性的基础。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废经废伦,治安败坏根由。贪瞋痴慢,人心堕落原因,欲致天下太平,须从根本着手。图挽犯罪狂澜,唯有明伦教孝。误根本为枝末,认枝末为根本。为求解决问题,反倒制造问题。君子唯有务本,本务邦国自宁。俗云:「教儿初孩,教妇初来」,儿童天性未染污前,善言易入;先入为主,及其长而不易变;故人之善心、信心,须在幼小时培养;凡为人父母者,在其子女幼小时,即当教以读诵经典,以培养其根本智慧及定力;更晓以因果报应之理,敦伦尽分之道;若幼小时不教,待其长大,则习性已成,无能为力矣!三字经曰:「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教之道,贵以专。」,而非博与杂;故一部经典,宜读诵百至千遍,苏东坡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现在教学,坏在博与杂,且不重因果道德及学生读经、定力之培养,至有今日之苦果。企盼贤明父母师长,深体斯旨;此乃中华文化之命脉所系,中华子孙能否长享太平之关键,有慧眼者,当见于此。几百年来,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一直坚信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小孩子在他年少时(0~13岁),记忆力非常好,应该把前辈的人生经验、生活智慧记忆下来,牢牢地背记,并烂熟于心中。尽管此时他还不理解其深刻含义,但是先记住,好比牛先把草吃下去,有时机再反刍一样,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能力也在成长,到了一定年龄自然酝酿发酵,必然有更深的理解和领悟。如果在孩子在记忆、记忆力强的时候,不给他一些经典的东西储存到脑子里,没有“厚积”,怎么能“薄发”呢?怎么能融会贯通、触类旁通呢? 《弟子规》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弟子”是指一切圣贤人的弟子,“规”“夫见”意思是大丈夫的见解。所以是每个人,每一个学习圣贤经典,效仿圣贤的人都应该学的。《弟子规》没做到,学习别的经典就很难得到真智慧。《弟子规》共360句(1080字),概述简介,以精练的语言对儿童进行早期启蒙教育,灌输儒家文化的精髓。

国学经典是中国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传承国脉的精神纽带,是炎黄子孙奋斗不息,富国强兵的力量源泉!它犹如一束光芒润泽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

还记得精忠报国的岳飞,力抗金兵,保家卫国,即使皇帝昏庸,奸臣当道,却依然诵出“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民族气概!

还记得一代枭雄曹操,东临碣石,酾酒临江,即使岁月染白了他的须发,仍旧高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壮怀好歌!

还记得乱世漂泊的李清照,将国家之恨纺成染柳烟浓,吹梅笛怨的哀愁,纵然帘卷西风,瘦比黄花,仍旧吟出“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豪言壮语!

那或铿锵或柔美的词章,溅落在历史的长河里,激起遥远的绝响!

国学的经典,华夏的辉煌,成就了伟人的不朽,缔造了民族的昌盛。国学文化,是华夏民族的灵魂,是炎黄子孙的精神脊梁!让我们一起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肩起民族复兴的伟业,让中国这条龙腾飞在世界东方!

传承国学经典演讲稿篇2

大家好,我叫孙**,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传承国学经典,弘扬传统文化》。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国学像一阵春风吹进我们的校园,吹进我们的课堂,吹进我们的心灵,了解传统文化,提高自身修养,弘扬传统文化,美丽情满中华。

神州大地,国家传承千年,何为国学?那就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历史长河中中经得起时间洗炼而深沉下来的能够在千百年还能给人以深刻启示,从中受益的精神财富,文化深沉。

《弟子规》教导我们人们生活的规范,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规范,“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句虽短,意深刻。孔子关于学习和交友的态度更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三人行,必我有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第一句意为几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必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第二句告诉我们要勤奋努力学习,多向别人请教,第三句告诉我们要真诚对待朋友,这些话虽出自二千年的孔子之口,但至理名言,意义深刻,正所谓:“海纳百川容乃大”,我们若想具有高山的雄伟和大海的渊博,就必须从平凡的人身上汲取点滴。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国学里有太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生智慧,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我庆幸洪小的浓浓书香浸润了我,让我深刻感到浓浓传统文化的熏陶,我明白学习国学经典,就是要以史为鉴,以古为镜,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实现人生梦,实现中国梦!

诗韵上周和我一起准备了一篇稿子,说是学校要举行国学经典的演讲比赛。

传承国学经典演讲稿篇3

各位老师、同学大家下午好!

非常有幸,今天能在这个讲台上和大家一起谈谈,我心中的国学。

所谓国学,从字面上理解,指我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包括哲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等。对于我来说,国学一直是以文学的形式扎根在心底,从为萌发的种子,到后来的发芽,抽枝,长叶,终成了一朵在神州大地上翩跹起舞的文学奇葩。

其实从文字在仓颉手中诞生的那一刻起,文学便注定要以无限的魅力,支撑起一个民族的脊梁。请留心看看,在斑驳岁月的甲骨上,在风尘历史的竹片里,在绚烂千年的锦帛中,处处记录着文学的美丽容颜。

国学之根——《诗经》诗经如彼岸花,即使无法摘取,也一直存活于心。其中,一句烂熟于耳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写爱情,算是到了某种极致,至今,甚少言语能出其右。想想在几千年前,便有如此绝妙的语句,单从这一点看,就可看出,国学一词背后,是以深厚的文化为底蕴形成的。但诗经并不会因此而同想象中那般疏远而不可亲近,其实它只是民歌。只不过,在我们渡河的时候,被无声地遗忘在另一个时代,当我们想起,返身去寻找时,它已经没入历史的河流之中。于是现在大家渐渐习惯于唱”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而但忘了”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对于诗经,我们用诗的清雅去寻找,用经的深邃去看待,它也许是我们前世的前世,我们心底曾经响过的声音。我们曾一起吟诵的歌谣。

诗经三百,不过是前生无邪的记忆。

国学之茎——唐诗

汉唐,中华民族五千年里最辉煌的岁月,它遗留下的风韵洒入我们的血液里,像金子一样熠熠生辉唐朝是我国古典诗词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在所有的古代文学体裁中,兴许是我们最熟悉的。很小的时候,我们的父母或老师就一字一句教予我们”床前明月、春眠不觉晓。“但当时也只是学得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殊不知,唐诗也有它的美丽与哀愁。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的《山居秋暝》。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清幽明净的自然美,宛若一缕清风,渗入心扉。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的《月下独酌》。月和酒,一直是李白的最爱,可两者都蕴含孤独,不得志,愁闷之意。前一句”独“,后一句”孤“,李白在尘世中活得无可奈何,唯一可以陪伴左右的,只是影子,单薄且虚妄。

不同的诗人,会有不同的人生经历,笔下诗句的情感也会迥然不同。而唐诗,也正因此变的瑰丽多彩。

国学之枝——宋词

宋词从唐诗发展而来,汲取了《诗经》《楚辞》的营养,一直到现在,仍陶冶着人们的情操。

柳永、李清照、晏殊用柔婉的文笔,细密的心思,写尽人性感情中委婉哀愁的一面。《雨霖铃》中的一句”多情自古伤离别“在秋风萧瑟时,柳永将自己的真实情感用文字表达得如此凄婉动人。而晏殊用”夕阳西下几时回“的慨问道对美好景物的留恋。反之,苏轼、辛弃疾的气魄便如虹,慷慨的高昂之调用一句”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便能震撼住人心。

宋词无疑是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枚巨钻,它是一座芬芳的大花园,有傲骨伫立的梅,有娇艳依人的杜鹃,更不缺大气丰村的牡丹,如此千姿百态,姹紫嫣红的花儿赶趟儿开,怎可能不多彩绚烂呢?

国学之叶——元曲

元曲给我的印象一直以来都是十分独特的,所以它才有资格与唐诗宋词鼎足并举。

马致远是我最爱的戏曲家之一,也是元代最优秀的散曲家。他的《天净沙。秋思》或许许多同学都熟知。一个人,仅用二十八个字,就能把秋意那样清晰地描摹出来,下笔又是那样浅淡。且”不着一字,尽显风流。“成就了一种萧瑟、苍凉的马致远意境。当夕阳西下,马致远还是那个远在天涯的断肠人……

从马致远一人,影射出元代作曲家水平之高超。一方面,元曲继承了诗词的清丽婉转;一方面,元代社会使读书人位于”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极为夺目的战斗光彩,透出反抗的情绪。这些均是元曲用葆其艺术魅力。

国学之花——文学

我心中的国学,是古代文学这株摄人心魂的美丽花朵。从清雅的诗经。到瑰丽的唐诗宋词,缠绵的元曲,无一不诠释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大家也许都读过中国的四大名着,那就更应能深体会到古代文学的吸引力,且不言水浒红楼的忠义与酸辛,但是三国里曲折的情节,令人惊叹的韬略,就是如此引人入胜。何等华丽的辞藻,也难以形容其艺术程度之高。

因此,古代文学无疑是中国国学中犹唯突出的传统学术文化。它罩着迷离唯美的光环,溢出清淡纯粹的芬芳,却又不失历史沉香的气息,即使在世界上,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最后,愿我心中的国学能如冲天的火焰,点燃越来越多龙之传人的瞳孔!

弘扬中华美德,传承儒家文明 篇11

阳城五中 王鹤凯

尊敬的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弘扬中华美德,传承儒家文明》。现在由我带领大家一同走进孔子的世界,领略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先师的思想精髓。

在公元前551年9月8日那天,一位伟大的教育家诞生在素有“礼乐之邦“之称的鲁国。他就是孔子。他的思想滋养着我们中华儿女,他的仁爱传播到世界各地。

被称为“天之木铎,天纵之圣”的孔子周游列国14年,晚年编撰《诗》《书》《礼》《易》《春秋》。更为可贵的是孔子在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即世界上一切人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我们要领悟儒家的核心思想“仁”,亦孔子所主张的最高理想社会境界“和”。“和”也就是我们今天倡导的和谐社会。儒学在本质上是一种追求和平与发展的中庸哲学。这正是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提出建设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远大目标所需要继承和借鉴的思想理论。俄罗斯学者布罗夫指出,在全球化过程中,当今世界遇到了诸如局部战争,种族冲突,自然灾害,生态灾害等大量问题,而儒学中的和谐,诚信,在社会中相互依赖,自我修养等价值观能够为解决这些问题发挥重要作用。儒学已经不仅仅是中国的儒学,更是世界的儒学。因此我们现在的主要任务是把儒学当中跟

现代化能够融合的,能够对我们中国人的精神建设和思想建设起积极作用的东西进行弘扬。总而言之,儒学在世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是不可以忽视的。宋朝开国丞相赵普的“半部论语治天下”就很能体现其重要地位。

上一篇:洗衣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下一篇:妈妈为孩子的祈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