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对称图形演讲稿(共8篇)
轴对称图形演讲稿 篇1
布置预习作业:
1.请在家中剪出你认为的对称图形。2.为什么会有对称图形? 新课教授:
一.欣赏观察(用5分钟)
1.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欣赏一下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宫殿型建筑简称故宫。
2.师:看完故宫是不是觉得我们的老祖宗非常有智慧,建造出那么美那么气势磅礴的宫殿,那你们发现了这些宫殿都有什么特点呢?(他们是对称的。)
3.师:怎么对称了呢?(生:左边有的宫殿右边也有一摸一样的,位置也是一样的。)
4.师:那你们想不想学习一下怎么做宫殿群呢?(生:想!)
5.师:不好意思,老师也不会,但是老师知道他是怎么做成对称的,正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我们就来从最简单的学起吧。那我们从哪里学对称呢?(生:剪纸)6.师:同学们真聪明,剪纸也是我们老祖宗智慧的体现,从剪纸中学习对称。二.展一展,讲一讲(10分钟)
1.师:现在我们进入属于你们的时间,请小组先进行讨论,讨论每个小组成员的剪纸的特点,你们又发现了什么共同的特征呢?给同学相互欣赏五分钟的时间,再总结一下特点,等下一起来汇报。师:有哪个小组的同学自告奋勇的上来展示汇报你们小组的剪纸呢?(生:我来)2.师:好那请你们组四个人上来分别讲一讲你们是怎么剪的,(生:我是先对折,然后再画图,沿着画好的边边剪出来的。)
3.师:果然是精心制做的剪纸啊,那可以请你们的代表来讲讲你的图形都有什么特点么?(生:我的图形是对称的),对称的特点是什么呢?(生1:对折后,两边重合。生2:图形的两边是一样的)
4.师:两边一样这样的说法不够精准,要怎么说才更好呢?(两边形状相同,大小一样,但是左右是相反的,图案的位置也是一样的)简单一点就是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连图案的位置也要重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轴对称图形。你们知道为什么有个轴对称图形么?不直接叫对称图形?
5.师:老师发现了一个非常特别的东西,好像这一组每个同学都有这样做的,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生1:对折),师:没错就是对折,那对折后会出现什么东西?(生1折痕),请你们自己画一下自己的折痕,这条折痕叫什么呢?(生6.对称轴!)师:你们真棒,这在我们数学上就是称为对称轴的。7.师:好现在请大家思考一下,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能不能完整的讲一下。(生:我们学习了什么是对称图形,对称图形就是里面有一条对称轴,沿着这条轴对折,两边能够完全重合)
8.师:老师真是佩服同学们的智慧啊,没错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到的轴对称图形 三.判断对称轴,再欣赏(10分钟)
1.师:同学们觉得轴对称图形里面最重要的是什么?(生1对称轴)2.师:为什么呢?对称轴有什么用呢?(生:我们可以通过对称轴来判断这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3.师:原来如此,老师受教了,现在请大家看看老师的这几个图形。判断下列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请找出对称轴。
4师:同学们对于轴对称图形的知识掌握的都非常不错喔,好下面请几组同学来展示一下他们的剪纸,然后大家来判断一下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吧。(请小组同学将剪纸贴在黑板上,然后点其他同学来判断)。
5.师:同学们都非常厉害啊,那么你们判断的时候,是先看什么再看什么的呢?(生1先找到对称轴,然后看看两边对折起来后是不是完全重合的)总结完后下一步找多条对称轴
6.师:我们班的同学真的是太厉害了!(展示多条对称轴的图形)老师又有一个疑问了,不知道同学们都不能帮老师解决呢?(生:能)
7.师:谢谢你们助人为乐的精神哈,我想问问为什么这个同学的剪纸上面有那么多条线呢?(师:我想问问一个图形里面是不是只有一条对称轴的呢?)(生1:不是,只要沿着那条折痕就是对称轴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了,就是一条对称轴。)8.师:原来如此,我想请同学再帮帮我,找找我在剪纸课上带来的剪纸的对称轴,看看能不能帮我完全找出来。
9.师:同学们简直就是小老师了,真棒,我发现同学们对这个轴对称图形的掌握已经得心应手了。那么估计下面这个图形也难不倒大家吧。(出示平行四边形彩色剪纸)这是大家之前学过的图形叫什么?(平行四边形)它是轴对称图形么?你能找出他的对称轴么?(大家还记得老师教你们的红绿灯法则么?先认真观察收集资料后,再跟小组讨论,然后我请同学来汇报结果。)
10.师:除了平行四边形,我们还有学习过很多形状,那些形状有那些是轴对称图形呢?请小组讨论两分钟,然后举例告诉我。
11.生活中除了老师展示的这些图片,你们还能想到那些轴对称图形呢?科学上也很多用到了轴对称的方法(神州六号火箭,风筝,化学中的分子式等等),我们学的汉字里面有轴对称的么?(田,丰,王)五.练一练,比一比(15分钟)以开火车玩游戏的形式来比赛进行。
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
特征: 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对称轴(有一条,有多条)
轴对称图形演讲稿 篇2
一、基本图形———垂直平分线
性质:如图1, 已知AD是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 则AB=AC.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
判定:如图1, 已知AB=AC, BD=CD, 则AD是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 (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应用:
【分析】添辅助线往往是找出基本图形的首要条件, 它能将不完整的基本图形补充完整.这里辅助线的着眼点就是“垂直平分线”, 所以连接AF得到等腰三角形, 再利用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证明.
证明:连接AF.
∵EF为AB的垂直平分线,
∴AF=BF,
∴∠B=∠FAB.
∵AB=AC, ∴∠B=∠C.
∵∠BAC=120°, ∴∠B=∠C=30°,
∴∠FAB=30°,
∴∠FAC=∠BAC-∠FAB=90°,
例2如图3, 在△ABC中, M、N分别是BC与EF的中点, CF⊥AB, BE⊥AC.求证:MN⊥EF.
【分析】这里辅助线的着眼点依然是“垂直平分线”.要证明的MN与EF的垂直关系以及条件中N是EF的中点, 就是提示我们MN是EF的垂直平分线, 所以连接MF与ME得到等腰三角形, 再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证明, 从而轻松解决问题.
证明:连接MF、ME.
∵CF⊥AB,
∴△CFB是直角三角形.
又∵M是BC边上的中点,
∴MF=ME.
又∵N是EF的中点, ∴MN⊥EF.
二、基本图形———角平分线
性质:如图4, 点P是∠BOA的角平分线OE上的一点, PD⊥OB, PC⊥OA, 垂足分别为D、C.则DP=CP.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
判定:如图4, 点P是∠BOA内的一点, PD⊥OB, PC⊥OA, 垂足分别为D、C, 且DP=CP, 则点P在∠BOA的平分线上. (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应用:
例3如图5, OC平分∠AOB, P是OC上一点, D是OA上一点, E是OB上一点, 且PD=PE, 求证:∠PDO+∠PEO=180°.
【分析】要证∠PDO+∠PEO=180°, 而∠PDO、∠PEO在图形的不同位置, 且无平行线使它们联系起来, 若设法把其中的一个角转化为另一个角的邻补角, 问题便可以解决.由于OC是角平分线, 故可过P点作两边的垂线, 构造出两个直角三角形, 再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即可.
证明:过点P作PM⊥OA, PN⊥OB, 垂足分别为M、N.
∵OC是角平分线,
∴PM=PN.
在Rt△PMD和Rt△PNE中,
∴Rt△PMD≌Rt△PNE,
∴∠MDP=∠NEP.
又∵∠MDP+∠PDO=180°,
∴∠PDO+∠PEO=180°.
例4如图6, 已知:∠A=90°, AD∥BC, P是AB的中点, PD平分∠ADC.求证:CP平分∠DCB.
【分析】点P在∠ADC的平分线上, 欲证点P在∠DCB的角平分线上, 可转化为证点P到这个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这是本题证明的关键.过点P向DC引垂线, 以便充分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证明:过点P作PE⊥DC, 垂足为E.
则∠1=∠2=90°.
又∵∠A=90°, ∴∠1=∠2=∠A=90°.
又∵PD平分∠ADC, ∴PA=PE.
∵P是AB的中点, ∴PA=PB, ∴PE=PB.
∵AD∥BC, ∴∠A+∠B=180°,
∴∠B=90°.
∴点P在∠DCB的平分线上,
∴CP平分∠DCB.
“轴对称图形”学法导航 篇3
如果两个点是以某一条直线为对称轴的对称点,那么这条直线就是连接这两点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反过来,如果直线MN是线段AA'的垂直平分线,则OA=OA',∠AOM=∠A'OM=90°,沿着直线MN对折,∠AOM和∠A' OM重合,线段OA和OA'重合,从而点A和A'重合,则点A和A'是以直线MN为对称轴的对称点,于是得到:一条线段的两个端点是以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为对称轴的对称点.
由此可以得出对称点的作法,要作出点 A以直线MN为对称轴的对称点A',可以过点A作AO⊥MN,并延长AO到A',使OA'=OA,则点A'就是所求的对称点.
二、两个图形如果沿着一条直线对折,能够完全重合,那么称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
如图2,△ABC和△A'B'C'沿着直线MN对折能完全重合,则称△ABC和△A'B'C'关于MN成轴对称.
显然,在以某一条直线为对称轴的两个对称图形中,其中一个图形上的点关于这条对称轴的对称点,都在另一个图形上.
根据全等形的定义可知,以某一条直线为对称轴的两个对称图形必定全等.
三、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要注意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区别,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表示两种不同的图形,不能互相混淆.前者是两个图形关于某一条直线对称,后者是一个图形的两个部分关于某一条直直线对称.
明白轴对称图形的有关知识后,下面举例说明它在解题中的应用.
例1 某居民小区搞绿化,要在一块矩形空地上建花坛.现征集设计方案,要求设计的图案有圆和正方形(圆和正方形的个数不限),并且使整个矩形场地成轴对称图形,请在图3的矩形中画出你设计的两个方案.
解析:如图4,给出了两个设计方案(注意方案不是惟一的,只要设计出两个合理的方案即可).
例2 已知∠MON=40°,P是∠MON内一点,A为OM上的点,B为ON上的点,则当△PAB的周长取最小值时,∠APB的度数等于_______.
解析:如图5,过P作PC⊥OM于C,并延长PC到D,使CD=PC;
再过P作PE⊥ON于E,并延长PE到F,使EF=PE.
连接DF,分别交OM于A,交ON于B.连接AP、BP.
则此时所得的△PAB的周长取最小值.
易知∠CPE=140°,
于是∠APB=140°-∠APC-∠BPE=140°-(90°-∠PAC)-(90°-∠PBE)=∠PAC+∠PBE -40°=∠DAC+∠FBE-40°=∠OAB+∠OBA-40°=180°-∠O-40°=100°.
轴对称图形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2、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并学会欣赏数学美。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结合教学进行审美教育,激发学生爱数学的情感。【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教学难点】
能判断出轴对称图形。【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对称图形、尺子、剪刀等。【学具准备】
蜻蜓、蝴蝶、蜗牛图片,剪刀、尺子、铅笔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对称
1、故事引入
师: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小故事,大家想听?(电脑演示):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一只小蝴蝶,绕着一只小蜻蜓飞来飞去。小蜻蜓说:“小蝴蝶,你绕着我飞来飞去,干嘛呀?” 小蝴蝶笑嘻嘻地说:“你怎么连一家人都不认识了!我是来找你玩的。”小蜻蜓奇怪地问小蝴蝶:“你是蝴蝶,我是蜻蜓,咱们怎么会是一家的?”“你不知道了吧!在图形王国里,咱们可是一家的,咱们这一家子还有好多好多成员呢。走,我带你去找一找。”
小蜻蜓和小蝴蝶飞过了田野,飞过了小河,飞到了小树的叶子上。小蜻蜓更奇怪了:“树叶也和咱们一家吗?”小蝴蝶说:“对!在图形王国里,树叶也和咱们是一家人。”正说着,这时从前边慢慢地爬来了一只小蜗牛。小朋友,你们猜猜小蜗牛和他们是一家吗?。
2、提出问题,观察、讨论
师:蝴蝶为什么说在“图形王国”里它和蜻蜓,树叶是一家? 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小蜗牛又和他们是一家吗?(电脑出示四幅图片)
这节课我们就先来探讨这些问题。
3、动手操作
师:小蝴蝶也飞到我们教室来啦,请大家认真观察,它的形状有什么特点? 生:两边形状一样。生:两边大小一样。
师:嗯,也就是两边完全一样。对吗?
师:那我们该怎样验证他们两边完全一样呢? 师:请大家看老师把它对折一下,比一比
(师一边对折蝴蝶一边用手摸摸蝴蝶的边沿)这样,是完全一样吗? 生:是。师:那另外三位朋友对折后会怎样呢?快看,小蜻蜓已经飞到请同学们的桌上啦,拿出小蜻蜓,动手折一折。然后把落在咱们桌上的树叶,拿出来折一折,最后慢慢爬上课桌的蜗牛把它折一折。师:谁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蜻蜓、树叶,对折后两边完全一样。生:小蜗牛对折后两边不一样。
师:是吗?其他同学是不是有同样的发现呢? 生:是。
师:那小蜗牛和他们是一家吗?
4、小结:通过动手操作我们发现,蝴蝶、蜻蜓、树叶,三个图形对折后折痕两边完全重合(电脑演示蝴蝶树叶重合的过程及概念),在数学王国里,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板书课题:轴对称图形)
师:轴对称的东西还有很多,如衣服、剪刀、眼镜等,这些东西都是轴对称的。(出示实物。)你还能说出哪些东西都是轴对称的?
二、动手创作,亲身体验对称
1、师:老师还用彩纸剪了一些图形,看一看,这是什么?它们是不是轴对称的?(对折一下,展示给学生看。)
(板贴:三角形、长方形、六边形、正方形、鱼、爱心桃)
2、动手操作
师:这些轴对称图形漂亮吗? 你们想不想像老师一样用纸剪出一个轴对称图形呢? 师:那么怎样才能剪出一个轴对称图形? 请大家拿出卡纸和剪刀跟老师一起来剪 一个简单的爱心桃吧!师:第一步先要把纸对折。
第二步我们要来画一画,我们只需要把半个图形沿着有折痕的边画就行了。最后一步就是拿剪刀小心的沿着画好的线条把图案剪下来。师:你们学会了吗?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再拿出一张白卡纸自身创作一个轴对称图形,比比看,谁的作品最奇特、最漂亮!(放音乐,教师巡视,并把同学作品局部展于黑板上。)师:作品都完成好了,我们来看看这些同学的作品。漂亮吗?我们一起表扬他们。
三、联系生活,寻找欣赏轴对称图形
1、寻找生活中的对称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请同学们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是轴对称的?(指明学生回答)
2、随同音乐、欣赏对称图形
师: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是轴对称的,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去欣赏。(电脑演示)
3、动作扮演、感受对称情趣。游戏:木头人。
师:欣赏完图片,我们一起来玩玩“木头人”的游戏吧。
老师先选2名同学当木头人表演动作,老师说1.2.3,你们说木头人。木头人就摆好动作不许动了。
你们来判断他们的造型是不是轴对称的。
四、练习
1、(出示课本“做一做”)师:玩完了游戏,我们一起来动动小脑筋,做做练习吧!师:下面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2、猜一猜
师:老师带来几个朋友,他们很害羞,把脸遮住了一般,你能猜出他们是什么图形吗?
3、下面这些小朋友找不到自己的妈妈了,你帮他们找找吧。
4、找一找
师:下面的数字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请把他们找出来。(指明学生回答)出示
0 1 2 3 4 5 6 7 8 9十个阿拉伯数字。
5、猜一猜
师:明明家的电话号码是多少?
五、评价总结。
1、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轴对称图形教案 篇5
轴对称图形教案
《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佛冈一小郑秋燕 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3-第4页。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基本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一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从历史的角度观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美学价值。 3、通过轴对称图形的变化,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具、学具准备:课件、轴对称图形卡片。四、教学重难点: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基本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一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出示一张米老鼠图,(耳朵不对称)引发学生大笑,然后引入新课。 (二)认识对称图形1、电脑展示课本枫叶、蜻蜓、天平的图。 提问:这些图形美丽吗?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课件演示它们是对称的) 2、动手实验 ①师:像这样左右两侧对称的图形你能动手做出来吗?用你喜欢的方法,设计一种自己喜欢的`图案。(学生活动,有折、剪、画、印等方法) ②小组交流作品,课堂展示。 3、观察讨论 ①看着同学们剪出的图形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讨论、交流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②像上面这些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板书完课题。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吗?(一个图形对折后,左右两边完全重合,像这样的图形就叫对称图形) ③认识对称轴及其画法 让学生对折所剪图形,问:每个对称图形中间都有一条折痕,你能不能给这条折痕取一个名字?(对称轴)(师画虚线) 4、联系生活实际、丰富感性认识。 你能列举生活上的对称图形吗?(生自由回答,师评价) (四)巩固练习2、P68(做一做)这里还有一些图形,请你判断;画出它们的对称轴。(小鱼的对称轴在那)对称轴有横的、还有竖的) 3、P70第2题(4人小组)折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各有几条对称轴?并画出来。 4、P70第3题,画出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五)总结: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习到了什么?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 篇6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1
“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但是我觉得,在动手操作的同时,还要动脑思考,我班的学生在这方面很不到位。由于课前我没让学生准备一些常见的几何图形,因此,在上课前,我帮全班学生每人准备了一份学习材料,在探究“想想做做”第一题时,大家都通过动手找到了轴对称图形,并找到了它们的对称轴,但是到中午完成练习册时就错误百出,学生知识机械地完成作业,没有真正动脑思考,没有真正的理解对称轴这个概念。
还有,画出每个图形的另一半时,我强调了先找出一些关键的点,我把它称之为“对应点”,学生找出对应点以后就很容易画出另一半,但是由于书本第三题的图形比较简单,几乎没有学生发生错误,但是练习册中出现复杂的图形时就无从下手了,如
有一半的学生画成了上图,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可能我对“对应点”的强调还不够,方法知道还不到位,在明天学习习近平移这一内容时应注意自己的教学方法。
今天教学了轴对称图形,这一课学生的知识准备比较好,因为在学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时学生就研究到一些,所以昨晚布置让学生准备一张长方形、一张正方形纸让他们在家折一折,找出它们各有几条对称轴并画出这些对称轴。课上在学生交流预习情况后我让学生观察、交流了这些对称轴所在图形的位置后让学生在书上的长方形、正方形上用点线画出对称轴。“想想做做”的第一题学生在动手对折图形后再判断出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还是较为简单和顺利的。第二题中观察图形判断出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学生基本无问题,但画出其中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学生存在的差异就大了。大多数学生出现漏画即找不出全部的对称轴,这可能还是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高低决定的,看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完全依靠动手对折也有些不太实际,正如有些学生说我是把图形想象成怎样对折看能否完全重合的。有些学生是试着画一画,再想象对折看是否完全重合的。这的却比起让他们对折后再画出对称轴是一个飞跃。课后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找有没有轴对称图形,自己试着画出些可爱的轴对称图形,同样能够达到提高学生的解决这一问题的能力的。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2
学情分析:由于本教材是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所借用的则是二年级的学生。由于学生年龄小,自主探究的能力不强,如何让其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个学习活动中,理解轴对称的含义,创造出轴对称图形,是本节课所需解决的问题。
设计理念:图形特征的探究,方法应该是多元化的,而合作的学习方式能充分展示学生的各种思维方式,张扬个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此,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能用自己的方法创造出轴对称图形。
2、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探索与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引导学生领略轴对称图形的美妙与神奇,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
重点:让学生感知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难点:判别轴对称图形方法的得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出示眼睛不对称的娃娃头像图片。学生发表意见,引出课题。
师:在我们生活当中,有许多事物都是因为有了对称才产生美,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认识有着对称美的轴对称图形。
(创设贴近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的情景,自然而然把学生引入新课。)
二、感悟特征,“识”对称。
1.出示天安门、飞机、奖杯、等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说出它们的共同点。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课本附页的图形)。
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折一折、比一比,感受这些图形“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的特征。
3.出示各种几何图形,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其是否对称。
4.认识轴对称图形、对称轴定义
师:像这样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板书:对折 完全重合)。
把轴对称图形对折后,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称为:对称轴。(板书:折痕 对称轴)。
(本环节,放手让学生操作、交流、体会。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感悟特征。)
三、深化认识,“做”对称。
(1)让学生动手操作,创造轴对称图形。(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创造的,在交流中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
(2)展示学生作品。说说各自的创作方法。
(在本环节设计了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在获得发展的过程中愉悦身心,张扬个性。)
四、多向拓展,“辩”对称。
1.课件出示:天天开心。(心:是剪出来的轴对称图形)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天”字也是轴对称的图形。
2.出示字母: B A N G
引导学生判断各个字母是否轴对称图形,出现争议的字母B,引导学生验证结果。
3.挑战难题,激励优胜。
①“木”字的一半②看似轴对称的“奉”字,让学生判断分析,合成 “棒”字激励学生。
4.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猜测——验证——总结)
5.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例子。
(多向拓展,让学生感悟数学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
五、升华认识,赏对称。
1、欣赏短片
2、说一说。
出示短片中不止一个对称轴的图片,让学生利用自己的认知能力说一说,为以后的学习铺垫。
(通过赏析,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的美妙与神奇,激发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积极情感。)
六、课堂小结
出示两幅是轴对称的表情图片,让学生说说自己今天的收获。(认知的、情感的)
(本环节,既让学生感悟了成功的喜悦,也合理地整理了课堂的知识点。)
师:轴对称图形是和谐、美丽的,而且在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最后,老师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继续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欣赏生活。
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
(猜测——验证——总结)
对折 完全重合
折痕 对称轴
教学反思:我在本节课让学生通过折一折,比一比,摸一摸等直观手段,让学生初步认识了轴对称现象,还有轴对称图形,让学生能以新的角度去观察物体,研究物体,体验它们的对称美。我这节课最大的遗憾是没有提供一个让学生充分展示的平台,没有给予充足的时间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3
轴对称图形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难点是掌握判别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自然界和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有很多,也为学生奠定了感性基础。因此在教学这一内容时,就集欣赏美与动手操作为一体的综合实践课。在教学过程中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题活动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合作活动为主。使学生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学习情绪,切身经历了“做数学”的全过程,感受了学习数学的快乐,品尝了成功的喜悦。
一上课,我就问学生:“咱们班谁画画画的最好?”在孩子们的呼声中亚圣站了起来!我接着说:“老师要和亚圣比一比,我们都来画一个笑脸,看谁画的好看!”孩子们都很兴奋,他们想看看结果究竟会怎样。亚圣认真地画了起来,我呢,也拿起了粉笔……等我们画好后,孩子们放声大笑!因为亚圣画得很漂亮,而我画的笑脸却是一个眼大、一个眼小,耳朵也是大小不一,可以说丑陋无比!我也笑着说:“为什么大家都说我画的不好看啊?我看着倒还不错!”有孩子说:“我们的两只眼睛应该是一样大的!这样画,太不美了!”还有孩子说:“如果从我们的身体中间画一条线,左右两边应该是对称的!”……我表扬了所有发言的孩子后说:“看来大家的审美标准是一样的,今天呢我们就一起感受一些美丽的事物,这些美丽的事物有着一个共同点,我想亚圣已经知道了这个共同点,否则他怎么画的这么漂亮呢?老师相信你也会发现其中的奥秘!”(其实这个奥秘就是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接下来,通过多媒体,我向学生展示了众多现实中的照片和一些学生熟知的平面图形,让他们一步步感受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整堂课教师将学生的观察思考操作过程与媒体的演示过程有机的结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体验着轴对称图形的美,享受着学习过程中的快乐。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4
一、一段题外话
4月4日清明,许多学校都组织了学生去春游。后来老同学讲了一个笑话。她说清明节那天她们学校组织去烈士陵园扫墓。回来后让学生写作文。要求写出所看到的,所想到的就行了。有一大半的学生写道:“清明节,我们怀着高兴的心情来到了烈士陵园。”
无语,不知道怎么说。
二、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图形学生在三年级的时候就已经学过,感觉不是太难。书本上的题目我事先做了一下,觉得学生应该也是能够做的。
1、操作之后的语言
今天一上课我就出示了各种图形,让学生说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学生很快地就把轴对称图形找出来了。我让学生拿了长方形到黑板前对折而后自己再画了对称轴,顺便规范了一下对称轴的画法。再让学生先想一下,再用自己的语言说了一下什么叫对称轴,哎,我发现,经过操作学生就是能够说,而且说得是自己的理解,也还蛮到位。
2、探究部分的难度。
原题为:试一试找出正方形的对称轴。
正方形图案简单,学生对正方形的感知很多,找出正方形并画出对称轴并不是难事,可以说,没有探究的价值。
所以,我把题目变了一下,改为让学生探究想想做做4.
小组合作:找出各个图形的对称轴。
完成下表。
正三角形
正四边形
正五边形
正六边形
边数
对称轴的条数。
你们的发现。
学生一填,马上找出了规律。那就是:正几边形就有几条对称轴。
这一步,还是处理得很满意的。
3、练习的问题。
既然是新授的第一课时,练习中就肯定会出现形形色色的问题,有些在预设之中,有些在预设之外。
譬如第2题。学生的对称轴找不全。
譬如第5题,学生的图形设计流于简单,缺乏美感。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5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认已有的对称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进行教学的,重点教学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画法。
成功之处:
1.课件演示,直观形象。在教学中,首先出示一些轴对称图形的图片,让学生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从而引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在例1的教学中通过出示小松树图形,让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应点,然后数一数每个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从而发现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是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最后通过连线对应点,学生会发现对应点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在这一系列的教学中,学生通过课件的直观演示,非常容易发现其中的秘密,学得也自然轻松,感兴趣。
2.依据性质,学习画法。在例2的教学中,先出示图形的一半,让学生独立思考如何画轴对称图形呢?也就是另一半呢?通过学生的交流讨论,得出轴对称图形的画法,即先定点——定出每条线段的端点;再画对应点——依据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最后连点——依次连接每个对应点。在轴对称图形的画法中紧紧联系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性质的理解和应用。在练习二十的第6题中,主要依据轴对称图形的对应点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来画出图形的另一半。
不足之处:
学生在画轴对称图形时,不按照画法去做,而是照葫芦画瓢按照自己的方法去画,虽然有的同学能画对,但是也存在个别学生出现错误的画法。
再教设计:
强化画轴对称图形的画法,让学生不仅要知其然还有知其所以然,明白不仅仅画对就可以,还要知道依据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这样才能加深对轴对称图形性质的理解。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6
本课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难点是掌握判别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自然界和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有很多,也为学生奠定了感性基础。
这是一堂集欣赏美与动手操作为一体的综合实践课,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数学问题生活化,注重培养学生观察、交流、操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题活动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合作活动为主。
纵观这节课的教学过程,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而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并调动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地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努力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学习情绪,切身经历了“做数学”的全过程,感受了学习数学的快乐,品尝了成功的喜悦。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追求美、崇尚美是人之天性。整堂课以欣赏美为线索展开教学,本课就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动画:“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双久徘徊”,在优美的小提琴协奏曲的渲染中,两只小企鹅到北京旅游,介绍沿途参观的很多著名景物(这些景物都是对称的),带领学生一起畅游了一番,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开始观察优美的画面,仿佛身临其境,领略了对称物体之美,从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出发,让学生初步感知对称的事物。这种赢造宽松愉悦、开放式的环境,学生纷纷自觉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观察这些实物的特点——它们的两边都是一模一样的,从而引入对称,逐步将实物抽象成平面图形,通过操作实践发现其共同特征,导入教学新授,达到串连教材的效果,让学生在这种欣赏美的教学情景中快乐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引导学生感受美、鉴赏美、领悟美,达到情境(景)交融的教学效果。
二、实践操作、激活思维
本课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轴对称图形的这一特征,安排了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在新授教学时并没有采用传统的灌输手段,而是把学生看作是课堂的主角,让学生通过观察平面图形的特征,大胆地加以猜测,说出这些图形都是对称的,并通过小组动手操作来验证它们为什么是对称的,采用对折的方法来折一折,让每位学生都参与活动,从只重视知识的教学转变为注重学生活动的课堂生活,给学生多一点思维的空间和活动的余地;在对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特点,通过操作发现图形的两边是完全相同的,这时教师就引入“完全重合”,让学生反复地操作体会,再配合课件的动画演示,初步感知什么是“完全重合”;最后教师在学生动手操作、形成初步感知的基础上配合课件动态出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形成感性的认识。
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始终以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为主导,在巩固练习中也安排了一些学生操作的`活动,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体会“完全重合”和“不完全重合”的区别,为辨别是否轴对称图形奠定了基础。在最后的制作轴对称图形时完全放手让学生去操作,活动的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在活动中体验,使学习知识和提高能力同时得到发展。
三、小组合作、发挥特效
每个学生在活动中的经验与收获不尽相同,为了使学生个体的、群体的活动促进学生的整体的发展,教学中常发挥合作交流的功能,采用集体讨论和交流的形式,将个人的经验或成果展示出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众多有差异的学生的不足。在本课中,有很多活动都是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由于低年级学生作图能力不强,对于正确美观地制作出一个轴对称图形还有一定的难度,但由于学生学习发展的进程不同,针对一部分学生已会制作的实际情况,我组织学生展开分小组合作讨论活动:怎样剪一个轴对称图形,然后评一评小组成员中制作的轴对称图形,在动手操作时也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在引出轴对称图形时,也是通过小组合作,在操作、交流中感知,这样尽可能地将每个人的收获变成学生集体的共同精神财富。
四、课外延伸、丰富情感
本堂课的结尾让学生欣赏古今中外著名的对称建筑,配上古典的轻音乐,拉近了生活与数学的距离。古建筑又是一种艺术,渗透在数学学科中,既是学习数学的好材料,又是渗透民族文化的好题材,选择切合教学符合儿童学习规律的素材,需要一些有民族特色的题材,如本课例中的背景音乐、古建筑、中国剪纸等就是在这方面作出的有益尝试和探索。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导入虽很贴近学生生活,体现欣赏美,也很自然,但总觉有些平淡。在判断学过的几何平面图形是否轴对称图形,这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在汇报时处理得过急没有注意到个别差异。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7
本课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难点是掌握判别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成功之处:
纵观这节课,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而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并调动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地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努力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学习情绪,切身经历了“做数学”的全过程,感受了学习数学的快乐,品尝了成功的喜悦。
在教学过程中,本课的教学设计体现:数学问题生活化,注重培养学生观察、交流、操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题活动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合作活动为主。使学生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学习情绪,切身经历了“做数学”的全过程,感受了学习数学的快乐,品尝了成功的喜悦。结合观察和操作活动,引导学生欣赏有关图案、图片的对称美,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受到了美德熏陶,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剪自己喜欢的图形然后给他们分类,即通过大量的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来认识轴对称的概念,让学生观察、体验生活中的对称现象,从而探索、发现出图形中的轴对称特征,然后让学生体验轴对称在现实中的广泛应用.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教学中让学生带着数学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去理解生活中的数学,去体验数学的价值。本节课我抓住对称图形的特点师生一起欣赏生活中一幅副精美的对称图片,给学生带来美的感受。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评价:
1.对能否列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对称现象,能否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做”出一些轴对称图形。都能给与恰当的评价。
2在评价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价值观。
不足之处:
1、练习的层次性。在设计教案时我就在思考如何在练习中体现层次性,一直没有能够得到满意的解决。
1、导入自然贴近学生生活,但有些平淡。在处理本节课的重点时,处理得过急没有注意到个别差异。
3、教师的语言不够丰富,对学生激励性的语言不够,希望以后在这方面能做得更好一些。
本课的教学是了解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能正确识别轴对称图形,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会设计简单的轴对称图形;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操作,经历认识轴对称图形的过程,掌握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创新的能力;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物体和图形的对称美。
从整个过程来看,《轴对称图形》的教学是完整的,我主要分成了:激趣导入新课,引出课题、合作探究、练习、小结和欣赏对称图形这五个部分。也许这就是我进步的一点地方了。
在各位老师真诚的点评下,我对自己的这节课有了更好的认识:
1、最大的缺点,重点不突出。整节课有点像完成任务,很快就过去了。
2、剪对称图形环节,是不是可以直接让学生看书,再剪。
3、练习讲解中,应先讲解简单的,再讲复杂的;另外,应重视学生课堂上出现的错误。
4、最后的欣赏环节是不是可以改为让学生自由发挥,再一次剪对称图形。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希望自己在教学的道路上得到更多这样的点评,也能够在这样的点评中不断进步。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8
本课主要使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知道对称轴,能正确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并会制作一些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在课上,我首先出示实物图片,让学生感知对称,然后通过让学生把图片对折,体会什么是轴对称图形,感受图形特征,并认识对称轴;接着从实物图片上升到平面图形,再通过让学生创造一个轴对称图形以及一系列练习,巩固认识。
在教学中,主要有以下优点:
一、利用多媒体,吸引学生注意
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初步感知对称,我出示了一系列美丽的对称的图片,包含自然界的美丽景象以及古今中外的一些雄伟建筑,配上背景音乐,这些对称图形给学生带来了视觉上的冲击,赞叹声连连,学生自己观察,教师适当介绍,课堂氛围活跃。
二、实践操作中探索新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本课安排了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剪一剪、猜一猜等活动,使学生的多种感官都参与在其中。
首先让学生折一折蝴蝶、天坛、飞机图形,比一比,使学生认识到这些图片对折后都是两边大小、形状一样,两边一模一样的,感知完全重合。接着,要求学生独立创作一个轴对称图形,学生手脑并用,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创造出了很多美丽的轴对称图形,在做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了完全重合的特征,再要求学生猜一猜这些美丽的图形是从哪张纸上剪下来的,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后面的试一试以及练习中,碰到学生有分歧的地方,也鼓励学生动手去验证。学生在丰富的动手操作中,探索出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数学思维也得到了培养,这充分体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对课堂的流程加以控制,使全体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三、融入爱国主义教育
整节课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在引入新知,欣赏图片的时候,就把中国的伟大建筑放在最后,介绍的时候也是重点介绍。在通过对折,感知完全重合时,再次指出天坛是我国著名的建筑,雄伟壮观。练习题,将书本上判断一串英文字母是否是轴对称图形的题目,改为判断China这个英文单词中,哪些字母是轴对称图形,并适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询问China的中文意思,当学生说出中国时,我用激昂的语调指出:噢,是伟大的祖国!我们都为自己身为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学生瞬间也被我的热情所感染。接着,要求学生判断中国这两个汉字是否是轴对称图形。然后组织学生判断我们的国旗是否是轴对称图形。最后出示了咱们的国宝:熊猫,一方面展示中国地大物博,另一方面提升自己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这一系列的设计不仅仅仅围绕今天的主题:认识轴对称图形,会判断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在知识技能掌握的同时,渗透民族文化,也向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在情感上得到一个升华。
四、对学生回答,及时给予评价
关注学生的回答,对学生正确的回答立即给予肯定,对出彩的答案,带头送上掌声。如判断图形是从哪张纸上剪下来,交流方法时,有同学说到可以将下面的纸片展开,这正是我需要的答案,而且很少有学生会提到,因此,在他回答后,我立马对他的答案进行了肯定,鼓励其他孩子把掌声送给他,并用多媒体出示他的想法。及时对孩子的回答进行评价,能够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感到自己被老师期待着,肯定着,产生一种自我实现的满足感,进而享受课堂。
当然这节课,还有一些不足之处。
教学机智还有所欠缺,对学生给出的一些出乎意料的回答,处理时显得有些手忙脚乱,缺乏处理问题的敏锐性以及果断性,有些犹豫不决。如引入新知时,要求学生给6张图片分类,有学生说到按对称和不对称来分,我追问:你说的对称是什么意思?学生答:两边一模一样。此时,我可以适时的带领大家一起观察蝴蝶图片,让学生再次感受蝴蝶两边是一样的,大小、形状是相同的,让学生对对称的含义有一个具体的感知。回想当时处理的过程,显得很拖沓,浪费了不少时间。
此外,在处理试一试时,我预设第二个三角形学生会说不是轴对称图形,但在上课时,学生产生了分歧,因此,我因势利导,让孩子们想个办法,他们说可以折一折,通过对折孩子们发现这一个三角形,两边不能完全重合,不是轴对称图形。得到我要的答案后,我就直接去处理平行四边形了。课后反思,我觉得我可以立马追问: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呀?只有什么样的三角形才是轴对称图形?将三角形的知识点夯实,然后再去处理平行四边形,我觉得会更恰当。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再接再厉,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9
《轴对称图形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一课时。本教材是在“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等活动中人是轴对称图形,知道其基本特征,绘画其对称轴。本节课非常生动有趣,是以二年级学生的特点编排的,是一节动手、想象能力强的课。知识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理论,再用实践检验理论,指导学生认识自然界和生活中具有对称性质的事物,层次分明,循序渐进,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这节课符合儿童特点,动手较多,使学生在动手中感受到物体和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孩子们在找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比较容易,也能很容易看出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但是对于教学中的几何图形就相对较难,找不全,看的不太明白;在优化规则图形的对称轴,找不到合适的重点,在教学中应充分教育学生如何找图形的中心,从而能从图形中自如的画出对称轴,而且画的恰到好处。
总之,一节课的时间只是新知识的渗透,想要真正理会知识的应用仅仅一节课是远远不够的,教学练习才是根本。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10
《轴对称图形》是数学西师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轴对称》中的第二课时。我在两年前曾为数学市级骨干教师上过展示课,两年后再上,只是在个别环节上做了一些修改,但面对不一样的学生,不一样的心境,又有了很多不一样的感悟。
我所执教的这节课是在上节课认识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的基础上,来认识图形中的对称,也就是轴对称图形。要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交流的过程,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感受图形的对称美,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低年级学生由于其年龄特点,具体形象思维仍占优势,学习新知识在很大程度上还要靠具体形象或表象、动作进行思维,因此在学习时单靠教师讲是不行的。操作就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重要措施。
一、学具操作中可以激发学习兴趣。
与由教师讲授和个人自学相比,学具操作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发挥学生认知活动中的主体作用的重要条件。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每当我们让学生进行学具操作时,学生总是兴趣盎然,热情很高。究其原因,主要有:
(1)低年级学生由于其年龄比较小,经常表现出爱的程度上得到满足,使他们在操作中体验到成功与快乐,因而总是情趣较浓。
(2)学具自身不论是在颜色、设计的形状等方面都近似于儿童玩的一些拼插玩具,能够吸引学生对它进行操作。
(3)让学生进行学期操作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自己去探索发现学习知识的自由空间。正如赞习夫所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作用。"让学生进行学具操作正是这样的教学法。
二、在学具操作中可以发挥学生潜能,使他们主动探索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教学改革追求的一个具体目标。让学生进行学具操作有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让学生进行学具操作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看;教师问、学生答"被动局面。在教学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方针,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动手、动口、动脑,自主地探究知识,实现从不知到知,从已知到新知矛盾转化,形成新知识网络,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抽象概念的掌握要从动作开始,让学生动于操作学具可以使丰富的信息源源不断刺激细胞,以控制学生情绪使注意集中在学习活动中。
在教学新知的这个环节里,为了让学生自主的探究和发现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我将教材中的例1、例2进行了整合。让学生在第一次图形的对折过程中明白完全重合的概念:是形状、大小一样,边缘重在一起的。并通过第二次对折三等分圆的错例分析,强化学生对完全重合的认识。在理解了什么是完全重合后,给出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的概念。在这个环节的最后,通过观察正方形的不同折痕,发现不同的对称轴,有意识的渗透了有的图形的对称轴不止一条的观点。
三、在学具操作中可以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动态学具操作为学生思维能力提供直观支持。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在学习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低年级学生正处在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抽象思维为主发展过渡阶段,运用学具操作,引导学生思考,把操作思维和语言表达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感知认识基础上经分析、综合、抽象思维化。促进了思维发展,为学习抽象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也会擦出创造性思维火花。教学中第一个练习设计为判断轴对称图形,从对折过度到在头脑里想对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因此,让学生动手操作学具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渠道之一。
在教学的过程中,也有很多需要改进和注意的地方:
1、在操作的过程中,老师给予学生的要求还不够明确,有些学生没有真正的静下心来听清老师的要求,对操作的过程不清楚。加强对孩子操作的指导,给孩子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让学生真正的听懂要求,是相当重要的。
2、在教学中对时间的把握不够,在由我示范的剪纸过程这个环节中,用的时间比较长;而在这个时间段学生却无事可做,显然浪费了时间。我后来想如果在课前将剪纸做好,只展示剪纸的步骤,可能会好一些。
3、这节课在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上还不是很够,如果让学生自己说出自己的想法,或许会更好。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11
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册第一次教学轴对称图形,教材中安排了形式多样的操作活动,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结合教材的特点,设计了三次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逐步体验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一、创设情境教学。
请会折叠衣服的同学上台来展示一下叠衣服的方法。从而引出课题。接着1、出示轴对称物体:天安门、飞机、奖杯、让学生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观察发现,它们的两边都是一样的。2剪小树:通过不同剪法师生共同评价得出这些图形两边都一样的,所以先把纸对折,然后再剪,剪定后再展开,就是这棵小树了。
这是本节课第一次操作活动,安排在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后,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操作中初步感知轴对称现象。学生这次操作活动看似一次无目的操作活动,但要一棵小树甚至一个漂亮的窗花,不去寻找规律,也是非常困难的,通过学生的交流,能初步感知到两边一样的图形可以对折起来再剪,这就是轴对称图形特征的初步感知。
二、动手画一画,折一折。
通过把同学们看到的物体画下来得到下面的图形(天安门、飞机、奖杯等)进行分组操作讨论,得出结论——图形对称后,两边完全重合了,从而得出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这是本节课的第二次操作活动,安排在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有了初步感知之后。学生此次操作是由目的性,有导向性的操作,目的是在操作活动过程中,探究图形对折后折痕两边的部分完全重合这一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解释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1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所以,本节课我设计了折一折,画一画,找一找,说一说等一系列有序的活动,为学生搭建体验探索的平台,突破了难点。这样的设计提供了让学生探索、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他们的发展需求,较好地体现了教学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理念。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明确对称轴条数的不同。首先让学生用长方形纸对折并发现长方形的对称轴,进而通过对不同折法的观察发现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在此基础上学习画长方形的对称轴。接着让学生尝试探索正方形的对称轴,并通过对不同折法和画法的研究发现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最后通过不同梯度的练习,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长方形的对称轴,要找准画好对称轴,必须明确什么是对称轴,但这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只有让学生从折一折的活动中去发现、理解,有了动手操作的经验,再让学生探究怎样画长方形的对称轴,这样的程序可以引导学生由易到难,由直观到抽象,准确理解和掌握对称轴的含义及画法,最后配上动态的课件展示,可以加深学生对新知的理解。
但课后我觉得课堂效果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教学设计的优势,主要原因是不敢放手,总怕学生对前面的知识理解不透彻影响新知的接受,因此,前面复习时间较长,因而显得前松后紧,几个重要的练习没有保质保量完成。经过老师们认真细致的评课及自己的反思,总结为以下几点:
⒈把科学与数学融为一体,体现了各学科间的整合;
⒉课件设计合理,运用得当;
⒊练习设计有层次,有坡度,体现了练习的多样性;
⒋挖掘教材较深,课堂调控地较好;
⒌引导学生从折出对称轴到画对称轴过渡自然;
⒍注重语言的严密性及细节问题的指导;
⒎前面复习轴对称图形的时间应适当压缩,后面折、画的时间应充分;
⒏正方形对称轴画法在课件里的总结语存在不准确的地方;
⒐板书的内容应接近本课重点难点内容,并具体些更好。
⒑学生自己能总结出来的知识,老师不要去代替,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才能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13
本课教学重点是使学生长方形、正方形等轴对称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的探索过程,会画简单的几何图形的对称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审美情趣。在课的导入时,出示飞机图,奖杯图,蝴蝶图,问学生这些图有什么共同特征?设计此环节,可以引起学生对有关知识的回忆,并对对称轴的画法我为学生作了示范,说明对称轴一般应画成点划线,提出本节课重点研究对称轴,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新授时,教师让学生折长方形纸的对称轴,一开始,学生只折了一条对称轴,教师问了学生还可以怎么折?,学生又折出了一种,教师分别展示了两种折的方法,有一个学生说还有,沿对角线折,教师让他折出来给大家看后,排除沿对角线折的方法,学生明白了长方形只有两条对称轴。然后研究怎样画长方形的对称轴,让学生自主发现、找出规律:量出长度,并取中点再画。教学“试一试”时,因为有了探究长方形对称轴的基础,所以放手让学生尝试折纸、作图。大部分学生找出了四条对称轴,还有小部分学生只找出了两此文转自条。在评讲时,通过操作,提高了后进生的认识。后面的练习是重点让学生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所有对称轴。但是学生找不全,甚至把第2题的第四幅图也认为是对称图形。教师事先准备好的图形让学生折一折,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条数不只一条。并概括出是正几边形就有几条对称轴。并强调学生要规范地去画。效果还可以。
好的地方:
1、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通过折纸发现每个轴对称图形的所有对称轴的条数);
2、让学生应用知识、迁移知识,使数学知识生活化。(例如:由画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找对称轴的条数类推出正多边形的称轴的条数,最后让学生设计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有待改进之处:
1、教学方法单一,无论是例题还是练习都是让学生折、画,花费时间太多,导致时间不足,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2、各个环节平均用力,时间安排不合理。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14
今天,我上了一节关于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数学课,内容是三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我借助网络,展示具体的图形、形象的动画,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它们的两边都是一样的,并结合学生动手操作,运用试一试、剪一剪、围一围、折一折等方法,通过不同折法,师生共同小结得出结论:对折后,折痕两边的部分完全重合,从而逐步体验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当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有了初步感知之后。让学生进行操作,目的是让学生在操作活动过程中,验证图形对折后折痕两边的部分完全重合这一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解释出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的概念。然后,让学生运用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先把纸对折,画上简单的图案,然后再剪,剪好后再展开,就成了一个轴对称图形。这样加深了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
一般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而动手做的学得好。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学生的直观操作可耻下场驱动内在的思维活动,使外显的动作促进数学思考,把具体的感知上升为抽象的思维。本课要掌握“对折——重合——完全重合”这三个重要的知识点。首先通过自己的判断把我之前准备的几个平面图形按对称图形和不对称图形进行分类。在这个活动中,学生自己发现了“对折”这一个重要方法。再通过每个同学自己动手把对称图形对折,引出了“挡住了”“合在一起了”这些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重合”的理解。最后通过对折后的对称图形与不对称图形两者的比较,引出对两种重合的区别,从而深刻理解了“完全重合”。最后设计了一个对“折痕”比较的过程,让学生知道只有把对称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折痕才是“对称轴”这样的图形才是“轴对称图形”可以说,在整个认知过程中,学生通过分一分,折一折,画一画是能够完全掌握这节课的学习重点。自主的学习比老师单纯的讲授,效果要好得多。
知识来源于生活,当然知识也应该应用于生活。从对轴对称图形的学习,从中也感悟到对称美。通过网络,搜索生活中丰富多彩的轴对称图形,让学生欣赏到了许多关于运用轴对称原理设计图案,以及利用轴对称知识创造出的美丽的民族文化,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对称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它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美丽的色彩,加上配乐欣赏,让学生更加陶醉于美丽的画面中,让本节课达到了**,同时更激发了学生创作的欲望。欣赏完后,很多同学都有跃跃欲试的兴奋,很想自己亲手创造关于轴对称的作品。由于时间关系,我把学生的这种创作激情延伸到课后,让学生们在课后,运用本节课所学到的“对称”的知识,亲手设计一幅精美的图画。第二天,我回访了一下,发现学生交上来的作品,大部分同学都完成的相当不错,有画的,有剪纸的,有贴画的,看来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的收获是丰富的,这让我也感到非常欣慰。
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课,它将和精彩的生活共同演绎数学文化以及数学图形的美丽。但是要达到“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效果,完全是得益于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的有效辅助。图生动、画形象,不仅激发学习热情,而且让重难点得到了有效的突破,练习的一一呈现,节省了教师板书的时间,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的辅助教学,能让我们提高教学效率,但是要想真正地用好它,用活它,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有效整合,教师在课前还得付出非常多的心思,从教学素材的收集到课件的制作,无不凝聚了教师的所有心血。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实践、不断地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有效整合,不断地发挥农远工程在中小学教育中的作用,将是我们一线教师今后几年的一项重要课题。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15
①联系生活实际,感受美
教师在教学中注意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让学生的原有经验、原有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操作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过程,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桥梁,让学生的思维上升到更高的层次。如课始的剪纸导入,教学中所用的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区徽、世界各国国旗、对称建筑等素材,也都是来源于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物体的对称美。
②重视概念理解,思维美
概念是用最简洁的语言揭示事物最本质属性。数学概念是数学思维的基本单位。只有真正搞懂了概念,掌握其实质,才能学好数学。新课标指出,对重要的数学概念的学习应当逐级递进、螺旋上升,以符合学生的数学认知规律。如本课对重要概念“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教学,就是采用分层递进,逐步深入的方法。第一阶段让学生认识到“完全重合”就是“大小、形状要一样”。第二阶段通过对“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区徽”是否是轴对称图形的辨析,让学生认识到 “完全重合”是指对折后,外面的形状及里面的图案都要一样。这样有利于学生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体会数学思维的美。
③鼓励操作实践,创造美
苏霍姆林斯基说:“手是意识的伟大培育者,又是智慧的创造者,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听科学。”新课标也指出,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要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使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发展思维。如课中教师让学生做轴对称图形的活动。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知识,学会了思考,并且感受到亲手创造出美的自豪感。
④关注情感体验,升华美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标倡导的数学学习三维目标。被誉为“人本主义之父”的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认为: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一个人参与实践过程中对各种经验的体验结果。因此,教师应当为学生创设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自信地学习数学知识,发展思维。如课始剪的爱心,判断是否是轴对称图形时,出示的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区徽等都是在“润物细无声”似的,对学生进行奉献精神、爱国主义的教育,使其产生积极的情感。
学生在动手制作轴对称图形时专注的表情,看到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得到其他同学赞美时那喜悦的表情,是课堂中多么美好的景色呀!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 “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是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结尾部分,欣赏生活中的对称现象,使学生的思绪插上数学的翅膀而飞扬,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的美,情感得到了升华。
《轴对称图形》教学片段及反思 篇7
精彩片段
师:请同学们判断下面的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电脑逐一出示奖杯、窗户、蜻蜓、运动场、平行四边形等图片, 速度由慢到快, 当学生判断到平行四边形时出现了分歧意见)
生:“是!”“不是!”
师:认为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的请起立。
(这时一大半同学站了起来)
师:大家有什么办法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呢?
生:动手折。
(这时好多学生动手折起了平行四边形。折着折着就有二十来个学生陆陆续续地坐了下去, 还有十来个学生站着不动)
师:通过折大家对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已有自己的看法, 下面就请大家发表意见。
生:我认为平行四边形肯定不是轴对称图形, 你们看, 我把平行四边形横着折、竖着折、斜过来折, 不管怎么折, 两侧的图形都不能重合, 所以, 我认为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这时六七个学生坐了下去, 还有3个学生站着不动)
生:我认为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 因为沿着它的高剪开, 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长方形是轴对称图形, 所以平行四边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生:你说得不对, 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要沿着一条直线对折, 是对折, 不能用剪刀剪。
生:我是对折, 也不用剪刀剪, 你们看我把平行四边形对折以后再对折, 两侧的图形就能完全重合了, 所以我认为平行四边形还是轴对称图形。 (顿时教室里一片寂静, 坐着的学生都皱起了眉头, 站着的学生看到坐着的同学无话可说, 显得特别高兴)
师:你们觉得有道理吗? (好多同学点点头, 就在这时, 一个学生理直气壮地站了起来。你听)
生:我认为折两次是错的, 你们看老师黑板上写的:轴对称图形是沿着一条直线对折, 两侧的图形完全重合。既然是沿着一条直线对折, 就只能折一次, 不能折两次。 (这时站着的学生都坐了下去)
师: (我按捺不住心头的喜悦) 我欣赏同学们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 也欣赏同学们能用学到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更加欣赏大家给我们带来的一场精彩的辩论。正是由于大家的辩论, 我们对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才会理解得这么清晰, 这么深刻。我们应把掌声送给他们。
话音刚落, 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教学反思
一、为学生构建争辩的平台
课堂教学的精彩生成, 离不开教师的精心预设, 这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 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表达的机会, 为他们创造有效的教学情境。上述教学片段中, 我们不难发现, 教师有意识地构建了一个有利于学生争辩的平台。开始让学生判断几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速度由慢到快, 当学生判断到类似于轴对称图形的平行四边形时, 形成了认知的冲突, 这时老师及时地抓住这一契机, 以一句“大家有什么办法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呢”激起千层浪, 拉开了课堂争辩的序幕。
二、给学生提供争辩的空间
在课堂教学中, 当预设与生成产生分歧时, 教师应及时、机智、有效地调控自己的教学行为, 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尽可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上述教学片段中, 当学生通过折并清楚表达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时, 课堂上就有3个同学持反对意见。这时, 教师并没有急于求成, 而是果断地丢下预设的教案, 不吝啬时间地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这样就给学生留下了足够的空间, 学生也更加珍惜这一次机会, 思维活跃, 发言积极, 演绎出了课堂的精彩。
三、让学生品尝争辩的成果
《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篇8
1.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并初步知道对称轴。
2.使学生能根据自己对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在一组实物图案或简单平面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能用一些方法“做”出一些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3.使学生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课件、剪刀、彩纸、信封、平行四边形、练习纸2份。
一、动手剪纸,感知新知
(课前2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欣赏了十多份剪纸作品。)
1.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了很多剪纸作品,你们觉得这些作品怎么样?你们想不想也来动手剪一剪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动手剪一剪,看谁剪的图案最漂亮。(学生动手剪纸,教师巡视,并请几名学生将他们的作品贴在黑板上。)
2.这么多漂亮的图案,如果请大家分类来放,你打算怎么分、怎么放?(我把对折后再剪的放在一起,把没有对折直接剪的放在一起。)
3.老师分成了两类,并且以“是否对折”为分类标准,大家同意吗?(教师相机板书:对折。)
二、细致观察。理解意义
1.请大家观察,对折后再剪得到的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教师板书:完全重合。)
2.如果我们把一个图形对折,发现折痕两边的部分能完全重合,你觉得这类图形应该叫什么名称?
3.像这样,如果沿着一条直线对折,折痕两边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我们叫它轴对称图形。(板书:轴对称图形)
4,(教师手里拿着所剪的图形,指着折痕给学生看。)请同学们再观察一下,这是什么?(折痕)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我们叫它对称轴。(板书:对称轴)。
5.请大家找一找,黑板上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说出理由。
6.(指着另外几个图形)这些为什么不是轴对称图形?
7.现在如果给大家一些图形,你打算怎样来判断它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三、多重练习、巩固新知
1.折一折。
(1)请同学们动动手,剪一个正方形、一个长方形。剪好后先拿出手中的正方形,看看如何验证这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学生剪出正方形后,通过折叠,很快得出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的结论。)
(2)大家找到了哪些折痕能确定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由此你想到了什么呢?
(3)请拿出长方形,看看有几个折痕能确定长方形是轴对称图形?大家通过折正方形和长方形,谁来说说,以后我们拿到一个图形,如何来判断它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2.看一看。
请大家看下面这些非常熟悉的事物,动脑想一想,判断一下,这些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1)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你是怎样判断的?
(2)这个大写的英文字母A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呢?请大家想一想,如果把它对折,左边的这条边会与右边的哪条边重合吗?想好后,再请大家看老师的演示,看看你想的与老师演示的是不是一样?(师进行演示。)
(3)这是根据意大利国旗画出来的图形,看看是轴对称图形吗?左边是绿色,右边是红色,怎么可能是轴对称图形?看来,我们研究轴对称图形,主要考虑它的形状,而不考虑它的颜色。
(4)这个交通标志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呢?说说你的想法。
(5)我们再来看看这个黑体字的“中”字,它是轴对称图形吗?
3.研—研。
(1)其实像上面提到的图形还有很多,下面我们自己动手来研究一下。(事先为学生准备了许多的研究材料,这些研究材料包括国旗图案、平面图形、学生姓名、交通标志、英文字母、实物图案等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研究。)(学生纷纷动手操作,研究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我研究了国旗,发现俄罗斯、加拿大、丹麦、瑞士的国旗是轴对称图形。而中国、新加坡、美国、巴西的国旗图案,都不是轴对称图形。)
(我研究了图形,发现正方形、圆、有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而梯形、平行四边形、有的三角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2)现在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一种认为它不是轴对称图形,到底谁的意见对呢?谁想到了好办法?下面我们一起动手,看看平行四边形到底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3)刚才有同学说有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那你能具体说说怎样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
4.造一造。
(1)我们能不能用这张相片来创造一个轴对称图形呢?
(2)这张相片先复制,然后在空白的地方粘贴,再水平旋转,就可以变成一个轴对称图形了。(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在电脑上当场绘制一个轴对称图形。)
5.画一画。
(1)看,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一半,你能画出它的另一半吗?
(2)把学生画好的图形进行展示,并让学生说一说画的方法。
四、再剪纸。妙用轴对称图形知识
1.刚开始上课时大家进行了剪纸。有的同学不知道可以先对折再剪,如今我们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大家想一想:如果得到的图形要对称,应该怎么剪?
2.对折一次剪,得到的图形是怎样的?对折之后再对折,得到的图形又将是怎样的呢?想去尝试一下吗?
3.下面我们再来进行一次剪纸,不过有个要求,你剪了之后得到的图形必须是轴对称图形。看谁设计、剪裁的图案最漂亮?(学生进行第二次剪纸活动。)如果觉得自己设计的剪纸很不错,请你把它贴在黑板上。让大家一起来欣赏。(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
4.轴对称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最后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吧。(多媒体演示自然界、服饰中的轴对称现象,世界著名的对称建筑。)
【轴对称图形演讲稿】推荐阅读:
图形的运动《轴对称图形》教案05-08
教案轴对称图形08-02
作轴对称图形教案07-13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08-15
小学轴对称图形的练习05-26
数学《轴对称图形》的教案08-10
美丽的轴对称图形作文11-10
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12-18
轴对称图形教学案例01-07
五年级上册轴对称图形教案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