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教案北师大(共12篇)
八年级数学教案北师大 篇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各种有趣的物理现象
(2)知道物理实验是物理研究的基本方法
(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学习描述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培养他们初步的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中,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进行实验探究,从而感受物理和生活的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初步感受物理现象的好奇,产生对物理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2)在探究中体验成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对科学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产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2、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提出问题的勇气
三、教学器材
电脑、投影仪、烧瓶、蜡烛、玻璃钟罩、
四、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大家一定都听说过“嫦娥奔月”、“千里眼、顺风耳”等神话故事,过去的神话,如今正一步步地变成现实。我们今天的生活,在古人眼里,应该就是神仙的生活了,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段录象——————
(多媒体:繁华的街市夜景、潜水艇发射导弹、发射卫星)
师:在这些镜头里,隐藏着无数的物理知识。离开了物理知识,就没有这繁华的街市、没有这海中的钢铁蛟龙,人类就无法实现登天的梦想。物理是有用的,而且也是有趣的,就让我们一起进入这美妙的物理世界吧!
二、演示实验
1、钟罩里的蜡烛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个简单的现象。
演示:教师取出一长一短两支蜡烛和一个玻璃钟罩,点燃蜡烛(在罩上钟罩时让学生猜测一下会发生什么现象——蜡烛会熄灭并预测哪支蜡烛先熄灭)
师:刚才大家都做出了猜测,猜对猜错没有关系,重要的是要勇于调动自己的双手和大脑。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能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②知道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存在的状态可以发生变化。③能举例说明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对大量不同状态物质按照固、液、气三种不同状态分类体会对物质分类的方法。②通过观察水的物态变化实验感受物质发生物态变化的条件。③通过用物质结构的微观模型解释三种物态的特征,了解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冰化成水的实验反映出的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事实,感受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待问题。②通过参与数学活动,产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学习重点难点:物质存在状态、特征及变化 学习过程:
八年级数学教案北师大 篇2
(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对一次函数课程内容要求:(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一次函数的意义,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2)会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3)能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和表达式y=kx+b(k≠0)探索并理解k>0和k<0时,图象的变化情况;(4)理解正比例函数;(5)体会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6)能用一次函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1]
(二)本章教学目标分析。经历函数、一次函数等概念的抽象概括过程,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进一步发展符号意识;经历一次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的探索过程,在合作与交流活动中展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经历利用一次函数及其图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应用意识;经历函数图象信息的识别与应用过程,发展几何直观;初步理解函数的概念,在实际背景中感受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意义;体会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意义,能根据所给信息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2]
(三)本章学习目标分析。“发现”一些生活中的函数,从“数”“形”两个角度认识一次函数;并形成一定的数形结合的意识,会用一次函数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材具体内容分析
(一)主题图与章前文字。本章主题图选用了学生比较熟悉的健身跑、弹簧秤等图片,力图让学生认识到章学习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而在直角坐标系中同时展现一次函数的表达图像两种表示方式,一方面体现了本章与上一章“位置与坐标”的密切联系,另方面也暗示了“数”和“形”是一次函数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也是研究其他有函数问题的两个重要方面。[2]
章前文字由学生比较熟悉的变量之间的关系切入,转而思考这些关系的刻画,自然过渡到本章的学习主题。而一连串的疑问句,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点明了本章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在本章结束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对上述问题进行回顾。
(二)例题设计。以第四章第二节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为例,例1是在明晰了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概念之后出现的一个例子。考虑了三个方面的情况:是正比例函数(当然也是一次函数),不是一次函数(当然也就不是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但不是正比例函数,这暗含了某种逻辑关系。对此,不必告诉学生,但教师要心中有数。
例2的文字量较多,三个问题对于一些学生来说也有一定难度。教师可带领学生读题,划去对解决问题无关的文字,明确已知与所求;在此基础上,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教师评讲。
(三)学生活动。本章教材里的学生活动主要包括“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以第三节一次函数的图像为例。
做一做:
1、画出正比例函数y=-3x的图像;2、在所画的图像上任意取几个点,找出它们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并验证它们是否都满足关系式y=-3x。[3]
目的在于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画图体验,同时也为后续归纳正比例函数图像的共性提供材料。因此,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
(四)阅读材料。"读一读"是与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数学史实、现实中的数学应用介绍文章或趣味性小评文,本章的阅读材料是:中国古代漏刻。
漏刻是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也是一次函数的一个创造性应用。介绍这一内容,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广泛应用。对于有兴趣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挖掘现实生活中更多的应用实例,也可以组织他们开展一些研究性活动,探寻各种计时方法。
(五)课后习题设置。本章课后习题设置主要包括:知识技能、数学理解、问题解决这三大块。
1、知识技能:巩固本节所学知识,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数学理解:通过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3、问题解决: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增强知识的运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回顾与思考。本章通过一定的探索活动抽象出函数、一次函数等概念,并进而研究一次函数的的有关性质和应用。"回顾与思考"通过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回顾本章内容,梳理知识结构。
三、对北师版初中数学教材的几点建议
(一)问题情境的选取要尽可能符合广大学生的生活经验.如函数概念引入中,所引用的摩天轮对很多没有坐过摩天轮的学生来说,就是一个很陌生的生活情境。(二)北师版教材在综合性习题类型的编制方面应有所增加.如增加一次函数在几何中运用的习题,增加求函数自变量范围的问题,增加函数实际应用问题的类型,如运输问题的最优方案问题等。[4](三)北师版教材中例题的数量与题型的种类应有所增加,并且例题的选择应尽可能与课堂内容、习题相匹配。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八年级上册(数学)教科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八年级数学教案北师大 篇3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知道水的密度,知道密度表中的一些规律,理解密度的物理含义.
2.能根据密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分组实验来构建密度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观察记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用描点法绘制图像,在图像中找规律从而构建密度的概念.
2.能根据密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随质量和体积的变化而变化,只随物态的变化而变化.
教学准备
PPT课件,《密度——学之旅》活动单,JPT-2型架盘天平(量程200 g、感量0.2g)、砝码,体积分别为6 cm2、8 cm3和10 cm3的长方体铝块组和铁块组、体积为6 cm3的长方体塑料块,质量相同的一瓶水和一瓶食用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视频设置神奇的液体小实验(1分36秒)
(视频链接)
问题设置:多彩的液体分层是如何实现的呢?
学生活动: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惊奇、猜测.
答案预设:可能和液体的密度有关,可能沉下去的液体比较重.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科学课堂的魅力,引导学生明确科学是一门源于生活的学科.
过渡设置:这和液体的密度有关,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密度》这一节课.(板书课题)
二、实验探究,传授新课
1.实验探究
(1)探究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关系(分组实验)
实验器材:体积相同的塑料块、铁块1、铝块1,JPT-2型架盘天平、砝码.
引导操作:用天平称量体积均为6 的塑料块、铁块1、铝块1,将实验测量数据填入表1.(所用到的实验仪器均展示给学生观察,铁块1、铁块2、铁块3和铝块1、铝块2、铝块3的标签均贴在它们的表面,便于学生操作)
活动预设:教师巡视,学生进行实验操作,适度指导,称量完成后随机取两张记录单进行投影交流,在过程中强调不同组称量出的塑料块、铁块1、铝块1的质量会略有不同,这是机器在切割器材时引起的不同(图1),数据差距在1 g以内均可以接受.
结论呈现: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相同体积的塑料块、铁块1、铝块1来比较它们质量的大小关系,通过实际的天平操作,比较归纳出实验结论.
(2)探究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的体积关系(演示实验)
过渡设置: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不同,那么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的体积又存在什么关系呢?
实验器材:两瓶相同质量的水、食用油,JPT-2型架盘天平、砝码,胶头滴管.
演示操作:把水放置天平的左盘,食用油放置右盘,此时天平平衡(图2),意味这瓶水的质量等于这瓶食用油的质量,那么它们的体积一样吗?哪瓶的体积多一点呢?
设计意图:首先明确每个烧杯的质量都是不同的,因此在天平左右盘各放一只烧杯,添加液体直至平衡这个误差过大.笔者采用两只原本装话梅的透明塑料小瓶来进行实验,从而减少实验源头上的误差.
活动预设:事先准备好的两瓶相同质量的水、食用油,若在实际演示操作的过程中出现偏差,用胶头滴管在较轻的瓶内慢慢滴加液体即可,直至平衡.
结论呈现: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的体积不同.
(3)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分组实验)
过渡设置:我们已经探究了相同体积、相同质量的情况,现在继续来探究同种物质的情况.
实验器材:JPT-2型架盘天平、砝码,三块体积不同的长方体铁块组和铝块组,刻度尺(图3).
①提出问题: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存在什么关系?
②建立猜想:同种物质的体积越大,质量越大.(学生对于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在前概念中是完全空白的,大部分学生根本无法进行猜测,这在很大程度上抹灭了学生继续探究的热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在该过程中出示两只大小不同的实心铁球,通过轻重的演绎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③进行实验,检验猜想
引导操作:质量可以用天平来测,之前已经测出铁块1、铝块1的质量,直接填写就可以了;对于长方体组块的体积可以用刻度尺测出它的长宽高,再计算体积就可以了,也可以观察长方体组块盒子外观上的信息,其实它们的长宽高都已经告诉我们了,直接计算也可以.
过渡设置:为了方便大家记录和分析数据,为同学们设计了一个表2,大家只需要测出铁块2、铁块3、铝块2、铝块3的质量,并写出它们的体积就可以.
过渡设置:实验完成的小组将自己所得的数据,用描点法绘制铁和铝的图像,在绘制的过程中要用平滑的曲线将这些点连接起来.活动预设:经过引导操作,学生在测质量和写体积的环节应该没多大问题,用描点法绘制铁和铝的m-V图像时,强调用平滑的曲线连接,并说明当物体的质量m=0,它的体积V=0,在图4上作m-V图像原点也用平滑的曲线连接.
④得出结论
过渡设置:你能通过m-V图像得出实验结论吗?
实验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成[CD#3],即比值是[CD#3];物质不同,它们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也[CD#3].
过渡设置: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成正比,即比值是一定的;物质不同,它们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也不同,科学上把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就叫做密度,强调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随质量和体积的变化而变化(板书定义).
2.自学乐园
过渡设置:自学课本P60-62,完成以下题目
(1)密度的计算公式[CD#3].
(2)密度的国际单位[CD#3],常用单位[CD#3],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
(3)水的密度是[CD#3],其物理含义是[CD#3].
(4)观察固体、液体、气体三张密度表中的数据,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答案预设:
(1)密度=[SX(]质量[]体积[SX)],ρ=[SX(]m[]V[SX)].
(2)密度的国际单位是kg/m3,常用单位是g/cm3,
单位换算:1 g/cm3=[SX(]10-3 kg[]10-6 m3[SX)]=1×103 kg/m3(强调单位换算)
(3)水的密度是1.0×103 kg/cm3,其物理含义是单位体积水的质量是1.0×103 kg.(强调物理含义时可类比之前学过速度的物理含义)
(4)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密度与物态有关;一般来说ρ固>ρ液>ρ气(通过密度表中数据的分析,引导学生得出以下规律)
三、当堂检测,学以致用
1.冰的密度为0.9×103 kg/m3,表示的物理意义是[CD#3],那么体积为2 m3的冰的质量为[CD#3]kg.
2.关于密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
B.一种物质的密度不会随状态变化而改变
C.物质的密度与体积的大小无关
D.纯水的密度与盐水的密度相同
四、课堂小结,收获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板书设计
密度
1.定义: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
2.公式:密度
4.物理含义:单位体积物质所含的质量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密度的概念教学课,物理概念的构建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避免直接灌输或强加给学生,本节课通过形象化的实验,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究实验的热情,全课紧抓新课程标准,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八年级数学教案北师大 篇4
1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李渔;识记并理解重点文言词,理解课文内容。
2.领悟文章主旨,感受作者对芙蕖的特殊情感;学习以时间为序,纵横结合,全面介绍事物的写法。
3.学习作者不拘泥于古人,善于创新的精神。2学情分析
初中文言文在语文教材中分量,约占到语文教材的三分之一,在考试中所占的比分也越来越大。古文学习晦涩难懂,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难度有所增加。在学习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难解的问题,进行引导,探索解决问题的新的途径和方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展示的空间,也给学生探索发现的空间,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动学习,认真思考,积极主动的完成学习任务。3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本文的立意。
2.把握文章结构,理解中心主旨;体会芙蕖的审美内涵。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激趣引入
芙蕖又称荷花、莲花、水华、芙蓉、玉环等。在众多的花卉中,荷花显得高贵、高雅,是纯洁和美好爱情的象征。在佛教之中,佛教视莲花为圣花。在道教之中,莲花成为仙花。在民间,莲花象征着吉祥如意,赋予莲花“祥和、美好”的寓意。在宋代理学家周敦颐的笔下,赋予莲花高尚、正直、廉洁的君子风范。“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在诗人笔下,莲花色彩艳丽,摇曳多姿,高贵典雅。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我们吟诵着莲花诗文,欣赏着莲的图片,走进莲的世界,学习《芙蕖》。活动2【练习】检查自学任务完成情况
1.作者简介
李渔(1611~约1679)字笠鸿,号笠翁,浙江省溪市人,清代戏曲理论家。所著《闲情偶记》,有专论戏剧词曲部分,对撰写戏剧剧本多有精辟见解。他力主戏文“贵浅不贵深”,他写的传奇《比目鱼》、《风尘误》等十种,合称《笠翁十种曲》,另有短篇小说集《十二楼》,作品多写才子佳人故事,情节离奇。本文节选自《李笠翁一家言?笠翁偶集》。
本文是一篇说明小品,作者通过对芙蕖的分项说明,将芙蕖的种种可人之处告知于人,说明种植之利。
2.字词注音: 颦 葩 妍 迨 菡萏 徂 擎 馥 颊 菅 3.解释词语:分内之事 不一而足 安身立命 4.翻译句子
(1)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2)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
(3)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连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4)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 5.解释下列词语的用法及意义。
(1)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名词作状语,一天一天的)(2)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名词用作动词,欣赏)
(3)则莲实与莲藕并列盘餐而芬齿颊者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芬芳)(4)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形容词用作名词,长处;短处)活动3【讲授】研读课文
(一)找段落的中心句,理清文章结构。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重点介绍荷花的欣赏价值和使用价值,表达对芙蕖的喜爱之情。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1.划出每个段的中心语句。
2.划分本文结构,注意首尾两段是怎样相互照应的?说说本文结尾的特点。提示:
①中心语句依次是:“芙蕖之可人,不一而足”——“可目”——“可鼻”——“可口”——“备经年裹物之用”(可简化为“可用”)——“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可
改为“种植之利莫大于此”)——“四命之中,此命为最”。
②开头说“予夏季倚此为命”,结尾说“四命之中,此命为最”,突出了作者对芙蕖的酷爱,前后照应紧密。开头“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为总领句,引出下文“可目”“可鼻”“可口”“可用”,然后以“种植之利”作结,是文中的主体部分。由此可见,全文的结构是: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二)品读课文,欣赏芙蕖的“可人”之处
芙蕖可人,讨人喜欢,它的优点很多。现在自读课文,请欣赏莲花的可人之处,说一说你喜欢文中的哪一句话?主要写了什么? 我喜欢()(句),写出了荷的()。例句:
1.我喜欢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这句话写出了荷叶初露水面,欣欣向荣、生机盎然的生长态势。2.我喜欢“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这句话用对偶和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荷叶的动态美和静态美,点出了荷的神韵。
3.我喜欢“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先后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这句话写出了荷花的娇艳鲜嫩,以及人们得到的美好享受。
(三)重点段落研读,研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
1.本段文字是按照说明顺序来写的? 提示:
荷初生小叶、逐渐长高、成花、盛开、凋谢、生莲结子、衰败这一纵式的递进生长过程。
开花之前,开花之时,开花之后。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出荷花观赏价值的?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荷叶之美,荷花之美,莲蓬之美)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偶、顶真 活动4【讲授】比较探究
比较《芙蕖》和《爱莲说》,从文章主题和写法两个方面来探究两篇文章有何不
同? 提示:
《爱莲说》通篇采用象征手法,托物喻人,运用比拟的手法,写莲花的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并赋予莲花象征意义,以此写其“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的崇高品质,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通达事理、令人敬重的君子美德。
《芙蕖》从观赏价值和实用价值两个方面阐述了它的种植之利甚大。作者为自己不能开辟半亩方塘种植芙蕖而感到遗憾,抒发了他酷爱芙蕖的感情。活动5【练习】学以致用
八年级数学教案北师大 篇5
一、基础训练之填空题:
乐洋洋 给我们送来了一组题目,(总共是30枚会标)赶快去收集吧。
1、用不等式表示:
(1)4.5与p的3倍的和大于16:4.5+3P > 16。
(2)m的7倍与3的 的差是非负数:。
2、不等式 的解集是x < 1。
3、若,则不等式组 的解集是m < x < n。
4、用“>”或“<”填空:
(1)已知,则3x-1<3y-1.(2)已知,则1-a<1-b.(3)已知,则a>b.5、不等式组 的整数解是0,1,2.二.基础训练之选择题:
同学们,我是阿祥 上面乐洋洋的题答的怎么样了?我可遇到难题了,老师给我出了一些更难的题,我没达到老师的要求,没能收集到会标,全靠你们了(总共是30枚会标)。
1、如果m A.m-9 A. A.x=-4B.x<-C.xD.x> 4、不等式 +1< 的负整数的解有(A) A.1个B.2个C.3个D.4个 5、使不等式x-5>4x-1成立的值中的最大整数是(C) A.2B.-1C.-2D.0 三、能力训练 阿和 气喘嘘嘘得跑过来对大家说:“快点,亚运组委会招记分员和算分员呢,我们去看看吧。”到那一看原来他们是有条件的,得答对下面的题,你能行吗?(总共是30枚会标) 4.如果关于x的方程:(1-m)x=1-2x的解是负数,则m的取值范围是m> 3。 5、汽车厂改进生产工艺后,每天生产的汽车比原来每天的产量多6辆,那么15天的产量就超过了原来20天的产量,原来每天最多能生产17辆汽车。 6、幼儿园有玩具若干件,分给小朋友,如果每人分3件,那么还余59件;如果每人分5 件,那么最后一个还少1件。这个幼儿园有149件玩具,有30个小朋友。 四、能力提升 阿如 发现下面这道题很难解答,你来帮她看看,应该怎么解答呢?(总共是10枚会标) 7、有人问一位老师,他所教的班有多少学生,老师说:“现在班中有一半的学生正在做数学作业,四分之一的学生做语文作业,七分之一的学生在做英语作业,还剩不足6位的学生在操场踢足球。”这个班共有28学生。 3、家长和老师相配合 布置适当、适量的学习内容,让家长在家里对学困生进行协助辅导,老师定期到优等生和学困生家里进行家访,摸清他们在家的学习情况和作业情况。定期让优等生介绍他们的学习经验,让学困生总结自己的进步。 另外,由于学困生往往有一种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对老师时时戒备、处处设防。在这种逆反心理的作用下,老师所有的努力都会付之东流。有言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达到心理相容,他们那紧闭的心扉才能向老师敞开,才能达到教育的良好效果。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给予他们更多的温暖,更多的爱,更多的真情,用温暖的爱熔化他们心中的冰山,用挚城的情点燃他们自信和进取的火种,达到“精神所至,金石为开”的奇特效应。 总之,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培优辅差工作是一个学校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作为教师,会不断摸索有效的方法和经验,使我们的培优补差工作更具成效。 数学教学计划篇三 一、分析及策略 学生进入初中已经一学年了, 学生层次不齐情况有所加剧,两极分化厉害。所以如何能够大面积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使他们从怕学、厌学,不会学转变为想学乐学会学,这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这就要求我们数学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我们除了教以外,而且要研究当前数学发展和教学的新动向,深入研究教材,细致剖析学生,研究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总之,把教研、教学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因材施教,积极稳妥进行教学改革,利用学校先进的多媒体的优势,力争提高每一个学生的数学水平。现制定如下工作计划: 1.抓好“备课”、“上课”两个中心环节。坚持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个人的教学长,从而更加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中,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形成不断反思,不断调整,不断提高的教学风格。 2.教研组老师之间互相听课、互相学习,以开阔眼界。 3.多用多媒体教学,加快改革的步伐。 4.做好单元复习和测验工作,尽可能做到周周清、章章清、节节清。 5.按照学校和教研组的要求写好教案和课件的上传工作。 6.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将这一工作渗透到每一节课中。对数学基础特差的学生,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或补漏。 二、认识与思考: 1、题材源于生活:教学要基于学生的生活 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呈现材料的兴趣,选取他们身边熟悉的例子现身说法,不仅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能使知识得到较持久的保持,以便深入理解,为进一步建构知识奠定较好的基础。 2、突出解决问题:让学生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 解决问题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围绕问题的解决过程,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验证、推理、交流等丰富的数学活动,力求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不仅可以体会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数学结论是怎样得出来的,而且通过在这个充满探索和自主体验的过程中,使学生逐步学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和如何用数学去解决问题,并且获得成功的体验。 3、给予足够空间: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展现小组活动、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和民主的学习气氛。通过每一节课的教学,使孩子们“在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数学的理解,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自己的想法”,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才是最根本的。 4、精心设计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生能否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生活和周围事物,从而发现和提炼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是其数学意识强弱的重要标志。学生的问题意识越浓厚,意味着对数学现象、成因、规律、关系的探索越深刻、越充分、越独特,也就越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5、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生字教学,学科整合,主题拓展 北师大版新教材 (第四版) 的编写使广大一线教师在解读教材、理解教材、使用教材、改进例题习题上更加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但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却有一个问题不容回避, 那就是教材中使用了大量的文字, 特别是一年级教材中这个问题尤为突出。大量生字的出现给一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教师不得不挤出大量时间对学生进行识字训练。本文在对一年级数学教材识字量进行梳理统计的基础上, 结合调查、实践, 不仅将学生已有识字量和教材所需识字量进行了对比分析, 而且将一上数学教材所需识字量与一上语文教材中必须会读会写的识字量进行了对比, 在数学教材使用已成既定事实的情况下, 结合语数学科整合及开展拓展性识字学习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方法、建议。 一、一上数学新教材及配套作业本上册的识字要求 北师大版一上新教材及配套作业本中共出现了约642 个汉字。这642 个字中有一部分是常见的, 在教材中经常出现;有一部分是不常见的, 有的仅仅出现了一两次。但是不管出现的次数多少, 学生都要认识它、理解它的意思, 进而才能正确理解数学情境。 然而, 数学教材中出现的这些字和语文教材的识字教学并不是同步的, 也就是说相当多的汉字并不是学生在语文课上学习了之后出现的, 而是在数学教材上直接就默认学生已“认其形、知其意”的。因此一上数学教材、数学作业本所需的识字量是巨大的! 二、一上语文教材与数学教材的识字要求对比 表1是北师大版一上新教材 (第四版) 和浙江省使用的配套作业本中出现的所有文字。 其中第一部分为语文人教版第一册教材中要求会写的生字, 第二部分为语文人教版第一册教材中要求认识的生字, 第三部分为语文人教版第一册教材中不作要求而在数学教材及作业本中出现的生字。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第一学段认识常用汉字1600 个左右。其中一年级上学期第一册要求认识的字有400 个, 会写的字只有100 个左右。据统计, 按语文教材要求这400 个字是在一学期中让学生逐步认识的, 而且400 个字的覆盖率达到小学生阅读材料的50%以上。这400 个字的教学连语文老师也都反映任务艰巨。 三、学生学前识字储备调查 我们调查了浙江省龙游县西门小学两个班级学生的识字储备情况 (龙游县西门小学的生源状况是龙游县最好的, 在整个衢州市来讲生源状况也是名列前茅的) 。 具体方法是:在开学初就以一上数学新教材及配套作业本所需的大约642 个字为内容, 对入学学生进行了一次识字量测试。两个班的学生在入学前就读于龙游县生源较好、识字教学抓得较好的幼儿园。测试结果显示, 即使是幼儿园识字教学抓得较紧的学生对于一上数学教材的大量生字也“望而生畏”。 两个班共95 名学生的测试结果统计如下: 测试结果分析一 (见图1) :识字量在100字以下的约14人, 100~400字的约49人, 400~600字的约20人, 600字以上的约12人, 分别占受测总人数的14.74%、51.58%、21.05%、12.63%。测试显示识字量在600以上, 也就是只有12.63%的学生基本能够自主理解题意要求。 测试结果分析二 (见图2) :一上数学教材及数学作业本所需的大约642个字中, 第一部分字 (语文人教版第一册教材中要求会写的生字) 学生平均识字率为79.45%, 第二部分字 (语文人教版第一册教材中要求认识的生字) 学生平均识字率为57.44%, 第三部分字 (语文人教版第一册教材中不作要求而数学教材中出现的生字) 学生平均识字率为39.90%。第一部分字, 学生经常见到基本能够认识, 但是第二部分字和第三部分字的识字情况就非常不足, 尤其是第三部分字仅为39.90%的识字率。 从以上调查结果反映出一年级新生在进行数学学习时所具备的识字量严重滞后于数学新教材教学时所需的识字量。而且经过实际教学我们也发现“识字量偏少”成为一年级新生学习数学的重大障碍! 四、方法与措施 由于一上数学教材生字繁多, 学生识字量有限, 因此使得一部分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好的学生也在数学学习上产生了困难。而对于那些本身思维和学习能力稍欠缺的学生来说, 繁多的生字, 使他们学习数学就如同“读天书”一般!长此以往, 会使得一年级学生害怕数学, 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因此, 在使用现有教材的情况下, 如何解决一年级新生的识字量短缺问题就成为了一年级教师迫在眉睫的重任! (一) 有效改编, 进行绘本教学 北师大版一上新教材虽然已经在情境图的运用、情境串的处理上做了很多很好的尝试与运用, 但是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 由于他们识字不多, 教材中大量的文字常常会妨碍他们对教材的理解。而直观形象的绘本则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计算法则等知识, 绘本能很好地引导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具体在教材的改编、绘本的创作上数学教师可与语文教师、美术教师等合作, 创作画面鲜艳、生动有趣而又贴近儿童生活经验且包含数学问题的故事场景, 借助教材以卡通画、简笔画等形式展现。绘本应当以多幅连续图的形式展现故事的发生和发展, 并紧密结合数学问题的展开与讨论, 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就在身边、就在生活之中。 (二) 开发活动, 进行数学探索 创设符合儿童认知水平、贴近儿童生活的数学活动能使儿童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体验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现代数学教育也特别强调数学教学在“做中学”、在“玩中学”。 一年级学生生性好玩、好动、好奇, 我们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让学生变成情境中的主角, 来玩数学教材中的内容, 也可以根据绘本进行情景剧教学。学生在玩的过程中遇到数学问题, 并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 去和同桌展开讨论、进行辨析, 和同学合作去解决数学问题, 并且要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追求不同的问题解决方式, 让学生在趣味横生的活动内容中一步一步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 多方整合, 进行主题式拓展性教学 以北师大版数学一上新教材第一单元为例, 数学教材中如此多的生字要在一个单元内过关, 仅靠数学教师一人担当是不太可能的, 因此, 必须先取得家长及语文教师的支持。表2 中加粗字为语数相同教学进度中要求的字, 大量的黑色字显示的是一上数学新教材第一单元学习中出现的新字, 而这些字都不是学生在语文课上学过的 (有的即使在语文书上碰到过, 其义在数学书上有时又有不同) , 而是要凭学生自己的学前识字储备来解决。 因此家校合作、语数合作进行主题式拓展性教学就显得尤为必要。 1.同一主题下的家校合作, 家长帮助学生识字 一年级学生的家长不了解学校教育, 不了解数学教学内容, 我们要让家长们做一些“了解”。 在开学之初我们就对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了识字量测试并反馈给家长。测试的内容就是北师大版一上新教材和作业本中的字、词。家长根据测试结果不仅了解了自己孩子的识字量, 也了解了同龄孩子之间识字量的差距, 了解了孩子学习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所要面对的重要任务。这样的“了解”能够让家长在思想上对孩子识字量问题引起足够重视, 在行动上给予老师和孩子积极的辅助。 开学之后我们根据数学教学进度给家长制订了一个识字辅导教学计划。在每一课时或者每一单元学习之前, 让家长把本次学习中将会出现的新字词给孩子做一些辅导, 辅导方法让家长自定, 可以是游戏式的, 也可以是强化式的。 2.同一主题下的语数合作, 语文活动识字 认识新同学———姓名中的字: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家, 学生姓名中的汉字是识字教学中可利用的巨大资源。 开学初的一段时间有意识地让学生赶紧认识同学名字。在学校里好朋友之间互认, 和同桌互认, 小组内互认。每天分发作业本也进行了小小改革, 让全班学生都有机会发作业本, 认识或巩固同学姓名中的汉字。 熟悉校园———生活周边的字:校园中的识字教育。在我们的校园中到处都是标语、牌匾, 教室、办公室、展牌、宣传栏, 等等, 经常有意识地组织学生游校园, 让他们把看到的认识的字大声念出来, 同时也从别的同学那里学到了新的字, 很快, 学生认识了很多校园里的字。 班级活动加强识字教学:语文教师一般都是班主任, 经常开展班级活动。因此语文教师要有效地利用班级活动, 多渠道、多角度地加强识字教学, 扩大学生的识字量, 增强他们阅读、理解教材的能力, 进而增强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因地制宜, 包班教学 在农村自然小班化的情况下, 在一些偏远地区的乡村完小和教学点, 由于家长的辅导不能到位, 教师数量又有限, 虽然一年级学生人数少, 但一年级识字教学也不可能取得别的学科教师的支持。在这种情况下, 数学教师包班教学, 利用已经梳理出的单元生字词, 合理安排数学、语文教学进度, 合理编排生字词在语文、数学课中的出现时间、频率, 也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一年级学生所面临的识字量问题。 参考文献 [1]裴云姣.北师大版 (2012版) 一年级教材使用说明 (一) [J].教学月刊小学版 (数学) , 2012 (10) :13~15. 1.下列计算不正确的是( ) A.-■+■=-2B.-■2=■ C.-3=3D.■=2■ 2.下列图案是几种名车的标志,请指出在这几个图案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 ■ A.1个B.2个C.3个D.4个 3.直线y=kx+b经过第一、二、三象限,那么( ) A.k>0,b>0B.k>0,b<0C.k<0,b>0D.k<0,b<0 4.如图1所示,AB=AC,要说明△ADC≌△AEB,需添加的条件不能是( ) A.∠B=∠C B. AD=AE C.∠ADC=∠AEB D. DC=BE 5.把代数式mx2-6mx+9m分解因式,下列结果中正确的是( ) A.m(x+3)2B.m(x+3)(x-3) C.m(x-3)2D.m(x-4)2 6.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是7和3,则下列4个数中,第三条边的长是( ) A.8B.7C. 4D.3 7.如图2,数轴上A、B两点对应的实数分别是1和■,若点A关于B点的对称点为点C,则点C所对应的实数为( ) ■ A.2■-1B.1+■C.2+■D.2■+1 8.甲、乙两人准备在一段长为1 200米的笔直公路上进行跑步,甲、乙跑步的速度分别为4 m/s和6 m/s,起跑前乙在起点,甲在乙前面100米处,若同时起跑,则两人从起跑至其中一人先到达终点的过程中,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y(m)与时间t(s)的函数图像是( ) ■ 9.如图3,△ABC内有一点D,且DA=DB=DC,若∠DAB=20°,∠DAC=30°,则∠BDC的大小是( ) A.100°B.80°C.70°D.50° 10.目前,全球淡水资源日益减少,提倡全社会节约用水。据测试:拧不紧的水龙头每分钟滴出100滴水,每滴水约0.05毫升。小康同学洗手后,没有把水龙头拧紧,水龙头以测试的速度滴水,当小康离开x分钟后,水龙头滴出y毫升的水,请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 ) A.y=0.05xB.y=5xC.y=100xD.y=0.05x+100 二、填空题 11.按下面程序计算:输入x=3,则输出的答案是________。 ■ 12.先找规律,再填数: ■+■-1=■,■+■-■=■,■+■-■=■,■+■-■=■, 则■+■-________=■。 13.如图4,直线y=kx+b(k<0)与x轴交于点(3,0),关于x的不等式kx+b>0的解集是__________。 14.将直线y=2x-4向上平移5个单位后,所得直线的表达式是_________。 15.如图5,在△ABC中,AD⊥BC于D。请你再添加一个条件,就可以确定△ABC是等腰三角形。你添加的条件是_________。 ■ 16.如图6,D、E分别为△ABC的AC、BC边的中点,将此三角形沿DE折叠,使点C落在AB边上的点P处。若∠CDE=48°,则∠APD等于________。 17. 如图7,C为线段AE上的动点(不与点A、E重合),在AE同侧分别作正三角形ABC和正三角形CDE,AD与BE交于点O,AD与BC交于点P,BE与CD交于点Q,连结PQ。以下五个结论: ①AD=BE; ②PQ∥AE; ③AP=BQ; ④DE=DP; ⑤ ∠AOB=60°。 恒成立的结论有______________(把你认为正确的序号都填上)。 三、解答题 18.求值:-■-(2 011)0+4÷(-2)3。 19.先化简,再求值: (2x+y)2+(x+3y)·(x-3y)-x(5x+8y),其中x=1.5 y=-■。 20.如图8,点A、E、B、D在同一条直线上,AE=DB,AC=DF,AC∥DF。 请探索BC与EF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 21.如图9,在等边△ABC中,∠ABC与∠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且OD∥AB,OE∥AC。 (1)试判定△ODE的形状。并说明你的理由。 (2)线段BD、DE、EC三者有什么关系?写出你的判断过程。 22.如图10是一个在19×16的点阵图上画出的“中国结”,点阵的每行及每列之间的距离都是1,请你画出“中国结”的对称轴,并直接写出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 23.我市某林场计划购买甲、乙两种树苗共800株,甲种树苗每株24元,乙种树苗每株30元,相关资料表明:甲、乙两种树苗的成活率分别为85%,90%。 (1)若购买这两种树苗共用去21 000元,则甲、乙两种树苗各购买多少株? (2)若要使这批树苗的总成活率不低于88%,则甲种树苗至多购买多少株? (3)在(2)的条件下,应如何选购树苗,使购买的树苗的费用最低?并求出最低费用。 24. 已知:三角形ABC中,∠A=90°,AB=AC,D为BC的中点, (1)如图11,E、F分别是AB、AC上的点,且BE=AF,求证:△DE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2)若E、F分别为AB、CA延长线上的点,仍有BE=AF,其他条件不变,那么,△DEF是否仍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证明你的结论。 一、选择题 1.A2.C3.A4.D5.C6.B7.A8.C9.A10.B 二、填空题 11.2612.■13.x<314.y=2x+1 15.BD=CD(或∠BAD=∠CAD)16.48°17.①②③⑤ 三、解答题 18.解:原式=■-1+4÷(-8)=■-1-■=0。 19.原式=-8y2-4xy=-4y(x+2y),将x=1.5,y=-■代入得:原式=0。 20.解:BC∥EF。理由如下:因为AE=DB,所以AE+BE=DB+BE,即AB=DE。因为AC∥DF,所以∠A=∠D。又因为AC=DF,所以△ACB≌△DFE,则有∠FED=∠CBA,所以BC∥EF。 21.(1)△ODE是等边三角形,其理由是: 因为△ABC是等边三角形,所以∠ABC=∠ACB=60°。 因为OD∥AB,OE∥AC,所以∠ODE=∠ABC=60°,∠OED=∠ACB=60°。 所以△ODE是等边三角形。 (2)BD=DE=EC,其理由是: 因为OB平分∠ABC,且∠ABC=60°,所以∠ABO=∠OBD=30°。 因为OD∥AB,所以∠BOD=∠ABO=30°。 所以∠OBD=∠BOD,所以DB=DO。 同理,EC=EO。 因为DE=DO=EO,所以BD=DE=EC。 22.解:整体考虑,图中的阴影面积正好等于两个大正方形的面积,即64个平方的单位。 图中的对称轴共有两条(如图12)。 ■ 23.解:(1)设购买甲种树苗x株,乙种树苗y株,则列方程组 x+y=800,24x+30y=21 000。 解得:x=500,y=300。 答:购买甲种树苗500株,乙种树苗300株。 (2)设购买甲种树苗z株,乙种树苗(800-z)株, 则有85%z+90%(800-z)≥88%×800。 解得:z≤320。 (3)设甲种树苗m株,购买树苗的费用为W元, 则W=24m+30(800-m)=-6m+24 000 因为-6<0, 所以W随m的增大而减小。 因为0<m≤320, 所以当m=320时,W有最小值。 W最小值=24 000-6×320=22 080元。 答:当选购甲种树苗320株,乙种树苗480株时,总费用最低为22 080元。 24.证明:(1)如图13,连接AD, 因为AB=AC,∠BAC=90°,D为BC的中点, 所以AD⊥BC,BD=AD, 所以∠B=∠DAC=45°。 又BE=AF,所以△BDE≌△ADF。 所以ED=FD,∠BDE=∠ADF。 所以∠EDF=∠EDA+∠ADF=∠EDA+∠BDE=∠BDA=90°。 即△DE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2)若E、F分别是AB、CA延长线上的点,如图14所示,连接AD。 因为AB=AC,∠BAC=90°,D为BC的中点, 所以AD=BD,AD⊥BC,∠DAC=∠ABD=45°。 则有∠DAF=∠DBE=135°,又AF=BE, 所以△DAF≌△DBE。所以FD=ED,∠FDA=∠EDB。 所以∠EDF=∠EDB+∠FDB =∠FDA+∠FDB=∠ADB=90°。 即△DEF仍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独立完成下列预习作业: 问题:两个工程队共同参与一项筑路工程,甲队单独施工1个月完成总工程的三分之一,这时增加了乙队,两队又共同工作了半个月,总工程全部完成,哪个队的施工速度快? 分析:甲队1个月完成总工程的 ,若设乙队单独施工1个月能完成总工程的 . 则甲队半个月完成总工程的 ;乙队半个月完成总工程的 ;两队半个月完成总工程的 ; 解:设乙队单独施工1个月能完成总工程的 ,则有方程: 方程两边同乘 得: 解得:x= 经检验:x= 符合题设条件. ∴ 队施工速度快. 三、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问题:一项工程要在限定期内完成,如果第一组单独做,恰好按规定日期完成;如果第二组单独做,需要超过规定日期4天才能完成;如果两组合做3天后,剩下的工程由第二组单独做,正好在规定日期内完成。问规定日期是多少天? 四、课堂测控:(小试身手) 某一工程,在工程招标时,接到甲、乙两个工程队的投标书.施工一天,需付甲工程队工程款1.5万元,乙工程队工程款1.1万元.工程领导小组根据甲、乙两队的投标书测算: ⑴甲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刚好如期完成; ⑵乙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要比规定日期多用5天; ⑶若甲、乙两队合做4天,余下的工程由乙队单独做也正好如期完成 在不耽误工期的前提下,你觉得哪一种施工方案最节省工程款? 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审:分析题意,找出等量关系; 设:选择恰当的未知数,注意单位; 列:根据等量关系正确列出方程; 解:认真仔细; 验:检验方程和题意; 一次函数(1)1.2.3.DAC 4.(1)(2)(5)(6)(2)5.(3分之2,0)(-3,0)增大 面积不知道对不对 6.(0,6)一次函数(2)1.2.AD 3.-3 4.一二四象限 5.Y=2X+b 6.甲。2m(乱写的)7.(1)10元(2)1.2元每千克(3)50千克 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八年级上册数学寒假作业答案还满意吗?相信大家都会仔细阅读,加油哦! 2016年初二上学期寒假作业答案参考:数学 1.在代数式-、、x+y、、中,分式有 ()。 A. 2个B.3个 C.4个D.5个 2.反比例函数图像经过点P(2,3),则下列各点中,在该函数图像上的是()。 A.-,3 B.9, C.6,-1 D.-9, 3.成人体内成熟的红细胞的平均直径一般为0.000 007 245 m,保留三个有效数字的近似数,可以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7.25×10-5 m B.7.25×106 m C.7.25×10-6 mD.7.24×10-6 m 4.已知:如图1,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OE∥DC交BC于点E,AD=6 cm,则OE的长为()。 A.6 cmB.4 cm C.3 cm D.2 cm 5.已知样本数据为5、6、7、8、9,则它的方差为()。 A.10B.C.2D. 6.将一张平行四边形的纸片折一次,使得折痕平分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则这样的折纸方法共有 ()。 A.1种 B.2种C.4种D.无数种 7.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有 ()。 ①已知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2,两直角边的比为1:2,则斜边长为; ②直角三角形的最大边长为,最短边长为1,则另一边长为; ③在△ABC中,若∠A:∠B:∠C=1:5:6,则△ABC为直角三角形; ④等腰三角形面积为12,底边上的高为4,则腰长为5。 A.1个 B.2个 C.3个D.4个 8.在同一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kx-k和反比例函数y=的图像大致位置可能是下图中的()。 9.如图2,已知动点P在函数y=x>0的图像上运动,PM⊥x轴于点M,PN⊥y轴于点N,线段PM、PN分别与直线AB:y=-x+1交于点E、F,则AF•BE的值为 ()。 A.4 B.2 C.1D. 10.在△ABC中,AB=15,AC=20,BC边上高AD=12,则BC的长为()。 A.25B.7 C. 25或7D.不能确定 二、填空题 11.若分式的值为零,则x的值是。 12.已知y与x-3成正比例,当x=4时,y=-1;那么当x=-4时,y=。 13.已知样本x、 99、100、101、y的平均数为100,方差是2,则x=,y=。 14.将直线y=3x向下平移2个单位,得到直线。 15.如图3,在Rt△ABC中,∠C=90°,∠A=33°,DE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D,交AC于E,则∠EBC= 。 16.如图4,EF过矩形ABCD对角线的交点O,且分别交AB、CD于E、F,那么阴影部分的面积是矩形ABCD的面积的 。 三、解答与证明题 17.解方程:+=2。 18.(1)如图5,在△ABC中, P是△ABC内任意一点,∠BPC与∠A有怎样的大小关系?证明你的结论。 (2)①如图6,△ABC两个外角∠CBD、∠BCE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O,∠A=40°,求∠BOC的度数。②已知∠A=n°,求∠BOC的度数。 19.某气球内充满了一定质量的气体,当温度不变时,气球内的气压P(kpa)与气体体积V(m3)成反比例函数,其图像如图7所示,当气球内的气压大于140 kpa时,气球将会爆炸,为了安全起见,请你求出气体体积的范围。 20.某公司在工程招标时,接到甲、乙两个工程队的投标书。每施工一天,需付甲工程队工程款1.5万元,付乙工程队工程款1.1万元,工程领导小组根据甲、乙两队的投标书测算,形成下列三种施工方案:①甲队单独完成此项工程刚好如期完工;②乙队单独完成此项工程要比规定工期多用5天;③若甲、乙两队合作4天,剩下的工程由乙队单独做也正好如期完工;如果工程不能按预定时间完工,公司每天将损失3 000元,你觉得哪一种施工方案最节省工程款,并说明理由。 21.某公司从某大学应届毕业生中招聘公司职员,对应聘者的专业知识、英语水平、参加社会实践与社团活动等三项进行测试或成果认定,三项的得分满分均为100分,三项的分数分别按5∶3∶2的比例记入每人的最后总分,有4位应聘者的得分如下表所示。 (1)写出4位应聘者的总分; (2)就表中专业知识、英语水平、参加社会实践与社团活动等三项的得分,分别求出三项中4人所得分数的方差; (3)由(1)和(2),你对应聘者有何建议? 22.如图8,把长方形ABCD沿BD对折,使C点落在C′的位置时,BC′与AD交于E,若AB=6 cm,BC=8 cm,求重叠部分 △BED的面积。 23.如图9,已知反比例函数y=的图像与一次函数y=k2x+b的图像交于A、B两点, A(2,n)、B(-1,-2) 。 1. 八年级学生的整体特点 1.1 学习特点。 八年级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期,逐渐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由于学习的知识、内容明显加深,因此学生往往会有应接不暇的感觉,这时学生容易顾此失彼,出现偏科。而八年级数学对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建模能力等有较高的要求,优秀的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能力得到培养,可是也有部分学生会产生厌学数学的情绪,甚至放弃。如我所教的班级共有29人,通过第一次月考,相对七年级来说,出现了很严重的两极分化。与后进生交流谈话,得出的结果是:不想学,上课根本听不懂,有点讨厌看到数学老师。 1.2 心理特点。 青少年学生都有展示自我、渴望赢得肯定和承认的愿望。尤其八年级的学生年龄大都在12~15岁左右,被称为“危机期”或“心理断乳期”。这一时期的学生,从心理上摆脱成人的依赖,表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正是由于他们感到或担心外界忽视自己的独立存在,才产生了叛逆心理,从而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的平等地位。 2. 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作用 八年级学生所处的特殊学段,体现出特殊性,适时地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塑造、情感的培养、能力的提高,有利于缓释学生逆反心理的提前出现,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学习数学的兴趣,避免两极分化现象的出现。 2.1 长效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对于学生而言,并不仅仅有益于某一段时期的数学学习,而是长期起促进作用的因素,会影响他们一生,无论他们将来从事什么职业。 2.2 促进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促进学生获得知识技能,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和可持续发展,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促进学生主动思考、探索。 3. 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方法 在实际教学中,对于在八年级数学教学中遇到的很多疑惑和困难,往往是“恨铁不成钢”的急切心理占上风,脱离了八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和生理心理特征,实际效果是事倍功半。促进八年级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能力。结合八年级学生的特点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作用,在教学中,要实现这一目标,有如下几种方法。 3.1 教师的表率作用不可忽视。 育人必先律己,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在学生面前,每位教师都是一个活的教材,是一个生动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促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方面尤其如此。如此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才能顺利进行。如对八年级(上)学生做全等三角形证明题过程中出现极小的错误,教师不能马虎了事,及时给他面批面改,用自己严谨的治学态度感染学生,学生下次就不会再出现同样的错误,也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 3.2 教师的激励作用不可缺少。 教师在备课和实施教学活动时,应主动地关注这一目标,教师要引导学生亲近数学、感受数学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师生互动中欣赏学生的成功,多表扬,少批评,决不能挖苦和冷笑讽刺,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不要轻易放弃,也不能越俎代庖。把好学生教好,不算好老师,把“差生”教好,才算是好老师,所以,在实际教学中,要积极地采用启发式教学帮助学生自己想办法克服困难,树立信心。如我教过一个女学生,来自单亲家庭,平时很少与人交流,各科学习成绩不理想,对数学这门学科不太感兴趣。在八(上)整式乘法学习过程中,将完全平方式理解为(a±b) 2=a2+b2,在测试和作业中出现同样的错误,面批面改,还是“顽固不化”,在章节总结与复习中,偶然有一次让她上黑板板演(1-x) 2,她出乎意料地写出了正确结果。当时我给予及时表扬和鼓励,课后及时跟踪辅导。在单元测试中,遇到运用完全平方式类似的计算题,再没有出现开始学习所犯的知识性错误。 3.3 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成就感。 八年级学生的特点和教学规律可知,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育理念往往是在某一方面做到了“矫枉过正”,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现今,将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运用在数学活动中,给不同层次的学生表现的机会,展示自我的学习潜能及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如在第12章轴对称第十一课时后的数学活动:艺术字与轴对称,学生通过做一做、摆一摆、折一折、画一画、拼一拼、量一量、剪一剪、数一数、交流与交流等具体操作活动,在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做合一,既能巩固运用所学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4 现代教育手段的辅助教学不可少。 八年级学生的好奇心正处于上升期,在思维特点上又以形象思维为主,其情感的激发更多地要靠直觉、听觉去刺激。因此,在这个阶段的教学中,适时地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使抽象、呆板的数学知识变得鲜活生动起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启发他们去思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为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打下基础。如在第十四章一次函数教学函数图像中,运用几何画板作出图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图像形成的过程,激发了学生积极探求函数性质的欲望。 3.5 学法指导不可少。 学法的形成是学习动机在学生学习某种内容中产生的需要,八年级学生正处于现实向理想的过渡阶段,这段时期,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明显,原因之一就是,学生没有接受正确的学法指导。正确的学法指导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中,而且体现在课外延伸上。如遇到熟知的问题或者遇到过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学生出现了焦虑症状,平时作业就是抄袭。故在学习前要求预习、课后复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对学有所长的学生给予特别“待遇”。在实际教学中,我还根据学生的特点将学生分成若干组:优秀学生放在稳定组,中等生放在提高组,后进生放在基础组,有目的地给予指导和帮助。既避免了反复做、反复错的现象,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4. 应避免的误区 虽然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做法对实际教学有促进作用,但是也要避免两个误区。 第一个误区:为了保持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教师往往过多地使用表扬,特别反复地使用同样的语言表扬不同的学生,或者是不恰当地表扬,甚至对于学生明显的错误也不纠正。其实,只有表扬的措辞恰当,针对性强,才能让受表扬的学生得到真正的“奖励”,体会学习数学知识的成就感,激发学习热情。 第二个误区:为了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不符合实际就随意降低知识技能的广度和难度。其实,“课标”已经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和学习的难度要求,只有难度适宜,才能引起学生足够的兴趣,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不能在课前准备中过分降低难度,否则,便违背了学生这一阶段的认知规律。 总之,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要做到有的放矢,把握教学的尺度,避免走进误区,让学生真正喜欢上数学,进而喜欢学习,达到新课标的总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尚志.课程标准案例式导读与学习内容要点[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46-55. [2]陈虹.中小学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5:25-93. [3]刘康瑞.浅谈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3. 【八年级数学教案北师大】推荐阅读: 北师大八年级下册数学12-13 北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9-21 数学八年级暑期作业答案北师大版本08-11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讲义概况09-28 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目录12-30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函数》教学设计12-20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勾股定理1探索勾股定理数学家故事毕达哥拉斯素材北师大版剖析01-17 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案北师大版08-14北师大八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篇6
八年级数学教案北师大 篇7
八年级数学检测题 篇8
华师大八年级数学教案 篇9
八年级数学教案北师大 篇10
八年级数学期末检测题 篇11
八年级数学教案北师大 篇12