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轴对称图形》的教案

2024-08-10

数学《轴对称图形》的教案(通用14篇)

数学《轴对称图形》的教案 篇1

教材简析:

《轴对称图形》在本章教材的编排顺序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把它放在圆的后面,一方面可以更好地说明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另一方面可以对所学的各种平面图形中轴对称的情况作全面的了解。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教学难点: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学生分析:学生已学过简单平面图形,对平面图形已有一定的认识,且初步了解研究平面图形的方式方法。高年级的学生具有好胜,好强的特点,班级中已初步形成合作交流,敢于探索与实践的良好学风,学生间相互讨论的气氛较浓。

设计理念: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以及鼓励学生在具体、直观操作中发现知识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特点。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实施开放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向学生渗透事物的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体会对称美。

2、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概括能力。

3、使学生直观的认识轴对称图形,在操作中理解掌握轴对称的概念,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流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课题。

1、(屏幕出示相关图片)观察下面的图形,(折一折,看一看)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

2、指出:像前三个这样的图形,我们把它叫轴对称图形。

3、引入课题:轴对称图形。

二、学生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等实践活动,加强对图形的认知和感受。

1、揭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思考:现在你能用什么方法来检验一下这几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a、学生试说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b、教师板书: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完全重合重点强调)

c、让学生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轴对称图形的。(以小组为单位,用手中图形举例说明)

d、教师结合图形说明对称轴的概念。

2、完成做一做。(让学生来汇报,同时电脑演示)

3、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平面图形,现在你动手折一折、看一看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各有几条,请你画出来。(汇报从杂乱----有规律)

4、完成做一做1。(口答,屏幕演示)

5、完成做一做2。(口答,屏幕演示)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知道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并且知道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我们还通过动手操作知道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以及各有几条对称轴。

6、质疑。

巩固练习:

1、数书P1021(口答)(屏幕)。

2、数书P1024(口答)(屏幕)。

3、画出每组图形的对称轴。

4、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有很多,你能不能举例说明?

5、欣赏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

6、判断:

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不是轴对称图形。()

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是对称图形。()

三、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数学《轴对称图形》的教案 篇2

一、教材分析

轴对称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 是数学中图形的基本变换, 也是空间与图形领域中的重要内容. “作轴对称图形”则是介于“轴对称”与“等腰三角形”之间的一部分内容. 因此, 它的地位是承上启下的, 作用是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培养学生感受数学美的审美情趣.

教材的重点是轴对称的性质及轴对称的作图, 难点是利用轴对称变换设计图案.

二、教学目标

本节课我设计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是:1. 通过具体实例认识轴对称, 探究其基本性质;2. 能作出简单图形经过一次或两次轴对称后的图形;3. 能利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 过程与方法目标是经历轴对称变换的画图、观察、交流、图案设计等活动理解轴对称的性质及轴对称的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通过利用轴对称作图和图案设计, 培养和发挥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潜能.

三、教学方法

通过轴对称图形变换的图片收集与播放与撕纸相结合、探究与归纳相结合、教师演示与学生实践相结合、感悟与应用相结合等师生双边活动, 将数学生活化, 让游戏走进课堂, 让学生释放灵感, 使学生淳朴、率真的本性得以自然流露, 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开朗活泼的性格, 以乐观向上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学习, 从而打造更充实、更有活力、更能享受数学的实效性数学课堂.

四、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设计的教学过程共有四个环节:温故知新———探求新知———总结内化———回归生活.

设计“温故知新”这一环节一方面为检测学生上节内容的掌握情况, 另一方面则是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 体现数学学习的联系性、连贯性和系统性. 通过出示关于直线l轴对称的两面小国旗, 让学生根据图形回忆轴对称、对称轴、对称点等概念.

“探求新知”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 让学生在老师设计的一系列活动中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地学习新知识.

活动1:动手试一试, 动脑想一想. 其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受轴对称的美、轴对称的应用, 聪明的学生还可以感受到如果已知一个图形, 利用轴对称的知识可以画出这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的轴对称图形.

活动2:欣赏、思考、撕纸、探究. 本活动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在欣赏中思考:“对称轴的方向和位置发生变化对得到的图形方向和位置是否有影响? ”二是用撕纸探究轴对称变换的性质. 第一个问题比较简单, 重点说说第二个问题的解决过程. 首先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将一张白纸连续折叠两次, 然后在折叠的折痕一面撕出自己喜欢的图案, 撕下的部分放下, 把剩余的部分打开观察, 再结合教师设计的“答一答”中的填空, 双管齐下, 一举归纳出轴对称变换的性质. 动手加动脑, 实践出真知, 行云流水, 水到渠成.

活动3:尝试探究. 这一活动的实质是学习轴对称图形的画法. 当学生掌握了轴对称变换的性质后, 看到有挑战性的题目, 是非常兴奋的, 定会产生强烈的尝试欲望. 借此机会, 教师可以大胆放手, 给学生一些时间, 让学生先去尝试. 然后教师在听取学生认识的同时, 在黑板上进行演示.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步骤:第一步, 作垂直;第二步, 延长;第三步, 截取.学生经历了自己作、看老师作和归纳步骤等过程, 自然会彻底掌握. 接下来就是练习巩固了 (作线段、三角形等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 再作适当的拓展 (射线、直线、特殊位置下的轴对称图形的作法等) , 最后是议一议:通过以上探究, 你能总结出作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吗? 结论展示以突出重点和精练为原则, 分别是找、作、连, 便于学生记忆和应用.

活动4:练习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41页1、2题) .

活动5:欣赏与设计. 本活动先展示身边的轴对称实例, 再让学生用所学知识, 模仿、设计、创新,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总结内化”环节其实就是课堂小结 , 以问题的形式出示本节课的知识提纲, 引导学生谈收获, 可给学生以方向感和回忆之线索. 既关注了知识技能, 又重视了情感态度, 使知识性、思想性和艺术性融于一体, 给学生深刻的印象和无穷的回味, 达到了“课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最后一环节“回归生活”, 可以看作是作业设置, 也可以看作是新学知识的拓展应用, 又或是生活与数学的完美结合.虽然很多资料上显示课本习题12.2的1、5题为主, 但我考虑到类似于这种“作已知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学生已经掌握, 反倒是由于时间关系, 课堂上的“生活与数学”部分, 学生肯定没有尽兴. 所以, 作业依然是“利用轴对称为班级墙报设计一幅花边”.

五、教学反思

数学《轴对称图形》的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欣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案,探索它们的共同特征,发展空间观念。

2、通过具体实例了解轴对称的概念,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知道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和联系。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动手操作活动,引导学生感悟轴对称的特征,培养学生用运动、变化的特征去看问题。

2、通过对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认识,感受对称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又可以改善生活。

教学重点:

了解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的概念,并能简单识别、体会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它的丰富文化价值。

教学难点:

能正确区分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纸片若干、墨水、剪刀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欣赏图片(课件展示)

大自然是一个真正的美的设计师。它是一个天才的雕塑家,一个天才的画家,它创造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和谐,那么的美丽。

大自然创造生命的一个原则就是对称。它用对称的方法创造了千百万种不同的生命,人们也在不断的从中汲取经验创造出现在的高科技产品。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来研究对称中的一类-----轴对称

二、探索活动

活动一:

(1)观察课本图2-1中的图片,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2)仿照课本2-2进行操作,你有什么发现?

(3)课件动画演示:

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定义: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称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也称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4)联系生活实际,列举出一个成轴对称图形的实际例子。

活动二:

(1)观察一组图片,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2)给出定义: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称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

(3)你能画出图形中的对称轴吗?

(4)完成课本P41练习第1题。

总结: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区别:轴对称是指两个图形能沿对称轴折叠后重合,而轴对称图形是指一个图形的两部分沿对称轴折叠后能完全重合.

联系:都有对称轴、对称点和两部分完全重合的特性.如果把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看成一个整体,那么这个整体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如果把一个轴对称图形位于对称轴两旁的部分看成两个图形,那么这两部分图形成轴对称。

三、巩固练习

1、说说下列几何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码?如果是,它有几条对称轴?

2、你能说出几个是轴对称图形的汉字或英文大写字母吗?

如:中、田、口、品;A、B、C、D、E

3、图片欣赏

(现代的人们正在运用轴对称从衣食足行设计我们的美好生活;特别说明:最后一幅图,不对称只是成功避开轴对称的某些元素。)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你能说说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码?他们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1)剪几组两个全等的三角形,并把他们叠合在一起;

(2)把其中的一个三角形沿着一边翻折,所成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码?如果是,指出它的对称轴;

(3)再改变其中一个三角形的位置,使这两个三角形成轴对称。

六、设计意图

本节课是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轴对称图形》第1节,轴对称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一种现象,本节课是在学生在前面已经初步掌握了有关线段、角、三角形全等、等腰三角形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经历观察、折叠、剪纸、图形欣赏等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验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丰富的文化价值、增进学习数学的兴趣。

这一节的课堂设计过程是:新课程理念一直强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从学生身边的自然环境中发现对称,人们也正在运用对称设计高科技产品,充分感知对称,增加学生的审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本节课分三个活动探索:是在观察、操作、总结中给出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在总结出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与联系后,在日常学习中找轴对称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留心人们是怎样运用轴对称,激发设计欲望,最后作业:设计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

数学教案-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 篇4

教学方法:观察实验

教学过程 :

1、概念:(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1)对称轴

(2)轴对称

(3)轴对称图形

学生动手实验,说明上述概念.最后总结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这两个概念的区别:

轴对称涉及两个图形,是两个图形的位置关系.轴对称图形只是针对一个图形而言.

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都有对称轴,如果把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看成一个整体,那么它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如果把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部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就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2、定理的获得

(投影):观察轴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否为全等形

定理1: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由此得出:

定理2: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启发学生,写出此定理的逆命题,并判断是否为真命题?由此得到:

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学生继续观察得到

定理3: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说明:上述定理2可以看成是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定理,逆定理则是判定定理.

上述问题的获得,都是由定理1引发、变换、延伸得到的.教师应充分抓住这次机会,培养学生变式问题的研究.

2、常见的轴对称图形

图形

对称轴

点A

过点A的任意直线

直线m

直线m,m的垂线

线段AB

直线AB,线段AB的中垂线

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

等腰三角形

底边上的中线

3、应用

例1 如图,已知:△ABC,直线MN,求作△A1B1C1,使△A1B1C1与△ABC关于MN对称.

分析:按照轴对称的概念,只要分别过A、B、C向直线MN作垂线,并将垂线段延长一倍即可得到点A、B、C关于直线MN的对称点,连结所得到的这三个点.

作法:(1)作AD⊥MN于D,延长AD至A1使A1D=AD,

得点A的对称点A1

(2)同法作点B、C关于MN的对称点B1、、C1

(3)顺次连结A1、B1、C1

∴△A1B1C1即为所求

例2 如图,牧童在A处放牛,其家在B处,A、B到河岸的距离分别为AC、BD,

且AC=BD,若A到河岸CD的中点的距离为500cm.问:

(1)牧童从A处牧牛牵到河边饮水后再回家,试问在何处饮水,所走路程最短?

(2)最短路程是多少?

解:问题可转化为已知直线CD和CD同侧两点A、B,

在CD上作一点M,使AM+BM最小,

先作点A关于CD的对称点A1,

再连结A1B,交CD于点M,

则点M为所求的点.

证明:(1)在CD上任取一点M1,连结A1 M1、A M1

B M1、AM

∵直线CD是A、A1的对称轴,M、M1在CD上

∴AM=A1M,AM1=A1M1

∴AM+BM=AM1+BM=A1B

在△A1 M1B中

∵A1 M1+BM1>AM+BN即AM+BM最小

(2)由(1)可得AM=AM1,A1C=AC=BD

∴△A1CM≌△BDM

∴A1M=BM,CM=DM

即M为CD中点,且A1B=2AM

∵AM=500m

∴最简路程A1B=AM+BM=2AM=1000m

例3 已知: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延长BC至D,延长BA到E,使AE=BD,连结CE、DE

求证:CE=DE

证明:延长BD至F,使DF=BC,连结EF

∵AE=BD, △ABC为等边三角形

∴BF=BE, ∠B=

∴△BEF为等边三角形

∴△BEC≌△FED

∴CE=DE

5、课堂小结:

(1)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轴对称是说两个图形的位置关系,轴对称图形是说一个具有特殊形状的图形;轴对称涉及两个图形,轴对称图形只对一个图形而言

联系:这两个定义中都涉及一条直线,都沿其折叠而能够重合;二者都具有相对性:即若把轴对称图形沿轴一分为二,则这两个图形就关于原轴成轴对称,反之,把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全二为一,则它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2)解题方法:一是如何画关于某条直线的对称图形(找对称点)

二是关于实际应用问题“求最短路程”.

6、布置作业 :

书面作业 P120#6、8、9

板书设计 :

探究活动

两个全等的三角板,可以拼出各种不同的图形,如图已画出其中一个三角形,请你分别补出另一个与其全等的三角形,使每个图形分成不同的轴对称图形(所画三角形可与原三角形有重叠部分)

数学《轴对称图形》的教案 篇5

一、识别对称

师:同学们昨天李老师去眼镜店看了一副眼镜,请大家帮我参考一下,我到底买不买?(课件出示:不对称眼镜)师:你们笑什么?

(抽生说:两边不一样,不对称)师:那到底怎样才是对称的呢?(抽生说出两边一样)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对称的世界来探索对称的奥秘。(课件展示:五个对称事物)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些事物,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抽生说出:两边大小一样、形状一样)

师:对了,他们两边形状大小是一样的,我们就说他们是对称的,这也是今天我们将要研究的轴对称图形,轴字老师注上拼音。(板书:轴对称对称 齐读一遍“轴对称对称”)

二、认识轴对称图形

师: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对称的事物,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事物是对称的?

(抽5个生答)

师:同学们在我们生活中对称的图案有很多,你们想自己做一个对称的吗? 师:做之前请先看李老师是怎样做的。(师对折纸)

师:李老师先把这张纸怎么了?(抽生说出对折)

师:观察真仔细,接着往下看,然后从折痕的地方,撕下一块,最后打开。师:这是什么?(生齐答)

师:这蝴蝶是对称的吗?(生齐答)

师:哪老师为什么要先对折?

(抽生引导答出:对折后剪出的图案两边的形状大小是一样的,就是对称)师:同意吗?掌声送给他。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拿出白纸用这样的方法做一个你们喜欢的对称图案。师:做之前先看一看操作要求,看屏幕,谁来读一读?(抽生读)

师:活动要求清楚了吗?开始。

(学生边做老师边巡视,并抽取对称图形的样本3个左右)

师:好,时间到,请把你做的图案放在桌面上,把多余的纸放在抽屉里,双手放平,坐正,表扬第几组做得又快又好,请观察上面三个同学的图案。

师:如果我们把这些纸看作一个个图形的话,这些同学做的这些图形是对称的吗?(抽生答)

师:(追问)除了看以外,你能怎样做来证明它是对称的呢?(引导生答出:对折)师:刚才你说把图形怎么样? 师:对了,对折。(板书:对折)师:我选一个,请大家拿出你们的图案,先打开再对折,对折后你发现了什么?(抽生答,引导答出图形的两边完全重合)情况一:生:我发现对折后两边全部都重合。

师:同意吗?掌声送给他,(师边展示边说)对折后图形两边全部都重合,我们就说这个图形两边完全重合。

(板书:完全重合 齐读一遍)情况二:生:我发现对折后两边重合。

师:那只重合一部分还是全部都重合?

生:全部都重合

师:对了,全部都重合,我们就说这个图形两边完全重合。(板书:完全重合 齐读一遍)

情况三:生:我发现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

师:同意吗?掌声送给他,回答得很好,对折后图形两边完全重合。(板书:完全重合 齐读一遍)

师:像这样对折后图形两边的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我们叫做轴对称图形。(齐读一遍)

师:(拿着图形边折边说)像这样对折后图形两边的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我们叫做轴 对称图形。

师:你能像老师这样边折边说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吗?(抽生答)

师:他说得好不好,谁想来再说一遍吗?(教师引导说清楚为止)

师:请同学们和你的同桌像这样说一说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开始。(教师巡视 约1分钟)

师:我们一起拿着图形边折边说什么是轴对称图形?

(教师引导全部齐说:对折后图形的两边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了吗?

师:接下来我们就用对折的方法来检验下你同桌的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并说一说你是怎样判断的?交换图形,和同桌说一说,开始。(教师巡视 发现会说的样本 约1分钟)

师:停,请小老师带上你同桌的图形上来说一说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并且说一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抽生答 在巡视中发现的会说的同学答 引导说出:我同桌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我是 这样判断的,对折后图形两边完全重合,所以是轴对称图形)师:说的很好,掌声送给他。

二、认识折痕

师:同桌交换图形,坐正。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对折后打开,你发现图形中还有什么? 情况一:生:有一条线。

师:同意吗?掌声送给她,对折后图形中有一条线,我们就叫它折痕。

情况二:生:有一条折痕或者痕迹。

师:同意吗?掌声送给她,对折后图形中间有一条折痕。师:老师把这个图形的折痕画下来。师:第2个图形的折痕你们指一指,老师画。师:第3个图形请一个小朋友上来画。师:请大家在自己作品上也画出折痕。师小结:(指板书说)我们来看,轴对称图形有哪些特点呢?1.对折后,图形左右两边能——完全重合;2.图形中间都有一条直直的——折痕)

三、根据特征判断轴对称图形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老师想来考考你们,准备好了吗?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操作包,每个小组都有,待会由组长拿出操作包里面四个不同的图形,请看大屏幕,活动要求是。。四人小组讨论开始。(教师巡视 发现会说的 时间1分钟)

师:时间到,老师找四位不同图案的同学上来分别说一说你的图案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你是怎样判断的?(教师抽巡视中会说的)

师:你觉得他说的好不好,掌声送给他!师:请小组长收起图片,放到抽屉里面。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手上有图形,那手上没有图像你们还会判断吗?(展示PPT)

师:请同学们翻到书第104页,练习十七第1题,齐读题目。(抽生答)

师:判断正确的孩子举起你们的右手。

师:请看第二题(齐读题目)猜一猜,通过轴对称图形的一半,想象另一半,并把图案名称写在横线上,开始。师:第一幅图是什么?谁来说?(抽生答出五环)

师:为什么是奥运五环呢?你是怎样判断的?

(引导:左边有2个半圆,因为是轴对称对称图形,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所以右边也 有相同的2个半圆)

师:同意吗?到底是不是,倒数3个数揭晓答案。师:第二幅图是什么? 师:同意吗? 师:第三幅图是什么?

师:同意吗?到底是不是,倒数3个数揭晓答案。师:第四幅图是什么?一起说出来。师:掌声送给你们自己。

课堂总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是对称轴,你还知道了些什么?

五、拓展延伸

师: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对称的现象,你们想欣赏吗?(PPT展示)

师:这些画面美吗?这些图案都是对称的,对称给我们带来了美,这就是我们数学中的对称美。

图形的运动《轴对称图形》教案 篇6

南江镇中心小学 李晨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能正确找、画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等活动,初步感性地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及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生活事物及相应图形的欣赏,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对称现象了解轴对称图形。教学难点: 能正确找、画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认识“美”

师:孩子们,认识这个字吗? 生:美。

师:你会用美字组成哪些词呢? 生:美好,美丽„„ 师:看,你们的坐姿就很美。你们的穿着打扮也很美。我们的生活中有太多的美,有语音的美,艺术的美,图形的美,今天,李老师想带小朋友们一起走进课堂,感受数学的美,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1)认识轴对称图形

1、折一折

师:在同学们的桌上有很多的图案与图形,现在老师想请你们帮帮忙,动手把这些图案对折,你们都会怎样对折呢?(让同学们随意对折,从中选出几个典型对折后的图形展示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师:看到黑板上的其中两个对折图形,你有什么发现吗?(左边的对折后不能重合,右边的对折后完全重合)

小结:我们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对折后直线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做轴对称图形。(出示课件板书课题:轴对称图形,带读两次,问学生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师:用咱们刚刚学的这个方法找找你们手中的轴对称图形举起来让老师看看。说一说你找到的是什么图案,你是怎么发现它是轴对称图形的呢?(指名回答)练习:真棒!既然你们能找出手中的对称图形,那让老师来考考你们好不好?(出示课件第一题,开火车的形式)(2)寻找生活中的对称图形

师:同学们真棒!找出了这么多的对称图形,其实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许多的对称图形哦,你发现了吗?找找看吧!

师:轴对称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那你们看看老师黑板上的这几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那请你观察一下,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折法不同)

小结:每个图形都有很多不同的折法,所以我们把这些通过对折能让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取了名字叫轴对称图形,那你们看看轴对折图形打开后,图形的中间会有一条直直的线,我们把中间的折痕这条线叫做它的对称轴。(出示课件板书:对称轴,带读两次,问学生什么是对称轴?)

三、课堂练习,拓展延伸(3)学会找和画对称轴

师:通过黑板上的这几个图形让我们认识了对称轴,说明在同一个图形上不止有一条对称轴。那你们会找对称轴吗?动手试试看你能找出多少条对称轴,我还想请一名同学上台来帮老师找找。(学会找对称轴)用尺子和笔在图案上把你找到的对称轴画下来吧!说一说你找到了几条。(4)从数字、字母、汉字中发现对称美

师:其实除了在我们的生活中能发现许许多多的轴对称图形,其实在我们的数字中也有很多的轴对称图形哦!(出示课件)

(5)游戏,欣赏对称图形

师:今天,同学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也找到了它们的对称轴,接下来咱们玩儿个小小的游戏好不好?游戏的名字叫照镜子,游戏规则呢是叫两位同学上台来面对面站着,其中一个同学做各种动作,另一个同学就做他的镜子。老师跟你们一起玩儿好不好(师生互动)。刚才我们玩儿了照镜子这个游戏,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像照镜子这样的事情我们都叫做对称现象哦,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生活中美丽的对称图形和对称现象吧。(出示课件)

四、课堂总结:看了这么多美丽的对称图形和对称现象,咱们今天的课上到这里就要结束了,你们有什么收获吗?

数学《轴对称图形》的教案 篇7

我们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中, 必须将“数学思考”目标作为课堂教学设计与组织实施的一个基本出发点, 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观察、独立思考, 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 体验解决问题的方法, 体会蕴含的数学思想, 形成数学的思维方式.现以课例“图形的轴对称”的实践为例, 浅谈自己的实践、理解与思考.

一、教学实录

1.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小明为了顺利地把制作的风筝放上天, 他需要在风筝上做几个栓线的环.如图1, 他在A, B两点加两个环直接拉线能顺利地放飞风筝吗?如果不能, 说说你的建议?

在学生讨论中提出“点A, B的另一边各加两个环”时, 老师及时追问:你能准确地画出这两点吗?引导学生观察风筝的图形特征.

点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 让学生观察风筝的图形特征, 回忆轴对称概念.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难于准确地画出这两点, 而这又是学生迫切想知道的知识, 这样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使其进一步主动建构知识, 感受研究图形轴对称性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引导探究 发现新知

(1) 图形例举

1风筝是学过的什么图形?类似的, 观察图2, 它们是否有类似的特点?

2你能够再列举一些数学、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吗?

3你是如何判断所列举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

问题1引导学生得出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的概念;问题2在学生列举的轴对称图形 (图3) 中, 应用概念说出并画出它们的对称轴;问题3引导学生概括判断的方法, 按定义、对折或者想象, 来判断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2) 操作探究

如图4, 将长方形的纸片, 折得一折痕为直线l, 任意取一点A, 用对折的方法找出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 标为A′, 连结AA′交直线l于O点.

操作时请你思考:

1请找出图中相等的线段.

2请找出相等的角, 它们的度数是多少?

3直线l和线段AA′有什么特殊的位置关系?

4说说你的发现.

得出相等的线段是OA=OA′, 直线l与AA′相交的四个角都是90°, 所以直线l是线段AA′的垂直平分线. 即引导学生归纳出轴对称图形的基本性质:对称轴垂直平分连结两个对称点的线段.

点评:轴对称图形的举例、判断, 以及对称轴的寻找是对概念的复习和回忆, 为进一步探究轴对称图形性质提供图形的直觉.经过四个问题的层层引导, 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的方法, 思考的角度, 从观察线段的数量关系 (AO=A′O) 、位置关系 (垂直) , 来概括出轴对称图形的基本性质, 从而丰富自己的学习经验.

3.新知应用 辨析巩固

(1) 画一画

1如图5, 如果在直线l上取一点P, 连结AP, 你能够作出AP关于l的对称线段吗?

2如果在AP上任意取点B, 你能找出点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吗?

对问题2学生的方法是多样的, 方法1是过点B作直线l的垂线交A′P于点B′;方法2是过点B作直线l的垂线, 垂足为点C, 截取B′C=CB;方法3是在A′P上截取A′B′=AB;方法4是在A′P上截取PB′=PB.

(2) 想一想

如图6, 在直线l的一边有一个△ABC, 分别求作点A, B, C关于直线l为对称轴的对称点A′, B′, C′, 得到△A′B′C′.

思考:这一过程我们做了什么?观察这两个三角形的关系, 你可以得到一个什么结论?

学生动手画图后, 引入图形的轴对称概念, 以及图形的轴对称具有的性质: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

(3) 补一补

如图7, 是由三个小正方形组成的图形, 请你补画一个小正方形, 使补画后的图形成为轴对称图形.

让学生画图后将自己的作品呈现在黑板上, 发现学生画图不完整, 提出思考问题:

1你是如何画图的?

2补画正方形时很多同学没有画全, 有遗漏,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利用所学知识, 怎样才能做到不多不漏?同桌讨论.

4你能小结你的思考方法吗?

图8、图9为补画后的图形.

点评:“画一画”“想一想”是对轴对称图形性质的直接应用, 是知识技能的及时巩固.“画一画”第2题找点B的对称点, 学生给出四种方法, 体现了学生对新知的灵活运用, 为达成“数学思考”目标打下基础.“补一补”的问题解决, 一是正方形的不同添加方法, 体现求异思维;二是学生最初的添加, 其方法是无序、随意的, 老师及时提出“利用所学知识, 怎样才能做到不多不漏?”, 在学生解决问题时提出数学方法上的要求, 引导学生通过交流合作, 归纳出画图方法.根据自己探索结果总结出的结论, 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 而且在思考中感悟数学思考的方法.

4.小结反思 知识建构

这节课获得的概念是什么?说说你对概念的理解.在解决相关问题时有什么方法可以借鉴?

通过学生的回答归纳结论.

(1) 概念:轴对称图形以及图形的轴对称.

(2) 结论:轴对称图形性质:对称轴垂直平分连结两个对称点的线段;图形的轴对称性质: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

(3) 方法:补画一轴对称图形时, 观察图形特征, 可以先思考其部分图形的轴对称性.

(4) 思想:转化, 即形的轴对称转化为点的轴对称.

点评:问题引导反思, 从概念、结论、方法和思想四个层面来总结与反思, 优化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并在深入思考的过程中, 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规范思维的逻辑, 做到思之有法, 为以后的解决问题提供了策略和方法.

5.解决问题 拓展提高

呈现引课问题,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为了能顺利放飞风筝, 说说你的建议.

如图1, 找出对称轴CD, 再分别找出点A, B关于直线CD的对称点, 利用四点放飞风筝;也可以作出点A关于对称轴CD的对称点A′, 在CD上找一点P, 利用这三点也可以放飞风筝.

(2) 如图10, 风筝上的一根竹签记为直线l, 点A, 点B处是栓线的环.现为进一步固定风筝, 从点A拉一个线, 绕过竹签l, 再固定到点B, 如何拉线, 使得拉的线最短?请作出这条最短线路.

在学生独立思考3分钟后提出同组合作的要求, 逐步呈现思考的问题:

1这是一个实际问题, 你能将这个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吗?请你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该问题的意思.

2回忆以前学过最短路程问题, 改变题目条件, 成为你能够解决的问题, 并思考你解决的理由.前一问题是如何在直线l上找一点P, 使两条线段长度之和AP +PB最小 (图11) . 后一问题让学生联想点A, B′在直线l的异侧 (图12) , 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连结AB即为最短线路.

继续呈现问题:

3试比较图12与原图 (图10) 点的位置的异同.如何将点B“移”到l的另一侧B′处, 满足直线l上的任意一点P, 都保持PB =PB′?你联想到什么知识?

4你能够找出符合要求的P, 使AP +BP最短?画出图形, 联系所学知识你将如何证明?

问题3联系轴对称知识, 点B与点B′关于直线l轴对称, 都有PB =PB′ (图13) , 这样就容易得到找点P的方法:作出点B关于直线l的轴对称点B′, 连结A B′, 与直线l的交点即为点P. 为了证明AP +BP, 在直线l上任取一点P′ (与点P不重合) , 连结AP′, BP′, B′P′.引导学生利用三角形有关知识去说明AP′+B′P′>AB′ (如图14) .

进一步呈现问题:

5回顾探究过程, 研究问题的基本过程是什么?是借助什么解决问题的?轴对称在所研究问题中起什么作用?

点评:“解决问题, 拓展提高”的第 (1) 题是学习新知解决引课问题, 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有用的, 体现一节课的整体性;同时也是轴对称图形性质的进一步综合应用, 观察图形特征, 利用两对称点 (点E, F) 作出对称轴 (中垂线) , 利用对称轴作出点A, B的对称点, 其体现的方法给出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第 (2) 题是教材例题, 是本节课的难点. 其解决过程, 一是很好地处理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关系, 问题的给出,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3分钟, 对问题有了自己的理解与领悟, 为后面的合作探究打下基础, 让更多的学生在交流时有话好说, 并理解、接受、辨析同学的观点, 积极参与讨论;二是问题的引导让学生学会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如问题1、2让学生抽象出数学问题后, 联系学过的最短路程问题, 转化为两点之间的距离问题;问题3、4引导学生联系新知, 进行猜测, 思考找点P作法,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结论进行证明;问题5的引导, 让学生反思探究过程, 归纳解题方法, 形成“抽象、回忆、联系、猜测、证明、反思”的数学思维方式.

二、实践思考

1.整体设计 把握数学思考途径

这节课的设计给出了一个课题学习的过程, 按照“实际问题—抽象数学问题—联系相关知识—研究解决方法—解决并拓展应用”的流程展开教学活动. 动手实践、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和及时反思是本节课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贯穿于整节课中, 很好地把握实施数学思考的主要途径.

一是在动手实践时学会数学思考. 对折长方形纸片找对称点. 让学生观察、猜想线段的数量和位置关系, 概括出轴对称图形的基本性质. 有了自己动手操作的亲身经历, 其思考是直观真实可靠的, 经历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

二是在独立思考时体会数学思考.每一问题的提出, 都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 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提出思考的方向, 从而解决问题、获取知识.通过自己独立思考, 探索和发现, 很好地发展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独立性, 为数学创新打下基础.

三是在合作交流中完成数学思考.在面对思考空间较大的问题时, 从“观察操作中你的发现”“问题解决的不同思路”“猜测得出的结论如何进行证明”“在解题中你使用的方法”等角度进行交流, 在合作探究中获得共识、知识和经验, 学会数学思考.

四是在及时反思中发展数学思考.如“想一想”画图后的两个思考, 引导概括出图形轴对称的性质, 反思获取知识的过程;“补一补”画图后引导学生反思自己解题过程的思考, 反思思考不全面的原因, 纠正不良的思考习惯等.每一环节的及时的反思, 能够帮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领悟方法, 比做题解题本身更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2.问题系列 引导数学思考有序

“数学方式的理性思维”的培养, 需要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每一个学习活动过程中, 这就需要设置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系列. 在一个逐步探索、不断进行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发现、归纳、证明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性质以及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如在拓展提高第 (2) 题的解决过程中, 要把问题的发现、思考过程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 问题1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抽象为“直线上找一点, 使两条线段长度之和最小”, 问题2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知识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 问题3引导对比、联系本节课所学知识, 问题4找出点P的位置, 并探究证明其作法的合理性, 体现思维性, 问题5即为解题后的反思, 不仅是反思解题的思路, 更重要的是反思解决问题思考的过程.

数学《轴对称图形》的教案 篇8

例如,可以创设以下生活情境进行延伸和突破:

(1)在结婚典礼上观察“喜字”,尝试能否以一条虚线为对称轴而意识到“对称”。

(2)观察“蝴蝶、枫叶、宝塔、飞机、天安门、汽车、钥匙、天平”是否是轴对称,若有对称轴,应该怎么确定它们的对称轴。

(3)你的生日中的哪个数字是对称的?你的名字中的哪个汉字是对称的?你名字的拼音中,哪个字母是对称的?如果不对称,是否意味着你记错了他的名字?

(4)大自然中哪些动物的身体是对称的?能否就对称这一特点做一个动物风筝?

(5)照镜子是对称吗?荡秋千是旋转吗?如果不是,如何做才算是旋转?(引导学生总结出:镜子内外,相互对称;镜子内外,左右相反;镜子内外,上下不变。)

这样的延伸至少给我们以下启示:

第一,不论何种学习,如果把它和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孩子们原有的生活经验、记忆和印象容易被激活、丰富与提升。这不仅仅是与现实生活相互印证,其实也是一种数学现象的重新发现;这不仅仅是数学知识的巩固与应用,同时也是数学知识中真正的“由根生干,由干生枝和由枝生叶”。

第二,要体验图形变换的知识并形成技能,必须加强在“做中学”。比如,通过“折一折,剪一剪”“移一移”“画一画”和“做一做”等,亲自动手制作轴对称图形。在做中学,发现暗藏着的知识——发现并感觉到“虚”的对称轴;在做中学,动作逻辑能内化为心理的逻辑,促进技能的生成;在做中学,也有利于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获得良好情感体验。正所谓:“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

轴对称图形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2、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并学会欣赏数学美。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结合教学进行审美教育,激发学生爱数学的情感。【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教学难点】

能判断出轴对称图形。【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对称图形、尺子、剪刀等。【学具准备】

蜻蜓、蝴蝶、蜗牛图片,剪刀、尺子、铅笔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对称

1、故事引入

师: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小故事,大家想听?(电脑演示):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一只小蝴蝶,绕着一只小蜻蜓飞来飞去。小蜻蜓说:“小蝴蝶,你绕着我飞来飞去,干嘛呀?” 小蝴蝶笑嘻嘻地说:“你怎么连一家人都不认识了!我是来找你玩的。”小蜻蜓奇怪地问小蝴蝶:“你是蝴蝶,我是蜻蜓,咱们怎么会是一家的?”“你不知道了吧!在图形王国里,咱们可是一家的,咱们这一家子还有好多好多成员呢。走,我带你去找一找。”

小蜻蜓和小蝴蝶飞过了田野,飞过了小河,飞到了小树的叶子上。小蜻蜓更奇怪了:“树叶也和咱们一家吗?”小蝴蝶说:“对!在图形王国里,树叶也和咱们是一家人。”正说着,这时从前边慢慢地爬来了一只小蜗牛。小朋友,你们猜猜小蜗牛和他们是一家吗?。

2、提出问题,观察、讨论

师:蝴蝶为什么说在“图形王国”里它和蜻蜓,树叶是一家? 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小蜗牛又和他们是一家吗?(电脑出示四幅图片)

这节课我们就先来探讨这些问题。

3、动手操作

师:小蝴蝶也飞到我们教室来啦,请大家认真观察,它的形状有什么特点? 生:两边形状一样。生:两边大小一样。

师:嗯,也就是两边完全一样。对吗?

师:那我们该怎样验证他们两边完全一样呢? 师:请大家看老师把它对折一下,比一比

(师一边对折蝴蝶一边用手摸摸蝴蝶的边沿)这样,是完全一样吗? 生:是。师:那另外三位朋友对折后会怎样呢?快看,小蜻蜓已经飞到请同学们的桌上啦,拿出小蜻蜓,动手折一折。然后把落在咱们桌上的树叶,拿出来折一折,最后慢慢爬上课桌的蜗牛把它折一折。师:谁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蜻蜓、树叶,对折后两边完全一样。生:小蜗牛对折后两边不一样。

师:是吗?其他同学是不是有同样的发现呢? 生:是。

师:那小蜗牛和他们是一家吗?

4、小结:通过动手操作我们发现,蝴蝶、蜻蜓、树叶,三个图形对折后折痕两边完全重合(电脑演示蝴蝶树叶重合的过程及概念),在数学王国里,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板书课题:轴对称图形)

师:轴对称的东西还有很多,如衣服、剪刀、眼镜等,这些东西都是轴对称的。(出示实物。)你还能说出哪些东西都是轴对称的?

二、动手创作,亲身体验对称

1、师:老师还用彩纸剪了一些图形,看一看,这是什么?它们是不是轴对称的?(对折一下,展示给学生看。)

(板贴:三角形、长方形、六边形、正方形、鱼、爱心桃)

2、动手操作

师:这些轴对称图形漂亮吗? 你们想不想像老师一样用纸剪出一个轴对称图形呢? 师:那么怎样才能剪出一个轴对称图形? 请大家拿出卡纸和剪刀跟老师一起来剪 一个简单的爱心桃吧!师:第一步先要把纸对折。

第二步我们要来画一画,我们只需要把半个图形沿着有折痕的边画就行了。最后一步就是拿剪刀小心的沿着画好的线条把图案剪下来。师:你们学会了吗?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再拿出一张白卡纸自身创作一个轴对称图形,比比看,谁的作品最奇特、最漂亮!(放音乐,教师巡视,并把同学作品局部展于黑板上。)师:作品都完成好了,我们来看看这些同学的作品。漂亮吗?我们一起表扬他们。

三、联系生活,寻找欣赏轴对称图形

1、寻找生活中的对称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请同学们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是轴对称的?(指明学生回答)

2、随同音乐、欣赏对称图形

师: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是轴对称的,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去欣赏。(电脑演示)

3、动作扮演、感受对称情趣。游戏:木头人。

师:欣赏完图片,我们一起来玩玩“木头人”的游戏吧。

老师先选2名同学当木头人表演动作,老师说1.2.3,你们说木头人。木头人就摆好动作不许动了。

你们来判断他们的造型是不是轴对称的。

四、练习

1、(出示课本“做一做”)师:玩完了游戏,我们一起来动动小脑筋,做做练习吧!师:下面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2、猜一猜

师:老师带来几个朋友,他们很害羞,把脸遮住了一般,你能猜出他们是什么图形吗?

3、下面这些小朋友找不到自己的妈妈了,你帮他们找找吧。

4、找一找

师:下面的数字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请把他们找出来。(指明学生回答)出示

0 1 2 3 4 5 6 7 8 9十个阿拉伯数字。

5、猜一猜

师:明明家的电话号码是多少?

五、评价总结。

1、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轴对称图形》教案 篇10

1、联系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事物,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会识别并能做出一些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2、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掌握判别对称图形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电脑、实物投影仪、彩纸、剪刀、钉子板、图片。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中感知

1、欣赏建筑中的对称美

同学们,你知道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建筑物吗?老师这里也收集了一些著名建筑物的照片,咱们来欣赏一下,好吗?(播放照片)

你觉得这些建筑物怎么样?

这些建筑物之所以看起来这样赏心悦目,是因为它们都具有一种对称美。

2、欣赏生活中其他具有对称性的物体

除了有些建筑具有对称的特点,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也是对称的。你能来说一说吗?

是啊,对称的物体的确很多。大家看,边解说:许多动物的外形是对称的。有些艺术品是对称的。飞机的外形也是对称的,如果飞机不对称的话,会怎么样?看来对称不仅能给我们带来美的感受,有时也是必须的。

二、在操作中研究。

1、在操作中探究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现在把这些对称的物体画下来,可以得到一些平面图形,(出示图形)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呢,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咱们来比比看,哪个小组的同学最会研究!现在就请轻轻打开1号信封取出图形,开始!(学生活动)

交流:研究之后,你们发现了什么?

指名4个学生回答一下,学生回答的时候教师指导他举起图形展示,同时将他研究的图形贴到黑板上。

把没有讨论的图形贴上黑板,

那其余的图形是不是也具有这样的特点呢?

是啊,我们发现这些图形都能对折,(板书:对折)(课件演示)

对折后折痕两边的部分大小一样、形状一样,(课件演示)能够完全重合。(板书;完全重合)

中间的折痕呢,就像一条轴,这种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完成板书)

2、试一试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2号信封里的这些图形(出示信封)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请一个小组的同学一起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教师收掉黑板上的六个图形。

交流:

在我们研究的这六个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呢?你是怎么发现的,你能很快地向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方法吗?

(三角形:这种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梯形:这种梯形是轴对称图形。

五边形:这种五边形是轴对称图形。

长方形:还有谁和他折得不一样?

长方形除了竖着折两边能完全重合,横着折也可以。(教师演示)

正方形:正方形也有几种折法可以使两边完全重合

那有没有不是轴对称图形的呢?你怎么会认为它不是呢?

4、制作一个轴对称图形

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什么是轴对称图形,那你想不想自己动手来制作一个呢?在动手之前,我们先来开个小小讨论会,每个小组讨论这三个问题:

(1)做什么图形?

(2)选什么工具?

(3)怎么分工?

好,开始!

学生讨论。

你们讨论出一个方案了吗?

那就请大家各显神通吧,我们来比一比哪个小组的作品最有创意。

教师巡视,要是他们时间够的话可以请他们多做一个。要是发现做两个的,请他们展示做的好的那个。

交流:你们做的是什么图形?是怎么做的?

三、识别轴对称图形

1、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可以找到它。

现在就请同学们在纸上的这些图形中找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谁上台来说说你找到了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紫荆花:它为什么不是呢?教师拿教鞭在屏幕上一指,因为它里面的图案对折后两边不能完全重合。

为什么是呢?/谁有不同意见。这就说明并不一定要左右对称才行,换个方向对折也可以,一次折不出,就多试几次。

2、画一画。

请同学们看第二张纸,图上都只画出了每个图形的一半,你能画出它们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吗?

我们先来画第一个。

请你说说你是怎么画的?还有其他画法吗?

第二种画法更容易。

先观察给出的一半图形,确定另一半图形的各个顶点,再连点成线比较容易。

再来画一下第二个。

请一个学生来展示一下。

你和他一样吗?

四、全课小结

好,现在我们来轻松一下,请同学们看这,教师表演剪纸。谁来说说我刚刚剪纸时运用了什么知识?课后请同学们到生活中去寻找一下,看看哪些地方也用到了轴对称图形的知识。

你还能想到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的作用吗?

五、机动:连一连

你是怎么判断的?

教学后记:第一节课,笑话百出,就到对称图形,王玲灵说有衣服、裤子;罗润城说我的屁股也是,全班哄堂大笑……

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并初步知道对称轴。

2、使学生能根据自己对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在一组实物图案或简单平面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能用一些方法“做”出一些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3、使学生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教具学具:

课件、剪刀、长方形纸、正方形纸、信封、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纸。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想一想

1.谈话: 师: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 生:喜欢。

师:刚才在楼下,老师看到很多同学再玩纸飞机,你们玩过吗? 生:玩过。

师:谁会折纸飞机?能上台教教老师吗?

请同学上台演示怎样折纸飞机。师: 首先将长方形纸怎么折? 生:对折。(板书 对折)师:对折到什么程度?

生:完全重合。(板书 完全重合)学生若说不出完全重合,教师可帮助总结。2.观察:

师:要想纸飞机飞的又高又稳,飞机的左右两边的翅膀必须怎么样?(完全一样)我们把这种物体的两边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现象称为对称。(板书:对称)3.寻找:

这条折痕两边就是对称,长方形的纸就是对称的物体。(教师同时展示)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像这样对称的物体。你们知道吗?学生可回答,课件演示。

(教学设想:利用学生熟悉的纸飞机引入,可激发学生兴趣。通过折纸飞机,使学生认识到折纸飞机的过程必须对折且要完全重合。为教学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标准埋下伏笔。最后,通过观察折好的纸飞机的特征,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存在的对称现象,了解对称在现实中的一些作用。并为从对称的实物抽象成轴对称图形作出铺垫。)

二、折一折,画一画

1.师: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但可以经常看到一些对称的物体,还能看到很多对称的图形。

刚才折纸飞机用的长方形纸就是对称的物体。画出的这条折痕,我们叫它对称轴。(板书:对称轴。)那长方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板书课题:轴对称图形)

注意对称轴是一条直线,两端可以无限地延长。所以我们一般要画的比图形长一些的虚线来表示对称轴。(课件演示注意有2条对称轴)

2.学生动手折正方形纸,并画出对称轴。请同学上台演示画法。教师提醒怎样快速画对称轴。(课件演示注意有4条对称轴)

3.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A 对折 如果两边完全重合就是轴对称图形。B 观察 如果两边对称就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设想:本节设计利用学生最熟悉的长方形、正方形教学对称轴有两个目的,一是分散难点,为下面的练习做出铺垫。二是长方形、正方形的几种对折方法学生都很熟悉。好让学生明白轴对称图形可能有几条对称轴,通过调换方向对这可以找到。)

三、议一议,辩一辩

教师出示信封。里面装有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纸片。每组一个信封。每个信封分别装有三个不同的三角形或三个不同的梯形或三个不同的平行四边形。

出示要求:

1.先判断。哪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哪个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2.再验证。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

3.交流。每个图形有几种折法?就是有几个对称轴。4.把你的发现填到记录单里。

(教学设想:本节设计一是检验前面内容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交流能力。二是通过折平行四边形,使学生明白判断轴对称图形不但对折后两边完全一样,还要完全重合。)

四、悟一悟,说一说

1.课件出示图标、国旗、交通标志让学生判断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2.课件出示C H I N A让学生判断每个英文字母及“中国”是不是轴对称图形。3.出示半个奥运五环。猜想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4.出示方格图,教学轴对称图形画法。教师引导先找对应点可快速画出轴对称图形。(教学设想:第一题是书上课后“想想做做”第一、第五、第六题的代表。因为这三题内容太多,所以我选三个比较有代表性,难度适中的的题目。第二题就是取代课后“想想做做”第二题。可以渗透些思想教育,及方便过渡到下一题。第三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自然过渡到第四题。第四题取代书上的第三题以完成教学目标二。)

五、全课总结

轴对称图形 教学设计 教案 篇12

1.教学目标

1、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轴对称图形。

2、在画、折、剪等自主探索的活动中,培养探索意识和合作精神。

3、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感悟学习的价值。

2.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各种尝试最终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轴对称图形。

3.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有特色的建筑吧!教师做简单介绍。

师:小朋友们,你们觉得这些建筑美不美? 师:你能发现它们的特色吗? 生回答。二.探索与发现:

探究一:帮蝴蝶画出镜子里的另一半。媒体演示

师:通过画图,我们发现,镜子里的另一半和原来的一半有什么共同点? 生:它们形状相同,大小相等。、师:我们可以说这左右两边是对称的。

小结:象这样左边与右边都对称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探究二:

师:我们今天就来数学城堡里探险吧。出示图片。

师:我们学到对称这个新知识,你能用它来给这些图片分类吗? 生讨论。生汇报。

师:3这个数字是对称图形吗?说说你的想法。生回答。

师:原来对称图形可以是左右对称,也可以是上下对称。小结:上下对折或左右对折后会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探究三:

师:观察轴对称图形特征,找出它的折痕。学生讨论。学生上台指一指。媒体演示。

师: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我们就叫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三、练习与巩固提高

1、画出它的另一半,使它成为轴对称图形。学生动手操作。生汇报。

2、()号图形中的虚线不是图形对称轴。学生讨论 生汇报。

师:说说你的理由。

3、观察下列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完成下表。

师:请你和你的同桌说一说,这些图形是不是对称图形,是的话,有几条对称轴? 生讨论。生汇报。

小结:轴对称图形至少有一条对称轴。师:说说你今天的收获。

课堂小结 小结

1、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2、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这个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轴对称图形至少有一条对称轴。

课后习题 课后作业

对称图形教案 篇13

张店科苑小学 张庆美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8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理解对称轴的含义,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同时感受生活中对称图形的美。

教学难重点:理解对称图,感受一下对称的美。

教学准备: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的彩纸、剪刀和剪纸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喜欢)那首先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猜一猜”的游戏。大家请看,老师手里有一张图片,但是只能看到它的一半,你能猜出它是什么吗?(蝴蝶)真的是蝴蝶吗?让我们打开看一下,猜得真准,真是一只美丽的蝴蝶,我们把它贴到黑板上。依次猜出飞机、和小树。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对称图形:

师:刚才大家猜出了蝴蝶、飞机和小树,谁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猜出来的?(指名回答)仔细观察这三个图形,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左右两边完全一样),对,知道了它的一半也就猜出了它的另一半,对吗?老师拿下蝴蝶的图片,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如果把一个图形的左边和右边对折以后,完全重合了,我们就把这样的图形叫做对称图形,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些对称图形。

2、进一步感受对称图形的特点:

教师出示一组对称图形,电脑演示,通过对折,左边和右边是不是重合,进一步来验证是不是对称图形。

3、剪一个对称图形:

师:看老师剪的这三个对称图形漂亮吗?想不想自己动手剪一个?如果给你一张纸,怎么才能剪出一个对称图形?同桌两个人讨论。讨论交流剪对称图形的方法,教师演示。让学生也动手剪一个对称图形,争当“小小巧手”。剪好的同学贴到黑板上,一起欣赏,评选。并让剪得快的和好的说说是怎么剪的?

3、教学对称轴:

观察剪的对称图形,你会发现每一个对称图形对折之后,中间都会留下一条什么?(折线)老师画出飞机的对称轴,我们就把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对称轴在图形的什么位置?用什么线画的?你能找出蝴蝶和小树的对称轴吗?请同学到前边来指指、画画。

4、找一找、欣赏对称图形: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对称的物体到处可见。谁能举例说说你见过哪些对称的物体?(找一找)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组漂亮的对称图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生活中的对称图形,感受对称的美。(课件出示)你看了之后,想说什么呢?指名说说,教师补充、进一步感受生活中对称的美。

三、拓展练习:

1、判断:出示一组图形,说说哪些是对称图形?找出它们的对称轴,并且在教科书的第68页中,画出对称轴。集体订正。说说是怎么画的?

2、动手折一折:

教师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它们是对称图形吗?他们的对称轴在哪里?请大家动手折一折,找到他们的对称轴,并且用彩笔把它们画下来。(展示、交流)师生小结。

3、布置一个课外作业:自己剪一个对称图形作为礼物送给爸爸妈妈。

四、课堂小结:

数学《轴对称图形》的教案 篇14

1、经历观察、动手操作,认识图形翻折运动过程,知道经过翻折运动的图形保持形状、大

小不变的性质。

2、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并会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教学重点、难点: 翻折与轴对称图形

一、学生预习并完成学案

二、教学过程

(一)新课探索:

1、将⊿ABC 怎样变换可得⊿A 1B 1C 1?

⊿ABC 沿直线l 翻折得到⊿A 1B 1C 1,点A 与点A 1叫做对应点。线段AB 与线段A 1B 叫做对应线段。∠A 与∠A 1叫做对应角。

2、观察一些艺术作品(具有对称性的)引出概念:

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翻折过去,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思考:

① 线段,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 一个角呢?

② 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请画出它所有 的对称轴)

总结归纳:任何正多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正n 边形就有n 条对称轴。③ 下图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请画出它的一条对称轴,并指出它有几条对称轴?

C 11 A C B

3、课堂练习

4、学生小结,谈收获。

上一篇:电子技术技能竞赛下一篇:银行业安全保卫、消防、案防工作自查情况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